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茅盾小说简介
中国当代作家 茅盾生平介绍 作品介绍 PPT模板
成长经历
笔名趣事
现已获得证实的沈雁冰的笔名有98个,然而在众多笔名中“茅盾”才是他最常用 的笔名,这个笔名的来源也有一个小小的故事。1927年,大革命失败,沈雁冰被 迫隐居在上海,郁郁不得志的他开始用笔来宣泄心中的情感,于是创作了小说《幻 灭》。小说完成后沈德鸿开始投稿,可许多的报社却不敢登他的文章。这使得他内 心十分矛盾,于是他在手稿上署名“矛盾”。稿子最后交给了《小说月报》的编辑 叶圣陶,叶圣陶认为小说很好,但是看了这个名字却提出了意见,认为这个名字是 个哲学名词,不像一个人的名字,且“矛”不像是姓氏,并且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 使用如此尖锐的笔名不太好,就自作主张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字头,改作“茅 盾”。沈雁冰对这一改动也很满意,以后就一直以此为笔名了。
《一个人的死》《少年印刷工》《三人行》《劫后拾遗》 《蚀·三部曲》《含《幻灭》《追求》《他们的儿子》《路》《多角关系》
小说作品
短篇小说
《保施》《少年印刷工》《创造》《大鼻子的故事》 《石碣》《手的故事》《水藻行》《小巫》 农村·三部曲(含《春蚕》、《秋收、《残冬》) 《野蔷薇》《林家铺子》《诗与散文》《烟云》 《有志者》《自杀》《宿奔》《色盲》《喜剧》
第二部分
成长经历
performance in workplace execution comes from careful execution workplace execution comes
成长经历
爱情婚姻
茅盾和夫人孔德沚自小定亲。1918年春节,茅盾从上海回到故乡与定下亲的孔德沚正式 成婚。 从此两人一直相伴,茅盾专心事业,而孔德沚照顾他的生活。直至1928年茅盾东 渡日本,一个叫秦德君的女学生与之同行。因为都是单独来到陌生地,两人关系密切并 产生了感情,在这种情形下茅盾和秦德君同居了。消息传到上海,孔德沚起先不相信, 后经证实,便大哭一场。婆婆劝她:“茅盾会回心转意的。”果然1930年,茅盾和秦德 君一起回到上海,便分手了。 解放后,茅盾出任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长。孔德沚全力料理家务,而茅盾则全力投入于 工作。“文革”开始之后,茅盾靠边还被抄了家。孔德沚在这场劫难中为之担心不已, 这使得她的糖尿病复发。7
茅盾简介PPT课件作品
春天文学奖
• 2000年1月,著名作家王蒙将 其在首届“《当代》文学拉力赛”上获 得的10万元大奖捐给人民文学出版社, 倡议设立30岁以下的文学新人奖,这 便是春天文学奖。该奖项每年奖励一位 30岁以下的文学创作成就显著的青年 作者,在春天文学奖颁奖的同时出版 “春天丛书”,专门出版年度得奖者和 获得提名者的作品集。戴来、李修文、 了一容、周瑾等获此奖。
• 进步性 • 反动性
• 赵伯韬:作为帝国主义的掮客,买办 资产阶级的代表,金融界的巨头,是 以吴荪甫的对立面形象而存在的。
电视剧:陈宝国饰演赵伯韬
刘钧饰演吴荪甫
• 沈傲君 • 饰演林佩瑶
齐中旸(yang)饰演林佩珊
雷汉饰演杜竹斋
三、《子夜》的人物形象
• 吴荪甫 • 从政治、经济、伦理
等各个不同的方面、 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来 描绘吴荪甫
• 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 而又矛盾复杂的民族 资本家的典型。
吴荪甫性格的二重性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名单
第一届(1982年) 魏巍《东方》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莫应丰《将军 吟》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古华《芙蓉镇》
第二届(1985年) 张洁《沉重的翅膀》刘心武《钟鼓楼》李
准《黄河东流去》(上,下)
第三届(1988年) 路遥《平凡的世界》凌力《少年天子》孙
六部中篇:《幻灭》《动摇》《追求》(以上总
名为“蚀”)《路》《三人行》《多角关系》
十多本散文:《宿莽》《茅盾散文集》《话匣子》
《印象·感想·回忆》《炮火的洗礼》《见闻杂 记》《时间的记录》《旧途杂拾》《生活之一 页》《脱险杂记》《劫后拾遗》《苏联见闻录》
《杂谈苏联》等
五十多部短篇
茅盾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讲义
一、“农村三部曲”简介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茅盾的这三篇小说,从《春蚕》写外货倾销,民族丝织业破产,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潮以及最初的觉醒,到《残冬》写农民在一年生计都绝望以后,农村灾难加深,终于自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正好反映出了那个年代旧中国农村变化和农民觉醒的全过程,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清楚、生动的历史图画。因此,这三篇小说也是姐妹篇,合起来称为“农村三部曲”。
可是茧场的大门却闭着不开,好不容易才有的上好的茧子,却没有半个收茧的人,却替换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
全村都是埋怨,咒骂和失望的叹息。老通宝和更多的人一样过上了更加艰难困苦的生活。
(2)思想价值
这篇小说揭露了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资本家以及地主高利贷者重重压榨农民的罪恶。指出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压迫下中国农村加剧破产以及农民反抗性日益增长的过程。同时,又明确指出造成丰收灾难这一现象的毒瘤是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这个主题的意义,在于它是三十年代半封旧中国社会的缩影,是一部真实的历史教材。
第二条是老通宝和儿媳四大娘在选择蚕种上的矛盾:老通宝恨死了带“洋”字的东西,因此不愿用“洋种”;而四大娘却主张用洋种。这也是“不变”与“要变”之间的矛盾,也可以说是保守和进取的矛盾。
第三条是老通宝一家人与荷花之间的矛盾:老通宝一班人都说荷花是“白虎星”,避之唯恐不及;而荷花则认为大家不把她当人看待,是莫大的羞辱。这虽是迷信和反迷信的矛盾,其实也是“不变”(继承封建传统,不把妇女当人看待)与“要变”(要求打破歧视妇女的传统)之间的矛盾。
天气一天天回暖,一年一度的蚕事劳动紧张的开始了。洗团扁、蚕箪,修蚕台,扎缀头,窝种,收蚕,轮流值班看守。蚕是出奇的好,虽然很累很辛苦,但心里却充满了欣喜。“决战”时刻到了,老通宝家的桑叶不够用,叶子行情却暴涨,全家人拼命支撑,终于蚕宝宝作茧了,每个人心里都很高兴,因为一个月的挨饿、借债、典地都是为了这一天啊!
4、茅盾·作品
《林家铺子》1
二、《林家铺子》 (一)《林家铺子》写于1932年6月,1932年7月《申 报月刊》创刊号;俞颂华。一二八战争时商务印书 馆毁于战火,编译所、印刷厂、东方图书馆均被炸 毁。 《申报》的具体事情 《申报月刊》 小说原名《倒闭》 《林家铺子》名称的来源。 (二)内容梗概
《林家铺子》2
小商人林先生、店员寿生、黑麻子、卜局长、小债主朱三阿太、 桥头陈老七、张寡妇等。 (三)人物分析:林先生 林先生是一个小商人。他老实厚道、谨小慎微、兢兢业业、 经营手段较为精明。受到了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影响。“一 元货”的方法。 钱庄 主要顾客——农民 同业中伤、反动军队的勒索、地方官吏的讹诈迫害 (四)主题 小说通过对林家铺子这一小市镇杂货铺倒闭经过的描写,揭露 了国民党政权的腐败,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民族商业 凋敝衰萎、农村经济走向破产的社会现实以及黑暗的社会给 下层人民所带来的痛苦遭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子夜》2
2、中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反封建的任务应由中国资产 阶级来担任——这是托派的观点(《动力》)。 3、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应在反对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 运动与反对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夹缝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建 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政权。 针对这些论点,茅盾产生了“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的企 图”——这便是《子夜》的创作动机。 (四)内容梗概 吴荪甫 赵伯韬 (五)人物分析 1、吴荪甫 吴荪甫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初的一个民族资本家。他是上海工 业界的巨头 裕华丝厂
《子夜》3
孙吉人(太平洋轮船公司的总经理) 王和甫(大兴煤矿公司总经理) 杜竹斋(金融资本家) 在性格,吴荪甫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精明强干、 雄心勃勃、有魄力、有手腕、有实力、有发展民族 工业的理想。另一方面,他软弱、空虚。
茅盾及其作品与思想
茅盾及其作品与思想一五四新文学在经过了十年(1917-1927)大刀阔斧的拓荒后,在被文学史家称为“30年代”(1927-1937)的“第二个十年”,各种文学体裁都陆续进入了丰收期。
在小说创作方面,第二个十年与前十年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长篇小说的繁荣。
这个时期以长篇小说著称的三大名家:老舍、巴金、茅盾,他们几乎没有经过一个短篇小说创作的准备阶段,给文坛献上的第一个见面礼,无一例外,都是长篇小说。
1926-1929年,当时尚在英国的老舍,在《小说月报》上连续发表了三个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1927-1928年,又是《小说月报》,连续发表了茅盾的三个中篇《幻灭》、《动摇》、《追求》,组成了茅盾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蚀》;1929年,同样是《小说月报》,又发表了巴金在法国创作的长篇处女作《灭亡》。
在以后的短短几年内,巴金、茅盾、老舍又先后推出了自己小说的代表作《家》(1931)、《子夜》(1933)、《骆驼祥子》(1936),并由此形成了巴金以《家》为代表的“四川封建家庭系列小说”,茅盾以《子夜》为代表的“上海城乡社会矛盾系列小说”,和老舍以《骆驼祥子》为代表的“北京市民生活系列小说”。
此外,还有李劼人以《死水微澜》为代表的表现辛亥革命时期四川近代史的系列长篇。
一时间,现代小说如大江大河,波浪滚滚,声势浩荡,无论是在表现社会的广阔性,还是在表现社会的时代性方面,都全面超过了20年代小说创作的规模和水平。
二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茅盾在不同时期有着明显的不同身份。
在新文学初期,他主要是一位文学组织家和理论家;在大革命前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几乎更像是一位职业的革命家,而仅仅是一位业余的文学家;在30年代和40年代,主要是一位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在50年代以后,主要是一位文学评论家和领导人。
茅盾这个名字,是随着他的小说创作而产生并享誉文坛的,在新文学初期一直以“沈雁冰”的名字著称于世。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矛盾
第二节 《子夜》
《子夜》原名为《夕阳》,正式出版时,才更名 为《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 实主义的长篇,1933年1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初版本
40年代版本
吴天的戏剧剧本
子夜
蓝棣之说:“《子夜》读起来就像是一部高级形式的社会文件,因
而是一次不足为训的文学尝试。” ——《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
年
司马长风说:“它是最早的一部有规模的长篇巨著。”——《中国新
文学史》
一、故 事 情 节:
二、人物形象分析
吴荪甫: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民族资本家的典型形 象:自私、贪婪、专断与残酷。茅盾称他为“二十世纪机械工 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他有着发展中国独立的民族工 业的雄才大略,有着活跃的生命力,刚毅、顽强、果断的铁腕 与魄力,更有现代科学管理的经营之才。但他生不逢时。吴荪 甫性格的基本特征是似强实弱、外强中干。
3.“农村三部曲”:
包括3个连续性的短篇《春蚕》、《秋收》、《残 冬》,反映了农村破产、凋敝和“丰收成灾”的严 重社会现象。《残冬》中重点写的是老通宝的儿子 多多头,他早知道父辈们想靠苦干来改善处境只不 过是幻想,在那个社会里"规规矩矩做人就活不了命 ",在《秋收》中,他组织和率领饥饿的村民们到镇 上抢米囤,吃大户;在《残冬》中,他和六宝的哥哥 陆福庆等人,在一个风雪弥漫的夜晚,摸进反动武 装保卫团"三甲联合队"的驻地,缴了他们的枪,勇 敢地走上了武装革命斗争的道路。
矛盾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30、40年代在时代的感 召下积极投身革命文艺 运动和抗日救亡工作。 1949年参加第一次文代 会,被选为全国文联副 主席和文协主席。
建国后,曾任新中 国第一任文化部长, 主编《人民文学》 杂志。此外,还曾 担任过全国政协副 主席等职。
茅盾作品解析及介绍
作者简介: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
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茅盾的对作品选材的注意力一直放在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上,捕捉和传达那些新近发生的重大事实,将当代重要的政治经济事件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
茅盾在这些事件尚未从当代人的印象中消退时,便将它们纳入和熔铸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
他的大多作品都可以说是中国现代革命史的艺术的大事记,是纪实的文学报告,是中国现代革命史的现实主义的编年史。
通过一个历史时期广阔、复杂的社会面貌的反映,以显示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
茅盾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事性、纪实性和传记性的特征。
其题材主题具有重大性与时代性。
如《蚀》的第一部是在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的四个月后动笔写成的,第二部是在同年11月份开始写作,第三部写于1928年4-6月,仅仅在事件发生一年之后,就完成了对大革命经验的记录和艺术概括。
而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真实反映了三十年代初中国农村“丰收成灾”的现实和农民的觉醒、反抗的过程。
他的散文及报告文学亦然,同样取材于当下发生的事件,如《白杨礼赞》描写的西北地区的白杨树而实际则是赞扬当时抗战的战士们,《访苏实录》则实实在在地描写了作者自己在苏联的所见所闻。
可以说茅盾的这些题材的作品是中国现代革命史和现代思想史的最佳文学记录。
在关注现实题材的基础上,茅盾也开拓了都市题材作品的创作,他的《子夜》直接记录和概括了1930年春夏间在大都市上海发生的经济和政治斗争,而《幻灭》、《动摇》和《追求》的故事也同样发生在两个都市之中,这些小说深深扎根于都市的大环境中,并以此为背景展开故事的脉络向前推进。
茅盾秋收故事梗概
茅盾秋收故事梗概
摘要:
一、茅盾简介
二、秋收故事背景
三、故事梗概
四、故事主题与启示
正文:
【茅盾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雁冰,字秋实,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他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与鲁迅、郭沫若、巴金等共同开创了现代文学的新局面。
茅盾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代表作品有《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秋收故事背景】
《秋收》是茅盾创作于1933年的一篇小说,以江南农村为背景,描绘了农民在封建压迫和帝国主义侵略下的苦难生活。
故事通过讲述一个村庄里的两户人家在秋收季节的遭遇,展现了当时中国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揭示了农民阶级的矛盾和斗争。
【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江南一个叫李家村的农村。
主要讲述了张、李两家在秋收季节的遭遇。
张家是个勤劳、善良的贫苦农家,张老爹和张老奶带着四个儿子辛苦劳作。
李家有两家,一家是财主李剥皮,另一家是破落户李四。
在秋收季节,张家丰收,而李家却因灾荒和瘟疫导致庄稼歉收。
李剥皮为了偿还债务,不顾农民死活,强行征收租粮。
李四负债累累,生活无望,投身革命。
张家的四儿子参加了共产党,带领农民反抗剥削,最终推翻了李剥皮的统治。
【故事主题与启示】
《秋收》通过讲述农民在封建压迫和帝国主义侵略下的苦难生活,揭示了农民阶级的矛盾和斗争。
故事主题是农民阶级的觉醒和反抗,表达了作者对农民阶级的同情和对封建剥削的强烈反感。
茅盾简介
现代著名作家 文学评论家 文化活动家
新文化运动先驱 革命文艺奠基人
作者简介
主要作品
《子夜》(长篇)
小 《虹》(长篇) 说 《林家铺子》 (短篇)
农村三部曲(短篇)
《白杨礼赞》
散 文 《风景谈》
《卖豆腐的哨子》
《鼓吹集》
文 论
《夜读偶记》
《文艺论文集》
创作特色及评价
小说善于选取大题材,通过 一个历史时期广阔、复杂的社会 面貌反映时代本质特征。作品具 有鲜明的时事性、纪实性和传记 性。
散文善于使用以物言情寄意 和以实衬虚的叙述手法。
评价: 茅盾体现了“文学家与革命 家的完美结合”,是并不多见的 “把两种素质集于一身的人”。
——张光年
茅盾《追求》的字数
追求:茅盾的小说中呈现的当代意义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追求》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说以真实生活为基础,通过充满激情和冲突的故事情节,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社会和命运等主题。
本文将从当代角度对《追求》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今天的意义与价值。
《追求》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旧中国的社会背景下,描述了主人公杨生一生的追求与矛盾。
杨生是一个富有正义感和责任感的年轻人,他在社会动荡和价值观念冲突的环境中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小说通过杨生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交往、冲突和转变,展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中种种不公和道德压抑的现实。
首先,杨生的追求代表着一个个体对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追求,这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个人追求自由与个性解放也成为许多人的追求。
不论是在职场、家庭还是社会生活中,人们都希望能够获得个人自由和发展空间。
杨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思考,最终认识到追求个人的自由与个性解放是每个人应该追求的价值。
这一点与当代人的思考和追求是一致的。
其次,小说中揭示出的社会不公问题依然引人深思。
在小说中,杨生所遭遇的困境和社会压迫,反映了旧中国社会的阶级和利益冲突。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社会不公的问题依然存在。
贫富差距、教育不公等问题仍然困扰着当代社会。
茅盾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对这些社会问题提出了思考,引发了人们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关注。
最后,小说中对于道德与人性的反思,也具有现实意义。
在小说中,杨生固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不被社会环境和利益的诱惑所动摇。
他捍卫了自己心中的真善美,并将其体现在自己的行为中。
这种对道德和人性的坚守,呼应了今天倡导的诚信和责任的精神。
在商业社会中,诚信和责任意识成为了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茅盾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揭示了人性中的善良与正义,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总之,茅盾的《追求》虽然是旧中国社会背景下的小说作品,但其中所蕴含的思考和回应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虹
虹
茅盾创作长篇小说
01 内容简介
03 人物介绍
目录
02 创作背景 04 作品鉴赏
05 作品评价
07 作者简介
目录
06 出版信息
《虹》是现代作家茅盾192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1930年首次出版。
《虹》描写概括了从“五四”到“五卅”这一历史时期小资产阶级青年觉悟、反抗、最终走向革命的过程。 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的生活道路,揭示了这一历史时期内知识分子由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由封建制度叛逆者到 革命者的艰苦历程。
内容简介
小说描写梅行素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生性孤傲高洁,“五四”以前在成都一所女中就读。她与表兄互相爱 慕,但是,父亲为了金钱,逼着她嫁给她讨厌的姑表兄柳遇春。后来,她发现柳遇春以前生活放纵。与此同时, 由于自己的感情得不到满足,梅行素离家出走。在女友的帮助下,她来到泸州师范学校任教。对周围人们的浅薄 无聊和精于勾心斗角,梅行素深感失望。之后,梅行素到惠师长家当了家庭教师。惠师长又当上省长。她以出席 会议为由,摆脱了高师长的纠缠,寻找新的出路。梅行素到了她所向往的上海。这里的革命运动高涨,反帝、反 封建的斗争如火如荼,梅行素在革命者梁刚夫、黄因明的影响下,阅读起马列主义的书籍,积极参加妇女协会的 工作,还参加了“五卅”运动,和群众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发表讲演,开展罢工,逐渐成为一个革命者。
茅盾作品解析及介绍
作者简介: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
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茅盾的对作品选材的注意力一直放在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上,捕捉和传达那些新近发生的重大事实,将当代重要的政治经济事件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
茅盾在这些事件尚未从当代人的印象中消退时,便将它们纳入和熔铸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
他的大多作品都可以说是中国现代革命史的艺术的大事记,是纪实的文学报告,是中国现代革命史的现实主义的编年史。
通过一个历史时期广阔、复杂的社会面貌的反映,以显示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
茅盾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事性、纪实性和传记性的特征。
其题材主题具有重大性与时代性。
如《蚀》的第一部是在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的四个月后动笔写成的,第二部是在同年11月份开始写作,第三部写于1928年4-6月,仅仅在事件发生一年之后,就完成了对大革命经验的记录和艺术概括。
而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真实反映了三十年代初中国农村“丰收成灾”的现实和农民的觉醒、反抗的过程。
他的散文及报告文学亦然,同样取材于当下发生的事件,如《白杨礼赞》描写的西北地区的白杨树而实际则是赞扬当时抗战的战士们,《访苏实录》则实实在在地描写了作者自己在苏联的所见所闻。
可以说茅盾的这些题材的作品是中国现代革命史和现代思想史的最佳文学记录。
在关注现实题材的基础上,茅盾也开拓了都市题材作品的创作,他的《子夜》直接记录和概括了1930年春夏间在大都市上海发生的经济和政治斗争,而《幻灭》、《动摇》和《追求》的故事也同样发生在两个都市之中,这些小说深深扎根于都市的大环境中,并以此为背景展开故事的脉络向前推进。
茅盾蚀三部曲故事简介
茅盾蚀三部曲故事简介
本文介绍了茅盾蚀三部曲的故事背景、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茅盾蚀三部曲是茅盾创作的三部系列中篇小说,包括《幻灭》、《动摇》和《追求》。
这三部小说以大革命前后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
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经历为题材,以革命前夕的上海和革命高潮中的武汉为背景,描写了女主人公章静情感脆弱而富于幻想的性格特点。
在《幻灭》中,章静是一个年轻的女学生,她热爱文学,对革命充满热情。
然而,在革命的风暴中,她发现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相去甚远,她的情感和信仰都受到了冲击,最终选择了离开革命队伍。
在《动摇》中,章静的同学方觉是一个革命者,他在革命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仍然坚定地信仰革命。
然而,在他的生活中,他也面临着许多个人问题和情感困扰。
在《追求》中,章静和方觉的故事继续发展。
章静离开了革命队伍后,开始追求个人的幸福和爱情。
而方觉则在革命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他经历了许多战斗和考验,最终成为了一名成熟的革命者。
茅盾蚀三部曲描绘了革命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和生活,反映了他们在革命中的成长和变化。
同时,它也揭示了革命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以及个人在革命中的选择和牺牲。
《子夜》简介
《子夜》简介
《子夜》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于1932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以1930年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
故事中,吴荪甫为了振兴民族工业,与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小说通过吴荪甫的失败,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深层矛盾,如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压迫与剥削,以及工农大众的苦难与反抗等。
除了吴荪甫这一主要人物外,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鲜活的人物形象,如赵伯韬、工人、交际花、军人等,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和命运,共同构成了那个特殊时期下的社会群像。
《子夜》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里程碑。
茅盾以其独特的文笔和敏锐的洞察力,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同时,小说也揭示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失败命运,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总之,《子夜》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矛盾冲突,也让我们思考了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读完这部小说,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也能够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茅盾的生平简介
茅盾的一生简介沈雁冰,其被认为是这一时代乃至现代文学中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峰。
其代表作是《蚀》三部曲和《子夜》。
他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小说“社会剖析小说”这一模式,在批评和散文上也多有成就。
其矛盾小说的成就主要在故事上,在背景设定、人物和剧情结构上都有很高的成就,文笔上在心理描写上成就颇高。
|社会剖析小说的模式矛盾开创了社会剖析小说的模式,这是一种依靠理性分析来进行构思,重在深度和广度的开拓的创作方法,其从典型环境出发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性极强的情节中展现人物性格的成长史。
这一模式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影响深远。
其小说为中国现代的社会历史小说奠定了基本格局,成为标杆。
|茅盾小说的背景设定其注重题材和主题的时代性和重大性,尤其关注政治事件,具有强烈的政治性。
其要求创作和历史能够基本同步,自觉追求广阔的历史内容和巨大的思想深度,其小说串在一起几乎提供了一部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的编年史。
《霜叶红于二月花》揭开了本世纪初五四前夕中国社会的一角,反映民族资产阶级和没落地主改良派地主的故事,其显示出中国社会巨大变动之前的种种征兆。
这部作品只有第一部,剩下的内容没有写完。
续稿则着重于写北伐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的背景,写其中国民党左派青年的故事。
29年的《虹》和上述续稿的背景相同,写知识青年从反抗旧婚姻制度和投身群众革命运动的曲折历程。
27年28年的《蚀》三部曲写大革命之前的波澜壮阔和大革命失败以后的社会心理,包括《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
30年代初写就的《子夜》则是对时代更加自觉的全面描绘,通过一个民族资本家的悲剧来展示整个社会各个阶级各个群体的面貌,一出版就引发狂潮。
之后的《春蚕》《秋收》《残冬》(合称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等同样具有三十年代的时代特征。
抗战爆发后他有《第一阶段的故事》,长篇小说有《锻炼》《腐蚀》,以抗战时期的国民党统治地区为背景。
另外,其人物和故事多半出现在都市里,其小说也是中国都市小说的代表作品,其以都市中阶级的斗争的历史的大事件来表现当时气氛亢奋,贫富悬殊的大城市,很有特点。
茅盾小说的代表作是
茅盾小说的代表作是简介茅盾(1896年-1981年),原名茅盾,笔名樵夫、飞龙,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作家、文学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擘,他的作品在描写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过程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表达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
茅盾的小说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深受读者喜爱。
他的代表作品有《子夜》、《春蚕》、《红岩》等。
《子夜》《子夜》是茅盾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该小说以中国农村为背景,以一位新文化农民尧三姑为主人公,展现了农村革命愿望和追求进步的故事。
茅盾通过对尧三姑生活经历的描写,表达了对中国农村社会现象的深入观察和对新文化运动的支持和推动。
茅盾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尧三姑与旧社会和新社会的碰撞,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示了农民在社会变革中追求自由与进步的意志和勇气。
《春蚕》《春蚕》是茅盾另一部重要的代表作。
该小说以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家庭的故事,通过对其中一位女主人公的塑造,展现了农村妇女在社会变革中的奋斗和成长。
茅盾以扎实的写实风格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当时农村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同时也表达了对农村妇女权益的关注和关爱。
小说中充满了温暖、真诚和理想,打动了一代读者,成为茅盾的又一经典之作。
《红岩》《红岩》是茅盾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该小说以中国抗日战争为背景,通过对地下党员曹起静的生活经历的描写,展现了革命者为国家与人民奋斗牺牲的精神。
茅盾以细腻而真实的笔触刻画了曹起静的内心世界和艰辛的斗争历程,勾勒出了一个身处逆境中的英勇女性形象。
《红岩》揭示了抗战背景下的中国社会与人民,表达了对英雄主义和革命精神的赞美,并对战争中的人性进行了深度的思考与探索。
结语茅盾的小说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和认可。
他的代表作品《子夜》、《春蚕》、《红岩》等都是对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深入思考和表达,呈现了茅盾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时代的敏锐洞察力。
文学家茅盾的简介
文学家茅盾的简介茅盾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人物,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著有许多影响深远的小说、散文等。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文学家茅盾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学家茅盾的简介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1916年与郑振铎、叶圣陶、王统照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现实主义文学,任《小说月报》编辑、主编,《民国日报》主笔,1928年东渡日本,1930年回国加入左联,抗战爆发后与巴金等人在上海合编《呐喊》、《烽火》,后任香港《文艺阵地》主编,新疆学院文学系主任,中苏文化协会新疆分会理事,1940年赴延安在鲁艺讲学,后在重庆、香港等地从事文化活动,1946年访问苏联,回国后任《小说月刊》主编,1949年后历任文化,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人民文学》、《译文》杂志主编,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副主席。
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1年3月27日,茅盾逝世。
茅盾的文学特色茅盾的对作品选材的注意力一直放在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上,捕捉和传达那些新近发生的重大事实,将当代重要的政治经济事件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
茅盾在这些事件尚未从当代人的印象中消退时,便将它们纳入和熔铸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
他的大多作品都可以说是中国现代革命史的艺术的大事记,是纪实的文学报告,是中国现代革命史的现实主义的编年史。
通过一个历史时期广阔、复杂的社会面貌的反映,以显示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
茅盾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事性、纪实性和传记性的特征。
其题材主题具有重大性与时代性。
如《蚀》的第一部是在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的四个月后动笔写成的,第二部是在同年11月份开始写作,第三部写于1928年4-6月,仅仅在事件发生一年之后,就完成了对大革命经验的记录和艺术概括。
而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真实反映了三十年代初中国农村“丰收成灾”的现实和农民的觉醒、反抗的过程。
茅盾简介
茅盾简介篇一:茅盾农村三部曲资料茅盾“农村三部曲”讲义一、“农村三部曲”简介茅盾的“农村三部曲”包括、、。
茅盾的这三篇小说,从写外货倾销,民族丝织业破产,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写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潮以及最初的觉醒,到写农民在一年生计都绝望以后,农村灾难加深,终于自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正好反映出了那个年代旧中国农村变化和农民觉醒的全过程,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清楚、生动的历史图画。
因此,这三篇小说也是姐妹篇,合起来称为“农村三部曲”。
这三部小说写于中国面临绝境的最黑暗的时候。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以及国民党的腐败统治,中国人民饱受剥削、欺压与凌辱。
一些农村中原本就存在的愚昧落后、迷信无知的因素也在阻碍着经济的发展。
中国人民在无比深重的灾难中度日如年,小小的希望背后是大大的绝望。
同时也有一些人不堪忍受重负走上武装反抗的道路。
它们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深重苦难和他们从守旧、迷惘中觉醒,终于起来抗争的历史动向。
二、(1)作品梗概老通宝坐在“塘路”边的石头上,觉得身上热哄哄的。
看着眼前的蚕树一片碧绿,觉得这又是一个养蚕的好年头。
但是变乱的现实又让他担忧,茧场关门,又听说上海丝厂停业,然而老通宝却不相信。
老通宝回想起几十年家境的变化,却不知家败的原因。
老通宝对所有带“洋”字的东西都视若仇敌,因此他还和儿媳妇四大娘吵架,正是因为这些东西,农民生产的东西一天天不值钱了,镇上的东西却一天天贵了起来。
天气一天天回暖,一年一度的蚕事劳动紧张的开始了。
洗团扁、蚕箪,修蚕台,扎缀头,窝种,收蚕,轮流值班看守。
蚕是出奇的好,虽然很累很辛苦,但心里却充满了欣喜。
“决战”时刻到了,老通宝家的桑叶不够用,叶子行情却暴涨,全家人拼命支撑,终于蚕宝宝作茧了,每个人心里都很高兴,因为一个月的挨饿、借债、典地都是为了这一天啊!可是茧场的大门却闭着不开,好不容易才有的上好的茧子,却没有半个收茧的人,却替换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
全村都是埋怨,咒骂和失望的叹息。
茅盾《虹》主要内容及创作背景简介
茅盾《虹》主要内容及创作背景简介(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茅盾《虹》主要内容及创作背景简介【导语】:《虹》是茅盾创作的一部小说,关于《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一直受到关注,本店铺来给大家介绍分享。
茅盾简介
茅盾简介篇一:茅盾农村三部曲资料茅盾“农村三部曲”讲义一、“农村三部曲”简介茅盾的“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
茅盾的这三篇小说,从《春蚕》写外货倾销,民族丝织业破产,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潮以及最初的觉醒,到《残冬》写农民在一年生计都绝望以后,农村灾难加深,终于自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正好反映出了那个年代旧中国农村变化和农民觉醒的全过程,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清楚、生动的历史图画。
因此,这三篇小说也是姐妹篇,合起来称为“农村三部曲”。
这三部小说写于中国面临绝境的最黑暗的时候。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以及国民党的腐败统治,中国人民饱受剥削、欺压与凌辱。
一些农村中原本就存在的愚昧落后、迷信无知的因素也在阻碍着经济的发展。
中国人民在无比深重的灾难中度日如年,小小的希望背后是大大的绝望。
同时也有一些人不堪忍受重负走上武装反抗的道路。
它们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深重苦难和他们从守旧、迷惘中觉醒,终于起来抗争的历史动向。
二、《春蚕》(1)作品梗概老通宝坐在“塘路”边的石头上,觉得身上热哄哄的。
看着眼前的蚕树一片碧绿,觉得这又是一个养蚕的好年头。
但是变乱的现实又让他担忧,茧场关门,又听说上海丝厂停业,然而老通宝却不相信。
老通宝回想起几十年家境的变化,却不知家败的原因。
老通宝对所有带“洋”字的东西都视若仇敌,因此他还和儿媳妇四大娘吵架,正是因为这些东西,农民生产的东西一天天不值钱了,镇上的东西却一天天贵了起来。
天气一天天回暖,一年一度的蚕事劳动紧张的开始了。
洗团扁、蚕箪,修蚕台,扎缀头,窝种,收蚕,轮流值班看守。
蚕是出奇的好,虽然很累很辛苦,但心里却充满了欣喜。
“决战”时刻到了,老通宝家的桑叶不够用,叶子行情却暴涨,全家人拼命支撑,终于蚕宝宝作茧了,每个人心里都很高兴,因为一个月的挨饿、借债、典地都是为了这一天啊!可是茧场的大门却闭着不开,好不容易才有的上好的茧子,却没有半个收茧的人,却替换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家铺子
日本入侵东北三省,全国掀起了抵制日货的运动。
林小姐由于穿的是东洋货,在学校里受到同学们的耻笑,她怒气冲冲的回到家里。
但是,母亲也在为家里卖东洋货而发愁。
林小姐为没有可穿衣服而犯难,她的衣服和她的日常用品都是东洋货,虽然她很喜欢这些东西,但是,在这种局势之下,她只得放弃这些喜爱的东西。
父亲很沮丧的回来了,母女俩猜到肯定也是为这件事,林小姐本来打算进一步要求父亲制一件不是东洋货的新衣,但瞧着父亲的脸色不对,便又不敢冒昧。
伪善的当权者借此机会搜刮民脂民膏,收受贿赂,威胁这些小资产者。
林先生不得已,决定当掉金项圈去贿赂当权者。
第二天,林先生的铺子焕然一新的开张了,他的“额外支出“指望着在这时候能够捞回来,就是林小姐的新衣服也要靠这几天的生意。
街市上渐渐地热闹起来,快过年了,“人们总要买些年货吧,”他想。
铺子前面不时也围满了人,但是,都是些可怜的乡下人,他们连吃饭都解决不了,怎么会有钱来买这些东西呢?到了下午,总算是做了几笔生意,全家人阴郁的心情好多了。
晚上,算总账时,形势不是很乐观,还欠着不少的客帐。
这时,朱三太来要利息了,林先生不得已,把今天的收入都给了她。
而林小姐也赊账买了自己喜爱的布,林先生无可奈何只有苦笑。
又过了两天,“大放盘”的林先生的铺子,生意果然很好,林小姐和母亲喜笑颜开。
只是林先生心理矛盾着,他是在亏本卖呢!最使他心神不宁的,是店里的寿生出去收账到现在还没有回来,林先生正等着寿生收的钱来开销“客账”,上海的客人已经到了。
这时,传来日军轰炸上海的消息,顿时,人心惶惶,上海讨债的客人毫无通融地拒绝了林先生的情商,不得已,林先生只好到恒源钱庄去商借,谁知钱庄老板竟跟他要以前欠的六百元钱。
由于开战,商会让大家分摊军饷,林先生为了面子答应了。
这时,出去收账的寿生回来了,林先生只得把大部分给了堵门要债的上海客人。
党老爷敲诈他,钱庄压逼他,同业又中伤他,而又要吃倒账,凭谁也受不了这样重重的磨难罢?林先生感到这一次他准是毁了!
凄凉的年关终于过去了。
由于许多铺子倒闭,林先生的帐没有办法收回来,而欠恒源钱庄的钱必须在正月十五还清,林先生家里就像一个冰窖。
市面上一片萧条,连当铺都止当了,随你值多少钱的贵重衣饰,也只能当得两块,叫做“两块钱封门”。
店里没有钱进货,只剩下一些日用品,这时,从上海逃来许多难民,这些日用品就成了紧俏货,生意一时好了起来。
这惹的要债的蜂拥而至,林先生没有办法,只得向商会会长求救,没料到的是商会会长却提出来要林小姐做卜局长的小老婆,林先生感到了祸不单行。
不久,林先生被党部的人带走了。
林先生被扣,令一家人惶惶不安,商会会长用债务和卜局长要挟,寿生想尽办法抵出全部货物,终于赎回了林先生,林大娘决定要林先生和女儿逃走,在走之前,让林小姐和寿生成了亲,自己和寿生留下应付局面。
林家铺子终于倒闭了,大群的债权人在林家铺子里吵闹得异常厉害,恒源钱庄和其他的债权人争执怎样分配底货。
铺子里虽然淘空,但连“生财”合计,也足够偿还债
权者七成,然而谁都想给自己争得九成或竟至十成。
虽然有警察在,场面仍旧很混乱,有哭有叫的,有喊有闹的,还有的警察乘机占便宜……人们决定去党部告状,结果和警察发生了冲突,人群被冲散了……
《春蚕》,最初发表于1932年11月《现代》第2卷第1期,写的是清明节后所发生的事情——老通宝在这一个月时间里,经过“大紧张,大决心,大奋斗,同时又是大希望”,好不容易获得了蚕茧大丰收,可是卖茧所得却还“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结果气得生了病。
《秋收》,发表于1933年4月、5月的《申报月刊》第2卷第4期、第5期,主要写到“直到旧历五月尽头,老通宝那场病才渐渐好了起来”,到六月底,“春蚕时期的幻想,现在又在老通宝的倔强的头脑里蓬勃发长,正如田里那些秧一样”;他设法赊来豆饼施肥,动员全家没日没夜地车水灌溉。
又经历了许多紧张和奋斗,到凉爽的秋风吹来时,终于见到稻穗重甸甸下垂,又获得了一个好收成,可是结果米价飞跌,又白辛苦了一阵子,又背了一身债,希望的肥皂泡又“整个儿爆破了”!“春蚕的惨痛经验作成了老通宝的一场大病,现在这秋收的惨痛经验便送了他一条命”。
《残冬》,发表于1933年2月《东方杂志》第30卷第4号刊物。
写的是老通宝的儿子多多头,他早知道父辈们想靠苦干来改善处境只不过是幻想,在那个社会里“规规矩矩做人就活不了命”,在《秋收》中,他组织和率领饥饿的村民们到镇上抢米囤,吃大户;在《残冬》中,他和六宝的哥哥陆福庆等人,在一个风雪弥漫的夜晚,摸进反动武装保卫团“三甲联合队”的驻地,缴了他们的枪,勇敢地走上了武装革命斗争的道路。
茅盾的这三篇小说,从《春蚕》写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潮,到《残冬》写农民在一年生计完全绝望以后,终于自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正好反映出了那个年代旧中国农村变化和农民觉醒的全过程,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清楚、生动的历史图画。
因此,这三篇小说也是姐妹篇,合起来称为“农村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