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学(1)

合集下载

药膳学

药膳学

药膳学一、概述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

药膳学是祖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不断探索、积累而逐渐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一门临床实用科学,是中华民族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医药膳学是与中医药学理论密切相关并同步发展起来的,对防病治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中医药膳也吸取了现代营养学观点,且将二者有机地统一,提高了单纯应用时的治疗效果。

二、药膳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药膳学是在中医传统“食疗”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较系统的中医药分支学科。

药膳学是根据治病、强身、抗衰老的需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并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色、香、味、形俱全的食品。

它“寓医于食”,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

以此达到营养养生和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的目标的一门保健医学。

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药膳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民体质的增强作出了重大贡献。

药膳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

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体得到滋补.使疾病得到治疗。

中国传统药膳的制作和应用.不仅是一门科学,更可以说是一门艺术。

药膳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药膳发展史、药膳配制理论与方法、药物和食物的性能以及药膳的经营管理的研究,使传统的“食疗”不断改进、提高并加以推广,使之社会化、工业化、商品化,更有效地为医疗事业服务。

三、药膳学的发展简史在我国,自文字出现以后,甲骨文与金文中就已经有了“药”字与“膳”字。

而将“药”字与“膳”字连起来使用,形成“药膳”这个词,则最早见于《后汉书·列女传》,其中有“亲调药膳,恩情笃密”这样的字句。

以后,在《魏书·外戚》中又出现了“灵太后亲侍药膳”的字句。

食疗药膳基础知识(一).doc

食疗药膳基础知识(一).doc

食疗药膳,是根据屮医理论,运川食物,或配合某种药物,经过烹调加工,制作成具有药川效果的食品,以达到养生保健、治病防病的目的。

何为“药食同源” ?在上古时代,食物与药物是分不开的。

当时人们处于一种以觅食为牛的最原始的住活方式,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食物既可以食用,还可以作为药用。

这类食物不但能补养身体,填腹充饥,还能医治一些简单的病症。

也冇一些能治病的中约,同时具冇食养作用,金今仍被视为约食兼用Z 品。

这就是“药食同源”的缘故。

四气五味和归经的含义四气五味是屮医研究药物药性的i套理论。

它通过对药物寒、热、温、凉的药性和酸,廿、辛、苦、咸的药味,来分析药物的作用特性。

后世又发展了药物归经学说,丰富了中医的药学理论。

从广义的角度來说,食物也是个药物,它不仅与药物一样,来源于人白然,同时很多食物也具有四气五味的特性。

四气四气乂称四性,就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疾病冇热证和寒证之分,一般说来,能治热证的药物大多属于寒性或凉性药,如寒性的黄连、黄柏、大黄能清热、降火、解毒。

能够治疗寒证的人多属温性或热性药,如热性的附子、干姜、小茴香能暖中散寒。

温与热,寒与凉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寒凉药多具冇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常用于阳证、热证疾病的治疗。

温热药多具有温和、救逆、散寒等作用,常用丁•阴证,寒证的治疗。

有些平性药物只是药性比较缓和,但也貝有偏寒或偏热之性,因此也属于四气之内,如某些补药、理气药、利尿药等。

五味五味是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味。

辛味药能发散、能行气血,适用于表症和气滞血瘀等症。

甘味能补能缓,适用于虚弱或和缓,拘紧疼痛等症。

酸味能收敛固涩,适用于盗汗、遗精、久泻等症。

苦味能清泄燥湿,适用于热症和湿症。

咸能软坚、散结、润下,适用于小便不利等症。

归经归经就是把药物的作用与脏腑经脉的关系结合起来,说明某药对某些脏腑经脉的病变起一定的治疗作用。

例如桔梗、款冬花能治疗咳嗽气喘的肺经病,归入肺经;羚羊角、天麻、全蝎能治疗手足抽搐的肝经病,归入肝经。

药膳学

药膳学

<黄帝内经>日“夏三月,此谓蕃季”。

夏三月,指农历四月至六月,阳历六月至八月。

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

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等六个节气。

在夏天的这三个月中,阳气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充分交合。

期间清气充实,是自然界万物生长最茂盛、最华美的季节。

夏季主阳,是阳升之极,阳气盛、气温高,充于外表,人体阳气运行畅达于外,气血趋向于体表。

此外,即使在一天之中,昼夜晨昏气温的变化也对人体气血盛衰产生相应的影响,人体的阳气“一日而主外,平旦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可见,人体阳气的盛衰是随着昼夜阴阳盛衰消长的变化而呈节律性变化的,这就为饮食养生的每日三餐的选择与调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夏至节后的四十五天,自然界的阴气渐渐上升,夏天的盛阳开始渐渐下降.暑、湿二气为夏季主令,且常夹有火热之气,在正常情况下夏季不同的气候变化,并不伤人致病,只有当气候急骤变化或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它们才会成为致病因素。

一般来说暑为阳邪,性炎热、外散,易伤津耗气,故当暑热之邪伤人时较速,发病初起多为暑犯肺卫和暑入阳明胃经;因暑热之邪最易伤元气,尤多耗伤津液;因夏令雨湿较多,或因天暑下逼,地湿上蒸,湿热之邪易于相伴为病,故此暑又常有挟湿之证;又因炎暑亢盛,贪凉冷饮,或乘凉太过,暑热之邪易为湿所逼,故有暑兼寒湿者。

湿为长夏之气,以其正当夏秋之交,阳热下降,氤氲熏蒸,水气上腾,潮湿充斥,故夏季为一年之中湿气最盛的季节;湿为阴邪,湿性重浊、粘腻、停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这就是夏季阴阳升降的特点。

奶油冬瓜球:[配料]冬瓜500克,炼乳20克,熟火腿10克,精盐、鲜汤、香油、水淀粉、味精各适量。

[做法]冬瓜去皮,洗净削成见圆小球,入沸水略煮后,倒入冷水使之冷却。

将冬瓜球排放在大碗内,加盐、味精、鲜汤上笼用武火蒸30分钟取出。

把冬瓜球复入盆中,汤倒入锅中加炼乳煮沸后,用水淀粉勾芡,冬瓜球入锅内,淋上香油搅拌均匀,最后撒上火腿末出锅即成。

药膳学第一二章课件

药膳学第一二章课件
药膳制作方法
药膳的选材与加工
选材
选择新鲜、无污染、无农药残留的食材,以保证药膳的品质和安全性。同时,要根据药膳的配方和功 效选择合适的食材,以达到食疗的效果。
加工
药膳的食材需要经过细致的加工,如清洗、切割、烹调等,以去除杂质和不良成分,保留营养和药用 价值。在加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食材的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避免过度烹调导致营养流失和药效降 低。
烹饪方法
药膳的烹饪方法应科学、合理,避免因烹饪不当 导致药效丧失或产生有害物质。
储存方式
药膳的储存方式应遵循卫生要求,避免食品变质 、污染等情况的发生。
THANKS
[ 感谢观看 ]
药膳的调味与配色
调味
药膳的调味要根据配方和功效进行,既要保证口感鲜美,又要突出药膳的药效。在调味 时,要注意控制盐、糖、味精等调料的用量,避免过度调味影响药膳的药效和口感。
配色
药膳的配色要美观、和谐,可以增加食欲。在烹饪过程中,要注意食材的搭配和颜色的 搭配,使药膳的色泽更加诱人。同时,要注意保持药膳的原汁原味,避免过度染色影响
菊花
具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 、清肝明目等功效,常用 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等 症状的治疗。
鹿茸、海马、冬虫夏草等名贵药材
鹿茸
具有壮肾阳、益精血、强 筋骨等功效,常用于肾阳 不足、精血亏虚等症状的 治疗。
海马
具有补肾壮阳、调气活血 等功效,常用于肾虚阳痿 、遗尿尿频等症状的治疗 。
冬虫夏草
具有补肾益肺、止血化痰 等功效,常用于肾虚阳痿 、腰膝酸痛等症状的治疗 。
现代
随着现代医学和营养学的发展,药 膳学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为人们 的健康保健提供了更多选择。
药膳学的应用价值
预防疾病

中药药膳学 ppt课件

中药药膳学  ppt课件
《粥谱》等专著面市。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
第二节 药膳学的研究内容

1.药膳发展史:起源、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 药膳史→继承→发展提高。 2.药膳药性、配伍及机理研究:药膳药性、配伍理论以 中药药性及配伍理论为基础,有特殊性,特别是中药与食 物如何配伍发挥最佳作用;药膳配伍禁忌,药膳作用机理, 可揭示药膳的作用机制,指导药膳临床。


第四节 药膳的分类
《食医心鉴》:按病分为15类,每类食疗方中均有粥羹、菜肴、酒等类型。 《太平圣惠方》:食治论按病分28类,每类中有粥羹、饼、酒等。 《遵生八笺》:按加工工艺特点:花泉、汤品、熟水、果实粉面、粥糜等共10类。 《饮食辩录》:按食品原料属性:谷、类、果实。

一、按药膳原料属性分类
1.禽肉类:肉类、水产品为原料,配药物烹调而 成,如山楂肉干、虫草鸭子、天麻鱼头。
2.蔬菜类:蔬菜为原料,加药物(或药汁)烹调而 成,如香椿菜苔。 3.米面类:稻米、糯米、面粉等为原料,加入药 物,经煮、蒸等制成,如八宝粥、人参汤圆等。 4.果实类:植物果实为原料,经一定加工并加入 药物制成,如梨膏糖、桂花核桃冻等。




三、按药膳作用分类

1 .滋补强身类:滋补类组成、具调养气血、补阴补阳作用,用于体
弱或病后体虚的食用,如十全大补汤、茯苓包子等。

2 .抗衰老类:选性味平和,作用缓慢、调理性药物配制,具延年益
寿、抗衰防老,适于中、老年抗衰老,如参麦团鱼、仙人粥。

3 .健美类:减肥类,如参芪鸡丝蒸冬瓜、盐渍二皮;美容类,如笋 汤海参、佛手笋尖;美发类,如三豆乌发美发糕、首乌胡萝卜


中医药膳学-中医药膳制作的基本技能

中医药膳学-中医药膳制作的基本技能

5.煎汁有些药膳的制作,不直接加入干品中药饮片,而需先行 煎煮中药,去渣取汁备用。制膳时再加人药汁同煮,羹、粥、饮 料类的药膳应用较多。如桂浆粥,先将肉桂煎汁去渣,粥沸后再 加肉桂汁同煮至熟。
二、食物原料的前期加工处理
药膳中食物原料,亦有鲜品和干品之分。鲜品多作菜肴制作, 干品则适用于各种膳型。
中医药膳制作的 基本技能
第一节 中医药膳制作的特点与要求
前言
药膳制作,不同于一般膳食的制作,有其独特的特 点和要求,掌握这些特点和要求,是实施药膳制作 的前提条件。
一、制作的特点
(一)辨证选料
药膳制作前,首先应辨证选料。辨证是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 下,对用膳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病理证型;或对用膳者 的体质进行辨证分析,确定体质类型,然后制定药膳的治法和调 养方法。配制组成药膳方时,应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治法选择 搭配好相应的药物与食物。如热证的病情,选用寒凉性质的药物 与食物原料配膳,偏阳质(燥热体质)的体质,选用寒凉性质, 具有滋阴润燥、滋补壮体的药物与食物原料配膳。
5.切制鲜品中药,应按制膳的需要,切制成不同的形状,其厚薄、大 小、方圆等都应统一,力求美观。既要易于熟烂出味,又使药膳形色 俱佳。
(二)中药干品原料
中药干品入膳制作,目前大多选用已经炮制好的中药饮片或成 品。一般都不需临时进行加工,少数确需临时加工的中药原料, 可参考《中药炮制学》介绍的方法炮制,在此不作详细介绍。下 面仅就制膳前中药饮片的主要加工处理方法,分述如下:
二、制作的要求
前言
药膳制作时的具体要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药性与食性的密切结合 (二)中医药知识与烹调技术的有机结合 (三)注重药效与讲究形、色、香、味的相互结 合
(一)药性与食性的密切结合

药膳学第一、二章

药膳学第一、二章

药膳在调理身体方面的应用
01
药膳调理身体的概念
药膳通过选用具有针对性的中药材和食材,经过合理的搭配和烹制,达
到调理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目的。
02
常见药膳调理身体的药材和食材
如人参、枸杞、当归、黄芪、茯苓、山药等中药材,以及鸡肉、羊肉、
鱼肉、红枣、桂圆等食材。
03
药膳调理身体的注意事项
药膳的选择和使用应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避免盲目跟风或滥用。同时,
药膳学第一、二章
https://
REPORTING
• 药膳学概述 • 中医药膳理论基础 • 药膳在养生保健中的应用 • 药膳的现代研究与发展趋势 •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享
目录
PART 01
药膳学概述
REPORTING
WENKU DESIGN
药膳的定义与特点
药膳的定义
和食材,避免过敏或不良反应。
药膳在预防疾病方面的应用
1 2 3
药膳预防疾病的概念
药膳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环境,增强免疫力,预防 疾病的发生。
常见药膳预防疾病的药材和食材
如黄芪、枸杞、菊花、山楂等中药材和食材,具 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养肝明目等作用,可预 防多种疾病。
药膳预防疾病的注意事项
药膳预防疾病需要长期坚持,同时应注意选择适 合自己的药材和食材,避免过敏或不良反应。
药膳调理身体需要长期坚持,不宜过度依赖或滥用药物。
药膳在美容养颜方面的应用
药膳美容养颜的概念
01
药膳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环境,改善肌肤状况,达到美容养颜的
效果。
常见药膳美容养颜的药材和食材
02
如珍珠粉、蜂蜜、红枣、枸杞等中药材和食材,具有滋润肌肤、

中医药膳学(上篇_总论)完整版

中医药膳学(上篇_总论)完整版

馒头、包子及其他食物的制作方法。
四、明清时期药膳发展情况
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收载了大量食物(包括
乳腐、酥、鱼鲊等),并列举了许多食疗方,极大地丰富了药膳食
疗保健的内容。 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记载了大量 饮食保健品的制作方法,如茶、酒、醋、酱 油、菜蔬、蜜饯等的制作法,内容丰富。
清代高濂的《遵生八笺》详细记载了
孙思邈《千金方》“夫为医者,当须先洞病源,知
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痊,然后命药”,并设
“食治”专篇。
王焘《外台秘要》在膳食食疗保健方面有十分宝贵的 记述,除在食物禁忌方面外,还有药膳食疗保健方,如气 嗽用杏仁煎,下痢用生姜汁加白蜜方、干姜加杂面为烧饼 熟食方等,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太平圣惠方》总结了药膳的作用,并列举了多种食疗 药膳保健食品,如软食之粥、羹,硬食之索饼,饮料之酒、 浆、茶、乳等。 《圣济总录》包含有食治方285个,食膳类型又增加了 散、饮、汁、煎、饼、面等。
物”。 《金匮要略》有“禽兽虫鱼禁忌并治”和“果实菜谷禁 忌并治”两篇,专门论述了“食禁”内容并有当归生姜羊 肉汤的药膳记载。
二、魏晋隋唐时期药膳发展情况
晋代葛洪《肘后救卒方》用海藻酒治疗瘿病、用 羊肝治雀夜盲、用猪胰治疗消渴病等。 孟诜《食疗本草》中共收载食物药261种(包括动 物、植物和矿物)。
姜茶饮
制作方法:把紅茶包放進杯中,以熱水沖泡,再加入適 量的生薑汁和黑糖(或是蜂蜜),就完成了。 紅茶的功效 紅茶的咖啡因有利尿作用,可以促進排尿。另外,從 中醫的陰陽論來看,紅茶之所以看起來紅紅的,是因 為它屬於溫暖身體的食物。也就是說顏色屬於藍、白、 綠的食物會冷卻身體,紅、黑、橙的食物會溫暖身體。 所以綠茶會冷卻身體,紅茶會溫暖身體。歐洲之所以 不流行綠茶而流行紅茶,就是因為歐洲天氣比較寒冷 的緣故。

总论第章至第章药膳学的基本理论(1)

总论第章至第章药膳学的基本理论(1)

总论第章至第章药膳学的基本理论(1)药膳学的基本理论是一门关于草药与食物相结合的烹饪学,是中国传统食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药物治疗与食物营养双重作用。

以下将从总论第章至第章分点分析药膳学的基本理论。

一、总论第章:药膳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药膳学作为一门文化和技术学科,主要研究植物草药和食物的营养物质以及其药理作用。

药膳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开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成为一门具有极高实用价值的学科。

二、第一章:药膳学的食物学基础药膳学是由食物学与药学两门学科相结合而成的,药膳学的食物学基础就是对食材及其所含的营养成分的研究。

在药膳学中,食物被赋予了更多的药用价值,药膳营养更加全面和丰富,既满足了人体的营养需求,又能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功效。

三、第二章:药膳学的食疗学基础药膳学的食疗学基础是指对植物草药和食物的药理学研究,探索草药和食物的作用机理,以及它们在治疗疾病和保健方面的应用。

药膳营养学与药理学相结合,具有理论性和实用性,不仅能起到治疗、调养身体的作用,还能预防疾病,达到长寿健康的目的。

四、第三章:药膳学的药理学基础药膳学的药理学基础是指对草药成分的研究,包括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分离,草药的药理作用以及与身体的相互作用。

药膳的主要作用是将草药与食物相结合,使其在进入人体后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避免单纯地吃药而缺乏营养的弊端。

五、第四章:药膳学的烹饪学原理药膳学的烹饪学原理是指草药与食物的佐料以及烹饪技法的研究。

药膳烹饪关注食物的口感和草药的药理作用,追求餐餐美味、滋补身体。

药膳的烹饪技法主要有煮、蒸、炖、煎、炒等。

同时,药膳也注重药材的搭配和使用量,掌握好这些原理,才能更好地制作药膳。

六、总结药膳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药膳学的概念、食物学基础、食疗学基础、药理学基础以及烹饪学原理。

药膳营养学符合“以药补食”的传统理念,既满足了人体的营养需求,又能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功效。

药膳学的发展具有典型的中华传统智慧特点,被视为一种具有医疗和饮食功能的特殊饮食习惯,不断丰富着文化内涵和烹饪技术。

药膳学1

药膳学1

药膳学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杜英总论药膳学的概念及发展简史一、何谓药膳二、药膳的起源与演变三、现代药膳的发展一、何谓药膳药膳是以传统中药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

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冬季药膳药膳粥四宝葫芦(竹笋、鳝鱼、山药、虾仁)紫苏达官鸭土元扒鲍鱼双冬炖二鳖(甲鱼、地鳖虫)冬瓜鱼饼(扁鹊鱼饼)党参青菜水饺芸豆千层糕二、药膳的起源与演变发展简史蒙昧时期萌芽时期奠基时期形成时期全面发展时期1.《孟子》上说:“食、色,性也”,是说人类的本能。

2.原始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觅食。

当时的食物完全依赖于大自然的赐予。

吃的食物种类很多,就不可避免地误食不合适的食物,继而引起不良反应。

3.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哪些食物有益可以进食;哪些有害而不宜食用。

4.原始人利用自然野火到人工制造火(燧人钻木取火),由于“火上燔肉,石上燔谷”,使人获得更丰富的营养,使食品更符合卫生要求,提高了人体素质和增强了抗病能力,对于人类保健具有积极的保健意义,火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意义更为重大。

药膳这个词,则最早见于《后汉书·列女传》。

其中有“母亲调药膳思情笃密”这样的字句。

《宋史·张观传》还有“蚤起奉药膳”的记载。

据文献记载,我国药膳食疗保健起源可以追溯到夏禹时代。

此时已有多种烹调方法,如商代伊尹制汤液,他的烹调技术高明,担任汤王的厨师。

周代,人们对饮食已经相当讲究。

尤其在统治阶级中已经建立与饮食有关的制度与官职。

春秋末期的教育家孔子,对饮食卫生提出具体要求,如《论语·乡党》中写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等提法,都是从保健的目的出发的。

(二)萌芽时期(夏—春秋)河姆渡出土的彩陶饮食营养的重要作用:若饮食合宜,则可健康,“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实则筋骨以精。

中医药膳学全套课件

中医药膳学全套课件
——药膳原料的炮制
炮制方法
漂制:[目的]减低某些原料的毒性和异味,以适应药膳 的要求(漂半夏)
[方法]采用在水中较长时间和多次换水的漂洗法,冬季 每日换水1次,夏季宜换水2~3次。
燀制:[目的]去除种皮;汆去血水;除腥膻味以适应药 膳的要求
[方法]用沸水对原料进行处理,达到去除种皮(杏仁、 扁豆)汆去血水(鸡鸭等肉类血水)除腥膻味(熊掌、 牛鞭等加葱叶、生姜同煮)
——药膳的分类
按药膳功能分类 按药膳形态分类
菜肴类 粥食类 糖点类 饮料类 其他类
第二章 药膳的特点、分类和应用
——
平衡阴阳 调理脏腑 扶正祛邪 三因制宜 勿犯禁忌
第三章 药膳学的基本理论
——基础理论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完善与完整性 药膳是协同机体整体统一的重要方法
——药膳原料的炮制
炮制方法
净选
目的:选取原料的应用部分,除去杂质与非药用部 位,以适应药膳的要求
筛选:除去泥沙、虫蛀、霉变部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刮: 杜仲、肉桂去粗皮,鱼去鳞
方法
火燎:狗脊、鹿茸火燎后刮去茸毛 去壳:白果、核桃、板栗去壳,动物类去蹄
爪或皮
碾: 刺蒺藜、苍耳碾去刺或将原料碾细备

第四章 药膳制作的基本技能
——药膳学的概念及内容
药膳学的任务与内容
研究药膳史 研究药膳文献 研究药膳理论 研究药膳性能功效 研究药膳配伍的理论、原则、经验 研究药膳的基本的加工炮制、膳食的制作工艺 研究药膳的组方
第一章 药膳学的概念及发展史
——药膳学的发展历史
发展历程
远古时期—药膳的起源 先秦时期—药膳理论的奠基与应用 汉代到清代—药膳的发展时期 药膳的现代研究与应用

医学知识一总论第一章至第三章药膳学的基本理论

医学知识一总论第一章至第三章药膳学的基本理论

(二)药膳专著
孙思邈弟子孟冼继承和发扬孙氏食治学思想。 汇集药膳名方,撰成《补养方》后由其门人 增补,更名为《食疗本草》,是药膳学的第 一部专著,该书注重食物的营养价值,重视 食物的加工、烹调,对药膳的发展有较大的 推动作用。
到了宋代,中医学的发展获得了重大机遇,国家对医 药文献高度重视,成立了国家的校正医书局,对医药 学文献进行了空前规模的整理校勘、注释,对医药文 献的保存传播起到了重大作用。对药膳贡献最大的应 数陈直。陈直又名陈真,曾为泰州兴化(今江苏兴化) 县令。陈直对各时期的养生,特别是食养食治方面的 成就进行了研究与集成,撰成《养老奉亲书》。全书 分上下两籍,上籍介绍食养食治内容,将药膳食疗方 在养老奉亲、防治老年病的首位。全书载方323首, 药膳方即占162首之多。在保存药膳方的同时,他在 药膳学中的另一重大贡献,是对药膳食疗的养生原理 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认为食养在调节人体阴阳平衡 及五行变化上具有重要作用。
尽管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文献极少,但从《内经》 与长沙马王堆医书看,当时治疗疾病的主流,似乎 是药食相结合的方法,这一点说明,药膳在春秋战 国时代有过一段相当繁盛的时期,只是在汉代以后, 中药方剂的运用才取代药膳而成为主要治病手段。
三汉代至清代——药膳的发展时期
汉代的中医药学得到了较大发展,成书于秦 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奠定了中药学基础, 汉末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造了临床运 用中药方剂辨证治疗疾病的典范,使疾病的 治疗由药食结合为主演变为中药方剂为主的 体系,药膳因而进入了缓慢发展的时期,但 其始终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不断发展。
总论 第一章药膳学的概念及发展简史 第一节药膳学的概念及内容
一药膳学的基本内容 (一)药膳与药膳学 中医药膳是具有保健、防病、治病等作用的特殊膳食。 在传统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将不同药物与食物进行 合理地组方配伍,采用传统和现代科学技术加工制作, 具有独特色、香、味、形、效的膳食品,既能果腹及 满足人们对美味食品的追求,同时又能发挥保持人体 健康、调理生理机能、增强机体素质,预防疾病发生, 辅助疾病治疗及促进机体康复等作用,因此,中医药 膳一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十分重视的膳食。 中医药膳学是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药膳 起源、发展、理论、应用及开发研究的一门学科,是 中医药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中医养生药膳学

中医养生药膳学

第四节 药膳的应用原则
2、阴虚体质:此类人形体瘦小,面色多红 或有颧红,常有灼热感,手脚心热,口 咽干燥,多喜凉饮,唇红微干,冬寒易 过,夏热难熬。可选择首乌、麦冬、枸 杞子、太子参、山药、苡仁等,结合清 凉平淡饮食。
第四节 药膳的应用原则
3、淤血体质:平常口唇面色多晦黯,皮肤 粗糙或淤斑,常有出血倾向,或身体局 部固定刺痛,或有不活动包块。可选择 活血养血的赤芍、川芎、当归、红花、 桃仁、甲鱼壳,也可用银杏、黄酮类物 质浸酒,还可用药与乌骨鸡等配合制作 药膳。
行气类 活血类 止血类 化痰类 止咳平喘类 安神类 收涩类
第八节 药膳的原料
3、调和脏腑
第八节 药膳的原料
七、饮食治疗原则 1、平衡膳食 2、辨证施食 3、顾护脾胃 4、以为食主
第八节 药膳的原料
六、中药的应用 1、配伍: 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2、剂量 3、用法
食盐、味精少许。 [制作]将乳鸽浸入水中淹死,去毛和内脏,
洗净,放入盆内,加水适量,再加入 黄芪和枸杞子,放入水锅中隔水炖热 即成。食用时加食盐、味精少许。
第十一节 滋补养生药膳
[用法]佐餐食用,每3天炖服1次。 [效用]补中益气。可用于慢性胰腺炎、胃炎、
肾炎(肾气虚型),产后气血虚、腰腿 痛(肾气虚)、月经不调,贫血、神经 衰弱,能预防和改善动脉硬化。
第四节 药膳的应用原则
2、夏季:天气炎热
第四节 药膳的应用原则
3、秋季
第四节 药膳的应用原则
4、冬季
第四节 药膳的应用原则
七、根据地理选用药膳
第五节 药膳的分类
一、按药膳食品性状分类 1、茶饮类:鲜汁、饮、药茶、露 2、汤菜类:汤、羹、菜肴 3、酒类:酒、药酒、醪 4、粥饭类:药粥、药饭、药面、药馄炖 5、糕点类:药糕、药饼、药糖果、药粉 6、其他类:药果、药蛋、膏滋、凝膏

中国药膳学课件大全

中国药膳学课件大全

药膳的食用方法包括炖、煮、蒸、焖等,不同的药膳需要采用不同的烹饪方法,以达到最佳的药效和口感。
药膳的食用方法
药膳的食用原则是适量、适时、适人。适量是指每次食用的药膳量要适当,不要过多或过少;适时是指药膳的食用时间要合适,根据不同的药膳功效选择最佳的食用时间;适人是指药膳的适用人群要合适,不同的人群适用不同的药膳。
中药材、食材、调料等。
根据药膳的种类和功效,掌握好火候,以保证药膳的口感和功效。
掌握火候
根据中药材和食材的特性,合理搭配,以充分发挥药膳的效用。
药膳的搭配
根据药膳的种类和功效,合理控制烹饪时间,以保证药膳的营养和口感。
药膳的烹饪时间
烹饪方法
炖、煮、蒸、焖、煲等。
注意事项
在烹饪过程中,避免过度烹饪或使用过多的调料,以免影响药膳的功效和口感。同时,要注意药膳的卫生和安全,避免食品污染或交叉感染。
03
CHAPTER
常见药膳配方与功效
具有养血安神、滋润肌肤、改善血液循环的功效。
总结词
当归、猪蹄、生姜、大枣等材料炖煮而成,具有养血润燥、美容养颜的功效。
当归炖猪蹄
阿胶、糯米、枸杞等材料煮粥而成,具有滋阴补血、养肝明目的功效。
阿胶糯米粥
百合炖梨
百合、梨子、冰糖等材料炖煮而成,具有滋阴润燥、清心安神的功效。
药膳学的特点
药膳学的定义
药膳学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和中医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食疗理论。
起源
发展
现状
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和饮食文化的丰富,药膳学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所发展。
现代药膳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和日常生活中。
03
02
01Βιβλιοθήκη 药膳学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要求 1.第七周左右提交对本门课程的建议,不记名 2.考试方式为课程论文,打印。
药膳学(1)
参考书目
药膳学(1)
药膳学(1)
上篇 漫话药膳
第一章 药膳学的概念及发展简史 第二章 药膳的特点、分类和应用原则 第三章 药膳学的基本理论 第四章 药膳制作的基本技能
药膳学(1)
第一章 药膳学的概念及发展简史
徴苦赤长暑南夏 火 心 小 舌脉 喜 笑 肠
宫甘黄化湿中长 土 脾 胃 口肉 思 歌 夏
商辛白收燥西秋 金 肺 大 鼻皮 悲 哭 肠毛
羽咸黑藏寒北冬 水 肾 膀 耳骨 恐 呻 胱
药膳学(1)
四、五行之间的关系
1、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是指五行 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 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相生次序:木→火 →土→金→水→木
药膳学(1)
药膳学(1)
第二章 药膳的特点、分类和应用原则
药膳的特点
药膳学(1)


史 悠 久







注 重 调
影 响 广


药膳学(1)
药膳的分类
药膳学(1)
一、按功效分类
1.解表类 2.清热解毒类 3.泻下类 4.温里驱寒类 5.祛风散邪类 6.利水消肿类 7.化痰止咳类 8.消食健胃类
药膳学(1)
水土 火
1、五行的概念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 运动变化。
药膳学(1)
2、五行的特性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对木、 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直 观观察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 形成的理性概念,是划分各种 事物五行属性的基本依据。
“五行……水曰润下,火 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 土爰稼穑。” --《尚书·周 书·洪范》
用——以治不孕、不育
药膳学(1)
三因制宜
(一) 因时施膳 春季--气候温和,万物生长向上--五脏属肝--补肝--
首乌肝片、妙香舌片 夏季--气候火热,人体喜凉--五脏属心--清补--西瓜
盅、荷叶凤脯 秋季--气候凉爽--五脏属肺--平补--菊花肉片、参麦
团鱼、玉竹心子 冬季--气候寒冷,阳气深藏--五脏属肾--滋补--归芪
9.理气类 10.理血类 11.安神类 12.平肝潜阳类 13.固涩类 14.补益类 15.养生保健类
药膳学(1)
二、按药膳形态分类
1.菜肴类 如天麻鱼头、紫苏鳝鱼、香椿鸡蛋等。 2.粥食类 如山楂粥、人参粥、杜仲粥。 3.糖点类 如丁香姜糖、糖渍陈皮、茯苓饼。 4.饮料类 鲜汁类-鲜藕汁、荷叶汁;茶-菊花茶、决明子 茶;露汁-银花露、菊花露;药酒-木瓜酒、枸杞酒;浓缩 精汁-虫草鸡精、人参精。 5.其他 如藕粉、淮山泥、桃杞鸡卷、芝麻核桃粉、虫草 鸭子罐头。
药膳学(1)
3.中药药膳学(中医药膳学、药膳学)
指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药膳起源、 发展、理论、应用及开发研究的一门学科,是中医 药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药膳学(1)
第二节 中国药膳发展简史
一、远古-药膳起源
生饮鹿血 生吞蛇胆
二、先秦-药膳理论的奠基和应用
“药膳”之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列女传》。
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这种变化属 质的变化动中相互感 应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
互藏: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

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

中有阳,阳中有阴。
学 阴阳的 对立——— 阴阳双方互相制约 、互相斗争的 事物的对立

结果“阴平阳 秘”。(相互的动态统
药膳学(1)
天麻
药膳学(1)
紫苏
药膳学(1)
香椿
药膳学(1)
药膳学(1)
山楂
药膳学(1)
人参
杜仲
药膳学(1)
丁香
药膳学(1)
陈皮
药膳学(1)
茯苓
药膳学(1)
冬虫夏草
药膳学(1)
药膳的应用 原则
药膳学(1)


衡 阴 阳







三 因 制
勿 犯 禁


药膳学(1)
以形补形
2.发扬中华民族的国粹 文化(中医药-特殊中 药剂型;烹饪-特殊 中国菜)
药膳学(1)
不同专业的学生从学习中收获什么?
学经济的找到 学艺术的找到 学人文的找到 学理化的找到
商机 艺术和美感 历史和文明 程式和推论
总之,大家从中找到了人类最重要的东 西—健康!!
药膳学(1)
老师讲授的内容框架
漫话药膳
药膳学(1)
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的互根互存(统一) (2)阴阳的对立相反(对立) (3)阴阳的制约消长(量变) (4)阴阳的相互转化(质变)
药膳学(1)
(1)阴阳的互根互存(统一) 同属于一事物(物质)的阴阳两种不同性质
的气是相互依存,是互根为一体的。任何一方都 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2)阴阳的对立相反(对立)
药膳学(1)
木曰曲直
生长 升发 舒畅 条达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药膳学(1)
火曰炎上
炎热 光明 升腾
楚乡祝融分, 炎火常为虞。
药膳学(1)
土曰稼穑
生化
承载

受纳
万物土中生, 万物土中灭。

药膳学(1)
水曰润下
滋润 下行 寒凉 闭藏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药膳学(1)
金曰从革
沉降 收敛 肃杀
(一) 以脏补脏 猪心——补养心血,安神定志 羊肝——补肝明目 猪肚——健脾益气 猪肾——补肾益肾(孙思邈用猪肾汤治产后虚羸。猪的肾
上腺,俗称小腰子对人体有害,不宜使用)
药膳学(1)
(二) 以脑补脑 鱼脑——健脑益智 (三) 以髓补髓 猪脊髓——补髓(朱丹溪大补阴丸用其治虚损) (四) 以子补子 菟丝子、覆盆子、枸杞子、五味子、女贞子——均有种子作
药膳学(1)
2020/11/30
药膳学(1)
药膳学(1)
前言
1.为什么选择《中药药膳学》? 2.不同专业的学生从学习中收获什么? 3.老师讲授的内容框架 。 4.课程和考试要求。 5.参考书目。
药膳学(1)
为什么选择《中药药膳学》?
双向选择
学生选择原因
喜欢、有用等
老师选择原因
1.传播食物治病保健养 生理念(良药可口)
药膳学(1)
母子关系
--《难经》

药膳学(1)
2、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是指 木、火、土、金、 水之间存在着有序 的间相克制约的关 系。
相克次序 木→土→水→火 →金→木
药膳学(1)
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
--《内经》

克我者为我“所不胜” “我克”者为我“所胜”。
药膳学(1)
3、五行制化
五行制化,是 指五行之间既相 互资生,又相互 制约。 包括生中寓克, 克中寓生。
阴阳二气的功能特性、作用趋向对立相反。 例如:阴内聚、成形;阳外趋、活动。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药膳学(1)
(3)阴阳的制约消长(量变) 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
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形式有二:阴阳 互为消长和阴阳皆消皆长
(4)阴阳的相互转化(质变) 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对方转化,

有 余
金克木 (所不胜)

不 及
药膳学(1)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30
药膳学(1)
阴证(寒证)--一般症状是不发热,口不渴、 手足冷、脉迟(慢)等。
药膳学(1)
五行学说
药膳学(1)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 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并用以阐 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
主要 内容
一、五行的概念 二、五行的特性 三、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 四、五行的生克关系 五、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及延年益寿药膳。 3、孕妇 孕妇——恐动胎气——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
药膳学(1)
第三章 药膳学的基本理论
阴阳学说
药膳学(1)
1. 阴阳的概念
【内涵】 古代思想家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互相对 立又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构成的,这两个方面就 称为阴阳。阴阳是指宇宙间万事万物,最基本的 也是最高度的区别和概括。
种左右,包括米、谷、菜蔬、 虫、鱼、禽、肉等“食药
物”。
药膳学(1)
四、现代-药膳振兴
具不完全统计,汉初到清末,有关药膳的著作已 有300多部。而今这方面的著作更是空前涌现。另 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美容药膳、抗衰老 药膳的应用市场不断扩大。各地出现了一些专门的 药膳餐馆,深受大家的欢迎。在人们的生活中,药 膳也得到了空前的普及,并且在国外享有盛誉,备 受青睐。
1) 阴阳与人体解剖部位的关系 上为阳,下为阴; 背为阳,腹为阴;人之皮
毛在外为阳,脏腑在内为阴;头在上为阳,足在 下为阴。 2) 阴阳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
人体阴阳失去平衡后,就会表现出各种症状来, 古人对症状的分类,也是用阴阳来代表和说明的。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阳证(热证)--一般症状是发热、口渴、脉数 (快)等。
第一节 药膳相关概念及内容
药膳
药物
+ 食物
配方烹饪
保健、防病、治病
1.药膳
在传统中医药学理论指导
下,将不同药物与食物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