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精品)
《鱼游到了纸上》 公开课教案

《鱼游到了纸上》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鱼类的特征及其生活习性,认识鱼类的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鱼类的特征及其生活习性,认识鱼类的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2. 教学难点:理解鱼类的呼吸器官——鳃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鱼的相关视频素材、实物模型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鱼在纸上的画,引发学生对鱼的兴趣,导入新课。
2. 鱼的特征及其生活习性:讲解鱼类的特征,如生活在水中、覆盖鳞片、用鳃呼吸等,并通过视频素材展示鱼类的生活习性。
3. 鱼的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讲解鱼类的形态结构特点,如流线型的身体、尾巴的摆动等,并展示实物模型。
4. 鱼的呼吸器官——鳃:讲解鳃的结构和功能,并通过实验演示鳃的呼吸过程。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鱼类的特征及其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鱼的图画,并标注出其特征。
3. 观察身边的鱼缸或水域,记录下鱼的生活环境和行为。
六、课堂活动1. 观察与讨论:学生分组观察鱼的实物模型,讨论鱼类的特征及其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模拟鱼的呼吸过程,加深对鳃的理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鱼类特征及其适应水中生活特点的理解。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以及对鱼类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点的描述。
八、教学拓展1. 邀请水产专家或环保工作者进行专题讲座,增加学生对鱼类及其生态环境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水族馆或进行户外考察,亲身体验鱼类的生活环境。
最新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教案(精品)

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教案一、本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生词,重点理解:举止、赏心悦目、融为一体、一丝不苟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弄懂鱼“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意思及其相互关系,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忘我的品质。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练习给课文分段。
二、本课时教学步骤(一)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定学生分节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生词有没有读准,课文有没有读通。
2.“开火车”领读生词。
3.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聋哑青年、“我”)4.小结预习情况,提示阅读目标。
(三)讲读课文。
1.默读课文的开头部分,想想:“我”是在哪里认识那位青年的,“我”为什么喜欢去那里?指名回答,联系课文理解“赏心悦目”。
2.默读思考:一开始,那位青年给“我”留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①指定学生用书上的四个字概括。
(板书:举止特别)理解“举止”。
②那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里?用“ ”划出书上的有关句子。
③怎样才能读出那位青年“举止特别”?先自己练读,再指名读,后评读,再练读。
④这位青年看鱼如此专注入迷,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的?说说“忘我的境界”的意思。
3.轻声读课文,想想:小女孩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①指定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②(出示小黑板:课文第7自然段),讨论交流: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年画的金鱼栩栩如生?(1)那位青年用了哪些方法画金鱼的,结合图示和简笔画,简要介绍“工笔”和“速写”。
(2)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那位青年画得怎么样呢?理解“一丝不苟”。
(3)朗读前后两个分句,速度应有什么变化?先自由练习,再指名朗读,后齐读。
(4)理解和想象“融为一体”。
③小结。
(板书:了解)4.过渡。
默读9—14节,思考:“我”是怎么发现那位青年是位聋哑人的?①指名用读书的方式回答。
②“我”的心为什么会咯噔一跳?指名回答。
练习用“没想到……没想到……更没想到……”说话。
③连用两个感叹号不但表达了“我”当时极为惊讶,还表达了“我”对那位青年的'什么感情?(板书:敬佩)④有感情地齐读。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范本二份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范本二份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语句的含义。
3、理解“忘我”,体会聋哑青年做事的专注和勤奋。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一、激疑导入师:俗话说得好:“鱼儿离不开水。
”可今天啊,这活泼可爱的鱼儿却离开了水,游到了纸上。
(师板书:鱼游到了纸上)齐读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指说)师:你的脑子里有一个__的问号。
(师边说边板书:?)指名带着奇怪的语气读课题后齐读(过渡:可是预习过课文后,你还觉得奇怪吗?那是什么促使了这个改变呢?咱们就去课文里寻找答案吧!)二、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1、检查生字词出示词语花港举止厂徽聋哑人忘我(指名读)(师简介花港、玉泉注意“徽”――“微”的字形、字音,扩词:象征国家的徽章我们就叫――__;如果有一枚象征学校的徽章我们就叫――校徽;那么__厂里的徽章我们就叫――厂徽。
这个“徽”字不但难读,也难写。
我来写一个,大家拿出手一起书写。
)清澈见底赏心悦目(指名读――齐读)(读了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到怎样?)齐读所有词语2、师:课文主要写了谁啊?接下去,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聋哑青年,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课文中有三个地方写到他画的鱼游到了纸上,把它们画出来。
三、品读“画鱼”,体会“画技高超”1、师:三句话中最直接最明显的是一个小女孩说的话。
出示:“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2、谁来读读这句话?从一个“哟”字你体会到了什么?你再来读读。
(指名读)3、指名几个学生引读:师:一个“哟”字,就引来了许多游客的目光,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出示:“我挤过去一看。
游动。
”(1)细细地读这句话,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可以拿出笔在句子旁边写一写你的体会。
(2)讨论交流并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从重点词语进行理解师板书:画技高超)(3)师生分读:师:多可爱的金鱼啊!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师引读: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他有时――有时又――(注意快慢变化)(4)多么生动的一幅画啊。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设计第一课时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本次教案设计为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节实验课,主要面向初中二年级学生。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感性认识溶液的浓度和质量守恒定律,并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和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目标•了解溶液的定义、种类及浓度的概念;•熟悉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如称量、加热、滴定等;•能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推导出浓度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完成相应计算。
2.2 重点和难点本次实验的重点是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如称量、加热、滴定等。
难点在于对浓度的概念理解和计算公式的推导。
2.3 教学内容和步骤(1)备课•检查实验室设备和试剂库存;•撰写实验指导书并进行修改与完善;•准备实验装置及所需试剂材料。
(2)介绍实验目的和流程首先,教师要简要介绍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流程。
然后,引导学生了解溶液的定义和种类、浓度的概念以及实验中用到的试剂和设备。
(3)实验操作1.取称量瓶称量一定质量的氯化钠。
2.加入一定体积的纯水,摇匀后得到一定体积的氯化钠溶液。
3.取瓶塞试管装入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并记录用水稀释后的体积。
4.取少量的甲基橙指示剂加入NaOH溶液中使之变色。
5.逐滴加入氯化钠溶液,每滴1.0 ml,同时摇晃试管,直到溶液从橙色转变为黄色。
6.记录NaOH溶液用完的体积,计算出溶液的浓度。
(4)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溶液的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自发地发现对物质的认识和理解;•互动式教学法:通过问答、讨论、指导和反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合作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相互配合、交流、合作探究实验问题。
四、教具及设备•称量瓶、微量移液管、容量瓶、棕色试管、酒精灯、移液管、实验台等五、实验环节1.教师介绍实验目的和流程,并分组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试剂。
2.学生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现象及思考问题。
《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
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热爱生活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美化生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和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教学难点:“鱼游到了我心里”句子意思。
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准备: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知道鱼儿离不开水,鱼在水里游。
今天我们学习27课《鱼游到了纸上》(板书)。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呢?(一)再读课文,布置自学:自学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字词。
(二)检查自学:1.生字:罢、苟、唯、骄2.词意:赏心悦目、聚集、忘我、融为一体、一丝不苟(三)出示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来完成以下学习目标。
(1)理解“举止特别”“唯一”“忘我境界”“一丝不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
二、小组交流,提出问题,梳理排序师: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预习,我们先来看看生字预习得怎么样(多媒体出示生字,指读。
)生:(一人读,再齐读。
)师:我们都知道鱼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时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拿出笔来边读边作上记号。
生:自读课文。
(给学生5分钟自读课文的时间,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边读边做记号。
)师:下面就请你们在小组内先说说哪些问题你没弄懂,如果小组内理解不了,等一会儿,老师发给你们胶片纸,把它写在上面,我们大家共同来理解。
《鱼游到了纸上》的优秀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学会生字词,提高朗读感悟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 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展示课件,播放鱼儿游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感知内容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学习生字词,提高朗读能力学生齐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4. 感悟课文,培养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讨论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布置抄写生字词和课后阅读任务。
第二课时: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课后作业学生分享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教师点评并讲解生字词。
2. 深入学习课文,理解比喻和拟人手法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理解比喻和拟人手法的作用。
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3. 小组活动,创作以“鱼游到了纸上”为主题的画作学生分组,每组创作一幅以“鱼游到了纸上”为主题的画作,体现课文内容和个人感悟。
4. 展示画作,分享创作心得各组展示画作,分享创作心得。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布置抄写生字词和课后阅读任务。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2. 学生朗读、抄写生字词的能力。
3. 学生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培养。
4. 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展示个人才华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内容分析】《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写人的文章。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一位“举止特别”的年轻人总是全神贯注地观察金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有一个星期天,还把金鱼栩栩如生,非常逼真地画下来,使围观的群众忍不住惊叹“鱼游到纸上来了!”。
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才发现原来这年青人是聋哑人,他告诉作者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是因为“鱼先游到他的心里”。
年轻人的回答使作者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对其肃然起敬。
年轻人的话——“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是课文理解的难点。
全文可分为两大主要版块,一观鱼——“鱼游到心里”(3-4自然段);二画鱼——“鱼游到纸上”(5-9自然段)。
两个版块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理解了原因——鱼为什么能游到年轻人的心里,也就自然明白了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
课文对年轻人的细心、专注地看鱼、画鱼,“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描写细致入微,是一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
【学情分析】本册在阅读教学上有两个重点:一是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二是要抓住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与想象,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根据学生已学会的想象法,抓住重点词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以及课文“鱼游到心里”的这个特殊的内容决定,我打算紧抓重点句,扣重点词,展开想象理解“鱼是如何游到年轻人心里的”,感受感受年轻人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聋哑”、“花港”、“厂徽”等词语,理解“挥笔速写”、“工笔细描”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文意与文路;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理解鱼怎样游到心里;感受用词的准确与丰富;抓重点词朗读体会年轻人的画技高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年轻人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公开课《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公开课《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鱼游到了纸上》,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和独特的想象力,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让学生感受作者描绘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和独特的想象力。
2.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2.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表达的方法,描绘出自己心中的画面。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课文描绘的画面。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和独特的想象力。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本课的思考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想象描绘: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表达的方法,描绘出自己心中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尝试运用本课所学,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用文字或绘画表达出来。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鱼游到了纸上》的相关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2. 准备课文的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准备想象描绘的作业模板,方便学生完成作业。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表现,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评价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评价学生在想象描绘方面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鱼游到了纸上》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优秀教案

人教版《鱼游到了纸上》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鱼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
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生字词。
课文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学生的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学生对课文观察和描写方法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鱼缸,让学生观察鱼缸里的鱼。
学生自由发言,描述鱼的特点。
2.课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跟读、组内互读。
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4.课文理解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学生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理解。
5.观察与描写方法学习教师讲解课文中观察和描写鱼的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方法观察鱼,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心得。
6.写作训练教师出示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写作。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7.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8.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鱼或宠物,用所学方法进行描写,并写一篇短文。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鱼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
2.在生字词学习中,教师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果。
3.写作训练环节,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4.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强调观察和描写方法的重要性,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五、教学资源1.鱼缸、鱼2.生字词卡片3.写作题目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学生运用观察和描写方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七、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和反思

《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立足重点段落、多层次、多角度的感悟语言,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培养学生语感。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立足课题,提出疑问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鱼游到了纸上”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游到纸上?)(设计意图:直奔主题,让学生立足课题提问,引起学生阅读欲望和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诵读入境,整体感知1、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不明白,下面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看能否从文本中找到你心中的答案。
出示读书要求:①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②边读边思考“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每次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尽量将上一自然段和下一自然段找出来单独再读读。
③读完之后你是否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2、同桌相互交流:读书要求中的有关问题和对课文的初步感受。
3、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针对容易读错的字板书正音:澈、港、缸、聋;教师指名认读生字及目标中的生词。
4、点名交流:你对“鱼游到了纸上”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读课文,使学生养成读有所思、读有所求、读有所获的习惯,真正达到使学生快速感知文本内容,初步了解文本特有内涵的目的,为探究文本、走进文本铺路。
)三、认读词语,概括内容1、出示三组词语认读:A、举止特别呆呆地站静静地看忘我境界B、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C、大家赞叹纷纷议论相互交谈游到纸上2、你能用上面的词语或者部分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请你拿出笔写出来。
3、同桌相互对读课文,相互检查对课文阅读的情况,交流概括的主要内容。
公开课《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4、公开课《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专心致志,忘我学习的精神。
2、学会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赏心悦目”“唯一”“一丝不苟”等词。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多看、多听、多问、勤动笔积累材料的做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中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1、师生共同读课题。
启发激趣:鱼在什么地方游?鱼怎么会游到纸上?鱼游到纸上又究竟是怎么一个故事?2、学习本课学习要求。
3、明确自学程序与方法及本课时学习任务。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学生用掌握的整体理解课文的方法并按自学程序与方法的第一、二条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三、知一1、学生分段读课文,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学生汇报生字掌握情况3、学生汇报分段,归纳段意情况,教师点拔订正。
4、学生汇报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我”在西湖玉泉遇到一个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画鱼的故事。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方法三(学习第一段)1、学法提示:(1)课文写“我”喜欢花港更喜欢玉泉的原因是什么?(2)作者为什么要定这一自然段?(3)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教师个别辅导。
五、知二1、学生读第一段后述说。
这一段讲“我”常到西湖玉泉观鱼。
“我”更喜欢玉泉,是因为在玉泉观鱼“池清澈见底”、“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看了心情舒畅。
作者写这一段这下文起了铺垫作用。
2、理解旁批中的问题。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六、练知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学生自检、教师点拔订正。
七、结学生质疑。
明确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第二课时一、启上节刘课我们整体理解了课文,学了课文的第一段。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按自学程序与方法的三、四、五条完成学习目标中的一、三、四点。
《鱼游到了纸上》小学语文教案

《鱼游到了纸上》小学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合作、入神、神气”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勤奋好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合作、入神、神气”等词语造句。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合作、入神、神气”等词语的意思及用法。
2.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鱼游到了纸上”,引导学生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作者及绘画作品。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词语造句。
4. 品读课文(1)引导学生关注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5. 课堂小结6.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眼中的美景”为主题,进行观察写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掌握生字词。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活动,让学生尝试绘制自己眼中的美景。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欣赏学生的绘画作品,增进家校互动。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023最新-《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优秀5篇】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优秀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优秀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人教课标版《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篇一一个星期天,我到玉泉比平时晚了一些。
金鱼缸边早已(挤满摆满)了人,多数是天真活泼的孩子。
这些孩子穿着鲜艳的衣裳,好像和金鱼比美似(sigrave; shigrave;)的。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奇怪)地叫起来。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yīng yigrave;ng)的是他自己。
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我会划去文段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词语或读音。
(4分)2、写出下列词语反义词。
(3分)鲜艳()赞叹()一丝不苟()3、按文段内容填空。
(8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4、用~~~~~线画出描写青年画画的句子,并写写你从中体会到什么?(4分)5、我会联系课文读懂句子意思。
(2分)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的意思是:6、那个小女孩惊奇地叫: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是真的吗?这说明了什么?(2分)7、用有时有时有时写一句话,(2分)8、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
那么周围的人:老人、青年和小孩是如何赞叹和议论?我想把它写下来。
(5分)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篇二《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广东省深圳市蛇口区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二小黄和福我在教学过程中能把握文章重点,体现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教案

《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悉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花港、清亮、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组词、查字典等方法,理解字义;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学习质疑的方法疑问从字词句中来,培育学生质疑力量。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培育学生质疑力量。
三、教学预备制作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质疑“游”字1.今日,我们来学习27课,谁来读一读课题?有没有疑问?(鱼怎么能游到纸上呢?)一个“游”字,让你的心中产生了一个疑问。
同时,你也和大家共享了一种质疑的方法疑问从字中来。
2.读贵有疑,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来读书,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3、不必急于答复。
你看一看课文,哪些句子中消失了这个“游”字?用铅笔、尺子把这句话画下来,并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二)对话带有“游”字的句子1.出示第一句话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拘束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
①有两个生词,读一读。
“一壶茶”,留意量词使用要正确。
②“赏心悦目”,“赏”和“悦”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理解?(组词法)赏观赏悦喜悦③把这两句话连在一起读,想想观赏到了什么而心情愉悦?玉泉的池水清亮见底。
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拘束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
又消失了一个生字澈,齐读词语清亮见底。
(一边品茶一边靠着栏杆观赏鱼儿自由拘束地在清亮见底的池水中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
)④理解一个词语,不仅先要理解重点字的意思,还要联系前后句子去理解词语的意思。
2.出示其次句话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悄悄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①先读一读生词金鱼缸。
②这句话比拟长,自己读一读,把它读正确,读流畅。
谁来读?3.出示第三句话“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异地叫起来。
《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掌握故事中的核心事件,如鱼游上了纸上、变成了纸鱼等。
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表达出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二、教学内容和重难点1. 教学内容1.故事背景介绍。
2.故事情节讲解,包括鱼游上了纸上、变成了纸鱼等。
3.导读细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隐含含义。
2. 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学情节的讲解和导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隐含含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故事背景,提出让鱼游上纸面并且变成了纸鱼的问题。
2. 讲解故事情节(15分钟)教师讲述故事情节,包括鱼游上纸上、变成纸鱼等事件,引导学生思考。
3. 导读细节(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隐含含义,如:•鱼游上了纸上,是因为它受到了欢迎,但它的原生态被改变了。
•鱼变成纸鱼,表面上看是受欢迎的象征,但它失去了自我,变成了他人的玩物。
4. 思考交流(10分钟)要求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并表达出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如:•鱼为什么要游上纸上?•鱼变成纸鱼有什么含义?5. 小结与反思(5分钟)小结教学内容,让学生反思本课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
四、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想法,以及课堂表现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并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围绕故事情节展开,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隐含含义,实现了故事情节的生动形象性,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本次教学也存在可以改进的地方,如教学时长可以适当调整,保证学生的集中注意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材内容分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写人的文章。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一位“举止特别”的年轻人总是全神贯注地观察金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有一个星期天,还把金鱼栩栩如生,非常逼真地画下来,使围观的群众忍不住惊叹“鱼游到纸上来了!”。
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才发现原来这年青人是聋哑人,他告诉作者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是因为“鱼先游到他的心里”。
年轻人的回答使作者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对其肃然起敬。
年轻人的话——“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是课文理解的难点。
全文可分为两大主要版块,一观鱼——“鱼游到心里”(3-4自然段);二画鱼——“鱼游到纸上”(5-9自然段)。
两个版块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理解了原因——鱼为什么能游到年轻人的心里,也就自然明白了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
课文对年轻人的细心、专注地看鱼、画鱼,“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描写细致入微,是一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
【学情分析】
本册在阅读教学上有两个重点:一是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二是要抓住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与想象,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根据学生已学会的想象法,抓住重点词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以及课文“鱼游到心里”的这个特殊的内容决定,我打算紧抓重点句,扣重点词,展开想象理解“鱼是如何游到年轻人心里的”,感受感受年轻人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聋哑”、“花港”、“厂徽”等词语,理解“挥笔速写”、“工笔细描”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文意与文路;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理解鱼怎样游到心里;感受用词的准确与丰富;抓重点词朗读体会年轻人的画技高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年轻人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学习重点】
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年轻人做事的勤奋与专注。
【学习难点】
鱼是怎样“游到年轻人的心里”
【教学设计】
一、谈预习感受,直奔课文关键点
1、预习过吗?在你第一次读到这课题时,感觉怎样?(惊奇、奇怪)你来读读(指名3、4位)
2、可是预习过课文后,你还觉得奇怪吗?那是什么促使了这个改变呢?就让我们赶紧去细细地读课文,找找原因吧!、
〔设计意图: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也是学生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
此时,新课对学生来说已不是新课,导入就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开门见山,简洁明了,直奔重点,以此来提高课堂效率。
〕
二、整体感知,自学字词
1、谁愿意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就这组开火车吧)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听:课文读正确了没有、读通了没有。
(随机指名该生把本段的生字写在小黑板上)
2、字形指导,把难写的生字写几个(重点指导:港壶徽)
〔设计意图:时间就是效率。
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所以在检查初读的时候同时进行字词的自学检查,对难写、难读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
这样双管齐下,解决了字词教学与阅读教学时常冲突的难题,正可谓一举两得。
〕
3、读通了课文,接下来就让我们快速的浏览课文,静静地思考:这篇课文的主角是谁?讲了他的一件什么事呢?(板书:观鱼画鱼)
〔设计意图:本课文的写作思路不是十分清晰,考虑到让四年级的学生整体把握有一定的难度。
就从“主角是谁?讲了他的一件什么事?”采用分步提示的方式来降低难度,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
三、品读观鱼
1、快速默读全文,那年轻人是怎样观鱼的呢?(注意不动笔墨不读书哦)
2、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
从来不说一句话。
反馈读出相关的句子。
3、品读重点句:
(1)指名读问:年轻人怎样看鱼?
A、生:呆呆的静静的
师: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来理解很好,那你来读读。
还有不同说法吗?
B、生:非常认真的、全神贯注的、聚精会神的
师:那是这里的哪些词让你们有这种感觉的(点击呆呆地静静地)那让我们一起读出年轻人当时的专注来。
C、师:看样子大家都关注到了这两个词。
那这呆呆的能不能干脆就用认真呢?那会是怎样的认真呢?
(可以想象那两只眼睛----两只脚---就连旁边的蝴蝶飞过-----觉得自己…)
师:是呀,就是这样的认真,谁愿意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指名读2、3名,齐读
〔设计意图:在本课教学中,体会年轻人的专注是重点之一,也是难点。
而要领悟到如何专注,读懂重点词句是关键。
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体会自主学习,才能品读得仔细,体会得到位。
〕
(2)这样的发呆只是偶尔的一次吗?那是两次,或者3、4次?(每个星期天)你是从那儿知道的?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话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出示齐读
师:如果说刚才那呆呆的静静的看鱼让我们体会到年轻人的认真、专心(板书:专心)的话,那这一年多的每一个星期天又让你体会到什么?(恒心)还从这个句子的其他地方体会到什么吗(耐心)
带着这众多的感受再一次齐读这个句子
两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明白年轻人勤奋、专注,再加上耐心与毅力才会让鱼游到他的心里〕
4、想象说话
是呀,看鱼看得都忘记吃饭,忘记回家了。
因为他是越看越有味道呀!你瞧,他看到一条金鱼瞪着圆溜溜的眼睛望着他,好象-------他还看到
-----------( 说悄悄话捉迷藏追逐嬉戏 )现在,即使一闭上眼睛,那金鱼的一丝一毫、一举一动都已经映入了他的(心里脑里)拿年轻人自己的话说:这鱼已经游到了年轻人的(心里)(板书:鱼游到了心里)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
要通过学生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经验去解读文本中所显现出来的意思与情意,让学生由表及里地走进教材,从而实现对文章的补充与再创造。
通过对各种金鱼的想象,既明白了鱼游到年轻人心里是怎么回事,也创造了一个想象说话、语言表达的`机会。
对于鱼游到了纸上的理解更可谓是水到渠成了。
〕
过渡:那么还要怎样才能让游到心里的鱼游到纸上来呢?(还要画鱼)
四、品读画鱼
1、快速读课文,找出写年轻人画鱼的情景的句子。
2、指名读出示的句子。
3、师:现在你能不能也像我们刚才那样从相关的词句中读出你的理解来,说说年轻人画鱼怎样呢?(自己动笔圈一圈,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理解)
4、交流,指导朗读
A、生:非常认真的画鱼。
师:从哪看出来的。
(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像绣花)像这样一点一点的,每个部位都不马虎的画画,咱们就称为他“工笔细描”,因为画的细,所以画的速度特别(慢)。
谁来读读。
B、生:熟练。
师:从哪看出来的。
(很快挥笔速写:是呀速写速写,顾名思义就是很快的--)因为画速写,所以画的速度特别(快)你来读读这个句子。
C、生:好(精湛高超)z
连读,读出快慢
〔设计意图: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只有学生真正了解了蕴涵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情感。
根据“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词意,引领学生正确理解文本,从而深入地体会年轻人画技的高超。
〕
五、小结(再读课题)
现在,看到这年轻人一会儿工笔细描,一会儿挥笔速写,慢中有快,静中有动地画出金鱼的每一个动态,画出金鱼的每一个细节。
你还觉得奇怪吗?知道这原因吗?
是呀!因为鱼儿已经游到了青年的(心里),所以鱼儿才会能游到青年的纸上。
现在读这课题还奇怪吗?(齐读课题)
不过,陈老师相信,学完课文后,你们再去读课题的时候,肯定还会有另一种收获呢!〔设〔设计意图:回到课始的疑问,前后呼应使课堂结构完整、一体化,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引出文章的难点的突破,再读课题,使学生很有一种成就感。
但是,笔者在结尾处还提到学生将三读课题,由初读时的惊讶读到这堂课的肯定与默认,再到三读课题时的惊叹与敬佩。
〕
【板书设计】
观鱼专心鱼游到了心里
年轻人耐心 (在这两者之间加一个箭头)
画鱼恒心鱼游到了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