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估研究__省略_徐州城市总体规划_2007_2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整理徐州市城市总体计划(含计划总图)汇编

2019-2020年整理徐州市城市总体计划(含计划总图)汇编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一、规划编制的背景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一直是徐州市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在指导徐州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和新机遇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根据省建设厅的意见和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2003]332号《关于同意修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的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2000年至2002年,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

由省建设厅组织编制的《徐州都市圈规划(2001-2020)》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区域空间环境和政策框架。

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徐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徐州市的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

在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的《徐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研究》,对徐州的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

2002年初,我市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1.面向21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的范围来研究徐州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及发展动力,从区域的角度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2.对徐州市域确定城市合理的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范围内各城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结构。

加强以徐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徐州都市区规划,特别是对中心城区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为实现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打好基础。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国各省市安全评估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国各省市安全评估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国各省市安全评估陈佳超;吴凡;花铁森;王松盛;陆培德【摘要】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愈发重视对城市安全评价研究,并且扩展至对“国家安全度”的评价研究。

在国内,许多学者也逐渐对“安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

然而,对于在我国的省或直辖市一级,即相当欧美的州一级地区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却鲜有研究人员涉猎。

该文基于层次分析法对中国各省市的安全评估进行研究,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结合软件开发,实用有效地处理这类的复杂问题。

通过层次分析法并运用有关的统计数据和专家评分,初步获得了中国各省市安全评估的基本情况,得出由于西部地区天气干燥、现代化发展进程较慢,导致在火灾与交通风险相对较大。

由于统计数据有限,我们的统计评估是基于生产、交通及火灾事故数据。

%In recent years,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pay more attentions on urban safety evaluation studies.They further extend the studies into the field of national safety.In China,many scholars gradually focus on the research of safe city index evaluation system.However,few researchers do the similar studies on the level of provinces or megacities which is equivalent to the state in Europe and America.Our study proposes a method based on 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China province and megacity.By using AHP and software developed,this kind of complex problems can be handled practicably and effectively by using a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Through the use of AHP with the relevant statistical data and expert ratings,the basic results of Chinese provinces’safety evaluation are preliminarily achieved.We get thecon-clusion that the dry weather and the poor modernization in the western region result in a high risk of fire and traffic. Because of the limited statistical data,the evaluation result is based on the data in fields of production,traffic and fi re .【期刊名称】《灾害学》【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6页(P198-203)【关键词】层次分析法;中国;各省市;安全评估;软件开发【作者】陈佳超;吴凡;花铁森;王松盛;陆培德【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土木工程系,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土木工程系,上海200240;上海花懋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上海华钟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上海200020;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2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43目前,国际上把能够带来安全问题的灾害按组成灾害系统的致灾因子归于三类,即自然原因、人为原因、环境原因。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收稿日期5作者简介吴 (),女,内蒙古包头人,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安全工程及城市运行管理研究。

2008年12月第30卷 专辑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Hu manities &Soc i a l Sc iences )Dec.2008Vol 130 Spec ial sec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吴 ,徐 黄,翟振岗,朱 伟(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089)摘 要:在对城市运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运行评价指标体系。

应用层次分析法(AHP )的原理,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专家打分,建立判断矩阵,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系数。

结果表明,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系统所占权重最大,对城市整体运行状况影响最大,因此应加强对基础设施的运行管理。

本文对城市运行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评价准则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为城市运行能力评价奠定一定基础。

关键词:城市运行; 指标体系; 评价准则中图分类号:X 9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219(2008)专辑-0024-03 城市运行指的是城市在正常轨道上稳定、协调、有序地持续运转,使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能够不断地满足城市社会公众的经济、社会、文化需求。

[1]目前,城市运行的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

如北京市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建立了数字化城市运行监测平台,对奥运期间城市运行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2]城市运行管理工作在不断的探索、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缺乏科学、统一的城市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对城市运行各项指标的定量、定性的评判标准,很难对城市运行的安全性、平稳性、有序性进行客观评价。

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城市运行评价指标体系成为城市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精明增长程度评价模型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精明增长程度评价模型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精明增长程度评价模型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精明增长成为当前全球城市发展的热点话题之一。

城市精明增长指的是在全球化、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科技创新、经济效率和社会包容等方面的发展,使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实现可持续增长和优化发展。

评价城市精明增长的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精明增长程度评价模型就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精明增长程度评价模型是一种多层次结构的评价方法,它将城市精明增长的多个方面进行分解和层次化,通过专家打分和计算权重来进行综合评价,以便更加准确地评价城市精明增长的程度。

1.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需要确定城市精明增长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指标通常包括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

这些指标应该是可以度量和比较的,并且能够全面反映城市精明增长的各个方面。

2.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城市精明增长的层次结构模型,将城市精明增长的各方面分解为若干子目标和指标,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网络结构。

3. 确定权重和打分:通过专家打分和计算权重,确定各个指标和子目标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

专家打分通常采用1-9的标度,用于表示两个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计算权重则采用特征值法、层次排序法等方法。

4. 综合评价和排序: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得出城市精明增长的整体水平和各个方面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精明增长程度评价模型具有科学、全面和系统的特点,能够更加客观和准确地评价城市精明增长的程度,对于指导城市发展规划、政策制定和资源调配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精明增长程度评价模型已经在国内外许多城市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城市规划和发展:利用该评价模型,可以对城市的精明增长程度进行量化评价,发现和分析城市发展中的短板和问题,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徐州市商贸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2009年9月8日二〇〇九年四月商贸物流业是徐州市实现"两大中心"建设的生力军,是"三大基地"和谐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落实党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打造商贸物流千亿产业的意见,实现资源型城市平稳较快转型,促进商贸物流业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培育和巩固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一、产业发展现状〔略〕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商贸物流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商品市场流通体系有待优化和提升,在农村流通市场体系建设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二是零售业聚集度和品誉度有待提高,大型连锁企业、大型商业设施和全国规模等级的批发市场偏少,布局偏散,徐州应有的商贸能力尚具有较大的挖掘空间;三是新型商贸物流业态有待发展,批发市场仍然处于市场初级发展阶段,传统物流业态仍占主体地位;四是高效率、低成本、增值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缓慢;五是现代物流技术能力有待提高,物流业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较少采用;六是物流资源利用率提升空间较大,现有物流产出和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远未达到其应有的能力;七是产业互动能力有待加强,商贸物流产业与机械制造业、能源产业、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互动发展能力需要进一步强化;八是区域优势互补发展有待拓展.三、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一〕发展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建设"淮海经济区商贸流通中心"和"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要求,统筹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统筹主导产业互动发展,统筹城乡经济和谐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改善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功能,加强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商贸物流服务特色,塑造商贸物流产业形象,拓展商贸物流辐射范围.发挥规划调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综合作用,加速徐州市商贸物流产业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发展,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主体多元、业态多样,布局合理、运作有序的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格局,为徐州市经济腾飞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使徐州市发展成为淮海经济区的主导型城市.〔二〕发展目标1、商贸业〔1〕规模总量进一步提升.到20##,徐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97亿元,年均增长速度24%.2-3家商贸企业进入全国零售百强.〔2〕集聚区建设初具规模.彭城广场中心商圈、新城区商务中心和金桥与高铁新站商务中心三大中心商圈基本建成,发挥重要的功能性商贸作用.〔3〕农村流通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居民生活生产资料可信流通渠道畅通,农产品"产销对接"、协议流通体系初具规模,农产品"卖"难问题初步解决.〔4〕大型专业市场布局基本完成.专业市场四个平台建设既"国际化采购平台"、"商品集散增值平台"、"城市生活服务平台"和"市场创新引导平台"进入快速发展期.规划期末,100亿元以上批发市场发展4家左右,10亿元以上批发市场达到20家左右.2、物流业〔1〕物流发展水平整体提升.通过全国一级综合性物流枢纽城市建设,建成一批功能完备的物流基地〔园区〕,物流集聚效应显著增强;培育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品牌,物流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实施一批带动作用大、社会经济效益好的重点物流项目,物流发展水平整体提升.到20##,物流业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市区物流配送率达到50%以上,农村物流配送率达到30%以上.物流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以上.〔2〕现代物流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完成物流基地〔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三级物流体系构架;形成比较完善的为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业、能源产业、食品与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产业发展服务的生产性物流体系,形成服务便捷、配送增值的城市生活性物流体系.〔3〕物流运行质量明显提升.行业物流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第三方物流企业逐步做大做强,第四方物流等新型物流形态逐步形成,规划期末,培育发展2-3家国家4A、5A级物流企业.电子商务技术得到普与和应用,物流业高、中、初级人才队伍建设初具规模,物流规范化运作开始和国际标准接轨.四、重点任务〔一〕完善商贸业服务消费功能1、"做大、做强、做美"城市商业中心彭城广场市级商业中心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美,新城区商业中心、金桥与高铁新站2个市级中心基本建成,铜山商业中心、贾汪商业中心、九里商业中心、鼓楼商业中心、金桥商业中心、云龙商业中心和泉山商业中心等7个区级商业中心形成规模.结合商业中心建设,培育、发展和形成在全国有知名度的2-3个百强零售企业和2-3条特色商业街〔区〕.通过"127”商业中心建设,树立城市繁荣和商业兴旺的良好形象,形成城市商业发展骨架,起到引领消费、创新消费、扩大消费的作用.2、"做精、做细、做实"社区商业中心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宗旨,狠抓"20515”社区商业建设工程.在总体规划40-60个社区商业中心基础上,选择有条件的社区,初步建成20个社区商业中心,实现居民从家步行5分钟完成日常生活便利消费、步行15分钟完成日常生活"一站式"消费的社区商业服务.规划期末,建成4-6个国家级示范性社区商业中心.〔二〕推进农村流通市场体系建设1、生活消费品流通体系建设〔1〕加快农村生活消费品配送中心建设.增强生活消费品流通体系的基础作用,发挥商品配送、品质管理和应急保障的社会功能.规划期末,实现农家店商品配送率达到80%以上.同时,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发展采购联盟和第三方配送.〔2〕全力构架"店、站、中心"服务网点.一是在相对分散居住的农村,健全农家店和其它小型商铺;二是在集中居住的农村,发展农村社区生活服务站;三是依托村或镇级经济组织,发展以流通增值为主线、以生产和生活服务为重点的商贸综合服务中心.〔3〕强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扩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覆盖面,新建和改造一批农家店和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强化农村商品配送中心的商品采购、储存、加工、编配、调运、信息等功能,增加统一配送的商品品种,降低经营成本.不断完善以农家店为主体的网络服务,推进"一网多用",发挥商品销售、服务代理、便民利民的服务功能.2、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建设农用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增强农资配送体系的保障作用,发挥商品配送、品质保障和技术服务的社会功能.整合资源,以农村商贸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据,建立农资消费终端站点,完善面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的综合服务功能.依托九里综合物流基地〔园区〕建设,重点培育大型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物流设施建设,保障市场供应.规划期,整合市域生产资料供销部门和物流资源,建设2-3处农村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发挥徐州市农村生产资料消费主渠道作用.3、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1〕完善产销对接系统.建立以农村专业合作社,村、乡〔镇〕经济组织为基础的农产品卖难问题预警和产销对接系统,促进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集约化.在现有农村专业合作社191家、农村经纪人10万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组织.规划期末,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社达到250家、农村经纪人达到12万人.〔2〕大力发展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完善特色鲜、功能强、渠道广的产地型批发市场,增强农产品加工增值的技术能力和流通增值的营销能力.积极支持大型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县乡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各乡镇结合本地农产品特色,充分建设有形和无形市场,做到"一乡一品一市"的产销渠道.大力提升##淮海蔬菜批发市场和徐州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规划新建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对接贾汪区蔬菜,邳州的银杏、大蒜,新沂的花卉,丰县的果品、蔬菜、林木和畜禽,沛县的优质稻米等特色农业发展.〔3〕健全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强化信息引导和产销衔接,完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和损耗,着力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促进农民增收.〔4〕积极推动"农超对接".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培育自有品牌,促进产销衔接.建设从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到超市的冷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和快速检测系统,提高流通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把农产品增值加工的某些环节前移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经济组织,甚至产地批发市场,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三〕打造专业市场四大"平台"1、国际化商品采购平台充分发挥徐州市装备制造业和食品与食品加工业的产业优势和特色,重点建设淮海食品城、徐州机械设备与其配件市场,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支撑作用,形成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有机结合,建成徐州市国际化的商品采购平台.2、淮海经济区商品集散增值平台充分利用徐州市"五通汇流"的交通优势,积极保持日用工业品、建材、钢材、五金电料等批发市场的发展优势,重视纺织、文化音像书报杂志、计算机、药材药品、通讯器材等淮海经济区市场发展薄弱行业,积极培育市场新的增长点.3、城市生活类批发市场服务平台积极强化八里家居市场带建设,积极开拓花卉市场等城市生活类市场建设,完善专业市场的城市生活服务功能.4、批发市场创新发展引导平台构建政府对批发市场创新发展引导平台,促进大型批发市场从交易基础服务功能向物流商务服务功能、信息中心服务功能乃至需求组织服务功能的创新发展、从有形市场向"有形+无形"市场的创新发展,实现批发市场传统收益向创造型收益业务模式的根本变化,批发市场辐射范围呈现"地区--跨地区--全国--国际化"扩展态势.〔四〕构建完善的物流体系1、建立三级物流发展体系建立、完善三级层次物流结构建设.根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以与徐州市物流需求源特点,确定徐州市物流结构布局为:围绕物流发展的重点区域,既要发展物流企业集聚的物流功能园区,又要发展由单一物流企业经营的物流中心、配送,形成现代物流发展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三个层次的体系结构.2、重点发展生产性物流业依托产业基础的优势,大力发展生产性物流业.围绕为工程机械、光伏产业、钢铁冶金、食品加工等制造业的做大做强,着力构建三级物流结构体系,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互动的现代物流发展体系.3、大力发展枢纽型物流业依托公路、铁路、水路的枢纽作用,积极构建综合性的物流业集聚区;打造新型临港产业,构建区域性航空货运物流集聚区.4、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加强粮食、煤炭、重要矿产品、钢材与相关产品物流设施建设,建立能源和原材料物流体系,保障经济平稳快速发展需要.完善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积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推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优化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发展医药、食品、烟草、出版物等的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发展面向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社会化共同配送,提高物流配送效率.依托商品市场的优势,加快建设服务于大型批发市场的商贸物流集聚区.发挥邮政网络优势,加快建立快递物流体系,方便生产生活.推动汽车、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专业化物流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服务体系.加强对化学危险品物流的跟踪与监控,规范化学危险品物流的安全管理.5、积极培育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加大对宏康物流、丸全外运、香山物流等已具现代物流企业雏形的物流企业以与##宝通物流、新长江钢材加工配送物流等一批在建大型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和发展一批淮海经济区的龙头物流企业.〔五〕推进物流基础平台建设1、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的重点是对物流园区未来物流网络的整体布局,对物流业发展所依托的基础设施进行总体规划和整合.2、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物流信息平台涵盖了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等三级物流体系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与其子系统的基本功能划分和相应的硬件平台.加快信息基础建设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加快物流行业公用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区域间物流平台的信息共享.3、物流政策引导平台建设物流政策平台着重于政府政策导向方面的配套建设以与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为区域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支持保证.〔六〕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徐州市工程机械、烟草、食品等重点产业将物流业务分离外包,加快徐州市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提升物流业为产业上下游生产链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引导物流业与产业有机的融合,促进徐州市产业专业化发展进度,构筑徐州市现代化产业体系.适时逐步建设第四方物流.〔七〕创新物流业发展模式运用供应链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积极推广实施采购、生产、销售和物品回收的物流一体化运作.鼓励制造和商贸企业整合物流资源,优化物流流程,促进企业物流社会化和专业化,提高核心竞争力.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等企业的资源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进一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积极发展多式联运等现代运输方式,建立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运输系统.大力倡导绿色物流理念,鼓励和支持物流业节能减排.大力创新物流服务模式,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物流需求.〔八〕打造品牌物流战略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巩固和提升现有品牌,鼓励原有中小物流企业通过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组,鼓励一批物流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实现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在发展重点物流企业的基础上培育一批品牌物流企业,建设核心竞争力强、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集团,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加快综合物流服务能力的提高.〔九〕关注物流联动发展加强区域合作,发展区域物流联动,建设与物流产业紧密配套的物流联动保障体系,促进区域物流发展的一体化,形成现代的物流市场体系;推动物流业与产业联动发展,搭建产业和物流企业联合互动的交流平台;支持大型专业化交易市场物流服务的整合,形成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体系,推动物流业与商贸业互动发展;选择和培育一批具有应急能力的物流企业,逐步建立应急物流体系.五、政策措施〔一〕支持政策1、投资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采取财政贴息或补助方式,重点支持重大商贸物流工程建设、培育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引导商贸物流资源整合和传统物流改造提升、扶持大型专业市场和物流企业发展.2、土地政策对符合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规划要求的重点项目,其用地可使用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在农用地转用指标的分配上给予支持,供地方式按工业项目以协议方式出让.对企业利用原使用的划拨土地建设符合徐州市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要求的项目,经依法批准,可按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对涉与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按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执行.3、税收政策合理确定物流企业营业税计征基数,物流企业将承揽的运输、仓储等业务分包给其他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应以该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其他项目支出后的余额为营业税的计税基数.允许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统一交纳所得税,物流企业在徐州市范围内设立的跨区域分支机构,凡在总部领导下统一经营、统一核算,不设银行结算##、不编制财务报表和帐簿,并与总部微机联网、实行统一规范管理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总部统一缴纳.4、收费和价格政策全面清理向货运车辆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集资、政府性基金、罚款项目,取消不符合国家、省和市规定的各种收费、集资、基金和罚款项目.积极推动道路、桥梁收费制度改革,整顿收费站点,凡违规设置站点,擅立收费项目,向货运车辆与物流企业乱收费的,依法予以严处.5、融资政策通过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商业银行积极为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商贸物流企业发展提供贷款支持.鼓励担保机构为物流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支持有条件的物流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和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鼓励和引导外资、民间资本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投资物流领域,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6、市场准入政策放宽市场准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为商贸物流企业办理登记注册时,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规定外,其他前置性审批事项一律取消.改革货运代理行政性管理,取消经营国内铁路货运代理、水路货运代理、联运代理的行政性审批和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经营资格审批,加强对货运代理经营资质和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二〕保障措施1、建立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积极吸引国内外物流管理、技术等高层次人才.引导物流企业、行业组织与职业教育机构紧密结合,采取委托培养、定单培养等方式,共同实施职业培训和日常教育,提高物流业人力资源自主开发能力和从业人员素质.2、建立物流业统计制度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关于组织实施社会物流统计制度与核算表式的通知,由市统计局会同市相关职能部门抓紧研究确定徐州市物流业统计范围和指标体系.将物流业正式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范围,单独统计和发布.3、制定和推广物流标准化体系根据国家实施物流标准化的进程,加快制定和推广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物流信息与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基础性、通用性标准,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强制性标准,各种物流作业和服务方面的专业标准,实现与国际物流标准接轨.4、优化商贸物流市场环境加快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商贸物流市场体系,消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清理和废止各类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不适应现代商贸物流发展要求的政策规定,制定引导物流业发展的法规、规章.加强商贸物流市场监管,发挥相关职能部门作用,严厉打击欺行霸市等各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充分发挥中介机构作用,依法制定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等级评定.按照国家《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标准,对徐州市物流企业进行综合等级评估,加强政府对企业的规范管理,为物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5、积极发展绿色商贸物流倡导企业在生产和流通环节采用符合环保要求、可反复梯级利用的包装,逐步实现包装的模数化、集装化和多功能化.鼓励企业使用低公害车辆,建立高效的回收物流系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六、规划实施〔一〕建立分级负责的商贸物流业发展协调机制建立徐州市商贸物流产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市政府领导下,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统一组织规划的实施,加强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协调解决商贸物流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二〕引导商贸物流业协调健康发展加强对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既体现改革创新、适度超前,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布局合理,与城市发展规划相协调,防止乱圈乱占耕地、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三〕落实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围绕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按照工作分工要求,制定年度工作目标,提出工作计划,层层落实责任,加强考核监督,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和重点任务的完成.〔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充分发挥徐州市商业联合会、物流采购等行业协会在商贸物流规划、政策研究、规范市场行为、统计信息调查、技术合作、人才培训、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中介作用,支持协会自觉履行行业服务、指导、自律、协调、监督职能,服务广大商贸物流企业,维护广大会员企业的权益.近日,记者从徐州市规划局获悉,根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的要求,目前徐州市规划建设的五大物流基地除经济开发区生产物流基地外,其他均已开工建设.据徐州市规划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徐州市物流企业经营规模普遍偏小,全市概念类物流业4万余家,其中有一定经营规模和物流设施装备水平的仅20余家.20##全市物流企业营业收入258.18亿元,占全市GDP的12%,占服务业生产总值的35%.全市实现货运总量29753万吨,货物中转量达1150万吨.但是,物流园遍。

徐州城市规划

徐州城市规划

三、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一)、规划地位和作用《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

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0年。

远期规划:2011-2020年。

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三)、规划区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徐州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

徐州城市规划区(既徐州都市区),是以主城为核心,以中心城及外围城镇为主体,以绿色生态空间相隔离,以便捷的交通相联系的高度城市化地区。

地域包括徐州市区行政管辖范围、铜山县行政管辖范围及睢宁县双沟镇。

总面积3126平方公里。

(四)、城市发展目标按照我国城市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要求,至2020年,基本实现把徐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融合历史精华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城市发展目标。

到规划期末,城市综合实力水平居国内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其中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00亿元,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基本实现现代化。

将徐州建成以工程机械、电子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及化工、能源产业为依托的区域现代制造业基地和以现代交通枢纽为依托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五)、城市性质和城市发展规模徐州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生态旅游城市。

2020年,全市城镇总人口约1000万,城市化水平58%左右。

主城区城市人口2010年为156万,2020年为200万。

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2010年为151.40平方公里,人均97.10平方米;2020年为180平方公里,人均90平方米。

(六)、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人口和城市化水平:2010年,总人口约955万人,城市化水平为46%;2020年,总人口约1000万,城市化水平58%左右。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

第18卷第1期2009年3月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t ural Science Edition)Vol.18 No.1Mar.2009 文章编号:167226685(2009)0120075204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3韩江涛,龚新蜀(石河子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3)摘 要:城镇化是当代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首先对城镇化水平的传统计算方法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城镇化水平的传统计算方法的缺陷,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层次模型,运用德尔菲法构造判断矩阵,进而确定了各指标权重值。

关键词:城镇化;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权重中图分类号:F291;TP18 文献标识码:AOptimization of U rbanization2evalu ating Index System B ased on AHPHAN Jiang2tao,GON G Xin2shu(School of Economics&Trade,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832003,China)Abstract:As urba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t rend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 ment t hroughout t he world,t 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is a barometer for t 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 ment of a specific count ry or region.In respect to t he shortcomings of t he t raditional met hods in comp uting t he urbanization level,t his paper formulates a new model based on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 HP).The Delp hi met hod is employed to set up t he comparison mat rix and determine t heweight of each index.K ey w ords:urbanization;A H P;Delp hi met hod;weight0 引言城镇化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经济现象,它有经济、生活、环境和社会安定4个方面的标志[1]。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方法体系与研究进展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方法体系与研究进展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方法体系与研究进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城市总体规划是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的协调发展,为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整体进步提供科学、合理与可行的指导。

然而,仅仅有规划还不够,还需要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以不断改进和完善城市总体规划。

本文将浅谈关于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方法体系与研究进展。

一、方法体系1.问题识别和目标设定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第一步是明确评估的问题和目标。

问题识别可以通过社会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获取有关的信息,目标设定则需要明确评估的内容和指标体系。

2.数据收集和整理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需要收集各类数据,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数据。

数据收集可以通过现场调查、文献研究、网络爬虫等方法进行。

3.指标选择和权重确定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需要选取一些合理、科学的指标进行评估。

指标选择可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考虑。

权重的确定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进行。

4.评估模型建立评估模型是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核心。

评估模型可以采用定量或定性分析的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5.实施评估和结果分析根据确定的指标和模型,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图表展示等方式进行分析和呈现。

6.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反馈,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为城市规划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科学支持。

二、研究进展近年来,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1.指标体系研究相关学者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指标体系研究方面做出了许多探索。

例如,有学者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层面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指标体系,为城市规划的实施提供了科学的评估指导。

2.评估模型研究评估模型是评估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许多学者在评估模型的研究中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方法。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防洪风险综合评价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防洪风险综合评价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防洪风险综合评价研究
徐苏;方勇;谢超;周明明
【期刊名称】《吉林水利》
【年(卷),期】2024()1
【摘要】为了提高评价城市防洪风险的准确度,本文根据影响城市防洪的因素构建了城市防洪风险评价体系,确定了各评价指标在不同风险等级所对应的取值范围,并进一步结合层次分析法(AHP)计算了指标层的权重及目标层的风险等级。

由工程案例计算可知,基于AHP计算的风险等级与城市防洪体系的安全鉴定报告结论一致,说明该风险评价方法具有工程可靠性和适用性。

该方法也可为其他城市防洪体系的建立和风险评价提供新的途径。

【总页数】5页(P71-75)
【作者】徐苏;方勇;谢超;周明明
【作者单位】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水利工程科技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22
【相关文献】
1.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风险评价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
2.基于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的长距离输水工程风险综合评价
3.基于AHP层次
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绝味食品风险评价研究4.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项目风险评价应用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含规划总图)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含规划总图)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一、规划编制得背景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得《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一直就是徐州市规划建设得基本依据,在指导徐州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得作用。

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得实施、市行政区划得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与新机遇得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根据省建设厅得意见与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2003]332号《关于同意修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得函》得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得编制。

2000年至2002年,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

由省建设厅组织编制得《徐州都市圈规划(2001-2020)》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区域空间环境与政策框架。

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得《徐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徐州市得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布局与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

在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得《徐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得研究》,对徐州得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论证。

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

2002年初,我市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得编制工作。

二、规划编制得主要任务1.面向21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得范围来研究徐州得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及发展动力,从区域得角度论证城市发展得技术经济基础与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得指导下,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城市发展得战略目标。

2.对徐州市域确定城市合理得发展形态、布局与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范围内各城镇得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得城镇发展结构。

加强以徐州中心城区为核心得徐州都市区规划,特别就是对中心城区得整合与优化,提高中心城市得聚集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为实现全市得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打好基础。

层次分析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层次分析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层次分析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第一章引言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一种重要的多准则决策分析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工程、环境等领域。

随着城市规划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断增加,层次分析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围绕层次分析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优缺点和未来应用的前景。

第二章层次分析法的原理与方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层级结构和配对比较的多准则决策分析方法。

其主要思想是将决策问题划分为若干层次,从总目标出发,逐层分解,确定各层次的准则、指标、方案等,通过构建配对比较矩阵,确定各层次之间的重要性,最终得出决策结果。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如下: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决策问题按照层次结构分解成若干层次,并确定各个层次的准则、指标和方案。

2. 构建配对比较矩阵:对于每个层次,利用专家问卷或个人判断等方法,进行两两配对比较,确定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和优劣程度。

3. 计算特征向量和一致性检验:根据配对比较矩阵,计算每个因素对应的特征向量和一致性指标,判断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4. 各层次因素权重的确定:通过层次结构模型和特征向量,计算各层次因素的权重,确定各个方案的得分和重要性。

第三章层次分析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层次分析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总体规划:层次分析法可以用于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确定、空间布局、重点项目的选择和优先排序等,通过专家评价和群众调查等方法,确定各个因素的相对权重,从而得出目标和方案。

2. 城市功能分区:利用层次分析法,可以对城市的功能分区进行评估和优化,确定各个功能区的优先级和重要程度,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城市的整体效益。

3. 城市交通规划: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可以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交通方式和路网等因素的重要性和优先级,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区域规划DSS研究与应用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区域规划DSS研究与应用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区域规划DSS研究与应用摘要:结合区域规划决策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了区域规划中决策问题,提出了区域规划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区域规划决策支持系统,最后实现了层次分析法和雷达图的分析评价方法应用于潜江转型发展规划,为新时期区域规划的制定和决策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可视化方法。

关键词:区域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层次分析法;雷达图1区域规划的系统结构区域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可视化系统是采用C/S结构。

整个系统分为几个逻辑层次,从上而下依次是用户层(注册用户、普通用户、系统用户等)、表示层(区域现状、分析评价、技术路线图等)、功能层(评价决策、查询、系统维护等)、业务层(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决策模型等)和知识库层(模型库、规则库、案例库等),如图1。

其中,知识库层是整个决策系统的数据存取的仓库,模型库是供选择处理决策的方法和模型,规则库和案例库是分别可以用数学模型定量处理和基于范例推理的定性处理的知识库;业务层是连接功能层与数据库层的桥梁,通过调用知识库中知识处理决策问题;功能层是整个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核心,供决策者评价决策、查询、系统维护等;表示层是将系统功能层数据处理的结果以文字、图表、声音、视频等形式呈现给用户。

本系统采用的主要关键技术有:数据库技术、决策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VC程序设计技术等。

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2.1层次分析法的层次模型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T.L.Saaty)正式提出。

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与人对一个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大体上是一样的。

层次分析法的定义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2024年基于集对分析和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城市系统评价方法》范文

《2024年基于集对分析和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城市系统评价方法》范文

《基于集对分析和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城市系统评价方法》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系统评价变得尤为重要。

评价一个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

集对分析和模糊层次分析法作为两种有效的分析工具,可以有效地对城市系统进行评价。

本文将介绍基于这两种分析法的城市系统评价方法,以期为城市发展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集对分析在城市系统评价中的应用集对分析是一种基于集合论的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两个集合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来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在城市系统评价中,可以将城市系统的各个要素看作一个集合,通过集对分析,可以找出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从而对城市系统进行评价。

集对分析的具体步骤包括:1. 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2. 对每个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建立数据集。

3. 运用集对分析方法,分析各个指标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4. 根据分析结果,对城市系统进行评价。

三、模糊层次分析法在城市系统评价中的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方法。

它可以将复杂的评价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通过对每个层次的模糊评价,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在城市系统评价中,模糊层次分析法可以有效地处理评价指标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具体步骤包括: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确定评价目标和评价指标。

2. 对每个指标进行模糊评价,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3. 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

4. 根据模糊评价矩阵和指标权重,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四、基于集对分析和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城市系统评价方法基于集对分析和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城市系统评价方法,是将两种分析方法相结合,综合运用两种方法的优点,对城市系统进行评价。

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2. 对每个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建立数据集。

3. 运用集对分析方法,分析各个指标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得出初步评价结果。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建设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建设评价体系研究

2014年第17期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14No.17收稿日期:2014-02-28,修回日期:2014-07-25基金项目:内涵项目“都市社会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085SHDX001)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14.17.03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建设评价体系研究王振源,段永嘉摘要:通过综合考虑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智慧应用水平、公共支撑体系等方面的因素,以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8个城市的智慧城市规划纲要及“十二五”规划为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套适合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为衡量和反映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进度及发展水平,进一步建设智慧城市,以及比较各城市建设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镇化;层次分析法;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F291.1;F325.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4)17-0165-06An AHP -based Approach to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of China ’s Smart CityWANG Zhenyuan ,DUAN Yongjia Abstract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this paper selected Beijing ,Shanghai ,Nanjing ,Guangzhou and other eight cities ’twelfth five -year plan about Smart City as the main basis.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urban infrastructure level ,smart application level and public support system and other factors ,the paper constructed a set of suitable evaluation system for China's smart city development.The paper provided a way to measure and reflect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development level of smart city in China ,which is beneficial reference to further construction.Key words :smart city ;urbanization ;AHP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1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徐州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706

徐州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706

前言《徐州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指导思想明确,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务改革开放的原则,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大徐州的观念,突出徐州区域中心城市的整体功能。

上一版总体规划对指导徐州市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以及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徐州市的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我国在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徐州,作为江苏省三大都市圈之一和徐州都市圈中的核心城市,同时又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和国家主要枢纽城市,将继续承担着缩短苏南苏北差距,促进淮海经济区和陇海兰新经济带繁荣稳定的历史使命。

它客观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徐州的发展和规划建设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徐州在发展中遇到许多新情况和新的问题,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也面临着挑战。

同时,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要求城市优化布局结构,高效、集约地利用土地,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江苏省和徐州市政府已经编制了《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徐州都市圈规划》、《徐州发展战略规划》,徐州市的行政区划也已经进行了局部的调整,把铜山县潘塘镇纳入市区,这一切为新一轮总体规划的修编打下良好的基础。

《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始于2002年4月,历近四年完成。

本规划是为贯彻落实江苏省城市化发展战略、适应徐州都市圈特大核心城市建设而进行的全面修编。

编制《规划》的基本目的是:从全市范围确定资源及社会经济的合理布局,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配置机制提供条件;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强化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实现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有序化,有效保护城市生态,为广大市民的生活和中心城市发展,提供完善的城市设施和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江苏省城市综合资源承载力评价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江苏省城市综合资源承载力评价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江苏省城市综合资源承载力评价作者:***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1年第13期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环境的约束不断趋紧,给城市综合资源承载力带来的压力也不断增大。

在此背景下,选取江苏省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设立社会环境承载力、自然环境承载力两个一级指标,下设共26个具体指标,建立江苏省城市综合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计算得分并进行评价,结合实际提出强化节能减排意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等对策建议,以期提高江苏省城市综合资源承载力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综合资源承载力;评价分析;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13-0048-04引言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201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的战略任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发展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威胁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江苏省的GDP水平长年稳居全国前列,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综合资源承载力的脆弱也逐渐显现,例如全省垃圾处理能力总缺口达9 860吨。

因此,研究江苏省城市综合资源承载力,对于江苏省在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下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0世纪60年代,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爆发,人们逐渐把承载力的研究范围扩大到人类活动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

1972年,Meadows等在著作《增长的极限》中探讨了环境、资源和全球人口承载容量之间的基本联系;20世纪70年代之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教科文组织开展了区域土地承载力的有关研究,由此引领学界的研究方向转向区域和城市领域[1];1995年Arrow发表《经济增长、承载力和环境》一文,更是引起了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热潮[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估研究———以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为例林立伟,沈山,方雪,周子鑫(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城市规划方案评估是城市规划评估研究的重要内容。

从方案评估的内涵和规划评估的类型两方面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界定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在构建规划方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综合评价模型对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方案进行定量评估。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估;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徐州中图分类号:TU984.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679(2010)02-0061-051国内外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研究现状西方发达国家对城市规划评估的研究开始较早。

从1950年代开始,随着系统方法在城市规划中运用的推进和应用经济学、政策科学的兴起,有关城市规划的评估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开展。

城市规划领域中的评估研究首先是从对规划方案及其决策的技术手段的评价开始的,这些评估研究主要是关于规划方案尤其是规划所安排的内容的合理性[1]。

1.1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关于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研究,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国外学者丁成日等[2]应用决策理论的多属性效用分析(Multi-Attribute Utility Analysis ,MAUA )方法对城市规划中的模拟方案进行评估,最后评估出最优的规划方案,以供决策者参考选择。

国内学者丁珊胭[3]认为规划方案评估是对提出的多种规划方案采用定性、定量等多种方法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等,保证实施方案的优化,甚至提出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替代方案的条件等。

可见,上述学者的观点偏向于城市规划方案编制阶段的评估,而笔者认为,城市规划方案评估是指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综合评价模型等),科学合理、系统地对已经完成编制,并通过政府组织的专家评审,然后再通过城市规划委员会[4]专家的指标量化评估。

主要目的是对规划方案的规范性、科学性、经济性、合理性、地方性、艺术性、创新性和前瞻性[4]进行评估,判断规划方案的可实施价值。

1.2城市规划评估的类型1996年,国外学者E.Talen [5]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规划实施评价的类型:(1)规划实施之前的评价(Evaluation prior to plan implementation )(包括备选方案的评价和规划文件的分析);(2)规划实践的评价(Evaluation of planning practice )(包括对规划行为的研究、描述规划过程和规划方案的影响、政策实施分析和对规划实施结果的评价)。

W.C.Baer [6]于1997年总结了5种规划方案评估的类型:规划过程动态评估(plan assessment )、规划方案分析评估(plan testing and evaluation )、规划方案评价(plan critique )、规划———————————————————[收稿日期]2009-12-29[基金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CX09S_044Z );徐州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一般项目(09YLB006)[作者简介]林立伟(1984-),男,江苏连云港人,硕士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沈山(1970-),男,教授,从事城乡规划与城市文化战略研究,Email:shenshan87@ 。

第23卷第2期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Vol.23No.22010年6月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Jun .2010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10方案比较评估(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professional evaluations )和规划影响后期评估(post hoc evaluation of plan outcomes )。

国内学者欧阳鹏[7]从评估对象来看,将城市规划评估分为城市规划方案评估(Plan Evalua -tion )和城市规划实施评估(Planning Evaluation ),城市规划实施评估又可以细分为实施过程评估和实施效果评估。

由此可见,城市规划方案评估在城市规划评估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目前,城市规划评估也是我国城市规划运作体系中缺失的重要环节,那么,在规划评审阶段加入方案评估,规划实施阶段加入过程评估,规划评估阶段即为效果评估,努力构筑良性、健康和可持续循环的城市规划运作体系(见图1),对我国城市规划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城市规划方案评估即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2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方法选择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方法,主要选择层次分析法与专家打分法相结合,然后通过综合评价模型,加权求和法得到评估总分值,最后按照评估标准,得出城市规划方案的优劣。

2.1层次分析法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 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层次分析法[8](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 方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

它是一种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的过程。

层次分析法是运筹学的一种系统分析综合方法,用于求解层次结构或网络结构的复杂评价系统的评价问题。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首先是把问题层次化,按问题性质和总目标将此问题分解成不同层次,构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分为最低层(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序问题。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是:(1)明确问题;(2)建立层次结构模型;(3)构造判断矩阵;(4)层次单排序;(5)层次总排序。

本文将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评估指标的权重值。

2.2专家打分法专家打分法是指通过匿名方式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对专家意见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和归纳,客观地综合多数专家经验与主观判断,对大量难以采用技术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的因素做出合理估算,经过多轮意见征询、反馈和调整后,对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估的各指标进行分析的方法。

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方案评估每一项指标分值通过专家打分法来确定。

专家打分法的具体操作过程为:(1)选择本专业领域相关专家。

这些专家应该对徐州该轮规划方案很了解或者有过相关研究,他们分别来自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徐州市规划局、徐州市国土资源局以及徐州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计10位;(2)各专家对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方案评估指标给予打分,数值为0~100分之间;(3)对专家所打的各指标分数进行分析汇总,将统计结果反馈给专家;(4)专家再根据反馈结果修正自己的意见;(5)经过多轮征询和意见的反馈,形成了评估指标的最终分值。

2.3综合评价模型选择综合评价模型,加权求和的方法,作为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10)方案评估的模型。

E =ni =1ΣP i X i(1)其中,E 表示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估的总得分,P i 表示为第i 个指标的权重值,X i 表示评估体系中第i 个指标的量化值。

通过层析分析法确定指标层每一个指标的权重之后,还需要通过专家打分的方法对指标层每一个指标赋分,具体指标分值在0~100之间,并作加权求和,最后通过上述模型把各指标的分值与权重结合起来,得到徐州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估(2007-2020)的总得分。

62第2期2.4评估标准对徐州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估(2007-2020)的参照标准,笔者尝试建立了如下标准(见表1)。

对于优者的规划方案,适当修改后交付甲方;对于良者的规划方案,局部修改后交付甲方;对于中者的规划方案,全面修改后并通过审查后交付甲方;对于差者的规划方案,要求重新编制[4]。

3实例研究———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方案评估徐州市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为东部沿海与中部地带、长三角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区的结合部,徐州都市圈、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全市下辖丰县、沛县、铜山和睢宁四县,邳州和新沂二市,以及鼓楼、云龙、贾汪、泉山和九里五区,2008年末,户籍总人口946.86万人,土地总面积11258km 2。

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及徐州面临的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和徐州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外部条件已经成熟这样的规划背景基础上编制完成的,拉开了徐州新世纪初期发展的宏伟蓝图。

那么,在规划审批阶段、实施的初期,对规划的方案进行评估,为规划的良好实施保驾护航。

3.1评估指标选取的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评估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可操作性原则。

选取的指标应便于操作,方便获取评估所需要的数据;(2)完整性原则。

在指标选取的过程中,尽量不要遗漏任何一项重要的指标,保持其完整性;(3)层次性原则。

指标选取的层次性原则要求指标体系应具有层级化和层次性的结构;(4)特殊性原则。

所选的评估指标应考虑徐州本地的实际特征,特别是徐州的汉文化特色。

3.2方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根据徐州的实际情况和所收集到的资料,选取了规划编制的规范性(A 1)、科学性(A 2),规划方案的经济性(A 3)、合理性(A 4)、地方性(A 5)、艺术性(A 6)、创新性(A 7)和前瞻性(A 8)等八个领域的34个评估指标[4,9](见表2)。

3.3评估指标的量化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方案评估指标通过10位专家打分,然后每一项指标取平均值。

指标权重的计算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最后,通过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具体量化值如表(见表2中的指标得分、权重和每项指标得分)。

3.4计算结果与分析根据公式(1)的计算,得到徐州本轮总规方案评估总得分:E =85.77。

参考评估标准(见表1)可知: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属于优等的规划方案,适当修改后即可交付。

从总体上来看:徐州本轮总规编制的规范性、科学性,方案的合理性、创新性和前瞻性都比较好,而方案的经济性、地方性和艺术性相对来讲较差。

从具体指标来看:(1)规划编制的规范性方面。

大部分指标的规范性很好,只有规划方案的公示情况指标分值较低,可见,本轮规划在公示阶段做的不够到位,应该吸取教训,要加强规划的公众参与性,让更多的公众了解规划,认识规划并支持规划;(2)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方面。

规划的地理适宜性指标最重要,说明规划一定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文化特色等,徐州本轮总规在此方面做的比较好;(3)规划方案的经济性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