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试验课程标准
田间试验课程标准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农学类、植物保护类等专业开设时间:第三学期一、课程性质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是运用数理统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中,所需的田间试验设计、实施和试验资料统计分析方法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农学类、植物保护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在高等数学、概率论初步等课程的基础上,介绍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讲解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设计实施和试验资料统计分析方法,既涉及一些严谨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又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实践。
这些理论和方法,既是进一步学习遗传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必备的基础,又是进行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
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学习情境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课程的深、广度,以“应用、适用、够用”为原则,本课程分为几大学习情境,而每一个情境又分为若干个子学习情境。
这些学习情境学习情境采用循序渐进、清晰易懂的知识,应用大量的农学、植保、等科研范例,以具体代替抽象。
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在与人合作中培养团队合作等社会技能。
2、课程的描述本课程的学习情境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循序渐进、清晰易懂原则设计,采用可选任务的学习情境,任课老师可以根据学习环境以及学生的能力水平灵活调整相应的学习情境,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课程建议主要采用任务教学法,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形式。
二、课程培养目标本课程的学习情境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专业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法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社会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实施、结果分析与总结。
1.专业能力◆掌握田间试验设计的原则、技术和方法;◆熟练熟练掌握田间试验的实施与总结撰写能力;◆掌握统计分析的基础知识能力;◆掌握本课程所应用的理论知识;◆掌握统计假设测验的方法;◆掌握方差分析;◆提高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能力;◆掌握卡平方测验;2.方法能力◆收集,解读资料的能力;◆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规范实验操作规程,仪器的能力1.社会能力◆良好的职业行为;◆良好的责任心;◆良好的安全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精神。
《田间试验及统计分析》课程考核标准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程考核评价标准(模板)附件1:课程知识理论应知应会及知识应用理论考核题库和样卷.《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考核题库一、名词解释试验指标(指标):试验因素(因素或因子):非试验因素:数量化试验因素:质量化试验因素:水平:水平组合(试验处理):试验方案:试验单元:试验误差(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总体:样本:资料:观察值:特征数:参数:统计数:平均数:极差: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重复:随机排列:局部控制:区组:干扰因素:二、根据课题要求制定试验方案1、为了比较新陆早系列棉花品种的产量高低,请您对新陆早10号、11号、12号、13号、14号、15号、16号七个品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选出棉花产量较高的品种。
请您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田间试验方案。
2、生产实践表明,玉米的产量主要决定于:玉米品种(A)与氮肥施肥量(B)两个因素,为了探究玉米品种与氮肥施肥量两个因素对玉米产量的交互作用。
请您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试验方案。
3、生产实践表明,豌豆的种植株距(行距相同)和豌豆品种两个因素对豌豆产量有显著影响,为了精确选出最佳的豌豆株距和豌豆品种结合后使产量达到最高。
请您制定一份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试验方案。
4、为了研究氮肥对春小麦叶片叶面积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即不施氮肥、氮肥作为种肥、三叶期追氮及1/2作为种肥另1/2作为追肥,试拟定试验方案。
5、为研究不同播种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特设以下5kg/亩、10kg/亩、15kg/亩、20kg/亩四种播种量,试拟定试验方案。
6、研究“果多收"营养液在梨树上施用效果,设单株喷施浓度为1:500、1:1000、1:1500倍液,喷施时期在开花期、座果期和成熟期各喷一次,不喷的作为对照,试拟定试验方案。
7、研究不同向日葵产量品比试验,有以下6个处理:A(金黄1号)、B(金黄3号)、C (金黄5号)、D(大葵1号)、E(大葵2号)、F(大葵3号),试拟定试验方案.8、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饲料甜菜产量影响,设6个处理:A不施化肥(对照)、B施肥量200kg/hm2、C施肥量270 kg/hm2、D施肥量340 kg/hm2、E施肥量410 kg/hm2,F施肥量480 kg/hm2,以上施肥量均为纯N、P2O5、K2O,N:P2O5:K2O=1:0.7:0。
田间试验设计教案
田间试验设计教案教案标题:田间试验设计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田间试验的概念和目的;2. 掌握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原则;3. 能够设计一个合理的田间试验。
教学重点:1. 田间试验的概念和目的;2. 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3. 田间试验设计的原则。
教学难点:1. 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田间试验;2. 如何控制实验误差,提高试验的可靠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了解田间试验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收集相关案例和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田间试验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田间试验的概念和目的,引发学生对田间试验设计的兴趣。
Step 2:讲解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以下内容:1. 确定试验目的和研究问题;2. 确定试验因素和水平;3. 设计试验方案;4. 确定试验区域和试验对象;5. 制定试验操作和观测方法;6. 安排试验实施和数据收集;7. 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Step 3:讲解田间试验设计的原则(15分钟)教师讲解田间试验设计的原则,包括以下内容:1. 随机性原则:随机安排试验区域和试验对象,减小误差;2. 重复性原则:重复试验,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3. 控制性原则:控制不相关的因素,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4. 统计性原则:使用统计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Step 4: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提供一个实际的田间试验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该案例的设计步骤和原则,并讨论其合理性和可靠性。
Step 5:小组讨论和设计(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题目或自选题目,进行田间试验设计。
每个小组设计完毕后,进行互相讨论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Step 6:总结和评价(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评价和指导,强调田间试验设计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田间试验设计和实施,并在下节课上进行汇报和讨论。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第三版教学大纲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第三版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是农学、植物保护等相关专业本科生专业必修课程,也是研究生选修课程。
本课程通过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结合,旨在培养学生从事农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实际操作技能和方法。
二、教材1.主教材:《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第三版,张文锋,张大勇,苏纪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2.辅助教材:•《SPSS数据分析教程》,李可易,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5年。
•《农学实验指导》,曹玉英,张大勇,李琼,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6年。
三、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以下技能和知识:1.掌握田间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设计合理的田间试验;2.掌握常用的统计方法和分析工具,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3.能够熟练使用SPSS软件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展示;4.能够编写实验报告,准确地阐述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及结果解释。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课程介绍1.课程简介;2.教材介绍;3.教学目标和要求。
第二章实验设计原则1.实验设计原则;2.常见因素的选择和控制;3.实验的重复和随机化。
第三章田间试验设计1.田间试验设计的概念和分类;2.完全随机设计;3.区组随机设计;4.阻遏随机设计;5.块设计。
第四章数据的收集和处理1.数据的收集和录入;2.数据的预处理;3.数据质量的检查和剔除。
第五章数据的描述和分析1.描述性统计;2.参数检验方法;3.非参数检验方法。
第六章方差分析1.单因素方差分析;2.两因素方差分析;3.无重复测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第七章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1.相关分析;2.线性回归分析;3.非线性回归分析。
第八章实验报告1.实验报告的组成部分;2.内容要点;3.报告格式和样例的讲解。
五、实验教学安排1.每周两节课,每周一次实验操作;2.实验操作内容和教学进度同步安排;3.提供实验操作指导书和数据文件;4.建议组成3人小组进行实验操作。
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概况课程名称: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设计(Field trial design and biostatistics)课程代码:231010030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60/3.5(其中理论46学时,实验14学时)需预修课程:概率论、高等数学适用专业:适用农学、植保、生物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动植物检验检疫等专业的本科教学。
课程简介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与数学相结合,用数理方法对生物群体内个体间的变异性及观察过程中的误差进行研究分析,并解释各种生物现象的一门学科,它以数学原理为基础, 以生物学为研究对象, 以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为研究方法,以“抽样调查”为手段, 由“部分推断全体”为研究目的,用得出的较为客观的结论来解释生物界的数量变化规律,是生物学科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研究试验资料的整理、特征数的计算、概率和概率分布,着重介绍平均数和频率的估计及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试验设计的原理和常用试验设计方法及其统计分析。
二、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1.理论、知识目标:掌握各种统计分析分析方法的基本知识,掌握抽样分布,假设检验,区间估计,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的方法,掌握试验设计的的原理及不同试验设计方法及数据分析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进行试验设计及数据分析能力。
3.达成目标:本课程对应农学专业和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要求2,即掌握与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素质提高密切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能够独立进行试验方案设计,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为从事科研工作奠定一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教学内容:1.生物统计学的概念及其含义;2.生物统计学发展史;3.几个常见的统计学术语介绍;4.生物统计学的内容与作用。
教学要求:通过概念讲解及发展历史,促使学生初步了解《生物统计及试验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应用前景,理解《生物统计及试验设计》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培养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作物田间实验记载项目及标准
作物田间实验记载项目及标准第一节玉米田间试验记载项目和标准一、生育期与生育时期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2.出苗期全区苗高2~3cm的幼苗达50%以上的日期。
3.拔节期全区50%以上植株基部茎节开始伸长,手摸茎秆基部能感到节的日期。
4.大喇叭口期全区50%以上的植株上部叶片(棒三叶)甩开呈现喇叭口形的日期。
5.抽雄期全区有50%以上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3~5cm的日期。
6.吐丝期全区有50%以上的植株雌穗花丝伸出苞叶2cm左右日期。
7.成熟期全区90%以上的植株籽粒硬化,在籽粒基部出现糊粉层,乳线消失,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颜色和光泽的日期。
8.生育期从播种至成熟时所经历的天数,(或出苗至成熟所经历天数)。
二、生长发育状况1.植株高度选取有代表性的植株10~20株,抽雄前把叶拉直的最高点到地面的距离或量自然高度;抽雄后测定从地面至雄穗顶部的高度。
一般在乳熟期调查,以cm表示。
2.茎粗选有代表性植株10~20株,测定近地面第三节间扁圆一面的直径,以cm表示。
3.穗位高度从地面至成熟果穗着生节位的距离,以cm表示。
4.展开叶数露出叶环的叶片数。
5.可见叶数拔节前心叶露出1~2cm,拔节后露出5cm的叶片数。
6.单株叶片数一株玉米上叶片总数。
7.单叶叶面积A=LW×O.75式中:A为叶面积(cm 2);L为叶长(cm),即从叶环至叶尖的长度;W为叶宽(cm),即叶片最宽处;0.75为系数。
8.叶面积指数=平均单株绿叶面积(cm2) ×单位土地面积内株数/单位土地面积(cm2)三、测产及考种指标1.空秆率收获时计数全区空秆(果穗含子粒在30粒以下)株数占总株数的百分比(%)。
2.双穗率收获时计数全区结双穗的株数占总株数的百分比(%)。
3.籽粒产量将小区内全部果穗风干到恒重,脱粒称重,折算成每公顷产量(kg/ hm2)。
如果小区内缺株数不超过5%时,不算缺株;超过5%时,不收缺株穴的相邻植株,用实收平均单株产量补上缺株产量。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农学类专业专科学生)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 是运用数理统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中, 所需的田间试验设计、实施和试验资料统计分析方法的一门应用学科, 是农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在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初步等课程的基础上, 介绍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讲解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设计实施和试验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本课程既涉及一些严谨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又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实践。
通过学习为进一步学习遗传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会如何利用这一工具进行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方法。
第二部分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有关试验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如整理数据和计算平均数、变异数等,对试验结果有一个数量概念。
2.有关从试验数据进行归纳的统计推断原理和程序。
3.掌握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各种设计的要点及特点.4.能根据所给试验条件,能够正确选用试验设计方法,并做出试验设计。
5.掌握EXCEL常见函数主要功能和数据分析工具。
第三部分教学说明及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共60学时, 讲授44学时, 实验8个计16学时。
本课程以概率论、数理统计为基础, 介绍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着重讲解农学类专业常用田间试验的设计、实施和统计分析方法。
本课程概念较多、理论抽象、系统严密、实践性强、公式复杂、符号繁多、计算量大, 除课堂讲授外, 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习题作业, 并结合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实践, 有针对性的安排上机实习和田间实习, 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环节1.课堂讲授着重讲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突出重点和难点。
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的介绍主要结合例题来讲解。
2.实验及习题实验对于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很有作用的。
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课程设计 (2)
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背景
农业是一个重要产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工具。
田间试验可以帮助农民对主产区进行考察,确定适当的品种、肥料、农药、播种密度等,从而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统计方法则可以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多角度探究存在问题及其根本原因,为农民提供决策依据。
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田间试验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统计分析的方法和
技巧,提高其对农业生产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设计对象
本课程设计适合学习农业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田间实践和统计工
作的专业人士。
课程内容
第一章田间试验
1.1 田间试验的定义和意义
1.2 田间试验的原则和步骤
1.3 试验设计的要点和方法
1.4 试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第二章统计方法
2.1 统计学概述
1。
田间试验课程标准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农学类、植物保护类等专业开设时间:第三学期一、课程性质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是运用数理统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中,所需的田间试验设计、实施和试验资料统计分析方法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农学类、植物保护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在高等数学、概率论初步等课程的基础上,介绍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讲解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设计实施和试验资料统计分析方法,既涉及一些严谨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又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实践。
这些理论和方法,既是进一步学习遗传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必备的基础,又是进行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
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学习情境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课程的深、广度,以“应用、适用、够用”为原则,本课程分为几大学习情境,而每一个情境又分为若干个子学习情境。
这些学习情境学习情境采用循序渐进、清晰易懂的知识,应用大量的农学、植保、等科研范例,以具体代替抽象。
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在与人合作中培养团队合作等社会技能。
2、课程的描述本课程的学习情境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循序渐进、清晰易懂原则设计,采用可选任务的学习情境,任课老师可以根据学习环境以及学生的能力水平灵活调整相应的学习情境,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课程建议主要采用任务教学法,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形式。
二、课程培养目标本课程的学习情境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专业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法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社会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实施、结果分析与总结。
1.专业能力◆掌握田间试验设计的原则、技术和方法;◆熟练熟练掌握田间试验的实施与总结撰写能力;◆掌握统计分析的基础知识能力;◆掌握本课程所应用的理论知识;◆掌握统计假设测验的方法;◆掌握方差分析;◆提高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能力;◆掌握卡平方测验;2.方法能力◆收集,解读资料的能力;◆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规范实验操作规程,仪器的能力1.社会能力◆良好的职业行为;◆良好的责任心;◆良好的安全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精神。
第二节 大豆田间试验记载项目和标准
第二节大豆田间试验记载项目和标准一、生育期调查标准1.播种期播种当日的日期。
2.出苗期50%以上的子叶出土并离开地面的日期。
3.分枝期50%的植株出现二节分枝的日期。
无分枝,可按第二片复叶刚展平时作为分枝期。
4.始花期开花株数达10%以上的日期。
5.盛花期开花株数达50%以上的日期。
6.末花期90%以上植株己开完花的日期。
7.结荚期幼荚长度为2cm以上的植株达50%以上的日期。
8.鼓粒期豆荚放平籽粒显著凸起的植株达50%以上的日期。
9.成熟期籽粒完熟(粒形、种皮呈品种固有的形状和颜色,用指甲不能刻伤)的植株达50%以上的日期。
10.收获期收获当日的日期。
11.生育期指出苗到成熟的日期。
12.封垄期从地头目测大豆行间1.5m远以外叶片互相交叉,看不清地面的日期。
二、生长发育状况1.株高自子叶痕到主茎生长点的高度。
2.茎粗自子叶痕到真叶节间较扁的一侧直径长度。
3.叶大小调查功能叶片中间小叶的叶长和叶宽(不同生育期的功能叶片指各时期时自上向下数第二个全展的复叶)。
4.叶面积指数指单位面积上的绿叶面积,即每平方米土地上绿叶的平方米数。
叶面积侧定用打孔称重法。
具体操作过程为:(1)根据取样面积和密度确定株数;(2)将主茎和分枝叶片分开摘落;(3)将完好无损的叶片10片一组对齐主脉,叠撂在一起;(4)在叶片的中上部打孔,生育前期每片叶打孔一个,生育中后期叶片大,可打三个孔,一般每个样品打孔100个;(5)称烘干后的叶片和小孔叶片干重;(6)计算:叶片总面积(m)=叶片总干重×小孔叶片面积/小孔叶片干重小孔叶片面积=半径×3.1416按叶片总面积、计算叶面积指数。
叶面积指数=每公顷绿叶面积(m)/10000m5.干物重指地上部各器官(包括茎、叶片、叶柄、花、英、粒)烘干称得的重量。
方法为将样品按不同器官分开,放在烘箱中,105℃烘干半小时,然后降至80℃烘干直到恒重后称重。
叶片比茎干得快,宜适当早称。
第1单元 田间试验
蔬菜试验的特点
• 1)试验地内土壤差异较小; • 2)对试验处理的反应敏感; • 3)蔬菜试验较农作物试验复杂。
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
• 1、试验目的要明确; • 2、试验条件要有代表性; • 3、试验结果要有可靠性; • 4、试验结果要有重演性。
1.1.2.1 方案的种类
• 一、按试验因素的多少 • 二、按试验研究内容 • 三、按试验规模 • 四、按试验期限 • 五、按试验小区大小
二、随机排列 (一)随机区组设计
G
31524
124 35
G
G
53142
13524
G
随机区组设计特点
特点:局部控制 按肥力梯度划分区组 一个重复一个区组 各个处理在一个重复中只有一个小区称为区组 精确度高,布局灵活,广范应用。
随机区组试验设计
优点是:
----设计简单,容易掌握
优点
----富于伸缩性
划分主区:一级因素的水平数=主区数 a
划分副区:二级因素的水平数=副区数 b 主副区内均为随机排列
裂区设计
裂区设计
特点
每一试验小区进一步划分为等面积的若干 个小区。
主区(整区)----一级试验因素(主因子) 副区(裂区)----二级试验因素(副因子)
下列情况应采用裂区设计
面积大小不同 大面积 主区
正确选择和培养试验地
选 ①试验地要有代表性
②试验地肥力要均匀
择
③试验地要平坦
④试验地位置要适当
⑤试验地要有足够的面积和适宜的 的形状
还定多先严★ ★ 用★ 适★
要位采进格试
作试用行的验
空验种 1 试地
白在植 试匀密
~
3
验选 ,定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011001学时:56实验学时:12学分:0.75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界各种现象和试验调查资料的一门科学,其主要任务是解决生物学科研究中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问题。
本课程详细介绍了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概率与概率分布、理论分布和抽样分布、统计推断、参数估计、卡平方测验、方差分析、一元回归及简单相关分析。
它的任务不仅是验证学生所学的生物统计学知识,更重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学生进行科学试验的原理、方法和技能。
拓展学生的智慧,使学生逐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联想思维和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严肃、严密、严格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素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为有关的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的专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通过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实验的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素质和知识;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教学方法:坚持一人一组,独立完成每一个实验的教学原则;坚持要求学生做到实验前预习实验指导,采用预习与讲授相结合,力求通过严格的上机基本操作训练,验证试验结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
三、教学目的要求训练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技能。
培养学生严肃、严密、严格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素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试方式及方法以学生平时上机操作过程为主要考查内容,通过检查学生的实验预习实验指导、观察学生的实际上机操作过程、结合评定学生对实验数据计算的准确度、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说明以及实验报告书写的规范性得出学生的每一个实验的成绩。
五、配套的实验教材或指导书及参考书实验教材:朱永平、毛孝强、吴渝生. 生物统计学实验教程.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参考书:1.胡良平. 实用统计分析教程.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1.2.沈其君. SAS统计分析.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3.惠大丰. 姜长鉴。
《田间试验》PPT课件
田间技术实验课程
➢有效果枝数:全株所有结果枝数的总和; ➢果针数:全株入土与未入土子房柄的总数; ➢饱果数:籽仁饱满的单、双仁荚果数; ➢饱果率:单双仁饱果数占总结果数的百分数;
田间技术实验课程
➢ 百果重:随机取具本品种代表性的饱果100 个称重,重复二次,误差不超过2%。
➢ 出仁率〔%〕=籽仁重〔g〕÷ 荚果重〔g〕
田间技术实验课程
一、棉花裂铃调查
田间技术实验课程
棉铃发育历程
➢ 体积增大期:受精-体积最大,20-30天 ➢ 棉子和纤维充实期:-硬桃,25-35天 ➢ 开裂吐絮期:开裂-吐絮,5天
田间技术实验课程
〔一〕苗期调查:
➢ 株高 ➢ 真叶数 ➢ 苗粗 ➢ 单叶叶面积 ➢ 单株叶面积 ➢ 叶面积指数
田间技术实验课程
田间技术实验课程
《田间试验》PPT课件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田间技术实验课程
主主要要内内容容
棉花裂铃调查 棉花田间测产与收获 玉米经济性状调查 大豆经济性状调查 花生经济性状调查 标本区作物观察〔大田作物与蔬菜作物〕 柿子品尝
✓ 选样点 ✓ 亩株数 ✓ 亩铃数 ✓ 籽棉产量 ✓ 皮棉产量
田间技术实验课程
三、玉米经济性状调查
田间技术实验课程
1、玉米回忆和考种
出土期 三叶开花期
成熟期
玉米的生长从出苗到成熟要经过不同的时期,根据主要生长部位的不
同一般将整个生育期划分为苗期、穗期和花粒期三个阶段。苗期是从出土
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
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田间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和农产品研究方法,其结果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品种品质、改进管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在田间试验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要求,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实用价值。
一、实验方案设计田间试验的第一步是制定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必须严格遵守科学原则,充分发挥农作物生长规律所具有的规律性,充分发挥农作物品种的特性。
实验方案要考虑以下几点:1.选择适合的试验对象,如农作物、农畜产品等。
2.选择适合的实验地点和实验时间,以发挥试验效果。
3.固定试验条件,如土地状况、气候、施肥量和土壤处理等,以便于实验结果的比较和分析。
4.选择适当的试验方法和技术,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制定科学的实验方案和数据收集方案。
二、实验设备选择和调整田间试验需要使用一些设备,如田间试验试验田地、农机具、专业实验设备等。
在使用实验设备之前,应当进行充分的调整和校准,以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另外,在试验设备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设备使用之前应进行检查是否完好无损。
2.使用设备时要正确操作,以避免误伤事故的发生。
3.定期进行保养和维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三、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是田间试验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采用标准化的实验数据收集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注意实验数据的时间和方法的统一规范。
3.使用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变异性,从而获得可靠的数据结果。
4.对实验数据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估。
四、实验结果的报告和分析实验结果的报告和分析是田间试验的重要环节,是研究者了解实验成果、发现规律及问题的重要途径。
实验结果的报告和分析要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结果要以科学和简练的方式进行报告。
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和规律,从而指导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农学类、植物保护类等专业
开设时间:第三学期
一、课程性质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是运用数理统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中,所需的田间试验设计、实施和试验资料统计分析方法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农学类、植物保护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在高等数学、概率论初步等课程的基础上,介绍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讲解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设计实施和试验资料统计分析方法,既涉及一些严谨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又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实践。
这些理论和方法,既是进一步学习遗传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必备的基础,又是进行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
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学习情境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课程的深、广度,以“应用、适用、够用”为原则,本课程分为几大学习情境,而每一个情境又分为若干个子学习情境。
这些学习情境学习情境采用循序渐进、清晰易懂的知识,应用大量的农学、植保、等科研范例,以具体代替抽象。
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在与人合作中培养团队合作等社会技能。
2、课程的描述
本课程的学习情境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循序渐进、清晰易懂原则设计,采用可选任务的学习情境,任课老师可以根据学习环境以及学生的能力水平灵活调整相应的学习情境,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课程建议主要采用任务教学法,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形式。
二、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学习情境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专业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法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社会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实施、结果分析与总结。
1.专业能力
◆掌握田间试验设计的原则、技术和方法;
◆熟练熟练掌握田间试验的实施与总结撰写能力;
◆掌握统计分析的基础知识能力;
◆掌握本课程所应用的理论知识;
◆掌握统计假设测验的方法;
◆掌握方差分析;
◆提高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能力;
◆掌握卡平方测验;
2.方法能力
◆收集,解读资料的能力;
◆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规范实验操作规程,仪器的能力
1.社会能力
◆良好的职业行为;
◆良好的责任心;
◆良好的安全意识;
◆语言表达能力;
◆团结协作精神。
四,设计学习情境与学时分配表
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1
五,学习资源的选用
1.本课程的学习参考资料
•朱明哲主编《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中国农业出版社
•盖钧镒主编:《试验统计方法》,中国农业出版社。
•本教研组自编:《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上机实习指导书》
参考书
•李春喜主编《生物统计学》科学出版社。
•王文中编《EXCEL 在统计分析中应用》,中国铁道出版社
2本课程主要教学工具
●计算机
●计算器
六.教师要求
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在基层的工作经验,能熟练讲解这门课程;具有田间试验设计能力,具备项目组织经验;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能进
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
七.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本课程需要在课堂与实验地进行。
学生要有计算机,学生在计算机上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八.考核标准与方式
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以及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按照3:7进行计算。
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30%)主要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并最终得出一个平均分,主要体现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完成的效果,任务完成的快慢,独立操作能力,操作的规范,学习的态度,查阅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团队合作的精神,社会责任心,纪律性,安全意思等,具体的任务考核方法请参考各任务的学习情境设计。
实践操作分为田间实验设计实施与总结(占总成绩的40%),田间试验结果统计与分析(占总成绩的30%),它们的考核标准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