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规划项目研究审批稿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2016-2025年)的批复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2016-2025年)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东营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9.05.10
•【字号】东政字〔2019〕17号
•【施行日期】2019.05.1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
正文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口
生态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2016-2025年)的批复
东政字〔2019〕17号
市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管委会:
你单位《关于批复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2016-2025年)的请示》(东黄旅发〔2019〕7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要与全域旅游规划相衔接,充分发挥区内旅游资源优势,不断增强旅游吸引力,注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旅游区生态文明综合价值,推动区内旅游业科学有序发展。
三、你单位要会同有关部门、单位认真搞好《规划》组织实施,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密切协作配合,坚持保护为本、保护为先的原则,依法推进有关建设项目有序实施,确保《规划》确定事项落实。
四、要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不得随意变更。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确需进行局部调整的,由你单位会同有关部门、单位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东营市人民政府
2019年5月10日。
黄河口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独具特色的植被景观、野生动物景观、地貌景观、黄河河口水景、天象景观和油田景观,形成了保护区以“奇”、“旷”、“野”、“新”为主要特征的生态旅游资源。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区位良好、交通便利、政策优越,客源市场充足,环境容量大且旅游开发具有一定基础,生态旅游开发前景广阔。
一、黄河入海口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SWOT分析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系统分析的常用方法,S指的是strengths(优势),W指的是weaknesses(弱势),O指的是Opportunities(机遇),T指的是Threats(挑战)。
运用SWOT法系统分析黄河口生态旅游资源,找出其优、劣势,发现其外部机遇和挑战,有助发挥优势,转化劣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一)、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分析1.高度特异性的生态旅游资源黄河口是世界上最年轻的河口,这里形成着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有国家级湿地与鸟类自然保护区。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内景色秀丽,气候宜人,有白天鹅、丹顶鹤等283种鸟类,被誉为珍禽的乐园;野生植物达393种,柽柳、天然芦苇荡成为一大独特的景观。
整体上讲,旅游资源广布整个保护区,且分布比较集中,类型多种多样,旅游资源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较高,且彼此连接有序,有望形成系列性的生态旅游产品。
2.“母亲河”入海处的巨大亲和力、召唤力和凝聚力黄河在全世界华人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黄河入海口则是滔滔黄河一泻千里、奔流入海的地方,到黄河入海口参观、考察、旅游是众多华人多年的梦想,而黄河口这一特定的位置无疑会在全世界具有华人情节的人们心中产生更大的亲和力、召唤力和凝聚力。
3.“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品牌优势国务院1992年批准在黄河口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经国土资源部批准正式成立。
“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的品牌优势,不仅仅将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区界定为一个认识黄河、认识河流地貌、认识沉积构造的新科普基地,而且为本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作了科学定位。
关于加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建设的建议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黄河口的生态旅游区建设。
说到黄河口,哇,那可真是个宝地,风景如画,河流蜿蜒,鸟儿在空中自由翱翔,简直是大自然的馈赠。
可是啊,眼瞅着这么美的地方,咱们可不能让它闲着,得想点办法,让这片土地更加热闹,更加迷人。
咱们得好好保护环境。
大自然给我们这么美的景色,咱们可不能随随便便就糟蹋了。
像黄河口那样的生态系统,得有水有草有树,才能维持住那份独特的韵味。
要是咱们不注意,搞得环境糟糕,那可就真是得不偿失了。
你想,鸟儿飞来了,结果发现没地方栖息,那多可怜啊。
咱们得大力宣传环保意识,让大家都参与进来,保护好这片土地。
然后呢,咱们还得把旅游设施搞得更完善些。
想象一下,游客们来这儿,除了能看到美丽的自然景色,还能享受一流的服务,那简直是太棒了。
比如,设置一些特色小店,卖卖地方特产,游客们能带回去的美好回忆。
这可不是简单的买买买,更多的是让他们感受到黄河口的文化魅力。
再说了,来一趟黄河口,吃点美食,带点手信,谁能拒绝呢?就是搞点有趣的活动。
像什么观鸟、摄影比赛,这些都能吸引一大票游客。
大家一起分享拍到的美丽瞬间,那种感觉,简直是无法言喻。
让游客在这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而是能真正体会到黄河口的独特之处,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这样,游客的体验才会更加丰富,回来时也更愿意把这好地方推荐给朋友们。
咱们的宣传也不能少。
现在可不是传统的宣传方式了,得跟上潮流,利用网络,利用社交媒体。
搞个炫酷的短视频,让大家看看黄河口的美丽风光,听听游客们的真实反馈。
这种方式,能让更多人了解到这片土地的魅力,吸引他们来一探究竟。
说不定,一不小心,就会成为下一个网红打卡地。
咱们得重视当地的文化。
黄河口可不仅仅是自然风光,背后还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
比如,可以举办一些传统的节庆活动,邀请游客一起来感受。
让他们参与其中,体验那些独特的民俗风情,感受当地人热情好客的风土人情。
这样的活动,既能让大家玩的开心,又能加深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理解和热爱。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
2.鸟的乐园
•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内鸟类众多,共有鸟类 300多种,其中候鸟达200余种。国家一级 重点保护鸟类有东方白鹳、丹顶鹤等10种。 每年春、秋候鸟迁徙季节,数百万只鸟类 在这里捕食、栖息、翱翔,成为东北亚内 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 越冬栖息地和繁殖地。
丹顶鹤
衰羽鹤
白琵鹭
• (2)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对于黄河口 生态保护区进行的旅游规划和开发, 无论其 规模如何, 客观上必将对其生态环境产生破 坏性影响。
解决问题的建议
• • • • • 1. 高度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2. 确立政府主导型发展思路 3. 健全科学的开发管理体制和机构 4. 制定发展的优惠政策 5. 大力培养和引进旅游人才:(1)加强导 游队伍建设。(2)加快人才培养与引进。
目录一景区简介二旅游资源及特色三主要旅游景观四景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五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一景区简介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位于黄河入海口处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总面积153万公顷拥有世界上最年轻最完整最典型最壮美的湿地生态系统被评为中国六大最美湿地山东省十大魅力景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具有唯一性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是难得的世界级旅游资源
。
目录
一、景区简介 二、旅游资源及特色 三、主要旅游景观 四、景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五、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景区简介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位于黄河入海口处的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总面积 15.3万公顷,拥有世界上最年轻、最完整、 最典型、最壮美的湿地生态系统,被评为 “中国六大最美湿地”、“山东省十大魅 力景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具有唯一 性、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是难得的世界 级旅游资源。
(2)黄河口独特的旅游资源仍然处于待开发 状态, 资源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产品优势, 多 数资源还处于原始或半原始状态, 旅游资源 搁置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尚未形成具有强 吸引力的旅游形象品牌, 没有开发出黄河口 标志性和品牌性的生态旅游系列产品。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规划设计方案分析
生态旅游项目设计——黄河周边生态旅游区设计方案我出生在黄河边上的山西省,几条黄河的小型支流贯穿了我生长的城市。
近几年来,由于政府旅游资源开发不合理,市民环保意识差,这些河流的污染状况令人忧心。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各种生态旅游项目,力争建成黄河沿岸一大生态风景区。
这里物产丰富,地势起伏,景色壮丽,是赶海、观潮、赏月、观日出的理想境地。
为了更好的开发黄河周边支流生态旅游区,提升规划层次,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我们应该遵循“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依托山川绵延不息、黄河声势浩大、野生动物聚集的独特景观发展生态旅游。
由于这里地处黄河中游,现代化发展较为滞后,现在旅游资源多为自然或早期人工修建,特色不足,不能吸引众多游客来此观光旅游。
因此,建设黄河周边生态旅游区,对于发展山西省旅游经济,扩大旅游收入,满足市民旅游需求,提升城市知名度,打造优秀旅游城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生态建设应以黄河流域原始生态为中心,发展特色旅游项目,比如:休闲度假、渔家乐、农家乐、红色游等项目。
我设计的旅游主题是“情系母亲河,回归自然美”,以黄河为特色,辅以黄土高原地区粗犷豪迈的风情,突出母亲河波澜壮阔的美景。
改善旅游功能分区,以冬枣园、芦苇荡、黄河水等自然景观为依托,观光园主要由黄河沿岸风景区、生态采摘区、休闲娱乐区、以及休闲度假村四部分组成,增设垂钓、赛马、休闲养殖、水上游乐、民族餐饮等娱乐区域,打造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垂钓为一体的自然生态型旅游区。
同时必须改进基础设施,集中资金开发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基础设施完善,生活商品供应充足,邮电通信畅通,医疗卫生先进,供电供水供暖设施齐备,酒店宾馆高中低档层次集聚,能满足外来人口的生活所需的旅游区。
最后是交通状况方面的改善计划,优先规划建设游览线路,虽然临近发达的铁路线,但本省省内交通情况复杂,道路狭窄,因此要大力改善道路交通,拓宽马路,假设高架桥,修筑地下遂道等,修建更多机场也是旅游发展的必经之路。
黄河口旅游目的地构建研究
旅 游 目的 地 是 伴 随 着 旅 游业 的 发 展 而产 生 的 者的角度 出发所 做 的界定 】 。 在 国内 , 对于旅 游 目的
概 念, 是国内外旅游地理研究者在旅游系统研究过 地 的研究 主要集 中于 目的地 形象、 营销、 管 理及 旅游
程 中提 出的一个 与旅 游客 源 地相 对应 的概 念 , 这 些 对 目的地 影响 等方面 , 同国外研究 相类似 , 对 旅游 目
泛 的概念 , 它可 以是 指某个 特定功 能 的旅 游胜地 , 也 油 田景 观 、 生 态农 业景 观 等 , 是 黄 河 口旅 游 资源 的 可 以作为一个 国家首都 的重要城市, 甚至可以泛指整 精 华所 在 , 也是 东 营市 旅 游 开发 的 重 点 区域 。 就 旅 个 国家 。 早在1 9 9 5 年, 他 就指 出 , 在 中国 , 旅 游 目的 游规 划 而言 , 近 十年 关于 该 区的相 关 规 划主 要 有七 地 的演化还 有一层更深 的含义, 它们 多数 经历了较长 个 , 纵 观 黄河 口旅 游 的 相 关 规 划 , 基 本上 通 过 对 历史时期 的文化 沉 积[ 6 】 。 而这 些 沉积 的文化 内涵 , 在 黄 河 口原 生 湿 地资源 状况 的 客观 分析 评 价 , 在 市场 目的地开发 中, 以资源 文化内涵外化 的方式 提供 给旅 细分 的基 础上 提 出了黄河 口生 态旅 游发 展的基 本思 游者并使 其得 到文 化上 的体验 ( 马波 , 1 9 9 8 ) 1 。 路, 构 建了黄河 口旅游 发 展 的区 划 以及 产品 规 划框
国外对 旅游 目的地 概 念 的 研究 相 对较 少, 且从
概 念界定 上 来看 , 国 外对于 旅游 目的地 概 念 主要 是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游憩活动群落建设项目建议书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游憩活动群落建设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一、项目概况1. 项目背景为了完善黄河口生态旅行区旅行功能,充分利用旅行资源,设计游客参与性活动,设计新的旅行项目,增强旅行爱好,提高旅行吸引力,提高黄河口生态旅行区经济效益,为游客提供完善的旅行服务功能,在黄河口生态旅行区现代黄河三角洲黄河北岸规划设计游憩活动群落建设项目。
规划区包括黄河以北所有旅行景点,规划区面积约1500 Km2。
2. 建设项目黄河口生态旅行区游憩活动群落建设项目建设与治理将由东营市旅行治理局治理,游憩活动群落建设项目规划建设以孤岛为中心的金岛疗养.游憩.会议建筑群落、黄河口孤岛游客信息服务中心群落、孤东石油工业特色旅行中心群落、以东营海港为依靠的渤海海上运动中心群落、以垦东万亩槐林为基础的垦东槐林野营与户外活动中心群落和跑马场群落建设六大建筑群落。
这六大建筑群落以黄河北岸生态与石油旅行资源为基础,呈相对集中的点状分布,以旅行资源为扩散点,为游客旅行、住宿、交通提供方便的设施与服务条件。
3. 项目运算期依照«黄河口生态旅行区总体规划»、«黄河口生态旅行区重点区域项目规划设计»,项目运算期为2001—2021年共15年,项目建设期为2001—2005年共5年。
群落建设与旅行开发的特点决定了其建设采取边投入、边建设、边经营、边受益的形式,因此项目建设期与经营期重合。
其中2001—2003年为试经营一期和建设一期,2004—2005年为试经营二期和建设二期,2006—2021年为稳固经营期。
4. 投资总额本项目建设总投资为2719.8万元RMB。
一期总投资为1144.4万元RMB。
二期总投资为1575.4万元RMB。
项目建设将采取中央预算内财政拨款、山东省与东营市政府配套财政拨款和地点自筹资金并重等投资形式,对黄河口生态旅行区游憩活动群落建设项目进行建设投资。
地点政府的自筹资金包括招商引资和私人投资等筹资渠道。
东营市黄河口管理站湿地景观设计探析中期报告
东营市黄河口管理站湿地景观设计探析中期报告
该报告旨在探讨东营市黄河口管理站湿地景观设计方案的中期进展
情况。
以下是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项目背景
东营市黄河口管理站湿地景观设计项目旨在将黄河口湿地打造成为
一个具有自然生态、文化特色和休闲娱乐功能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该项
目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涉及景观设计、环境规划、生态保护等多方面内容。
二、解决问题
为了解决项目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以下探索:
1. 确定核心概念
我们通过深入了解项目的背景和需求,确定了“自然、人文、休闲”作为本次设计的核心概念。
2. 确定景观设计方向
在深入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和文化
特色的景观设计方案,旨在打造一个“生态湿地、人文文化、休闲娱乐”的多功能场所。
3. 优化设计方案
在早期设计提出的方案中,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景观规划
不合理、生态保护措施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对设计方案进
行了优化,通过增加植物种类、设置生态保护设施等措施,来提升设计
方案的实用性和美观度。
三、设计成果
经过多次反复设计和优化,我们制定了一个综合而有特色的景观设计方案。
该方案以栖息地恢复和生态环保为重点,以滨海休闲为主要功能,以民俗文化与旅游丰富多样的体验为辅助,为黄河口管理站提供了一个有高附加值、高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四、总结
通过本次报告,我们总结了设计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同时也展示了设计成果。
在未来的设计工作中,我们将持续优化和完善方案,以期达到更出色的景观设计效果。
东营黄河口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获批
东营黄河口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获批
2008-12-5 9:46:21山东省旅游信息中心
日前,山东省垦利县申报的黄河口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项目获得国家海洋局批复,该保护区位于垦利县境内,规划面积926平方公里,分为生态保护区、资源恢复区、环境整治区和预留开发区四部分,重点监控黄河口水域生态环境和河口海区海洋生物资源。
据了解,保护区将分三期建设。
一期工程计划投资300万元,主要用于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对黄河口负3米等深线以外海域进行生态环境的整治和修复,建设926平方公里黄河口生态海洋特别保护区;二期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2011年至2015年),进一步改善保护区的管护条件,完善各项管护和开发措施,基本实现保护区的良性运行;三期工程为2015年以后的长期规划,通过优化管理和开发措施,提高保护区的利用价值,建成环境优良、资源丰富的保护区,为当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关于我街道生态旅游区建设的设想
关于我街道生态旅游区建设的设想朱振栋2010年5月11日黄河口第八届桃花旅游节自开幕至今,游客络绎不绝,当地农民直接增收受益,我街道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充分显示了党工委、办事处立足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办好节庆活动、增加农民收入的信心和决心。
期间,显现出我市生态旅游的强大需求,为此,关于我街道生态旅游区建设设想如下:(一)整合街道旅游资源,连接旅游景点我街道旅游资源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自然景观。
以生态观光农业为主的黄河入海口生态农业观光园、小高村片黄河口大闸蟹养殖基地、红旗滩五万亩优质粮棉生产基地、六村片二万亩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吴家旺冬枣生产基地等;以沿黄河大堤为主线的25公里近观黄河及绿化林。
二是人文景观。
着力突出“艰苦创业、奋力拼搏、蓬勃向上”等移民文化内涵的庄户剧团、扭秧歌、踩高跷、划旱船等民俗风情游方兴未艾,形成了一大批以大三合、民丰、新安、寿山等为代表的村级文艺团体,吸引了大批本地农村群众和城市居民参与。
按照以上所述,我街道宜形成“全力做优自然景观出特色,大力发展人文景观出亮点”的旅游发展思路。
一是重点实施黄河入海口生态农业观光园“北展、南延、西联”工程。
具体为将万亩林果园逐步北展至卫东、北苍州、北兴隆等村以北生产地片,今后该区域地片以种植林果为主,借助小康文明村联片创建进行农村集中居住区改造,该区域村庄重点发展餐饮、停车场、住宿、旅游纪念品加工、导游等现代服务业;南延至天清湖风景区,充分利用该区域龙湖、桃花湾水库、天清湖、稻改农场水库等大型水库较多的资源优势,弥补黄河入海口生态农业观光园内无大水面、景观单一的缺憾,同时,该区域村庄稀少,适宜连片开发,近期落户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正汉公司工厂化养殖加工亦与万亩林果园遥相呼应;西联至黄河大堤景观区。
二是着力打造沿黄旅游景观区。
重点实施大堤公路西延至民丰路及游客近观黄河通道工程,以此连接红旗滩五万亩优质粮棉生产基地、六村片二万亩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吴家旺冬枣生产基地等生态农业观光片,打造东到黄河入海口及大汶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接民丰湖风景区的旅游经济隆起带。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简介(定稿)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
总体设想是,经过 3到5年的努力,力争十二五期间,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生态 旅游目的地,黄三角重要的生态旅游经济区。形成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黄河口 生态旅游品牌,进入国家5A级景区行列,游客接待量突破100万人次/年。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
东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区开发建设,2008年8月注资1亿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
这里有“黄龙入海”、“ 新生湿地”和“野生鸟类”等旷世奇
观,具有世界级旅游资源的禀赋。野ຫໍສະໝຸດ 鸟类新生湿地黄龙入海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
被誉为“年轻的湿地、珍禽的乐园”,鸟类的“国际机场”、
“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
最年轻的国土
鸟类的“国际机场”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
依托这一资源优势,东营市委、市政府决策,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简介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位于现行黄河入海口处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
是黄蓝两大国家战略中确定的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区域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
先后入选“中国六大最美湿地”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
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
荣膺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
中国东方白鹳之乡
把这里作为我市旅游业发展的龙头,重点突破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
旅游区规划面积400平方公里,规划年限至2020年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
本着“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突出河海交汇、新生
湿地、野生鸟类三大景观和黄河、湿地、石油三大文化,把旅游区规划为河海交
汇体验区、休闲度假区等六大功能区。
元成立了市旅游开发公司,为旅游区开发建设搭建了融资平台。
黄河大峡谷(渭南段)湿地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陕西黄河大峡谷(渭南段)湿地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建议书目录第一章总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项目名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项目建设单位及建设单位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项目建设地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建设目标、改造模式和建设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8结论及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拆迁目标、建设规模和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总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拆迁模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建设规模和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场址................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项目地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自然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原材料供应与保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SWOT分析的东营黄河口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基于 SWOT分析的东营黄河口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摘要:自然湿地是我国景观系统中比较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
本文以东营黄河口湿地为例,采用SWOT分析法对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研究,并提出黄河口湿地旅游资源开发对策,在开发的时候做好保护工作。
关键词:湿地旅游;开发;保护一、东营黄河口湿地旅游发展现状黄河口湿地位于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是享誉国内外的知名景区。
黄河在这里入海,河水与海水相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2018年在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上被评为“中国黄河50 景”,又于2020年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自2018年年以来,东营市以黄河入海口为目标建立了全新的旅游品牌,发展文化旅游吸引旅游者。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05年被评为了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之一。
该地区拥有“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专人看护。
自然保护区是鸟类生存的栖息地,据统计,黄河口自然保护区拥有的鸟类,占我国鸟类总数的22.3%,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7类,二级保护动物有34类。
湿地区域内生长了芦苇、碱蓬、杨柳等植物,构成了专属于黄河口湿地的美景。
各种独具特色的植物构成了该地独特的自然景观。
二、东营黄河口湿地旅游资源开发对策(一)加强产品开发,开展研学旅游湿地旅游资源单一化,为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发展黄河口湿地旅游,黄河口湿地可以以黄河入海文化旅游作为核心目的地,借助“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品牌文化,建设东营黄河口湿地生态文明教育馆。
发展文化旅游,创建国家级研学旅行基地,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核心区,让前来旅游的游客既能观赏湿地的美丽风光,同时又能了解黄河文化,学习到文化知识,对文化知识的传承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可以与周边学校进行合作开展研学旅游,或与旅行社合作开展以研学旅游为主题的旅行线路。
研学旅游可以边学习边游玩,可以通过研学游激发旅游者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加强学习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的体验知识相融合,有利于学生爱国主义价值观的形成。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施方案的通知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10.09•【字号】东政字〔2015〕39号•【施行日期】2015.10.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景区管理正文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施方案的通知东政字〔2015〕3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现将《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营市人民政府2015年10月9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施方案为扎实推进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根据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评定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黄河入海”品牌为引领,以提高生态保护水平和景观质量为前提,以河海交汇、野生鸟类和新生湿地等核心旅游产品为重点,全面提升景区旅游服务质量,将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打造成世界知名、全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力争2017年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验收,推动全市旅游业做大做强。
二、重点任务(一)景观质量。
充分挖掘黄河文化底蕴,提高景区观赏游憩价值,打造体验性休闲娱乐产品,不断扩大景区市场影响力和辐射力。
(二)旅游交通。
增加旅游公交线路,开通旅游公交专线;加快景区与飞机场、火车站、汽车站交通对接,提高景区通达性。
(三)游览服务。
完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城区主要道路及交通集散地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市旅游集散中心,实现交通换乘、旅游咨询、票务服务等功能一体化。
(四)旅游安全。
完善游客安全处置预案;加强安全设备设施建设;设立医疗服务和救护服务点,建立紧急救援体系。
(五)卫生。
在高速公路出口、通往景区主干道和景区内改扩建旅游厕所,确保旅游厕所布局合理、数量充足、管理规范;健全完善各类卫生制度,加强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六)邮电服务。
加快发展黄河口生态旅游
【前言】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发、绚丽多彩的季节。
而2009年的春天,注定要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光辉史册上、在东营旅游发展的里程碑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国家发改委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来东营调研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情况,拉开了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推进黄河三角洲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序幕,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为主体的现代旅游业引起决策高层的关注,迎来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在国家旅游局推出的首批12条国家旅游线路中,以东营市为主体的黄河三角洲赫然入选“黄河文明”国家旅游线路,曾经“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黄河三角洲旅游正掀开面纱向世人展现神奇魅力和绰约风姿。
今天,意气风发的东营正以“黄河文明”国家旅游线路———黄河三角洲“国字号”旅游品牌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崭新名片,向海内外发出了“春天的邀请”。
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素以石油、土地、淡水、盐卤等自然资源丰富而著称。
而这里的旅游资源同样得天独厚,既有以黄河入海口湿地生态为主体的自然景观,又有以孙子兵家文化为主体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既有以石油工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文明景观,又有以“黄河水城”为主体的现代都市景观。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把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区域经济的龙头产业、撬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支柱产业重点培育发展,明确提出要打造山东生态旅游的龙头景区,建设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湿地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和旅游目的地城市。
2009年3月底,国家旅游局推出了首批12条国家旅游线路,以东营为中心城市的黄河三角洲入选“黄河文明”国家旅游线;随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花落东营,更为黄河三角洲“国字号”旅游品牌锦上添花。
而在2009“中国生态旅游年”的呼应下,以黄河入海口生态旅游为招牌的东营旅游业人气鼎盛,渐入佳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广阔前景。
扎实发展的东营旅游业为打造黄河三角洲“国字号”旅游品牌奠定了良好基础“有朋自远方来”,东营人常以“黄河从这里入海,孙子在这里诞生,胜利油田在这里崛起”而引以为荣。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规划项目研究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规划项目研究摘要:生态旅游是旅游科学一个崭新的课题,是社会城市化导致的必然结果。
本文从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发展的时代背景为起点,通过分析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内的经济社会优势以及环境资源优势,研究其开发现状并对其发展策略及措施进行相关研究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针对湿地自然环境特点进行旅游研究,确定其旅游开发的方向,形成以湿地科普教育和自然观光为特色的湿地生态旅游区。
提高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旅游竞争力,在促进该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兼顾与协调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湿地;黄河三角洲;资源优势;发展策略1.引言1.1湿地生态旅游的时代背景1.1.1生态旅游的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城市化进程导致人与自然的和谐荡然无存,代之以刺耳的城市机械轰鸣声和缺少生机的钢筋水丛林的城市地貌环境。
与此同时,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的压力和单调枯燥的重复性劳作,人类已明显感到现代化生活的枯燥和失去其它生物物种的孤独,渴望接近自然,渴望与鸟类等其他自然界生灵和谐相处,继而,一种新型的“返璞归真”方式一一生态旅游出现,并在20世纪80年代迅速崛起。
生态旅游与其他形式的旅游相比有许多独有的特点,生态自然性,科学专业性,形式多样性等,生态旅游还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教育功能,旅游者深入到自然环境中去体验,通过步行、骑马、登山、探险、漂流、摄影、户外野营等参与性活动认识环境,体验环境的价值。
1.1.2湿地功能生态环境与社会服务功能:湿地(Wetlands)是地球表层独特而重要的生态系统,湿地是最富生物多样性、高生产力的系统,是物种的基因库;富集多种资源,利用价值和潜力巨大;具有涵养水源、均化洪水、调节气候、净化环境、提供野生动植物环境、提供资源和体闲观光场所等生态环境与社会服务功能,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蓄水库”,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旅游开发价值:湿地以水生生物丰富、草灌丛及芦苇等植物生长茂盛为景观底蕴,同时孕育了一套奇特的鸟类景观生态系统。
关于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交通换乘、湿地游船票价有关问题的批复
关于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交通换乘、湿地游船票价有关问题的
批复
经过审议,我们决定对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的交通换乘和湿地游船票价问题进行批复。
第一,为方便游客前往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我们建议在旅游区附近设置公交车站点,增加班次以及最早班次和最晚班次,提高班次的可用性和便捷性。
第二,针对湿地游船票价问题,建议对游船的安全、服务、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保证游客的安全出行和优质服务。
在保证游客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调整湿地游船票价,提高游客的体验感。
以上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的交通换乘和湿地游船票价问题的批复,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落实相关措施,提高旅游区的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谢谢!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规划项目研究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规划项目研究摘要:生态旅游是旅游科学一个崭新的课题,是社会城市化导致的必然结果。
本文从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发展的时代背景为起点,通过分析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内的经济社会优势以及环境资源优势,研究其开发现状并对其发展策略及措施进行相关研究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针对湿地自然环境特点进行旅游研究,确定其旅游开发的方向,形成以湿地科普教育和自然观光为特色的湿地生态旅游区。
提高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旅游竞争力,在促进该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兼顾与协调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湿地;黄河三角洲;资源优势;发展策略1.引言湿地生态旅游的时代背景生态旅游的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城市化进程导致人与自然的和谐荡然无存,代之以刺耳的城市机械轰鸣声和缺少生机的钢筋水丛林的城市地貌环境。
与此同时,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的压力和单调枯燥的重复性劳作,人类已明显感到现代化生活的枯燥和失去其它生物物种的孤独,渴望接近自然,渴望与鸟类等其他自然界生灵和谐相处,继而,一种新型的“返璞归真”方式一一生态旅游出现,并在20世纪80年代迅速崛起。
生态旅游与其他形式的旅游相比有许多独有的特点,生态自然性,科学专业性,形式多样性等,生态旅游还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教育功能,旅游者深入到自然环境中去体验,通过步行、骑马、登山、探险、漂流、摄影、户外野营等参与性活动认识环境,体验环境的价值。
湿地功能生态环境与社会服务功能:湿地(Wetlands)是地球表层独特而重要的生态系统,湿地是最富生物多样性、高生产力的系统,是物种的基因库;富集多种资源,利用价值和潜力巨大;具有涵养水源、均化洪水、调节气候、净化环境、提供野生动植物环境、提供资源和体闲观光场所等生态环境与社会服务功能,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蓄水库”,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旅游开发价值:湿地以水生生物丰富、草灌丛及芦苇等植物生长茂盛为景观底蕴,同时孕育了一套奇特的鸟类景观生态系统。
其中不少是珍惜濒危鸟类,因此又被称为是“鸟类的天堂”,是人类感受自然和体验、体闲的好去处,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适合生态旅游的开发,可以开展体闲度假、观赏娱乐、科普教育等旅游活动。
2.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概述基本概况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建立于1990年12月,总面积万公顷,其中核心区万公顷,缓冲区万公顷,实验区万公顷。
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北部黄河入海口处,区内拥有河海交汇、湿地生态、石油工业和滨海滩涂景观等独具特色的。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
区位信息黄河三角洲分布于渤海湾南岸和莱州湾西岸,以山东省垦利县宁海为顶点,西北起套尔河口,东南至淄脉沟口,系1855年黄河于铜瓦厢决口北夺大清河道注入渤海后冲积而成,面积6010km2,此范围在自然地理上称为近代黄河三角洲,其地理坐标在118°07'E一119 °18' E,北纬36°55' N一38°12' N 之间,属暖温带半湿性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3.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优势分析区位优势黄河三角洲北邻京津冀与天津滨海新区和辽东半岛隔海相望,东连胶东半岛,南靠济南都市圈,客源市场条件良好。
处于华东华南向华北产业转移扩展的中间地带,面临着主动接受辐射、扩大交流合作、集聚生产要素、吸引各方投资、加快开放开发的战略机遇,有望成为推动中国东部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社会经济优势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出增速加快、效益提高、需求活跃、后劲充足的良好发展态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人文景观优势东营广饶古称千乘、乐安、拒定和琅槐,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千年古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春秋时期着名军事家、思想家孙武的故里,山东省代表剧种——吕剧的发祥地、中国四大名笔——齐笔的原产地,孕育了兵圣孙武、汉相倪宽、西汉经学创始人欧阳生等一批历史名人,博大精深的孙武文化、古齐文化、吕剧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
环境资源优势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是我国暖温带一个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最具特色的湿地生态系统,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新生湿地之一。
从自然资源和环境角度来说,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全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内人为干预度相对较低、生态环境敏感脆弱、有保存完整的新生湿地、独特的河口地貌、良好的生物多样性、珍惜的鸟类物种和奇特的鸟类景观等自然资源,因其独特性和极高的科研利用价值而引起国内外湿地组织和专家的广泛关注,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
旅游利用价值极高,因此黄河三角洲具有发展成为生态旅游胜地的资源优势。
黄河三角洲最重要的旅游资源是以黄河入海风光为主体而形成的集河、海、油三大优势的旷野奇观,湿地是其重要的生态旅游资源承载体。
黄河三角洲各类湿地面积比例示意图黄河三角洲湿地类型与面积示意图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优势保护区共有各类植物393种。
保护区内野大豆是我国公布的第一批珍稀濒危植物之一,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天然芦苇荡分布也非常广泛,是黄河三角洲最大的沼泽植被类型;华北沿海地区罕见的天然柳林,旱柳、祀柳、垂柳、龙爪柳等树种相间分布,早春季节,万丛柳枝吐绿,生机勃勃。
多样的植物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景观格局。
保护区共有野生动物1 524种,爬行类中棱皮龟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种类,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鱼类有三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种类;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有7种,有40种鸟类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
黄河三角洲动植物资源状况统计表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分布图优越的观赏价值黄河三角洲区内生态原始,旅游资源原生性的本底特征明显,既有沧海桑田的神奇与壮阔,又有黄龙入海的壮观和长河落口的静美,是融观光猎奇、科考修学、体闲游憩于一体的理想旅游目的地。
区内鸟类众多,每到春秋鸟类迁徙季节,这个“鸟类国际机场”上,鸟类景观是本区的亮点,鸟类成群结队,铺天盖地,翻飞起降,令人叹为观止,被誉为“珍禽的乐园”、“鸟类的国际机场”。
另外沼泽地中生长着上万亩芦苇,春夏季节芦苇呈翠绿色,春季,万顷槐花开,鸟语花香,景色明媚宜人;夏季,芦苇丛碧波荡漾,翠绿欲滴;天高云淡的金秋时节苇、荻、花穗呈银白色,碱蓬紫红色的植株在斑块状白色盐霜裸地的衬托下,“天然红地毯”一望无际,分外美艳;冬季,芦花飞雪,鹤鸣雁翔。
风过芦荡,芦花似雪,随风纷飞飘扬“野”趣万千。
择柳林是国内罕见的特色景观,分布在近海滩涂地带,与碱蓬共同形成植被群落,且呈大面积连片分布。
黄河三角洲自然环境优美独特的湿地景观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可以使旅游者产生热爱自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愉悦身心。
4.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发展策略及改进措施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应围绕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珍稀动植物资源和人文景观开展,其目的在于保证旅游者的生态体验效果,保证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不断推动生态旅游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安全理论的指导下,贯彻保护性开发思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再次,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产品在开发过程中,要坚持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三者并重的原则,坚持三个效益的协调和平衡,才能达到持续发展,达到形成生态旅游产品优势的目的。
湿地生态保护工程强化对黄河口新增湿地的保护并对已有湿地进行相应的湿地修复工作,通过开发生态农业、生态渔业和生态旅游发展项目,保证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可持续利用。
进行因地制宜的生态修复,针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不稳定、生态功能脆弱,进行因地制宜的生态修复,保障水源补给,保护原生植被,并进行人工辅助繁育更新,引种和选育耐盐植物,增加植被种类,提高植被覆盖率。
加强物种资源管理根据《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开展黄河三角洲物种及遗传资源普查,建设物种及遗传资源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加强出入境查验,控制物种及遗传资源的流失,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开展黄河三角洲外来有害物种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建立科学有效的外来有害生物防治、协调管理和应急机制,强化外来物种和转基因生物体的生态影响健康、安全防治,使黄河三角洲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优势得以发挥。
湿地科普探险旅游等体验项目的增加湿地生态旅游主要集中在湖泊、河流、沼泽地、滩涂和近海岸水域。
利用人们对湿地生态环境追新猎奇的心理,开展科普、探险性质的旅游项目,使人们对湿地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开展湿地生态旅游活动,不仅可以增加知识,而且可以获得冒险的体验,开展黄河漂流旅游活动,进而丰富了旅游活动的意义。
进行精准的市场定位与选择以市场为导向旅游业是市场性非常强的行业,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必须以市场的需求为前提,加强市场的调研,选准目标市场,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
应加大湿地功能的宣传教育,建立湿地旅游形象,精心培育“黄河口”旅游品牌,完善湿地生态旅游解说系统,让大众了解黄河、了解湿地、关心湿地,渴望湿地,广泛开拓市场,同时对市场进行严格的细分。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研究,通过国际间的科学合作,在充分挖掘科学价值的同时,提升旅游价值,扩大国际旅游市场。
客源市场定位要准确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资源高度异质,品位高、文化内涵深厚,但是这种高品位的资源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这就需要加强对资源和市场需求的研究,科学、合理、适度进行市场营销。
在现阶段进行大规模的强势宣传容易在实践中产生两个严重后果:一是游客大批涌入,对生态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二是游客满怀期望而来,但产品开发滞后,使游客失望而归,不利于市场的培育。
随着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的发展,来旅游的国际游客逐渐增加,主要是以观光、科考、文化、生态旅游为主。
与时俱进的宣传方式注意文化与生态相结合的问题,黄河入海口不是一个单纯的自然产品,其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对黄河三角洲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注重自然与文化的结合。
主动争取举办各种地域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系列会议,招徕会议旅游者,扩大影响力。
对黄河口湿地系统,候鸟栖息地,黄河海陆变迁过程等广泛引起国内外生态学者、地理学者、环保主义者、鸟类专家注意的问题开办各种科普考察,研讨会等活动,扩大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区影响和旅游科技含量。
加大对黄河三角洲自然环境演变过程的学术研究,通过专家、名流、出版书集及新闻媒体的介入来扩大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区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