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交换技术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3教案-3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3教案-3
1.什么是TCP/IP协议体系?有何作用
2.TCP/IP协议体系将网络体系结构成为哪几个层次?
3.与OSI模型对比,有什么区别?
【师讲】在网络中真正使用的是TCP/IP协议体系。它包含了上百种协议,其中的核心协议是TCP协议和IP协议,因此得名。
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是因特网中的“世界语”。
网上传电子贺卡
寄包裹
7
应用层
在网络应用程序之间传递信息
书本、化妆品、衣服等物品
6
表示层
处理文本格式化,显示代码转换
打包
5
会话层
建立、维持、协调通信
写地址,送邮局等
4
传输层
确保数据正确发送
检查包裹内容、大小等
3
网络层
决定传输路由,处理信息传递
决定优先顺序,选择分发地址
2
数据链路层
编码、编址、传输信息
确定稳定的运输线路
和老师共同分析, 慢慢形成分层解决问题的思想。
深入探究
(二)OSI参考模型
【师讲】如果在母亲节当天,你还想给母亲发一张电子贺卡来送上你对母亲的祝福,那么这个电子贺卡如何在网络中传输的呢?
为了保证贺卡在网络上传输准确高效,网络也模拟日常生活中的邮寄系统,也存在一个类似邮寄系统的U型结构,这就是OSI 参考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即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我们在玩拼图时如果给每一块写上编号,就能高效准确的完成拼图。同样,网络中发送的电子文件也是被分成许个小的数据包,并加上一些地址信息、控制信息、错误校验信息等包头信息,经由不同的路径传输到接收方。反过来,接收方在接受到文件时就是一个拼拼图的过程,由下向上不断地组合,去掉附加信息,最终还原为被始信息。如图所示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数据交换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数据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方式。

3. 能够分析实际场景中的数据交换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教学内容1. 数据交换技术的概念与重要性2. 数据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3. 常见数据交换方式及其比较4. 实际场景中的数据交换问题及解决方案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交换技术的概念、基本原理及常见方式。

2. 教学难点:实际场景中的数据交换问题及解决方案的提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交换技术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常见方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场景中的数据交换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不同场景下的数据交换问题和解决方案。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包含数据交换技术概念、原理和案例的课件。

2. 案例素材:收集不同场景下的数据交换问题及解决方案。

3. 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等。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如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等,引发学生对数据交换技术的兴趣,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新课讲解】1. 数据交换技术的概念与重要性(讲解数据交换技术的定义,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2. 数据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讲解数据交换的基本原理,如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等)3. 常见数据交换方式及其比较(介绍常见的数据交换方式,如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等,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案例分析】1. 分析实际场景中的数据交换问题(展示不同场景下的数据交换问题,如网络购物、社交软件等)2. 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小组讨论】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提出的解决方案)【课堂小结】【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选择一个实际场景,分析其数据交换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讲解数据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方式。

计算机数制转换教案

计算机数制转换教案

计算机数制转换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中常用的数制及其相互转换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1、计算机中常用的数制介绍。

2、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3、数制转换的编程实现。

教学重点:1、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2、数制转换的编程实现。

教学难点:1、理解不同数制之间的差异和。

2、掌握数制转换的编程实现方法。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软件和编程环境。

2、准备相关案例和例题。

3、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了解数制的基本概念和转换方法。

教学过程:1、开场(5分钟)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计算机数制转换,这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计算机中常用的数制有哪些,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转换的。

2、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在计算机中,我们常用的数制有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

这些数制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比如二进制运算速度快,八进制易于阅读和理解,十六进制则可以方便地表示二进制数的每一位。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数制的特点和转换方法。

3、讲解数制特点(15分钟)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的表示方法和特点。

通过表格和案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不同数制的表示方法和特点。

4、讲解数制转换方法(15分钟)教师:接下来,我们将讲解如何将不同数制之间进行转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不同数制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公式。

通过例题和案例的形式,让学生掌握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5、编程实现数制转换(20分钟)教师: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制转换,我们还需要掌握如何在编程中实现这种转换。

通过编程实例和代码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程序中实现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

6、课堂练习(15分钟)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数制转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们需要进行一些课堂练习。

通过练习题和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 1.3信息交换方式-数据交换技术教案 粤教版选修3

高中信息技术 1.3信息交换方式-数据交换技术教案 粤教版选修3

第三节信息交换方式――数据交换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通过情境设计,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1)了解三种数据交换技术及用途;(2)能比较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的优缺点;(3)理解IP电话的工作原理;(4)培养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三种数据交换技术教学难点:比较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的优缺点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数据交换技术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以学生相对较熟悉的生活例子作为铺垫,通过情境设计,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通过知识的类比、迁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1、问题提出问题:假设有一火箭需通过铁路从制造厂运到发射场,现有三种方案:专列专线、专列非专线、非专列非专线,现要求大家一起讨论这三种方案的优劣。

前提条件:假设使用每一线路所需费用均相等。

(小结:在这三种方案中是通过提高线路的利用率来有效地降低费用的。

)在现实生活中要运输货物,同样,在网络中要传输大量的数据。

网络中的数据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传输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三种网络中数据的传输方式,他们的工作原理和我们刚才讨论的三种运输方案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可以用来做类比。

二、三种数据交换技术1、电路交换技术(1)介绍工作原理:电路交换技术即为已对需要进行通信的装置之间提供一条临时的专用传输通道。

(引导学生让其与甲线的运输方式进行类比)(2)举例2、报文交换技术(1)介绍工作原理:报文交换技术不需要事先建立物理线路,它将发送的数据作为一个整体发给中间交换设备。

中间交换设备先将数据存储起来,然后选择一条合适的空闲线路将数据转发给下一个交换设备,如此循环直至数据发送到目的节点。

(引导学生让其与乙线的运输方式进行类比)说明:在这里报文交换技术采用“存储-转发”机制(2)报文与电路进行对比(3)举例:电报系统3、分组交换技术(1)介绍工作原理:分组交换技术是报文交换技术的改进,它是将用户传送的数据划分成一定的长度,每个部分叫做一个分组。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教案副本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教案副本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教案副本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数据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数据交换技术的原理和分类。

3. 了解常见的数据交换技术应用场景。

4.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据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1.1 数据交换的定义1.2 数据交换的重要性2. 数据交换技术原理2.1 电路交换2.2 存储转送交换2.3 报文交换2.4 数据包交换3. 数据交换技术分类3.1 电路交换技术3.2 存储转送交换技术3.3 报文交换技术3.4 数据包交换技术4. 数据交换技术应用场景4.1 互联网数据传输4.2 移动通信网络4.3 局域网和广域网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交换技术。

3. 实践操作法:安排课后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连接。

2. 实践环境:计算机实验室,网络设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数据交换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实践任务,检验学生对数据交换技术的掌握程度。

3. 课程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数据交换技术应用场景,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信息技术》相关章节。

2. 课件:数据交换技术PPT。

3. 网络资源:相关数据交换技术的学术论文、教程、案例等。

4. 实践工具:网络模拟软件、数据包抓包工具等。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引出数据交换技术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数据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3. 分析:分析数据交换技术在不同应用场景的优缺点。

4. 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体验数据交换过程。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八、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数据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2. 案例分析:分析互联网数据传输、移动通信网络等实际应用场景。

数据通信基础教案

数据通信基础教案
1000110(1)你就必须加1了这样原来有3个1要想1的个数为偶数就只能添1了。
三、 循环冗余码校验(CRC)。
循环冗余码 (Cyclic Redundancy Code, CRC),又称为多项式码。CRC的工作方法是在发送端产生一个冗余码,附加在信息位后面一起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收到的信息按发送端形成循冗余码同样的算法进行校验,如果发现错误,则通知发送端重发。
*调制技术
1、调制:发送端根据数据内容命令调制器(modulator)改变载波的物理特性使其能够携带信息。
“调制”常通过改变载波的“振幅、频率、相位”三种物理特性来完成。控制载波振幅的技术称为“振幅调制”技术;控制载波频率的技术则为“频率调制”技术;控制载波相位的技术便是“相位调制”技术。
2、振幅调制技术
B为信道带宽,S为接受端信号的平均功率,N为信道内噪声平均功率,C为信道容量。
三、 码元和码字
在数字传输中,有时把一个数字脉冲称为一个码元,是构成信息编码的最小单位。
计算机网络传送中的每一位二进制数字称为“码元”或“码位”,例如二进制数字10000001是由7个码元组成的序列,通常称为“码字”。
四、 数据通信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电话系统就是这种方式。
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
(1)电路建立阶段
(2)数据传输阶段
(3)拆除电路阶段
三、 报文交换
报文是一个带有目的端信息和控制信息的数据包。报文交换采取的是“存储—转发”(Store-and-Forward)方式,不需要在通信的两个节点之间建立专用的物理线路。
带宽越大,所能达到的传输速率就越大,所以通道的带宽是衡量传输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
2.数据传输率
数据传输率是指单位时间信道内传输的信息量,即比特率,单位为比特/秒。

网络中的数据通信-信息交换方式教案设计

网络中的数据通信-信息交换方式教案设计
2、针对问题一,学生回答:线路交换方式、报文交换方式以及分组交换方式。再说明理由。
3、针对问题二,学生回答:分组交换方式。
4、针对三种交换方式的线路占用情况,老师问什么,学生就答相应的知识。
2
分钟
30秒
1、通过任务驱动法、问题驱动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更好的巩固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很深的了解。
2、以问题带动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起到巩固作用。
应用:网络数据通信当中
优点:1.用户可随时发送数据
2.线路的利用率更高,时延较小。
缺点:1.网络开销大
2.数据不按顺序到达
1、同学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对信息交换方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2、通过老师的引导进行思考并且回答老师的问题。
6


1、通过边讲解边提问,让学生了解所学的内容的同时思考问题并且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2、同学们认真听讲,同时思考老师的问题并作答。
1


1、利用情境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同时,引出相应的知识点。




1、教师:打开教学课件,展示信息交换方式的三种方式:线路交换方式、报文交换方式、分组交换方式。
2、通过一个A、B双方通信的动画来讲明线路交换的工作原理、应用以及优缺点。
网络中的数据通信-信息交换方式
教案设计
作者
奖级
课时
1课时
单位
教材
一、教学过程
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




1、同学,我们经常相互联系,商量行程和住宿等问题。同学们,你们平时都是用什么方法和外地的朋友联系的呢?通过这一通信例子,从而引出信息交换方式的相关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数据交换的两种基本方式: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3. 理解数据交换技术在现代通信中的作用。

4. 学会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数据交换技术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特点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数据交换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和操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实际应用为例,引导学生了解数据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及作用。

2. 利用对比法,让学生明白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区别和应用场景。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据交换技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讲解数据交换技术的实际应用。

2. 制作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对比表格,方便学生理解。

3.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数据交换技术进行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交换技术在现代通信中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数据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讲解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特点及应用。

3. 分析:让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数据交换技术进行解决。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据交换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数据交换技术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延伸1. 介绍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其演变过程。

2. 探讨数据交换技术在未来通信领域的发展趋势。

七、教学案例1. 以一个具体的数据交换应用场景为例,如电子邮件、电话通信等,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数据交换技术。

2. 分析案例中数据交换技术的应用原理和过程。

八、课堂互动1. 设计一些有关数据交换技术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更好地运用数据交换技术解决问题。

九、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选取一个实际应用场景,分析其数据交换技术的应用。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教案---第9课--熟悉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教案---第9课--熟悉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课题熟悉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课时2课时(90 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条码的分类和基本结构,熟悉常见的条码识读设备(2)了解射频识别技术的概念和特点,熟悉射频识别系统的组成(3)了解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概念和特点,熟悉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组成(4)熟悉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在电子商务物流领域的应用思政育人目标:(1)了解我国物流领域的最新技术,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物流业的意义,从而自觉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为促进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2)通过分组形成团队,在讨论中实现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目标,增强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概念和特点教学难点: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在电子商务物流领域的应用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第1节课:考勤(2 min)→互动导入(8 min)→传授新知(20 min)→头脑风暴(15 min)第2节课:互动导入(5 min)→传授新知(20 min)→头脑风暴(15 min)→课堂小结(3 min)→作业布置(2 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2 min)【教师】清点上课人数,记录好考勤【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互动导入(8 min)【教师】请学生阅读案例,并提出问题案例:商品条码在电商物流领域的应用(详见教材)提问:(1)什么是条码?(2)条码技术在电商物流领域还有哪些应用?【学生】阅读案例、思考、小组讨论、组长总结全组结论,派代表进行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通过互动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授新知(20 min)【教师】通过大家的发言,引入新的知识,讲解条码技术的特点、分类、基本结构和条码识读设备条码又称条形码,是由一组按特定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表示一定信息的符号。

电子教案《交换技术(第2版_蒋青泉)》课件 电信交换技术5

电子教案《交换技术(第2版_蒋青泉)》课件 电信交换技术5

2×2 2
U双 ≈ ———— = ———— = 8×10-6 即20年中有1.4 小时故障。
MTBF 2
1000 2
➢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软件组成
软件系统包括程序和数据。
程序
联机程序 程序
脱机程序
常驻程序
非常驻程序 测试程序 支援程序
呼叫处理程序 执行管理程序 故障处理程序 维护管理程序(小部分)
维护管理程序(大部分) 故障诊断程序
MTBF 2
三处理机:
6 MTTR 3 U 3 ≈ —————
MTBF 3
例题 设处理机的MTBF=1000小时,MTTR=2小时,试计算单处理机和双处理 机配置时的不可用性。
解:
MTTR
2
U单 ≈ ———— = ———— = 2×10-3 即20年中有350 小时故障。
MTBF
1000
2 MTTR 2
除 此 之 外 , 用 户 电 路 还 具 有 增 益 控 制 , a、b 线 极 性 反 转 , 12/16kHz计次脉冲发送等其它功能。
数字交换网络
数字交换网络实现所有终端电路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及处理机 之间的通信
数字交换网络能传送话音、数据、内部信令、数字信号音、内 部和外部消息等。
数字交换网络分为用户级(入口级)和选组级,主要作用是完成 各条PCM链路各个时隙的数字信息交换,包括空分交换和时分交换。
数据
可分为系统数据、局数据和用户数据。
系统数据
对某种程控数字交换机而言是所有交换机公用的数据。主要指 各类软件模块所固有的数据和各类硬件配置数据,一般是固定不变 的,例如程序段起始地址,印刷电路板位置等。
局数据
反映本交换局在交换网中的地位或级别,本交换局与其它交换局 的中继关系。它包括对其它交换局的中继路由组织、中继路由数量、 编号位长、计费数据、信令方式等。局数据对某个交换局的交换机 而言是半固定的数据,开局调试好后,设备运行中保持相对稳定, 必要时可用人机命令修改,例如字冠数据,中继数据,计费数据, 信令数据等。

职业中专《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_王协瑞

职业中专《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_王协瑞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2014年8月HH TTARPA 网络结构图HH教学重点网络拓扑结构教学难点网络拓扑结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一、复习提问二、新授教学1、从拓朴的角度看,计算机网络分为哪几种类型?2、计算机网络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应用?3.1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一、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1、定义: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把网络中的计算机和通信设备抽象为一个点,把传输介质抽象为一条线,由点和线组成的几何图形就是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是指网络连接的形状,或者是网络在物理上的连通性。

网络拓扑结构能够反映各类结构的基本特征,即不考虑网络节点的具体组成,也不管它们之间通信线路的具体类型,把网络节点画作“点”,把它们之间的通信线路画作“线”,这样画出的图形就是网络的拓扑结构图。

不同的拓扑结构其信道访问技术、网络性能、设备开销等各不相同,分别适应于不同场合。

它影响着整个网络的设计、功能、可靠性和通信费用等方面,是研究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环节之一。

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是指通信子网的拓扑结构,常见的一般分为以下几种:(1).总线型(2).星型(3).环型(4).网状型(5).树型3.1.2 总线型拓扑结构总线结构中,各节点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线路与公共总线连接。

总线型结构简单、扩展容易。

网络中任何节点的故障都不会造成全网的故障,可靠性较高。

总线型结构是从多机系统的总线互联结构演变而来的,又可分为单总线结构和多总线结构,常用CSMA/CD和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方式。

总线型结构的优点:(1)电缆长度短,易于布线和维护。

(2)可靠性高。

(3)可扩充性强。

(4)费用开支小。

总线型结构的缺点:(1)故障诊断困难(2)故障隔离困难(3)中继器等配置(4)实时性不强3.1.3 星型拓扑结构。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教案副本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教案副本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教案副本第一章:数据交换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数据交换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数据交换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数据交换技术的定义和分类数据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数据交换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案例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实际案例的展示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数据交换技术的应用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数据交换技术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数据交换技术应用的掌握程度第二章:电路交换技术2.1 教学目标掌握电路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了解电路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2.2 教学内容电路交换技术的定义和原理电路交换技术的流程和特点电路交换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案例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实验模拟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实验模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路交换技术的实际应用2.4 教学评估通过实验模拟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电路交换技术原理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电路交换技术应用的掌握程度第三章:存储转接交换技术3.1 教学目标掌握存储转接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了解存储转接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3.2 教学内容存储转接交换技术的定义和原理存储转接交换技术的流程和特点存储转接交换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案例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实验模拟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实验模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存储转接交换技术的实际应用3.4 教学评估通过实验模拟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存储转接交换技术原理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存储转接交换技术应用的掌握程度第四章:报文交换技术4.1 教学目标掌握报文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了解报文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4.2 教学内容报文交换技术的定义和原理报文交换技术的流程和特点报文交换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案例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实验模拟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实验模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报文交换技术的实际应用4.4 教学评估通过实验模拟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报文交换技术原理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报文交换技术应用的掌握程度第五章:分组交换技术5.1 教学目标掌握分组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了解分组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5.2 教学内容分组交换技术的定义和原理分组交换技术的流程和特点分组交换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案例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实验模拟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实验模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组交换技术的实际应用5.4 教学评估通过实验模拟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分组交换技术原理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分组交换技术应用的掌握程度第六章:数据交换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6.1 教学目标理解数据交换技术在现代网络通信中的关键作用掌握不同网络环境中数据交换技术的应用6.2 教学内容数据交换技术在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中的应用网络层数据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与实例传输层和应用层数据交换技术的概念和作用6.3 教学方法结合网络架构图和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通过模拟实验和网络协议分析,深入理解数据交换过程6.4 教学评估通过模拟实验和问题讨论,评估学生对网络中数据交换技术的理解通过分析具体的网络通信案例,评估学生对数据交换技术应用的掌握第七章: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7.1 教学目标认识数据交换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理解未来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的潜在影响7.2 教学内容新型数据交换技术(如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的介绍5G网络中数据交换技术的创新应用数据交换技术在未来互联网架构中的角色7.3 教学方法通过最新的技术文献和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前沿技术和行业应用经验7.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技术论文阅读,评估学生对数据交换技术发展趋势的理解通过课后调研报告,评估学生对数据交换技术未来影响的认识第八章:数据交换技术的实践操作8.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数据交换技术相关设备和软件工具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交换网络搭建和调试8.2 教学内容数据交换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操作网络模拟软件的使用,进行数据交换网络的模拟搭建和测试实际场景下的数据交换网络故障排除方法8.3 教学方法以实践操作和动手实验为主,辅以理论讲解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8.4 教学评估通过实验报告和操作考核,评估学生对数据交换技术实践操作的掌握程度通过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第九章:数据交换技术的安全性问题9.1 教学目标理解数据交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威胁掌握基本的数据交换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和策略9.2 教学内容数据交换网络安全威胁的类型和特点防火墙、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安全防护手段网络安全标准和最佳实践9.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结合网络安全工具和软件,进行安全防护技术的演示和操作9.4 教学评估通过案例分析和安全防护实验,评估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认识通过网络安全防护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评估学生对安全防护技术和策略的掌握第十章:数据交换技术的综合应用案例分析10.1 教学目标能够分析复杂场景下数据交换技术的综合应用理解数据交换技术在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特殊需求和解决方案10.2 教学内容选取典型的数据交换技术应用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数据交换技术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10.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研讨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邀请行业专家分享实际应用经验和案例分析技巧10.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报告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数据交换技术综合应用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后反馈和讨论,评估学生对数据交换技术在不同领域应用的认知水平。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教案

数据交换技术一、教学分析:本课题《数据交换技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网络技术应用》选修课本第三章。

第一节主要学习了数据的传输过程,大概了解了OSI模型和TCP/IP协议体系。

续上一节深入学习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技术——数据交换技术。

数据交换技术包含了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

从实际现象中分析,学生理解电路交换并不难,电影中战争年代的老式电话足以说明电路交换的特点。

电路交换与报文交换是技术领域“质”的飞跃,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是技术领域“量”的飞跃。

电路交换与报文交换可以认为是不同本质的数据传输形态,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是相同本质的数据交换。

报文交换主要是改变传统的电路交换,突出中间交换设备的“储存——转发”原理,而分组交换是如何体现报文交换的弱点——“网络延时”,明白了为什么出现网络延时?分组交换的原理应运而生。

整个教学思路主要从技术的发展与矛盾的引出,层层深入的揭开技术之迷。

二、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了解数据交换技术的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能进行不同的数据交换技术比较。

B、过程与方法目标使用数据交换技术的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解释生活中技术问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观察能力。

C、情感受态度价值目标通过体验、感悟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技术发展的过程和思维,体验突破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技术的成就感。

三、教学重点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三者的特点与区别,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总结出IP电话为什么便宜?四、教学难点1、文交换技术为什么出现网络延时?2、换技术是如何突破报文交换技术网络延时的弱点,提高网络数据的传输速度。

五、教学环境:1、多媒体教室2、WIN2000系统3、powerpoint应用程序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提出问题)师:前一节我们学习了数据的传输过程,知道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是以分层协议管理协作的基础上进行的,知道数据从一台计算机发送到远程网络上的另一台计算机,原始数据经过层层网络协议的到封装成数据包,放到发送端口做好发送的准备,而另一台计算机接收端将接收到的数据逆向地将接收到的数据层层按协议恢复到原发送的状态。

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数据交换技术

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数据交换技术
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课题章节/名称
2.3数据交换技术&2.4差错检验与校正
课时
2
主要教学方法
利用PPT演示操作步骤法




知识目标
1.理解数据交换技术
2.理解差错检验与校正技术
能力目标
理解常用的三;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理解常用的三种交换技术和两种校验
难点
理解常用的三种交换技术和两种校验
媒体教具(或主要工具材料等)
教师讲解、演示、提问;
教学过程
修改栏(时间分配)
教 学 内 容
师生互动
2.3数据交换技术
通常使用四种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信元交换。
2.3.1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也称线路交换):在电路交换方式中,通过网络节点(交换设备)在工作站之间建立专用的通信通道,即在两个工作站之间建立实际的物理连接。一旦通信线路建立,这对端点就独占该条物理通道,直至通信线路被取消。
采用奇偶校验时,若其中两位同时发生错误,则会发生没有检测出错误的情况。
2.4.2循环冗余码校验。
这种编码对随机差错和突发差错均能以较低的冗余充进行严格的检查。
作业布置
1.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交换的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
2.何谓虚电路?何谓数据报?
3.在数据通信系统中,如何进行差错控制?
教学反思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ATM是一种面向连接的交换技术,它采用小的固定长度的信息交换单元(一个53Byte的信元),话音、视频和数据都可由信元的信息域传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交换技术教案
教案标题:数据交换技术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数据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数据交换技术的常见应用和实践。

3. 培养学生的数据交换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数据交换技术的概念和分类:
a. 数据交换技术的定义和作用;
b. 数据交换技术的分类:同步和异步传输、串行和并行传输等。

2. 常见的数据交换技术:
a. 串行通信技术:RS-232、RS-485等;
b. 并行通信技术:IEEE 1284、PCI等;
c. 网络通信技术:以太网、无线局域网等。

3. 数据交换技术的应用和实践:
a. 数据传输协议:TCP/IP、HTTP、FTP等;
b. 数据压缩和加密技术;
c. 数据存储和备份技术。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与概念引入
1. 引导学生思考数据交换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步:讲解基础知识
1. 介绍数据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分别介绍串行通信技术、并行通信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第三步:案例分析和讨论
1. 给学生提供实际的数据交换技术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步:实践操作
1. 组织学生进行数据交换技术的实际操作,如串口通信实验、网络配置等。

2. 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中的问题解决和调试。

第五步:总结与评价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资源:
1. 数据交换技术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2. 实验室设备和网络配置工具;
3. 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的相关资料。

教学评估:
1. 学生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 学生实际操作的准确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对于案例分析和应用实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数据交换技术研究和应用实践;
2.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竞赛和项目实践,提升综合能力。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教育阶段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