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分组交换技术的概念
分组交换技术
第七章 交换分组技术
5.X.21规定的DTE-DCE主要接口线
(1)接口的物理特性; 插接件的类型和插接件芯 子的分配;
(2)电器特性:平衡双 流接口;
(3)同步比特串行传输;
(4)点对点全双工操作;
(5)建立交换电路的协 议;
(6)使用租用电路的协 议。
第七章 交换分组技术
6.X.25建议第二层的LAPB和MLP
第七章 交换分组技术
电路、报文、分组交换的区别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仍采用存储转发传输方式,但将一个长报文先分
割为若干个较短的分组,然后把这些分组(携带源、目的地址和编号信息)逐个 地发送出去,因此分组交换除了具有报文的优点外,与报文交换相比有以下优缺 点:
优点:
①加速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因为分组是逐个传输,可以使后一个分组的存储 操作与前一个分组的转发操作并行,这种流水线式传输方式减少了报文的传输时 间。此外,传输一个分组所需的缓冲区比传输一份报文所需的缓冲区小得多,这 样因缓冲区不足而等待发送的机率及等待的时间也必然少得多。 ②简化了存储管理。因为分组的长度固定,相应的缓冲区的大小也固定,在交换 结点中存储器的管理通常被简化为对缓冲区的管理,相对比较容易。 ③减少了出错机率和重发数据量。因为分组较短,其出错机率必然减少,每次重 发的数据量也就大大减少,这样不仅提高了可靠性,也减少了传输时延。 ④由于分组短小,更适用于采用优先级策略,便于及时传送一些紧急数据,因此 对于计算机之间的突发式的数据通信,分组交换显然更为合适些。
是数据链路层协议,负 责管理在 X.25 中 DTE 设备与 DCE 设备之间
网简称为X.25网。
的通信和数据包帧的组
X.25建议内容涉及三层:即物理层、链路层和 分组层。近年来这三层都有些修改,但变化最大 的是链路层,其次是分组层。1980年通过的X。
分组交换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分组交换技术的原理及应用1. 引言分组交换是一种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数据传输技术。
在这种技术中,数据被分成小的数据包并在网络中传输。
本文将介绍分组交换技术的原理和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常见场景。
2. 分组交换技术的原理分组交换技术基于分组交换原理工作。
下面是分组交换技术的主要原理:2.1 分组的概念在分组交换技术中,数据被分成一个个小的数据包(也被称为分组)进行传输。
每个分组包含一个头部和一个负载,头部包含了用于路由和传输的信息。
2.2 分组交换的工作方式当数据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时,数据被分成小的数据包。
每个数据包在传输前被赋予目标地址、源地址以及其他必要的控制信息。
这些数据包独立地在网络中传输,并通过寻找最佳路径到达目标主机。
2.3 分组交换的优势分组交换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 灵活性:分组交换可以适应不同数据大小和传输需求,使网络具有灵活性。
- 高效性:分组交换可以同时传输多个分组,提高网络传输的效率。
- 容错性:由于数据被分成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即使在网络中发生错误,只需重传丢失的数据包,而无需重传整个文件。
3. 分组交换技术的应用分组交换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多种场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案例:3.1 互联网互联网是使用分组交换技术进行数据传输的典型例子。
当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网址时,电脑将网址分成数据包并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
数据包独立地在网络中传输,然后在目标服务器上重新组装,最终用户可以看到网页的内容。
3.2 VoIP(网络电话)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是一种基于分组交换的技术,用于通过互联网进行语音通信。
在VoIP中,语音信号被转换成数字数据包,并通过网络进行传输。
这些数据包独立地在网络中传输,并在目标设备上重新组装成语音信号。
3.3 数据中心网络数据中心网络是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使用分组交换技术支持大规模的数据传输和处理。
在数据中心网络中,数据被分成小的数据包,并通过高容量的网络进行传输。
计算机网络技术分组交换
计算机网络技术分组交换在现代通信领域,计算机网络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其中,分组交换技术是网络通信中的核心机制之一,它极大地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和灵活性。
本文将详细探讨分组交换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
分组交换技术的原理分组交换是一种数据传输方式,它将数据分割成小的数据包,称为“分组”,并通过网络发送。
每个分组都包含必要的信息,如源地址、目的地址和序列号,以确保数据能够正确地到达目的地并被重新组装。
分组交换的特点1. 存储转发:分组交换网络中的节点设备(如路由器)在接收到分组后,会暂时存储该分组,并根据其目的地址选择最佳路径进行转发。
2. 动态路由选择:网络中的路由选择是动态的,根据当前的网络状态和流量情况来选择最优路径。
3. 无连接服务:分组交换不建立固定的通信路径,每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因此称为无连接服务。
4. 可靠性:分组交换网络通过确认机制和重传机制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5. 灵活性:由于分组可以独立选择路由,因此分组交换网络能够灵活应对网络拥塞和故障。
分组交换网络的组成1. 节点:网络中的节点设备负责存储、转发分组。
2. 链路:节点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物理链路,也可以是虚拟链路。
3. 传输介质:数据传输的媒介,如光纤、铜缆、无线电波等。
分组交换技术的应用1. 互联网:互联网是分组交换技术最广泛的应用之一,它允许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系统进行通信。
2. 虚拟私人网络(VPN):VPN利用分组交换技术在公共网络中创建安全的通信隧道。
3. 多媒体通信:视频会议、在线游戏等多媒体应用通常使用分组交换技术来传输数据。
4. 云计算: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使用分组交换技术来优化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
分组交换技术的挑战1. 拥塞控制:在高流量情况下,如何有效控制网络拥塞是一个挑战。
2. 安全性:由于分组交换网络的开放性,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3. 服务质量(QoS):在多用户环境中,如何保证不同应用的服务质量也是一个技术难题。
2024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分组交换技术的概念
2024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分组交换技术的概念基于你的要求,以下是一个关于基础知识分组交换技术的详细解释,超过1200字。
网络技术是现代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部分,负责连接和传输数据。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使用互联网进行快速、高效的数据传输和共享。
而基础知识分组交换技术是网络技术的基石之一在网络通信中,数据是以数据包或数据帧的形式进行传输的,而基础知识分组交换技术正是通过将数据分成更小的单元来进行传输,这些单元通常被称为"分组"。
分组由数据、源和目的地地址组成。
基础知识分组交换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将数据分成不同的分组,并按顺序将它们发送到目标设备。
与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相比,基础知识分组交换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因为它能够适应多样的数据传输需求。
首先,基础知识分组交换技术将数据分成较小的分组,这样可以使得互联网上的多个数据流共享网络资源。
由于分组的大小是可变的,因此不同类型的数据可以拥有适合自身需求的分组大小,从而提高网络的效率。
其次,基础知识分组交换技术使用的是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
这意味着每当一个分组到达一个中转节点时,它需要被完全接收并存储,然后再被发送到下一个节点。
这种方式确保了分组的完整性和可靠传输。
基础知识分组交换技术还可以提供更好的错误控制能力。
在传输过程中,如果一些分组发生了错误或丢失,那么只需要重新发送该分组,而不需要重新发送整个数据流。
这大大减少了网络传输的开销。
此外,基础知识分组交换技术还支持多路复用。
多路复用是指多个分组能够同时在同一条链路上传输,从而提高了网络的利用率。
这种模式非常适用于现代互联网,因为互联网上存在大量的数据流,需要同时传输。
基础知识分组交换技术还能够根据网络的拥塞情况进行调整。
当网络拥塞时,分组交换技术可以使用拥塞控制算法来动态调整网络的传输速度,以避免网络的崩溃和数据丢失。
除了上述优点之外,基础知识分组交换技术还有一些挑战需要面对。
分组交换原理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分组交换概述 • 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 • 分组交换协议 • 分组交换网络 • 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
01
分组交换概述
分组交换的定义
分组交换是一种通信方式,它将数据分割成若干个 较小的数据包,每个数据包称为一个分组,然后通 过网络将这些分组逐个进行传输。
在传输过程中,每个分组可以选择不同的路径到达 目的地,因此每个分组可能会独立地经历不同的延 迟和丢失。
分组形成
分组交换中,数据被分割成固定长度的数据段,称 为“分组”,每个分组独立进行传输。
分组传输
分组通过传输网络进行传输,可以经过多个网络节 点,最终到达目的地。
分组标识
每个分组都包含源地址、目的地址和其他控制信息 ,以便在网络中进行路由选择和转发。
分组的路由选择
80%
路由选择算法
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状态,选 择最佳路径进行分组的传输。
路由协议的要素
路由协议的要素包括路由表、路由 算法、网络拓扑数据库等,它们共 同决定了数据分组的转发方式和路 径。
分组交换网络的性能优化
流量控制
通过流量控制机制,可以防止网 络拥塞和数据丢失,常见的流量 控制技术包括滑动窗口协议和停
止-等待协议。
拥塞控制
拥塞控制机制用于防止过多的数 据分组同时到达网络节点,导致 节点处理能力不足,常见的拥塞 控制算法包括拥塞避免、拥塞抑
企业可以利用分组交换构建高效的数据中心和广 域网,实现企业内部的通信和协作。
实时通信
分组交换可以用于实现音频、视频和其他实时数 据的传输,如在线会议、视频通话等。
物联网
在物联网中,设备之间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传输 和通信,分组交换可以提供高效、可靠的数据传 输服务。
什么是分组交换
网络技术什么是分组交换将数据分割成为一定长度的数据块,并赋于称为标题的标识信息,构成“信息分组”,以信息分组为单位进行数据传输的交换方式称为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机将从发送终端传送来的信息分组存入存储器中,再按标题地址信息发送到接收端,这种交换称为存储交换方式。
分组交换是以“统计式分时多路方式”为基本原理的。
分组交换中,在所有终端都不同时互相传送数据的前提下,为了减轻对中继线路容量的抑制,当有可能发生通信量阻塞时,必须在通信节点之间进行流控制,分组交换是是1960年美国提出在1980年大会上承认了X.25建议,并制定了分组交换的标准框架。
X.25的物理层使用X.21;数据链路层以LAPB (平衡型链路访问规程)为基础,所有的控制都是以帧的形式进行的。
分组交换是一种广域通讯技术,它将数据分成小组后在共享数据网络中传输,而不使用专用线路。
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区别在于它采用虚电路(数据报),即它是由从某一共享线路网络中按需分配的带宽构成的。
在分组交换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的两方之间并无直接的物理连接。
这种连接只是一种逻辑上的。
在虚拟线路中,为每个呼叫建立一个专门路径,该呼叫的所有分组均沿着这一路径通过网络传送。
被传输的数据被分成短组,并通过网络分别传输。
在目的地,分组被重新组装成原始格式。
抑制对数据的发送。
此外,地址信息的正确交接是通信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对每一通信节点进行错误控制。
分组交换的一些优点:线路效率高,因为长距离线路可由多个呼叫和用户动态地共享;负载处理:网络提供缓冲能力来处理暂时的负载增加,不会造成阻塞;数据速率转换:数据以不同的速率在用户之间相互交换;成本较低,因为许多用户可以共享网络资源。
CSMA/CD(载波侦听多重接入/碰撞检测)在这一协议中,各站听从总线并且仅在总线空余时才进行传输。
如果出现碰撞,则信息分组将在一随机时间过后重发。
CRC(循环冗余检查)一种数据传输检错功能,对数据进行多项式计算,并将得到的和数附在帧的后面,接收设备也执行类似的算法。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计算机基础1.1计算机概述计算机(Computer)是高速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它能按照人们预先编写的程序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存储、传送,从而输出有用的信息或知识。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的5个重要阶段:大型主机阶段、小型计算机阶段、微型计算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和Internet阶段。
(从计算机模式的变化来说的) 各个阶段并没有具体的起止年代。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有: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人工智能、网络应用、多媒体的应用等。
1.2计算机硬件系统可分为4个层次:芯片、板卡(主板和各种插卡)、整机、网络。
1.现实硬件的分类:①服务器(Server):处理能力很强、存储容量很大,有高速的输入/输出通道和联网能力;通常其服务器由多个高端微处理器芯片组成;其分类标准多种多样:/按应用范围划分,有入门级、工作组级、部门级、企业级服务器4类;/按服务器采用的处理器体系结构(也就是服务器CPU所采用的指令系统)划分,有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复杂指令集计算机)、RISC(Reduced……,精简指令集计算机)、VLIW(Very Long Instruction Word,超长指令字)服务器3种;/按服务器的用途划分,有文件、数据库、电子邮件、应用服务器等;/按服务器的机箱结构划分,有台式、机架式、机柜式、刀片式服务器4类;其中刀片式服务器优点很多,它克服了多个服务器集群的麻烦,并实现了机柜的优化。
②工作站(Workstation):主要面向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专业应用领域,也称图形工作站。
/根据软、硬件平台的不同,一般分为:基于RISC和UNIX操作系统的专业工作站,基于Intel处理器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PC工作站;/根据体积大小和是否便携,可分为台式工作站和移动工作站。
③台式机(Desktop PC):即微型/个人计算机,由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等组成。
分组交换技术
技术特点
பைடு நூலகம்
线路利用率高 互相通信
分组多路通信 计费
分组交换技术分组交换以虚电路的形式进行信道的多路复用,实现资源共享,可在一条物理线路上提供多条 逻辑信道,极大地提高线路的利用率。使传输费用明显下降。
不同种类的终端可以相互通信:分组以X.25协议向用户提供标准接口,数据以分组为单位在络内存储转发, 使不同速率终端,不同协议的设备经络提供的协议变换功能后实现互相通信。信息传输可靠性高:在络中每个分 组进行传输时,在节点交换机之间采用差错校验与重发的功能,因而在中传送的误码率大大降低。而且在内发生 故障时,络中的路由机制会使分组自动地选择一条新的路由避开故障点,不会造成通信中断。
发展历史
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异步传输模式
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 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 设备成本较低。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 缺点。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分组交换的利用率高,传输质量好,能同时多路通信的特点,因此它的经济性能也较好。在一些全国性的集 团公司中,总公司把指示下达给全国各地分公司甚至国外的机构,利用分组交换就非常经济。中远集团在中国各 地的分支机构在本地形成局域络,通过路由器连到分组交换,与海关、EDI中心等互通信息。它的主机系统也通 过分组交换实行全程连,传送定舱资料、货运情况、EDI报文等,也可远程登录至香港,与海外沟通信息。
由于每个分组都包含有控制信息,所以分组型终端可以同时与多个用户终端进行通信,可把同一信息发送到 不同用户。
计算机网络原理 报文分组交换
计算机网络原理报文分组交换报文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简称分组交换或包交换,报文分组交换方式是把较长的报文分解成一系列报文分组,以分组为单位,采用存储---转发交换方式进行通信。
报文分组交换是面向无连接的传输方式,中间节点具有路径选择功能,延迟不大,比较适合作实时要求高的数据传输。
报文分组交换的原理:分组交换技术类似于报文交换,分组交换技术是限制信息的长度,将长报文分割成若干个一定长度的短信息(称之为短信息),并以分组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在接收端再将各分组重新组装成一个完整的报文。
与报文交换相比,报文分组交换有如下特点:利用节点主存进行存储转发,不需访问外存,处理速度加快,降低了传输延迟;较短的信息分组,其下一节点和线路的响应时间也较短,可提高传输速率;短信息传输中出错的概率小,即使有差错重发的也只是一个分组,提高了传输效率;分组交换的数据报形式可使多个分组在网络的不同链路上并发传送,提高传输效率和线路利用率;可大大降低对节点存储容量的要求。
但是,分组交换要进行组包、拆包和重装过程,增加了报文的加工处理时间。
报文分组交换技术是由数据报分组和虚电路分组两种传输方式实现的。
1.数据报分组在数据报分组交换中,每个分组的传送被单独处理,就像报文交换中的报文一样,但是,若干个分组才构成一个报文,每个分组称为一个数据报。
每个分组都有一个头,头中包含目的节点的地址,还包括顺序号,表明分组在报文中的位置。
一个节点接收到一个数据报后,根据数据报中的地址信息和节点所存储的路由信息,找出一个合适的出路,所数据报原样地发送到下一节点。
这样,当端系统的通信子网用户要发送一个报文时,先把报文拆分成若干个带有序号和地址信息的分组,将分组传输给网络中的第一个交换节点,该项节点保持分组一个很短的时间,它利用提供的最佳路由尽快传递每一分组,当分组被另一个节点成功接收后,就删除在内存中的这个分组。
该过程在所需要经过的多个交换节点重复进行,直到所有的分组都抵达它们的目的地。
计算机网络原理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原理知识点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在计算机网络中,有一些核心的原理知识点,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是指在发送数据时将其划分为较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每个数据包都包含有源和目的地址的信息,这些数据包通过网络独立传输,最终在目的地重组成完整的数据。
电路交换则是在发送数据前需要先建立一个完整的连接,连接建立后,数据可以连续地传输,直到传输完成后才释放连接。
二、OSI参考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个用于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设计的参考模型。
该模型划分了网络功能的不同层次,从物理层到应用层共有7层,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都负责特定的功能,通过协议进行交互。
三、TCP/IP协议簇TCP/IP协议簇是一组以TCP和IP为核心的网络协议集合。
TCP协议用于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顺序性;IP协议则是一种无连接的、不可靠的网络层协议,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发送到目的主机。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协议,如HTTP、FTP、SMTP等,它们是基于TCP/IP协议簇的应用层协议。
四、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指的是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连接关系的排列方式,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星型、总线型、环型和网状型。
星型拓扑结构中,所有的节点都通过集线器或交换机与中心节点相连,中心节点负责转发数据;总线型拓扑结构中,所有的节点都通过一条总线连接,数据通过总线进行传输;环型拓扑结构中,所有的节点通过一个环形链路连接,数据沿着环形链路传输;网状型拓扑结构中,各个节点通过不同的链路相互连接,数据可以通过多条路径进行传输。
五、IP地址与子网划分IP地址是互联网中用于标识设备的一种地址,分为IPv4和IPv6两种格式。
2024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分组交换技术的概念
2024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分组交换技术的概念基础知识分组交换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中一种常用的数据传输方式,它将数据分成小的数据包(或称为分组)进行传输。
每个数据包都包含有关发送端和接收端地址的信息,以帮助网络设备将其正确地发送到目标地址。
下面将详细介绍基础知识分组交换技术的概念。
基础知识分组交换技术的核心概念是分组交换。
在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中,通信线路在建立通信之前需要预先分配给通信双方,这导致了资源浪费。
而基础知识分组交换技术中,数据被划分成小的分组,每个分组都带有地址信息,使得分组交换可以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将分组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
这样,网络中的不同节点可以共享传输线路资源,从而提高了网络的利用率。
基础知识分组交换技术的运作原理如下:当一个节点发送一个分组时,该节点将该分组划分为一系列较小的数据块,并在每个数据块中添加一些元数据,例如分组的起始地址和目标地址。
然后,发送节点将这些分组传输到网络中,并通过网络设备,例如交换机和路由器,将它们沿着正确的路径传输到目标节点。
在传输过程中,每个中间节点都根据分组中的目标地址来决定下一个节点。
这样,分组将通过一系列的网络设备进行传输,直到达到目标节点。
一旦分组到达目标节点,接收节点将根据每个分组中的目标地址,将它们重新组装成原始数据,并将其传递给上层应用程序进行处理。
由于分组交换是一种分散的传输方式,它允许数据以并行方式在网络中传输,从而提高了传输效率。
基础知识分组交换技术相比于其他传输方式具有多个优点。
首先,它能够支持异构网络,因为不同的网络设备可以使用不同的分组交换协议进行通信。
其次,它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可以根据网络状况和需求动态地分配和利用资源。
此外,分组交换还具有更好的容错性,因为即使网络中的一些节点发生故障,分组仍然可以被路由到目标节点。
最后,基于分组交换的技术,例如互联网,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数据交换和通信。
尽管基础知识分组交换技术具有许多优点,但它也存在一些挑战。
计算机三级考试网络技术第二章节详解
计算机三级考试网络技术第二章节详解计算机三级考试网络技术第二章节详解为了大家可以系统地进行计算机三级考试的复习,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计算机三级考试网络技术第二章节详解,欢迎学习!第二章网络技术基础本单元概览一、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三、分组交换的基本概念。
四、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五、互联网应用的发展。
六、无线网络的应用与研究。
一、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独立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
奠定了计算机网络的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奠定了互联网的基础。
第三阶段:各种广域网、局域网和公用分组交换网络的发展,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标准化。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开放系统参考模型(OSI)。
第四阶段:Internet、高速通信网络、无线网络与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
2.计算机网络的形成(1)由一台中央主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大量的地理上分散的终端,构成面向终端的通信网络,终端分时访问中心计算机的资源,中心计算机将处理结果返回终端。
(2)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系统互连的系统,开创了“计算机——计算机”通信时代,这样分布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就可以通过通信线路,彼此之间交换数据、传递信息。
(3)ARPANET的发展以及OSI的制定,使各种不同的网络互联、互相通信变为现实,实现了更大范围内的计算机资源共享。
Internet是覆盖全球的信息基础设施之一,用户可以利用Internet实现全球范围的信息传输、信息查询、电子邮件、语音与图像通信服务等功能。
3.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第三阶段,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网络,导致网络之间的通信困难。
迫切需要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和统一的网络协议。
ISO制定了OSI参考模型,作为国际认可的标准模型。
TCP/IP协议以及体系结构早于OSI参考模型,因此TCP/IP协议与体系结构也是业内公认的标准。
分组交换的概念
分组交换的概念分组交换概念分组交换是一种在计算机网络中用于实现数据传输的技术。
它将待发送的数据分割为较小的数据包(或称为分组),并通过网络传输。
与之相对的是电路交换,它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建立独占的通信路径。
分组交换基于存储转发的原则,即当一个分组到达交换机时,交换机会先将其完整地存储在内存中,然后再根据目的地址在网络中选择最佳的转发路径进行转发。
这种方式保证了分组交换的高效性和灵活性,并且在网络中实现了多路复用。
相关内容在分组交换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和技术值得关注:•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是分组交换网络的起点和终点,例如计算机、手机等。
•分组:数据传输时被拆分为较小单元的数据包,包含发送地址、目的地址和数据等信息。
•交换机:用于在网络中转发分组的设备,决定了分组转发的路径和方式。
•路由:用于确定分组在网络中传输的路径和转发规则的过程,使用路由协议来实现。
•存储转发:分组到达交换机后,先完整地存储在内存中,然后再根据目的地址选择最佳路径进行转发。
•多路复用:分组交换允许多个分组通过同一网络线路同时传输,提高了网络的利用率。
•虚电路:为了提高分组交换的效率,可以使用虚电路来建立一条逻辑通信路径,优化分组传输。
•拥塞控制:当网络中的流量过大时,容易出现拥塞现象,需要通过拥塞控制技术来优化网络性能。
分组交换作为计算机网络中重要的传输方式之一,广泛应用于互联网等各种网络中,为数据的快速传输和有效通信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分组交换网络中,数据通过分组的形式在网络中传输,通过多路复用和存储转发等技术实现了高效的数据传输。
虽然分组交换存在一定的拥塞控制问题,但其优势远大于劣势,因此被广泛应用并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改进。
分组交换技术
第10章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为了在数据通信量突然增大时提供比电路交换更高效率的设施而设计的。
使用分组交换,站点以称为分组的小数据块的形式传输数据每个分组都由一部分的用户数据及控制信息组成,这些控制信息是网络正常工作所必需的。
.分组交换网络与众不同的一个关键要素是其内部操作足数据报或虚电路。
使用内部虚电路时,在两个端点之间定义了一条路由,而该虚电路的所有分组都沿着这条相同的路由前进。
使用内部数据报时,各分组独立对待,终点相同的分组可能沿不同的路由前进。
.分组交换网络的路由选择功能试图找到穿过网络的最小费用路由,而费用的计算是基于跳数、预期的时延或其他度量。
通常,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依赖于在节点之间交换的有关通信量状况的信息。
. X.25是端系统与分组交换网络之间接口的标准协议大约在1970年左右,人们开始研究一种新形式的远距离数字数据通信体系:分组交换。
虽然自此之后,分组交换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1)在今天的网络中,分组交换的基本技术与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网络中运行的分组交换技术没有本质区别,并且(2) 分组交换一直是少数几个实际应用的远距离数据通信技术之一。
本章全面介绍了分组交换技术我们将会肴到分组交换具有的许多优点(灵活性、资源共享、稳健性、响应性)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分组交换网络是分布式分组交换节点的集合。
理想情况下所有分组交换节点应当总是知道整个网络的状态。
可惜,由于这些节点是分布式的,所以在网络的某部分状态发生变化与网络所有节点全都得知这一变化这两者之间,在时间上总会存在时延。
再者,要传送状态信息必然会涉及到额外的开销。
由此得出的一个结沦是,分组交换网络永远无法做到“完美无瑕”。
而且,为了妥善处理好网络操作的时延和额外开销问题,需要使用非常精密的算法。
当我们在第五部分讨论网际互联时会再次遇到同样的问题。
本章首先介绍了分组交换网络的原理(接着浏览了这此网络的内部操作,并介绍虚电路和数据报的概念。
《分组交换技术》课件
分组交换技术的协议体系
总结词
协议共同协作完成数据的传输和路 由控制。
详细描述
链路层协议负责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护和释放,以及数据帧的封装和拆卸。网络层协议负责数据的路 径选择和逻辑地址寻址,以确保数据能够到达正确的目的地。传输层协议负责数据的分段和重组,以 及端到端的流量控制和错误控制。这些协议共同协作,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
GPRS是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一种技术,使用分组交换技术来提供数据服务。通 过GPRS,用户可以在移动设备上使用互联网、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服务。
长期演进技术(LTE)
LTE是新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也使用分组交换技术来提供高速数据传输。与 GPRS相比,LTE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01 03
华为云分组交换技术概述
华为云作为国内领先的云服务提 供商之一,也积极采用了分组交 换技术来提升其网络性能和数据 传输能力。
02
技术特点
华为云的分组交换技术具有高带 宽、低延迟和灵活扩展等特点, 能够满足各种不同场景的需求。
技术评价
阿里云的分组交换技术具有较高的性 能和稳定性,但在某些场景下仍需进 一步优化和改进。
分组交换技术在华为云中的应用
技术展望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华 为云的分组交换技术也将不断优 化和改进,以适应更多的应用场 景和需求。
04
应用实例
华为云分组交换技术在实际应用 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例如在视 频会议、在线游戏和实时音视频 传输等领域。
04 分组交换技术的优势与挑 战
分组交换技术的优势
灵活性
分组交换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 业务需求,动态分配带宽,满
足各种数据传输需求。
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数据通信基础CONTENTS目录1,分组交换地特点2,分组交换方式1,分组交换地特点1 2 3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具有报文交换地优点加速了数据在网络地传输456简化了存储管理减少了出错概率与重发数据量由于分组短小,更适用于采用优先级策略,便于及时传送一些紧急数据两种交换方式:(1)数据报(2)虚电路类似学生春游,班主任告知学生目地地,每个学生自主选择出行方式到达目地地。
数据经过每个节点地时候,会做四个步骤地工作:存储,路由,转发,反馈重传。
每个节点都需要进行路由选择,会花费大量地时间。
数据报地工作特点:同一报文地不同分组可以由不同地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每一个分组在传输过程都需要带有源节点地址与目地节点地址同一报文地不同分组到达目地节点时可能出现乱序,重复或丢失现象数据报文传输延迟较大,适用于突发性通信,不适用于长报文,会话式通信类似学生春游,班主任统一组织学生坐大巴车出行到达目地地。
三个过程:建立-数据传输-拆除虚电路又分为永久虚电路PVC与交换虚电路SVC两种虚电路地工作特点:虚电路可以看成是采用了电路交换思想地分组交换虚电路地路由表是由路径上地所有交换机地路由表定义地虚电路地路由在建立时确定,传输数据时则不再需要,由虚电路号标识数据传输时只需指定虚电路号,分组即可按虚电路号进行传输,类似于"数字管道"能够保证分组按序到达提供地是"面向连接"地服务1 2 3预先建立一条虚拟电路面向连接地传输方式建立-传输-拆除对故障比较敏感123对每个分组建立独立地链路选路复杂分组经过不同节点,防卫能力强,可靠性高数据报与虚电路地对比虚电路数据报THEEND,THANKYOU谢谢观看!。
3分组交换及网络技术
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临时专用线路的过程。 可以是真正的物理线路,也可以是一个复用信道。 特点:数据传输前需要建立一条端到端的通路。— —称为“面向连接的”(典型例子:电话) 过程: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 优缺点: 建立连接的时间长; 一旦建立连接就独占线路,线路利用率低; 无纠错机制; 建立连接后,传输延迟小。 不适用于计算机通信:因为计算机数据具有突发性 的特点,真正传输数据的时间不到10%。
节点的3种不同地址表示:
应用层的主机名、网络层的IP地址和链路层的MAC 地址
实际在链路上传输时,根据MAC地址,确定相应的 节点
237.196.7.78 1A-2F-BB-76-09-AD 237.196.7.23 237.196.7.14
LAN
71-65-F7-2B-08-53 58-23-D7-FA-20-B0
注意:同一网络体系结构中的任何主机和网络设备,都 必须具有唯一的网络层地址才能相互通信,否则将会引起 冲突而导致整个网络发生混乱甚至瘫痪。 万维网地址与地址邮件地址是依赖于网络层IP地址而存 在的一个IP地址可以对应于多个电子邮件地址或多个万维 网地址,一个万维网地址或电子邮件地址必须对应于一个 IP地址。
2 分组交换(包交换)
将报文分割成分组(Packet)的数据块,进行存储 转发,每个分组的长度可变。 通过3个特性定义分组交换模式: 随意的、异步的通信; 通信开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 分组间的统计复用使性能可变。
分组交换网络
在共享介质上每次只发送一个分组的分组交换网络
3 分类
分组交换技术通常根据他们所跨越的距离来进 行分类: LAN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MAN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W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分组交换技术的概念
2022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分组交换技术的概念
在学习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
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分组交换技术的概念,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电路交换的基本概念
通信子网的交换方式中分为两类:电路交换和存储转发交换。
其中存储转发交换分为报报文交换和报文分组交换。
其中分组交换技术分为:数据报方式与虚电路方式
电路交换分为三个阶段:
(1)线路建立:两台主机要传输数据,首先通过子网建立两台主机之间的线路连接。
(2)数据传输:线路连接后,可以实现实时、双向的交换数据。
(3)线路释放:数据传输结束后,原点想目的主机发送释放请求,目的同意后逐步释放连接。
线路交换的优点:实时性强,适应于交互式会话通信。
线路交换的缺点:对突发性通信不适应,系统效率低,不具备存储数据能力,不具备差错控制能力。
2.存储转发交换的特点
与线路交换的特点区别:
(1)发送的数据与目的地址、源地址、控制信息按照一定格式组成一个数据单元(报文或报文分组)进入通信子网。
(2)通信子网的结点是通信控制处理机,它负责完成数据单元的接受、差错检验、存储、路径选择和转发功能。
存储转发交换分为报文交换和报文分组交换。
被传送的数据单元分为两种:报文和报文分组。
报文:数据长度不限,增加目的地址、源地址与控制信息组成一个逻辑单元。
分组:限制报文长度,源结点需要将报文分成多个分组,发送结束后,由目的结点按顺序重新组织成报文。
存储转发优点:共享信道,线路利用率高;路由选择功能,提高系统效率;每个路由可进行差错检查和纠错处理,提高系统可靠性;路由器实现不同通信速率的转换,也可对不同数据代码格式进行转换。
3.实际应用中,分组交换技术分为:数据报方式与虚电路方式
(1)数据报方式
分组传输前不需要预先在源与目的之间建立连接,源主机发送的每一个分组都可以独立选择一条传输路径,每个分组可以在通信子网中通过不同的路径传输到达目的地。
具体步骤:
源主机将报文分成若干个分组,发送给直接相连的处理机,收到的处理机存储分组;
每个收到分组的处理机都进行差错检验,然后收到分组的处理机向发送处理机返还确认信息。
如果分组发送正确,源处理机丢弃副本然后进行路径选择发送给下一个处理机。
如果分组发送错误,则要求重发;
直到到达目的地。
数据报的特点:各分组可按不同路径发送;到达目的地的分组可能有乱序、丢失等现象;每个分组要包含目的和源地址;传输延迟较大。
(2)虚电路方式
虚电路方式将数据报与电路交换结合起来,分组发送前需要在发送方和接收方建立逻辑连接。
所以虚电路的工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虚电路建立、数据传输、虚电路拆除。
虚电路的.特点:
每次分组传输前,需要在源和目的之间建立逻辑连接;
所有分组按统一建立的虚电路传输,不会出现乱序和丢失现象;
分组通过的每一个结点时,结点只要差错检查,不需要路径选择;
通信子网中的每一个结点可以与任何结点建立多条虚电路。
虚电路与线路交换的区别:虚电路在传输分组时建立虚连接,这种电路不是专用的;而电路交换的连接是物理连接,是独占的。
4.分组交换的原理
挂在分组交换网上的终端有两类:分组型终端和一般终端。
所谓分组型终端是以分组的形式发送和接收信息;一般终端它发送和接收的信息是报文,需经分组装拆设备处理后才能接入分组交换网。
若发送终端是一般终端,要由PAD将其发送的报文拆成若干个分组再送往分组交换网上传输;若接收终端是一般终端,要由PAD将属于一份报文的若干个分组重新组装成报文再送给一般终端。
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是采用“存储——转发”技术,从源站发送报文时,将报文划分成有固定格式的分组(Packet),把目的地址添加在分组中,然后网络中的交换机将源站的分组接收后暂时存储在存储器中,再根据提供的目的地址,不断通过网络中的其它交换机选择空闲的路径转发,最后送到目的地址。
这样就解决了不同类型用户之间的通信,并且不需要像电路交换那样在传输过程中长时间建立一条物理通路,而可以在同一条线路上以分组为单位进行多路复用,所以大大提高了线路的利用率。
分组交换是把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结合起来产生的一种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过程类似于打电话,当用户需发送数据时,主叫方需通过呼叫,由交换网完成被叫才与它建立一条物理连接数据通路,需拆除连接时,由通信双方中任一方完成。
它的特点是适合发送一次性大批量的信息。
由于建立连接时间长,传递短报文时,效率较低。
并且对通信双方在信息传输速率、编码格式、通信协议等方面完全兼容,这就限制了不同速率、不同编码格式、不同通信协议的双方用户进行通信。
报文交换的基本原理是采用“存储-转发”技术,从源站发送报文时,把目的地址添加在报文中,然后网络中的交换机将源站的报文接收后暂时存储在存储器中,再根据提供的目的地址,不断通过网络中的其它交换机选择空闲的路径转发,最后送到目的地址。
这样就解决了不同类型用户之间的通信,并且不需要像电路交换那样在传输过程中长时间建立一条物理通路,而可以在同一条线路上以报文
为单位进行多路复用,所以大大提高了线路的利用率。
但此种方式时延较长,时延变化大,不适用于实时及会话式通信,但适用于电子邮件、计算机文件、公用电报等业务。
分组交换仍采用“存储-转发”技术,但不像报文交换那样以报文为单位进行交换,而是将报文划分成有固定格式的分组(Packet)进行交换、传输,一般为1kbit~数千位,每个分组按一定格式附加源与目的地址,分组编号、分组起始、结束标志、差错校验等信息,以分组形式在网络中传输。
当源DTE将分组以比特串形式传送至本地分组交换机PSE后,本地PSE收到每个分组要求的转发信息,不管是否接通目的地址设备,都先存储起来,然后检查目的地址,在PSE保存的路由表中找到该目的地址规定的发送通路,PSE即按允许的最大发送速率转发该分组。
同样,每个中转PSE均按此方式存储、转发每个分组,直到将分组送到目的地pSE,再由该PSE送达目的地址DTE。
按上述方式传送的是分组交换中的数据报方式。
一般适用于较短的单个分组的报文。
其优点是传输可靠性高、传输延时小,由于PSE上的存储器容量减小,所以提高了经济性,缺点是每个分组附加的控制信息多,增加了传输信息的长度和处理时间,增大了额外开销。
分组交换的另一种方式叫虚电路方式,它与数据报方式的区别主要是在信息交换之前,由源DTE向本地PSE发送一特定呼叫请求的分组,其中含有目的DTE的地址及逻辑信道识别符,并由PSE中转转发。
若呼叫被目的DTE接受,则相应的响应“呼叫接受”予以应答,网络即发出一个“呼叫连通”给源DTE,此时呼叫建立,在两台DTE之间建立一条称作虚电路的逻辑通路,信息就能在这条虚电路上传输,直到数据交换结束,虚电路被拆除,相应的逻辑信道识别符被释放。
所以虚电路方式在每次通信时都有虚电路建立、数据传输和拆除三个阶段,类似于电路交换方式,但在网络中的传输是分组交换方式。
这种方式对信息传输频率高、每次传输量小的用户不太适用,但由于每个分组头只需标出虚电路标识符和序号,所以分组头开销小,适用长报文传送。
【2022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分组交换技术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