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节选ppt (1)
合集下载
2024版最新课件《大学》节选ppt共18张PPT大纲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预防和化解 学生心理危机。
D
2024/1/29
31
大学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08
2024/1/29
32
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机遇和挑战
高等教育普及化带来的机遇
更多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提高整体国民素 质和文化水平。
面临的挑战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教育 公平问题凸显。
入职培训
为新入职教师提供系统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培 训。
学术交流
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合作项目,拓宽学 术视野和增强国际竞争力。
ABCD
2024/1/29
在职培训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教学研讨会等活 动,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发展规划
制定个性化的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 和路径,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组织各类体育比赛、运动会,增强学生身体 素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04
举办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 关注社会、奉献爱心。
2024/1/29
29
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及运作情况
成立各类学生社团,涵 盖学术、科技、文艺、 体育等领域,满足学生 多样化兴趣需求。
完善社团管理制度,规 范社团运作,促进社团 健康发展。
2024/1/29
应对措施
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提高教师素质,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33
科技创新对人才培养需求变化
科技创新对人才的新需求 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跨学科背景和团队协作能力。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重知识轻能力,缺乏实践和创新训练,学科壁垒严重。
2024/1/29
改革措施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和科研训练,促 进学科交叉融合。
《大学》节选.ppt
“民之俊秀,皆 入大学”(朱熹 语),学习穷理、 正心、修身、治 人的学问。
朗读正音
• 在亲民 通新,读xīn
• 如恶恶臭
Wù è
• 如好好色
hàohǎo
• 此之谓自谦 通慊,读qiè
• 有所忿懥
fènzhì
• 一言偾事
fèn
• 絜矩
xiéjǔ
文言现象学习与翻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管理,治理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使端正
使虔诚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求得
推究
古代想要在天下彰显美德的人,先治理好他的国 家;想要治理好国家的人,先管理好他的家;想要 管理好家的人,先修养好他的品行;想要修养好品 行,先端正他的心性;想要端正心性,先让他的心 意虔诚;想要心意虔诚,先求得知识;求得知识, 在于探求事物的原理。
Hale Waihona Puke 掩盖、掩藏的样子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
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
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显露
小人独处的时候做些不道德的事,没什么做不出来, 看到了君子后,遮遮掩掩,想掩盖他的不道德行为, 又要显露他的善行。别人看待你,就像看见自己的 肝肺一样,(你这么做)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 说内心要诚恳,与外部的言行表现一致,所以君子 独处的时候一定要使言行谨慎,一丝不苟。
文言现象学习与翻译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 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 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
诸,兼词。有之于己,指自己有善行,能做到善 无之于己,自己不做坏事 指责
朗读正音
• 在亲民 通新,读xīn
• 如恶恶臭
Wù è
• 如好好色
hàohǎo
• 此之谓自谦 通慊,读qiè
• 有所忿懥
fènzhì
• 一言偾事
fèn
• 絜矩
xiéjǔ
文言现象学习与翻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管理,治理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使端正
使虔诚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求得
推究
古代想要在天下彰显美德的人,先治理好他的国 家;想要治理好国家的人,先管理好他的家;想要 管理好家的人,先修养好他的品行;想要修养好品 行,先端正他的心性;想要端正心性,先让他的心 意虔诚;想要心意虔诚,先求得知识;求得知识, 在于探求事物的原理。
Hale Waihona Puke 掩盖、掩藏的样子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
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
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显露
小人独处的时候做些不道德的事,没什么做不出来, 看到了君子后,遮遮掩掩,想掩盖他的不道德行为, 又要显露他的善行。别人看待你,就像看见自己的 肝肺一样,(你这么做)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 说内心要诚恳,与外部的言行表现一致,所以君子 独处的时候一定要使言行谨慎,一丝不苟。
文言现象学习与翻译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 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 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
诸,兼词。有之于己,指自己有善行,能做到善 无之于己,自己不做坏事 指责
《大学》(一)教案.ppt
整理
第一讲:《大学》略说
一、《大学》由来
汉唐时期 宋代以前,《大学》一直从属于《礼记》。尽管 《大学》没有从《礼记》中独立出来,但是,西汉的 董仲舒、东汉的郑玄、唐代的孔颖达和韩愈,他们对 《大学》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影响了《大 学》的学术地位。
整理
第一讲:《大学》略说
一、《大学》由来
宋代时期 ⑴程颢、程颐将《诗》、《书》、《礼》、《易》、 《春秋》称作“大经”,将《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称作“小经”,并继续尊崇儒家 经学的正统地位,认为“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 人德之门也。” ⑵朱熹将《大学》从《礼记》中抽取出来,为《大 学》、《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 注,把它们编在一起,做《四书章句集注》,经此, 《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 “四书”,并被确立“四书之首”的地位。自宋以后, 《大学》成为科举考试科目的钦整理定科目。
/bhgd
/tsbh
整理 /tsbh /axbh /ssbh
/pfcbh
整理
“明明德”各家注解:
• 朱熹的解释: • “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
万事者也。”,天是天然、自然,本来就在的 ,本来就有,明德叫做“虚灵不昧”(虚灵不 昧,虚是空虚,无色无形,灵是我们的灵性、 智慧,不昧是常放光明。) • 人之初,性本善,因被“气禀所拘,人欲所蔽 ,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 ”,经常迷失本性,因为欲望习气的原因,被 时常遮蔽了,经常违背大道,但是,我们人的 本性之光明、明德,一直都在那里的!所以我 们的学习就是“当因其所发而明之,以复其初 也!” • ——通过学习圣贤之道,回复本性的良知。
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 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 孔庙的四配之一。
第一讲:《大学》略说
一、《大学》由来
汉唐时期 宋代以前,《大学》一直从属于《礼记》。尽管 《大学》没有从《礼记》中独立出来,但是,西汉的 董仲舒、东汉的郑玄、唐代的孔颖达和韩愈,他们对 《大学》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影响了《大 学》的学术地位。
整理
第一讲:《大学》略说
一、《大学》由来
宋代时期 ⑴程颢、程颐将《诗》、《书》、《礼》、《易》、 《春秋》称作“大经”,将《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称作“小经”,并继续尊崇儒家 经学的正统地位,认为“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 人德之门也。” ⑵朱熹将《大学》从《礼记》中抽取出来,为《大 学》、《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 注,把它们编在一起,做《四书章句集注》,经此, 《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 “四书”,并被确立“四书之首”的地位。自宋以后, 《大学》成为科举考试科目的钦整理定科目。
/bhgd
/tsbh
整理 /tsbh /axbh /ssbh
/pfcbh
整理
“明明德”各家注解:
• 朱熹的解释: • “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
万事者也。”,天是天然、自然,本来就在的 ,本来就有,明德叫做“虚灵不昧”(虚灵不 昧,虚是空虚,无色无形,灵是我们的灵性、 智慧,不昧是常放光明。) • 人之初,性本善,因被“气禀所拘,人欲所蔽 ,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 ”,经常迷失本性,因为欲望习气的原因,被 时常遮蔽了,经常违背大道,但是,我们人的 本性之光明、明德,一直都在那里的!所以我 们的学习就是“当因其所发而明之,以复其初 也!” • ——通过学习圣贤之道,回复本性的良知。
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 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 孔庙的四配之一。
《大学》节选ppt_(2) -
从另一方面来看,《大学》的这一章 反复强调以身作则,要求“君子有诸己而 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指出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所藏 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这些思想却并不因为社会时代的变迁而失 去光彩。它既是对“欲治其国者”的告诫, 值得推荐给当政为官的人作为座右铭;也 是对儒学“恕道”原则的阐发,可广泛应 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我们立身处世, 待人接物的有益参照。
大 学 语 文
第一章:为学· 求知
《大学》(节选)
大 学 语 文
《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 学 语 文
这是人生追求的目标民 止于至善
止、定、静 安、虑、得
八条目
【读解】
这是《大学》的最后一章,具有结尾的性质。 全章在阐释“平天下在治其国”的主题下,具体 展开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君子有絜矩之道。 二、民心的重要: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三、德行的重要:德本财末。
大 学 语 文
七、讨论
1、儒家提倡治学的最初目标是什么?终极目 标是什么?如何评价儒家的这种治学主张? 2、 “修齐治平”四者的关系如何?要达到 身修目的,需经过哪些步骤? 3、八条目间的关系如何?
从反面来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自欺欺人,掩耳盗铃,总有东窗事发的一天。 说到这里,在市场经济时代,金钱诱惑滚滚 而来,政府反腐倡廉,“慎其独”是不是也应该 作为公务员们必修的一课呢? 须知,金玉满堂,并不能保得你心情舒畅, 身体安康。倒是那疯跛道人的《好了歌》唱得好: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所以, 比起装修房屋,更重要的还是装修你自己 ,修养 身心,做到心宽体胖。而要做到这一切,还得要 回到那起始的一点去——君子必诚其意。 真诚做人,立身之本。
《大学》节选1-PPT课件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 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 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 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 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 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而要获得知识,关 键在于研究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研究万事万物, 推究事物的原理,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 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 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君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而把其他枝节问题解决了,天下要 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他该重视的不重视,不该重视的却加 以重视,没有这样的道理!
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穷则独善 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尽心下》),把生 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所以,它实质上已 不仅仅是一系列学说性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 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了。它铸造了一代又一 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然在我 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是否意识明 确,不管你积极还是消极,“格、致、诚、正、修、 齐、治、平”的观念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着你的 思想,左右着你的行动,使你最终发现,自己的人 生历程也不过是在这儒学的进修阶梯上或近或远地 展开。事实上,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又有几人是真 正出道入佛的野鹤闲云、隐逸高士呢?说到底,依 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 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 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 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 个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略儒学经典的 奥妙。 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 “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四级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 后面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 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 “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 面的 “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 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
《大学》节选pptPPT课件
论学习求知
总结词:举一反三
详细描述:这是《大学》中提出的学习的境界,表示通过学习一个知识点,能够触类旁通,掌握更多 相关的知识。
论为人处世
01 总结词
君子和而不同
02
详细描述
这是《大学》中提出的为人处 世的准则,表示有德行的人与 人相处应该和谐友善,但在原 则问题上要有自己的立场和主 张,不随波逐流。
提高自我修养
引导个人不断自我反省、 修正行为,提升自身修养 水平,成为更好的自己。
激发内在潜力
鼓励个人发掘自身潜力,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现个人价值。
对教育观念的转变
重视德育教育
强调德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 观念,培养德才兼备的人 才。
提倡人文教育
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注重 培养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论学习求知
总结词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详细描述
这句话是《大学》中提出的对待学习的态度,表示学习要不断进取,不能满足于现状,同时也要时刻 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避免因为自满而失去学习的动力。
论学习求知
总结词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详细描述
这是《大学》中提出的学习方法,强 调学习要广泛涉猎,深入探究,认真 思考,明辨是非,以达到全面、深入 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节选三:论儒家教育观
总结词
探讨了儒家教育观的理念和实践。
详细描述
该节选选取了《大学》中关于儒家教育观的论述,深入探讨了儒家教育观的理念和实践,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 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儒家教育观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大学》节选的意义与影响
03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01
《大学》第一章 ppt课件
• 译:明了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 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
• 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
• 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
• 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 每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西都有根本有枝末,
• 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
• 就接近事物发展P的PT课规件 律了。
10
• 三、诵文 疏义
• 第二段
8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亲民:“亲”应为“新”,亲民,也就 是“新民”,使天下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译:大学的宗旨, 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在于使人弃旧图新, 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PPT课件
9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 矣。 (方法)
译: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于天下的人,
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
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
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
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诚实;
想要心意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
PPT课件
12
•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 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乱而末(mò)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bó),而其
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PPT课件
歌诀
吟诵 21
• 四 纵古 观今
古人有关“修身”的名句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 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大学》(一)PPT课件
齐家治国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家庭教育
借鉴《大学》中齐家治国的思想,注重家庭教育的德育功能,培养 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社会治理
将齐家治国的理念应用于社会治理中,注重家庭和谐对社会稳定的 作用,通过家庭教育、家风传承等方式提高社会整体道德水平。
国家治理
借鉴《大学》中齐家治国的思想,将家庭和谐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传承优秀家风等方式,促进国家长治久安。
其中的思想精髓和人文价值。
提高学生素养
通过学习《大学》,培养学生的 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养和审美
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适应社会需求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注 重综合素质,本课程有助于提高 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增
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简介及地位
01
《大学》概述
简要介绍《大学》的作者、成书年代、主要内容等基本情况。
意义
强调个人、家庭和国家之间的内在联 系,认为家庭的和谐是国家治理的基 石,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思想体系。
齐家治国方法与途径
方法
注重家庭教育,培养家庭成员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倡导家庭和睦,维护家庭团结和稳定。
途径
通过家庭教育、家风传承、家庭礼仪等方式,将齐家治国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教育的核心价值
注重德育,强调个人修养和品德培养;同时,重视知 识传授和学术研究,追求真理和智慧。
教育的社会功能
通过教育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实现国家 繁荣和民族振兴。
学习方法及技巧
自主学习
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自我驱 动和自我管理,实现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 升。
高中语文 人教版选修《大学》课件(共29张ppt)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 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2
11
三、《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
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2
12
整体感知
1.开篇开宗明义,提出三纲八目。 2.解释如何“诚其意”。 3.从反面说明如何“正心”和“修身”。 4.从反面说明如何“修身”和“齐家”。 5.解释“齐家”和“治国”。 6.解释“治国”和“平天下”。
所谓三纲,是指 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三纲领是由低级到高级,个体到群体、社会的层层递
2
进的体系。
14
知止(4)而后有定(5);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 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6)。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 先后,则近道(7)矣。
(4)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至善”。 (5)定:目标 (6)得:收获。 (7)道:事物发展的规律 实现三纲八目的六个步骤:
2
13
课文解读
第一段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
在止于至善。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使动词,即“使彰明”。后一个“明”
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使人弃旧图
新、去恶从善。
(4)止于至善:达到完善的最高境界。
章,这便是《大学》和《中庸》。
朱熹将《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与《论语》、《孟子》合在一起,构成 《四书》。
2020/6/4
5
在宋元明三代,《四 书》的权威已超越 《五经》。
《五经》称名始于西汉时的汉武帝时代, 《四书》的称名 却始于南宋的朱熹,其间相隔一千三百年左右。
2
11
三、《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
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2
12
整体感知
1.开篇开宗明义,提出三纲八目。 2.解释如何“诚其意”。 3.从反面说明如何“正心”和“修身”。 4.从反面说明如何“修身”和“齐家”。 5.解释“齐家”和“治国”。 6.解释“治国”和“平天下”。
所谓三纲,是指 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三纲领是由低级到高级,个体到群体、社会的层层递
2
进的体系。
14
知止(4)而后有定(5);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 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6)。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 先后,则近道(7)矣。
(4)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至善”。 (5)定:目标 (6)得:收获。 (7)道:事物发展的规律 实现三纲八目的六个步骤:
2
13
课文解读
第一段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
在止于至善。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使动词,即“使彰明”。后一个“明”
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使人弃旧图
新、去恶从善。
(4)止于至善:达到完善的最高境界。
章,这便是《大学》和《中庸》。
朱熹将《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与《论语》、《孟子》合在一起,构成 《四书》。
2020/6/4
5
在宋元明三代,《四 书》的权威已超越 《五经》。
《五经》称名始于西汉时的汉武帝时代, 《四书》的称名 却始于南宋的朱熹,其间相隔一千三百年左右。
6,《大学》ppt课件
3、《大学》采用了很多递进论述的方法,如“知止而 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 而后能得。”请将文章中的类似论证整理出来,体会 其中的逻辑关系,弄明白它们所说的道理。
明确:举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 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 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 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个论述,先是由大至小,条目之间是条件关系:平天下必 先治国,治国必先齐家,齐家必先修身,修身必先正心,正心必 先诚意,诚意必先致知,致知必先格物。再由小至大,条目之间 是因果关系:格物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 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条目之间脉络清晰,无论是由大至小的条件关系,或者是由小至 大的因果关系,剖析深刻,逻辑严密。 论证特色:总分式论证结构,层层推进,逻辑严密。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五经”
“ 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 秋》
《大学》介绍:
《大学》是《四书》之一,原为 《礼记》中的一篇。《礼记》是孔门弟 子的文集,有四十九篇,作者不详。相 传《大学》是曾子所作。本文节选自 《礼记》第四十二篇《大学》中的第一 节。《大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修身的 思想,完整地提出了儒家学说的人格公 式: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旧时被儒生视为 “圭臬”,为天下学人必诵经典,对后 世思想文化的影响深远。
《大学》(讲课).ppt
三、“大学”的定义
• “大学”一词包含三种意思:(1)指成人所 受的教育,与“小学”相对而得名。古代把童子 所接受的启蒙教育称为“小学”,而把成人所受 的高等教育称为“大学”。(2)大人之学。“大 人”与“小人”相对而言,“大人”指贵族, “小人”指一般平民。大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小人则没有。(3)大觉。“大觉”是佛教用语, 有自觉和觉他两层意思。
阮籍丧母
大学
修身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
皆以修身为本。(《大学》)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论语·泰伯》曾子曰)
大学
西周春秋,士是贵族的最低等级 战国时代,士是一个流动的阶层
凡有一德一艺者皆可称士
文化贵族之没落者
战国士阶层
平民之获得知识才艺者
齐家
大学
“家”指居所,引 申为大夫及其家族或封 地;后指家族。
治国
大学
“国”是执戈以保 卫城邑之意;
引申为诸侯的封地, 后指国家。
齐家治国
二、《大学》的作者
• 《大学》作者,汉唐诸儒无说。 • 朱熹整理《大学》时,将其分为“经”一章
(“经”是基本的观点),“传”十章(“传” 则是对“经”的解释、阐述)。 朱熹认为“经” 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十章, “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此论朱熹未提供 证据,殆据程子(程颐)之说,从思想演进的观 点,而推论及之也,并未有其他客观的证据,所 以清人屡加驳难。
大学语文
一加州大学教授云:
舍得就是舍去和得到, 危机就是危险和机会, 悲观的人看到的是舍去和危险, 而乐观的人则看到的是得到和机会。
c大onte学nt
第一单元 国学 大学
问题
你知道河南理工大学的校训是什 么吗?那么,校训中的格言出自哪呢? 是什么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学 语 文
三、内容详析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 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 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至,知 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 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 家族和和美美,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格物:研究万事万物。
大 学 语 文
第一章:为学·求知 第一章:为学 求知
《大学》(节选) 大学》 节选)
大 学 语 文
一、《大学》介绍:
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 中的一篇。 五经: 五经: 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 》《书》《礼 《诗》《书》《礼》 》《春秋 春秋》 《易》《春秋》 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 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 《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
大 学 语 文
二、课题释疑
《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 “洒扫应对进退、 洒扫应对进退、 洒扫应对进退 文。
礼乐射御书数” 礼乐射御书数”
1.大人之学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 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 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
修身、齐家、治国、 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道理。 平天下的道理。 的道理
大 学 语 文
这是人生追求的目标 为 三纲领 明德 新民 止于至善 什 么
知先后近乎道
止
是人的 的
知 目 知
知
大 学 语 文
“八目”: 八目” 八目
“格物” 格物” 格物 就是全面透彻地研究世界上的万事 万物。
“致知” 就是要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 致知” 致知 认识。 “诚意” 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 诚意” 诚意 够做到诚实、不自欺。 “正心” 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情感的偏向。 正心” 正心
从天子开始,一直到普通百姓,一律都要把搞好自身的修养 作为根本。根本问题没有抓好,而要把其他枝节问题解决好,那是 不可能的。他所重视的反而薄弱,他所轻视的反而厚重,从来没有 这样的事情。
大 学 语 文
四、整体感知
《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 彰明”, 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 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 新、弃旧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 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八目的关系: 八目的关系:
内修
“格物” 格物” 格物 “致知” 致知” 致知 “诚意” 诚意” 诚意 “正心” 正心” 正心
外修
独 善 其 身
兼 “修身 “修身” 济 修身” 天 下
“齐家” 齐家” 齐家 “治国” 治国” 治国 “平天下” 平天下” 平天下
大 学 语 文
五、内容概括
三纲,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 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八目,它既是为达 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 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 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讲 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世” 思想的全面体现。
大 学 语 文
二、课题释疑 2.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2.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治国安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 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 大学问。 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 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大 学 语 文
三、内容详析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 在止于至善。
大 学 语 文
“八目”: 八目” 八目
“修身” 修身” 修身
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大学》中 对人的培养的最高要求,它处在“八条目”的 中枢地位。
“齐家” 是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 齐家” 齐家 系。 “治国”和“平天下” 治国” 治国 平天下” 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
大 学 语 文
大 学 语 文
三、内容详析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 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 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4)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至 善”。 (5)得:收获。
大 学 语 文
三、内容详析
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 才能有确定的目标;目标确定后,内心就会 平静;内心平静,遇事就可以坦然自安;遇 事安和,就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才 能有所收获,达到至善的境界。天下万物都 有根本有枝叶,世间万物皆有开始和结束。 知道什么该先做,什么该后做,那么,就接 近道了。
大 学 语 文
六、《大学》的影响: 大学》的影响: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但 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 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 政治纲领。 《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 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一 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示。
大 学 语 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内容详析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 本(11)。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12)。其所厚 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重视。薄:轻视。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大 学 语 文
七、讨论
儒家提倡治学的最初目标是什么? 1、儒家提倡治学的最初目标是什么?终极目 标是什么?如何评价儒家的这种治学主张? 标是什么?如何评价儒家的这种治学主张? 要达到身修目的,需经过哪些步骤? 2、要达到身修目的,需经过哪些步骤? 修齐治平”四者的关系如何? 3、“修齐治平”四者的关系如何? 八条目间的关系如何? 4、八条目间的关系如何? 本文采用了很多递进论述的方法, 5、本文采用了很多递进论述的方法,试举例 说明. 说明. 怎样理解中国知识分子“十人九儒”之说? 6、怎样理解中国知识分子“十人九儒”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