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乙烯合成工艺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氯乙烯单体(VCM)几乎全部(98%以上)都用来生产聚氯乙烯(PVC)。余下的则用于生产聚氯乙烯氯化物和氯化溶剂。传统工艺的电石法精馏氯乙烯质量已不能满足PVC 树脂的生产要求,受其工艺流程及精馏塔塔型的限制,原氯乙烯精馏装置规模小,产品质量较差,尾气放空量大,造成氯乙烯、乙炔流失量大,导致生产成本较高,环境污染严重。
最初的氯乙烯生产全部以乙炔为原料。60年代后期,随着乙烯装置大型化及乙烯氧氯化技术的成熟,乙烯法在经济和环保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在世界范围内乙炔法迅速被乙烯法取代。迄今为止,全世界氯乙烯装置93%以上采用乙烯法,在工业发达国家如日本,以全部淘汰了乙炔法,仅在我国及其它发展中国家仍占有相当比重。目前国内比较先进而又经济可行的成熟工艺技术是电石乙炔法
本设计用美国ChemStations公司开发的流程模拟软件ChemCAD软件对电石乙炔法制备VCM进行了工艺模拟设计与计算,计算主要包括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用计算所得到的相关数据对此工艺中所涉及到的设备进行选型,主要包括塔的选型、换热器的选型、泵的选型等,然后用PDSOFT三维软件对车间设备进行布置,为工业生产提供参考。
1
1 总论
1.1 概述
1.1.1 意义与作用
氯乙烯(简称VCM),是无色的、易液化的气体。易聚合,也能与丁二烯、乙烯、丙烯、丙烯睛、酷酸乙烯、丙烯酸醋和马来酸醋等共聚。主要用于制备PVC,也用于制备偏二氯乙烯、冷冻剂等。氯乙烯单体几乎全部(98%以上)都用来生产聚氯乙烯。余下的则用于生产聚氯乙烯氯化物和氯化溶剂。通过对二氯乙烷(EDC)裂解后脱除HCL,以及干燥精制可获得制造PVC级的VCM。由于资源结构的特点,世界上只有我国的氯碱行业有电石法生产PVC,其他国家都是通过乙烯法生产PVC,即乙烯直接氯化、氧氯化生产EDC,进而裂解生产VCM制造PVC。其中96%VCM均用于生产PVC。
聚氯乙烯(简称PVC)是五大热塑性合成树脂之一,以其价廉物美的特点,占合成树脂总消费量的29%左右,仅次于聚乙烯居第二位。由于PVC树脂具有优良的耐化学腐蚀性、电绝缘性、阻燃性、质轻、强度高且易加工、成本又低,因而PVC制品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建筑、电子电器及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PVC硬质制品可代替金属制成各种工业型材、门窗、管道、阀门、绝缘板及防腐材料等,还可作收音机、电话、蓄电池外壳及家俱、玩具等。PVC软质品可制成薄膜做雨披、台布、包装材料及农用薄膜,还可制成人造革、电线、电缆的绝缘层。另外,PVC树脂作为氯碱工业最大的有机耗氯产品,对氯碱工业的碱、氯平衡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PVC主要用于建筑业,制造管材、门窗和墙板等。作为第一大用户,建筑业约占聚氯乙烯消费总量的76%。其它方面的用量相对较少。包装薄膜和容器约占消费总量的6%,电气配件、电线电缆包皮约占消费总量的4%,涂料和粘合剂约占消费总量的4%,其他约占消费总量的10%。
1.1.2 氯乙烯生产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前景
(1)国外发展概况
氯乙烯(VCM)的合成始于1835年,由法国化学家Regnault用氢氧化钾的乙醇溶液将二氯乙烷脱氯化氢制得,并于1838年观察到了它的聚合体,这次的发现被认为是PVC 的开端。1902年,Biltz将1,2-二氯乙烷进行热分解也制得氯乙烯,但当时由于聚合物的科学和生产技术尚不成熟,他的发现没有导致工业生产的结束。Klatte于1912年通过乙炔与氯化氢的催化加成反应制得了氯乙烯,成为工业上氯乙烯合成的最初工艺,但在沿用将近30多年后,由于乙炔生产的高能耗而逐渐趋于淘汰。从1940年起,氯乙烯的生产原料,乙炔开始被乙烯部分取代,首先将乙烯直接氯化成1,2-二氯乙烷(EDC),再加以热裂解制得氯乙烯,裂解产生的氯化氢仍被用在乙炔-氯化氢法中。混合气体法制备氯乙烯采用石脑油作原料,将石脑油用燃烧气体裂解后,制成含乙炔和乙烯的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先
后与氯化氢和氯气反应,制成易分离的氯乙烯和1,2-二氯乙烷经热裂解制成氯乙烯,日本吴羽化学公司将其工业化生产。将该法中的原料从石脑油换成石油,则成为原油裂解法,可得到高浓度的乙炔、乙烯的混合气体,而且可从副产物的芳香族的焦油、沥青的物质中制造热煤油或碳纤维等物质,具有综合的经济效益。1955-1958年,美国的化学公司研究的大规模乙烯氧氯化法制备1,2-二氯乙烷取得成功。至此以后,乙烷全部取代乙炔成为制备氯乙烯的原料。至目前为止,大多数工厂都采用乙烯直接氯化(DC)和乙烯氧氯化(OXY)制备1,2-二氯乙烷(EDC),再将EDC加以热裂解得到氯乙烯单体(VCM)的联合切平衡的DC-EDC-OXY-EDC-VCM法来制备氯乙烯。联合平衡法充分利用廉价的原料,基本上不生成副产物,目前西方世界90%以上的氯乙烯产量是用该法生产的。
近年来,世界VCM的生产稳步发展。2004年全世界VCM的总生产能力为3392.0万吨,2009年增加到4422.8万吨,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和西欧3个地区,2009年这3个地区的生产能力合计达到3864.9万吨,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87.38%。其中亚洲地区的生产能力为2296.9万吨,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51.93%;西欧地区的生产能力为657.0万吨,约占总生产能力的14.55%;北美地区的生产能力为911.0万吨,约占总生产能力的20.60%;非洲地区的生产能力为46.0万吨,约占总生产能力的1.04%;中东欧地区的生产能力为256.1万吨,约占总生产能力的5.79%;中东地区的生产能力为129.8万吨,约占总生产能力的2.93%;中南美洲地区的生产能力为126.0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2.85%。Formosa Plastics Group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VCM生产厂家,生产能力为309.7万吨/年,约占世界VCM总生产能力的7.00%;其次是Occidental Petroleum公司,生产能力为260.9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5.90%;再次是Dow Chemical公司,生产能力为207.0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4.68%。其中采用乙炔法工艺路线的生产能力为1074.6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24.30%;采用二氯乙烷高温分解工艺的生产能力为2731.1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61.75%;采用乙烯和二氯乙烷工艺路线的生产能力为617.1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13.95%。预计2009-2014年,世界VCM的生产能力将以年均约2.1%的速度增长,到2014年总生产能力将超过4918.0万吨。
(2)国内发展概况
1954年,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始聚氯乙烯的研究。1958年,锦西化工厂(现锦化化工集团公司)建成了第一套年产3000吨规模的生产装置,紧接着北京、天津、上海等地也相继又建成四套年产6000吨的装置。60年代各省市又陆续新建了一批,聚氯乙烯工业得到了较快速的发展,1987年聚氯乙烯生产能力已达到64.54万吨,1990年产量77.7万吨,2001年生产能力约为360万吨/年,2005年我国大约有聚氯乙烯生产厂79家,2009年增加到1307.7吨,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29.57%。2004-2009年生产能力的年均增长率约为21.06%。随着韩华(宁波)、甘肃新川、陕西金泰、宁夏英力特等多套新建或扩建装置的建成投产,预计到2014年,我国VCM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1508.7万吨。
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原料氯乙烯单体主要采用电石乙炔法制得。七十年代中期,随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