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doc

合集下载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和制度,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社会规则与制度2. 尊重他人3. 关心集体4. 合作与分享5. 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和制度,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和制度的重要性。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不同社会角色,体验遵守社会规则的意义。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社会现象,引发学生对品德和社会的关注。

2. 案例分析:呈现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和制度的重要性。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围绕案例展开讨论,分析遵守社会规则的意义。

4.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社会角色,体验遵守社会规则的过程。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践行品德和社会规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面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他们对于社会规则和制度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生活中践行品德和社会规范的情况。

3. 学期末考试:设置相关试题,测试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的品德和社会意识。

七、教学资源:1. 案例材料:收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 视频资源: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社会现象,增强学生的理解。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
教学重点
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索和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课时安排
第三、四课时 教学准备




主备内容
修正
第三四课时刘公岛上的深思
一、导入:中国在甲午战争中为什么会失败呢?今天我们带着问 题来整理并分析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二、活动内容:
教学难点
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
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准备课件




主备内容
修正
第一课时
一、活动内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二、活动目的:
以游览嘉兴南湖游船为切入点,通过让学生观看图片和影视资料,动 手查阅资料的研究性学习方式,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
三、活动策略:
对这一部分的学习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采用自主研 究性学习方式,结合上一单元的学习,系统地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 历史背景。
教 学 目 标
1.热爱祖国,真是祖国的历史,热爱中国共产党。
2.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
3.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
4.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
教 学 重 难 点
1.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
2.热爱祖国,真是祖国的历史,热爱中国共产党。




主备内容
修正
第三四课时
一、录象导入
教师播放《武昌起义》片段,让学生谈感受,引出辛亥革命。
二、探究研讨
(一)、了解武昌起义。
1、小组交流:组内交流搜集的武昌起义的资料。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育教案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育教案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育教案【教案】目标:培养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教育意识,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一、教学内容:1. 了解什么是品德与社会教育;2. 探讨品德与社会教育的重要性;3. 学习并分析一些具有积极品德的案例;4. 进行社会实践,提高社会教育能力;二、教学计划: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者视频分享,引发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育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5分钟):a. 解释品德与社会教育的概念;b. 探讨品德与社会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20分钟):a. 教师提供一些具有积极品德的案例,如奥斯卡·舒尔茨、马丁·路德·金等;b. 鼓励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具体体现了哪些品德与社会教育的特点。

4. 社会实践(40分钟):a. 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社区义工活动或参观社会公益机构;b. 学生观察、记录所见所闻,反思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5. 总结(10分钟):a. 学生回到教室,进行反思和整理所得;b.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品德与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提出、案例分析等方式激活学生思维,引发思考与讨论。

2. 实践性教学: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实际意义。

3. 教师引导:在学生自主讨论和实践的过程中,及时引导和点评,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反思。

4.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分享和交流,促进互相学习和合作。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投影仪:用于播放相关故事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社区公益机构参观:提供学生实际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3. 教学板书:将重点概念和案例记录在教学板上,便于学生的观看和复习。

五、学习评价:1. 通过学生对案例分析和社会实践的表现进行评价。

2. 以能够准确描述品德与社会教育的概念、能够分析案例中的品德特点、能够反思社会实践中的成长为评价标准。

六、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深入调研并分享品德与社会教育相关的话题,如环保、公益活动等。

六年级思品教案.docx

六年级思品教案.docx

小学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一、教材分析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

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 3-4个主题,各单元结构如下: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

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二、指导思想1、积极转变观念(1)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综合的课程观要求我们走出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尤其是说教式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积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 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教科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科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科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变化,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回顾我国近年来社会发展的变化。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社会发展的相关内容。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三)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社会发展的看法。

2.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社会热点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1.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如何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并给予评价。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变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变化,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

1.教学过程补充: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城乡发展对比图片,提问:“你们能观察到城乡之间有哪些不同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引导:“这些变化背后反映了我国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学过程补充:教师呈现一个关于环境污染的案例,提问:“这个案例中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引导:“我们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课堂讨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针对案例提出解决方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人与自然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1.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人与自然的关系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总结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提出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第二章:我与集体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集体的意义,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集体的意义学生在集体中的作用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义2.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集体的意义讲解学生在集体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总结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义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理解集体的意义,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学生能够提出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方法。

第三章:我与社会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生在社会中的责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义3.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讲解学生在社会中的责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总结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义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

学生能够提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方法。

第四章:自尊与尊重他人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自尊的意义,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自尊的意义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尊重他人的方法4.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自尊的意义讲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尊重他人总结尊重他人的方法4.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理解自尊的意义,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提出尊重他人的方法。

第五章:诚实与信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诚实的意义,认识到信任的重要性。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教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教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角色和责任,认识到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一定的职责和义务。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合作共事的品质。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中第1课:社会大家庭第2课:规则与秩序第二单元:尊重他人第3课:尊重他人,从我做起第4课:关爱他人,温暖社会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一定的职责和义务,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合作共事的品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社会生活。

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进程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中第1课:社会大家庭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社会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中。

2. 教学内容:讲解社会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社会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3.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4. 总结提升: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一定的职责和义务。

第2课:规则与秩序1.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到规则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讲解社会规则的种类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遵守规则的意义。

六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

六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

标题:培养六年级学生的良好品德与社会意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品德和社会伦理知识,包括诚实、宽容、友善、公平等,并能将这些概念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目标:在六年级学生中倡导尊重、友爱、乐观和正直的品质,让学生充满自信和热情,培养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态度。

二、教学内容:1.课程内容:(1)诚实守信(2)友善待人(3)理解和宽容(4)公平正义2.学习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具、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案例或图片,让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例如,有人在篮球比赛中作弊、有人在考试中帮助同学、有人遭受歧视等等。

通过这些案例让学生思考什么是诚实、友善、宽容和公平。

2.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PPT或讲解的形式,对诚实、友善、宽容和公平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并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说明。

3.情景演练(20分钟):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一些情景剧,让学生从中体验和展示诚实、友善、宽容和公平的行为。

每个小组都可以有一个演员表演,其他学生则可以观察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4.案例分析(15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真实或虚构的案例,让他们分析和判断其中是否存在诚实、友善、宽容或公平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办法。

5.任务布置(10分钟):布置一个小组任务,让学生去调查班级或学校中存在的品德或社会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每个小组在下节课时可以进行展示和讨论。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如讨论的积极性、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参与活动的热情等。

2.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和表现,如互相帮助、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等。

3.提供一份小组任务的评估表,评估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与社会意识需要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理念开始,通过回顾和反思自己的行为来推动学生的行为改变。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角色和责任,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合作共事的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4. 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我们生活的社会1. 内容简介: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认识各种社会角色,了解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和秩序。

2. 教学重点:了解社会环境,认识社会角色,遵守社会规则。

第二章:规则与秩序1. 内容简介:本章让学生认识规则的重要性,学会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2. 教学重点:认识规则的重要性,学会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第三章:尊重他人1. 内容简介:本章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2. 教学重点: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和谐相处。

第四章:合作共事1. 内容简介:本章培养学生合作共事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2. 教学重点:合作共事,团结协作。

第五章:学会明辨是非1. 内容简介:本章引导学生学会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教学重点: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教学内容。

2.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应用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情景模拟和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本册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课时第一章:4课时第二章:3课时第三章:3课时第四章:3课时第五章:3课时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内容第六章:我与集体1. 内容简介:本章让学生认识集体的重要性,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版,33页)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版,33页)

第一单元走向文明1 科技带给我们什么?2 社会文明大家谈3 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4 学会拒绝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1 不能忘记的屈辱2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3 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1 站立起来的中国人2 日益富强的祖国3 告别贫困奔小康4 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第四单元漫游世界1 到周边去看看2 环球旅行去3 文化采风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教材、教学对象分析:《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走向文明‛的第一课。

本单元设计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社会走向文明---文明社会需要文明生活---文明生活应该是科学的、健康的、愉快的、幸福的---我们应向高质量的生活目标努力。

单元编排从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变化入手,让学生了解科技成果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而知道社会由此逐步走向文明。

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人类,而人类滥用科学技术,也会带来许多危害,应此要讲究科学伦理。

本节课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1、紧紧围绕‚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感受和探究科学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

2、围绕‚科技是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学会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事物。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来看,这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对于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他们有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他们能根据具体要求有序地展开思考、讨论获得丰富的知识。

可以说他们有能力将尚不清晰的有关知识加以整理,内化整合,形成体系。

并且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的基础,本单元承接小学其他年级,从一个新的角度、一个较高的起点切入,把行为规范培养与文明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让学生明白今天的习惯培养与明天的文明素质的形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设想:品德与社会教学应该是活动化的教学。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我们生活的社会1.1 学习目标:了解我们生活的社会的基本情况,认识社会中的各种组织,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1.2.1 社会的基本情况:人口、地理、文化等。

1.2.2 社会中的组织:家庭、学校、政府、企业等。

1.2.3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个人对社会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1.3.1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社会的基本情况。

1.3.2 分组讨论,了解社会中的各种组织及其作用。

1.3.3 小组分享,探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4 教学评价:以小组讨论和分享的表现作为评价标准。

第二章:我们生活中的规则2.1 学习目标:了解我们生活中的规则,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学会遵守规则。

2.2 教学内容:2.2.1 生活中的规则:交通规则、学校规则、家庭规则等。

2.2.2 规则的重要性:规则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

2.2.3 遵守规则:如何自觉遵守规则,遵守规则的好处。

2.3.1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生活中的规则。

2.3.2 分组讨论,了解规则的重要性。

2.3.3 角色扮演,学会遵守规则。

2.4 教学评价:以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表现作为评价标准。

第三章:我们身边的资源3.1 学习目标:了解我们身边的资源,学会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

3.2 教学内容:3.2.1 身边的资源:水、土地、能源等。

3.2.2 合理利用资源:如何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2.3 保护资源:如何保护资源,防止资源浪费和污染。

3.3 教学活动:3.3.1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身边的资源。

3.3.2 分组讨论,了解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方法。

3.3.3 小组分享,交流保护资源的实际行动。

3.4 教学评价:以小组讨论和分享的表现作为评价标准。

第四章:我们的权利与义务4.1 学习目标:了解我们的权利与义务,学会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4.2.1 我们的权利:人身权利、言论权利、受教育权利等。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的社会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的社会中。

培养学生的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价值观和行为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2 教学内容介绍多元社会的概念和特点。

讨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1.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在多元社会中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1.4 教学资源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角色扮演道具和小组合作活动材料。

1.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收集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和讨论成果。

第二章: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的世界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的世界中,需要共同面对问题和挑战。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2 教学内容介绍共同世界的概念和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讨论如何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探索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了解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4 教学资源图片或视频展示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角色扮演道具和小组合作活动材料。

2.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收集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和讨论成果。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第二部分)第六章:家庭与社区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与社区的关系,认识到家庭和社区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家庭和社区责任感和归属感。

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区活动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介绍家庭与社区的概念和关系。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中的各种角色和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4.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发展团队精神。

5. 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我们的社会1. 了解社会的组成和特点2. 认识社会中的各种角色和责任第二章:尊重他人1. 学习尊重他人的重要性2. 培养尊重他人的行为习惯第三章:关爱他人1. 学习关爱他人的意义2. 培养关爱他人的行为习惯第四章:正确认识自我1. 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第五章:学会合作与分享1. 学习合作的重要性2. 培养合作的行为习惯3. 学习分享的意义4. 培养分享的行为习惯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体验和感悟社会行为规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情景模拟:评估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课时每章内容安排2课时,共10课时。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遵守规则1. 学习社会规则的重要性2. 培养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第七章:保护环境1. 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2. 学习环境保护的基本方法第八章:分辨是非善恶1. 学习分辨是非善恶的重要性2.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第九章:网络社会1. 了解网络社会的特点和影响2. 学习网络社会的交往规则第十章:我与社会的发展1. 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 培养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版,27页)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版,27页)

第一单元走向文明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教学目标:⒈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⒉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⒊学会用科学思想认识、分析事物,树立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的意识,培养自觉抵制封建迷信、伪科学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第一课时活动一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⒈师: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视频资料)⒉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开展“科技在我家”采访调查活动,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⒊小组交流。

首先,要对小组交流提出要求,如:小组的每个同学应举例说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方便;小组长要在大家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大家进行小结,并引导大家选择好方式在全班汇报。

其次,教师可提供一些汇报方式供学生参考。

如:表格展示式。

将“科技成果名称”、“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对生活的影响程度”“我们的理由”等栏目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来,然后在每个栏目中填写内容。

图文并茂式。

与教材第2页呈现的方式一样,将科技成果画成简单的图,在图的旁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拟人表演式。

将某种科技成果拟人化,配上演讲词,进行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⒋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引导学生交流的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如“假如没有这些科技,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等。

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科技给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的好处。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全册教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全册教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全册教案第一章:尊重他人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让学生学会如何尊重他人。

1.2 教学内容介绍尊重他人的概念。

讨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学习如何尊重他人。

1.3 教学步骤引入尊重他人的概念。

通过故事或案例来说明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分组讨论如何尊重他人。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观点。

1.4 作业与评估学生写一篇关于尊重他人的短文。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评估其在小组中的尊重表现。

第二章:诚实守信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诚实守信的意义。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态度和行为。

让学生学会如何保持诚实守信。

2.2 教学内容介绍诚实守信的概念。

讨论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学习如何保持诚实守信。

2.3 教学步骤引入诚实守信的概念。

通过故事或案例来说明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分组讨论如何保持诚实守信。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观点。

2.4 作业与评估学生写一篇关于诚实守信的短文。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评估其在小组中的诚实守信表现。

第三章:负责任的行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负责任的行为的意义。

培养学生负责任的行为态度和行为。

让学生学会如何表现出负责任的行为。

3.2 教学内容介绍负责任的行为的概念。

讨论负责任的行为的重要性。

学习如何表现出负责任的行为。

3.3 教学步骤引入负责任的行为的概念。

通过故事或案例来说明负责任的行为的重要性。

分组讨论如何表现出负责任的行为。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观点。

3.4 作业与评估学生写一篇关于负责任的行为的短文。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评估其在小组中的负责任行为表现。

第四章:合作与团队精神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合作与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合作与团队精神的态度和行为。

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团队中合作。

4.2 教学内容介绍合作与团队精神的概念。

讨论合作与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学习如何在团队中合作。

4.3 教学步骤引入合作与团队精神的概念。

通过故事或案例来说明合作与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集体的道德品质。

3. 提高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社会规则与秩序:交通规则、公共场所秩序、网络道德规范等。

2. 尊重他人:尊重师长、关爱同学、礼貌待人、平等待人等。

3. 团队合作:合作的重要性、如何有效沟通、团队协作技巧等。

4. 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助人为乐等。

5. 价值观引导:正确对待金钱、名利、成功等。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团队合作、沟通协商的过程。

4. 课堂讲授:结合案例和讨论,进行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引导。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述一个与社会规则和道德有关的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2. 案例分析:呈现一个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案例,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进行实际操作。

5. 总结提升:总结案例中的道德规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积极参与情况。

2. 道德观念: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讨论中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观。

3. 团队协作: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协作能力。

4. 课后实践:关注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表现。

六、教学内容6. 法律意识与公民责任:了解基本法律法规,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维护社会正义的意识。

7. 网络素养与自我保护:教授学生如何安全、负责任地使用网络和社交媒体。

9. 职业规划与人生目标:引导学生思考未来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10. 社会责任与服务意识: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意识,了解参与社会实践的意义。

七、教学方法1. 法律教育:通过视频、讨论和模拟法庭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doc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doc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电子教案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一、学生情况分析高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六年级学生共366人,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与品行表现较好,对教材知识的学生有兴趣,但少数学生学习相对困难,个别学生上课纪律也较差,平时表现不很乐观。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

三、全册教学要求: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2、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3、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

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4、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地球什么样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人探究地球形状的过程。

2. 知道地球的形状。

3. 知道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的比例,能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4. 能够带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

5. 能够利用地球仪、东西两半球图,观察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增强观察力。

6. 了解古人对地球认识的局限性。

7.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8. 能说出七大洲与四大洋的分布及名称。

二、教学重点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能够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具准备1、地球仪;2、世界地图。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古人对地球形状的探究、现代人对地球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认识地球。

1. 自学教科书第三页内容。

2. 讨论:为什么古人会有这样的想象?3. 小结板书:两头稍扇,中间略鼓。

二、动手制作,合作探究1. 制作统计表:人类探究地球所做的贡献。

2. 小组合作。

(按先后顺序排序再制作。

)3. 活动:学生介绍,教师适当指导。

4. 探究。

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能举出哪些实例证明地球是圆形的。

5. 议论,提高认识。

古人对地球的认识不够正确,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他们的想象和推论?引导明白:在当时的年代,是比较先进的。

正是许许多多的人不断地探索、发现,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

三、观察探究,掌握地球真面目。

1. 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真面目。

2. 多媒体出示地球在宇宙的照片,进一步掌握。

3. 师生探究。

%1地球的形状、面积、体积、周长。

%1计算:步行绕地球走,大约多少天?%1小组交流。

四、听宇航员的心里话1. 激趣了解。

2. 乏媒体出示宇航员采访录。

3. 小结教育。

正是许许多多科学工作者为我们揭开了一个乂一个的科学之谜,希望同学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为人类造福。

五、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1. 观察地球仪,了解海陆而积。

2. 小结板书:海洋占71%;陆地占29%。

六、竞赛1. 将七大洲、四大洋的面积进行排序。

2. 查图比赛。

七、总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七大洲与四大洋教学过程:七大洲与四大洋一、观察地球仪,说说地球的海陆分布二、关于地球的名字板书:蔚兰色的美丽星球想:当时的人们为什么不叫它“水球” ?三、读图练习1、了解“大陆””大洲”“岛屿”。

2、在地图上指出七大洲。

3、了解七大洲的分布。

4、世界上哪一块大陆的面积最大?5、了解一些大洲的分界线。

原本亚洲的西南角和非洲的东北角是连着的,人们开凿了苏伊土运河,这两大州被分割开了。

北美洲和南美洲之间的部分非常狭窄,人们在这里开凿了巳拿马运河,它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四、识图活动1. 给七大洲和四大洋排序。

2. 查图比赛。

找出部分国家属于那个大洲。

附:板书设计地球什么样一、古人对地球的探究二、现代人对地球的探究1. 形状两头稍扁,中间略鼓(椭圆形球体)2. 面积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陆地面积:约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3.61亿平方千米3. 最大周长:约10830亿立方千米%1.七大洲与四大洋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四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2. 世界大家庭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人口、种族和语言的基本情况。

2. 培养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的兴趣和能力。

3. 教育学生反对种族歧视和大国霸权主义。

教学重难点1. 知道世界上有关国家的人口、语言等。

2. 培养初步的阅读世界政区图的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1. 世界政区图。

2. 世界不同肤色的人物头像。

教学过程一、比一比:谁知道的国家多。

1. 一次连续说说国家的名字。

2. 国家名字接龙。

⑴小组活动。

⑵班中交流。

二、查图比赛1. 在规定时间里,查找熟悉的国家位于哪个洲。

(说的最多的获胜)2. 在地图上查找形状特别的国家在哪里。

三、制作人种分布图1. 分组查找不同人种的国家和地区班级交流。

2. 在空白世界地图上将人种的分布区填上或做上标记。

四、活动:向世界说一声“您好”1. 学生说说“您好”。

2. 出示课件学说不同国家的语言“您好”。

五、总结1. 小结学习的主要内容。

2. 教育学生反对大国霸权主义。

附:板书设计2世界大家庭一、世界上的国家和人口国家:220多个(独立国家:190多个)人口:64亿领土面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梵蒂冈二、世界上的人种和语言人种: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棕色人种语言:200多种使用广泛3 .异域风情教学目标1、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了解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创造的人类文化遗产。

4、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和建筑、自然风光、不同民族的服饰、饮食、礼仪及民族节日等状况。

教学重点世界各国的人文遗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和生活习俗。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前三部分内容。

教学过程:一、了解“灿烂辉煌的人文遗产”1、自学12-15页内容。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国家发表意见。

3、制作墙报,在班级展出。

二、各具特色的建筑1、欣赏建筑美。

分组交流课前收集的图片在小组、班中交流。

三、世界自然风光欣赏播放课件,学生欣赏和、谈感受。

四、总结五、拓展作业收集一些国家的服饰、生活习俗图片。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奇特迥异的生活习俗、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口。

教学过程一、了解“奇异的生活习俗”1、不同的服饰特点。

2、演示各国服饰特点。

3、课件观看:一些穿着不同国家、民族服饰的娃娃、木偶等。

4、研究各国饮食文化。

%1小组研究。

%1给大家介绍所研究的国家的餐具。

(课件)5、模拟不同国家的见面礼仪。

%1师生示范自己所了解的礼仪。

%1学生表演-•些不礼貌的见面方式进行纠正。

二、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1、说:外国有哪些重大的民族节日,人们怎样欢度。

2、了解许多国家的圣诞节、狂欢节、奔牛节。

3、搜集:法国人的稻草节、保加利亚玫瑰节、西班牙番茄节、美洲万圣节。

三、总结世界各族人民,虽然服饰不同,饮食习惯不同,礼仪禁忌不同,但这些奇特迥异的民族习俗都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

我们在国际交往中,一定要尊重不同的国家民族和习俗。

附:板书设计3、异域风情一、灿烂辉煌的人文遗产巴比伦——金子塔、空中花园、古巴比伦门二、各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三、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四、奇特迥异的生活习俗服饰、生活习惯、礼仪和禁忌五、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圣诞节、奔牛节、狂欢节4 .“国际组织”知多少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的宗旨、性质、主要机构以及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等基本常识,了解当今国际组织普遍的合作与发展的主题。

2. 知道当今世界各国要发展就必须进行国际合作的道理。

3.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历程,了解中国红十字会在抗震救灾、疾病救助活动中发挥的作用。

4. 了解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作用,感受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变化,感受社会的进步和生活的幸福;激发学生参与奥运的热情,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日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的宗旨、性质、主要机构以及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等基本常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国际组织的旗帜、徽记等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奥林匹克委员会”。

教学过程:一、感知联合国1、出示联合国总部大楼图(课件)、旗帜认识,了解其含义。

2、自学34-35页内容,思考讨论:%1联合国是怎样成立的,其目的是什么,联合国有哪些机构?板书:成立:结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目的:维护和平安全、发展友好关系促进合作、解决问题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自己最深的感受。

%1谈建议:联合国解决哪些重大问题,给联合国秘书长提个建议。

二、世界贸易组织1. 自学教材内容。

2. 我的理解:%1了解世界组织是什么,为什么被称为WTO。

%1观看课件。

3. 我的调查:%1媒体了解:我国同世界各国进行长达15年“复关”和“人世”谈判历程。

%1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贸易额增长情况。

%1我国进出口商品种类的变化。

4. 我的发现:①说:说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就业、商品种类和价格、与世界各国商品交易等方面的变化。

②写:将以上发现写下来。

三、总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一、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1. 活动:走进瑞士洛桑总部。

知道国际奥委会的总部所在地、组织机构、活动宗旨及奥林匹克精神。

2. 了解奥林匹克运动。

播放录像资料,帮助了解奥委会的来历、古代和现代奥运会的举办情况、现代奥运会的发展情况。

3. 活动:接过奥运会五环旗。

%1出示五环旗图片,了解象征意义。

%1查阅资料,关注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情况,激发民族热情。

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1. 活动:认识红十字。

2. 了解红十字。

%1说:说说红十字会在抗震救灾、难民援助、医疗救助等方面的贡献。

%1观:了解红十字发挥的作用。

② 交流:搜集的相关故事图片。

3. 谈:参与红十字,成为志愿者。

三、其他国际组织1. 展示有关国际组织在一切召开的会议和开展活动的图片,或者是相关的旗帜、徽记,再现当时情景。

2. 交流:丰富国际视野,走进世界。

四、总结附:板书设计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组织知多少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其他国际组织5 .国际间的交往教学目标1. 通过学文和调查,引导学生了解在中国市场上的外国商品,以及在外国畅销的中国商品, 清楚国际间贸易往来的好处。

2. 了解外国的图书、影视作品及相关活动,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尊重和友谊。

教学重点1. 清楚国际往来的好处。

2. 增进各国之间的友谊。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国际间的商品贸易1. 了解中国市场的外国货。

%1讲一讲家里的外国货。

%1找一找外国制造的商品(课件)。

%1交流自己做的小调查。

%1说说自己的发现。

2. 世界各地的“中国城”。

%1了解外国市场上的中国货。

%1查阅资料:好多国家的中国城唐人街的人们在做什么。

3 .总结国际贸易的共赢点。

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1. 我眼中的外国文化。

说说自己通过看书、读报、观看影片等的感性认识,并在对比、发现中提升对外国文化的了解。

2. 我感兴趣的“文化年”。

引导了解:法国“文化年”、“俄罗斯文化年”以及各地的展出活动,进一步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

3. 我自豪的中国文化。

%1理解中国的武术、京剧、杂技等享誉世界,电影屡获国际大奖。

%1体会国人自豪,世人敬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