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二单元千米和吨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五单元年、月、日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第十单元期末复习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课题: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1×10= 3×32= 5×11=2×20= 30×3= 6×20=学生计算,汇报交流。

(选择几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口算的)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同学们都算得很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1页例1。

引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探究算法。

提问: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

(结合情境图中右下角的菜椒摆放特点来说)①先算9盒,再加1盒。

12×9=108(个) 108+12=120(个)②横看,先算2盒,再算5个这么多。

12×2=24(个) 24×5=120(个)③竖看,先算5盒,再算2个这么多。

12×5=60(个) 60×2=120(个)④把算式看成12个十,十个十是一百,二个十是二十,合起来是120。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3篇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3篇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3篇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六册73~74页的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六的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乘、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2.使学生在推导“单价、数量、总价”这三种数量关系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学习一种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有条理的、清晰的表达、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通过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乘、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乘、除法应用题常见数量关系的联系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投影,学生填空单价×数量=单产量数量=总产量×时间=路程工效×=工作总量2.教师小结二、新课1.复习乘法应用题和常见数量关系1)出示题目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每个98元,一共用了多少元?2)读题,列式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篇2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通过比较,弄清两个已知条件的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两步应用题的理解,并学会这类应用题的分析及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3.教育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师:同学们,我知道你们来自______,那你们知道刘老师来自哪里吗?(不知道)我来自中国蜜桔脐橙之乡——寻乌。

【出示图片】师:在我的家乡寻乌,家家户户都有果园,漫山遍野都是果树,同学们看:【播放果园图片】师:这节课我们就边欣赏果园图片边解决数学问题。

同学们看:这片果园就是我的邻居张大爷家的。

【出示图片一】果园里种有桔子树和脐橙树。

三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教案6篇

三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教案6篇

三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教案6篇三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能通过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与人合作交流以及实践能力。

3、让学生在运用公式计算面积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教学资源:投影仪、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做练习八第6题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出每个图形的面积。

2、同桌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和计算的。

3、全班组织交流评议二、做练习八第7题1、出示题目,让学生仔细看图。

2、提问:你从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3、学生独立完成。

4、交流时要求说说是怎样想的?三、做练习八第8题1、先让学生猜一猜。

2、再让学生动手拼一拼。

3、学生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指名两位学生板演。

4、集体评议。

四、做练习八第9题。

1、指名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同桌合作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全班交流,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做练习八第10题。

1、学生准备好《少年报》的报纸。

2、讨论计算面积必须已知什么条件。

3、尝试解决第一个问题后反馈交流。

4、小组讨论尝试解决第二个问题。

(1)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测量(2)尝试计算出结果。

六、全课: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练习,有何收获?2、作业:完成练习册。

三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母不超过10)分数加减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加减。

2、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

同时在动手操作及说理训练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得到计算规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主体作用,获得成功体验。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优质教案精选)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优质教案精选)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的例1、2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口算方法。

2.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体验估算策略的多样性,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3.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口算估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出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体验估算策略的多样性,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自主质疑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位朋友——智慧小博士。

智慧小博士要带我们去数学王国探索一些数学问题。

要到达数学王国,必须解答智慧博士提出的问题,敢不敢接受智慧小博士的提问?首先我们要经过“智慧桥”,解答了问题才可以过桥。

(出示题目:想一想,算一算。

6×10、3×32、5×11、20×5、4×21、30×3)适时提问一些题目,你是怎么算的?(为今天的学习做好铺垫。

)这些题目对于我们班同学来说太简单啦!别急,还没结束呢!智慧博士又来问题了:智慧博士要给敬老院送他心培育出来的菜椒。

二、自主探索1.看课本例题1,从画面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指名学生回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昨天我们已经预习过了,我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是不是等于120个呢,口说无凭,拿出理由和算法啊?)拿出学案,在小组里交流,你想到了哪些方法。

开始。

2.探究学习12×10的口算方法。

先来看看智慧小博士有什么要说的:恭喜小朋友顺利通过“智慧桥”,欢迎你们来到“探索屋”,我们一起来探索12×10= 怎样算?看谁的想法多。

师:谁来说说,这种(特指新的方法)方法是怎样思考的?(12×10,可以写成12×1=12、12×10=120。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篇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篇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篇苏教版三班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一、设计思想: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

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好玩的问题情境。

二、学情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把握一些整数学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

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简单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学问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

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详细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三、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通过创设肯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二)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观的情感体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究、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五、教学策略和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特殊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用圆片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反馈方式
口头反馈
在课堂上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或建 设性的批评,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
状况。
个别谈话
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谈话,了解他们 的学习需求和困惑,提供针对性的指
导。
书面反馈
在作业和测试卷上批注,指出学生的 错误和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建议。
家长会
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反馈学生的 学习情况,共同商讨如何提高学生的 学习效果。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调整教学策 略,提高教学效果。
强化实践应用
注重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 应用能力。
重视德育渗透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良 好品德和价值观。
03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01
激发兴趣
02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游戏或生活实例来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新课的兴趣和好奇心。
值观和情感态度。
06
教师自我反思与提高
教学效果反思
学生掌握情况 课堂互动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 测试与考试结果
评估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分析哪些知识点学生 掌握较好,哪些知识点存在理解困难。
反思课堂互动效果,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 极性。
分析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如何 改进。
念和原理。
情境教学
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培养数学应用能力。
启发式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 学生思考,培养其自主探究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促进交流与合作,提高学习效
果。
教学手段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除法教学内容:p.1-16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2、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除法知识经验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以及笔算方法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课时安排:3课时(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教学内容:P1~3教学目标:1、能运用以前所学的方法探索出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在对比观察中发现简单规律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笔算出发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2、培养估算的意识和验算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笔算除法的过程掌握正确的笔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我们都学习过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那我们来坐下下面的几题!如:98÷2 94÷3 94÷4 98÷5这样的计算孩子们你们是怎做的啊?说说你们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学习例1:谈话:同学们你们参观过养鸡场吗?(有600只鸡共三排)从题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列出算式?2、探索口算方法问:600÷3结果是多少?⑴学生独立思考⑵学生交流算法学生可能有的方法:①因为3 个200相加是600所以600÷3=200②6个百除以3等于2个百2个百是200③因为6÷3=2所以600÷3=200⑶谈话:大家的想法都很有道理自己选一种喜欢的方法把600÷3是怎么算的?得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方法三、探索笔算方法1、提出问题养鸡场的鸡还都是产蛋高手呢这些鸡2天共产蛋986个平均每天产蛋多少个?算式怎样列?2、问:谁能估计一下平均每天产蛋几百多?3、谈话:到底是多少个呢?大家能不能用笔算的方法算一算呢?⑴请一位学生示范写出竖式⑵问:你能用以前学过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方法试着计算这道题吗?学生尝试⑶交流算法①4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引导学生明确:9百除以2得4百多4表示4个百所以要写在商的百位上②百位余下的1为什么要和被除数十位上的8合起来再除以2?引导学生明确:9个百除以2商4分掉了8个百还剩1个百没分所以要和十位上的8个十合起来成18个十再除以2也就是说除的过程中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数合并起来继续除③问:你觉得今天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和以前学习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什么联系?练习:李师傅4小时共加工856个零件平均每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四、总结鼓励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探索共同合作大家取得了很多的收获下面请大家谈谈你这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是什么?也可以说说你在学习中还有哪些疑惑?五、课堂作业(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教学内容:P4-9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弄清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2、在具体的情境中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3、在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复习导入1、口算20÷2 24÷2 40÷420÷4 24÷4 40÷5同时指名两位学生板演:63÷7 52÷5集体订正时让板演的学生说说商为什么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二、新课1.例题432÷4商是几位数大约等于多少请同学们先估算一下指名回答要求用竖式计算评讲:十位上的3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商十位上的0能不能丢为什么?问:根据刚才的估算看看我们笔算的结果怎么样?做题之前或之后的估算对笔算会有什么好处?讲解:如果被除数的十位上的数除不尽除数可以直接在商的十位上写0例题2306÷3等于多少?先估算再算一算了解学生的方法有选择地请学生把他们的方法写在黑板上问:306÷3的商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重点学习笔算的方法及书写格式分析引导: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因为0除以3得0)这个0能不写吗?为什么?让学生明确0有占位的作用讲解书写格式问:对比笔算的结果和估算的结果你觉得怎么样?如果漏写了商中间的"0"呢?三、完成"试一试"1、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商是几位数2、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板演3、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4、如果学生写出的竖式不够简便可以进行引导分析:最后一步的竖式计算能否省略?如果省略商的个位上的0要不要写?还要在哪里写0表示除完?5、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个位上是0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完可以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小结:做笔算除法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的上面写0为了防止漏写0最好在笔算之前或笔算之后再估算一下商的位数或大致结果四、课后作业(3)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P11和P12的1~3题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口答说出下面各题中商是两位数的商是三位数的商中间有0的商末尾有0的563÷4 303÷5 426÷6 912÷3259÷6 856÷8 700÷5 214÷7二、学习新课看书本图(书架)1.224÷2=112(本) 112÷4=28(本)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2.4×2=8(层) 224÷8=28(本)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3、讨论比较问: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讲解:应用两部连除应该要知道自己的第一步是求出什么第二部得出我们需要的答案三、课堂作业补充题1、学校把买来的840本图书分给3个年级每个年级有2个班平均每班分得图书多少本?商店运来2箱毛巾每箱4包一共有480条每包有多少条毛巾?2、拓展题3、填上合适的数4、油厂把411千克的豆油分装在最多只能装5千克的油壶里至少需要这样的油壶多少只?5、在一道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的和是135商是3那么被除数=()除数=()两步练除1、三(4)班有三个小组每组有6个同学一共做了108朵红花平均每个同学做了几朵红花?2、王叔叔2分钟打了106个字他平均每分钟打了多少个字?如果他照这样的速度用了8分钟打完一篇文章你知道这篇文章有多少个字吗?3、三、四年级各有3个班要选150名同学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活动平均每班要选多少名同学?4、一个旅行团有153人他们入住的酒店现在只有5人间的房了想一想至少需要多少个房间呢?5、图书室有3个书架每个书架5层一共有750本图书平均每层有多少本?6、学校新买来840本故事书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4个班平均每班分得多少本?7、三(4)班有4个小组每组8人平均每人采5个昆虫标本他们班一共采集多少个昆虫标本?第二单元:年、月、日教学内容:p.17-23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年历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以及嫉妒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2、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运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2月的应用平年、闰年的实际运用教学难点:2月的应用平年、闰年的实际运用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年、月、日教学内容:P17--18教学目标: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2、在从年历卡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学具准备:教师:一张大的2013年的年历卡学生:每人准备一张2013年的年历卡黄、蓝色彩笔各一枝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出示2013年的年历卡)这是一张2013年的年历(教师在年历上圈出自己的生日)老师刚才圈出的这个日子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来猜一猜你知道为什么吗?你知道自己是在哪月哪日出生的吗?能在自己的年历卡上圈出自己的生日吗?指名到讲台上交流并在年历卡上指出自己的生日问:你对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有哪些了解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吗?谈话: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有关年、月、日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吗?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学生活动后组织全般交流谈话:同学们对年、月、日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二、探究1、初步认识年、月、日谈话: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手中的年历卡看看你能发现些什么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充分地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如:1、3、5、7、8、10、12月都有31天;4、6、9、11月都有30天;2月有28天......)2、认识大月和小月谈话:用列表的方法把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整理出来简洁明了小结: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2013年的2月有28天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3、记住大月和小月学生交流利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讲解:老师有一种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老师是用自己的拳头来帮助记忆的(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注意两点:①讲清数的方法;②数到2月虽然在拳头的凹处但2月不是小月习惯上称"2月平")学生伸出自己的左拳跟老师一起数4、计算全年的天数谈话:同学们你们能计算出2013年全年的天数吗?学生独立计算并选择不同的算法反馈三、总结问: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年、月、日的有关问题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今天的学习怎样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谈话:同学们不但知道了很多年、月、日的知识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关于这些问题我们以后还要进一步研究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再想办法解决好吗?(2)认识平年、闰年教学内容:P19--21教学目标:1、经历比较、归纳的过程知道平年、闰年及季度;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3、了解一些宇宙天体运动规律与年、月、日关系的常识了解气象部门对春、夏、秋、冬的科学划分引发对自然科学产生好奇心激发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2012年和2013年的年历卡;教学过程:1、探究活动一小明的弟弟出生的日期是2012年但是到2013年时发现小明却没有生日的那一天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2012年和2013年的年历卡对比着找一找小明应该是2012年哪一天出生的?小结:2012年2月的天数和2013年2月的是不同的小明应该是2012年2月29日出生的可2013年的年历上找不到2月29日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问:谁来说一说2012年和2013年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活动:这样一来平年和闰年的天数也不一样你能很快算出像2012年这样的闰年的全年有多少天吗?你是怎样算的?归纳: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问:那么公历年份中哪些年是平年哪些年是闰年呢?年份中找几个平年和几个闰年分工计算这些年份除以4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小结:除以4没有余数的是4的倍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讲解: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例如2000年是闰年而2100年是平年出示问题:平年一年有多少天?是几个星期零几天?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问:闰年一年有多少天?是几个星期零几天?季度也是常用的时间单位从每年的1月份起3个月为一个季度一年有四个季度要求:独立解决这个问题算出每个季度的天数填在相应的括号里讲解:一年有四个季度和通常所说的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不是一回事三、平移和旋转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3、通过设计图案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体验几何图形的美二、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内容:P24~26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初步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数平移2、通过对物体运动现象的感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提高应用数学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谈话:在生活中很多物体都在运动着而它们的运动方式却各不相同今天这堂课我们将一起来研究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1、提高典型的感知对象引出平移现象2、教师用纸片在方格纸上做歪歪斜斜的运动问:是这样平移的吗?2、提供更多更贴进学生生活的实例来丰富学生的感知并引出旋转现象多媒体依次出示动态的风车、小火车、升国旗、方向盘、钟摆等的运动状态观察剩下物体的运动方式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给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引导讨论钟摆的运动是不是旋转3、在活动中加强对平移和旋转的体验⑴想想做做1多媒体依次出示各种物体的运动状态请学生判断哪些是哪些是旋转说明理由4、小结: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变化就可以看做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看做是旋转现象二、将图形进行平移谈话: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回工程师将我们的"小纸片"进行平移1、移一移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和一张小房子纸片按要求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进行平移2、教学例题出示下图:问:在方格纸上的"音乐厅"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学生独立研究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交流时重点解决以下问题:"音乐厅"向右平移了几格?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结:要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只要去数某个点或某条边移动的格数学生独立分析例题中金鱼图和火箭图的平移情况完成填空后全班交流3、想想做做4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组内交流互相评价4、教学"试一试"问:如果在方格纸上把"音乐厅"向上平移3格平移后的图形将在什么位置?你能将平移后的图形在方格纸上画出来吗?怎样画比较好?组织学生讨论后得出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是:先确定几个关键的点再将这些点平移最后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请一个学生当场在投影仪上做示范再让学生选择"试一试"中的图形进行平移也可以由自己设计一个简单图形来进行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的平移操作后展示学生作品并组织评价如果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只要正确、合理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5、想想做做5学生独立画一画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优秀数学教案5篇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优秀数学教案5篇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优秀数学教案5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优秀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从中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

2.通过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主题图,谈话引入:今天天气真热,童童想到冷饮店买些冷饮。

请大家观察价目表,看看这里有哪些品种的冷饮,价钱分别是多少学生看图,教师指名说说每种冷饮的名称和价钱。

教师整理板书:雪糕0.8元,冰棍0.6元,冰砖1.5元,蛋筒2.2元。

提问:通过这些商品的价钱,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2.谈话:童童想买雪糕和冰棍,她想知道哪个贵一些,你能帮她比一比吗揭题: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3。

提问:如何比较0.8和0.6的大小课件出示:0.8 ○ 0.6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并选派代表交流、汇报想法。

想法一:0.8元是8角,0.6元是6角,8角大于6角,所以0.8 0.6。

想法二:0.8=8686,0.6=,,所以0.8 0.6。

10101010出示两个正方形,让学生在正方形中分别涂色表示0.8和0.6,再比一比。

(得出0.8 0.6) 小结:两个小数都是零点几的,我们可以比较它们的小数部分,十分位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2.试一试。

提出问题:比一比雪糕和冰砖的价格,并和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出示:0.8 ○ 1.5(1)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想法。

想法一:0.8的整数部分是0,1.5的整数部分是1,那么0.8肯定小于1.5,所以雪糕便宜。

想法二:0.8写成分数是88, 1,而1 1.5,所以0.8 1.5,雪糕便宜。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相关参考内容以下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的相关参考内容:第一单元大数和小数教学目标:1.能够读和写千以内的数字,理解千位、百位、十位和个位的意义;2.能够运用千以内的数字进行加减法计算;3.能够认识和使用小数点,理解小数点后的数比小数点前的数都大。

教学重点:1.读和写千以内的数字;2.进行千以内的加减法运算;3.认识和使用小数点。

教学难点:1.理解小数点后的数比小数点前的数都大;2.能够正确运用小数点进行计算。

第二单元分数与表格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分数的意义,会用分数的读法;2.能够在百分百数图中找到分数所表示的位置;3.能够理解表格中的信息,能够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分数的意义;2.在百分百数图中找到分数所表示的位置;3.理解表格中的信息。

教学难点:1.掌握分数的读法;2.能够准确地使用百分百数图;3.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第三单元长方形与视图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长方形的定义;2.能够通过图形表达自己的想法;3.能够根据不同视图来识别并描述物体。

教学重点:1.理解长方形的定义;2.通过图形表达自己的想法;3.根据不同视图来识别并描述物体。

教学难点:1.理解长方形的定义;2.能够准确识别和描述物体。

第四单元乘法教学目标:1.理解乘法的定义和性质;2.能够进行简单的一个位数和两位数的乘法计算;3.能够运用乘法进行简单的问题解决。

教学重点:1.理解乘法的定义和性质;2.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3.运用乘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理解乘法的定义和性质;2.进行两位数的乘法运算;3.能够灵活运用乘法解决问题。

第五单元数与量教学目标:1.能够用标准长度单位进行测量;2.能够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3.能够运用数与量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用标准长度单位进行测量;2.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3.运用数与量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掌握标准长度单位的使用;2.能够准确进行长度单位的转换;3.能够灵活运用数与量的知识解决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6篇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6篇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6篇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和退位的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

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小数加减法进位、退位的竖式算法。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1、笑笑到邮局寄书给她的好朋友小明。

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再与同桌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哪些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下面,咱们先来解决“一共花了多少钱?”的问题。

(1)引导学生估算。

师:大家现在能不能估算一下笑笑大约要付多少邮费呢?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尝试解决问题师:自己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把过程写下来。

(3)交流算法。

A、1元+12元=13元,6角+8角=14角=1元4角,所以是14元4角.B、1.6元=16角,12.8元=128角,16+128=144角,C、用竖式:1.6+12.814.4先自己思考,经历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再交流,体现算法的多样,活跃学生思维。

(4)讨论。

提问:用1.6+12.8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小结:和整数加法一样,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通过讨论,总结小数进位加法的竖式算法,让学生能掌握算法。

2、尝试练习(1)2包的邮费相差多少元?(学生思考后在作业本上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2)小红付给阿姨15元,应找回多少元?①学生思考后在作业本上试做。

②汇报交流算法。

(3)师:在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和整数减法一样,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一。

自主探索小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小结竖式算法,让学生掌握竖式算法。

3、揭示课题。

【新】苏教版3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苏教版3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第五单元年、月、日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第十单元期末复习
三年级数学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
三 年级
数学 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

三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教案5篇

三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教案5篇

三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教案5篇三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春季是运动的最好时节,我们同学们都很爱好运动,不久我校就会举行一次越野比赛,现在老师将越野图展现给大家。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越野图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3.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例1的学习是让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时,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通过情境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活动中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索。

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吗?如果这样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么样走会更加的准确?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

——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

(距离1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是1千米。

你学会表示了吗?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通过方向与距离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

练习三第1、2题是相应的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首先要确定方向标。

三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教案篇2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科书第9294页。

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特征量。

求平均数是分析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工农业生产中经常要用到,如平均成绩、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速度等。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的特征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机、投影片、铁丝等。

教学过程:一、准备教师出示动物园篮球场平面图,提问:动物园篮球场是什么形状?长方形有几条边?有什么特征?二、诱发投影:例1动物园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小狗花花绕篮球场跑一圈,它跑了多少米?课件展示:小狗花花围着篮球场走一周。

教师:它走了多少米?怎么计算出来?(激发学生动脑筋想办法)26+14+26+14=80(米)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三、释疑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小狗花花走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四条边的总和。

教师板书:长方形四边长度的和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2、让学生比划周围一些长方形的周长。

例如:黑板、桌面、课本等。

3、展示:长方形对边相等。

教师:根据长方形的特征,我们能不能找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其他方法。

学生推导出下面的计算方法(利用对边相等)。

26x2+14x2=80(米)长方形的周长=长x2+宽x24、展示:小狗花花先走一个长,再走一个宽。

提问:这时它走了多少米?是长方形的周长的多少?展示:小狗花花接着走完全程。

教师提问:剩下的路程是长方形的多少?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学生进一步观察后,推导计算长方形周长的第三种方法。

(26+14)x2=14(厘米)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板书几种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让学生观察以上几种计算方法,比一比发现第三种方法最简便。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5、让学生议一议: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几个条件?6、教师出示例2(投影),学生独立解答。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掌握镜子内外图形对称、左右错位的规律,能利用镜子寻找对称轴(特别是不能对折的物体)。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交流,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特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探索镜面对称的一些特征。

教学难点:感知镜面对称现象,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镜子。

教学过程:一、讲故事,引入新课1.讲《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

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边有一轮圆月,猴子以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声叫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

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

问题:“这是什么原因?”(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 “在生活中,你们好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光滑的地板也会出现倒影等。

)2.揭示课题。

(1)总结,说明以上几种现象的特征。

(2)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组织活动1.教师示范。

(1)在黑板上贴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

(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3)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看到“王”字,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图形的对称图形。

)(4)让学生试一试。

2.试一试。

第(1)题:让学生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在书上画出对称图形。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1000字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 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学习数的拆分,进一步掌握每位数的意义及数的大小比较,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解题能力。

2. 教学内容:数的拆分,比较大小,多个数相加3. 教学重难点:数的拆分、比较大小4. 教学方法:示范法、练习法、讲授法、问答法5. 教学过程:Step 1:课前预热1、师生互动,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简要讲解新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讲解新知1、示范法:通过示范让学生理解数的拆分方法。

例如:将数字22表示成2+2+2+2+2+2+2+2+2=18+4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数字单位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2、练习法:结合练习巩固数的拆分方法。

例如:练习计算16=10+__,用拆分法求出正确答案。

3、问答法:让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拆分方法。

例如:如果一个数字是19,除了1,还有哪些数字可以加上变成20呢?Step 3:比较大小1、讲授法:讲解数字的大小比较原则。

例如:2位数的大小比较时,比较十位数,如果十位相同,则比较个位数;3位数的大小比较时,比较百位数,如果相同,则比较十位数,如果还相同,则比较个位数。

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2、练习法:通过练习来加深学生对数字大小比较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例如:把数字20、38、75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

Step 4:多个数相加1、示范法:通过示范来让学生掌握多个数相加的方法。

例如:计算 2+3+4+5+1=?2、练习法:通过练习来让学生巩固多个数相加的方法。

例如:计算 5+7+9+2+1+8=?3、问答法:生成练习题来让学生回答,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多个数相加的方法。

Step 5: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掌握能力。

6. 计划安排:本课为1次课时,大致讲解内容安排如下:时间活动内容5分钟预热简要回顾上节课内容,预告本节课内容10分钟新知数的拆分10分钟比较大小比较数字大小10分钟多个数相加多个数相加的计算方法10分钟练习讲解+学生自主练习5分钟小结布置统计本节课掌握情况并布置作业以上就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共112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共112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共112页)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1课时两位数乘整⼗数的⼝算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1、例2,“试⼀试”,“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标:1、掌握两位数乘整⼗数的⼝算⽅法。

2、会进⾏简单的估算。

3、经历探索两位数乘整⼗数以及整⼗数乘整⼗数的⼝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数以及整⼗数乘整⼗数的⼝算⽅法。

4、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活的联系。

在探索计算⽅法的过程中培养⾃主探索意识和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整⼗数以及整⼗数乘整⼗数的⼝算⽅法,会进⾏简单的估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的算理以及估算的⽅法。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导⼊新课。

1、教师谈话: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整⼗数和整百数乘⼀位数的⼝算,⼤家⼀起来⼝算下⾯的⼏道式⼦:20×5 30×6 40×8 6×70师⽣交流⼝算的⽅法。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乘法⼝算,不过是两位数乘整⼗数的⼝算。

(板书课题)2、谈话:蔬菜美味⼜有营养,⼀天,李叔叔将⾃⼰培育出⼀批的新品种菜椒送给敬⽼院,看看他遇到了什么问题呢?3、出⽰主题图及题⽬。

⼆、讲授新课。

1、教学例题1。

⑴师⽣交流列算式。

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你能把⾃⼰的想法说⼀说并列出算式吗?学⽣讨论并交流,根据问题收集相关信息,注意每盒有12个这个信息。

⑵探讨12×10的算法。

(板书:12×10=)谈话:观察例题中的10箱菜椒是怎样摆放的,你能利⽤学过的知识计算出10箱菜椒⼀共有多少个吗?交流学⽣的算法。

学⽣可能运⽤的算法有:① 12×5=60 60×2=120 ②12×9=108 108+12=120③把每箱12瓶分成10瓶和2瓶,10个10瓶是100瓶,10个2瓶是20瓶,⼀共是120瓶。

④由12×1=12,可以想到12×10=120(板书)⑶让学⽣讨论这⼏种算法中最感兴趣的是哪⼀种,说⼀说理由。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26页【教材分析】对于学生来说,经历从两位数乘一位数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过程是形成乘法计算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后续学习两位数乘三位数的基础。

为此教材以“住新房”的情境为载体,通过解决一栋楼的总住户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算理。

在具体解决“总住户”的计算问题时,教材呈现了三种算法,前两种是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再将这两部分的积相加,这是乘法竖式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应注重口算方法与竖式方法的沟通。

第三种是竖式计算,这是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

【学生分析】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交流等学习活动,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学生很有成就感。

由于学生只有一位数乘法的基础,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算14×12时,大多数学生只能想出口算方法,只有个别学生能在预习或家长提前指导的情况下,正确书写竖式,这节课正需要这些孩子来激发全班思维,让同学们在看竖式的过程中,分析竖式计算算理、算法,通过观察,分析,学生能把竖式计算与口算算法进行沟通。

【学习目标】1、结合“住新房”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计算,理解竖式乘法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依据新教材特点,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写出算式并交流,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算法。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课题: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1×10= 3×32= 5×11= 2×20= 30×3= 6×20=学生计算.汇报交流。

(选择几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口算的)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同学们都算得很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1页例1。

引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探究算法。

提问: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

(结合情境图中右下角的菜椒摆放特点来说)①先算9盒.再加1盒。

12×9=108(个) 108+12=120(个)②横看.先算2盒.再算5个这么多。

12×2=24(个) 24×5=120(个)③竖看.先算5盒.再算2个这么多。

12×5=60(个) 60×2=120(个)④把算式看成12个十.十个十是一百.二个十是二十.合起来是120。

⑤想:把乘法算式看成12个十.那就可以先写12.再在后面添上1个0。

……追问:比较一下这么多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如果大部分学生选择最后一种方法.教师要提问简便在哪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二单元千米和吨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五单元年、月、日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第十单元期末复习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课题: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1×10= 3×32= 5×11=2×20= 30×3= 6×20=学生计算,汇报交流。

(选择几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口算的)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同学们都算得很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1页例1。

引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探究算法。

提问: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

(结合情境图中右下角的菜椒摆放特点来说)①先算9盒,再加1盒。

12×9=108(个) 108+12=120(个)②横看,先算2盒,再算5个这么多。

12×2=24(个) 24×5=120(个)③竖看,先算5盒,再算2个这么多。

12×5=60(个) 60×2=120(个)④把算式看成12个十,十个十是一百,二个十是二十,合起来是120。

⑤想:把乘法算式看成12个十,那就可以先写12,再在后面添上1个0。

……追问:比较一下这么多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如果大部分学生选择最后一种方法,教师要提问简便在哪里。

(3)试一试。

①完成教材第1页“试一试”前两题:24×10= 20×10=学生口答,说说口算的方法。

要求:请大家各自出一道这样的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题来考考其他同学。

学生出题,教师板书:()×10=提问:观察这些算式,你们能总结出两位数乘十的口算方法吗?师生共同小结:一个数乘十,只要在这个数后面添一个0就可以得到积。

②完成教材第1页“试一试”第三小题。

让学生与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指名汇报:生1:可以看成2×3=6,再算20×30=600。

生2:先算2×3=6,再在末尾加两个0就是600。

提问:为什么要加两个0?师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只要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即可。

2.教学例2。

(1)出示教材第2页例2。

指名读出例题表格中的数据。

师:根据称出的结果,你能想到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师小结:有的比30千克少一些,有的比30千克多一些。

每袋蒜头都差不多重,而且每袋大约重30千克。

追问:你会估算王大伯去年大约收获蒜头多少千克吗?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谈谈自己的想法,再交流反馈,得出最佳的方案。

引导:按每袋30千克估算,60袋一共有多少千克?列式为:30×60=1800(千克)(2)完成教材第3页“想想做做”第5题。

提问: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这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追问:你想怎么估算?集体交流,指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分别把两个乘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来计算。

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2页“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这三组题有什么特点?上下两题的答案一样吗?为什么?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小结:一个乘数相同,另一个乘数多一个0,那么积也应该多添一个0。

2.完成教材第2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让学生重点说说“80×50,10×55,60×90”的口算方法。

3.完成教材第3页“想想做做”第6题。

让学生先仔细观察表格,指名说说想法,再进行计算。

最后集体反馈,交流分析、思考的过程,同学之间相互评价、补充。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第2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在探究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口算。

7×8+3= 6×6+4= 5×9+7=2.用竖式计算。

23×3= 21×2= 32×4=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笔算过程。

3.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例如生活中的购物问题里就存在着很多的数学知识。

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3。

(1)出示教材第3页例3主题图。

提出问题: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12箱迷你南瓜,每箱24个)追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一共多少个?)(2)估算。

提问:谁能估算一下大约需要多少个?你是怎样估算的?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估算方法。

学生回答预设:方法一:把24看成20,20×12=240(个)方法二:把24看成25,12看成10,25×10=250(个)方法三:把24看成20,12看成10,20×10=200(个)(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明确问题:有什么办法能证明估算的结果接近正确答案?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教师适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小组交流。

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小组做补充。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并请学生说说列式的理由。

方法一:6个2箱是12箱,每箱24个,先算2箱是48个,再算6个48是288个。

列式:24×2=48(个) 48×6=288(个)方法二:将12箱拆分成2箱和10箱,每箱24个,先算2箱,2乘24得48个,再算10箱,10乘24是240个,相加是288个。

(重点理解方法二)列式:2×24=48(个) 10×24=240(个)48+240=288(个)……探究笔算方法。

明确:像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

师指出:在把两个所得的乘积相加时,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

教师板书: 2 4× 1 24 82 42 8 8(4)归纳总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笔算时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乘数各位上的数字,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字,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教学“试一试”。

引导:怎样检验我们算得对不对?(调换24和12的位置相乘)学生尝试计算12×24,指名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并提问:第二步2乘12,末尾的4和什么位对齐,为什么?强调:计算的结果是288,说明我们前面的计算是正确的,我们可以用调换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平时要养成计算后验算的习惯。

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4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汇报,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错例,组织讨论,纠正错误。

提问:通过计算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注意第二步乘得的积的书写位置,计算要正确)2.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

3.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答案。

4.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各自观察题目,找到错误原因,在小组内交流。

5.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订正。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第3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稍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口算。

42×4= 72×7= 28×3=56×2= 47×4= 74×3=2.用竖式计算。

13×12= 22×33=要求学生计算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3.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交流共享1.出示教材第5页例4。

提问:每箱迷你南瓜24个,53箱一共有多少个?该怎样列式?指导学生列出:24×53。

追问:谁能说一说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是求53个24是多少)2.探究算法。

师:请同学们用已经掌握的算法试着算一算,在计算的过程中你会遇到什么新的问题?你准备怎样解决?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和之前不同的是,计算时每一个乘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都要进位。

引导思考:我们在前面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要进位时,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引导学生回忆“乘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法。

出示算式进行讲评:24×53=2 4× 5 37 2师:这里的72是哪个数乘哪个数的积?(3×24)用另一个乘数个位上的3乘24,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个位对齐。

接下来应该怎么算?(用十位上的5去乘24)所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哪一位对齐?(十位)最后怎么算?(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学生尝试笔算,完成后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如果这个学生计算有问题,就多请几名学生,然后让学生判断谁的计算过程是正确的,并帮助计算有错误的学生分析是哪一步出了问题。

3.归纳小结。

师:看来通过同学们的努力,都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了,你觉得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归纳笔算时的注意事项:(1)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乘第一个乘数,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乘第一个乘数。

(2)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这一位对齐。

(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的数相加。

提醒注意: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前一位乘后,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