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基因组及原核生物基因组

合集下载

2020分子诊断学习题(2)

2020分子诊断学习题(2)

《分子诊断学》习题一、名词解释1、基因:是有功能的DNA,合成含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假基因:或称伪基因,是基因家族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无功能残留物,在真核生物多基因家族中存在因突变而失活,不能表达出有活性的产物。

3、结构基因:指能编码蛋白质或RNA的基因。

4、基因家族:真核细胞中许多相关的基因常按功能成套组合被称为基因家族。

5、管家基因:是指所有细胞中均要稳定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对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6、重叠基因: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或者一段DNA序列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的组成部分。

7、基因组:细胞中一套完整单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指生物体全套遗传信息,包括所有的基因和基因间区域。

8、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任务是人类的DNA测序,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

9、内含子:是指真核生物基因转录区位于相邻外显子之间的序列及初级转录后加工之后保留于成熟DNA中的序列和转录区内的对应序列,属于非编码序列。

不能参与基因表达调控序列。

10、外显子:是基因(真核生物)转录区的初级转录产物,经过转录后加工之后,保留于成熟DNA中的序列和转录区内的对应序列,属于编码序列。

11、基因表达:只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

12、核酸分子杂交:互补的核苷酸序列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稳定的杂合双链DNA或RNA分子的过程。

13、核酸探针:能识别特异碱基序列的带有标记的一段DNA或RNA分子。

14、聚合酶链反应: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及适温延伸等几步反应组成一个个周期循环进行,使得DNA得以迅速扩增,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省时等特点。

15、巢式PCR:使用两队对引物,一对引物序列在模板的外侧,用于扩增含目的基因的大片段,另一对引物序列在模板内侧,用于扩增目的基因。

第一对引物做PCR的扩增产物,作为第二对引物退火的模板,再进行第二轮PCR,这样经过两次PCR放大,灵敏度得以提高。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1, 错义突变: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取代,使得mRNA的某一密码子发生变化,由它所编码的氨基酸就变成另一种的氨基酸,使得多肽链中的氨基酸顺序也相应的发生改变的突变.2 无义突变:由于碱基对的取代,使原来可以翻译某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了终止密码子的突变.3 同义突变:碱基对的取代并不都是引起错义突变和翻译终止,有时虽然有碱基被取代,但在蛋白质水平上没有引起变化,氨基酸没有被取代,这是因为突变后的密码子和原来的密码子代表同一个氨基酸的突变.4移码突变:在编码序列中,单个碱基,数个碱基的缺失或插入以及片段的缺失或插入等均可以使突变位点之后的三联体密码阅读框发生改变,不能编码原来的蛋白质的突变.1转化:指质粒DNA或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组DNA导入细菌的过程.2 感染:以噬菌体,粘性质粒和真核细胞病毒为载体的重组DNA分子,在体外经过包装成具有感染能力的病毒或噬菌体颗粒,才能感染适当的细胞,并在细胞内扩增.3转导:指以噬菌体为载体,在细菌之间转移DNA的过程,有时也指在真核细胞之间通过逆转录病毒转移和获得细胞DNA的过程.4转染:指病毒或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组子导入真核细胞的过程.5.癌基因:是细胞内控制细胞生长的基因,具有潜在的诱导细胞恶性转化的特性.当癌基因结构或表达发生异常时,其产物可使细胞无限制增殖,导致肿瘤的发生.包括病毒癌基因和细胞癌基因.6., 细胞癌基因:存在于正常的细胞基因组中,与病毒癌基因有同源序列,具有促进正常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发育等生理功能.在正常细胞内未激活的细胞癌基因叫原癌基因,当其受到某些条件激活时,结构和表达发生异常,能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7. 病毒癌基因:存在于病毒(大多是逆转录病毒)基因组中能使靶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基因. 它不编码病毒结构成分,对病毒无复制作用,但是当受到外界的条件激活时可产生诱导肿瘤发生的作用.8. 基因诊断:以DNA或RNA为诊断材料,通过检查基因的存在,结构缺陷或表达异常,对人体的状态和疾病作出诊断的方法和过程.9 RFLP:即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个体之间DNA的核苷酸序列存在差异,称为DNA多态性.若因此而改变了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则可导致相应的限制性片段的长度和数量发生变化,称为RFLP.10 基因治疗:一般是指将限定的遗传物质转入患者特定的靶细胞,以最终达到预防或改变特殊疾病状态为目的治疗方法.11, 反义RNA:碱基序列正好与有意义的mRNA互补的RNA称为反义RNA.可以作为一种调控特定基因表达的手段.12, 核酶:是一种可以催化RNA切割和RNA剪接反应的由RNA组成的酶,可以作为基因表达和病毒复制的抑制剂.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检测是一种基于DNA构象差别来检测点突变的方法.相同长度的单链DNA,如果碱基序列不同,形成的构象就不同,这样就形成了单链构象多态性.13, 管家基因:在生物体生命的全过程都是必须的,且在一个生物个体的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的基因.14, 细胞全能性:指同一种生物的所有细胞都含有相同的DNA,即基因的数目和种类是一样的,但在不同阶段,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中基因表达的种类和数目是不同的.15, SD序列:转录出的mRNA要进入核糖体上进行翻译,需要一段富含嘌呤的核苷酸序列与大肠杆菌16S rRNA3,末端富含嘧啶的序列互补,是核糖体的识别位点.16, 反义核酸技术:是通过合成一种短链且与DNA或RNA互补的,以DNA或RNA为目标抑制翻译的反义分子,干扰目的基因的转录,剪接,转运,翻译等过程的技术.17, 核酸探针:探针是指能与某种大分子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并在相互作用之后可以检测出来的生物大分子.核酸探针是指能识别特异碱基顺序的带有标记的一段DNA或RNA分子. 18, 周期蛋白:是一类呈细胞周期特异性或时相性表达,累积与分解的蛋白质,它与周期素依赖性激酶共同影响细胞周期的运行.19, CAP:是大肠杆菌分解代谢物基因活化蛋白,这种蛋白可将葡萄糖饥饿信号传递个许多操纵子,使细菌在缺乏葡萄糖时可以利用其他碳源.20, 端粒:以线性染色体形式存在的真核基因组DNA末端都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叫端粒.该结构是一段DNA序列和蛋白质形成的一种复合体,仅在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存在.21 操纵子:是指数个功能上相关的结构基因串联在一起,构成信息区,连同其上游的调控区(包括启动子和操纵基因)以及下游的转录终止信号所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所转录的RNA为多顺反子.22 顺式作用元件:是指那些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够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特异DNA序列.包括启动子,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加尾信号和一些反应元件等.23 反式作用因子:是指真核细胞内含有的大量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结合顺式作用元件而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的蛋白质因子.24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25 增强子:位于真核基因中远离转录起始点,能明显增强启动子转录效率的特殊DNA序列.它可位于被增强的转录基因的上游或下游,也可相距靶基因较远.26基因表达:是指生物基因组中结构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翻译等一系列过程,合成特定的蛋白质,进而发挥其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和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27 信息分子: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其中由细胞分泌的调节靶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称为细胞间信息分子;而在细胞内传递信息调控信号的化学物质称为细胞内信息分子. 28 受体:是存在于靶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特异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并与之结合,进而发生生物学效应的的特殊蛋白质.29 分子克隆:在体外对DNA分子按照即定目的和方案进行人工重组,将重组分子导入合适宿主,使其在宿主中扩增和繁殖,以获得该DNA分子的大量拷贝.二, 问答题(一),病毒,原核,真核基因组的特点答:1,病毒基因组的特点:① 种类单一;②单倍体基因组:每个基因组在病毒中只出现一次;③形式多样;④大小不一;⑤基因重叠;⑥动物/细菌病毒与真核/原核基因相似:内含子;⑦具有不规则的结构基因;⑧基因编码区无间隔:通过宿主及病毒本身酶切;⑨无帽状结构;⑩结构基因没有翻译起始序列. 2,原核基因组的特点:①为一条环状双链DNA;②只有一个复制起点;③具有操纵子结构;④绝大部分为单拷贝;⑤可表达基因约50%,大于真核生物小于病毒;⑥基因一般是连续的,无内含子;⑦重复序列很少.3,真核基因组的特点:①真核生物基因组远大于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复杂,基因数庞大,具有多个复制起点;②基因组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储存于细胞核内;③真核基因为单顺反子,而细菌和病毒的结构基因多为多顺反子;④基因组中非编码区多于编码区;⑤真核基因多为不连续的断裂基因,由外显子和内含子镶嵌而成;⑥存在大量的重复序列;⑦功能相关的基因构成各种基因家族;⑧存在可移动的遗传因素;⑨体细胞为双倍体,而精子和卵子为单倍体.(二),乳糖操纵子的作用机制答:1,乳糖操纵子的组成: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含Z,Y,A三个结构基因,分别编码半乳糖苷酶,透酶和半乳糖苷乙酰转移酶,此外还有一个操纵序列O,一个启动子P和一个调节基因I.2,阻遏蛋白的负性调节:没有乳糖存在时,I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结合于操纵序列O处,乳糖操纵子处于阻遏状态,不能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有乳糖存在时,乳糖作为诱导物诱导阻遏蛋白变构,不能结合于操纵序列,乳糖操纵子被诱导开放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所以,乳糖操纵子的这种调控机制为可诱导的负调控.3,CAP的正性调节:在启动子上游有CAP结合位点,当大肠杆菌从以葡萄糖为碳源的环境转变为以乳糖为碳源的环境时,cAMP浓度升高,与CAP结合,使CAP发生变构,CAP结合于乳糖操纵子启动序列附近的CAP结合位点,激活RNA聚合酶活性,促进结构基因转录,调节蛋白结合于操纵子后促进结构基因的转录,对乳糖操纵子实行正调控,加速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4,协调调节:乳糖操纵子中的I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的负调控与CAP的正调控两种机制,互相协调,互相制约.(三),真核生物转录水平的调控机制答:真核生物在转录水平的调控主要是通过反式作用因子,顺式作用元件和RNA聚合酶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的,主要是反式作用因子结合顺式作用元件后影响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过程. 1, 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真核生物RNA聚合酶识别的是由通用转录因子与DNA形成的蛋白质-DNA复合物,只有当一个或多个转录因子结合到DNA上,形成有功能的启动子,才能被RNA聚合酶所识别并结合.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过程为:TFⅡD结合TATA盒;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TFⅡD-DNA复合物形成一个闭合的复合物;其他转录因子与RNA聚合酶结合形成一个开放复合物.在这个过程中,反式作用因子的作用是:促进或抑制TFⅡD与TATA盒结合;促进或抑制RNA聚合酶与TFⅡD-DNA复合物的结合;促进或抑制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2, 反式作用因子:一般具有三个功能域(DNA识别结合域,转录活性域和结合其他蛋白结合域);能识别并结合上游调控区中的顺式作用元件;对基因的表达有正性或负性调控作用.3, 转录起始的调控:⑴反式作用因子的活性调节:①表达式调节——反式作用因子合成出来就具有活性;②共价修饰——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糖基化;③配体结合——许多激素受体是反式作用因子;④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质与蛋白质复合物的解离与形成.⑵反式作用因子与顺式作用元件的结合:反式作用因子被激活后,即可识别并结合上游启动子元件和增强子中的保守性序列,对基因转录起调节作用.⑶反式作用因子的作用方式——成环,扭曲,滑动.⑷反式作用因子的组合式调控作用:每一种反式作用因子结合顺式作用元件后虽然可以发挥促进或抑制作用,但反式作用因子对基因调控不是由单一因子完成的而是几种因子组合发挥特定的作用.(四),真核生物转录后水平的调控机制答1),5,端加帽和3,端多聚腺苷酸化的调控意义:5,端加帽和3,端多聚腺苷酸化是保持mRNA 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至少保证mRNA在转录过程中不被降解.(2),mRNA选择性剪接对基因表达调控的作用(3),mRNA运输的控制(五),受体的特点答:1,高度专一性;2,高度亲和性;3,可逆性;4,可饱和性;5,特定的作用模式(六),表皮生长因子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答: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一个典型的蛋白酪氨酸激酶受体,这个信号转导途径的主要步骤是: 1, 受体二聚化的形成及其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与受体的结合使受体发生二聚化,从而改变受体构象,使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增强,受体自身的几个蛋白酪氨酸残基在激酶的作用下发生磷酸化.2, 募集接头蛋白Grb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自身被磷酸化后,不仅其激酶活性增强,而且其构象发生变化,从而适合与含SH2结构域的蛋白分子相结合.Grb2是作为接头蛋白结合到受体上. 3, 调控分子SOS的活化:SOS含有可与SH3结构域相结合的富含脯氨酸基序,当Grb2结合到磷酸化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后,它的两个SH3结构域即可结合SOS,使之活化.4, 低分子量G蛋白Ras的活化:SOS可促进Ras释放GDP,结合GTP的反应,使Ras激活.活化的Ras作用其下游分子Raf,使之活化.Raf是MAPK级联反应的第一个分子,由此启动了MAPK的三级激活过程.5, MAPK的级联激活:Raf是一种MAPKKK,它作用于MEK,使之磷酸化而激活,活化的MEK在作用于MAPK家族的ERK1,使之磷酸化激活由此完成了三级激活.6, 转录因子的磷酸化及转录调控作用:活化的ERK可以转至细胞核内,使某些转录调控因子发生磷酸化,从而影响基因的转录.(七),cAMP信号转导途径答:1,组成:胞外信息分子(主要是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G蛋白, AC,cAMP , PKA.2,途径: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构象变化受体活化G蛋白活化后的G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AC 催化ATP生成cAMP,cAMP 活化PKA,PKA使目标蛋白磷酸化,调节代谢酶的活性或调节基因的表达(八),IP3-Ca2+信号途径: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构象变化受体活化G蛋白,活化后的G蛋白激活PLC,PLC 水解PIP2生成IP3 和DG,IP3 使钙通道打开,细胞内Ca2+升高,Ca2+ 与CaM结合,激活Ca2+-CaM依赖的蛋白激酶,Ca2+ -CaM依赖的蛋白激酶使目标蛋白磷酸化.(九),分子克隆中常用的工具酶及良好载体的条件答:(1),常用的工具酶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细菌产生的一类能识别和切割双链DNA分子内特定的碱基顺序的核酸水解酶.2, DNA连接酶:将两段DNA分子拼接起来的酶.3, DNA聚合酶:催化单核苷酸链延伸.4, 逆转录酶: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这是一种有效的转录RNA成为DNA的酶,产物DNA又称互补DNA.5, 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将脱氧核糖核酸加到DNA的3末端.6, 碱性磷酸酶:催化去除DNA,RNA等的5磷酸基团.7, 依赖DNA的RNA聚合酶:识别特异性启动子,RNA转录.(2),良好载体的条件1,必须有自身的复制子;2,载体分子上必须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即多克隆位点,以供外源DNA插入;3,载体应具有可供选择的遗传标志,以区别阳性重组子和阴性重组子;4,载体分子必须有足够的容量;5,可通过特定的方法导入细胞;6,对于表达载体还应具备与宿主细胞相适应的启动子,前导顺序,增强子,加尾信号等DNA调控元件.(十),蓝-白筛选的原理答:某些质粒带有大肠杆菌的半乳糖苷酶基因片段,在半乳糖苷酶基因的基因区外又另外引入了一段含多种单一限制酶位点的DNA序列.这些位点上如果没有克隆外源性DN**段,在质粒被导入lac-的大肠杆菌后,质粒携带的半乳糖苷酶基因将正常表达,与大肠杆菌的半乳糖苷酶基因互补,产生有活性的半乳糖苷酶,加入人工底物X-gal和诱导剂IPTG后,出现蓝色的菌落.如果在多克隆位点上插入外源DN**段,将使lac Z基因灭活,不能生成半乳糖苷酶,结果菌落出现白色.由于这种颜色标志,重组克隆和非重组克隆的区分一目了然.(十一)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的原理答:DNA链中核苷酸以3',5'-磷酸二酯键连接,合成DNA所用的底物是2'-脱氧核苷三磷酸.2',3'ddNTP与普通dNTP不同,它们在脱氧核糖的3'位置缺少一个羟基.在DNA聚合酶作用下通过三磷酸基团掺入到延伸的DNA链中,但由于没有3'羟基,不能同后续的dNTP形成磷酸二酯键,因此,正在延伸的DNA链不能继续延伸.在DNA合成反应混合物的4种普通dNTP中加入少量的一种ddNTP,链延伸将与偶然发生但却十分特异的链终止竞争,产物是一系列的核苷酸链,其长度取决于引物末端到出现过早链终止位置间的距离.在4组独立酶反应中分别采用4种不同的ddNTP,结果将产生4组寡核苷酸,它们将分别终止于模板链的A,C,G或T位置.(十二),核酸分子杂交的原理答:具有互补序列的两条单链核酸分子在一定的条件下(适宜的温度及离子强度等)碱基互补配对结合,重新形成双链;在这一过程中,核酸分子经历了变性和复性的变化,以及在复性过程中个分子间键的形成和断裂.杂交的双方是待测核酸和已知序列.(十三),影响杂交的因素答:1,核酸分子的浓度和长度:核酸浓度越大,复性速度越快.探针长度应控制在50-300个碱基对为好.2,温度:温度过高不利于复性,而温度过低,少数碱基配对形成的局部双链不易解离,适宜的温度是较TM值低25度.3,离子强度:在低离子强度下,核酸杂交非常缓慢,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杂交反应率增加.高浓度的盐使碱基错配的杂交体更稳定,所以进行序列不完全同源的核酸分子杂交时必须维持杂交反应液中的盐浓度和洗膜液中的盐浓度.4,杂交液中的甲酰胺:甲酰胺能降低核酸杂交的TM值.它有以下优点:在低温下探针更稳定;能更好地保留非共价结合的核酸.5,核酸分子的复杂性:是指存在于反应体系中的不同顺序的总长度.两个不同基因组DNA变性后的相对杂交速率取决于样品浓度绝对一致时的相对复杂性(即DNA中的碱基数).6,非特异性杂交反应:在杂交前应对非特异性杂交反应位点进行封闭,以减少其对探针的非特异性吸附作用.(十四),探针的种类和优缺点答:1,cDNA探针:通过逆转录获得cDNA后,将其克隆于适当的克隆载体,通过扩增重组质粒而使cDNA得到大量的扩增.提取质粒后分离纯化作为探针使用.它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探针.2,基因组探针:从基因组文库里筛选得到一个特定的基因或基因片段的克隆后,大量扩增,纯化, 切取插入片段,分离纯化为探针.3,寡核苷酸探针:根据已知的核酸顺序,采用DNA合成仪合成一定长度的寡核苷酸片段作为探针.4,RNA探针:采用基因克隆和体外转录的方法可以得到RNA或反义RNA作为探针.(十五),探针的标记法答:1,缺口平移法:此法是利用适当浓度的DNase Ⅰ在DNA双链上随机切割单链,造成单链切口.切口处产生一个5末端和3末端,3末端就可以作为引物,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的催化下,以互补的DNA单链为摸板,依次将dNTP连接到切口的3末端的羟基上,合成新的DNA单链;同时DNA聚合酶Ⅰ的5→3的核酸外切酶活性在切口处将旧链从5末端逐步切除,新合成链不断延伸,从而使原DNA分子上的部分核苷酸残基被标记的核苷酸所取代.2,随机引物法:随机引物是人工合成的长度为6个寡核苷酸残基的寡聚核苷酸片段的混合物.对于任何一个用作探针的DN**段,随机引物混合物中都会有一些六核苷酸片段可以与之结合,起到DNA合成引物的作用.将这些引物与变性的DNA单链结合后,以4种dNTP(其中一种是标记物标记的dNTP)为底物,合成与探针DNA互补的切带有标记物的DNA探针.3,PCR标记法:在PCR反应底物中,将一种dNTP换成标记物标记的dNTP, 这样标记的dNTP就在PCR反应的同时掺入到新合成的DNA链上.4,末端标记法:只是将DN**段的一端进行标记.(十六),PCR的基本原理答PCR是在试管中进行的DNA复制反应,基本原理是依据细胞内DNA半保留复制的机理,以及体外DNA分子于不同温度下双链和单链可以互相转变的性质,人为地控制体外合成系统的温度,以促使双链DNA变成单链,单链DNA与人工合成的引物退火,然后耐热DNA聚合酶以dNTP为原料使引物沿着单链模板延伸为双链DNA.PCR全过程每一步的转换是通过温度的改变来控制的.需要重复进行DNA模板解链,引物与模板DNA结合,DNA聚合酶催化新生DNA的合成,即高温变性,低温退火,中温延伸3个步骤构成PCR反应的一个循环,此循环的反复进行,就可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DNA模板变性:模板双链DNA 单链DNA,94℃.退火:引物+单链DNA 杂交链,引物的Tm值.引物的延伸:温度至70 ℃左右, Taq DNA聚合酶以4种dNTP为原料,以目的DNA为模板,催化以引物3'末端为起点的5'→3'DNA链延伸反应,形成新生DNA链.新合成的引物延伸链经过变性后又可作为下一轮循环反应的模板PCR,就是如此反复循环,使目的DNA得到高效快速扩增.(十七),PCR引物设计的基本要求答:1,引物长度一般为15~30个核苷酸.过短影响PCR的特异性,过长会提高相应退火温度,使延伸温度超过TaqDNA聚合酶最适温度74℃,影响产物的生成.2,引物的碱基尽可能随机,避免出现嘌呤,嘧啶碱基堆积现象.3'端不应有连续3个G和C.否则会使引物和模板错误配对.G+C含量一般占45% -55%.3'端和5'端引物具有相似的Tm值,Tm 值计算公式:Tm=4(G+C)+ 2(A+T)3,引物自身不应存在互补序列以避免折叠成发夹结构.引物的连续互补序列,一般不超过3bp. 4,两个引物之间不应存在互补序列,尤其应避免3'端的互补重叠.5,引物与非特异扩增区的序列的同源性不超过70%,引物3'末端连续8个碱基在待扩增区以外不能有完全互补序列,否则易导致非特异性扩增.6,引物3'端碱基是引发延伸的起点,因此一定要与模板DNA配对.引物3'端最佳碱基选择是G 和C,形成的碱基配对比较稳定.7,引物与模板结合时,引物的5'端最多可以游离十几个碱基而不影响PCR反应的进行.8,引物的5'端可以修饰,如附加限制酶位点,引入突变位点,用生物素,荧光物质,地高辛标记,加入其它短序列包括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等.(十九),影响大肠杆菌系统外源基因表达的因素答:1,启动子的强弱;2,基因的剂量;3,影响RNA转录和翻译效率的因素:SD序列,mRNA;4,外源基因密码子的选择;5,表达产物的大小;6,表达产物的稳定性.(二十),大肠杆菌系统表达外源基因必须具备的条件答:1,要求外源基因的编码区不能含有内含子;2,表达的外源片段要位于大肠杆菌启动子的下游,并形成正确的阅读框架;3,转录出的mRNA必须有与大肠杆菌16S rRNA3,末端相匹配的SD序列,才能被有效的翻译成蛋白质.4,蛋白产物必须稳定,不易被细胞内蛋白酶快速降解,且对宿主无害.(二十三),基因敲除的基本程序答:通过DNA同源重组,使得胚胎干细胞特定的内源基因被破坏而造成功能丧失,然后通过胚胎干细胞介导得到该基因丧失的小鼠模型的过程称为基因敲除.1, 打靶载体的构建:同源序列要足够长,要含有筛选用的标志基因.2, 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培养3, 打靶载体导入胚胎干细胞4, 同源重组胚胎干细胞的筛选5, 基因敲除胚胎干细胞注射入胚泡6, 胚泡植入假孕小鼠的子宫中7, 杂交育种获得纯合的基因敲除动物(二十四),DNA芯片的原理答:DNA芯片技术就是一种大规模的集成的固相核酸分子杂交,以大量已知碱基序列的寡核苷酸片段为探针,检测样品中哪些核酸序列与其互补,然后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得出待测样品的基因序列及表达的信息.其方法包括芯片的制备,样品的准备,分子杂交和检测分子.(二十五),诱变剂的作用机制答:1,碱基的类似物诱发突变2,改变DNA的化学结构3,结合到DNA分子上诱发移码突变4,紫外线及其他射线引起的DNA分子的变化(二十六),突变类型及其遗传效应。

病毒、真核和原核生物的基因组结构特点

病毒、真核和原核生物的基因组结构特点

病毒、真核和原核‎生物的基因‎组结构特点‎病毒基因组‎结构特点:1.病毒基因组‎所含核酸类‎型不同2.不同病毒基‎因组大小相‎差较大3.病毒基因组‎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4.病毒基因组‎的编码序列‎大5.基因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6.病毒基因组‎都是单倍体‎和单拷贝7.基因重叠8.病毒基因组‎功能单位或‎转录单位9.病毒基因组‎含有不规则‎结构基因(1)几个结构基‎因的编码区‎无间隔(2)结构基因本‎身没有翻译‎起始序列(3) mRNA没‎有 5’端的帽结构‎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1.细菌等原核‎生物的基因‎组是一条双‎链闭环的D‎N A分子2.具有操纵子‎结构3.原核基因组‎中只有1个‎复制起点4.结构基因无‎重叠现象5.基因序列是‎连续的,无内含子,因此转录后‎不需要剪切‎6.编码区在基‎因组中所占‎的比例远远‎大于真核基‎因组,但又远远小‎于病毒基因‎组。

非编码区主‎要是一些调‎控序列7.基因组中重‎复序列很少‎8.具有编码同‎工酶的基因‎9.细菌基因组‎中存在着可‎移动的DN‎A序列,包括插入序‎列和转座子‎10.在DNA分‎子中具有多‎种功能的识‎别区域,如复制起始‎区、复制终止区‎、转录启动区‎和终止区等‎。

这些区域往‎往具有特殊‎的序列,并且含有反‎向重复序列‎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1)真核基因组‎远远大于原‎核生物的基‎因组。

2)真核基因具‎有许多复制‎起点,每个复制子‎大小不一。

每一种真核‎生物都有一‎定的染色体‎数目,除了配子为‎单倍体外,体细胞一般‎为双倍体,即含两份同‎源的基因组‎。

3)真核基因都‎出一个结构‎基因与相关‎的调控区组‎成,转录产物的‎单顺反子,即一分子m‎R NA只能‎翻译成一种‎蛋白质。

4)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含有‎大量重复顺‎序。

5)真核生物基‎因组内非编‎码的顺序(NCS)占90%以上。

编码序列占‎5%。

6)真核基因产‎断列基因,即编码序列‎被非编码序‎列分隔开来‎,基因与基因‎内非编码序‎列为间隔D‎N A,基因内非编‎码序列为内‎含子,被内含子隔‎开的编码序‎列则为外显‎子。

分子生物学问答题

分子生物学问答题

1.什么是转座? 转座因子在一个DNA分子内部或者两个DNA之间不同位置间的移动。

2.病毒基因组有哪些特点?答:不同病毒基因组大小相差较大;不同病毒基因组可以是不同结构的核酸;除逆转录病毒外,为单倍体基因组;病毒基因组有的是连续的,有的分节段;有的基因有内含子;病毒基因组大部分为编码序列;功能相关基因转录为多顺反子mRNA有基因重叠现象。

3.原核生物基因组有哪些特点?答:基因组由一条环状双链DNA组成;只有一个复制起始点;大多数结构基因组成操纵子结构;结构基因无重叠现象;无内含子,转录后不需要剪接;基因组中编码区大于非编码区;重复基因少,结构基因一般为单拷贝;有编码同工酶的等基因;基因组中存在可移动的DNA序列;非编码区主要是调控序列。

4.真核生物基因组有哪些特点?答:每一种真核生物都有一定的染色体数目;远大于原核基因组,结构复杂,基因数庞大;真核生物基因转录为单顺反子;有大量重复序列;真核基因为断裂基因;非编码序列多于编码序列;功能相关基因构成各种基因家族。

5.基因重叠有什么意义?答:利用有限的核酸储存更多的遗传信息,提高自身在进化过程中的适应能力。

6.质粒有哪些特性?答:在宿主细胞内可自主复制;细胞分裂时恒定地传给子代;所携带的遗传信息能赋予宿主特定的遗传性状;质粒可以转移.7.什么是顺式作用元件? 答:基因中能影响基因表达,但不编码RNA和蛋白质的DNA序列.顺式作用元件主要包括启动子、增强子、负调控元件等。

8.简述原核基因表达的特点。

答:(1)只有一种RNA聚合酶。

(2)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以操纵子为基本单位。

(3)转录和翻译是偶联进行的。

(4)mRNA:翻译起始部位有特殊的碱基序列-SD序列。

(5)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主要在转录水平,即对RNA合成的调控.9.简述σ因子在原核基因表达调控中的意义.答:(1)6因子含有识别启动区的结构域调控RNA聚合酶与.DNA结合,确保RNA聚合酶与特异启动区而不是其他位点的稳定结合(2)6因子使得RNA聚合酶选择一套特定启动区起始转录。

基因组结构

基因组结构
几乎没有间隔;
• 低等真核生物和开花植物的线粒体基因组较大且较松散,
大量基因具有内含子;
• 叶绿体基因组大小变化较小,且大多数具有相似的结构
37
人类线粒体基因组:人类 线粒体基因组小而紧密, 极少有浪费的空间,主要 为编码呼吸复合物基因、 编码rRNA和tRNA基因。
38
酵母线粒体基因组中基因之间有较大的空间,有的基因有内含子。 39
恶性疟原虫 莱茵衣藻 小鼠 人
高令细指海葵 黑腹果蝇 皱波角叉菜 构巢曲霉菌 异养鞭毛虫 酿酒酵母 牛肝菌 羽衣甘蓝 拟南芥 玉米 甜瓜
豌豆 地钱 水稻 烟草 莱茵衣藻
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大小
40
细胞器基因组的遗传组成
恶性疟原虫 莱茵衣藻

酿酒酵母 拟南芥 异养鞭毛虫
41
• 线粒体基因组中基因数目表现出很大的可变性;
真核生物基因组大小
13
不同真核生物基因组大小和基因数目
• C值悖论——
• C值:单倍体基因组中DNA的总量; • C值悖论:一个有机体的C值与它的编码能力缺乏相关性称
为 C值悖论;
14
人类、酵母、果蝇和玉米的基因组比较
15
• 相比于人类基因组,酵母基因组的特点:
• 酵母基因组中不连续的基因数目相对较少。
拟南芥染色体上的基因密度
8
• 人类基因组12号染色体上一个50 kb片段
9
• 4个基因。
这4个基因都是不连续的,所包含内含子的数目从SYB1的2个到PKP2的8
个不等。
• 88个全基因组范围重复序列。
(genome-wide repeat)
基因组中主要存在4种类型的基因组范围重复序列: 长散布核元件 (long interspersed nuclear element, LINE); 短散布核元件 (short interspersed nuclear element, LINE); 长末端重复元件 (long terminal repeat, LTR element); DNA转座子 (DNA transposon)

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5. 具有编码同工酶的不同基因。
6. 基因组编码区占50﹪左右。 7. 存在多种功能的识别区,常以反向重复序列存在。 8. 存在可移动成分。
第三章 真核生物基因组
第一节
真核生物染色体基因组
一、真核生物染色体基因组的一般特征
二、单拷贝基因
三、重复序列
四、基因家族
五、端粒和端粒酶 六、基因移动 七、果蝇基因组概述
基因转移的方式

1.细菌的接合(conjugation) 又称“细菌杂交”,是遗传物质 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而进行的 转移和重组。 2.细菌的转化(transformation) 受体菌直接吸收来自供体菌的 DNA片段,通过交换将其整合到 自身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供体 菌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3.转导(transduction)是以 噬菌体为媒介把细菌的基因 从一个细菌细胞转移到另一 个细菌细胞的过程。
原核生物的多顺反子
5 PPP 3
蛋白质 真核生物的单顺反子
5 mG - PPP
3
蛋白质
非编码序列 核蛋白体结合位点 编码序列 起始密码子 终止密码子
目录
三、真核生物基因组的重复序列
(一) 高度重复序列(重复次数:>1O5) (二) 中度重复序列(重复次数: 1O -1O5)
一、真核生物染色体基因组的一般特征
1. 基因组庞大
2. 线状双链DNA和二倍体
3. 非编码区远多于编码区 4. 断裂基因(split gene) 5. 存在大量重复序列
二、单拷贝基因
单拷贝基因:基因组中仅出现一次的基因
特点:
(一)单顺反子
(二)断裂基因:内含子(intron),外显子(e构成一个基

基因和基因组

基因和基因组

Protein
Replication Replication
15
(一) 原核生物的mRNA是多顺反子mRNA
DNA Promoter Gene 1 Gene 2 Gene 3 Terminator
Transcription
mR多NA顺原反核子5生′mR物NA的1 一(p个olym2cRiNsAtr分on子3ic带m有RN几A3′)个: 结构基因T的ra遗ns传lat信ion息,利用共同的启动 子 调Pr及控ote终单in止元s 信。号,组成操纵子的基因表达
47
复制起始区(OriC)
48
大肠杆菌强启动子
TTGAC
TATAAT 转录起始
49
终止子: GC丰富区、AT丰富区
DNA 5’…GCCGCCAGTTCGGCTGGCGGCATTTT…
3’
RNA 5’…GCCGCCAGUUCGGCUGGCGGCAUUUU…
3’
U CG
U G 强终止子:有反向重复顺
OriC
0
4000K
大肠杆菌 1000K
C-Value: 4.6×106bp
3000K
2000K
TerC
大肠杆菌染色体DNA
41
(二) 结构基因大多组成操纵子
po z
y
at
promoter operator structural gene terminator
ß-galactosidase半乳糖苷酶 z ß-galactoside permease透酶 y ß-galactoside transacetylase 半乳糖苷乙酰转移酶 a
-30
-25
+1
9
➢ CAAT盒(CAAT Box)

分子生物学ppt课件

分子生物学ppt课件

基因组大小(Mb)
0.58 1.83 4.20 4.60 13.50 12.50 466 165 97 2700 3000
基因数
470 1743 4100 4288 6034 4929 30000 13601 18424 30000 25000
染色体数*
无 无 无 无 16 16 21 4 6 20 23
包括:
结构基因组学
功能基因组学
三个亚领域.
比较基因组学
28
29
一、病毒基因组 二、原核生物基因组 三、真核生物基因组
30
一、病毒基因组
基因组(genome) 1个配(精子或卵子),1个单倍 体细胞或1个病毒所包含的全套遗传物质的总和。病毒核酸 或为DNA或为RNA,可以统称为病毒染色体。
完整的病毒颗粒具有蛋白质外壳,以保护病毒核酸不 受核酸酶的破坏,并能识别和侵袭特定的宿主。
分子生物学
Molecular Biology
1
What is Molecular Biology?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生命规律和生命本质 的学科。
核心内容是从分子水平研究基因和基因的活动,这些活动主要 通过核酸和蛋白质的活动来实现。
医学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人体生物大分子和大分子体系的结构、 功能、相互作用及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16
三、基因的结构特点和分类
基因的结构
结构基因:编码区序列(coding region sequence )
在细胞内表达为蛋白质或功能RNA的DNA序列
转录调控序列:非编码序列(non-coding sequence)
基因表达需要的调控区(regulatory region)序列, 包括启动子(promoter)、增强子(enhancer)等。

4、基因与基因组

4、基因与基因组

碱基(1977年 Sanger测定)。
非编码区DNA占基因组的4%。
有重叠基因。
B在A基因内,E在D基因内; K和C部分重叠; D的最后一个碱基是J的第一个碱基。
重叠基因(overlapping gene):不同基因的核苷酸 (DNA)序列彼此重叠,这两个基因互为重叠基因。
噬菌体的基因组
Johannsen )根据希腊文“给予生命”之义创造而产生, 并用这个术语来代替孟德尔的“遗传因子”。
1925年美国著名的遗传学家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 )创立了基因学说。他指出:种质必须由某种 独立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我们叫做遗传因子或基因。
1941年美国的比德尔(G.W. Beadle )和塔特姆
(E.L.Tayum)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one geneone enzyme hypothesis)学说。
1957年美国的本柔(Seymour Benzer)将“一个
基因一个酶”学说发展为“一个基因一条多肽链” (one gene-one polypeptide chain)的概念。同时 把遗传单位称为“顺反子”(cistron),与基因同义。
• 经典遗传学的认知路线为由表及里,即通过杂交等手段 观察表型性状的变化而推知遗传基因的存在与变化。 • 随着分子遗传学及相关实验技术的发展,现已经能够在 分子水平上进行操作,有目的地对DNA进行重组或者定 点突变(in vitro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等。因此, 现代遗传学中就出现了另一条由里及表的认知路线,即 通过DNA重组等技术有目的地、精确定位地改造改造基 因的精细结构以确定这些变化对表型性状的直接影响。 • 由于这一认知路线与经典遗传学刚好相反,故将这个新 的领域作为遗传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称为反向遗传学。

基因组学名词解释

基因组学名词解释

基因组学名词解释
基因组的名词解释: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基因组是指生物体所有遗传物质的总和。

这些遗传物质包括DNA或RNA(病毒RNA)。

基因组包括编码DNA和非编码DNA、线粒体DNA和叶绿体DNA。

研究基因组的科学称为基因组学。

基因组分类:
1、病毒基因组:可以由RNA或DNA组成。

RNA病毒的基因组包含单链或双链RNA,也包含一种或多种单独的RNA分子。

DNA病毒基因组可以是单链或双链DNA。

大多数DNA病毒基因组由单个线性DNA分子组成,但有些由DNA病毒基因组由环状DNA分子组成。

2、真核基因组:由一条或多条线性DNA染色体组成。

3、原核基因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组由DNA组成。

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一旦离开宿主就无法复制和扩增。但质粒对宿
主细胞的生存不是必需的,宿主细胞丢失了质
粒依旧能够存活。
质粒所携带的遗传信息能够赋予细菌特定的
遗传性状,能把外源基因(目的基因)送到
宿主细胞中去克隆扩增或克隆表达。因此质
粒是基因工程的重要载体(vector)。
三、转座元件
转座元件(transposable element)/转座子 (transposon)是指能够在DNA分子内部或DNA 分子之间移动的DNA片段或基因。 它们从基因组的一个部位直接转移到另一个部 位,这个过程称为转座(transposition)。
分离出来。
人类基因组中可分离出三类卫星DNA ,共占
人类基因组的5 ~ 6%:
① 大卫星DNA(macrosatellite DNA):

其重复单位为 5~171 bp ,主要分布于染色
体的着丝粒区。
② 小卫星DNA(minisatellite DNA):

其重复单位为 15~70 bp ,存在于常染色体。
野野 鸟鸟 啼啼 时时 有有 思思
重叠基因(overlapping gene)即同一段DNA
片段能够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阅读方式进行阅
读,因而可编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多肽。
按重叠方式不同,可分为完全重叠和部分重叠
噬菌体×174的重叠基因
逆转录病毒
逆转录病毒是属于RNA病毒的一个大科。
所有逆转录病毒的共同特点是能够携带或编码 合成逆转录酶。
Alec J.Jeffreys和历史上第一张DNA指纹图谱
1802年的一副杰斐逊和莎莉的讽刺画像
(二)中度重复序列: 中度重复序列是指在基因组中重复数十次
至数万次的部分,其复性速度快于单拷贝

第2章 原核生物基因组与病毒基因

第2章 原核生物基因组与病毒基因
2. R质粒(又称抗药性质粒或耐药性质粒):主要特征是 带有耐药性基因,可以使宿主菌获得耐受相应抗生素 的能力。
3. Col质粒(也称大肠杆菌素生长因子):是可以产生大 肠杆菌素(colicin)的大肠秆杆菌质粒。大肠杆菌素能 阻止不含这种质粒的大肠杆菌生长。
三、质粒的一般性质
1、质粒的主要成分:
ΦX174噬菌体的基因结构
Ala Glu Gly Val Met 终止
- GCGˊG AAˊG GAˊG TGˊATGˊTAAˊTG TˊCT-
Arg Lys Glu 终止
起始 Ser
二、大肠杆菌基因组特征
〈一〉大肠杆菌基因组: 1、分子量:2.64 x109Da,4 639 221 bp。 2、染色体DNA总长度:1100-1400um。 3、基因组:约有3500个基因。
是指携带有效接触基因的质粒,只能使细菌接合, 本身不能被传递。
2. 可移动型质粒(mobilizable plasmid):
可以被传递,但不能使细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合。
3.自传递型质粒(self transmissible plasmid):
是兼具上述两种功能的质粒,如F质粒兼有接合和 可移动的双重性质。
二、质粒的类型 (3)
DNA或RNA;单链或双链;闭合环状或是线性分子。 3.基因组中有重叠基因现象。
使较小的基因组能携带较多的遗传信息。 4.基因组中具有操纵子结构。 5.病毒基因可连续(噬菌体)也可间断(真核细胞病毒)。 6. 重复序列少,不像真核生物基因组。 7.非编码区少,编码序列大于90%。 8.基因组是单倍体(逆转录病毒有两个拷贝)。 9.相关基因丛集 形成一个功能单位或转录单元。
二、DNA病毒:基因组的一般特点

13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突变-2011-3

13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突变-2011-3

转录
RNA聚合酶

翻译 半乳糖苷酶 通透酶 乙酰化酶

遏物
乳糖 打开状态
半乳糖
(二)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调控
转录前及转录水平的调节:基因数量,结构
组 蛋 白 转 位 模 型
基 因 突 变
突变()是指遗传物质发生的可遗传
的变异。
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染
5、抑制基因突变(suppressor gene mutation):当
基因内部不同位置上的不同碱基发生了两次突变,其中 一次抑制了另一次突变的遗传效应。
例如,Hb Harlem是 β链第6位谷氨酸→缬氨酸,死亡。 第73位天冬氨酸→天冬酰胺;但Hb Harlem临床表现却 较轻,即β73的突变抑制了β6突变的有害效应。
内含子:无编码意义( 5'GT、 3'AG; GT -AG法则) TATA框 前导区 启动子 CAAT框 非编码区 尾部区 GC框:调节转录的活动。 增强子 调控区 mRNA裂解信号(AATAAA) 终止子 回文结构
三、基因组中的转座因子
转座子(transposable element):基 从染色体的一个区段转移到另一区段或从 一条染色体转入另一条染色体的DNA片段。 转座因子转座后能够改变转座部位基因的 结构和功能。
2.真核基因组中DNA序列的分类
(1)单一序列(unique sequence) (2)中度重复序列:
(3)高度重复序列
单一序列
在基因组中只出现一至几次。占基因组 中一大部分。 人类基因组中60%-65%的序列属于这部 分。 包括多数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和基因 间的间隔序列。这些序列中只有一小部 分编码各种蛋白质。

三大基因组特点概述

三大基因组特点概述

实质:两个基因虽共用一段核苷酸序列,但其读码结构 互不相同,编码不同的蛋白质。
SV40DNA基因组中,编码三个外壳蛋白VP1、VP2、VP3基因之间 有122个碱基的重叠,但密码子的读框不一样。而小t抗原完全在大
意义:DNA的利用率提高,是基因表达调控的方式之一。
T抗原基因里面,它们有共同的起始密码子。
利于核糖体的快速组装,短时间内合成大量核糖体。
3. 非编码序列相对较少; 4. 多顺反子结构;
nucleoid ; nuclear region / body; chromatin body
大肠杆菌的类核结构
Bacterial nucleoid-associated proteins, nucleoid structure and gene expression Shane C. Dillon & Charles J. Dorman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8, 185-195 (March 2010)
• 证据 1.R—环结构 2.限制性内切酶分析
鸡的卵清蛋白基因用EcoRⅠ和HindⅢ两种酶切, 可得到3或4个片段,把该基因的mRNA逆转录产 物cDNA(双链)用以上两种酶切,发现cDNA不 能被这两种酶切。
mRNA 酶切 cDNA 酶切 DNA
(不能被酶切)
DNA中有的序列在mRNA中丢失, 且丢失部分不 影响基因功能, 酶切位点在内含子中。
真核生物核基因组
1.基因组较大,
重楼百合 1.5X 10e11
•低等真核生物:107-108 bp,较原核生物大10倍;
•高等真核生物:5X108-1010 bp,某些植物和两栖生物 可达1011 bp; •哺乳类生物大于2X109它们可编码100万个基因。

中南大学 医学分子生物学试题库答案

中南大学 医学分子生物学试题库答案

医学分子生物学习题集(参考答案)第二章基因与基因组一、名词解释1.基因 (gene):是核酸中储存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序列信息及表达这些信息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2.断裂基因 (split gene):真核生物基因在编码区内含有非编码的插入序列,结构基因不连续,称为断裂基因。

3.结构基因 (structural gene):基因中用于编码RNA或蛋白质的DNA序列为结构基因。

4.非结构基因 (non-structural gene):结构基因两侧一段不编码的DNA片段,含有基因调控序列。

5.内含子 (intron):真核生物结构基因内非编码的插入序列。

6.外显子 (exon):真核生物基因内的编码序列。

7.基因间DNA (intergenic DNA):基因之间不具有编码功能及调控作用的序列。

8.GT-AG 法则 (GT-AG law):真核生物基因的内含子5′端大多数是以GT开始, 3′端大多数是以AG结束,构成RNA剪接的识别信号。

9.启动子 (promoter):RNA聚合酶特异识别结合和启动转录的DNA序列。

10.上游启动子元件(upstream promoter element ):TATA合上游的一些特定的DNA序列,反式作用因子,可与这些元件结合,调控基因转录的效率。

11.反应元件 (response element):与被激活的信息分子受体结合,并能调控基因表达的特异DNA序列。

12.poly(A)加尾信号 (poly(A) signal) :结构基因末端保守的AATAAA顺序及下游GT或T富含区,被多聚腺苷酸化特异因子识别,在mRNA 3′端加约200个A。

13.基因组 (genome):细胞或生物体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称。

14.操纵子 (operon):多个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成簇串联排列,与上游共同的调控区和下游转录终止信号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

15.单顺反子 (monocistron):一个结构基因转录生成一个mRNA分子。

分子生物学 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分子生物学 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卫星DNA:这类DNA在真核生物中发现,占基因组的6%, 在DNA链上串联重复几百万次。常含有一些A· T,A· T浮 力密度小;
将DNA切断成数百 个碱基对的片段进 行等密度超离心时, 常会在主要的DNA 带的上面有一个次 要的DNA带相伴随, 这就是所谓的卫星 DNA(satellite DNA)。
●长分散重复片段
平均长度为3500 bp-5000 bp ●短分散重复片段 平均长度约为300 bp-500 bp,拷贝数 可达10万左右,如Alu,Hinf家族。

Alu家族
人基因组平均每5 kb
DNA就有一个Alu序列,长
度约300 bp ,每个单位长
度中有一个限制性内切酶
Alu的切点(AG↓CT),





1.真核基因组结构庞大,DNA是双链线状,与蛋白 质结合形成多条染色体。 2.大多数基因为断裂基因,基因不连续,受顺式作 用元件调控; 3.真核基因组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 4.非编码区较多,多于编码序列(9:1) 5.含有大量重复序列,约35% 6.具有端粒结构 7.含有细胞器基因组:线粒体、叶绿体基因组 8.含有基因家族
乳糖操纵子 lac operon
二、原核生物中的质粒DNA
1.质粒的基本特性

质粒的定义
质粒(plasmid)是细菌细胞内的、染色体外的共价闭合的环
状DNA分子(covalent closed circularDNA,cccDNA)

质粒克隆载体
质粒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 能够独立于细胞的染色质DNA而进行复制
在单倍体基因组中只出现一次或数次,单拷贝
序列在人基因组中占60-65%,储存了编码各种不 同功能的蛋白质的遗传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 GGTNNNNACC CCANNNNTGG
电镜下,两种形式都呈十字形结构,有间隔的反向重
复序列,在十字型结构两头形成两个小环。
作用:常见于基因组的调控区内,可能与复制和转录的 调控有关。
3
第一节 病毒基因组
病毒
不具细胞结构,有遗传、 复制等生命特征的微生物
4
病毒基因组核酸的主要类型
☆双链DNA 多数动物病毒,如腺病毒、疱疹病毒、痘病毒, 环形、线形。 ☆单链DNA 动物病毒中仅微小病毒为单链病毒;噬菌体中 仅含单链DNA。
9.细菌基因组中存在可移动的DNA序列,包括插入序列和转座子。 10.原核基因的基本结构特点: 启动子(promoter)、操纵基因(operator)、调控序列、结 构基因(structure gene)、终止子(terminator)。
16
2.与人类有共同的分子生物学规律可循,如: (1)遗传物质都是DNA; (2)主要的功能分子都是蛋白质; (3)基因密码是通用的,等等。 3.尤其是E.coli,是分子克隆是“明星“,基因工程的主要工程菌, 因为基因工程的主要工作是克隆真核基因在原核系统中表达。
11
细菌
属于原核型细胞的一种单胞生物,形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细 胞核、也无核仁和核膜,
The 5 base-pair sequence on the left is "repeated" and "inverted" to form sequence on the right.
2
反向重复序列 存在两种形式:A.两互补拷贝间无间隔序列

GGTACC CCATGG
B.两互补拷贝间有间隔序列
RNA病毒基因组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般在同一条链上,序列
与mRNA相同的为正股(+),与mRNA互补的为负股(—) ☆双链RNA 以负链RNA为模板转录出mRNA如呼肠孤病毒及
噬真菌体。
☆单链负股RNA ☆单链正股RNA 如逆转录病毒
5
病毒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与细菌相比,病毒基因组很小,而且大小相差较大。 ☆可以由DNA组成,也可以由RNA组成,每种病毒颗粒中只 含有一种核酸,或为DNA或为RNA,两者一般不共存于同一病 毒颗粒中。 ☆基因重叠。 ☆大部分是用来编码蛋白质的,只有非常少的部分不被翻译。 ☆ DNA序列中功能上相关的蛋白质的基因或rRNA的基因往往
15
6.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主要是调控序列)在基因组中约各占50%。 7.基因组中的重复序列很少。编码蛋白质结构基因多为单拷贝, 但编码rRNA的基因往往是多拷贝的,这有利于核糖体的快速组 装。(15AA/秒,2AA/秒) 8.具有编码同功酶的基因(isogene) 这是一类结构不完全相同, 而功能相同的基因。如E.coli含有2个编码乙酸乳酸合成酶的基因 和2个编码分支酸变位酶同工酶的基因。
反向重复序列(inverted repeat sequence)
由两个相同顺序的互补拷贝在同一DNA链上反向排
列而成,重复单位长度约300 bp,多数散在于基因组中,
总长度约占人基因组的5% 。
1
An inverted repeat (or IR) is a sequence of nucleotides followed downstream by its reverse complement. The intervening sequence of nucleotides between the initial sequence and the reverse complement can be any length including zero. When the intervening length is zero, the composite sequence is a palindromic sequence.
丛集在基因组的一个或几个特定的部位,形成一个功能单位或转录
单元。 ☆噬菌体(细胞病毒)的基因是连续的;而真核细胞病毒的基 因是不连续的,具有内含子。
6
λ噬菌体(研究得最为详尽的双链DNA噬菌体) 48.5kb,46基因,分5部分:头部、尾部、调控(免疫区)、复 制和晚期调控区。
7
ФX174噬菌体(单链环状DNA)
沙门氏干菌, 博德氏菌, 梭狀干菌, 大肠干菌; 螺旋菌, 葡萄球菌
12
大肠杆菌基因组
含有3500个基因,已被定位 的有900个左右。在这900个基 因中,有260个基因已查明具 有操纵子结构,定位于75个操
纵子中。在已知的基因中8%的
序列具有调控作用。
13
类核的结构
14
一、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特点 1.基因组通常仅由一条环状双链DNA分子组成。 其DNA是与蛋白质结合,但并不形成染色体结构,只是习惯上将 之称为染色体。细菌染色体DNA在胞内形成一个致密区域,即类 核(nucleoid),类核无核膜将之与胞浆分开。 2.基因组中只有1个复制起点。 3.具有操纵子结构。操纵子(operon) 是指数个功能相关的结构 基因串联在一起,构成信息区,连同其上游的调控区(包括启动 和操纵区)及其下游的转录终止信号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 4.结构基因无重叠现象,基因组中任何一段DNA不会用于编码2种 蛋白质。 5.基因序列是连续的,无内含子结构。
5.4kb,11个基因,3转录单位。
☆重叠基因
5.4kb
1795氨基酸
197kDa蛋白质 实际上:263kDa蛋白质
☆基因之间的间隔区很小
如:H,A间隔63个核苷酸
8
9
SV40病毒基因组
无包膜,直径45nm,双链环状DNA,DNA长5243bp。
☆基因是不连续的
☆两个区域,转录方向相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0
第二节 原核基因组
Prokaryotic genome 以细菌为代表讲述,有称bacteria genome。 细菌对医学分子生物学有重要贡献,是基因工程研究的主要材 料之一。因为:
1.构造相对简单,基因结构也不复杂,取材便利,易于培养, 可选择突变株进行研究,实验结果容易重复。(如选择DDDPI 缺乏的Ecoli突变株,Ecoli仍可合成DNA,说明DDDPI对 EcoliDNA合成不起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