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方案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批准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批准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3―2030年)的通知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鄂政办函[2015]32号
【发布部门】湖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5.04.03
【实施日期】2015.04.0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批准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的通知
(鄂政办函〔2015〕32号)
孝感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审批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的请示》(孝感政文〔2015〕3号)收悉。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通知如下。
一、省人民政府原则同意《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安陆市地处湖北中东部,是汉十城镇发展带节点城市。
《总体规划》的实施要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逐步把安陆市建设成为经
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的滨河园林城市。
三、《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包括府城街道办、。
湖北省建设厅关于印发《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专家评审意见的通知
湖北省建设厅关于印发《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专家评审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建设厅•【公布日期】2007.01.11•【字号】鄂建文[2007]10号•【施行日期】2007.01.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湖北省建设厅关于印发《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专家评审意见的通知(鄂建文[2007]10号)安陆市规划局:根椐《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有关规定,我厅组织专家对《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进行了评审。
现将评审意见印发给你们,请按评审意见对规划纲要认真进行修改完善。
为了保证规划成果审查的顺利进行,请就规划纲要的修改完善和规划成果的编制工作保持与我厅和孝感市规划局的联系。
附件:1、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专家评审意见2、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专家评审会专家组名单(略)二00七年元月十一日附件: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专家评审意见湖北省建设厅于2006年11月7日--8日在安陆市主持召开了《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专家评审会,来自省内有关高校以及规划编制、管理部门的专家教授组成的专家组,在听取了规划编制单位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方案汇报和现场踏勘基础上,审阅了纲要成果,并进行了认真讨论。
专家组对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给予了肯定:一、安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工作,市建设局、规划局精心组织,市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孝感市有关部门给予及时指导、协调,为规划修编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规划修编前期,针对安陆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开展了专题研究,为修编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原则正确,内容比较全面,工作深度基本符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
规划纲要提出的城市发展条件分析、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建设用地范围、空间管制及空间增长边界基本符合安陆市城市发展实际。
安陆城市总体规划说明1202
院长:张仲良 (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杨国安 (高级规划师)审定人:杨国安(高级规划师)项目负责人:李树森 (注册规划师)工程名称: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委托单位:安陆市人民政府设计单位:中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资质:[建]城规编第(091169)甲级合同编号:设计人员:魏有教授级高工马力军高级工程师崔毅城市规划师陈昱潼城市规划师王向明城市规划师何嘉耀城市规划师杨春亮水电专业工程师刘忠燃气专业工程师侯刚强建筑专业工程师可云龙景观专业工程师李超助理规划师赵雨晨助理规划师第一章城市概况与规划概述 (6)第一节城市概况 (6)1.1区位条件 (6)1.2自然资源概况 (6)1.3社会经济概况 (6)1.4历史文化资源 (6)1.5历版总体规划回顾 (6)第二节规划概述 (7)2.1 规划背景 (7)2.1.1国家与区域发展的新要求 (7)2.1.2区域重要设施的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9)2.1.3自身发展现状的变化 (10)2.1.4《城乡规划法》的深化实施 (10)2.2 指导思想 (10)2.3 规划依据 (11)2.4 规划的期限与层次 (11)2.4.1规划期限 (11)2.4.2规划范围与层次 (11)2.4.3 本次规划重点 (11)第二章安陆综合发展条件分析 (12)第一节现行总体规划及实施情况评价 (12)1.1现行总体规划基本内容 (12)1.1.1城镇体系规划 (12)1.1.2城市性质 (12)1.1.3中心城区人口及用地规模 (13)1.1.4 中心城区发展方向与空间结构 (13)1.2实施情况评价 (13)第二节安陆发展阶段判断 (14)2.1经济发展阶段判断 (14)2.1.1市域经济概况 (14)2.1.2经济发展阶段 (14)2.2城镇化发展阶段判断 (15)第三节综合发展条件分析 (16)3.1区位条件分析 (16)3.1.1安陆位于湖北省汉十城镇发展带上,孝感、随州中间位置 (16)3.1.2安陆位于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汇处 (16)3.1.3安陆位于“孝应安”城镇密集协调发展区内 (16)3.1.4安陆位于孝感北部243省道上 (16)3.2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16)3.2.1经济不断跨越发展,逐步形成自身特色,实力增强 (16)3.2.2产业升级,集群化发展;产业品牌化发展 (17)3.2.3与长三角、珠三角的联系加强 (17)3.3生态环境条件分析 (17)3.3.1水资源环境 (17)3.3.2土地资源 (18)3.3.3生态资源 (19)3.3.4矿产资源 (19)3.3.5旅游资源 (19)3.4城乡发展特征分析 (19)3.4.1主城独大,其余镇小 (19)3.4.2城镇轴向发展特征明显,特色镇逐步显现 (20)3.4.3城镇化水平偏低,以异地城镇化为主 (20)3.4.4农村空心化严重,现状农村人口外迁意愿或能力不足,异地城市化,乡村衰败 (20)3.5城市发展条件综合评价 (21)3.5.1发展优势 (21)3.5.2发展劣势 (21)3.5.3发展机遇 (22)3.5.4发展挑战 (22)第四节安陆在区域空间格局中的定位 (23)4. 1在汉十城镇发展带中的地位 (23)4. 2在武汉城市圈中的地位 (23)4. 3区域经济中的地位 (23)4. 4区域职能中的分工 (24)4. 5安陆在区域格局中的定位 (25)第三章市域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26)第一节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26)1.1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意义 (26)1.2战略目标 (26)1.2.1城镇发展目标 (26)1.2.2城乡发展目标 (26)1.3战略思想 (26)1.4城乡发展驱动力 (27)第二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8)2.1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28)2.1.1市域人口现状及特点 (28)2.1.2市域人口规模预测 (30)2.1.3城镇化水平预测 (32)2.2市域城镇体系发展策略 (33)2.2.1强化主城,打造金三角 (33)2.2.2着力打造三个卫星镇,强化主城辐射带动功能 (33)2.2.3着力扶持烟店、王义贞,打造旅游名镇 (33)2.2.4强化八个一般乡镇功能定位,完善城乡功能体系 (33)2.2.5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各六张网全域覆盖 (34)2.2.6打造三类新社区,提升优化城镇化水平 (34)2.2.7加快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 (34)2.3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35)2.3.1城镇规模等级结构现状特征 (35)2.3.2市域城镇(乡)等级划分 (35)2.3.3市域城镇(乡)规模结构规划 (35)2.4市域空间结构规划 (35)2.4.1上版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结构回顾 (35)2.4.2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36)2.5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37)2.5.1城镇体系职能结构优化任务 (37)2.5.2城镇职能现状特征 (37)2.5.3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 (37)2.5.4城乡建设标准 (38)第三节市域产业发展规划 (38)3.1产业发展脉络与结构 (38)3.1.1发展脉络 (38)3.1.2产业结构演变 (38)3.2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 (39)3.2.1工业化目标 (39)3.2.2产业发展策略 (39)3.2.3产业发展原则与定位 (39)3.3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 (40)3.3.1 现状问题解析 (40)3.3.2 农业发展策略 (40)3.3.3 市域农业产业布局 (41)3.4市域风景旅游规划 (42)3.4.1旅游资源 (42)3.4.2规划目标 (43)3.4.3总体布局 (43)第四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44)4.1综合交通现状 (44)4.2 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44)4.3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44)4.2.1交通规划重点 (44)4.2.2规划市域交通组织 (44)第五节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45)5.1市域给水工程 (45)5.1.1用水量预测 (45)5.1.2水资源分析 (45)5.1.3水厂规划 (46)5.1.4管网布置 (46)5.2市域排水工程 (46)5.2.1现状分析 (46)5.2.2排水体制 (46)5.2.3污水量计算 (46)5.2.4污水处理厂规划 (46)5.3市域电力电讯工程 (47)5.3.1电力工程 (47)5.3.2电讯工程规划 (48)5.3.3邮政及广播电视规划 (48)5.3.4市域信息工程规划要点 (49)5.4市域燃气工程 (49)5.4.1现状概况 (49)5.4.2规划原则 (49)5.4.3气源规划 (49)5.4.4供气方式及设施定点 (49)5.5 市域综合管线规划 (49)5.6 市域环卫工程 (50)5.6.1规划目标 (50)5.6.2环卫设施设置 (50)5.7 市域综合防灾规划 (50)5.7.1防洪及排涝规划 (50)5.7.2消防规划 (50)5.7.3人防规划 (50)5.7.4抗震规划 (51)第六节市域重要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51)6.1文化设施 (51)6.1.1现状 (51)6.1.2存在问题 (52)6.1.3文化设施布局 (52)6.2教育科研设施 (52)6.2.1现状 (52)6.2.2存在问题 (52)6.2.3发展策略 (52)6.2.4规划指引 (52)6.3医疗卫生设施 (53)6.3.1现状及存在问题 (53)6.3.2医疗设施规划 (53)6.4社会福利设施 (53)6.4.1现状 (53)6.4.2社会福利设施类型与规划原则 (53)6.4.3福利设施规划 (53)第七节市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规划 (54)7.1生态环境现状及评价 (54)7.1.1饮用水源及地表水质状况 (54)7.1.2城区空气环境质量状况 (54)7.1.3城区环境噪声状况 (55)7.1.4污染物排放情况 (55)7.1.5 环境保护现状评价 (56)7.2生态环境保护原则与目标 (56)7.2.1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56)7.2.2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56)7.3水资源环境保护建设规划 (56)7.3.1安陆水资源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56)7.3.2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对策 (57)7.4城乡生态保护建设规划 (58)7.5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规划 (58)7.5.1农村环境发展趋势 (58)7.5.2农村环境保护措施与规划 (59)7.6市域生态网路建设 (59)7.6.1生态结构 (59)7.6.2生态分区 (59)第八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60)8.1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内容 (60)8.2 保护的原则与指导思想 (61)8.3 保护方式 (61)第九节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61)9.1 空间管制规划目标 (61)9.2 空间管制区划 (61)第十节城市规划区划定与基本发展对策 (63)10.1规划区划定 (63)10.2城市规划区发展对策 (63)10.3建设规模控制指引 (63)第四章发展策略与性质规模 (65)第一节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65)1.1 城市发展目标 (65)1.1.1总体目标 (65)1.1.2经济发展目标 (65)1.1.3社会发展目标 (65)1.2总体发展战略 (65)第二节城市性质与职能 (66)2.1上位规划对安陆的发展定位 (66)2.2历版城市性质解读 (66)2.3总体要求解读 (66)2.4城市性质与职能 (67)2.4.1城市性质 (67)2.4.2城市职能 (67)2.5城市特色 (67)2.5.1李白故里 (67)2.5.2银杏之乡 (67)2.5.3滨水宜居园林城市 (67)第三节城市规模 (68)3.1人口规模预测 (68)3.1.1人口现状及特点 (68)3.1.2城市人口规模预测 (68)3.1.3城市人口规模预测结论 (69)3.2用地规模 (69)3.2.1城市建成区建设特点分析 (69)3.2.2建设用地需求分析 (70)3.2.3中心城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变化分析 (70)3.2.4中心城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与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71)第五章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73)第一节中心城区发展特征与问题 (73)1.1城市历史与空间演变 (73)1.2中心城区现状与问题 (73)1.2.1用地现状 (73)1.2.2城区现状用地平衡表 (73)2.2.3存在问题 (74)第二节中心城区用地评价与空间策略 (75)2.1中心城区用地评价 (75)2.1.1考虑因素 (75)2.1.2用地适应性评价 (76)2.2中心城区四类用地划分 (76)2.3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规划 (77)2.4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 (77)2.4.1控制原则 (77)2.4.2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确定的依据 (78)2.4.3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确定 (78)第三节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战略与发展方向 (78)3.1规划布局原则与策略 (78)3.1.1布局原则 (78)3.1.2空间发展战略 (78)3.2中心城区发展方向选择 (79)3.2.1发展方向影响因素分析 (79)3.2.2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其他因素 (79)3.2.3中心城区发展方向 (79)第四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规划 (80)4. 1中心城区规划结构 (80)4.2中心城区功能分区 (80)第五节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81)5.1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平衡 (81)5.1.1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81)5.1.2城市建设用地平衡 (81)5.2中心城区居住用地规划指引 (81)5.2.1现状及存在问题 (81)5.2.2规划原则与目标 (82)5.2.3居住用地标准及规划布局 (82)5.2.4政策性住房(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建设 (83)5.3中心城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指引 (83)5.3.1现状及存在问题 (83)5.3.2规划目标和原则 (84)5.3.3公共服务中心布局 (84)5.3.4行政办公用地规划 (84)5.3.5文化设施用地规划 (84)5.3.6教育科研用地规划 (85)5.3.7体育用地规划 (86)5.3.8医疗卫生用地规划 (87)5.3.9社会福利设施用地规划 (87)5.3.10宗教设施用地规划 (88)5.4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指引 (88)5.4.1现状及存在问题 (88)5.4.2规划布局 (88)5.4.3规划指标 (89)5.5工业及仓储物流用地规划指引 (89)5.5.1工业用地规划 (89)5.5.2物流仓储规划 (89)第六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90)6.1现状及存在问题 (90)6.2规划原则和目标 (90)6.2.1规划原则 (90)6.2.2规划目标 (90)6.3规划结构 (90)6.4总体布局构想 (91)6.4.1城市公园规划 (91)6.4.2滨河绿地规划 (91)6.4.3道路绿地规划 (91)6.4.4防护绿地规划 (92)第七节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92)7.1现状及存在问题 (92)7.2规划原则和目标 (92)7.2.1规划原则 (92)7.2.2规划目标 (93)7.3总体规划构想 (93)7.4城市特色建设指引 (93)7.5历史文化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 (93)第八节中心城区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 (95)8.1基于用地性质的开发控制强度 (95)8.2片区划分与开发强度控制 (95)第九节中心城区五线控制规划 (95)9.1绿线规划 (95)9.2蓝线规划 (95)9.3黄线规划 (96)9.4紫线规划 (96)第十节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97)10.1现状及问题分析 (97)10.1.1对外交通现状 (97)10.1.2城市道路交通现状 (97)10.1.3存在问题分析 (98)10.2对外交通规划 (98)10.2.1铁路系统规划 (98)10.2.2公路系统规划 (98)10.3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 (99)10.3.1规划战略与原则 (99)10.3.2交通方式分担率目标 (99)10.3.3城市道路规划 (99)10.3.4城市道路指标规划 (99)10.3.5交通集散广场规划 (100)10.4公交系统规划 (100)10.4.1公共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 (100)10.4.2公共交通规划原则 (102)10.4.3公共交通规划 (102)10.5慢行交通规划 (103)10.5.1慢行交通规划原则 (103)10.5.2慢行交通规划 (103)10.6重大交通设施规划 (104)10.6.1货运中心与物流系统 (104)10.6.2客运站规划 (104)10.6.3公共停车场规划 (105)10.6.4城市加油站规划 (105)10.7交通管理规划 (105)第十一节老城区改造规划 (106)11.1规划目标 (106)11.2旧城区范围及地位 (106)11.3现状及问题 (106)11.4老城区改造措施 (106)第十二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107)12.1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 (107)12.2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原则 (107)12.3建设方针 (107)12.4开发利用目标 (108)12.5规划实施 (108)第十三节中心城区能源工程规划 (108)13.1 电力工程规划 (108)13.1.1规划依据 (108)13.1.2电力规划理念与目标 (108)13.1.3电力规划原则 (108)13.1.4中心城区电力网规划内容 (109)13.2 燃气工程规划 (110)13.2.1现状概况 (110)13.2.2规划原则 (110)13.2.3燃料结构 (110)13.2.4气量预测 (110)13.2.5供气方式及设施定点 (110)第十四节中心城区信息工程规划 (111)14.1电信现状 (111)14.2存在问题 (111)14.3电信网规划 (111)14.4邮政规划 (111)14.5广播电视规划 (112)第十五节中心城区市政工程规划 (112)15.1给水规划 (112)15.1.1给水现状 (112)15.1.2存在问题 (112)15.1.3给水水源规划 (112)15.1.4水厂与管网建设规划 (113)15.1.5水资源节约利用 (114)15.2排水规划 (114)15.2.1现状分析 (114)15.2.2排水体制 (114)15.2.3水量计算 (114)15.2.4排水系统 (114)15.2.5污水处理厂规划 (115)第十六节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115)16.1规划原则 (115)16.2规划目标 (115)16.3环境功能区划 (115)16.4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16)第十七节环卫工程规划 (117)17.1现状及问题 (117)17.2规划目标 (117)17.3垃圾收集及处理方式 (117)17.4环卫设施规划 (117)第十八节中心城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118)18.1防洪排涝工程 (118)18.1.1现状 (118)18.1.2存在问题 (118)18.1.3规划原则 (118)18.1.4防洪排涝标准 (118)18.2消防工程规划 (118)18.2.1现状 (118)18.2.2存在问题 (119)18.2.3规划原则 (119)18.2.4消防规划 (119)18.3抗震防灾规划 (119)18.4人防规划 (120)第十九节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时序 (121)19.1近期建设规划 (121)19.1.1近期建设目标 (121)19.1.2近期主要发展指标 (121)19.1.3近期发展策略 (121)19.2远期建设规划 (121)19.2.1远期发展目标 (121)19.2.2远期主要发展指标 (121)19.2.3远期发展策略 (121)19.3远景城市发展策略 (122)第二十节规划实施与管理措施建议 (122)20.1规划实施措施 (122)20.2规划管理措施 (122)第一章城市概况与规划概述第一节城市概况1.1区位条件安陆区位优势明显。
湖北省孝感市城市绿线规划(2015-2030)
湖北省孝感市城市绿线规划(2015-2030)一、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确定的中心城区的建设用地范围,总规划面积约为125平方公里,主要为主城区和临空经济区,其中主城区包括老城区、南城新区、高新区和东城新区四个片区,面积约110平方公里,临空经济区面积为15平方公里。
二、规划目标1、通过“绿线”的划定,落实《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的规定,实行绿线在空间上的强制性管制和保护,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构建“孝文化”水乡园林城市。
2、通过“绿线”划定,真正落实《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孝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30年)》及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绿地的用地性质。
3、通过“绿线”划定控制绿地,结合实际管理需求,建立绿地管理信息台帐。
4、通过“绿线”划定,为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及城乡规划建设和绿化管理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三、规划原则1、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树立永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实现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坚持“延续文脉”的原则城市绿线的划定要尊重社会环境,传承荆楚文化的历史文脉,结合不同类型绿地尤其是公园绿地的形态、人文历史等突出地域差异性,体现各区域风格的独特性。
3、坚持“依法划定”的原则依据国务院、住建部及孝感市关于“绿线”管理的办法和划定规范及具有法定效力的各级规划成果划定“绿线”,坚持“绿线”划定依据的法制性。
4、坚持“明确定界”的原则“绿线”划定旨在明确绿地用地范围,以绿地的现状控制线和规划控制线为基础,对规划、现状绿地实施定界保护,对绿线控制范围做到定性、定量、定位,使之最大限度的不受侵占。
5、坚持“有效保护”的原则以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将现有的和规划的各类绿地划定“绿线”,总体实现对现有绿地的保护及规划绿地的控制。
6、坚持“长效管理”的原则已经划定的“绿线”坚持长效管理的原则,确需调整时严格按照《孝感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孝感政规[2013]3号)的规定程序办理。
湖北省孝感市城市蓝线规划(2015-2030)
湖北省孝感市城市蓝线规划(2015-2030)一、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确定的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区域,包括孝感市老城区、南城新区、高新区、东城生活区、临空经济区,总面积125平方公里。
研究范围为《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北至福银高速、南向、东向和西向至孝南区行政辖区界,总用地面积约为727平方公里。
二、规划目标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蓝线管理办法》规定,保障孝感市城市水系的完整性,实现蓝线在空间上的强制性管制和保护,促进孝感市社会、经济的健康、协调和持续发展。
三、规划原则1、完整性原则统筹考虑城市水系的完整性、协调性、安全性和功能性,实现水系连通、景观和谐、功能协调。
改善城市水系生态和人居环境,保障城市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
2、强制性原则对在城市蓝线范围内进行的各种建设活动和行为进行约束,实现城市水系在空间上的强制性管制和保护。
3、可操作性原则蓝线保护与控制范围界定清晰,实现线界落地。
包括界线标识的准确性、用地权属的明确性、用地改造的可能性,做到“定性、定量、定位”。
定性:确定蓝线所涵盖范围的性质或功能;定量:确定蓝线所涵盖的大小或圈定的面积;定位:线界落地,确定坐标。
4、动态性原则蓝线划定应有计划地进行更新与完善。
各层次规划修编和调整时,应同时进行蓝线规划的修编和调整,条件允许时应适当扩大蓝线控制范围,禁止压缩蓝线控制空间。
编制法定图则和详细蓝图时,应详细落实城市蓝线。
建立蓝线管制信息系统,及时更新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
四、蓝线划定对象1、建设用地范围外蓝线划定对象:(1)河渠类:澴河、府河、沦河、界河、女儿港新河、小澴河、三河连通渠、三汊河、复兴河、毛陈河、二道河、内河;(2)湖泊类:王母湖、野猪湖、童家湖、张晒湖、杨晒湖、龙口湖、大教湖、秦淮湖;(3)水库类:丰产水库、百草湖水库、白龙碑水库、石板沟水库、郑家堰水库、王家楼水库、雀背塘水库、三角塘水库;(4)集中坑塘类:幸福垸集中坑塘、朱湖农场集中坑塘。
《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主要内容
《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主要内容一、关于规划期限。
为2013—2030年。
其中近期为2013—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二、关于规划范围。
包括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其中:市域为孝感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891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为市辖孝南区、云梦县及双峰山旅游度假区的行政辖区,总面积1687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范围东向、南向和西向至孝南区行政辖区界,北至福银高速,面积共计727平方公里。
三、关于城市发展目标。
推进产业跨越,建设经济强市;推进城镇跨越,建设鄂豫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推进文化跨越,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推进动力跨越,建设创新城市;推进民生跨越,建设人民幸福城市。
通过推进“五个跨越”,把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打造“湖北的苏州”,建设“魅力孝感”。
四、关于城镇化发展目标。
市域城镇化水平2015年达到55%;2020年达到60%以上;2030年达到70%左右。
五、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目标。
城乡一体化走在全省和武汉城市圈前列,到203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0元,城乡居民生活富裕,成为城乡协调发展、生活全面小康的中等发达城市。
六、关于城市性质。
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鄂豫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华孝文化名城和具有水乡园林特色的宜居休闲城市。
七、关于城市规模。
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近期(2015年)70万人左右,中期(2020年)90-100万人,远期(2030年)115-125万人。
中心城区用地规模为近期(2015年)75平方公里,中期(2020年)90-100平方公里,远期(2030年)115-12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
八、关于城市发展方向。
未来城市建设用地整体上以向东和东南发展为主,向北、西、南适度扩展。
九、关于中心城区功能分区。
为“一城一区,一核多片”结构。
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方案
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一、规划层次和期限(一)规划层次1、市域:安陆市行政区范围,包括9镇4乡2个办事处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355平方公里;2、城市规划区:包括府城街办,南城街办,洑水镇,烟店镇,棠棣镇,李店镇及安陆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辖区范围,城市规划区的总面积约为456平方公里;3、中心城区:北至银杏大道,西至汉十高速,南至与云梦交界处,东至316国道外迁线,中心城区面积约89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近期:2013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远景:2050年二、城市发展总目标将安陆建设成为两型发展、创新驱动的经济发达的中等城市,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明显提高的共生城市,社会事业、民生法制水平不断提高的文明城市,建设成为宜居、文明、幸福的工业强市和旅游名市。
三、城市总体发展战略1、依托汉十,对接武汉汉十发展带是由汉十高速、316国道、汉丹铁路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城镇发展廊道,武汉是中心。
积极对接武汉,承接产业转移,在武汉城市圈中寻找定位,并直接对接汉口北大市场。
2、面向东部,创新驱动寻找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的产业转移,直接对接上海自贸区等大型市场功能区,通过创新积极推动自身产业升级。
3、文化引领,突出特色安陆主要的文化特点是历史文化、李白文化、银杏文化,是不可多得的资源。
4、集群集约,共生发展产业按集群发展,城市集约发展,反对摊大饼,城市围绕城市综合体形成城市次中心展开,共生发展。
四、城市性质与职能1、城市性质武汉城市圈北部现代制造业和品牌农业基地,汉十城镇发展带上具有李白文化、银杏文化特色的滨河园林城市。
2、城市职能(1)面向东部承接产业转移,以创新驱动的特色的重要产业基地(2)对接武汉,打造湖北苏州,孝感第二产业发展的重要一极(3)两型社会建设的共生示范城市,产城融合示范城市(4)形成以李白文化、银杏文化、历史文化为核心,更具文化张力的城市文化,打造滨河特色,建设生态宜居家园(5)安陆市域政治、文化、商业中心五、城市规模1、市域总人口:2020年为67.59万人,2030年为73.12万人。
《应城市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年)》主要内容
《应城市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年)》主要内容《应城市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年,》主要内容一、规划范围、期限与层次,一,规划范围:本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应城市行政辖区~包括城中街、城北街、四里棚街、东马坊街、长江埠街5个街办~黄滩镇、郎君镇、杨河镇、三合镇、田店镇、汤池镇、杨岭镇、陈河镇、义和镇、天鹅镇10镇~以及南垸良种场和经济开发区。
,二,规划期限:基期为2012年底~近期2013—2020年~远期2021—2030年~对若干重大问题展望到2030年以后。
,三,规划层次: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空间层次。
1、市域:包括城中街办、城北街办、四里棚街办、东马坊街办、长江埠街办,黄滩镇、郎君镇、杨河镇、三合镇、田店镇、汤池镇、杨岭镇、陈河镇、义和镇、天鹅镇,经济开发区和南垸良种场~总面积1095.4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包括城中街办、东马坊街办、长江埠街办、四里棚街办全部~城北街,孝洪高速以东区域,~黄滩镇,武荆高速公路以北区域,~郎君镇,东西汊湖以北区域,以及三合镇部分区域~总面积约226.6平方公里。
1二、城市发展战略与目标按照区域协同、城乡统筹、生态优先、交通先导、产城融合、特色彰显等六大发展战略~围绕“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农业稳市”的发展思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倍增长~各项经济社会环境指标稳步增长~规划期末将应城市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内安居乐业、富裕健康的幸福城市~安全和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生态文明、绿色低碳、特色鲜明的魅力城市~湖北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行示范区~最终实现现代化美丽新应城的奋斗目标。
三、市域统筹规划主要内容,一,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远期2030年~市域常住总人口90.4万人~城镇化水平75.0%左右~城镇人口67.8万人,近期2020年~市域常住总人口 76.1万人~城镇化水平64.0%左右~城镇人口48.7万人。
,二,城乡空间结构结合城乡空间发展现状及其独特的空间资源禀赋条件~市域总体规划形成“一主两副、两带四片”的城乡空间结构,1224结构,。
安陆市南城五黄路规划
安陆市南城五黄路规划
安陆市南城五黄路是安陆市南城千禧路规划的关键环节,也是安陆市南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它的规划宗旨是:以建设现代城市为宗旨,以促进城市现代化为核心,积极发展安陆市南城传统建筑等。
安陆市南城五黄路规划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绿化规划、公共建筑规划。
主要绿化规划包括:绿地开放与保护、绿道、应急排水沟等;公共建筑规划则包括:市政建筑、文化建筑、道路照明等。
其中绿化规划是安陆市南城五黄路规划的重点,它不仅打造出植物、水体和建筑的和谐景观,也使城市室内、室外空间的绿色融合到了一起,有助于改善城市室内外的环境品质。
同时,道路照明规划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其规划采取电功率相对较低、对环境对友好的照明,不仅可以增加路面的可见性,还可以有效降低亮度,降低影响景观和背景之间的差距,同时使周围环境更加宜人。
安陆市南城五黄路规划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为宗旨,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而且获得了明显的改善效果。
未来,将会更加围绕生态、绿色环境理念,持续改善和完善五黄路规划,充分促进安陆市南城发展与繁荣。
安陆市排水专项规划
安陆市排水专项规划摘要针对安陆市老城区及新建城区排水体制面临的问题,依据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提出了老城区进行合流制改造、新城区严格建设成分流制的要求。
在老城区改造时,重点突出的论述了截流倍数的选取的方法,为保护与改善本市水环境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专项规划、截流倍数、合流制、分流制1.排水规划的必要性1.1安陆市排水规划背景安陆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东临孝昌,西接京山,南邻应城、云梦,北靠随洲、广水,全市现下辖3个办事处、10个镇、5个乡。
改革开放以来,安陆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优化结构,扩大开放,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安陆市资源丰富,市区内有护国河、海子河、毛河、府河从安陆市中部穿过。
安陆市于2007年三月编制完成《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但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扩大,该规划有它的局限性。
目前老城区现状城市排水管网覆盖率较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城市污水处理率较低,水环境污染状况较为严峻。
城市经济发展与排水设施建设滞后矛盾较为突出。
同时,李店开发区、城东开发区等地区开发在即,安陆市污水处理厂工程即将上马,迫切需要对排水规划进行修编来指导项目建设。
为完善现有排水系统管网规划,为今后污水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了改善安陆市水环境质量,使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达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2排水规划目标以《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为指导,在充分调查研究现状排水系统基础上,建设排水适当、系统布局合理、处理规模适度的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系统来控制水污染,优化城市排水系统、提高排水管网覆盖率、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保护城市集中饮用水源、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消除水灾害,为安陆市人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并促进安陆市的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1)近期(2010年):污水处理率70%,达到国家对城市污水处理率要求;区内河渠均达到城市一般景观水体要求;在上游河段水质达标前提下,护国河、海子河段分别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Ⅲ类、Ⅴ类标准;(2)远期(2020年):污水处理率90%;中心城区内府河解放山坝前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规划达地表水二类水体标准;府河解放山坝后为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规划达地表水三类水体标准;海子河、护国河、蒿桥河、长港四条水渠为城区雨水受纳水体,同时兼作景观用水,规划不得低于地表水五类水体标准。
《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一、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2013年年初,我局启动《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修编工作,年底完成泰州市2030发展战略研究。
2014年,开展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和四个专题研究(人口发展策略研究、区域与产业发展研究、城市空间特色研究、泰姜一体化发展研究),于9月通过专家论证,经第25次城乡规划委员会审查通过,12月获市政府批准实施。
1.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实施评估报告⑴评估目的:对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评估主要是结合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过去几年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评估,及时监督规划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总体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提高规划实施的严肃性。
其次,对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有利于及时研究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总结和发现规划的优点和不足,探索规划实施的机制与策略,以此提高规划实施的科学性,避免违反法定程序随意干预和变更规划的可能。
再次,通过规划实施的评估,实现从重视规划编制研究到重视规划实施的转变。
⑵评估内容:根据评估资料的掌握以及对《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现实运作状况的认识,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总体规划实施的评估框架。
评估城市总体规划在宏观决策层面和空间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总体规划对政府决策的影响作用。
其次,以原规划目标为依据,与具体发展目标的实施情况作对比、分析来确定规划的目标实施情况,实现程度如何。
再次,比较城市空间与布局的变化,评价城市发展的规律。
同时,结合泰州市发展所面临的新情况,关注2010版总规实施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论证城市总体规划修改的必要与否、对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下一步规划调整与实施提出具体建议。
⑶技术路线:第一层次着重于实施绩效评估。
主要运用定量及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2010版总规的实施情况作全面和客观的评析。
安陆烟店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安陆市烟店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文本)安陆市烟店镇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十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 (2)第一节烟店镇基本情况 (2)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 (2)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4)第一节规划目标 (4)第二节土地利用原则 (4)第三节土地利用发展重点 (5)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6)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6)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调整 (7)第四章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8)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 (8)第二节土地用途分区管制细则 (10)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14)第五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16)第一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16)第二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规模和范围 (17)第三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17)第六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19)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19)第二节优化建设用地结构 (20)第七章土地整治重点工程 (20)第一节农用地整理 (20)第二节土地复垦 (21)第三节土地开发 (21)第八章土地生态建设 (21)第一节土地生态环境保护 (21)第二节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21)第九章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22)第十章附则 (24)前言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保护、开发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建设,保障安陆市烟店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6〕1096号)、《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函》(鄂土资函〔2016〕1196号)和《安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的规定要求,结合烟店镇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编制《安陆市烟店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
安陆李店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安陆市李店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文本)安陆市李店镇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十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 (2)第一节李店镇基本情况 (2)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 (2)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4)第一节规划目标 (4)第二节土地利用原则 (5)第三节土地利用发展重点 (5)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6)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6)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调整 (8)第四章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9)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 (9)第二节土地用途分区管制细则 (10)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14)第五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17)第一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17)第二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17)第三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17)第六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20)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20)第二节优化建设用地结构 (20)第七章土地整治重点工程 (21)第一节农用地整理 (21)第二节土地复垦 (21)第三节土地开发 (21)第八章土地生态建设 (21)第一节土地生态环境保护 (22)第二节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22)第九章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23)第十章附则 (25)前言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保护、开发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建设,保障安陆市李店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6〕1096号)、《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函》(鄂土资函〔2016〕1196号)和《安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的规定要求,结合李店镇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编制《安陆市李店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
孝感市城区总体规划概况以及交通规划浅析
孝感市城区总体规划概况以及交通规划浅析陈希 2010301530014武汉大学2010级建筑学一班摘要:该文以孝感市市中心城区——孝南区的城区总体规划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孝感市总体规划的历史变迁,概括其现状,并对其城市规划中交通规划进行分析——主要包含堵点,路网和交通系统的分析。
并结合生活经验,对堵点的形成原因进行猜测,并提出可行性高的改进措施。
最后对孝感市城区2013-2030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介绍,并与现状对比,展现其优点和可持续发展性。
关键词:总体规划堵点交通规划路网体系正文:一、城市概况孝感地处于湖北省东北部,长江以北,汉水之东。
现辖孝南区、汉川、应城、安陆三个县级市,云梦、大悟、孝昌三县,及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和七个省级开发区。
面积8910平方公里,总人口531万,其中孝感城区人口48万,常住人口90万。
孝感是武汉“1+8”城市圈中距离武汉最近的中等城市【距武汉市中心城区(武汉广场)1小时车程】。
京广、汉渝、武荆、汉丹4条铁路,京珠、汉十、沪蓉3条高速公路,107、316两条国道贯穿全境。
石武高铁、汉孝城际铁路、孝汉大道三期、硚孝高速公路等路网工程竣工开通后,孝感与武汉全方位对接的大交通格局,将使孝感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
孝感中心城区对外交通系统规划图孝感行政中心位于孝南区,地处江汉平原北部,与武汉市东西湖区唇齿相依,是孝感市唯一的建制区,也是孝感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所在地。
全区面积1020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场、1个开发区、4个街道办事处,人口95万(2010)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69平方公里,城区人口48万,常住人口90万,流动人口18万。
这里是湖北省有名的“鱼米之乡”。
二、孝感市城区总体规划介绍孝感市的区位介绍:孝感市中心城区用地现状图由图可以看出:城区用地现状中,工业用地占有较大的比重,且分布较为广泛。
与之相较,居民用地则较为零散,且和工业用地交杂,导致居住环境并不良好。
安陆李店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安陆市李店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文本)安陆市李店镇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十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 (2)第一节李店镇基本情况 (2)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 (2)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4)第一节规划目标 (4)第二节土地利用原则 (5)第三节土地利用发展重点 (5)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6)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6)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调整 (8)第四章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9)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 (9)第二节土地用途分区管制细则 (10)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14)第五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17)第一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17)第二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17)第三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17)第六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20)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20)第二节优化建设用地结构 (20)第七章土地整治重点工程 (21)第一节农用地整理 (21)第二节土地复垦 (21)第三节土地开发 (21)第八章土地生态建设 (21)第一节土地生态环境保护 (22)第二节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22)第九章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23)第十章附则 (25)前言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保护、开发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建设,保障安陆市李店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6〕1096号)、《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函》(鄂土资函〔2016〕1196号)和《安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的规定要求,结合李店镇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编制《安陆市李店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
安陆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一、???规划层次和期限(一)规划层次1、市域:安陆市行政区范围,包括9镇4乡2个办事处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355平方公里;2、城市规划区:包括府城街办,南城街办,洑水镇,烟店镇,棠棣镇,李店镇及安陆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辖区范围,城市规划区的总面积约为456平方公里;3、中心城区:北至银杏大道,西至汉十高速,南至与云梦交界处,东至316国道外迁线,中心城区面积约89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近期:2013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远景:2050年二、城市发展总目标将安陆建设成为两型发展、创新驱动的经济发达的中等城市,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明显提高的共生城市,社会事业、民生法制水平不断提高的文明城市,建设成为宜居、文明、幸福的工业强市和旅游名市。
三、城市总体发展战略1、依托汉十,对接武汉汉十发展带是由汉十高速、316国道、汉丹铁路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城镇发展廊道,武汉是中心。
积极对接武汉,承接产业转移,在武汉城市圈中寻找定位,并直接对接汉口北大市场。
2、面向东部,创新驱动寻找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的产业转移,直接对接上海自贸区等大型市场功能区,通过创新积极推动自身产业升级。
3、文化引领,突出特色安陆主要的文化特点是历史文化、李白文化、银杏文化,是不可多得的资源。
4、集群集约,共生发展产业按集群发展,城市集约发展,反对摊大饼,城市围绕城市综合体形成城市次中心展开,共生发展。
四、城市性质与职能1、城市性质武汉城市圈北部现代制造业和品牌农业基地,汉十城镇发展带上具有李白文化、银杏文化特色的滨河园林城市。
2、城市职能(1)面向东部承接产业转移,以创新驱动的特色的重要产业基地(2)对接武汉,打造湖北苏州,孝感第二产业发展的重要一极(3)两型社会建设的共生示范城市,产城融合示范城市(4)形成以李白文化、银杏文化、历史文化为核心,更具文化张力的城市文化,打造滨河特色,建设生态宜居家园(5)安陆市域政治、文化、商业中心五、城市规模1、市域总人口:2020年为67.59万人,2030年为73.12万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一、规划层次和期限( 一) 规划层次1、市域:安陆市行政区范围,包括 9 镇 4 乡 2 个办事处 1 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 1355 平方公里;2、城市规划区:包括府城街办,南城街办,洑水镇,烟店镇,棠棣镇,李店镇及安陆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辖区范围,城市规划区的总面积约为456 平方公里;3、中心城区:北至银杏大道,西至汉十高速,南至与云梦交界处,东至 316 国道外迁线,中心城区面积约 89 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近期: 2013 年—— 2020 年远期: 2021 年—— 2030 年远景: 2050 年二、城市发展总目标将安陆建设成为两型发展、创新驱动的经济发达的中等城市,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明显提高的共生城市,社会事业、民生法制水平不断提高的文明城市,建设成为宜居、文明、幸福的工业强市和旅游名市。
三、城市总体发展战略1、依托汉十,对接武汉汉十发展带是由汉十高速、316 国道、汉丹铁路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城镇发展廊道,武汉是中心。
积极对接武汉,承接产业转移,在武汉城市圈中寻找定位,并直接对接汉口北大市场。
2、面向东部,创新驱动寻找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的产业转移,直接对接上海自贸区等大型市场功能区,通过创新积极推动自身产业升级。
3、文化引领,突出特色安陆主要的文化特点是历史文化、李白文化、银杏文化,是不可多得的资源。
4、集群集约,共生发展产业按集群发展,城市集约发展,反对摊大饼,城市围绕城市综合体形成城市次中心展开,共生发展。
四、城市性质与职能1、城市性质武汉城市圈北部现代制造业和品牌农业基地,汉十城镇发展带上具有李白文化、银杏文化特色的滨河园林城市。
2、城市职能(1)面向东部承接产业转移,以创新驱动的特色的重要产业基地(2)对接武汉,打造湖北苏州,孝感第二产业发展的重要一极(3)两型社会建设的共生示范城市,产城融合示范城市(4)形成以李白文化、银杏文化、历史文化为核心,更具文化张力的城市文化,打造滨河特色,建设生态宜居家园(5)安陆市域政治、文化、商业中心五、城市规模1、市域总人口: 2020 年为 67.59 万人, 2030 年为 73.12 万人。
2、市域城镇化近期( 2020 年)安陆市城镇化水平为60%左右;远期( 2030 年)安陆市城镇化水平为70%左右。
3、中心城区人口规模预测根据多种预测方法所得数值,取平均数,得到如下结论:2020 年安陆市中心城区总人口为25 万人左右;2030 年安陆市中心城区总人口为32.6 万人左右。
4、中心城区用地规模近期 2020 年:用地总量控制在27.50 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0 平方米;远期 2030 年:用地总量控制在34.20 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5 平方米。
六、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工业发展战略(一)工业发展策略(1)多元共生,集群发展一个城市把自己的产业仅仅集中到一种或几种将是十分危险的。
随着市场的变动和调整,衰退的可能性将十分巨大,一旦该产业衰退,则城市就会衰退。
如大庆等典型案例。
因此城市产业的多元共生是十分必要的。
有些产业目前从经济量来看是弱小的,但是随着市场的变化,其也有可能迅速成长为庞大的产业链条。
因此城市要善于培育新的增长点,要有容纳多种产业共生的胸怀和准备。
安陆市目前的农产品深加工业、粮机产业呈现集群发展的特征,集群发展有利于降低成本、占领市场、技术进步和人才的培养。
集群现象即为一种共生现象,但安陆市目前的集群率较低。
未来安陆市的发展建设一定要利用好多元共生,注重集群发展。
(2)聚集一核,极化发展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于“金三角”内,以便于发挥集聚效应。
目前安陆市的品牌农业、粮机、厨具制造业都体现了较强大的发展势头,应加以极化、强化。
从金融、税收、技改上加以扶持使之极化发展,产生马太效应,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力量。
(3)一区多园,产业融合一区指的是经济技术开发区,“金三角”内的工业应以此为发展平台,享受国家相关政策。
各乡镇应充分利用自身特色,建立产业园区,做到乡镇一级的产城融合,建设有区域影响力和自身特色的乡镇。
(4)工业地产,集约发展针对现状工业园区部分企业占地、圈地现象严重,造成工业园区蔓延,土地浪费,单位土地产生效益偏低的情况,规划提出用工业地产的模式、工业孵化器的概念等相关政策、方法来改善圈地现象,并调整用地布局,将工业园区集中,生产集约化。
(二)产业定位安陆市传统四大产业为食品医药、金属制品、纺织服装、粮油机械,将四大产业升级为“ 4+2”产业结构 :“4”指传统四大产业的升级版:粮机产业集群、纺织产业集群、金属制品产业集群、食品医药产业集群;“2”指近些年异军突起的现代农业和旅游业。
(1)粮机产业集群主要以永祥粮机为龙头发展粮油机械的上下游企业;(2)纺织产业集群主要以现有纺织业为基础拓展棉纺加工、服装生产等产业;(3)金属制品产业集群主要以爱仕达为龙头发展上下游企业;(4)食品医药集群以蛋品加工、禽畜加工、蔬菜加工及银杏系列产品等为主;(5)现代农业主要发展规模养殖、规模种植业;(6)旅游业主要依托李白文化、银杏文化大力拓展白兆山、钱冲古银杏群落旅游。
(三)工业化战略核心竞争力中国品牌农业之乡;中国粮油机械之都;中国厨具制造之城2、农业发展战略(一)农业发展策略1、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2、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3、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质量5、提升标准,发挥品牌效应6、培育市场,搞好产销衔接7、加强合作,创新发展机制8、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二)农业产业布局全域农业布局在安陆市全域范围内形成“一带三线三园”的布局结构。
在全域范围内构建一条府河都市农业产业带;三条百里现代农业示范线;三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3、城镇等级规模与职能定位市域各城镇职能表城镇等级城镇名称城镇规模(万人)城镇职能一级中心城区32.6综合型二级王义贞 2.0 旅游型洑水 2.0 工贸型烟店 2.0 旅游型李店 2.0 工贸型巡店 2.0 工贸型三级棠棣 1.4 商贸型赵棚 1.2 集贸型孛畈0.8 农贸型雷公 1.2 商贸型木梓 1.0 农贸型辛榨0.8 集贸型接官 1.0 农贸型陈店 1.2 工贸型4、城镇空间结构一河两翼;三轴四区;一核五特一河两翼安陆市市域轮廓形似一只彩色的蝴蝶,河流从中心穿过。
以府河为界线整体上把安陆市分为河西、河东两翼。
东翼北侧为山地,南侧为岗地平原,因 316 国道从东侧穿过,并且安陆市主城区位于河东,所以目前来看东翼为城市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东翼北侧为山地经济区,中部为城市功能区。
西翼北部为中国李白文化风景区,南部为生态农业种植区,西翼主要以生态建设为主。
三轴四区三轴即汉十高速、烟应线形成的生态农业发展廊道; 316 国道及汉丹铁路形成的轴线,延续汉孝一体、云孝一体形成的工业产业廊道; 243 省道,连接孝感北旅游资源,形成旅游发展轴。
安陆市的主要城镇均分布在这三条轴带上。
四区即西部片区、南部片区、东北部片区和中部片区。
一核五特(1)一核是指由汉十高速公路、新316 国道外迁线、 243 省道外迁线三条交通干线围合成的区域,称为安陆金三角。
该区域是安陆主城发展的核心区域,主城以此为边界发展,不再突破。
(2)五特是指三个特色卫星镇和两个特色旅游镇。
三个特色卫星镇指洑水镇、巡店镇和李店镇,它们离金三角 1.5 — 3.5 公里范围内,是主城功能的有机延伸,做强三个卫星镇可以强化主城核心带动功能;两个特色旅游镇指烟店镇和王义贞镇,李白文化与银杏文化是安陆最为独特的文化,通过做强这两个镇可以进一步强化安陆特色。
一河两翼;三轴四区;一核五特5、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公路交通规划(1)规划将市域内的316 国道向东改线,并达到一级公路标准;(2)根据省政府关于湖北省省道网规划纲要( 2011- 2030 年)的批复,将延伸省道 1 条,新增省道 2 条。
延伸省道线路为 S210,将平洑线延伸至烟应线;新增线路分别是:S211 线路,走向为安广线至云安线; S262 线路,走向为安桃线至周天线。
延伸和新增省道线路总里程约 130 公里。
铁路交通规划(1)强化汉丹线作为连接武汉,东南 - 西北的交通要道的作用。
沿汉丹线南城段,还将打造产业展示走廊。
(2)规划武襄城际铁路在安陆的站点选址。
(3)安卫线作为局部货运线路可在合适的阶段重新启用。
6、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供水规划市域范围内,中心城区、洑水和陈店以城区二水厂和三水厂为供水水源,其余乡镇王义贞、烟店、巡店、赵棚、孛畈、雷公、辛榨、接官、木梓、棠棣、李店各建一座水厂,规模为2400-7000 吨/ 日。
排水规划城区污水处理厂位于城区府河东侧杨林村三组,距市区中心15 公里,占地面积 112 亩,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为 12 万吨。
到规划期末,规划污水处理率 100%,规模为17.5 万吨 / 日,占地 12 公顷。
在河西规划第二污水处理厂,占地 2 公顷,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为 3 万吨。
近期规划各二、三级城镇推广采用生活污水无动力处理设施,以分散处理为主,管网建设应作到与远期衔接。
远期王义贞、烟店、巡店、赵棚、洑水、孛畈、雷公、辛榨、接官、陈店、木梓、李店、棠棣各建一座污水处理站,对污水集中处理。
近期抓紧建设洑水、烟店污水处理站,保证解放山水库坝前市区二、三水厂取水口水源水质。
规划期末市域内各二、三级城镇污水处理率90%,单个规模为1836 吨/ 日-5355 吨/ 日。
所有工业废水应自行处理达标进入污水处理设施。
市域电力设施规划(1)市域规划①完善市域 110KV输配电系统建设金秋 110KV变电站,容量为3×40MVA。
电源由红石坡220KV变电站和姚家冲 220KV变电站供给。
百花变中期增容一台31.5MVA变压器,总容量为3×31.5MVA,占地面积扩大为 1 公顷。
将城区的 110KV安陆变电站到中期后扩容到 4×40MVA,占地扩大到 2 公顷。
将原有的铝厂 110KV变电站保留,并由原来的 80MVA容量扩容为 3× 40MVA,成为城区公共变电站。
②根据负荷需要 , 中期将原雷公 35KV变电站升级为 110KV变电站,主变容量为2×31.5MVA,代替百花变电站对农网供电,减轻城网供电压力。
③规划中期新建金安(金秋变——安陆变),金百(金秋变——百花变) 110KV架空线路。
④规划中期新建百雷(百花变——雷公变) 110KV架空线,再由(金秋变——百花变)另一架空线路“ T”接 1 回路架空至 110KV雷公变电站。
⑤规划近期由解放山电厂110KV架空线“ T”接一回架空线至百安(百花变——安陆变),以增加输配电力网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