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实践

合集下载

美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及对我们的启示

美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及对我们的启示

在5 %左右. 0 这远远大于同期曰本和德国的股利支付率。 2股利政 策具 有相对 的稳定 性
固 2 18 年- 对 91 - 19 年 股利报 离 、 低 和保持 不变 的公 90 降 司数 量进 行了概 括 从 中 可以看 出 , 些年份 中 . 改变股 利政 在这 不 策的公 司数 量远近 超过 改 变其股 利政 第的公 司数 量 , 利政 笨具 股
有相
t 0  ̄ 0 0
利分 配本 应是企 业的 自主行 为 .我国的 政府管 理机 构将 上 市公 司 现金 分红 与发行新 股挂钩 , 对公 司经营权 的侵犯 是 而美 国上市 公司股 利政 策具 有股利 支付率 高 、股 利支付 相对 稳定 等特征 .完 善的 股幕市 场 、 白j 杈结 构、 引 导性 的税收 . 台理 ^盘 5 书 政镱 、严格 的政 府监 管等是 形成 美国上 市公 司股利 政 策的 主耍原
因. 规范我 国上市 公司的 股利政 策应借 鉴美 国茸经验 。 . 勺 L 二 、 国上市 公司股 利政 策的基本 特征及 麒因 分析 羹
} 0 00
B 0 0 O 0 0 0
1『 l 0O
Ii) I t H )
2 l) l f H
1 0 0

I 8I I H 9 H J # 9 l H4 l 8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 I 8 I B l 9 I 口 I 8 9 ” B 9
股利支付率
l幕市场中. j 殳 胜利政雉作为传递公司发展前景信号的机制不能得
到有 效体 现 . 营者 可 以不受信 号传递 假说 的制 约 . 所欲 地制 经 随心 定股 利政镶 。 些问脑 会增加 我国股 票市场 的投机 氛围 . 响我国 这 影

中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对比——通过财务报表的角度分析中国长安汽车和美国通用汽车股利政策

中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对比——通过财务报表的角度分析中国长安汽车和美国通用汽车股利政策

目录1 股利政策的基本理论 (3)1.1 股利政策的基本概念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3)2 中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比较 (4)2.1 美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特征 (4)2.2 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特征 (5)2.3 中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差异原因分析 (5)3.中国长安汽车公司与美国通用汽车的股利政策对比 (7)3.1长安汽车的股利政策 (7)3.2 美国通用汽车的股利政策 (8)4 从财务报表指标分析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 (9)4.1 偿债能力对比 (9)4.2 获利能力对比 (9)4.3 运营能力对比 (9)4.4 财务能力对比 (10)4.5 成长能力对比 (10)4.6 本章小结 (11)结语 (11)参考文献: (11)中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对比——通过财务报表的角度分析中国长安汽车和美国通用汽车股利政策摘要:股利政策是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对公司长远战略的发展至关重要。

以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中美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进行对比研究,能够令中美两家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趋于健康合理,也为我国上市公司制定股利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首先介绍了股利政策的概念和作用及研究现状,接着对中美上市公司整体的股利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说明了导致这些特征的原因。

文章的重点是对比中美两家汽车行业的上市公司——中国长安汽车公司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股利政策的异同,并从财务报表的角度——债务状况、获利能力、营运能力、财务能力和成长能力五个角度,说明财务报表对股利政策的影响,为促进学界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添砖加瓦。

关键词:股利政策、长安汽车、通用汽车、财务分析1 股利政策的基本理论1.1 股利政策的基本概念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进行财务管理的一种分配政策,它是公司在利润再投资与回报投资者两者之间的一种权衡。

合理的股利政策不仅能够保持股价的稳定,而且是公司争取潜在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重要手段,可以为公司提供廉价的资金来源,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境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外汇管理与实践问题研究

境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外汇管理与实践问题研究

有 一 些特 殊 限 制 , 般 只有 当激励 对 象 完成 特 定 一 目标 ( 扭 亏 为盈 ) , 如 后 激励 对 象 才可 抛 售 限制 性 股票并 从 中获益 。 ( ) 六 延期支 付 。这是 指公 司 为激励 对象设 计
随 着我 国资 本市 场 开放 进 程 的加 快 , 内企 境
股权 激励 的模 式一 般有 以下 几类 : ( ) 一 业绩 股票 。这 种模 式是 指在 年初 确定一 个较 为 合理 的业绩 目标 , 果激 励对 象 到年末 时 如 达 到预 定 的 目标 , 则公 司授 予其 一定 数 量 的股 票 或提 取一 定 的奖励 基金 购买公 司股票 。业绩 股票 的流 通变 现通 常有 时 间和数量 限 制 。另一种 与业 绩 股 票 在 操 作 和作 用 上 相 类 似 的长 期 激 励 方 式 是业 绩 单位 , 和业 绩股 票 的 区别 在 于业 绩 股票 它 是授 予股 票 , 而业绩 单位 是授 予现 金 。 ( ) 二 股票 期权 。股 票期权 是 指公 司授予 激励 对象 的一种 权 利 , 励对 象 可 以在规 定 的时期 内 激 以 事先 确 定 的 价格 购 买 一定 数 量 的本 公 司流 通 股票 , 也可 以放 弃 这种 权 利 。股 票期 权 的行权 也 有 时 间 和数 量 限 制 , 需 激励 对 象 自行 为 行权 支 且
出现 金 。 目前 在我 国有 些上 市公 司 中应 用 的虚拟
业 境 外 上 市 的速 度 和 规 模 一 直 保 持 较 快 速 度 的 增 长 , 此 同 时 , 权 激 励 计 划 也 作 为 境 外 上 市 与 股 公 司合 理 激励 公 司 员工 的创新 举 措 , 日渐 成 为 了 市场 主 流 。股 权 激励形 成 的资 金规 模呈 现上 升趋

英国 股利支付 政策 规则

英国 股利支付 政策 规则

英国股利支付政策规则
英国股利支付政策规则是指英国国家对于公司股利支付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和规定。

1. 公司分红政策:公司可以自由决定是否向股东支付股利。

股东在公司股东大会上可以投票决定是否分配利润给股东。

2. 公司法规定:根据英国公司法,公司只能从其已税清的利润中支付股利,不能支付提前应纳税的盈余。

3. 盈利分配政策:公司利润可以通过现金股利、股票红利或其他形式进行分配。

公司可以自行决定股利支付形式。

4. 股东权益保护:公司应确保公正公平地对待所有股东,并遵守相关披露要求,向股东公开分红政策和实际支付情况。

5. 税务要求:股东需要根据英国税法缴纳相应的股息税。

股息税根据个人所得税率进行征收,但有一定额度的免税额。

6. 股东权益登记:公司在进行股利支付时,需要根据公司法规定,在特定时间点将股东名册定格,以确定享有该期间内的股利权益的股东。

7. 业务行为限制:英国股利支付政策规则也包括对公司行为的一些限制,例如合理利润分配、避免虚假盈余等。

总之,英国股利支付政策规则旨在保护股东权益,确保分红公平公正,并根据公司法和税务法规定了一系列要求和限制。

西方国家股利政策综述及启示

西方国家股利政策综述及启示
(四)顾客效应理论 顾客效应理论是对税差理论的进一 步发展,该理论认为每个投资者所处的 股利税收等级不同,有的边际税率较高, 如高收入阶层;有的边际税率较低,甚至 没有,如养老基金等。高税率者偏好低股 利政策,低税率者中有的投资者对股利 政策持中性态度,有的偏好高股利支付。 顾客效应理论建议应根据顾户的需求制 定和调整股利政策。因此,公司会相应调 整其股利政策,使股利政策符合股东的 愿望,或者是通过其股利政策吸引某一 类投资者,高股利支付将吸引低税率的 投资者,低股利支付吸引高税率的投资 者。若公司制定的股利政策与股东或投 资者的需求不符,股东或投资者将抛售 公司的股票去追逐其他适合其股利需求 的公司股票,从而导致公司股票价格发 生变化。 (五)信号传递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放宽了 MM 理论的完 全信息假设,主流观点认为企业经营管 理者与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 称。企业经营管理者掌握更多的有关企 业的信息,其可以通过股利向外界传递 企业财务状况和未来前景的信息。如果 企业经营管理者预计到公司的发展前景
此,对股利政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 理论有三个严格的假设条件:
意义和现实意义,西方国家对于股利政
1.完全资本市场假设。完全资本市场
策的研究取得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假设又具体包括四个子假设:买卖双方
并在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施中发挥了 均为价格接受者;无信息不对称,信息获
重要作用,对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 取成本为零;无交易成本;利润分配和留
4
时代金融
宏观经济观察
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利率、汇率风险应对策略
屈小军
摘 要:自 2008 年 9 月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各国一方面纷纷推出各自的经济刺激方案,同时通力协作,共同对抗这场大萧条以 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经过约两年金融危机,经济正现平稳迹象,企业经济业务量不断上升,金融危机已呈好转趋势?本 文通过分析现象背后的潜在因素,识别后金融危机时期利率、汇率风险,并提出具体应对策略。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方案一、背景和目的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公司的凝结力和竞争力,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本公司制定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方案。

二、方案内容2.1 激励范围本方案合用于本公司在岗员工,并以股权及其衍生品等方式进行激励。

2.2 激励形式(1)股票期权:公司负责向员工提供股票期权,并确定行权价格及行权期限,员工获得期权的行权时间和方式应受到限制。

(2)股票奖励:公司按照一定比例向员工发放股票奖励。

(3)股票持有计划:公司制定股票持有计划,员工购买公司股票后,在特定条件下享有卖出或者转让的权利。

2.3 激励对象所有在公司正式注册的在岗员工均可申请参预本方案,但公司保留最终决策权。

2.4 激励数额公司将根据员工的职位、个人表现和贡献度等因素来确定激励数额。

2.5 激励期限本方案的激励期限为三年。

2.6 行权及解除机制(1)股票期权行权机制:公司将根据股票市场价格,决定员工所持股票期权是否行权。

(2)股票奖励解除机制:员工在特定时偶尔事件后可以将持有的股票出售或者转让。

2.7 税务政策公司将按照国家有关税收政策对员工的激励所得进行扣减个人税收。

三、实施细则3.1 申请参预激励的程序员工应向公司提交书面申请,公司将根据员工的申请情况和激励标准进行审核。

3.2 协议签署公司将与员工签订激励协议,明确各项权益和义务。

3.3 股票期权管理公司将建立股票期权管理制度,监督员工行权情况,并保证员工所持股票期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四、方案评估公司将定期对股权激励方案进行评估,包括激励效果、员工满意度以及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等方面。

五、方案总结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方案,可有效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公司的凝结力和竞争力,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

本方案的实施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确保合法、公平、公正。

1、列举本文档所涉及简要注释如下:(1)股权激励:一种以股票或者股票衍生品作为激励方式的员工激励计划。

西方股利政策及其成因分析

西方股利政策及其成因分析

西方股利政策及其成因分析影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因素非常多,本文主要从股权结构出发,从股权结构、股份性质、股东要求和股市的稳定性等四个方面,运用行为金融学分析各类股东的行为模式,推导国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形成的机制,得出国外上市公司主要采取现金分红的原因。

一、西方国家股利分配现状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分红大致分为4种形式,包括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财产股利和负债股利。

上述四种分红形式中,现金股利形式是西方最普遍的股利支付方式,并且派现率高。

美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占公司净收入的比例在20世纪七十年代约为30%~40%。

到20世纪八十年代,这个百分比相对稳定在大约占收益50%的水平上。

从全球33个国家4000家上市公司来看,1995年股利支付占税后利润的比例平均约为30%.二、西方国家的股权结构股权结构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股东的类型,不同类型的股东,由于投资动机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从而影响公司的股利政策。

二是各类股东持股所占比例,也即股票的集中或分散程度,这决定了不同股东对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程度。

下面将从这两个方面分析西方国家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1、股东的构成国外上市公司的股东,包括国内个人投资者、国内机构投资者、国内非金融机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及其代理人和公营机构、外国投资者。

2、各类股东情况根据FIBV(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1999年就会员整体情况做的调查,各类投资者在股票市场的总体情况为:国内机构投资者是最主要的投资者类型,占30.2%,其次为国内个人投资者,占25.5%,两者合计55.7%。

国外投资者占22.6%,国内非金融机构为15%,二者共计37.6。

从地区情况来看,北美地区个人投资者股权比例达到48.2%,亚太地区和欧洲分别达到28%和20%。

根据FIBV(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1999年所做调查,英国的机构投资者持有股权占其资本市场的51.8%,美国达到50.5%,位居世界第二。

境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简介与常见问题

境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简介与常见问题

"嘿,那里,有没有听说过那些很酷的海外上市股票奖励计划?他们
就像最后的员工好处,让你拿一块小狗的馅饼—字面上!想象一下:你努力工作,作为回报,你可以拥有一个小板块的成功。

这就像有桩在块块的电影—但明星是你!现在这些计划都是愤怒的,因为谁不
想成为他们工作的小屋的主人呢?这就像中了彩票,但是有了更多的
工作保障和大量的动力。

如果你想吸引和留住今天的狗食狗就业市场
上最优秀的人才,这些计划就是前进的道路!"。

海外上市股权激励计划的一个大问题是,建立一个遵循不同国家所有
规则的计划确实很复杂。

您必须处理税收和法律问题,并确保它符合
不同证券交易所的要求。

另一个挑战是如何衡量业绩和决定雇员何时
获得公平,以便真正激励他们,并与其长期目标相匹配。

和员工们谈
论这个计划是极为重要的,这样他们就能理解这个计划如何能帮助他
们和帕尼成功。

海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是吸引、留住和激励关键人才的宝贵工具。

然而,当务之急是,必须仔细考虑这些计划的设计和执行,以确保与
条例保持一致,并与总体业务目标保持一致。

通过解决门问题和有效
地向雇员提供该计划的好处,各小组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其股权激励
方案的影响。

这符合我们的立场和政策,即促进公平和永恒的商业环境,在所有公司交易中坚持公平和透明的原则。

国内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综述

国内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综述

国内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对国内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我国学者在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选择动因及投资偏好的研究。

【关键词】股利政策股利无关论税差理论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理财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合理的股利政策不仅可以使上市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而且能激发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投资热情,从而使上市公司长期、稳定地发展。

因此,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对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必须慎重对待。

1956 年, Lintner 对股利政策进行了开创性研究。

此后,对于股利政策的研究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国内外众多学者潜心钻研,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在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援“一鸟在手”理论。

国外的股利政策研究开展得比较早。

早在1938 年,Williams 就揭开了股利政策研究的序幕,提出了股利重要论。

1956 年,哈佛大学教授Lintner 对股利政策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首次提出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理论模型,认为公司管理者在制定股利政策时会考虑三个因素:淤目标股利支付率,据此可确定公司愿意支付的股利比例。

于根据长期可持续的变动收益调整股利,公司管理者只有觉得在长期内能够维持更高的收益时才提高股利支付率。

一般来说,股利的增长总是落后于收益的增长且平滑得多。

盂股利的变动。

公司管理者更加关注股利的变动而非股利的发放水平。

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Walter 研究了股利、每股利润、投资收益率及基准折现率同股票价值的关系,建立了华特模型,用数学公式证明了股利政策与股票价值有关。

Gordon 对当时流行的盈利假说和股利假说做了精辟的分析,认为购买股票像购买其他资产一样,是因为它在将来能创造收入,并通过分析证明投资者购买股票是为了获得股利,股利的分配确实能够影响公司的价值。

如此一来,股利重要论逐渐发展成了“一鸟在手” 理论,其主要观点可归纳为:股票价格与股利支付率成正比;权益资本成本与股利支付率成反比。

《2024年西方股利政策理论的演进与评述》范文

《2024年西方股利政策理论的演进与评述》范文

《西方股利政策理论的演进与评述》篇一一、引言股利政策是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公司如何分配其盈利给股东。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西方股利政策理论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

本文旨在回顾西方股利政策理论的演进历程,并对其进行评述。

二、西方股利政策理论的演进(一)早期股利政策理论早期的股利政策理论主要关注股利的支付比例和支付方式。

其中,以股利无关论为代表,认为股利支付比例不会影响公司的市场价值,公司可以自由选择是否支付股利。

然而,这一理论并未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

(二)现代股利政策理论随着研究的深入,现代股利政策理论逐渐形成。

其中,MM 股利无关论成为现代股利政策理论的基础。

MM股利无关论认为,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其股利政策无关。

然而,该理论忽视了税收、交易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践中存在一定局限性。

随后,随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股票市场的成熟,一些新的股利政策理论逐渐发展起来。

包括鸟笼理论、迎合理论和投资者偏好理论等。

这些理论关注公司的投资者关系、税收政策、股权结构等因素对股利政策的影响。

(三)近期股利政策理论的演变近年来,随着行为金融学和公司治理理论的兴起,对股利政策的研究更加深入。

研究者开始关注公司的管理层动机、投资者心理和行为对股利政策的影响。

同时,随着新兴市场的崛起,对新兴市场国家的股利政策研究也逐渐增多。

这些研究为股利政策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三、对西方股利政策理论的评述西方股利政策理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简单理论到现代复杂的理论模型,再到近期的行为金融学和公司治理视角的研究,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这些理论不仅关注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投资者的利益,还考虑了税收、交易成本、管理层动机、投资者心理和行为等因素的影响。

然而,在评述这些理论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其局限性。

首先,尽管MM股利无关论为现代股利政策理论奠定了基础,但该理论的前提假设过于严格,忽视了现实中的许多因素。

西方股利政策对我国公司股利改革的启示与借鉴

西方股利政策对我国公司股利改革的启示与借鉴

西方股利政策对我国公司股利改革的启示与借鉴【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西方股利政策对我国公司股利改革的启示与借鉴。

通过概述西方股利政策以及我国现行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西方股利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并总结了借鉴西方股利政策的经验。

在采取措施实现股利改革方面,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涵盖股利政策、股利分配方式等方面。

结论部分总结了西方股利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股利改革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公司的股利改革提供借鉴和引导。

【关键词】西方股利政策、我国公司、股利改革、启示、借鉴、经验、措施、总结、展望、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公司股利政策对公司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有着重要影响,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股利政策在公司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在这一背景下,更多的关注被投向了西方股利政策,试图从中汲取经验与启示,推动我国公司股利改革。

西方国家发达的股利政策体系为我国公司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其中融合了市场需求与法律规定,促进了公司资本的有效运用和合理分配。

我国现行股利政策存在着种种问题,如公司盈利能力不均衡、分红方式单一等。

借鉴西方股利政策的经验,加以整合和创新,有助于我国公司股利改革的顺利推进。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探讨西方股利政策对我国公司股利改革的启示与借鉴,为完善我国股利政策体系提供思路与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分析西方股利政策的特点和优势,探讨我国现行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并从西方经验中汲取启示,为我国未来股利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西方股利政策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股利政策对公司治理、投资者保护、资本市场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为我国未来的股利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本研究旨在为政府部门、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提供指导,促进我国股利制度的完善和优化,提升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和市场活力,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增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国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国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国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理论与实践股利政策是公司经理们所面临的重要的财务决策,同时它也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1956年,哈佛大学教授约翰。

林特纳(John Lintner)首次提出了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理论模型,而1961年米勒和莫迪利亚尼所提出的著名“股利无相关假说”,则成为股利政策理论的基石。

此后的近40年里。

股利政策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并逐渐成为金融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股利分配政策理论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践。

一、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理论的发展(一)股利无相关假说传统股利政策理论认为,投资者更喜欢现金股利,而不大喜欢将利润留给公司。

这是因为:对投资者来说,现金股利是“抓在手中的马”,是实在的,而公司留利则是“躲在林中的鸟”,随时都可能飞走。

既然现在的留利并不一定转化为未来的股利,那么,在投资者看来,公司分配的股利越多,公司的市场价值也就越大。

然而米勒和莫迪利亚尼则认为,公司市场价值的高低,是由公司所选择的投资政策的好坏所决定的。

由于公司对股东的分红只是盈利减去投资之后的差额部分,且分红只能采取派现或股票回购等方式,因此,一旦投资政策已定,那么,在完美且完全的资本市场上,股利政策的改变就仅仅意味着收益在现金股利与资本利得之间分配上的变化。

如果投资者按理性行事的话,这种改变就不会影响公司的市场价值及股东的财富。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股利无相关假说”是建立在“完美且完全的资本市场”这一严格假设前提基础上的。

_而所谓完美且完全的资本市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第一。

不存在税赋;第二,信息是对称的;第三,合同是完全的;第四,不存在交易成本。

但是,倘若上述假设条件有所改变,那么,情况就会发生很大变化。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股利无相关假说‘为什么会被后来的经济学家视为股利政策理论的基石,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股利政策与公司市场价值无相关的这一推论,而在于它以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在哪些情况下股利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公司的市场价值发生相应变化。

《2024年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证分析》范文

《2024年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证分析》范文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证分析》篇一一、引言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重要的决策之一,直接关系到公司的资本结构、股东的收益分配以及市场对公司的信心。

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投资者日益成熟,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也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证分析,探讨其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投资者和公司管理层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逐渐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合理的股利政策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市场形象,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公司长期稳定发展。

然而,当前中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存在诸多问题,如股利支付率不稳定、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等。

因此,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进行实证分析,对于优化公司财务管理、提高投资者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通过收集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构建。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各大财经网站、证券交易所公开信息以及相关研究机构的数据库。

四、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状分析1. 股利支付率与支付形式从整体上看,中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率呈现出波动性较大的特点。

多数公司选择现金股利作为主要的支付形式,但也有部分公司采用股票股利或混合支付形式。

这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在支付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多样性。

2. 股利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通过对多家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进行纵向比较,发现部分公司的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与稳定性。

这可能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降低,进而影响公司的市场形象和股价表现。

五、影响因素分析1. 盈利能力与现金流状况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状况是影响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

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通常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支付股利,而现金流状况良好的公司则能保证股利的稳定支付。

2. 公司治理结构与股东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和股东结构对股利政策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股权集中度较高的公司,大股东往往能通过董事会等决策机构对股利政策产生较大影响。

各国的股利政策都有哪些

各国的股利政策都有哪些

各国的股利政策都有哪些一、各国的股利政策1.股利支付形式。

股利的支付形式主要有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财产股利、负债股利和股票回购。

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是最常用的两种方式。

如果从全球视角考察国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问题,就可以发现,派现一直是公司主要的股利支付方式,股票股利却不像我国那样具有普遍性。

其原因就在于我国对股票股利的会计处理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不同。

发放股票股利的会计处理是根据发放的股票股利金额,把未分配利润转入股本与股本溢价。

国际上一般按照股票市场价格计算转入金额,而我国则按照股票面值计算。

举例说明,某公司已发行股票为10000股,每股面值1元,每股市场价格为15元,计划发放股票股利10000股(即送股比例为1∶1)。

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公司需要转入150000(15×10000)元的未分配利润,而按照我国做法只需要10000(1×10000)元。

为此,国外的上市公司只有在具备较高盈利水平、有较多未分配利润时,才可能具备高比例送股的能力,这就导致了国外公司很少采用股票股利。

而我国之所以能频繁地发放股票股利,与采用面值计算的会计处理规定有着直接的关系。

2.股利支付方式。

股利支付方式包括股利支付率(股利支付额/净利润)与股利支付的稳定性,股利政策从股利支付率上可分为高支付率股利政策和低支付率股利政策,从股利支付的稳定性上可分为稳定股利政策、变动股利政策(其中包括剩余股利政策、固定比例股利政策)。

股利政策随各国的具体情况而有所差别,典型的股利政策有:①美国的股利政策。

美国绝大多数公司实行的是高支付率的稳定股利政策。

股利支付率一般在50%左右,1992~1996年**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率分别为76.0%、56.9%、46.6%、52.1%、50.1%。

②日本的股利政策。

日本一直执行低支付率的稳定股利政策,股利支付率一般在35%以下,1992~1996年**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率分别为40.8%、32.4%、34.1%、32.4%、35.0%,明显低于美国。

西方国家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启示

西方国家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启示

西方国家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启示提要本文试图通过对西方国家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阐述,运用相关理论剖析其中原因,最后提出西方国家上市公司的经验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启示。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政策建议一、引言股利政策是关于公司税后收益以多大份额作为股利支付股东多大份额作为公司的留存收益以进行再投资的决策。

由于股利政策既决定公司股东所能获得的收益,又决定公司的筹资成本并影响公司的价值,因此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非常重要的一项财务决策。

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存在不合理甚至扭曲的情形,主要表现为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率低、股利政策不稳定,许多上市公司将权益筹资看作“免费资金”,存在偏好权益筹资的倾向。

我国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股利政策,使股东不能从现金股利中获得合理回报,只能从股票价格的短期波动中获得资本利得。

在这种不完善的股票市场中,股利政策作为传递公司发展前景信号的机制不能得到有效体现,经营者可以不受信号传递假说的制约,随心所欲地制定股利政策。

这些问题会增加我国股票市场的投机氛围,影响我国股票市场和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

我国上市公司不规范的股利政策已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11月发布规定,提出要将现金分红派息作为上市公司再筹资的必要条件,此后又发布了系列相关规定,旨在规范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引导我国上市公司和股票市场朝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然而,政策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一方面尽管分红公司的数量有所上升,但分红公司的股利支付率却在下降,说明公司主动分红的意愿较低;另一方面个别企业出现高比例分红、甚至恶性分红的现象。

如,用友软件2001年度的高股利支付率的分红方案,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极大关注。

更有学者认为,股利分配本应是企业的自主行为,我国的政府管理机构将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与发行新股挂钩,是对公司经营权的侵犯。

而西方国家(如美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具有股利支付率高、股利支付均衡等特征。

完善的股票市场、较好的法律环境、较完备的公司治理结构等是形成这些国家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主要原因。

[中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作比较]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

[中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作比较]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

《[中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作比较]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摘要:股利支付的形式主要有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种,美国公司回报股东的一般方式是现金股利,较少采用股票股利的方式,多年来,美国绝大多数公司都坚持高比率的现金股利分配形式,这也成为美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一个突出特点,缺乏连贯性表现在分配形式变化不定,有时只派现,有时只送股,有时既派现又送股,有时则不分配,毫无规律可循,使得投资者很难把握公司未来的股利政策股利分配政策的核心问题是:就公司的当期盈余而言,将多少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将多少保留下来准备再投资用,从而使未来的盈余源泉可以继续下去。

股东一方面希望分红,另一方面又希望每股盈余在未来不断增长。

二者有矛盾,前者是眼前利益,后者是长远利益。

因此,在公司经营中股利政策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选择是否合理关系到公司融资渠道的畅通与否、融资成本的高低以及资本结构的合理性。

本文拟对中美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为进行比较,并从中发现一些问题。

据统计,美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股利支付率较高,也就是说净利润的大部分都分配给了股东。

原因主要有:第一,美国上市公司的自有资本率比较高,股东的力量相对比较强大,使得经营者在经营方向和利益分配方面必须按照股东的价值最大化安排;第二,美国的资本市场相对比较完善,此外美国上市公司外部直接融资能力很强,当一个公司的规模迅速扩张时,公司间的兼并收购则是不能避免的,所以公司必须采取高股利政策。

这样既可以稳定股东的情绪,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又能够达到保护自己、抵御恶意收购的目的。

股利支付的形式主要有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种,美国公司回报股东的一般方式是现金股利,较少采用股票股利的方式。

股利支付率一般在50%以上,占公司现金流量的20%左右;而采取股票股利分配形式的上市公司所占比重还不到15%。

此外,上市公司通常是按季度分配,每年发放四次股利,按年度或半年度分配的则比较少。

多年来,美国绝大多数公司都坚持高比率的现金股利分配形式,这也成为美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一个突出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实践股利政策是公司经理们所面临的重要的财务决策,同时它也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1956年,哈佛大学教授约翰。

林特纳(John Lintner)首次提出了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理论模型,而1961年米勒和莫迪利亚尼所提出的著名“股利无相关假说”,则成为股利政策理论的基石。

此后的近40年里。

股利政策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并逐渐成为企业金融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股利分配政策理论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践。

一、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理论的发展(一)股利无相关假说传统股利政策理论认为,投资者更喜欢现金股利,而不大喜欢将利润留给公司。

这是因为:对投资者来说,现金股利是“抓在手中的马”,是实在的,而公司留利则是“躲在林中的鸟”,随时都可能飞走。

既然现在的留利并不一定转化为未来的股利,那么,在投资者看来,公司分配的股利越多,公司的市场价值也就越大。

然而米勒和莫迪利亚尼则认为,公司市场价值的高低,是由公司所选择的投资政策的好坏所决定的。

由于公司对股东的分红只是盈利减去投资之后的差额部分,且分红只能采取派现或股票回购等方式,因此,一旦投资政策已定,那么,在完美且完全的资本市场上,股利政策的改变就仅仅意味着收益在现金股利与资本利得之间分配上的变化。

如果投资者按理性行事的话,这种改变就不会影响公司的市场价值及股东的财富。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股利无相关假说”是建立在“完美且完全的资本市场”这一严格假设前提基础上的。

_而所谓完美且完全的资本市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第一。

不存在税赋;第二,信息是对称的;第三,合同是完全的;第四,不存在交易成本。

但是,倘若上述假设条件有所改变,那么,情况就会发生很大变化。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股利无相关假说‘为什么会被后来的经济学家视为股利政策理论的基石,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股利政策与公司市场价值无相关的这一推论,而在于它以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在哪些情况下股利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公司的市场价值发生相应变化。

后来的股利政策理论,大多是沿着放松上述假设条件的路径而演绎的。

(二)股利分配的税收效应理论在不存在税收因素的情况下,公司选择何种股利支付方式并不重要。

但是,如果对现金红利和来自股票回购的资本利得课以不同的税赋(如现金股利的税赋高于资本利得的税赋),那么,在公司及投资者看来,支付现金股利就不再是最优的股利分配政策。

由此可见,在存在差别税赋的前提下,公司选择不同的股利支付方式,不仅会对公司的市场价值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也会使公司(及个人)的税收负担出现差异。

即使在税率相同的情况下,由于资本利得只有在实现之时才缴纳资本增值税,因此,相对于现金股利保税而言,其仍然具有延迟纳税的好处。

诚然如此,从逻辑上讲,一个好的股利政策除了应使融资成本和代理成本最小化之外,还应使税收成本最小化。

(三)股利分配的信号传递理论当信息对称时,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包括公司自身在内)都具有相同的信息。

然而,现实中常见的情况却是信息不对称。

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公司可以通过股利政策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信息。

一般说来,高质量的公司往往愿意通过相对较高的股利支付率把自己同低质量的公司区别开来,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对市场上的投资者来说,股利政策的差异或许是反映公司质量差异的极有价值的信号。

如果公司连续保持较为稳定的股利支付率,那么,投资者就可能对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与现金流量抱有较为乐观的预期。

不过,公司以支付现金股利的方式向市场传递信息,通常也要付出较为高昂的代价。

这些代价包括:(1)较高的所得税负担;(2)一旦公司因分派现金股利造成现金流量短缺,就有可能被迫重返资本市场发行新股,而这一方面会随之产生必不可少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又会扩大股本,摊薄每股的税后盈利,对公司的市场价值产生不利影响;(3)如果公司因分派现金股利造成投资不足,并丧失有利的投资机会,还会产生一定的机会成本。

尽管以派现方式向市场传递利好信号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但为什么公司仍要选择派现作为公司股利支付的主要方式呢?这个难以破解的理论问题被布莱克(Black,1976)称之为“股利分配之谜”。

围绕“股利分配之谜”,经济学家们作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

其中,较有说服力的观点有四种:一是声誉激励理论。

该理论认为,由于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为了在将来能够以较为有利的条件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公司必须在事先建立起不剥夺股东利益的良好声誉。

建立“善待股东”这一良好声誉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派现。

二是逆向选择理论。

该理论认为,相对于现金股利而言,股票回购的主要缺陷在于,如果某些股东拥有关于公司实际价值的信息,那么,他们就可能在股票回购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一信息优势。

当股票的实际价值超过公司的回购价格时,他们就会大量竞买价值被低估的股票;反之,当股票的实际价值低于公司的回购价格时,他们就会极力回避价值被高估的股票。

于是,便产生了逆向选择问题,而派发现金股利则不存在这类问题。

三是交易成本理论。

该理论认为,市场上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出于消费等原因,希望从投资中定期获得稳定的现金流量。

对于这类投资者来说,选择稳定派现的股票也许是达到上述目的最廉价的方式。

这是因为:倘若投资者以出售所持股票的方式来套现,就可能因时机选择不当而蒙受损失。

况且,选择在何时以何种价位出售股票还需要投入许多时间和精力,这些交易成本的存在使得投资者更加偏好现金股利。

四是制度约束理论。

该理论认为,公司之所以选择支付现金股利,是由于“谨慎人”所起的作用。

所谓“谨慎人”,是指信托基金、保险基金、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出于降低风险的考虑,法律通常要求这些机构投资者只能持有支付现金股利的股票,并获得股利收入。

如果公司不派现,那么,这种股票就会被排除在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对象之外。

虽然股利分配的信号传递理论已为人们广泛接受,但也有一些学者对此持不同看法。

他们的主要观点是:第一,公司目前的股利分配并不能帮助投资者预测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第二,高派现的公司向市场传递的并不是公司具有较好前景的利好消息,相反则是公司当前没有正现值的投资项目,或公司缺乏较好投资机会的利空消息。

不过,由于上述反对意见缺乏实证考察的支持,因此未能引起人们过多的关注。

(四)股利分配的代理理论在完全合同的情况下,公司经理们与股东之间并不存在代理问题。

即使双方产生了利益冲突,股东也可以通过强制履约的方式来迫使经理们遵循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但是,在不完全合同的情况下,公司经理们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便应运而生了。

股利分配的代理理论认为,股利政策实际上体现的是公司内部人与外部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

在存在代理问题的前提下,适当的股利政策有助于保证经理们按照股东的利益行事。

而所谓适当的股利政策,是指公司的利润应当更多地支付给股东。

否则,这些利润就有可能被公司的内部人所滥用。

较多地派发现金股利至少具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公司管理者要将公司的很大一部分盈利返还给投资者,于是他自身可以支配的“闲余现金流量”就相应减少了,而这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公司管理者为满足个人成为“帝国营造者”的野心,过度地扩大投资或进行特权消费,进而保护了外部股东的利益;二是较多地派发现金股利,可能迫使公司重返资本市场进行新的融资,如再次发行股票。

这一方面使得公司更容易受到市场参与者的广泛监督,另一方面,再次发行股票不仅为外部投资者借股份结构的变化对“内部人”进行控制提供了可能,而且再次发行股票后,公司的每股税后盈利被摊薄,公司要维持较高的股利支付率,则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这些均有助于缓解代理问题,并降低代理成本。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最近有关股利分配代理理论的研究,又取得了新的进展。

其中,最重要的突破便是从法律角度来研究股利分配的代理问题。

这类研究的主要结论有三条:一是股利分配是法律对股东实施有效保护的结果。

即法律使得小股东能够从公司“内部人”那里获得股利;二是在法律不健全的情况下,股利分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法律保护。

即在缺乏法律约束的环境下,公司可以通过股利分配这一方式,来建立起善待投资者的良好声誉;三是受到较好法律保护的股东,愿意耐心等待当前良好投资机会的未来回报,而受到较差法律保护的股东则没有这种耐心。

他们为了获得当前的股利,宁愿丢掉好的投资机会。

二、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实践如果从全球视角考察国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践,那么可以发现,其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第一,公司通常将其盈利的很大一部分用于支付股利,且派现一直是公司最主要的股利支付方式。

1971-1992年间,美国公司税后利润中约有50一70%被用于支付股利。

即使是在此之前的若干年里,这一比例也高达40-60%(Alien and Michaely,1995)。

另外,从历史上看,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派现一直是公司最主要的股利支付方式,而股票回购则处于次要地位。

1984年和1985年两年内,公司的股票回购(包括对普通股及优先股的回购)在数额上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此之前,股票回购量通常仅占公司净收入的5%左右,而在此之后,股票回购量则约占公司净收入的25-47%。

但与此同时,现金股利占公司净收入的比率并未下降,因此,在这一时期,公司总的股利支付水平(包括派现和股票回购在内)是上升的。

不过,从全球来看,作为股利支付方式的股票回购并不具有普遍性。

第二,现金股利与资本利得之间的税收差别,对公司股利支付方式选择的影响程度因国而异。

从美国的情况看,在1986年“税收改革法案”出台前,现金股利是被当作普通收入课税的,且当时对现金股利征收的税赋,平均边际税率约为40%.而股东从公司回购股票中所取得的收入,则是被当作资本利得而加以课税的,其平均边际税率相对较低。

从英国与德国的情况看,股利分配的税收效应似乎较为明显。

比如,英国对个人股利收入与资本利得的课税税率均为40%,而德国对个人股利收入与资本利得的课税税率分别为53%和0%.由于存在着税收上的巨大差异,因此,英国公司对股东派发的现金股利大大超过德国公司,其股利支付率平均约为德国公司的两倍。

第三,公司通常均衡分配股利。

从国外股利分配的实践看,公司在决定股利政策时,大都是十分谨慎的。

多数公司一般都有事先确定的目标分红率,即使当期盈利出人意料地大幅增长,公司也不会立即大幅增派股利,其往往是逐步提高派现率,把股利支付慢慢调整到预定的目标分红率水平上。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公司管理者们笃信市场对稳定的股利政策将给予较好的预期,他们担心股东们把突然增加的派现当成“永久性”的股利分配政策。

这种均衡分配股利的策略使得股利分配显示出极强的粘性特征。

比如,美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占公司净收入的比例在20世纪70年代约为30一40%;到80年代,这一比例提高到40-50%.同样,在1971-1993年间,美国增加股利的上市公司数目也远远多于减少股利的上市公司数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