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感染者生理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艾滋病感染者的心理健康支持与预防

艾滋病感染者的心理健康支持与预防

艾滋病感染者的心理健康支持与预防艾滋病,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艾滋病感染者在面对诊断结果时往往会产生各种心理压力和困扰,因此,为艾滋病感染者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艾滋病感染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支持和预防措施。

一、艾滋病感染者的心理压力艾滋病的诊断结果对感染者来说通常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们可能会经历各种心理压力和困扰。

首先,艾滋病仍然被社会视为一种污名,感染者常常面临歧视、排斥和唾弃。

这种社会压力会给他们带来自卑感和孤立感,使得他们难以融入社会。

其次,艾滋病的治疗过程复杂且长期,感染者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并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如药物副作用和治疗效果。

这些因素会导致他们产生紧张、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

二、艾滋病感染者心理健康支持措施为了帮助艾滋病感染者应对心理压力,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支持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支持措施:1.心理咨询和辅导:为感染者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疾病的现状,以及掌握应对心理困扰的技巧。

2.支持小组活动:建立由感染者组成的支持小组,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可以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情感,互相支持和理解。

3.社会支持网络:鼓励感染者参与社会与家庭活动,加强他们的社交联系,减少孤独感。

4.心理康复项目:开展心理康复项目,例如认知行为疗法和艺术治疗,帮助感染者改变负面思维模式,提高积极情绪和心理适应能力。

三、艾滋病感染者心理健康预防措施除了提供心理支持,预防艾滋病感染者心理问题的发生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心理健康教育: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艾滋病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消除对感染者的歧视和偏见,增加对疾病的理解和支持。

2.早期筛查和识别:提供早期的艾滋病筛查,并及早识别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以便及时干预和治疗。

3.家庭支持:艾滋病感染者常常需要家人的支持与理解,因此,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治疗和康复过程,提供情感上和实质上的支持。

艾滋病的心理健康帮助与支持

艾滋病的心理健康帮助与支持

艾滋病的心理健康帮助与支持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它除了对身体造成直接的伤害外,还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由于病情严重、治愈困难等特点,艾滋病患者常常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困境。

因此,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心理健康帮助与支持同样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提供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的支持与帮助。

1. 思想启发艾滋病患者往往由于病情的严重性而感到绝望和无助。

在这种情况下,给予他们思想上的激励和启发至关重要。

比如,给予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病痛和困境。

2. 专业心理辅导艾滋病患者在面临这种疾病的时候会感到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

因此,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是十分必要的。

心理辅导师可以通过倾听患者的痛苦和困惑,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情绪,调整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3. 家庭支持艾滋病患者常常会遭受来自家庭的歧视与排斥,这给他们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因此,给予患者家庭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家庭成员应该对患者进行理解和支持,改变对艾滋病的观念,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为患者提供安全感和情感支持。

4. 社会援助社会援助是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社会各界应该关注并关心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帮助和支持。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艾滋病心理健康的宣传教育,提供必要的治疗和康复服务,从而帮助患者重建信心和乐观态度。

5. 群体支持艾滋病患者可以通过加入支持群体来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

在这种群体中,患者可以倾诉自己的苦恼和困惑,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这种群体的支持和认同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增强内心的力量和勇气,更好地面对疾病。

6. 心理康复心理康复是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通过心理康复,患者可以学习如何面对压力、调整情绪,提高自尊和自信,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医疗机构可以设置相关的心理康复课程,为患者提供心理健康的培训和指导。

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的心理及防控

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的心理及防控

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的心理及防控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自贡市,643100当艾滋病患者感染上艾滋病之后,对患者的心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艾滋病患者可能会产生抑郁、恐惧焦虑、自卑自责的心理,严重的会做出报复和自杀的举动。

刚被确诊感染艾滋病后,患者会担心未来的生活以及对死亡产生恐惧感。

患者的心理较为敏感,他们害怕在孤独中死亡,自身的心理情绪会更加的低落,近而不愿与外界人群进行交流。

长期以来,会引发患者的抑郁心理,甚至带来无法预估的后果。

很多艾滋病患者与感染者都会产生恐惧焦虑心理,当患者明确自身的病情时,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

艾滋病患者与感染者担心艾滋病难以进行治疗,更害怕受到社会人群的歧视。

在这样的状况之下,自身的恐惧焦虑心理会逐步加重,会对正常的生活与家庭的和睦带来一定影响。

恐惧焦虑心理具体表现行为是患者与感染者的脾气会越发暴躁,且自身心理十分敏感,更会带来失眠。

当艾滋病患者长期处在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之下,会更加容易加重病情。

艾滋病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疾病,对感染上艾滋病的人群,很大部分人都会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患者。

在如此状况之下,疾病与心理所带来的双重压力,会极大地影响患者自身的心理,患者极易产生自卑自责的心理,且对艾滋病更加的抵触。

艾滋病患者与感染者自身所承受的痛苦与压力,使得自责自卑的心理会更加的严重,甚至对家庭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患者可能会对艾滋病的传播者产生极大的厌恶心理,如果这种心理逐步加强,那么患者可能会对传播者采取报复。

许多艾滋病患者是无辜的受害者,自身所承受的痛苦与压力会极大地增强他们的不满心理,患者可能会对无辜的群众采取报复行为,以平衡自身的心理。

此外,艾滋病患者与感染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十分脆弱,伴随着经常性失眠与孤独感,缺乏他人关心,会容易产生自杀心理。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极易受到影响,当受到他人的歧视时,更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

因此,需要对艾滋病患者以及感染者的心理进行正确疏导,让患者与感染者意识到生命的价值,从而以乐观积极的思想去面对生活。

艾滋病病感染者的心理健康与预防

艾滋病病感染者的心理健康与预防

艾滋病病感染者的心理健康与预防艾滋病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更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沉重的打击。

艾滋病感染者面临着社会歧视、孤立和焦虑等问题,因此,保护艾滋病感染者的心理健康和提供心理支持变得尤为重要。

一、艾滋病病感染者的心理健康问题艾滋病病感染者往往会面临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歧视和孤立:由于缺乏对艾滋病的科学认知和对感染途径的错误理解,很多人对艾滋病病感染者持有偏见和歧视态度。

这使得患者在社会中面临孤立、排斥和歧视,导致他们感到无助和自卑。

2. 心理压力和焦虑:艾滋病病感染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药物控制,不仅经济负担重,同时也需要面对疾病的不确定性和未来的担忧,这种心理压力和焦虑不仅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干扰。

3. 抑郁和情绪波动:面对疾病的威胁和不确定性,艾滋病病感染者常常陷入抑郁情绪,对生活失去乐趣,表现出情绪波动明显的特点。

4. 自我认同和自尊心问题:由于社会的偏见和歧视,艾滋病病感染者往往对自己产生否定和负面的认知,自尊心受到严重损伤,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极大影响。

二、艾滋病病感染者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艾滋病病感染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对他们个人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也对社会稳定和治疗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1. 提高治疗遵从性:心理健康问题会影响艾滋病病感染者的治疗遵从性,进而影响疾病的控制和治疗效果。

因此,提供心理支持和关怀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至关重要。

2. 减少社会歧视和孤立:重视艾滋病病感染者的心理健康,能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和自尊,提高社会融入度,减少社会歧视和孤立,营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友善的社会环境。

3. 促进身心健康:艾滋病病感染者心理健康的关注和照顾,不仅有助于缓解其心理压力和焦虑,还能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水平,更好地与社会互动。

三、艾滋病病感染者心理健康的预防和干预措施针对艾滋病病感染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关怀:1. 提供科学的信息教育:通过全面和正面的艾滋病知识传播,减少对艾滋病的误解和歧视,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病感染者的理解和支持。

艾滋病感染者的心理支持与预防

艾滋病感染者的心理支持与预防

艾滋病感染者的心理支持与预防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感染者来说,除了身体上的痛苦,他们还需要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和关爱。

艾滋病感染者面临着来自社会的歧视和偏见,他们需要我们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预防艾滋病的传播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艾滋病感染者的心理支持与预防措施。

一、心理支持1. 提供情感支持:艾滋病感染者往往会面临着来自家庭、朋友和社会的歧视和孤立。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给予他们理解、关爱和支持。

我们可以通过陪伴和倾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支持,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同时,建立艾滋病患者之间的互助组织和社群也是很有必要的。

2. 倡导知识普及:艾滋病感染者在社会中的歧视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艾滋病的误解和不了解。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艾滋病知识的普及活动,向公众传播正确的知识和信息,打破对艾滋病感染者的偏见,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接纳他们。

3.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艾滋病感染者在面对疾病的困扰和歧视的压力时,往往需要心理咨询的帮助。

我们应该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团队,为感染者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扰,重塑自信。

二、预防措施1. 宣传教育:艾滋病的预防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宣传教育,普及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和防控策略。

向公众传达正确的行为规范,如正确使用避孕套、拒绝共用注射器等,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2. 提供匿名检测服务:艾滋病感染者的早期发现可以及早采取控制措施,减少传播风险。

为了鼓励更多人进行检测,我们应该提供匿名检测服务,保护个人隐私,让更多人敢于接受检测。

3. 提供免费治疗和药物:艾滋病的治疗和抗病毒药物十分昂贵,这对于很多感染者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负担。

社会应该加大对艾滋病的治疗和抗病毒药物的投入,为感染者提供免费或者负担得起的医疗服务,帮助他们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4. 建立感染者关怀机构:艾滋病感染者面临着长期的治疗和跟进管理,我们应该建立专门的感染者关怀机构,为感染者提供全方位的关怀服务,包括健康照顾、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艾滋病病感染对社交生活的影响与预防

艾滋病病感染对社交生活的影响与预防

艾滋病病感染对社交生活的影响与预防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

艾滋病病感染对社交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对患者本人造成了心理和身体上的负担,还影响了他们与他人的交往。

为了提高人们的社会意识和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我们需要加强对艾滋病的了解,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一、艾滋病对社交生活的影响1.心理健康影响:艾滋病病感染者往往面临着沮丧、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

他们可能因为患病而感到自卑和无助,产生对社交生活的抗拒心理。

2.人际关系的改变:艾滋病的传播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知道某人感染了艾滋病后,人们可能会对其有所歧视和排斥,导致病患与家人、朋友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

一些人还可能因为对艾滋病的恐惧而对病患保持距离。

3.社交活动的限制:艾滋病病感染者由于健康状况的原因,可能无法参与某些需要身体接触或剧烈运动的社交活动,如体育比赛、探险旅行等。

这也限制了他们与他人的交流和参与度。

二、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艾滋病的传播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并且没有特效治疗方法能够根治该疾病。

因此,预防艾滋病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预防艾滋病的几个有效措施:1.宣传教育:通过开展艾滋病知识普及活动,加强对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和风险意识。

同时,对于具有艾滋病感染风险的人群,如性工作者、吸毒人群等,要加强特定人群的宣传工作。

2.自我保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传播和血液传播,因此,我们应该培养正确的性行为观念,遵循安全性行为准则,如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与多个性伴侣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等。

同时,避免与他人分享注射器等血液接触物品,也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措施。

3.艾滋病检测与治疗:及时进行艾滋病检测和治疗能够有效减少艾滋病的传播风险。

艾滋病预防与感染者的心理疏导

艾滋病预防与感染者的心理疏导

艾滋病预防与感染者的心理疏导艾滋病,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词汇。

它不仅给感染者的身体带来巨大的痛苦,也在心理上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在与艾滋病的这场战斗中,预防工作至关重要,而对于已经感染的人群,给予他们恰当的心理疏导同样不可或缺。

艾滋病的预防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首先,要加强性教育。

让人们了解正确的性知识,明白安全性行为的重要性。

比如,推广使用安全套,能够有效减少性传播的风险。

很多人由于缺乏正确的性观念,在性行为中忽视了保护措施,从而给自己带来了感染的隐患。

其次,杜绝共用注射器。

吸毒者共用注射器是艾滋病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加强对毒品的打击力度,同时开展戒毒宣传和帮助,让吸毒者认识到共用注射器的危害,鼓励他们选择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

再者,母婴传播的预防也不能忽视。

对于怀孕的女性,如果被检测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通过医疗手段降低母婴传播的几率,保障新生儿的健康。

另外,定期进行体检和检测也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环节。

特别是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如性工作者、男男性行为者等,更应该提高检测的频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然而,一旦不幸感染了艾滋病,感染者的心理往往会经历巨大的冲击和变化。

他们可能会感到恐惧、绝望、自责、孤独和被歧视。

这种心理压力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恐惧是感染者最常见的情绪之一。

他们害怕疾病带来的痛苦,害怕死亡的临近,对未来充满了担忧。

绝望的情绪也常常伴随着他们,觉得自己的人生从此失去了希望,陷入了黑暗的深渊。

自责则是另一种常见的心理反应,他们会责怪自己当初的不慎行为导致了感染,内心充满了懊悔和痛苦。

孤独感也是感染者难以承受的。

由于社会对艾滋病的误解和歧视,很多感染者不敢向他人倾诉自己的病情,害怕被排斥和孤立,只能独自承受着内心的煎熬。

这种孤独感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使他们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被歧视的感受更是让感染者的心灵受到重创。

在生活中,他们可能会遭遇来自家庭、朋友、同事甚至社会的歧视和排斥,工作机会被剥夺,人际关系破裂,这使得他们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

心理健康与艾滋病精神健康对艾滋病患者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与艾滋病精神健康对艾滋病患者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与艾滋病精神健康对艾滋病患者的重要性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它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在艾滋病的治疗过程中,除了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有效的医疗干预外,心理健康与艾滋病患者的精神健康同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和艾滋病精神健康对艾滋病患者的重要性,并且阐述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

一、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艾滋病的诊断对患者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面临终身性疾病的威胁,患者常常感到恐惧、焦虑和无助。

背负双重重负的艾滋病患者常常面临各种心理问题,如抑郁、失眠、自卑、自我怀疑、社交障碍等。

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和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艾滋病的治疗和康复产生负面影响。

二、心理健康对艾滋病患者的重要性1. 促进治疗依从性艾滋病的治疗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坚持使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并定期接受监测和诊断。

而压力大、情绪低落的患者容易出现治疗依从性的问题,导致疾病的进展和恶化。

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对治疗的信心,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 增强免疫力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多项研究表明,艾滋病患者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时,其免疫系统功能显著下降。

这意味着压力和焦虑状态可能影响患者的身体抵抗力,使其更容易感染其他疾病或并发症。

因此,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3. 改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艾滋病患者面临着社会歧视、家庭关系紧张、就业困难等问题,这些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

通过心理干预和支持,艾滋病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增加社会支持和积极情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三、艾滋病精神健康的重要性除了心理健康外,艾滋病患者的精神健康同样需要关注和护理。

1. 解决社会歧视问题艾滋病已经成为社会议题,但仍然存在许多对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艾滋病患者不仅需要接受医学治疗,还需要得到心理护理的支持和关爱。

本文将探讨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包括心理健康问题、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心理护理方法。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艾滋病患者面临着许多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恐惧和焦虑艾滋病是一种致命的疾病,患者常常感到恐惧和焦虑。

他们担心自己的生命会被缩短,担心自己会被社会孤立和歧视,担心自己无法继续工作和生活。

这些恐惧和焦虑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压力,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2. 自尊和自信问题艾滋病患者常常感到自尊和自信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他们可能因为自己的疾病而感到自卑和无助,觉得自己不再有价值和意义。

这种自尊和自信问题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使他们更加消极和沮丧。

3. 社会孤立和歧视由于艾滋病的传染性,许多人对艾滋病患者持有偏见和歧视态度。

患者常常面临着被社会孤立、被亲友抛弃以及在工作场所遭受歧视的问题。

这种社会孤立和歧视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加重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护理的重要性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以下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性:1. 缓解焦虑和恐惧艾滋病患者常常感到恐惧和焦虑,心理护理可以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来缓解这些负面情绪。

心理护理师可以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内心痛苦,帮助他们找到应对压力的方法,减轻焦虑和恐惧的程度。

2. 提升自尊和自信艾滋病患者常常感到自尊和自信受到了打击,心理护理可以帮助他们重建自尊和自信。

心理护理师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和认知重构来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3. 促进社会融入艾滋病患者常常面临着社会孤立和歧视的问题,心理护理可以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心理护理师可以通过教育和宣传来改变公众对艾滋病的偏见和歧视态度,促进社会对患者的接纳和支持。

艾滋病的特征与护理方法知多少

艾滋病的特征与护理方法知多少

艾滋病的特征与护理方法知多少有关研究表明,仅2020年前8个月国感染艾滋病的患者人数就有39000多例,其中有11500多例患者死亡,2019年全年我国共有感染病例数71000多例,死亡21000多例,不论是从感染人数来看还是从死亡人数来看,这一数据都是相当惊人的。

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人并不了解艾滋病的发病特征,亦不清楚发病后如何处理,本文便详细阐述了艾滋病的特征及护理方法,希望能为更多的人普及艾滋病病毒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艾滋病与艾滋病治疗知识,并做好对艾滋病的预防和护理工作。

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根据现阶段的医学研究表明,艾滋病传播途径有三种: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

“十三五”期间,95%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由于性传播所致,母婴传播率将至历史最低水平,我国艾滋病经输血感染病例接近零报告。

研究还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不断增多,从2009年的57.4%上升至2020年的95%,特别是同性性行为感染数量在持续增加,从2009年的9.1%上升至23.3%,这也意味着性传播已经成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群体呈现两极分化的特征:50岁及以上艾滋病感染者逐年上升,从2011年的22%,上升到2020年的44%,十年间增涨了一倍;青年学生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发人群,2020年全国新报告15-24岁青年学生感染者近3000例,性传播占98.6%,青年学生感染者中,男性同性传播占81.7%,异性传播占16.9%。

而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途径,随着我国对血液制品的规范管理、贩毒吸毒的严厉打击,以及母婴阻断工作的不断加强与规范,血液与母婴两个传播途径得到很好的遏制。

这就意味着,性传播途径是目前需要重点防控的途径,而50岁以上的人群和青年学生是重点宣传干预的人群。

2.艾滋病的定义艾滋病也被称作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慢性传染疾病。

在被艾滋病病毒感染后,人体的免疫细胞将受到攻击,导致免疫力下降,最终使得免疫系统失去作用,人体无法承受霉菌,病毒等病菌的攻击。

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

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

AD IS本身 ,另一方 面来 自对该病 的认识程度 和社会 心理感 受。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恐惧死亡 、 担心传染给家人 、 害怕社会 排斥和抛 弃 , 久而久之便会出现厌世 、 焦虑 、 失眠 、 易激 动 、 劳 动能力下降 , 极易对生活丧失信心 、 产生绝望【 l 】 。
1 孤立无援 : . 2 由于患者亲人 、 朋友 对艾 滋病 的无 知和偏见 ,
环境. 也是非常重要的和必须 的。 参 考 文 献
1 陈曦.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心理与社会需求调查. 中国性病艾 滋病. 0 3 95) 1— 5 2 0 . ( : 4 1.
感 , 自我价值陡然失落 , 感到 导致求 助心理上升 , 一方面不希
望拖 累家人 , 另一方 面渴 望得到亲 人 、 友及 医护人员 的关 朋
山西 医科 大学公共卫生 学 ̄(3 0 1 0 00 ) 张 冉 张红梅
山西省艾滋 病定点 收治单位先 后收治 人免疫缺 陷病毒 ( V) HI 感染者, 获得性免 疫缺 陷综 合征 ( IS 患者 5 AD ) 5例 , 针 对他们存在 的心理问题及其特点进行 干预和治疗效果 明显 ,
生厌 世或 报复社会情 绪 , 为一种社会 不安定因素Ⅲ 成 。因此 。 重视对 HI V感染者/ IS患者的心理 咨询工作对预防艾滋病 AD
具有积极的意义。
11 疾病本 身 : 旦感染 HI 感染者 就会产生 比患任何 疾 . 一 V,
病都严重 、 复杂 的心理 障碍 , 这种负性情 绪一方面来 自 H V I/
感明显 , 从而会变得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敏感 , 心情沮丧 , 总认 为别人在低声私语议论 自己, 惶惶不可终 日。
1 求 助心理 : . 4 由于疾病本身 的原因 , 使得患者 易产 生失落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分析 郭慧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分析    郭慧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分析郭慧摘要:目的:探究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这些心理情况,找到针对这些心理特征的心理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医院收治的10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的将这100例艾滋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将这两组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评分。

结果:观察组的心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或多或少都是存在不良的情况,针对每个不同的情况,针对性的采用心理护理的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艾滋病患者;心理特征;护理措施艾滋病是由人体内T细胞的破坏引起的,对导致缺陷的传染病的免疫力下降。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一种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疾病。

主要致病性病毒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由于艾滋病毒破坏人体免疫力,这个过程是一个慢性反应,所以疾病很长,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的发病率随着社会的发展逐年上升,目前部分地区已成为威胁公共卫生,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质量的重大传染病疾病。

但是这种疾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发病时,不但给病人带来痛苦,还增加了病人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对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构成很大的威胁。

所以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医院收治的10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的将这100例艾滋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平均年龄为(30.48±5.97)岁;根据传播途径分为经性接触传播患者30例, 经血液传播患者10例,经性乱传播患者10例,文化程度:小学16例,初中14例子,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8例。

观察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平均年龄为(31.03±6.24)岁;根据传播途径分为经性接触传播患者28例, 经血液传播患者11例,经性乱传播患者11例,文化程度:小学17例,初中13例子,高中13例,大专及以上7例。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措施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措施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措施
临床表现
(一)急性感染期(Ⅰ期)
小部分发热、全身不适、头痛、恶心、肌肉关节痛、淋巴肿大(二)无症状感染期(Ⅱ期)
没有任何症状,有传染性
(三)艾滋病期(Ⅲ期)
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终阶段
1、全身性症状发热、乏力、不适、盗汗、厌食、体重下降、慢性腹泄、全身淋巴结肿大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头晕、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下肢瘫痪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隔离消毒
实行血液、体液隔离,护理患者时戴手套、口罩、护目镜及穿隔离衣。

用0.2%次氯酸消毒地板、桌、椅;严格消毒患者的排泄物和被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的一切物品
2、休息与活动
无症状者可从事正常工作与学习,急性感染期和艾滋病期应绝对卧床休息
3、饮食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食物避免过热、过硬
(二)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发热的程度,注意有无肺部、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及皮肤黏膜等感染的表现
(三)心理护理
艾滋病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护士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患者,不歧视患者,尊重患者人格;询问病史时注意他人,为患者保密。

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关心体谅患者。

针对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疏导,进行艾滋病知识宣教,使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病有正确的认识。

如:一般的社交接触握手、共同进餐、礼节性拥抱接吻、共同办公用品、共同浴室(游泳池)不会传染。

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危险行为,配合治疗,引导患者树立良好的生活,正视现实,战胜自我。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自尊及社会支持
治疗组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给予 心理治疗。对照组给予抗病毒治 疗。
情绪及生活质量
两组病人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 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同时采取心 理干预措施。
机体免疫功能
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2月在我科(为南京市HIV/AIDS患者收治定 点及免费抗病毒药发放地)进行住院及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对照组 进行与AIDS相关的健康指导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6个月的 个性化心理护理。
• [13] 许日波. 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J]. 内科,2010,5( 2) : 200- 201.
• [14] 唐元冬,郭瑞燕. 艾滋病病人的心理护理[J]. 中外医疗,2011, 30( 6) :177.
谢谢大家!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 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主要内容
1.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现状 2.艾滋病患者的主要心理特点 3.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身心状 况的效果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现状
有调查资料表明,100%的 艾滋病患者存在着严重 的心理问题。可见在对 艾滋病患者护理中,心理 护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
艾滋病患者的主要心理特点
• 孤独、无助心理:由于
患者亲人、朋友对艾滋病的患者处于孤独、无助的处境, 出现敏感多疑、不知所措,总
担心自己病情加重,无法治好。
• 自卑、被歧视心理:艾滋病
同其他疾病相比有其特殊性,它一 直被认为与道德、伦理、法律有密 切关系,容易使患者产生精神负担, 怕家人、同事知道后瞧不起自己, 并受到责备、歧视,惶惶不可终日, 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以及对疾病的 治疗效果。
情绪及生活质量
方法:2009年1月—2012年2月首次入住我院的艾滋病病人50例。随机分为对 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两组病人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等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艾滋病的特殊性和心理支持及护理

艾滋病的特殊性和心理支持及护理

艾滋病的特殊性和心理支持及护理艾滋病是一种自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于人感染了艾滋病的病原而造成的以免疫系统损害和感染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死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涉及多学科知识,同时由于该病的不可治愈性,就给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除了承受疾病所带来的痛苦外,还不可避免的要承受来自社会家庭和各种各样的负担,就可能会加速疾病的进展。

因此在艾滋病的治疗和护理中,规范化的护理服务和心理支持就显得尤其重要。

1、艾滋病护理工作的特殊性l.l首先艾滋病已列为法定传染病中的Ⅱ类传染病,而且是当前医学界认为不能彻底治愈的疾病。

而临床医务人员在工作有被感染的危险,尤其是护理人员是直接接触艾滋病人及各种血液、体液,分泌物的一线人员,具有很高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和可能。

1.2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下,艾滋病被极大多数人认为是一种不光彩的、耻辱的疾病,所以艾滋病病人不仅要承受疾病本身的折磨,同时要面临社会、家庭的巨大压力,这就不是一般的治疗护理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医务人员尤其是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要具备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丰富的多学科知识为艾滋病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全方位优质护理服务。

1.3由于艾滋病的不可治愈性,对艾滋病病人的心理护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目前鸡尾酒疗法还比较昂贵的今天。

大多数病人只能接受一般的抗病毒治疗,好在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政府加大对艾滋病治疗的重视和投资,我国政府对艾滋病人实行了“四免一关怀”政策。

1.4艾滋病疗程长,不同时期要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并且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仅要护理好病人还应该家属沟通,让患者在离开医院后仍能得到家属很好的照顾和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尽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其生命。

1.5艾滋病病的护理人员,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崇高的职业使命感,坚韧不屈的事业责任心,还要承担宣传教育的任务,让全社会、家庭和亲人朋友正确认识艾滋病,让更多的人了解、关心、理解和支持艾滋病患者。

艾滋病患者如何进行心理疏导

艾滋病患者如何进行心理疏导

艾滋病患者如何进行心理疏导艾滋病,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更在心理上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心理疏导是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患者重建信心,积极面对生活。

那么,如何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呢?首先,我们要理解艾滋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得知自己感染艾滋病后,患者往往会经历震惊、否认、愤怒、抑郁、焦虑等一系列复杂的情绪反应。

震惊是最初的反应,他们难以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否认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试图逃避现实。

愤怒可能指向自己、他人或社会,觉得命运不公。

抑郁和焦虑则是长期困扰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未来感到绝望和恐惧。

建立信任关系是心理疏导的基础。

心理疏导者要以真诚、尊重和关爱的态度对待患者,让他们感受到被接纳和理解。

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不打断、不评判,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和困惑。

通过眼神交流、肢体语言等方式传递温暖和支持,让患者逐渐放下防备,愿意与疏导者建立起信任的桥梁。

提供准确的信息也是至关重要的。

很多患者由于对艾滋病的不了解,会产生过度的恐惧和误解。

疏导者要向患者详细介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治疗方法、预后情况等,让他们对疾病有一个客观、科学的认识。

同时,要告知患者目前的医疗技术在控制艾滋病病情方面取得的进展,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但在提供信息时,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能够理解。

帮助患者调整认知也是心理疏导的重要环节。

艾滋病患者常常会有自责、自卑的想法,认为自己是“有罪”的,是被社会抛弃的。

疏导者要引导患者认识到感染艾滋病并不是他们的过错,而是一个意外。

每个人都有可能面临各种疾病的挑战,重要的是如何积极应对。

同时,要帮助患者看到自己的价值和优点,鼓励他们不要因为疾病而否定自己的全部。

社会支持对于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康复起着关键作用。

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关爱和支持是患者战胜病魔的强大动力。

艾滋病患者如何进行心理疏导

艾滋病患者如何进行心理疏导

艾滋病患者如何进行心理疏导艾滋病,这一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更在心理上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对于艾滋病患者而言,心理疏导是帮助他们战胜病魔、重新融入社会的重要环节。

艾滋病患者常常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恐惧、焦虑、抑郁、自卑、孤独等负面情绪如影随形。

他们害怕疾病的进展,担心受到社会的歧视和排斥,对未来感到迷茫和绝望。

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病情的恶化。

首先,要建立信任关系。

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信任是打开他们心门的钥匙。

医护人员应以真诚、关爱和尊重的态度与患者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

在交流过程中,要保持耐心和专注,不随意打断患者的倾诉,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机会。

同时,要为患者保守秘密,让他们相信自己的隐私能够得到保护。

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是进行有效心理疏导的基础。

每个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都不尽相同,因此需要通过深入的沟通和观察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有些患者可能更关注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有些患者则可能更在意家人和朋友的态度。

只有了解了患者的具体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支持和干预。

为患者提供正确的疾病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患者对艾滋病存在着误解和恐惧,认为一旦感染就无药可救。

因此,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治疗方法和预后,让他们了解到只要积极配合治疗,艾滋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从而减轻他们的恐惧和焦虑。

同时,要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如避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导致血液传播的物品,让他们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能保护他人。

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是心理疏导的关键。

要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疾病,相信自己有战胜病魔的能力。

可以通过分享一些成功治疗的案例,让患者看到希望。

同时,要引导患者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

例如,鼓励患者参加一些适合的体育活动,如散步、瑜伽等,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改善心情。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疏导技巧与方法有效缓解心理压力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疏导技巧与方法有效缓解心理压力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疏导技巧与方法有效缓解心理压力艾滋病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艾滋病患者在接受治疗和生活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心理困扰和挑战。

因此,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疏导技巧和方法对于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心理疏导技巧和方法,以帮助艾滋病患者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增强心理抵抗力,提升生活质量。

一、接受心理咨询与支持心理咨询和支持是艾滋病患者心理疏导的重要方面。

患者应积极主动地与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医生进行沟通,倾诉内心的痛苦和困惑。

通过与专业人士的交流,艾滋病患者可以获得正确的信息和指导,减轻内心的焦虑和恐惧,增加积极的心态,培养应对困境的能力。

二、寻求亲朋好友的支持除了专业心理咨询之外,亲朋好友的支持也是艾滋病患者心理疏导的重要途径。

艾滋病患者应积极告知身边的人自己的困境,向他们寻求理解和支持。

亲朋好友的陪伴和鼓励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缓解心理压力,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安慰。

三、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艾滋病患者应重视自身的生活习惯,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他们应保持良好的饮食,适度参加体育锻炼,注意休息和作息规律。

这些举措有助于改善身体状况,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减轻身体不适,从而降低心理压力。

四、参与心理疏导活动和支持小组艾滋病患者可以积极参与心理疏导活动和支持小组,与其他患者进行交流和分享。

心理疏导活动和支持小组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让患者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情绪,换取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不仅可以获取实用的心理疏导技巧,还可以建立互助关系,减轻心理负担。

五、接受心理干预治疗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心理干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

这种治疗方式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和应对负面情绪,发展积极的应对策略,提升自身的心理抵抗力。

心理干预治疗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等方式进行,以实现患者的心理健康目标。

六、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艾滋病患者应积极参与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加强社交和人际关系。

艾滋病病感染者的心理咨询与支持

艾滋病病感染者的心理咨询与支持

艾滋病病感染者的心理咨询与支持艾滋病病感染者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从被告知感染到承受着社会歧视和孤立,艾滋病病感染者常常陷入负面情绪中。

因此,为艾滋病病感染者提供心理咨询与支持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艾滋病病感染者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以及心理咨询与支持对于他们的帮助。

一、艾滋病病感染者的心理问题艾滋病病感染者常常面临着以下心理问题:1. 内心的恐惧和愤怒:被告知感染艾滋病后,感染者通常会经历内心的恐惧和愤怒。

他们担心未来的健康状况以及生活的质量,同时对于感染的来源也感到愤怒和无奈。

2. 忧虑和焦虑:艾滋病的治疗和管理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和定期检查。

感染者常常会感到忧虑和焦虑,担心治疗的效果和药物的副作用。

3. 自尊和自信的降低:由于艾滋病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污名的疾病,感染者往往承受着来自社会的歧视和偏见。

这会导致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的下降,感觉自己失去了尊严和价值。

二、心理咨询与支持的重要性心理咨询与支持对于艾滋病病感染者具有重要的意义:1. 解除负面情绪: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感染者面对内心的恐惧、愤怒和焦虑等负面情绪。

心理咨询师通过倾听和理解,让感染者能够释放负面情绪,获得情绪的宣泄和放松。

2. 促进心理调适:艾滋病感染者需要适应治疗和管理的需求,调整生活方式和态度。

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感染者建立积极的生活观念和应对方式,让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3. 提供信息和教育:心理咨询还可以提供关于艾滋病的相关信息和教育,让感染者了解病情、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这有助于感染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疾病,并减少对未来的担忧。

4. 减少社会歧视和孤立:心理咨询师可以教导感染者如何面对来自社会的歧视和孤立。

他们可以提供心理支持和技巧,帮助感染者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建立支持网络,从而减轻孤独感和增强社会支持。

三、心理咨询与支持的方式心理咨询与支持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1. 个体心理咨询:个体心理咨询是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形式,心理咨询师通过与感染者的对话和交流,帮助他们面对和解决个人的心理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

对艾滋病感染患者进行心理沟通与随访管理措施及有效性分析

对艾滋病感染患者进行心理沟通与随访管理措施及有效性分析

对艾滋病感染患者进行心理沟通与随访管理措施及有效性分析引言艾滋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全球已有数百万患者感染。

艾滋病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毁坏非常严重,会导致感染者出现许多严重的并发症。

在治疗艾滋病感染患者的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沟通和随访管理也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对艾滋病感染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和随访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分析。

一、心理沟通措施1.1心理疏导艾滋病感染者常常会对自己的疾病感到恐惧和焦虑,甚至出现抑郁情绪。

心理疏导是最基本的心理沟通措施之一。

心理疏导的目的是通过与患者交流,使患者能够认识和接受自己的病情,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和能力。

通过对患者的情绪进行疏导,艾滋病感染者可以得到一定的内心安慰,对自己的病情会有更为客观的认识。

有研究表明,经过心理疏导,患者的情绪得到明显的改善,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1.2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引导患者对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认知与调整,从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和行为。

艾滋病感染者常常会出现自我否定、情绪不稳定等问题,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些问题。

在进行认知行为疗法时,医生需要通过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以行为为导向的方法,让患者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1.3支持性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环境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压力,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

支持性心理治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在支持性心理治疗中,医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面对面交流、电话咨询、邮件沟通等。

二、随访管理措施2.1定期随访艾滋病感染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监护,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

在随访过程中,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药物反应、病情变化等状况,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

通过定期随访,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更好地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恶化。

2.2个性化治疗艾滋病感染者的病情种类繁多,每个患者的治疗方案都会有所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反应及精神障碍
• 因个人文化教育,职业,经济状态,感染背景,疾病阶段的不同而相异。 • 从最初的应激状态到接受现实,并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需要时间和因人而异的心理转换过程。 • 普遍的心理抑郁。自杀率是非AIDS患者的74倍。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现状
有调查资料表明,100%的 艾滋病患者存在着严重 的心理问题。可见在对 艾滋病患者护理中,心理 护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
结论:采用心理干预措施以后,病人抑郁、恐惧、悲伤、绝望的心理得到了倾诉、理
解、抚慰。
• CD4+T淋巴细胞计数已作为临床上评价机体免疫状态、用药指导和疗效判断 的必须指标,也是开始预防机会性感染的标志[8-9],CD4+T淋巴细胞 计数愈低,机体免疫功能损伤愈重,机会感染率越高,不良预后越差。
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由Rosenberg于1965年编制,最初用以评 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目前是我国心理学界使用最多的自 尊测量工具。 社会支持量表:肖水源于1986年编制,该量表共有十个条目,用于测量个体的社会 支持度。
艾滋病患者的主要心理特点
• 害怕、恐惧心理 • 孤独、无助心理 • 自卑、被歧视心理 • 失落、疑虑心理 • 自罪心理
• 害怕、恐惧心理:患者对艾滋
病了解较少,当知道自己患病后会有各种各样 的害怕、恐惧心理,害怕死亡,害怕各种治疗 对自己不利,害怕孤独,担心亲人、朋友会远 离自己,怕受到冷落、鄙视,临床表现为行为 懒散、懈怠、拒绝配合治疗。
谢谢大家!
情绪及生活质量
方法:2009年1月—2012年2月首次入住我院的艾滋病病人50例。随机分为对 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两组病人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等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结果分析: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1个月后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病人干预后1个月SF-36评分在心理健康、情绪角色、躯体角色、疼痛、社会功 能、总体生活质量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
自尊及社会支持
治疗组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给予 心理治疗。对照组给予抗病毒治 疗。
情绪及生活质量
两组病人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 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同时采取心 理干预措施。
机体免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
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2月在我科(为南京市HIV/AIDS患者 收治定 点及免费抗病毒药发放地)进行住院及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 患者。对照组进行与AIDS相关的健康指导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 上实施为期6个月的个性化心理护理。
• [10]饶岁新.艾滋病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华现 代护理学杂志,2007,4(11):616.
• [11]胡佩诚.医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 02:220-239.
• [12] 孔庆新. 心理护理对HIV 感染者抑郁状况的影响[J]. 当代 护士:学术版,2010( 9) :73- 74.
• 孤独、无助心理:由于患
者亲人、朋友对艾滋病的无知和偏见,表 现为对患者的疏远和冷漠,甚至断绝关系, 使患者处于孤独、无助的处境,出现敏感 多疑、不知所措,总担心自己病情加重,
。 无 法 治 好
• 自卑、被歧视心理:艾滋病
同其他疾病相比有其特殊性,它一直被认为与 道德、伦理、法律有密切关系,容易使患者产 生精神负担,怕家人、同事知道后瞧不起自己, 并受到责备、歧视,惶惶不可终日,从而影响 正常的生活以及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艾滋病的病理特征
• 典型症状:持续发烧,咽喉疼,虚弱,盗汗,腹泻,全身广 泛性淋巴肿大(颈,腋窝,腹股沟),消瘦。 体重三月内下降达10%-40%以上。
• 其它症状:长期发展导致呼吸道症状,咳嗽,胸痛,呼吸困难。消化道症状:厌食,恶心,呕吐,腹泻。 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疼,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皮肤及粘膜损害。
•失落、疑虑心理:患者多
为青壮年,住院后患者在其社 会地位、经济收入、生活兴趣、 身体诱惑力和能力等方面均有 失落感,从而自我价值感丧失, 会变得心情沮丧。因此对周围 的事物特别敏感,听到别人低 声私语,总认为是在议论自己 的疾病,常根据医生或护士的 细微表现来猜测自己的病情。 有疑虑心理的患者既不相信别 人又会向别人询问许多问题,
• [4]郜桂菊,张福杰,姚均,等.HIV 感染者/AIDS患者CD4细胞计数与机会性感 染对应关系的临床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1(4):241-243.
• [5] 于竞进.迎难而上扎实推进保持艾滋病低流行态势[J].中国艾滋 病性病,2012,18(3):139.
• [6]徐艳,范春红.心理护理干预对HIV/AIDS 免疫系统的影响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 志,2011,11(14):3364.172
结果分析:两组比较,时间主效应、干预主效应均P<0.05,有统计 学意义。 结论:据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可减轻患者负性 情绪,促进其免疫重建,使CD4+T淋巴细胞逐步上升,稳定在正常范围, 并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应对疾病,减少机会感染的发生, 减少医疗支出,提高其生活质量,对稳定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 [7] 马丽琴,曹东平.浅谈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0):951.
• [8] 胡新亚,陈菊娣.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人文关怀[J].中国实 病案,2012,7(11):121-123.
• [9] 尹显贵.应对全球性AIDS的预防和护理工作的挑战[J].国外医学, 护理学分册,1989,l8(7):312.
艾滋病感染者生理心理特征 及应对策略
HIV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 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无
症状潜伏期:8-9年。 • 传播特殊,死亡率高。 • 村村死绝的瘟疫恐慌。
自尊及社会支持
方法:选取河南省某县艾滋病防治重点村作为筛选目标,随机筛选两个村(病 人156例),低自尊艾滋病人(SES总分≤ 21),治疗组26例,抗病毒治疗的基础 上给予心理治疗。对照组21例,给予抗病毒治疗。 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结果分析:干预前后自尊水平发生变化(P< 0. 05),社会支持量表中总分、 主观干预分、对支持利用度分干预前后没有变化(P> 0. 05),客观支持分 在干预前后发生了变化(P< 0. 05)。 结论:外界在给予病人社会支持的同时也给予了病人平等的认识,降低了 病人的被歧视感,自尊水平也随之提高。
•自罪心理:因为不少艾滋病
是不洁性所交导致,由此患者产 生精神负担和自罪感,加之社会 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艾滋病患 者普遍被认为是行为道德败坏甚 至是穷凶极恶。不仅领导、同事、 家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甚至断绝 关系,而且某些医生不仅不关心 反而冷嘲热讽,让患者产生被社 会遗弃,罪不可赦,死有余辜的 心里想法。这种心理不断积累发 甚至展到极端,可致患者走向绝
• [13] 许日波. 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J]. 内科,2010, 5( 2) :200- 201.
• [14] 唐元冬,郭瑞燕. 艾滋病病人的心理护理[J]. 中外医疗, 2011,30( 6) :177.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启示
• 目标: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和维持免疫功能。

最大限度和持久的降低病毒载量。
• [1] 陈登翠,吴薇薇.艾滋病病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8, 23(11):10-11.
• [2] 李乐之,姚树桥.艾滋病及其病毒携带者的心理健康环境与社会支持[J].护理学杂 志,2006,21(13):71-73.
• [3]张颖新,王红红,唐四元.HIV感染者/AIDS患者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J].护理学杂志,2008,23(17):78-80.

提高生活质量。
• 中医的辩证认识,艾滋病是瘟疫之邪致病。
•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 瘟疫与虚劳为总纲,治则:扶正益阴
根据累及肺,脾,肾等情况,以益气补肺,温中健脾,培补脾肾,并辅以清热,化痰,镇惊,熄风等法。中药紫花地丁,丹参,甘草有抗 HIV 的作用。天花粉提取物GLD223有强抗HIV 作用。被美国FDA引入抗艾滋病的临床验证药。
方剂
• 青蒿鳖甲汤 • 百合汤 • 银翘散 • 四君四物汤 • 知柏地黄丸
自我持气拍打操:
• 拍头 • 拍大椎气海 • 拍腋下 • 腹股沟 • 拍环跳 • 跺脚
肾,脊背的持气拍打。
• 产T 淋巴细胞的新场所。
结语
•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希望! • 相信通过全社会对HIV/AIDS患者的接纳,关怀与支持,一定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中医养生法:
•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起。 • 医者大慈恻隐之心。 • 积极主动的养命法,让来访者的脑电波改变。由低迷的心理频率变为坚定,有爱,清静,喜悦的高频能量
心态。 • 让血氧浓度改变。 • 腹式呼吸,匀缓细柔长的 呼吸方法。 • 改变生活节律,早睡早起睹北斗。 • 太极,五禽戏,易筋经。
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措施
• 医者在与患者接触、谈心过程中: • 要善于掌握其心理活动 • 要发现艾滋病患者与普通患者的不同点 • 找出患者在心理上的各种偏差,采取各种
形式和有侧重的交谈,进行健康教育以及 心理护理干预,扫除患者的心理障碍。
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身心状况的效果分析
免疫功能
对照组进行与AIDS关的健康指导及常 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 期6个月的个性化心理护理。
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是在1988 年 Stewartse研制的医疗结局研究量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 Cshort from, MOS SF )的基础上,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发展而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