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春节习俗

合集下载

春节习俗福建人的年夜饭

春节习俗福建人的年夜饭

春节习俗福建人的年夜饭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它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在中国的不同地区,人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春节习俗。

在福建,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顿饭,它代表着家人团聚、祭祖祈福和财运亨通。

福建的年夜饭有着许多特色菜肴。

首先是鱼,因为"鱼"在福建话中的发音与"余"相似,寓意着年年有余。

当年夜饭的饭桌上摆满了美味可口的鱼类菜肴,人们相互祝福,希望来年能够有丰收和好运。

第二道菜是蚝烙,它象征着发财。

蚝烙是福建土生土长的一道传统菜肴,制作过程繁琐,但非常美味。

人们相信食用蚝烙能够吸引财运,带来财富和好运。

蚝生菜也是福建年夜饭的传统菜肴之一。

菜肴中的蚝和生菜分别象征着好事连连和发财致富,寓意着新的一年里幸福连连、财源滚滚。

此外,福建的年夜饭还包括鲍鱼、蔬菜、糯米饭等丰盛的菜肴。

每一道菜肴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浓厚的年节氛围。

年夜饭的团聚氛围也是福建人特别看重的。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尽量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共度这个特殊的时刻。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福建人都会将年夜饭看作一个重要的家庭活动,全家人齐聚一堂,共同品尝美食,共享天伦之乐。

在年夜饭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仪式是祭祖。

福建人深信祭祖能够祈福、祈求祖先的保佑和神德的传承。

为了迎接新的一年,人们会将祖先的牌位摆放在饭桌上,然后轮流行拜祭仪式,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除了团聚和祭祖外,年夜饭也是福建人迎接新年的盛大派对。

在家中享用年夜饭之后,人们会穿上新衣服,走出家门,参加各种庆祝活动。

街上烟花爆竹声此起彼伏,人们载歌载舞,欢聚一堂。

通过年夜饭,福建人延续着家庭的温暖和传统的价值观念。

无论身在何处,离乡别井的福建人都会努力返乡与家人团聚,享受一年一度的年夜饭。

这顿饭不仅仅代表着福建人的文化传统,更是情感交流和家庭纽带的象征。

总结起来,福建人的年夜饭是一个家庭团聚、祭祖祈福和庆祝新年的重要场合。

福建春节习俗

福建春节习俗

福建春节习俗福建春节习俗(通用7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福建春节习俗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福建春节习俗篇1福建平潭过春节习俗1:做年仔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过小年,俗称“做年仔”。

就是要准备过年了。

旧社会,长工吃过小年饭,就跟主人给结账下工,回家过年。

但店铺伙计例外。

他们要拿着主人的帐单上债主门催债,但一般不收钱,仅为通知而以。

二十五日开始收钱。

直到除夕封门为止,封门后任何人不得叫门收帐。

从这天起,家家户户就开始张罗年货,裁新衣,杀猪羊,蒸年糕,宰鸡鸭,买年画、春联、鞭炮等等。

大人忙忙碌碌操心费神,小孩欢欢喜喜期盼过年。

这一天还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传说此日灶君要回天庭汇报各家的情况,主人家置灶糖、灶饼给灶君、灶妈送行,年正月初四晚,再贴新灶君图,迎接灶君回来。

福建平潭过春节习俗2:掸尘春节是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节前就要做很多准备工作。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为掸尘日。

就是从这天开始到三十日要选择奇数日,对屋里屋外进行大扫除。

用粽片或草绑在竹竿上,对天花板,墙壁的灰尘掸除干净。

除外还要洗门窗、地板、家具等等。

就是要过一个干干净净的春节。

福建平潭过春节习俗3:分年在春节前夕,已出嫁的女儿要向父母送年货,平潭人叫作“分年”,其实就是“分送年货”的缩语。

新年的头年“分年”的礼物要求比较严格,一般要送猪蹄一副、线面五斤、五素五荤十件。

第二年后,“分年”的礼物件数不拘。

“分年”是尊老敬老、孝顺父母的良好风俗,至今平潭仍然延续。

福建平潭过春节习俗4:过除夕过除夕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吃年夜饭,平潭人称为“三十盲脯顿”,家主人都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做年夜饭,越丰盛越好。

但不能做成十道菜,可以是九道,也可以是十一道。

平潭有个习俗,给祖先的亡灵祭祀时供品要摆十碗饭菜,因此给活的人一般不摆十道菜。

福州市人春节过年习俗大全,老福州市人春节过年的传统习俗

福州市人春节过年习俗大全,老福州市人春节过年的传统习俗

福州市人春节过年习俗大全,老福州市人春节过年的传统习俗福州人过年习俗一、筅堂——辞旧迎新大扫除扫除、清洁、好过年。

旧颜换新貌,岁尾迎岁首,穷富都一样!这年前的大扫除,福州人称为“筅xian雪堂”,在福州是家家户户都少不了的。

每年十二月中,先择晴日、把家庭内部、天花板、厅堂、杂特间等打扫干净,清理垃圾,疏通水沟,而后洗剧门庭,有的还将大柱,门楣等洗得干干净净。

至于家具、厨具等,也分日一一清拭。

旧式福州家庭每年的清扫工作和连家船民有密切的关系。

每当年尾,闽江沿岸的连家船民就会上岸,带着特制的木桶替人洗房子,洗的工具不是一般的扫帚,而是采集新鲜竹叶做成的扫帚,谐音“富足”“满足”。

据老一辈的人说,以前筅堂的扫帚要用新鲜的竹叶做,然后用红纸绑住头,现在买不到,只能用新的红色的塑料的扫帚代替,讨个吉利。

从农历的腊月初一开始,见到好天气,各家各户就动员全家人,开始打扫家里的卫生,“平时家里做卫生是以地上的为主,而筅堂是以高处平时很少扫的地方为主。

”旧时,在筅堂的时候,还要搓米时吃。

到了筅堂的时间,哪户人家开始做卫生了,小孩子就盼着吃搓米时了,因为做完卫生之后,这户人家就会给各个邻居送一盆搓米时,而后等你家做卫生了,又回送给别人,你一盆我一盆,邻里之间的关系就这样被拉近了。

福州人过年习俗二、祭灶:难忘啊,童年的灶糖灶饼“祭灶祭糊涂,灶前一个铜香炉,元宝是侬褙,金裤是侬糊,灶君上天讲好话,灶妈落地保佑侬,保佑侬爹有钱赚,保佑侬奶有钱长,保佑侬哥讨兄嫂,保佑侬读书变聪明。

”谈起过年,就不由让人想起祭灶。

相传,玉皇大帝派灶神到人间监督每家每户的行为善恶,每年农历正月初四到任,年前十二月廿四任满上天禀报,祭灶就是为灶神饯行。

不过,福州祭灶神有个讲究,要祭两次,分“祭素灶”和“祭荤灶”。

那时,家家户户恭送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当然要拿好东西招待,所以农历十二月廿三,人们会拿好酒好菜招待灶王爷,叫做‘祭荤灶’。

但是又怕他上天的时候,一身的酒气惹玉皇大帝不高兴,还醉醺醺得胡乱汇报,所以等到农历十二月廿四送他上天的时候只拿水果、蔬菜等素食招待他,叫做‘祭素灶’。

福建习俗简介

福建习俗简介

福建习俗简介
福建的习俗丰富多彩,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俗包括:
祭祖:福建人非常重视祭祖,每逢春节、清明、中元、冬至等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祭品,前往祖先墓地或祠堂进行祭拜。

祭祖仪式庄重肃穆,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迎神:福建民间信仰众多,许多地方都有迎神活动。

迎神时,人们会抬着神像出游,沿途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热闹非凡。

这是一种祈求神灵保佑、消灾赐福的民间信仰活动。

做年:在福建,过年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

从农历十二月廿三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

到了除夕之夜,全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共度佳节。

春节期间还有各种传统民俗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婚嫁:福建的婚嫁习俗也很有特色。

在结婚前,男女双方要交换庚帖(写有双方生辰八字的帖子),以确定婚姻关系的合适性。

结婚当天,新郎要前往新娘家迎娶,新娘在返回新郎家的途中要跨过一个燃烧的炭盆,寓意辟邪和去除不吉之物。

婚后第三天,新娘要返回娘家“回门”,表示对父母的尊重和感谢。

丧葬:福建的丧葬习俗也很讲究。

在老人去世后,家人要为其举行隆重的葬礼,包括守灵、哭丧、送葬等环节。

送葬时,孝子要披麻戴孝,手持孝杖,沿途撒纸钱以示对死者的怀念和送别。

此外,在福建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还存在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习俗和传统文化活动。

例如闽南地区的“乞龟”习俗、客家地区的“走古事”活动等都是非常有特色的民间文化现象。

这些习俗和传统文化活动丰富了福建的文化内涵,也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和感受福建文化的途径。

福建过年有哪些风俗

福建过年有哪些风俗

福建过年有哪些风俗福建过年有哪些风俗①福建过年风俗:敬天公这是每一年正月初一最为隆重的仪式。

子正之时(零点)一到,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人们即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点烛,恭拜“天公”,敬祀祖先。

②福建过年风俗:祈福祭祀福建春节有祈福祭祀的风俗,从腊月二十四到除夕之间,家家户户会在院落、卧室、灶房、仓房畜棚等地贴上不同体裁的年红,有着红红火火、热闹喜庆的含义。

③福建过年风俗:围炉守岁福建春节有围炉守岁的风俗,除夕夜当天吃完晚饭后,一家人要围坐在炉火旁,观看春晚、闲聊,等待新年的到来,而且在新年到来后,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祝愿对方新的一年平安健康。

④福建过年风俗:放上甘蔗福建春节有放甘蔗的习俗。

在大年初一清晨,人们会在家门口放上用红纸包裹的连根甘蔗,因为福建方言中,甘蔗的蔗和佳读音相近,所以放上甘蔗有着渐入佳境的美好寓意。

⑤福建过年风俗:筅尘日这是年终的大扫除。

人们为了迎接新年,用嫩竹枝叶、榕树枝叶,或用稻草、甘蔗叶等扎成长长的掸子,用来清扫屋角梁上的灰尘蛛网。

“筅尘”的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清洁干净,以便能清清爽爽过个年。

⑥福建过年风俗:蒸发糕福建很多地方,如泉州、晋江、石狮等沿海一带,为过好春节,还要蒸“碗糕”,这“碗糕”也称为“发糕”。

蒸“碗糕”得先“发酵”,所以“碗糕”寓意着能够发达发财、发家致富。

⑦福建过年风俗:贺正早餐在家吃面线加鸡蛋,吃蛋去壳,意在除霉气,迎吉祥,面线则象征福寿绵长。

早餐后即出门走访邻居亲友,笑脸相迎,首次见面皆要互道“恭喜”,俗称“贺正”,亦拜年之意,一直到元宵。

福建人过年最爱吃名菜1. 鸡茸金丝笋此菜在筵席上一向被列为上品,是由清末福州名厨郑春发等人创制,之后便闻名于世,成品色泽金黄,冬笋嫩脆,鸡茸松软,鲜润爽口,芳香扑鼻,制作时需要用到鸡胸肉,猪肥肉,冬笋,鸡蛋,火腿等,闽菜对刀工的讲究和鲜味的追求在这菜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2.尤溪卜鸭这道名菜已有100多年的制作历史了,逢年过节或是婚寿喜事都会端上这菜,这菜最大的特点就是色泽金黄,油光闪亮,香气扑鼻,食用时佐以蒜头醋风味更佳,制作时需要将鸭洗净,用盐,鸡粉,料酒腌制2小时,炒锅烧热倒入大米,茶叶干炒,放入蒸网,再把腌好的鸭肉放上来,沿锅边倒入食用油,开小火熏制20分钟上,等鸭肉熟透之后就可以取出装盘了。

福州人过年有哪些习俗

福州人过年有哪些习俗

福州人过年有哪些习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报告材料、策划方案、条据文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党团资料、教案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plans, report materials, planning plans, doctrinal documen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lesson plan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福州人过年有哪些习俗阴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旧称履端、元旦,今谓春节,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庄重、假日最多的民俗节日。

福州拜地主正确方法

福州拜地主正确方法

福州拜地主正确方法福州拜地主是一种古老的福州风俗,用以表示对地主家族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这种仪式通常在农历新年期间举行,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下面将详细介绍福州拜地主的正确方法。

一、拜地主前的准备阶段:1. 了解地主家族的由来和历史背景:在进行福州拜地主之前,了解地主家族的由来和历史背景非常重要。

可以向长辈、乡村老人或相关书籍了解相关知识,以便在拜祭仪式中表达出真诚的尊敬。

2. 联络地主家族:在拜祭之前,应该事先与地主家族联系,以征得他们的同意和接纳。

可以通过书信、电话或以拜访的方式与他们沟通,表达自己对地主家族的尊重和希望进行福州拜地主仪式的意愿。

3. 准备祭品:福州拜地主的祭品通常包括糕点、水果、蜜糖、鸡鸭鱼肉等。

在选择祭品时,应该尊重地主家族的饮食习惯和风俗,着重体现福州的特色。

4. 仪式地点的准备:拜地主的仪式通常在地主家族的家中或庙宇中进行。

在仪式前,要认真清理仪式地点,打扫卫生,摆放锦帐神桌、烧香等。

二、进行福州拜地主的步骤:1. 行礼入场:在仪式开始时,以长辈为先,按年龄和身份依次入场行礼。

女性应穿上端庄得体的衣着,并佩戴饰品。

一般来说,男性可以系腰带,女性则将发髻整理好。

2. 敬拜长辈:拜地主时,首先要向地主家族的长辈行拜礼。

拜礼的方式可以是叩拜或双手合十。

行礼时,要保持肃静庄重,表达出自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3. 祭拜地主神像:接着,要在神桌上点燃香烛,烧纸、祭拜地主神像。

在祭拜神像时,可以说些祝福的话语,表达对地主家族福运兴旺的期盼。

4. 烧香祈福:完成祭拜地主神像后,接下来要进入烧香祈福环节。

要点燃香烛,合掌祈福,表达对地主神明的敬意,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5. 呈献祭品:在祭拜过程中,要向地主家族献上准备好的祭品。

可以将糕点等食品摆在神桌上,或是用红绸包裹起来,然后亲自送到地主家族的长辈手中。

6. 谢意表达:进行完拜祭仪式后,要向地主家族的长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可以说些感谢的话语,如“谢谢您对我们家庭的关心和帮助”,或是“请多多关照”。

春节习俗福建人的迎神送神

春节习俗福建人的迎神送神

春节习俗福建人的迎神送神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不同地区有各种各样的春节习俗,福建人作为一个地域独特的文化群体,也有一些独具特色的迎神送神的习俗。

本文将介绍福建人春节期间的迎神送神习俗,以及其中的一些传统活动。

一、贴门神福建人在春节期间会贴门神,门神是用红纸或彩纸剪纸制作而成,贴在门框上。

门神在福建人的传统文化中具有驱邪防灾的作用,可以保护家庭免受邪恶和不祥之气的侵扰。

在贴门神的时候,福建人会用红纸包裹糖果和腊肉,并写下吉祥的寄语贴在门神上,以期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

二、祭拜祖先在春节期间,福建人会特别重视祭拜祖先的活动。

他们会提前准备祭品,包括水果、糖果、烧鸡、糕点等,摆放在祖先的牌位前。

在祭拜祖先的过程中,家人会向祖先致以崇高的敬意,并烧香祷告,祈求祖先保佑整个家庭平安、健康和幸福。

三、驱邪戳福建人在春节期间还有一个有趣的迎神活动,那就是驱邪戳。

在大年三十那晚,全家人会聚在一起,每人手持一根竹签,然后在家门口的地上戳三下。

这个传统相信可以驱除家中的不祥之气,保护家人平安。

而且戳的次数不能超过三次,因为在福建话中,三(“笑”音)与死(“笑”音)谐音,过多戳竹签会带来不良的预兆。

四、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舞蹈形式,也是福建地区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

福建的舞龙舞狮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艺而闻名,通常由一群人表演,其中一人扮演龙头,其他人扮演龙身或狮子,伴随着锣鼓声和欢快的音乐,舞蹈者模仿龙狮的动作,展示出神奇的力量和生气勃勃的形象。

这项传统活动被认为可以驱赶恶鬼,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五、压岁钱压岁钱是春节期间福建人给孩子的一种传统习俗。

福建人相信给孩子压岁钱可以辟邪、避灾,带来好运和财富。

在春节期间,长辈会给晚辈(尤其是未婚的年轻人)发红包,红包里装有一定的金额,表示对孩子们的祝福和关爱。

收到压岁钱后,孩子们会感到非常开心,并将这些红包作为自己的“福利”来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春节习俗
福州的春节习俗富有浓厚的闽南风情,跟北方人的春节习俗相比更具有自己的特色。

福州过年习俗有哪些?福州人是怎么过春节?身为福州人,看到这么多的习俗你会倍感亲切。

筅堂(扫房)。

福州地区在春节前的“腊月十五”后,就开始打扫屋宇房舍了,福州人称之为“筅堂”的习俗。

尾牙。

“尾牙”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最亮的月牙,是|商家|特有的节日。

这一天,商家要设宴款待辛苦了一年的员工,向他们表示感谢,并向学徒们发"鞋价"。

单位发"年货"此俗至今仍延续,特别是台湾地区。

祭灶。

腊月二十三日和二十四日为“祭灶”,也是福州祭祀灶神的节日。

福州祭灶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即官家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百姓二十四日祭灶,水上人家二十五日祭灶。

“祭灶”要供灶糖、灶饼,按传统,灶糖灶饼是外公外婆送的。

有几个外甥就送几包,还要加“花面壳”。

分年。

祭灶后,春节便拉开了帷幕,廿五日后开始蒸年糕,置办年货,备鸡、鸭、鱼、肉、酒等,祭祀祖先、天地神,谓之“分年”。

送年。

亲友间互赠年礼,曰“送年”,节日气氛日浓。

女儿女婿向岳父母送年礼,谓之“送年”。

特别在女儿出嫁头一年,临近春节年关,女儿女婿要向娘家送年礼,出嫁的女儿要与女婿一齐,向父母送年礼,其中有一床“糖裸”(年糕),一双“草鱼”
或“鲢鱼”,一只“骹柄”(猪蹄),一只红鸡角(公鸡)及福桔等,表示女儿女婿孝顺
父母,感谢养育之恩,祝愿老人健康长寿。

“年糕”寓意“年年高升”,“大池鱼”“草鱼”或“鲢鱼”寓意“年年有余”,“福桔”吉祥如意。

父母收年礼后,回送给外甥灶糖灶饼,花面壳纸做的面具等,富含民间亲情。

现在多以现金以示孝敬。

做岁(除夕)。

即农历十二月最后一晚,福州俗称“三十暝晡”(大年卅日、小年廿九日),春节正式开始。

是夜,红烛高烧,合家欢乐,共饮晚宴,谓之做岁。

既年夜饭,围炉团坐,通宵不寐,谓之“守岁”。

再拂厅与堂,燃红鞭炮,煮隔年饭。

“隔年饭”以木制蒸饭甑装盛,围插朱筷十双,贴红纸,扎红绳,撒“五子”(红枣、花生、瓜子、桂圆子、栗子),摆于厅堂案桌。

家中门户、箱笼家具、贵重器皿,皆覆“金银纸箔”,象征金银财宝多到溢出,象征明年发大财。

三十暝晡一般要洗澡,因为初一要少做事,也不能洗澡。

旧时,三十暝晡是债主讨债的日子,故称年关。

旧时欠债不能过年。

家住城外的债户跑到后洲尚书庙,家住城内的则跑到城隍庙看戏躲债。

初一。

早上要放鞭炮,然后祈年、饮屠苏(一种药酒)、序拜(即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果、桔子。

有的人家还要却荤食(吃素)。

早餐大多吃太平面(线面加俩蛋),以象征一年太平。

这天不煮新饭,吃昨晚做好的“隔年饭”。

人们见面要互道"恭喜发财,合家平安"等语。

这天忌扫地倒垃圾、扫地、洗澡、用刀具、讲晦气话,一般也不吃稀饭,不出远门,晚上要早睡,俗称“斗夜灯”,比谁睡得早。

清人吴继筠《福州岁时竹枝词》:“簇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


初二。

福州俗称“女婿日”,是女儿女婿回娘家拜年的日子,并在女方家里吃饭。

初三。

亲族邻里间互相拜年。

初四。

开假日,迎接灶君回銮视事,也称“接神日”,店铺都在这天放鞭炮,开门迎业。

初五。

入学日,旧时入学弟子在这一天拜见老师,称“上斋门”。

初七。

人日,福州俗称“人补命”,民间要取七种菜做羹,叫“七宝羹”,晚上要共食年糕,煮太平面,以表延年益寿。

送灯。

初七送灯日以后,大街小巷都能见到亲家舅扛着甘蔗,蔗上挂着花灯,往姐姐婆家送灯的情景。

福州地区一般从正月初十至元宵节都进行与花灯有关的活动。

做父母的把花灯送给出嫁的女儿。

花灯由小舅子送去,所以称"亲家舅送灯"。

春节亲家舅(小舅子)送灯,在福州城乡十分流行。

送灯即送"丁"方言,外婆给外甥送灯,就是祝福女儿生子添丁.人丁兴旺。

娘家给婆家送灯,大多由亲家舅(小舅子)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