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赛美术馆
Artlib《世界艺术鉴赏库》使用指南
![Artlib《世界艺术鉴赏库》使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6fa6d3da783e0912a3162a48.png)
Artlib《世界艺术鉴赏库》使用指南网址:Artlib《世界艺术鉴赏库》是一个满足互联网+时代全方位艺术鉴赏需求的产品,定位于为艺术教育提供资源、素材及方法的深度学习数据库。
目前收录十五万余幅高清图片并处于实时更新状态,涵盖油画、素描、版画、水彩、国画、书法、壁画、雕塑、篆刻、建筑艺术及其他类型,包含艺术普及、艺术故事、艺术品、艺术家、艺术机构、资讯六大内容模块。
具有:知识系统组织、内容全面完整、数据深度标引、超级高清大图呈现、知识点内容模块关联、艺术辞典规范等专业特点。
Artlib《世界艺术鉴赏库》通过建立以经典艺术作品和艺术文献为中心的内容体系,搜集世界范围内的艺术品和艺术资料,组织专业艺术史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系统整理和资料翻译工作,《世界艺术鉴赏库》不仅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艺术作品图片(可以进行高倍数放大,可以满足临摹、学习等多场景使用),同时能够为艺术鉴赏学习提供了大量的辅助素材和必要工具。
(一)、Artlib《世界艺术鉴赏库》收录:(1)艺术名家:全球范围内12000多位艺术家;(2)经典艺术作品:涵盖超过150000件10M以上高清经典艺术作品;包括西方油画、素描、雕塑、版画、水彩画、国画、书法、壁画等类型;(3)艺术机构:收录3700个以上全球艺术机构介绍及其经典馆藏;(4)艺术鉴赏: 收录艺术故事6100余篇,并每日更新中。
(5)艺术普及:收录322个艺术专题。
(6)艺术展览与资讯:直击最新的全球艺术展览活动和艺术动态。
(二)、知识规范:(1)艺术家名称规范:参考国内外数十种艺术辞典和艺术史文献资料,并且成立了一个由美术史专业老师、学生组成的顾问翻译队伍,对艺术家名称进行规范。
(2)美术馆名称规范:参照国内外每个美术馆、博物馆、艺术院校的官方网站和国际博物馆联盟注册资料,对每一个机构名称进行了中英文统一规范,避免了中文翻译及习惯性称呼而造成的麻烦,方便了每一个学习使用者;并聘请江苏博物馆美术史博士等专人负责机构的名称规范。
巴黎奥赛博物馆文化探秘
![巴黎奥赛博物馆文化探秘](https://img.taocdn.com/s3/m/53dc829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c.png)
巴黎奥赛博物馆文化探秘巴黎奥赛博物馆是世界上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位于法国巴黎市心脏地带的卢浮宫广场。
它是法国最重要的艺术博物馆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和最受欢迎的艺术博物馆之一。
建于1793年,拥有包括《蒙娜丽莎》在内的世界顶级艺术珍品和文物收藏。
巴黎奥赛博物馆以其丰富的艺术和历史遗产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
一、巴黎奥赛博物馆的建筑巴黎奥赛博物馆位于原本是皇家宫殿的卢浮宫内。
这座博物馆的建筑极具历史意义,并展现了巴黎独特的建筑风格。
它的建筑风格主要是古典式的,采用了宏伟的圆顶和雄伟的立柱。
博物馆的外表充满了法国的浪漫气息,同时又展现了法国人对于艺术的热爱。
二、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品巴黎奥赛博物馆以其拥有的世界一流的艺术品和文物而闻名于世。
它的收藏品丰富多样,包含了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和现代艺术等许多不同的时期和风格。
这里展出了很多举世闻名的艺术品,例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梵高的《星夜》等等。
这里不仅有绘画作品,还有雕塑、装饰艺术品、古代工艺品等等。
巴黎奥赛博物馆的收藏品代表了人类艺术发展的各个方面,是艺术史上的宝库。
三、参观巴黎奥赛博物馆的建议如果你准备参观巴黎奥赛博物馆,以下是一些建议:1.提前计划:由于巴黎奥赛博物馆非常受欢迎,参观者很多,因此提前计划非常重要。
您可以提前在网上购买门票,并了解开放时间和参观须知。
2.多选时间:为了避免人流高峰期,您可以选择在平日的早上或晚上参观。
这样可以避免人群拥挤,更好地欣赏艺术品。
3.预留足够时间:巴黎奥赛博物馆藏品非常丰富,建议您预留足够的时间来欣赏。
如果您只有有限的时间,可以提前选择您最感兴趣的作品或展览区域进行参观。
4.使用导览器:博物馆提供导览器服务,您可以借助导览器了解作品的历史和背景,深入了解艺术品的内涵。
5.尊重规定:在参观过程中,尊重博物馆的规定非常重要。
请勿触摸展品、禁止拍摄或使用闪光灯等,以确保作品的安全和保护。
奥赛参观指引
![奥赛参观指引](https://img.taocdn.com/s3/m/82ac0a1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3.png)
奥赛博物馆指引P L E A S E A D D Y O U R T I T T L E H E R E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eos numquam accommodare et. In cibo graeco dicunt sea. Augue zril sapientem ne mei, ad suas voluptatibus eum.Tempor mediocrem imperdiet no usu, tractatos salutatus ut est.巴黎2022ADD YOUR TEXT HERE 01整体布局梵高由此上3F4F5F 餐厅在这里2F由此电梯上6F 高更莫奈库尔贝马奈米勒莫罗安格尔从这里按照绿色箭头的顺序参观。
作品陈列是按照画家先后顺序的。
一楼看完再上二楼由此上2F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eos numquam accommodare et. In cibo graeco dicunt sea. Augue zril sapientem n e m e i,a d s u a s v o l u p t a t i b u s e u m. Te m p o r m e d i o c re m i m p e r d i e t n o u s u.安格尔是法国新古典主义最后一个大师。
奥赛博物馆以这张安格尔晚年的挚爱作品《泉》开场,寓意着印象派运动的传承和分界。
安格尔创作《泉》的过程长达26年,最终在1856年完成这幅作品。
一经完成,就成了惊世骇俗的名作,1857年,《泉》被迪麦泰尔伯爵收购,成为私人藏品。
这位伯爵死后,根据他的遗嘱,他的家属于1878年将此画赠给卢浮宫。
后移至奥赛博物馆。
011F右边画廊——从安格尔开始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eos numquam accommodare et. In cibo graeco dicunt sea. Augue zril sapientem n e m e i , a d s u a s v o l u p t a t i b u s e u m. Te m p o r m e d i o c re m i m p e r d i e t n o u s u.卡巴内尔是按安格尔之后的新古典主义画家,技法非常圆熟,但艺术上缺乏创新,画的再好都不能代表艺术的进步。
法国巴黎奥赛美术馆
![法国巴黎奥赛美术馆](https://img.taocdn.com/s3/m/b3257ddead51f01dc281f14e.png)
米勒〃尚〃法蘭西斯瓦(1814-1875)Millet Jean Francois為法國畫家。
在其繪畫生涯中,於1865 、1868年分獲國家一級勳章。
並於1874年受官方政府委託裝飾萬神殿之聖堂,但在工作未開始之前與世長辭,遺留大量作品於世。
米勒之繪畫風格歷經浪漫主義及古典主義洗禮。
在晚期時將農民安排於風景畫中,使他獲致成功。
這類作品已成為農民生活通俗意像。
然而他所畫的農民,其不朽的特質對梵谷及秀拉有很深的影響。
•拾穗Les Gleanuses Salon (The Gleaners)•晚禱The Angelus•牧羊女與羊群Shepherdess with her Flock拾穗Les Gleanuses Salon (The Gleaners)編號:Millet001 作者:米勒Millet 年份:1857 畫作:油彩〃畫布Oil on canvas尺寸:83.5 x 111 cm藏處:法國巴黎羅浮宮Musee du Louvre, Paris1857年創作的拾穗,充分將農民農忙的景致呈現出來。
在畫面中,冷調、金黃的光線賦予人物一種崇高的意像,也賦予農民形象一種英雄史詩般的角色。
晚禱The Angelus編號:Millet002 作者:米勒Millet 年份:1857-59 畫作:油彩〃畫布Oil on canvas 尺寸:55 x 66 cm 藏處:法國巴黎奧塞美術館Musee d`Orsay, Paris作品晚禱,雖然是以描繪自然外貌為出發點,但是畫面中二位主角的舉動,在畫家的筆下,彷佛在頌揚大自然給予人類的恩賜。
充滿著與現今社會不同的寧靜氣氛。
「牧羊女與羊群」Shepherdess with her Flock編號:Millet003 作者:米勒Millet 年份:1864畫作:油彩〃畫布Oil on canvas 尺寸:81 x 101 cm藏處:法國巴黎奧塞美術館Musee d`Orsay, Paris「牧羊女與羊群」其實融合了「拾穗」和「晚鐘」的長處:低頭祈禱、感謝上蒼賜予她工作機會的牧羊女,和其他畫作同樣都包涵著農民單純的心與虔誠的宗教情懷。
欧洲十大历史博物馆
![欧洲十大历史博物馆](https://img.taocdn.com/s3/m/1440f595d0d233d4b14e69f4.png)
欧洲十大著名博物馆——到文化资源丰富的欧洲旅行,最不该错过的就是珍藏了人类珍贵遗产的博物馆,博物馆内所展示的艺术创作,详实地记载过去历史生活的点滴,并蕴藏丰富的智慧与哲思。
入选的有: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卢浮宫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梵蒂冈梵蒂冈-梵谛岡博物馆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法国巴黎-奥塞美术馆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史美术馆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人最引以为傲的大型综合博物馆,保存了世界级的文物宝藏.虽说大英博物馆内的许多文物是抢夺自世界各地,不过看在让这些世界级宝藏能觅得一个安全的处所,而得以免除战火摧残的份上,大英博物馆可说是将功抵罪了,在这座世界上最大型的综合博物馆内,珍藏有国家级的考古文物、图片、绘画、雕刻、钱币、勋章等,数量总类之丰富,让它赢得了《博物馆中的博物馆》的美誉。
大英博物馆的一些小历史:大英博物馆内部的埃及展馆大英博物馆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1753年。
汉斯·斯隆(Hans Sloane)爵士是当时的一位著名收藏家,1753年他去世后遗留下来的个人藏品达79,575件,还有大批植物标本及书籍、手稿。
根据他的遗嘱,所有藏品都捐赠给国家。
这些藏品最后被交给了英国国会。
在通过公众募款筹集建筑博物馆的资金后,大英博物馆最终于1759年1月15日在伦敦市区附近的蒙塔古大楼(Montague Building)成立并对公众开放。
博物馆在开放后通过英国人在各地的冒险活动得到了大批珍贵藏品,早期的大英博物馆倾向于收集自然历史标本,但也有大量文物、书籍,因此吸引了大批参观者。
到了19世纪初,蒙塔古大楼已经显得不敷使用了。
于是1824年博物馆决定在蒙塔古大楼北面建造一座新馆,并在1840年代完成,旧蒙塔古大楼不久后便被拆除。
新馆建成后不久又在院子里建了对公众开放的圆形阅览室。
由于空间的限制,1880年大英博物馆将自然历史标本与考古文物分离,大英博物馆专门收集考古文物。
世界的起源是印象主义流派君斯塔夫库尔贝的作品
![世界的起源是印象主义流派君斯塔夫库尔贝的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9b0e8e3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1d.png)
世界的起源是印象主义流派君斯塔夫库尔贝的作品《世界的起源》是法国著名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古斯塔夫·库尔贝于xxx年创作的现实主义油画,现收藏于法国的巴黎奥赛美术馆。
此作被认为是艺术史上最大胆的油画,也是一件极具争议性的作品。
是库尔贝的代表之作。
作品创作,但由于表现方式过于大胆,使人无法接受,所以一直到xx年才在一次面向公众的展览会上首次亮相。
作品描绘的是一位仰躺的裸女,大腿分开,头与脚都没有画出来。
画家用写实的手法,以严肃、崇敬和庄重的态度去画女性生殖器的,没有丝毫的轻浮和亵渎,借以歌颂女性的伟大。
该画作表现了一个裸体女子的躯干、腿部以及生殖器。
画家用写实的手法,以严肃、崇敬和庄重的态度去画女性生殖器的,歌颂女性的伟大,没有丝毫的轻浮和亵渎。
这幅赤裸裸、超级写实的作品不仅令库尔贝时代人瞠目结舌、也同样让人之惊叹由于这幅画过于大胆,所以一直到xx年才公开展出,现藏于巴黎奥赛美术馆。
浅谈美术馆及非盈利性艺术机构在中国的发展
![浅谈美术馆及非盈利性艺术机构在中国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3be5585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49.png)
浅谈美术馆及非盈利性艺术机构在中国的发展中国的美术馆诞生至今不到100年的时间,1910年中国清政府在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开辟了一个美术馆,专门展出中国书画与刺绣等作品,为中国现代美术展览之滥觞。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上海美术馆成立,1962年中国美术馆成立,这个时期,不少地方政府相继成立了美术馆,但这些美术馆只开展了少量的收藏研究,更多业务内容为陈列、展出中国现代美术作品。
改革开放后,作为国家设立的公益性社会文化事业机构,这类美术馆有了很大的发展,首先在主要功能上,已经拓展为收藏美术精品、开展学术研究、举办陈列展览、普及审美教育、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等。
上世纪末,中国一些大城市开始出现了一些在国外并不鲜见的非盈利艺术机构,其中很大部分是民营的,比如北京设计博物馆、藏酷新媒体艺术中心和远洋艺术中心等,这些机构都依附于与主办者有关的经济实体,开展非赢利的艺术展览和推广活动,为当代艺术和前卫艺术提供了机会,成为各个小艺术圈子研讨和交流艺术的场所。
由于种种原因,尽管它们一时吸引了不少眼球,却没能从根本上推出优秀的展览,也没有收藏重要的作品,更没有考虑到运营和品牌推广,反映了主办者对艺术博物馆和当代艺术认识的局限性。
但作为领风气之先的现象,它们的出现为非盈利当代艺术机构的起步和发展积累了经验。
一、美术馆及非盈利性艺术机构在中国发展的可能性还是从美术馆说起,改革开放以后的二十多年,中国在文化艺术上的繁荣与活跃给它们带来了发展机遇。
剧烈的社会变迁、体制转型和国际化接轨的背景下,广泛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不仅让中国的美术馆专业从业人员,看到了世界各国美术馆的整体水平,看到了国外同行的优秀之处,也深深中国的美术馆发展的迫切性。
国际间文化艺术交流的过程虽说是各种文化艺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过程,但是这种影响和渗透对于交流的双方而言其实不是完全相等的,往往有一方成为施与影响的主导方,而另一方则成为被影响、被渗透的对象。
关于梵高的星空的思考 (2)
![关于梵高的星空的思考 (2)](https://img.taocdn.com/s3/m/d57f1cc152d380eb62946ded.png)
公共艺术课程论文题目:《关于梵高的星空的思考》课程名称:外国绘画鉴赏上课时间: 2013-2014 学年: 2 学期学生姓名:学号: 2011 院系: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专业年级:自动化任课教师:职称:讲师关于梵高的星空的思考摘要:作为表现性的后印象主义画家梵高的作品,《星空》这幅画有很强的笔触。
油画中的主色调蓝色代表不开心、阴沉的感觉。
很粗的笔触代表忧愁。
画中景象是一个望出窗外的景象。
画中的树是柏树,但画得像黑色火舌一般,直上云端,令人有不安之感。
天空的纹理像涡状星系,并伴随众多星点,而月亮则是以昏黄的月蚀形式出现。
整幅画中,底部的村落是以平直、粗短的线条绘画,表现出一种宁静;但与上部粗犷弯曲的线条却产生强烈的对比,在这种高度夸张变形和强烈视觉对比中体现出了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和迷幻的意象世界。
关关键词:梵高星空汹涌动荡西方绘画史上有位响当当的人物,但是人们每每提及他时总会说他是个疯子。
他就是文森特·威廉·梵高,是后印象派的典型代表,是一个对生活与艺术同样充满炽烈感情的画家梵高生平文森特·威廉·梵高(又称”凡高”,以下称“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广为人知与珍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1890年7月29日,因精神疾病的困扰,曾割掉耳朵,后在法国瓦兹河饮弹自杀,时年37岁。
代表作:《自画像》《加歇医生肖像》,1890年,收藏于奥塞美术馆,该作品是目前排名世界十大天价画作第二位的名画,仅次于毕加索的《拿烟斗的男孩》《罗纳河上的星夜》,1888年,收藏于奥塞美术馆《安特卫普的后院》,1885年,收藏于梵高博物馆《麦田群鸦》,1890年,收藏于梵高博物馆《吃马铃薯的人》,1885年,收藏于梵高博物馆《在圣马迪拉莫海边的渔船》,1888年,收藏于梵高博物馆《奥维的教堂》,1890年,收藏于奥赛美术馆《有丝柏的道路,1890年,收藏于荷兰奥杜罗库拉穆勒美术馆《夜间咖啡馆》,1888年,收藏于耶鲁大学美术馆《有妇女在洗衣服的阿尔吊桥》,1888年,收藏于荷兰克勒勒-米勒博物馆《丝柏树》,,1889年,收藏于大都会博物馆《鸢尾花》,1889年,收藏加州保罗盖茨美术馆《在阿尔的卧室》第三版,1889年,收藏于奥塞美术馆《玫瑰》,1889年,收于於日该国立西洋美术馆《夜晚露天咖啡座》,1888年,收藏于科伦-米勒博物馆《向日葵》,1888年,收藏于德国慕尼黑美术馆《星夜》,1889年,收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巴黎奥赛博物馆的珍藏作品欣赏
![巴黎奥赛博物馆的珍藏作品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e775bb1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e2.png)
巴黎奥赛博物馆的珍藏作品欣赏巴黎奥赛博物馆曾被誉为“欧洲最美的博物馆”,它与卢浮宫、蓬⽪杜中⼼⼀道被称为巴黎三⼤艺术博物馆。
最近,新加坡博物馆举办了《梦想与现实:巴黎奥塞博物馆珍藏展》,令⼈瞩⽬,吸引了很多⼈前来观赏。
我与⽼公带⼉⼦专程到新加坡博物馆,观赏了奥赛博物馆的珍藏,被艺术⼤师们的作品深深地吸引,以⾄连续两天都泡在博物馆⾥看不够。
这次展出了140多件奥赛美术馆珍藏的作品,其中有梵⾼、塞尚,⾼更、马奈、安格尔、莫奈等⼤师的作品。
卡巴内的《维纳斯在诞⽣》,1863。
左图是安格尔的《维纳斯在帕弗斯》, 1852-1853。
右图是雷诺阿的《少年与猫》, 1868-1869。
卢梭的《不协调的战争》,约1894。
⽶勒的《春天》, 1868-1873。
左图是马奈的《乔治克⾥门梭》, 1879-1880。
右图是塞尚的《塞尚夫⼈的肖像》, 1888-1890。
毕沙罗的《秋收》,1888。
左图是莫奈的《撑着阳伞的⼥⼦》, 1886。
右图是史提尔的《海滩上的少⼥》,1888-1889。
宫札勒斯的《意⼤利戏院的⼀个包厢》, 1875-1878。
左图是⾼更的《海景与峭壁上的⽜》, 1888。
右图是库尔柏的《春天时被围捕的惊恐的⿅》, 1867。
塞尚的《玩纸牌者》,1890-1895。
有资料记载塞尚⼀共画过5幅《玩纸牌者》,其中4幅分别收藏在巴黎的奥赛博物馆、纽约的⼤都会艺术博物馆等世各⼤博物馆中。
博物馆独缺的那⼀幅,据说由卡塔尔王室出价1.6亿英镑(约16亿元⼈民币) 购买,创下了单件艺术品最⾼价。
梵⾼与塞尚、⾼更⼀道被称为后印象派三杰。
在画展上,观看梵⾼的《繁星夜空》⼈很多。
我们等了好⼀会⼉,才能站到前排拍照。
梵⾼的《繁星夜空》,1888-1889。
展出的作品还有素描、早期摄影等。
这次艺术⼤师的珍藏作品,⾛出巴黎奥赛博物馆,在新加坡博物馆展出,引起巨⼤反响,受到普通市民和游客的热烈欢迎。
最值得⼀提的是所有展出的珍藏作品,都有详细的中英⽂对照介绍。
骄傲的公鸡
![骄傲的公鸡](https://img.taocdn.com/s3/m/53ed636da76e58fafab0038c.png)
心园·米罗国际美术教育星期~(小B)编号:主编:心园·米罗教学研发中心一、命题及说明:课件名称:《骄傲的鸡》课程说明:以走进法国当代艺术博物馆名画围绕着鸡为主题,用水粉颜料以及拼贴来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要学会举一反三,不能照抄本课件内容,课件仅供参考。
本次课程专注儿童的个性发展,不使用刻意标准限制儿童的创作,以创新的思维刺激儿童去感知、探索和发现,使用趣味性的引导,启发儿童的想象力。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示范、引导、启发式教学二、媒介与材料1、媒介三、导入与热身四、绘画与过程五、评价与展示科普1、法国奥赛美术馆奥塞美术馆,是巴黎的近代艺术博物馆,主要收藏从1848年到1914年之间的绘画、雕塑、家具和摄影作品。
博物馆位于塞纳河左岸,和卢浮宫斜对,(直接隔河和卢浮宫门前的杜伊勒里公园相对)。
原来是建于1900年的火车站,是从巴黎到奥尔良铁路的终点奥尔赛车站。
1939年进入巴黎的铁路取消,车站关闭。
1978年被列为受保护的历史建筑,1986年改建成为博物馆,将原来存放在卢浮宫的、在茹德葆博物馆的以及在蓬皮杜艺术中心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内的有关藏品全部集中到这里展出。
大厅中还保留着原来的车站大钟。
简介由拉鲁筹建奥塞美术馆位于塞纳河的左岸,这是由一个废旧的火车站而建成的美术馆。
隔着塞纳河。
从奥塞美术馆可以直接眺望卢浮宫,以及橘园美术馆。
在1986年12月9月,奥塞美术馆的落成开幕典礼上。
法国总统密特朗特别致辞:"拥抱过往情怀,在自由的思想下尽情享受一切美好的事物。
"这正体现了巴黎人的精神及生活态度。
奥塞美术馆的收藏以印象派绘画为主,有莫奈的睡莲、雷诺阿的画,其藏品部分来自卢浮宫,蓬皮杜文化中心,卢森堡博物馆等所赠,及一些收藏家捐赠,除绘画作品以外,还有家具、雕刻及平面艺术等。
奥塞美术馆现在拥有的油画作品约2300幅、雕塑1500件、250幅粉画、1100件手工艺品、1.5万件图版、建筑模型、都市发展规划草图、书籍和图案设计等各类艺术精品和资料,成为法国仅次与卢浮宫和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的第三大艺术美术馆。
湘艺高中美术-美术鉴赏《4.4走进博物馆》
![湘艺高中美术-美术鉴赏《4.4走进博物馆》](https://img.taocdn.com/s3/m/99b6ed6abd64783e09122b5d.png)
世
界 著
法 国 卢
名
浮 宫
美
美
术
术 馆
馆
的
顶
级
珍
藏
品 下面给大家2分钟时间大家浏览课本第104页,“获取1
小时参观卢浮宫的参考方案”。并请一位同学来讲一
讲这个方案。
卢浮宫“三宝”
《蒙娜丽莎》Mona Lisa 列奥纳多· 达·芬奇(意大利) 油画 (木板)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 肖像画杰作。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 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 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 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 的外形达到巧妙结合,对于人像面容 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关键部位,也 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 ,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 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千古奇韵,那 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 称为“神秘的微笑”。
大都会博物馆之 临摹名画
你参观过美术馆吗?
你知道如何参观美术 馆吗?
Ready? GO!
参观前的准备
了解 展览信息
1
了解参观
了解
注意事项 美术馆信息
2
3
参观博物馆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 不能大声喧哗 ❖ 不能奔跑 ❖ 不能越过规定距离;不能触摸展品 ❖ 不能使用铅笔以外的记录工具,以免弄脏展品 ❖ 没有经过允许,不能拍照 ❖ 不能在展区吃东西 ❖ 穿着整洁,不能穿汗衫、拖鞋
翠玉白菜原是永和宫的陈设 器,永和宫为清末瑾妃所居之宫 殿,据说翠玉白菜即为其随嫁的 嫁妆。白菜寓意清;象征新嫁娘 的纯洁,昆虫则象征多产;祈愿 新妇能子孙众多。自然色泽、人 为形制、象征意念,三者搭配和 谐,遂成就出一件不可多得的珍 品。
富春山居图(局部) 元 黄公望
撑阳伞的女人
![撑阳伞的女人](https://img.taocdn.com/s3/m/06115cfb551810a6f5248635.png)
撑阳伞的女人《撑阳伞的女人》,莫奈作,1886年,131x88cm,巴黎奥赛美术馆藏。
1892年,莫奈与爱丽丝·欧希德再婚,这幅画是以爱丽丝与前夫所生的女儿苏珊娜为模特儿所创作的。
奥赛美术馆里有另一幅方向相反的作品,画中的苏珊娜是望向右方。
在完成这幅作品的十年前约l875年,莫奈也曾以前妻卡美伊为模特儿,画过类似场景的作品(现藏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画廊,左)。
这三幅画中,以右页这幅最强而有力。
比较起另外二幅,这幅的场景更有戏剧性,描绘出人物的奔放感,笔触也更为大派。
由这幅作品中可看出莫奈在肖像画上的功力也十分优异。
画作赏析印象派是19世纪中叶欧洲艺术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印象派画家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针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
以"光为画面主角"的印象派最伟大的大师莫奈曾经画过二幅《撑阳伞的女人》,一幅作于1875年,一幅画于1886年。
首幅画里的采用仰视的角度来表现画面的人物,女人半侧着身子,衣褶因为她的转动也在旋转,动态的呈现着这一微妙的动作,而平衡女子动作的是她手持的阳伞。
阳伞的灰绿色调与天空融合在一起把人物既与画面结合又使人物跳出背景那澄明的天空动感在人们眼前。
画面中的远处的小男孩儿又拉深了画面的层次感,不仅突出了撑阳伞的女人也把远处的天空显得更加高远。
但,在印象派中"光才是画面真正的主角"。
在这幅画中,采用原色并列、重叠和补色手法,形成新的绘画语言。
为了表现物体的动态变化和光色的斑斓绚丽、光怪陆离,画家采用小笔触和色调并列方法,有些颜色不再在调色板上调配,而是黄、蓝并列,时而重叠,并把黄和绿、蓝和橙色补互对比,使色彩在强烈视觉冲击中产生新的和谐。
光与影正是依托于这两个人物跳跃穿梭在人们眼帘中的。
女人身后的天空如同水一般透明多变,仿佛一指就可以戳破。
阳光透过湛蓝的天空洒到女人的衣裙上,正因为光影的作用,女人的上半身色调昏暗表明她处于伞的阴影之下。
爱德华·马奈代表作《奥林匹亚》(Olympia,巴黎奥赛美术馆)
![爱德华·马奈代表作《奥林匹亚》(Olympia,巴黎奥赛美术馆)](https://img.taocdn.com/s3/m/c867f82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ff.png)
爱德华·马奈代表作《奥林匹亚》(Olympia,巴黎奥赛美术馆)爱德华·马奈奥林匹亚 Olympia 巴黎奥赛美术馆维基百科Olympia is a painting by Édouard Manet, first exhibited at the 1865 Paris Salon, which shows anude woman ("Olympia") lying on a bed being brought flowers by a servant. Olympia wasmodelled by Victorine Meurent and Olympia's servant by the art model Laure. Olympia'sconfrontational gaze caused shock and astonishment when the painting was first exhibitedbecause a number of details in the picture identified her as a prostitute. The Frenchgovernment acquired the painting in 1890 after a public subscription organized by ClaudeMonet. The painting is on display at the Musée d'Orsay, Paris.What shocked contemporary audiences was not Olympia's nudity, nor the presence of her fullyclothed maid, but her confrontational gaze and a number of details identifying her as a demi-mondaine or prostitute.[1] These include the orchid in her hair, her bracelet, pearl earrings andthe oriental shawl on which she lies, symbols of wealth and sensuality. The black ribbonaround her neck, in stark contrast with her pale flesh, and her cast-off slipper underline thevoluptuous atmosphere. "Olympia" was a name associated with prostitutes in 1860s Paris.爱德华·马奈奥林匹亚 Olympia 局部细节The painting is modelled after Titian's Venus of Urbino (1538).[3] Whereas the left hand of Titian's Venus is curled and appears to entice, Olympia's left hand appears to block, which has been interpreted as symbolic of her sexual independence from men and her role as a prostitute, granting or restricting access to her body in return for payment. Manet replaced the little dog (symbol of fidelity) in Titian's painting with a black cat, which traditionally symbolized prostitution. Olympia disdainfully ignores the flowers presented to her by her servant, probably a gift from a client. Some have suggested that she is looking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door, as her client barges in unannounced.The painting deviates from the academic canon in its style, characterized by broad, quick brushstrokes, studio lighting that eliminates mid-tones, large color surfaces and shallow depth. Unlike the smooth idealized nude of Alexandre Cabanel's La naissance de Vénus, also painted in 1863, Olympia is a real woman whose nakedness is emphasized by the harsh lighting.[1] The canvas alone is 51.4 x 74.8 inches, which is rather large for this genre-style painting. Most paintings that were this size depicted historical or mythological events, so the size of the work, among other factors, caused surprise. Finally, Olympia is fairly thin by the artistic standards of the time and her relatively undeveloped body is more girlish than womanly. Charles Baudelaire thought thinness more indecent than fatness.The model for Olympia, Victorine Meurent, became an accomplished painter in her own right. In part, the painting was inspired by Titian's Venus of Urbino (c. 1538), which in turn refers to Giorgione's Sleeping Venus (c. 1510). Léonce Bénédite was the first art historian to explicitly acknowledge the similarity to the Venus of Urbino in 1897.[6] There is also some similarity toFrancisco Goya's La maja desnuda (c. 1800).弗朗西斯科·⼽雅裸体的玛雅 The Nude Maja 西班⽛马德⾥普拉多博物馆There were also pictorial precedents for a nude woman, attended by a black servant, such as Ingres' Odalisque with a Slave (1842), Léon Benouville's Esther with Odalisque (1844) and Charles Jalabert's Odalisque (1842).[8] Comparison is also made to Ingres' Grande Odalisque (1814). Unlike other artists, Manet did not depict a goddess or an odalisque but a high-class prostitute waiting for a client.Though Manet's The Luncheon on the Grass (Le déjeuner sur l'herbe) sparked controversy in 1863, his Olympia stirred an even bigger uproar when it was first exhibited at the 1865 Paris Salon. Conservatives condemned the work as "immoral" and "vulgar."Journalist Antonin Proust later recalled, "If the canvas of the Olympia was not destroyed, it is only because of the precautions that were taken by the administration." The critics and the public condemned the work alike. Even Émile Zola was reduced to disingenuously commenting on the work's formal qualities rather than acknowledging the subject matter, "You wanted a nude, and you chose Olympia, the first that came along".[9] He paid tribute to Manet's honesty, however, "When our artists give us Venuses, they correct nature, they lie. Édouard Manet asked himself why lie, why not tell the truth; he introduced us to Olympia, this fille of our time, whom you meet on the sidewalks."乔尔乔睡着的维纳斯 Sleeping Venus 德国德累斯顿古代⼤师画廊Olympia's MaidAlthough originally overlooked, the figure of the maid in the painting, modelled by a woman named Laure, has become a topic of discussion among contemporary scholars. As T. J. Clarkrecounts of a friend’s disbelief in the revised 1990 version of The Painting of Modern Life:“you’ve written about the white woman on the bed for fifty pages and more, and hardly mentioned the black woman alongside her.” Olympia was created 15 years after slavery had been abolished in France but racist stereotypes had continued. In some cases, the white prostitute in the painting is described using racist language. "References to Blackness thus invaded the image of white Olympia, turning her into the caricatural and grotesque animal that Black people are frequently made to represent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Many critics have applauded Manet in his use of white and black in the painting, an alternative to the tradition of chiaroscuro. Charles Bernheimer has said,The black maid is not [...] simply a darkly colored counterpart to Olympia's whiteness, but rather an emblem of the dark, threatening, anomalous sexuality lurking just under Olympia's hand. At least, this is the fantasy Manet's servant figure may well have aroused in the male spectator of 1865.Black feminists have rejected his reading and argue that it is not for artistic convention that Manet included Laure but to create an ideological binary between black and white, good and bad, clean and dirty and "inevitably reformulates the Cartesian perspectival logic that allows whiteness to function as the only subject of consideration".[14] When paired with a lighter skin tone, the Black model stands in as signifier to all of the racial stereotypes of the West.The Confrontational Gaze and The Oppositional GazeIn Lorraine O' Grady's essay titled "Olympia's Maid: Reclaiming Black Female Subjectivity",[15] she asserts, "Olympia's maid, like all other 'peripheral Negroes'", is a robot conveniently made to disappear into the background drapery. While the confrontational gaze of Olympia is often referenced as the pinnacle of defiance toward patriarchy, the oppositional gaze of Olympia's maid is ignored; she is part of the background with little to no attention given to the critical role of her presence.O'Grady points out that we know she represents 'Jezebel and Mammy' "and best of all, she is not a real person...", rather she is object to the objectified and excluded from sexual difference according to Freudian theory.[15] While Olympia looks directly at the viewer, her maid, too, is looking back.[16] In her essay "Mammy, Jezebel, Sapphire and Their Homegirls: Developing an Oppositional Gaze toward the Images of Black Women", Catherine West concludes that by claiming an oppositional gaze we can identify, criticize, resist and transform these and other oppressive images of Black women.In January 2016, a Luxembourg performance artist, Deborah De Robertis, laid on the floor in front of the painting and mimicked the pose of the subject, and then security guards closed the room and police arrested her.爱德华·马奈奥林匹亚 Olympia 局部参考译⽂《奥林匹亚》是爱德华·马奈的⼀幅画,⾸次在1865年的巴黎沙龙展出,展⽰了⼀个躺在床上的裸体⼥⼈(“奥林匹亚”),由⼀名仆⼈带来鲜花。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MuseumofArt)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MuseumofArt)](https://img.taocdn.com/s3/m/4ee8957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9d.png)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MuseumofArt)展开全文2016-11-20,第十个周末。
参观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位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中央公园旁,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之一。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纽约第五大道80到84街的一栋庞大建筑。
博物馆常年的展品就占有三层及各自的夹层,内有埃及艺术,中世纪艺术,希腊与罗马艺术,非州、大洋州及美州艺术,欧洲雕塑及装饰艺术,美国艺术,近现代艺术,亚洲艺术,阿拉伯地区、中亚及后期南亚艺术,古代近东艺术等等各个展区。
馆内的陈列室共有248个,所有展品数量已达330余万件。
包括古今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雕塑、绘画、素描、版画、照片、玻璃器皿、陶瓷器、纺织品、金属制品、家具、古代房屋、武器、盔甲和乐器。
大堂中央有一个比较大的咨询台,可以免费领取一份中文版的大都会博物馆导游图。
图上每一个展厅的位置和通道,以及主要内容都标示得清清楚楚。
最重要的是要租个中文导览器(7$/人),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你欣赏每一幅作品。
由于博物馆太大太大,展品又太多太多,这里只能介绍其中很少很少的一部分。
大都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丹铎神庙【131】展厅宽敞明亮,一座完整的埃及神庙屹立在水平如镜的水池中央。
这座神庙的名字叫丹铎神庙(Temple of Dendur)。
这个硕大的展厅整整一扇墙壁都是玻璃幕墙(照片右面),外面是中央公园郁郁葱葱的树林,厅内除了神庙本身之外,只有围绕在神庙周围的水池与几座埃及雕像做为陪衬,它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体积最大的镇馆之宝。
1963年埃及政府修建阿斯旺水坝,尼罗河水位上升要将丹铎神庙淹入水下,美国出手相助,埃及政府提出为保护古迹愿把神庙作为礼物赠送给美国(埃及素来喜欢文物外交---埃及政府称为分享制度)。
美国如获至宝,1965年开始把这座由八百吨重的石头神庙切割成每块6.5吨左右的石块运到美国。
外国的历史文化街区有哪些
![外国的历史文化街区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77872ee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e5.png)
外国的历史文化街区有哪些美国在美国,以“苏荷”(SOHO即“休斯顿街以南”<South of Houston Street>)为中心的石径街原来是老厂区,后来新兴的文化产业在被淘汰的工厂仓库上崛起,艺术设计工作室、工艺品展示馆、画室画廊、古玩商铺、酒吧、咖啡馆等鳞次栉比,这里成了新兴的文化艺术产业街区,所以“苏荷”成了新兴文化产业在淘汰的工厂仓库上崛起的代名词。
法国坐落在塞纳河左岸的奥赛美术馆,犹如一颗璀璨的珍珠,位于右岸丰富、有皇家气息、像钻石般的罗浮宫交相辉映。
参观完这座藏品丰富、空间流动、设施先进的艺术殿堂,你一定很难相信这个世界一流美术馆,却是一处废弃的火车站改建而成的,除一对原有建筑进行细致地整修外,还插入了一套新的建筑要素,创造出“房中房”的特色空间。
既保持了旧火车站建筑要素的完整,又创造出适合现代艺术品展示需要的流动空间。
奥赛美术馆,是历史街区建筑物旅游开发的非常成功的实例。
它告诉我们,将已破旧的厂房、仓库、码头、车站等产业建筑遗产,作为文化资源进行保护与再开发利用,不仅有经济效益,同时也复兴了城市中逐渐衰败的地区,丰富了城市景观的多样性。
意大利2000年是旅游观光的旺季。
为了迎接世界各地旅游者的到来,许多城市都完成一些大型文化设施建设项目。
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旧建筑物和产业建筑改建而成。
如意大利古城博洛尼亚的大型建设项目中,旧有由证券交易大楼改建成图书馆和多媒体信息中心;由烟草工厂改建成文化交流中心和演出中心等旧建筑再利用形式。
在古都罗马,近年完成的项目中,有利用旧火车发电厂改建的文化中心,有将古罗马时期屠宰场改建而成的战士和出版发行中心,有将旧啤酒厂改建的现代艺术画廊等等。
印度尼西亚棉兰是印度尼西亚的英国殖民城市。
棉兰城市景观的形成可追溯到受英国殖民建筑影响的第一个殖民时期,Kesawan是第一个发展成为贸易中心区的区域,沿街分布着许多商铺,Kesawan大街被视为棉兰的“中央大街”,最令人难忘的是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建筑的宗教礼仪形式和社会地位。
梵高是哪个国家的
![梵高是哪个国家的](https://img.taocdn.com/s3/m/c489cfc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44.png)
梵高是哪个国家的在19世纪诞生了许多杰出伟大的人物,其中有一位艺术家是十分独特的,他就是文森特·威廉·梵高,他是一位非常伟大的艺术家。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梵高是哪个国家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梵高是哪个国家的梵高来自欧洲一个曾经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接壤德国比利时,是荷兰人,这在他的履历上明明白白写着: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年3月30日生于荷兰南部布拉邦特的格鲁特·曾德特。
梵高的经历跟巴赫相似,都是生前失意落魄,去世后才声名大噪。
一方面证明了他们艺术作品是真正能够接受时间洗礼的,另一方面则表现出他们所处时代的人的愚昧。
不过,总之他们是杰出而伟大的,是同时代人中的翘楚。
梵高穷困潦倒,几乎没有收入来源。
他能学习绘画知识,结交知名画家,都要多亏于弟弟提奥的财务支持。
梵高几次画展也是由弟弟提奥帮助开展的,提奥也是梵高的知己至交。
人们在欣赏梵高画作时,能够明显感受到画面带来的强烈视觉效果。
梵高的画大多数是变形扭曲的,色彩的配合也恰到好处能表现他内心强烈的痛苦。
梵高的痛苦来自外界的不理解与内在的无助彷徨。
但梵高又是积极向上的。
身在黑暗的泥淖,心却向往光明。
他的名作《向日葵》正是如此而充满律动感与生命力。
这样的梵高并不矛盾,一个在阴影下的人,对光明的渴望更为强烈。
梵高曾在他的画作《加歇医生》里预言“人们也许会长久地凝视它们,甚至在100年后,带着渴念追忆它。
”现在100年后,他的话正好对应了现状。
梵高100年后成就了他生前不敢想象的名声。
人们不仅将梵高的名字与作品熟识,梵高的生平甚至梵高是哪国人都有所了解。
这是对每一个伟大的人物该有的敬意,是饱含钦慕与崇高赞美的表现。
是他们应该得到到荣誉。
梵高简介梵高是后印象派的画家,出生于牧师家庭。
梵高内心是非常痛苦的,他之所以割断耳朵也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悲痛,最后因为精神病发作而自杀。
但是他作为后印象派的先驱,二十世纪的艺术被他深深影响着,特别是表现主义。
撑阳伞的女人
![撑阳伞的女人](https://img.taocdn.com/s3/m/ec81314b2e3f5727a5e962bb.png)
克劳德· 莫奈
克劳德· 莫奈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 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 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 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 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 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除此 之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 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莫 奈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 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 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 印象派运动可以看作是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 峰,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的起点。克劳德· 莫奈 的名字与印象派的历史密切相连。莫奈对这一艺 术环境的形成和他描绘现实的新手法,比其他任 何人贡献都多。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印象派的 创始人虽说是马奈,但真正使其发扬光大的却是 莫奈,因为他对光影之于风景的变化的描绘,已 到走火入魔的境地。
印象主义 :不依据可靠的知识,以瞬间的印象做画。画 家们是抓住一个具有特点的侧面去做画,所以他们必须疾 飞画笔把颜色直接涂在画布上,他们只能多考虑画的总体 效果,较少的顾及枝节细部。印象主义的以粗放的笔法做 画,作品缺乏修饰,是一种外表草率的画法。印象主义采 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 ,表现 对象的整体感和气氛的创作方法,主张根据太阳光谱所呈 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 印象主义的作品选择的题材面比较广泛,无论是在城市或 是在乡村,画家都试图捕捉到瞬息多变的大自然。由于追 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印象主义画家主要把身边的生活琐 事和直接见闻作为题材,多描绘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 在构图上多截取客观物象的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 打破了写生与创作的界限。
《撑阳伞的女人》,莫奈作, 1886年,131x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m,巴黎奥 赛美术馆藏。1892年,莫奈与 爱丽丝· 欧希德再婚,这幅画是 以爱丽丝与前夫所生的女儿苏 珊娜为模特儿所创作的。奥赛 美术馆里有另一幅方向相反的 作品,画中的苏珊娜是望向右 方。在完成这幅作品的十年前 约l875年,莫奈也曾以前妻 卡美伊为模特儿,画过类似场景的作品。三幅画中, 这幅最强而有力。比较起另外二幅,这幅的场景更有 戏剧性,描绘出人物的奔放感,笔触也更为大派。由 这幅作品中可看出莫奈在肖像画上的功力也十分优异。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https://img.taocdn.com/s3/m/a2c52ab6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12.png)
作品风格
《莫奈夫人像》 雷诺阿是法国画家,最初与印象画派运动联系密切。他的早期作品是典型的记录真实生活 的印象派作品,充满了夺目的光彩。然而到了(19世纪)80年代中期,他从印象派运动中分裂出来,转向在人像 画及肖像画,特别是妇女肖像画中去发挥自己更加严谨和正规的绘画技法。
在所有印象派画家中,雷诺阿也许是最受欢迎的一位,因为他所画的都是漂亮的儿童,花朵,美丽的景色, 特别是可爱的女人。这些都会立刻把人吸引住。雷诺阿把从他们那里所得到的赏心悦目的感觉直接地表达在画布 上。他曾说过:“为什么艺术不能是美的呢?世界上丑恶的事已经够多的了。”他还是女性形象的崇拜者,他说 “只有当我感觉能够触摸到画中的人时,我才算完成了人体肖像画。”
《包厢》 《包厢》(The Theater Box)则是雷诺阿正式参加印象派美展的第一次参展作品之一。他一共送 去七幅油画。这幅画根据他在剧院里所得的“印象”,回到画室里请人摆模特儿画成的。画上前面那个盛装贵妇 是一名叫尼尼·洛比丝的模特儿扮成的。后面手拿望远镜的中年绅士形象,则是由雷诺阿的一个兄弟充当模特儿的。
艺术门类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是一位印象派和后印象派艺术家,主要与印象派有关。
生平经历
早年
成名
晚年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瓦出生于法国上维埃纳省利摩日的一个工人阶级的家庭之中。童年时期的雷诺瓦曾在 一家瓷器工厂工作,而雷诺瓦的绘画才能使他得到了绘制瓷器的差事。而在他进入美术学校之前,还有受外国传 教士的委托,绘画室内的装饰物和装饰扇子的经历。在这个时期,他还去参观卢浮宫学习法国有名画家的各种技 法。
法国奥塞博物馆
![法国奥塞博物馆](https://img.taocdn.com/s3/m/3c2d4d45e518964bcf847cd2.png)
评价:
• 如果说卢浮宫是“神”的艺术,那么奥赛美术 馆和蓬荜度中心就属于“人”的和“非人的”。巴 黎的这三本艺术教科书跨越时间的隧道,展现了一 部完整的西方的美术史。三大艺术宝库的建筑本身 也各有特点。除了卢浮宫那颇具争议的金字塔之外, 拥有五层楼高的拱顶和巨大精美黄金挂钟的奥赛美 术馆居然是由一个古典主义艺术风格的火车站改建 的。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个拱形大厅居然花费了 12000吨钢材,比埃菲尔铁塔的钢材用量还要大。 这里收藏的绘画和雕塑尤其是印象派作品,会让你 重新衡量艺术与现实的距离。你要准备好充裕的时 间来欣赏这些延续着历史,秉承着未来的作品。 • 因为这里不仅是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学院 派、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大本营,更是了解近现 代西方文化14年的作品, 其中有第三共和国时期的官方艺术、象征 主义、学院派绘画以及新艺术时期的装饰 艺术作品。 • 顶层集中展示的是印象派以及后印象 派画家的作品,是世界上收藏印象派主要 画作最多的地方。因此,有人称之为印象 主义画家的殿堂。不但内部收藏各类的艺 术品,古典主义艺术风格的建筑物本身也 是颇有看头。由于靠近大厅的玻璃拱顶, 光线好,非常适合摆放印象派绘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黎三大國立博物館之一,奧賽博物館(Musée Orsay)。
奧賽博物館位於塞納河左岸,與位於右岸的盧浮宮博物館隔河相望。
法國的“三大國立博物館”的基本分工如下:盧浮宮博物館展示1848年前的作品。
奧賽博物館展示1848-1914年(一戰)之間的作品。
蓬皮杜中心展示一戰以後的作品。
•奧賽博物館的內部。
這座博物館是火車站改裝的,當年火車站的巨鐘(圖中央上方),仍然掛在博物館。
(La jeune Tarantine,英語:Young Tarantine),作者AlexandreSchoenewerk。
這件作品是根據法國詩人安德列·舍尼埃(André Chénier,1762-1794年)的著名的詩篇《年輕女囚》創作的。
這位詩人被送上斷頭臺處死三天以後,“革命領袖”羅伯斯皮爾自己也被推上斷頭臺,“革命恐怖”結束了。
La jeune Tarantine,英語:Young Tarantine),作者Alexandre Schoenewerk。
《》(La jeune Tarantine ,英語:Young Tarantine ),作者Alexandre Schoenewerk 。
《》(La jeune Tarantine ,英語:Young Tarantine ),作者Alexandre Schoenewerk《自然在科學前面解除自己的衣衫》(Nature Unveiling Herself Before Science )。
作者Louis-Ernest Barrias 。
•《沉睡的赫柏》(Hebe asleep ),作者Albert-Ernest Carrier-Belleuse 。
•希臘神話:赫柏是青春女神,永不衰老,她是宙斯與赫拉的女兒,負責給諸神斟酒。
後來,她嫁給創造了12 件功業的大力神赫拉克裡斯(Heracles )。
《地獄之門》(The Gates of Hell ),作者羅丹(Auguste Rodin)。
在羅丹博物館,也有一件青銅製作的同名作品(但未完成)。
這件作品《地獄之門》的上方正中間,有一個沉思的人物坐像,這是拉賓最著名的雕塑《思想者》的原型。
《青銅時代》(The Age of Bronze ),作者羅丹(Auguste Rodin)。
羅丹是法國最著名的雕塑家之一,奧塞博物館裡有很多他的作品。
此外,巴黎還有一個專門的“羅丹博物館”。
《吻》(Kiss),作者羅丹(Auguste Rodin )。
《成熟的年紀》(The Mature Age),作者卡米爾·克勞岱爾(Camille Claudel)。
這件的作品名稱很多。
除了《成熟的年紀》,又稱《天命,生命之路或者命運》(The Destiny, The Way of Life或者The Fate)。
作者卡米爾·克勞岱爾(1864-1943)是法國的著名女雕塑家,她與比她大24歲的法國雕塑大師羅丹之間,曾經發生過震撼歐洲藝術界的一段戀情。
作者卡米爾·克勞岱爾(1864-1943)是法國的著名女雕塑家,她與比她大24歲的法國雕塑大師羅丹之間,曾經發生過震撼歐洲藝術界的一段戀情。
卡米爾·克勞岱爾出身于一個普通的家庭,無錢上學,更不能奢望藝術。
但是,她很小就顯示出驚人的藝術天賦,感動了她的父母,全家努力工作供她上學。
法國的藝術學院通常不接受女學生,最後破例錄取了卡米爾·克勞岱爾。
1883年,她19歲時,羅丹成為她的老師。
1884年,她20歲時,成為羅丹的模特兒,知己和情人,“羅丹的很多最著名的作品,正是在她的激勵下才創造出來的”。
兩個人的關係維持了整整20年。
“她成就了羅丹”。
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和故事,羅丹拒絕娶她為妻。
不述。
在羅丹博物館裡,也有卡米爾·克勞岱爾的很多優秀作品展出。
下面就是一個例子:•《Vertumnus and Pomona 》,作者卡米爾·克勞岱爾(Camille Claudel )。
這件作品是本博文中,唯一的不在奧塞博物館的作品。
在歐洲,只要談到羅丹,無人能回避卡米爾·克勞岱爾,所以放在這裡。
•羅丹的長達20年的模特爾,知己和情人卡米爾·克勞岱爾,1903年開始在幾個沙龍展出自己的工作室的作品,這件作品是她的一件著名的大理石雕塑,描述了古羅馬神話中的一個愛情故事。
•《永恆的源泉》(Eternal spring),作者羅丹(Auguste Rodin )。
《烏格里諾》(Ugolino),作者羅丹(Auguste Rodin)。
史料記載:烏格里諾(Ugolino della Gherardesca,1220-1289年)是義大利的貴族,政治家和海軍指揮官。
在但丁(Dante Alighieri,1265-1321年)的作品中,多次提及烏格里諾:由於烏格里諾的叛逆行為,他和他的兩個兒子和兩個孫子被關押起來,在即將餓死的時候,他的孩子們央求他吃掉自己的屍體。
《維納斯的誕生》(The Birth of Venus),作者Alexandre Cabanel(1823-1889)。
作於1863 年。
這是一幅著名的作品,作於1863年,總共繪製了兩幅:第一幅現藏於奧賽博物館,後來繪製的第二幅現藏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這幅作品1863年在沙龍展出時,引起轟動,拿破崙三世立刻購買,作為私人收藏。
美國藝術歷史學家Robert Rosenblum(1927-2006)評論說:“這幅作品徘徊在古代女神和現代夢幻之間”,“她的眼睛半睜半閉,神態似睡非睡……而一個半睡半醒的裸體女性對一個男性是最為可怕的……”。
大文豪雨果也說過一句類似的名言:“一個裸體的女人,就是一個全副武裝的女人”。
《烏格里諾》(Ugolino),作者Jean-Baptiste Carpeaux 。
題材同上。
•《舞蹈》(la danse ),作者Jean-Baptiste Carpeaux 。
•這件作品原件在奧塞博物館,複製品在巴黎歌劇院的門口。
《》(Au matin ),作者AlexandreSchoenewerk 。
《》(Au matin ),作者AlexandreSchoenewerk 。
《繆斯》(Muse)。
繆斯是希臘神話中,九個最古老的女神,分別負責不同的藝術領域。
•《真理》(Truth ),作者Jules JosephLefebvre。
•這幅作品的出名在於:以後“經過藝術家們的進一步加工修改,成為美國自由女神像的最初的造型”。
《北極熊》(The ice Bear),作者Francois Pompon。
•《馬與扒犁》((Horse with a harrow ),作者Pierre Louis Rouillard 。
《塔西西烏斯》(Tarsicius),作者Alexandre Falguiere。
塔西西烏斯是基督教的少年殉教者之一,西元3世紀死于暴徒之手:他是運送彌撒所用的聖體的少年密使,由於在運送聖體的途中被發現,暴徒們用石頭把他打死了,但是他緊緊抱著聖體,至死不放。
《麗達與天鵝》(Leda and swan)。
作者Auguste Clesinger。
希臘神話:列達(Leda)是斯巴達國王Tyndareus的妻子,她的父親是另外一個希臘邦國Aetolia的國王Thestius。
宙斯看上了列達的美貌,就化身天鵝,誘惑列達,結果生下四個孩子:一個女兒是希臘歷史上“最著名的美女海倫”,還有海倫的兩個哥哥,一個姐姐。
“列達與天鵝”是西方最常見的藝術題材之一,有關的作品非常多。
•《年輕的亞里斯多德》(The Youth of Aristotle ),作者Charles Jean Marie Degeorge。
•在這件作品中,這位元希臘最著名的哲學家,被描繪成一個“十幾歲的半裸的”男孩,他坐在一個很大的椅子上,“表情似乎頗為不耐煩地研讀著一本翻開的巨大文卷”。
•西方哲學的“三大奠基人”為師生關係: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柏拉圖是亞里斯多德的老師,而亞里斯多德的學生亞歷山大大帝則是“當時的已知的整個世界”的征服者。
•亞歷山大大帝去世後,他的部將分別建立了多個希臘化國家,使得西方世界經歷了長達300多年的“希臘化時代”,將希臘文明推向世界,推向巔峰:這一切,與“博學多才”的亞里斯多德的教育關係密切。
亞歷山大大帝是馬其頓國王的兒子,很多隨同亞歷山大大帝出征的馬其頓將領都是亞歷山大大帝的“同學”,也是亞里斯多德的學生。
•《摩爾人婦女離開浴場》(Moorish Woman Leaving the Bath ),作者TheodoreChasseriau。
摩爾人(Moors),系指佔據伊比利亞半島(Iberia,現在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將近800年的帕帕爾人(Berber,尼羅河穀西邊的北非人),黑色非洲人和阿拉伯人的統稱。
摩爾人信仰伊斯蘭教。
“摩爾人”包含了多個族群文化。
西元710年,穆斯林開始了侵入伊比利亞半島的活動。
西元790-1300年,基督教國家進行了長達幾百年的“收復失地”(Reconquista)的戰爭,最後,在14-15世紀,基督教國家將穆斯林勢力擠壓在西班牙南部的一小片領土。
1491年,伊比利亞半島最後一個穆斯林王朝末代蘇丹向西班牙投降,基督教恢復了對歐洲大陸的控制。
西班牙和葡萄牙贏得“收復失地”(Reconquista)戰爭後,趁勢開始向世界擴張:“大航海”,開始了。
《溫水浴室》(The Tepidarium),作者Theodore Chasseriau 。
•《密室》(Harem ),作者Theodore Chasseriau 。
•Harem一詞特指信仰伊斯蘭教的奧特曼帝國的閨房密室,內部構造類似“鴿子籠”,豢養著很多女性供穆斯林君主或者貴族享受。
史料記載:最大的Harem 曾經“圈養”過超過1000名穆斯林女性。
《睡在泉水旁邊的洗浴者》(Bather Sleeping Near a Spring)),作者Theodore Chasseriau 。
《瑪拉特斯特與佛朗西斯卡之死》(Death of Paolo Malatesta and Francesca da Rimini)。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在歐洲家喻戶曉,有些類似中國的“西門慶和潘金蓮的故事”。
義大利裡米尼(Rimini)的瑪拉特斯特(Paolo Malatesta,1246-1285)是一個英俊而善戰的貴族青年,美男子,曾被羅馬教皇封為佛羅倫斯的警備隊長。
他們兄弟三人,他愛上了他的嫂子,拉韋納(Ravenna)領主的女兒,著名的美女佛朗西斯卡(Francesca da Rimini,1255-1285)。
1285年,這件事情被他哥哥發現後,兩人都被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