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 第二章 地质构造.

工程地质 第二章 地质构造.

Strike:走向 Dip direction: 倾向 Dip :倾角
岩层产状测量的记录有两种方法:
1.象限角表示法
以北或南的方向(0°)为准,一般记走向、倾向、倾角。 如N65°W/25°S,即走向北偏西65°、倾角25°、大致 向南倾斜;N30°E/27°SE,即走向北偏东30°、倾角 27°、倾向南东。
(2)对比褶皱核部和两翼岩层的时代新老关系,判断褶皱 是背斜还是向斜。若核部地层时代较老,两侧依次出现渐 新的地层,为背斜;反之,若核部地层时代较新,两侧依 次出现渐老的地层,则为向斜。
(3)根据两翼岩层的产状,判断褶皱是直立的、倾斜的还 是倒转的等等。
2-4 断裂构造Fracturing structure
Chapter 2 Geological Structure
第二章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的概念: 由地壳运动导致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发生变形或变位 的现象,残留于地壳中的空间展布和形态特征,称为地 质构造或构造形迹。
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和分类Basic shape and
classification of geological structure :
Recumbent 平卧的
按褶曲枢纽的产状可分为: (1)水平褶曲 枢纽水平,两翼同一岩层的走向基本 平行。 (2)倾伏褶曲 枢纽倾斜,两翼同一岩层的走向不平 行而呈弧形变化.
Horizontal fold
Inclined fold
四、褶皱的识别:
(1)根据岩层是否有对称重复的出露,可判断是否有褶皱 存在。若在某一时代的岩层两侧,有其他时代的岩层对称 重复出现,则可确定有褶皱存在。若岩层虽有重复出露现 象,但并不对称分布,则可能是断层形成的,不能误认为 褶皱。

各种地质构造、褶皱、断层标本图片

各种地质构造、褶皱、断层标本图片

一、板劈理:板岩所特有的连续劈理。

它发育在细粒的低级变质岩中,肉眼极难区别出劈理域或微劈石;在显微尺度上,劈理域由平行面状或交织状排列的云母或绿泥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富集成薄膜或薄层,宽约0.005毫米;微劈石由石英、长石等浅色矿物的集合组成,呈薄板状或透镜状,宽约1~0.01毫米或以下。

板劈理使板岩具有良好的可劈性,将岩石劈成十分平整的薄板。

二、劈理折射:强弱相间的岩层中,强硬层中的劈理和软弱层中的劈理以不同角度与层理相交,强硬层中为间隔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大;软弱层中为连续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小。

三、矩形石香肠:白云岩中的硅质条带拉断形成矩形石香肠,反映硅质能干层(强硬层)与白云岩软弱层之间的高粘性差。

(石香肠构造,各位可还记得~)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

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

在被拉断的强硬岩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

四、透镜状石香肠:灰岩中相对强硬的白云岩形成的透镜状石香肠构造。

香肠体的两端有分泌的方解石充填,示压溶作用的存在。

五、挠曲:在水平或平缓的岩层中,由一般岩层突然变陡而表现出的膝状弯曲,或是由于岩层翘曲或其他和缓变形所形成的弯曲。

六、膝状褶皱:以早期板劈理为变形面发生褶皱,由左到右褶皱形式发生变化,既由膝状-箱状-圆弧状渐变过渡。

七、膝折: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膝折带组成的尖棱褶皱,称为膝折褶皱;两翼平直,转折端尖棱。

八、平缓褶皱:平缓褶皱是指翼间角小于180°、大于120°的褶皱。

九、开阔褶皱:翼间角为120°~70°的褶皱。

十、 W型对称褶皱:为石英岩中的W型对称褶皱。

中部褶皱较紧闭,向两侧逐渐开阔,褶皱转折端加厚,翼部减薄。

十二、不对称N型褶皱:不同褶皱层的褶皱形态的变化,强硬的硅质层(石英岩)具典型的相似褶皱的特点,较软弱的铁质层(富磁铁矿层)为顶厚褶皱。

第3章 地质构造与地质图

第3章 地质构造与地质图

目 录

③ 发育在砾岩中的剪节理,一
般会切穿砾岩中的砾石;
照片 示意图
目 录

④ 常构成共轭节理系—棋盘格构造;单组节理等间距出现
目 录
张节理的主要特征:

① 产状不稳定,延伸不远,单条节理短而曲折; ② 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 ③ 多开口,常被矿脉充填,脉宽变化大,脉壁不平直; ④ 一般绕过砾岩;
工程地质
主编 张士彩
武汉大学出版社
1 绪 论 2 造岩矿物与岩石 3 地质构造与地质图 4 水的地质作用 5 不良地质作用的工程地质问题 6 边坡工程地质问题 7 地下工程地质问题 8 岩体地基工程地质问题 9 工程地质勘察
3 地质构造与 地质图
内容提要
1、地壳运动及其地质作用的概念。 2、地层年代的含义和岩层的接触关系,岩层产状要素。 3、褶皱与断裂构造的定义、类型、识别特征以及常见地质 构造与土木工程的关系 4、常见地质图的组成和阅读方法。
地壳运动是地质构造形成的动力,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结
果,因此地壳运动又称构造运动。
目 录
3.1.1.1 岩石的变形
构造应力:地球内部在三维空间的各个方向上的应力分量间出 现了大小不等的差异被称为差应力,即构造应力。
弹性变形
褶皱变形 岩石变形
断裂变形
目 录
3.1.1.2 岩石的变位
其运动方向的不同,可分为: 1、垂直运动:地壳沿地表法线方向的运动。 表现:海进和海退 2、水平运动:地壳沿地表切线方向的运动。 表现:褶皱或断裂
目 录
3.2.4.3 中生代(距今0.8~2.3亿年)
在侏罗纪、白垩纪曾多次发生强烈的褶皱和岩浆活动。 (例如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准格尔盆地、松辽盆地等 的形成)。这个时期的地壳运动称为燕山运动。 三叠系地层以角度不整合覆盖于下伏的上古生界地层之 上,代表的构造运动称为华力西运动。 侏罗系地层以角度不整合覆盖于下伏的三叠系地层之上, 代表的构造运动称为印支运动。

工程地质 第2章 地层与地质构造

工程地质 第2章 地层与地质构造
1-石灰岩,形成最早;2-花岗岩,形成晚于石灰岩; 3-矽卡岩,形成时代同花岗岩;4-闪长岩,形成晚于花岗岩; 5-辉绿岩,形成晚于闪长岩;6-砾岩,形成最晚
246-56
3.沉积岩与岩浆岩之间的接触关系 (1)侵入接触 (2)沉积接触
246-57
侵入接触
246-58
沉积接触
246-59
四、地质年代表
度为1cm/年,近几年加快,达到平均移动速度为8.9cm/年。
246-7
海水侵蚀部分
那 不 勒 斯 海 岸 的 三 根 石 柱
246-8
典型的例子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石柱的历史变 迁。1750年,在这里从火山沉积物中发掘出一座建筑废墟 。据考证,该建筑修建于公元前105年的罗马帝国时代, 现在仅保存下三根高约12m的大理石柱,每根柱子上都保 留有同样的地质遗迹。
平行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
246-47
不整合面
平行不整合
特征:
①上下岩层的产状 基本平行一致;
②在两套地层之间 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 层,存在沉积间断。
这一地史时期地壳曾经 发生过显著的升降运动。
246-48
不整合面
常见底砾岩
246-49
平行不整合接触的形成过程
246-50
角度不整合
特征: ①上下岩层的产状不
按照年代顺序排列,用来表示地史时 期的相对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称 为地质年代表。
246-60
246-61
国际通用:
地质年代单位
地层单位
宙……………………………宇
代……………………………界
纪……………………………系
期……………………………阶
时……………………………带

工程地质(课件)第三章地质构造

工程地质(课件)第三章地质构造

34/63
产状三要素(elements of attitude)
走向(strike):岩层面和 任一假想水平面交线的延 伸方向。 倾向(dip):岩层的倾斜 方向。与走向线垂直。只 有一个。 倾角(dip angle):岩层 层面与水平面的最大锐角。
35/63
产状三要素(elements of attitude)
9/63
各种内力地质作用是相互关连的—

构造运动形成断裂,引起地震,并为岩浆活
动创造通道。 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引起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在内力地质作用中起主导地位。
10/63
外力地质作用:
由太阳辐射能引起,产生大气环流,形成水的循 环,动植物生长,在运动的过程中改造地表。
11/63
外力地质作用的营力:
64/63
第六节 地质图
一、地质图(geological map)的类型:
普通地质图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工程地质图 水文地质图 地质平面图 地质剖面图 地层柱状图
65/63
二、地质图规格
地质平面图应有图名、图例、比例尺、 编制单位和编制日期等。 比例尺的大小反映了图的精度,比例尺越大, 图的精度越高,对地质条件的反映也越详细、 越准确。
• 岩石学方法:利用岩层的原生构造现象 判断新老层位方向。 • 小构造方法:观察由于层间扭动引起内 小构造方法 部小构造现象。 古生物方法:判断年代序列
45/63
六、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
•对隧道工程
46/63
六、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
• 对深路堑和高边坡
山坡岩层地质构造的影响 a-向斜山;b-背斜山;c-单斜山 1-有利情况;2-不利情况
13/63
搬运(transportation)

断层

断层
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
12/63
二、地质年代
13/63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相对地质年代?什么是绝对地质年代?
地层的相对地质年代是怎样确定的? 2.地质年代单位和时间地层单位的含义及相互关 系怎样? 3.熟悉地质年代表及第四纪地质年代的划分。 4.什么是地壳运动及地质构造?两者的关系如何?
14/63
常称这种节理为裂隙。
构造节理:由构造运动产生的构造应力形成的节理。
分为剪节理(受剪、扭应力)和张节理(受张应力)。
35/63
三、断裂构造
裂 隙 发 育 程 度 分 级 表
一定
36/63
三、断裂构造
节理调查、统计和表示方法:
选择代表性的基岩露头,对一定面积内的裂隙进行测量。
裂隙野外测量记录表
裂隙玫瑰图
不同产状岩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水平构造
直立构造
57/63
二、地质条件在地质图上的反映
倾斜构造(V字形法则)
1.倾向反,同弯曲且曲率小。
58/63
二、地质条件在地质图上的反映
2. 倾向同,倾角大,反弯曲。
• 缓慢蠕动(蠕滑型)-不直接产生地震。
发生在强度较低的软岩中,断层带锁固能力弱, 危害小。
52/63
四、活断层
活断层对工程的危害:
1.直接危害跨越该断层的建筑物
例:宁夏石嘴山市红果子沟和河北蓟县境内的两段长 城被错断。
2.伴有地震发生的活断层使较大范围的建筑物摧 毁
例:1906年美国旧金山地震中,圣.安德烈斯断裂导 致一座27m高的水坝溃坝。
的倾斜角度的大小。
20/63
一、水平构造与倾斜构造
岩层产状 的表示方法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二、地质构造及地质图I.名词解释叮1.地质构造P23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被称为地质构造。

2.地质作用P24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3.绝对年代法P25是指通过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依此排列出各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4.相对年代法P25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5.褶皱构造P32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

6.背斜P32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

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背倾斜。

7.向斜P32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

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向倾斜。

8.节理P35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9.断层P37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10.地质图P43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按一定比例缩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和各种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II.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叮1.岩层产状是指()。

P31A.岩层在空间的位置和分布B.岩层在空间的延伸方向C.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D.岩层在空间的倾斜程度2.岩层的倾角表示()。

P31A.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夹角B.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交线方位角C•岩层面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交线的夹角D•岩层面的倾斜方向P34A .直立褶曲B .平卧褶曲C .倾斜褶曲D .倒转褶曲10. 地层对称重复,中间老,两边新,地层界线平行延伸,表示该地区存在 ()。

P32A .水平背斜B .水平向斜C .倾伏背斜 11. 节理延伸方向与岩层延伸方向一致时,叫做(A .倾向节理B .斜交节理C .走向节理12. 节理按成因分为原生节理A .冷缩节理B .张节理 13. 正断层是指断层的( A .上盘相对向上运动C .下盘相对向下运动 14. 逆断层是指断层的( A .下盘相对向上运动 C .上盘相对向下运动D . D . )倾伏向斜)。

02地质构造图例

02地质构造图例

0203034 断层符 0203035 断层符 0203036 断层符 0203037 断层符 0203038 断层符 0203039 断层符 0203040 断层符 0203041 断层符
短线3 三角阳 齿高1 线距0.5 阳齿高1 线宽0.25 阴齿1 线宽0.25 阴齿1 线宽0.25 阴齿1 阳齿高1 线宽0.25 阳齿1
线距0.5 短线1 箭头5 曲线5
片理倾向及倾 角 交错层理及倾 斜方向 片麻理倾向及 倾角
线长5 线距1
劈理倾向及倾 角 砾石倾向
线长5 线距1
裂隙倾向及倾 角 面理倾向及倾 角 早期皱纹线理 倾向 晚期皱纹线理 倾向
0202011 产状符 三角阴齿1 0202012 产状符 0202013 产状符 0202014 产状符 0202015 产状符 0202016 产状符 线长5 阳齿1 线长5
0204047 褶皱符 0204048 褶皱符 0204049 褶皱符 0204050 褶皱符 0204051 褶皱符 0204052 褶皱符 0204053 褶皱符 0204054 褶皱符 0204055 褶皱符 0204056 褶皱符 0205001 0205002 0205003 0205004 0205005 0205006 0205007 0205008 火山构 造符 火山构 造符 火山构 造符 火山构 造符 火山构 造符 火山构 造符 火山构 造符 火山构 造符 阴齿1.5 线长5 线距1 齿2×1 圆径3 圆径3
板块结合带 活动扩张脊及 转换断层 推测扩张脊及 转换断层 环形断裂 兰闪长岩带 背斜轴线 向斜轴线 复式背斜 复式向斜 箱状背斜 箱状向斜 梳状背斜 梳状向斜 线状背斜 线状向斜 短轴背斜 短轴向斜 起伏状背斜

4.4地质构造与地质图的判读

4.4地质构造与地质图的判读

4.4 地质构造与地质构造图的判读一、基础知识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主要是褶皱与断层。

1.什么是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2.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

褶曲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3.思考分析:背斜成谷、向斜成岭的原因。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成山岭4.简述断层的形成原因: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

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5.断层与构造地貌: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相对上升的岩块叫地垒,常成为山岭或高地,如庐山、泰山断层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叫地堑,常成为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断层线上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成沟谷、泉、湖泊拓展提升一:地质构造的实践运用(找水、找矿、工程建设等)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且在工程上,利于建隧道。

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且在工程上,利于建大坝。

断层处易于找泉水;但大型工程建设应避开断层带。

注意: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但背斜并不都储存油;向斜良好的储水构造,但向斜的岩层里不一定都有水。

拓展提升二:了解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技巧地质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阅读时要分清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然后根据以下步骤进行阅读分析-------3看。

1.看图例、比例尺----------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

----------看比例尺可以知道缩小的程度。

2.看岩层----判断岩石类型、岩层新老关系、地质构造及发展演变A. 判断岩石类型根据岩石的特征-------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可能含有化石,如石灰岩、砂岩、页岩等;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如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等。

根据岩石成因-----岩浆通道内形成岩浆岩(喷出岩与侵入岩)沉积岩与岩浆的接触面上形成的是变质岩B. 判断岩层新老关系(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示意图

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示意图

能量大的海浪,先将沙滩的沙子搬运到海平面以 上较安静的区域,然后对海岸线的基岩发生侵蚀 作用,形成浪蚀阶地
22、古地理构造的演化
23、晶形的变换
24、阿尔卑斯山罗纳冰川的消融
25、垂直侵蚀和V字型侵蚀
26、一组应力作用于同一物体,在不同部位发 生纯剪切和简单剪切
27、长石三角图长石类质同象替代很发育, 化学组成常用Orx,Aby,Anz(x+y+z=100) 表示。Or、Ab和An分别代表 KAlSi3O8、NaAlSi3O8和CaAl2Si2O8 3种组分。 也就是Or-钾长石,Ab-钠长石,An-钙长石
18、加拿大冰盖的扩大和消融对海平面的影响 加拿大冰盖的变化对南极洲冰盖的影响
• 加拿大冰盖的变化对北美附近的海平面的 影响
• 细节展示
19、冰川消融对旧金山湾的影响
20、冰川消融对波斯湾的影响
21、能量不同的波浪对海岸的侵蚀作用
能量小的海浪,搬运海岸线附近沙滩的沙子,沙 滩对波浪具有缓冲作用,可以对海岸线起到一定 的保护。
28、晶体的对称要素 对称面
旋转反伸轴
对称中心
对称轴
29、晶形结构的旋转
30、等大球体的六方最紧密堆积
31、不同方向晶体生长差异对晶形的影响 左边v1=v2,右边v1>v2
32、晶体单元格的推导过程
1、大洋中脊的形成
2、晶洞的形成
3、石油沿背斜发生的运移和聚集,形成油藏
4、石油沿断层发生泄漏
5、地层受力发生弯曲、断裂、沉降、沉积等过 程
5、地层受力发生弯曲、断裂、沉降、沉积 等过程
7、河流的沉积作用
8、地层发生伸展和旋转 伴随着地幔上涌, 频繁的火山活动, 而后接受沉积。

大学课程《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教学PPT课件:项目二 地质构造

大学课程《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教学PPT课件:项目二 地质构造

• 岩层产状要素需用地质罗盘测量
• 1.测走向 • 将罗盘的长边与岩层面贴触,并使罗盘放水平(水准气泡居中),此时罗盘
长边(或边)与岩层的交线即为走向线,磁针(无论南针或北针)所指的度 数即为所求的走向。 • 2.测倾向 • 把罗盘的极指向岩层层面的倾斜方向,同时使罗盘的短边(或与东西方向平 行的边)与层面贴触,罗盘放水平,气泡居中,此时北针所指的度数即为所 求的倾向。 • 3.测倾角 • 将罗盘侧立,以其长边(即边)紧贴层面,并与走向线垂直,然后转动罗盘 背面的旋钮,使下刻度盘的活动水准气泡居中,倾角指针所指的度数即为倾 角大小。 • 4.岩层产状要素的表示方法 • 在野外记录或报告中,图2.4中岩层的走向、倾向、倾角可写成40°、、、 ∠38°。在地质图上,岩层的产状用符号“⊥35°”表示,长线表示走向, 短线表示倾向,数字表示倾角。长短线必须按实际方位画在图上。
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
• 构造运动在内力地质作用中常起主导作用,它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形成示意图 (a)岩层的原始状态; (b)岩层弯曲产生褶皱构造;
展成断裂构造
(c)褶皱进一步发
任务二 地质年代
• 绝对地质年代主要是根据保存在岩层中的放射性元素蜕变的速度特征产物来 确定。
任务三 岩层产状
• 岩层产状三要素 • 1.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为走向线。 • 2.倾向 • 岩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倾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称为倾斜线,
倾斜线在水平面上投影。
• 3.倾角 • 倾角是岩层面与水平面所夹的最大锐角(或二面角)。
岩层产状要素图 AOB走向线;OD倾向线; OD'倾斜线 在水平面上的投 影,箭头方向为倾向; 倾 角向表示岩层的倾斜方向。

2.2 构造地貌的形成-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课件(共34张ppt)

2.2 构造地貌的形成-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课件(共34张ppt)

2.2 构造地貌的形成-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课件(共34张ppt)(共34张PPT)2.2 构造地貌的形成——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学习目标:1.通过太空泥模拟实验和图片观察,能辨别褶皱和断层,说出其形成过程、特征及形成的地貌;2.以鄂尔多斯市页岩气开发为例,说出褶皱和断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概念1:地质构造裸露地表的岩层倾斜弯曲断裂错开岩层的变形和变位褶皱断层概念2:构造地貌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任务一:褶皱和断层的判读活动1:利用手中的太空泥,压成片,按顺序叠放,模拟水平岩层,思考水平岩层的新老关系?活动2:观察课本26页图2.13希腊克里特岛变形的岩层照片,模拟褶皱的形成过程,画出示意图,标注受力方向?指出背斜、向斜?说出褶皱的形成过程?活动3:观察制作的褶皱模拟图,思考在同一水平面上,背斜向斜的岩层新老关系有何不同?活动4:观察制作的褶皱模拟图,说出不受外力影响下背斜和向斜形成的地貌及原因?在外力长期作用下又会如何演变?任务一:褶皱和断层的判读褶皱定义: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形变”,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叫做褶皱内力作用永久性什么是褶皱?褶皱是如何形成的?褶皱的基本单位:褶曲向斜背斜(从形态上划分)向斜背斜褶曲岩层向上拱起部分岩层向下弯曲部分背斜山、向斜谷长江巫峡向斜山、背斜谷→ 地形倒置四川省四姑娘山为什么会发生地形倒置?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石致密外力长期作用容易被侵蚀成谷地不易被侵蚀相对高耸形成山岭向斜山、背斜谷→ 地形倒置那么如何准确地判断背斜和向斜呢?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准确判断(中间较新,两翼较老)(中间较老,两翼较新)背斜向斜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总结:1、褶皱的判读(1)依据岩层的弯曲形态判断: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2)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水平方向上,中间老两翼新的是背斜,中间新两翼老的是向斜。

2、褶皱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内力作用:背斜成山--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岭;向斜成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谷地。

地质构造(地质图)

地质构造(地质图)

倾斜岩层
—“V”形法则
1. 岩层倾向与 地面坡向相反: 露头线与等高 线同向弯曲 露头线曲率 <等高线曲率
2. 岩层倾向与 地面坡向一致: (1)岩层倾角 <地面坡角: 露头线与等 高线同向弯曲 露头线曲率 >等高线曲率
(2)岩层倾向与 地面坡向也一致: 岩层倾角>地面坡角: 露头线与等高线反向弯曲
出露宽度是顶底面露头线的水平距离取决于岩层厚度地面坡度倾斜岩层v形主要特征: 1. 岩层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2. 老岩层在下(谷底),新岩层在上(山顶) 3. 岩层顶、底之间的高差为岩层的厚度 4. 出露宽度是顶、底面露头线的水平距离,取决 于岩层厚度、地面坡度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二、地质构造及地质图Ⅰ.名词解释1.地质构造P23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岩石变形与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被称为地质构造。

2.地质作用P24就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就是地幔与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与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3.绝对年代法P25就是指通过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依此排列出各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4.相对年代法P25就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与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5.褶皱构造P32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

6.背斜P32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

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背倾斜。

7.向斜P32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

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向倾斜。

8.节理P35就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9.断层P37就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10.地质图P43就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按一定比例缩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与各种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1.岩层产状就是指( )。

P31A.岩层在空间的位置与分布B.岩层在空间的延伸方向C.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D.岩层在空间的倾斜程度2.岩层的倾角表示( )。

P31A.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夹角B.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交线方位角C.岩层面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交线的夹角D.岩层面的倾斜方向3.当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时,岩层就是( )。

P30A.缓倾岩层B.陡倾岩层C.水平岩层D.直立岩层4.岩层产状记录为145∠5时,表示岩层的走向为( )。

P32A. 5°B.145°C.35°D.175°5.岩层产状记录为S45°E∠15°S时,表示岩层倾向为( )。

蜗牛强烈推荐:地质构造及各类断层的示意图

蜗牛强烈推荐:地质构造及各类断层的示意图

构造大类组成地壳的岩层所具有的一定特征或形态的组构称为“地质构造” ,其基本类型有四类: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

(1)水平构造:岩层产状近于水平,出现在构造运动影响较轻微的地区或大范围内均匀抬升或下降的地区,岩层未发生明显变形。

(2)倾斜构造:指岩层层面与水平面有一定的夹角。

(3)褶皱构造:褶皱是岩层弯曲形成的构造,其基本类型主要有两种:背斜和向斜。

背斜的特征是岩层向上弯曲,中心核部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向斜则相反,岩层向下弯曲,核部较新,两侧依次变老。

(4)断裂构造:断裂构造是由于岩层受力发生脆性破裂而产生的构造。

根据相邻岩块沿破裂面的位移量,又可分为节理和断层。

(A) 节理:节是当岩层,岩体发生破裂,而破裂面两侧岩块没有发生显著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其成因多种多样,在剪切应力下形成的节理称剪节理,在张性应力下形成的节理称张节理。

(B) 断层:是岩体发生较明显位移的破裂带或破裂面。

断层是地壳中广泛存在的地质构造,种类很多,形态各异,规模不一。

有的能深达 700 千米。

断层延伸最长可达数百甚至上千千米。

2、断层分类按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见图5)。

图5 正断层(左)、逆断层(中)、平移断层(右)示意图①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主要是引张力和重力作用形成。

②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主要是由水平挤压力作用形成。

③平移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方向相对错动,断层面近于直立,主要是水平剪切作用形成的。

以上三大类断层在构造图上的标示见图6 所示。

图6 正断层(左)、逆断层(中)、平移断层(右)在构造图上的标示符3、断层在剖面上的形态单个断层在剖面上的形态多种多样,下图是主要几种(图7):(1)犁式断层:上陡下缓,上凹。

其下降盘地层厚度明显增大,上升盘地层明显变薄或缺失。

(2)座椅式断层:断面上、下陡,中间缓,在拐点部分的下降盘往往形成逆牵引构造,是油气聚集的良好场所。

工程地质学基础 第三章 地质构造、地史学及地质图.

工程地质学基础 第三章 地质构造、地史学及地质图.

3) 褶曲的类型
褶曲的基本类型有两类:背斜和向斜(读图)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的弯曲构造,称为背斜。
向斜:岩层向下凹的弯曲构造,称为向斜。
背斜的特点是:
A 两翼产状倾向相背 B 核部岩层老、翼部岩层新 C 由核部向两侧岩层对称重复出现
向斜的特点是:
A 两翼产状倾向相向 B 核部岩层新、翼部岩层老 C 由核部向两侧岩层对称重复出现
工程地质学基础
史付生
课程基本内容
1 绪论(1) 2 矿物与岩石(7+8) 3 地质构造、地史学及地质图(8) 4 水的地质作用、土体的形成与特征、地貌学基 本概念(6) 5 岩、土体工程性质(6) 6 常见地质灾害(3) 7 工程地质勘察(1)
3 地质构造、地史学及地质图
3·1 构造运动的概念 3·2 地质构造的概念及地质构造类型 3·3 地史学基本知识 3·4 地质图
根据褶皱的对称性分类:
对称褶皱:褶皱的轴面与水平面垂直,或与褶皱包络面垂直,而 且两翼的长度也基本相等。 不对称褶皱:褶皱的轴面与水平面斜交,或与该褶皱的包络面斜交,而 且两翼不等长
根据翼间角大小分类:
平缓褶皱:翼间角小于180°,大于120°。 开阔褶皱:翼间角小于120°,大于70°。 闭合褶皱:翼间角小于70°,大于30°。 紧闭褶皱:翼间角小于30°。
则取与南北方向平行的边与层面贴触,并使罗盘放水平(水准气 泡居中),此时罗盘长边(或S—N)与岩层的交线即为走向线,磁 针(无论南针或北针)所指的度数即为所求的走向。
2)测量倾向:把罗盘的N极指向岩层层面的倾斜方向,同时 使罗盘的短边(或与东西方向平行的边)与层面贴触,气泡居中, 罗盘放水平,此时北针所指的度数即为所求的倾向。
(1)测量方向 用罗盘测量任一目标的方向时,永远以00(即N方 向)对准目标,使水准气泡居中,然后读磁针北端所指方位刻度盘上 的数字,即为所测目标的方位角。记录时除记方位角值外,还要冠 以所处象限名称,如SW230°,其中230°是方位角,SW是象限称呼。

地质构造与地质图

地质构造与地质图

第二章地质构造与地质图第1节地壳运动及地质作用的概念一、地壳运动的概念(一)地壳运动的特点地壳在地质历史中,受地球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影响,不断地运动和演变。

由于物质的运动,引起地壳内部和外部各方面的矛盾斗争,从而促使地壳内的结构不断变化和发展,这种引起地壳结构改变的运动称地壳运动,地壳运动的结果,形成地壳表面各种不同的地质构造形态,因此,又把地壳运动称为构造运动。

地震、火山喷发是剧烈的地壳运动,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它们发生的次数少,持续时间短暂,缓慢而长期的地壳运动使岩石发生变形和变位,其结果称为地壳构造。

地壳运动具有如下特征:1地壳运动的普遍性与长期性。

整个地壳都处于长期不断的运动之中。

从空间上看,地壳的任何一个区域都发生着运动。

从时间上看,从古至今,地壳时刻也未停止过运动。

例1:旅大附近、荣城、漳州和雷州半岛等地的古海滩都已高出现代海平面80~40m。

广州东南七星岗有海滩破坏痕迹,现在已远离海边数10km 。

例2:据研究,我国舟山群岛、台湾岛与海南岛在第四纪早期都是与大陆相连的,后来,由于台湾海峡地壳下沉才与大陆分开的。

例3:在海拔4300m喜马拉雅山夏希邦马峰发现身长10多m的西藏鱼龙化石:在1亿8000万年~700万年,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一带为一巨大的内海—古地中海,后来由于地壳上升,才形成了横贯东西的高大山脉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山脉。

例4:低地之国—荷兰,1682年有人在海边一块巨石上刻下当时海面标记,至1953年,标记已沉入海平面以下1.3m,说明该地以0.47cm/y速度下降,使荷兰1/4国土低于海平面,荷兰人为了生存,不断加高海堤高度。

上述足以证明地壳运动是普遍的长期不断的,只是时代越老保存越少,我们难以了解而已。

2 地壳运动的方向性。

升降运动可通过大地水准测量来发现:芬兰南部沿海以0.1~0.4cm/y的速度上升,而丹麦西部沿海以0.1cm/y的速度下降。

水平运动用大地三角测量来查明,如美国旧金山附近圣安德斯断层在1882年~1946年作了定时测量,结果发现断层西盘主要向WN方向运动,平均速度1cm/y。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

3. 记录:格式:倾向∠倾角。例如: 200∠25。
4.注意事项:
• A测方向时读圆刻度盘,盘面要保持水 平(圆水准居中)。走向是用长边贴岩 层面;倾向是 用短边贴岩层面。
• B测角度时读半圆刻度盘,盘面垂直岩 层面(管水准居中)。要注意测真倾角 (最大角)。
• C走向为倾向加/减90。所以野外只需测 倾向与倾角。
水平构造
沉积岩层形成时的 原始产出状态(即产 状)大多数是水平或 近于水平。如果经受 地壳运动(垂直抬升) 的影响,改变了原始 形成时的位置,但仍 保持水平产状的一套 水平岩层组成的构造, 称为水平构造 。
倾斜构造
岩层受构造运动的影 响,不仅改变了岩层形 成时的位置,而且改变 了语原有的水平状态, 使岩层面与水平面具有 一定的交角,于是便形 成了倾斜岩层。倾斜岩 层常常是组成其它构造 (如朔皱构造和断裂构 造等)的一部分。
(二)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岩浆岩的相对地质年代,是通过它 与沉积岩的接触关系以及它本身的 穿插构造来确定的。
侵入接触:岩浆侵入体的形成年代,晚于 发生变质的沉积岩层的地质年代。
沉积接触:岩浆岩形成后,经长期风化剥蚀,后 来在侵蚀面上又有新的沉积,岩浆岩的形成 年代早于沉积岩的地质年代。
穿插关系:一般是年轻的侵人岩脉穿过较 老的侵人岩。(比最新的新,比不整合覆盖在 它上面的最老的老)
②方位角表示法 常用倾向和倾角表示。 如310°∠35°,310°是倾向方位角,35°是倾 角,走向可根据倾向加减90°后得到。
岩层产状的符号表示法 水平
岩层直立
35° 75°
岩层产状的野外测定
在野外通常使用地质罗盘来测量岩层产状的三 要素
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即南北边)紧贴 层面,将罗盘放平,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 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

《地质构造》PPT课件PPT精品文档102页

《地质构造》PPT课件PPT精品文档102页
6
角度不整合(discordant):
时间上不连续,产状不一致。 反映地壳剧烈运动。
7
2. 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关系
侵入接触 沉积接触 侵入与沉积接触
8
第三节 地质构造
水平岩层 (horizontal stratum)
水平构造的地貌景观(阶梯 状陡崖)
9
倾斜岩层(tilted stratum)
单斜构造的力学成因
图 4-6 褶曲要素示意图
15
褶皱构造基本形态:
背斜(anticline):岩层向上弯曲,核部老,两翼新。 向斜(syncline):岩层向下弯曲,核部新,两翼老。
16
褶皱分类
按轴面产状分:
直立
倾斜
倒转
平卧
17
按枢纽产状分:
水平
倾伏
18
按褶曲长短轴的比例分:
图 4-10 穹隆和构造盆地 (a)穹隆;(b)构造盆地
62
断层破碎带及构造岩
牵引构造及伴生节理
第四章 地质构造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地壳运动 第二节 地质年代 第三节 地质构造 第四节 活断层 第五节 地质图
1
第一节 地壳运动
升降运动(造陆) 水平运动(造山)
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示意图
2
第二节 地质年代
• 绝对年龄:通过放射性元素蜕变周期测定。适
用于岩浆岩、变质岩地区。 • 相对年代:通过地层层序、古生物、岩性对比、 地层接触关系测定。适用于沉积岩地区。
原生裂隙:岩石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裂隙。 次生裂隙:包括风化裂隙、卸荷裂隙等。 构造裂隙:由于地壳构造运动而形成的裂隙。
分为张裂隙和剪裂隙。
31
玄武岩的六边形柱状节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地质构造及地质图Ⅰ.名词解释1.地质构造P23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被称为地质构造。

2.地质作用P24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3.绝对年代法P25是指通过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依此排列出各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4.相对年代法P25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5.褶皱构造P32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

6.背斜P32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

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背倾斜。

7.向斜P32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

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向倾斜。

8.节理P35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9.断层P37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10.地质图P43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按一定比例缩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和各种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1.岩层产状是指()。

P31A.岩层在空间的位置和分布B.岩层在空间的延伸方向C.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D.岩层在空间的倾斜程度2.岩层的倾角表示()。

P31A.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夹角B.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交线方位角C.岩层面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交线的夹角D.岩层面的倾斜方向3.当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时,岩层是()。

P30A.缓倾岩层B.陡倾岩层C.水平岩层D.直立岩层4.岩层产状记录为145∠5时,表示岩层的走向为()。

P32 A.5°B.145°C.35°D.175°5.岩层产状记录为S45°E∠15°S时,表示岩层倾向为()。

P31 A.N45°E B.S45°E C.S45°W D.N45°W6.褶曲存在的地层标志是()。

P34A.地层对称重复B.地层不对称重复C.地层不对称缺失D.地层对称缺失7.褶曲按横剖面形态分类,主要依据褶曲()的相互关系分类。

P33 A.枢纽和轴面产状B.轴面产状和两翼岩层产状C.轴面产状和轴线产状D.枢纽和两翼岩层产状8.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等的褶曲是()。

P34 A.直立褶曲B.平卧褶曲C.倾斜褶曲D.倒转褶曲9.轴面倾斜,两翼岩层产状倾向相同,其中一翼为倒转岩层的褶曲是()。

P34A.直立褶曲B.平卧褶曲C.倾斜褶曲D.倒转褶曲10.地层对称重复,中间老,两边新,地层界线平行延伸,表示该地区存在()。

P32A.水平背斜B.水平向斜C.倾伏背斜D.倾伏向斜11.节理延伸方向与岩层延伸方向一致时,叫做()。

P36 A.倾向节理B.斜交节理C.走向节理D.横向节理12.节理按成因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

P35A.冷缩节理B.张节理C.成岩节理D.次生节理13.正断层是指断层的()的现象。

P37A.上盘相对向上运动B.上盘相对向下运动C.下盘相对向下运动D.两盘水平错动14.逆断层是指断层的()的现象。

P38A.下盘相对向上运动B.下盘相对向下运动C.上盘相对向下运动D.两盘水平错动15.构造角砾岩是断层存在的()。

A.唯一标志B.重要标志C.必要条件D.充分条件16.地层出现不对称重复,缺失时,则有()存在。

A.向斜B.背斜C.断层D.角度不整合接触17.当岩层走向与断层倾向一致时,叫做()。

P39A.走向断层B.倾向断层C.斜交断层D.横断层18.泥裂开口所指的方向一定是()。

P26A.岩层的底面B.岩层的顶面C.地表的表面D.河床的底面19.有一剖面的地层由新到老为P2P1C3C2O2O1Є3,其中缺失了()。

A.C1S B.C1SO3C.C1DO3 D.C1DSO320.有一剖面的地层由新到老为K2K1J3C2C1D3,其中缺失了()。

A.J2J1T B.J2J1P C.J2J1TPC3D.J2PC321.早期沉积岩受后期岩浆挤压、烘烤和进行化学反应,接触处的原沉积岩出现变质现象,两者的接触关系是()。

P28A.沉积接触B.侵入接触C.不整合接触D.整合接触22.沉积接触是指()的接触关系。

P28A.沉积岩之间B.岩浆岩之间C.先有沉积岩,后有岩浆岩D.先有岩浆岩,后有沉积岩23.角度不整合接触是两套地层()的一种接触关系。

P27 A.产状平行,时代不连续B.产状不平行,时代不连续C.产状平行,时代连续D.产状不平行,时代连续24.上下地层产状一致,中间缺失某一时代的地层,这种接触关系称为()。

P27A.整合接触B.平行不整合接触C.角度不整合接触D.沉积接触25.有一套地层由新到老为K2K1J2J1T2T1P2P1,产状平行,该套地层为()。

A.整合与假整合接触B.整合与角度不整合接触C.假整合与角度不整合接触D.都是假整合接触26.地质时代从老到新划分为()。

P29A.宙、代、世、纪B.宙、世、代、纪C.宙、代、纪、世D.宙、世、纪、代Ⅲ.多项选择题(蓝色为不选项)1.属于内能的为()。

P24A.重力能B.生物能C.旋转能D.热能2.属于外能的为()。

P24A.太阳辐射能B.日月引力能C.热能D.生物能3.以下属于内动力地质作用的为()。

P24A.构造运动B.风化作用C.变质作用D.重力的地质作用4.以下可用于判断岩层新老关系的层面构造为()。

P26 A.泥裂B.虫迹C.雨痕D.波痕5.沉积岩间的接触关系分为()。

P27A.整合接触B.不整合接触C.沉积接触D.侵入接触6.按横剖面上轴面和两翼岩层产状分类,褶曲可分为()。

P33 A.直立褶曲B.倾斜褶曲C.倒转褶曲D.平卧褶曲7.节理按成因分类,可分为()。

P35A.原生节理B.构造节理C.次生节理D.变质节理8.节理按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可分为()。

P36A.平行节理B.走向节理C.斜交节理D.倾向节理9.根据断层面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可分为()。

P39 A.走向断层B.倾向断层C.平行断层D.斜向断层10.岩层产状记录为45°∠45°时,表示岩层的()。

A.倾向为45°B.走向为45°C.走向为135°D.走向为315°11.向斜的表现为()。

A.地层中间新,两边老B.地层中间老,两边新C.两翼岩层倾向相同D.两翼岩层倾向相反12.()的褶曲叫做水平褶曲。

A.两翼岩层平行延伸B.轴线水平C.枢纽水平D.脊线水平13.断层构造()。

A.只是岩石受力作用产生的破裂面B.沿断裂面两侧岩体有明显位移C.使地层出现不对称重复,缺失D.必须具有擦痕,摩擦镜面,构造岩等伴生现象14.根据地层中的化石的种属,可以确定()。

P26A.地层生成时间B.地层生成的层序C.地壳运动的时间D.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条件Ⅳ.改错题1.岩层的褶皱和断裂是由地壳的垂直运动引起的。

P23岩层的褶皱和断裂是由地壳的水平运动引起的2.海侵和海退是由地壳的水平运动引起的。

P23海侵和海退是由地壳的垂直运动引起的。

3.相对地质年代是根据各个地质时期的地层的准确生成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的。

P24绝对地质年代是根据各个地质时期的地层的准确生成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的。

4.绝对年代法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相对年代法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5.沉积接触是指沉积岩间的接触关系。

P28沉积接触是指后期沉积岩覆盖在早期岩浆岩上的一种接触关系。

6.假整合接触是指地层间看起来不整合,实际上是整合的。

P27 平行不整合接触:又称假整合接触。

指上、下两套地层间有沉积间断,但岩层产状仍彼此平行的接触关系。

7.褶曲是指岩层受力变形后产生的连续弯曲现象。

P32褶皱构造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称为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中任何一个单独的弯曲都称为褶曲,褶曲是组成褶皱的基本单元。

8.背斜中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

P32 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

9.向斜中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

P32 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

10.正断层是指上盘相对向上滑动,下盘向下滑动的断层。

正断层是指上盘相对向下滑动,下盘向上滑动的断层。

11.逆断层是指上盘相对向下滑动,下盘向上滑动的断层。

逆断层是指上盘相对向上滑动,下盘向下滑动的断层。

Ⅴ.判图题1.读图,分辨下图中地层接触关系,并说明各接触关系的特征。

答:(a)为整合接触。

其特点是:沉积时间连续,上、下岩层产状基本一致。

(b)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其特点是上、下两套地层间有沉积间断,但岩层产状仍彼此平行。

(c)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其特点是上、下两套地层间,既有沉积间断,岩层产状又彼此角度相交。

2.判断下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图(a)中,岩浆岩(2)老,岩浆岩(1)新。

后期生成的岩浆岩(1)插入早期生成的岩浆岩(2)中,将早期岩脉或岩体切隔开。

图(b)中,岩浆岩(2)老,岩浆岩(1)新。

后期生成的岩浆岩(1)插入早期生成的岩浆岩(2)中,将早期岩脉或岩体切隔开。

3.读图,分辨下图中地层接触关系,写出其定义,并给出分析依据。

答:(a)侵入接触:指后期岩浆岩侵入早期沉积岩的一种接触关系;(b)沉积接触:指后期沉积岩覆盖在早期岩浆岩上的一种接触关系。

4.指出下图褶皱和断层的基本类型,并说明理由。

其中a、b为地质平面图,c、d为地质剖面图。

答:图a是背斜,因为核部地层年代老,两翼地层年代新。

图b是向斜,因为核部地层年代新,两翼地层年代老。

图c是正断层,因为其上盘下降,下盘上升。

图d是逆断层,因为其上盘上升,下盘下降。

5.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给出分析依据。

向斜、逆断层6.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给出分析依据。

向斜、正断层7.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

背斜、逆断层8.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

倒转褶皱(连S)9.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

倾伏向斜、正断啊层10.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和接触关系的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