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线粒体脑病患者的药例分析
线粒体脑肌病疾病PPT演示课件

家族史
线粒体脑肌病多为母系遗传,因此详细的 家族史询问对于诊断至关重要。
B
诊断标准
结合临床表现、家族史和体征检查,医生可 以初步怀疑线粒体脑肌病。进一步的实验室 检查和辅助检查有助于确诊。
D
鉴别诊断相关疾病
01
多发性硬化症
这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与线粒体脑肌病有相似的神经系统
症状,但无肌肉病变和母系遗传特点。
04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内容
疾病知识
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线粒体脑肌病 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 面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和应对疾病。
自我管理
教育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监测和管理 ,包括观察病情变化、记录症状、 定期随访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 问题。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合理饮 食、适当运动、保持充足睡眠等, 以改善身体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
02 03
重症肌无力
这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 为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与线粒体脑肌病不同,重症肌无力无中枢神经 系统受累和母系遗传特点。
其他遗传性肌肉疾病
如肌营养不良症等,这些疾病也可能表现为肌肉无力和萎缩,但通常无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
血液生化检查
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抗癫痫药物、免 疫抑制剂等。
使用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医嘱,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及时调整用药 方案。
预后评估及影响因素
预后评估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 等,综合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影响因素
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及 时与否等因素都会影响预后情况。同 时,线粒体脑肌病的预后也与基因突 变类型、线粒体功能障碍程度等因素 有关。
一例线粒体脑肌病的护理

2016.11护理经验233一例线粒体脑肌病的护理左丽平杭州市滨江医院神经内科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9【摘 要】目的:探讨一例线粒体脑肌病的护理以及经过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2012-12-17我科收住一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
结果:该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制定一个完整的护理计划,避免因不适当的护理或不适当的生活方式导致病情加重。
早期护理包括主要有视力、智力的减退,全身无力,运动不耐受,对其应该给予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中晚期的护理重点是并发症上的护理,患者有可能出现全身肌肉萎缩,偶发癫痫,继尔可有多脏器功能的衰竭,出现呼吸困难等,这时的护理重点应该是应防止患者受伤、保证呼吸道的通畅、防止压疮的发生。
【关键词】线粒体脑肌病;护理;体会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组由于线粒体功能缺陷引起的多系统疾病,以中枢神经和肌肉系统病变为基础,特征是呼吸链酶活性正常的肌纤维与酶活性缺失的肌纤维混合,如病变同时累及到中枢神经系统,则称为线粒体脑肌病[1]。
根据临床特征可分为多个不同类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伴有破碎红纤维的肌阵挛癫痫(MERRF )(2)线粒体脑肌病合并乳酸血症及卒中样发作(MEIAS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Kearns —Sayre 综合征,卒中样发作是线粒体脑肌病一个重要的临床表现。
神经元兴奋性增高是疾病发展的关键环节,卒中样发作与癫痫 、偏头痛等发作性疾病存在着相似的电生理过程,也可以说在线粒体脑病中,癫痫,偏头痛本身就是一种卒中样发作形式[2]。
线粒体遗传病是近40多年来发现的一个新的疾病体系,2012-12-17我科收住一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结果患该者病情好转出院,就此病我的学习体会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16-1沈晓康,青年男性,16岁,因“头痛头晕3天,视力下降1天”于2012-12-17入院。
主要表现为视力明显下降,头痛头晕,全身疲乏无力,查体:T:37.1℃,P:112次/分,R:18次/分,BP117/90mmHg ,精神欠佳,双眼视力下降,口齿清,四肢肌力V 级。
癫痫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癫痫药物治疗研究进展魏惠;赵文艳;高学军【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年(卷),期】2017(030)006【总页数】5页(P108-112)【关键词】癫痫;药物疗法;研究【作者】魏惠;赵文艳;高学军【作者单位】716000 陕西延安,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神经内科;716000 陕西延安,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神经内科;716000 陕西延安,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大约有5000万癫痫患者[1]。
国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约有900万以上的癫痫患者,其中500万~600万为活动性癫痫患者,同时每年新发患病人数65万~70万[2]。
临床研究表明,新发癫痫患者若接受规范、合理的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 AEDs)治疗,70%~80%的患者癫痫发作是可控制的,其中60%~70%的患者经2~5年的药物治疗可停药观察[3]。
因此,AEDs是治疗癫痫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
在AEDs治疗过程中,关注疗效的同时要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对特殊人群的不良影响。
本文就近年治疗癫痫的药物临床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1.1 传统AEDs1.1.1 丙戊酸钠(valproate, VPA):为一种广谱AEDs,是全面性发作尤其是全面强直痉挛发作并典型失神发作的首选药物,也可用于部分性发作及双向情感障碍相关的躁狂发作的治疗。
主要通过抑制Na+通道和T-Ca2+通道,增加神经细胞突触后γ-氨基丁酸(GABA)亲和力,增强GABA通道功能以控制癫痫异常脑电波的发放和播散,同时还可抑制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介导的神经兴奋从而发挥抗癫痫作用[4]。
VPA半衰期为8~15 h,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95%,若同时服用其他蛋白结合率较高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可增加VPA的血浆游离浓度,引发中毒。
伴小脑萎缩的线粒体脑肌病MELAS一例

伴小脑萎缩的线粒体脑肌病MELAS一例作者:张忠胜石喆来源:《新医学》2021年第07期【摘要】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病,可累及机体多系统。
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癫痫、耳聋、皮质盲及认知功能下降等。
MELAS呈卒中样发作,临床易误诊为脑梗死及脑炎,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
该文报道1例33岁女性MELAS 患者,其以突发头痛、视物不清为首发症状,伴有不完全感觉性失语、听力下降、不能耐受疲劳,急诊颅脑CT显示双侧小脑半球萎缩,入院后经外周血基因检查明确MELAS诊断,予辅酶Q10胶囊、艾地苯醌及维生素E治疗。
患者病情好转后出院,随访3个月病情稳定。
该病例提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MELAS的认识,注意鉴别诊断,避免漏诊或误诊。
【关键词】线粒体脑肌病;小脑萎缩;卒中样发作;病例报告MELAS syndrome complicated with cerebellar atrophy: a case report Zhang Zhongsheng, Shi Z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6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Qingyuan People’s Hospital), Qingyuan 511518,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Shi Zhe, E-mail:155****************【Abstract】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 (MELAS) is a rare hereditary disease, which can involve with multiple systems.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MELAS consist of headache, epilepsy, deafness, cortical blindness and cognitive decline, etc. MELAS presents with a stroke-like episode, which is easily misdiagnosed as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encephalitis. No specific treatment has been available at present. In this article, one 33-year-old female with MELAS was reported, presenting with sudden headache and blurred vision as the first symptoms, accompanied by incomplete sensory aphasia, hearing loss,and intolerance of fatigue, etc. Emergency brain CT scan showed bilateral cerebellar atrophy. The diagnosis of MELAS was confirmed by peripheral blood genetic examination. Coenzyme Q10 capsules, idebenone tablets and vitamin E were given. The patient was discharged after improvement of the disease and remained physically stable after 3 months of follow-up. This case prompts that doctors should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MELAS, pay attention to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avoid missed diagnosis or misdiagnosis.【Key words】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Cerebellar atrophy;Stroke-like episode;Case report線粒体脑肌病是一种由线粒体DNA或核DNA缺陷导致线粒体结构和功能障碍,使肌纤维和脑神经细胞ATP生成不足而引起的肌肉和(或)脑的病变。
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一例临床、病理及基因分析

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一例临床、病理及基因分析2014-03-24 19:36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作者:唐吉刚等字体大小-|+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MNGIE) 是一组以胃肠道症状、恶液质、周围神经病、眼外肌麻痹、白质脑病为临床表现的线粒体病。
目前国内有关该病的临床、病理及基因研究报道较少。
我们报道1 例临床表现典型的MNGIE 患者,对其临床、病理、线粒体及脱氧胸腺嘧啶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phosphorylase,TP) 基因进行分析。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1 岁,因腹胀7 年、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后1 个月于2012 年10 月8 13 收入我院普外科。
患者自13 岁左右经常出现腹胀、腹痛,间有腹泻症状,并逐渐出现消瘦,在当地医院诊断十二指肠淤滞症,于2012 年9 月8 日行十二指肠(水平段) 空肠吻合术。
术后12 d 患者出现腹胀、呕吐、腹泻,胃镜检查示反流性食管炎、胃潴留,遂转我院普外科。
图1 患者头颅MRI 示T2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成像可见双侧放射冠、侧脑室旁高信号2012 年10 月19 日无明显感染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并逐渐加重,约20 d 后出现双上肢远端无力,肌电图检查示周围神经病变,脑脊液检查示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经神经内科会诊考虑吉兰- 巴雷综合征,给予人免疫球蛋白(0.4 g·kg-1·d-1) 治疗,病情无明显变化。
11 月19 日行头颅MRI 检查示双侧放射冠、侧脑室旁、胼胝体、脑干、小脑半球多发等、长T2 异常信号(图1),遂转至我院神经内科继续诊治。
既往史:患者儿童期发育正常,因自幼被现在家庭抱养,家族遗传史无从查询。
入院体检:体温37℃,脉搏126 次/min,呼吸16 次/min,血压140/80 mmHg(1 mmHg=0.133kPa)。
体形消瘦,营养差,较标准体重减低约35%,心、肺体检无明显异常。
舟状腹,上腹部一长约15cm 手术瘢痕,腹部皮褶约0.4 cm,全腹无明显压痛、反跳痛,振水音阳性。
一例线粒体脑病患者的药例分析

一例线粒体脑病患者的药例分析线粒体脑病(mitochondrial encephalopathy)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的神经变性疾病,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例线粒体脑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例分析。
患者信息:性别:男年龄:37岁初次就诊日期:2024年1月5日主述症状:患者主述持续性的头痛和乏力感,已经有两年的时间。
此外,他还表现出持久性的嗜睡和注意力不集中。
体检发现他有眼睑下垂、口吃、吞咽困难、四肢微弱无力等症状。
他的两个姐姐也有类似症状。
临床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发现患者有共济失调、震颤和麻木感。
CT和MRI扫描显示脑部有一定程度的萎缩。
线粒体功能测定结果显示乳酸和丙酮酸水平升高。
线粒体DNA测序结果发现线粒体DNA缺失。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确诊为线粒体脑病(mitochondrial encephalopathy)。
药物治疗方案:1. 辅酶Q10片(Coenzyme Q10 tablets):每天口服400mg,分为两次。
辅酶Q10是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可提高线粒体功能。
2. 甲氰咪胍片(Metformin tablets):每天口服1000mg,分为两次。
甲氰咪胍作为一种抗糖尿病药物,能够提高线粒体功能和代谢。
3. 普鲁卡因胺注射液(Procainamide injection):每天静脉注射1000mg,分为三次。
普鲁卡因胺作为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改善心脏的线粒体功能,减轻心肌炎症。
4. 甲氨蝶呤片(Methotrexate tablets):每周口服15mg,分为三次。
甲氨蝶呤是一种免疫抑制剂,适用于治疗线粒体脑病的免疫反应。
5.肾上腺皮质激素:每天口服泼尼松或地塞米松,剂量根据病情调整。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活动来减轻炎症反应。
6.辅助治疗:包括镇静剂和抗抑郁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和情绪状态。
治疗效果和观察指标:在第一次药物治疗后,患者的头痛和乏力感有所减轻,嗜睡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有所改善。
线粒体肌病与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研究

—rdf e s ME RF 综 合征 [ 。本文 所 收集 5例线 粒体 脑 肌病患 者 中 , e b r , R ) i 4 ] 有 3 ME AS 1 ME F 1 C E 例 L ,例 RR , 例 P 0。 临床 上 尚有 一 些 其 他 罕见 的 线 粒体 脑肌 病 , B r 如 a t 合征 、 p r 和 L i h综 Ales eg h综 合 征 等 。线 粒 体脑 肌 病 中枢 神经 系 统特 征性 的病 理改 变包 括 神经 细胞 缺失 、 脑海 绵变 性 、 神经 胶 质细胞 增 生 、 髓鞘 病变 等 神 经细胞 缺 失 主要 出现 在灰 质病 变 , 经 脱 神 胶 质细 胞增 生 、 髓鞘 病变 则 主要 出现 在 白质 病变 _ 。 脱 5 J 线粒 体 病诊 断要 求 多种 手段 结合 , 括 临床 表现 、 包 测定 血清 乳 酸盐 水 平 、 肉组 织学 和 超 微 结 构 、 T 及 磁 共 振 波 谱学 、 传 分 析 等 。虽 然 线 肌 C 遗 粒 体疾 病 临床 上极 易误 诊 , l 表 现在 本 病 诊 断 过程 中仍 具有 举 足 轻 但 临床 重 的作用 。如本 文 中 2 ME F患 者都 有 身材 矮小 、 例 RR 目光 呆滞 、 情 痴 表 呆、 四肢乏 力 、 力下 降 等 , 视 曾多 次被 误诊 为 病毒 性脑 炎 的特 点 , 经验 的 有 l 床 医师 在 碰 到类似 患者 时应 能 据这 些 l 临 临床特 征 想到 线粒 体脑 肌病 的可 能 。肌 肉病 理 Go r染 色 可见 异 常 线 粒 体 聚集 RR , 本 病 具 有 重 要 mo i F对 的诊 断 意义 。本 文 中 8例 患 者 病 理 检 查 结 果 中均 可 见 到 典 型 的 RR 。 F 电子 显微 镜 检查 见到 线粒 体嵴 增 多 、 排列 紊乱 呈 同心 圆状 排列 、 肌丝 间 可 见较 多脂 滴 、 团 或串珠 状 等即 可确 诊 , 特征 是线 粒体 疾 病所 独有 的表 成 此 现 。可 以说 电镜 比光 镜检 查更 具 有诊 断意 义 , 因为 R RF并 非是 线粒 体疾 病所 特有 , 其它 肌 肉疾 病 如 多 发 性 肌 炎 、 行 性 肌 营 养 不 良等 也 可 见 到 进 R F, R 只是 R F所 占比例 较低 , RF占肌 纤 维 总数 的 5 以上对 本 病有 R R 诊断 意义 。肌 电图可 为肌 源性 损 害或者 神 经源 性损 害提 供诊 断依 据 。脑 电 图对于 伴有 抽搐 、 癫痫 样发 作 的线 粒体 脑肌 病 的诊 断有很 大 帮 助 , 表现 为普 遍或 局灶 爆发 的 慢波 、 波 、 波 以 及棘 慢 波 综 合 的爆 发 等 。C 棘 尖 T及 MR 可 以提供 脑形 态方 面 的改 变 如 白质 脑病 、 底 节 钙化 、 软 化 、 萎 基 脑 脑 缩和 脑室 扩 大 等 MRI MRS可 以提 供 脑 形 态 和 代 谢 方 面 的细 微 改 和 变, 即使 在 常规 MR显 示大 脑外 观 正常 时 , S就 能 检 验 出该 病 患 者的 MR 大脑 高乳 酸水 平[ 。分 子生 物学 技术 在 线 粒体 脑 肌 病 取 得 可喜 进 展 , 但 仍 不 能单 一依 靠基 因检 测分 析 做 出诊断 。 尽 管 越来 越多 的线 粒体 疾 病为 我 们 所认 识 , 要 对 患者 做 出 明确 的 但 诊断分 型仍 然 是一 个很 大 的挑 战 , 为 有些 患 者 的 基 因检 测 和 临 床表 现 因
乙基丙二酸脑病患儿的临床研究及ETHE1基因新突变1例报告

乙基丙二酸脑病患儿的临床研究及ETHE1基因新突变1例报告李溪远1 丁圆1 刘玉鹏1 王峤1 宋金青1 叶锦棠2 张尧1 吴桐菲3 杨艳玲1【摘要】摘要:目的1例经EHTE1基因分析确诊的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基丙二酸脑病。
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确诊乙基丙二酸脑病患儿的临床经过、基因突变特点等。
结果女性患儿,7个月起出现顽固性腹泻,并逐渐出现智力运动发育落后及倒退,23个月时检测患儿血液丁酰肉碱4.48 mmol/L,异戊酰肉碱0.7 mmol/L;尿乙基丙二酸及甲基琥珀酸浓度显著增高;颅脑MRI显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异常信号,符合乙基丙二酸脑病;ETHE1基因分析发现2个杂合突变,其中c.488G>A(p.R163Q)为已知突变,c.203T>C(p.L68P)为未报道的新突变。
患儿经免乳糖饮食,以及左卡尼汀、辅酶Q10、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支持治疗后,全身情况改善,智力运动发育有所进步,但仍明显落后。
结论尿液乙基丙二酸增高可见于线粒体脂肪酸代谢障碍等多种疾病,血液丁酰肉碱、异戊酰肉碱浓度增高是乙基丙二酸脑病的常见生化表现之一,ETHE1基因分析有助于确诊。
【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5【关键词】乙基丙二酸尿症;乙基丙二酸脑病; ETHE1基因;有机酸尿症;儿童乙基丙二酸脑病(ethylmalonic encephalopathy,OMIM #602473)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病,1991年由Burlina等[1]首次报道。
乙基丙二酸脑病是由于ETHE1基因缺陷,而导致脑、胃肠、血管多脏器损害,以持续性乙基丙二酸尿症、智力运动落后、顽固性腹泻、瘀点、直立性手足发绀及大脑灰质损害为主要特征[2-4]。
乙基丙二酸脑病患儿临床表现相似,常于出生半岁以内发病,2岁以内因代谢代偿失调或脑功能衰竭死亡,病死率、残障率均很高[4,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露醇的应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除入院时已有明显水肿,占位效应或已经形成脑
疝,一般脱水在脑出血24小时后进行。 ②可同时使用速尿协同维持渗透梯度。
③总使用时间不应超过5d,以减少副作用。
甘露醇: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肾功能不全者宜 慎用。 甘油果糖:脱水、降颅压作用较甘露醇缓和,用于轻症患 者、重症患者的病情好转期和肾功能不全患者。起效较缓, 持续时间较长。
(1)抗感染
(2)脱水降颅压治疗
青壮年、无基 老年人或有基础疾
础疾病患者
病患者
需要住院患者
常见 病原 体
肺炎链球菌、 肺炎支原体、 肺炎衣原体、 流感嗜血杆菌 等。
肺炎链球菌、流感 嗜血杆菌、需氧革 兰阴性杆菌、金黄 色葡萄球菌、卡他 莫拉菌等。
肺炎链球菌、流感 嗜血杆菌、复合菌 (包括厌氧菌)、 需氧革兰阴性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衣原体、呼吸 道病毒等。
➢ 由于受精卵线粒体均来自卵子,故线粒体病
是与孟德尔遗传不同的母系遗传方式。
• (1)MELAS综合征(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 • (2)MERRF综合征; • (3)KSS综合征; • (4)Pearson综合征; • (5)Alpers病; • (6)Leigh综合征; • (7)Menke病; • (8)LHON; • (9)NARP; • (10)Wolfram综合征
一例线粒体脑病患者 的药例分析
内容
1 线粒体脑病相关知识简介
2 药例分析
线粒体脑肌病(ME)是一组少见的线粒体
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所导致的以脑和
肌肉受累为主的多系细统胞疾内病的。 “动力工厂 ”
➢ 人类mtDNA主要编码呼吸链及与能量代谢有关 蛋白。mtDNA缺失或点突变使编码线粒体氧化 代谢过程必需的酶或载体发生障碍,糖原和 脂肪酸等不能进入线粒体充分利用和产生足 够的ATP,导致能量代谢障碍和产生复杂的临 床症状。
➢ 骨骼肌 ➢ 心脏系统 ➢ 内分泌系统异常 ➢ 肾脏系统 ➢ 胃肠道系统 ➢ 皮肤病学表现
➢ 电生理检查 ➢ 血清乳酸检查 ➢ 影 像 学 (CT 、 MRI)
检查
1. 清除氧自由基 2. 减少毒性产物 3. 通过旁路传递电子 4. 补充代谢辅酶
1•
姓名:胡涛
2•
性别:男
3•
年龄:53岁
4•
既往史:无过敏史、无输血史
5•
个人史:吸烟史30余年,平均20支/日,
偶尔少量饮酒史
患者病情简介
视物双影及双眼视物模 糊,不能自行站立行走, 左侧肢体无力,并出现 发作性左侧肢体抽动, 约10分钟发作一次,每 次持续1-2分钟缓解,伴 有情绪激动,烦躁易怒, “病毒性脑炎”入院。
出院
再次出现阵发性头痛, 为针刺样疼痛,部位为 前额和两侧颞部,每次 发作持续5min左右,每 日发作2-3次,感头晕 头沉,左侧肢体无力、 活动不灵,有时出现发 热,体温波动在38℃左 右。
素/左氧氟沙 星/莫西沙星
孢噻肟
停注射用头孢呋辛 钠
治疗日志
入院第四天
• 病情稳定,略有头晕、左侧肢体无力有所好转 • 测空腹乳酸、运动后即刻、2min、5min、
10min血乳酸测定均高,考虑线粒体脑病,以 抽血行线粒体DNA基因监测。
用药调整
入院第四天 ❖调整方案:
▪ 停:20%甘露醇注射液,换用甘油果糖氯化钠 ▪ 加:辅酶Q10片 10mg 口服 3/日 降低血乳酸; ▪ 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 20MG 静脉输液 1/日; ▪ 辅酶A粉针 200U 静脉输液 1/日
17
降颅内压药物选择
甘露醇
甘露醇不利于出血部止 血,因而不宜用于活动性出 血者 快 速 静 脉 滴 注 , 每 6-8 小 时一次 甘露醇分子量较小,很易 透过受损BBB进入水肿区, 因而反复使用可在局部蓄积 ,反而加重局部水肿。
甘油果糖
高渗液,能提高血浆渗 透压、减轻组织水肿,降低 颅内压和脑脊液容量。 甘油果糖为高能量输液 ,在体内代谢成水和二氧化 碳,产生热量,为脑代谢提 供能量,促进脑代谢,增强 脑细胞活力。
抗菌 药物 选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首选:青霉 素/头孢唑啉 (加或不加阿 奇霉素/克拉 霉素)
•首选:头孢呋辛/ 阿莫西林克拉维 酸/氨苄西林舒巴 坦 (加或不加
阿奇霉素/克拉霉 素)
•首选:第二代头孢 菌素/阿莫西林克拉 维酸/氨苄西林舒巴 坦(加大环内酯类) /莫西沙星
•次选:多西环 •次选:左氧氟沙 •次选:头孢曲松/头
抗感染
初始用药
初始药物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 1.2g 静脉输液 1/日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10ml 静脉输液 1/日
注射用腺苷钴胺 0.5mg 肌肉注射 1/日 维生素B1注射液 100mg
丁苯酞软胶囊 0.2g 口服 3/日 20%甘露醇注射液 125ml 静脉输液 1/8小时 艾地苯醌片 30mg 口服 3/日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 2g 静脉输液 1/8小时
入院诊断 1.脑炎?
入院后常规检验
1
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4.5%↑;中 性细胞数绝对数9.7 10^9/L↑;白细胞计
数11.5 10^9/L↑
抗感染治疗
2 肝功:血清r-谷氨酰转肽酶 99ug/L ↑
禁用对肝功能 有损害的药物
用药目的 活化脑细胞
活血化瘀 营养神经
保护线粒体 脱水降颅压 消除氧自由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