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体工艺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卧式乳化液泵柱塞泵开题报告

卧式乳化液泵柱塞泵开题报告

卧式乳化液泵柱塞泵开题报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乳化液泵和柱塞泵作为两种重要的流体输送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等领域。

然而,传统的乳化液泵和柱塞泵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泵体易堵塞、泵头易磨损、泵效低下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发出一种高效、可靠的泵,对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卧式乳化液泵和柱塞泵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优缺点及改进方案,探讨如何设计一种高效、可靠的乳化液泵和柱塞泵,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三、研究内容1. 卧式乳化液泵的结构特点卧式乳化液泵是一种采用离心泵设计原理的泵,其主要结构由泵体、叶轮、轴承和密封装置等组成。

泵体采用不锈钢制造,具有耐腐蚀、耐磨损、易清洗等优点。

叶轮采用多叶片设计,可有效提高泵效。

轴承采用高强度材料制造,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密封装置采用机械密封或填料密封,可有效避免泄漏问题。

2. 卧式乳化液泵的工作原理卧式乳化液泵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离心力将液体从泵体中抽出,并通过叶轮的旋转将其输送到出口。

在泵体内部,液体受到叶轮的离心作用,产生高速旋转流动,从而形成一定的压力差,使液体从吸入口进入泵体,然后被推送到出口。

当叶轮旋转速度达到一定值后,液体的流速和压力将达到最大值,泵效也将达到最高点。

3. 卧式乳化液泵的优缺点卧式乳化液泵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2)泵效高,输送能力强;(3)操作简单,易维护;(4)适用范围广,可用于输送各种液体。

但也存在以下缺点:(1)泵体易堵塞,需要定期清洗;(2)泵头易磨损,需要更换零部件;(3)噪音较大,需要降低噪音水平。

4. 卧式乳化液泵的改进方案为了克服卧式乳化液泵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方案:(1)采用特殊材料制造泵体,增加其耐腐蚀性和耐磨损性;(2)优化叶轮设计,提高泵效和输送能力;(3)采用降噪技术,降低噪音水平;(4)增加清洗装置,方便清洗泵体。

5. 柱塞泵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优缺点及改进方案柱塞泵是一种采用柱塞运动来完成液体输送的泵,其主要结构由泵体、柱塞、阀门和密封装置等组成。

高压油泵的设计开题报告

高压油泵的设计开题报告

高压油泵的设计开题报告高压油泵的设计开题报告一、引言高压油泵是一种关键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工程机械等领域。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燃油从燃油箱送至喷油嘴,以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

本文旨在探讨高压油泵的设计原理、工作机制以及相关技术问题,以期为高压油泵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二、高压油泵的工作原理高压油泵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吸油:高压油泵通过气动或机械方式从燃油箱中吸入燃油。

2. 压油:通过柱塞或滑阀等机构,高压油泵将吸入的燃油压缩并提高压力。

3. 供油:高压油泵将压缩后的燃油通过喷油嘴供给到发动机燃烧室。

三、高压油泵设计的关键问题在高压油泵的设计过程中,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考虑:1. 泵体结构:高压油泵的泵体结构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高压和高频率的工作条件。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材料的选择、结构的优化以及加工工艺的合理性。

2. 液压系统:高压油泵的液压系统是实现压油功能的核心部件。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液压系统的稳定性、压力损失以及泄漏问题。

此外,还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合理选择液压元件的类型和参数。

3. 动力传动:高压油泵的动力传动方式有多种选择,如齿轮传动、凸轮传动等。

在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传动效率、噪音、可靠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动力传动方式。

4. 控制系统:高压油泵的控制系统对于燃油供给的精确控制至关重要。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稳定性以及反馈机制的设计。

四、高压油泵设计的优化方法为了提高高压油泵的性能和效率,可以采用以下优化方法:1. 流体动力学仿真: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对高压油泵的内部流动进行仿真分析,优化泵体结构和液压系统的设计。

2. 材料优化:选择合适的材料,如高强度铝合金、不锈钢等,以提高泵体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3. 加工工艺优化:通过优化加工工艺,如精密加工、表面处理等,提高泵体和液压元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4. 控制系统优化: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传感器技术,实现对高压油泵的精确控制和监测。

柱塞泵开题报告

柱塞泵开题报告

柱塞泵开题报告柱塞泵开题报告一、引言柱塞泵是一种常见的液压传动装置,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本文旨在对柱塞泵的原理、结构和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装置。

二、柱塞泵的原理柱塞泵是一种以柱塞作为工作元件的液压泵,其原理基于液压力的转换和传递。

当柱塞泵工作时,液体从液压油箱中被吸入泵腔,随后柱塞向前运动,将液体压缩并排出。

柱塞的运动通过曲柄机构和连杆传递给柱塞,从而实现液体的压力转换和输送。

三、柱塞泵的结构柱塞泵主要由泵体、柱塞、曲柄机构、连杆等组成。

泵体是柱塞泵的主体部分,通常由铸铁或铸钢制成,具有良好的刚性和密封性能。

柱塞是柱塞泵的工作元件,通常由高强度合金钢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曲柄机构和连杆则起到传递柱塞运动的作用,使泵体能够产生稳定的压力输出。

四、柱塞泵的应用柱塞泵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输出压力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

其中,柱塞泵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尤为广泛。

例如,在冶金设备中,柱塞泵可用于高压润滑系统,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在工程机械中,柱塞泵可用于液压传动系统,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在船舶设备中,柱塞泵可用于船舶的液压起重系统,提高起重效率。

五、柱塞泵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柱塞泵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目前,柱塞泵的主要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柱塞泵的工作效率,降低能耗,以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二是提高柱塞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故障率,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三是减小柱塞泵的体积和重量,提高设备的便携性和灵活性;四是提高柱塞泵的自动化程度,实现智能化控制,提高设备的操作便利性。

六、结论通过对柱塞泵的原理、结构和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装置。

柱塞泵作为一种重要的液压传动装置,在各个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柱塞泵也将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我们期待通过本次研究,能够对柱塞泵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为其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做出贡献。

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开题报告

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意义及依据20世纪70年代,世界能源结构已经经历了三次大转变,即从木柴转向煤炭由煤炭转向石油和天然气,继而又从以油、气为主的能源系统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持久能源系统。

据资料,目前全世界已经探明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石化燃料资源的总量,大约只够人类使用100年。

目前在我国的能源构成中煤占70%以上,石油及天然气占25%,但能源利用率仅在30%以下。

针对我国的能源紧缺、能源利用率低、能源浪费严重的现状,建设部于1996年下发《建筑节能技术政策》,明确今后我国建筑节能的任务是在保证使用功能、建筑质量和室内环境符合小康目标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有效的节能技术与管理措施降低新建房屋单位建筑面积能耗。

同时对既有的建筑物进行有计划的节能改造,达到提高居住热舒适性、节约能源和改善环境的目的。

所以,地源热泵系统近年来被越来越多人们所提及。

地源热泵系统是利用浅层地能进行供热制冷的新型能源利用技术,是热泵的一种。

热泵是利用卡诺循环和逆卡诺循环原理转移冷量和热量的设备。

地源热泵系统是以浅层地热作为能量载体,利用地下土壤巨大的蓄热蓄冷的能力,通过压缩机系统,在夏季将建筑物内的热量转移到地下土壤中,在冬季将地下土壤的热量转移到建筑物内,一个年度形成一个冷热循环.。

实现了建筑物的制冷和供暖,有着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的功能[1]。

地源热泵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瑞士Zoelly提出“地源热泵”这一概念。

1946年美国开始对地源热泵进行系统研究,在俄勒冈州建成第一个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很成功。

到目前为止美国已安装了600,000台,而且计划每年安装40万台的目标,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一百万吨,相当于减少50万辆汽车的污染排放或种植树一百万英亩,年节约能源费用4.2亿美元。

瑞典、瑞士、奥地利、德国等国家主要利用地源热泵,用于供暖及提供生活热水。

由此可见,地源热泵系统作为一项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技术,其推广对人类生产生活是相当有意义的。

齿轮油泵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齿轮油泵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世界泵业的发展趋势:(1)竞争和垄断进一步加剧,跨国齿轮油泵业公司的垄断势头进一步加剧。如世界泵业最大的前五家泵制造厂垄断着世界泵业总产值22%。世界泵业中的一些主要制造厂的制造技术已达到相当成熟和完善的水平,其产品有极高的知名度,在特定的领域中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2)世界齿轮油泵业中泵制造厂家数量会不断减少,自2000年以来,世界泵业已有80起大的合并和收购,通过这种集团化的合作发展战略,不仅可以得到最大的经济规模,还有利于利用原来的商标和知名度,实现持续发展;(3)世界齿轮油泵业会持续发展,预计今后3~5年中,世界齿轮油泵业将会以每年5.5左右的增长率发展;(4)不断开拓新的市场范围和领域,中国加入WTO后,世界各大泵制造厂都非常关注中国的用泵市场,世界泵业前20家制造厂绝大多数都准备或已经在中国建制造分厂。
二、本课题的现状
由于我国工业基础溥弱,齿轮油泵行业起步较慢,但其发展速度比较快。齿轮油泵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综合多方面原因,陈列出如下几条:1、国家缺乏对机械基础件齿轮油泵行业有力的政策支持;2、企业基础薄弱:机械基础件行业基础差,底子薄,科技投入少,开发力量薄弱;经由二十余年消化吸收国外提高前辈技术以及自主立异。我国齿轮油泵设备制造行业有了奔腾发展。
[3]余立刚主编.模具制造工艺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吴宗泽主编.机械设计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徐萍主编.机械制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戴永清主编. pro/e数控加工实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7]董燕主编.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M].北京: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2008
据不完全统计,约有21%的电机用于驱动各类泵,在能源中约有近五分之一的能源用于驱动各类泵。在火电和核电业中,泵已成为最重要的辅机,在石化业中泵已成为重要的设备之一,泵在通用机械中已成为最量大面广的产品,已经成为装备制造业重要的装置之一。

泵方案设计开题报告

泵方案设计开题报告

泵方案设计开题报告泵方案设计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泵是一种将液体或气体从低压区域输送到高压区域的设备。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泵广泛应用于供水、排水、农业灌溉、石油化工、食品加工等领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增长,泵的设计和优化变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高效、可靠的泵方案,以满足特定需求。

通过对泵的结构、材料、工作原理等方面的研究,提出创新的设计理念和解决方案,实现泵的性能优化。

三、研究内容1. 泵的类型与工作原理介绍不同类型的泵,包括离心泵、容积泵、轴流泵等,并阐述它们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比较各种泵的优缺点,为后续设计提供依据。

2. 泵的结构与材料选择分析泵的结构组成,包括叶轮、轴、密封件等部件的设计与选择。

讨论不同材料在泵中的应用,如不锈钢、铸铁、塑料等,以及它们的特性和适用环境。

3. 泵的性能参数与优化研究泵的性能参数,包括流量、扬程、效率等指标,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探讨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提高泵的性能,如改变叶轮形状、调整叶轮转速等方法。

4. 泵的控制与自动化探讨泵的控制系统和自动化技术在工业应用中的作用。

介绍常见的控制方式,如变频调速、PID控制等,以及它们对泵的运行效果和能耗的影响。

5. 泵的故障诊断与维护讨论泵故障的常见原因和诊断方法,如振动分析、温度监测等。

探究泵的维护策略,包括定期保养、故障预防等,以延长泵的使用寿命和提高可靠性。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当前泵设计的研究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成果,为本次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 数值模拟与仿真利用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进行泵的数值模拟和仿真。

通过建立合适的模型和边界条件,分析泵的流场、压力分布等参数,评估不同设计方案的性能。

3. 实验验证与优化设计实验方案,搭建实验装置,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和比较。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对比,优化泵的结构和工艺参数,提高其性能和效率。

离心泵开题报告

离心泵开题报告

离心泵开题报告篇一:长江大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离心泵的设计) 长江大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题目名称院(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辅导教师开题报告日期离心泵设计及基于solidworks三维设计学生:胡强机械工程学院指导老师:门朝威机械工程学院一、题目来源:生产实际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泵是一种通用的工业机械,特别是离心泵,可以说在是在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工业生产中,研究泵往往是为了更加高效的液体介质输送水力和结构,能适合更多(甚至是苛刻)的工况条件,泵的生命周期成本更低,环保等等。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1] 关醒凡.现代泵技术手册[M].北京:宇航出版社,1995[2] 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西安:高等教育出版社,XX[3] 柴立平.泵选用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XX[4] 侯作富,胡述龙,张新红.材料力学[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XX[5] 张锋,古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XX[6] 李世煌,吴桐林.水泵设计教程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7] 于慧力,冯新敏.轴系零部件设计与实用数据查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XX[8] 王朝晖.泵与风机[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XX[9] 钱锡俊,陈弘.泵与压缩机[M].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1994[10] 李云,姜培正.过程流体机械[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XX[11] 汪云英,张湘亚.泵与压缩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5[12] 袁恩熙.工程流体力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XX[13] 查森.叶片泵原理及水力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14]Mario ?avar.Improving centrifugal pumpefficiency by impellertrimming.[D].Desalination 249(XX)654-659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1) 我国泵产品图样的来源可联合设计、引进、自行开发等几种(2) 关键泵产品从部分进口到现在基本全部国化由于引进产品和KSG著名企业的进入,我国泵的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凸轮泵设计开题报告

凸轮泵设计开题报告

凸轮泵设计开题报告凸轮泵设计开题报告一、引言凸轮泵是一种常见的离心泵,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本文将探讨凸轮泵的设计问题,旨在提出一种更高效、可靠的凸轮泵设计方案。

二、凸轮泵的工作原理凸轮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旋转的凸轮来驱动液体的运动。

当凸轮旋转时,凸轮上的凸起部分会推动液体,使其产生流动。

凸轮泵通常由凸轮轴、凸轮、泵体和液体进出口等部分组成。

三、凸轮泵设计的关键问题1. 凸轮形状的选择:凸轮的形状直接影响到泵的性能。

凸轮的形状应该能够有效地推动液体,并且减少液体的泄漏。

因此,在设计凸轮形状时需要考虑液体的黏性、泵的工作压力和流量等因素。

2. 泵体结构的设计:泵体的结构应该能够容纳凸轮和液体,并且保证液体的流动畅通。

泵体的材料选择也很重要,应该具有耐腐蚀、耐磨损的特性。

3. 液体进出口的设计:液体进出口的位置和尺寸对泵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设计液体进出口可以减少液体的泄漏和阻力,提高泵的效率。

四、凸轮泵设计方案基于上述关键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凸轮泵设计方案:1. 凸轮形状选择:根据液体的黏性和泵的工作参数,选择适合的凸轮形状。

可以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来确定最佳凸轮形状。

2. 泵体结构设计:采用耐腐蚀、耐磨损的材料制造泵体,确保泵体结构的强度和密封性。

可以使用CAD软件进行泵体结构的三维设计,并进行有限元分析。

3. 液体进出口设计:根据液体的流动特性和泵的工作参数,合理设计液体进出口的位置和尺寸。

可以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来优化液体进出口的设计。

五、预期成果通过以上设计方案,我们预期可以实现以下成果:1. 提高凸轮泵的效率:通过优化凸轮形状和液体进出口设计,减少液体泄漏和阻力,提高凸轮泵的效率。

2. 提高凸轮泵的可靠性: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优化泵体结构,提高凸轮泵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损性,增强泵的可靠性。

3. 降低凸轮泵的维护成本:通过合理设计泵体结构和液体进出口,减少泵的故障和泄漏,降低维护成本。

六、研究方法在凸轮泵设计中,我们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数值模拟: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凸轮泵进行流动分析,优化凸轮形状和液体进出口设计。

轴向柱塞泵 开题报告

轴向柱塞泵 开题报告

安徽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姓 名 专业班级 机设班 指导教师 教授一、课题的名称、来源:1.课题名称轴向柱塞泵设计 2.课题来源 生产 科研 □√教学 其他二、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拟采用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可附页)研究意义:轴向柱塞泵是利用与传动轴平行的柱塞在柱塞孔内往复运动所产生的容积变化来进行工作的。

由于柱塞和柱塞孔都是圆形零件,加工时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配合,因此容积效率高,运转平稳,流量均匀性好,噪声低,但对液压油的污染较敏感,结构较复杂,造价较高。

轴向柱塞泵的优点是结构紧凑,径向尺寸小,转动惯量小,工作压力高,效率高,并易于实现变量。

目前有的轴向柱塞泵的压力可以达到350~400kgf/c ㎡。

由于上述特点,轴向柱塞泵被广泛使用于工程机械、塑料机械、起重运输、冶金、船舶、机床和农业机械等领域。

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材料、制造、电子等技术的发展,轴向柱塞泵的新技术层出不穷,例如荷兰Innas 公司开发的Float Cup 结构轴向柱塞泵,丹麦的Saur-Danfoss 公司为工程机械量身定做的H1系列的多功能泵,德国Rexroth 公司推出的电子智能泵等等。

国产轴向柱塞泵主要有引进国外技术的产品和我国自主研发的CY 系列柱塞泵。

引进国外技术Rexroth 、Yuken 等系列,性能介于国外产品和CY 泵之间。

就性能指标来讲,国产Rexroth 系列的排量、额定压力、转速都要比CY 系列的大一些。

其额定压力35 MPa ,峰值压力达40 MPa ;转速达到2000 r/min 以上,而CY 系列额定压力在31.5 MPa ,转速一般限定在1500 r/min 。

轴向柱塞泵在发展中,基本结构保持了稳定,高速高压以及良好的控制方法是其发展的方向。

研究内容:直轴滑履式轴向柱塞泵的机构参数设计,主要结构尺寸的设计以及柱塞、滑履、缸体、斜盘等主要部件的运动学分析、强度校核和寿命估算。

泵设计开题报告

泵设计开题报告
1.课题的意义
泥浆运输是许多行业日常作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一道工艺,如矿山、选矿、灰渣的搬运以及轧钢等,这些行业对泥浆泵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在由磨损引起的维修和维护方面发生的费用很高。在这个系列的水泵中,所有的磨损件都采用硬质高铬铸铁制成,从而提供安全磨损保护。
另外泥浆泵是在钻探过程中,向钻孔输送泥浆或水等冲洗液的机械。泥浆泵是钻探机械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在钻进过程中将泥浆随钻头钻进注入井下,起着冷却钻头,清洗钻具、固着井壁、驱动钻进,防止井喷,并将打钻后岩屑带回地面的作用。在常用的正循环钻探中, 泥浆泵是将地表冲洗介质—清水、泥浆或聚合物冲洗液在一定的压力下,经过高压软管、水龙头及钻杆柱中心孔送入钻头的底端,以达到冷却钻头、将切削下来的岩屑清除并输送到地表的目的。常用的泥浆泵是活塞式或柱塞式的,在吸入和排出阀的交替作用下,实现压送与循环冲洗液的目的。
第11周~第12周:完成绘图,在老师的指导和就正中进行修改。
第13周~第14周:进行轴的设计计算和校核,键和联轴器的校核,完成设计说明书的书写;
第15周~第16周:修改完善设计内容,准备答辩。
参考文献
[1]姜培正主编.过程流体机械[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李世煌,吴桐林等编译.水泵设计教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3.毕业设的设计,主要内容为通过对国内外泥浆泵发展状况的了解,中国、美国及俄罗斯等国生产的钻井泥浆泵现状进行分析,说明目前国内外钻井泥浆泵主要存在5方面的问题。即钻井泵质量大,难以适应现代轻便钻机的要求,制约钻机的移运性;冲程短,冲次高。钻井泵在不适合的冲次范围内工作,致使液力端寿命短;泵压偏低,不能完全满足现代钻井工艺的需要;结构不合理,部分强度冗余,部分刚度不足,可靠性低,难以满足钻机高可靠性要求;缸套寿命短,难以满足钻机高效率要求。文章阐述了对轻便钻井泥浆泵应进行研究的关键内容以及制造泥浆泵应采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最后指出了轻便钻井泥浆泵的发展趋势是,降低额定冲数;增长冲程。随着钻井工艺技术,特别进一步向大功率、大排量和高泵压方向推进。如今通过对钻井泵的设计,除了对所设计课题有所了解,同时也巩固了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并要求自己在设计过程中能够根据前人的经验能够有一些创新的设计思想。本次主要的设计任务如下:

开题报告-抽油泵

开题报告-抽油泵

管式抽油泵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学生姓名:院(系):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 年月日要求1、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的总体构想,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独立完成。

2、开题报告正文用A4纸打印,各级标题用4号宋体字加黑,正文用小4号宋体字,20磅行距。

3、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著录格式应符合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要求。

4、年月日等的填写,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要符合《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如“2005年2月26日”。

5、所有签名必须手写,不得打印。

1 课题的意义在全球范围内,从地层中开采石油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地层本身的挤压能量来举升原油,称自喷采油法;另一类是由于地层本身的挤压能量不足,必须人为地给地层中的石油补充能量, 才能将原油举升到地面, 称为人工举升采油法。

由于人工举升采油法一般是利用机械装置实现补充能量的, 因此也称机械采油法。

在机械采油法中,凡是利用抽油杆柱上下往复运动进行能源传递的抽油设备统称有杆抽油设备;否则称无杆抽油设备;而利用抽油杆柱旋转运动进行能量传递的井下螺杆抽油泵装置, 虽然也有抽油杆,但人们习惯上并不把它列入有杆抽油设备抽油泵采油系统作为油田主导采油工艺之一,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对油田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有杆抽油泵是有杆采油机械的最终执行部件,它的性能直接决定了采油效率, 常规型有杆抽油泵主要有三类:管式泵、杆式泵、套管泵。

管式泵下在油管底部,产液量大,检修时需将油管全部取出,作业量大,适合浅井及中深井。

杆式泵下在油管里边,产液量小,检修时只需将泵取出,作业量小,适合深井。

套管泵不用油管而将泵直接下在套管里边,适合高产浅井。

管式泵又称油管泵,特点是把外筒、衬套和吸入阀在地面组装好并接在油管下部先下入井中,然后把装有排出阀的活塞用抽油杆通过油管下入泵中。

衬套由材料加工成若干节,衬入外筒内部。

离心泵开题报告doc

离心泵开题报告doc

离心泵开题报告doc离心泵开题报告篇一:长江大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离心泵的设计) 长江大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题目名称院(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辅导教师开题报告日期离心泵设计及基于solidworks三维设计学生:胡强机械工程学院指导老师:门朝威机械工程学院一、题目来源:生产实际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泵是一种通用的工业机械,特别是离心泵,可以说在是在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工业生产中,研究泵往往是为了更加高效的液体介质输送水力和结构,能适合更多(甚至是苛刻)的工况条件,泵的生命周期成本更低,环保等等。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1] 关醒凡.现代泵技术手册[M].北京:宇航出版社,1995[2] 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西安:高等教育出版社,XX[3] 柴立平.泵选用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XX[4] 侯作富,胡述龙,张新红.材料力学[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XX[5] 张锋,古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XX[6] 李世煌,吴桐林.水泵设计教程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7] 于慧力,冯新敏.轴系零部件设计与实用数据查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XX[8] 王朝晖.泵与风机[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XX[9] 钱锡俊,陈弘.泵与压缩机[M].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1994[10] 李云,姜培正.过程流体机械[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XX[11] 汪云英,张湘亚.泵与压缩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5[12] 袁恩熙.工程流体力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XX[13] 查森.叶片泵原理及水力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14]Mario ?avar.Improving centrifugal pumpefficiency by impellertrimming.[D].Desalination 249(XX)654-659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1) 我国泵产品图样的来源可联合设计、引进、自行开发等几种(2) 关键泵产品从部分进口到现在基本全部国化由于引进产品和KSG著名企业的进入,我国泵的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泵方案设计开题报告

泵方案设计开题报告

泵方案设计开题报告1. 引言本次设计旨在通过泵方案设计来解决某一特定工程的液体输送问题。

液体输送在许多工程领域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泵作为液体输送的核心设备之一,其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优越性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效率和成本。

因此,本文将详细阐述泵方案设计的目标和意义,并提出可行的设计方案。

2. 设计目标本次泵方案设计的目标是实现高效、稳定且经济的液体输送。

具体来说,我们的设计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高效性:泵的设计应具备高效的液体输送能力,确保液体可以在合理的时间内被输送到目标地点。

•稳定性:泵的工作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即在不同工况下,都能保持较为稳定的液体输送效果。

•经济性:设计的泵方案应在满足高效、稳定要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 设计方案根据对液体输送问题的分析和上述设计目标的要求,我们提出以下设计方案:3.1 泵的类型选择根据输送的液体性质和工程现场条件,我们初步确定使用离心泵作为液体输送设备。

离心泵具有输送能力强、维护方便等优点,适用于需要输送大量液体的工程。

3.2 泵的参数确定泵的参数选择直接关系到液体输送的效果和性能,因此需要合理的确定泵的参数。

我们将通过以下步骤确定泵的参数:1.流量计算:根据实际需要输送的液体量,结合预估的输送时间,计算出所需的流量。

流量计算结果将作为确定泵的参数的基础。

2.扬程计算:根据工程现场的具体情况和液体输送的距离,结合摩擦损失等因素,计算出所需的扬程。

扬程计算结果将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泵的尺寸和转速。

3.功率计算:根据泵选定后的流量和扬程,计算泵所需的功率。

功率计算结果将指导我们选择合适的泵的电机。

3.3 泵的其他设计考虑除了上述泵的类型选择和参数确定外,还有一些其他在泵方案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材料选择:根据所输送液体的性质和工程环境,选择合适的泵壳、叶轮等部件材料,以确保泵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密封方式选择:根据液体输送的要求和工程环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泵的密封方式,以确保泵的密封性能和工作安全性。

开题报告泥浆泵上阀体加工工艺与工装设计大学论文

开题报告泥浆泵上阀体加工工艺与工装设计大学论文
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泥浆泵上阀体加工工艺与工装设计
系别: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1年12月30日
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系别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联系方式
题目
泥浆泵上阀体加工工艺与工装设计
一、选题背景
泥浆泵,是指在钻探过程中向钻孔里输送泥浆或水等冲洗液的机械。泥浆泵是钻探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常用的正循环钻探中﹐它是将地表冲洗介质──清水﹑泥浆或聚合物冲洗液在一定的压力下,经过高压软管﹑水龙头及钻杆柱中心孔直送钻头的底端,以达到冷却钻头、将切削下来的岩屑清除并输送到地表的目的。常用的泥浆泵是活塞式或柱塞式的,由动力机带动泵的曲轴回转,曲轴通过十字头再带动活塞或柱塞在泵缸中做往复运动。在吸入和排出阀的交替作用下,实现压送与循环冲洗液的目的。
2.2课题的目的
1.了解和掌握机械工艺学的知识,把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完成泥浆泵上阀体的工艺路线的拟定(生产类型为中批)。
2.巩固机床夹具设计的方法,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与生产要求,结合所学的夹具设计的知识,完成夹具结构设计。
3.培养自身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
4.培养自身查阅与使用相关设计手册、图表、文献的能力。
泥浆泵的上阀体是泥浆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泥浆泵的易损件之一。在生产过程中,泥浆泵阀要求能承受高压和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所以泥浆泵阀体的制造很重要。产品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与设计、工艺技术、工装设备、管理和人员素质等多个因素有关,但与工艺技术的关系最为密切。也由于泥浆泵阀要求能承受高压和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因此,在泥浆泵生产改良之前,首先应进行阀体工艺设计(本设计主要以研究泥浆泵上阀体为重点),使加工工件的整个工艺过程都能实现科学操作。

泵体工艺开题报告

泵体工艺开题报告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题目泵体零件机械加工工艺
和专用夹具设计
作者所在系别机械工程系
作者所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作者所在班级
作者姓名
作者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完成时间年月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教务处制
说明
1.根据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暂行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
计(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开题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教研室论证审查后生效。

开题报告不合格者需重做。

3.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

其中的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

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开题报告中除最后一页外均由学生填写,填写各栏目时可根据内容另加附页。

5.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10篇以上(土建类专业文献篇数可酌减),其中外文资料应占一定比例。

本学科的基础和专业课教材一般不应列为参考资料。

6.参考文献的书写应遵循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要求。

7.开题报告应与文献综述、一篇外文译文和外文原文复印件同时提交,文献综述的撰写格式按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字数在2000字左右。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液压油泵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液压油泵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液压油泵毕业设计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液压油泵是液压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通过增加液体的压力提供动力给液压系统。

液压油泵在工程领域中应用广泛,包括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冶金、建筑等领域。

当前,液压油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效率、减小体积和质量、降低噪音和振动等方面。

传统的液压油泵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效率低、噪音大、容积效率低等。

因此,开发一款新型的高效、低噪音、体积小的液压油泵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本毕业设计旨在设计和开发一款高效、低噪音、体积小的液压油泵,以满足工程领域对液压系统的需求。

2. 研究目的本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设计和开发一款高效、低噪音、体积小的液压油泵。

具体目标如下:•提高液压油泵的效率,减少能量损耗;•降低液压油泵的噪音和振动水平,提高使用舒适度;•减小液压油泵的体积和质量,方便安装和维护;3. 研究内容本毕业设计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液压油泵结构设计针对传统液压油泵存在的问题,设计和优化液压油泵的结构。

通过改进液压油泵的内部构造和布局,提高其效率和性能。

3.2 液压油泵流道优化优化液压油泵的流道设计,改善液体的流动性能,减小流通损失和摩擦损失,提高液压油泵的输出能力。

3.3 液压油泵噪音和振动控制采用减振材料和增加密封隔离等措施,降低液压油泵的噪音和振动水平,提高使用舒适度。

3.4 液压油泵体积和质量优化通过采用先进的材料和工艺,减小液压油泵的体积和质量,方便安装和维护。

4. 研究方法和步骤本毕业设计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如下:4.1 文献调研首先对现有的液压油泵研究进行全面的文献调研,了解当前的研究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4.2 液压油泵结构设计根据文献调研的结果,设计和优化液压油泵的结构,包括内部构造和布局的改进。

4.3 液压油泵流道优化基于液压油泵的结构设计,对液压油泵的流道进行优化,改善液体的流动性能。

4.4 液压油泵噪音和振动控制通过选择减振材料和增加密封隔离等措施,降低液压油泵的噪音和振动水平。

自吸泵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自吸泵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学号: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设计(论文)题目:65ZW25-40型自吸式无堵塞排污泵设计指导教师:2014 年2月20日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2.开题报告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按照如“2002年4月26日”方式填写。

1.:泵对发展生产、保证人民的正常生活和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农业方面,水泵及排灌站在抵御洪涝、干旱灾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是功不可没。

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应用围正在迅速的扩大。

随着应用围的扩大,工作环境也越来越复杂,现代工程技术对泵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基于经验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很难达到这样的设计要求。

传统设计方法的一般过程为:设计一样机性能试验检测一制造,这样样品试制和性能检测要经过多次,整个设计也要经过多次重复,显然,传统设计方法的缺点是设计周期长,设计成本高。

产品的开发周期长和设计成本高成为离心泵新品开发难以逾越的瓶颈。

因此,需要探索新的离心泵设计方法。

此外,据全国流体机械及工程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泵是一种应用广泛、耗能大的通用流体机械,我国每年各种泵的耗电量大约占全国总耗电量的20%,耗油量大约占全国总耗油量的50%。

离心泵是各种泵中使用围最广泛的,而一般的离心泵的整机效率只有50%一60%,我国离心泵的运行效率平均比国外低10%-30%,节电潜力约为300-400亿千瓦时,因此提高泵的性能和效率,将心水泵效率由三部分组成:机械效率、容积效率和水力效率,主要是水力效率比较低,要想提高水力效率,那么离心泵部流动的精确计算和性能预测是十分重要的。

双模式运行的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工艺研究的开题报告

双模式运行的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工艺研究的开题报告

双模式运行的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工艺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对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要求,热泵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

双模式运行的第一类吸收式热泵(Single-Effect Absorption Heat Pump,SEAHP)作为一种新型热泵技术,其在城市集中供热、工业生产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国内外对SEAHP的研究尚处于早期阶段,特别是对双模式运行的SEAHP的研究尚不充分。

因此,针对双模式运行的SEAHP进行工艺研究,对促进其工业化与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的研究内容是针对双模式运行的SEAHP,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SEAHP的工艺流程和原理探讨:将对SEAHP的工艺流程和原理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探讨,力求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其工作原理和运行特点。

2. 双模式运行原理分析:对SEAHP双模式运行的原理进行分析,明确其双模式运行的特点和优势。

3. 实验设计:根据SEAHP的双模式运行特点,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设备、测试参数、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等。

4. 实验研究:进行实验研究,获取实验数据,并针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确定优化SEAHP双模式运行的操作条件和参数。

5. 计算模拟: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SEAHP的数值模拟和计算,以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和优化SEAHP的运行条件。

本研究主要采用实验研究和计算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旨在全面剖析SEAHP双模式运行的特点和优势,提高其实用性和经济效益。

三、预期研究成果通过本次研究,预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 全面深入理解SEAHP的工艺流程和原理。

2. 深入分析SEAHP双模式运行的原理和优势。

3. 设计出合适的实验方案,并获取相关实验数据。

4. 确定SEAHP双模式运行的最佳操作参数和条件。

5. 验证实验结果,提高SEAHP的实用性和经济效益。

四、研究的难点和挑战SEAHP的复杂性和新型性,使得本次研究面临以下几个主要的难点和挑战:1. 实验过程需要密切关注各个工艺参数和流程差异的影响,需对数据进行系统性而全面性的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题目泵体零件机械加工工艺
和专用夹具设计
作者所在系别机械工程系
作者所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作者所在班级
作者姓名
作者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完成时间年月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教务处制
说明
1.根据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暂行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
计(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开题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教研室论证审查后生效。

开题报告不合格者需重做。

3.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

其中的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

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开题报告中除最后一页外均由学生填写,填写各栏目时可根据内容另加附页。

5.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10篇以上(土建类专业文献篇数可酌减),其中外文资料应占一定比例。

本学科的基础和专业课教材一般不应列为参考资料。

6.参考文献的书写应遵循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要求。

7.开题报告应与文献综述、一篇外文译文和外文原文复印件同时提交,文献综述的撰写格式按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字数在2000字左右。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