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积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明日报:积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强调“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为当前网络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使网络文化建设迎来了新的春天。
健康向上网络文化的基本内涵
真、善、美,是网络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的终极追求。当下,网络文化呈现出主导文化、高雅文化、大众文化、民间文化共生的多元形态和先进文化、有益文化、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并存的复杂格局。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就必须实现网络文化多元形态的协调发展,在力推先进文化的同时,鼓励有益文化,转化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对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因素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网络文化的“无公害”。这就需要明确网络文化健康向上的基本内涵,以作为大致的判断标准。笔者认为,网络文化健康向上的基本内涵可以界定为:求真务实、向善向好、赏心悦目。
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应当求真务实。对于以信息海量化为突出特点的网络文化来讲,需要通过源源不断的信息流,实现对真相的逐步揭示和对真理的相对接近。网络文化传播的这一特性,既可能为谣言、流言和谎言等不实之词提供温床,也能为真相的不断显露和真理的最后胜利创造条件。作为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无论是政府还是包括网站在内的网络文化企业,抑或网民,在发布信息或发表评论时,都宜本着力求真实可信的原则,维护网络文化的肌体健康,使之免受各类病菌的侵袭。同时,网络文化的虚拟性,最终要体现为人类生活的实在性。在网络文化活动中,应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维护网络文化的公信力和权威性,避免陷入虚幻、畸形和变态的误区。
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应当向善向好。网络文化要激励人们心灵向善,促进事物尽可能向好的方面转化。在网络文化实践中,要恪守法律与道德的底线。同时,要本着建设性的态度,在感性中不忘理性,在批判时着力建设,尽可能地兴利除弊。只有当“善”真正成为一种内在尺度,人们才会更自觉地去追求它、遵守它。善的养成,需要自化,更需要教化。我们在建设健康向上网络文化的实践中,需要通过教化的力量来强化网民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在具体实施路径上,要建构适应网民文明行为方式的理念、范畴及其实施范式。
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应当赏心悦目。网络文化要遵循审美规律,令人赏心悦目,使人得以陶冶情操。当前,一些网络文化事件显露出美丑不分甚至以丑为美的所谓“审丑”趣味,有悖于网络文化的审美规律,在不同程度上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不利于网络文化的健康向上。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审美水准的提升,推出更多更好的网络文化产品与服务日益成为可能。这也是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健康向上网络文化的多维建构
建构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应当多维度地推进,至少涉及三个维度:“纯文化”的事业维度、网络经济的产业维度和网络政治的执政方式维度。在纯文化维度上,建构网络文化的公共服务体系,以实现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在网络经济维度上,建构网络文化产业体系,切实保障公民的网络文化产品与服务消费权;在网络政治维度上,建构网络执政文化体系,为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建设网络文化公共服务体系。网络文化建设,首先是一项公共事业建设,对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特别是信息网络传播权,具有重要的意义。网络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主要从网络文化事业的三大主体——政府、网站和网民三个方面,创造有利条件,打造百花齐放、公平竞争的网络文化发展环境。在网络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应以信息网络传播权为主线,围绕网络文化建设的三大主体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其客体性(前主体性)、主体性与主体间性,以实现主导文化、高雅文化、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等网络文化多元形态的全面建设与协调发展。
建设网络文化产业体系。网络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既要遵循文化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文化阵地的社会主义性质,又要像其他经济形式的运作一样,遵循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网络文化产业发展首先需要明确网络文化产业的相关概念,包括网络文化产业的界定、基本特性、演进规律、运行规律,尤其要明确经济长波理论与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不断提升网络文化产业在整个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必须强化对网络文化产业具体业态的研究,解读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剖析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提出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建设网络执政文化体系。总体而言,我国网络文化是积极健康的。对于党和政府来说,如何跟上网络时代的潮流,引导网络良性发展,并充分发挥草根监督作用,善加利用网络民意,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时代课题。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和网民政治诉求的日益强烈,以网络监督、网络反腐、网络问政、政务微博等网络文化样态为代表的网络政治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凸显。网络执政,其核心是各级党政机关尤其是领导干部提高运用和依靠网络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并通过科学分析和合理运用,使网络民意最终体现在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过程中。推进服务型政府网络化执政方式建设,要求政府的具体执政行为更加具有灵活性、人性化,坚持以人为本,不光要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而且要与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眼前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个性化的公共服务。
(李文明吕福玉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网络文化通论”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分别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教授和四川理工学院教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