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名胜古迹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蚌埠地区名胜古迹调查报告

蚌埠地区名胜古迹调查报告

蚌埠地区名胜古迹调查报告蚌埠地区名胜古迹调查报告中四班赵曦公劲哲王耀王斐亚李阿茜申翔周洁指导教师刘建尧摘要蚌埠——淮河流域的一颗明珠,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许多古代的英雄曾在此留下足迹,许多美丽的故事曾传遍淮河两岸。

可如今,英雄的足迹几尽磨灭,美丽的故事已被人遗忘。

作为淮河儿女,我们有必要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有责任宣传它,并使之重新焕发光彩,为蚌埠的腾飞作出贡献。

关键词蚌埠历史文化一、调查目的:众所周知,蚌埠作为淮河流域的一颗明珠,地属中原腹地,也是联结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的枢纽,交通十分便利。

蚌埠虽是个新兴城市,但这块土地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蚌埠市的中学生,为了更好的了解故乡悠久的历史、文化,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它,并让她为蚌埠的腾飞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开展了本项调查。

二、调查方法: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我们不但查阅了大量资料,而且做了实地考察。

研究初期,我们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掌握了一部分资料,对蚌埠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蚌埠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几处古迹——禹王宫、卞和洞、白乳泉、汤和墓、明中都皇城和明皇陵,做了更深入的实地考察。

三、调查研究过程:⒈第一阶段(2001年10月):在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

如:《中国文化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安徽风光?皖北风光》。

通过网络查寻。

相关网址:历史博物馆(http:///doc/4914812384.html,/travel/)。

通过查阅,初步掌握了蚌埠地区历史文化起源和发展的有关情况,为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提供了线索。

⒉第二阶段(2001年11月——2002年2月):实地考察蚌埠地区历史文化遗迹,以验证所查资料的真实性,了解这些古迹的现状。

重点考察对象:①禹王宫(蚌埠与怀远交界处的涂山上)②白乳泉、卞和洞(怀远荆山上)③汤和墓(蚌埠东郊龙子湖畔)④明中都皇城、明皇陵(凤阳县境内)⒊第三阶段(2002年2月):筛选、整理资料、图片,总结成果,撰写论文,反复修改,打印成文。

蚌埠近期遗址发掘情况汇报

蚌埠近期遗址发掘情况汇报

蚌埠近期遗址发掘情况汇报近期,蚌埠市进行了一系列的遗址发掘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次汇报将对蚌埠近期遗址发掘情况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在蚌埠市区附近的一处古村落发现了一批新的遗址。

经过初步勘探,发现这些遗址包括古代居住区、墓地和生产活动遗迹。

其中,古代居住区的遗址面积较大,保存较为完整,为我们研究古代居民生活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墓地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玉器和青铜器,为我们研究古代蚌埠地区的丧葬风俗和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生产活动遗迹则反映了古代居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对我们了解古代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我们在蚌埠市郊发现了一处古代城址遗址。

这处遗址位于一座小山丘上,周围环境优美,地势险要。

经过初步勘探,我们发现了城墙、宫殿遗址和居民区遗迹。

城墙遗址保存较为完整,城墙高大厚实,构造精巧,显示出古代建筑工艺的高超水平。

宫殿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和建筑遗迹,为我们研究古代政治中心和皇宫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居民区遗迹则反映了古代城市居民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结构,对我们了解古代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我们在蚌埠市周边的一处山地发现了一批古代矿坑遗址。

这些矿坑遗址分布广泛,规模宏大,反映了古代蚌埠地区的矿业开发活动。

经过考察,我们发现这些矿坑遗址中保存了大量的矿石和采矿工具,为我们研究古代矿业开发方式和矿产品流通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同时,这些矿坑遗址还反映了古代蚌埠地区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发展水平,对我们了解古代经济结构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蚌埠近期的遗址发掘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我们研究古代蚌埠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遗址发掘工作,力求取得更多的成果,为保护和传承古代文化遗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蚌埠文化调研报告

蚌埠文化调研报告

蚌埠文化调研报告蚌埠是安徽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之地。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蚌埠的传统文化、历史遗迹以及现代文化的发展状况。

蚌埠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

据考古学家研究,商代时期,这个地区就有发达的青铜器制作工艺,并与周边地区进行了频繁的贸易往来。

这表明蚌埠在早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文化和物质水平。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蚌埠有许多独特的文化特色。

首先,蚌埠的民间艺术非常丰富多样,如皮影戏、鼓书、花鼓灯等。

这些艺术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其次,蚌埠还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如明清古建筑、徽派建筑等。

这些建筑风格注重结构的稳定与美观,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

除了传统文化,蚌埠的现代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蚌埠市拥有多个博物馆和艺术馆,举办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展览和演出活动。

同时,蚌埠还致力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鼓励年轻人创新创业,推动文化与经济的有机结合。

蚌埠还拥有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如古城墙、仙姑山、天鹅湖等。

古城墙是明代留下的石砖城墙,至今依然保存完好。

仙姑山是蚌埠地区的重要道教圣地,吸引了众多信教者前来朝拜。

而天鹅湖是蚌埠的一处自然湖泊,湖中常有成群结队的天鹅栖息,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综上所述,蚌埠是一个蕴含丰富文化遗产和悠久历史的城市。

它的传统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同时也在不断追求现代文化的发展。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蚌埠的文化魅力,也看到了蚌埠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的努力。

我们相信,蚌埠的文化将继续为这座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做出贡献。

蚌埠古建筑旅游景点

蚌埠古建筑旅游景点

蚌埠古建筑旅游景点
蚌埠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留有许多珍贵的古建筑,是中华
文化的宝库。

今天,我们将带您了解蚌埠市内的古建筑旅游景点。

首先,我们要介绍的是蚌埠古城墙,这是蚌埠历史上的重要城防
系统之一,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城墙长达7公里,有2.4米高,墙
厚达1.5米。

城墙上有数个城门,其中最有特色的是蚌埠城门,它是
蚌埠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值得游客们前来观赏。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蚌埠古民居。

蚌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
特的文化传承,这些都体现在当地的古民居中。

古民居风格各异,有
悬山式、沙井式、拱桥式等多种形式,每一座古民居都有独特的历史
故事和意义。

游客们可以在古民居里感受蚌埠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除了城墙和古民居,蚌埠还有许多其他的古建筑景点。

例如,有
着清代特色的黄楼,它是一座三层楼房,建筑规模宏大,结构精细。

此外,还有浮桥寺、岳云楼、长江村等古建筑景点,游客可以不断地
发现新的惊喜。

在这些古建筑景点中,不仅有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传承,更有着
动人的景观和富有情感的人文气息。

这些景点都是蚌埠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游客可以在游览中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并感受到蚌埠人民
的友爱和热情。

蚌埠的古建筑旅游景点不仅展现了传统建筑艺术,更富有文化内涵。

如果您想更好地了解蚌埠的历史文化,不妨前往这些古建筑景点,沉浸在丰富的文化氛围中,感受蚌埠的深厚底蕴。

蚌埠文明景点介绍

蚌埠文明景点介绍

蚌埠市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众多的文明景点。

以下是一些值得一游的蚌埠文明景点:
蚌埠博物馆:蚌埠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览、研究和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馆内展示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包括青铜器、陶瓷、书法绘画等,展示了蚌埠的历史和文化。

中国蚌埠包公祠:中国蚌埠包公祠是为纪念古代著名的清官包拯而修建的庙宇。

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群包括包公庙、包公堂、忠义祠等,展示了包公的生平事迹和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禹王台公园:禹王台公园位于蚌埠市区,是一个集观光、休闲和文化活动于一体的公园。

公园内有禹王庙和禹王墓,是纪念古代传说中的大禹治水英雄禹王的场所。

公园内还有湖泊、花坛、假山等景观,非常适合散步和休闲。

蚌埠市博物馆:蚌埠市博物馆位于市中心,是一个展示蚌埠市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馆内展示了丰富的文物和艺术品,包括青铜器、陶瓷、绘画等,向游客展示了蚌埠的丰富文化遗产。

蚌埠科技馆:蚌埠科技馆是一个以科学和技术为主题的展览馆。

馆内展示了各种科技成果和创新项目,通过互动展示和实验室活动,向游客介绍科学和技术的最新发展。

以上只是蚌埠市的一些文明景点,这个城市还有许多其他的历史遗迹、风景名胜和文化场所,可以让游客领略到蚌埠的丰富文化和独特魅力。

蚌埠文化老街实地调研报告

蚌埠文化老街实地调研报告

蚌埠文化老街实地调研报告蚌埠文化老街实地调研报告1. 引言蚌埠是安徽省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文化老街作为传承和展示蚌埠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研究者的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蚌埠文化老街的情况,本次进行了实地调研,并撰写了此报告。

2. 背景蚌埠文化老街位于蚌埠市区的中心位置,是蚌埠市最重要的历史街区之一。

这条老街保存了丰富的传统建筑和历史文化,是蚌埠市民自豪的地标之一。

许多古建筑、文化遗址和文化展览馆都分布在老街上,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景观。

3. 走访内容3.1 古建筑文化老街上有许多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如明清时期的官邸、商铺和民居。

这些古建筑保存得较为完好,展示了古代蚌埠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

我们进入了一间博物馆,里面陈列了许多古代家具和器物,让人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时光中。

3.2 文化遗址在文化老街上,还有一些重要的文化遗址,比如历史悠久的寺庙和宫观。

这些遗址展示了蚌埠作为一个历史名城的重要地位。

我们参观了一座寺庙,里面有许多古代的佛像和经书,颇具收藏价值。

3.3 文化展览馆文化老街上分布着许多文化展览馆,展示了蚌埠丰富的历史文化。

我们参观了一个关于蚌埠历史的展览馆,里面有许多图片、文字和实物展品,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蚌埠的历史。

4. 发现与问题4.1 发现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蚌埠文化老街作为历史文化遗址,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光临。

许多游客在这里拍照,感受古都的氛围。

同时,老街上的商铺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为游客提供了各种纪念品和特色商品。

4.2 问题然而,我们也发现文化老街目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古建筑的维护和修复工作不够到位,一些建筑面临着老化和破坏的风险。

其次,一些商铺的经营模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品质。

5. 建议5.1 加强保护为了保护蚌埠文化老街的历史文化价值,建议加强对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工作,防止其进一步老化和破坏。

同时,应该加强对文化遗址的管理和保护,确保其正常的运营和对外开放。

蚌埠红色地标探访专项行动实践总结

蚌埠红色地标探访专项行动实践总结

蚌埠红色地标探访专项行动实践总结为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感悟红色精神,星火实践团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红色遗迹参观实践与红色精神、传统文化感悟学习活动。

三天的时间,调研团到了蚌埠市博物馆,渡江战役遗址和汤和墓进行实地考察实践和讨论总结、感悟红色精神、认识传统文化。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星火实践团对传承传统文化,铭记红色精神有了更多的信心与期待。

7月6日~7月8日调研团去往博物馆进行参观。

此次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人们通过参观蚌埠博物馆对蚌埠市历史与文化精华的了解程度,以及对蚌埠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博物馆建设的看法。

他们的参观之旅包含了古代与近代历史两部分。

参观的同时,小组成员采访了部分人并提及有关博物馆的问题。

在这里成员们看到了很多历史悠久的古代文物,同时也感受到了蚌埠的历史变迁,沧海桑田。

博物馆之旅,让调研团对蚌埠历史有了更全面地认识和探索研究的兴趣。

第二天小组去往渡江战役遗址以及汤和墓。

上午,调研团在保存了许多珍贵战时遗迹的渡江战役前委旧址进行参观实践。

成员们先后参观了战役纪念馆、革命前辈旧居、战时会议室和食堂。

随后向参观的游客以及旧址的管理人员进行采访,了解了遗址近年来的修建、改进状况,以及近年来遗址的宣传工作情况。

对遗址的整体情况和遗址革命精神的传承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渡江战役遗址还原了当年艰苦的生活状况,凸显了先辈们为独立解放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加深了小组成员们对革命前辈们的崇高品格有了更深的敬意。

下午,一行人到达明朝大将抗倭英雄汤和的墓所继续实践。

队员们首先参观了保留着许多历史悠久的文物的文物展馆,在各种文物中感受着几百年前的风雨和墓主人的传奇一生。

之后,他们参观了沉静的地下墓室,感受到了墓主人深邃磅礴的气势。

最后,对几位游客和遗址负责人进行了采访,主要了解了汤和墓久远的历史发展与传承历程、墓主人生平事迹和遗址近年的发展情况。

历史悠久的汤和墓让我们一行人更加为历史的厚重所震撼,为先辈们的大无畏精神和民族精神所折服。

蚌埠名胜古迹介绍

蚌埠名胜古迹介绍

蚌埠名胜古迹介绍
蚌埠位于中国安徽省,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在蚌埠市内,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首先是位于蚌埠市区的大观园。

大观园是一座集园林、建筑和文物于一体的古典园林,被誉为“南方的颐和园”。

大观园建于明代,占地
面积广达30多万平方米,园内有湖泊、山石、亭台楼阁等景观,气
势恢宏,景色秀丽。

游客可以在园内漫步游览,欣赏古朴的建筑风格,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

其次是位于蚌埠市境内的五里墩。

五里墩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建于明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这里保存了许多明代的建筑和文物,如古老的街市、庙宇和民居。

五里墩古镇的建筑风格独特,凸显了江南水乡的韵味,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此外,五里墩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如漆器、木雕等,游客可以在这里购买到独特的纪念品。

另外,蚌埠还有一座著名的道教圣地——蚌山。

蚌山位于蚌埠市东南部,是安徽省的四大名山之一。

蚌山以其险峻的山势和古老的庙宇而闻名,是众多道教信徒朝圣的地方。

蚌山的主要景点有王屋峰、智慧峰、天池等,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踏青和登山。

除了以上的名胜古迹,蚌埠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提的景点,如古河口生态旅游区、宝鸡府、天鹅湖等。

这些景点各具特色,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总之,蚌埠拥有丰富的名胜古迹资源,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无论是追寻历史的足迹,还是欣赏自然风光,蚌埠都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这里是一个值得一游的旅游目的地。

安徽蚌埠寒假调查报告

安徽蚌埠寒假调查报告

安徽蚌埠寒假调查报告篇一:蚌埠风物调查报告淮河之畔的一颗明珠——关于蚌埠文化风物的调查报告淮河之畔的一颗明珠——关于蚌埠文化风物的调查报告近日来我校积极响应中央教科所“关于实验学校学生开展走进社会、进行社会调查活动的通知”,组织学生参与调查了本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风光,地方文化等方面知识。

通过活动,增进了学生的民族文化知识,培养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向着既有中华传统文化美德又具有创新精神的四有新人发展。

本次调查内容涉及面广,参与学生多,调查方法多样。

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走访询问,查找有关书籍,报刊等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材料。

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地理位置蚌埠市(含辖县)位于安徽省北部,北纬32°43′至33°30′,东经116°45′至118°04′,北与濉溪县、宿州市、灵璧县、泗县接壤,南与淮南市、凤阳县相连,东与明光市和江苏省泗洪县毗邻,西与蒙城县、凤台县搭界。

津浦铁路从境区中部纵贯南北,淮河自西向东流过境南,辖区大部分处于淮北平原南端。

蚌埠市区位于北纬33°01′至32°49′,东经117°31′至117°11′,北部与固镇县、五河县交界,东部与凤阳县毗邻,南部与凤阳县接壤,西部与怀远县相连。

XX年末,蚌埠市一市三县总面积5952平方公里。

东端至五河县浮山峡山口,西端到怀远县万福镇关圩村颜李庄,东西长135 公里;北端至固镇县大韩家西北的沱河中心线,南端到怀远县常坟镇新桥村新庄,南北宽公里。

市区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淮河以北面积平方公里,淮河以南面积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0平方公里。

XX年人口万(市区万)(XX年市区人口突破百万),民族主要为汉族。

蚌埠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处于秦岭——淮河天然气候分界线上。

因盛产河蚌而得名。

二、建置沿革史前时期,今蚌埠地域为淮夷族聚居区。

传说大禹治水南下淮泗,在今怀远县境涂山娶涂山氏女为妻,并生启(公元前21 世纪,启建立夏朝,为华夏第一代帝王)。

蚌埠古迹探秘(一)

蚌埠古迹探秘(一)

蚌埠古迹探秘(一)一、锥子山古栖岩寺探秘锥子山有东西两峰,本为一体,后经开山取石等人为破坏,现被分为两座孤立山峰,中间有一条连接东海大道和胜利东路的沙石土路。

在西峰南坡为古栖岩寺所在,栖岩寺据载最早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因其佛殿、僧堂、经阁均以白色石块建在山岩之上,故称栖岩寺,俗称白马寺。

寺庙前后大殿各三间,东西廊房各四间,院内有藏经阁一座。

殿内塑有观音菩萨、送子观音、如来佛、十八罗汉等。

因寺屡毁于历代兵事,明初,朱元璋派人重修大佛宝殿、僧堂、经阁、塔院,并列为凤阳龙兴寺下院。

栖岩寺原有三宝:古银杏树(唐代)、石屋(唐代)、玲珑塔(东汉),其中玲珑塔已毁,只存银杏树及石屋了。

国庆探访了此二宝,幸围墙倒塌一处得入。

据西北围墙不远处得见古银杏树,远看枝干极粗,需4人合抱,枝繁叶茂,亭亭如盖;近看树干裂为三叉,据说是当年清军于捻军在此大战被炮轰所致,如今依然存活,堪称奇迹。

树上挂满银杏果,地上掉落的银杏果俯首可得,个大如小杏子一般,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如此大的银杏果。

树东数米处有一巨石掩映在荒草之中,这便是另一宝石屋了。

据载南宋的赵构皇帝曾在此藏书、居住,曾留下“举酒邀秀水,敞与春山醉;西阳半璧辉,不洒汴粱泪。

”的诗句。

此石屋形如帽状,相传是当年重修栖岩寺的朱元璋改造的杰作。

石屋南面留有门洞,入洞见屋内呈四方形,顶上刻有莲花,东西石壁分别刻有字迹,有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字样,想是重修寺庙时留下的。

过去这里是寺僧闭门修炼的场所,石屋门的右边有一小洞,估计为窗,供送饭之用。

据载石屋有长廊于寺庙大殿相通,寺庙遗址也应该在附近。

据《凤阳县志》记载栖岩寺另一宝玲珑塔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塔基由莲花托底,底座周长七丈有余;塔身八面,面面塑有佛像;塔高九层,六丈开外;塔内有如来坐佛一尊,高约二尺许。

站在塔顶,可“北望长淮如带,南则群山环列,远近参差,烟云杳霭。

可惜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是否有地宫不太清楚。

不过像这样规模的古塔一般是有地宫的。

蚌埠毛岭文化遗址:古韵之旅

蚌埠毛岭文化遗址:古韵之旅

蚌埠毛岭文化遗址:古韵之旅位于安徽省蚌埠市的毛岭文化遗址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址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探索。

毛岭文化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和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游客提供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机会,体验古代文明的魅力。

毛岭文化遗址是指位于蚌埠市龙子湖区毛岭镇的一个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距今已有近5000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安徽省内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

该遗址的发现为我们解答了新石器时代的一些谜团,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当时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毛岭文化遗址的发掘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考古学家们在这个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和调查。

他们发现了大量的人类骨骼、陶器、石器、玉器等遗物,这些遗物揭示了毛岭文化时期人类的生活方式、艺术水平和社会组织形态。

通过对这些遗物的研究,考古学家们得出了一些有关毛岭文化的重要结论。

据研究表明,毛岭文化遗址的居民主要以农业为生,他们耕种了谷物、豆类和蔬菜,并养殖了猪、牛等家畜。

同时,他们还擅长陶器制作,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精美的陶器,其中包括器皿、祭祀用品和装饰品等。

这些陶器不仅展示了毛岭文化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反映了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技巧。

除了陶器,毛岭文化遗址还发现了大量的石器和玉器。

石器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例如石制的斧头、刀、磨石等;而玉器则被用于祭祀和装饰,被认为具有神秘的象征意义。

这些石器和玉器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毛岭文化时期人们的工艺技术和宗教信仰水平,并揭示了他们与外部文化交流的可能性。

参观毛岭文化遗址,游客可以欣赏到许多精彩的展品和遗址遗迹。

毛岭文化博物馆是一个重要的收藏和展示场所,馆内陈列了大量的文物和考古发现,包括陶器、石器、玉器、人类骨骼等。

这些展品不仅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也为游客提供了对毛岭文化的深入了解和体验。

除了博物馆,游客还可以参观遗址本身。

毛岭文化遗址的遗迹包括居民房屋的基址、坟墓、灶址等,这些遗址不仅代表着毛岭文化时期人们的居住和生活方式,也为我们还原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

蚌埠古迹探秘(二)

蚌埠古迹探秘(二)

白乳泉白乳泉因"泉水甘白如乳"而得名,是难得的宜茶之水。

白乳泉公园有二宝,一是天下第七泉的白乳泉,二是千年难见的白龟。

白乳泉现位于蚌埠市怀远县东南的白乳泉公园内,背依荆山,面临淮水,四季景色宜人。

入得公园但见四周峰峦叠翠,园内榴林似海,风景秀丽。

白乳泉眼位于“重阳道院”纯阳道院四合院内中央双顶金瓦泉亭下,泉水受一株数百年老山榆树荫庇,四时不竭;泉水内多含矿物质,表面张力强,烹茶煮茗,芬芳清冽,甘美适口.茶水倾注杯中,能突出杯面一米粒厚而不外溢,且能浮起硬币,。

我试着投了几枚硬币却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未看到奇观。

泉旁则竖立一块著名书法大师林散之1987年题写的“天下第七泉”条碑。

泉旁还有石雕白龟一只,白乳泉原名白龟泉,相传唐贞元年间,泉内曾有白龟流出,因此得名。

在宋元佑七年,诗人苏东坡与其二子苏迨、苏过自河南赴杭州过此,见泉水奇特,誉为“天下第七泉”,并留下《游涂山荆山记所见》诗:“龟泉木杪出,牛乳石池漫……”诗后自注云:"泉在荆山下,色白而甘。

"可见,苏东坡确实看到了泉水色白如乳。

因泉水甘美呈乳色,后人改名白乳泉。

泉对面的山上建有吕祖宝殿,神奇的千年白龟就供养在宝殿的一个厢房中。

白龟是1998年合肥游人夏氏父子在荆山山涧中发现的,后被公园赎回。

沿白乳泉西侧石级登上二楼,便是陈列夏氏父子发现并送回的白龟的厢房。

白龟在一个玻璃柜子中展出,全身白如汉白玉石,有一个成年甲鱼那么大,慵懒地趴在柜子里一动不动,只是偶尔眨巴一下小眼睛。

时隔千年,我们有幸亲眼目睹白龟现身,应该是有缘有幸。

据说白龟现身,预示天下太平。

泉东南有半山亭,拾阶而上,在亭内可俯瞰怀远全城;亭的左下方有“双烈祠”,为纪念辛亥革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怀远籍烈士宋玉琳、程良而建。

泉左建有苏公祠,纪念苏轼协子游览留下千古名篇;泉右有望淮楼,登临远眺,景色壮美,正如楼上楹联所云:片帆从天外飞来,劈开两岸青山,好趁长风冲巨浪;乱石自云中错落,酿得一瓯白乳,合邀明月饮高楼。

安徽蚌埠旅游调研报告

安徽蚌埠旅游调研报告

安徽蚌埠旅游调研报告安徽蚌埠旅游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为了了解安徽蚌埠的旅游发展情况,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蚌埠旅游资源的优势、不足以及对旅游市场的开发和管理情况进行简要评估。

二、调研结果和分析(一)旅游资源优势蚌埠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古代水利工程——蚌埠战国城。

该城堡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具有考古学价值,并且具备开发成旅游景点的潜力。

此外,蚌埠还拥有许多自然景观,如东湖公园和固镇湖,其美丽的风景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

(二)旅游资源不足目前蚌埠的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利用,还缺乏一些具有竞争力和特色的旅游项目,导致游客在蚌埠停留时间不长,旅游收入也较低。

此外,旅游路线规划和旅游设施建设仍然不完善,不利于游客的游览和交通。

(三)旅游市场开发和管理蚌埠的旅游市场开发和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旅游宣传不够,缺乏知名度和吸引力。

其次,旅游市场的整体规划和管理措施不够完善,导致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够有序。

最后,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对游客的接待、导览和餐饮服务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调研建议(一)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潜力。

加强对蚌埠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挖掘和保护,开发具有特色和差异化的旅游项目,提升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健全旅游市场规划和管理体系。

加强对蚌埠旅游市场的整体规划和管理,制定有效的推广策略,提高蚌埠的知名度和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三)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

同时,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

四、总结蚌埠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目前在开发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积极开发旅游资源潜力,完善旅游市场规划和管理体系,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蚌埠旅游,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蚌埠市博物馆建筑调研报告

蚌埠市博物馆建筑调研报告

蚌埠市博物馆建筑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蚌埠市博物馆作为一座地方性的博物馆,承载着蚌埠市历史文化的存储和传承责任。

通过展示蚌埠市的自然、历史、人文等方面的文化遗产,蚌埠市博物馆在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次调研旨在对蚌埠市博物馆的建筑进行研究,总结其中的亮点与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2. 蚌埠市博物馆的建筑特点蚌埠市博物馆位于市中心,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

建筑整体设计兼顾现代化与传统文化元素,使其与周边建筑环境相协调,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建筑外观设计蚌埠市博物馆的外观设计采用了现代建筑元素,建筑外墙使用了玻璃幕墙,营造出通透明亮的氛围。

同时,外墙中也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例如使用了传统的蚌埠民间艺术图案进行点缀,突出了地方文化的特色。

2.2 空间布局设计蚌埠市博物馆的空间布局设计合理,分为展厅、多功能厅、储藏室、办公区等多个功能区域。

各个区域之间通过走廊相连,方便游客的游览和工作人员的管理。

展厅的设计既满足了展示展品的需要,又兼顾了游客的观赏体验。

2.3 设备设施配置蚌埠市博物馆的装修和设备设施配置都非常齐全,符合博物馆的功能需求。

例如,展厅配备了专业的展台和展柜,用于陈列文物和艺术品;多功能厅配备了音响设备和椅子,用于举办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

此外,蚌埠市博物馆还建有专门的储藏室,用于保存珍贵的文物和藏品。

3. 蚌埠市博物馆建筑存在的问题虽然蚌埠市博物馆在建筑设计和功能配置方面表现出色,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3.1 游客导引不足蚌埠市博物馆内缺乏明确的导览标识和指引,导致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容易迷路或错失重要展品。

此外,博物馆内没有提供导览服务,游客无法获取详细的展品解说,降低了观赏体验。

3.2 安全设施不完善蚌埠市博物馆的安全设施存在不足,例如缺少监控摄像头和安全门禁系统,容易导致文物和藏品的安全问题。

此外,紧急逃生通道不够明确,导致在紧急情况下,游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蚌埠市名胜古迹游

蚌埠市名胜古迹游

蚌埠市名胜古迹游
蚌埠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蚌埠市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蚌埠市的名胜古迹游,让人仿佛穿越时光,感受古老
文明的魅力。

下面将介绍蚌埠市几个著名的名胜古迹。

蚌埠市名胜古迹游让您领略古
城文化的独特魅力。

蚌埠古城墙:蚌埠古城墙是蚌埠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于明代,历经岁月沧桑,至今依然保存完好。

古城墙高大雄伟,曾经见证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是蚌埠市历史
的见证者。

漫步古城墙上,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美景,感受古代建筑的庄严和厚重。

古井公园:古井公园是蚌埠市的一处古老园林,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园内有古老的井水,清澈见底,传说喝了这里的水可以长寿。

园内古树参天,小桥流水,仿佛置身古代仙境。

在这里漫步,可以感受到古代人们的生活气息,体验宁静与
祥和。

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蚌埠市一座著名的古代书院,建于清代,是蚌埠市的文化
名片。

书院内庭院宽敞,建筑古朴典雅,是古代学子求学的圣地。

书院内有许多珍贵
的古籍文献,展示了古代文人墨客的风采。

来到岳麓书院,仿佛能听到古人的书声琅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

蚌埠市名胜古迹游,让您领略古城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历史的沉淀与传承。


迎您来到蚌埠市,探寻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安徽蚌埠景点

安徽蚌埠景点

安徽蚌埠景点安徽蚌埠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是一个旅游胜地。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安徽蚌埠的景点。

一、蚌埠博物馆蚌埠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蚌埠的历史和文化。

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现代感,是蚌埠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在博物馆内,游客可以了解到蚌埠的历史和文化,领略到蚌埠的风土人情。

二、蚌埠古城墙蚌埠古城墙是蚌埠市的一处历史遗迹,是明朝时期建造的,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城墙高约10米,周长3.5公里,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城墙上建有城楼、箭楼、角楼等建筑,形态各异,风格独特。

游客可以在城墙上漫步,感受古代城市的氛围,同时也可以俯瞰整个蚌埠市的美景。

三、蚌埠石桥蚌埠石桥是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建于明朝时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石桥全长约200米,宽6米,共有11个拱洞。

石桥上的石雕、浮雕和墩头雕塑都非常精美,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游客可以在石桥上漫步,欣赏石桥的美景,感受古代桥梁建筑的魅力。

四、蚌埠植物园蚌埠植物园是一座集科研、教育、观赏为一体的现代化公园,占地面积达1000多亩。

植物园内有大量的植物资源,包括珍稀濒危植物和名贵观赏植物。

植物园内还有湖泊、草坪、花坛等景观,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五、蚌埠文化广场蚌埠文化广场是蚌埠市的一个重要公共空间,是展示蚌埠文化和城市形象的窗口。

广场的建筑风格独特,设计精美,是蚌埠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广场内有大型雕塑、喷泉、音乐喷泉等景观,游客可以在广场上欣赏到美丽的景色,感受到蚌埠的文化底蕴和城市氛围。

六、蚌埠鹿城公园蚌埠鹿城公园是一座集观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公园,占地面积达100多亩。

公园内有大量的植物和动物资源,包括珍稀濒危动物和名贵观赏植物。

公园内还有湖泊、草坪、花坛等景观,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安徽蚌埠全域旅游调研报告

安徽蚌埠全域旅游调研报告

安徽蚌埠全域旅游调研报告安徽蚌埠全域旅游调研报告一、引言全域旅游是指整个地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旅游开发和管理,通过利用地域内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产业资源等多种资源,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实现多业态、全方位的旅游发展。

蚌埠是安徽省的一个城市,也是一个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方,本报告旨在对蚌埠全域旅游进行调研和分析,以期能够为这个地区的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蚌埠旅游资源概况蚌埠地区由于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美,被誉为一座有着“桃源仙境”之美誉的城市。

地处淮河和长江之间的蚌埠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潢河湿地、马鞍山、宏村等,同时也有许多历史文化景点,如曹操墓、古城墙等。

这些资源为蚌埠的旅游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蚌埠全域旅游发展现状目前,蚌埠的旅游业尚处在起步阶段。

虽然已经有一些景区进行开发和推广,但整体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例如,旅游景点之间的交通不便利,旅游信息不对外发布,旅游设施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限制了蚌埠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要实现蚌埠全域旅游的目标,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四、蚌埠全域旅游发展策略针对蚌埠全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报告提出以下策略:一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更多的旅游公路、景区交通设施,提高旅游景点的开放度和可达性。

二是完善旅游信息发布渠道。

建立统一的旅游信息发布平台,为游客提供准确、全面的旅游信息。

三是加强旅游产品创新。

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开展多样化的旅游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

四是加强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

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质,确保游客的安全和舒适。

五、蚌埠全域旅游的发展前景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蚌埠全域旅游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蚌埠全域旅游的发展将会带动当地的经济增长,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就业机会。

同时,蚌埠还可以借助全域旅游的机会,推广本地的文化传统和特色产品,提升蚌埠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六、结论蚌埠作为一个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全域旅游对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蚌埠历史文化风景名胜文档

蚌埠历史文化风景名胜文档

蚌埠地处中国南北分界线,是兵家要地,帝王之乡。

蚌埠历史文化深厚,是独领风骚的大禹文化、霸气婉约的楚汉文化、享誉世界的花鼓灯艺术、人类古文明代表的双墩文化等国家级、世界级文化资源聚集地。

蚌埠拥有7300年前的“双墩遗址”,大禹治水圣地涂荆山风景区,春秋卞和抱玉之地“卞和洞,苏东坡赞誉的“天下第七泉”--白乳泉以及望淮楼、启王宫,著名的淮河“三峡”峡山峡、荆山峡、浮山峡谷,2009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霸王别姬垓下古战场,朱元璋出家之地宝刹古寺——龙兴寺,明朝开国功勋汤和墓地,避暑圣地“江北第一溶洞”的韭山洞,“湖上升明月”的龙子湖,大明皇家游乐园和中华古民居,蚌埠花鼓灯嘉年华主题公园,拥有亚洲最长音乐喷泉的淮河文化广场,享誉中外的光彩玉器城,以及全国闻名的美食一条街蚂虾街等,让海内外朋友在饱览蚌埠风景名胜,领略历史文化魅力之际,也能享受蚌埠美食。

安徽蚌埠全域旅游调研报告

安徽蚌埠全域旅游调研报告

安徽蚌埠全域旅游调研报告根据安徽省蚌埠市全域旅游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规划,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和实地考察。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报告:一、目前蚌埠市的全域旅游发展状况蚌埠市地处华东经济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全域旅游发展方面,蚌埠市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蚌埠博物馆、梁山洲际小镇等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同时,蚌埠市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全域旅游的发展。

然而,目前全域旅游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充分,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亟待提升,整体旅游环境还有待改善。

二、蚌埠市全域旅游的发展机遇蚌埠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区域,交通便利,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

同时,蚌埠市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全域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域旅游市场需求也日益增长,为蚌埠市全域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蚌埠市全域旅游发展的规划建议针对蚌埠市全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线路;二是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投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三是加强对全域旅游市场的调研和分析,积极开拓新的市场渠道和客源。

总而言之,蚌埠市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拥有巨大的全域旅游发展潜力。

我们相信,通过政府的扶持和各方的共同努力,蚌埠市的全域旅游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同时,随着国家提出全域旅游发展的新理念,蚌埠市应该加强与周边城市旅游景点的合作,打造更加完整的旅游线路和区域联动效应。

合理规划和整合周边的旅游资源,可以进一步提升蚌埠市的旅游竞争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另外,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蚌埠市还可以积极借力互联网平台,拓展线上营销和推广渠道,提高蚌埠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与知名旅游平台的合作,举办线上线下活动,可以扩大蚌埠市的全域旅游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蚌埠奋勇街古井清理发掘与研究

蚌埠奋勇街古井清理发掘与研究

蚌埠奋勇街古井清理发掘与研究奋勇街古井是蚌埠市的一处历史遗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它位于奋勇街,被誉为“蚌埠古井之冠”。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我们组织了一次古井的清理发掘与研究活动。

清理工作是第一步,我们组织了一支专业的清理队伍,他们用工具和设备对古井进行了全面的清理。

由于井口被堵塞了很久,井里积满了泥沙和垃圾。

清理工作非常辛苦,但是队员们一直坚持下去。

经过几天的努力,古井终于恢复了原貌,清理后的古井宛如一口巨大的翡翠,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在清理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

在井底深处,队员们发现了一个陶制的饮水器。

这个饮水器形状独特,创作精美。

经过专家鉴定,这是一件明代的陶器。

这个发现引发了我们的兴趣,我们决定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为了更好地了解古井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我们请来了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

他们对古井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通过文献和考古资料进行了梳理。

研究发现,古井建于明代,经过几百年的沧桑岁月,它见证了蚌埠城市的发展和变迁。

在古井周围还发现了一些古代建筑的遗址,这为我们了解明代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除了历史研究,我们还邀请了一些艺术家和文化学者,他们通过绘画、摄影和写作等形式,将古井的美景和文化内涵展现出来。

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情感和艺术力量,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的关注。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保护和传承了古井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也丰富了人们对蚌埠历史和文化的了解。

古井清理发掘与研究活动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瑰宝和文化的发展。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开展类似的活动,保护和传承更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我们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文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蚌埠地区名胜古迹调查报告姓名李梦翔学号2013416233专业戏剧影视文学班级7蚌埠地区名胜古迹调查报告蚌埠——淮河流域的一颗明珠,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许多古代的英雄曾在此留下足迹,许多美丽的故事曾传遍淮河两岸。

可如今,英雄的足迹几尽磨灭,美丽的故事已被人遗忘。

作为淮河儿女,我们有必要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有责任宣传它,并使之重新焕发光彩,为蚌埠的腾飞作出贡献。

关键词蚌埠历史文化一、调查目的:众所周知,蚌埠作为淮河流域的一颗明珠,地属中原腹地,也是联结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的枢纽,交通十分便利。

蚌埠虽是个新兴城市,但这块土地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蚌埠市的中学生,为了更好的了解故乡悠久的历史、文化,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它,并让她为蚌埠的腾飞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开展了本项调查。

二、调查方法: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我们不但查阅了大量资料,而且做了实地考察。

研究初期,我们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掌握了一部分资料,对蚌埠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蚌埠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几处古迹——禹王宫、卞和洞、白乳泉、汤和墓、明中都皇城和明皇陵,做了更深入的实地考察。

三、调查研究过程:⒈第一阶段(2001年10月):在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

如:《中国文化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安徽风光•皖北风光》。

通过网络查寻。

相关网址:历史博物馆。

通过查阅,初步掌握了蚌埠地区历史文化起源和发展的有关情况,为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提供了线索。

⒉第二阶段(2001年11月——2002年2月):实地考察蚌埠地区历史文化遗迹,以验证所查资料的真实性,了解这些古迹的现状。

重点考察对象:①禹王宫(蚌埠与怀远交界处的涂山上)②白乳泉、卞和洞(怀远荆山上)③汤和墓(蚌埠东郊龙子湖畔)④明中都皇城、明皇陵(凤阳县境内)⒊第三阶段(2002年2月):筛选、整理资料、图片,总结成果,撰写论文,反复修改,打印成文。

四、初步研究成果;蚌埠是淮河流域的一个新兴城市。

最初是一个小渔村,因盛产河蚌而得名。

古书有云,此地乃早期祖先“採珠之地,繁衍生息之壤”,直到清末,才演变为凤阳县西北边陲的一个小镇。

短短一百多年,如今,蚌埠已发展成为安徽中部的重要城市,成为祖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默默地做着贡献。

蚌埠城市的历史虽然不长,可这一地区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上至中国历史上原始社会末期的大禹,下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都在此地留下过足迹,并在此留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朱元璋坎坷的经历,创业的艰难;……我们怀着对历史的崇敬,摸着历史的脉搏,开始了调查。

⒈禹王宫禹王宫地处蚌埠与怀远交界处,位于涂山之上,是为纪念大禹治水而造福百姓的丰功伟绩所建。

涂山海拔337.2米,隔淮河与荆山相峙,相传为夏禹娶涂山氏女和会诸侯之地,也是夏朝第一代帝王启的诞生地。

涂山古称涂山氏国,并留传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传说涂、荆二山原为一体,大禹治水时,劈山引水,疏通淮河,形成峡谷,并使之分离,今二山间尚有断梅谷遗迹。

涂山顶建有禹王庙,始建年代不晚于唐代。

庙有禹王殿、启母殿。

两侧厢房陈列历代修建的碑刻。

庭内有一株古银杏树,曾被雷火击伤,树中长出两株桃树,蔚为奇观,人称“树中树”,有诗赞曰:“山外有山都如画,树中生树不知年”。

庙西南有一石矗立,极目远眺,宛如妇人正襟危坐,人称启母石,又称望夫石。

相传大禹治水,终年奔波在外,其妻涂山氏女(启母)登山望夫,朝思暮想,化而为石。

山上还有圣泉、灵泉、聚仙台、卧仙石等景点。

山下有禹会村、防风冢等遗址。

历代文人曹丕、柳宗元、苏轼、苏辙、欧阳修、黄庭坚、梅尧臣、宋濂等都曾到此游览,留下大量诗文。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纪念夏禹诞辰,当地均举行盛大庙会,延续至今。

蚌埠是淮河流域的一个新兴城市。

最初是一个小渔村,因盛产河蚌而得名。

古书有云,此地乃早期祖先“採珠之地,繁衍生息之壤”,直到清末,才演变为凤阳县西北边陲的一个小镇。

短短一百多年,如今,蚌埠已发展成为安徽中部的重要城市,成为祖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默默地做着贡献。

蚌埠城市的历史虽然不长,可这一地区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上至中国历史上原始社会末期的大禹,下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都在此地留下过足迹,并在此留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朱元璋坎坷的经历,创业的艰难;我们怀着对历史的崇敬,摸着历史的脉搏,开始了调查。

⒈禹王宫禹王宫地处蚌埠与怀远交界处,位于涂山之上,是为纪念大禹治水而造福百姓的丰功伟绩所建。

涂山海拔337.2米,隔淮河与荆山相峙,相传为夏禹娶涂山氏女和会诸侯之地,也是夏朝第一代帝王启的诞生地。

涂山古称涂山氏国,并留传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传说涂、荆二山原为一体,大禹治水时,劈山引水,疏通淮河,形成峡谷,并使之分离,今二山间尚有断梅谷遗迹。

涂山顶建有禹王庙,始建年代不晚于唐代。

庙有禹王殿、启母殿。

两侧厢房陈列历代修建的碑刻。

庭内有一株古银杏树,曾被雷火击伤,树中长出两株桃树,蔚为奇观,人称“树中树”,有诗赞曰:“山外有山都如画,树中生树不知年”。

庙西南有一石矗立,极目远眺,宛如妇人正襟危坐,人称启母石,又称望夫石。

相传大禹治水,终年奔波在外,其妻涂山氏女(启母)登山望夫,朝思暮想,化而为石。

山上还有圣泉、灵泉、聚仙台、卧仙石等景点。

山下有禹会村、防风冢等遗址。

历代文人曹丕、柳宗元、苏轼、苏辙、欧阳修、黄庭坚、梅尧臣、宋濂等都曾到此游览,留下大量诗文。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纪念夏禹诞辰,当地均举行盛大庙会,延续至今。

⒉卞和洞卞和洞又名抱璞岩、抱玉岩,位于怀远县荆山东北麓。

相传为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献玉归隐之处,唐代诗人李白有“抱玉入楚国,风疑古所闻。

良宝终风弃,徒劳三献君”的诗句咏其事。

石洞由巨岩覆盖,天然巧成。

洞内宽阔如屋,可容数十人。

岩壁刻有“青螺石帐”四字。

夏日暑气不侵,冬季温暖如春。

古人有“白璧连城无双产,古洞青螺有旧题”诗句。

洞口有亭,匾题“抱璞岩”,建于明万历年间。

⒊白乳泉白乳泉又名白龟泉,位于怀远县城南荆山北麓,因传说泉内有白龟而得名。

宋元祐年间,苏东坡偕子出游至此,见泉水浓白似乳,四时不竭,水满杯而不溢,颇为奇特,誉为“天下第七泉”并留下“荆山碧相照,楚水清可乱”、“龟泉木杪出,牛乳石池漫”的诗句,后人遂改名白乳泉。

经水质分析,泉水富含矿物质,表面张力大,故能满出杯口而不溢。

泉左侧有望淮楼,匾额为郭沫若手书,楼内四壁镶挂历代名流书写的楹联。

泉右侧有双烈祠,为纪念辛亥革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怀远籍烈士宋玉琳、程良而建。

祠侧有亭,名为半山亭。

白乳泉现已辟为“乳泉公园”,成为蚌埠地区主要名胜之一。

⒋汤和墓汤和(1326 ~1395)是明朝开国名将,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人。

幼与朱元璋为同乡好友。

元至正十二年(1352)参加郭子兴农民起义军,后以功授千户。

后应朱元璋之请,出巡山东、浙江沿海备倭,筑卫所城59处,征兵民5.8万余戍守,倭寇不敢轻犯。

二十一年,还居中都(今安徽凤阳)新第,将所得赏赐分送故交。

晚年益加恭慎,终年70岁。

汤和墓位于龙子湖畔,地处曹山之上,坐北朝南。

墓前有陵道,道旁立有石马、石羊若干,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陵道尽头立一祠堂。

祠堂内供有汤和灵位,下通汤和墓地宫。

地宫石门前卧有墓志铭和汤和将印碑刻。

石门内即主墓室,正中为汤和灵柩。

若干小型人物石刻位于灵柩四周。

主室旁有一侧室,陪葬一童女。

墓内原有大量陪葬物品,后因墓室被盗,文物大量流失,但仍存有部分有价值的文物,如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全国仅存三件的明青花陶瓷花瓶。

墓室因年代久远和盗墓破坏而塌陷,后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建。

⒌明中都皇城明中都皇城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城西北凤凰山之南,这里三山相连,向阳高亢,淮水萦回。

明洪武二年(1369年),太祖朱元璋决定在他的发祥地临濠(今凤阳)建中都。

中都皇城具有我国宫廷建筑的基本格局和形制。

城有三道:外城是中都城,城围25公里;第二道砖城为皇城,城围7.5公里;内城为紫禁城,城围3公里,四周设午门、玄武、东华、西华四门。

主要建筑有正殿——奉天殿,其左右各建楼台。

交泰殿、奉先殿、柔信殿、春和殿、文渊殿等散布其间,此外皇城内还有太庙、太社、大都督府、御史台等皇家建筑,整个建筑成为后来北京故宫的蓝本,后历经沧桑,殿宇宫阙尽毁。

现仅存残破的午门和西华门一段城墙。

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⒍明皇陵明皇陵,位于凤阳县西南7公里的太平乡,距明中都城西南5公里,明皇陵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父母及三个哥哥、三个嫂子、两个侄子的坟墓。

皇陵陵势若岗阜,列以石人石兽,气势雄伟。

主要建筑有皇城、砖城、土城三道,内有正殿、金门、碑亭、华表、石人石兽36对,神路,宫厅等建筑。

现仅存墓冢、华表、《皇陵碑》等。

虽残缺断裂,仍巍然屹立。

特别是神道两侧的石雕群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皇陵石刻是明代皇家陵寝中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刻工最好的石雕艺术珍品。

《皇陵碑》系朱元璋御撰,是研究朱元璋的重要史料。

皇陵石刻与明中都皇城一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收获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对家乡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

从夏朝之前的禹王宫到明朝开国皇帝的中都城,从春秋时楚国的卞和隐居之处到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的白乳泉,都是很有价值的人文景观。

面对着我们拍摄的一张张照片,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历史再添光彩!同时,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⒈有些部门对古迹的保护不够。

有的古迹虽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却管理不善。

如:凤阳明中都城遗址出土的文物损坏严重,甚至遗失。

有的古迹甚至无人管理,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只有无奈地任凭雨打风吹去。

如:汤和墓孤零零地“废弃”在龙子湖畔,上层墓室破损严重,墓前碑文已完全消失,游客已根本无法了解有关汤和的经历。

我们国家是世界四大文明起源地之一,而且是唯一没有受到根本性破坏的文明起源地。

各地都有文化遗产。

民间还有许多非物质文明的文化遗产。

如何保护,既与继承传统有关,也与有利于坚持历史传统教育。

首先要大声疾呼,让保护文化遗产的思想,深深扎根于广大民众的心中。

一定要让保护文化遗传的重要性,做到家喻户晓。

使每个人都能自学地投身到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中去,并由此做好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

第二,要重点保护好对国家发展和民生民计有重要意义的文化遗产,并通过发展旅游事业,在利用中开发文化遗产的价值,并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

第三,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法律法规,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

第四,要继续做好世界文化遗产资源的申报,使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紧密联系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