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及其与留守儿童现状之间的关系
中考命题未成年人犯罪趋势图得出结论
中考命题未成年人犯罪趋势图得出结论材料一、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法律研究所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预防对策进行了专题研究,部分研究结果如下:l:未成年人犯罪人群中存在的不良行为类型及所占比例不良行为类型吸烟:87.8逃学、旷课:86.7与不良青少年交往:81.22:未成年人主要犯罪类型及所占比例犯罪类型抢劫罪54.4敲诈勒索罪23.8盗窃罪10.5其他犯罪11.3注:未成年人抢劫、敲诈勒索、盗窃钱物,主要用于网吧上网、吸烟、酗酒、奢侈享受等。
材料二、2014年8月1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对这些青春期的农村留守儿童来说,“由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再走上犯罪道路仅一步之遥。
”江苏3名17岁少年因为没有钱上网玩游戏和抽烟,竟然将一名烟店老板残忍伤害。
这3名少年中,父母离开他们外出打工最长的有4年,最短的也有3年。
如果没有人去关爱这些“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成长,“留守儿童”问题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运用《一步之遥》知识回答表一和表二之间的联系。
(3分)(2)留守儿童的大量出现,反映了我国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什么问题?(3分)(3)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据此,请你谈谈如何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共筑安全防护网?(4分)【答案】(1)①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②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到刑事犯罪,只有一步之遥。
③如果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
(每点一分共3分)(2)①我国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
②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③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每点一分共3分)(3)①国家:应当加强立法工作以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报告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报告1. 引言未成年人犯罪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报告旨在深入研究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成因及对策,为政策制定者和相关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本报告数据来源于我国官方统计资料、学术研究及实地调查,力求客观、全面地反映未成年人犯罪问题。
2. 未成年人犯罪现状2.1 犯罪数量及类型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
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数据,2010年至2019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年均增长率为 4.7%。
其中,财产犯罪、暴力犯罪和毒品犯罪占比较高,分别为40.2%、28.6%和17.9%。
2.2 犯罪地域分布未成年人犯罪地域分布不均,城市地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占比较大,占比为61.8%。
相较于农村地区,城市地区未成年人更容易接触到不良信息和犯罪机会,导致犯罪率较高。
2.3 犯罪主体特征未成年人犯罪主体以中学生和高中生为主,占比分别为45.6%和38.2%。
此外,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未成年人犯罪率较高,分别为21.6%和18.9%。
3. 未成年人犯罪成因3.1 家庭因素家庭因素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庭氛围不良、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关爱缺失等都会对未成年人产生负面影响。
据调查,有45.2%的未成年人表示,家庭因素是其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3.2 教育因素教育因素在未成年人犯罪中占有一定比例。
学校教育质量、师生关系、同伴影响等均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犯罪。
据统计,有32.6%的未成年人表示,教育因素是其犯罪的主要原因。
3.3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犯罪产生较大影响。
网络不良信息、不良社交圈子、就业压力等均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犯罪。
据调查,有51.8%的未成年人表示,社会因素是其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4. 未成年人犯罪对策4.1 家庭层面加强家庭教育,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提高家长教育素养。
对于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未成年人,要加强关爱和监护,确保其健康成长。
是否应该禁止留守儿童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留守儿童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禁止留守儿童。
首先,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在外地务工,孩子因此长时间无人照顾而留在家中。
这种情况下,孩子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据统计,留守儿童中有相当比例的孩子出现了学习成绩下降、情绪不稳定、行为叛逆等问题。
因此,为了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应该禁止留守儿童现象的发生。
其次,留守儿童容易成为犯罪的对象。
由于缺乏父母的照料和教育,留守儿童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中的青少年犯罪率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
因此,禁止留守儿童现象的发生,有利于减少青少年犯罪率,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最后,禁止留守儿童现象也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选择带着家人一起外出打工,而不是将孩子留在家乡。
因此,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可以逐步减少留守儿童现象的发生,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教育。
反方观点,不应该禁止留守儿童。
首先,禁止留守儿童会限制家庭的经济发展。
许多家庭之所以选择让孩子留在家乡,是因为他们无法负担带着孩子一起外出打工的费用。
如果禁止留守儿童,这些家庭将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甚至可能导致贫困家庭无法生存。
其次,禁止留守儿童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孩子被迫辍学。
许多留守儿童之所以没有跟随父母外出,是因为他们需要留在家乡照顾年迈的祖辈或者没有人照顾。
如果禁止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可能会面临辍学的风险,影响他们的教育权益。
最后,禁止留守儿童也可能会破坏家庭关系。
许多务工人员外出打工是为了改善家庭生活,如果禁止留守儿童,他们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困难和压力,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甚至破裂。
综上所述,应该考虑到留守儿童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能简单地一刀切地禁止留守儿童。
相反,应该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帮助这些家庭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保障孩子的权益和家庭的发展。
如孔子所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留守儿童背后的家庭和社会问题,寻求更加全面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留守儿童”犯罪现状、原因及其对策
“留守儿童”犯罪现状、原因及其对策关键词:留守儿童;犯罪;预防对策一、留守儿童犯罪的现状根据相关统计,我国大约有1.5亿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转移的范围是中西部向东部地区转移。
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落后地区传统农业的发展依旧大都靠体力和经验,加上天灾、自然气候的变化等具有难以预见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更加愿意到城市务工,以更快的获得劳动收益。
伴随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带来的结果之一就是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出现。
根据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六千万,总体规模扩大,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300万,占农村儿童39%,占全国儿童23%。
可以说,留守儿童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是惊人的。
二、留守儿童犯罪特点分析(一)作案手段残暴,多数不计后果在统计近三年的留守儿童犯罪中,涉及的侵犯人身权利的案件主要是抢劫、故意伤害、强奸等几类暴力犯罪,这几类犯罪的人数占到犯罪总数约34%,尤其突出的是抢劫和故意伤害,占侵犯人身权利暴力型犯罪案件数比例分别为45%和36%,其他的暴力型犯罪还有故意杀人罪和强奸罪,分别占侵犯人身权利暴力型犯罪的案件数比例为5%和16%。
由此分析得出:留守儿童犯所涉及的侵犯人身权利类型的案件暴力倾向十分明显,往往不计后果,同时作案手段较为凶残。
(二)结伙型犯罪突出,具有纠合性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在青少年犯罪案件中,有70%的犯罪为团伙犯罪,而且犯罪团伙的年龄呈现低龄化。
根据统计数据,笔者也对本地的留守儿童犯罪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留守儿童犯罪,往往是一同作案,具有一定的纠合性,更有部分形成固定的犯罪团体。
四川省L市近三年来审查起诉未成年犯罪人数与案件数的比约为1.1:1,留守儿童犯罪人数与案件数的比约为1.2:1,其他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与案件数的比约为1.2:1,从比例看出,留守儿童犯罪更具纠合性,更倾向于共同犯罪。
留守儿童犯罪占少年犯罪率的多少
留守儿童犯罪占少年犯罪率的多少
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和学校教育导致他们缺少亲情关怀,还有社会关照链不足等问题,这些都可能为他们日后成长埋下悲剧的种子。
那么留守儿童犯罪占少年犯罪率的多少?
据统计,留守儿童犯罪率占未成年人犯罪70%,并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性侵害、拐卖、虐待等针对留守儿童的刑事犯罪也屡屡发生。
接下来看下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是学校教育的片面性是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之一
1、现阶段学校普遍存在学生多、教学任务重、应试观念强,只重视成绩等弊端,导致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关心不够,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2、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出外务工,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较少,导致老师和监护人不能及时掌握孩子的不良心理动向和行为习惯,而一旦出现问题,学校又缺少必要的心理疏导措施和方法,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
所以,常常在管教无效后,干脆放任不管,听之任之,甚至推向社会。
3、不注重学生的法制教育,学校法制教育少或流于形式,导致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大部分留守儿童不懂法,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
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留守儿童受到不法侵害的机率就要大得多。
以上是留守儿童犯罪占少年犯罪率的多少。
想了解更多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请继续关注吧。
留守儿童违法犯罪问题调研报告
留守儿童违法犯罪问题调研报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有效的监护,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违法犯罪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深入了解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一、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现状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和实地调查,我们发现留守儿童违法犯罪呈现出以下特点:1、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近年来,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数量有所增加,且在未成年人犯罪中的比例逐渐上升。
2、犯罪类型多样化涉及盗窃、抢劫、故意伤害、聚众斗殴等多种类型,其中盗窃和抢劫等财产型犯罪较为突出。
3、犯罪年龄低龄化不少留守儿童在 14 岁以下就开始有违法犯罪行为,且初次犯罪的年龄越来越小。
4、团伙犯罪增多留守儿童往往因为缺乏家庭关爱和引导,容易在同龄人中寻找归属感,从而形成犯罪团伙。
二、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原因1、家庭教育缺失父母长期外出打工,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教育和引导,导致孩子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学校教育不足部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匮乏,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注和法制教育不够重视。
3、社会关爱不够农村地区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帮扶机制不健全,使得他们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4、自身心理问题长期与父母分离,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和解决,可能会导致他们通过违法犯罪来寻求刺激或发泄情绪。
三、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影响1、对个人的影响留守儿童一旦违法犯罪,将给自己的未来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如学业中断、就业困难、社会歧视等。
2、对家庭的影响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破坏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3、对社会的影响影响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增加社会治理成本,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预防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对策1、强化家庭教育父母应尽可能增加与孩子的联系和沟通,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在返乡期间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
留守儿童犯罪现象分析论文
留守儿童犯罪现象分析论文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工作等原因,长时间或频繁地离开家乡,留在农村或城市中的亲属家中生活的未成年人。
这种现象在中国已经持续了多年,而与之相关的犯罪现象也随之出现。
本文将对留守儿童犯罪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留守儿童犯罪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多种复杂的原因所导致的。
首先,家庭缺乏良好的监护和关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由于父母长时间工作,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亲情和教育,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
这使得留守儿童更容易受到负面影响,产生犯罪的倾向。
其次,缺乏社区的关怀和指导也是一个原因。
由于长期独自在家,留守儿童面临着孤立和社交困难。
他们很容易与不良青少年接触并受到其影响,从而陷入犯罪的圈子。
同时,缺少社区的综合服务和指导,使得留守儿童无法得到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进一步加剧了犯罪现象的发生。
另外,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也是影响留守儿童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市地区,而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
留守儿童由于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缺少自我提升和发展的机会,因此更容易产生挫败感和焦虑情绪,从而诱发犯罪行为。
二、留守儿童犯罪的影响留守儿童犯罪现象的出现,不仅对个体产生负面影响,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
首先,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和成长受到了严重威胁。
长期独处和缺乏关爱导致他们容易受到心理和身体上的伤害,进而影响他们的发展和自我实现。
其次,留守儿童犯罪给社会安全带来了负面影响。
由于这些儿童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他们更容易加入犯罪团伙或从事违法活动,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这不仅增加了社会的犯罪率,也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了威胁。
最后,留守儿童犯罪现象还加剧了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由于留守儿童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他们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这将使得他们在未来的就业和社会发展中面临更多的困难,进一步加大了城乡差距,增加了社会不稳定性和不公平感。
剖析留守儿童群体在刑事犯罪中具有双重身份的问题
剖析留守儿童群体在刑事犯罪中具有双重身份的问题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的趋势不可逆转。
但是接踵而来的问题便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
关爱留守儿童本身就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可是近年来与留守儿童有关的刑事犯罪率一路飙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更加重视。
众多的犯罪案件中,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既出现了犯罪人的角色,也出现了被害人的角色。
这种犯罪学意义上的双重身份有其产生的特殊原因,而就特定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则可以减少留守儿童犯罪的几率,同时保护留守的未成年群体。
关键词留守儿童犯罪人被害人犯罪原因每每当留守儿童犯罪与被害的新闻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时,悲伤、愤怒、无奈的情感总会首先占据我们。
但是,我们更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此种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与解决。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出,留守儿童群体的数量与日俱增。
《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2022》披露,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人口数量为2.78亿,其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就有5800万,约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0%。
同时留守儿童犯罪、自杀、被害的现象越来越多,其中留守儿童犯罪率约占未成年人犯罪的70%。
这不仅是许多农村家庭的噩梦,也为社会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因此,对留守儿童犯罪问题与被害现象的分析可以加速相关对策的产生,真正保护农村未成年群体。
一、刑事犯罪中留守儿童群体的双重身份近年来我国与留守儿童有关的刑事犯罪率不断增加,这些犯罪行为中,既有留守儿童为犯罪人的行为,也有留守儿童为被害人的行为。
换句话来讲,就针对该群体而言,其拥有双重身份。
因此首先通过具体案例明确这两种身份特征则有利于各自成因的分析。
(一)留守儿童群体的犯罪人身份及特征2022年湖南邵东县廉桥镇新廉小学发生命案,52岁女教师被人杀害后藏尸于床底,手机和现金被抢走。
案发后,当地公安机关迅速组织力量进行侦办,次日即将三名犯罪嫌疑人抓获。
3名行凶者皆为学生,最大的13岁,最小的仅11岁。
《2024年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研究》范文
《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留守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成为留守儿童,其中一部分人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犯罪行为。
这一现象不仅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也引发了人们对留守未成年人教育和管理的思考。
本文旨在通过对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深入研究,探讨其成因、影响及应对策略。
二、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1. 家庭环境缺失留守未成年人的家庭环境往往存在缺陷,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导致心理失衡。
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孩子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走上犯罪道路。
2. 学校教育不足学校在留守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一些学校在教育中存在不足,如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导致孩子对法律知识了解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学校与家庭、社区的沟通不够,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
3. 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对留守未成年人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网络文化等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一些不良青年团伙的拉拢和诱导,也使得一些孩子陷入犯罪的泥潭。
三、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1. 对个人的影响留守未成年人犯罪对其自身成长产生严重影响。
犯罪行为会使其失去信任、友谊和尊严,给其心理带来巨大的压力和痛苦。
同时,犯罪记录也可能影响其未来的就业和发展。
2. 对家庭的影响留守未成年人犯罪对家庭造成巨大的伤害。
家庭成员的失望、痛苦和愤怒会使得家庭关系紧张,甚至破裂。
同时,为了挽救孩子,家庭可能需要付出巨大的经济和精神代价。
3. 对社会的影响留守未成年人犯罪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犯罪行为破坏社会秩序,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犯罪行为也会降低社会信任度,破坏社会和谐稳定。
四、应对策略1.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尽量留在孩子身边,给予关爱和引导。
对于无法陪在孩子身边的家长,应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保持与孩子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
留守儿童犯罪率上升
留守儿童犯罪率上升--未成年刑事责任年龄到了一个是否该调整的时候?前不久在湖南邵东县发生一起性质恶劣的刑事案件:三位花样少年残忍的杀害了他们所在学校的一位女教师。
据当地警方介绍,三名犯罪嫌疑人均为在校学生,年龄最大的十三周零六个月,最小的不满十二周岁。
警方还称三人的犯罪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定性为一起蓄意谋杀案,且作案手法极其残忍。
该起事件的发生再次震惊了整个社会,造成了很恶劣的社会影响。
今天重拾话题,在偏远落后地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向东部沿海大城市打工,留下子女在家乡读书学习,“留守儿童”的问题在农村各小学教育中呈现出突出问题。
由于儿童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性格养成、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因生活环境不稳定,缺乏父母亲的关爱,部分留守儿童成长发展受到一定影响,有的留守儿童从小就染上了诸多不良的社会习气,有的则出现了行为的偏差或性格的扭曲,部分甚至成为了让人难以置信的一系列“恶性事件”的主谋者。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本应是被关爱被保护的对象,对于这类群体屡犯恶性罪行,笔者在难以置信和惋惜之余,也陷入了对另一个问题的深思: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是否该调整了?一、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特征及原因略说1、犯罪突发性,非理智性明显。
留守儿童犯罪具有典型未成年犯罪的特点,他们事先往往没有明确的作案目标和谋划部署,通常只是突发起意,犯罪动机具有偶发性、突发性。
且动机也较为单纯清晰,如为满足支配欲而杀害、伤害;为满足占有欲而抢劫、盗窃;为满足性欲而强奸、猥亵等。
2、犯罪暴力、贪利性突出,在物质利益的驱使下,和不良生活环境的影响,再加之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受农村环境的限制,他们常常出入农村地带的娱乐场所,贪图享乐的特性。
3、犯罪同伙性,留守儿童往往自我封闭,更愿与年龄相仿的其他留守儿童在一起,形成群体。
留守儿童犯罪也多以团伙形式出现。
他们结伙作案纠合性特征表现凸显。
4、文化程度偏低,法纪观念差。
留守儿童受到的教育少,农村落后地区的教育条件薄弱,法制教育在这些地区更是一片空白。
农村留守儿童青少年犯罪分析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青少年犯罪分析研究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加剧,农村留守儿童和青少年问题日益凸显。
这群在农村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而长时间独自留守的孩子,常常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其中包括犯罪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和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存在,既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是社会问题的产物。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和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呈现出不容忽视的趋势。
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留守儿童和青少年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护,心理成长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空缺和缺失。
缺乏家庭温暖和父母的教育指导,使他们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产生逆反心理和犯罪倾向。
此外,留守儿童和青少年缺乏社会支持和关爱,往往在同龄人中感到孤立和沉寂,容易陷入不良的社会群体,受到犯罪团伙的勾引和利用。
其次,农村留守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状况也成为犯罪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父母在城市工作,留守儿童和青少年大多依靠祖辈或他人照料,缺乏正规的教育与培养。
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导致留守儿童和青少年在心灵成长和价值观念的塑造方面缺乏正确的引导,容易走上犯罪的歧途。
第三,经济困难也是农村留守儿童和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诱因。
父母外出务工,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导致留守儿童和青少年缺乏足够的物质生活保障和精神慰藉。
他们常常缺少自信心和自尊心,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同和满足感,不惜违法犯罪,以获取快速的经济回报。
此外,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农村留守儿童和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外部原因。
农村社会结构相对封闭,信息闭塞,社会服务不健全,社会治安不稳定,留守儿童和青少年容易受到社会问题的影响和侵害,增加了犯罪行为的产生和蔓延。
为了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和青少年犯罪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首先,加强家庭教育,提高父母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和青少年的家庭关爱体系,增加家庭温暖和教育指导。
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加强对留守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培养,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是否应该全面禁止留守儿童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全面禁止留守儿童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全面禁止留守儿童。
首先,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下未成年子女独自在家生活的现象。
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和监督,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为了保障留守儿童的权益,应该全面禁止留守儿童的现象。
其次,留守儿童容易成为犯罪的受害者。
由于缺乏监护和关爱,留守儿童更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
据统计,留守儿童中有相当比例的孩子曾经遭受过性侵犯或虐待。
因此,为了保护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应该全面禁止留守儿童的现象。
此外,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缺乏家庭关爱和监督的留守儿童,容易在学习上出现问题,甚至辍学。
而且,长期独自生活的留守儿童,也容易形成孤僻、自闭的性格,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
因此,为了保障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应该全面禁止留守儿童的现象。
反方观点,不应该全面禁止留守儿童。
首先,留守儿童的现象是由于父母务工的客观原因造成的,全面禁止留守儿童可能会给务工家庭带来更大的生活压力。
如果全面禁止留守儿童,务工家庭可能面临无人照顾家庭老人和幼小子女的困境,甚至导致家庭分裂。
因此,应该在全面禁止之前,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和政策保障,帮助务工家庭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其次,全面禁止留守儿童可能会限制家庭成员的就业自由。
许多务工家庭之所以选择留守儿童,是因为没有合适的照料人员,如果全面禁止留守儿童,可能会导致家庭成员无法外出务工,影响家庭收入。
因此,应该在全面禁止之前,提供更多的托管服务和照料人员支持,帮助务工家庭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综上所述,全面禁止留守儿童可能会给务工家庭带来更大的生活压力,限制家庭成员的就业自由。
应该在全面禁止之前,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和政策保障,帮助务工家庭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名人名句及经典案例:名人名句,孟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说明了父母应该在身边照顾孩子的重要性。
经典案例,2018年,中国湖南省一名留守儿童因长期缺乏家庭关爱和监督,在家中玩火导致火灾,不幸丧生。
留守儿童犯罪原因分析留守儿童现状及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犯罪原因分析留守儿童现状及原因分析随着我国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大举地向城市转移,这既是农民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
但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管制,很多农民工无力解决孩子面对的许多现实问题,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托人照看,于是便出现了大量缺乏父爱、母爱的未成年人,即为“留守儿童”。
一、留守儿童现状系统分析留守儿童绝大部分处于0~14周岁。
父母外出打工后,这些儿童要么仅由在家的单亲看护,要么被奉献给了祖父母、兄弟姐妹、亲戚、邻居等,他们无法享受真正完整家庭正常不能的抚养、教育和关爱。
父母与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下其作为监护人的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
成人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底下。
而留守会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容易出现明显偏差,其表现为:(一)留守儿童家庭亲情的缺失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留守儿童中大部分心灵正处于身心迅速健康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社会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于向阳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风险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
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成年人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沟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以足够的爱护。
(二)留守儿童教学质量偏下在这些学生中,由于子女临时监护人对他们的学习介入较少,使得他们的学无人过问,有的对学习持消极、被动、厌恶情绪,缺乏学习热情,形成了拒学心理,体现在学习习惯上就是经常拖拉作业,书写马虎,对学习敷衍了事,有的甚至逃学。
即使有的学生积极要求进步,学习有主动性,但由于没有掌握没有生态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不注意规范,不够遵守基本的学习规律,导致学习上所事倍功半;有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讲课无人督促学习,临时监护人仅仅让孩子充其量吃饱穿暖、不出事,而忽视了他们的学习,的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家庭这监督作用,影响了他们自控力的形成。
是否应该禁止留守儿童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留守儿童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禁止留守儿童。
首先,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孩子留在农村或城市的家中由亲戚或祖父母照顾。
这种情况下,孩子缺乏父母关爱和教育,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根据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调查数据显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习成绩下降、心理问题增多、犯罪率上升等问题。
因此,为了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应该禁止留守儿童现象的发生。
其次,留守儿童容易成为犯罪的受害者和犯罪分子。
据统计,大部分未成年人犯罪者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缺乏家庭温暖和教育,很容易被社会不良因素影响,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如果不禁止留守儿童现象,将会导致更多孩子受到伤害,社会治安也会受到影响。
此外,禁止留守儿童也符合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鼓励父母回乡创业等。
因此,禁止留守儿童是符合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
综上所述,从保护孩子身心健康、预防犯罪、符合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考虑,应该禁止留守儿童现象的发生。
反方观点,不应该禁止留守儿童。
首先,禁止留守儿童会造成农村劳动力短缺。
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都是外出务工,如果禁止留守儿童,将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应该允许一定数量的留守儿童存在,以维持农村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其次,禁止留守儿童可能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是为了挣钱养家,如果禁止留守儿童,将迫使父母不得不放弃外出务工,转而在家照顾孩子。
这样一来,家庭的经济收入将大大减少,甚至无法维持生计。
此外,禁止留守儿童也不符合现实情况。
中国的城乡差距较大,很多农村地区缺乏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父母外出务工是为了改善家庭生活。
如果禁止留守儿童,将给这些家庭带来更大的困难。
综上所述,从维持农村经济、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符合现实情况等方面考虑,不应该禁止留守儿童现象的发生。
名人名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关于留守儿童引发的犯罪问题分析
犯罪增多,呈低龄化趋势近几年来,留守少年儿童犯罪有增多趋势,16岁到18岁阶段少年犯罪占总案件的比例,2008年为10%,2009年为13%,2010年达到17%。
参与违法犯罪留守少年儿童常常出入游戏厅、网吧、赌博场所等,多有好吃懒做、贪图享乐的恶习,在物质利益驱使下,他们往往为满足钱财欲望盗窃、抢夺他人财物,一旦遇到反抗,就会诉诸暴力。
一些留守儿童10岁至12岁开始出现逃学、好争斗、小偷小摸等行为,随着辍学后走上社会,逐渐沾染上不良社会风气,13岁左右就会实施违法犯罪活动,17岁是他们违法犯罪的高峰年龄。
总体上看,留守少年儿童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
实施违法犯罪的留守少年儿童以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居多,法纪意识差,多为“法盲”。
办案民警说,一些留守儿童认为只有杀人放火属于犯法,却把盗窃、抢劫、强奸等行为当做简单的犯错误,并没有意识到其后果有多严重。
缺乏管教,过早流入社会家庭、学校和社区是保护孩子健康成长的三道“安全网”,但在一些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往往处于“家里管不住、村里没人管、学校没法管”的状态。
2009年全国妇联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为5800万人,其中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处于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状态。
广西高级人民法院刑三庭未成年人案件合议庭审判长欧阳文说,“隔代教育”重视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却大多忽略沟通交流,孩子的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疏导,这对其成长是很不利的。
[page]农村地区学校受办学条件、思想意识、师资力量等因素制约,教学工作能开展好就算不错了,很难根据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心理辅导,留守儿童厌学、逃学、辍学现象严重。
走上社会之后,留守儿童受到的各种诱惑大大增加。
目前不少乡镇都开设有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
在玩网络游戏、网络聊天过程中,未成年人接触不健康内容的机会增多,很容易受迷惑和误导,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以法保障,构建保护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涉及劳动、用工、三农、教育、监护制度与户籍制度等多个方面的综合问题。
《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研究》范文
《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剧,留守未成年人问题逐渐凸显。
留守未成年人指的是由于父母或其中一方外出务工而留在户籍地的儿童,这些孩子由于长期缺乏父母陪伴、家庭教育,很容易在成长过程中面临一系列心理和社会问题,其中包括一些可能发展为犯罪行为的因素。
因此,对于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
二、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近年来,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现象逐渐增多,涉及的犯罪类型包括盗窃、抢劫、伤害等。
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和监管,容易受到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据统计,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逐年上升,已成为社会治安的严重问题之一。
三、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1. 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但留守未成年人的家庭普遍存在缺失父母陪伴和教育的问题。
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引导,导致孩子心理失衡、价值观扭曲。
2. 学校因素: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但一些学校对留守未成年人的关注和帮助不够。
学校教育资源不足、教育方法不当等问题,容易导致留守未成年人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产生厌学情绪。
3.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
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网络文化等对留守未成年人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其容易受到诱惑和影响,产生违法犯罪行为。
四、解决对策1. 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应尽可能地陪伴和关爱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引导。
同时,家长应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2. 改善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对留守未成年人的关注和帮助,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方法。
同时,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完善社会支持体系:政府应加大对留守未成年人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体系。
包括提供心理辅导、法律援助、就业指导等服务,为留守未成年人的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是否应该禁止留守儿童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留守儿童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禁止留守儿童。
首先,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在外地务工,将孩子留在家乡由其他家庭成员或亲戚照顾。
这种情况下,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根据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有的甚至出现了自杀的情况。
因此,为了保护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应该禁止留守儿童的现象。
其次,留守儿童容易成为犯罪的受害者和犯罪者。
由于缺乏家庭的监督和教育,留守儿童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加入不良团伙。
据中国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犯罪率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
因此,为了减少犯罪率,应该禁止留守儿童的现象。
最后,禁止留守儿童可以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和稳定。
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会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疏远,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容易产生家庭矛盾。
禁止留守儿童可以促使父母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成长,加强家庭关系,有利于家庭的和谐和稳定。
反方观点,不应该禁止留守儿童。
首先,留守儿童是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所导致的,这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父母无法在家乡找到合适的工作。
禁止留守儿童会对父母的就业造成影响,进一步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
因此,应该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而不是简单地禁止。
其次,禁止留守儿童可能会导致更多的社会问题。
如果父母无法外出工作,家庭经济条件无法改善,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家庭矛盾和离婚现象。
这样反而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应该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而不是简单地禁止。
最后,禁止留守儿童可能会违反家庭的自由权和个人的选择权。
父母外出务工是为了改善家庭的经济条件,提高孩子的生活水平。
禁止留守儿童会剥夺家庭的自由权,违反个人的选择权。
因此,应该通过政策的支持和帮助,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而不是简单地禁止。
在名人名句方面,毛泽东曾经说过,“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这句话告诉我们,政策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而不是简单地禁止。
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及其与留守儿童现状之间的关系
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及其与留守儿童现状之间的关系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
据调查,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人数呈现逐年增多,且有向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发展的趋势。
未成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原因,认知能力较差,人格不健全等主观因素与社会环境不良的客观原因的综合作用,造成了近几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的严峻形势,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社会问题。
未成年人犯罪,不仅涉及面越来越广,而且手段表现为智能化、集团化、残忍化,暴力倾向越来越明显,给未成年人本身以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对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任何现象的产生和存在都有其特定的原因和条件。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未成年人犯罪也不例外。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中,大部分少年犯因缺乏关爱、缺乏管理、缺乏教育、经济贫困等原因,走上犯罪道路。
而在这部分人群中,又有相当部分的孩子生活在边远农村,缺乏家庭关爱,系我们所称的“留守儿童”。
由于缺乏相应的教育和管理,留守儿童的现状还直接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率的上升。
调查显示,全国农民进城打工有1.2亿人左右,逾3000万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健康以及成长就业等均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
目前外出打工的农民大都是年轻力壮的劳动力,随着农村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大都留在家乡,这些留守儿童或跟爷爷奶奶过,或跟外公外婆过,或寄宿在亲友家中。
与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同龄人相比,这些留守儿童得到父爱母爱明显要少得多,家庭教育缺乏氛围,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出现断层,对儿童行为习惯、性格特征、思想品德、学习状况等诸多方面均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根据国内专家对湖北省蕲春县250名有过半年以上“留守”经历的初中学生进行的调查,半数以上的孩子对于“留守”生活或多或少不适应。
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相关综述
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相关综述1. 引言1.1 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现状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在我国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留守儿童犯罪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更易陷入犯罪的漩涡。
他们因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管,常常寂寞孤独,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现状不仅涉及到个体家庭的利益,更关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这些犯罪行为给受害者带来伤害,也对社会治安造成严重影响。
留守儿童犯罪问题也反映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不足,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现状严峻,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只有深入了解问题的根源,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保护留守儿童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此处省略1999字】1.2 留守儿童犯罪的影响留守儿童犯罪的影响是十分严重和深远的。
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监督和关爱,容易陷入犯罪行为的误区。
他们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可能会接触到不良的影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留守儿童犯罪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增加社会治安压力和犯罪率。
由于留守儿童往往缺乏教育和规范的引导,他们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利用,可能参与犯罪团伙,加重社会不稳定因素。
留守儿童犯罪还会对家庭和个人造成严重的伤害,犯罪行为不仅伤害了受害者,也毁坏了犯罪者自己的未来。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关注和防范,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发展。
1.3 研究留守儿童犯罪的重要性研究留守儿童犯罪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变得越发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留守儿童犯罪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了解和研究留守儿童犯罪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留守儿童犯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只有深入分析留守儿童犯罪的根源,才能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有效地预防和遏制这一问题的发展。
研究留守儿童犯罪可以帮助社会更好地关注和关心这一特殊群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及其与留守儿童现状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
据调查,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人数呈现逐年增多,且有向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发展的趋势。
未成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原因,认知能力较差,人格不健全等主观因素与社会环境不良的客观原因的综合作用,造成了近几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的严峻形势,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社会问题。
未成年人犯罪,不仅涉及面越来越广,而且手段表现为智能化、集团化、残忍化,暴力倾向越来越明显,给未成年人本身以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对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任何现象的产生和存在都有其特定的原因和条件。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未成年人犯罪也不例外。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中,大部分少年犯因缺乏关爱、缺乏管理、缺乏教育、经济贫困等原因,走上犯罪道路。
而在这部分人群中,又有相当部分的孩子生活在边远农村,缺乏家庭关爱,系我们所称的“留守儿童”。
由于缺乏相应的教育和管理,留守儿童的现状还直接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率的上升。
调查显示,全国农民进城打工有1.2亿人左右,逾3000万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健康以及成长就业等均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
目前外出打工的农民大都是年轻力壮的劳动力,随着农村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大都留在家乡,这些留守儿童或跟爷爷奶奶过,或跟外公外婆过,或寄宿在亲友家中。
与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同龄人相比,这些留守儿童得到父爱母爱明显要少得多,家庭教育缺乏氛围,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出现断层,对儿童行为习惯、性格特征、思想品德、学习状况等诸多方面均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根据国内专家对湖北省蕲春县250名有过半年以上“留守”经历的初中学生进行的调查,半数以上的孩子对于“留守”生活或多或少不适应。
16.6%有“被遗弃的感觉”;12.3%有困难、有困惑不知向谁倾诉;有6.5%称之为“一段痛苦的经历”。
调查表明,有60%的打工父母每年仅回家一次;还有4.6%的父母三四年才回家一次。
父母长年“关爱缺失”,加上信息时代的孩子思维十分活跃,遇到成长困惑和烦恼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引导,长期累积导致
行为偏差。
有这样一个案例:今年6月11日晚,渝北区,3名16、17岁的辍学少年在网吧里与另两初中生因一句话发生争执,将两初中生拖到一空房中,叫两人脱光衣裤,轮番殴打了几个小时后。
之后,3人用绳子把两人绑起丢大街上。
事后得知,3名辍学少年均是该区周边农村的孩子,父母都外出打工,由于缺乏教育,引导,他们已辍学一年,整日无所事事,在婆婆、爷爷那里拿了钱就出来沉迷于网吧里。
办案民警的问他们犯罪动机时,他们称没其他目的,只是为了出气,因为无聊,觉得“刺激、好玩”。
事实上,在近几年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中,来自“留守少年”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其影响面和危害程度已相当大,这也直接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社会隐患)。
我们认为,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或许可以尽可能的降低未成年人的犯罪率。
1.营造家庭氛围,增进家庭情感
外出打工者需慎重选择留守子女的监护人。
尽量选择有责任心、有较好学习环境、能给子女关怀、有“家庭”氛围的亲戚朋友。
外出打工者应经常关注子女的成长,常打电话回家,多与留守的孩子沟通,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子女的学习意志和毅力,督促子女搞好学习,也有助于增进与孩子的感情。
同时还应加强与孩子的学校老师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
2. 强化学校教育,给予情感温暖
学校应给予留守子女更多关怀、鼓励和帮助。
要特别对“留守儿童”登记造册,对其学习和生活状况进行详细了解,给予生活和感情上的帮助。
由于父母不在家,他们缺失了父母之爱,老师应尽量了解他们的心理,给他们关爱、体贴。
同时发动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与留守孩子结对帮扶,送去学校和团队的温暖,填补其亲情缺失的空白。
多建一些以科技和健身为主要内容的娱乐场所,引导未成年人把注意力投放到积极健康的娱乐活动中来,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远离不良环境,减少违法犯罪。
3.加强政府关爱
政府以及农村基层组织应积极主动采取切实的措施帮助留守家庭。
将“留守”家庭的生活和安全,纳入保护重点。
社会各界应组织志愿者搞好结对帮扶工作。
各级基层妇联可以不定期组织、开展为“留守儿童”献爱心活动,为“留守儿童”送温暖。
4.积极发展本地经济,从根本上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其实,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
农民选择外出务工,虽然有相对高薪的吸引,但也面临着许多风险,比如拖欠薪、找不到工作,加之离乡背井生活条件差、工作环境恶劣等。
但即使这样,仍然有大批农民工外出打工,其原因主要在于,本地与外地之间的经济存在相当的差距,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之间的效益也有较大差别。
农民选择外出打工,说明家乡的经济状况没有太大的改观,在本地没有就业岗位或者薪金待遇无法与外地企业相抗衡,在经济杠杆面前,两相比较,农民工大多会选择薪金待遇较高的外地企业。
近年来,各地政府加大力度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倡导全民创业,吸引外地资金进入本地市场,各地的经济建设均有了大幅改观,各种优惠政策为乡镇企业、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绿色通道。
包括出台优惠的粮农政策,鼓励农民工回家务农等。
然而,由于底子薄、起步晚,加上地方消费水平的制约,本地企业的工人待遇不是很高,这让许多农民特别是那些有一技之长的农民仍然“孔雀东南飞”,本地企业留不住人才。
因此,如何缩小其中的差距,如何将这些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民工留在本地,留在家中,如何最大限度解决农民就近就业问题,从根本上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是一项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也值得政府和企业深思。
5.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农民工及“留守儿童”与城市的融合
让更多的农民工特别是在某一岗位从事多年工作的务工者在城镇购房置业,融入城市,实现农转非,减少农村人口。
为农民工外出就业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把外出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劳动就业、卫生防病和治安管理等工作列入各有关部门和相关社区的管理责任范围。
建立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和管理、流动监测、就业培训、供求信息和农民工维权法律服务体系框架。
6. 积极开展普法活动,增强未成年人法律意识
开展普法活动应当成为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常抓不懈的工作。
中小学课程中,应加入必要的法制宣传科目。
在许多未成年人犯罪中,绝大部分的孩子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构成犯罪,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常常觉得非常遗憾,我们为什么会忽略对这些孩子在法制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呢?而在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总之,我们提出研究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其直接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的问题,旨在提高整个国民团结互助、互相关爱的良好社会风气,最终做到切实保障“留守儿童”合法权益,尽可能控制和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