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品味经典25诗词五首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赞成哪一种解释? 理由是什么?
示例1:赞成第一种.借花鸟之景抒感伤之情.花鸟本应使人快乐,诗 人因感时伤别,见到花鸟反自落泪伤心.
示例2:赞成第二种.也可解释为移情于物,花鸟也是有情物,它们 也因悲伤哀怨而溅泪惊心,以此衬托诗人心情.
精读细研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为什么说家书“抵万金”?
精读细研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历史 眼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杜牧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 重写.反映了他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见识: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 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 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生不逢时,有政治 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这句诗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 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豪气与自信.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精读细研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敌军似乌云压进城垣,城垣就要被摧垮.城内守军披坚 执锐,严阵以待,日光照在铠甲上,闪烁着金光.
水边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表现将士们意气风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豪情.
精读细研
5.作者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借此自荐,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决心. 6.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两句诗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 以招揽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 廷的决心.“黄金台”引用燕昭王黄金台求天下奇才 的典故.表现将士们报效朝廷视死如归的精神.
背景资料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 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安禄山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 安家于鄜州(今陕西富县).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 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叛军所俘,被押至长安.但因官卑职小 ,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 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这首诗是诗 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的感情,感人至深.
精读细研
3.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 个景象入诗想要表现什么?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风势很大, 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高度戒备,不事张扬, 把战事的紧张状态凸显出来.
精读细研
4.颈联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作用? “临易水”引用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的典故.荆轲在易
精读细研
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
销蚀,又引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 的咏叹. 2.前两句中使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两句使用“将”“磨”“洗”“认”一连串的动词,生动 地表现出作者当时兴奋的神态和对历史事件的高度关切,使下面 的怀古幽情水到渠成.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悲壮的号角,弥漫在深秋的天空中.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 寒夜中凝为紫色.
精读细研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 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为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手操宝剑誓死保卫边疆!
诗歌一开头即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但是草木 丛生.“国破”与“城春”色调相反,诗人在此对举,从而形成了鲜 明强烈的对照.“国破”下缀以“山河在”,“城春”下缀以“草木 深”,更使诗意翻新,出人意料.这种别具匠心的艺术安排,生动形象 地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
精读细研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联一般有两种解释: ①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②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
悠然自得 闲适豁达
主旨归纳
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 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 映出他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和不与统治阶 级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春望
目 录
CONTENTS
1 走近作者 3 整体感知 5 主旨归纳
2 背景资料 4 精读细研
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 唐代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 (今湖北襄阳市襄州区),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 南).后世又称他杜工部.杜甫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 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 个历史时代的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 “诗史”.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 生写诗1500多首,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主旨归纳
《雁门太守行》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 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战争的惨 烈和守城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赤壁
目 录
CONTENTS
1 走近作者 3 精读细研
2 整体感知 4 主旨归纳
走近作者
杜牧(803—853) 唐代文学家.字牧 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其诗在 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 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 小李杜”.亦能文,《阿房宫赋》颇有名 .有《樊川文集》.
示例:“见”字用得好.“见”字把诗人“悠然自得”的视线无意 中与南山相接的情状,不动声色而又极其传神地表现了出来.
精读细研
4.“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真意”指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指人的自然本性.
菊花黄、南山青、夕阳红、山气飘、飞鸟还,大自然恬 淡飘逸,各有所归,人与鸟儿知倦而归,诗人心如止水,如明 镜.大自然的纯真意趣投映到诗人心里,内心的感受也从大 自然中折射出来.
据史载,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初期,叛军所至之地,百姓皆惨 遭杀戮.诗人家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 他如何放心得下?
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 强烈思念.
精读细研
5.自选角度赏析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示例:诗人因“感时”“恨别”而频频搔首, 导致自己的满头白发纷纷脱落,几乎连簪子也要 插不住了.其实,此时的诗人才四十五岁,但因过 度的焦虑忧愁,竟然未老先衰到如此地步.从中我 们更能看出诗人的忧国思家之情是何等强烈.
精读细研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连绵,整整三月不断,(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满头白发而今越抓越稀少,稀疏难绾,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了.
精读细研
1.本诗题目为《春望》,诗人望见了什么?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国破”与“城春”对照来写,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理解.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精读细研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断的铁戟沉在沙底还没有烂掉,拿起磨洗后认出戟是 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 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精读细研
1.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首联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
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2.颔联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 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的角声、 紫色的血迹,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出了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 之美.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精读细研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长安城已经沦陷,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都城草木丛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哭流泪,听 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
精读细研
5.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句?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此情此景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
清楚,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暗指辞官 归隐乃是诗人的人生真谛.这两句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6.本诗是陶渊明的言志之作,通过它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示例:超然物外 心志高远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精读细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我把草屋建在人多聚居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要问我如何能够这样,心里远离世俗,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偏僻安静.
精读细研
4.本诗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是怎样表现的?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
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 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 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 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 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精读细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房子东面的篱笆下采一朵菊花,悠闲自在地看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傍晚山中的景象最美好,鸟儿结伴归巢.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
精读细研
1.前四句构成这首诗的第一层次,大意是什么?反映了诗人怎样 的心态?诗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式表达这种心态?
饮酒(其五)
目 录
CONTENTS
1 走近作者 3 整体感知 5 主旨归纳
2 背景资料 4 精读细研
走近作者
陶渊明(约365—427) 东晋诗人.一名 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 九江)人.散文《桃花源记》,辞赋《归 去来兮辞》《闲情赋》都很有名.有《陶 渊明集》.
背景资料
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间,是陶渊明 的重要代表作.《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此为第五首.前有 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联系 ,兴至挥毫,独立成篇.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 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何其深永.
第六单元 品味经典
25 诗词五首
Leabharlann Baidu
学习目标
1.了解五首诗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能准确流 畅地背诵这五首诗词.(重点) 2.结合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 感.(难点) 3.学习品析诗词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培养热爱 生活、热爱劳动的感情.
新课导入
古人曾言:“诗言志,歌永言.”优秀的诗歌作 品都是真心话语,字字关情.本课所选的五首诗词都 是传统名篇,表现了古代文人对时代和生活的认识, 抒发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至今读来,仍能 给人很多启发.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
主旨归纳
春望》描写了安史之乱时诗人被困长安 的所见、所感,集中表达了他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雁门太守行
目 录
CONTENTS
1 走近作者 3 精读细研
2 整体感知 4 主旨归纳
走近作者
李贺(790—816) 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其 诗长于乐府,大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 、生死枯荣,感触尤多.善于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 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 李长吉体”.但也有刻意雕琢之病.有《昌谷集》.
大意:居住在闹市而不觉得喧闹,是因为内心闲适 高远.
心态:豁达,闲适. 修辞:设问.
精读细研
2.如何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将诗人醉心于南山,怡然自得的悠然之情充分地表达了
出来,情景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3.你认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哪个(些)字用得好? 说说理由.
示例1:赞成第一种.借花鸟之景抒感伤之情.花鸟本应使人快乐,诗 人因感时伤别,见到花鸟反自落泪伤心.
示例2:赞成第二种.也可解释为移情于物,花鸟也是有情物,它们 也因悲伤哀怨而溅泪惊心,以此衬托诗人心情.
精读细研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为什么说家书“抵万金”?
精读细研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历史 眼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杜牧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 重写.反映了他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见识: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 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 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生不逢时,有政治 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这句诗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 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豪气与自信.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精读细研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敌军似乌云压进城垣,城垣就要被摧垮.城内守军披坚 执锐,严阵以待,日光照在铠甲上,闪烁着金光.
水边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表现将士们意气风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豪情.
精读细研
5.作者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借此自荐,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决心. 6.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两句诗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 以招揽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 廷的决心.“黄金台”引用燕昭王黄金台求天下奇才 的典故.表现将士们报效朝廷视死如归的精神.
背景资料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 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安禄山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 安家于鄜州(今陕西富县).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 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叛军所俘,被押至长安.但因官卑职小 ,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 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这首诗是诗 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的感情,感人至深.
精读细研
3.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 个景象入诗想要表现什么?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风势很大, 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高度戒备,不事张扬, 把战事的紧张状态凸显出来.
精读细研
4.颈联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作用? “临易水”引用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的典故.荆轲在易
精读细研
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
销蚀,又引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 的咏叹. 2.前两句中使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两句使用“将”“磨”“洗”“认”一连串的动词,生动 地表现出作者当时兴奋的神态和对历史事件的高度关切,使下面 的怀古幽情水到渠成.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悲壮的号角,弥漫在深秋的天空中.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 寒夜中凝为紫色.
精读细研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 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为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手操宝剑誓死保卫边疆!
诗歌一开头即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但是草木 丛生.“国破”与“城春”色调相反,诗人在此对举,从而形成了鲜 明强烈的对照.“国破”下缀以“山河在”,“城春”下缀以“草木 深”,更使诗意翻新,出人意料.这种别具匠心的艺术安排,生动形象 地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
精读细研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联一般有两种解释: ①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②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
悠然自得 闲适豁达
主旨归纳
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 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 映出他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和不与统治阶 级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春望
目 录
CONTENTS
1 走近作者 3 整体感知 5 主旨归纳
2 背景资料 4 精读细研
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 唐代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 (今湖北襄阳市襄州区),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 南).后世又称他杜工部.杜甫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 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 个历史时代的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 “诗史”.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 生写诗1500多首,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主旨归纳
《雁门太守行》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 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战争的惨 烈和守城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赤壁
目 录
CONTENTS
1 走近作者 3 精读细研
2 整体感知 4 主旨归纳
走近作者
杜牧(803—853) 唐代文学家.字牧 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其诗在 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 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 小李杜”.亦能文,《阿房宫赋》颇有名 .有《樊川文集》.
示例:“见”字用得好.“见”字把诗人“悠然自得”的视线无意 中与南山相接的情状,不动声色而又极其传神地表现了出来.
精读细研
4.“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真意”指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指人的自然本性.
菊花黄、南山青、夕阳红、山气飘、飞鸟还,大自然恬 淡飘逸,各有所归,人与鸟儿知倦而归,诗人心如止水,如明 镜.大自然的纯真意趣投映到诗人心里,内心的感受也从大 自然中折射出来.
据史载,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初期,叛军所至之地,百姓皆惨 遭杀戮.诗人家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 他如何放心得下?
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 强烈思念.
精读细研
5.自选角度赏析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示例:诗人因“感时”“恨别”而频频搔首, 导致自己的满头白发纷纷脱落,几乎连簪子也要 插不住了.其实,此时的诗人才四十五岁,但因过 度的焦虑忧愁,竟然未老先衰到如此地步.从中我 们更能看出诗人的忧国思家之情是何等强烈.
精读细研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连绵,整整三月不断,(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满头白发而今越抓越稀少,稀疏难绾,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了.
精读细研
1.本诗题目为《春望》,诗人望见了什么?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国破”与“城春”对照来写,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理解.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精读细研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断的铁戟沉在沙底还没有烂掉,拿起磨洗后认出戟是 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 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精读细研
1.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首联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
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2.颔联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 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的角声、 紫色的血迹,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出了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 之美.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精读细研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长安城已经沦陷,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都城草木丛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哭流泪,听 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
精读细研
5.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句?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此情此景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
清楚,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暗指辞官 归隐乃是诗人的人生真谛.这两句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6.本诗是陶渊明的言志之作,通过它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示例:超然物外 心志高远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精读细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我把草屋建在人多聚居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要问我如何能够这样,心里远离世俗,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偏僻安静.
精读细研
4.本诗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是怎样表现的?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
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 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 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 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 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精读细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房子东面的篱笆下采一朵菊花,悠闲自在地看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傍晚山中的景象最美好,鸟儿结伴归巢.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
精读细研
1.前四句构成这首诗的第一层次,大意是什么?反映了诗人怎样 的心态?诗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式表达这种心态?
饮酒(其五)
目 录
CONTENTS
1 走近作者 3 整体感知 5 主旨归纳
2 背景资料 4 精读细研
走近作者
陶渊明(约365—427) 东晋诗人.一名 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 九江)人.散文《桃花源记》,辞赋《归 去来兮辞》《闲情赋》都很有名.有《陶 渊明集》.
背景资料
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间,是陶渊明 的重要代表作.《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此为第五首.前有 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联系 ,兴至挥毫,独立成篇.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 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何其深永.
第六单元 品味经典
25 诗词五首
Leabharlann Baidu
学习目标
1.了解五首诗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能准确流 畅地背诵这五首诗词.(重点) 2.结合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 感.(难点) 3.学习品析诗词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培养热爱 生活、热爱劳动的感情.
新课导入
古人曾言:“诗言志,歌永言.”优秀的诗歌作 品都是真心话语,字字关情.本课所选的五首诗词都 是传统名篇,表现了古代文人对时代和生活的认识, 抒发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至今读来,仍能 给人很多启发.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
主旨归纳
春望》描写了安史之乱时诗人被困长安 的所见、所感,集中表达了他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雁门太守行
目 录
CONTENTS
1 走近作者 3 精读细研
2 整体感知 4 主旨归纳
走近作者
李贺(790—816) 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其 诗长于乐府,大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 、生死枯荣,感触尤多.善于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 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 李长吉体”.但也有刻意雕琢之病.有《昌谷集》.
大意:居住在闹市而不觉得喧闹,是因为内心闲适 高远.
心态:豁达,闲适. 修辞:设问.
精读细研
2.如何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将诗人醉心于南山,怡然自得的悠然之情充分地表达了
出来,情景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3.你认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哪个(些)字用得好? 说说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