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微创改良经腰椎间孔椎体间融合联合双侧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微创改良经腰椎间孔椎体间融合联合双侧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研 究 。 结 果 、JOA 评 分 等 方 面 比 较 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 <
0.05)。 结论 微创改良 TLIF 联合双侧钉捧系统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软组织损伤小 、出血量少,不破坏症
状侧对侧正常骨性结构、脊柱的稳定性高,住院时间短,腰椎椎间植骨融合率高,临床症状、体征及括约肌功能改善
fusion,TLIF)联合双侧钉棒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vertebrae degenerative disease)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初步
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 2011 年 1 月~2012 年 3 月,随机选取有微创 TLIF 术适应证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例 30 例,其中
微创改良 TLIF 联合双侧钉捧系统固定组 (A 组)15 例,常规开放 TLIF 组(B 组)15 例,行各自术 式 手 术 并 进 行 对 照
LAI Zhengwen LI Min HUANG Zhensheng LI Ping'an The Third Department of Surgical, Henggang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51811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dications, surgical method, preliminary curative effect and complications of lum barvertebrae degenerative disease treated by minimally invasive improved modified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 combined with bilateral nail rod fixa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1 to March 2012, 3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umbarvertebrae degenerative disease, who had indicati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TLIF,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o accept operation and control study. It included minimally invasive improved TLIF combined with bilateral nail rod fixation group (group A) in 15 cases, conventional open TLIF group (group B) in 15 cases. Results Six months after operation, a comparison of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rate and JOA score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 B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 P < 0. 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minimally invasive improved TLIF combined with bilateral nail rod fixation has sev eral advantages, such as minimal soft tissue trauma, less blood loss, no destruction of normal bone structure in the offside of lesion area, high spinal stability, shorter hospitalization time, high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rate, high recovery rate of clinical symptoms, signs and sphincter muscle function, low complication rate. So it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widely. [Key words] Minimally invasive; Improved modified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 -terbody fusion; Bilateral nail rod system; Lumbarvertebrae degenerative disease

改良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治疗腰椎疾患19例

改良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治疗腰椎疾患19例

11 一般 资 料 .
本 组 男 1 , 9例 ; 龄 4 ~ 0例 女 年 1
深筋 膜 、 背 筋 膜 , 肌 间 隙 中钝 性 分 人至 病 变 间 腰 从
隙之上 下关 节 突 , 离软 组 织 , 骨 钳 和枪 钳 咬除 剥 咬 上、 下关节 面 , 咬下骨 粒 清理 备 用 , ’ 椎 弓根 螺钉 对侧
流, 缝合 伤 口。
位 , 软枕架 空腹 部 , 用 C臂 x光 机 透视 找 到病 变 间 隙两侧 椎 弓根 体 表 投 影 并 标 记 。棘 突 旁 15m左 .c 右标记 处作 长约 15m切 口 , .c 切开 皮 肤 、 皮下 组 织 、 腰背筋 膜 , 术者食 指 沿肌 间隙钝 性 分 入至 上关 节 用
1 资料 与方 法
固定 完成后 , 根据 患 者 的症状 和滑 移程 度 确定 减压
侧 。一 般在 神 经根 症 状侧 减 压 , 滑移 在 Ⅱ。 如 以上 ,
为 能尽量 复 位 和 复位 后 避 免 引 起 神 经 根 症 状需 要 双侧 减压 。在减 压侧 将 以上 两 切 口相 连 , 或者 在棘 突旁 15m处作 5m长切 口, 开皮 肤 、 下组 织 、 .c c 切 皮
突 , 性剥 开上 关 节 突上 部 分 肌 肉止 点 , 上 关 节 钝 沿
【 关键 词】 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
经后路腰椎 间融合术 改 良

经椎 间孔椎 体 融 合术 (r s r a l brn tnfa i lu a i— a om n m tbd sn T I) 在 经后 路 腰 椎 问 融合 术 (o. e oyui ,LF 是 r f o ps
6 岁 4例 , 滑脱 1 滑 Ⅱ。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治疗的作用分析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治疗的作用分析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治疗的作用分析张超;赵海玉【期刊名称】《四川生理科学杂志》【年(卷),期】2022(44)9【摘要】目的:分析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4例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PLIF 术)43例和观察组(MIS-TLIF术)41例。

对比两组手术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rating,VAS)、功能障碍指数(Dysfunction index,OD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术后VAS和ODI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术后7 d、3 m VAS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IS-TLIF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临床疗效良好,具有切口小、恢复快等优点,且安全性高。

【总页数】3页(P1637-1639)【作者】张超;赵海玉【作者单位】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脊柱关节外科;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相关文献】1.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经一次性可扩张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的效果2.管状通道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3.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与开放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疗效比较4.一次性可扩张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5.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对椎旁肌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良经皮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分析

改良经皮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分析

改良经皮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分析龚俊峰;汤宇;常献;张超;郑文杰;周跃;李长青【期刊名称】《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年(卷),期】2024(34)4【摘要】目的:分析改良经皮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odified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P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0月在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MPTLIF治疗的2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14例;年龄44~77岁(58.3±8.4岁);腰椎滑脱症16例,腰椎不稳伴神经根管狭窄症10例;L3/43例,L4/523例。

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

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和CT片上测量椎间隙前后缘高度、腰椎前凸角和手术节段前凸角。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8.9±6.6min,术中出血量41.0±12.6mL,术后引流量38.1±9.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8±0.9d,无硬膜外血肿、感染或肌肉麻痹瘫痪等并发症。

随访17.7±4.2个月,术前和术后3d、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分别为5.85±0.67分、2.15±0.54分、1.12±0.33分、0.54±0.51分,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ODI分别为(47.38±6.66)%、(11.73±6.73)%、(6.58±6.51)%,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和ODI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性改善(P<0.05),且随着术后时间推移有进一步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24例,良2例。

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分析

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分析

单侧下肢疼痛, 并经腰椎正侧位、 过伸过屈侧位 x线片及C T 检查证实为腰椎滑脱症。 其中单间隙者 2 例(。 4 L 滑脱 3 例, L 滑脱 1 例, 5 L 滑脱 6 , 例)双间隙者 5 L 滑脱L 不稳 例( 。
1 L 滑脱 L/ 例, S 椎间盘突出1测, L 滑脱I 不稳 3 。 。 例)
问隙 。 C型臂 X线机透视显示椎间融合器位置 良好后 , 经 将 椎弓根螺钉之间加压 固定 。 最后行横 突间植骨融合从而实现
优点近年来被广大医患所接受『。本科从 20 ] 】 05年 9月至 20 年 1 月应用该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症 2 例, 09 O 9 取得了满意
效果 , 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 本组共 2 例 (4 9 3 节段)男 1 例 , 1 例 ; , 1 女 8 年龄 4 ̄6 岁 , 5 9 平均 5 3岁。所有病例均有顽 固性 下腰痛及
Su KS, k Lee H M , o M on SH , ta .Re ur e um b r g 1 c r ntl a
“ 环形” 融合 。
2 结 果
本组 2 例术后随访 5 8 9 ~3 个月( 平均 2. 7 12 个月)通 , 过测量椎体滑移距离及 日本矫形协会(aaotoad s Jpn r pei h c
短期疗效满意 。
经 椎 间 孔人 路 腰 椎 融 合 治 疗 腰 椎 滑 脱 症 具 有 手术 简单 、 伤 小 及 融 合 率 高 等 优 点 , 创
关 键 词 : 椎 间孔 人 路 腰 椎 融 合 术 ; 椎 滑 脱 ; 效 经 腰 疗
中图 分 类 号 : 8 . 7 6 15, 黎 明. 论 腰 椎 间 盘 突 出症 诊 断 中 的误 区 程 再 [] 中 国脊 柱 脊 髓 杂 志 ,00 1 ( )57 J. 2 0 ,0 1 :-.

两种术式治疗轻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比较

两种术式治疗轻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比较

两种术式治疗轻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比较余会林;马胜;李渠蓬;高啸;邓斌;潘彬;孙伟;冯虎【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年(卷),期】2024(27)1【摘要】目的比较改良Jaslow技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和传统TLIF治疗轻度退行性腰椎滑脱(DLS)的疗效。

方法将95例轻度DLS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传统TLIF组(采用传统TLIF治疗,49例)和改良Jaslow组(采用改良Jaslow 技术TLIF治疗,46例)。

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影像学指标,采用疼痛VAS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6(21.13±11.80)个月。

(1)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滑脱度:两组术后1年均低于术前(P<0.01)。

腰椎前凸角:两组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椎间隙高度:两组术后1年均高于术前(P<0.01);术后1年改良Jaslow组高于传统TLIF组(P<0.01)。

末次随访时椎间融合器沉降值、椎间融合器沉降率:改良Jaslow组均少(低)于传统TLIF组(P<0.05),手术节段均骨性融合。

(3)疼痛VAS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末次随访时两组均优于术前(P<0.0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传统TLIF相比,改良Jaslow技术TLIF治疗轻度DLS可以更有效地维持椎间隙高度,同时能延缓椎间融合器的沉降,临床疗效满意。

【总页数】5页(P11-15)【作者】余会林;马胜;李渠蓬;高啸;邓斌;潘彬;孙伟;冯虎【作者单位】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7;R687.3【相关文献】1.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2.两种微创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及腰椎矢状位参数的比较3.经皮内镜辅助下腰椎椎间融合术与传统术式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比较4.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临床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5.后路中线腰椎椎间融合术与后路腰椎间融合治疗轻度退行性腰椎滑脱临床对比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
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
宋建康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7(033)019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颈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收治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引流量、出血量、手术时间和CPK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颈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显著.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宋建康
【作者单位】610000 四川成都双楠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比较 [J], 邓桂;李宁;梁届东
2.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对比研究 [J], 李懿;詹友达;李洪兵;谢勇
3.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与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
病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J], 冯建宏;辛欣
4.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比较研究 [J], 蔡奋忠
5.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对比分析 [J], 徐新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的可行性研究

改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的可行性研究
( MI S — T L I F)u s i n g p e d i c l e s c r e w s a n d a t r a n s l a mi n a r s c r e w f o r s i n g l e — l e v e l l u mb a r d i s c d i s e a s e w i t h o u t d r a i n a g e t u b e . Me t h o d s A
【 关键词 】 经 椎 间孔 腰 椎 体 间 融 合 术 ; 单侧切 口; 微创外科手术 ; 混 合 内 固定 ; 引 流
中图分类号 : R 6 8 1 . 5 文献标识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6 6 0 4( 2 0 1 3 ) 1 1—1 0 2 6—0 5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wa s c o n d u c t e d o n 5 5 p a t i e n t s wi t h s i n g l e ・ l e v e l d i s c d i s e a s e u n d e r g o i n g MI S - T L I F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f r o m J a n u a r y
Y a h , e t a 1 .D e p a r t m e n t o fO r t h o p e d i c s , T h e G e n e r a l H o s p i t a l fP o , B e i j i n g 1 0 0 8 5 3 , C h i n a
徐 教 毛克 亚
( 解放军总医院骨科 , 北京
王 岩 肖嵩华 李 鹏 毛 克政 肖 波 王义 国

《2024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范文

《2024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范文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篇一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

通过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综合分析,找出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为临床治疗和康复提供参考依据。

一、引言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患者常因腰椎结构退化、失稳而出现腰椎滑脱。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治疗已成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

然而,患者术后的疗效却因个体差异、手术方式、术后康复等多种因素而有所不同。

因此,对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了某医院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通过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手术方式、术后康复情况等因素,探讨各因素对术后疗效的影响。

三、结果1. 患者基本情况:本组患者共XX例,其中男性XX例,女性XX例,年龄分布广泛,病程长短不一。

2. 手术方式与疗效: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手术方式中,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更快的术后恢复时间和更好的术后生活质量。

同时,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也对疗效产生重要影响。

3. 年龄与疗效:年龄是影响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年轻患者由于身体恢复能力强,术后恢复时间较短,疗效较好。

而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术后恢复较慢,疗效可能受到影响。

4. 术后康复:术后康复训练的及时性和规范性对患者的疗效具有重要影响。

规范的康复训练可以加速患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5. 其他因素:病程长短、合并症等因素也可能对患者的术后疗效产生影响。

四、讨论通过对本组患者的综合分析,我们发现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疗效与手术方式、年龄、术后康复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其中,手术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和生活质量;年龄则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规范的术后康复训练则能够加速患者恢复,提高疗效。

此外,病程长短和合并症也可能对患者的疗效产生影响。

针对本文认为,在临床治疗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病程、合并症等因素。

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探讨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2003年10月~2005年5月,采用椎管扩大减压后行TLIF,对常规TLIF技术进行改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25例共29个节段,男17例,女8例;年龄24~65岁,平均54.6岁。

Ⅰ~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6例,腰椎管狭窄症8例。

改良方法首先切除一侧下关节突、上关节突内上侧部分及棘突与椎板的下1/2部分,将神经根松解、减压,再向对侧扩大减压范围,行对侧神经根减压,椎管减压满意后按照常规方法完成TLIF。

[结果]2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个月~32个月,平均18.4个月,无椎弓根钉失败及Cage前、后侧移位。

1例术后6个月X线片示Cage 轻度下陷;1例术后出现下肢麻木感,2例下肢麻木加重,均为TLIF 侧,其中2例于3个月内症状消除,1例稍有改善;术后1年X线片示未愈合2例。

根据Denis疼痛分级、JOA评分法,术后平均改善率92%。

[结论]改良TLIF扩大了手术适应证,使操作更加简单、安全,并发症减少,选择性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短期疗效满意。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脊柱融合术改良减压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result of modified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 for the treatment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Method] From October 2003 to May 2005, 25 patients(29 levels) suffering from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were treated with modified TLIF. The modification included expansile decompression of vertebral canal combination with TLIF and pedicle screw instrumentation. There were 17 males and 8 females with average age of 54.6 years, ranging from 24 to 65 years.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included lumbar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 (11 cases, GradeⅠtoⅡ),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combined with segmental instability (6 cases ) and lumbar spinal stenosis ( 8 cases). Expansile decompression of vertebral canal was applied as follows:total inferior facet process and inner half superior facet process of the trouble side were resected firstly,the compression for the nerve root caused by degenerative articular process and lateral recess stenosis was relieved. Then half spinous process and lamina were resected while decompression of the vertebral canal was expanded to opposite side until thenever root was decompressed satisfactorily. Care must be taken to avoid over resecting which lead to isthmic breaking. In the end, TLIF was performed according to normal procedure after the decompression of vertebral canal being accomplished. [Result]The lateral, AP, flexion-extension X-ray films were taken at 3, 6 months and 1 year after operation to evaluate the fusion, Simmons method and Denis pain measurement and JOA scoring were adopted to determine the results.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ranged from 310 to 820ml (mean, 530ml), and total operative time ranged from 110 to 210min (mean, 165min). Blood transfusion was carried out in 6 patients (range, 400 to 800 ml).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to 36 months (mean, 18.4 months), no failure of pedicle screws and cage migration occurred .One cage subsidence and 2 nonunion were shown in plain X-ray films,3 patients complained of worsening numbness in legs in side which TLIF was performed. The rate of improvement was 92% in all patients according to above evaluation methods. [Conclusion]The modified TLIF expands the indications for TLIF. Operative procedure can be performed more easily and safely with less complications. The clinical results are satisfactory in some selected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experience.Key words:lumbar vertebrae; degenerative disease; spinal fusion; modified; decompression对部分腰椎退行性疾病选择性地采用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疗效已经得到肯定,但以往主要采用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手术创伤较大,硬膜囊和神经根牵拉导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更是影响其疗效的重要原因[1~3]。

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26例临床观察

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26例临床观察
切除病 变 间隙 的上 椎 下关 节 突 和下 椎 的 上关 节 突 ,
显露椎 间 隙 , 露纤 维环并 开 出一矩 形骨 窗 , 暴 清除椎 间盘组 织及 终板 软 骨 , 终板 前 半 部 分 去皮 质 。置放 椎 弓根 钉 系统 , 用 对 侧钉 棒 系统 提 拉 复位 。 自体 利 松质骨 植 于前半 部 间隙 , 间 隙 中后 部 植 入 三 面皮 椎 质骨 的髂 骨块 。安装 同侧 钉棒 , 双侧 同时加压 , 确认 滑脱椎 复 位情 况及椎 问隙植 骨块位 置 。将对 侧小 关 节 、 板及 双侧 横 突去皮 质并 植入髂 骨 , 椎 根据 病情决 定是否 行对 侧椎 板 间 开 窗 ( 窗 大 10c ×10c 骨 . m . m 15c . m×15c 、 隐窝 和 ( ) 经 根 减 压 。常 . m)侧 或 神 规放 置引 流 , 各 层 。 缝合 术后 予脱 水剂 及 糖 皮 质 激 素 3~5d抗 生 素 1 ,
腰 椎 滑脱症 以往 的术 式 手 术 并发 症 多 , 后 较 预 差 。20 03年 3 月 20 06年 1 0月 , 我们 应用 经椎 间孔
周 。术 后 2 3 除引 流管 。术后 2 内鼓励 患 4~ 6h拔 周 者 在腰 围 保 护 下 下 床 活 动 。术 后 3个 月 内配 戴 腰
山东 医药 20 08年第 4 卷 第 3 8 9期
经 椎 间孑 椎 体 融 合 术 治 疗腰 椎 滑脱 症 L 2 6例 临床 观 察
叶 茂, 王 奎, 邹 毅 , 建国, 王 周涤 沙 ( 中国人 民解放 军第 32医院 , 州安 顺 5 10 ) 0 贵 600
[ 要] 采用经椎问孔椎体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2 摘 6例 。术后随访 l —3 2 9个 月 , 平均 2 . 78个月。2 例滑 脱 3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在老年人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在老年人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
能ꎬ提高腰椎融合效果ꎮ
〔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ꎻ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ꎻ疼痛程度ꎻ腰椎功能障碍
〔 中图分类号〕 R687 3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5 ̄9202(2020)21 ̄4564 ̄04ꎻdoi:10 3969 / j issn 1005 ̄9202 2020 21 027
〔1〕
ꎮ 目前临床对
于经保守治疗无效患者ꎬ常采用外科手术治疗ꎬ研究
显示ꎬ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TLIF) 可获得较
好神经减压及节段固定融合ꎬ可取得一定效果ꎮ 传
统 TLIF 一直以来被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ꎬ但其具有
一定局限性ꎬ如创伤大ꎬ术中出血量多ꎬ术后恢复慢
等ꎬ不利于预后
〔2〕
ꎮ 近年来ꎬ随着微创技术不断应
4565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 TLIF 治疗ꎮ 术前常规
放置明胶海绵ꎮ 给予患者单侧减压ꎬ对侧给予经皮
术前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ꎬ指导其注意事项ꎮ 全
在导航仪器辅助下加压固定ꎬ再次确认位置是否良
禁食禁饮 6 ~ 8 hꎬ完善心电图、血常规等基本检查ꎬ
用ꎬ微创 TLIF 因其具有创伤小、对肌肉等软组织牵
拉少ꎬ患者恢复快等优点ꎬ受到广大患者及医师青

〔3〕
ꎮ 目前临床对于微创 TLIF 治疗老年腰椎退行
性疾病患者的效果研究并不多见ꎬ基于此ꎬ本研究旨
在探讨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 TLIF 治疗的
效果ꎮ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 2018 年 1 月至 2019
伴钙化 6 例、腰椎退变性滑脱症 13 例、腰椎间盘突
出症伴腰椎失稳 12 例ꎮ 实验组男 26 例ꎬ女 22 例ꎻ

不同腰椎融合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不同腰椎融合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通过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方法中,以腰椎融合运用最为广泛。

其中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伴有节段明显失稳的患者,腰椎融合术已成为其治疗首选[1,2]。

腰椎融合术根据手术入路、植骨融合位置、减压内固定置入的不同可分为多种术式类别,而各类术式的适应症、禁忌症和优缺点不尽相同。

现对各类腰椎融合术式在腰椎退行性疾病运用上的研究进展作以下报道。

1腰椎椎间融合术(lumbar interbody fusion )腰椎椎间融合术是在摘除椎间盘后,通过植骨或内置物使椎体间相融合。

该术式最早用于椎体结核的治疗,1953年Cloward 首次将其用于下腰痛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腰椎间融合根据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附属遂宁市中医院骨科,四川遂宁629000*通讯作者:陈泽,Email :****************不同腰椎融合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李笑峰,蒋曼,陈泽*,熊福生[摘要]腰椎退行性疾病是由椎间盘退变、椎间小关节增生紊乱、腰椎韧带松弛以及肌肉劳损等原因相互作用引起的以腰椎自然退化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病。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腰椎退行性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给众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腰椎融合手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临床上腰椎融合术式种类多样,而各类术式有其自身适应症、禁忌症以及优缺点,各家研究报道结果不一,使得临床医师在不同术式的选择上一直存在争议,难以达成共识。

现就临床上各类腰椎融合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融合术;综述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1.02.025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progress of different lumbar fusion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LI Xiao⁃feng ,JIANG Man ,CHEN Ze ,XIONG Fu⁃sheng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Suin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Suining ,Sichuan 629000,China Coresponding author :CHEN Ze ,****************[Abstract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is a common disease ,caused by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ntervertebral facet hyperplasia and disorder ,lumbar ligament relaxation ,and muscle strai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lumbar natural degeneration.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and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aging process ,the clinical incidence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which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of many elderly people.Lumbar fusion surgery is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Although there are various types of lumbar fusion in clinic ,each type of lumbar fusion has its own indica⁃tions ,contraindication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studies are different.As a result ,clinicians have been controversial on the choice of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reach a consensus.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linical research on all kinds of lumbar fusion is reported as follows.[Key word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lumbar fusion ;review手术入路可以分为经前路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经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极外侧腰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XLIF)。

改良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改良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例, 2 女 7例 , 均 年 龄 5 . 平 3 6岁 , 2 , 9例 , 5 s 1 L 例 L/ 1 s L / 1 5例 。 对 所 有 病 例 进 行 定 期 随 访 , 估 其 临 评
床 疗 效 、 骨 融 合 率 和 椎 间 隙 高 度 。 结 果 3 植 6例 患 者 随访 时 间 1 ~ 4 O 8个 月 , 均 1 平 8个 月 。 患 者 腰 背
例 , 效满 意, 道如下 。 疗 报 1 资 料 与 方 法
入 椎 间 隙 中 央 , 以椎 弓根 螺 钉 系 统 适 当 加 压 cg 。典 型 病 再 ae 本组男 9 , 2 例 女 7例 ; 龄 4 ~ 6 年 O 7岁 , 均 平
例 见 图 1 。
1 1 一 般 资料 .
5. 3 6岁 ; 1 2例 , I m 1 9例 , s 5例 , 腰 椎 C 及 MR I 1 / 经 T I
检查 。 椎 问盘 突 出 1 伴 8例 (3间 隙 ) 伴 椎 管 狭 窄 2 2 , 1例 。根
据 Me e dn y r ig滑 脱 程 度 分 级 标 准 : I度 滑 脱 1 5例 , Ⅱ度 滑 脱
1 9例 , Ⅲ度 滑 脱 2 。 病 程 6 月 ~ 1 例 个 2年 , 过 保 守 治 疗 无 经
4 。 向置 入相 应 型 号 的 已 填 充 碎 骨 块 的 cg , 意 c g 5斜 ae注 a e置
良腰 椎 后 路 椎 问 植 骨 融 合 术 ( 路 椎 弓根 内 固定 、 性 化 方 案 后 个 减压 、 枚 C g 单 a e椎 间 融 合 ) 疗 退 行 性 腰 椎 滑 脱 症 患 者 3 治 6

痛 均 有 不 同程 度 改 善 。采 用 邹 德 威 等 口 评 分 标 准 进 行 评 估 , 中 优 2 其 5例 , 7例 , 4例 , 良 率 良 可 优

经椎间孔入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

经椎间孔入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

经椎间孔入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翟明玉,郭润栋,王春萍,梅伟【摘要】[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后入路腰椎间融合结合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组采用经椎间孔后路椎间融合与椎弓根钉棒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27例,74个节段,其中腰椎退行性滑脱10例,节段不稳伴椎管狭窄7例,节段不稳伴椎间盘突出8例,高位椎间盘突出2例。

[结果]所有病人术后经15~33个月,平均26.8个月的随访,2~3个月融合节段可见模糊骨痂生长,4~6个月达骨性愈合,依据日本JOA疗效评定标准,优21例,良4例,中2例,差0例,总优良率为94.8%。

无固定螺钉松动、断裂,无椎间高度及复位丢失,无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损伤,无硬脊膜破裂。

[结论]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与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应用,可使腰椎获得即刻稳定,恢复脊柱序列及椎间高度,维持腰椎生理弧度,促进植骨融合,而且能明显降低因侵入椎管而带来的各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有效手术方式。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疾病;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内固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老龄问题越来越突出。

而退变性腰椎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的手术方法以缓解患者的腰痛和腿痛等症状[1~3]。

但是,PLIF技术操作需要较大的椎管空间,有可能造成硬脊膜和神经根的过度牵拉性损伤,或术后硬膜外广泛性瘢痕产生等并发症[4]。

本科自2004年7月~2007年4月应用经腰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共治疗27例74个节段退变性腰椎疾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47~70岁,平均54.6岁。

olif与tlif治疗l4—5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疗效对比

olif与tlif治疗l4—5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疗效对比
象.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与 TLIF 组比较,
OLIF 组切口 长 度、手 术 时 间 更 短,术 中 出 血 量、术 后 3d 引 流 量
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
05).2 组患者术后 1、
3 个月腰 腿 痛 VAS 评 分、
ODI指 数 均
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
05).结 论 对 于 L4—5 单 节 段 退 行 性 腰 椎 滑 脱 患 者,
OLIF 能 够 取 得
与 TLIF 手术相似的临床效果,但 OLIF 在改善腰椎矢状位参数方面优 于 TLIF,同 时 OLIF 具 有 手 术 伤 害 小、手 术
时间短、术中及术后失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等近期优势.
r
ans
f
o
r
ami
na
ll
umba
ri
n
t
e
rbodyf
us
i
on(
TLIF)i
nt
het
r
e
a
tmen
to
fdegen

e
r
a
t
i
vel
umba
rspondy
l
o
l
i
s
t
he
s
i
s.
Me
t
hod
s Fo
r
t

f
i
vepa
t
i
en
t
swi
t
hg
r
adeⅠGⅡdegene
r
a
t
i
vel
umG
y

微创与传统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微创与传统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是由Harms等[1]于1998年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的标准方法[2-3],然而该术式需广泛剥离和长时间强力牵拉椎旁肌,导致椎旁肌肉去神经化[4]。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借助管状通道对肌肉组织均匀撑开,减压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不必广泛剥离椎旁肌肉,降低了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5-6]。

近年来,关于MIS-TLIF与TLIF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存在诸多争议[7]。

本研究通过对MIS-TLIF与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随机及队列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从循证医学角度比较二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1 文献检索计算机搜索PubMed数据库、Ovid medline数据微创与传统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 分析豆 贲1,赖忠维2,刘晓岚1*,马文龙3,吴贤孙1,杨子情2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湖南 410208 2.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湖南 410208 3.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骨科,河南 471002【关键词】 腰椎;椎间盘退行性变;脊柱融合术;外科手术,微创性;Meta 分析【中图分类号】 R 681.533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2-2957(2018)01-0046-06【DOI】 10.3969/j.issn.1672-2957.2018.01.010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of minimally invasive and traditional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in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Meta-analysisDOU Ben1,LAI Zhong-wei2,LIU Xiao-lan1*,MA Wen-long3,WU Xian-sun1,YANG Zi-qing21. Department of Spinal Surgery,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410208,Hunan,China2. Graduate School,Hu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410208,Hunan,China3.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Luoyang Bone Setting Hospital of Henan Province,Luoyang 471002,Henan,China【Key Words 】 Lumbar vertebrae;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Spinal fusion;Surgical procedures,minimally invasive;Meta-analysisJ Spinal Surg,2018,16(1):046-051·短篇论著·作者简介:豆 贲(1980—),硕士,主治医师;1096164894@qq.com*通信作者:刘晓岚 870386625@qq.om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Spriner数据库,Spine 、Euro Spine 、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Orthoped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等杂志,再以手工检索为辅。

《2024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范文

《2024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范文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篇一一、引言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其症状包括腰痛、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成为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

然而,术后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以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患者资料与方法1. 患者资料本研究所选病例为近期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共计XX例。

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

2. 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患者的术前、术后资料,包括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手术方式、术后康复治疗等。

对患者的术后疗效进行评估,分析影响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

三、术后疗效评估及相关因素分析1. 术后疗效评估术后疗效评估主要依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腰椎活动度、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量表进行评估。

2. 相关因素分析(1)患者因素: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对术后疗效有一定影响。

本研究发现,年轻患者、病程较短、病情较轻的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疗效较好。

(2)手术因素: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也是影响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助于提高术后疗效。

(3)康复治疗因素:术后康复治疗对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适当的康复训练、物理治疗等可以加快患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四、讨论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疗效与多种因素相关。

患者自身因素如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对术后疗效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手术因素也是影响术后疗效的关键因素,包括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时间的控制以及术中出血量的多少等。

医生应熟练掌握手术技巧,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从而提高术后疗效。

三种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退行性滑脱比较

三种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退行性滑脱比较

三种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退行性滑脱比较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分别联合前路椎间融合术、后路椎间融合术、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退行性滑脱的适应证以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0年收治的下腰椎退行性滑脱患者98例,其中29例行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A组)、35例行后路椎间融合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B组)、34例行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C 组),并进行随访1年,对三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以及手术前后疼痛V 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比较。

结果随访1年后,B、C组在ODI、V AS评分方面显著好于A组(P <0.05),B和C 组不存在差别,C组在术后椎间隙高度上显著好于A组和B组,三组在术后融合率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结论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的理想术式。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for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by ALIF, PLIF and TLIF.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the clinical data of 98 patients with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29 for ALIF (group A), 35 for PLIF (group B) and 34 for TLIF (group C),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up for 1 year, and the effect, fusion rate, intervertebral height and scores of ODI and V AS were compared. Results Groups B、C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cores of OID and V AS than A and C (P <0.05), an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fusion rate. Conclusion TLIF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Key words]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Surgical approach; Interbody fusion; Pedicle screw fixation椎间盘退行滑脱是由于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腰椎发生反复的屈伸和扭转动作,而屈伸剪切及扭转负荷在椎间盘上产生的应力要比轴向产生的负荷大,导致关节退变和增生,进而使维持椎间盘高度和稳定性的韧带松弛,最终导致椎体滑动和动力不稳定[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性体征 。支原体肺炎 目前主要根据支原 体 IM 抗体 的测 g 定。 MP感染后可诱导体液免疫反应 , 周后抗体产生 , ̄ 周 1 36
织渗透性 组织 浓度高 , 在细胞 和组 织 内的浓 度可超过血 液
浓度 1— 0 倍 , 0 10 炎症部位较非炎症部位浓度高 6倍。而肺 脏 是一个 血供非常丰 富的器官 , 对抗生素 的渗透性好 , 故适 合 序贯治疗。 MP感染 后可诱 导体液免疫 反应 , 周后抗 体产 生 ,- 1 34 周达高峰 .~ 2 4个月后逐渐下降。 本研究有 6 例患儿在发病早 期 M P抗体测定 阴性但 临床疑似 , 于病程 7 1 ~4d复查 M P抗
怀疑 MP感染 。 病程 7 1 ~ 4d复查 MP抗体 ≥110 近年来 , : 。 6 由
体 ≥110 因此对临床高度 怀疑的 MP肺 炎 , :6 , 除应用阿 齐霉
素外 . 应复查 MP抗体 以明确诊 断。 综上所述 . 注射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 MP肺炎 , 其治愈率 与静脉滴注红霉素 的方案相 比疗效无明显差异 , 但不 良反 应
( 收稿 日期 : 0 20 — 8 2 1 — 30 )
其 中发生率较高 的有肝功 能损 害 、 血液系统损害及 心肌损害
等。
MP是一种没有细胞 膜的非典型微生物 , 白质丰富。目 蛋
前公认 有效 的药物有大环 内酯类 、 四环素类 、 氨基糖 苷类 及
改 良经椎 间孔 腰 椎 椎 间融合 术 治疗 腰椎 退 行 性疾 病 的疗 效分 析
3 讨 论
喹诺酮类 。对于儿童来说 , 四环素类可 与形成期 的牙 齿及 骨 骼 中的沉积钙相结合 , 使牙齿黄染 , 易发生龋齿 , 甚至抑制 婴 幼儿生长 。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未成年动物的软组织损害 . 导致软骨病 。氨基糖苷类药物可造成不 可逆 的耳毒性和肾毒 性 。 以上药物儿童基 本不用 。 故 目前儿童 MP的抗生素治疗 主 要 以选用干扰蛋 白质合成的大环 内酯类药物为主。阿奇霉 素 是新一代大环 内酯类抗生素 , l 为 5碳大环内酯类 , 口服或 注 射制剂均有独特的药物动力学特性 , 其抗菌谱广有 良好 的组
秦海江 聂新 富 尹利强 腰 椎退行性 疾病 中尤以腰椎 管狭窄症 、 腰椎间盘突 出症 李小虎 张永战
椎 退 行 性 滑 脱 1 (I 滑 脱 6例 、 0例 度 Ⅱ度 滑 脱 4例 )腰 椎 间 ,
和腰椎滑脱症为多 。 症状重 的腰腿痛 以及下肢感觉运动障碍
和间歇性跛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目前减压 、 固定 、 融合 已成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金标准 ,在诸 多融合技 术中 , 经椎间孑 椎 间融合技术 (LF 近 1 L T I ) 0年来广泛用于 临床 。但 在 临床实践 中发现其适 应证有一定局 限性 ,操作技 术要求
达高峰 , ̄ 个月后逐渐下降。故病程 1 23 周左右才能确诊 , 给 临床诊断及 早期诊断带来 困难 。MP感染临床确诊的金标 准 是 支原体 的分离 培养 。 由于存在 临床取材 困难 , 但 标本 中呼
吸道杂菌 的污染 。分离培养需时长久及 阳性率较低的特点 ,
限制 了其临床的应用 。 本研究用检查血清 MP IM≥110为 —g : 6 确诊近期有 MP感染 ,6 9 例为 阳性 , 6例为阴性 ,但临床 高度
盘 中央性突出钙化压迫马尾 神经 9 ,均合并腰椎 不稳 , 例 腰
椎 间盘 突出症术后 复发二次手术 7例 。I 间隙 1 , S 5例 k—。 间隙 1 。 3例 单节段 2 , 8例 双节段 2 O例 ;0例使 用椎 间融 合 3
器 .8 1 例使用 自体关节突及椎板大块骨植入。 临床症状包括 :
支原体肺炎是 由 MP感染 引起 ,占x J 肺炎 的 2 %, ]L , 0 密
集人群可达 5 %. 0 常年 皆可发生 ,~ 为一流行 周期 , 4 6年 不仅
多见于年长儿 . 婴幼儿感染率也高达 2 %一 9 5 6 %。支原体肺炎 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干咳 , 早期查体大部分无 明显
于 MP肺炎发生率的上升 , 其肺外并发症也逐渐增多 , 且全身
各系统均可受累 , 本研究肺外并发症 1 例 , 3 发生率为 1.%, 2 7
小, 住院时间短 , 降低 了住院费用 , 减少了患儿 院内感染及 静
脉穿刺 的痛苦 , 易为家长接受。
参 考 文 献
[ ] 孙锟 , 1 沈颖.,L d J 内科 学-版. : 4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0 9 2 1 2 0 :0 .

74 ・ 8
中国药物与临床 2 1 6月第 1 0 2年 2卷第 6期 C ieeR m de &C iisJn 0 2V 1 2N . hn s e e is l c , e2 1,o. ,o6 n u 1
恶心 、 吐 、 呕 上腹部 不适 , 经加用 蒙脱石 散或 甲氰咪 胍均 消 失。对 照组不 良反应 3 (9 , 中胃肠道反应 2 0例 6 %)其 5例 , 皮 疹 3例 , 转明显少 于对照组 . 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 . ) 2 P O0 。 5
下腰痛 , 下肢放射痛 以及 间歇性跛行 , 下肢感觉障碍麻木等 ,
6例患者 出现大小便感觉 障碍 ,6例患者 出现足拇伸 肌力减 l 退, 4例足拇伸肌力 0级 。本组患者常规行 x线正侧位 、 过伸
高 。应用改 良经椎 间孔椎间融合技术 , 将手术区域 内移 , 可扩
大手术指征 , 减压彻底 , 避免神经根的损伤 , 现就其手术疗效
进 行探 讨 分 析 。 1 资 料 与 方 法
过屈位及 C 、 T 磁共振成像( I检查 。 MR ) 本组病 例纳 入标准 : 所
有患者均经半年 以上保守治疗无效 。 症状逐渐加重 。单 节段 或双节段病变引起的单侧腰腿痛及双侧腰腿痛 , 二次手术 引 起 的医源性不稳定 ,中央型或旁中央型巨大突出部分钙化 , 椎 问盘 脱出压迫 马尾 神经引起症状 , 腰椎 退行性 滑脱 ( Ⅱ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