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申请——尴尬癌GT申请者的翻身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S申请 | 尴尬癌GT申请者的翻身之路(世毕盟学员)
本科: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电子商务及法律
(CS+MIS混申)
GPA: 3.73
GRE: 三个成绩申请Q170+V150+AW3.5/Q167+V152+AW3/Q164+V155+AW4 TOEFL: 两个成绩申请99和109
科研:港大暑期科研
实习:水实习2枚,软件工程的大作业也写上去了嘿嘿嘿୧(˶‾⁻‾˵)୨
无竞赛无论文
目前AD:
• CS: U-Chicago CS(data analytics track), USC CS & Data Informatics, NEU CS
• MIS: CMU MISM-16m, Umich MIS, UT-Austin MIS, UIUC MIS, WUSTL MIS • Waiting list: NWU Analytics, UW-Seattle MISM
说在前面
1.自食拖延症的果子。
T99+G319,这种搞笑的成绩大概只有本宝宝可以考出来?
因为我的拖延症,我的申请季是无比被动的。我几乎是我知道的人中最晚考完GRE,最晚考完托福,最晚开始写文书,最晚交完申请,也是最晚拿到第一份录
取的。在过去半年里,我无数次后悔为什么大三浪得那么开心,没有去做科研,没有去找实习,然后在整个大四上学期一口气弥补了之前所有的懒惰。
在申请季刚打响的时候,我羡慕别人优异的GRE托福成绩,羡慕别人硕果累累的科研实习,而我在一年前的今天就是一张白纸。我以为我一直都幸运+坚强,但是我在这个过程中托福两次考试甚至因为台风天飞机没起飞+忘记带护照而错失机会,也一次次想过gap半年申请好好弥补自己的不足(虽然这或许又是另一种拖延症的表现˃̣̣̥⌓˂̣̣̥̥)。
在别人担心GRE托福到底寄没寄到学校的时候,我却一直在搜哪里还有下一场托福考试的考位,整个大四上一直去香港考托福,只因为那里有大量考位非常无奈。后来甚至因为标准化考试没考过而放弃了清华的科研机会。这段经历辛酸苦辣都有,但是好在现在的结果,一切都paid off。
感谢在这一年里陪我走来的朋友们家人们,每次我觉得“我需要这么累吗”想停下来的时候都有你们告诉我为什么我应该前进。
2.程序媛的进化。
申请之前所有学姐学长都会告诉我申请MIS是我最match的一条道路,甚至很多人都怀疑我“你会编程?!”,这几年cs的录取难度也越来越大。我无数次纠结过我到底适不适合走cs这个独木桥,对着电脑啪嗒啪嗒敲键盘我是否能坚持下来,之后两年无穷无尽刷题的日子会不会很枯燥,而本科不是cs的路也许只会更加艰辛。科研的时候也见识了身边很多大神,牢固的cs基础以及算法能力都是我可望不可及的,这也让我默默怀疑自己是否能走好这条路。
看美剧《犯罪心理》看到过一句话,说你内心的渴望会让你无论绕多大的圈子都回到内心所爱。学建筑学电子学自动化的可能在本科4年之后还是想走上编程道路的,因为那才会让他们感到喜欢,所谓的motivation。我之前并没考虑转cs,因为这一路都会有人告诉我“女生干嘛去码代码”,甚至妈妈爸爸也一直问我“你真的想学cs吗”。去美国转cs大部分都是有就业考虑,但在这一年里我发现我其实一直都不讨厌当一个程序媛,如果说在以前的编程经验中没有感受到一点点那种debug完幸福到飞的感觉,那恐怕也不会有转CS的念头。身边的码农圈子越来越大,我身边的不少人都能从coding中找到快感,也好在北邮强大的coding 氛围以及本科还是有不少cs的基础,于是我一步步走向了转CS的道路。这段时
间我感到的更多的是乐趣而非痛苦。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希望能好好走下去。申请准备
虽然早早就想好了出国,申请方向却一直摇摆不定,从最开始的金融工程,到主申MIS,到后来的data science以及CS,我仿佛什么都想试一试,瞎乎乎贴了一堆项目,却不明白自己究竟想干嘛。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是一种“失学恐惧症”,觉得当时的自己什么都没有,所以干脆什么都是一试,万一中了呢?可想而知当时的我或多或少都有些小绝望。
到了申请季我发现自己真的没为申请做什么事情(哭):一般的GPA,约等于零的GRE托福可用成绩,以及乱七八糟的文书素材(或者流水账更贴切)。至今还记得世毕盟mentor对我说,我的那些素材没有什么可用性+没托福没GRE的崩溃心。那个时候已经面临第一波申请,12月初,当时真希望借哆啦A梦的时光机用一下去捏捏大三玩得开心无比的自己。
整个申请季,别人在选校的时候,我在和托福作斗争;别人在好好润色CV,PS 的时候,我在和托福作斗争;别人交完了申请/推荐信,我感觉我才刚刚和托福结束斗争。。。要不是别人告诉我“你怎么还没弄完”我甚至都以为大家都和我一样(哭again)
我知道MIS一定要有实习,但我实习背景很弱,甚至把课程大作业都写进去了,但这并没有成为我的短板。我按照GGU mentor龚老师的要求每段经历只总结了三句话,仔细的想了想有价值的地方到底在哪里,舍弃了全部的流水账以及别人都可以做到的内容。mentor后来给我的文书general版本质量也很好,让我都觉得这个学生不错哈哈哈,也为我以后花样改文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后来我的文书前前后后针对每个学校改了很多次,在看学校课程设置时我也重新思考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喜欢什么,不想再学企管产开这一类商科课程,不想走入图书馆类mis的路,以及写umich文书时脑子里一直在想无比向往的travel intelligence,每一次都能让我看到自己的trigger。
我知道CS一定要有科研,但科研背景等于零,于是在大三暑假就急匆匆的开始了科研。至今仍然非常感谢港大导师这一路上的帮助,也非常感谢GGU让我知道了科研的重要性,补充进这样一段有价值的经历。我一直认为,如果没有这一段
经历,我的申请结果至少低半个level,既觉得自己幸运,也觉得自己的努力有所回报。
申请过程
选校:如果一定要厚脸皮的说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我觉得可能是好奇心。在申请之前很久,我就电脑+人脑记住了很多学校的录取口味,以及课程设置,实习/full time情况,也一直在向学姐学长们吸取经验(鞠躬),对自己录取xx学校的难度也有一定的判断。比如知道了哥大cs标准化考试有filter,就走擦边球交残疾的GRE托福;知道了女神UW的MIS卡aw4,就正好用了自己一直拿不出手的一个只有aw好的GRE成绩。这些也让我在申请路上走得更好,没有因为自己的短板而损失太多。
针对方向来说,MIS的申请者基本上就是两个方向,商学院的or工程学院/信息学院的,前者和business analytics或者it咨询关系比较大,后者可以学成cs走上码农道路,而我选择了第二个方向。初期基本上把所有商科的mis全部划掉了,自己既不喜欢(也深知找工作艰难),盯准了技术方向的mis,cs以及data science,这也让我后来的花样改文书变得不那么艰难,核心都是相似的。现在回想起来GGU mentor的一句话,大意就是“我还没见过谁能把相差较大的A专业和B专业都申请的很好的“,所谓术业有专攻,如果撒下大网,很有可能最后两败俱伤。如同当时暑期科研期间想着考托福,结果托福没考出来,科研也没有很好的结果。如果在一个方向一直前进,总是会有路上的美景等着你收获。
录取:大年初一,也是我生日的第二天,我收到了第一封来自芝大的录取,我还记得那天早上我蹦蹦跳跳的跑进爸爸妈妈房间里,感觉好神奇,我被录取了?然后因为过年,家里特别特别多人,都来祝贺我,姐姐还没睡醒揉着眼睛含含糊糊地说“恭喜你哦”的时候真的觉得一切都很值得。
我对自己的申请结果已经非常满意了,第一份录取就已经帮我甩掉了一半以上的项目直接pass,也是非常窃喜的事情hhh。主申的是MIS,除了没出结果的NYU 和给备胎信的UW已经全部拿到了录取,CS申的不多,但是情况也还不错。至于data science因为数理统计背景不够,申的也不多,情况也一般,这也说明了match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