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美术馆建设对提升学生审美素养能力的初探研究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及能力的实践研究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及能力的实践研究美术教育一直被视为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美术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引导他们形成独特的审美情趣。
通过美术教学,学生能够发展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探讨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及能力,以及实践研究的方法和效果。
一、培养学生欣赏和理解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我们需要教导学生如何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学生需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来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
在美术课堂上,可以通过分析作品的构图、色彩、线条等元素,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理解作品的内涵。
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美术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通过介绍不同艺术流派、不同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学生对多样性的理解和包容性。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画廊等艺术机构,让学生亲身接触到各种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并从中汲取艺术的营养。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除了培养学生的欣赏和理解能力,美术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艺术作品的创作是一种表达和传递情感的方式,学生需要学会通过自己的创造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在美术课堂上,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创作活动,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进行创作,培养他们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借鉴艺术作品中的优秀元素,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他们的审美造诣。
通过学习和分析艺术作品,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艺术作品的构图、色彩运用、线条表现等创作技巧,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得启发,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三、实践研究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能力,美术教学需要进行一定的实践研究。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及能力的实践研究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及能力的实践研究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及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使他们在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中得到全面地发展。
本文将就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及能力进行实践研究,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美术教学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通过观察和欣赏不同的艺术作品,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艺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进行感知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美。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展览,亲自接触真实的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
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艺术作品的鉴赏是审美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术教学应该通过教授艺术史、艺术理论以及艺术作品的分析与解读等内容,让学生掌握艺术作品的基本要素和创作手法,从而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对作品的色彩、构图、线条等进行观察和分析,提问学生对这些要素的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对艺术作品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美术教学不仅仅是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鉴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创作的主题和材料,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通过创作,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培养他们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性思维。
我们应该注重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与语言、文学、科学等学科的融合,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绘画与写作的结合,让学生用绘画和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研究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和形式规律。
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研究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良好的审美能力可以使学生对美的感知、鉴赏和判断更加敏锐,从而更好地欣赏和创造艺术作品。
以下是几种可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一、注重视觉教育视觉教育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基础。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方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生活和自然环境,提高学生的视觉敏感度。
还可以多让学生观看艺术作品,通过对绘画色彩、线条、构图等元素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美学的理解。
二、多元化的艺术体验多元化的艺术体验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各种艺术形式的活动,如参观美术馆、画展、音乐会等,让学生接受不同类型的艺术刺激,从而培养学生多元化的的美学感受。
同时,也鼓励学生多尝试各种艺术活动,包括绘画、手工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三、注重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创造空间和情感体验的表达,比如让学生在绘图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让其在艺术活动中得到情感的满足,更加深入感受到美学的核心。
四、运用艺术欣赏法运用艺术欣赏法也是极为有效的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之一。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互动式的问答方式,让学生对艺术品进行分析、鉴赏,强调学生们对不同艺术作品的感受,让孩子们在审美中学习到美学常识。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呢?可以通过注重视觉教育、多元化的艺术体验、注重情感体验和运用艺术欣赏法等方面加以实现。
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审美能力,他们才能更好地欣赏和创造美丽的作品,更好地接受美的影响。
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研究要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审美能力,以及如何发展它。
一、审美能力是什么?审美能力是指个体对于艺术、美学领域中的事物、现象和规律进行感性认识和理性判断的能力。
这种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通过培养和学习来逐渐发展。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他们的个人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1.创造情境创造情境是指在真实或虚拟的环境中,创造一种特定的氛围,让学生进入到艺术、美学的感受中去。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在课程设计中融入一些有趣的情境,如在美术课上给学生布置一些拍摄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观察、拍摄美丽的事物和景色,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在更深层次上去接触美学。
2.摆脱“美”与“丑”的框架孩子们往往会把物品划分为“美”的和“丑”的,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孩子们的认识会变得更加细致和深刻,但对于美与丑的界定却往往会囿于主观感官的体验和经验。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等方式,引导孩子去发现物品中的美,释放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我,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美感。
3.培养学生认识的多样性在教学中,要注意开展多元化的艺术教育,使学生在欣赏和创造美术作品时,能够体验到不同的感受和情感。
这样,学生将有机会从感性认知转向理性思考,进一步提高审美能力。
4.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去,让他们充分体验美术课所带来的乐趣。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善于在特定的情境中采取合适的美术表现方式,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小结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综合性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注重创造情境、摆脱“美”与“丑”的框架、培养认识多样性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而在这个过程中,美术课老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自身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
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研究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艺术创造的过程,学生能够感知和理解艺术作品中的美,同时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通过探究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教材等方面,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一些有效的研究成果。
一、了解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特点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认知和感性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艺术的认同程度,了解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然后在教学中根据这些因素来开展相应的活动和讨论。
二、创设艺术氛围,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可以在教学环境中创设艺术氛围,比如在教室的墙壁上展示一些著名艺术作品的图片,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和艺术活动等。
另外,教师还可以讲述一些艺术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和艺术作品的背后故事,通过这些方式来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三、让学生多观察与感受,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能够获取对美的初步认知,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观察练习和感官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比如让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然后请他们用画笔或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激发他们对美的觉察和表达能力。
四、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材料和媒介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需要提供一些丰富多样的艺术材料和媒介,让学生在绘画、雕塑、剪纸等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中自由发挥。
让学生在不同的材料和媒介中尝试,探索艺术的可能性,培养他们的审美表达能力。
五、引导学生进行艺术鉴赏艺术鉴赏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讲授一些艺术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的构图、色彩运用等要素,以及不同时期艺术风格的特点。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观看一些著名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欣赏、分析和评价,培养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独立思考和审美判断能力。
高校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探究
高校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探究一、审美能力的定义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人们对事物美丑的辨别能力和对美感的感知、体验、判断和欣赏的能力。
而在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涉及到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欣赏、评价、创造等方面,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审美能力的整体水平不高,缺乏对艺术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欣赏能力,缺乏对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认识等。
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成为了当前美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1. 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高校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包括绘画技巧、色彩运用、构图能力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美术技能,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2. 多角度解读艺术作品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艺术作品,包括艺术家的生平、社会背景、创作意图等,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 提高美术史和美术理论的教育美术史和美术理论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基础。
通过学习美术史和美术理论,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流派,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4. 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在美术教学中,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从实践中不断地体验和感悟艺术,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5. 注重跨学科教学6. 提倡美术作品评比和展览通过美术作品的评比和展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也可以通过评比和展览活动,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
三、解决方案和建议针对高校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我们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方案和建议:1. 完善教学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应该完善美术教学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研究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研究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然而,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不容易,需要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引导学生,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本文将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并且分析其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
一、创设艺术情境,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在美术教学中,创设艺术情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艺术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艺术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艺术作品的背景故事、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以及作品中含蓄的情感等,引导学生进入艺术作品的世界,并激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绘画、剪纸等创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表达情感,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和审美能力。
二、注重艺术作品的观察和分析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者进行班级展览,让学生亲身感受和欣赏艺术作品。
在观看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的细节,思考作品中的形式特点和艺术元素的运用等。
并且,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艺术作品分析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多样化的艺术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艺术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
例如,使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将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不同艺术作品的差异和个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亲身体验的方法,鼓励学生去感受自然景色、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等,通过观察和思考来提升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幻灯片、视频等展示艺术作品,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仅是学会欣赏艺术作品,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及能力的实践研究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及能力的实践研究一、引导学生观察、感知、表达美术教学在最早的学习阶段,注重的是学生的认知和感知能力。
观察能力是学生最基本的美术能力,透过观察绘画作品,可以发现世界上的美和美的元素。
感知能力则是美术教学的中心,它不仅帮助学生识别美丑之分,而且实际上能够激发学生的感觉、联想、情感和想象等方面。
在教学中,常常通过手工制作、贴纸和颜色搭配等形式,引导学生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创造出具备独立性和创新性的作品。
因为学生在美术教学中,面对的往往都是无人区域,所以需要他们具备足够的创新能力,自己去发掘和探索。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启发和指导,比如让其在想象中将一块空白色布料变为自己心中所希望的样子,这样可以引导和激励学生的创造力,帮助提高他们整体的美术素养。
三、提倡个性化及多元化美术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还能提倡他们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思想。
因为在美术教学中,每个人的作品都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思维和创作能力,这样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创新的思维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各种绘画比赛和展览等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
四、营造充满艺术氛围的教学环境美术教学是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的,教学环境不仅仅指的是具备良好的教学设备和教材,更要让学生感受到所有人对美术的重视和热爱。
因此,教育者在教学中应当创造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有机会感受艺术的美和情趣,也可以让学生不断的接触艺术和文化,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素养。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与能力,既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也需要学生的自主发掘和探索。
教师和学生要结合实践,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和能力。
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在美术学习和生活中,受益终身,成为品味高雅、有丰富内涵的良好公民。
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研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一直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1.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基础。
通过教师的引导与激发,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会用有选择的眼光观察事物。
比如,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各种颜色的不同搭配,观察不同材料的质地和纹理,观察事物形状和结构等,从而培养学生对物体造型、色彩和质感等审美属性的感知能力。
此外,可以通过开展观察绘画活动,要求学生观察真实对象,并用素描、速写等形式将所观察到的事物表现出来,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观察和理解对象的特点,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能力。
2.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是提升审美能力的关键。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思考。
比如,在学习古代绘画作品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艺术家的意图和表达方式,透过绘画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此外,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的艺术风格、不同的创作手法等,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艺术创作背后的逻辑和原则。
通过这样的思考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是提升审美能力的关键。
小学生天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引导学生参与一些创意绘画活动,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创造的能力,并加以实践。
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简单的题材,如“春天”、“动物”等,然后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不受限制的创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自由思维和创造力。
同时,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观摩和交流,激发学生的灵感,扩展学生的艺术思维。
4.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美术教育是鼓励学生用绘画、雕塑、手工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研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术教学不仅仅是为学生传授绘画技巧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引导他们发现美,理解美,创造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培养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视觉感知是审美能力的基础,也是美术创作和欣赏的基础。
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感知和描绘真实的物象来培养他们的视觉感知能力。
例如,让学生观察自然环境中的景物,如树木、花草、天空等,引导他们用细致的观察和描述来表达这些景物的美感。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让他们通过观看艺术品来培养自己的视觉感知能力。
二、加强学生的美术知识与理解能力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的过程中,美术知识与理解能力是基础。
通过系统的美术知识培训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艺术的基本原理和表现手法,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爱。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学习有关绘画、雕塑、陶艺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和艺术风格,通过带有导向性的教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从而提升他们对美术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和表达美术创作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美术创作,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表达出来,体现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
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创作,鼓励他们勇于尝试不同的绘画技法和艺术风格,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可以设置一些具体的主题和任务,让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创作,引导他们将审美能力与实际创作相结合,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四、开展团队合作和交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团队合作和交流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且从他人的作品中获得启发和借鉴。
在美术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让他们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观点。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及能力的实践研究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及能力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生在审美领域的需求也越来越突出。
当前美术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注重技巧而忽视审美体验、片面追求成绩而忽视个性发展等。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及能力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及能力。
通过分析美术教学中审美素养的重要性、探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以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探讨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中的作用,以及探讨学校与家庭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本研究旨在为美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实践探讨,能够为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1.2 研究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能力对于其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拥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多样化的文化环境,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良好的审美素养也可以成为学生的一项竞争优势,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人沟通、理解他人,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通过对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及能力的实践研究,可以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及能力。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美术教学对学生审美发展的影响,并探讨不同的培养方法对学生的效果。
我们也希望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可以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借鉴,帮助他们更好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展其审美能力。
我们还希望通过探讨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中的作用以及学校与家庭合作的重要性,可以为不同教育主体提供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审美素养发展的思路和方法。
最终,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实践探索,为未来的美术教学及审美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及能力的实践研究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及能力的实践研究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及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实践研究发现,美术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绘画技巧,更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及能力的方法和实践效果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美术教学的重要性美术教学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在当代社会,审美素养已经成为了学生必备的综合素质之一,对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作品是情感和思想的表达,通过学习美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培养自身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提升对美的认知水平,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二、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及能力的方法1. 多角度的审美教育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和角度进行审美教育,可以是通过解读艺术作品,也可以是通过亲临名胜古迹或者美术馆进行现场教学。
通过多角度的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领略艺术作品的内涵和特点,激发学生对美的兴趣和热爱。
2. 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进行自主创作。
通过自主创作,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美的独特理解和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
3. 注意情感表达美术作品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表达,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表达。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作品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让艺术作品更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三、实践研究效果分析通过对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及能力的方法进行实践研究,发现这些方法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1. 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多角度的审美教育和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对美的认知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及能力的实践研究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及能力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审美素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重要要求之一。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不仅仅是培养他们对美的欣赏能力,更是为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只有拥有良好的审美素养,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的存在。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及能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职业的成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及能力的实践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及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1.2 研究意义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及能力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审美素养与能力是当代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能力能够提升其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和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可以探讨出更加有效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审美素养和能力不仅在美术领域具有重要价值,在其他领域如设计、传媒等领域也同样重要,因此研究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研究的实践探讨,可以为美术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学生审美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升。
2. 正文2.1 美术教学中审美素养的重要性在美术教学中,审美素养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审美素养不仅仅是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更涵盖了对美学理论、艺术史知识的了解,以及对艺术创作过程的认知和掌握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在当今社会,审美素养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存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欣赏需求也越来越高。
艺术作品不仅仅存在于美术馆和画廊中,它们贯穿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在艺术领域有所作为,更是为了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能体验到美的存在,从而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及能力的实践研究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及能力的实践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人们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美术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画画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
这不仅对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也对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及能力,并结合实践研究进行探讨。
一、审美素养的培养审美素养是指个体对美的主观认知和理解水平。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艺术作品中去感受美,增强对美的感知能力。
可以通过带领学生欣赏名家名作,观察并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元素,如色彩、形态、结构等,从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性。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艺术,而不是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即培养学生深度思考和对作品的深层次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和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对美的态度,即热爱美、崇尚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情趣。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创作,体验美的创造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热情。
在培养审美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个性化的培养,因为每个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都是不同的。
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不同程度的审美素养。
审美能力是指个体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鉴赏、评价和创造时所具备的认知与操作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分析,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评价,培养学生对作品进行客观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理解作品,从而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标准。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让学生不仅仅是作品的观众,更能成为作品的创作者,从而实现审美能力的提高。
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实践研究
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实践研究研究方案一、研究目的和意义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对于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仍存在一定的困惑和挑战。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有效方法,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水平、激发学生创造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对象和范围本研究的对象为某市的高中学生,研究范围覆盖该市公立高中学校的美术课堂教学。
三、研究方案1. 阶段一:调查研究(1) 通过文献调研,了解当前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已有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 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美术教育的态度、兴趣和需求。
(3) 与美术教师和相关专家进行深入访谈,探索他们对于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看法和实践心得。
2. 阶段二:方案设计与实施(1) 结合阶段一的调研结果,制定针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
(2) 在选定的几所学校中,招募志愿者学生,并根据其已有的审美水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3) 实验组将实施新开发的培养方案,对照组继续使用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4) 设计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活动,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
3. 阶段三:数据采集和分析(1) 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课堂作业、学习笔记等,并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类。
(2)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客观评价,如审美价值、表现力等。
(3) 统计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
(4) 结合量化和质化的数据分析方法,总结研究结果。
方案实施1. 阶段一:调查研究(1) 进行文献调研以及问卷调查和访谈。
(2) 对文献、调查和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为方案设计提供基础。
2. 阶段二:方案设计与实施(1) 基于阶段一的调研结果,制定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案。
(2) 招募志愿者学生,并按照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分组。
(3) 实施方案,并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观察和记录。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及能力的实践研究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及能力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美术教学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其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在当前教育环境中,由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种种限制,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能力并未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升。
有必要进行相关研究,探讨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能力。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及能力,通过深入分析和实践,找出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了解学生对美术的审美认知和掌握程度,从而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二是探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实际操作方法,包括课堂教学设计、作品评价标准等方面的探索;三是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为其他教师在美术教学中提供借鉴和参考;四是解决目前美术教学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挑战,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提高教学效果;五是为今后的美术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促进学生审美素养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其审美情趣,进而促进其综合发展和创造力的提升。
1.3 研究意义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及能力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审美素养和能力是人们进行审美活动和美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素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态度和审美观念,使其具有更高水平的文化修养和审美修养。
审美素养和能力也是当代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要求之一,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需求。
开展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及能力的实践研究,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美术教学中审美素养的重要性美术教学中审美素养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理解和评价艺术作品,提升其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究
小学美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究
引言:
美术是一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学科。
通过学习美术,学生不仅能够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创造力、表现力和想象力,提高审美水平。
本文将探讨小学美术如何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以及培养方法和策略。
一、培养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欣赏艺术作品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观察、分析和品味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1. 引导学生观察艺术作品的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培养他们发现美的能力。
2.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美术馆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
3.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向学生传授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4. 鼓励学生参与艺术活动,比如绘画、剪纸等,让他们亲自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提高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美术馆参观对高中生审美素养的影响
美术馆参观对高中生审美素养的影响美术馆是一个展示艺术作品的场所,它不仅仅是一个展览空间,更是一座文化殿堂。
对于高中生来说,参观美术馆不仅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还可以对他们的审美素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美术馆参观可以拓宽高中生的视野。
在学校的课堂上,学生们通常只能通过书本和幻灯片来了解艺术作品。
而在美术馆,他们可以亲身感受到艺术作品的魅力。
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摄影作品,都可以通过实际观看来感受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这样的体验可以使高中生对不同艺术形式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
其次,美术馆参观可以培养高中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是一种感知和评价美的能力,而这种能力需要通过实践和观察来培养。
在美术馆中,高中生可以观察到不同艺术家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从而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他们可以学习到如何分析一幅画作的构图、色彩运用和线条表现等方面的技巧,进而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
这种培养将使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敏锐地感知美,更加懂得欣赏美。
此外,美术馆参观可以激发高中生的创造力。
艺术作品往往是艺术家的创造力的结晶,而这种创造力可以激发观众的创造力。
在美术馆中,高中生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创意和想法,这些作品会给他们带来灵感和启发。
他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从而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这种创造力的培养对于高中生的未来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在艺术领域还是其他领域,都需要创造力来解决问题和创新。
最后,美术馆参观可以培养高中生的情感和情绪。
艺术作品往往是艺术家情感和情绪的表达,而这种情感和情绪可以传递给观众。
在美术馆中,高中生可以通过观看艺术作品来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情绪,从而培养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表达能力。
他们可以学习到如何通过色彩、线条和形状等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总之,美术馆参观对高中生的审美素养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参观美术馆,高中生可以拓宽视野,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以及培养情感和情绪。
学校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影响研究
学校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影响研究美术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学校美术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从而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学校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如何融入更多的艺术元素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首先,学校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美的敏感性。
通过接触绘画、雕塑、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学生们可以在观察和分析作品的过程中开始意识到美的存在。
他们可以学会欣赏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从而对美的细微差别有更敏锐的觉察。
这种敏感性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品味和选择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学校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艺术是一个自由的领域,学生们可以在其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美术教育的课堂上,学生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将内心世界呈现出来。
这种创造性的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此外,学校美术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艺术作品往往需要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理解其深层含义。
通过学校美术教育,学生们可以学会细致入微地观察画面、形体和颜色的细节,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同时,学生们还可以通过创作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沟通,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然而,目前学校美术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学校往往过于强调技法和绘画技巧的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这种偏重实践的教育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在艺术观念和艺术表现方面的欠缺。
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学校美术教育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可以开设更多元化的美术课程,涵盖不同的艺术形式,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美术活动和展览,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大学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的应用研究
大学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的应用研究一、引言审美是人们欣赏事物美丑、美感、美学价值的一种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
而审美观是对美丑、艺术性的认识和态度,是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在大学美术教育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因为它涉及到学生对于美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对于未来的艺术创作和生活品味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围绕大学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的应用研究展开探讨。
二、大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当前大学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对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不够,很多学校美术教育更偏向于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在审美教育上重视视觉艺术的教学,而忽略了其他艺术形式的学习和理解。
学校在教学方法上也较为传统,缺乏创新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对于审美的理解能力有所欠缺。
三、大学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的应用研究1. 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大学美术教育应该注重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在绘画和造型,还应该涉及到设计、摄影、影视等多种艺术形式。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可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学生对于不同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从而提升其审美观。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学美术教育应该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不仅仅在课堂上学到美术理论知识,还能够亲身参与实践,通过绘画、设计等形式来感受和表达自己的审美情感。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美术知识,培养审美能力。
3. 创新的教学方法大学美术教育需要创新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提升其学习效果。
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引入互动教学、游戏化教学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升其审美观。
4. 艺术创作的导向大学美术教育应该以艺术创作为导向,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创作实践来提升审美观。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美的魅力,提升审美情感和创作能力。
四、结论大学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有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艺术创作为导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美术馆建设对提升学生审美素养能力的初探研究摘要】2014 年,国家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学校与社会艺术团体及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国家文物局也下发了《关于开展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建立馆校合作机制,切实将艺术馆青少年教育纳入中小学校日常教学体系。
两个文件的颁发表明国家对于美术馆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重要作用的重视,也预示着美术馆教育即将成为未来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暗示着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并重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校园美术馆建设;学生;审美素养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3-090-02美术馆教育是以美术馆中的艺术品为媒介,使学生通过美术欣赏和鉴赏活动,促进其自主地接受艺术熏陶,进而提升其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
近些年来,国外不少学校纷纷与美术馆建立联系,国内不少中小学校也正积极着手开展将美术馆教育与中学艺术课程相结合的探索。
在学校美术教育和美术馆教育相结合逐渐成为当今中学美术教育重要发展方向的趋势下,如何利用馆藏的各类艺术资源,开展与基础教育相结合的美术馆教育活动,强化美术馆教育与学校基础教育的联系,激发学生欣赏、学习、创造美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现状在国内,美术馆教育的发展起步较晚。
美术馆是为人而设的公共机构,是现代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生作为美术馆的参观者、学习者,是美术馆教育的重要对象,是今后美术馆的使用者,是未来文化的继承人。
走进美术馆,利用艺术馆资源,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多元智能的开发,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因素。
但在目前的中国,大多数的中学美术老师对于美术馆教学的认识和实践还仅是停留在“游览、参观”的层面,而对美术馆的教育功能和意义缺乏深入而全面的认知。
因此,多数美术老师不懂得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利用艺术馆资源,中学中的美术馆教育也往往只是一个形式,从而直接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甚至适得其反。
由于种种原因,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的美术馆教育发展不够成熟,因此在教育环节上存在明显的不足,美术馆与学校的交流、沟通以及合作等方面都较少,在相关的设施服务的提供上还有待提高。
另一方面,在不少中学,由于对美术馆教育认识和重视不足或美术教师们又往往相对缺乏与美术馆的交流与合作途径,因此,美术馆教育在学校的开展确实面临着不小的困难,也就很难积累有关的教学经验。
二、校园美术馆具有的特征1.以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
校园美术馆传播艺术的最终接收端是学生,学生接受了艺术知识再反馈给美术馆,这就如同认知心理学中“刺激—反应—再刺激—再反应”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对美术产生新的认知。
如果美术馆举办的展览与活动没有学生参观,那校园美术馆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成为了死气沉沉的档案馆。
2.以艺术展示空间为根本。
校园美术馆内的展示、提供的服务与产品需要空间展示,美术馆的展示空间也开始发生变化。
伴随艺术走入生活的理念,“无墙的美术馆”正处于积极的试验阶段,使整个校园变成一个随时可见、随地可触的“美术馆”。
文化与艺术可撷取当地人文特质、环境景观,以反映社会为议题,跨越僵化的空间限制,“美术馆”将不再是一个仅仅具有定义的场所名称,而成为一个可引申解释的文化代名词。
这一切正在成为不可忽视的美术馆展示现象。
3.作品的多样化。
校园美术馆的艺术作品既可以是文化产品,也可以是传统型的美术品的复制品,还可以是画册、明信片、包装设计作品、雕塑作品、有关展览的著作以及能够进行大工业生产的美术衍生品。
提取地方或区域既有特色又具有时代精神的文化信息,将艺术品从静态引入动态领域,让更多的人欣赏到艺术作品,有利于艺术的传播,刺激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跨行业发展。
三、校园美术馆建设对提升学生审美素养能力的必要性1.美术馆有助于拓展学生美术视野。
美术馆作为美术素材的集大成者,以丰富的内涵(它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知识和考古发掘文物以及图片资料)、厚重的文化展演,总让观摩者受益匪浅。
这都是固定的课堂、定格的图片未曾提供给学生的,而美术馆让学生置身其中,触碰历史、切身感受、拓展视野。
美术教学很重要的一条是形象积累。
教师只有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形象资料,体验更多的美术表现形式,才能让其在做作业的时候激发艺术灵感,才能让其得到审美体验。
而形成审美体验仅靠教材图片远远不够,它需要更多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的图片,而教学中不可避免地缺少了这一类图片。
美术馆打破了这个僵局,它用最直观、最具震撼力的展演形式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思,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美术馆充当拓展视野催化剂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
美术馆还是某方面世界知识的浓缩,场地有限、内涵无限正是其真实写照。
参观场地的局限性并未能影响其涵盖美学常识的无限性,学生“足不出户”便可领略丰富多彩的美术大千世界,美术馆更能让学生直观、有效、快速地获取美学常识。
2.美术馆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美术馆是一个高雅的艺术活动场所,它全方位地呈现着美。
从最开始美术馆的筹建、美术馆格局的规划,到艺术家的作品入驻,都是层层筛选,再到布展,更是煞费心血。
可以说美术馆的一砖一瓦一灯一线一色均以最高的效率向观众呈现着美的信息。
毕加索说他毕生追求儿童画的精髓。
每位孩子都是艺术家,美术教师正应该肩负这样一种责任,培养学生的认知力。
这里,美术馆在充分发挥其物质呈现作用的同时,也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美术馆里来来往往的很多都是美术忠实的追求者,在碰到艺术家的时候,学生更可以大开眼界,受益颇多。
因此,可以说美术馆在提升学生的审美认识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校园美术馆建设对提升学生审美素养能力分析1.美术馆教学与学生学习。
学校定期在美术馆举办各类展览与讲座,这已成传统。
在名家讲座中,学生逐渐理解艺术的真实含义;在藏品展览中,学生可以领略前辈们的精神世界;在教师作品展中,学生可以第一时间欣赏到学校教师的优秀作品;在学生作品展览和各类美术活动中,享受到同龄同学的不同艺术创新。
他们拿出自己最新、最美、最满意的作品进行展示,相互交流,相互欣赏,相互学习。
美术馆已经成为学生们畅想美的重要平台。
这些讲座、展览与活动,可以有效启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提升审美品位,拓展艺术思维。
美术教育是中学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的美术教育首先要求教师正确指导并科学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学习美的规律和法则,循序渐进地去塑造心灵、完善学生的人格。
所以艺术教育就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的艺术知识和技能,发展和传播艺术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发展智力和创造性的教育系统工程。
”在当今,高素质、创兴型人才的多少成为一个国家在国际性竞争中实力的象征。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智力、道德、思维、思想等等诸多因素的综合。
美术教育在促进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有着特殊的作用。
而如今的美术教育已经提到一个新的高度,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学教师通过讲授、展示、解析美术作品以及教学示范,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完善学生的品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态度,有助于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讲授时,通过一定的欣赏规律与方法,来鉴别不同作品的存在方式;展示作品时,学生直观地欣赏、感受到作品不同的艺术美感,并感悟其所传达的内涵。
这些说明,美术教育通过特定的审美等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造就健全的人格。
作为精神粮食的美术作品,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同于政治说教和法律法规。
视觉形象先是作用于人的视觉(眼睛),从而带动感觉与情感上不同的体验,作用也不是直接的,有着潜移默化的过程,从而陶冶情操,洗涤心灵和灵魂。
美术(绘画)虽然不能够像语言、文字那样记录,但它从视觉的角度带来不同的美感,弥补了语言、文字表达不出的内容。
美术教育虽然没有立竿见影的作用,但可通过可视形象传达出不同情感,是一种有效的信息传递途径。
在美术教育中所培养的对点、线、面,形态、造型、透视、空间、黑白、色彩、数列、情感、实验、想象等,一系列的认知和表现方法、技能,对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对其他学科以及将来从事的专业或职业都非常有益的。
2.“馆校合作”是其重要创新点。
在学校美术馆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美术馆固然要区分其和社会上美术馆的不同,校内美术馆重在以学生为主体,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同时选拔一批有天赋的美术人才,而社会上的美术馆更注重面向社会大众,同时也更加注重馆藏的数量和质量。
然而校内的美术馆应该寻求一条更加合理科学的发展途径,学校内部的美术资源或多或少存在着资源不足的问题,因此,这就要求学校美术馆积极加强和校外美术馆的合作。
校内美术馆可以积极组织有兴趣的学生前往校外美术馆参观和学习,一方面,学生通过这样的参观活动可以有所感悟,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培养他们的荣誉感,另一方面,学校美术馆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在这样的活动中学习到社会上的管理经验。
此外,学校美术馆也可以邀请校外美术馆的专家和大师进入学校,通过和校内的美术馆开展积极的合作,在有组织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对有兴趣的学生进行指导。
可以说,馆校合作不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美术馆日常工作中的管理水平,而且大大加强了学校美术馆在美术教育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3.校园美术馆建设的途径和举措。
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许多校园美术馆的定位存在严重的偏差,把美术馆定位为“展览馆”或“陈列馆”,重展轻教,这在国内是一些美术馆开设以来长期存在的意识落后现象。
事实上,展览和陈列是现代美术基础的一部分,只有正确认识高校美术馆的功能和作用,方能积极承载文化建设的社会责任。
因为美术馆是创作与科研对外交流和展示的窗口,通过美术馆这扇窗口将艺术和审美教育从象牙塔中请出来和公众见面,从而达到沟通和教育的目的。
可见作为公益性质的文化定位,美术馆不仅仅是单向的展示,更重要的是学校的公共教育,也就是属性和作用的关系问题。
一个美术馆在公共教育方面做得越好,公益性程度越高。
对美术馆的艺术精品也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欣赏,而是对美术馆提出更高的要求,应在欣赏艺术精品的同时能够学到其他空间所学不到的知识,使美术馆的功能和作用不局限于积累、传承、展示优秀的民族文化,还应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也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
4.校园美术馆要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交流越来越成为对外交流的主流,校园美术馆也将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国内外艺术作品展示交流的重要场所,并努力发挥其学术前沿的作用。
校园美术馆是学生尽快了解国际艺术思潮新动向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让其艺术创造思维在世界艺术大潮中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