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民营企业职称评审“直通车”实施办法》的通知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民营企业职称评审“直通车”实施办法》的通知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民营企业职称评审“直通车”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23.09.06•【字号】辽人社规〔2023〕6号•【施行日期】2023.09.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民营企业职称评审“直通车”实施办法》的通知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沈抚示范区党建工作部,省直有关部门:现将新制定的《辽宁省民营企业职称评审“直通车”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执行。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23年9月6日辽宁省民营企业职称评审“直通车”实施办法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部署和要求,进一步落实人才强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更好地发挥职称评审“指挥棒”作用,充分激发和释放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民营企业职称工作的通知》和《辽宁省职称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职称评审“直通车”活动是各市(含沈抚示范区)人社部门按职能权限不定期组织专家根据本地民营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行业归属和实际需要开展的职称评审活动(以下简称直通车评审)。

直通车评审紧紧围绕民营企业及各市特色产业,以“小切口”人才评价工作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壮大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助力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推动职称评审向企业延伸、与产业融合、为人才对接。

第三条直通车评审主体为各市人社部门。

各市人社部门可会同相关市直行业主管部门在核准赋予的评审权限内,为本地企业所属专业技术人员评定职称,负责做好具体评审工作统筹谋划、企业选取、方案制定、专家管理、组织实施、核准备案、监督检查等工作。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评选全省科协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通知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评选全省科协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通知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评选全省科协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公布日期】2023.07.24•【字号】辽人社函〔2023〕196号•【施行日期】2023.07.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评选全省科协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通知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科协,省科协所属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协工作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在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以及在加强科协自身建设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

为表彰先进、有效激发全省科协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推动辽宁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建功立业,确保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科协决定在2023年开展全省科协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表彰名额和评选范围(一)表彰名额评选表彰60个“全省科协系统先进集体”、100名“全省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

(二)评选范围1.先进集体评选范围:省科协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各市科协机关部门和直属单位、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县(市、区)科协,科协基层组织(高校科研院所科协,企业(园区)科协,乡镇及街道科协等)。

2.先进工作者评选范围:市、县(市、区)科协及直属单位工作满5年的在编在岗人员;在各级学会工作满5年的专(兼)职在职人员(以专职为主);在科协基层组织工作满5年的专(兼)职在职人员(以专职为主)。

“工作满5年”指截止到2023年6月30日,连续从事科协工作5年以上。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6.09•【字号】辽政办发〔2017〕62号•【施行日期】2017.06.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文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辽政办发〔2017〕62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6月9日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7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意见》(辽政发〔2013〕24号)精神,客观反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绩效,更好地指导高新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督促地方政府履行建设高新区的主体责任,促进高新区自身快速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创新驱动发展是指高新区通过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集聚科技创新人才等举措,实现由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变。

第三条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绩效评价遵循导向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一)导向性。

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开展绩效评价、发布评价结果、实施动态管理,引导高新区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上发挥重要作用。

(二)针对性。

聚焦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工作,从科技创新能力、创新创业生态、经济增长贡献、组织运行效能4方面进行评价。

(三)可操作性。

考虑评价数据资料的可获取性,尽量选用现行且符合标准的,数据易采集、可量化、能对比的指标,客观反映实际情况。

辽宁省双创建设的典型模式与发展路径探索

辽宁省双创建设的典型模式与发展路径探索

辽宁省双创建设的典型模式与发展路径探索作者:邢宇辰李昊龙张志如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23期双创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近年来,辽宁省经济呈逐步下行态势,为扭转这一局面,“双创”显得尤为重要。

辽宁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决策部署,致力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并取得一定成效。

基于此,本文立足“双创”这一社会热点,通过概述近年来辽宁省双创建设的发展现状及成果,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探索发展路径,以达到促进双创建设更完善、区域发展更快速的目的,为其他地区推动双创提供借鉴。

一、辽宁省双创建设发展概况(一)辽宁省现状概况辽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南部,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

然而近年來,由于种种原因东北经济逐步衰退,辽宁省经济发展也呈下行态势。

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上半年,东北三省GDP增速排名靠后,其中,辽宁以2.6%的增速垫底。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指导下,积极建设辽宁省“双创”事业,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是辽宁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

如表1所示,近五年来,随着双创政策的逐步推进,辽宁省经济运行平稳向好,有效供给不断增强,双创初见成效。

(二)双创建设的成果概述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涌动,越来越多的辽宁人感受到了社会发展的红利。

辽宁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政策的制订和落实,为推动双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优良的环境,双创建设工作在多个方面结下了累累硕果。

全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十三五”以来辽宁省累计有近7000项科技成果落地,一批科技特色产业集群快速崛起,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

2019年,全省共转化落地本省科技成果1693项,同比增长19.1%,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21.6%,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显著增强。

大力发展众创空间。

辽宁省成立了科技创新孵化联盟,全省备案众创空间、孵化器超过200家,在孵企业和团队超过8000个,沈阳、大连、鞍山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专项行动方案》解读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专项行动方案》解读

34 2020.04 下
实施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专项行动的主攻方向是什么
《行动方案》 明确,实施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专项行动要以智能制造、新材料、洁净能源作为主攻方向, 重点发展 12 个创新链。其中,在智能制造方向,重点发展智能型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及装备,智能成套装备 与基础零部件,新型航空、海工及轨道交通装备,高端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等 6 个创新链;在新材料方 向,重点发展新型金属材料、精细化工及化工新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等 3 个创新链;在洁净能源方向,重点发展 能源装备、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洁净能源等 3 个创新链。
实施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专项行动的重点任务有哪些
主要包括:一是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力攻克“卡脖子”技术问题。重点是实施省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 关科技专项,实施一批重大专项项目,集成优势资源、科研精锐力量开展攻关,实现一批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 二是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完善产业创新发展支撑体系。重点是积极争取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落户辽宁,谋 划在我省布局大科学装置等重点项目。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重点是深入实施高 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培育大型国有创新领军企业,加强科技助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建立科技型中小 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三级民营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四是推进区域创新高地建设,打造区 域经济增长极。重点是以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载体,布局建设一批国内顶尖的研发中心和制造业中 心,发展壮大智能制造等 30 个创新型产业集群。五是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是高 标准规划建设东北科技大市场。支持沈阳、大连、鞍山和沈抚新区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六是搭 建新型创新主体,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重点是推进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制定出台 《辽宁省新型创新 主体建设工作指引》,推动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大企业平台化、离岸和域外创新中心等新型创新主体发展。深化 与各类创新主体合作,推动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中试服务平台和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加快推进军民协同创新,依 托军地优势科研单位打造一批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协同创新平台和军民融合创新实体。七是加强科技人才队 伍建设,夯实创新驱动根基。重点是深入实施“兴辽英才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委—辽宁联合基金等计划,培养 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拓展海外人才智力 引进渠道,支持引进高层次外国专家和团队。办好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吸引一批海外学子回辽创新创业。八 是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合作,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重点是支持各市与江苏、北京、上海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 科技对口合作;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承接高端产业转移、创新要素 辐射;鼓励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科技交流合作。支持举办相 关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和成果对接洽谈等活动。

辽中南地区城市群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

辽中南地区城市群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

辽中南地区城市群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摘要:经济的发展迅速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物质基础,也是促进地区及国家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

如何促使辽中南地区城市群经济向好发展,以及提高人们物质精神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研究与分析辽中南地区城市群经济发展现状及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对促进辽中南地区城市群经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辽中南地区城市群;经济发展;影响因素一、辽中南地区城市群经济现状分析近年来,辽中南地区城市群经济增长面临困境。

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2014-2019年,辽中南地区城市群GDP增速较慢且有退步[1]。

分析其原因,首先,辽中南地区城乡发展差异较大,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十分不均衡;其次,辽中南地区的工厂主要涉及的是重工业,人均产值水平较低;最后,一些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和建设给当地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对辽宁农村经济发展与工业的发展的影响是较低的。

二、辽中南地区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1.地区人口流动对辽中南地区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影响当今,社会人口流动尚处转型过程中,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人口流动对加快经济发展有明显促进作用。

研究发现,辽中南地区城市群人口流动方面存在以下几个特征:1)人口流动存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并随着人口流动稳定性的增长而减缓;2)大量青壮年流入为辽中南地区城市群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其中多以从事劳动密集型的生产、运输、商业服务为主;3)外省流入辽中南地区城市群人口主要来自于黑、吉等人口稠密地区,人口流动以经济型迁移为主,社会型迁移为辅。

地区人口流动对沈阳、大连等城市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

而对于营口、盘锦等地区而言,依旧面临经济增速缓慢,就业结构滞后产业结构等问题[2]。

2.工业化对辽中南地区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影响辽中南地区城市群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就已经具备一定的工业基地,但是辽中南地区城市群工业化道路的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工业化期间,工业化对辽中南地区城市群的经济增长影响关系变化不定。

15092088_沈阳市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15092088_沈阳市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L i a o n i n gE c o n o my沈阳市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内容提要〕从总体上看,沈阳科技创新资源较为丰富,工业基础好,但是近年来科技创新能力呈现一定下降趋势,“科技强”“创新弱”的特点突出,创新创业活力不足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成为制约沈阳科技创新的重要短板。

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沈阳应坚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集聚并充分利用全国及全球创新资源,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打造东北亚创新中心。

〔关键词〕沈阳科技创新能力创新创业!陈宝明"谢昱#近年来,沈阳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东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与国内其他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科技创新投入较少、科技成果转化落后等差距。

客观评价并不断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沈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的根本保障,对中西部等其他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沈阳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一)科技创新资源较为丰富沈阳是我国传统工业基地,大学和科研院所密集,科技创新资源较为丰富,与全国同类城市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根据《沈阳统计年鉴#$"%》,#$""&#$"'年,沈阳普通高等院校数量达到()所,占辽宁全省普通高校数量的("*,数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的前列,其中东北大学、辽宁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科研实力较强。

众多院校为沈阳持续培养创新创业所需人才。

近五年来,沈阳本专科每年毕业"$万人左右,研究生每年毕业"+,万人左右。

此外,截至#$"'年底,沈阳拥有两院院士#'名,高级研究人才数量在全国城市中居中。

沈阳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数量近年一直保持增长。

#$""&#$"'年,市及市以上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数量从"$(家增长到"$-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从".,家增加到#,)家;省以上重点实验室从##-家增长到#--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年达到"%家。

加强科技创新 助推沈阳乡村振兴

加强科技创新 助推沈阳乡村振兴

二、沈阳市乡村振兴的重点措施
总播种面积位居全省第一,粮食生产取得“十四连丰”。农
2018 年初以来,沈阳市县域各地区认真贯彻中央、省关
产品品质持续提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 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抓重点、补短板、重实干、
证面积累计达到 713.3 万亩,“三品一标”产品共计 864 个, 强执行,农业农村经济活力增强、稳中向好态势明显,乡村
●作者单位:辽宁省农村经济研究所 辽宁 沈阳 110161
- 27 -
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 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沈北新区虎石台镇吴三村、苏家屯区城
碑意义。沈阳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 郊街道大淑堡村等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化名城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具有扎实深厚的三农发展和 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深入推进,乡风文明程度不断
【农业发展】
农业经济 2021/4
加强科技创新 助推沈阳乡村振兴
◎邓春晖 王 瑾 赖晓璐 周腰华
摘 要:本文分析了沈阳市乡振兴的基本情况,以及在乡村振兴中采取的措施,提出了科技创新驱动沈阳乡村振兴发展 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对策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日益完善,广大群众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积极性和法律
2. 强化农村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示范体系建设。计划经济 体制下形成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 需要,一要建设与农村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农村农业科技推广
体系。二要加强农村科普教育,通过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 强化农民的科技意识,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效率。三要建 立健全农村农业科技进步示范体系。相对来讲,农民创新意 识不强,接受新成果有一个过程,要通过建设农业科技示范 园区,科技示范县、乡、村、户等,完善农村农业科技示范 体系,通过示范引领、先进带动等方式,加快农村农业科技 进步步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能力, 为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 业现代化之路提供有力支撑。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科技局关于丹东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科技局关于丹东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科技局关于丹东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5.16•【字号】丹政办发〔2016〕31号•【施行日期】2016.05.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科技局关于丹东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丹政办发〔2016〕3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科技局《丹东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5月16日丹东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市科技局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8号)、《辽宁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辽政发〔2015〕30号)部署和要求,加快构建丹东自主创新体系,使科技创新成为全市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源泉,促进丹东全面转型振兴,结合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力争到2020年,构建起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创新资源高效集成的自主创新体系,科技创新成为驱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

到2020年,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R&D/GDP)达到1.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3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户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三个百分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20个重点产品开发与产业化,科技服务业年营业总收入达到10亿元,在优势产业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培植一批自主品牌。

二、重点任务(一)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按照“企业主体、市场机制、任务导向、政府服务”的原则,面向我市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构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整合人才链、提升经济与社会价值的“4+1”链式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沈阳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沈阳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沈阳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沈阳市科学技术局•【公布日期】2022.12.30•【字号】•【施行日期】2022.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沈阳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各有关单位:现将《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沈阳市科学技术局2022年12月30日目录总则第二章计划体系设置第三章职责与分工第四章指南编制第五章项目申报第六章评审立项第七章过程管理第八章监督管理第九章附则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总则第一条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简称计划项目)管理体系效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按照国家、辽宁省和沈阳市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计划项目,是指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政策和要求,通过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支持,由沈阳市科学技术局(简称市科技局)组织立项实施的各类科技计划和专项,主要分为签订合同类计划项目和不签订合同类计划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范围:(一)签订合同类计划项目的指南编制、组织申报、立项管理、过程管理、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等。

(二)不签订合同类计划项目的组织申报、立项管理、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等。

第四条计划项目主要采取前资助、后补助、以奖代补等支持方式。

具体支持方式和标准,由市科技局在编制发布的相关专项实施细则中予以明确。

第五条计划项目专项补助资金的管理依照《沈阳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细则》(沈财企〔2022〕107号)及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计划体系设置第六条计划项目按照市科技计划类别实行分类管理,包括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创新主体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生态营造等五大类计划和科技工作专项,每类计划下设若干科技专项。

辽宁省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分析

辽宁省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分析

一、引言数字技术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和核心。

数字经济于时代信息化变革背景下产生,其依托数字技术联结多向数据和信息并整合不同资源,提升生产效率。

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数字经济飞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世界各国提升经济发展质量、重构国家产业竞争优势的主要路径。

实体经济始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制造业是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

数字技术的不断更迭和广泛应用,在引发社会全方位变革的同时,也给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产业重构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推动数字经济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是实现我国产业优化升级、经济高质高效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6年我国首次正式提出数字经济成为中国创新增长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新思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指出要“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不断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的重要作用,要积极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总之,数字经济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突破口,要坚定执行国家经济战略,不断推进数字经济和制造业融合发展。

为重塑辽宁工业竞争新优势,2022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布《数字辽宁发展规划》和《辽宁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若干举措》,提出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方面的辽宁省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分析◎郭晓玲付迪〔内容提要〕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数字化融合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必然选择。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辽宁省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业发展情况,剖析了制造业数字化发展以及与现代服务业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辽宁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出相应对策建议,进而促进辽宁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鞍山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鞍山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鞍山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鞍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4.29•【字号】鞍政发〔2016〕14号•【施行日期】2016.04.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正文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鞍山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鞍政发〔2016〕1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现将《鞍山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鞍山市人民政府2016年4月29日鞍山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辽政发〔2015〕30号)精神,加快构建鞍山自主创新体系,使科技创新成为全市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驱动源泉,促进新一轮鞍山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结合我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到2020年,构建起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创新资源高效集成的自主创新体系。

全市研发投入总额翻一番,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8件。

培育一批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增长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0%。

科技创新成为驱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鞍山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重要的区域创新中心。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统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二、重点工作任务(一)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按照“企业主体、市场机制、任务导向、政府服务”的原则,面向我市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整合人才链,提升经济与社会价值,重点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专业技术创新平台、院士专家工作站和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为代表的企业研发机构,初步形成定位高端化、主体多元化、推进梯次化、模式多样化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发展调研报告文档2篇

科技创新发展调研报告文档2篇

科技创新发展调研报告文档2篇Research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 chnological innovation编订:JinTai College科技创新发展调研报告文档2篇小泰温馨提示: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科技创新发展调研报告文档2、篇章2:对基层人行科技资源开发利用调研报告文档篇章1:科技创新发展调研报告文档科技创新发展调研报告为了使我们切身的体会到改革开放以来,身边城乡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使我们身体力行的感受特色理论课中所传授的理论在实践中的反应,XX年暑假,我们同学三个人,来到了位于辽宁省xx市。

在来凌海市之前,我们粗略的学习了一些最基础的中共特色理论,希望在此次社会实践中,能够在书本的基础上,在实践中用心感受着这一理论给我们带来的喜人的变化。

我们着眼于凌海市工业科技创新,将切身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特写成此报告,我们将在历史、现实、以及调查后的的情况的分析等方面进行报告。

我们在渴望看到家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脱贫致富、人民蒸蒸日上的澎湃心情中踏上了去凌海的道路。

一路上我们的心情十分激动,因为我们在切身的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的以及学校的号召,我们渴望用心去体会、感受这个社会,我们相信对我们而言这是一个切身学习特色理论课和接触社会的绝好机会。

我们就是在这样澎湃好奇的心情中,来到了xxx有限责任公司的公司厂址,当我们进行了调查中,才发现真真切切的从生活中发现科技的发展与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需要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18.07.17•【字号】•【施行日期】2018.07.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规范和加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行管理,进一步增强重点实验室的科技创新能力,现将修订后的《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2018年7月17日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行管理,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相关办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重点实验室是辽宁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育优秀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开展学术交流、开放共享先进创新资源的重要基地。

第三条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针对科技发展前沿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和关键、共性技术问题,集聚整合创新资源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等研发活动,产出原创性创新成果,支撑相关领域和行业技术进步。

为科研人员开展研发活动、科技合作交流提供平台和条件。

第四条辽宁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是重点实验室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一)确定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制定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规章,宏观指导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

(二)批准重点实验室的建立、调整和撤销。

(三)对条件成熟、符合国家重点实验室要求的省级重点实验室,择优推荐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五条辽宁省科技创新平台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平台管理中心,暂委托辽宁省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建设工程中心部门管理)是受省科技厅委托实施重点实验室过程管理的组织或参与单位,主要职责是:(一)建立重点实验室评审专家库,参与实施重点实验室论证、评估工作,并形成评价报告。

辽宁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群体能力特征调查分析

辽宁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群体能力特征调查分析

辽宁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群体能力特征调查分析引言:科技创新是推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则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

深入了解辽宁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群体的能力特征,对于促进辽宁省的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调查方法与样本为了了解辽宁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群体的能力特征,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

样本对象为辽宁省在各领域中有较高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其中包括有技术研发能力的科研人员、有管理创新能力的企业家等。

我们在辽宁省的高科技园区、大学科研机构、知名企业等地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1. 技术创新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辽宁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群体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表现出较高水平。

近80%的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高水平科技研究。

他们对于学术前沿有较深入的了解,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 创新思维能力在创新思维能力方面,辽宁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群体呈现出活跃的特点。

超过70%的人才具备创新思维,能够以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出未曾尝试的解决方案。

他们能够挖掘出问题的本质,并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3. 团队合作能力科技创新往往需要一个稳定的团队合作环境,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辽宁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群体在团队合作能力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特点。

超过90%的人才能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能够与不同的人员有效地沟通和配合,共同完成创新项目。

4. 领导能力辽宁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群体中,近70%的人才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

他们善于组织和管理团队,能够制定科技创新的战略规划并有效执行。

他们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潜能,推动科技创新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结论与建议通过对辽宁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群体的能力特征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辽宁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群体具备较高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这为辽宁省的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2. 团队合作能力是辽宁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群体的一大亮点,辽宁省应继续加强团队合作的培养和重视,以激发团队的创新活力。

辽宁省产业创新平台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辽宁省产业创新平台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经济视野辽宁省产业创新平台从2006年开始建设,由于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准确数量难以掌握。

目前,省级层面的创新服务平台、市级层面的创新服务平台以及各类开发区、产业基地和科技园区内的创新服务机构,基本覆盖了全地区和全行业。

辽宁省的产业创新平台在近年内取得了不错成绩,在集聚创新资源,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产业创新平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平台的建设缺少长期规划和合理布局就目前辽宁省各产业聚集区的发展来看,各地政府在推动当地高新区、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方面都十分重视,积极创建了各类创新平台,使得各类创新平台的数量在一段时期内快速发展,但这种规模的扩长往往缺少长期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在设立创新平台时没有充分考虑区域内科技资源分布和企业需求,使得一些创新平台的建立未能发挥出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1.2对平台的投入和管理尚未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由于创新平台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科技、财政、税务、土地、建设等多个部门,各创新平台的归属和主管部门也各有不同,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题需要多部门协调解决。

虽然在地在创新平台的建设发展中建有协调机制,但在创新平台的设立、建设和完善的各个环节都尚未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还缺乏必要的政策和有效的具体措施。

1.3各平台服务能力及水平参差不齐由于不同区域科技资源分布的不平均,以及各创新平台的管理机制有所不同,不同产业集聚区内创新平台的服务能力及水平也参差不齐。

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内拥有以沈西工业研究院为代表的多个创新产业平台,这些平台不但能够有效利用沈阳地区多所大学和院所丰富的科技资源,同时还与装备集群内多家大型企业集团进行合作,资金充足,因此服务能力与研发水平都较高,能够较好的满足对装备制造业集群的服务需求。

与之相比较的是朝阳、阜新等地区的产业集群,虽然集群内也成立了数家创新平台,但是由于资金、人才等资源的缺乏,研发和服务水平较低,为产业集群服务的能力有限。

提升辽宁区域创新能力问题的研究

提升辽宁区域创新能力问题的研究

对 较 少 .区域 协 同创 新 合 作 不够 有 较
大 的 关系 。
直 是 各项 创 新 指 标 中 的 薄 弱 环 节 .
投入 、创新 要 素集聚 、创新 环 境打 造 、 创新 平 台建 设 等 方 面 下 的气 力 明 显 不 足 .对 影 响本 地 区 长远 发 展 的创 新 发 展 战 略 缺 少科 学 的 谋 划 。 对 此 .辽 宁
环 域 在 线
捉升辽宁区域O J . 1 i i f i . - 力问题的研究
一 董 延 涌
内容摘 要 :区域 创新 能 力 的强 弱是 事 关 区域 经 济 增长 速度 与质 量 的 决定 性 因素 ,同时 也是 事 关 区域 间竞 争优 势 大 小的 决 定性 因素 。本 文在 对辽 宁 区域 创
辽 宁 区域 创 新 能 力 的优 劣 势 因 素
分 析
( 一 ) 知 识 获 取 能 力优 势 明 显 .但
知 识 创 造 能 力后 劲 不 足
创 造能 力方面 .辽 宁省 出现 明显 下滑 .
虽然 在研 究 开 发 投入 上 力 量很 大 .在 拥 有 的专 利 与 发 表 的科 研论 文数 量 上 占有 优 势 .但 大部 分 基 础指 标 值 增 速 相 对 缓 慢 .发 展 后劲 相 对 不 足 .最 关
项 指标 与 一 些 地 区横 向比较 上有 所 下
全 国 重要 的 工业 基 地 .只 有 紧 抓发 展 机遇 ,攻艰 克难 .尽 快提升 创新 能 力 . 建 立健 全 区域 创 新体 系 .优化 经济 增 长 的动 力 结 构 .实现 从 要 素 投 入驱 动
转 为创 新 驱 动 .才 能推 动 经 济 发 展方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辽宁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的通知-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辽宁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的通知-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辽宁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的通知正文:----------------------------------------------------------------------------------------------------------------------------------------------------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辽宁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的通知各市、绥中县、昌图县科技局,各省级以上高新区管委会,各高校、科研院所,各创新型企业:《辽宁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14年3月1日起实行。

为充分发挥《条例》对自主创新活动的促进和保障作用,现就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条例》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条例》的重要意义制定出台《条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引导和促进全省科技创新活动的一部重要法规。

近年来,我省以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战略的核心,坚持依靠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显现。

《条例》在全面贯彻《科技进步法》和新时期国家科技工作方针政策并认真总结省内外推进自主创新经验的基础上,从打造创新平台、推进成果转化、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完善创新保障机制等方面作出了制度安排。

贯彻落实好《条例》,有利于提升全省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有利于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将为全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辽宁提供重要的法制保障。

二、认真开展《条例》的学习宣传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要把学习宣传《条例》作为当前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工作计划,认真研究制定学习宣传方案,扎实有效地做好学习和宣传工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

沈阳被列入到国家全面改革创新试验区这一事件,对于东北老工业区而言既意味着机遇,但同时也意味着将要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辽宁通过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成果显著,但是同时也凸显出了更多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从科技创新的几个方面共同发力,以期能够为辽宁科技创新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创新改革;辽宁;科技创新;现存问题;对策研究
1前言
那么何为创新驱动。

迈克尔•波特最先使用了创新驱动的概念的并把它划分为四个阶段: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财富驱动。

自此,发达国家己经将创新驱动带动经济发展作为最为基本的战略选择。

在创新驱动中,科技创新毋庸置疑会成为其核心,而其他方面的创新,例如文化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市场创新等则是围绕着这个核心进行建立,最终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创新驱动系统。

所以面对创新驱动的核心,我们自然而然地对于科技创新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2辽宁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现存问题
《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选择1个跨省级行政区域、4个省级行政区域,分别为上海、广东、安徽、四川和3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核心区具体为武汉、西安、沈阳,对上述地区进行系统部署。

”(内容来源于《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载于搜狗百科)。

自此,
沈阳被列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这对于沈阳而言,甚至对于辽宁而言,无疑是一个从“东北老工业基地”进行转型的良好时机。

有机遇也意味着有挑战。

并且在创新途中也有问题不断显现出来。

(1)创新性人才流失严重。

创新性人才是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动力源泉,只有源源不断科技型、知识型人才投身于科技创新之中,才能迸发出新的活力。

根据辽宁统计信息中心的相关数据,xx年辽宁全年研究生招生3.9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26.1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1.4万人,总计毕业生达到50余万人。

辽宁作为教育大省本身并不缺少创新性人才,但是完成学业之后选择留在辽宁,为辽宁经济贡献一份力量的人才却寥寥无几。

从下面的表格不难看出,辽宁与北上广深相比,对于人才的吸引力远远不够,所以辽宁能够挽留这些创新性人才的可能性较小。

所以为了辽宁的科技创新能够更上一层楼,如何能够吸引并且留住这些创新性人才也是当务之急。

图片来源于:xx年中国人才流动大数据报告。

从这里看懂职业未来(2)科技创新的环境欠缺。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本情况就是资源型企业占据一定的比例。

随着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成本的增加,这些企业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双重压力,造成这些企业不可遏制的亏损。

随之而来的就是难以转型或者转型速度慢而且效率不高。

所以产业结构的僵化也限制科技创新的发展。

长期的结构僵化意味着辽宁的科技创新软环境的建设仍然需要提升。

3提高辽宁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1)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

在全面创新改革的背景下,辽宁必须注重为创新性人才提供相应的发展空间。

秉持尊重人才的态度,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创建和完善创新产业园和专门的科研部门,为专业性人才提供平台。

加强人才激励机制。

落实人才奖励政策,提高津贴资助力度,推行所得税减免政策,对引进人才承担的科研项目予以优先支持,对实验设备、科技经费采取“一人一议”办法扶持。

完善人才服务,为人才的就医待遇、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创业创新等方面实现一站式服务,解决其后顾之忧,让人才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科技创新之中去。

(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科技创新。

完善一个有利于科技创新发展的良好的产业结构。

正如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建设科技强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表明辽宁的创新改革的战略任务为建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创新链、信息技术产业创新链、新材料产业创新链、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链、节能环保产业创新链、海洋资源利用产业创新链。

加强科技创新的宣传力度。

政府可以举行科技创新宣传周的相关活动,例如进行科技创新的作品展览,科技创新大赛,对于那些积极参加并且取得实质性的成果的参与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调动万众创新的积极性。

在高校中,聘请相关创新人才进行讲座和创新宣讲会,与相关企业一同构建合作平台,进行产学合作。

4结束语
辽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它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甚至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面对现在辽
宁发展的尴尬处境,科技创新是突破这一僵局的关键,优化产业结构和社会环境,培育有利于科技创新发展的土壤;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为辽宁科技创新注入新鲜的血液。

从这些方面,为辽宁科技创新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保障,形成有辽宁本土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晶晶.创新驱动背景下辽宁科技中介机构问题对策研究[d].辽宁:东北大学,xx.
[2]张志元,雷慧俊,周雪雪.创新驱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革振兴[j].东北亚经济研究,xx,2(01).
[3]王秀才.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立法保障问题初探[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xx,32(01).
[4]于晓琳,路鸣,戚扬学,等.提高辽宁科技创新能力对策问题研究[j].辽宁经济,xx(12).
[5]辽宁:科技创新行动成效显著[j].新农业,xx(23).
[6]张苑,周玉璟.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n].桂林日报,xx-11-29(004).
[7]陈宝明,谢昱.沈阳市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辽宁经济,xx(10):36-38.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