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会计》第八章课堂笔记
管理会计学第8章
中盛公司生产甲产品需使用一种直接材料A。本期生产甲产品200件,耗用A材料总计900千 克,A材料的实际价格为每千克100元。假设A材料的标准价格为每千克110元,单位甲产品的材 料消耗定额为5千克A材料,那么,A材料的成本差异分析如下:
20
智宝20x9年12月的预算产量是1000件,实际转移至存货的制成品共965件。
合计 103
20x9年12月的实际数据如下:
购入原材料L
4800千克,成本36480元;
发至生产工序的原材料L
8.1.3 成本差异的种类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01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02
制造费用差异(变动和固定)
03
8.1.4 标准成本的作用
(1)便于企业编制预算 和进行预算控制。
(3)可以为企业的例外 管理提供数据。
(2)可以有效地控制成 本支出。
(4)可以帮助企业进行 产品的价格预测和决策。
(5)可以简化存货的计 价以及成本核算的账
(2)根据上述公式求出开支差异、效率差异和生产能力利用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2600-2400=2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4×(1200-1100)=240(元) 固定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利用差异=2.4×(1000-1200)=-480(元) 标准固定制造费用=2.4×1100=2640(元)
管理会计学
(第八版)
第八章 标准成本法
目录
CONTENTS
8.1 标准成本及成本差异
8.2
变动成本差异的计 算、分析和控制
成本管理会计学第8章
150 200
概率P 0.10 0.07 0.05 0.03
每次到货前发生的库存耗竭成本(元)B=EPb
50
0.07
50
100
0.05
150
0.03
50
03
150
50
0.03
200
0
0
50×0.03×2.5=3.75
3.75 0
(3)根据每次到货前的库存耗竭成本,计算与各种安全库存量相配合的经济订购批量
安全库存量的确定方法
经验法
安全库存量的上限=最长交货期×最高每天用量 -交货期正常天数×平均每天用量
不连续的 概率法
根据历史资料统计库存耗竭的数量和概率。在不连续 的概率法下,应按不同档次的相应概率计算不同安全库存 量的库存耗竭成本,并进行比较。
例题8-9
江威公司每年需用C材料360000千克,每千克C材料的年平均储存成本为16元, 每次订购费用648元,最优订货批量为5400千克。由于每种安全库存量水平均会对应 一种不同的库存耗竭概率,因此,根据历史资料估计:如不保持安全库存量,则库存耗竭 概率为0.6;如有200千克的安全库存量,则库存耗竭概率降为0.3;如有350千克的安全 库存量,则库存耗竭概率为0.05;如果有600千克安全库存量,库存耗竭概率为0.015;如 果有800千克安全库存量,则库存耗竭概率只有0.01。据估计,如果不能及时到货而动 用备选供货渠道,需增加成本约2000元,停产待料损失约3000元。
例题8-5
某企业全年需用A零件1500个,每件每年储存成本0.5元,每次订货费用81.67元。 供应商规定:每次订货量达到750个时,可获2%的价格优惠;不足750个时,单价为50元。
东财《成本会计》第七章、第八章课堂笔记
东财《成本会计》第七章生产损失的核算课堂笔记◆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本章主要介绍生产损失、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包括的内容及其计算和账务处理,重点掌握废品损失的核算方法。
◆知识点整理一、生产损失的含义及分类生产损失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失,是企业为了生产合格产品而不可避免连带发生的损失。
企业为了控制损失的金额,同时明确产生损失的责任,有必要对废品损失单独核算。
生产损失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
其中废品损失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而发生的损失。
停工损失是指企业的生产车间因季节性等原因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
二、废品损失的内容废品是指经检验在质量上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原定用途使用,或需要在生产中经过重新加工修理后才能使用的产品。
废品损失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而发生的损失。
它主要包括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和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减去废品残值后的报废损失。
这里所指的废品和废品损失仅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和废品损失,销售后发现的废品属于“三包”损失,列入管理费用当中,不作为废品损失处理。
三、废品损失的核算方法在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企业里,应设置“废品损失”科目,借方登记发生的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贷方登记应由保险公司、责任人赔偿的损失和结转的废品净损失。
废品净损失应转入当月生产的同种产品中,由合格品负担,结转后“废品损失”科目期末无余额。
对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应根据各有关费用分配表,分别计入到所设置的“废品损失明细账”中。
对于不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须采用一定的办法,将某种产品的成本,在合格品和废品之间进行分配,从而计算出不可修复废品的报废损失。
不可修复废品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两种:(1)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2)按定额成本计算四、停工损失的内容停工损失是指企业的生产车间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
主要包括停工期间应支付给职工的工资、计提的应付福利费、应分配的制造费用等。
管理会计,第八章,标准成本法2 - 副本
递延法
概念:将本期的各种成本差异,按标准成本的比例分配给在产 品、期末产成品和本期已销售产品。
优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反映的是实际成本; 缺点:工作量大,不便于进行成本差异分析和控制。
15
1、直接处理法
例: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产品销售成本
=-40(元) =200(元)+240(元)-480 (元)
8
标准成本法的账户设置
标准成本法下设置的“材料”、“生产成本”、“产成 品”、“在产品”、“产品销售成本”等账户,不论借 方还是贷方均登记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
按具体成本差异的内容设置“材料用量差异”、“材料 价格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直接人工工资 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 用开支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 “固定 制造费用能力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等九 个差异账户。
管理会计学——12.1
主讲教师:苏力勇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2019-2019学年第2学期
变动成本差异分析
连环替代法
实际价格 1 AP
实际数量 AQ
材料价格差异 工资率差异 变动费用开支差异
标准价格
2
SP
实际数量 SQ
(1)-(2)=价格差异(PV)
(1)-(3)=实际成本 与标准成本的差异总额
=20000-3×6000=2000(元) =-4000(元)+6000(元)
6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分析与计算
开支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支付数-固
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效率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
成本管理会计学第八章
货币时间价值练习3
3某企业购买专有技术, 前四年每年末付20000元, 后四年每年末付15000元,i=8%, 求该技术现值? 答: P=20000(P/A,8%,4) +15000(P/A,8%,4)(P/F,8%,4) =102754.80(元) P=15000(P/A,8%,8) +5000(P/A,8%,4) =102754.80(元)
货币时间价值计算公式汇总
单利终值 F=P(1+i×n) 单利现值 P=F/(1+i×n) 复利终值 F=P(1+i)^n=P(F/P,i,n) 复利现值 P=F(1+i)^-n=F(P/F,i,n) 普通年金终值 F=A[(1+i)^n-1]/i=A(F/A,i,n) 普通年金现值 P=A[1-(1+i)^-n]/i=A(P/A,i,n) 年偿债基金 A=F×i/[(1+i)^n-1] 即付年金终值 F=A×[(1+i)^n-1]/i×(1+i)=A(F/A,i,n+1)-A 即付年金现值 P=A[1-(1+i)^-n] /i×(1+i)=A(P/A,i,n-1)+A 递延年金现值P=A(P/A,i,m+n)-A(P/A,i,m)=A(P/A,i,n)(1+i)^-m 永续年金现值 P=A/I
3300(33%)
6700
简算法:营业NCF=6*67%-3*67%+2*33%=2.67(万元) 项目有效期的现金流量: 差额NCF(0)=-100000(元) 差额NCF(1-5)=26700(元)
第二节 货币时间价值
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
成本会计第8章(不讲)
追求卓越,让自己更好,向上而生。2 021年3 月27日 星期六 上午6 时27分5 9秒06: 27:5921 .3.27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1 年3月上 午6时2 7分21. 3.2706: 27March 27, 2021
重规矩,严要求,少危险。2021年3月 27日星 期六6 时27分5 9秒06: 27:5927 March 2021
采购成本。
企业进口的商品,其采购成本是指进口商品在到达目 的港口以前发生的各种支出,包括商品进价、进口税 金及代理进口费用
企业收购的农副产品,其采购成本包括购进商品的原 始进价、购入环节缴纳的税金及各项采购费用
2021/3/27
5
(二)商品存货成本——一般以商品采购成本为 基础进行核算,并根据存货计价方法确定其成 本额。
购进商品成本-月末盘点商品成本
2021/3/27
16
第二节 农业企业成本的核算
一、种植业的成本核算
(一)农业产品的成本核算
1 农业产品成本计算的对象 2 农业生产费用的核算 3 农业产品的成本计算
(二)林业产品的成本计算
1 苗圃产品的成本计算 2 幼树培育的成本计算 3 经济林木产品的成本计算
2021/3/27
期末商品存货成本=期末商品存货数量×商品单位进 价成本 商品销售成本=期初商品存货成本+本期增加的商品成 本-本期非销售付出的商品成本-期末商品存货成本
采用数量实际成本核算法对商品销售成本进行 核算,还可以采用毛利率法:按上季度实际毛 利率或本季计划毛利率分商品类别匡算本季度 前两个月商品销售成本和期末结存商品成本。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06:27:5906:27:5 906:27 Saturda y, March 27, 2021
8-2成本管理会计》(第三版)第八章成本计划与成本控制(已修订)
第三节
三、标准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
(一)标准成本的概念和特点 标准,即为一定条件下衡量和评价某项活动 或事物的尺度。 标准成本,是指按照成本项目反映的、在已 经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经营管理条件下, 应当发生的单位产品成本目标。
单位产品设计成本= 单位产品(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设
计成本
21
第三节
成本控制
(2)概算法 新产品设计成本,除直接材料成本采用直接法进行测算外,
其它成本项目可比照类似产品成本中该项目所占比重来概算。
其计算公式: 产品设计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1-(直接人工成本比重+制造 费用成本比重)]
4
第三节
成本控制
一、成本控制的概念、原则和程序 (一)成本控制的概念 —— 运用成本会计方法, 不断降低成
本费用,实现成本目标的成本管理活动。
成本控制主要是运用成本会计方法,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管
理,将成本规划与实际相比较,以衡量业绩,并按照例外管理的原则, 消除或纠正差异,提高工作效率,不断降低成本,实现成本目标。
第三节
成本控制
6. 评价方案时不仅要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社会效益。 另外,在方案选优过程中,不能将成本最低原则绝对化,应进行 成本功能分析,分析时着重考虑以下几点:①产品是否因过分强 调质量而产生多余的功能,即过剩质量;②是否存在多余的零件 、多余的加工工序;③是否因安全系数过大而使零件过重或材质 不适当地提高;④能否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采用价廉物美的材 料,用标准化、通用化的零件取代专用零件;⑤能否使产品结构 尽可能地简化;⑥是否便于维护、使用。
23
《成本会计学第八章》PPT课件
12
第三节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的完成情 况分析
按产品类别分析 按成本项目分析
13
1.按产品类别分析
在按产品类别进行分析时, 应计算如下几个指标:
〔1〕.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 〔2〕.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 〔3〕.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 〔4〕.每种产品成本的降低额和降低率
计划降低率:
• 实际降低额 0.2222%
600元
实际降低率:
• 实际脱离计划的差异:
• 降低额=600-2 800=-2 200〔元〕
• 降低率=0.2222%-1.5086%=-1.2864%
• 从以上可以说明,利润计划没有完成.实际完成的比 计划指标少2200元.或者比计划少1.2864% 26
其次,确定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 划完成情况的因素
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的因 素,主要有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成本、产品 品种结构三个因素.
1.产品产量. 由于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 低额是可根据可比产品的计划产量,分 别乘上该产品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和计划 单位成本的差额计算的;而实际成本降 低额是根据可比产品实际产量分别乘上 该产品上年实际单位成本与本年实际单27
这样,当本年实际单位成本发生变 动时,必然会引起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 和降低率的变动.
3.产品品种结构. 由于各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不
同,如果成本降低率大的产品在全部
29
可比产品中所占的比重比计划提高,那 么,全部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就会多降 低,降低额也会相应地多降低;反之降 低额和降低率则会少降低.
7
管理会计.第八章+标准成本和差异分析
一、标准成本系统的作用标准成本系统是集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成本计算为一体的成本计算模式,它包括成本标准的制定、成本差异分析和成本计算及账务处理三大部分。
实施标准成本计算,将产品生产的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加以比较,揭示成本差异、评价业绩,并对成本加以控制是标准成本计算的本质内容。
企业采用标准成本计算模式,具体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成本,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2) 正确评价和考核工作成果,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3) 为企业的预算编制和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4) 简化成本计算,为对外财务报表的编制提供资料二、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开始前经过综合分析所确定的、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条件下应该发生的成本,也叫产品成本的标准。
它是衡量成本水平的标准,也是评价和考核工作成果的基础和依据。
标准成本有两种涵义:(1) 指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其实质是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单位产品的目标成本,用公式表示,即为: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2) 指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即标准成本,用公式表示,即为: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三、标准成本的类型1.理想的标准成本理想的标准成本是指以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设备的运行和工人的技术水平都处于最佳状态为基础所确定的单位产品的成本,是最高要求的标准成本。
理想的标准成本是理论上的业绩标准,是生产要素的理想价格,是可能实现的最高生产经营能力利用水平。
理想的标准成本的用途是揭示实际成本下降的潜力,可以作为成本管理所追求的目标,而不能作为考核依据。
2. 正常的标准成本正常的标准成本是指根据企业正常的开工情况、正常的工作效率,以及正常的价格水平来确定的标准成本。
正常的标准成本的制定依据是应该发生的价格、效率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
正常的标准成本的用途是可以作为评价实际成本的依据,也可以用来对存货和销货和销货成本进行计价。
3.现行可达到的标准成本现行可达到的标准成本是指企业在当前正常生产条件下根据平均先进定额或者下期应该发生的生产要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制定出来的标准成本。
管理会计学第8章
定性制造费用差异分为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所谓差异三分法,即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分为
耗费差异、效率差异和生产能力利用差异三种,实际上
是将能量差异再细分为效率差异和生产能力利用差异两种。1.差异两分法(1)耗费差异。固定性 制造费用耗费差异也称开支差异或预算差异,就
差异,是指按实际耗用工时计算的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数额与按标准工时计算的变动性制造费
用预算数额之间的差异。其具体计算公式如下:变动性
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工 时)公式计算结果如为正数,表明实际工时 超过标准工时,为不利差异;如为负数,表明实际工时小于标准工时,为有利差异。中盛公司
为有利差异。中盛公司本期生产甲产品200件,实际耗用人工8000小时,实际工资总额80000 元,平均每工时10元。假设标准工资率为 9元,单位产品的工时耗用标准为28小时。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0-9)8000=8000直接人工 效率差异=9(8000-56 00)=21600直接人工成本差异=8000+21600=29600三、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与分析(一)变动性 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和分
管理会计学第 8章
第八章成本控制与标准成本本章重要名词全面性原则例外管理原则标准成本成本差异不利差异 有利差异价格差异数量差异差 异二分法差异三分法当期直接处理法跨期递延摊销法第一节成本控制概述一、成本控制的意义 为了保证全面预算的顺利完成,企 业还需对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控制,其中成本控制是一个较为关键的环节。成本控制包括 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环节。二、成本控 制的原则(一)全面性原则(二)增收与节支并重原则(三)责、权、利相结合原则(四)目标管理原则 (五)例外管理原则由于成本差异种类繁多 ,差异产生的原因也很多,成本控制部门和人员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应把有限的人 力和时间放在那些非正常、违反常规的关键性差异上, 仔细分析差异成因,并将成因与建议反馈于成本负责部门的人员,采用措施予以纠正,提高成 本控制的效率。第二节标准成本概述一、标准成本 及其种类所谓标准成本,就是根据历史成本资料,依据现有技术水平和经营条件,应用科学方 法对未来一定时期生产某种产品所预定的成本水平,它 是一种预定的目标成本。(一)基本的标准成本(二)平均的标准成本(三)理想的标准成本(四)正常的 标准成本(五)现实的标准成本理想标准 成本最佳工作状态下可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是排除了一切失误、浪费、机器的闲置等因素, 根据理论上的耗用量、价格以及最高的生产能力制定的 标准成本。这种标准成本要求太高,通常会因达不到而影响工人的积极性,同时让管理层感到 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改进的余地。正常标准成本是在正常 生产经营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是根据正常的耗用水平、正常的价格和正常的生产经 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的标准成本。反映了过去一段时期 实际成本水平的平均值,反映该行业价格的平均水平、平均的生产能力和技术能力,在生产技 术和经营管理条件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它是一种可以较 长时间采用的标准成本。现实标准成本是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是根据 现在所采用的价格水平、生产耗用量以及生产经营能力 利用程度制定的标准成本。最接近实际成本,最切实可行,通常认为它能激励工人努力达到所 制定的标准,并为管理层提供衡量的标准。在经济形势 变化无常的情况下,这种标准成本最为合适。与正常标准成本不同的是,它需要根据现实情况 的变化不断进行修改,而正常标准成本则可以较长一段 时间保持固定不变。三、标准成本的制定(一)直接材料标准成本1.直接材料数量标准2.直接材料 价格标准3.直接材料标准成本(二)直接人 工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发生的必需的有关人工耗费。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包括直接人工数量标准和直接人工价值标准(即工资率 标准)。1.直接人工数量标准2.直接人工价格标准3.直接人工标准成本(三)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制造 费用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除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以外的与产品生产相关的其他耗费。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包括数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两 部分。1.制造费用数量标准2.制造费用价格标准3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标准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四)标准成本计算单标准成本各组成内容计算 出来后,可按不同类别、不同品种产品,编制 标准成本计算单。标准成本计算单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 造费用等项目,各项目应分别列示其数量和价格因素。 第三节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成本差异,即是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额。在实际工作中,成 本差异具体表现为两种差异:一种是实际成本低于 标准成本所产生的差异即节约差异,在标准成本系统中常称为有利差异;另一种是实际成本高 于标准成本所产生的差异即超支差异,在标准成本系统 中常称为不利差异。“不利差异”通常在账户的借方反映,因此也可称为“借差”;“有利差异”通常在 账户的贷方反映,因此也可称为“贷差”。 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是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和预算数额进行对比,计算出有利差异或不 利差异,并查明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针对问题,采取 措施,调整和消除成本差异。成本数额大小受产品的数量和价格两项因素影响。由于成本可以 表示为数量因素与价格因素之乘积,实际成本就是“实 际数量×实际价格”,而标准成本就是“标准数量×标准价格”,所以成本差异就是“实际数量×实际 价格”与“标准数量×标准价格”之差,并可 以细分为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两部分。一、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一)直接材料数 量差异直接材料数量差异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材料 的实际耗用数量与材料的标准耗用量之间的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 量×标准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公式计算所得结果如为正数,表明实际成本超过标准成本,为不利差异;如
成本管理会计课程cb=8.1
三、投资中心
(一)、什么是投资中心 所谓的投资中心是指既要发生成本又能取得
收入、获得利润,还有权进行投资,这样一种责 任中心。该责任中心不仅要对责任成本、责任利 润负责,还要对投资收益负责。
注意: 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的主要区别: 是否产生收入,是否有独立的经营决策权。 投资中心与利润中心的主要区别: 投资中心具有投资决策权,在组织形式上,
二、分权管理与责任会计 分权管理即将决策权随同相应的责任
下放给层经理人员,许多关键性的决策由 接近这些问题的经理人员作出,并确定相 应的业绩评价、考核指标和方法。
实施分权管理的主要原因: (1)有助于管理人员的开发与学习 (信息的专门化); (2)反应的及时性; (3)发挥下属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三、责任会计的基本内容
(独立收入来源、自主经营权) (2)没有投资决策权力; (3)通过责任利润评价业绩。
(二)、责任利润
可控收入减去可控成本就是利润中心的可 控利润,也就是责任利润。
责任会计中的可控收入通常有两种:
对外销售产品而取得的实际收入 ——自然利润中心
内部销售收入——人为利润中心
(三)、利润中心的分类
自然利润中心——自然形成
人为利润中心——人为设定
自然利润中心其特点: (1)具有产品销售权; (2)具有产品定价权; (3)具有材料采购权; (4)具有生产决策权。
人为利润中心其特点:内部流转、内部收入。
(三)、利润中心业绩 利润指标;
规定价格——内部转移价格。 1、指标
边际贡献、 可控(分部经理)边际贡献、
部门(分部)边际贡献 税前部门利润。 2、计算公式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可控边际贡献=边际贡献—可控固定成本 部门边际贡献=可控边际贡献—不可控固定成本 税前部门利润=部门边际贡献—公司分配的管理
成本与管理会计第8章管理会计概述
翟淼
3
8.1管理会计的定义
8.1.1什么是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通过一系列的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 计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 分析,使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能够对各个责 任单位和整个企业日常的和预期的经济活动及 其所反映出的经济信息进行 计划、控制、评 价和考核, 并对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决策提 供信息支持的一整套信息系统。
管理会计 测重于过去 测重于未来 全部的经济活动 个别的经济活动
3、管理会计的任务:①确定各项经济目标。②合理使用经济资源。 ③调节控制经济活动。④评价考核经济业绩。
翟淼 20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区别
项目
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
工作 面向过去算“呆帐” ,属“报帐型 面向未来算“活帐” ,属“经营型会计” 。 重点 会计” 。 侧重为企业外部有经济利益关系的 侧重为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服务,通过预 核算 单位和个人服务, 通过记帐、 算帐、 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的方式进行。 目的 报帐的方式进行。 核算 遵守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 服从管理需要,不受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 依据 度。 计制度限制。 以整个企业为对象,综合评价与考 以企业、车间、班组或个人为对象,对其日 核算 核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属外 常业绩进行评价与考核,内部会计。 对象 部会计。 核算 核算程序固定、证、帐、表有规定 无固定核算程序,帐、证、表按管理需要自 程序 格式。 行设计。 核算 定期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采用 不定期,可采用多种计量单位和多种核算方 方法 规定的核算方法。 法,大量运用运筹学和计算机等现代手段。 核算 力求数据准确。 不要求绝对准确。 要求 法律 报告具有法律效力。 报告无法律效力。
效力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师《成本管理会计》第八章作业成本系统课堂笔记◆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本章分析传统成本信息的局限性,介绍作业成本计算法及其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传统成本信息缺乏战略决策相关性的主要表现,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步骤、作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知识点整理一、从战略意义理解作业成本系统(一)战略与战略管理1、战略的基本概念战略是指企业总体性长远规划。
在范围上,是对企业全局的总体谋划;在时间上,是对企业未来的长期谋划;在依据上,是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在重大程度上,是对企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本质上,战略的精髓在于创造和变革,在于创造和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2、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以企业战略为对象的管理活动,是对战略筹划直至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它是企业面对瞬息万变和竞争激烈的环境,为谋求自身生存和不断发展所进行的总体和长远性规划及其实施。
(二)传统成本信息的局限用于管理决策的传统计算法主要有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这两种成本计算法提供的成本信息均缺乏战略相关性,都难以适应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其表现是多方面的。
1、成本信息的严重扭曲传统的成本系统建立在“业务量是影响成本的惟一因素”这一假定基础上,从而将成本的产生过程过分简单化,在目前新的环境下,已不能适应成本管理的现实需要。
传统的成本计算法产生了以下不合理现象:1)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越来越小比重的直接人工去分配占有越来越大比重的制造费用;2)分配越来越多与工时不相关的作业费用;3)忽略批量不同产品实际耗费的差异。
因此导致成本信息的严重扭曲。
2、不能满足企业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战略管理要求企业实施全面管理,而传统成本管理系统无法满足这种要求,其表现主要有:1)不能反映经营过程。
实行战略管理要求企业从根本上降低成本,这要求企业管理必须深入到作业层次,通过展开作业分析,为需求降低成本提供可靠依据。
另外,作业观念也促使企业优化作业组合,采用日趋合理的产品生产程序,以降低总资源耗费;传统成本信息不提供经营过程中各作业环节所发生的成本及各项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
2)短期性。
战略管理最大的特点是长期性,而变动成本法的特点恰好是短期性。
3)片面性。
战略管理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全面性。
传统成本系统认为业务量是驱动成本的惟一因素,从战略角度看,业务量不是影响成本的惟一因素,传统成本信息过分注重制造过程,忽视其他环节如产品设计环节、售后服务等环节;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4)成本层次的单一性。
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主要局限于产品层次,实施全面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资源、作业、产品、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销售渠道等不同层次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信息。
(三)作业成本系统作业成本系统是重要的战略支持系统。
大致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作业成本计算法,二是作业管理。
作业成本计算法能克服传统成本计算法的许多缺点。
它的运用能为企业提供许多战略管理所需要的成本信息。
它的意义在于:1、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为制定价格政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2、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制定并实施低成本战略。
通过分析作业成本动因,确认非增值作业,可以改善作业流程,使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3、对产品成本更合理的分配,可以提高企业资源投放的决策效率。
当企业同时生产多种类型的产品时,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管理者判断哪个品种盈利,哪个品种亏损,以便正确决策对生产线的取舍。
4、建立在作业成本基础上的客户获利分析利于企业区分客户类型、销售渠道、销售市场的营利能力。
进而采取措施,扭转有关因素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二、作业成本法(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1、作业作业,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相互联系,各自独立的活动。
是企业提供产品或劳务过程中的各个工作程序式工作环节,即所消耗的人力、技术、原材料、方法和环境等资源及资源的消耗过程的集合体。
作业实质上是将间接费用分配到产品成本中去的分配基数。
适时制要求企业内部不同工序和环节必须紧密相扣、适时相接。
这一切都要求成本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把企业生产工序和环节视为对最终产品提供服务的作用,把企业看成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
这时,降低成本工作的重点在于分析、区分作业类型并且衡量各种作业所耗资源的价值。
这要求成本会计追踪资源到每一项作业,选择合适的标准将资源耗费价值计入每种作业上去,以此作为比较作业耗费、进而寻求降低成本方法的直接依据。
作业观念也促使企业优化作业组合,采用日趋合理的产品生产程序,以降低总的资源耗费和成本。
例如采用价值工程来消除每项作业的多余功能,消除所有不能为产品带来必要功能的作业等等。
这些工作的结果使得企业的制造系统在产品定单即外部顾客需求的拉动下弹性地组合为若干个紧凑有效的制造中心。
就每个制造中心看,又由于生产过程中各作业特性不同,被区分为一个一个作业中心,每个作业中心负责完成某一项特定的产品制造功能。
这样,工厂行为被有效化为作业中心行为,考核作业中心耗费乃至制造中心耗费也成为成本会计的职能。
于是,成本会计的目标呈现多元化,从最初耗费形态的各种资源,到作业、作业中心、制造中心乃至最后的产品等都是成本计算的直接对象。
显然,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已很难满足如此多层次的计算目的。
综上所述,在现代制造业中,有两个引人注目的特点,其一是作业观念已引起管理上重视,其二是制造过程中间接费用的比重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两个特点直接引发作业成本计算法的产生。
作业的分类分类标准内容重复性重复作业和非重复作业必要性必要性作业和随意性作业主次关系一级作业和二级作业受益对象产品作业和支持作业组织方式单件作业和批别作业价值链作业属性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2、成本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被定义为资源的耗用,而不是为获取资源而发生的支出。
作业成本法计量资源耗费水平的变动,而不是支出水平的变化。
前者取决于对资源的需求,后者取决于现有的资源状况。
3、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假定作业成本法认为:作业耗用资源,成本对象耗用作业。
成本计算的步骤是:首先将企业提供的各种资源向各作业进行分配,然后再将各项作业所耗用的资源向产品分配。
这样,许多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被认为是不可追溯的成本,在作业成本法下就能转变成可追溯成本。
从而使间接费用的分配更为合理,成本计算更准确。
作业的成本会计处理:(1)作业以人为主体,并消耗一定的资源;(2)作业依据目的,确定作业标志,划分类别;(3)作业的范围依据成本动因被限定成本动因(Cost Driver):(1)成本动因是指引发成本的根本因素,即“成本驱动因素”;(2)成本动因解释企业执行作业的原因及消耗资源的多少;(3)成本动因和作业之间并非一一对应;(4)成本动因的确定是作业成本法的关键环节;(5)成本动因具有多样性。
(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作业成本法(ABC)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以“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为基本依据,通过分析成本发生的动因,对构成产品成本的各种主要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用率进行成本分配的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计算真正在实践中得以应用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
美国哈佛大学的库珀(R . ooper)和卡普兰(R . Kaplan)两位教授是作业成本计算的推动者。
产品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产品成本是指制造和运送产品所需全部作业的成本之和,作业成本法就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以成本发生的具体原因——成本动因作为标准分配到作业、产品、服务及顾客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尽量根据成本发生的因果关系,将资源耗费分配至产品上。
因此,可将成本分为以下类型:直接成本;可追溯至作业成本;不可追溯成本。
(三)作业成本法的局限性1、作业的计量和分类主观性较强2、成本动因的选择缺乏科学性3、对一些间接费用的分配仍然不能避免生产量对产品成本的影响4、对未来盈利水平的改善作用无法验证5、计算繁琐(四)作业成本计算法的适用条件1、制造费用比重相当大2、产品种类很多3、生产经营的作业环节较多4、各项生产运行数量相差很大并且生产准备成本昂贵5、作业随时间变化很大但会计系统变化相对较小6、会计电算化程度较高(五)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基本程序1、选择成本基础,确定主要作业,明确作业中心2、将各作业的投入成本或资源归集到每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库中3、选择适当的成本动因4、将汇集到成本库的间接费用按确定的成本动因及追踪的资源标准分配到各项产品中去5、计算每一产品的作业成本(六)作业管理的相关概念-—成本动因和作业中心成本动因亦称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导致成本发生的事项或活动。
成本动因有作业动因和资源动因两大类。
作业中心亦称成本库,是指按同一作业动因,将各种资源耗费项目归集在一起的成本类别。
1、资源动因资源动因反映作业量与资源耗费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类成本动因发生在各种资源耗费向相应作业中心分配的过程中,它是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心的分配标准,资源动因与最终产品的产量没有直接的关系。
作业动因反映产品产量与作业成本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类成本动因发生在各作业中心将归集的作业成本向各产品分配的过程中,为作业成本的分配标准。
资源动因价值分析进行资源动因价值分析,要求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对有关作业进行判别分析,形成有关资源动因是否合理和作业耗费资源成本高低等项评价结论。
只有具有相同动因的作业,才可以合并为同质的作业中心,否则不能合并。
在实际工作中,作业中心可以小到一项作业,大到多项作业的集合。
企业应结合实际予以确定。
资源是指企业从事各项作业所必需的经济要素。
包括:货币资源、材料资源、人力资源、动力资源和厂房设备资源等内容。
资源动因价值分析——计算出作业所耗资源成本的水平后,应分析所耗资源的利用效率。
如果某项作业是必须的,而且所耗资源少,完成的效率高,就可将其归属为高效作业;否则,就属于低效作业。
2、作业价值分析——作业动因价值分析作业动因价值分析是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对产品成本驱动因素的合理性进行的分析。
作业动因的选择受三种因素的影响:计量成本动因的成本;选定成本动因与实际作业消耗间的相关性;成本动因的采用所诱致的行为。
如下图所示:作业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单位层次作业指作业动因随单位产品数量变动而成比例变动的作业。
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
2)批量层作业是指作业动因随批别的变动而成比例变动的作业。
如机器调整、产品检验等3)产品层作业是指为满足客户的需要,作业动因随特定产品种类的变动而成比例变动的作业。
4)公司层作业是指为企业整体服务,与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有关的作业。
如人事管理、一般管理等。
不同种类的作业,具有不同的特点,所采取的成本控制措施也不同。
(七)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比较1、成本计算对象不同:传统的成本计算对象是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ABC的成本计算对象是多层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