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音乐史试卷及答案 精品
音乐学中国音乐史试卷11及答案

音乐学中国音乐史试卷11及答案XXX《中国音乐史》(本科)试卷(4)(时间120分钟)试卷编号:院(系)班姓名学号得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云门》是____________时期的乐舞作品。
A原始社会B夏C商D西周2、我国古代音乐中,代表乐曲部分的音乐术语是____________。
A趋B解C曲破D乱3、元代燕南芝菴所著______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探索歌唱艺术的论著。
A《事林广记》B《陈旸乐书》C《唱论》D《碧鸡漫志》4、曾侯乙墓位于湖北随县城郊的擂鼓墩,__________年被发掘出土。
A1970.B1978.C1980.D19565、音乐机构“乐府”始建于__________朝。
A秦B汉C西周D隋6、我国流传下来唯一一首用“文字谱”记写的琴曲是__________。
A《碣石调•幽兰》B《阳关三叠》C《潇湘水云》D《梅花三弄》7、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兼有音乐歌舞成分的杂技表演之总称,实际上包括杂技、武术、幻术、民间歌舞杂乐、杂戏等种艺术表演形式。
A杂剧B南戏C散乐D百戏8、燕乐大曲的结构相当复杂,主要有__________、“中序”和“曲破”三大部分组成。
A艳B曲C排遍D散序9、__________是唐代XXX在“文字谱”的基础上革新创造的一种古琴记谱法,它的出现使晚唐的XXX、XXX等琴家得以收拾整顿大量琴谱传于后代,并且基本上相沿至今。
A燕乐半字谱B工尺谱C减字谱D宋朝俗字谱10、__________我国明清期间风行于苏州、杭州、扬州等地的一种说唱艺术,一般认为,它是由宋朝的“XXX”开展而来。
A鼓词B弹词C鼓子词D唱赚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我国民间音乐的分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类别。
2、相和歌的最高发展形式为多段体的大型歌舞,叫相和大曲,是一种歌、舞、乐并用,有一定复杂结构形式的作品,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局部。
音乐史试题含答案

音乐史试题含答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中国音乐史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计20分1 在远古社会中,诗歌,音乐,舞蹈三者溶为一炉,不可分离,所以古代文献中常把音乐写作( );2 到周代时,周的统治者把从黄帝开始之周代的由各代所制的乐舞,统称(" "),用于宴飨和祭祀活动中;3 《诗经》中的"国风"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北方黄河流域以秦声为主以( )为代表的民歌;一类是长江中,下游以周南,召南为代表的民歌;4 春秋,战国时代,管仲在其着作《管子地圆篇》中对乐律学提出了(" ")的理论,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 )的律学理论;5 到汉武帝时,西汉进入到全盛时期.(" "),公元前 112 年西汉政府设立了在我国音乐历史上有名的音乐机构———( );6 "相和歌"的另一种含义是一种歌曲的演唱形式.它最早为无伴奏的(" "),以后发展成"但歌",一直发展到由( )相和歌;7 北魏的太武帝在统一北中国以后,曾大量接受了先进的汉族音乐文化,( )在这个时期利用鲜卑族民歌曲调,填新词"凡一百五十章",叫作(" "),也叫"北歌".8 《声无哀乐论》是我国魏晋时期的一篇( )着作,全文是用"秦客"问(" ")的对话形式写成;9 隋,唐时代,一些经过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创造和提炼的民歌中的一些好的曲调,经过文人的选择,( ),加工,并用新词配曲的音乐,叫做(" ");10 工尺谱是以记写音乐符号的(" ")而得名的的一种记谱形式;11 姜夔的词体歌曲现保存有( )首,这些作品都附带乐谱(工尺谱),这是仅见的宋代( ),对于我们考证,了解宋代音乐的情况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12 唱赚是唐,宋时期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曲本叫( )其音乐范围很广,既包含传统的艺术歌曲,也有当时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13 弹词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着名的艺人, 其中以乾隆年间的苏州艺人王周士,嘉,道年间的( ),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尤为着名.二单项选择题( 请在下列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共10题每题1分计10分1 古琴曲《潇湘水云》的作者是:a(嵇康),b(陈康士),c(郭沔)2 见诸记载的琵琶曲《楚汉》最早演奏者是:a(成玉 ),b(汤应曾),c(张雄)3 《弦索备考》的编辑者是:a(荣斋),b(华秋萍),c(王猷定)4 《乐府传声》的作者是: a(徐青山),b(徐大椿),c(燕南芝庵)5 《祖国歌》的填词者是: a(沈心工),b(曾孝谷),c(李叔同)6 《五四纪念爱国歌》的作者是: a (萧友梅),b(赵元任),c(黄自)7 二胡曲《良宵》的作者是:a(刘天华),b(阿炳),c(徐炳麟)8 歌曲《渔光曲》的作者是:a(聂耳),b(任光),c(青主)9 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的作者是:a(李劫夫),b(李一鸣),c(卢肃)10 歌曲《古怪歌》的作者是: a(宋杨),b(费克),c(马可)三请解释下列名词每题5分共4题计20分1 相和大曲2 沈心工3 黄自4 《黄河大合唱》四简述题共1题计20分简述南戏五论述题共1题计30分《乐记》二评分标准及答案1 评分说明:A 填空题,单项选择题:严格按答案给分.B 名词解释题:按所答要点的多少和正确程度给分.C 简述题:要求按题意作出正确回答,并作简要的说明.D 论述题:要求文字表述清晰,理论观点正确,论述符合逻辑,E联系实际部分要紧扣题意,不要简单的踩点给分.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1 乐舞;2 "六代乐舞";3 郑,卫之音;4 三分损益;5 律学;6 "汉承秦制";7 乐府;8 徒歌;9 由各种管弦乐器伴奏;10 鼓吹乐;11 真人代歌;12 音乐美学着作;13 东野主人;14 推荐;15 曲子;16 工尺谱;17 十七首;18 词乐曲谱;19 赚词;20 陈遇乾.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 c;2 b;3 a;4 b;5 a;6 a;7 b;8 b;9 c;10 a.三请解释下例名词每题5分1 相和大曲相合大曲是在相和歌的基础上,经过专业音乐家与文学家对其进行改编,加工后的一种提高了的音乐形式, 是相和歌的最高发展阶段.其特点是:歌唱,器乐,舞蹈三种艺术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有器乐伴奏的歌唱,有乐器伴奏的歌舞,并有纯粹器乐演奏部分的综合歌舞大曲形式.2 沈心工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着名的音乐教育家. 1897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 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同年在东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 研究乐歌的创作,1903年回国任教原校,后担任附小校长.1911年任该校校长, 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先后编创了许多学堂乐歌作品和《学校唱歌集》等.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 1947年病逝于上海.3 黄自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沙川(今上海市人),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年入清华学校,1921年开始学习钢琴,1922 年开始学习和声,1924 年赴美国留学,入欧伯林大学学心理学,1926年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和钢琴. 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继续学习音乐,1929 年创作交响序曲《怀旧》并获学士学位并回国.1930年任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其创作的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音乐家.4 《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我国人民作曲家冼星海于 1939年创作的一部具有杰出影响的一部大合唱.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述了日寇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沉重灾难.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中国人民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日寇侵略的壮丽情景.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和歌颂了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情,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大和唱作品.四简述题 20分简述南戏计20分 (答案要点)南戏是北宋宣和年间在浙东永嘉一带的民歌, 曲子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戏曲,也叫"永嘉杂剧","戏文". 后来又进一步吸收了唱赚,诸宫调和杂剧中的歌舞,念白等成分, 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立风格和特点的戏曲剧种.宋代的南戏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能构充分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它的剧目,不论是民间传说或实事逸闻, 一般都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南戏的音乐与元杂剧有着很大的区别,其音乐有五声调式构成,风格比较流利婉转,与用七声音阶风格的杂剧大异其趣;南戏的剧本也比较灵活,其剧本可长可短,所用的只曲与套曲也可多可少,不受一宫一折的限制,可随时转换宫调和曲牌;南戏的演唱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既可以独唱,又可以对唱,轮唱,合唱等.不仅如此,凡登场的每一个角色都可以演唱,与元杂剧的区别十分明显.南戏到明,清时代变成传奇,为我国后来的戏曲音乐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五论述题 (答案要点) 计30分《乐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音乐美学论着.现传《乐记》共11篇,被保存在《礼记》之中,其内容包括:①音乐本质与特征; ②音乐与伦理,政治的关系;③音乐的美感认识; ④音乐的社会教育作用等.关于音乐的本质,《乐记》认为:音乐的产生是由于外界事物引起人的思想感情变化的结果,人的思想感情与音乐作品是一致的.《乐记》的作者反对当时有些人把音乐单纯作为奢侈品或消遣物的看法,也反对那种根本否认音乐存在的观点,认为音乐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记》还进一步论证了音乐的内容只要有真实根据,便具有深刻的认识意义.指出"乐者,象成者也".说明音乐是不能娇揉造作,弄虚作假的,它要反映真实的思想感情,从而充分肯定了音乐对现实的反映.《乐记》认为在音乐同政治的关系方面,音乐是反映政治的,是有其深刻的思想内容的,因此,提出了:"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在音乐具有社会教育作用方面,《乐记》还认为音乐作为人们思想感情的语言,不仅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并且还认为音乐对于社会的风气和人们的道德以至于国家的政治能够给予有力的影响,即所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观点.在《乐记》作者的眼中,音乐成了一种进行教化最有力的工具.正因为如此,政治和道德的要求就成为评价音乐最重要的标准.所以,社会功利主义倾向也是中国先秦音乐美学的又一特点.同时,《乐记》还认为 " 礼,乐,刑,政 " 都是巩固统治的工具,它们各自都要有其不同的作用.而"乐"的作用就是要对人的心灵起巨大的感染力量.《乐记》还认为要充分发挥其音乐的教育功能,还必须强调其政治,道德的标准等等.《乐记》还肯定了音乐具有娱乐作用,指出:"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所谓的"乐者,乐也"有两层意思,"乐者"是指音乐能表现欢乐的情感;而"乐也"则是指音乐能使听者感到欢乐,能给人以快感,从而肯定了音乐的美感作用.而"人情之所必不免也"则进一步肯定了人人都有欣赏音乐的审美要求和欲望."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流;以欲忘道,则或而不乐."因此,《乐记》肯定"乐得其道"而否定"乐得其欲",所以必须以道德来制约欲望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乐记》中也有许多糟粕,如作者提出的"乱世之音","亡国之音"等都成为可以镇压进步音乐的罪名,正因为如此,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也就能够同"乐由天作"之类的唯心主义观点并行不悖地存在于《乐记》之中.总之,《乐记》集中地反映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它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音乐美学理论,使之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音乐美学体系,可以说是中国儒家关于"礼乐"的一个总结.。
最新中国音乐史试题(含答案)(1)资料

中国音乐史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计20分)1 在远古社会中,诗歌,音乐,舞蹈三者溶为一炉,不可分离,所以古代文献中常把音乐写作( );2 到周代时,周的统治者把从黄帝开始之周代的由各代所制的乐舞,统称(" "),用于宴飨和祭祀活动中;3 《诗经》中的"国风"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北方黄河流域以秦声为主以( )为代表的民歌;一类是长江中,下游以周南,召南为代表的民歌;4 春秋,战国时代,管仲在其著作《管子地圆篇》中对乐律学提出了(" ")的理论,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 )的律学理论;5 到汉武帝时,西汉进入到全盛时期.(" "),公元前 112 年西汉政府设立了在我国音乐历史上有名的音乐机构———( );6 "相和歌"的另一种含义是一种歌曲的演唱形式.它最早为无伴奏的(" "),以后发展成"但歌",一直发展到由( )相和歌;7 北魏的太武帝在统一北中国以后,曾大量接受了先进的汉族音乐文化,( )在这个时期利用鲜卑族民歌曲调,填新词"凡一百五十章",叫作(" "),也叫"北歌".8 《声无哀乐论》是我国魏晋时期的一篇( )著作,全文是用"秦客"问(" ")的对话形式写成;9 隋,唐时代,一些经过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创造和提炼的民歌中的一些好的曲调,经过文人的选择,( ),加工,并用新词配曲的音乐,叫做(" ");10 工尺谱是以记写音乐符号的(" ")而得名的的一种记谱形式;11 姜夔的词体歌曲现保存有( )首,这些作品都附带乐谱(工尺谱),这是仅见的宋代( ),对于我们考证,了解宋代音乐的情况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12 唱赚是唐,宋时期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曲本叫( )其音乐范围很广,既包含传统的艺术歌曲,也有当时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13 弹词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著名的艺人, 其中以乾隆年间的苏州艺人王周士,嘉,道年间的( ),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尤为著名.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计10分)1 古琴曲《潇湘水云》的作者是:a(嵇康), b(陈康士), c(郭沔)2 见诸记载的琵琶曲《楚汉》最早演奏者是:a(成玉 ), b(汤应曾), c(张雄)3 《弦索备考》的编辑者是:a(荣斋), b(华秋萍) , c(王猷定)4 《乐府传声》的作者是:a(徐青山), b(徐大椿), c(燕南芝庵)5 《祖国歌》的填词者是:a(沈心工), b(曾孝谷), c(李叔同)6 《五四纪念爱国歌》的作者是:a (萧友梅), b(赵元任), c(黄自)7 二胡曲《良宵》的作者是:a(刘天华), b(阿炳), c(徐炳麟)8 歌曲《渔光曲》的作者是:a(聂耳), b(任光), c(青主)9 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的作者是:a(李劫夫), b(李一鸣), c(卢肃) 10 歌曲《古怪歌》的作者是:a(宋杨), b(费克), c(马可)三请解释下列名词每题5分共4题计20分1 相和大曲2 沈心工3 黄自4 《黄河大合唱》四简述题共1题计20分简述南戏五论述题共1题计30分《乐记》二评分标准及答案1 评分说明:A 填空题,单项选择题:严格按答案给分.B 名词解释题:按所答要点的多少和正确程度给分.C 简述题:要求按题意作出正确回答,并作简要的说明.D 论述题:要求文字表述清晰,理论观点正确,论述符合逻辑,E联系实际部分要紧扣题意,不要简单的踩点给分.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1 乐舞;2 "六代乐舞";3 郑,卫之音;4 三分损益;5 律学;6 "汉承秦制";7 乐府;8 徒歌;9 由各种管弦乐器伴奏;10 鼓吹乐;11 真人代歌;12 音乐美学著作;13 东野主人;14 推荐;15 曲子;16 工尺谱;17 十七首;18 词乐曲谱;19 赚词;20 陈遇乾.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 C;2 B;3 A;4 B;5 A;6 A;7 B;8 B;9 C; 10 A.三请解释下例名词每题5分1 相和大曲相合大曲是在相和歌的基础上,经过专业音乐家与文学家对其进行改编,加工后的一种提高了的音乐形式, 是相和歌的最高发展阶段.其特点是:歌唱,器乐,舞蹈三种艺术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有器乐伴奏的歌唱,有乐器伴奏的歌舞,并有纯粹器乐演奏部分的综合歌舞大曲形式.2 沈心工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著名的音乐教育家. 1897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 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同年在东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 研究乐歌的创作,1903年回国任教原校,后担任附小校长.1911年任该校校长, 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先后编创了许多学堂乐歌作品和《学校唱歌集》等.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 1947年病逝于上海.3 黄自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沙川(今上海市人),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年入清华学校,1921年开始学习钢琴,1922 年开始学习和声,1924 年赴美国留学,入欧伯林大学学心理学,1926年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和钢琴. 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继续学习音乐,1929 年创作交响序曲《怀旧》并获学士学位并回国.1930年任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其创作的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音乐家.4 《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我国人民作曲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一部具有杰出影响的一部大合唱.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述了日寇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沉重灾难.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中国人民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日寇侵略的壮丽情景.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和歌颂了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情,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大和唱作品.四简述题20分简述南戏计20分(答案要点)南戏是北宋宣和年间在浙东永嘉一带的民歌, 曲子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戏曲,也叫"永嘉杂剧","戏文". 后来又进一步吸收了唱赚,诸宫调和杂剧中的歌舞,念白等成分, 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立风格和特点的戏曲剧种.宋代的南戏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能构充分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它的剧目,不论是民间传说或实事逸闻, 一般都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南戏的音乐与元杂剧有着很大的区别,其音乐有五声调式构成,风格比较流利婉转,与用七声音阶风格的杂剧大异其趣;南戏的剧本也比较灵活,其剧本可长可短,所用的只曲与套曲也可多可少,不受一宫一折的限制,可随时转换宫调和曲牌;南戏的演唱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既可以独唱,又可以对唱,轮唱,合唱等.不仅如此,凡登场的每一个角色都可以演唱,与元杂剧的区别十分明显.南戏到明,清时代变成传奇,为我国后来的戏曲音乐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计30分《乐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音乐美学论著.现传《乐记》共11篇,被保存在《礼记》之中,其内容包括:①音乐本质与特征; ②音乐与伦理,政治的关系;③音乐的美感认识; ④音乐的社会教育作用等.关于音乐的本质,《乐记》认为:音乐的产生是由于外界事物引起人的思想感情变化的结果,人的思想感情与音乐作品是一致的.《乐记》的作者反对当时有些人把音乐单纯作为奢侈品或消遣物的看法,也反对那种根本否认音乐存在的观点,认为音乐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记》还进一步论证了音乐的内容只要有真实根据,便具有深刻的认识意义.指出"乐者,象成者也".说明音乐是不能娇揉造作,弄虚作假的,它要反映真实的思想感情,从而充分肯定了音乐对现实的反映.《乐记》认为在音乐同政治的关系方面,音乐是反映政治的,是有其深刻的思想内容的,因此,提出了:"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在音乐具有社会教育作用方面,《乐记》还认为音乐作为人们思想感情的语言,不仅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并且还认为音乐对于社会的风气和人们的道德以至于国家的政治能够给予有力的影响,即所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观点.在《乐记》作者的眼中,音乐成了一种进行教化最有力的工具.正因为如此,政治和道德的要求就成为评价音乐最重要的标准.所以,社会功利主义倾向也是中国先秦音乐美学的又一特点.同时,《乐记》还认为" 礼,乐,刑,政" 都是巩固统治的工具,它们各自都要有其不同的作用.而"乐"的作用就是要对人的心灵起巨大的感染力量.《乐记》还认为要充分发挥其音乐的教育功能,还必须强调其政治,道德的标准等等.《乐记》还肯定了音乐具有娱乐作用,指出:"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所谓的"乐者,乐也"有两层意思,"乐者"是指音乐能表现欢乐的情感;而"乐也"则是指音乐能使听者感到欢乐,能给人以快感,从而肯定了音乐的美感作用.而"人情之所必不免也"则进一步肯定了人人都有欣赏音乐的审美要求和欲望."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流;以欲忘道,则或而不乐."因此,《乐记》肯定"乐得其道"而否定"乐得其欲",所以必须以道德来制约欲望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乐记》中也有许多糟粕,如作者提出的"乱世之音","亡国之音"等都成为可以镇压进步音乐的罪名,正因为如此,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也就能够同"乐由天作"之类的唯心主义观点并行不悖地存在于《乐记》之中.总之,《乐记》集中地反映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它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音乐美学理论,使之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音乐美学体系,可以说是中国儒家关于"礼乐"的一个总结.。
初中音乐史试题及答案

初中音乐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古典音乐时期最著名的作曲家是哪位?A. 巴赫B. 贝多芬C. 莫扎特D. 肖邦答案:B2. 以下哪位作曲家被誉为“交响乐之父”?A. 海顿B. 莫扎特C. 贝多芬D. 柴可夫斯基答案:A3. 歌剧《茶花女》的作曲家是谁?A. 威尔第B. 普契尼C. 罗西尼D. 多尼采蒂答案:A4. 以下哪位作曲家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A. 巴赫B. 贝多芬C. 肖邦D. 莫扎特答案:C5. 以下哪部作品是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A. 第五交响曲B. 胡桃夹子C. 四季D. 费加罗的婚礼答案:B6. 以下哪位作曲家被称为“钢琴诗人”?A. 贝多芬B. 肖邦C. 李斯特D. 拉赫玛尼诺夫答案:B7. 以下哪部作品是莫扎特的代表作?A. 唐璜B. 费加罗的婚礼C. 图兰朵D. 四季答案:B8. 以下哪位作曲家是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人物?A. 德彪西B. 贝多芬C. 肖邦D. 巴赫答案:A9. 以下哪部作品是贝多芬的代表作?A. 第九交响曲B. 四季C. 图兰朵D. 胡桃夹子答案:A10. 以下哪位作曲家被誉为“音乐神童”?A. 莫扎特B. 贝多芬C. 肖邦D. 李斯特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巴赫是__________时期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对后世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案:巴洛克2. 贝多芬的__________交响曲被誉为“命运交响曲”。
答案:第五3. 歌剧《卡门》的作曲家是__________。
答案:比才4. 肖邦是__________国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以钢琴曲为主。
答案:波兰5. 柴可夫斯基的__________是俄罗斯芭蕾舞剧的代表作之一。
答案:天鹅湖6. 歌剧《魔笛》的作曲家是__________。
答案:莫扎特7. 德彪西是__________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答案:印象派8. 李斯特是__________国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以钢琴曲为主。
中国音乐史试卷及答案

---------------------------------------- )120分钟试卷(7)(时间黄山学院《中国音乐史》( 本科)成了乐句、速度上的对比,造成了曲式上的变化,但尚无一定呈示规律,乃是视乐曲需要而使用。
试卷编号: ”之意;相和大,有的位置也不固定,中间放在相和大曲中,(即宫调、商调、角调在当时的俗称)三种。
曲所用调式:主要有平调、清调得分) 院(系班姓名学号分)分,共205三、概念解释(每题清商乐1.1一、判断题(每题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劳动。
)1.音乐起源于(装--------------------------------------中提出的乐律学理论,三分损益法是齐桓公时的相——管仲在其著作《管子?地员篇》2.)。
这是中国最早的律学理论( 2. 百戏。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出自《吕氏春秋?古乐篇》3.)。
.六代乐舞包括云门、咸池、箫韶、大夏、大濩、软舞(45.《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选集()。
《楚声》是指战国时代,在楚国兴起的用楚国民歌曲调填词的专业创作并由屈原开6.)。
始的骚体类作品的总称,在音乐上称“楚声”,也叫“南音”。
(曲子3.)八音分类法是指金石土铜,丝木匏竹(7.订-------------------------------------《乐记》是《吕氏春秋》中的一篇。
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音乐美学论著,它总结了8.先秦音乐美学的成果,具有较为完整的体系()。
.西汉的国家音乐机构——乐府()9)。
“相和大曲”也称“大曲”10.(4. 自度曲20分)1二、填空(每题分,共,相和大曲是在相和歌的基础上,经过,后世称之为“相和大曲”也称“大曲”专业音乐家与文学家对其进行改编、加工而成的一种比较复杂的音乐形式。
其特点线----------------------------------------------------三种艺术有机结合,是一种有器乐伴奏的歌唱,有乐、是:、这是相和歌发展的最高器伴奏的歌舞,并有纯粹乐器演奏部分的综合性歌舞大曲形式。
(完整word版)中国音乐史试题(含答案)

中国音乐史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计20分)1 在远古社会中,诗歌,音乐,舞蹈三者溶为一炉,不可分离,所以古代文献中常把音乐写作( );2 到周代时,周的统治者把从黄帝开始之周代的由各代所制的乐舞,统称(" "),用于宴飨和祭祀活动中;3 《诗经》中的"国风"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北方黄河流域以秦声为主以( )为代表的民歌;一类是长江中,下游以周南,召南为代表的民歌;4 春秋,战国时代,管仲在其著作《管子地圆篇》中对乐律学提出了(" ")的理论,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 )的律学理论;5 到汉武帝时,西汉进入到全盛时期.(" "),公元前 112 年西汉政府设立了在我国音乐历史上有名的音乐机构———( );6 "相和歌"的另一种含义是一种歌曲的演唱形式.它最早为无伴奏的(" "),以后发展成"但歌",一直发展到由( )相和歌;7 北魏的太武帝在统一北中国以后,曾大量接受了先进的汉族音乐文化,( )在这个时期利用鲜卑族民歌曲调,填新词"凡一百五十章",叫作(" "),也叫"北歌".8 《声无哀乐论》是我国魏晋时期的一篇( )著作,全文是用"秦客"问(" ")的对话形式写成;9 隋,唐时代,一些经过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创造和提炼的民歌中的一些好的曲调,经过文人的选择,( ),加工,并用新词配曲的音乐,叫做(" ");10 工尺谱是以记写音乐符号的(" ")而得名的的一种记谱形式;11 姜夔的词体歌曲现保存有( )首,这些作品都附带乐谱(工尺谱),这是仅见的宋代( ),对于我们考证,了解宋代音乐的情况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12 唱赚是唐,宋时期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曲本叫( )其音乐范围很广,既包含传统的艺术歌曲,也有当时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13 弹词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著名的艺人, 其中以乾隆年间的苏州艺人王周士,嘉,道年间的( ),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尤为著名.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计10分)1 古琴曲《潇湘水云》的作者是:a(嵇康), b(陈康士), c(郭沔)2 见诸记载的琵琶曲《楚汉》最早演奏者是:a(成玉 ), b(汤应曾), c(张雄)3 《弦索备考》的编辑者是:a(荣斋), b(华秋萍) , c(王猷定)4 《乐府传声》的作者是:a(徐青山), b(徐大椿), c(燕南芝庵)5 《祖国歌》的填词者是:a(沈心工), b(曾孝谷), c(李叔同)6 《五四纪念爱国歌》的作者是:a (萧友梅), b(赵元任), c(黄自)7 二胡曲《良宵》的作者是:a(刘天华), b(阿炳), c(徐炳麟)8 歌曲《渔光曲》的作者是:a(聂耳), b(任光), c(青主)9 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的作者是:a(李劫夫), b(李一鸣), c(卢肃) 10 歌曲《古怪歌》的作者是:a(宋杨), b(费克), c(马可)三请解释下列名词每题5分共4题计20分1 相和大曲2 沈心工3 黄自4 《黄河大合唱》四简述题共1题计20分简述南戏五论述题共1题计30分《乐记》二评分标准及答案1 评分说明:A 填空题,单项选择题:严格按答案给分.B 名词解释题:按所答要点的多少和正确程度给分.C 简述题:要求按题意作出正确回答,并作简要的说明.D 论述题:要求文字表述清晰,理论观点正确,论述符合逻辑,E联系实际部分要紧扣题意,不要简单的踩点给分.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1 乐舞;2 "六代乐舞";3 郑,卫之音;4 三分损益;5 律学;6 "汉承秦制";7 乐府;8 徒歌;9 由各种管弦乐器伴奏;10 鼓吹乐;11 真人代歌;12 音乐美学著作;13 东野主人;14 推荐;15 曲子;16 工尺谱;17 十七首;18 词乐曲谱;19 赚词;20 陈遇乾.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 C;2 B;3 A;4 B;5 A;6 A;7 B;8 B;9 C; 10 A.三请解释下例名词每题5分1 相和大曲相合大曲是在相和歌的基础上,经过专业音乐家与文学家对其进行改编,加工后的一种提高了的音乐形式, 是相和歌的最高发展阶段.其特点是:歌唱,器乐,舞蹈三种艺术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有器乐伴奏的歌唱,有乐器伴奏的歌舞,并有纯粹器乐演奏部分的综合歌舞大曲形式.2 沈心工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著名的音乐教育家. 1897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 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同年在东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 研究乐歌的创作,1903年回国任教原校,后担任附小校长.1911年任该校校长, 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先后编创了许多学堂乐歌作品和《学校唱歌集》等.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 1947年病逝于上海.3 黄自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沙川(今上海市人),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年入清华学校,1921年开始学习钢琴,1922 年开始学习和声,1924 年赴美国留学,入欧伯林大学学心理学,1926年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和钢琴. 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继续学习音乐,1929 年创作交响序曲《怀旧》并获学士学位并回国.1930年任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其创作的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音乐家.4 《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我国人民作曲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一部具有杰出影响的一部大合唱.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述了日寇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沉重灾难.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中国人民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日寇侵略的壮丽情景.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和歌颂了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情,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大和唱作品.四简述题20分简述南戏计20分(答案要点)南戏是北宋宣和年间在浙东永嘉一带的民歌, 曲子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戏曲,也叫"永嘉杂剧","戏文". 后来又进一步吸收了唱赚,诸宫调和杂剧中的歌舞,念白等成分, 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立风格和特点的戏曲剧种.宋代的南戏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能构充分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它的剧目,不论是民间传说或实事逸闻, 一般都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南戏的音乐与元杂剧有着很大的区别,其音乐有五声调式构成,风格比较流利婉转,与用七声音阶风格的杂剧大异其趣;南戏的剧本也比较灵活,其剧本可长可短,所用的只曲与套曲也可多可少,不受一宫一折的限制,可随时转换宫调和曲牌;南戏的演唱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既可以独唱,又可以对唱,轮唱,合唱等.不仅如此,凡登场的每一个角色都可以演唱,与元杂剧的区别十分明显.南戏到明,清时代变成传奇,为我国后来的戏曲音乐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计30分《乐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音乐美学论著.现传《乐记》共11篇,被保存在《礼记》之中,其内容包括:①音乐本质与特征; ②音乐与伦理,政治的关系;③音乐的美感认识; ④音乐的社会教育作用等.关于音乐的本质,《乐记》认为:音乐的产生是由于外界事物引起人的思想感情变化的结果,人的思想感情与音乐作品是一致的.《乐记》的作者反对当时有些人把音乐单纯作为奢侈品或消遣物的看法,也反对那种根本否认音乐存在的观点,认为音乐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记》还进一步论证了音乐的内容只要有真实根据,便具有深刻的认识意义.指出"乐者,象成者也".说明音乐是不能娇揉造作,弄虚作假的,它要反映真实的思想感情,从而充分肯定了音乐对现实的反映.《乐记》认为在音乐同政治的关系方面,音乐是反映政治的,是有其深刻的思想内容的,因此,提出了:"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在音乐具有社会教育作用方面,《乐记》还认为音乐作为人们思想感情的语言,不仅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并且还认为音乐对于社会的风气和人们的道德以至于国家的政治能够给予有力的影响,即所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观点.在《乐记》作者的眼中,音乐成了一种进行教化最有力的工具.正因为如此,政治和道德的要求就成为评价音乐最重要的标准.所以,社会功利主义倾向也是中国先秦音乐美学的又一特点.同时,《乐记》还认为" 礼,乐,刑,政" 都是巩固统治的工具,它们各自都要有其不同的作用.而"乐"的作用就是要对人的心灵起巨大的感染力量.《乐记》还认为要充分发挥其音乐的教育功能,还必须强调其政治,道德的标准等等.《乐记》还肯定了音乐具有娱乐作用,指出:"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所谓的"乐者,乐也"有两层意思,"乐者"是指音乐能表现欢乐的情感;而"乐也"则是指音乐能使听者感到欢乐,能给人以快感,从而肯定了音乐的美感作用.而"人情之所必不免也"则进一步肯定了人人都有欣赏音乐的审美要求和欲望."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流;以欲忘道,则或而不乐."因此,《乐记》肯定"乐得其道"而否定"乐得其欲",所以必须以道德来制约欲望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乐记》中也有许多糟粕,如作者提出的"乱世之音","亡国之音"等都成为可以镇压进步音乐的罪名,正因为如此,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也就能够同"乐由天作"之类的唯心主义观点并行不悖地存在于《乐记》之中.总之,《乐记》集中地反映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它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音乐美学理论,使之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音乐美学体系,可以说是中国儒家关于"礼乐"的一个总结.。
中国音乐史-答案

《中国音乐史》参考答案一、填空题(20分,每空一分)1.(制作材料)2.(卧、竖、凤首)3.(夏代、大禹治水)4.(民间歌曲、创作乐舞、祭祀乐舞)5.(琵琶)6.(京房)7.(侯人兮倚)8.(诸宫调、鼓子词、唱赚、涯词、子弟书、陶真、货郎儿等)9.(清乾隆、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二、名词解释(30分,每题10分)1.小部音声唐代音乐组织。
2《太真外传》载,是从梨园中选30余名15岁以下的少年乐工组成的一个传习、演出组织,又名法部小部。
4这种重视早期音乐记忆训练的做法是符合科学艺术教育规律的,也反映出统治者对发展唐代燕乐的远见卓识。
42.蔡元定十八律南朝蔡元定(1135-1198)创立的律制。
1记载于《律吕新书》一书。
即在“三分损益法”生出十二律后继续升六个变律(变黄钟、变林钟、变太簇、变南吕、变姑洗、变应钟),置于其同名律之后,故称。
4十八律解决了三分损益律音阶转调后音程关系不统一的问题,使在十二个调高上构成七声音阶时,能够统一成一种正声音阶结构模式(全音204音分、半音90音分),在律学研究方面是一个突破。
3由于十八律仍限用十二正律为宫,因此仍属于十二律体系。
其缺点在于,仍未脱离三分损益律的局限,无法根本解决黄钟还原问题,不能循环往复地旋宫。
23.曲子词曲子词,又称长短句。
1“曲子”就是曲调,“词”即歌词,合起来指一种新型的艺术歌曲。
2特点为杂言,长短不齐;依声填词,现有曲调然后创作歌词。
4音乐成分:传统古曲、外来乐曲、民间曲调、自度新曲。
2风格:豪放、婉约。
1四、简答题(30分)1.列举一至二首作品,来说明商代民间乐舞的主要特色。
14分首要特征是酣歌狂舞,漫无节制。
其次,巫乐是华丽多姿、热闹非凡的。
10分作品如:雩舞:商民族盛行的祈雨乐舞。
2魌舞:商民族驱鬼逐疫的乐舞。
22.简述孔子对古代音乐文化的贡献。
⑴整理诗乐4⑵音乐教育4⑶礼乐治国4⑷尽善尽美4五、论述题:介绍魏晋时期的文人音乐家及该群体的主要特征。
中国音乐史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国音乐史试题 一 填空题 (每空1分 共20空 计20分) 1 在远古社会中,诗歌,音乐,舞蹈三者溶为一炉,不可分离,所以古代文献中常把音乐写作( ); 2 到周代时,周的统治者把从黄帝开始之周代的由各代所制的乐舞,统称(" "),用于宴飨和祭祀活动中; 3 《诗经》中的"国风"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北方黄河流域以秦声为主以( )为代表的民歌;一类是长江中,下游以周南,召南为代表的民歌; 4 春秋,战国时代,管仲在其著作《管子 地圆篇》中对乐律学提出了(" ")的理论,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 )的律学理论; 5 到汉武帝时,西汉进入到全盛时期.(" "),公元前 112 年西汉政府设立了在我国音乐历史上有名的音乐机构———( ); 6 "相和歌"的另一种含义是一种歌曲的演唱形式.它最早为无伴奏的(" "),以后发展成"但歌",一直发展到由( )相和歌; 7 北魏的太武帝在统一北中国以后,曾大量接受了先进的汉族音乐文化,( )在这个时期利用鲜卑族民歌曲调,填新词"凡一百五十章",叫作(" "),也叫"北歌". 8 《声无哀乐论》是我国魏晋时期的一篇( )著作,全文是用"秦客"问(" ")的对话形式写成; 9 隋,唐时代,一些经过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创造和提炼的民歌中的一些好的曲调,经过文人的选择,( ),加工,并用新词配曲的音乐,叫做(" "); 10 工尺谱是以记写音乐符号的(" ")而得名的的一种记谱形式; 11 姜夔的词体歌曲现保存有( )首,这些作品都附带乐谱(工尺谱),这是仅见的宋代( ),对于我们考证,了解宋代音乐的情况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12 唱赚是唐,宋时期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曲本叫( )其音乐范围很广,既包含传统的艺术歌曲,也有当时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 13 弹词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著名的艺人, 其中以乾隆年间的苏州艺人王周士,嘉,道年间的( ),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尤为著名. 二 单项选择题(共10题 每题1分 计10分) 1 古琴曲《潇湘水云》的作者是: a(嵇康), b(陈康士), c(郭沔) 2 见诸记载的琵琶曲《楚汉》最早演奏者是: a(成玉 ), b(汤应曾), c(张雄) 3 《弦索备考》的编辑者是: a(荣斋), b(华秋萍) , c(王猷定) 4 《乐府传声》的作者是: a(徐青山), b(徐大椿), c(燕南芝庵) 5 《祖国歌》的填词者是: a(沈心工), b(曾孝谷), c(李叔同) 6 《五四纪念爱国歌》的作者是: a (萧友梅), b(赵元任), c(黄自) 7 二胡曲《良宵》的作者是: a(刘天华), b(阿炳), c(徐炳麟) 8 歌曲《渔光曲》的作者是: a(聂耳), b(任光), c(青主) 9 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的作者是: a(李劫夫), b(李一鸣), c(卢肃) 10 歌曲《古怪歌》的作者是: a(宋杨), b(费克), c(马可)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试题及答案《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试题库及答案1、我国清代戏曲的四大声腔有哪些?答:昆腔、高腔(弋阳腔)、梆子腔、皮黄腔2、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代表性曲艺音乐品种有哪些?各举一例答:北方的鼓词(山东大鼓,京韵大鼓),南方的弹词(苏州弹词)3、什么叫“学堂乐歌”?答:自1904年左右开始,在新式学堂开设的“乐歌课”上教习的歌曲(1903年,张之洞首先将音乐课作为课程在新学堂中施行)。
这些歌曲的曲调太多来自欧洲和日本的歌曲(包括一些艺术歌曲),由一些留学欧日回国的学人填上具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内涵的新词而成。
代表曲目有《何日醒》(夏颂莱编词)《中国男儿》《十八省地理历史歌》《黄河》《扬子江》等。
4、创作和教习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有哪些?答:沈心工(重点了解)曾志泯,李叔同(重点了解),高寿田,冯亚雄等5、学堂乐歌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中的意义?答:1学堂乐歌是欧洲音乐文化大规模传入中国的开端,也是中国新民族主义文化在音乐领域的萌芽,2学堂乐歌为中国“新音乐”的诞生和发展开启了源头;3为后来我国的军歌,工农革命歌曲和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开了先河;4为欧洲音乐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5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音乐家。
6、歌曲《满江红》(岳飞词)的来历?答:1925年,“五卅运动”中杨萌浏将元代诗人萨都喇作词的《金陵怀古》一曲,填上岳飞的《满江红》词而成,这首歌曲从1920年代下半叶以来,在我国传唱甚广。
7、从20世纪以来的“新民歌”看民歌的传承演变规律。
答:民歌在传承中,其曲调的变化比较缓慢,但歌词总是在满足现实需要的动机作用下随时处于变化之中,如《五更调》《孟姜女》《苏武牧羊》等,以及30-40年代的“红区民歌”和“解放区民歌”等都体现这一规律。
8、我国第一所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是?答:上海国力音乐专科学校,成立于1927年,这所学校的建立,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音乐的开始。
9、“五四”时期中国文化界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主流价值判断是什么?答:(P53-P54)欧洲音乐中心“以西为师”和“西化”;中国音乐“落后”和“不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山学院《中国音乐史》( 本科)试卷(7)(时间120分钟)试卷编号:
院(系) 班姓名学号得分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音乐起源于劳动()。
2.三分损益法是齐桓公时的相——管仲在其著作《管子•地员篇》中提出的乐律学理论,这是中国最早的律学理论()。
3.“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出自《吕氏春秋•古乐篇》()。
4.六代乐舞包括云门、咸池、箫韶、大夏、大濩、软舞()。
5.《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选集()。
6. 《楚声》是指战国时代,在楚国兴起的用楚国民歌曲调填词的专业创作并由屈原开始的骚体类作品的总称,在音乐上称“楚声”,也叫“南音”。
()。
7.八音分类法是指金石土铜,丝木匏竹()
8.《乐记》是《吕氏春秋》中的一篇。
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音乐美学论著,它总结了先秦音乐美学的成果,具有较为完整的体系()。
9.西汉的国家音乐机构——乐府()。
10.“相和大曲”也称“大曲”()。
二、填空(每题1分,共20分)
“相和大曲”也称“大曲”,后世称之为,相和大曲是在相和歌的基础上,经过专业音乐家与文学家对其进行改编、加工而成的一种比较复杂的音乐形式。
其特点是:、、三种艺术有机结合,是一种有器乐伴奏的歌唱,有乐器伴奏的歌舞,并有纯粹乐器演奏部分的综合性歌舞大曲形式。
这是相和歌发展的最高形式。
相和大曲的曲式结构由、、、四部分组成。
组成大曲的每一小曲称作。
是大曲主体部分,它包括多段歌唱曲及每段后面的,其歌唱部分重于抒情、中速,大曲一般至少有2——8 。
大曲中艳丽、抒情部分称作,其音乐婉转抒情,舞姿优美。
、是大曲结尾部分,其速度比较快,一般采用较快的歌曲配合较快的舞步。
的音乐,大都紧张而热烈,“可能没有舞蹈与它配合”(吴钊、刘东升《中国音乐史略》44页)。
构成了乐句、速度上的对比,造成了曲式上的变化,但尚无一定呈示规律,乃是视乐曲需要而使用。
在相和大曲中,的位置也不固定,中间放,有”之意;相和大曲所用调式:主要有平调、清调(即宫调、商调、角调在当时的俗称)三种。
三、概念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清商乐
2. 百戏
3. 曲子
4. 自度曲
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特征。
----------------------------------------
装--------------------------------------
订-------------------------------------
线----------------------------------------------------
2、简述说唱音乐的发展。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
1、简要论述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黄山学院《中国音乐史》(本科)试卷(7)答案(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10、√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相和大曲”也称“大曲”,后世称之为“汉大曲”,相和大曲是在相和歌的基础上,经过专业音乐家与文学家对其进行改编、加工而成的一种比较复杂的音乐形式。
其特点是:歌唱、器乐、舞蹈三种艺术有机结合,是一种有器乐伴奏的歌唱,有乐器伴奏的歌舞,并有纯粹乐器演奏部分的综合性歌舞大曲形式。
这是相和歌发展的最高形式。
相和大曲的曲式结构一般是由“解”、“艳”、“趋”、“乱”四部分组成。
组成大曲的每一小曲称作“解”。
“解”是大曲主体部分,它包括多段歌唱曲及每段后面的“解曲”,其歌唱部分重于抒情、中速,大曲一般至少有2——8解。
大曲中艳丽、抒情部分称作“艳”,其音乐婉转抒情,舞姿优美。
“趋”与“乱”是大曲结尾部分,其速度比较快,一般采用较快的歌曲配合较快的舞步。
“乱”的音乐,大都紧张而热烈,“可能没有舞蹈与它配合”(吴钊、刘东升《中国音乐史略》44页)。
“解、艳、趋、乱”构成了乐句、速度上的对比,造成了曲式上的变化,但尚无一定呈示规律,乃是视乐曲需要而使用。
在相和大曲中,“乱”的位置也不固定,中间放“乱”,有“半终止”之意:最后放“乱”,有掀起全曲“高潮”之感。
相和大曲所用调式:主要有平调、清调、瑟调(即宫调、商调、角调在当时的俗称)
三种,称为“相和三调”。
但也有说包括“楚调”共四种调式,叫作“相和四调”。
三、概念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清商乐东晋年间,随着国家政治中心南移,北方音乐文化也随之流入江南,并把汉、魏以来的相和歌、相和大曲与江南民间音乐相结合,由此而产生了一种新的音乐风格与形式——“清商乐”。
宋郭茂倩在《乐府诗集•卷四十四•清商曲辞一》中说:“清商乐,一曰清乐。
......其始即相和三调是也,并汉魏已来旧曲”。
清商乐同时又是东晋、南北朝期间,承袭汉、魏相和诸曲并吸收了当代民间音乐发展而成的“俗乐”总称。
2、百戏“百戏”又叫“散乐”,是流行于汉代宫廷和达官贵戚家中的杂技、歌舞以及各种民间武术的总称。
后汉张衡的《西京赋》中曾对“百戏”的表演有非常具体、生动地描写,我们还可以从山东沂南汉、晋墓百戏画像中看到当时百戏表演的情况。
3、曲子隋唐时代,一些经过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创造和提炼的民歌中一些好的曲调,经过文人选择、推荐、加工,并用新词配曲的音乐,叫作“曲子”。
4、“自度曲”即根据新的歌词创作新曲调,叫作“自度曲”。
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①封建统治阶级的雅乐早已衰落,而且原来来自民间俗乐的雅部(主要是昆曲、琴曲)也处于不断衰落的状况;②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出现了大量反映当时生活的新民歌(包括一些早期的工人歌曲)、地方戏曲(即所谓的“花部”)和说唱音乐获得了更为迅速的发展,并增加了不少新的剧种和新的曲种,还自发的产生了初期的戏曲改良运动;③随着西方文化和近代西洋音乐文化的陆续传入,特别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发展,从20世纪初至五四运动前后,出现了大量有别于传统旧乐的学堂乐歌。
随着学堂乐歌的传播,开始在一般民众中(特别是一些青年知识分子)广泛的介绍西洋音乐知识,这为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衰落和城市经济的逐步繁荣,大量原来活跃在农村的民间艺人纷纷进入城市,使绝大部分主要流传在农村的说唱曲种、戏曲剧种不断在城市中落脚,不断走向职业化的发展。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的新音乐文化得到了全面的建设和发展。
其中以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推动全面的“龙头”作用。
由于普通教育的发展和城市革命斗争的影响,中国近代音乐创作始终以各类声乐体裁发展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
2、京韵大鼓的形成和发展:流行于河北河间地区的木板大鼓与平津一带的清音子弟书合流而形成了所谓的“怯大鼓”,开始流传到平津一带,后来又结合北京方言的特点,并吸收了京剧等戏曲艺术在唱腔和表演方面的经验,增加了三弦、四胡等乐器作为伴奏,逐渐形成了京韵大鼓。
在京韵大鼓的形成过程中,许多的艺人为京韵大鼓的形成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其中以白云鹏和刘保全做出的贡献最为突出。
苏州弹词的发展:陈遇乾的“陈调”——俞秀山的“俞调”——马如飞的“马调”——杨小亭的”小杨调”、夏荷生的“夏调”。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
在乾隆后期,“三庆”班最先进京,随后“四喜”、“春台”、“和春”各班也相继进京,形成了所谓“四大徽班”进京的新局面。
进京后,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广泛吸收昆腔、秦腔等声腔的剧目、曲调、表演方法,并容纳民间曲调,创造了以西皮、二黄为主的新腔—皮黄腔,初步确立了京剧的格局。
京剧艺术的发展不仅深受时代所给于的种种复杂影响,而且还涌现出大量剧目和演员,声腔、演技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不少艺人为此起了奠基作用。
著名的“同光十三绝”的第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名家和代表不同流派的宗师孙菊仙、谭鑫培、汪桂芬和旦角梅巧玲、余紫云等人,各以其艺术上的特色和成就,把京剧艺术推向成熟。
尤其是谭鑫培:他号称“文武俱精,昆乱不挡”,善得采众长,改革创新,其所创的老生新腔悠扬婉转,韵味清醇,世称“谭派”,曾风云全国,当时有“无腔不学谭”之势,对后世的京剧各老生唱腔流派具有深远的影响。
----------------------------------------
装--------------------------------------
订-------------------------------------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