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word精品
[精品]农学概论复习材料(参考版).doc
20、21、23、25、 间种。
经济产量:指栽培H 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数量。
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复种:在同一HI 块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复种指数:是指全年农作物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全年作物总收获面积在同一田块上只种植同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也叫清种、纯种、净利祈地种植指数二 ................ X 100%在同一III 块于同一生长季内分行或分带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也称辦肖西积 单作: 间作: 复习材料(参考版)一、名词解释(5对10个,每题2分,共20分)1、 农业: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 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來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2、 农业资源:农业资源是指农业活动所依赖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3、 光周期:光周期指白貝与黑夜时间长度的交替。
4、 光周期反应:指作物生育过程因光周期变化而引起生冇期长短变化的现象5、 活动温度:是指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日平均温度。
6、 有效温度:活动温度与生物学最低温度之差7、 活动积温:是指作物全生长期内或某一发育时期内活动温度的总和。
8、 有效积温:是指活动温度减去生物学最低温度所得的差数之和。
即有效温度的总和。
9、 作物的需水量(蒸腾系数):蒸腾系数指作物每形成I 克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克数10、 作物需水临界期:就是指作物一生屮对水分最緻感的时期。
这-时期缺水或水分过多,对作物生育和 产量影响很大H 、作物:是指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來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12、 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杲和数量上的増加,是一个不可逆的杲变过程, 它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來完成的13、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质的变化, 有时这种过程是可逆的14、“S”形生长过程:作物个体的生长、作物群体的建成和产最的积累以至作物的组织、器官和细胞均经 历前期生长较缓慢、屮期加快、后期又减缓以金停滞衰落的过程。
农学概论重点完整版
无效孔隙:小于5um,水在孔隙中受到土壤很大吸引力,基本不能运动,孔隙中空气不能流通,植物根毛很难深入,这种孔隙对作物无效。
毛管孔隙:孔径550um,水分贮存在这里能够移动,这种孔隙得多少决定土壤得蓄水能力,毛管孔隙中得水对植物有效,粘土中以这种孔隙为主。
通气孔隙:孔径>50um,不能保持水分,常被空气占据,通气孔隙得多少决定土壤得通气,渗水与排水情况。通常用来衡量孔隙质量与土壤通气性好坏。
粘土:保水保肥性强,养分含量丰富,土温较稳定,但通水透气性差,耕作较困难。
壤土:兼有砂土与粘土得优点。
②土壤孔隙
单位体积土壤内,孔隙体积占土壤总体积得百分数,称为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多得土壤,具有良好结构得土壤,孔隙度高。
孔隙度过小,土壤紧实,水、气状况不良,对植物根系发育不利。
孔隙度过大,过于松散,扎根不稳,植物吸收水、肥困难,也不利于植物生长。
②苗床面积小,有利于精细管理,培育壮苗;
③能实行集约型经营。节省许多肥料,种子;
④育苗可按计划规格移栽,保证单位面积上合理密度与苗全苗壮。
⑤育苗移栽得根系受到损伤而入土较浅,不利于吸收土壤深层养分,抗倒伏能力较弱,而移栽费工较多。
18、肥料种类,施肥方法。
薯类:中国、尼日利亚、俄罗斯39、5%
棉花:印度、美国、中国、菲律宾63、6%
油菜:中国、印度、加拿大70、7%
甘蔗:印度、巴西、中国
甜菜: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土耳其等
5、种子萌发所需要得条件?
种子主要包括胚、胚乳、种皮。
笔者认为这里主要强调得就是种子萌发所需要得外界条件:
1温度;种子萌发所需要得温度存在物种差异,低纬度需要温度高,高纬度低。
2、土壤得酸碱性
农学概论
农学概论第一章绪论农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通过采取适合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作物高产、优质和高效的一门综合应用学科。
作物生产特点:1、严格的地域性。
2、明显的季节性。
3、生长的规律性。
4、出产的连续性。
5、技术的实用性。
6系统的复杂性。
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1、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2、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3出口的重要物质。
4、农业的基础产业。
5、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了解作物生产发展的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历程:原始农业阶段、古代农业阶段、近代农业阶段、现代农业阶段。
未来发展趋势:1由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
2、由石油型向生态型发展。
3、由自然式向设施式发展。
4、由机械化向自动化发展。
5、由农场式向公园式发展。
6、由化学式向生物式发展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分布作物的起源:作物种是由野生植物种演变而来的,野生种变为栽培种的动力,随着人类长期栽培种植不断改进栽培技术,进行选择培育逐步演化驯化为有经济价值的植物。
栽培作物与野生植物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供人类利用的器官生长更加迅速,生物量成倍提高2、产品器官变大、收获指数和产品产量、品质不断提高;生长整齐,成熟期一致:3、种子休眠性减弱或休眠期缩短4、传播手段退化等。
栽培作物的自我保护机能减弱作物的地理起源中心瑞士植物学家康多尔,《栽培植物的起源》一书中,对栽培植物的起源地进行了划分。
30年代,苏联植物学家瓦维洛夫《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瓦维洛夫认为全世界栽培植物有8大起源中心,并于1935年出版了《育种的植物地理基础》一书。
1968年茹可夫斯基提出大基因中心观念,他将瓦维洛夫确立的8个起源中心扩大到12个。
1975年瑞典的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了《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修订了茹可夫斯基的12个基因中心,扩大了地理基因中心起源概念作物的传播:各种作物均有其传播后代的方式,传播动力有自然力、自身力、动物活动和人类活动等。
(完整word版)农学概论
饲料
1。2 人口增长的历史与趋势
人口再生产类型:
(1)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高低);
(2)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高低高);
(3)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低低)
我国人口的增长过程
解放前: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解放后-1974: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生长分化发育三者关系:生长是量变,是基础;分化是局部的质变;发育则是整体的内在质变,是在生长和分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更高层次的变化。生长和分化又受发育的制约,某些部分的生长和分化必须通过一定的发育质变后才能开始,不同的发育阶段有不同的数量和
分化类型,因此生长和分化是发育的特性。
营养生长:指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
不定根:由茎、叶和较老的根上(甘薯块根)等处随时发生没有固定位置的根.
根系类型
直根系:由明显而发达的主根和大量侧根组成的根系。
须根系:没有明显主根而由大小、粗细大体相似的根
(不定根为主)组成的根系。
3。1。2.3 茎的种类、形态和茎的生长
茎的种类:直立茎、匍匐茎、攀援茎、缠绕茎、变态茎
分蘖节:禾谷类作物中位于地下部或接近地面的能产生分蘖的密集的茎节。
按界、门、纲、目、科、属、种次序分类。种是分类上的最基本单位.
学名由属名、种名及定名人姓氏或缩写组成(如Oryza stativa L。)。
2.2.2按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分类
(一)根据对温度条件的要求:
喜温作物:生长发育最低温度一般要求10℃以上的作物。
喜凉作物(耐寒作物):生长发育最低温度一般要求1-3℃以上的作物。
C4作物:光合作用过程中最先形成的有机物为含四个碳原子(草酰乙酸:OAA)的作物。玉米、高梁、甘蔗、苋菜。
农学概论重点电子版
一.名词解释1.农业的概念2.经济系数3.叶面积指数4.中耕5.底肥6.生育期7.春化作用8.生物学产量9.经济产量10.经济系数11.冻害12.冷害13.蒸腾系数14.土壤相对含水量15.凋萎系数16.种植制度17.作物布局18.复种19.复种指数20.单作21.间作22.涝害23.渍害24.湿害二.判断题1.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过程2.一般早熟品种的单株生产力低于晚熟品种3.休眠时植物器官仍有微弱的呼吸以维持生命4.我国平均日照时数总的分布趋势是:东部少西部多,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5.如旱地土壤的含水量接近凋萎系数时,就应及时灌水6.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判断土壤肥力高低的标志之一三.简答题1.农业生产的本质2.栽培作物与野生植物的主要区别3.种子休眠的原因4.干旱引起作物死亡的原因5.提高作物抗旱性的措施6.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中作用7.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意义8.作物布局的原则9.农学的特点四.论述题1.利用所学知识,概述未来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2.利用所学知识,以某一新的栽培模式为例制定其初步的研究、示范及推广方案3.论述温光反应特性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五.选择题1.属于农业生产次级生产的是()A.种植业B.养殖业C. 加工业D.服务业2.属于农业生产初级生产的是()A.种植业B.养殖业C. 加工业D.服务业3.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是()A.水稻B.小麦C.玉米D.棉花4.我国作物总产量最大的作物是()A.水稻B.小麦C.玉米D.棉花5. 马铃薯起源于()A.南美洲B.非洲C.澳大利亚D.中国6. 玉米起源于()A.南美洲B.非洲C.澳大利亚D.墨西哥7. 生长环境适宜条件下,如果小麦主茎叶片数为7,则其第一次分蘖数为()A.2B.3C.4D.5E.68. 生长环境适宜条件下,如果小麦主茎叶片数为7,则其第二次分蘖数为()A.1B.2C.3D.49.作物对温度的要求与()关系不密切A.不同种植制度B.不同品种C.不同生育期D.不同器官10.以下不属于作物的三基点温度的是()A.最低B.最适C.最高D.致死温度11.一年一熟的复种指数为(),一年两熟的复种指数为(),一年三熟的复种指数为()两年三熟的复种指数为()六.多项选择1.我国作物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有()A.品种改良B.间套作多熟制种植技术C.栽培技术改进D.病虫草害的防治E.生产条件的改善2.作物分类中的经济作物包括()A.纤维作物B.油料作物C.糖料作物D.嗜好作物3.作物分类中的粮食作物包括()A.和谷类作物B.豆类作物C.薯类作物D.饲料作物4.属于三碳作物的有()A.棉花B.豆类C.烟草D.花生5.属于四碳作物的有()A.玉米B.高粱C.甘蔗D.烟草6.种子的构造包括()A.种皮B.胚C.胚乳D.胚芽7.种胚包括()A.胚芽B.胚轴C.胚根D.子叶8.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为()A.温度B.水分C.氧气D.光照9.一片完全叶的组成包括()A.叶片B.叶柄C.托叶D.叶环10.属于自花授粉的作物有()A.水稻B.小麦C.大豆D.花生E.芝麻F.烟草11.属于异花授粉的作物有()A.白菜型油菜B.大麻C.苎麻D.玉米12.常用的农业界限温度有()A.0℃B.5℃C.10℃D.15℃13.土壤有机质包括()A.新鲜有机质B.半分解有机质C.腐殖质D.简单有机化合物。
(完整版)《农学概论》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农学概论(0127)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农学概论是围绕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产,讲述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土壤与营养、种植制度、遗传育种等基本知识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其特点是实践强,综合性强。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农学概论是农业推广专业的专业课和学位课程。
自学者只有在掌握了作物生长发育规律、遗传育种基本知识、作物的生产原理与技术、耕作制度等知识后,才能提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深度与广度,更好地发挥农业科技成果的作用。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有自学能力的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作物生长发育规律,掌握生态环境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掌握作物病虫害发生的一般规律和防治技术及原理,掌握作物生产中的种植制度和栽培技术,明确作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了解农业新技术的发展,能分析和解决作物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农业技术推广。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农学概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农业推广专业应先修农学概论,后修农村社会调查、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农业推广项目管理与评价、农业推广组织与管理等课程。
本课程的重点是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
由于农学概论的实践性很强,因此除了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深入科研、生产第一线,理论联系实际学习,逐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是农业生产的本质和基本环节。
-1-了解农业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理解农业的组成。
掌握农业生产的本质和特点。
熟练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农业的含义第二节农业生产的本质和特点第三节农业生产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三)考核知识点1、农业的含义、组成与地位和作用。
2、农业生产的本质和特点。
农学概论
0/4 2 1
0/5 1
0/3 3 2 1
0/1-1 2 1
0/1 5 4 3 2 1
0/1-2 1
1
0 A
叶蘖同伸过程如下:
A 主茎
叶蘖同伸过程如下:
0 A 主茎
叶蘖同伸过程如下:
1
0 A 主茎
叶蘖同伸过程如下:
2
1
0 A 主茎
叶蘖同伸过程如下:
3 2
1
0 A 主茎
叶蘖同伸过程如下:
4 3 2
种子
胚
胚轴
上胚轴 下胚轴
子叶(双子叶植物2个,单子叶植物1个)
胚根——形成根系(禾本科植物具胚根鞘) 胚乳 贮藏营养物质
胚乳是种子养分的贮藏场所。根据胚乳的有无可分为有胚乳种子和 无胚乳种子。 有胚乳的作物种子有稻、麦、玉米等禾谷类作物及双子叶作物的蓖 麻、荞麦、黄麻、烟草等。
无胚乳的种子养分贮藏在胚的子叶内,如棉花、油菜、芝麻、甜菜
玉米的初生根
玉米的初生根系和次生根系
玉米的气生根
2、双子叶作物的根系
双子叶作物如豆类、麻类、棉花、花生、油菜的根系属于 直根系。它由一条发达的主根和各级侧根构成。双子叶作物生 长前期,主根生长较快,下扎也较深,至开花期达最大值,之 后生长缓慢而渐趋停止。一般侧根生长迟于主根,侧根生长伴
随着主根下伸而发生扩展。
4.种子的寿命
在一般贮存条件下,多数作物种子的寿命均较短,一般为 1~3年。例如,花生种子的寿命仅有 1年;小麦、水稻、玉米
、大豆等的种子为 2年。也有少数作物种子的寿命较长,如蚕
豆、绿豆能达到 6~11年。种子寿命与贮存条件密切有关,如 低温贮存可以延长种子的寿命。不过作为生产用种总是以新种
农业概论-第1章绪论-精品文档
林业、畜牧业和水产业。
2019/8/23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十字型大农业”
于光远1982年提出(后作了适当修改)
农 业 服 务 业
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微生物生产
农 产 品 加 工 业
2019/8/23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飞鸟型大农业”
李昌(1982)在总结黑龙江海化县经验时提出的模 式(1986年作了适当的修改补充。)
鸟的主体: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两翼:一是农林牧副渔,二是工商建服 骨架:是领导体制(包括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 两腿:一是城镇,二是广大农村 鸟头:精神文明建设 心脏:科技
2019/8/23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第一节 农业的概念、特征及历史演变
一、农业的概念
1、什么是农业? 2、农业的内容 3、农业的分类
2019/8/23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1、什么是农业?
古人日:“辟土植谷曰農” (《汉书·食货 志》) 英文 Agriculture 德文 Landwirtschft, 俄文 З е м л е д е л и е
2019/8/23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第一章 绪 论
一日不再食则饥, 终岁不制衣则寒。
人之情不能无衣食, 衣食之道必始于耕织。
2019/8/23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第一节 农业的概念、特征及历史演变 第二节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019/8/23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2019/8/23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毋俊芝
农学概论 名词解释(精品文档)_共4页
光合强度:也称为光合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吸收、同化二氧化碳 的量数 作物群体:指该种作物的多个体的集合体 作物群体结构:主要指群体的组成、大小、分布、长相、动态变化以及整齐度 等 群体分布:指群体内个体以及个体各个器官在群体中的时空分布和配置 作物品质:指收获目标产品达到某种用途要求的适合度 形态指标:指根据作物产品的外观形态来评价品质优劣的指标 理化指标:指根据作物产品的生理生化分析结果评价品质优劣的指标,包括各 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各种有害物质的含量等 食用品质:指蒸煮、口感和食味等的特性 营养品质:主要是指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维生素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等 工艺品质:指影响产品质量的原材料特性 加工品质:指不明显影响加工产品质量,但又对加工过程有影响的原材料特性 光周期现象:作物发育受到日照长度的影响,对日照长度的这种反应称为 作物温度三基点:各种作物对温度的要求有最低点、最适点和最高点之分,称 为 冻害:指作物体内冷却至冰点以下,引起组织结冰而造成的伤害或死亡 冷害:作物遇到 0℃以上低温,生命活动受到影响而引起作物体损害或发生死 亡 活动温度:在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日平均温度 有效温度:日平均温度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差数 活动积温: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生育阶段内活动温度的总和 有效积温: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生育阶段的有效温度的总和 旱害:指长期持续无雨,又无灌溉和地下水补充,致使作物需水和土壤供水失 去平衡,从而对作物生长发育造成的伤害 涝害:长期持续阴雨,或地表水泛滥,淹没农田,或地势低洼田间积水,水分 过剩,土壤缺乏氧气,根系呼吸减弱,久而久之引起作物窒息、死亡的现象 土壤: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指土壤能够同时而且不断地供应和协调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 养分、空气、热量和其他生活必需条件的能力 土壤质地: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 土壤结构:土壤固相颗粒的排列形式、孔隙度以及团聚体的大小、多少及其稳 定度 土壤的缓冲性能(缓冲作用):将少量酸或碱加入到土壤里,土壤 PH 变化不大, 这种对酸碱度变化的抵抗能力,称为土壤的缓冲性能或缓冲作用 必需营养元素:指作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缺乏它作物就不能正常生长,而其 功能又不能为其他元素所替代的元素 作物营养临界期:作物在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养分的要求虽然在绝对数量 上并不多,但要求很迫切,如果这是缺乏某种养分就会明显抑制作物的生长发 育,即使以后补施也很难弥补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在作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的某一个时期,作物对养分的 要求,不论是在绝对数量上,还是吸收速率上都是最高的,此时使用肥料所起 的作用最大,增产效率也最为显著,这个时期就是
农学概论——精选推荐
农学概论一、农学的定义广义的农学: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
中义的农学:指农业生产科学。
狭义的农学: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科学。
本课程涉及的农学是狭义的农学,它是研究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现代农学定义农学是作物生产规划和管理的科学,即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采取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和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第一节农学的定义及作物生产的地位二、农学的发展历史(1)农学是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内容·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4000年)已经栽培粟、黍、稻等农作物。
·夏、商、西周(约公元前2000-711年)发明历法指导农事,出现垄作;形成“嘉种”的良种概念。
·春秋战国(约公元前770-221年)。
·秦汉三国(公元前221-公元280)《淮南子》问世,垄作技术进一步形成“代田法”。
·两晋、南北朝(公元265-580)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学名著《齐民要术》问世。
谷雨:雨量增加,谷物茁壮成长。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灌浆膨大,但尚未成熟。
芒种:麦类有芒的夏熟作物成熟、夏播作物抢种的时期。
·隋、唐、五代(公元581-960)最早的农具专著《耒耜经》印刷发行。
·宋代(公元960-1297)培育水稻壮秧有较系统的技术措施,得出“用粪得理”、“用粪犹用药”的合理施肥原则。
·元代(1280-1368)现存最早的农业气象专著《田家五行》印刷发行。
·明代(1368-1644)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农业技术原理的农书《农说》、及我国大型综合性农书《农政全书》问世。
·清代(1644-1911)清代大型官修农书《授时通考》刊行,记载小麦品种500多个、水稻品种3000多个。
我国现存的古农书共有310多部,是古农书最多的国家。
摘要:农学概论
农学概论摘要第一章农业含义:人类通过哦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的生命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三个层次:大农业(广义);农业产业(中义);农业生产业(狭义)八个部门:农业生产业(包括:做物业,林木业,畜牧业,低等生物业等五个部分)农业工业:遇上中农业密切相关的工业:农用工业,农后工业,农村工业(乡村级工业)农用商业;农业金融(农业资金来源:政府财政支出,农户或农场经营利润,农业金融)农业科技;农业教育;农村建设;农业行政管理与政策农业生产的特点:1:农业生产的波动性:气候周期变化引起的波动性;市场周期变化引起的波动性(原因:农业生产分散,无法控制价格;生产周期性,制定计划后腰一定时间才能将产品投入市场;生产者一般根据当前价格与成本制定生产计划;农产品难以贮存在供求与市场变化时,计划赶不上变化)2:生产的地域性和综合性:地域性气候条件,生物种类具有明显地域性综合性农业系统的基本结构决定,农业系统基本要素包括农业生物,环境,技术,经济社会要素;大农业有农业生产的八个部门组成;农业生产有农林牧渔业综合组成;各农业行业由产前,产中,产后三环节综合组成;农业技术体系的综合性3:农业自然资源的有限性4:农产品的特殊性我国农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现状:1: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业发展速度较快2:种植业发展不稳,增长呈周期性变动3:农民收入增长缓慢4: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功能较弱,农民急需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项目不起来趋势:1:优化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组合;2:集约化经营::需要建立一个低度消耗的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最重要的是节地,节水,其中最经济有效的投入是对科技的投入3:建立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4:促进地区间优势互补5: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现代农业主要标志: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
农业现代化叫本质而言,概括为: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增强农业的物质技术;实现由小规模的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大规模的社会化商品经济转变。
农学概论——精选推荐
农学概论第⼀章绪论1.什么是农学?农学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农学:它是研究农作物⾼产、优质、⾼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性质:农学是以⾃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门应⽤科学农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门综合学科农学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标的⼀门应⽤⽣态科学特点: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实⽤性、⽣产的连续性、⽣长的规律性、明显的季节性、严格的地域性2.试述作物⽣产的地位和作⽤⼈类⽣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出⼝的重要物资、农业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3.试述我国古代的农业思想和农作物⽣产技术特征4.了解世界和我国作物⽣产的概况5.谈谈作物⽣产的未来发展⽬标和途径未来发展⽬标:⽣产率⽬标、可持续性⽬标、营养安全⽬标、经济⾼效⽬标途径:建设⾼产农⽥、改⾰种植制度、普及优良品种、发展先进适⽤技术(作物信息技术、⾼产优质⾼效技术、清洁⽣产技术)第⼆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1.⽔稻、⼩麦、⽟⽶、⽢薯、马铃薯、⼤⾖、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起源地分别在什么地⽅?⽔稻:中国—⽇本起源中⼼、印度斯坦中⼼、⼩麦:中国—⽇本起源中⼼、中亚西亚中⼼、近东中⼼、⾮洲中⼼、⽟⽶:中美洲—墨西哥中⼼马铃薯:南美洲中⼼⽢薯:中美洲—墨西哥中⼼⼤⾖:中国—⽇本起源中⼼、油菜:中国—⽇本起源中⼼、地中海中⼼棉花:中美洲—墨西哥中⼼、南美洲中⼼、2.按作物的⽣物学特性,怎样对作物进⾏分类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喜温作物(⽔稻、⽟⽶、⾼粱等)和耐寒作物(⼩麦、⼤麦、马铃薯等)按作物对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长⽇照作物(⽇照长度必须⼤于某⼀时数或者暗期必须短于⼀定时数才能开花结实的作物、麦类作物、油菜)、短⽇照作物(⽇照长度短于其所要求的临界⽇长或者暗期超过⼀定时数才能开花结实的作物、⽔稻、⼤⾖、⽢薯等)、中⽇照作物(⼀年四季都能开花的作物、荞麦、豌⾖)和定⽇照作物(要求有⼀定时间的⽇长才能完成其⽣育周期)按作物对⼆氧化碳同化途径分类:C3(⽔稻、麦类等)、C4(⽟⽶、⾼粱等)、CAM景天科酸代谢作物(龙⾆兰⿇等)3.按⽤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怎样多作物进⾏分类?并简述其主要作物类型的特点(⼀)粮⾷作物:1.⽲⾕类作物:指已收获⾕粒为栽培⽬的的⽲本科作物⼩麦、⼤麦、⿊麦、稻、⽟⽶、⾼粱等麦类作物:⼩麦、⼤麦、燕麦、⿊麦粟类或黎类作物:稻、⽟⽶、⾼粱、⾕⼦2.⾖类作物3.薯芋类作物:指利⽤其他下块茎和块根类的作物马铃薯、⽢薯、⽊薯、⾖薯等(⼆)经济作物:1.纤维作物:纤维作物:棉花⿇类作物:亚⿇、⼤⿇、黄⿇等2.油料作物:指已获得植物油脂为主要栽培为⽬的的作物(油菜、花⽣等)3.糖料作物:指含糖多的作物(⽢蔗、甜菜等)4.嗜好类作物:烟草、茶叶、咖啡、可可等5.其他作物:橡胶、⾹料作物(三)饲料及绿肥作物:⽲⾕类、⾖类、块根块茎类、次⽤菜叶类和⽠类(四)药⽤及调味品作物:天⿇、⼈参、黄连等4.简述作物分布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作物的分布与作物的⽣物学特性、⽓候条件、⼟壤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产技术⽔平、⼈们习惯和社会需求状况等各种因素有关。
【优质文档】农学概论的心得体会三篇-范文word版 (1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农学概论的心得体会三篇篇一: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茎类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时,原基和腋芽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叶的生长:叶原基发育生长的过程为:顶端生长。
出缘生长。
居间生长1. 简述作物的生长发育?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
特点是一个不可逆的数量化过程。
如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生长,通常用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和多少来表示。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本质性变化。
特点是分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质变过程。
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以及气孔分化等。
2. 作物的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生殖生长是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并进的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
3. 种子的概念与区别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的播种材料。
种子分为三类:胚株发育而形成的种子,如豆类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如水果根茎作物用于繁殖的营养器官如马铃薯块茎*1.光对作物的重要性作物生产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其次来自不同的人工光源。
光在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包括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是作为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
直接作用是促进作物形态器官建成,如种子萌发,叶芽花芽分化等。
此外,光还会影响作物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
总而言之。
光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最终体现在作物群体结构的改变和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变上。
光和速率:每小时每平方分米的叶片面积吸收CO2的毫克数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的光照强度(光和速率=0).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农学概论资料
农学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农学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 农业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学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 农学关注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农学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建议,促进农村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农学的发展趋势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学的研究领域将更加广泛,涉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环境科学 等多个领域 • 农学将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 农学将关注全球性问题,如粮食安全、环境保护、农村发展等,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智 慧和经验
农业资源的分布特点
• 地域性分布:不同地区的农业资源存在差异,如气候、 土壤、水资源等 • 季节性分布:农业资源在一年中的分布存在季节性变化, 如气温、降水、光照等
农业生产环境的保护与改善
农业生产环境的重要性
• 农业生产环境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 农业生产环境的恶化会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下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的效益
• 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通过农产品销售收入、农业产值等指标衡量 • 农业生产的社会效益:通过农业就业、粮食安全、生态保护等指标衡量 • 农业生产的环境效益:通过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环境质量等指标衡量
04
农作物遗传育种与改良
农作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农作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
农业生产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措施
• 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壤资源、气候资源等 •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采用环保型农业生产方式 • 加强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如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和生产力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管理
(完整word版)农学概论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1)农业: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资源,调节生物体(动植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取得所需产品的生产部门。
2)农业资源: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过程所需的全部物质要素及信息。
按来源分为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按是否可更新分为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
3)作物:农作物,即大田中生产的粮、棉、油、糖、烟、绿肥、牧草和中草药等,又称“大田作物”,北方称“庄稼”4)生育期:作物从籽实出苗到新籽实成熟所需天数。
5)生育时期:某一形态特征出现变化后持续的一段时间,以该时期始期至下一时期始期的天数计。
6)温周期现象:作物对温度有节奏的昼夜变化的反应7)春化作用:需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的过程8)需水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需求最敏感的时期9)茬口:作物在轮作过程中给予后作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茬地的泛称10)种植模式:一地区在特定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于同一季或同一年在同一耕地上形成的规范化种植11)间作:同一地上,于同一生长时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其共生期大于全生育期的一半的方式12)套种:在前作物生长的中后期,在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其共生期小于全生育期的一半13)作物布局: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14)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据人类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15)杂交育种:同一物种内不同品种间的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后代中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16)杂种优势:两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代优于双亲的现象17)土壤耕作: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的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18)农田培肥:为维持农田养分平衡,利于土地资源的持久利用而采取的保护,恢复,提高地力的综合技术体系19)水蚀:水土流失,雨水和融雪和灌溉水流形成的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和迁移20)风蚀:土壤颗粒被风吹起、移动、降落,从而破坏土壤,危害农业生产的过程二、填空1)农业发展阶段:原始农业阶段,传统农业阶段,现代农业阶段2)农业发展时期:起源,过度,确立,发展3)农业区划特征:地域性,综合性,宏观性,长期性,超前性,战略性4)农业区划步骤:准备工作,资料收集和室外调整,室内分析研究提出成果,区划结果应用5)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把作物分为四部分,九类:(1)、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类作物,嗜好类作物)(3)饲料及绿肥作物(4)药用作物6)据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把作物分为三类: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7)必需营养元素:N P K Ca Mg S Fe Mn Zn Cu Mo B Cl8)三大棉区:新疆、长江中下游、黄淮平原9)棉花生长五时期:播种出苗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10)据春化温度高低和时间长短,小麦分为三类:冬性品种半冬性品种春性品种11)据对日照长短的反应敏感性不同,小麦分为:反应迟钝型反应中间型反应敏感型12)小麦生长阶段:籽粒形成阶段籽粒灌浆阶段籽粒成熟阶段13)据作物对连作反应的不同,把作物分为:忌连作作物不耐连作作物耐短期连作作物耐连作作物14)种植方式类型:单作一熟型单作多熟型多作一熟型多作多熟型15)作物类型:区域型布局单作型布局16)研究作物常用的温度指标:①≥0度活动积温②≥10度积温③无霜期④某些界限温度17)据作物对水分的适应性,分为:喜水耐涝型中间水分型耐旱怕涝型耐旱耐涝型18)据作物对水肥适应性分为:适砂型土壤型适粘性土壤型适壤土型19)土壤耕作:(1)基本耕作:翻耕深松耕旋耕(2)表土耕作:镇压中耕耙地耱地平地开沟培土20)翻耕作用:①翻土②松土、碎土③翻埋肥料、作物残渣、杂草、草籽、病虫、绿肥和牧草21)诱变育种:辐射育种化学诱变育种三选择1、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2、复种指数=收成数/时间3、远缘杂交: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杂交4、前3S-GPS GIS RSS;后3S-ES SS DSS四判断1、营养生长:根、茎、叶的生长;生殖生长:花、果实、种子2、新疆常用的棉种:陆地棉海岛棉3、轮作: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4、连作:在同一耕地上连年种植同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5、单作:同一田地上,种一种作物的方式6、旋耕较特殊,有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双重功能7、精准农业的核心:建立一个完善的农田地理信息系统(GIS)五简答1、农业生产的特性与规律:①生物性和社会性②地域性和季节性③生产的连续性④资源的分散性⑤经营的综合性2、提高产量途径:①培育高光效作物品种②提高作物群体的光能截获量③降低呼吸消耗④采用合理栽植技术3、轮作作用:①能合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②改善土壤理化性质③有效减少病虫草害④利于经营管理连作的利:①某地条件很适合种植某种植物,产量高,经济效益好②种植作物种类少,投资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③可取得较好的整体效益连作的弊:①长期连作导致土壤感染病虫草害②使土壤理化性质恶化③使土壤中积累有毒物质4、复种增产作用:①利于增加农作物播种面积与作物年产量②能缓和粮、经、饲、果、菜等农作物争地的矛盾,促进全面增产③利于稳产5、间、混、套种增产原因:⑴充分利用空间、时间:①提高种植密度,增加叶面积系数②充分利用光能③延长光合时间④改善CO2供应状况⑵充分利用不同作物间的有利因素⑶利于抗灾保收6、作物布局原则:①社会需要是前提②生态适应是基础③生产经济与科学技术因素是主要条件④经济效益决定作物布局的可行性7、优良品种的作用: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②改进品质③保持产量和品质稳定④扩大种植面积8、引起品种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①机械混杂②生物学混杂(天然杂交)③品种遗传性发生变化④自然突变⑤不正确的人工选择⑥自然选择9、土壤耕作的作用:①松碎土壤②翻转土层③混拌土肥④平整地面⑤压紧土层六论述(注:仅为提纲,其他内容自己扩展)1、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⑴人均占有资源少⑵各地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⑶用地与养地相互脱节,阻碍农业持续发展⑷掠夺式生产方式和短期行为,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⑸作物结构不合理2、新疆土地资源特点;⑴耕地质量差,生产水平低(高、中、低产田并存)⑵耕地94%以上为灌溉农业农田⑶土地沙化严重⑷水土流失和盐碱化严重⑸草地退化严重⑹后备土地资源中,宜农荒地数量少,质量差3、棉花生长发育的主要特征:⑴无限生长习性⑵喜温好光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重叠并进,时间长⑷根系发达⑸可塑性强,便于控制4、少耕、免耕及其优缺点:⑴少耕:传统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的次数或在全田间隔种植,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⑵免耕: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机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⑶免耕三环节:覆盖直接播种化学除草⑷少、免耕的优点:①由于不翻耕和残茬、秸秆或牧草覆盖,水蚀和风蚀减轻②免耕不动土和覆盖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水分的作用③通过秸秆覆盖,表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增加④农耗时间减少,前作收获后,免耕或少耕播种后作物既争农时,又减轻农忙时的紧张度,赢得了农时的主动权⑤节约成本,免耕节省机械投资,减少燃油消耗⑸少、免耕的缺点:①多年少、免耕之后,土壤可能变紧实②耕作表层有机质与氮磷养分富化而下层贫化③影响有机肥、化肥与残茬的翻埋,土肥难于融合,肥料利用率低,氮素损失加重④杂草虫害增多⑤残茬覆盖导致低温下降5、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原因:(优点多,请大家酌情缩减)⑴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必要性:①有效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②科学处理有机与无机关系,是我国农业资源持续、有效利用的保障⑵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可能性:①保持、恢复、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地产出的根本途径②可形成以无机促有机的良好土壤养分平衡系统,促进农业持续发展⑶有机肥优点:①供给作物必需养分②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基础肥力③有机质含多种微量元素,可补充农产品所需的特殊养分⑷有机肥缺点:①含N低②肥效迟缓,需在土壤中分解,且分解过程受控于诸多因素影响,认为难控制⑸化肥优点:把农业生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是农业生产的一次革命性突破。
农学概论2011.07
第二节
作物生产概况
一、世界作物生产概况
表1. 世界作物生产概况(FAO,2009)
项目 水稻 小麦 玉米
面积(万公顷)
单产(千克/公顷) 总产(万吨)
15830
4328.7 68524.0
22562.2
3038.7 68561.4
15862.9
5161.8 81882.3
续表1. 世界作物生产概况(FAO,2009)
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主要围
绕作物规范化、指标化进行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如水稻叶龄指标栽培法、小麦叶龄指标促控法、
大豆三垄栽培技术、小麦玉米平播吨粮技术等。
第四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主要研究作
物持续增产和优质高效的综合栽培技术以及作物 生产管理的计算机决策系统,如小麦节水高产栽 培技术、多元高效立体种植模式、作物栽培专家 系统等。
1.中国—日本起源中心
优质的农产品。
四、作物生产的地位与作用
(一)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吃,人民生活中所消费的粮食、水果、 蔬菜几乎全部由作物生产提供。 穿,我国服装原料的80%来自作物生产, 合成纤维仅占20%左右。
(二)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目前,我国约40%工业原料、70%的轻工 业原料来源于作物生产。总体而言,以农产品 为原料的工业产值在工业产值中的比重会有所 下降,但有些轻工业,如制糖、卷烟、造纸、
防治已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植保工作的指导方
针,但其中化学防治仍是最主要的防治手段。 另外,生物防治也日益受到重视。
选用抗病虫品种被普遍认为是经济有效的途径。
6.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有普遍推广意义的 除基因工程技术外,主要有遥感技术、计算机信
(完整版)《农学概论》
农学概论(0127)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农学概论是围绕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产,讲述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土壤与营养、种植制度、遗传育种等基本知识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其特点是实践强,综合性强。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农学概论是农业推广专业的专业课和学位课程。
自学者只有在掌握了作物生长发育规律、遗传育种基本知识、作物的生产原理与技术、耕作制度等知识后,才能提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深度与广度,更好地发挥农业科技成果的作用。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有自学能力的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作物生长发育规律,掌握生态环境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掌握作物病虫害发生的一般规律和防治技术及原理,掌握作物生产中的种植制度和栽培技术,明确作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了解农业新技术的发展,能分析和解决作物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农业技术推广。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农学概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农业推广专业应先修农学概论,后修农村社会调查、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农业推广项目管理与评价、农业推广组织与管理等课程。
本课程的重点是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
由于农学概论的实践性很强,因此除了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深入科研、生产第一线,理论联系实际学习,逐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是农业生产的本质和基本环节。
了解农业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理解农业的组成。
掌握农业生产的本质和特点。
-1-熟练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农业的含义第二节农业生产的本质和特点第三节农业生产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三)考核知识点1、农业的含义、组成与地位和作用。
2、农业生产的本质和特点。
3、农业生产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什么是农学?农学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2.试述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世界和我国作物生产的概况。
4.谈谈作物生产的未来发展目标和途径
第二章
1•研究作物的地理起源有什么意义?
2•世界作物起源于哪些地理中心?
3.稻、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大豆、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起源地分别在什么地方?
4.按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
5 .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
6.简述作物分布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7.简述水稻、小麦和玉米3大作物在世界及其中国的分布状况。
8.简述我国种植业区划的依据及其各大区的种植业特点。
第三章
1.简述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及其应用。
2.什么叫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者之间关系如何?
3.简述作物种子休眠的概念、原因和解除措施。
4.简述作物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5.简述作物根、茎、叶的功能。
6.简述作物花的结构与花的分化发育过程。
7.什么是作物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
8.简述作物的产量形成以及各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
9.什么是作物的源、库、流?源、库、流之间的关系如何?
10.解释作物的品质、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工艺品质和加工品质。
11.简述生态环境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12.在作物生产中如何采用适宜的栽培措施来改善品质?
第四章
1.分别叙述光照强度、日照长度和光谱成分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简述我国光能资源的特点及光能资源的利用。
3.何谓作物温度的三基点?极端温度对作物会产生何种危害?
4.有效积温和活动积温的含义是什么?积温在作物生产上有什么作用?
5.叙述水分对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作用。
6.简述干旱、涝害、和水体污染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7.简述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措施。
8.叙述田间CO2的来源及分布、CO2浓度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9.简述温室效应、二氧化硫、氟化物和氮氧化物、臭氧和酸雨对作物的危害。
10. 土壤质地有哪些主要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何?
11. 土壤酸碱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哪些?
12. 简述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及如何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13. 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哪些?各自的生理功能如何?
14. 作物营养关键时期对施肥的意义是什么?
15. 简述氮、磷、钾缺素症状发生特征及特点。
第五章
1. 试述种植制度的概念、意义和建立合种植制度的基本原则。
2. 试述作物布局的概念、地位和作用。
3. 作物布局的原则是什么?
4. 试述复种的概念和意义。
5. 复种的条件和技术有哪些?
6. 试述间(混)、套作的效益原理。
7. 间(混)套作的技术有哪些?
8. 试述轮作、连作的概念和轮作的意义。
9. 试述连作的危害。
10. 试述作物茬口特性与轮作的关系。
第六章
1.作物种子与作物品种的概念有何不同?一个优良品种应具备哪些条件?
2.在育种工作中,为什么要制定育种目标?应根据什么原则制定?
3.作物引种时应遵循哪些原则才可能引种成功?
4.混合选择法同单株选择法的区别是什么?各有何优缺点及在何种情况下应用?
5.远缘杂交与品种间杂交相比各具有什么特点?
6.什么是系统育种?系统育种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7.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有哪些?怎样进行不育系繁殖与杂交制种?
8.什么是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有哪些特点?
9.什么是生物技术育种?在农作物育种中应用最多、最广的方法有哪些?
10.简述不同繁殖器官作物原种生产方法?
11.简述自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原种生产和异花授粉作物自交系原种生产的方法?
12.述种子检验的内容及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等指标的标准检测方
法。
13.分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种子经营的特点及种子经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七章
1.简述高产土壤的特点和土壤培肥的措施。
2.如何改良盐碱地、红壤?
3.简述土壤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的作用和方法。
4.优良种子应具备那些条件?简述种子播种前处理的方法和步骤。
5.如何确定作物的播种期?简述其播种方法。
6.简述合理密植增产的原因、确定适宜密度的原则和实现合理密度的方法。
7.简述合理施肥应考虑的因素?8.简述生产上施用的肥料种类和使用方法。
9.简述推荐施肥技术、施肥量的确定和施肥方法。
10.述作物灌溉制度的内容及确定方法。
11.比较不同灌溉方法的优缺点。
12.如何正确应用作物化控技术与人工控旺技术。
13.以当地作物为例,谈谈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
第八章
1. 如何理解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
2. 植物保护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3. 害虫的生物防治包括哪些内容?
4. 植物病害的农业防治措施包括哪些内容?
5. 杂草的生物学特性有哪些?杂草防除有哪些方法?
6. 除草剂有哪些种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7. 如何做到合理施用农药?
第九章1.什么是作物生产现代化?你认为农业现代化应包括那些内容?2.什么是作物生产机械化?了解国内外作物生产机械化现状和发展趋势。
3.什么是作物生产设施化?了解国内外作物生产设施化现状和发展趋势。
4.什么是作物生产智能化?了解国内外作物生产智能化现状和发展趋势。
5.什么是作物生产标准化?了解国内外作物生产标准化现状和发展趋势。
6.什么是作物生产安全化?了解国内外作物生产安全化现状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