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区域生态环境发展规划.pptx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拟定环境规划编制技术大纲
根据区域环境问题,确定规划重点,拟定技术大纲,经过论证和审定,作为 规划编制的行动纲领,并报上一级管理部门批复,下达规划任务。
(四)部署编制任务
主要指由领导小组对各行政部门、行业部门分解、下达环境规划任务和要求, 并举办规划学习班,统一规划技术大纲中的方法、概念等。
二、编制阶段
指标是目标的具体内容,要素特征和数量的表述。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独立,互为补充的指标所构成 的有机整体。指标类型主要包括: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管 理与环境建设指标、环境投入以及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等。
三、环境功能区划
划分功能区主要根据如下原则进行:
①环境功能与区域总体规划相匹配,保证区域或城市总体功能的发挥; ②根据地理、气候、生态特点或环境单元的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 ③根据环境的开发利用潜力划分功能区,如新经济开发区、生态绿地等; ④根据社会经济的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如工业区、居民 区、科技开发区、教育文化区、开放经济区等; ⑤根据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区,按一定层次的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往往不仅反 映环境的地理特点,而且也反映某些经济社会特点,有其合理性,也便于管理; ⑥根据环境保护的重点和特点划分功能区,特别是一些敏感区域,可分为重 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整治区等。
经上级政府、人大审批后,由计委、环保部门、城建部门组织 实施。
第三节 区域环境规划主要内容
一、社会、经济、环境状况与评价 二、环境规划的目标、指标及指标体系 三、环境功能区划 四、污染控制规划 五、生态规划 六、自然保护规划
一、社会、经济、环境状况与评价
二、环境规划的目标、指标及指标体系
环境目标可划分为战略目标、策略目标、规划目标等。环境规划目标可用精 练而明确的文字概括地阐明,在确定总目标的基础土,针对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和 规划期的工作焦点,将必须实施的规划目标和措施作为纲领或总任务确定下来, 充分体现规划的重点。
二、区域环境规划特点与要求
(一)区域环境规划应谋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保护人民健康,促进 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及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利用,结合区域特点,还应特别注意:
1.注重宏观规划的合理性,将宏观规划与微观规划相结合。 2.坚持点、线、面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环境规划的方针。 3.因地制宜原则。 4.在突出重点环境问题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还应体现环保政策 的延续性。
(二)加强区域经济特征分析
经济特征分析主要集中于资源配置,生产布局、产业结构以及生产力发展水 平等方面。
1.资源形势分析:一般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 资源及其他资源的形势分析。
2.产业结构分析。
3.生产力布局分析:包括投入产出损益分析;重大环境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 区域生产、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各生产部门、各生产要素的空间组合方式,及其 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区域内城市、乡村、工业、农业及其它部门之间的协调程度 及造成的环境影响与危害等。
(五)投资估算与可行性分析
按照规划对策措施的内容,测算环境规划总投资需求,对具体的工程措施 应包括治理投资与运转费。对照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环保投资安排,环保投资需 求估算,分析财力对环保投资的承受能力,决定采纳哪种规划方案
(六)完成规划文本
三、报批阶段
编制的区域环境规划,经由专家论证、修改、补充、完善后, 分别报国家环保部门、计划、规划部门综合平衡,进一步修改定稿。
4.生产力发展水平分析:包括生产总值、收入;生产技术水平、设备、工艺 的先进程度;能耗水平,万元产值的能耗、万元产值排放废水、固体废物量;由 生产力发展水平分析污染出现的可能性和客观规律性及其损益,控制污染的有效 途径等。
(三)区域社会要素分析
1.人口状况分析; 2.社会意识分析;
(四)突出区域环境要素分析
一般区域环境规划方案,拟定多个(二三个)可供选择的方案,然后进入投 资估算和可行性分析。规划方案根据技术政策、法规、标准进行评估,研究各类 方案达到的后果,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及方案本身的可行性,比较各方案,推荐较 满意的方案供决策。
(四)环境规划对策与措施
区域环境规划具体对策有:
①把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这是区域环境规划 得以实现的首要对策。 ②保证资金渠道畅通,逐年增加环保投入。 ③健全环境 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 ④正确处理长、中、短期环境规划的关系,重点放在 短期规划。 ⑤发挥科技进步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四、污染控制规划
(一)工业或行业污染控制规划 (二)重点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三)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四)水污染控制规划
五、生态规划
(一)城镇生态规划
1.气象要素分析。 2.自然地理要素及生态状况分析。 3.污染形势分析。
第二节 区域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与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 二、编制阶段 三、报批阶段
一、准备阶段
(一)明确编制任务,落实编制计划
(二)调查研究,弄清问题
调查研究突出如下几个方面: ①收集和掌握相关资料与文件。 ②区域自然环境条件。 ③区域污染源状况, 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主要污染行业及污染动态变化, ④环境现状及评价。 ⑤ 有关环境科研成果等。
(一)确定规划目标与指标
(二)环境预测
区域环境预测包括: ①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②资源、能源消耗、土地利用等的规模、速度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③环境污染状况及环境容量的预测。 ④区域开发活动可能造成的生态破坏。 ⑤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达到不同环境目标所需环保投资及其 效益分析。
(三)编制规划方案
第十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发展规划
第一节 区域生态环境特征与环境规划要求 第二节 区域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与工作步骤 第三节 区域环境规划主要内容 第四节 区域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要点
第一节 区域环境特征与环境规划要求
一、区域环境基本特征 二、区域环境规划特点与要求
源自文库
一、区域环境基本特征
(一)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行政地域分割性 (二)区域具有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的特点 (三)环境污染集中于行业和城镇
根据区域环境问题,确定规划重点,拟定技术大纲,经过论证和审定,作为 规划编制的行动纲领,并报上一级管理部门批复,下达规划任务。
(四)部署编制任务
主要指由领导小组对各行政部门、行业部门分解、下达环境规划任务和要求, 并举办规划学习班,统一规划技术大纲中的方法、概念等。
二、编制阶段
指标是目标的具体内容,要素特征和数量的表述。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独立,互为补充的指标所构成 的有机整体。指标类型主要包括: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管 理与环境建设指标、环境投入以及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等。
三、环境功能区划
划分功能区主要根据如下原则进行:
①环境功能与区域总体规划相匹配,保证区域或城市总体功能的发挥; ②根据地理、气候、生态特点或环境单元的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 ③根据环境的开发利用潜力划分功能区,如新经济开发区、生态绿地等; ④根据社会经济的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如工业区、居民 区、科技开发区、教育文化区、开放经济区等; ⑤根据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区,按一定层次的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往往不仅反 映环境的地理特点,而且也反映某些经济社会特点,有其合理性,也便于管理; ⑥根据环境保护的重点和特点划分功能区,特别是一些敏感区域,可分为重 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整治区等。
经上级政府、人大审批后,由计委、环保部门、城建部门组织 实施。
第三节 区域环境规划主要内容
一、社会、经济、环境状况与评价 二、环境规划的目标、指标及指标体系 三、环境功能区划 四、污染控制规划 五、生态规划 六、自然保护规划
一、社会、经济、环境状况与评价
二、环境规划的目标、指标及指标体系
环境目标可划分为战略目标、策略目标、规划目标等。环境规划目标可用精 练而明确的文字概括地阐明,在确定总目标的基础土,针对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和 规划期的工作焦点,将必须实施的规划目标和措施作为纲领或总任务确定下来, 充分体现规划的重点。
二、区域环境规划特点与要求
(一)区域环境规划应谋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保护人民健康,促进 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及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利用,结合区域特点,还应特别注意:
1.注重宏观规划的合理性,将宏观规划与微观规划相结合。 2.坚持点、线、面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环境规划的方针。 3.因地制宜原则。 4.在突出重点环境问题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还应体现环保政策 的延续性。
(二)加强区域经济特征分析
经济特征分析主要集中于资源配置,生产布局、产业结构以及生产力发展水 平等方面。
1.资源形势分析:一般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 资源及其他资源的形势分析。
2.产业结构分析。
3.生产力布局分析:包括投入产出损益分析;重大环境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 区域生产、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各生产部门、各生产要素的空间组合方式,及其 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区域内城市、乡村、工业、农业及其它部门之间的协调程度 及造成的环境影响与危害等。
(五)投资估算与可行性分析
按照规划对策措施的内容,测算环境规划总投资需求,对具体的工程措施 应包括治理投资与运转费。对照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环保投资安排,环保投资需 求估算,分析财力对环保投资的承受能力,决定采纳哪种规划方案
(六)完成规划文本
三、报批阶段
编制的区域环境规划,经由专家论证、修改、补充、完善后, 分别报国家环保部门、计划、规划部门综合平衡,进一步修改定稿。
4.生产力发展水平分析:包括生产总值、收入;生产技术水平、设备、工艺 的先进程度;能耗水平,万元产值的能耗、万元产值排放废水、固体废物量;由 生产力发展水平分析污染出现的可能性和客观规律性及其损益,控制污染的有效 途径等。
(三)区域社会要素分析
1.人口状况分析; 2.社会意识分析;
(四)突出区域环境要素分析
一般区域环境规划方案,拟定多个(二三个)可供选择的方案,然后进入投 资估算和可行性分析。规划方案根据技术政策、法规、标准进行评估,研究各类 方案达到的后果,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及方案本身的可行性,比较各方案,推荐较 满意的方案供决策。
(四)环境规划对策与措施
区域环境规划具体对策有:
①把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这是区域环境规划 得以实现的首要对策。 ②保证资金渠道畅通,逐年增加环保投入。 ③健全环境 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 ④正确处理长、中、短期环境规划的关系,重点放在 短期规划。 ⑤发挥科技进步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四、污染控制规划
(一)工业或行业污染控制规划 (二)重点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三)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四)水污染控制规划
五、生态规划
(一)城镇生态规划
1.气象要素分析。 2.自然地理要素及生态状况分析。 3.污染形势分析。
第二节 区域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与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 二、编制阶段 三、报批阶段
一、准备阶段
(一)明确编制任务,落实编制计划
(二)调查研究,弄清问题
调查研究突出如下几个方面: ①收集和掌握相关资料与文件。 ②区域自然环境条件。 ③区域污染源状况, 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主要污染行业及污染动态变化, ④环境现状及评价。 ⑤ 有关环境科研成果等。
(一)确定规划目标与指标
(二)环境预测
区域环境预测包括: ①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②资源、能源消耗、土地利用等的规模、速度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③环境污染状况及环境容量的预测。 ④区域开发活动可能造成的生态破坏。 ⑤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达到不同环境目标所需环保投资及其 效益分析。
(三)编制规划方案
第十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发展规划
第一节 区域生态环境特征与环境规划要求 第二节 区域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与工作步骤 第三节 区域环境规划主要内容 第四节 区域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要点
第一节 区域环境特征与环境规划要求
一、区域环境基本特征 二、区域环境规划特点与要求
源自文库
一、区域环境基本特征
(一)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行政地域分割性 (二)区域具有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的特点 (三)环境污染集中于行业和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