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菌种组织分离法

合集下载

简述平菇组织分离技术

简述平菇组织分离技术

简述平菇组织分离技术平菇组织分离技术是一种用于培养平菇菌丝体的方法。

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将平菇菌丝体分离出来,进一步用于培养和繁殖平菇。

本文将简要介绍平菇组织分离技术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一、原理平菇组织分离技术基于平菇的生物学特性。

平菇是一种真菌,其生命周期包括菌丝体和子实体两个阶段。

菌丝体是平菇生命的基础,通过分离菌丝体可以实现平菇的繁殖和培育。

二、步骤1. 选择适宜的平菇子实体:选取外观完整、无病虫害的平菇子实体作为材料。

将子实体放入无菌环境中,加入蒸馏水进行清洗。

2. 去除子实体表面的杂质:使用消毒棉球蘸取75%的酒精,擦拭子实体表面,去除污垢和杂质。

3. 切取菌盖或菌柄组织:在无菌条件下,使用无菌刀具切取平菇子实体的菌盖或菌柄组织。

注意切取的组织应尽量新鲜,避免经过长时间的暴露。

4. 菌丝体分离:将切取的菌盖或菌柄组织放入无菌培养基中,培养基可以是琼脂糖或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培养基应含有适宜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和无机盐等。

将培养基培养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通常为25-30℃,相对湿度70-80%。

5. 菌丝体培养和繁殖:在培养基上,菌丝体会逐渐生长并扩展。

可以通过观察菌丝体的生长情况来判断培养条件是否适宜。

菌丝体可以通过分生孢子或菌丝体生长末端的分枝来繁殖和扩展。

三、应用平菇组织分离技术在平菇的培养和繁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主要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种质资源保存:通过分离和培养平菇菌丝体,可以保存和繁殖平菇的种质资源,保证其遗传多样性和纯度。

2. 菌株选育:通过分离和培养不同菌株的菌丝体,可以筛选出具有良好特性的菌株,如高产、抗病性强等。

3. 种子生产:通过分离和培养平菇菌丝体,可以大规模生产平菇的种子,用于平菇的商业化种植。

4. 研究平菇生物学特性:平菇组织分离技术可以为研究平菇的生长发育、代谢途径、基因调控等方面提供材料和方法。

总结:平菇组织分离技术是一种用于培养平菇菌丝体的方法。

细菌的分离培养

细菌的分离培养

细菌的分离培养实验目的:掌握在各种培养基上的接种方法并观察生长现象。

实验材料:菌种、普通琼脂平板、肉汤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斜面培养基、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

实验内容:一、平板划线接种法(分离培养法)原理:通过在平板上划线,将混杂的细菌在琼脂平板表面充分的分散开,使单个细菌能固定在一点上生长繁殖,形成单个菌落,以达到分离纯种的目的。

若需从平板上获取纯种,则挑取一个单个菌落作纯培养。

用途:分离出纯种细菌,以利作纯培养。

操作方法(三区划线法):1、右手拿接种环,烧灼冷却后,取菌液一环。

2、左手抓握琼脂平板(让皿盖留于桌上),在酒精灯火焰左前上方,使平板面向火焰,以免空中杂菌落入,右手将已沾菌的接种环在琼脂表面密集而不重叠的来回划线,面积约占整个平板的1/5-1/6,此为第一区。

划线时接种环与琼脂呈30-40度角轻轻接触,利用腕力滑动,切忌划破琼脂。

3、接种环上多余的细菌可烧灼(每划完一个区域是否需要烧灼灭菌视标本中含菌量多少而定),待冷后,在划线末端重复2-3根线后,再划下一区域(约占1/4面积),此为第二区。

4、第二区划完后可不烧灼接种环,用同样方法划第三区,划满整个平皿。

5、划线完毕,将平板扣入皿盖并作好标记,置37°C温箱孵育18-24小时观察琼脂表面菌落分布情况,注意是否分离出单个菌落,并记录菌落特征(如大小、形状、透明度、色素等)。

二、液体培养基接种法用途:凡肉汤、蛋白胨水,各种单糖发酵均用此法接种。

可以观察细菌不同的生长性状、生化特性以供鉴别之用。

操作方法:右手执笔式握住接种环,灭菌冷却后取单个菌落。

1、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托住液体培养基之下端,右手小指和无名指(或手掌)拔取试管塞,将管口移至火焰上旋转烧灼。

2、将沾菌的接种环移入培养基管中,在液体偏少侧接近液面的管壁上轻轻研磨,沾取少许液体与之调和,使菌液混合于培养基中(图5)。

3、管口通过火焰,塞好试管塞,将接种环灭菌后放下,经37C温箱孵育18-24小时,取出观察生长情况。

实验室微生物菌种分离方法!

实验室微生物菌种分离方法!

实验室微生物菌种分离方法!纯种分别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别与纯化。

在分子生物学的讨论及应用中,不仅需要通过分别纯化技术从混杂的自然微生物群中分别出特定的微生物,而且还必需随时留意保持微生物纯培育物的"纯净',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混入。

纯种分别的目的是将目的菌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分别出来,获得纯培育。

假如样品没有经增殖培育而直接进行分别,那么要得到具有某一特性的纯种,就更该细致、谨慎的操作。

纯种分别的常用方法有4种:倾注平板分别法、涂布平板分别法、平板划线分别法和组织分别法。

1、倾注平板分别法:培育后,在培育基内部及表面形成单菌落。

倾注平板法:将无自生理盐水稀释后的样品加入无茵培育基混合匀称。

待凝固后倒置培育,内部及表面形成单自落。

2、涂布平板分别法:培育后,在培育基表面形成单菌落。

由于将微生物悬液先加到较烫的培育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且采纳稀释倒平板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讨论中常用的纯种分别方法是涂布平板法。

用途:一般多用于菌种的纯化;优点:可以观看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别;缺点:不能计数;掌握每个平板中微生物的菌落数在肯定的范围可获得抱负的分别效果,对于细菌和酵母,以每平板10~200菌落为佳,对于丝状菌,则应掌握每平板菌落数30~50或更少。

假如分别菌丝呈扩散性生长的丝状菌如根霉、毛霉等,则可以在培育基中添加0.1%左右的去氧胆酸钠(去氧胆酸钠在低PH下灭菌过程中易形成絮状沉淀,可以通过分别灭菌、倾注平板前混合的方法避开)或山梨糖(在察氏培育基中加山梨糖0.1%,蔗糖0.01%),这样可防止菌丝扩散,便于挑取。

3、平板划线分别法:能达到纯种分别的目的。

经培育后会得到呈分散状态的单菌落纯培育。

最简洁的分别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其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育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别目的的。

实验菌种的分离

实验菌种的分离
第一节 菌种的分离简介
一、菌种的来源 • 根据资料直接向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
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 • 从大自然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
1
二、分离思路
• 新菌种的分离是要从混杂的各类微生物中依照 生产的要求、菌种的特性,采用各种筛选方法, 快速、准确地把所需要的菌种挑选出来。
• 实验室或生产用菌种若不慎污染了杂菌,也必 须重新进行分离纯化。
包括形态、培养特征、营养要求、生理生化特 性、发酵周期、产品品种和产量、耐受最高温 度、生长和发酵最适温度、最适pH值、提取工 艺等。
3
(一)采样
1、采样对象 以采集土壤为主。一般园田土和耕作
过的沼泽土中,以细菌和放线菌为主, 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土壤和沼泽地中,酵 母和霉菌较多,如一些野果生长区和果 园内。采样的对象也可以是植物,腐败 物品,某些水域等。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从自然界筛选
5
• 2、采样季节:以温度适中,雨量不多的秋初为好。 • 3、采土方式:在选好适当地点后,用小萨子除去
表土,取离地面5-15cm处的土约10g,盛入清洁的 牛皮纸袋或塑料袋中,扎好,标记,记录采样时 间、地点、环境条件等,以备查考。为了使土样 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类型尽少变化,宜将样品逐步 分批寄回,以便及时分离。
15
2.植物体采集方法
• 在采集叶面时,一般是用灭菌的剪刀、打孔器、 安全刀片等,由几片新鲜叶片的同一部位切取一 小块,并注意不要损伤周围边缘。
• 选择叶面时应考虑叶位、叶龄、叶片正反面和在 一片叶上的取样部位。
• 采集植物根及根系时,方法与根际土样采集方法 相似。将洗净的根装入采样袋中,采集根系时, 一般与根际土样一起保存。

植物真菌类病害组织病原菌的分离及抑菌圈实验

植物真菌类病害组织病原菌的分离及抑菌圈实验

植物真菌类病害组织病原菌的分离及抑菌圈实验1、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保存1.1材料:(1)病害组织(2)分离培养基(PDA培养基):20%土豆煮汁,2%琼脂条,1%葡萄糖,蒸馏水,121℃高温灭菌(3)次氯酸钠(4)试管斜面培养基:成分为PDA培养基,121℃高温灭菌1.2方法:剪取作物病害部位,将病害部位用次氯酸钠表面消毒后,置于分离培养基上,然后放置于28℃恒温培养箱内培养。

7天后取出,通过菌落形态和孢子镜检挑选出所要分离的病原菌转接试管斜面,然后将斜面放置于28℃恒温培养箱内培养。

7天后取出,包好放于4℃冰箱内低温保存。

2、病原菌摇瓶菌丝体的培养及菌液的制备2.1材料:(1)试管斜面孢子(2)摇瓶培养基:20%土豆煮汁,1%葡萄糖,蒸馏水,121℃高温灭菌。

2.2方法:将试管斜面孢子转接到摇瓶培养基,然后将摇瓶放到220转/分的摇床上培养,2—3天后,摇瓶菌丝体长到一定的成熟状态(不同真菌菌丝体不同)后,取下摇瓶,放于4℃冰箱内低温保存,待需要做抑菌圈实验时,将摇瓶从冰箱内取出,用组织捣碎机将摇瓶菌丝体高速捣碎2分钟左右,至菌液状态。

3、供试药剂的抑菌圈实验3.1材料:(1)打碎的病原菌菌液(2)底层培养基:2%琼脂粉、蒸馏水,121℃高温灭菌。

(3)上层培养基:成分同PDA培养基,121℃高温灭菌。

(4)链霉素溶液:2400U/mL3.2方法:(1)融化底层培养基,待温度降至70℃,倒入测定木盘,放平至凝固。

(2)融化上层培养基,待温度降至54℃,用无菌移液管加入1mL链霉素溶液以防杂菌干扰;继续降温至48℃,用无菌移液管加入6—12mL的病原菌菌液后迅速晃匀后,倒入测定木盘,放平,待凝固后,即做成抑菌圈实验所用的测定盘。

(3)稀释供试药剂到制定浓度。

(4)在测定盘内摆放牛津杯。

(5)用P型移液器将稀释好的药剂滴入牛津杯内,滴液量为0.26mL/杯,然后盖上玻璃板,放置于28℃恒温培养箱内培养,培养时间为16—18小时。

实验五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

实验五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

实验五植物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实验四植物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实验⽬的掌握植物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基本⽅法,并对培养的结果进⾏初步观察。

实验原理原⽣质体是除去细胞壁的裸露细胞。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分离的原⽣质体能合成新壁,进⾏细胞分裂,并再⽣成完整植株。

植物的幼嫩叶⽚、⼦叶、下胚轴、未成熟果⾁、花粉四b咻、培养的愈伤组织和悬浮培养细胞均可作为分离原⽣体的材料来源。

分离愿⽣厦籀萨采⽤酶解法。

其原理是根据由纤维素酶、罘胶酶和半纤维素酶配制⽽成的溶液对细胞壁成分的降解作⽤,⽽使原⽣质体释放出来。

原⽣质体的产率和活⼒与材料来源、⽣理状态、酶液的组麟,以及原⽣质体收集⽅法有关。

酶液通常需要保持较⾼的渗透压,以使原⽣质体在分离前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分离之后不致膨胀破裂。

渗透剂常⽤⽢露醇,⼭梨醇,葡萄糖或蔗糖。

酶液中还应含⼀定量的钙离⼦,来稳定原⽣质膜。

游离出来的原⽣质体可⽤过筛⼀低速离⼼法收集,⽤蔗糖漂浮法纯既,然后进⾏培养。

实验⽤品⼀、材料1.烟草幼苗的叶⽚、或向⽇葵⽆菌苗的叶⽚、⼦叶或下胚轴等。

2.胡萝⼘根切⽚诱导的松软愈伤组织。

⼆、器材超净⼯作台、台式离⼼机或⼿摇离⼼机、倒置显微镜、普通显微镜、培养室、灭菌锅、⾎细胞计数板、⽯蜡膜带等。

细菌过滤器和0·45µm的滤膜、300⽬不锈钢⽹筛及配套的⼩烧杯、解剖⼑、尖头镊⼦、注射器(5、10m1)和12号长针头、带⽪头的刻度移液管(5、10ml,上部管⼝加棉塞)、培养⽫(直径6cm)或扁平培养瓶(50m1)、⼤培养⽫、吸⽔纸等、使⽤前需经过灭菌。

三、试剂1. 70%酒精。

2. 0.1%升汞⽔溶液,并滴⼊少许TWeen 80。

3. 灭菌蒸馏⽔。

4. 0.16mo/L和0.20mo/L CaCl2·2H2O溶液,并加有0.1%MES(2-N-吗啉已烷磺酸),PH5.8~6.2。

5. 20%和12%蔗糖溶液,pH PH5.8~6.2。

常见病原菌分离方法

常见病原菌分离方法

常用的几种典型的病原菌分离方法1.斑点病原菌的分离从病斑部分切取每边3~5 mm的小块组织,在70%酒精中浸数秒钟后,移入0.1%的升汞水溶液中处理3~5 min,以灭菌水冲洗3次,移置培养皿的培养基中,然后培养。

2.维管束组织内病原菌的分离从根茎维管束组织分离病菌,可先将寄主病部表面用70%酒精擦拭消毒,将表皮组织用灭菌的解剖刀削去,然后切取其中小块变色的维管束组织,用升汞或漂白粉液消毒后。

,用灭菌水冲洗几次,移置培养基面上。

3.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根腐或基腐病的分离,由材料的大小决定。

材料小的可仿照斑点病的分离法,材料大的则可以用维管束组织内病原的分离法。

4.肉质组织中病原菌的分离多肉的根、茎及果实等,可以采用维管束组织内病菌分离法除去表面组织,切取小块病组织分离。

如有杂菌感染可采用“直接接种”法,待出现症状后,用此法再行分离。

5.种子内病原菌分离将整个种子或者种子的一部分进行表面消毒(升汞或漂白粉),用灭菌水洗涤后,移置培养基上。

6.孢子分离法能产生大量孢子的病菌如青霉素、链格孢等,则可配制成孢子悬浮液以稀释法或划线法分离之。

7、土壤带菌分离法为了研究一些真菌在土壤中存活和分布的情形,从有病的土壤中分离它们是必要的。

分离方法是将土壤取出少许,配制成悬浮液,然后用稀释法或划线法分离。

附录2 真菌单孢子分离技术一、目的要求了解单孢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简便实用的单孢分离方法。

二、基本原理单孢分离的方法很多,如振落法、稀释法和直接挑取法。

振落法和稀释法的共同点都是采用某种方法,使真菌孢子较稀疏地分散在水琼脂平板上,然后在显微镜下检查寻找在水琼脂平板表面的单个孢子,一旦找到理想的单个孢子,就通过无菌操作将其(连同一部分培养基)移植到PDA斜面培养基上,置适温下培养,形成的菌落即为单孢系菌株。

直接挑取法是在实体解剖镜下直接挑取单个孢子进行分离纯化的方法。

三、材料、用具与仪器1.材料(依本地资源情况进行选择,下列材料供参考)(1) 稻瘟病叶、病节、病穗颈(Pyricolaria oryzae)。

菌种的分离与纯化

菌种的分离与纯化

接种、分离纯化和培养技术一、接种将微生物接到适于它生长繁殖的人工培养基上或活的生物体内的过程叫做接种。

1、接种工具和方法在实验室或工厂实践中,用得最多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接种针。

由于接种要求或方法的不同,接种针的针尖部常做成不同的形状,有刀形、耙形等之分。

有时滴管、吸管也可作为接种工具进行液体接种。

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要将菌液均匀涂布时,需要用到涂布棒。

(图3-3)图3-3接种和分离工具1.接种针 2.接种环 3.接种钩 4.5.玻璃涂棒 6.接种圈 7.接种锄 8.小解剖刀常用的接种方法有以下几种:1)划线接种这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

即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作来回直线形的移动,就可达到接种的作用。

常用的接种工具有接种环,接种针等。

在斜面接种和平板划线中就常用此法。

2)三点接种在研究霉菌形态时常用此法。

此法即把少量的微生物接种在平板表面上,成等边三角形的三点,让它各自独立形成菌落后,来观察、研究它们的形态。

除三点外,也有一点或多点进行接种的。

3)穿刺接种在保藏厌氧菌种或研究微生物的动力时常采用此法。

做穿刺接种时,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针。

用的培养基一般是半固体培养基。

它的做法是:用接种针蘸取少量的菌种,沿半固体培养基中心向管底作直线穿刺,如某细菌具有鞭毛而能运动,则在穿刺线周围能够生长。

4)浇混接种该法是将待接的微生物先放入培养皿中,然后再倒入冷却至45°C左右的固体培养基,迅速轻轻摇匀,这样菌液就达到稀释的目的。

待平板凝固之后,置合适温度下培养,就可长出单个的微生物菌落。

5)涂布接种与浇混接种略有不同,就是先倒好平板,让其凝固,然后再将菌液倒入平板上面,迅速用涂布棒在表面作来回左右的涂布,让菌液均匀分布,就可长出单个的微生物的菌落。

6)液体接种从固体培养基中将菌洗下,倒入液体培养基中,或者从液体培养物中,用移液管将菌液接至液体培养基中,或从液体培养物中将菌液移至固体培养基中,都可称为液体接种。

7)注射接种该法是用注射的方法将待接的微生物转接至活的生物体内,如人或其它动物中,常见的疫苗预防接种,就是用注射接种,接入人体,来预防某些疾病。

菌种分离鉴定报告

菌种分离鉴定报告

菌种分离鉴定报告引言菌种分离鉴定是微生物学的一项重要研究方法,通过对搜集到的样品进行菌种分离和鉴定,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微生物的特性和功能。

本报告旨在对所分离到的菌种进行鉴定,并详细描述鉴定过程和结果。

材料和方法1.样品搜集:本次分离鉴定的样品为土壤样品,样品采集于XX地区的农田土壤中。

采集过程中注意避免污染。

2.菌种分离:将样品制成稀释液后,通过涂布法将其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然后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24小时。

3.菌落筛选:从培养好的琼脂平板上挑取形态、颜色和大小不同的菌落,用无菌的铁环或鉗子分别转移到新的琼脂平板上。

4.纯化培养:将转移到新平板上的菌落进行连续传代培养,使其形成纯种菌株。

5.生理生化特性鉴定:通过一系列常规的生理生化试验,如形态特征观察、革兰氏染色、氧需求性测试、酸碱反应性测试等,对菌株的基本特性进行鉴定。

6.分子生物学鉴定:根据16S rRNA基因测序,利用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等方法,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

结果经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分离和鉴定了多个菌株,并获得了以下结果:1.菌株A:–形态特征:菌株A为圆形菌落,边缘整齐,直径约为3mm。

–革兰氏染色:菌株A为革兰氏阳性菌。

–氧需求性:菌株A为嗜氧菌。

–酸碱反应性:菌株A在甲酸钠培养基上呈酸性反应。

–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菌株A的16S rRNA序列与已知菌种XXX高度相似。

2.菌株B:–形态特征:菌株B为不规则形状的菌落,边缘模糊,直径约为5mm。

–革兰氏染色:菌株B为革兰氏阴性菌。

–氧需求性:菌株B为嫌氧菌。

–酸碱反应性:菌株B在乙酸钠培养基上呈中性反应。

–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菌株B的16S rRNA序列与已知菌种YYY非常相似。

3.菌株C:–形态特征:菌株C为有规律的菌落,直径约为2mm。

–革兰氏染色:菌株C为革兰氏阳性菌。

–氧需求性:菌株C为厌氧菌。

–酸碱反应性:菌株C在葡萄糖盐酸钠培养基上呈弱碱性反应。

分离菌种的方法范文

分离菌种的方法范文

分离菌种的方法范文分离菌种是微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技术,通过该技术可以将混合菌群中的不同菌种分开,单独培养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分离菌种的方法。

1. 稀释平板法(Dilution plate method)稀释平板法是最常用的分离菌种的方法之一、首先将混合菌液用无菌生理盐水或培养基稀释到一定浓度,然后将其均匀涂布在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单个菌落可以形成单菌种的菌落。

然后将单菌种的菌落分离种植到新的培养基上。

2. 悬液均匀法(Spread plate method)悬液均匀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分离菌种的方法。

首先将混合菌液用无菌生理盐水或培养基进行稀释,然后将其均匀涂布在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平板上,通过新颖的方案将单个菌种的菌落分离种植到新的培养基上。

3. 筛网过滤法(Mesh filtration method)筛网过滤法适用于一些难以通过稀释平板法和悬液均匀法分离的微生物,如真菌和放线菌等。

该方法使用特制的网状滤膜过滤混合菌液,将微生物困集在滤膜上形成菌落,然后将菌落分离种植到新的培养基上。

4. 琼脂半固体培养法(Semi-solid agar medium method)琼脂半固体培养法适用于一些具有较长延伸子菌丝或芽孢状细胞的微生物,如放线菌等。

该方法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琼脂,并均匀混合,然后将混合菌液转移到琼脂半固体培养基上,等菌落生长后,可通过菌落根部的单菌种分离种植到新的培养基上。

5. 微滴法(Micropipette method)微滴法是一种高效的分离菌种的方法。

该方法使用微量移液器将混合菌液分别吸取并滴入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小孔板中,每个孔中仅有一个细胞。

随后,孔中细胞生长形成单菌种的菌落,然后将菌落分离种植到新的培养基上。

分离菌种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待分离菌种的特点和实验目的。

这些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单个菌种的纯度和分离效率,有助于后续的菌种鉴定和研究。

实验:组织分离法制备食用菌母种

实验:组织分离法制备食用菌母种

组织分离法制备食用菌母种(8学时)一、实验的目的和要求1、学会母种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2、掌握组织分离的方法和技术。

3、掌握母种转管继代培养技术。

4、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内容或原理(1)母种培养基配制。

工艺流程:培养基配方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摆斜面(2)菌种分离与培养(本实验以组织分离为例)。

工艺流程:种菇的选择与消毒组织块的切取菌丝培养三、实验材料仪器: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电炉、天平、试管、试管架、解剖刀、漏斗、漏斗架、橡皮管、玻璃管、止水、牛角勺、棉花、纱布、酒精灯。

试剂:75%酒精、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维生素B1等。

四、实验步骤(1)母种培养基配制A、培养基配方:以PDA培养基为例,马铃薯(去皮)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

B、培养基配制:首先将马铃薯去皮、洗净、挖去芽眼、切成薄片,称取200 g,放入铝锅中用1000ml清水加热煮沸,维持20min左右,煮至软而不烂为止。

用双层湿沙布过滤,然后取滤液并补足蒸发损失的水分。

再加入琼脂继续加热,待琼脂溶化后,添加葡萄糖及其它成分,搅拌均匀后准备装管。

C、分装试管:培养基配制后应趁热分装。

装管时勿使管内外壁沾上溶液,以免浸湿棉塞,污染杂菌。

装管后塞上棉塞。

棉塞的大小、松紧度应适宜,以用手提棉塞、试管不脱落为准。

然后每10支度试管扎成一捆,棉塞上方用牛皮纸包好,避免灭菌时被水蒸汽浸湿。

D、灭菌:灭菌前将水加至锅内水位标记高度。

将试管放入锅内,盖上锅盖,对角旋紧锅上螺旋,并闭排气阀,开始加热,当锅内蒸汽大量排出时再继续排汽3-5 min,关闭放气阀.当压力表指针指到0.15 Kg/cm2时(灭菌所需压强)开始计时,继续维持该压强30min。

灭菌结束持压力表指针自然回到”0”位时打开放汽阀,排出锅内剩余蒸汽后,打开锅盖.注意切忌在压力表未到”0”位时就放汽,以免试管内的培养基向上冲浸湿棉塞,造成以后菌种的污染.E、摆斜面:当培养基的温度降到60℃时,将试管斜面放在木棒上,使呈斜面,斜面的长度以占试管长度的1/2为宜。

食用菌组织分离法实验报告

食用菌组织分离法实验报告

食用菌组织分离法实验报告食用菌母种的制作——组织分离法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法;一、实验原理:食用菌的母种一般是采用孢子分离法或组织分离法得到的纯培养物。

利用食用菌子实体内部组织进行分离,是获得母种最简便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1. 食用菌:香菇、平菇。

2. 培养基:PDA培养基斜面。

3. 仪器或其他用具:75%酒精棉球、接种针记号笔等。

三、实验方法:1. 选择种菇:选择肥壮菇体作种菇;2. 种菇消毒:取1张菇片,用 70%的酒精轻擦表面进行消毒;3. 菇肉接种:将菇片纵向撕开,在每个裂面靠近菇柄与菌盖的交界处取一米粒大小的菇肉组织接于PDA试管斜面上;4. 培养:将试管斜面置于15~30℃下培养;五、注意事项1.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都要注意无菌操作,一切用具都要消毒。

2. 要等刀片冷却后再切取组织块。

六、实验结果与记录第一次实验:10月16日上午进行接种,两试管都以肥壮的双孢菇为种菇,10月13日观察培养基结果分析:本次实验全班只有一人成功,大部分都被杂菌污染,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制作的PDA培养杂菌没有菌落产生基本身受到污染,但是又有培养基根本没有菌落产生,那么一方面可以看做是空白对照,得到培养基本身没有问题而是我们操作都有问题,没有做到避免污染,规范的无菌操作,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在接种过程,接种针,试验刀酒精灯上灼烧后未冷却直接接触种菇,使待接种的菌块高温致死。

第二次实验:10月30日上午进行接种,记号笔标记的两支试管为双孢菇,标签纸标记的两只试管为香菇进行实验,10月9日观察实验基本成功,试管下端有少部分红棕色杂菌无杂菌,也无目的菌落实验成功,无杂菌,斜面上均为雪白的菌丝结果分析:培养基本身无污染,接种香菇菌块的过程中可能由于接种针和实验刀未完全冷却导致目的菌块高温致死,培养基上无菌落产生。

接种双孢菇菌块过程中基本做到了无菌操作,实验较为成功。

实验感想:本实验原理目的简单,操作过程方法在微生物学中也有接触,但是容易杂菌污染,第一次实验结果几乎全军覆没,几乎所有培养基都受到了污染,第二次实验在总结前一次的基础上,大部分做到了无菌操作,看到了培养基中雪白的菌落。

平菇的组织分离及培养

平菇的组织分离及培养

平菇的组织分离和培养一、实验目的1、了解食用菌的基础知识。

2、了解、掌握食用菌培养基的配置原理。

3、通过平菇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代料栽培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原理(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法)食用菌的母种一般是采用孢子分离法或组织分离法得到的纯培养物。

利用食用菌子实体内部组织进行分离,是获得母种最简便的方法。

三、实验材料1、原种制作实验材料(1)食用菌:平菇。

(2)培养基:PDA培养基斜面。

(3)仪器或其他用具: 75%酒精棉球、接种针记号笔等。

2、食用菌的组织离2、食用菌的组织分离(1)试剂:棉籽壳、麸皮、蔗糖、CaCO3(2)仪器或其他用具:平菇菌种、香菇菌种、金针菇菌种、姬菇菌种、茶树菌种、台秤、盆子、聚丙烯塑料袋、颈圈、封口膜、橡皮筋、高压蒸气灭菌锅、pH试纸(pH 5.5—9.0)、记号笔、麻绳等四、实验步骤平菇组织分离的方法和步骤一、种菇选择:一般选择在适宜出菇期出菇早、出菇整齐、特征典型、无病虫害、产量高的栽培袋,从中选择菌肉肥厚、大小适中、颜色正常、尚未散孢、长至七八分成熟的优质菇作种菇二、种菇消毒:用0.1%升汞溶液或75%酒精浸泡或擦拭,无菌水冲洗,吸干表面的水分。

三、切块接种:将分离种菇沿菌柄中心纵向掰成两半,用解剖刀在菌盖和菌柄交界处划成田字形,取黄豆粒大一小块菌肉组织,接在PDA培养基上。

四、培养纯化:温度控制在22℃~25℃之间,培养1~2天,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体,4~5天通过筛选,挑出菌丝洁白、清晰、生长整齐、健壮的试管母种继续培养,将有杂菌、长势纤弱的淘汰。

7~10天菌丝长满斜面。

五、注意事项1、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都要注意无菌操作,一切用具都要消毒。

2、要等刀片冷却后再切取组织块。

3、栽培种在培养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污染袋要及时检查出处理掉。

经过30—40天的培养,菌丝长满袋后即可使用。

若菌袋内长出原基,说明菌种已经老化。

若有黄、绿、黑等杂色斑点或连成片时,说明菌种已经污染,不可使用。

菇的菌种分离技术实验

菇的菌种分离技术实验

菇的菌种分离技术实验香菇 Lentinus edodes (Berk.) Sing, 别名冬菇、花菇、香菌、厚菇等。

在真菌分类学上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门、蘑菇目、口蘑科、香菇属。

在我国的江西、浙江、湖北、广东、四川、云南、海南、台湾等省均有分布。

香菇迄今为止已有千年的栽培历史。

中国是世界香菇栽培的发源地。

香菇是世界性消费的菇类,是人们喜爱的美味佳食,不但具有清香味鲜的独特风味,而且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很大,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袋栽香菇,能进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管理,是今后一个阶段香菇发展的方向。

香菇栽培均以纯丝接种,亦先制备纯菌种。

菌种有固体菌种和液体菌种两大类。

根据香菇生长发育所需营养成分,制成液体培养基,再加入一定量固化剂如琼脂等,即可制成固体培养基。

一、试验原材料野生香菇、PDA培养基、CPDA培养基、刀、剪、镊子、玻拌等。

二、试验方法1、培养基的制作(1)、配方A 马铃薯琼脂培养基(PDA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18~20g,水1 000ml,pH ~6配方B 综合培养基(CPDA基),PDA加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VB1 5~10mg、琼脂18~20g,水1 000ml,pH ~6(2)、配制方法选择质量好的马铃薯,去皮,挖去芽眼,削掉青绿部分。

切成蚕豆小块称取马铃薯,加水1 000ml,煮沸并保持30min,然后用4层纱布过滤,滤汁内加入琼脂和葡萄糖,在文火上使琼脂融化,加水补足到1 000ml,调pH至~6。

趁热将此汁液装入试管中,每支试管装10~15ml。

试管口用棉花塞塞紧,外面再用双层报纸包扎,以防棉塞受潮,将试管放入高压灭菌锅中,在121℃/30min,灭好菌后,将试管摆成斜面,待培养基冷却后凝成斜面即为斜面培养基。

2、接种室及接种用具的消毒将无菌室内紫外灯及超净工作台上的紫外灯打开照射30min,然后将室内的风扇及超净工作台上的风扇打开通风30min。

组织分离制食用菌母种PPT课件

组织分离制食用菌母种PPT课件
75%酒精及酒精棉球等 培养箱等。
复习上一节 母种培养基的配制步骤
• 1.按配方称量:见下面的配方 • 2.煮制 • 3.分装 • 4.灭菌 • 5.排斜面
母种培养基配方:
1.土豆200g、糖20g、琼脂20g、水1000ml
2.去皮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 水1000ml、PH值自然,另外添加:麸皮20g、 玉米面5g或黄豆粉5g、磷酸二氢钾2g,硫酸 镁2g,VB11片(10mg)。 此配方适用于大多数菌种,金针菇、黑木耳、 灵芝生长尤其茁壮。 可作黑木耳、香菇的复壮培养基,效果显著。
2.记录你制作的母种的生长状态; 3.是否有杂菌污染,如有分析其原因.
再见!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37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人操作; 第二大组可在无菌室内操作;
第一大组采用菌盖与菌柄交界处组织进 行分离,第二大组采用菌盖带菌褶部分 进行组织分离,作对比观察。
分组辅导
注意同学们的操作; 及时纠正不规范动作。 接种操作完毕,收集试管进行培养。
数显式恒温培养训第三大部分
结果观察
培养基的高压灭菌
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应注意的事项? (提问同学) (1)锅内装物品不应过紧; (2)注意排出冷气,否则不能保证灭菌效果; (3)加热排冷气后,使温度达到121.3℃,压
力在0.1-0.15 MPa之间维持30 min; (4)不耐高热高压之物品,不能用此法灭菌。
(四)组织分离操作的主要步骤:

组织分离技术实验报告(3篇)

组织分离技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组织分离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从动物组织中分离特定细胞类型的方法。

3. 熟悉实验室操作规程,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组织分离技术是指将组织中的特定细胞类型分离出来,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或应用。

该技术基于细胞和组织在形态、功能、生长特性等方面的差异,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细胞从组织中分离出来。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体重约200g)2. 实验器材:手术刀、剪刀、镊子、培养皿、移液器、离心机、组织培养箱、显微镜等3. 实验试剂:组织培养基、EDTA、胰蛋白酶、PBS缓冲液等四、实验步骤1. 动物麻醉与取材- 将小白鼠置于实验台上,用麻醉剂进行麻醉。

- 麻醉成功后,用手术刀在小白鼠腹部切开皮肤,暴露腹部器官。

- 取出所需器官,如肝脏或脾脏。

2. 组织处理- 将取出的器官放入含有EDTA的溶液中,以去除组织表面的血液。

- 用剪刀将器官剪成小块,便于后续操作。

3. 细胞分离- 将剪成小块的组织放入含有胰蛋白酶的溶液中,37℃水浴消化30分钟。

- 消化结束后,用移液器吸取消化液,离心去除组织碎片。

- 将离心后的细胞沉淀用PBS缓冲液洗涤两次,以去除未消化的组织碎片和杂质。

4. 细胞培养- 将洗涤后的细胞沉淀重悬于组织培养基中,接种于培养皿中。

- 将培养皿放入组织培养箱中,37℃、5%CO2条件下培养。

5. 观察与记录- 每天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记录细胞形态、生长速度等指标。

- 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记录细胞形态变化。

五、实验结果1. 在培养过程中,细胞逐渐从组织碎片中分离出来,形成单层细胞。

2. 细胞形态呈现典型的细胞形态,如梭形、圆形等。

3. 细胞生长速度较快,呈指数增长。

六、实验讨论1. 组织分离技术是研究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揭示细胞和组织在形态、功能、生长特性等方面的差异。

2. 在实验过程中,操作者应严格遵守实验规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菌种组织分离法
目前食用菌主要栽培种类如平菇、香菇、草菇等生产上多采用组织分法制备菌种。

一、目的:
了解和掌握食用菌组织分离法的方法步骤,制备出栽培用菌种。

二、实验器材:
1、平菇或香菇等子实体。

2、接种箱、解剖剪、解剖刀、镊子、试管斜面、75%酒精、酒精棉球、无菌水、培养皿、紫外线灯、或硫磺。

三、实验方法:
1、菌种的选择:在出菇场要选择肉厚肥大、鲜嫩,出菇早、菇形整齐、菌柄短且无病害的做种。

2、将种菇表面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在接种箱(或无菌室内)进行表面消毒。

用镊子将种菇放在培养皿内,用另一反镊子夹75%酒精棉球(或0.1%升汞棉球)对种菇进行表面消毒,然后移入另一培养皿内再用无菌水反复洗涤三次,洗净残留的消毒剂。

3、用解剖刀或鲜剖剪蘸酒精进行火焰消毒,冷却后把自己消毒的种菇纵切开,然后用菌盖笔菌柄交界处,切取长宽的0.3-0.5厘米的菌肉组织块,用接种针移到斜面培养基上,置24℃恒温箱中培养。

4、每天检查试管斜面菌落生长情况,如从分离的菌肉组织块上长出正常的白色菌丝,即分离成功,及时将生长出来的菌丝转移新的试管斜面。

若在组织块附近或其他地方出现其他颜色杂菌生长应予以淘汰。

四、作业:
叙述组织分离的方法步骤,体会和注意事项,观察记载斜面菌落生长速度和成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