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经络穴位 (彩图)

合集下载

十二经络高清图(包含经络穴位)

十二经络高清图(包含经络穴位)

阴廉…L 足五里十丑时1・3足 阴 肝 经期J !••••大或太、冲厥阴包••卜・曲泉膝关…M 中都….L 蠡沟…•卜中封…儿行间“精品文档…列缺经渠太渊寅时3-5••鱼际云门■中府•天府亠侠白••尺泽肘鄴 ......子三屋•XM* T«-卯时5一7手五里“偏冈八亠裔阳__N*fl舍谷" 三画. 二问八辰时7~9足 阳 明胄牡鼻…经• •来口下案'*■…承汶 :一四白 f 巨釋 …■城它呻阳" 险卷•“ 内 A-**S3L*-兄三里… 余 快3£「乳中4 乳根4・ 不寥. 孃门一 太乙柜民來关天大归牌t% J%,** *' 阴市…采丘•… 止巨A** -丰座f 下巨虚 ■■关门 叫F 肉门精品文档足 太 阴脾 经巳时9一11冲门" 箕门阴陵臬 地机*漏谷. 三阴夾商丘 公孙 太白- 隠白. .大祁大扌加周荣 胸乡 天溪 食窦精品文档午时11-13扌玖泉灵道通里阴郑• 神门未时13-15听宫一天容—天窗,•■*肩中俞一肩外俞二. 曲垣.天宗…乘风Ml&手太阳小肠经庐贞支正八养老阳谷脫骨—少泽…P时15-17 通天…济络却-的玉枕・点」天柱…* 大杼■丿攒竹眉巴承光“五处曲差睛明附命••询阳纲-*4意舍-*关元俞證薈二小肠俞誤扣承扶'浮郡夷*阳.-J 合阳T 承筋T…承山射阳•*申脉.衰背十昆仑常M海门"A»足太阳膀胱经精品文档幽门莎< 旳:: 商曲…霧力 史掬:酉时17T9满水泉足少阴肾经阴谷…气实大赫…蔽嗣阴心包经戌时19-21曲泽…天泉中冲精品文档璋孙…] ..... ............ 颅起十*…! 应脉•*x**^壬湎.•・「* ;天皤、^ 肩釋讨 脯会…彳 淸玲渊J天井…. 四渎…—V J夕卜关亠-"^«阳池…\ 中渚••」 液门…、关冲•」亥时21-23十丝竹空 * • •讦口 卜耳门讨…三阳络} 七+“支沟 /*;* * *-•汁,脉 五旅 …fit 逊 …”居露 「…环St子时23 -1京门一承灵r 天冲・ 浮自I 头窍阴 脑空" 风池宀: 听金* 膚井一日月■ ■ ■匚…用井…风?tr〜中渎 十“膝阳关入…本神卜“起颅施于類 卞黄率苍/头临泣J"…阳陵泉■”阳交■ n夕卜j£光明J阳辅、悬钟严“足窍阴」足临经!上溪地去会神灵至筋中"颅会•上星F神庭水沟兌端中院下皖… 神阙气海•%璇巩紫官•膻中•鸠足天突华盖五堂中庭巨阙•关元曲骨•…•阴•石门 "中极上脫•建里精品文档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最全人体穴位图和对治病症(最新彩图)

最全人体穴位图和对治病症(最新彩图)

快来收藏:已知最全面的人体穴位图及对治病症(彩图)特效穴位:1. 合谷:对感染性炎症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对于白细胞具有双向调整作用,能使血液中血小板明显增加,可使血清中的球蛋白含量上升,对甲状腺机能具有调整作用,对血液循环功能有调整作用,轻手法引起血管收缩,重手法引起血管扩张,能降低高血压病人血中胆固朜的含量。

2. 手三里:针刺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及小肠的运动机能,具有明显增强作用。

3. 曲池:治皮肤的要穴,艾灸该穴可使血糖上升,能使血小板显著增加,具有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对于感染炎症的病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率。

4. 迎香: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达70~90%。

5. 颊车:对甲亢病人有治疗效应。

6. 人迎: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尤其对收缩压最显著。

7. 足三里:①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作用,对胃酸和胃蛋白有双向调整作用,②增强胆囊运动和排空能力,使胆汁流量增多增快,③具有调整血压作用,④对病人血糖有影响,⑤能使血液中细胞总数增加,艾灸足三里,大椎,脾俞可使白细胞迅速上升,针刺能使痛阈明显升高,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

8. 丰隆:针刺丰隆穴可引起血管收缩反应,配曲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有显效,并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9. 解溪: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受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10. 公孙:针刺公孙穴对胃的里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及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胃酸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消化道溃疡,幽门痉挛,胃内容物滞留有良好作用。

11. 三阴交:为消化,生殖,泌尿系统,妇科疾患之常用要穴,三阴交配合谷,秩边,针刺后立即加强子宫收缩,且持续时间延长,对妇科疾病手术的镇痛作用十分显著,对于膀胱张力具有调节作用,治疗阵发性房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以及室性早博都有一定的疗效。

12. 阴陵泉:下痢里急后重,推之针之,桴鼓相应,所苦顿解。

13. 少海:可缓解结肠痉挛,对痉挛性结肠炎的治疗有良效。

王文远平衡针灸穴位图(共38穴)

王文远平衡针灸穴位图(共38穴)

王文远平衡针灸穴位图(共38穴)王文远平衡针灸穴位图(共38穴)2011-05-17 22:19:02| 分类:针灸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头颈部常用平衡穴位(共9穴)1.升提穴(BP-HNl)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出,双耳尖2cm(1寸)处。

局部解剖:血管分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脉静脉,及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神经分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

(30分钟左右自动解除)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

临床还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瘫等。

按语:升提穴是以主要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

均有补气穴,壮阳穴之称。

同时对生殖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是中医用于益气壮阳的首选穴位。

亦可作为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

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的辅助穴位。

对滞针后留下的针感一般30分钟自行解除。

歌诀中提到的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肠炎。

歌诀:升提穴位头顶中,枕神分支额神经,向前平刺4厘米,阳痿早泻遗尿精,脱肛脱垂胃下垂,前列腺炎与肠风。

(三寸毫针向前平刺2寸,百会穴上一寸)2.腰痛穴(BP-HN2)定位:此穴位于前额正中。

局部解剖:分布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

针灸学-十二经脉-循行-灵枢-原文-加-彩图-(经典图文并茂)

针灸学-十二经脉-循行-灵枢-原文-加-彩图-(经典图文并茂)

十二经脉循行原文加彩图1、LU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横出腋下,下循臑内前廉,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2、LI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颙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隔,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商阳〔井〕、二间〔荥〕、三间〔输〕、合谷〔原〕、阳溪〔经〕、偏历〔络〕、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合〕、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禾髎、迎香。

3、ST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交遏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外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共45穴,左右合90穴。

4、SP足太阴脾经,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隔,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隔,注心中。

人体362个穴位详解 高清彩图,建议收藏!

人体362个穴位详解 高清彩图,建议收藏!

人体362个穴位详解  高清彩图,建议收藏!疾病查询、健康指导、养生经典、有病不求人1.经脉循行:起于手小指外侧端(少泽),沿手背外侧至腕部直上沿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于大椎(督脉)向下入缺盆部联络心脏,沿食管过膈达胃,属于小肠。

缺盆部支脉:沿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

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交于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方法:少泽穴位于人体的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少泽穴(小吉穴,少吉穴)解析:1)少泽。

少,阴也,浊也。

泽,沼泽也。

该穴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

本穴因有地部孔隙连通小肠经体内经脉,穴内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的经水,经水出体表后气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如热带沼泽气化之气一般,故名。

2)小吉、少吉。

孝少,阴也、浊也。

吉,吉祥也。

小吉、少吉名意指本穴中的气化之气为无火的炎上特性的水湿之气。

本穴物质虽为小肠经体内经脉的外输湿热水气,但因其从体内出体表后水液气化散去了较多热量,成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后其温度并不算高,无火的炎上特性,因而对于天部中的金性之气来说是吉祥之事,故名小吉、少吉。

3)小肠经井穴。

井,地部孔隙也。

本穴属井,是因本穴有地部孔隙直通地之地部,故为小肠经井穴。

4)本穴属金。

属金,指本穴的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体表的水湿之气,其运行变化为散热冷疑缩合,表现出肺金的秋凉特性,故其属金。

附注:手太阳经所出为“井”。

少泽穴意义:小肠经体内经脉的高热水气由此外输体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温热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水湿之气不断地散热液化,所散之热上传天部,液化之液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生发金气。

主治疾病: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昏迷,热病。

〖人体穴位配伍〗配膻中穴、乳根穴治乳汁少、乳痈。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通之,热则泻之。

针灸穴位图解ppt(共107张PPT)

针灸穴位图解ppt(共107张PPT)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齿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配伍】配合谷治头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
手阳明大肠经
偏历 Piānlì
【穴名解释】偏,与正相对,偏离之意。历,经历。偏历名意指本穴的气血 物质偏离大肠正经而行。本穴物质为阳溪穴传来的炎上之气,行至本穴后因 进一步受热膨胀并向外扩散,而由于肺经所处的西方之地天部之气不足,所 以本穴的膨胀扩散之气偏行肺经,故名偏历。
【治法】 有余于气则泻,不足则补,偏寒加灸。
【定位】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处。
【主治】 头痛,面肿,咽喉肿痛,疔疮,肩背酸痛,肠鸣腹痛。
【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
【穴义】 肺经经水在此散而化为凉性水湿。 【治法】 寒则灸补,热则泻针出气。
【定位】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取穴方法】 仰掌,在腕横纹上,桡动脉桡侧凹陷中取穴
【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腕臂痛,无脉症。
【配伍】 配尺泽,鱼际,肺俞治咳嗽,咳血,胸痛;配人迎治无脉症。
【刺灸法】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针灸穴位图解
LOGO
十二经脉循行规律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总的规律
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
从肺经开始逐经相传,至肝经而终, 再由肝经复传于肺经
手三阴经从 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 手走头
足三 手太阴肺经 2. 手阳明大肠经 3. 足阳明胃经 4. 足太阴脾经
手太阴肺经
主治疾病
【穴名解释】温,温热也,是对穴内气血物质性状的描述。溜,悄悄地走失 也。温溜名意指偏历穴传来的天部之气在本穴悄悄地散失。本穴物质由偏历 穴传来,为吸热后上升于天之天部的阳热之气。气血行至本穴后,因其所处 为天之天部,外部环境对其的升温作用少,气态物质仍保留原来的余热而缓 缓地散热蒸发,散失的情形如悄悄地溜走一般,故名温溜。 【穴义】 大肠经的阳热经气在此聚集并缓慢蒸散。

针灸穴位挂图

针灸穴位挂图

昆仑仆参金门京骨束骨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至阴通骨侠溪地五会足临泣申脉 外踝尖跗阳飞扬外丘承山承筋合阳委扬委中浮郄偏头点头顶点前头点后头点脊柱点会阴点咽喉点颈项点坐骨神经点肩点眼点腰腿点腰腿点足跟点大陵胃肠点劳宫咳喘点踝点胸点夜尿点下耳背中耳背耳迷跟 上耳背降压沟扁桃体内耳眼牙痛点牙痛点 内分泌 舌 上颌下颌 额睾丸(卵巢) 太阳枕 颈 脑点脑干锁骨颈椎胸肩关节胸椎肩目 高血压点肾上腺 内鼻 外鼻 咽喉屏尖口平喘肺肺 心 膈直肠下段尿道外生殖器交感坐骨神经臀腰痛点 腰骶樵腹肘肝炎点子宫盆腔 膝 腕神门踝跟趾 指耳尖殷门督脉长强会阳环中环跳秩边白环俞下腰俞中膂俞中腰奇次膀胱俞臀中胞肓小肠俞关元俞上下十七椎大肠俞阳关命门悬枢腰眼气海俞志室肾俞三焦俞肓门京门痞根胃仓胃俞脾俞脊中中枢意仓阳纲魂门胆俞肝俞筋缩胰俞至阳灵台膈俞膈关督俞心俞神道议厥阴俞肺俞风门神堂膏肓天宗魄户附分身柱曲垣肩外俞华佗夹脊共三十四穴大杼陶道大椎定喘定喘肩中俞崇骨结核穴肩井天巨骨肩秉风新识天牖哑门风府医风脉颅息脑户强门浮白后顶百会络却承灵天冲肩后肩贞会上臂消泺五里清冷渊天井曲池肘小海三里扭伤穴上廉下廉四渎尺桡支正温溜三阳络会宗偏压支沟外关阳池阳溪腰痛阳谷腕骨养老腰痛合谷 八邪 三间 二间八邪 八邪 八邪 落枕中渚后溪液门 前谷手太阳小阳经少泽少冲关冲中魁 商阳 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1 玉枕2 天柱3 风池4 脑空5 穷阴6 完骨7 安眠8 医明耳后静脉三条医风耳尖四神聪四神聪四神聪四神聪百会手针穴位图常用耳穴图1 前列腺2 膀胱3 输尿管4 肾5 胰6 胆7 肝8 脾9 胃11 食道12 十二指肠13 小肠14 阑尾15 大肠16 气管17 三焦18 皮质下19 目220 面颊承扶图5腹水10贲门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哑门风府玉枕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印堂素人中督脉兑端任脉承浆上廉泉廉泉人迎水突扶突天窗肩井新识天鼎气舍气户云门肩肩抬肩周容肩前中府库房库房胸乡屋翳膺窗天池天溪渊腋辄筋食窦大包期门乳根乳中手少阴心经天泉青灵曲泽少海小海臂中郄门二白间使内关灵道通里阳谷腕骨神门阴郄大陵手太阴肺经鱼际少府后溪前谷手太阳小肠经劳宫少泽手厥阴心包经中冲日月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腹哀章门带脉京门天枢大横外陵腹结大巨提托五枢水道足阳明胃经子宫维道居臀中少商手太阴肺经二间三间合谷商阳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阳池阳溪外关 大渊经渠 列缺 支沟三阳络 偏历温溜孔最下廉四渎尺桡扭伤穴三里上廉尺泽五里肘曲池侠白天府消泺臂会上风市中渎伏兔阴市梁丘膝阳关犊鼻足三里阳陵泉胆囊点阑尾上巨虚丰隆外丘条口 下巨虚阳交飞扬光明阳辅跗阳悬钟昆仑外踝尖丘墟解溪冲阳申脉陷谷内庭侠溪地五会足临泣 厉兑 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窍阴 至阴 通谷 束骨 京骨京门仆参里内庭泉太白大都足少阴肾经公孙然谷太冲行间隐白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商丘中封照海水泉大钟太溪内踝尖 复溜 交信三阴尖中都漏谷蠡沟筑宾地机阴陵泉膝关曲泉 阴谷膝眼血海百虫窝 阴包箕门髀关府舍1 眉冲2 曲差3 五处4 承光5 通天6 络却7 玉枕8 天柱9 风池 10 脑空 11 承灵 12 正营 13 目窗 14 临泣 15 阳白 16 本神 17 头维 18 颔厌 19 悬颅 20悬厘21 曲鬓22 率谷23 天冲24 浮白25 窍阴26 完骨27 安眠28 医明29 医风30 脉 31 颅息32 角孙33 耳门34 和35 太阳36 丝竹空37 上关38 听宫39 听会40 下关41 瞳子42 鱼腰43 上明44 球后45 承泣46 四白47 鼻通48 迎香49 和50 巨51 地仓52 颧53 牵正54 颊车55 大迎56 扁桃57 天容58 天牖59 耳尖图 例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督脉任脉奇穴环跳失眠点图6图41 五处2 曲差3 眉冲4 攒竹5 睛明6 鼻通7 迎香8 禾9 地仓10 大迎11 牵正12 颧13 下关14 瞳子15 丝竹空16 本神17 阳白18 鱼腰 19 上明20 球后21 承泣22 四白23巨玉液 金津龈交督脉囟会足太阳膀胱经上星神庭头维颔厌耳尖印堂上关素人中兑端承浆颊车手太阳小肠经颊内人迎扶突水突廉泉天鼎缺盆云门中府气户俞府气舍天突璇玑中神藏屋医周荣抬肩胸乡肩前天溪膺窗灵墟紫宫华盖玉堂神封乳中天池食窦步郎乳根中庭膻中鸠尾天泉天府侠白肩手阳明大肠经期门不容承满通谷幽门上脘巨阙青灵尺泽少海带脉大横章门 腹哀关门 梁门 日月 阴都 石关 商曲中脘下脘建里太乙 滑肉门水分神阙肓俞 阴交 中注天枢 外陵 腹结大巨 水道 气海 石门四满 气穴 维胞 五枢止泻 关元提托维道子宫 大赫气冲 冲门府舍归来 中极曲骨横骨急脉 阴廉 五里任脉髀关臂中 孔最郄门 二白二白 间使 内关 列缺 灵道 通里经渠太渊大陵 神门阴郄 鱼际劳宫少府四缝 四缝 四缝四缝手太阴肺经 少商十宣 手少阴心经十宣十宣中冲(十宣) 手厥阴心包经曲泽十宣箕门伏兔 四强阴包百虫窝 血海阴市 梁丘犊鼻 膝眼阴陵泉足三里地机上巨虚阑尾 中都 条口 丰隆漏谷下巨虚 蠡沟极泉会阴三阴交交信内踝尖 照海 商丘中封 解溪 然谷冲阳公孙太冲 陷谷八风八风 内庭行间(八风) 太白 足少阴肾经 大敦大都 (八风)厉兑足阳明胃经 隐白足厥阴肝经 足太阴脾经上明鱼腰球后承泣睛明攒竹丝竹空上廉泉廉泉人迎瞳子头临泣库房青灵手穴图(3) 耳(生殖器)肾上腺鼻仙骨十二指肠脊椎脾脏小脑头、喉横结肠食道(甲状腺)小肠经)(心经)(三焦经)(心包经)(大肠经)(肺经)(肺经)(大肠经)(心包经)(三焦经)小肠经)(心经)太阳神经丛右手手掌反射区左手手掌反射区左手手背反射区右手手背反射区。

《针灸图谱和人体穴位图谱》清晰PDF彩图

《针灸图谱和人体穴位图谱》清晰PDF彩图
印堂
素人中督脉兑端
任脉
承浆
上廉泉
廉泉
人迎水突
扶突
天窗
肩井
新识
天鼎
气舍气户
云门肩肩
抬肩
周容
肩前
中府库房
库房
胸乡
屋翳
膺窗
天池天溪
渊腋辄筋
食窦
大包
期门乳根
乳中手少阴心经
天泉
青灵
曲泽
少海
小海
臂中
郄门
二白间使内关灵道
通里阳谷腕骨神门阴郄
大陵
手太阴肺经
鱼际
少府
后溪
前谷手太阳小肠经
劳宫少泽
手厥阴心包经中冲
日月
不容
秉风
新识
天牖
哑门
风府医风脉
颅息脑户
强门
浮白
后顶
百会
络却
承灵
天冲肩后
肩贞



消泺
五里
清冷渊
天井
曲池

小海
三里扭伤穴
上廉下廉
四渎尺桡
支正
温溜
三阳络会宗
偏压
支沟外关阳池
阳溪腰痛
阳谷腕骨
养老腰痛
合谷 八邪 三间 二间
八邪 八邪 八邪 落枕
中渚
后溪
液门 前谷
手太阳小阳经
少泽
少冲
关冲
中魁 商阳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
1 玉枕
2 天柱
3 风池
4 脑空
5 穷阴
6 完骨
7 安眠
8 医明
耳后静脉三条
医风
耳尖
四神聪四神聪
四神聪

最全超高清的人体穴位图

最全超高清的人体穴位图

最全超⾼清的⼈体⽳位图⼿太阴肺经⼿太阴肺经是⼗⼆经脉⽓⾎流注的始发经,联系的脏腑器官有胃、喉咙和⽓管,属肺,络⼤肠,在⾷指与⼿阳明⼤肠经相接。

中府【部位】在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锁⾻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 ⼨。

【主治】咳嗽、⽓喘、咳吐脓⾎、胸膈胀满。

云门【部位】在胸部,锁⾻下⽅凹陷中,肩胛⾻喙突内缘,前正中线旁开6⼨。

【主治】咳嗽、⽓喘、胸痛、肩痛。

天府【部位】在臂前区,腋前纹头下3 ⼨,肱⼆头肌桡侧缘处。

【主治】咳嗽、⽓喘。

侠⽩【部位】在臂前区,腋前纹头下4 ⼨,肱⼆头肌桡侧缘处。

【主治】咳嗽、⽓喘、烦满、上臂内侧神经痛。

尺泽【部位】在肘区, 肘横纹上,肱⼆头肌腱桡侧缘凹陷中。

【主治】咳嗽、⽓喘、胸部胀满、热病、咽喉肿痛、呕吐、泄泻。

孔最【部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7 ⼨,尺泽与太渊连线上。

【主治】咯⾎、⿐出⾎、咽痛、肘臂痛。

列缺【部位】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 ⼨,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

【主治】咳嗽、⽓喘、少⽓不⾜以息、偏正头痛、颈项僵硬、咽喉痛。

经渠【部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 ⼨,桡⾻茎突与桡动脉之间。

【主治】咳嗽、⽓喘、咽喉肿痛、胸部胀满、胸背痛、掌中热、⽆脉症。

太渊【部位】在腕前区,桡⾻茎突与⾈状⾻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

【主治】⽆脉症、脉管炎、咳嗽、肺炎、⼼动过速、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膈肌痉挛。

鱼际【部位】在⼿外侧,第1掌⾻桡侧中点⾚⽩⾁际处。

【主治】咽喉肿痛。

【部位】在⼿指, 拇指末节桡侧, 指甲根⾓侧上⽅0.1 ⼨(指⼨)。

【主治】咽喉肿痛、中风昏迷、⼩⼉惊风、热病、中暑呕吐。

⼿阳明⼤肠经经⽳⼿阳明⼤肠经在⾷指与⼿太阴肺经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下齿、⿐,属⼤肠,络肺,在⿐旁与⾜阳明胃经相接。

商阳【部位】在⼿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侧上⽅0.1 ⼨(指⼨)。

【主治】咽喉肿痛、昏厥、中风昏迷、热病汗不出。

⼆间【部位】在⼿指,第2 掌指关节桡侧远端⾚⽩⾁际处。

针灸推拿常用穴位图解PPT课件

针灸推拿常用穴位图解PPT课件
• 定位-----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 腕屈肌腱之间
许食盐,每日临睡觉前浸泡15~30分钟
• 用艾灸,每日一次,至涌泉穴有热感上行为度。
• 用按摩手法推搓、拍打涌泉穴 • “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如果每日坚持推搓涌泉
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
-
22
太溪穴
• 定位---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 • 临床应用 • 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等肾虚性五官
升压
-
13
三阴交穴
• 定位-----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 临床应用 •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
,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 遗精,阳痿,阴茎中痛,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脚气, 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病
-
14
阴陵泉穴
• 定位-----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 临床应用 • 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脾不运化
病证。 • 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疾患。 • 腰脊痛及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 气喘、胸痛、咯血等肺部疾患。 • 消渴。 • 失眠、健忘等肾精不足证
-
23
劳宫穴
• 定位-----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 临床应用 • 心痛,心悸 • 中暑昏迷----劳宫、水沟、十宣
-
24
大陵穴
针灸推拿常用穴位
-
1
手指同身寸的定位法
• 中指同身寸 --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一寸。 • 拇指同身 ----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一寸 • 横指同身寸 ---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

董氏针灸彩色穴位图最全收集(董氏奇穴)-董氏针灸穴位图

董氏针灸彩色穴位图最全收集(董氏奇穴)-董氏针灸穴位图

董氏奇穴,乃董门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历来口授心传,不著文字,不传外姓,其独门之秘穴心法,对外隐而不发,秘而不宣,几成千古疑案,素有"江湖秘术"之称。

董氏先祖以其灵性智慧,妙造独悟,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针灸体系。

正如《医贯》有云:"夫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董氏奇穴非一方一法,一穴一术,乃自成体系的针灸流派,堪称针道。

其医理学术深如渊壑,浩若瀚海。

图片仅供参考!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人体穴位按摩针灸图谱(彩色图片系列)

人体穴位按摩针灸图谱(彩色图片系列)

八、手的第五掌骨全息穴位图
九、手的人体全息示意图(1)
十、手的人体全息示意图(2)
十一、手掌反射区图
十二、双足全息图
பைடு நூலகம்三、针灸穴位图(1)
十四、针灸穴位图(2)
十五、针灸穴位图(3)
十六、足背侧反射区
十七、足底反射图区
十八、足内侧反射区图
十.........
人体穴位按摩针灸图谱彩色图片系列
人体穴位按摩针灸图谱(彩色图片系列)
一、耳朵人体全息示意图
二、脊椎全息图
三、手背反射区图
四、手部病理反应点适应症对照表
五、手部病理反应点--掌背图
六、手部病理反应点--掌心图
七、手的第二掌骨全息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收藏)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收藏)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收藏)经穴指十四经上的腧穴。

十四经指中医经络学说中的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加上督脉、任脉,共十四条经经络的统称。

经穴一共有361个。

本文详解人体穴位,十四条经络的穴位图谱。

1、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左右各67个,共134个: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至阴穴。

足太阳膀胱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呼吸系统:感冒、发烧、各种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

消化系统:消化不良、腹痛、痢疾、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急慢性胃肠炎、肝炎、胆囊炎。

泌尿生殖系统:肾炎、阳痿、睾丸炎、闭经、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糜烂。

其他疾病:失眠、腰背痛、坐骨神经痛、中风后遗症、关节炎,经脉所过的肌肉痛。

2、足厥阴肝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4个,共28个:大敦穴、行间穴、太冲穴、中封穴、蠡沟穴、中都穴、膝关穴、曲泉穴、阴包穴、足五里穴、阴廉穴、急脉穴、章门穴、期门穴。

足厥阴肝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盆腔炎、前列腺炎、疝气。

肝胆病:各种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肝脾肿大、抑郁症。

针灸经络穴位_(彩图)

针灸经络穴位_(彩图)
二、主治病侯 本经腑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胸部的外上方,上肢掌面桡侧和手掌及拇指的桡侧。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个穴位。(如图)
手阳明大肠经
一、经脉循行
①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②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 经上臂外铡前边(手五里、臂臑),④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⑤下入缺盆(锁骨上窝),
针灸经络穴位 (彩图)
这里给各位学习中医针灸气功的朋友们提供比较完整的彩色针灸经络图,可以经常对照练习学习。看不清楚时可以再点击一 针灸穴位图一
针灸穴位图二
针灸穴位图三 人体经络图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神经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指、掌尺侧、上肢背侧面的尺侧缘,肩胛及面部。起于少泽,止于听宫,左右各19穴(如图)。
足太阳膀胱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目内眦(睛明),上额交会于巅顶(百会,属督脉); 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到颞颏部; 巅顶部直行的脉: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回出分开下行项后,沿着肩胛部内侧,挟着脊柱,到达腰部,从脊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 腰部的支脉:向下通过臀部,进入腘窝中; 后项的支脉:通过肩胛内缘直下,经过臀部(环跳,属足少阳胆经)下行,沿着大腿后外侧,与腰部下来的支脉会合于腘窝中。从此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经络穴位 (彩图) 2008年02月03日 星期日 09:34
这里给各位学习中医针灸气功的朋友们提供比较完整的彩色针灸经络图,可以经常对照练习学习。看不清楚时可以再点击一 针灸穴位图一
针灸穴位图二
针灸穴位图三 人体经络图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
手少阳三焦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向上出于第四、五掌骨间,沿着腕背,出于前臂外侧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 胸中支脉:从胸直上,出于缺盆部,上走项部,沿耳后向上,出于耳部上行额角,再屈而下行至面颊部,到达眶下部;
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达目目外眦(丝竹空之下),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二、主治病侯 本经腧穴主治侧头、耳、目、胸胁、咽喉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腹胀,水肿,遗尿,小便不利,耳鸣,耳聋,咽喉肿
三、经穴分布 本经穴分布在无名指外侧,手背,上肢外侧面中间,肩部,颈部,耳翼后缘,眉毛外端。起于关冲,止于丝竹空,左右各23穴。
足少阳胆经
一、经脉循行
起子目外眦(瞳子髎),向上到达额角部(颔厌),下行至耳后(风池),沿着颈部行于手少阳经的前面,到肩上交出手少阳经的后面, 耳部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到目外眦后方; 外眦部的支脉:从目外眦处分出,下走大迎,会合于手少阳经到达目眶下,下行经颊车,由颈部向下会合前脉于缺盆,然后向下进入胸中,通 缺盆部直行的脉:下行腋部,沿着侧胸部,经过季胁,向下会合前脉于髋关节部,再向下沿着大腿的外侧,出于膝外侧,下行经腓骨前 足背部支脉:从足临泣处分出,沿着第一、二跖骨之间,出于大趾端,穿过趾甲,回过来到趾甲后的毫毛部(大敦,属肝经),与足厥阴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侧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口苦,目眩,疟疾,头痛,颔痛,目外眦痛,缺盆
上行的一支:⑦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
足阳明胃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与旁侧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着鼻的外侧(承泣),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 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联络脾脏;
二、主治病侯 本经腑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胸部的外上方,上肢掌面桡侧和手掌及拇指的桡侧。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个穴位。(如图)
手阳明大肠经
一、经脉循行
①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②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 经上臂外铡前边(手五里、臂臑),④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⑤下入缺盆(锁骨上窝),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足大趾,内踝,下肢内侧,腹胸部第三侧线。起于隐白,止于大包,左右各21穴(如图)。
手少阴心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心与其他脏器相连系的部位),通过横膈,联络小肠;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腋下,上肢掌侧面的尺侧缘和小指的桡侧端。起于极泉,止于少冲,左右各9穴(如图)。
手太阳小肠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于小指外侧端(少泽),沿着手背外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沿着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沿上臂 缺盆部支脉:沿着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 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而又斜行络于颧骨部。
肺经太渊,位于掌后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心包经大陵,位于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骨肌腱之间
心经神门,位于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小肠经腕骨,位于手背尺侧,豌豆骨前赤白肉际
三焦经阳池,位于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大肠经阳溪,位于腕背横纹桡侧端,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心系”向上的脉:挟着咽喉上行,连系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 “心系”直行的脉:上行于肺部,再向下出于腋窝部(极泉),沿着上臂内侧后缘,行于手太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后面,到达肘窝,沿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心痛,咽干,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目黄,胁痛,上臂内侧痛,手心发热等。
缺盆部直行的支脉:经乳头,向下挟脐旁,进入少腹两侧气冲;
胃下口部支脉:沿着腹里向下与气冲会合,再由此下行至髀关,直抵伏兔部,下至膝盖,沿着胫骨外侧前线,下经足跗,进入第二足 胫部支脉:从膝下3寸(足三里)处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 足跗部支脉:从跗上(冲阳)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目、鼻、口、齿痛、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
督脉大椎,俯卧,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任脉中脘,仰卧,前正中线,脐上四寸
带脉侧卧,第十一肋骨游离端直下,平脐处取穴。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目外眦,颞部,耳后,肩部,胁肋,下肢外侧,膝外侧,外踝的前下方,足第四趾端等部位。起于瞳子髎,止于足窍阴,
足厥阴肝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足大趾上毫毛部(大敦丫),沿着足跗部向上,经过内踝前一寸处(中封),向上至内踝上八寸处交出于足太阴经的后面,上行膝内
“目系”的支脉:下行颊里,环绕唇内; 肝部支脉:从肝分出,通过横膈,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肝病,妇科、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疝气,少腹肿等证。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足背,内踝前,胫骨内侧面,大腿内侧,前阴,胁肋等。起于大敦,止于期门,左右各14穴。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证以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眼眶,头,项,背腰部的脊柱两侧,下肢后外侧及小趾末端。起于睛明,止于至阴,左右各67穴(如图)。
足少阴肾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再向上行于腿肚内侧,出腘窝的内侧,向上行股内后缘,通向 肾脏部直行的脉:从肾向上通过肝和横膈,进入肺中,沿着喉咙,挟于舌根部; 肺部支脉:从肺部出来,联络心脏,流注于胸中,与手 厥阴心包经相接。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妇科,前阴病,肾、肺、咽喉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咳血,气喘,舌干,咽喉肿痛,水肿,大便秘结,泄泻,腰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足心,内踝后,跟腱前缘,下肢内侧后缘,腹部,胸部。起于涌泉,止于俞府,左右各27穴。(如图)
手厥阴心包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 胸部支脉:沿着胸中,出于胁部,至腋下三寸处(天池)上行到腋窝中,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太阴和手少阴之间,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 掌中支脉:从劳宫分出,沿着无名指到指端(关冲),与 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腋肿,肘臂挛急等证。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乳旁,上胶掌侧面中间及中指末端。起于天池,止于中冲,左右各9穴。(如图)
三、经穴分布 足阳明胃经经穴分布在头面部、颈部部、胸腹部、下肢的前外侧面。起于承泣,止于厉兑,左右各45穴(如图)。
足太阴脾经
一、经脉循行
起子足大趾末端(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过大趾本节后的第一跖趾关节后面,上行至内踝前面,再上腿肚,沿着胫骨后面,交出
胃部支脉:向上通过横膈,流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神经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指、掌尺侧、上肢背侧面的尺侧缘,肩胛及面部。起于少泽,止于听宫,左右各19穴(如图)。
足太阳膀胱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目内眦(睛明),上额交会于巅顶(百会,属督脉); 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到颞颏部; 巅顶部直行的脉: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回出分开下行项后,沿着肩胛部内侧,挟着脊柱,到达腰部,从脊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 腰部的支脉:向下通过臀部,进入腘窝中; 后项的支脉:通过肩胛内缘直下,经过臀部(环跳,属足少阳胆经)下行,沿着大腿后外侧,与腰部下来的支脉会合于腘窝中。从此
脾经太白,位于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肝经太冲,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底之间凹 陷中
肾经太溪,位于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膀胱经束骨,位于第五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胆经丘墟,位于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胃经冲阳,位于足背高外,第二、三趾间的缝纹内庭 上五寸(相当于受检者五个 拇指的宽度)
《黄帝内经》对经络的认识是从大量的临床观察中得来的,记载这些临床观察的文献近年来已在马王堆帛书、张家山竹简和绵阳木人经络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制成了金属针,称为微针,并用微针对经脉进行治疗。《黄帝内经》分为两部书,其中之一叫做《灵枢经》,
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二、主治病候
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 手腕后方的支脉:从列缺穴分出,一直走向食指内侧端(商阳),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