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娅:三重身份,三种幸福
浅析热门剧集《都挺好》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热门剧集《都挺好》中的女性形象《都挺好》是一部热门的电视剧,该剧讲述了一个家庭内部的故事,以及女性在其中的地位和形象。
女性形象在《都挺好》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她们展现出了不同的性格、职业和生活状态,从而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女性形象。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都挺好》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浅析。
剧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不同的职业和社会地位。
比如主角林丹丹是一名职业女性,她独立、坚强、聪明,同时也充满了对家庭的责任与爱。
她坚持自己的事业,同时也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林丹丹的姐姐林丹群是一名全职太太,她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容忽视。
还有其他一些角色,如公司高管、职员、老板娘等,她们展现了不同职业和社会地位的女性形象。
这些角色的多样性展示了现代女性在社会中的多重身份,她们既是职场女性,也是家庭的支柱。
剧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对家庭的责任与情感。
林丹丹是一个事业有成的职业女性,但她始终不能逃避对家庭的牵挂和责任。
她对父母和妹妹都充满了爱与关怀,努力扮演着一个好女儿、好姐姐的角色。
她也对自己的家庭有着极强的责任感,时刻关心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
剧中的其他女性角色也都展现出了对家庭的责任与情感,她们在家庭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都展现出了对家庭的重视和关爱。
这些对家庭的责任与情感展现了现代女性的家庭观念和情感表达。
剧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对自我的探索和成长。
林丹丹在剧中不断地对自己的职业和家庭进行探索和反思,努力平衡好工作和家庭。
她也在不断地成长和进步,不断地强调自己的价值和存在。
其他女性角色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展现出对自我的探索和成长,她们在不同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不断地学习、进步、成长。
这种对自我的探索和成长展现了现代女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她们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剧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与抗争。
林丹丹在剧中不断地面对各种社会现实和困难,她努力挑战各种困难和压力,坚持自己的立场和信念。
其他女性角色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与抗争,她们用自己的方式去面对各种社会问题,努力改变和抗争。
无处安放的女性身体:解读抗战叙事掩盖下的性别表述
无处安放的女性身体:解读抗战叙事掩盖下的性别表述
毕媛媛;林丹娅
【期刊名称】《职大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2
【摘要】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作为运动主体的女性并没有掌握运动领导权,她们的话语和身体始终在民族大义、家国兴盛的宏大叙事宰制下奄奄一息.而要寻找女性身体在现代民族国家中得以安放的合适位置,恐怕还有一段很长的坎途要走.
【总页数】7页(P1-7)
【作者】毕媛媛;林丹娅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福建省厦门市361005;厦门大学,福建省厦门市361005【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6
【相关文献】
1.无处安放的灵魂——对张爱玲小说《茉莉香片》中聂传庆形象的解读 [J], 李波
2.无处安放的灵魂——对张爱玲小说《茉莉香片》中聂传庆形象的解读 [J], 李波;
3.无处安放的美国灵魂——论新现实主义小说《白噪音》的叙事手段 [J], 王丽云;付筱娜
4."外来者"故事中女性身体叙述与性别表述的异同——论《伤逝》《二月》《小城三月》 [J], 何江凤
5.无处安放的雌性之身——董启章小说的身体寓言和性别想象 [J], 朱郁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个好女人幸福三代人的读后感
一个好女人幸福三代人的读后感小说以女主人公林珊珊的成长经历为主线,穿插了母亲、祖母等前辈的故事,展现了三代人在不同时代的命运。
林珊珊从小受到母亲的影响,懂得了勤劳、善良和独立。
然而,在她步入社会后,却遭遇了婚姻的挫折和事业的起伏。
面对这些困难,她并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不断努力拼搏,最终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同时在爱情上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性格和命运展现了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母亲林琼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她在家庭中扮演着默默无闻的角色,为丈夫和孩子付出了一切。
尽管她没有得到丈夫的理解和尊重,但她却始终默默承受,默默付出。
母爱的伟大和坚韧在她身上得到了充分展现,是一个普通的好女人。
林珊珊的父亲则是一个传统的男性形象,有着强烈的家长意识和男权思想。
他并不认同林珊珊在事业上的努力,甚至威胁要解除她的工作。
然而,在林珊珊不畏艰难的努力下,她赢得了父亲的尊重和认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个过程充满了挣扎和痛苦,但也充满了希望和坚持。
林珊珊的爱情经历更是曲折离奇。
她的前夫出轨,让她身陷婚姻的困境,但她没有就此放弃对爱情的追求。
在遇到新的恋情后,她抱着希望重新开始生活。
这段爱情经历让我深刻地思考了女性在爱情中的地位和命运。
小说中的林珊珊,尽管在爱情中受过伤害,但她依然坚信爱情的美好,不断寻找自己的幸福。
这种坚持和执着让我深受感动。
小说中也穿插了林珊珊的女儿的成长经历,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的风采。
她在家庭和事业上都有着出色的表现,让我看到了新一代女性的独立和坚强。
女儿的成长经历也让我深刻地反思了女性在传统家庭观念和现代社会中的矛盾与冲突。
通过阅读《一个好女人幸福三代人》,我深刻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家庭与事业、爱情与婚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小说中的主人公林珊珊从一个小女孩到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女性,她经历了风风雨雨,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她的坚韧与执着,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这本小说不仅是一部女性崛起的成长之路,更是一部对女性命运的深度思考。
女性的三重身份
女性的三重身份恩施市一中胡家寨 20100907相传女儿前生是父亲的情人,来世是爸爸的母亲。
女儿、情人、母亲,女性的三重身份,就在这三世完成了一个轮回。
从某个意义上说,这三重身份虽是三世轮回完成的,但在这一世同样也会出现这三重身份的叠加和转换,先是父亲的女儿,然后是男人的情人,最后是孩子的母亲。
男人在女人面前也充当着父亲、情人和儿子的三重身份。
同一对人在三世扮演不同的身份,同一个人在这世在不同人面前扮演三重身份。
所以,同一个人,不同的人都在扮演这三重身份,不管是三世轮回还是今生今世。
人可以是不同的,时代也可以是不同的,但是,我们都有相同的身份,作为女人,是女儿、情人、母亲三重身份;作为男人,是儿子、情人、父亲三重身份。
我们往往都只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三重身份甚至一重身份,而忽略的别人身上的三重身份。
做母亲的,觉得自己的儿女永远是儿女,往往会忽略掉其他两重身份;做儿女的,觉得自己的父母永远是父母,往往忽略了父母的另外两重身份;做情人的,觉得自己爱人永远是自己的,往往忽略的爱人身上的另外两重身份。
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让自己的孩子去完成自己的角色转换,那么就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说直白点:孩子长大了,该恋爱了,而做父母的一味的还在禁止或者干涉,那样不仅不会保护自己的孩子,反而会害了他们;孩子该找自己的对象结婚了,而做父母的一味觉得对方这不合适那不成熟,那样不仅不是爱自己的孩子,反而是害他们。
我们很多时候不能实现角色的转换,甚至不允许儿女角色的自然转换。
天道轮回如此,人道应顺应天道,悖天道而行,必遭天道的惩罚,这种种不幸不是降临到自己身上就是降临到孩子身上。
恋爱、结婚毕竟是做为人类一份子的孩子自己的事情,而不是有父母决定的。
由此类推,天下所有的人按常理讲都应该是三种身份的叠加和转换。
天下只有儿女、爱人和父母三重身份,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就是这样自然繁衍的,他们都只是生命长河里面的小小的浪花或者水滴,儿女也好,爱人也好,父母也罢,他们都不是谁私有的,都是属于共同的主人,这个主人就是生命,这个主人就是人类。
林冬梅会飞的幸福草主要内容
林冬梅会飞的幸福草1. 引言《林冬梅会飞的幸福草》是一部以农村女孩林冬梅为主角的小说,讲述了她在艰苦的环境下追求幸福的故事。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本书的主要内容:•林冬梅的成长背景和家庭环境•林冬梅追求幸福的动力和目标•林冬梅在追求幸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林冬梅最终实现幸福的方式和经验2. 林冬梅的成长背景和家庭环境林冬梅生长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家境十分困难。
她是家中的独生女,父母经常外出打工,她和奶奶相依为命。
虽然家境贫寒,但林冬梅从小就展现出了坚强和乐观的性格。
她勤奋好学,对知识充满渴望,并且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3. 林冬梅追求幸福的动力和目标林冬梅追求幸福的动力源于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困境,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
她立下了追求幸福的目标:通过学习,考取大学,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家人争取更好的生活条件。
4. 林冬梅在追求幸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林冬梅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她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家庭的经济困难使得她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学习条件十分艰苦。
其次,农村的观念和传统观念束缚了她的发展。
她面临着家人的反对和社会的质疑,但她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勇敢地面对困难。
5. 林冬梅最终实现幸福的方式和经验通过林冬梅的努力和坚持,她最终实现了自己追求幸福的目标。
她通过艰苦的学习,考取了大学,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她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家庭的命运,让父母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林冬梅的成功经验是:坚持信念,勇敢面对困难,努力学习,不放弃追求幸福的梦想。
6. 结论《林冬梅会飞的幸福草》通过讲述一个农村女孩追求幸福的故事,展现了一个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实现梦想的力量。
林冬梅的成长背景和家庭环境为她的追求幸福提供了动力,她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面临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幸福。
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追求,努力奋斗,就能够实现自己的幸福。
刘爱武《第三种婚姻》颜丹青形象分析
刘爱武《第三种婚姻》颜丹青形象分析摘要:颜丹青是《第三种婚姻》中人性特征最为复杂的人物之一,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当代女性在婚姻生活中的思想弊病。
小说从颜丹青的性格、自我意识、欲望及思想等方面进行描写,体现出了刘爱武对当代女性婚姻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层思考。
关键词:第三种婚姻;颜丹青;形象分析LiuAiWu The Third Marriage YanDanQing Image Analysis Abstract:YanDanQing is The Third Marriage human nature in the most complex characters characteristics in one of her body embodies the modern women in marriage life the concept of abuses. From Y anDanQing character, novel self consciousness, desires, and thought about and so on, LiuAiWu reflects on the contempo rary female marriage meticulous observation and deep thinking.Keywords: The Third Marriage; Y anDanQing;Image Analysis引言《第三种婚姻》是当代网络女作家刘爱武的一篇长篇小说。
谈及作者刘爱武,知道的人少之又少,原因就是当今网络文学的泛滥,能够跻身而出,独领风骚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网络上并没有太多她的相关信息,因其作品多散见于各报刊杂志,在网上流传的只有《第三种婚姻》和《婚活男女》这两部长篇小说。
从仅有的一些资料中可以了解到,她曾为《婚姻很远暧昧很近》写续,而她自己擅长写作的也是关于家庭伦理及女性题材的文章,也许是因为已婚的关系,她对情感和婚姻有着独特的思考和见解。
生活方式的个人维度
生活方式的个人维度沈语冰【期刊名称】《观察与思考》【年(卷),期】1997(000)012【摘要】经常听到一些朋友谈论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好坏、生活方式的变迁,等等。
我注意到,他们多半是从社会和群体的角度、从社会评价的角度来进行描述和评价的。
这些当然都没有错,也没有什么不好。
可是,如果不去考虑对生活方式的描述和评价体系中的个人维度和自我评价的方面,就势必会导致对这些问题偏面乃至错误的看法。
生活方式,就其本质而言,当然是个社会学上的同题。
人生活在社会里,这就决定了他在本质上是社会人和"交往动物"(一般动物也有交往,但不是我们所说的意义上的交往,即在社会实践和道德评价意义上的交往)。
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心理不平衡"之说。
为什么不平衡?一则因为别人比我富裕了、地位比我高了;二则也因为"他者"的地位变迁总意味着对"自我"的精神压抑。
社会学上的"同等地位人集团"始终是个非常关键的概念,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说中的"他者"和"自我"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凝视与窥见"关系,则能更【总页数】1页(P25-25)【作者】沈语冰【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67【相关文献】1."现实的个人"之人本维度及其与历史维度的关系 [J], 邓晓臻2.审美与生活方式——一种历史的呈现维度 [J], 赵迪3.基于空间与时间维度的农村生活方式现代化路径研究 [J], 宋伟4.基于空间与时间维度的农村生活方式现代化路径研究 [J], 宋伟5.个人历史性维度的书写——王安忆近期小说中的“个人” [J], 周新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处安放的女性身体:解读抗战叙事掩盖下的性别表述
而是 千方百计的动用各种手段——尤其重视运用文学
艺术潜 移默化的影响手段— —将女性主动吸引或强制
这一矛盾 吊诡 的政治逻辑迫使伍尔芙对 民族战争做 出如下决绝 的声 明: “ 女人应该约束 自己不参与任何 爱 国主义示威 ; 不 附和任何一 种 国家 民族 的 自我 吹 嘘; 不参与任何鼓励战争的团体和群众 ; 不出席任何 军事的展览 、 竞技 、 表演 、 颁奖 以及一切类 似活动 , 绝 不置身于这类场合 . 去鼓励将 ‘ 我们 的 ’ 文 化或 ‘ 我们 的’ 统治强加于其他人群 的欲望。 ” 罔 但是 这种纯粹 的 女性反战乌托邦真的存在吗? 女性真的可以摆脱民族 国家 的限制和征 召. 理直气壮 的在不享受 国家权利的 借I : 1 下拒绝为战争服务吗? 面 临亡国灭种危机 的民族
入侵 。 拥有众 多民族战争经验 的中国。 以1 9 3 0 年代爆发
的抗 日战争为研究个案 , 探讨当中国面临亡国灭种 的危 机. 而国家话语借由这场民族战争一跃成为垄断性话语
的特殊 时期 . 中国作家是如何表述民族主义的现代诉求
收 稿 日期 : 2 0 l 3 一l 1 —2 l 作者简 介: 毕媛媛 , 女, 河南焦作人, 厦门大学中文现 当代文学2 0 1 1 级硕士研 究生, 研究方向: 女性 文学。
代 民族 国家 中得 以安放 的合 适位置 , 恐怕还 有一段很 长的坎途要 走 。
关 键词 : 民族 国家 ; 抗战叙 事 ; 女 性 身体 ; 征 召利 用
中 图分类 号 : I 2 0 6 . 6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 1 6 7 l 一1 4 4 0 ( 2 O 1 4 ) 0 2 删 l —O 7
规范至 民族 国家话语允许 的合法范围内。 而我们更想关 注 的问题是 , 意在调动一切社会力量进行保卫 民族国家 战争的 民族 主义是如何进入文学生产领域 的? 它是以何 种语法 和修辞对女性 主义 的性别话语进行压制整合 , 从 而使其为民族 国家服务 的?
最好的婚姻,有三重境界
最好的婚姻,有三重境界原创文章 | 转载请注明来源公号名称:简爱格妮斯阅读馆主题曲:林小珂 - 爱,存在本文共:1848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一大早,看到一位单身的女性朋友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动态:不婚不育保平安。
她今年三十岁了,人长得很姣美,性格也活泼开朗,可不知道为什么,追求她的男孩子那么多,她却迟迟都没有安定原来。
和她聊起这事的时候,她不耐烦地笑笑,说:“身边有些朋友,爱人经历过爱情的浪漫走入婚姻,却在围城中败北,爱情爱恋的浪漫斗不过现实的一地鸡毛,所以竟然有些惶恐婚姻了。
”像她这种成见的女性,不在少数,甚至在一些文章脑子里也会说:女性已经地位中立,经济自由了,何必把自己的幸福去绑在一个男人身上呢?在这样观点的干扰下所,一些女性,便抱不再对再婚抱有憧憬和期待。
其实,这个世界上还是存有让人羡慕的婚姻的,曾经就有人问:“最好的婚姻是怎么样的?”一个答案是:“经得起风花雪月,耐得住柴米油盐。
”这也许是婚姻最好的状态。
但好的婚姻,还往往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懂得怎么吵架婚姻中再好的关系,也免不了能够有矛盾和摩擦。
坏的婚姻,会无限大放大这些摩擦,乃至发展成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好的婚姻,即使发生吵架,也会及时化解,甚至把这种第二种争吵变成之后的一种情趣。
曾经有研究者说过:“再好的婚姻,一辈子也有至少200次离婚的念头和50次掐死对方的冲动。
”然而,好的婚姻关系之所以让人觉得美好,不是因为不吵架,是因为吵架的双方都懂得迁就和让步。
美国首席婚约专家约翰•帕特曼曾做过一项调查,研究了那些在结婚30年还能够一如既往地爱夫妻关系着对方对婚姻抱有激情的夫妻,他发现,他们共同的特质就是惯于吵架。
婚姻不好的人,是不敢吵架的,因为都不是懂得退让,所以斗个两败俱伤,一拍两散。
而好的婚姻里,吵架反而是一种情趣,不仅发泄了坏情绪,还明白了其他人对自己的珍惜。
张智霖说自己在婚姻里总是先认错的那个人,他说:“每次吵架我都会想到失去她会怎么样,所以我很珍惜,我宁愿主动认错主动和差劲。
单亲妈妈:我们不要伟大要迷人
单亲妈妈:我们不要伟大,要迷人郑枫说做这期电台的时候,状态不太好,很多说过的、听到的话都忘了,今天回看文字内容,才发现两位睿智的嘉宾,说了很多极有营养的话。
李蕾和雷丹宇都是有过很丰富人生阅历的女人,她们如果是酒,那会是顶级的rose葡萄酒,既醇厚又芳香,还美丽。
而成为一个单亲妈妈,也只是她们人生中一小部分经历而已,但她们的感受感触,足以让很多单亲妈妈受益。
在本周三,也就是6月7日晚上九点半,我将邀请好朋友乐子,一个快乐的、屌屌的九零后未婚妈妈,一起来聊聊九零后小妈妈的话题。
在我眼里,九零后都还是小姑娘,但其实很多人都已经选择了当妈妈,像乐子都已经开始以“中年人”自居(你这么说,让我还怎么活?)。
我很好奇年轻的她们是怎么当妈的,我也相信从她们身上,能得到很多可借鉴之处,所以,这个周三晚,让我们再次约起!母语者:李蕾节目主持人“美的专业主义”创始人家有一女母语者:雷丹宇旅法自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家有三个混血孩子不是问题的问题郑枫:今天请两位来,我们聊的话题就是“单亲妈妈如何跟孩子解释爸爸的缺席”。
雷丹宇是曾经做过几年的单亲妈妈,李蕾是自己带着女儿欢喜在生活。
而且这个问题是我自己面临过,包括一些单亲妈妈会面临的问题,但是当我把这个问题抛出来之后,这两位嘉宾都有点表示不屑(哈哈)雷丹宇是认为这个问题不是个问题。
雷丹宇:我说不是问题的问题,主要是根据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的,我是不能代表曾经经历过,或者未来将要经历的各位听众的。
对我来说,我个人的这段离婚的经历,我相信对自己和、对小孩一定是有伤害的。
但是我离婚的时候,大女儿已经七八岁了,小儿子也是四五岁,他们已经到了一个懂事的阶段,更重要的是,我们之间的分别,是在一个比较和睦的气氛中的(尽管和睦这个词有点奇怪哈)。
因为没有吵架啊,没有闹的很厉害,所以没有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对孩子们来说,这种分开只是把一个家变成了两个家。
在我和我的两个孩子之间,我们并没有面对过这种困窘,我不需要考虑怎么跟他们解释,所以我说这是不是问题的问题。
《无声告白》读书笔记(15篇)
《无声告白》读书笔记(15篇)《无声告白》读书笔记1故事围绕莉迪亚的失踪展开,莉迪亚是家庭主妇玛丽琳的大女儿。
玛丽琳的母亲是一个地地道道喜欢做家务的家庭妇女,父亲在玛丽琳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这个家,但母亲从来都是顺从命运的,她是那么的平和,甘于平庸。
这让玛丽琳从小在心里就有了决不想成为母亲这样的人的想法。
表现在玛丽琳不跟其他小女孩一样喜欢上家政课,她喜欢上手工课,在玛丽琳眼里她不能理解母亲每次做完一件小小家务活的那种成就感,她觉得这种成就感是莫须有的。
而她不甘平常的心态也让她喜欢上了在大学课堂上讲课的教授,并且在下课后主动亲吻了教授并与之发生性关系。
这倒也符合母亲的想法,母亲一直觉得女孩就应该早点嫁人,安安分分的待在家里。
可没想到的是在结婚的当天,母亲却说了心里话,她觉得玛丽琳不应该嫁给教授詹姆斯,因为詹姆斯不是一个白人,他有着中国血脉。
这让母亲觉得她以后的家庭会适应不了这个遍地都是白人的环境,他们的家族会不合群,也因为这件事情,玛丽琳和母亲决裂了。
玛丽琳和詹姆斯结婚是出于爱情,玛丽琳无疑是勇敢的,她是一个敢于追逐爱情追逐梦想的人,所以她会在大学主修了只有一个女生的物理学科,在发现有了詹姆斯的孩子以后,果断的告知母亲并中断学业,想着以后再把课程修完。
可在玛丽琳以为自己能够很快的回归学习,她却在生活里逐渐快变成了母亲那样的家庭主妇,一方面是她舍不得孩子,一方面是詹姆斯作为一个不是白人和男人的自尊,他不同意玛丽琳出去找工作或者重新去学习,他觉得自己能够照顾好这个家庭,不需要玛丽琳去赚钱,但玛丽琳哪里是一个心里定得住的女人,最后她在刺激下还是选择离开了这个家庭,去继续自己的学业。
而最后她由于怀孕和思念又重返家庭时,这个家的每个人心里状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丈夫詹姆斯本就由于从小家境贫穷和不是白人所遭受到的歧视让他终其一生都想要获得别人的尊敬和爱戴,而白人妻子玛丽琳的主动接近和最后嫁给了自己让他获得了肯定。
家有职业太太
家有职业太太
安缘
【期刊名称】《东北史地》
【年(卷),期】2001(000)005
【摘要】太太是我心中的灯我是一个漂泊在北京的异乡人,但是却娶了一个北京的太太,一个做记者的职业太太。
可以说我们夫妻的工作是有天壤之别的。
我每天打点着世俗的生意,同那些难缠的客户一步一个脚印地周旋,而我做记者的太太却每天走在时尚生活的最尖端:昨天还徘徊在骄阳四射的海南出席一个新闻发布会,今天却在枫叶缤纷的京郊某巨贾的豪宅里采访流连,明天又会飞至沿海某五星级酒店坐阵指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安缘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69.1
【相关文献】
1."专职代表"距职业政治家有多远 [J], 舒圣祥
2.全职太太的职业风险评估 [J],
3.由对话角度审视《华洛太太的职业》中的人物性格 [J], 韩宁
4.六成职业妇女想当“全职太太” [J],
5.家有职业太太 [J], 安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林丹娅:三重身份,三种幸福
林丹娅:三重身份,三种幸福林丹娅:三重身份,三种幸福1053 林丹娅:三重身份,三种幸福 本报记者 汤向男林丹娅,笔名丹娅。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主要研究 方向为女性文学、性别与文化等。
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事》、《生命的流象》 、《女性景深》等。
主持“当代中国女性文 学史论”、“台湾女性文学史”等国家、教育部、省社科项目。
学校是心灵最自由的地方学中文系”,只因自小喜爱读书的她“听说上了中文系能读到就在海边上,所以,厦大中文系成为她坚定不移的选择。
作 者:本报记者 汤向男来 源:本站原创究所所长,兼任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女性文学委员 会副会长, 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等。
主要作品有《白城无故32 年前,林丹娅在当年的高考志愿中 连填了几个“厦门大好多书”,就铁了心要上中文系 还因为喜欢大海, 厦门大学林丹娅在《我们7901 词语》中生动地回忆了当时求学的经历,“为了能在稿纸上磨练出一点好东西来,我们有几个人没有过晨昏颠倒、废寝忘食的经历?”林丹娅非常喜欢中文系老系主任郑朝宗先生,他通古博今、学贯中西,教给学生三样硬功夫:外语、古文、好笔头。
有了“好笔头”的的鞭策,林老师的创作也就“名正言顺”起来。
大学二年级,她的第篇小说《兰溪水清清》正式发表。
“那是个文学的黄金激情时代”,林老师感慨万千随着林丹娅在专业研究领域的声名鹊起,有不少名校向她抛出“橄榄枝”,但林丹娅都不为所动,她对厦大情有独钟对她来说,这里是“安身立命的地方”,“我在这里付出也在这里收获”。
厦大校园仿佛远离了纷繁世间的喧扰,“是心灵最自由的地方”,在这里可以安心读书、认真做学问。
女性问题,是所有人的问题”作为文学研究者,林丹娅特别关注女性作家的作品,而她本身也是一位女作家。
研究者和参与者的双重身份,让林丹娅对女性的研究更为立体和透彻。
她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身为女性的我,始终活在女性的世界里,因此从来就不能抑制、也不会隐瞒自己对女性有着更深切的关注与偏爱。
女性与自然:如何“被现代”的文学
在 于理性文 化 的历史 和现状提供 了科学依据 。 ②为性别 偏见提供科 学依据 的现象并 不鲜见 。实 际上 ,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3 01 -
① [ 美 ]约瑟芬 ・ 多诺万 :《 女权主义的知识分子传统》 ,赵育春译 ,江苏人 民出版社 2 0 0 3 年 版,第 4页。 ② 弗 洛伊德认 为 ,由于拥有 阴茎 ,男孩 的阉割情结抑制了俄狄浦斯情结 ,帮助 他塑造一个强 大的超 我 ;而女孩的 阉割情 结却为俄 狄浦斯情结开辟道路 ,超我 的形成就会受到妨碍 ,不能具有文化意义 的力量 和独 立权。参见弗洛伊德 《 精神 分析导论讲演新篇》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 0 0 0 年版 ,第 1 3 5页。拉康认 为,男 孩在 由镜像期走 向俄 狄浦斯阶段 的过程 中 ,完 成了对母 亲静 默原初 的子宫状态的分离和对 以父亲代表的象征秩序 和语言世界 的认 同,男 孩不仅进入主体性 和 个性 ,而且内化 了统治秩序 和负载着价值 的社会角色 ;而 由于生理结 构的不同 ,在 同样 的阶段中 ,女孩不能完全与父 亲认同 ,也就不能充分 接受 和内化象征秩序 ,她被排斥在象征秩序之外 ,或被压抑在象征秩序之 内。参见 [ 美 ]罗斯 玛丽 ・ 帕特南 ・ 童 《 女性主义思潮导论》 , 华 中师 范大学 出版社 2 0 0 2年版,第 2 9 0 页 。同弗 洛伊 德一样 ,拉康也不 能 在人类 文化中为女性 找到合适 的位置 。
建 厦门 3 6 1 0 0 0 )
“ 性 别与 自然 ” 作 为修 辞手 法或 表意 系统 ,在文 学叙 事 中的运 用 由来 已久 。由于人 类 男权 文
基于三重人格理论对《血观音》的解读
基于三重人格理论对《血观音》的解读《血观音》是一部由唐家三少创作的武侠小说,讲述了主人公萧炎的成长与奋斗故事。
在《血观音》中,人物形象刻画十分丰满,人物性格也十分复杂丰富。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三重人格理论,对小说《血观音》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解读,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三重人格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洛杰·卢伊斯和克莱尔·斯宾格勒提出的,他们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父母的理想自我、真实自我和压抑的自我。
这三个部分相互作用,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
我们来分析主人公萧炎的人格特点。
在小说中,萧炎是一个有着崇高理想和坚强意志的年轻男子。
他的父亲是曾经的烈火帮帮主,母亲是血煞宗的血灵尊者,他有着深沉的家庭背景。
根据三重人格理论,我们可以将萧炎的性格特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父母的理想自我。
萧炎的父母都是武林中的强者,他们的形象在萧炎的心目中承载着很高的理想化。
他对父母的追求和崇拜是他性格中父母的理想自我部分的体现。
这一部分使得萧炎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有着很高的要求,不愿轻易认输,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而在真实自我方面,萧炎是一个勇敢、果断、坚韧的年轻人。
他的行动往往是积极的、果断的,不会轻易动摇。
他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总是能够保持冷静,从容应对,不会轻易动摇。
最后是压抑的自我。
在萧炎的性格中,也存在一部分压抑的自我,这部分通常体现为他的孤独和内心的痛苦。
在成长过程中,他不得不面对家族的衰落和亲人的离去,这些经历对他的性格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使他在成长过程中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萧炎的挚友萧薰儿的人格特点。
在小说中,萧薰儿是一个聪明、善良、内敛的女孩子,她对父亲的感情非常深厚,而对师父的尊敬也是十分真挚。
根据三重人格理论,我们可以将萧薰儿的性格特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父母的理想自我部分体现在萧薰儿对父亲的崇拜和感情中。
他父亲是风雷堂的堂主,是一个有威望的武林中人,这一部分使得萧薰儿有着对父亲的理想化倾向,她希望自己能够像父亲一样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语言的神力:神话隐喻的性别观
语言的神力:神话隐喻的性别观
林丹娅
【期刊名称】《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创世纪神话以神说的方式表明语言对于人的先在性;而"神说"性别秩序成为造人神话的核心内容,语言在此成为性别无序到有序的唯一通道.在语言型神话中,父/男权制性别秩序话语,同时也被形象地赋予"天赋"的性质.一种性别意识形态正是通过神话语言的言说,造成了天经地义的既定与存在.神话在讲述语言开辟世界秩序的同时,也把"语言-父/男权体制话语-文化"三位一体地根植在人类意识之中.通过对神话如何彰显语言神力的叙事分析,可以发现与其语言观同在的性别观:"神说"既揭示了语言的文化本质, 也揭示了性别文化的语言本质.
【总页数】9页(P23-31)
【作者】林丹娅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
【相关文献】
1.神话艺术进入语言的隐喻纽带 [J], 黄文英
2.隐喻式思维·语言·神话 [J], 王永豪
3.隐喻的神话和神话的隐喻——弗莱神话原型理论的实质 [J], 王倩倩
4.语言哲学视角下的神话隐喻认知机制研究 [J], 郭璐璐
5.神话不再,隐喻依然——论隐喻在神话及现代语言中的普遍性 [J], 彭文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收入阶层人群的另类幸福
低收入阶层人群的另类幸福
佚名
【期刊名称】《《家庭医药》》
【年(卷),期】2009(000)008
【摘要】时下,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由于国人的经济收入水平千差万别,那么在物质生活方面也就大相径庭。
像吾辈这些工薪阶层,出门时自觉或不自觉的“矮人三分”,不敢跟那些大款、大腕们相提并论。
【总页数】2页(P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5
【相关文献】
1.幸福就是"加减乘除"——关于幸福与快乐的另类诠释 [J], 冯远征
2.不幸福的我,r配不上你的爱r——《大鱼海棠》的另类影评 [J], 王君;尹东
3.“另类”的幸福树不幸福 [J], 陈小雪
4.挤压当前还是保障未来:中低收入阶层养老保险幸福效应研究 [J], 岳经纶;尤泽锋
5.国民幸福报告出炉“60后”成最不幸福人群 [J], 杨晓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女性身份的迷惘与建构——读玛丽·恩迪亚耶的《三个折不断的女人》
Confusion and Construction in Female Identity——Based on Marie Ndiaye's Three Strong Women 作者: 王德峰
作者机构: 兰州文理学院人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出版物刊名: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70-74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4期
主题词:�三个折不断的女人》;地域空间;女性意识;主体建构
摘要:玛丽·恩迪亚耶是塞内加尔与法国的混血儿.移民身份及幼年被“遗弃”的遭遇,使得她对地域身份格外敏感.在《三个折不断的女人》中,三位女性的生命轨迹游移在法国和塞内加尔之间.女性地理主义认为,女性与空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地域空间是女性经验和意识生发的场所,人的
地域身份与生俱来,犹如女性从出生就注定了一般.《三》从表层来看,体现了女性对地域身份的困惑;深层考量,彰显的却是女性深层次的身份迷惘.在《三》中,恩迪亚耶以女性意识操控了作品中
的地域空间,使地域空间成为女性的“心理区域”.。
因为这样的爱情
因为这样的爱情
陈丹燕
【期刊名称】《现代妇女》
【年(卷),期】2016(000)007
【摘要】每次我到柏林,都会住在芭芭拉的家里。
与一个中国男人度过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十年,芭芭拉习惯了用筷子吃饭,学会了一口普通话,懂得品清淡的绿茶。
厨房里的一切都在原处,里面的架子上层层叠叠地放满了桂林的白豆腐乳、北方的鸡蛋挂面、山东的紫皮大蒜、台湾的沙茶酱、老抽酱油。
记得第一次我到芭芭拉家做客,芭芭拉和阿田直接把我接倒他们家的厨房里,他们已经做好了一桌子中国菜,笑眯眯地等着我。
邢天我在芭芭拉家的方桌子上吃得不能动弹。
【总页数】1页(P33)
【作者】陈丹燕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由柏拉图式爱情到存在主义的爱情——论小说《我的柏拉图》中的爱情观
2.《莺莺传》、《董西厢》、《王西厢》:由单向爱情到双向爱情——从诗文往来的变化看爱情形态的发展
3.“先锋”的余华,“先锋”的爱情--对余华《古典爱情》、《爱情故事》的一种解读
4.巧用教科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爱情——浅谈善用教材中的爱情篇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爱情
5.理想的爱情与爱情的理想——才子佳人小说与网络爱情小说爱情理想之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个幸福的电脑房
三个幸福的电脑房
火彩;乐乐
【期刊名称】《网友世界》
【年(卷),期】2005(000)009
【摘要】三个游戏玩家在追忆昔日电脑房游戏的点滴。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游戏年代说这些陈年往事,未免有点老生常谈,可电脑房的经历确实历久弥新,而那些游戏今天或者还存于你们的某个硬盘目录下——那种热爱不曾改变.只能说.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游戏.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玩家和故事。
【总页数】2页(P71-72)
【作者】火彩;乐乐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08
【相关文献】
1.新时代警察幸福感与幸福之源——基于浙江省三个县(区)级公安机关的实证研究[J], 王寅谊;王嘉淇
2.新时代警察幸福感与幸福之源——基于浙江省三个县(区)级公安机关的实证研究[J], 王寅谊;王嘉淇
3.劳动幸福观培养的三个维度——以农业试验站平台的中学生劳动实践课为例 [J], 夏传芹
4."三个三"托起养老幸福底色 [J], 章波
5.“幸福的三个纬度”第三届复旦馨然荟女性幸福力峰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丹娅:三重身份,三种幸福
林丹娅:三重身份,三种幸福
作者:本报记者汤向男来源:本站原创
1053林丹娅:三重身份,三种幸福
本报记者汤向男
林丹娅,笔名丹娅。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女性文学、性别与文化等。
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任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女性文学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等。
主要作品有《白城无故事》、《生命的流象》、《女性景深》等。
主持“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台湾女性文学史”等国家、教育部、省社科项目。
“学校是心灵最自由的地方”
32年前,林丹娅在当年的高考志愿中一连填了几个“厦门大学中文系”,只因自小喜爱读书的她“听说上了中文系能读到好多书”,就铁了心要上中文系。
还因为喜欢大海,厦门大学就在海边上,所以,厦大中文系成为她坚定不移的选择。
林丹娅在《我们7901词语》中生动地回忆了当时求学的经历,“为了能在稿纸上磨练出一点好东西来,我们有几个人没有过晨昏颠倒、废寝忘食的经历?”林丹娅非常喜欢中文系老系主任郑朝宗先生,他通古博今、学贯中西,教给学生三样硬功夫:外语、古文、好笔头。
有了“好笔头”的的鞭策,林老师的创作也就“名正言顺”起来。
大学二年级,她的第一篇小说《兰溪水清清》正式发表。
“那是个文学的黄金激情时代”,林老师感慨万千。
随着林丹娅在专业研究领域的声名鹊起,有不少名校向她抛出“橄榄枝”,但林丹娅都不为所动,她对厦大情有独钟——对她来说,这里是“安身立命的地方”,“我在这里付出也在这里收获”。
厦大校园仿佛远离了纷繁世间的喧扰,“是心灵最自由的地方”,在这里可以安心读书、认真做学问。
“女性问题,是所有人的问题”
作为文学研究者,林丹娅特别关注女性作家的作品,而她本身也是一位女作家。
研究者和参与者的双重身份,让林丹娅对女性的研究更为立体和透彻。
她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身为女性的我,始终活在女性的世界里,因此从来就不能抑制、也不会隐瞒自己对女性有着更深切的关注与偏爱。
”
林丹娅主编的《中国女性文学教程》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重点教材,作为高校文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
教学用书。
有关学者指出,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女性主义文学研究开始进入中国高校主流课程,妇女/性别的研究走向学科化、主流化,有助于中国构建两性和谐的社会。
身为一名教师,林老师希望把自己的理念传播给她的学生,改变大家传统的性别观念,摘掉对两性问题的有色眼镜,让人们意识到“女性问题,是所有人的问题”。
虽然困难重重,但林老师充满信心,因为“女性声音的缺失,意味着社会的不完整,是有悖于我们今天发展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
如今,林丹娅的一位已毕业的男学生,就在他的中学里首次开设了“性别教育”的相关课程。
“不要低估年轻人的认识和把握能力”
人文学院中文系的郭焱这样形容她的老师:“非常温柔充满母爱,喜欢发散思维,充满活力,可以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工作协调得很好”。
1982年,林丹娅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她赶上了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黄金时代。
有不少朋友劝她放弃教书,去做全职作家。
林丹娅坦言,写作作为表达自己的一种渠道,确实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但是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学生带给她一次又一次的惊喜与感动,让她体认到了更大的满足。
2008年,女性主义话剧《阴道独白》在厦门大学上演,反响强烈。
《厦门日报》、《厦门晚报》、《科学时报》等各方
媒体的纷纷报道,让这场演出的讨论从校内扩展到了校外。
其实,早在2006年,林老师就把这部剧的中文版带到
厦大播放给她的学生看。
“我虽有勇气把剧本带回厦大,却没有想到我们自己会克服那些预想中的障碍,去演这部编剧甚至可以不要版权但绝对不能改剧名的戏。
”林老师坦言,“我
们恐怕还是会如编者所预见的那样,在大庭广众面前羞于启齿。
”
但该剧最终还是被林丹娅的学生们发动全校学生志愿
参与并搬上了舞台,从最初质问“为什么我们不能有一部厦大版的‘独白’”开始,学生们反复和林丹娅商量,将其改编成反映中国社情的剧本,并最终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男女学生都认真排演剧本。
“永远不要低估年轻人认知与把握事物的能力。
”林丹娅骄傲地说。
她曾经没有勇气做的事情,她的学生却勇敢地做到了。
从《阴道独白》到《美人计》到《风语》,演出者与观众的热情与反响,印证着性别教育的教学实践这一方式带来的成功。
正是在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和教学相长中,林丹娅不断地感受着作为教师的快乐和幸福。
上一篇:与谢泳面对面:文学的过去与现在
下一篇:中外名家汇集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