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2024高考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与题型分析
2024高考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与题型分析数列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数列的掌握对于高考数学的考试非常关键。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2024年高考数学数列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分析可能出现的相关题型。
一、等差数列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是数学中最常见的数列类型之一。
对于等差数列,首先要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项之差都相等,则称该数列为等差数列。
1.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等差数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公式,它可以用来求解等差数列中任意一项。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_1$,公差为$d$,第$n$项为$a_n$,则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_n = a_1 + (n-1)d$1.2 等差数列的性质与常用公式等差数列有一些重要的性质与常用的公式,掌握这些性质与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与等差数列相关的题目。
(1)等差数列中,任意三项可以构成一个等差数列。
(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_n = \frac{n}{2}(a_1 + a_n)$(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差为:$S_n - S_m = (n-m+1)\frac{a_1 + a_{n+m}}{2}$二、等比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也是数学中常见的数列类型之一。
与等差数列不同的是,等比数列中的任意两项的比值都相等。
2.1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用来求解等比数列中的任意一项。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_1$,公比为$q$,第$n$项为$a_n$,则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_n = a_1 \cdot q^{(n-1)}$2.2 等比数列的性质与常用公式等比数列也有一些重要的性质与常用的公式,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1)等比数列中,任意三项可以构成一个等比数列。
(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q\neq1$):$S_n = \frac{a_1(1-q^n)}{1-q}$(3)当公比$q \neq 1$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与第$n$项的关系为:$S_n = \frac{a_nq - a_1}{q - 1}$三、数列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在高考数学中,对于数列的考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数列的递推关系与通项公式的应用常见的数列题目往往要求我们根据已知的递推关系或者通项公式来求解数列中的某一项或者求解前$n$项的和。
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
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题型1:等差数列解题方法:首先确定数列的首项和公差,然后使用递推公式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数列的第n项,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得所求的项或者公式中的未知数。
题型2:等比数列解题方法:首先确定数列的首项和公比,然后使用递推公式an = a1 * r^(n-1),其中an表示数列的第n项,a1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得所求的项或者公式中的未知数。
题型3:斐波那契数列解题方法:斐波那契数列是指后一项等于前两项之和的数列,即an = an-1 + an-2。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可以使用递归或循环的方式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
题型4:数列求和解题方法:对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可以使用求和公式直接计算数列的和。
等差数列的和用Sn = (n/2)(a1 + an)表示,等比数列的和用Sn = a1(1 - r^n)/(1 - r)表示。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代入公式计算即可得到所求的和。
题型5:数列拓展解题方法:有时候题目需要在基本的数列模型上进行拓展,可以根据数列的特点和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和解答。
可以使用递推公式或者递推关系式进行推导,并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计算所求的项或和。
题型6:递推关系式解题方法:有时候数列无法使用基本的递推公式进行求解,需要根据数列的特点建立递推关系式。
递推关系式是指数列的每一项与前面的若干项之间存在某种关系,通过这个关系可以递推求解数列的项或和。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建立递推关系式,并根据初始条件求解所求的项或和。
数学数列题型归纳解题方法
数列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1.根本量的思想:常设首项、〔公差〕比为根本量,借助于消元思想与解方程组思想等。
转化为“根本量〞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系1〕假设数列{}na是等差数列,那么数列}{n a a是等比数列,公比为d a,其中a是常数,d是{}na的公差。
〔a>0且a≠1〕;2〕假设数列{}na是等比数列,且na>,那么数列{}loga na是等差数列,公差为loga q,其中a是常数且0,1a a>≠,q是{}n a的公比。
3〕假设{}na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那么{}na是非零常数数列。
3.等差与等比数列的比拟【题型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系例1 〔2010文16〕{an}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1=1,且a1,a3,a9成等比数列.〔Ⅰ〕求数列{an}的通项;〔Ⅱ〕求数列{2an}的前n项和Sn.解:〔Ⅰ〕由题设知公差d≠0,由a1=1,a1,a3,a9成等比数列得121d+=1812dd++,解得d=1,d=0〔舍去〕,故{an}的通项an=1+〔n-1〕×1=n. (Ⅱ)由〔Ⅰ〕知2m a=2n,由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得Sm=2+22+23+…+2n=2(12)12n--=2n+1-2.小结与拓展:数列{}na是等差数列,那么数列}{n a a是等比数列,公比为d a,其中a是常数,d是{}na的公差。
〔a>0且a≠1〕.【题型2】与“前n项和Sn与通项an〞、常用求通项公式的结合例2数列{an}的前三项与数列{bn}的前三项对应一样,且a1+2a2+22a3+…+2n-1an=8n对任意的n∈N*都成立,数列{bn+1-bn}是等差数列.求数列{an}与{bn}的通项公式。
解:a1+2a2+22a3+…+2n-1an=8n(n∈N*)①当n≥2时,a1+2a2+22a3+…+2n-2an-1=8(n-1)(n∈N*)②①-②得2n-1an=8,求得an=24-n,在①中令n=1,可得a1=8=24-1,∴an=24-n(n∈N*).由题意知b1=8,b2=4,b3=2,∴b2-b1=-4,b3-b2=-2,∴数列{bn+1-bn}的公差为-2-(-4)=2,∴bn+1-bn=-4+(n-1)×2=2n-6,法一〔迭代法〕bn=b1+(b2-b1)+(b3-b2)+…+(bn-bn-1)=8+(-4)+(-2)+…+(2n-8) =n2-7n+14(n∈N*).法二〔累加法〕即bn -bn -1=2n -8, bn -1-bn -2=2n -10, …b3-b2=-2, b2-b1=-4, b1=8,相加得bn =8+(-4)+(-2)+…+(2n -8) =8+(n -1)(-4+2n -8)2=n2-7n +14(n ∈N*).小结与拓展:1〕在数列{an}中,前n 项和Sn 与通项an 的关系为:⎩⎨⎧∈≥-===-)N n ,2( )1(111n S S n S a a n n n .是重要考点;2〕韦达定理应引起重视;3〕迭代法、累加法与累乘法是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
高中数学数列题型归纳及解题方法梳理
1数列典型例题分析【题型1】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系 例1 (2010陕西文16)已知{a n }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 1=1,且a 1,a 3,a 9成等比数列.(Ⅰ)求数列{a n }的通项;(Ⅱ)求数列{2an}的前n 项和S n . 解:(Ⅰ)由题设知公差d ≠0,由a 1=1,a 1,a 3,a 9成等比数列得=, 解得d =1,d =0(舍去), 故{a n }的通项a n =1+(n -1)×1=n.(Ⅱ)由(Ⅰ)知=2n,由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得S m =2+22+23+ (2)==2n+1-2.小结与拓展:数列{}na 是等差数列,则数列}{na a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da ,其中a 是常数,d 是{}na 的121d +1812d d++2ma 2(12)12n --公差。
(a>0且a≠1).【题型2】与“前n项和Sn与通项an”、常用求通项公式的结合例 2 已知数列{a n}的前三项与数列{b n}的前三项对应相同,且a1+2a2+22a3+…+2n-1a n=8n对任意的n∈N*都成立,数列{b n+1-b n}是等差数列.求数列{a n}与{b n}的通项公式。
解:a1+2a2+22a3+…+2n-1a n=8n(n∈N*) ①当n≥2时,a1+2a2+22a3+…+2n-2a n-1=8(n-1)(n∈N*) ②①-②得2n-1a n=8,求得a n=24-n,在①中令n=1,可得a1=8=24-1,∴a n=24-n(n∈N*).由题意知b1=8,b2=4,b3=2,∴b2-b1=-4,b3-b2=-2,2∴数列{b n+1-b n}的公差为-2-(-4)=2,∴b n -b n=-4+(n-1)×2=2n-6,+1法一(迭代法)b n=b1+(b2-b1)+(b3-b2)+…+(b n-b n-1)=8+(-4)+(-2)+…+(2n-8)=n2-7n+14(n∈N*).法二(累加法)即b n-b n-1=2n-8,b n-1-b n-2=2n-10,…b3-b2=-2,b2-b1=-4,b1=8,相加得b n=8+(-4)+(-2)+…+(2n-8)34 =8+(n -1)(-4+2n -8)2=n 2-7n +14(n∈N *).小结与拓展:1)在数列{a n }中,前n 项和S n 与通项a n 的关系为:⎩⎨⎧∈≥-===-)N n ,2( )1(111n S S n S a a n n n.是重要考点;2)韦达定理应引起重视;3)迭代法、累加法及累乘法是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
(完整版)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知识框架111111(2)(2)(1)(1)()22()n n n n n n m p q n n n n a q n a a a qa a d n a a n d n n n S a a na d a a a a m n p q --=≥=⎧⎪←⎨⎪⎩-=≥⎧⎪=+-⎪⎪-⎨=+=+⎪⎪+=++=+⎪⎩两个基等比数列的定义本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数列数列的分类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函数角度理解的概念数列的递推关系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性质1111(1)(1)11(1)()n n n n m p q a a q a q q q q S na q a a a a m n p q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性质公式法分组求和错位相减求和数列裂项求和求和倒序相加求和累加累积归纳猜想证明分期付款数列的应用其他⎪⎪⎪⎪⎪⎪⎪⎪⎪掌握了数列的基本知识,特别是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及性质,掌握了典型题型的解法和数学思想法的应用,就有可能在高考中顺利地解决数列问题。
一、典型题的技巧解法 1、求通项公式 (1)观察法。
(2)由递推公式求通项。
对于由递推公式所确定的数列的求解,通常可通过对递推公式的变换转化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问题。
(1)递推式为a n+1=a n +d 及a n+1=qa n (d ,q 为常数) 例1、 已知{a n }满足a n+1=a n +2,而且a 1=1。
求a n 。
例1、解 ∵a n+1-a n =2为常数 ∴{a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a n =1+2(n-1) 即a n =2n-1 例2、已知{}n a 满足112n n a a +=,而12a =,求n a =?(2)递推式为a n+1=a n +f (n )例3、已知{}n a 中112a =,12141n n a a n +=+-,求n a . 解: 由已知可知)12)(12(11-+=-+n n a a n n )121121(21+--=n n令n=1,2,…,(n-1),代入得(n-1)个等式累加,即(a 2-a 1)+(a 3-a 2)+…+(a n -a n-1)2434)1211(211--=--+=n n n a a n ★ 说明 只要和f (1)+f (2)+…+f (n-1)是可求的,就可以由a n+1=a n +f (n )以n=1,2,…,(n-1)代入,可得n-1个等式累加而求a n 。
高中数列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题型大全
一 高中数列知识点总结1.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定义:1n n a a d +-=(d 为常数),()11n a a n d =+- 等差中项:x A y ,,成等差数列2A x y ⇔=+ 前n 项和()()11122n n a a n n n S nad +-==+性质:{}n a 是等差数列(1)若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2)数列{}{}{}12212,,+-n n n a a a 仍为等差数列,232n n n n n S S S S S --,,……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d n 2;(3)若三个成等差数列,可设为a d a a d -+,, (4)若n n a b ,是等差数列,且前n 项和分别为n n S T ,,则2121m m m m a S b T --=(5){}n a 为等差数列2n S an bn ⇔=+(a b ,为常数,是关于n 的常数项为0的二次函数)n S 的最值可求二次函数2n S an bn =+的最值;或者求出{}n a 中的正、负分界项,即:当100a d ><,,解不等式组100n n a a +≥⎧⎨≤⎩可得n S 达到最大值时的n 值.当100a d <>,,由10n n a a +≤⎧⎨≥⎩可得n S 达到最小值时的n 值.(6)项数为偶数n 2的等差数列{}n a ,有),)(()()(11122212为中间两项++-+==+=+=n n n n n n n a a a a n a a n a a n Snd S S =-奇偶,1+=n na a S S 偶奇. (7)项数为奇数12-n 的等差数列{}n a ,有)()12(12为中间项n n n a a n S -=-,n a S S =-偶奇,1-=n n S S 偶奇. 2. 等比数列的定义与性质定义:1n na q a +=(q 为常数,0q ≠),11n n a a q -=.等比中项:x G y 、、成等比数列2G xy ⇒=,或G =前n 项和:()11(1)1(1)1n n na q S a q q q =⎧⎪=-⎨≠⎪-⎩(要注意!)性质:{}n a 是等比数列(1)若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2)232n n n n n S S S S S --,,……仍为等比数列,公比为n q . 注意:由n S 求n a 时应注意什么?1n =时,11a S =;2n ≥时,1n n n a S S -=-.二 解题方法1 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 (1)求差(商)法如:数列{}n a ,12211125222n n a a a n +++=+……,求n a解 1n =时,112152a =⨯+,∴114a = ①2n ≥时,12121111215222n n a a a n --+++=-+…… ②①—②得:122n n a =,∴12n n a +=,∴114(1)2(2)n n n a n +=⎧=⎨≥⎩[练习]数列{}n a 满足111543n n n S S a a +++==,,求n a注意到11n n n a S S ++=-,代入得14n nS S +=;又14S =,∴{}n S 是等比数列,4n n S = 2n ≥时,1134n n n n a S S --=-==……·(2)叠乘法如:数列{}n a 中,1131n n a na a n +==+,,求n a解3212112123n n a a a n a a a n --=·……·……,∴11n a a n=又13a =,∴3n a n =. (3)等差型递推公式由110()n n a a f n a a --==,,求n a ,用迭加法2n ≥时,21321(2)(3)()n n a a f a a f a a f n --=⎫⎪-=⎪⎬⎪⎪-=⎭…………两边相加得1(2)(3)()n a a f f f n -=+++……∴0(2)(3)()n a a f f f n =++++……(4)等比型递推公式1n n a ca d -=+(c d 、为常数,010c c d ≠≠≠,,)可转化为等比数列,设()()111n n n n a x c a x a ca c x --+=+⇒=+- 令(1)c x d -=,∴1d x c =-,∴1n d a c ⎧⎫+⎨⎬-⎩⎭是首项为11d a c c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1111n n d d a a c c c -⎛⎫+=+ ⎪--⎝⎭·,∴1111n n d d a a c c c -⎛⎫=+- ⎪--⎝⎭ (5)倒数法如:11212nn n a a a a +==+,,求n a 由已知得:1211122n n n n a a a a ++==+,∴11112n n a a +-= ∴1n a ⎧⎫⎨⎬⎩⎭为等差数列,111a =,公差为12,∴()()11111122n n n a =+-=+·, ∴21n a n =+(附:公式法、利用{1(2)1(1)n n S S n S n n a --≥==、累加法、累乘法.构造等差或等比1n n a pa q +=+或1()n n a pa f n +=+、待定系数法、对数变换法、迭代法、数学归纳法、换元法)2 求数列前n 项和的常用方法 (1) 裂项法把数列各项拆成两项或多项之和,使之出现成对互为相反数的项. 如:{}n a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求111nk k k a a =+∑解:由()()11111110k k k k k k d a a a a d d a a ++⎛⎫==-≠ ⎪+⎝⎭·∴11111223111111111111nnk k k k k k n n a a d a a d a a a a a a ==+++⎡⎤⎛⎫⎛⎫⎛⎫⎛⎫=-=-+-++-⎢⎥ ⎪⎪ ⎪ ⎪⎝⎭⎝⎭⎝⎭⎝⎭⎣⎦∑∑…… 11111n d a a +⎛⎫=- ⎪⎝⎭[练习]求和:111112123123n+++++++++++ (121)n n a S n ===-+…………, (2)错位相减法若{}n a 为等差数列,{}n b 为等比数列,求数列{}n n a b (差比数列)前n 项和,可由n n S qS -,求n S ,其中q 为{}n b 的公比.如:2311234n n S x x x nx -=+++++……①()23412341n n n x S x x x x n x nx -=+++++-+·……②①—②()2111n n n x S x x x nx --=++++-……1x ≠时,()()2111nnnx nx S xx -=---,1x =时,()11232n n n S n +=++++=……(3)倒序相加法把数列的各项顺序倒写,再与原来顺序的数列相加.121121n n n n n n S a a a a S a a a a --=++++⎫⎬=++++⎭…………相加()()()12112n n n n S a a a a a a -=++++++……[练习]已知22()1x f x x =+,则111(1)(2)(3)(4)234f f f f f f f ⎛⎫⎛⎫⎛⎫++++++= ⎪ ⎪ ⎪⎝⎭⎝⎭⎝⎭由2222222111()111111x x x f x f x x x xx ⎛⎫ ⎪⎛⎫⎝⎭+=+=+= ⎪+++⎝⎭⎛⎫+ ⎪⎝⎭∴原式11111(1)(2)(3)(4)111323422f f f f f f f ⎡⎤⎡⎤⎡⎤⎛⎫⎛⎫⎛⎫=++++++=+++= ⎪ ⎪ ⎪⎢⎥⎢⎥⎢⎥⎝⎭⎝⎭⎝⎭⎣⎦⎣⎦⎣⎦(附:a.用倒序相加法求数列的前n 项和如果一个数列{a n },与首末项等距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可采用把正着写与倒着写的两个和式相加,就得到一个常数列的和,这一求和方法称为倒序相加法。
数列找规律题型及解题方法
数列找规律题型及解题方法
数列找规律是数学中的一类题型,通过观察和分析数列中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
这类题型常见于各类数学竞赛和考试中,考察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解决数列找规律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基础运算法:观察数列中的数字之间的运算关系,例如加减乘除等。
可以通过计算前几项的差或比值来找到规律。
2. 递推法:如果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可以通过前一项得到,那么可以使用递推法。
通过观察数列中的数字之间的关系,写出递推式,然后利用递推式来求解数列中的任意一项。
3. 几何法:如果数列中的数字之间存在几何关系,可以使用几何法来解题。
例如,等比数列中的每一项都等于前一项乘以一个常数,可以利用这个性质来求解数列中的任意一项。
4. 模式法:有些数列中的数字之间可能存在某种模式,例如交替出现的数字、重复出现的数字、循环出现的数字等。
通过观察这些模式并找出规律,可以解决数列找规律题。
5. 数字特征法:有些数列中的数字可能具有特殊的性质,例如平方
数列、立方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通过观察这些数字的特征,可以找到数列中的规律。
在解决数列找规律题时,关键是要仔细观察数列中的数字之间的关系,尝试不同的方法找出规律。
可以通过列出数列的前几项,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个关系来推导出后面的项。
此外,还可以通过举例验证自己找到的规律是否正确。
总之,数列找规律是一种培养学生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数学题型。
通过不断练习和掌握解题方法,可以提高解决这类题目的能力。
(完整版)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完整版)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数列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数学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数列题目通常会给出一定的条件和规律,要求我们找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等相关内容。
下面对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一、数列的基本概念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用通项公式a_n表示。
2. 首项和公差:对于等差数列,首项是指数列的第一个数,公差是指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
通常用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3. 首项和公比:对于等比数列,首项是指数列的第一个数,公比是指相邻两项之间的比值。
通常用a1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
二、等差数列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1. 找通项公式:(1)已知首项和公差,求第n项的值。
使用通项公式a_n = a1 + (n-1)d。
(2)已知相邻两项的值,求公差。
根据 a_(n+1) - a_n = d,解方程即可。
(3)已知首项和第n项的值,求公差。
根据 a_n = a1 + (n-1)d,解方程即可。
2. 找前n项和:(1)已知首项、公差和项数,求前n项和。
使用公式S_n= (n/2)(a1 + a_n)。
(2)已知首项、末项和项数,求公差。
由于S_n =(n/2)(a1 + a_n),可以列方程求解。
(3)已知首项、公差和前n项和,求项数。
可以列方程并解出项数。
3. 找满足条件的项数:(1)已知首项、公差和条件,求满足条件的项数。
可以列方程,并解出项数。
三、等比数列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1. 找通项公式:(1)已知首项和公比,求第n项的值。
使用通项公式a_n = a1 * r^(n-1)。
(2)已知相邻两项的值,求公比。
根据 a_n / a_(n-1) = r,解方程即可。
(3)已知首项和第n项的值,求公比。
根据 a_n = a1 * r^(n-1),解方程即可。
2. 找前n项和:(1)已知首项、公比和项数,求前n项和。
使用公式S_n = (a1 * (1 - r^n)) / (1 - r)。
高等数学数列极限题型及解题方法
高等数学数列极限题型及解题方法摘要:1.数列极限的定义和性质2.常见数列极限题型分类3.解题方法及技巧4.典型例题解析5.总结与建议正文:高等数学中的数列极限是极限理论的重要部分,它在数学分析、工程数学、应用数学等课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数列极限的题型进行分类,并介绍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数列极限的定义和性质1.定义:设{an}为无穷数列,若存在常数L,使得当n趋向于无穷时,|an - L|趋向于0,则称L为数列{an}的极限。
2.性质:具有有限项的数列必有极限;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无穷递增(或递减)数列必有极限;无穷乘积数列必有极限。
二、常见数列极限题型分类1.求和型:如求级数∑an的收敛值。
2.比较型:如比较级数∑an与级数∑bn的收敛性。
3.求极限型:如求极限lim(n→∞) an。
4.无穷乘积型:如求极限(a1 × a2 × a3 × ...× an)∞。
5.无穷递推型:如求递推数列{an}的极限。
三、解题方法及技巧1.判断收敛性:根据数列极限的定义,通过计算或性质判断数列是否收敛。
2.利用极限性质:如无穷乘积收敛的判定条件、无穷递推收敛的判定条件等。
3.化简变形:将复杂数列极限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如利用泰勒公式、洛必达法则等。
4.典型例题解析例1:判断级数∑(1/n)^2是否收敛。
解析:利用数列极限的定义,计算极限lim(n→∞) (1/n)^2 = 0,判断级数收敛。
例2:求极限lim(n→∞) (2^n - n^2)。
解析:利用化简变形,将原式变为lim(n→∞) (2^n / n^2),再利用极限性质判断收敛。
四、总结与建议数列极限是高等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掌握常见的题型和解题方法对学习极限理论有很大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多做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一、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的相邻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下面对等差数列的题型及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1. 求第n项的值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公差为d,第n项的值为an,则有公式:an = a + (n-1)d2. 求前n项和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公差为d,前n项和为Sn,则有公式:Sn = (n/2)(2a + (n-1)d)3. 求公差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第m项与第n项的和为s,则公差d的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d = (sm - sn)/(m - n)4. 求项数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公差为d,第n项的值为an,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求解项数n:n = (an - a)/d + 15. 应用题解题思路在解等差数列应用题时,关键是要找到规律。
可以通过观察数列的特点,列出方程,再解方程求解。
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的相邻项之比都相等的数列。
下面对等比数列的题型及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1. 求第n项的值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公比为q,第n项的值为an,则有公式:an = a * q^(n-1)2. 求前n项和(当公比q不等于1时)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公比为q,前n项和为Sn,则有公式:Sn = a * (q^n - 1) / (q - 1)3. 求前n项和(当公比q等于1时)当公比q等于1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n * a。
4. 求公比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第m项与第n项的比为r,则公比q的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q = (an / am)^(1/(n-m))5. 求项数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公比为q,第n项的值为an,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求解项数n:n = log(an/a) / log(q)6. 应用题解题思路在解等比数列应用题时,关键是要找到规律。
可以通过观察数列的特点,列出方程,再解方程求解。
三、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指数列中第一、第二项为1,后续项为前两项之和的数列。
数列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数列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数列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一、等差数列
1、求首项:求出首项a1可用公式:a1=Sn−n(d+a2)
2、求末项:求出末项an可用公式:an=Sn−n(d+a1)
3、求和:求出数列前n项和可用公式:Sn=n(a1+an)2
4、求通项公式:求出通项公式可用公式:an=a1+(n-1)d
5、求某项:求出第k项可用公式:ak=a1+(k-1)d
二、等比数列
1、求首项:求出首项a1可用公式:a1=Sn(qn−1)
2、求末项:求出末项an可用公式:an=a1qn−1
3、求和:求出数列前n项和可用公式:
Sn=a1(1−qn)1−q
4、求通项公式:求出通项公式可用公式:an=a1qn−1
5、求某项:求出第k项可用公式:ak=a1qk−1
三、复合数列
1、求和:求出数列前n项和可用公式:
Sn=a1+a2+…+an
2、求某项:求出第k项可用公式:ak=ak−1+ak
解题技巧:
1、利用性质转化:根据所给的条件,尝试将原数列转换成更简单的形式,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或者复合数列。
2、利用关系性:通过对数列中一些特殊项的求出,可以确定整个数列的情况,比如求出第一项和最后一项,就可以确定数列的前n项和。
3、利用规律性: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有一定的规律性,依靠这一点可以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而求出数列的其他项。
《数列》知识点、题型、解法全方位解析
《数列》知识点、题型、解法全方位解析 内蒙古赤锋阿旗天山一中:尹国玉数列的基础知识与一般性结论:(一)数列的概念:项,项数。
一般式:}{n a 或 ,,,,,4321n a a a a a注:①数列与函数的关系: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自然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通项公式a n =f(n)就是该函数的解析表达式,数列的图象是一个点列.因此在学习数列时还应学会用函数的观点、方法研究数列.②数列分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
(二)数列的有关公式:(注: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各种公式,)1.递推公式:如)(1n n a f a =+或),(12n n n a a f a ++=等,即由数列的前若干项表示后一项的关系式,2.通项公式:a n =f(n)即由项数来表示项的关系式,即第n 项,3.前n 项和公式:①有穷数列和:即用n 表示前n 项和的式子,(有时也用售含有项和项数的混合式子表示,如2)(1n n a a n S +=)注:掌握数列的通项n a 与前n 项和n S (前项积n G )之间的关系式n a =⎩⎨⎧≥-=-)2()1(11n S S n S n n .n a =11(1)(2)n n G n G n G -=⎧⎪⎨≥⎪⎩②*无究数列和(前n 项和的极限): n n S lin S →+∞=(三)定义数列的方式方法:1.用递推公式定义:①简单一阶线性递归数列:等差等比数列等. ②简单一阶分式递归数列(倒数成等差数列) ③简单的周期数列; ④其它形式:2.用通项公式定义:3.用和或和与项的关系定义. (四)数列的图象(五)数列的单调性及最值 (六)数列的分类1.从项的个数上分:有穷数列,无穷数列.2.从”函数”类型及项与项的关系分:①简单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调和数列;幂级数.②复杂数列(数列的组合):复合数列;组合数列;分段数列;子数列. 3.从数列的性质分:单调数列;摆动数列;周期数列;不规则数列。
数列求和的基本题型与解题方法
数列求和的基本题型与解题方法一、分组求和法(通项分解法)如果通项能转化为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和(或差),即n n n c b a ±=例1、求数列 ,231,,71,41,1112-++++-n a a a n 的前n 项和n S . 二、错位相减法如果通项能转化为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积,一般适用于数列{}n n a b 的前n 项求和,其中{}n a 成等差,{}n b 成等比,即n n n c b a ⋅=例2、求和)0(32112≠++++-a naa a n . 求和:132)12(7531--+⋅⋅⋅++++=n n x n x x x S 三、倒序相加法把数列正写和倒写再相加,如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
例3、设()f x =,利用课本中推导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公式的方法,可求得(5)(4)(0)(5)(6)f f f f f -+-+⋅⋅⋅++⋅⋅⋅++=四、裂项相消法:通项是分式结构,分母因式成等差数列关系,可以把通项写成两项之差n a =f(n+1)-f(n),然后累加抵消掉中间的许多项,这种先裂后消的求和法叫裂项求和法。
常见的裂项公式:⑴若{}n a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则111111n n n n a a d a a ++⎛⎫=- ⎪⎝⎭; ⑵()()1111212122121n n n n ⎛⎫=- ⎪-+-+⎝⎭;1a b =-. 例4、求数列n +++++++++++++++ 32114321132112111的前n 项和n S ; 五、奇偶讨论法(并项求和法):把数列的某些项放在一起先求和,然后再求n S .例5、(1)求和)12()1(75311--++-+-=-n S n n(2)数列{a n }:n n n a a a a a a -====++12321,2,3,1,求S 2011练习题: 1. 数列 ,21)12(,815,413,211n n -的前n 项和n S 等于( ) A .n n 2112-+ B. n n n 21122-+- C .12211--+n n D. n n n 2112-+- 2.数列1,(1+2),(1+2+22),…,(1+2+22+…+2n-1),…的前n 项和等于( )A.2nB.2n-n C.2n+1-n-2 D.n ·2n 3. 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1(1)n a n n =+,则5S 等于( ) .A 1 .B 56 .C 16 .D 1304.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11++n n ,若前n 项和为10,则项数n 为( )A.11B.99C.120D.1215.设4710310()22222()n f n n N +=+++++∈,则()f n 等于( ).A 2(81)7n - .B 12(81)7n +- .C 32(81)7n +- .D 42(81)7n +- 6.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1-5+9-13+17-21+…+(-1)n-1(4n-3),那么S 15+S 22-S 31的值为__________. 7.已知函数244)(+=x x x f ,则)20111(f S =)20112010()20113()20112(f f f ++++ = . 8.求下列数列前n 项和⑴nn S 555555555⋅⋅⋅+⋅⋅⋅+++=; ⑵13⨯+24⨯+35⨯+…+(2)n n +;⑶222sin 1sin 2sin 3︒+︒+︒+ (2)sin 89+︒;⑷22222212979899100-++-+- ; ⑸n n 223222132++++ ; ⑹)23)(13(11181851521+-++⨯+⨯+⨯n n . 9.已知数列{a n }中,a 1=1,当n ≥2时,其前n 项和S n 满足)21(2-=n n n S a S .(1)求S n 的表达式;(2)设12+=n S b n n ,求{b n }的前n 项和T n . .。
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1)
知识框架掌握了数列的基本知识,特别是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及性质,掌握了典型题型的解法和数学思想法的应用,就有可能在高考中顺利地解决数列问题。
一、典型题的技巧解法 1、求通项公式 (1)观察法。
(2)由递推公式求通项。
对于由递推公式所确定的数列的求解,通常可通过对递推公式的变换转化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问题。
(1)递推式为a n+1=a n +d 及a n+1=qa n (d ,q 为常数)例1、? 已知{a n }满足a n+1=a n +2,而且a 1=1。
求a n 。
例1、解? ∵a n+1-a n =2为常数 ∴{a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a n =1+2(n-1) 即a n =2n-1例2、已知{}n a 满足112n n a a +=,而12a =,求n a =? (2)递推式为a n+1=a n +f (n )例3、已知{}n a 中112a =,12141n n a a n +=+-,求n a .解: 由已知可知)12)(12(11-+=-+n n a a n n )121121(21+--=n n令n=1,2,…,(n-1),代入得(n-1)个等式累加,即(a 2-a 1)+(a 3-a 2)+…+(a n -a n-1)★ 说明 ?只要和f (1)+f (2)+…+f (n-1)是可求的,就可以由a n+1=a n +f (n )以n=1,2,…,(n-1)代入,可得n-1个等式累加而求a n 。
(3)递推式为a n+1=pa n +q (p ,q 为常数)例4、{}n a 中,11a =,对于n >1(n ∈N )有132n n a a -=+,求n a .解法一: 由已知递推式得a n+1=3a n +2,a n =3a n-1+2。
两式相减:a n+1-a n =3(a n -a n-1) 因此数列{a n+1-a n }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其首项为a 2-a 1=(3×1+2)-1=4∴a n+1-a n =4·3n-1 ∵a n+1=3a n +2? ∴3a n +2-a n =4·3n-1 即 a n =2·3n-1-1 解法二: 上法得{a n+1-a n }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于是有:a 2-a 1=4,a 3-a 2=4·3,a 4-a 3=4·32,…,a n -a n-1=4·3n-2,把n-1个等式累加得:∴an=2·3n-1-1(4)递推式为a n+1=p a n +q n (p ,q 为常数))(3211-+-=-n n n n b b b b 由上题的解法,得:n n b )32(23-= ∴n n nn n b a )31(2)21(32-==(5)递推式为21n n n a pa qa ++=+思路:设21n n n a pa qa ++=+,可以变形为:211()n n n n a a a a αβα+++-=-,想于是{a n+1-αa n }是公比为β的等比数列,就转化为前面的类型。
数列大题题型及解题方法
数列大题题型及解题方法数列大题是中学数学中常见的题型之一,主要考察学生对数列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数列大题可以分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两种类型。
下面将介绍这两种数列大题的解题方法。
一、等差数列的解题方法:1.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首先,要判断数列是等差数列,可以通过观察数列中的差值是否相等来判断。
如果差值相等,则数列是等差数列。
然后,可以通过观察数列中的前几项来确定数列的首项a和公差d。
有了首项和公差,就可以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 + (n-1)d。
2. 求数列的前n项和: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通过求和公式来计算。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为Sn = n/2 * (a + an),其中Sn表示前n项和,a表示首项,an 表示第n项。
3. 解题实例:例如,有一个等差数列的前5项分别为1、4、7、10、13,要求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10项的和。
首先,根据观察,可以确定首项a为1,公差d为3。
其次,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 + (n-1)d,可以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1 + (n-1)3。
最后,代入n=10,可以计算出前10项的和Sn = 10/2 * (1 + 1 + 9*3) = 100。
二、等比数列的解题方法:1.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判断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可以通过观察数列中的相邻项之间的比值是否相等来判断。
如果比值相等,则数列是等比数列。
然后,可以通过观察数列中的前几项来确定数列的首项a和公比r。
有了首项和公比,就可以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 * r^(n-1)。
2. 求数列的前n项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通过求和公式来计算。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为Sn = a * (1 - r^n) / (1 - r),其中Sn表示前n项和,a 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
3. 解题实例:例如,有一个等比数列的前5项分别为1、2、4、8、16,要求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10项的和。
首先,根据观察,可以确定首项a为1,公比r为2。
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与题型总结
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1 、等比数列的定义: an a n 一1= q ( q 士 0)( n > 2, 且n = N * ), q 称为公比2、通项公式:a n = a 1q n 一1 = a1 q n = A . B n (a 1 . q 士 0,A . B 士 0 ) ,首项: a 1;公比: q推广: a n = a m q n 一m 一 q n 一m = a n 一 q = n 一m an3、等比中项:( 1)如果 a, A, b 成等比数列,那么A 叫做 a 与 b 的等差中项,即: A 2 = ab 或A = 士 ab 注意: 同号的两个数才有等比中项,并且它们的等比中项 有两个 ( (2)数列 {a n }是等比数列 一 a n 2 = a n 一1 . a n+1 4、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S 公式: (1)当 q = 1 时, S n = na 1(2)当 q 士 1时, S n =a 1(1一 q n )1一q = a 1一 a n q 1一q= a 11一q 一 a11一qq n = A 一 A . B n = A 'B n 一 A ' ( A, B, A ', B ' 为常数) 5、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 1 )用定义:对任意的 n ,都有 a n+1 = qa n 或= q(q 为常数, a n 士 0) 一 {a n } 为等比数列(2)等比中项: a n 2 = a n+1a n 一1 (a n+1a n 一1 士 0) 一 {a n } 为等比数列( 3 )通项公式: a = A . B n (A . B 士 0) 一 {a }为等比数列 6、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 依据定义:若 a na n 一1= q ( q 士 0)( n > 2, 且n = N * ) 或a n+1 = qa n 一 {a n } 为等比数列7、等比数列的性质:(2)对任何 m, n = N * ,在等比数列 {a n }中,有a n = a m q n 一m 。
(完整)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推荐文档
1 2
5
文德教育
n 2时,a n Sn Sn1 …… 3·4 n1
a n ca n1 d c、d为常数,c 0,c 1,d 0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 4、叠乘法
可转化为等比数列,设a n x c a n1 x
例如:数列a n 中,a1
3,
a n1 an
n n 1 ,求an
a n ca n1 c 1x
解: a 2 · a 3 …… a n 1 · 2 …… n 1 ,∴ a n 1
a1 a2
a n1 2 3
n
a1 n
又a 1
3,∴a n
3 n
5、等差型递推公式
由a n a n1 f (n),a1 a 0,求a n ,用迭加法
令(c 1)x d,∴x d c1
(3)形如 an1 ank 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对数法求通项。
(7)(理科)数学归纳法。
4
文德教育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 (8)当遇到 an1
an1
d或 an1 an1
q 时,分奇数项偶数项讨论,结果
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
1、公式法
可能是分段形式。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2、 由S n 求a n
∴a n
c
d
1是首项为a
1
c
d ,c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1
∴a n
c
d 1
a1
c
d
1
·c
n
1
n
2时,a 2 a3
a1 a2
f (2)
f
(3)
两边相加,得:
…… ……
a n a n1 f (n)
数列常见题型总结计划经典超级经典
一、数列的定义与性质1.数列的定义: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数构成的序列。
2.数列的性质:(1)有限数列:数列中的项数是有限的。
(2)无限数列:数列中的项数是无限的。
(3)严格递增数列: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小于它后面的项。
(4)严格递减数列: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大于它后面的项。
(5)等差数列: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是常数。
(6)等比数列: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是常数。
二、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1.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式。
2.数列的求和公式:数列前n项的和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式。
(1)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S_n=\frac{n}{2}[2a+(n-1)d]$ (2)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S_n=\frac{a_1(1q^n)}{1q}$三、数列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1)等差数列:已知前几项或公差,求通项公式。
(2)等比数列:已知前几项或公比,求通项公式。
(3)其他数列:根据题意,找出数列的规律,求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n项和(1)等差数列:利用求和公式求解。
(2)等比数列:利用求和公式求解。
(3)其他数列:根据题意,找出数列的规律,求和。
3.数列的单调性(1)判断数列的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
(2)证明数列的单调性。
4.数列的周期性(1)判断数列的周期性。
(2)求数列的周期。
5.数列的极限(1)求数列的极限。
(2)判断数列的收敛性。
6.数列的错位相减法(1)应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和。
(2)证明错位相减法的正确性。
四、经典题目解析1.题目:已知数列$\{a_n\}$是等差数列,且$a_1=2,a_6=10$,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析: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可知$a_6=a_1+5d$,代入已知条件,解得$d=2$,进而求得通项公式$a_n=2n$。
2.题目:已知数列$\{b_n\}$是等比数列,且$b_1=2,b_3=8$,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析: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可知$b_3=b_1\cdotq^2$,代入已知条件,解得$q=2$,进而求得通项公式$b_n=2^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框架掌握了数列的基本知识,特别是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及性质,掌握了典型题型的解法和数学思想法的应用,就有可能在高考中顺利地解决数列问题。
一、典型题的技巧解法1、求通项公式(1)观察法。
(2)由递推公式求通项。
对于由递推公式所确定的数列的求解,通常可通过对递推公式的变换转化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问题。
(1)递推式为an+1=an+d及an+1=qan(d,q为常数)例1、? 已知{an }满足an+1=an+2,而且a1=1。
求an。
例1、解? ∵an+1-an=2为常数∴{an}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an=1+2(n-1)即an=2n-1例2、已知{}na满足112n na a+=,而12a=,求na=?(2)递推式为an+1=an+f(n)例3、已知{}na中112a=,12141n na an+=+-,求na.解:由已知可知)12)(12(11-+=-+nnaann)121121(21+--=nn令n=1,2,…,(n-1),代入得(n-1)个等式累加,即(a2-a1)+(a3-a2)+…+(an-an-1)★说明 ?只要和f(1)+f(2)+…+f(n-1)是可求的,就可以由an+1=an+f(n)以n=1,2,…,(n-1)代入,可得n-1个等式累加而求an。
(3)递推式为a n+1=pa n +q (p ,q 为常数) 例4、{}n a 中,11a =,对于n >1(n ∈N )有132n n a a -=+,求n a . 解法一: 由已知递推式得a n+1=3a n +2,a n =3a n-1+2。
两式相减:a n+1-a n =3(a n -a n-1)因此数列{a n+1-a n }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其首项为a 2-a 1=(3×1+2)-1=4∴a n+1-a n =4·3n-1 ∵a n+1=3a n +2? ∴3a n +2-a n =4·3n-1 即 a n =2·3n-1-1解法二: 上法得{a n+1-a n }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于是有:a 2-a 1=4,a 3-a 2=4·3,a 4-a 3=4·32,…,a n -a n-1=4·3n-2,把n-1个等式累加得: ∴an=2·3n-1-1(4)递推式为a n+1=p a n +q n (p ,q 为常数))(3211-+-=-n n n n b b b b 由上题的解法,得:n n b )32(23-= ∴n n nn n b a )31(2)21(32-==(5)递推式为21n n n a pa qa ++=+思路:设21n n n a pa qa ++=+,可以变形为:211()n n n n a a a a αβα+++-=-,想于是{a n+1-αa n }是公比为β的等比数列,就转化为前面的类型。
求n a 。
(6)递推式为S n 与a n 的关系式关系;(2)试用n 表示a n 。
∴)2121()(1211--++-+-=-n n n n n n a a S S∴11121-+++-=n n n n a a a∴n n n a a 21211+=+ 上式两边同乘以2n+1得2n+1a n+1=2n a n +2则{2n a n }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2n a n = 2+(n-1)·2=2n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1、拆项分组法:即把每一项拆成几项,重新组合分成几组,转化为特殊数列求和。
2、错项相减法:适用于差比数列(如果{}n a 等差,{}n b 等比,那么{}n n a b 叫做差比数列)即把每一项都乘以{}n b 的公比q ,向后错一项,再对应同次项相减,转化为等比数列求和。
3、裂项相消法:即把每一项都拆成正负两项,使其正负抵消,只余有限几项,可求和。
适用于数列11n n a a +⎧⎫⎨⎬⋅⎩⎭和11n n a a +⎧⎫⎪⎪⎨⎬+⎪⎪⎩⎭(其中{}n a 等差)可裂项为:111111()n n n n a a d a a ++=-⋅,1d=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问题:1、若等差数列{}n a的首项10a>,公差0d<,则前n项和nS有最大值。
(ⅰ)若已知通项na,则nS最大⇔1nnaa+≥⎧⎨≤⎩;(ⅱ)若已知2nS pn qn=+,则当n取最靠近2qp-的非零自然数时nS最大;2、若等差数列{}n a的首项10a<,公差0d>,则前n项和nS有最小值(ⅰ)若已知通项na,则nS最小⇔1nnaa+≤⎧⎨≥⎩;(ⅱ)若已知2nS pn qn=+,则当n取最靠近2qp-的非零自然数时nS最小;数列通项的求法:⑴公式法:①等差数列通项公式;②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⑵已知nS(即12()na a a f n+++=)求na,用作差法:{11,(1),(2)nn nS na S S n-==-≥。
已知12()na a a f n=求na,用作商法:(1),(1)(),(2)(1)nf nf na nf n=⎧⎪=⎨≥⎪-⎩。
⑶已知条件中既有nS还有na,有时先求nS,再求na;有时也可直接求na。
⑷若1()n na a f n+-=求na用累加法:11221()()()n n n n n a a a a a a a ---=-+-++- 1a +(2)n ≥。
⑸已知1()n na f n a +=求na ,用累乘法:121121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2)n ≥。
⑹已知递推关系求n a ,用构造法(构造等差、等比数列)。
特别地,(1)形如1n n a ka b -=+、1n n n a ka b -=+(,k b 为常数)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待定系数法转化为公比为k 的等比数列后,再求n a ;形如1n n n a ka k -=+的递推数列都可以除以n k 得到一个等差数列后,再求n a 。
(2)形如11n n n a a ka b--=+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倒数法求通项。
(3)形如1k n n a a +=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对数法求通项。
(7)(理科)数学归纳法。
(8)当遇到q a a d a a n n n n ==--+-+1111或时,分奇数项偶数项讨论,结果可能是分段形式。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1)公式法: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②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2)分组求和法:在直接运用公式法求和有困难时,常将“和式”中“同类项”先合并在一起,再运用公式法求和。
(3)倒序相加法:若和式中到首尾距离相等的两项和有其共性或数列的通项与组合数相关联,则常可考虑选用倒序相加法,发挥其共性的作用求和(这也是等差数列前n 和公式的推导方法).(4)错位相减法:如果数列的通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的通项与一个等比数列的通项相乘构成,那么常选用错位相减法(这也是等比数列前n 和公式的推导方法).(5)裂项相消法:如果数列的通项可“分裂成两项差”的形式,且相邻项分裂后相关联,那么常选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常用裂项形式有: ①111(1)1n n n n =-++; ②1111()()n n k k n n k=-++; ③2211111()1211k k k k <=---+,211111111(1)(1)1k k k k k k k k k-=<<=-++--; ④1111[](1)(2)2(1)(1)(2)n n n n n n n =-+++++ ;⑤11(1)!!(1)!n n n n =-++;⑥=<<=二、解题方法: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1、公式法2、n n a S 求由3、求差(商)法解:n a a ==⨯+=1122151411时,,∴[练习]4、叠乘法解:a a a a a a n n a a nn n n 213211122311·……·……,∴-=-= 5、等差型递推公式[练习]6、等比型递推公式[练习]7、倒数法2.数列求和问题的方法(1)、应用公式法等差、等比数列可直接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求和,另外记住以下公式对求和来说是有益的。
1+3+5+……+(2n-1)=n2【例8】求数列1,(3+5),(7+9+10),(13+15+17+19),…前n 项的和。
解? 本题实际是求各奇数的和,在数列的前n项中,共有1+2+…+n=)1(21nn个奇数,∴最后一个奇数为:1+[21n(n+1)-1]×2=n2+n-1因此所求数列的前n项的和为(2)、分解转化法对通项进行分解、组合,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求和。
【例9】求和S=1·(n2-1)+ 2·(n2-22)+3·(n2-32)+…+n(n2-n2)解? S=n2(1+2+3+…+n)-(13+23+33+…+n3)(3)、倒序相加法适用于给定式子中与首末两项之和具有典型的规律的数列,采取把正着写与倒着写的两个和式相加,然后求和。
例10、求和:12363nn n n n S C C nC =+++例10、解 0120363nn n n n n S C C C nC =•++++∴ S n =3n ·2n-1(4)、错位相减法如果一个数列是由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构成的,可把和式的两端同乘以上面的等比数列的公比,然后错位相减求和.例11、 求数列1,3x ,5x 2,…,(2n-1)x n-1前n 项的和.解? 设S n =1+3+5x 2+…+(2n-1)x n-1. ①(2)x=0时,S n =1.(3)当x ≠0且x ≠1时,在式①两边同乘以x 得 xS n =x+3x 2+5x 3+…+(2n-1)x n ,②①-②,得 (1-x)S n =1+2x+2x 2+2x 3+…+2x n-1-(2n-1)x n .(5)裂项法:把通项公式整理成两项(式多项)差的形式,然后前后相消。
常见裂项方法:例12、求和1111153759(21)(23)n n +++•••-+注:在消项时一定注意消去了哪些项,还剩下哪些项,一般地剩下的正项与负项一样多。
在掌握常见题型的解法的同时,也要注重数学思想在解决数列问题时的应用。
二、常用数学思想方法1.函数思想运用数列中的通项公式的特点把数列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解决。
【例13】? 等差数列{an }的首项a1>0,前n项的和为Sn,若Sl=Sk(l≠k)问n为何值时Sn最大?此函数以n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
∵a1>0? Sl=Sk(l≠k),∴d<0故此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向下∵ f(l)=f(k)2.方程思想【例14】设等比数列{an }前n项和为Sn,若S3+S6=2S9,求数列的公比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