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口生态监控区主要生态问题及对策探析
关于加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建设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c029e78f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b.png)
关于加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建设的建议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黄河口的生态旅游区建设。
说到黄河口,哇,那可真是个宝地,风景如画,河流蜿蜒,鸟儿在空中自由翱翔,简直是大自然的馈赠。
可是啊,眼瞅着这么美的地方,咱们可不能让它闲着,得想点办法,让这片土地更加热闹,更加迷人。
咱们得好好保护环境。
大自然给我们这么美的景色,咱们可不能随随便便就糟蹋了。
像黄河口那样的生态系统,得有水有草有树,才能维持住那份独特的韵味。
要是咱们不注意,搞得环境糟糕,那可就真是得不偿失了。
你想,鸟儿飞来了,结果发现没地方栖息,那多可怜啊。
咱们得大力宣传环保意识,让大家都参与进来,保护好这片土地。
然后呢,咱们还得把旅游设施搞得更完善些。
想象一下,游客们来这儿,除了能看到美丽的自然景色,还能享受一流的服务,那简直是太棒了。
比如,设置一些特色小店,卖卖地方特产,游客们能带回去的美好回忆。
这可不是简单的买买买,更多的是让他们感受到黄河口的文化魅力。
再说了,来一趟黄河口,吃点美食,带点手信,谁能拒绝呢?就是搞点有趣的活动。
像什么观鸟、摄影比赛,这些都能吸引一大票游客。
大家一起分享拍到的美丽瞬间,那种感觉,简直是无法言喻。
让游客在这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而是能真正体会到黄河口的独特之处,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这样,游客的体验才会更加丰富,回来时也更愿意把这好地方推荐给朋友们。
咱们的宣传也不能少。
现在可不是传统的宣传方式了,得跟上潮流,利用网络,利用社交媒体。
搞个炫酷的短视频,让大家看看黄河口的美丽风光,听听游客们的真实反馈。
这种方式,能让更多人了解到这片土地的魅力,吸引他们来一探究竟。
说不定,一不小心,就会成为下一个网红打卡地。
咱们得重视当地的文化。
黄河口可不仅仅是自然风光,背后还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
比如,可以举办一些传统的节庆活动,邀请游客一起来感受。
让他们参与其中,体验那些独特的民俗风情,感受当地人热情好客的风土人情。
这样的活动,既能让大家玩的开心,又能加深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理解和热爱。
黄河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措施
![黄河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0487a6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3a.png)
黄河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措施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最重要的水资源。
然而,多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和自然环境的变化,黄河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黄河目前的生态环境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黄河的水质严重受到污染。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黄河水质逐渐恶化。
水质差不仅直接影响着沿岸地区的居民饮水安全,也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改善水质问题,应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监管,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同时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黄河的水量问题也十分突出。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的水量呈现出年际变化和季节性波动的特点。
不仅对黄河流域的农业灌溉造成了困难,也对黄河下游的生态系统构成了威胁。
为了解决水量问题,应加强对黄河上游水资源的保护,推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同时完善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调度制度,实现合理分配。
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过度的滥伐和过度放牧,导致了黄河流域的植被退化和土地沙化。
这不仅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加剧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为了修复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应加大对植被恢复和土地治理的投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黄河的堤坝和水库建设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堤坝的建设改变了黄河的水流动态,导致了河床淤积和河岸侵蚀的问题。
另一方面,水库的建设改变了黄河的水量和水质,对下游的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减少这些影响,应加强对黄河水利工程的规划和设计,确保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并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黄河的生态环境现状十分严峻,但通过加强保护和管理,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可以实现黄河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只有保护好黄河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后代留下一片绿水青山的美丽家园。
黄河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黄河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b7a4dc5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c.png)
黄河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的象征。
然而,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黄河在过去几十年里面临着许多问题,包括流域沙漠化、水土流失、洪涝灾害和水资源短缺等。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领导和民间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黄河流域沙漠化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许多单向移动的沙丘逐渐覆盖了土地,破坏了生态环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领导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启动了大规模造林项目,建设沙漠防护绿化带,大力发展经济林果及特色农业,逐步使黄河生态环境恢复。
水土流失是黄河流域面临的另一个重大问题。
由于过渡的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许多山区和草地出现了大规模的水土流失,导致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系统的恶化。
为了防止水土流失,领导采取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修筑沟梁坝和开展水土保持技术培训等措施,逐渐使黄河流域的水土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
洪涝灾害是黄河流域面临的另一个危害。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黄河流域洪水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导致了严重的损失。
为了有效应对洪涝灾害,领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改善河道和内涝区域的排水系统、修建更高更牢固的防洪堤坝和保护河岸植物等方式,减少了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
水资源短缺是黄河流域的另一个问题。
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加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黄河流域面临日益加剧的水资源短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领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治理、开展水资源的科学调配和引黄入冀等方式,以确保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黄河虽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但我们可以看到领导和民间各界采取了坚决的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
今后,我们应该更加珍惜水资源,保护黄河流域的环境和生态,以确保黄河永远健康发展。
山东东营市推进黄河口湿地生态保护
![山东东营市推进黄河口湿地生态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38507d9ea45177232e60a277.png)
《中国国情国力》2020年第01期山东东营市推进黄河口湿地生态保护◎王志静摘要:近年来,山东东营市在推进黄河口湿地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仍面临入海水沙持续减少,陆域生态系统出现逆向演替,外来物种入侵,缺少淡水补给,生态效益难以有效释放等问题。
鉴此,本文提出了做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实施水系连通工程,打造刁口河故道生态河,建立生态系统动态监测网络以及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核心区等建议。
关键词:黄河口湿地;生态保护;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C812 文献标识码:A黄河在山东东营市入海,黄河口湿地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节点,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近年来,东营在提高湿地生态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黄河口湿地生态保护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受蒸降比约3:1、黄河水沙量持续减少等自然因素和缺少引水设施无法实现湿地与黄河水的循环等人为因素影响,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面临诸多问题。
当前迫切需要抓住黄河口湿地生态保护与治理的主要矛盾,全力做好黄河口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
基本情况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和“人类文明的摇篮”,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是极其重要和特殊的生态系统。
黄河口湿地保护区位于黄河入海口,总面积15.3万公顷,其中各类湿地面积11.31万公顷。
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黄河口湿地保护区,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拥有我国暖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1994年被国家列为湿地、水域生态系统16处具有国际意义的重要保护地点之一,2004年被原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国家地质公园,2006年被原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2008年被原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旅游景区,2013年被原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同年被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秘书处批准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山东省首个国际重要湿地,2015年被环保部、教育部授予“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2010年11月,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东营市“中国东方白鹳之乡”荣誉称号,2016年2月,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东营市“中国黑嘴鸥之乡”荣誉称号。
黄河河口区域有机污染物的特征分析
![黄河河口区域有机污染物的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0b2922af45b307e8719763.png)
GB3838- 2002 标准 值 [ 4] ( g%L - 1 ) 20 60 2 70 40
超标倍 数 倍 0. 072 0. 026 0. 248 0. 011 0. 010
美国优先控 制污染物 [ 5] * * * * * *
我国优先控 制污染物[ 9] * * * * *
四氯化碳 &
∋
四氯乙烯 ∋ 五氯乙烷 六氯乙烷 ∋ 苯
收稿日期 : 2005- 05- 20 基金项目 : 国家 重点基 础研 究发展 计划项 目 ( 2002CB412401) ; 国家 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 2003CB415003) 作者简介 : 姜福欣 ( 1982- ) , 女 , 内蒙古乌兰浩特人 , 硕士研究生 .
[ 2]
10 t
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580
[ 1]
10 m , 仅占全国河
8
3
质和水生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 据 2001 年黄 河水资源公报显示 , 2001 年黄河流域废 ( 污) 水排放总 量为 41 35 10 t, 其中工业废水为 29 56
8
川径流总量的 2 1% , 要向全国 15% 的耕地和 12% 的 人口供水 , 是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的主要水源; 其河 口区域有沿海经济开放区 , 具有巨大的资源优势和经 济发展潜力, 是中国东部沿海综合资源最丰富地区之 一. 因此, 对黄河河口水体污染状况的调查分析非常重 要. 河口区域是海洋与陆地的交接地带 , 具有多种环境 功能和生态价值 , 同时又是一个环境脆弱带和敏感地 带, 极易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和破坏 . 黄河河口区域水 污染问题 , 主要是干流沿岸和近岸城市的工业废水、 生 活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未达标就排入水体 , 同时受水 土流失和农业面污染源的作常见有毒化学品环
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分析
![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68ef8b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a.png)
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分析作者:***来源:《人民黄河》2024年第08期摘要:黄河河口及其三角洲地区受海水入侵倒灌、外来物种入侵等问题影响,陆域生态系统出现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受损等生态问题,黄河河口及其三角洲生态系统面临严峻挑战。
从构建法规政策与制度体系、实施分级管控与保护、保障水资源供给等方面总结了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的主要举措;系统阐述了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的主要方法、技术和所采取的工程措施;就黄河三角洲互花米草的现状及其防治进行了概略说明。
针对当前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健全法规制度体系、加强行业部门间的协调与协同、坚持分类施策以实现均衡和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黄河入海泥沙的生态功能等建议。
关键词:生态保护;生态修复;措施;方法;技术;黄河三角洲中图分类号:TV856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0-1379.2024.08.021引用格式:王雪原.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分析[J].人民黄河,2024,46(8):117-122.黄河河口及其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为年轻的土地之一,可划定为近代三角洲和现代三角洲两个扇形区域,其中近代三角洲以宁海为顶点,西起套尔河口、南抵支脉沟口,陆地面积约5400km2;现代三角洲以渔洼为顶点,西起挑河、南到宋春荣沟,陆地面积约3000km2。
自1855年黄河于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由山东垦利入海以来,黄河入海水沙不仅塑造了面积超过2600km2的广袤冲积平原,而且孕育形成了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脆弱性等特征的河口三角洲生态系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人类活动干扰以及黄河入海水沙数量急剧减少、河床断流等影响,黄河河口及其三角洲地区海水入侵倒灌、外来物种入侵,以及区域盐渍化、盐碱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并导致陆域生态系统出现逆向演替、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受损、近海盐度提高等生态问题,黄河河口及其三角洲生态系统面临严峻挑战,也给当地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和影响。
黄河河口治理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黄河河口治理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8b12f2a528ea81c759f57803.png)
黄河河口治理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孙远扩山东黄河河务局[摘要]本文在分析黄河河口治理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黄河河口物理模型试验基地建设资金尚未到位、管理体制不顺、投资渠道不畅、河道节点工程不完善、防洪形势严峻、海岸线蚀退等问题,提出了保质保量完成河口物理模型建设、理顺河口治理管理体制、加强综合治理相对稳定入海流路、建设数字河口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黄河口治理现状问题建议黄河河口是黄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治黄以来,特别是随着河口地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胜利油田的深入开发,国家高度重视河口治理,相继采取人工改道、加修堤防、整治河道、疏浚河槽等措施,初步建成了河口防洪工程体系。
在新的形势下,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新理念和山东黄河哑铃战略的提出,对治理河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沙条件的急剧变化使得黄河河口出现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河口的一些治理措施认识还不一致等,关系河口地区安全、发展的重大问题亦亟待研究解决。
1 黄河清水沟流路治理现状现行清水沟流路是1976年人工改道形成的,原计划行水12~14年。
但由于加大了治理力度,先后实施了河口疏浚治理试验、河口治理一期、人工出汊、挖河固堤等工程,加之受黄河流域降雨偏少和引用水量增加等因素的影响,黄河入海水沙量大幅度减少,尾闾河道淤积延伸速率大大减慢。
因此,清水沟流路得以行河达30多年。
1.1 疏浚治理试验为延长清水沟流路行水年限,经黄委同意,1988年4月,东营市、胜利油田和黄河部门联合在河口进行了疏浚治理试验,采取“截支堵汊、强化主干,束水导流、定向入海,清障拖淤、疏浚河门,巧用潮汐、以潮输沙,护滩保槽,稳定河势,宽河固堤、确保安全”等措施,进行河口疏浚治理,尾闾河道众流归一,河口河段的防洪形势好转。
1.2 入海流路治理一期随着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石油开发,要求黄河入海流路相对稳定,1989年黄委会同胜利油田等单位编制了《黄河入海流路规划报告》,国家计委于1992年批复,山东河务局又依据批复意见,编报了《黄河入海流路治理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 1996年国家计委对此批复,总投资为3.64亿元。
黄河生态廊道建设绿化面临问题及对策
![黄河生态廊道建设绿化面临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b89bdf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7.png)
黄河生态廊道建设绿化面临问题及对策黄河是世界上最为复杂难治的河流之一,黄河生态廊道建设绿化面临水患的问题,大禹治水就是最早的例子,之后历朝历代都整治黄河,但是黄河一直水患不断。
历史上黄河曾经多次改道,导致黄河流域成为重大水患问题高发区。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开启了人民治黄的新阶段。
人民治黄以来,黄河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不断完善,先后建成三门峡、小浪底等控制性工程,四次加高培厚下游临黄大堤,制定了“八七”分水方案,开展了标准化堤防工程建设,基本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初步形成了“拦、调、排、放、挖”综合处理和利用泥沙体系。
黄河以有限的水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系统支撑全流域多年来的快速发展,黄河生态廊道建设绿化面临复杂的水沙关系加剧了生态治理难度,共同保护与协同治理的统一机制尚未建立,历史欠账多、治理能力不足,黄河已不堪重负。
通过编制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水环境质量达标、黑臭水体治理等规划和方案,黄河干流水质近年来持续为优,流域整体水质总体向好,主要水污染物浓度呈下降趋势。
实施水土保持、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工程,推进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成效显著,上游水源涵养能力得到提升,中游黄土高原蓄水保土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了“人进沙退”的治沙奇迹。
黄河生态廊道建设绿化面临产业结构偏重,能源基地集中,煤炭采选、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高耗水、高污染企业多,其中煤化工企业占全国总量的80%。
流域生态环境风险较高,企业大多沿河分布,主要污染集中在支流。
2018年11个劣Ⅴ类断面全部分布在支流,其中8个位于汾河流域,2006—2018年汾河流域持续重度污染。
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
汾渭平原集中分布了焦炭、电解铝等行业,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交通依赖公路,导致中下游超标城市多,超标幅度大,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浓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长江经济带,重污染天气频发。
黄河口湿地生态环境特征及管理措施
![黄河口湿地生态环境特征及管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93eea4577232f60ddcca16e.png)
黄河口湿地生态环境特征及管理措施【摘要】黄河口地区湿地面积广阔,类型多样,自然资源丰富。
通过对黄河口湿地生态环境特征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使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得以健康地发展。
【关键字】湿地生态环境特征管理措施Abstract: The Yellow River delta sea area of wetland is vast, various types, abundant natural resources. Through to the Yellow River delta wet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of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measures, make the Yellow River delta wetland ecological system to healthy development.Key word: wet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management measures1 研究范围黄河河口地区包括黄河三角洲及其相关陆地和浅海地区,涉及山东省东营市全部、滨州市部分地区以及三角洲浅海海域,陆域面积约8300km2,海岸线长约370km(其中滨州市20km,东营市350km),浅海海域面积约5300km2(负15m等深线以内)。
本研究所指黄河口地区湿地范围系指现代黄河三角洲范围湿地,并以自然保护区湿地作为研究重点。
2 黄河口湿地资源2.1生物资源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共有各种野生动植物1917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50种,有各种野生动物1524种,其中水生动物641种,水生动物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2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7种。
鸟类有269种,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丹顶鹤、白头鹤等7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有大天鹅等34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的鸟类区内有40种。
黄河口湿地保护与恢复研究
![黄河口湿地保护与恢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cde2c2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62.png)
黄河口湿地保护与恢复研究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泥沙河流之一。
它的河口地区是一个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黄河口湿地。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黄河口湿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和恢复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相关部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一、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是指土地在常年或季节性地被水覆盖或浸泡的区域。
黄河口湿地是一个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特点是土壤湿润,植物茂盛,动物丰富多样。
它不仅是众多珍稀鸟类和植物的栖息地,还对水质净化、气候调节和防洪等功能起到重要作用。
二、湿地保护挑战然而,随着农业和工业的发展,黄河口湿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湿地水域的填埋和固化,湿地植被的破坏和退化,以及过度捕捞等问题都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此外,水土流失和河流污染也对湿地的恢复造成了困难。
三、保护与恢复研究为了保护和恢复黄河口湿地,相关部门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其中,生态调查是最基础的工作之一。
科学家通过野外考察和数据分析,了解湿地的现状和生态系统的特点。
此外,他们还通过监测湿地水质、植被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等指标,评估湿地的健康状况。
除了生态调查,湿地保护还需要法律和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限制湿地开发和破坏。
这些法规和政策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另外,湿地的恢复也需要技术和工程手段。
科学家研究出了一系列的湿地恢复方法,包括湿地植被的再生和建设、河道的整治和修复以及湿地的水文系统调整等。
这些技术和工程手段可以帮助湿地恢复到更健康的状态。
四、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平衡湿地保护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学术研究层面,它还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应该与农业、工业和旅游等产业密切结合,形成良性互动。
例如,农业生产可以采取生态农业的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对湿地的污染。
旅游业可以发展生态旅游,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保护和恢复黄河口湿地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它需要政府、科学家、农民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黄河口国家公园主要矛盾调处内容
![黄河口国家公园主要矛盾调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d977aeb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4.png)
黄河口国家公园主要矛盾调处内容黄河口国家公园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河入海口附近。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黄河口地区遭到了严重的自然破坏和生态失衡,严重威胁了这里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黄河口国家公园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
在此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问题也浮现出来,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协调。
本文将就黄河口国家公园主要矛盾调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一、生态修复与旅游开发的矛盾黄河口国家公园是一个既要进行生态修复,又要进行旅游开发的地方。
旅游开发有助于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但开发过度或者在不合适的地点进行开发会给这里的生态环境带来破坏。
因此,在生态修复和旅游开发之间需要寻找一个平衡点,既能实现生态修复目标,又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要。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黄河口国家公园采取了多种手段。
一是限制旅游开发区域,限制旅游船只和游客的进入,减少对野生动植物的干扰。
二是采取生态旅游模式,引导游客探访自然景观,提高对自然保护的认识和重视度。
三是对一些经济落后的村庄进行生态转型,发展精品农业、特色旅游等产业,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生态保护与水资源利用的矛盾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为人们提供着重要的水资源。
在黄河口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长期以来的矛盾问题。
一些地方的水资源开发过度,导致当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为了实现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双赢,黄河口国家公园采取了多种策略。
一是限制取水量。
为了保护黄河口生态环境,国家公园对黄河口范围内的水资源开发实施严格管理,其中包括限制水资源的取水量,制定取水排污费用等措施,从源头上保护黄河水质。
二是探索新的水资源开发模式,如雨水收集、地下水开发等,以减轻对黄河水资源的压力。
三是加强水环境监测,加强对当地水环境的监测和评价,确保当地水资源的安全和合理利用。
黄河口国家公园内有大量的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是黄河口地区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之一,但过量的农业活动对本地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
黄河口治理的现状与对策
![黄河口治理的现状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ffb464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2.png)
黄河口治理的现状与对策
王宗文;张治昊;王滨;赵详平
【期刊名称】《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年(卷),期】2001()z1
【摘要】通过对黄河口一期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期黄河口治理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建议加强对黄河口治理的研究,黄河口河道的观测,编制黄河口治理二期工程项目规划,继续稳定黄河入海流路。
【总页数】2页(P65-66)
【关键词】黄河口;治理现状;对策
【作者】王宗文;张治昊;王滨;赵详平
【作者单位】黄河河口管理局山东省东营市 257091 黄河河口管理局山东省东营市 257091 黄河河口管理局山东省东营市 257091 山东省东营区黄河河务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5
【相关文献】
1.黄河口淤区开发的制约因素分析与治理对策 [J], 张治昊;王艳华;戴清;李敬义;袁玉平
2.黄河口引黄灌区渠道淤积危害与治理对策 [J], 付超;刘春晶;张治昊;聂莉莉
3.黄河口的现状及其治理 [J], 王开荣;姚文艺;张希芳;李平
4.黄河口人工改汊对河口流路的影响及治理对策 [J], 李希宁;孟祥文
5.黄河口(东营)国际马拉松赛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J], 孙丽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问题与对策探讨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问题与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88629b8b84ae45c3a358c6c.png)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问题与对策探讨作者:郜国明田世民曹永涛来源:《人民黄河》2020年第09期摘要:根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目标要求,梳理了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探讨了针对生态保护问题亟须开展的研究课题,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的突出问题为:黄河源区生态退化问题仍未根本解决;黄河上游农业面源污染仍未有效治理;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依然艰巨;黄河下游及河口地区生态系统质量有待提升;黄河流域生态流量保障程度亟待提高;黄河流域水生态水环境问题不容乐观。
针对这些问题,亟须在生态保护配置格局、水源涵养能力、水生态环境修复、水生态环境承载力、新兴污染物及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开展相关的理论分析和技术研究,同时,加强战略层面研究、加快流域河湖岸线确权划界工作、实施生态水量统一调度、做好黄河文化支撑、推进黄河立法,多措并举,确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稳步推进。
关键词: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科技问题;对策;黄河流域中图分类号:X171.4;TV882.1 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0-1379.2020.09.021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argets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great strategy of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the encountered problems on the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had been sorted out. From scientific perspective, this article addressed the researching orientation on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put forward tentative measurements and suggestions. The outstanding issues in protecting the Yellow River Basin are that ecological degradation still exists in the source of the Yellow River;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s not properly resolved in the upper Yellow River; the task of soil erosion control is still arduou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the ecological system of the lower Yellow River and estuary is to be improved; guarantee degree of ecological flow in overall basin urgently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the aquatic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issues of the basin are not optimistic.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echnical research are needed to be carried out to solve the mentioned issue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improvement of water conservation capacity, water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and improvement,aquatic ecology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emerging contaminants and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 etc. Meanwhile,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strategic level, promote to clear assignment of responsibility basing on dividing the river and lake shoreline of the basin, implement the integrated water regulation, do a good job in the cultural support of the Yellow River, promote thelegisla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ensure the steady progress of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Key words: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sues; proposals and measurements; Yellow River Basin黃河作为西北和华北典型生态屏障过渡带,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气候调节、水体净化和生物栖息等多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和“气候调节库”。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517b53d25c52cc58bd6bebb.png)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对策作者:魏巧莲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2期摘要:受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变化异常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的影响,近年来黄河源区草场退化、土地沙化、鼠害泛滥,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的恶化。
根据黄河源区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特点,采取加强水资源监测、进行限制牲畜放养量、生态移民和制定合理的保护开发规划等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增强对黄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
关键词:生态问题;成因;治理对策;黄河源区黄河龙羊峡(唐乃亥为入库水文站)以上地区为黄河河源区,是黄河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目前黄河河源区正面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黄河的治理开发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因此保护黄河河源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加快该区域环境保护和建设步伐,对保护和更好地开发利用黄河,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黄河源区主要生态问题1.1植被退化,草原承载力下降。
上世纪70年代以前,黄河源区覆盖着大量的高山草原化草甸和高寒沼泽化草甸,密实如毯,草丰畜肥。
70年代以后,黄河源区植被普遍日益退化,目前退化达到了可利用面积的25-46%,其中严重退化面积约占退化总面积的27%。
部分草场甚至退化到毫无利用价值的次生裸地“黑土滩”,其面积目前已达213万公顷,约占黄河源区土地面积18%。
1.2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
黄河源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重力交错并存。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黄河源区各种开发建设项目逐渐增多,人为活动不同程度地破坏了部分优良草场和天然植被。
非法淘金、采药、挖沙以及对原生植被的滥伐滥垦,也造成黄河源区植被大面积破坏,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使本来脆弱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1.3湖泊和湿地萎缩。
由于黄河源区植被大面积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源区水源涵养调节功能明显下降。
表现为湿地缩小、湖泊萎缩、径流减少。
大片沼泽地消失,泥炭地干燥并裸露。
据调查,2000年沼泽湿地及湖泊面积比1976年减少了近3000 km2。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的若干思考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的若干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ec3c428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b.png)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的若干思考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也在不断地被开发利用。
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平稳健康发展,使得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呈现出逐步恶化的趋势。
政府环境监管机构依法进行环境监管,完善流域环境监管体系,通过社会公众及其他社会组织对其监管参与问责,使得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得到有效运转。
黄河流域生态修复政府监管体现着保护生态公共利益以及维护流域生态系统职能的一般价值观,反映了政府存在的目的,即促进公共利益达到最大化。
关键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策略1黄河流域生态修复中政府监管责任的履行困境1.1流域生态修复监管法律体系尚不健全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多项与环境和资源有关的法律法规,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管理具有多样性和多样化的特点。
而由于法律法规的片面性,各行政区往往考虑大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忽视了对黄河流域自身特点的充分考虑,无法在黄河流域全面落实各项调控和保障措施。
由于缺乏流域监督的综合法律目的,黄河流域政府部门职责重叠,地方和市政府行政机关对相关法律的正确理解和操作存在错误,这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合理实施。
具有上下级关系的生态环境监管主管部门与同级政府部门在职能配置上存在交叉,不利于监管权力结构的合理布局和监管职责的有效发挥。
因此,流域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的标准必须制定系统的相关法律法规,以解决政府部门在实施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监管岗位职责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1.2落实治水责任难度大将治水义务强制分包给地区党政领导干部,解决了谁负责治水的阶段,但在治水的情况下,更重要的是要确保治水义务得到真正落实,即真正完成治水目标,保护河流水质。
流域水污染治理必须进行系统规划,特别是跨区域河流边界、环境污染和环境污染迁移难题,这些都对真正完成水污染防治成果提出了要求。
随着水污染防治多样性的提高,探索了多部门信息管理战略的发展趋势,但单位中间岗位的职责将模糊。
各部门各自为政,只处理涉及自身利益的污染问题,造成目前“九龙治水”的局面,不利于长期治水。
论黄河生态问题及机理对策
![论黄河生态问题及机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5b02359804d2b160b4ec09a.png)
宁夏大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课堂教学艺术》作业论文论黄河流域生态问题及机理对策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班级:09级地理科学姓名:杨荣华学号:老师:陈忠祥完成日期:2012年6月2日论黄河流域生态问题及机理对策摘要:根据黄河流域地势、地貌、水文、植被等特点,简述黄河流域的生态特征,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其成因,从生态学角度出发,用系统论观点,构建了建设黄河生态系统的机理,提出了加强黄流域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对策与建议,为治理黄河河源区水土流失,使水土资源永续利用,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在适当的治黄理念下解决黄河生态问题,真正解决黄河生态问题主要还是靠黄河的自我恢复,当然,适当地人工措施还是必要地,这样才能尽快重现生态黄河。
关键词:黄河流域;生态问题;保护对策生态系统的稳定与良性发展是河流健康的主要标志,维持和恢复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是实现黄河健康的前提和基础。
随着流域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已经受到自然和人为等多种形式的干扰,黄河承载力日益增大,以众多的生态问题为标志,流域生态系统呈现出整体恶化的趋势。
本文在认识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特征的基础上,初步识别了主要生态保护目标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阐述了黄河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由于自然和人为不合理活动影响,致使黄河流域水源减少、植被破坏,草原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断流等一系列问题。
不仅制约着该流域的生产发展,而且也危及到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黄河流域的生态建设与保护势在必行。
1黄河流域概况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也是中国西北,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水源。
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km,流域面积75.2万km2(含内流区面积4.2万km2)。
黄河干流河道,按流域特点划分为上、中、下游三个河段。
黄河战略背景下黄河口区域居民健康现状与对策
![黄河战略背景下黄河口区域居民健康现状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01d959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6f.png)
黄河战略背景下黄河口区域居民健康现状与对策
黄河战略是为了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黄河水资源、加强防洪能力等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黄河口区域居民健康现状与对策则是针对该地区居民的健康情况展开的分析与解决方案,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对策:
1. 加强环境保护:黄河口地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对居民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应当加强水质监测和污染治理,严厉打击非法排污行为,提高环境质量,保障居民的健康。
2. 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提高医疗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提高居民就医便捷性和医疗服务质量。
3. 强化健康宣教和预防工作: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鼓励居民主动参与健康管理和预防措施。
4. 支持农村发展:黄河口区域以农村为主,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支持,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从根本上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
以上仅为一些常见的健康对策,具体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调研,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分析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8976fa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c2.png)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分析发布时间:2021-07-13T06:17:27.418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1期作者:李新玲郝晓霞[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技术不断丰富,具备较强的技术性支持,基于该发展环境,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特征表现出较强定点性、较高研究性以及较长持续性等特征。
德州市生态环境局临邑分局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 251500摘要:在当今社会全球生态问题越来越严峻,气候变暖使得冰川、雪山的数量越来越少,直接影响到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
此外,我国人口数量的增多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压力,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各种因素影响促进着我国不断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作为工作人员应当针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情况运用合理的监测手段,检测环境中的污染因素并且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问题;解决策略1现阶段环境监测工作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技术不断丰富,具备较强的技术性支持,基于该发展环境,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特征表现出较强定点性、较高研究性以及较长持续性等特征。
环境监测即为在特定范围中针对重点点位采取持续性、剖析性的相关数据采集与分析,在该过程中对定点要求较高,因环境监测需要根据定位点测定的数据浮动与差值对特定范围内的环境变化状态进行判断与分析,所以该点的选择需要具备严格的针对性与灵敏的反应性。
其次,高研究性也是环境监测工作中较为突出的特征之一,基于环境监测数据对后续环保工作的支持意义,其监测数据分析结果本身就具备一定的研究性,该特征内还联系到定点的科学性,需要在定点时考虑其研究意义,进而保证提供的数据在后续工作中具备良好的研究作用。
最后是持续的长期性特征,该特征符合我国现阶段环保事业与基本环境资源情况。
就我国现存的环境污染程度、资源分布状况以及某些尚未完全控制与消除的污染源头,都使环境监测工作呈现长期性、持续性的需求,时刻把控污染情况、环保效果,需要长期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口生态监控区主要生态问题及对策探析
作者:刘霜, 张继民, 杨建强, 崔文林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海洋溢油鉴别与损害评估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青岛,266033
刊名:
海洋开发与管理
英文刊名:OCEA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2009,26(3)
被引用次数:1次
1.程进豪;崔树彬黄河下游断流造成的影响 1998(01)
2.常军基于RS和GIS的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动态变化监测与模拟预测研究[学位论文] 2001
3.邓景耀;金显仕莱州湾及黄河口水域渔业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期刊论文]-动物学研究 2000(01)
4.田家怡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浮游植物多样性[期刊论文]-海洋环境科学 2000(02)
5.王平;焦燕莱州湾、黄河口水域春季近岸渔获生物多样性特征的调查研究 1999(01)
6.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编写组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 1998
7.贾文泽;田家性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研究[期刊论文]-环境科学研究 2002(04)
1.李平.丰爱平.陈义中.陈沈良2005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入海泥沙扩散研究[期刊论文]-海洋湖沼通报 2010(4)本文链接:/Periodical_hykfygl20090301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