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图像专题复习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图像曲线专题复习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图像曲线专题复习图像曲线专题复习【题型特点】广东卷2007年至年每年必考,除2008年考填空题,其余针对选择题第14小题。
题目考查变化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以曲线形式表示,形象直观,考查知识面广,综合性强。
【解题方法】识坐标:坐标的含义及比例明五点:起点、交点、顶点、拐点、终点。
辩趋势: 【题目类型】一、有关化学反应的曲线:反应物、生成物质量变化,以及受催化剂、反应物接触面积影响反应速率,反应的先后顺序,金属与酸生成氢气等。
二、有关溶液的曲线: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曲线,溶液pH 变化等。
【考点梳理】一、有关化学反应的曲线 1、反应物的质量变化 特点:起点__________,趋势________, 反应物有剩余时终点__________, 完全反应时终点________。
2、生成物的质量变化 特点:起点一般为______,趋势________, 终点:________(拐点)后形成________。
3、生成物速率受催化剂影响 特点:加入催化剂,反应更______,斜线更______, 平台高度__________。
4、生成物速率受反应物接触面积影响 特点:反应物颗粒越____,接触面积越____,反应更____,斜线更____。
平台高度__________。
练习:1、(∙广东)现有以下曲线,与之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B. 等质量碳酸钙与足量同浓度稀盐酸反应C. 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D. 发生的反应为: 2KNO ∆ 2KNO 2 + O 2↑ 5、生成物受反应先后顺序影响生成物质量时间 反应物质量时间反应物完全反应 生成物质量时间 反应物质量时间 反应物有剩余 起点为零时 起点不为零时____生成物质量时间 优先反应曲线 生成物质量时间受影响反应曲线特点:优先反应的生成物起点________, 受影响反应的生成物起点________。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重难点考点04—图像与分析专题突破(原卷版)
重、难点考点04—图像与分析专题突破考点剖析此考点主要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对某此物质的类别及质量进行判定或对某些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及实验现象,进行判定。
通常考查以下知识:1:通过图像中的数据分析某物质是否存在;2:通过对图像及图像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某个反应是否发生;3:通过图像分析某些实验现象是否发生。
考点典例例1: (2020年河北中考)向盛有一定量铜和氧化铜混合物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反应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M点时,剩余固体是铜和氧化铜B. M、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均只有CuCl2C. N、P点时,溶液的pH:N>PD. 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a-b)g例2:(2019四川自贡中考试题)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到盛有氧化铜的容器中B、m点表示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C、m点和n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不相等D、m点和n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例3:(2020湖北宜昌)某密闭容器中只有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乙、丙、丁的质量随甲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的值为12B.丁属于化合物C.当丁为5g时,容器中乙的质量为11gD.当甲为2g时,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12:5例4:(2020沧州统考试题)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A.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水B.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铝C.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D.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例5:(2020黑龙江大庆)如图所示的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B.FeCl3催化H2O2溶液的分解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烧碱溶液至过量D.等质量的铁、锌分别与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反应例6:(2021河北中考预测试题)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质量的变化,其中不正确的是()①.向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②.向相同质量与浓度的稀盐酸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锌粉③.向相同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盐酸④.一氧化碳与一定量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完全反应A: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③④例7:(2020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关系的是A. 图A是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B. 图B是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C. 图C是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D. 图D是加热一定质量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例8:(2020河北盐山二中一模试题)下列图像与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向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B.等质量的Al、Zn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C.向稀硫酸中加入Ba(OH)2溶液D.在恒温的条件下,适量蒸发饱和NaCl溶液的水分例9:(2020年陕西中考)某溶液中溶质可能是HCl、Na2CO3、H2SO4、CuC12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探究溶质的成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样品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稀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中考化学备考化学图像专题
2007中考化学备考-化学图像专题所谓图像题,就是将变化过程中的某些量的变化以曲线、直线的形式表示的习题,这类题目具有形象直观、简明清晰、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
图像题的出现,不仅能考查同学们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能考查观察、想像、分析、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备受各类考试的青睐,同时也是同学们感到最棘手的一类题。
就其内容而言,主要有溶解度、溶液稀释、溶液导电性、沉淀量、化学反应过程等图像题;从形式上来看,有单线图像题、多线图像题。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仔细观察、分析图像,准确理解题意,弄清图像题中与曲线或直线变化的有关量的关系,并且能根据图像中给定的量变关系,依据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或通过计算解答。
例题:下图是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现分别在50gA 和80gB 的固体中加水150g ,加热溶解并蒸发掉50g 水后,冷却至t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t 1℃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 .t 1℃时溶液中A 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BC .t 1℃时二者均无固体析出D .t 1℃时析出固体B 解答图像题时可分三步进行。
(1)仔细阅读、理解试题的文字叙述,对试题进行局部、初步了解。
图像题一般包括图像和文字叙述两部分,解题时首先要了解文字叙述所提供的已知条件或要求。
例如,本题的文字叙述告诉我们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要求——图像的意义,t 1℃时A 、B 两种物质的溶液所处的状态;判断t 1℃时A 、B 两种物质的溶液是否都饱和。
(2)认真识图,综合分析文字叙述和图像,对试题作全面了解。
识图时要清楚图像中各曲线、各部分、各点的意义;要明确题给已知条件、试题要求、试题涉及的知识内容,为解题提供依据。
本题的图像告诉我们:①在t 1℃以下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ωω()()A B <,而在t 1℃以上则是ωω()()A B >②在t 1℃时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ωω()()A B ==40%; ③随温度升高,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增大。
(中考化学)函数图象题-年中考二轮化学
初中化学中考第二轮复习函数图象题专题关注两轴,分析三点1、明确横轴、纵轴表示什么量:⑴横轴可能为时间、反应物质量、溶剂质量、温度等。
⑵纵轴可能为物质、元素质量及其质量分数、物质体积、pH、压强、微粒数目等。
⑴起点:2、分析图像的起点、变化趋势和终点:起点是否为0关注两轴,分析三点关注两轴,分析三点2、分析图像的起点、变化趋势和终点:⑵变化趋势变化趋势不变、增大、减小、或是不变、增大、减小的组合关注两轴,分析三点2、分析图像的起点、变化趋势和终点:⑶终点:增大时是否无限增大减小时是否减小到0⑴关于反应物的质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或质量分数:⑵关于生成物的质量变化⑶关于固体受热分解剩余固体的质量变化例1:对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或质量分数:C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或质量分数:例2:下列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CA.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B. 一定质量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D. 向一定质量的盐酸和硫酸钾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例3:下列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镁在氧气中燃烧B .在恒温条件下,将NaCl 饱和溶液蒸发适量水C .向硝酸银和硝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D.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或质量分数:B2、化学反应速率:⑴催化剂⑵接触面⑶反应物浓度⑷物质的性质例: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①盐酸中加水B.②等质量的碳酸钙与足量同浓度稀盐酸反应C.③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H 2O 2溶液来制取O 2D.④将过量的、等质量的镁和锌加入到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2、化学反应速率:D3、溶液pH:⑴酸碱稀释⑵中和反应酸稀释碱稀释碱中滴酸酸中滴碱3、溶液pH:⑶酸和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碱性溶液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例1: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反应。
中考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附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附详细答案-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1.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水、金属铁、氢氧化钙溶液、硝酸银溶液,下列图示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
【详解】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水时,酸性减弱,pH升高,但不会变成中性或碱性,pH只会接近7,故A不正确;B、活泼金属和酸接触就会放出氢气,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起点应该从零开始,故B不正确;C、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质量增加,反应完全后溶液质量不变,故C不正确;D、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的质量增加,反应完全,质量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关系的是()A.向一定体积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B.向足量的镁和铁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C.向硫酸镁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答案】B【解析】【详解】A、向一定体积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pH应该是由小于7逐渐升高,直至等于或大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B、向足量的镁和铁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相等,由于镁比铁活泼,反应需要时间短,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C、向硫酸镁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不能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B。
点线析图
D
A、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可将甲的不饱和溶液 变为饱和溶液 C、 20℃时,100g乙的饱和溶液 中溶质质量是30g D、4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 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 大于乙的质量
应为 降温
(2013.河南)14、右图是A、B的 溶解度曲线。t2℃时分别将100gA、 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 质量A > B(填“>”、“<” 或“=”);把t2℃时150gA的饱和 溶液稀释为20%,需加水 100 g。
CaCO3 + CO2 + H2O = Ca(HCO3)2
2、(2011 年山东烟台 )下图四个图像能正确 催化剂不会 改变生成物 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C ) 的质量 饱和溶液
不会溶解 本身
剩余有生 石灰固体
A、①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3、在化学图像题中,我们经常见到下图,试 写出能用下图解释的反应,并标出横、纵坐 标。
A、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入水 B、向一定量纯碱和烧碱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盐酸 C、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稀释时,PH 只会无限接 近7
图像题的解题步骤
识标
认识图像中横纵坐标的含义,并结合文字 说明初步了解图像。必要时写出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9 10 14
2013
复习目标
1、能根据图像横纵坐标明确化学反应的原理。
2、掌握解决化学图像题的思路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020-2021中考化学综合题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专题解析附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1.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铁加入硫酸铜溶液的反应B.取一定量打磨后的铝片于容器中,再逐渐加入稀盐酸C.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硫酸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温度不变,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不断加入铁粉,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能生成64份质量的铜。
溶液的质量减少,当反应停止时不再减少,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B、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铝片不断反应,质量不断减小,直至减小到0,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C、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硫酸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水的质量不断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D、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晶体,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时,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C。
2.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A.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C.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D.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盐酸首先与铁锈氧化铁的反应,不会生成气体,铁锈完全反应后,铁与盐酸反应时生成氢气与氯化亚铁,当铁全部反应完,氢气质量不再改变,观察图象,符合变化,故A正确;B、稀硫酸呈酸性,其pH小于7,加水后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观察图象pH在减小,故B错误;C、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由于在酸性环境下氢氧化铁不会存在(氢氧化铁会与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因此需要等盐酸完全反应后才会出现沉淀,观察图象一开始就出现沉淀,不符合反应事实,故C错误;D、石灰石高温煅烧后剩余固体主要是氧化钙质量不可能为零,故D错误;故选A。
初中化学图像习题(讲稿)
初中化学图像习题用函数图像表示一些化学(物理)现象发生的过程具有形象、直观、简洁的特点。
通过对图像试题的分析,能较好地考查学生抽象、概括、分析判断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图像题是中考及化学竞赛中必不可少的一类题,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pH的变化;导电情况的分析;沉淀量与气体量关系计算;跨学科知识应用;溶液有关问题等等。
以用直角坐标系表示的曲线变化图形式出现的最多。
【方法点拨】解答曲线题关键要抓住曲线的起点、转折点、终点,由图像表示的意义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并从中发现变化规律和趋势,把握了事物变化的规律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图像例1、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已知在20℃~30℃间,A与B有相同的溶解度;在70℃时A、C溶解度相同。
(1)请在溶解度曲线中标出物质的标号;(2)在1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3)在50℃时,三种物质的质量均为85g,分别放入100g水中形成溶液,其中__的溶液为饱和溶液,___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4)要从A和B的混合物中提纯A,可采用____方法。
[解析]溶解度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某一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时在水里的溶解度,可画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图像-溶解度曲线,这类图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溶解度曲线意义的了解,通过观察溶解度曲线可获得以下信息:①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②不同种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③同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何受温度变化的影响;④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相交点的意义。
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发现和利用这些基础知识后,这类题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1)略;(2)由大到小C 、B 、A ;(3)A 、B ;C (4)降温结晶。
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图像例2、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稀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在此过程中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w )与加入氯化钠质量(m )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图像正确的是( )[解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图像专题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图像专题
中物质浓度变化的图像
要求纵坐标是物质浓度,横坐标是时间的图像。
一般规律:
①溶液中某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说明该物质参与了反应。
②溶液中某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说明该物质是反应生成物。
③溶液中某物质浓度在一段时间内先增加后减小,说明该物质是反应中间体。
④溶液中某物质浓度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说明该物质不参与反应。
图像中的横纵坐标含义需要注意,化学反应中的折点代表反应的开始或结束。
在分析图像时,需要理解曲线的变化趋势,包括上升、下降或平直。
根据图像的倾斜角度和纵坐标最大值可以判断反应的快慢和产物质量,而加热或高温对反应起始时间和生成物质量有影响。
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所需时间但不影
响生成物质量。
在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中,足量金属与等质量酸反应时,金属过量则酸不足,反之亦然。
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和化合价可以判断金属的质量变化。
在反应条件对反应影响的图像中,催化剂只影响反应快慢,加热或高温只影响反应物质量变化,而不影响生成物质量。
复分解反应中的图像符合B 或D图,向一混合溶液中加入另一溶液,过一会才产生沉淀或气体。
在溶液中物质浓度变化的图像中,可以根据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判断该物质是否参与反应,是反应生成物还是反应中间体,或者不参与反应。
专题复习 金属与酸、盐溶液反应的图像分析
( B)
6.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D )
A.向一定量的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C.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锌粉 D.向铁片(足量)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
7.下列图像与对应叙述不相符的是( B )
A.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锌片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 B.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锌中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稀硫酸 C.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铁粉和锌粉至过量 D.铁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关于甲、乙两金属判断
合理的
(C )
A.铁、镁 C.铁、锌
B.锌、铁 D.锌、镁
4.取一定量打磨后的铝片于某容器中,再逐渐加入稀盐酸。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图错误的是 ( B )
5.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
的锌粒,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注意 从上述两个图中不能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二、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图像
图1
图2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溶液及固体质量的变化与两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学计量数有关。
举例:
固体+ 溶液 —→溶液 + 固体
2Al + 3CuCl2═══2AlCl3+ 3Cu
54
405
267
192
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固体质量增大,变化
等量金属,足量酸 (等金不等氢)
足量金属,等量酸 (等酸等氢)
图像
酸足量,生成氢气的质量由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决定,由化学方
分
反应后金属的化合价
析 程式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金属的质量×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九年级化学图像专题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图像专题知识点化学是我们生活中难以避免的学科,它涉及到各个方面,从我们日常所接触的食物、药品到我们周围的环境都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联。
而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图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针对九年级化学图像专题知识点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图像?图像是物体在光线照射下所形成的可见的影像,它是由光的反射或透射而成。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图像无处不在,不论是从镜子反射出的自己的影像,还是通过窗户透射进来的阳光,都是图像的表现形式。
二、平面镜中的图像平面镜是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理解的一种图像形成方式。
当物体放置在平面镜的前方时,我们能够看到物体的像通过镜面反射到我们的眼睛中。
镜中的图像与实物的关系,有一些基本规律可遵循。
首先,图像与实物相同,这意味着它们有着相同的形状和大小。
其次,图像与实物位置相互对称,这意味着它们对称分布于镜面的两侧。
这些规律使得平面镜成为我们在家中进行化妆和整理形象时不可或缺的工具。
三、透镜中的图像透镜则是另一种常见的图像形成方式。
透镜是一种能使光线汇聚或发散的光学器件。
根据透镜的形状,我们可以将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能够使平行光线汇聚到一个点上,这个点被称为焦点。
凹透镜则将平行光线发散开来。
根据这个特性,透镜也能够形成不同类型的图像。
在凸透镜中,当物体放置在透镜的远离光源的一侧,我们能够观察到一个真实的、倒立的、缩小的图像。
这是因为透镜将平行光线汇聚到了一个点上,图像形成在这个点的对称位置上。
当物体放置在透镜的靠近光源的一侧,这时我们能够观察到一个虚拟的、直立的、放大的图像。
这是因为透镜将向外发散的光线反向延伸,使得光线看起来像是从透镜后面发出来的。
这些规律使得透镜成为我们眼睛、相机等光学仪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四、图像的应用了解图像的形成机制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了解透镜的特性,我们可以知道戴近视眼镜的人是如何获得清晰视觉的。
通过了解平面镜的特性,我们可以在餐厅使用多面镜监视自己的服务员。
精选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含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1.现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完全反应所需时间:丙>甲>乙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C.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由题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与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金属完全反应,根据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金属乙反应的氢气质量最先达到最大值,其次是金属甲,最后是金属丙,即金属乙最先反应完,其次是金属甲,金属丙最后反应完,因此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的关系为丙>甲>乙,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如图所示曲线平行于x轴时,生成的氢气质量达到最大值,三种金属生成氢气的质量甲最大,其次是乙,最小的是丙,即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题意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若金属元素的符号为M,与稀硫酸反应的通式为2442M+H SO=MSO+H↑,设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金属的质量为m金属,生成氢气的质量为m氢气,根据方程式可知m=2mx金属氢气,则有2m=mx金属氢气,已知甲、乙、丙三种金属的质量相等,则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x与生成氢气的质量成反比,如图所示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关系为甲<乙<丙,C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由题意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若金属元素的符号为M,与稀硫酸反应的通式为2442M+H SO=MSO+H↑,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的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于硫酸,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守恒,生成的氢气质量越大,消耗的硫酸质量越大,如图所示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消耗硫酸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向一定量的石灰水 中不断的通入CO2
[CaCO3+H2O+CO2=Ca(HCO3)2]
中考连接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 是(D )
C
A.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B.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C.向盛有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溶液
56 160 64 152
信息: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 加入硫酸铜溶液,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和 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
题型七:有关复分解反应的图像题
1、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H2SO4溶液,与 反应有关的变化关系用下图表示.其中错误的是 ( B )
PH
Ba(OH)2
(A)
7 0
学习目标
1.学会应用数学思维分析化学 的图像问题。
2.通过比较分析各种图像找出
解题方向。
解题技巧: 要做到“五看” 一看坐标(横、纵坐标的含义) 二看起点(图像的起点) 三看拐点(图像的拐点及终点) 四点比例(看图像中横纵坐标的比例关系) 五看特征(看图像的走向,如上升还是下 降等)
题型一: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题 酸过量 相对原子质量:Mg-24,Fe-56,Zn-65
中 和 反 应 优 先
(C)
0
氢氧化钠的质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
氢氧化钠的质量
4、有一混合溶液是由盐酸 碳酸钠 硫酸 氯化铜四种物 质中的两种混合而成.向该混 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 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 化钡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右图. 据此回答:
沉 淀 质 量
0
10 20 30 40 50 60 Ba(OH)2溶液体积
B
Mg Fe Zn
C
反应时间
反应时间
D
点拨: 足量的不同金属与等质量的等质量分数的 同种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等酸放等 气)。
下列溶液pH随加入试剂的体积变化的关系与如图15-1所示 相符的是( B ) A.稀硫酸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 B.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硫酸 C.稀盐酸中不断的加入蒸馏水 D.NaOH溶液中不断的加入蒸馏水 请从下图中选出与其他三个选项对应的图像。
pH 14
A、硝酸银溶液 C、纯碱溶液
B、澄清石灰水 D、稀盐酸
7
0
m1 m2 加入X的量
3、向硫酸和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 钠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 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是( D )
沉 淀 的 量
(A)
(B)
氢氧化钠的质量
沉 淀 的 量
0
沉 淀 的 量
0
沉 淀 的 量
氢氧化钠的质量
酸的质量
金属过量
相对原子质量:Mg-24,Fe-56,Zn-65,
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 应,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生成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 系的是( B )
H2的质量 Mg Zn Fe 反应时间 H2的质量 H2的质量 Mg Zn Fe
反应时间 H2的质量
A
Mg Fe Zn
(B)
x
H2SO4的用量
的 量
0
H2SO4的用量
导 电 性
(C)
0
H2SO4的用量
(D)
BaSO4 沉 淀 的 量
0
x
H2SO4的用量
2、已知常温下许多盐如:CaCl2、NaCl等 物质的水溶液呈中性。现有HCl与CaCl2的 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的下列物 质中的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变 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则X是( C )
等质量的镁、铁、锌与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的 稀硫酸反应,请在图像的曲线上标出表示镁、铁、锌。
产 生 H2 质 量
甲( Mg ) 乙( Fe ) ( Zn ) 丙
反应时间
0 t 解题点拨:⑴每条曲线中,斜线越陡,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氢气 多,反应快,金属活动性越强; ⑵等质量的不同金属与足量酸反应,化合价相同时,“人小志气 大”。
D.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
酸至过量
3.综合计算题:取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 液117克进行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2NaCl + 2H2O ===2NaOH + Cl2 + H2 , 生成氯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计算:
(1)当氯化钠完全反应时,生成 氢气多少克? 0.2g
酸过量
相对原子质量:Mg-24,Fe-56,Zn-65,Al-27
等质量的镁、铝、铁、锌与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 的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请在上图中补充铝与稀硫酸 反应产生氢气与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
酸的质量做横坐标
等质量的镁、铝、铁、锌与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 的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请指出横坐标的含义。
相对原子质量:Mg-24,Fe-56,Zn-65
7.1 0 t 氯气/g
(2)所取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
时间/min
10%
氢氧化钙
CaCl2
A
B
C
D
纵坐标分别表示: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溶液的pH变化曲线( ) 3.生成氯化钙的质量( )
氯化铜 和______ 盐酸 组成 (1)该混合溶液是由______ (2)不含另外两种物质的理由: 盐酸与碳酸钠不能共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有硫酸产生沉淀不会从30毫升开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连接
氯酸钾/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图像
1.甲同学用两份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其中一份 加入二氧化锰,一份不加,请选择:( A) 2.乙同学用两份相同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其中一 份加入二氧化锰,一份不加,请选择:( B )
氧 气 质 量
有催化剂
无催化剂
0
A
反应时间
B
点拨:反应起始时间,若反应条件为加热(高温) 需大于零。
题型四: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曲线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B)
B
C
题型五: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图像题
D
题型六:有关溶液曲线的图像题
溶 质 质 量 分 数
溶 质 质 量 分 数
溶 质 质 量 分 数
【针对训练】
?
信息:电解水
溶液的质量
Fe+CuSO4=Cu+FeS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