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欧阳修《原弊》原文及翻译
古诗原弊翻译赏析
古诗原弊翻译赏析文言文《原弊》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
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
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
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
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
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
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此甚可叹也!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
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
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orG为厢兵。
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
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
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
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
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注释】1、甫:刚刚2、畜:同“蓄”3、籍:登记【翻译】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也是国家制订统治措施的起源。
古代治理国家的人不曾敢轻视疏忽,但现在做官吏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只是整理户口文书、听案断案罢了。
《宋史·欧阳修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欧阳修传》原文及翻译原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地学书。
举进士,调西京推官。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入朝,为馆阁校勘。
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
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
庆历三年,知谏院。
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
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
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
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
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
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
”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
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
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
”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
居二年,徙扬州、颍州。
复学士,留守南京。
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
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节选自《·欧阳修传》)译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时即死了父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
欧阳修原弊阅读理解及答案
欧阳修原弊阅读理解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原弊[宋] 欧阳修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
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
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
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
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
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
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
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
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此甚可叹也!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
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
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
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
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
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
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
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相与笑之曰:鄙鄙:卑鄙B.场功甫毕甫:刚刚C.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畜:通“蓄”D.籍之以为厢兵籍:登记【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鄙,见识浅薄。
原弊原文及翻译
原弊原文及翻译原弊原文及翻译《原弊》作于宋仁宗庆历年间。
作者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文章对当时为政者轻农,滥用民力的做法作出评判与后果的讨论。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原弊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原弊[宋] 欧阳修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
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
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
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
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
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
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
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
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此甚可叹也!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
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
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
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
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
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
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
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韩愈《原毁》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韩愈《原毁》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原毁韩愈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曰:“能善是,是亦足矣。
”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
”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
”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
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
”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不若是,强者必悦于言,懦者必悦于色矣。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宋史·欧阳修传》翻译
《宋史·欧阳修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举进士,调西京推官。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
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
庆历三年,知谏院。
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
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
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
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
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
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
”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
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
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
”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
居二年,徙扬州、颍州。
复学士,留守南京。
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
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译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
欧阳修传文言文及翻译
欧阳修传文言文及翻译一、原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举进士,调西京推官。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
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
庆历三年,知谏院。
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
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
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
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
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
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
”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
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
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
”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
居二年,徙扬州、颍州。
复学士,留守南京。
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
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一、译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
欧阳修原弊阅读答案附翻译-作文
欧阳修《原弊》阅读答案(附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原弊[宋]欧阳修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
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
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
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
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
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
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
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
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此甚可叹也!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
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
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
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
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
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
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
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则相与笑之曰:鄙鄙:卑鄙.场功甫毕甫:刚刚.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畜:通蓄.籍之以为厢兵籍:登记参考答案试题分析鄙,见识浅薄。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4)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4)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2023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周尧卿,字子余。
其先汝阴人。
尧卿警悟强记,七岁善赋诗,弱冠以学行知名。
天圣二年登进士第,积官至太常博士、通判饶州。
卒,年五十三。
有文集二十卷,《诗》《春秋》说各三十卷。
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昆弟,尤笃有爱。
执母丧,倚庐三年,席薪枕块,虽疾病不饮酒食肉。
或勉之以礼,曰:“《礼》‘老病不止酒肉’,意或不胜丧耳。
病且未老,忍及此耶?”葬之先期,躬自负土。
有告之曰:“古之贫无以葬者或然,今子何自苦?”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尧卿为人简重不校,有慢己者,必厚为礼以愧之。
居官禄虽薄,赒宗族朋友,罄而后已。
所至称治,民有去思。
尝知汀州宁化县,提点刑狱杨纮入境,微伺刺史善否,有被刑而耘苗者,纮就询其故。
对曰:“贫以利故,为人直其枉,令不可欺,而我欺之,我又何怨?”纮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
庆历间,范仲淹举经行可为师表,未及用而卒。
尧卿之学,不惑传注,问辨思索,以通为期。
其学《诗》,以孔子所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孟子所谓“说《诗》者,以意逆志,是谓得之”。
考经指归,而见毛、郑之得失,曰:“毛之《传》欲简,或寡于义理,非‘一言以蔽之’者也。
《笺》欲详,或远于情性,非‘以意逆志’者也。
是可以无去取乎?”其学《春秋》,曰:“左氏记之详,得经之所以书者。
”至三传之异同,均有所不取,曰:“圣人之意,岂二致邪?”欧阳修以文表其墓曰:“若周君者,事生尽孝,居丧尽哀,而以礼者也。
君学长于毛、郑《诗》,《左氏春秋》。
”(节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 1.文中画框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勾选相应位置。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席薪枕块,文中指居丧时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块上,以表示悲伤哀苦之意。
B.何怨,怨恨什么。
原弊文言文翻译注释
昔者齐桓公与楚庄王会于召陵,欲以其威德服诸侯,而诸侯不附。
桓公患之,问于管仲。
管仲对曰:“臣闻之,明主不恃人,明君不忧民。
今君欲服诸侯,宜先修德,而后求诸侯之附。
若但恃威德,则诸侯必叛。
且夫诸侯之附,非一日之成也,必积德累善,而后能致之。
愿君深思之。
”注释:昔者:古时,指过去的一段时间。
齐桓公: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名小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君之一。
楚庄王: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名熊审。
会于召陵:在召陵举行会盟。
召陵,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
欲以其威德服诸侯:希望凭借自己的威势和德行来使诸侯臣服。
而诸侯不附:但是诸侯们并不愿意臣服。
桓公患之:齐桓公感到忧虑。
问于管仲:向管仲请教。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
对曰:回答说。
臣闻之:我听说。
明主不恃人:明智的君主不依赖他人。
明君不忧民:贤明的君主不忧虑百姓。
今君欲服诸侯:现在君主您想要使诸侯臣服。
宜先修德:应该首先修养德行。
而后求诸侯之附:然后才能求得诸侯的归附。
若但恃威德:如果只是依靠威势和德行。
则诸侯必叛:那么诸侯一定会背叛。
且夫诸侯之附:而且诸侯的归附。
非一日之成也:不是一天之内就能实现的。
必积德累善:必须积累德行,不断行善。
而后能致之:然后才能使他们归附。
愿君深思之:希望君主您深思这个问题。
译文:古时候,齐桓公和楚庄王在召陵会盟,想要凭借自己的威势和德行来使诸侯臣服,但是诸侯们并不愿意臣服。
齐桓公感到忧虑,便向管仲请教。
管仲回答说:“我听说,明智的君主不依赖他人,贤明的君主不忧虑百姓。
现在君主您想要使诸侯臣服,应该首先修养德行,然后才能求得诸侯的归附。
如果只是依靠威势和德行,那么诸侯一定会背叛。
而且诸侯的归附,不是一天之内就能实现的,必须积累德行,不断行善,然后才能使他们归附。
希望君主您深思这个问题。
”。
原毁重点字词及解释
汇报人姓名
CLICK TO ADD TITLE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01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02
因此(是:这 故:因为) 事情做成了,(表顺承)诽谤(便随之)产生;品德高了, (表顺承)诋毁就随之来了。
03
唉!读书人(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生活(处:居住-生活)在这世界上,却(表转折,却)希望名誉(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昭著,道德(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畅行,难啊(已:通“矣” ,语尾语气词)!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研读课文第六节
汇报人姓名
CLICK TO ADD TITLE
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01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
02
他们(指现在的君子)对别人,说:“他即使能这样,他的人品不值得(足够、值得)称道;他即使擅长这个,他的才能(才用、才能)不值得称赞。”
廉,故自取也少.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
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自己没有什么优点,说:“我擅长这个,这也足够了。”
自己没有什么能力,说:“我能够这样,这也够了。
对外(名词作状语“对外”)来(表目的连词,“来”)对别人欺骗,对内(名词作状语“对内”)来对良心欺骗,没有多少收获就(表顺承,就)停止了,不也对待自己太少了吗?
02
研读课文第四节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原毁原文及翻译逐句
原毁原文及翻译逐句:原文:原毁【作者】韩愈【朝代】唐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
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
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曰:“能善是,是亦足矣。
”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今之君子则不然。
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
”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
”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
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
”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注释:(1)君子:指旧时贵族阶级士大夫。
原弊详解
2010湖北卷原弊[宋] 欧阳修农者,天下之本(根本)也,而(而且王道,仁政)所由起(起:开始)也。
(农业,是天下的根本,良好的政治都是由此兴起的。
)治国者)未尝敢忽(忽视),(古代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未曾敢疏忽,)谈论笑之曰:鄙(浅陋)。
(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听到有人谈起农业上的事,就一同讥笑他说:浅陋。
)税收,赋税,这里名词做动词,征收赋税把用于某方面的办法、物资等用到别的方面,这里指挪用赋税)之为急,不知务(致力,专力从事)农为先者,是未原(探究从政,治理国家)之本末(①树木的根部和稍部;②原委,始末;③主次,轻重,先后;④指农业和工商业)也。
(只知道征收赋税支配使用是急切的事情,却不明白从事农业生产是首要大事,这是没有探究清楚处理政务的主次是什么。
)知务(致力节省费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方法)也。
(明白要致力于农业生产却不懂得节省费用来爱护百姓,这是没有完全清楚致力于农业生产的方法。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渡)。
(古代治理天下的人,统治者和生产者互相帮助来渡过难关。
)下之用力者甚勤(尽心尽力做,尽力),上之用物者有节(节制遗留,剩下余力),国不过(过分)费,上爱其下,下给(供给)其上,使不相困(困窘)。
(农民非常勤劳地生产,统治者使用财物有节制。
农民不保留自己的余力,国家不过分浪费。
统治者爱护他的百姓,百姓供给他们的统治者,使他们相互都不困窘。
)一夫之力,督(督促)之必尽(竭尽)其所任(能力);一日之用(用度),节(节制)之必量(估量)其所入。
(一个人的力量,督促他他就能竭尽其所能;一天的用度,要有节制就一定要估量所收入的。
)一岁之耕,供公(国家)与民食(食物),皆出其间而常有余。
(一年的耕种所得,供给国家与百姓的食物,都出自这里,常常要有所节余。
)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储备)。
(所以三年里就要节余出一年的储备。
)今乃(却)不然(这样),耕者,不复督其力(尽力);用者,不复计(计算)其出入(支出和收入)。
《欧阳修改文》文言文翻译
《欧阳修改文》文言文翻译《欧阳修改文》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欧阳修改文》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原文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
有奔马毙①犬,公曰:“试书其一事。
”一曰:“有犬卧于通衢②,逸马③蹄而杀之."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弊。
“公曰:”使子修史④,万卷未已也。
“曰:”内翰⑤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
相与⑥一笑。
注释1.毙:杀死。
这里指踏死。
2.通衢(拼音:qú):通往各处的.大道,四通八达的大街。
3.逸马:奔马。
(正在奔跑着的马)4.修史:编该史书。
5.内翰:翰林的别称,指欧阳修。
6.相与:互相,一起。
翻译欧阳修在翰林院做官时,常和同事一起出游。
有一次,路边的奔马踩死了一只狗。
欧阳修说:“请大家试着记载此事。
”一人说:“有条狗睡在大路上,一匹奔跑的马用马蹄踩死了它。
”另一人说:“一匹马在大路上奔跑,路上睡着的狗碰上了,给踩死了。
”欧阳修说:“假如让你们编写史书,写一万卷也写不完哪。
”于是有人问:“那你说怎样写呢?”欧阳修说:“奔马在大路上踩死了一只狗。
”大家听了相互笑了起来。
欧阳修个人简介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领导了北宋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传文言文翻译
欧阳修传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重点,各位,大家看看下面的欧阳修传的文言文翻译,请看:欧阳修传文言文翻译原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举进士,调西京推官。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
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
庆历三年,知谏院。
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
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
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
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
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
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
”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
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
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
”于是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
居二年,徙扬州、颍州。
复学士,留守南京。
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
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译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欧阳公治狱文言文翻译
欧阳公治狱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欧阳公治狱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原文:①欧阳公讳晔,字日华。
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
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
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
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
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然汝能听我言乎?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
”僧喜曰:“诺。
”饥民赖以全活。
②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
在*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
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
”独不肯署。
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③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
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
留者*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
”囚不知所以然。
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
”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
”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
所居,人皆爱思之。
翻译:欧阳公,名讳晔,字日华。
从他还是平民时,不符合道义的馈赠他就不会接受;年轻时与他交往的亲戚好友,后来有的做了大官,欧阳公就终身不到他家。
他自己做了官处理事情很有魄力。
起初他任随州推官,案件中难以决断的有三十六件。
大洪山奇峰寺聚集了几百名僧人,转运使怀疑庙里积累的财物很多,是僧人们非法谋利所得,就派欧阳公前往把庙里的财物没收掉。
僧人们把一千两银子送给欧阳公,欧阳公笑着说:“我哪里用得着这些东西?但你们能听我的话吗?今年灾荒严重,你有六七万石粮食,能全部捐献给官府赈济灾民,那么我就不没收你们的财物。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原文及翻译原文:欧阳公讳晔,字日华。
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
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
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
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
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然汝能听我言乎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
”僧喜曰:“诺。
”饥民赖以全活。
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
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
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
”独不肯署。
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
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
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
”囚不知所以然。
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
”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
”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
所居,人皆爱思之。
译文:欧阳公,名讳晔,字日华。
从他还是平民时,不符合道义的馈赠他就不会接受;年轻时与他交往的亲戚好友,后来有的做了大官,欧阳公就终身不到他家。
他自己做了官处理事情很有魄力。
起初他任随州推官,案件中难以决断的有三十六件。
大洪山奇峰寺聚集了几百名僧人,转运使怀疑庙里积累的财物很多,是僧人们非法谋利所得,就派欧阳公前往把庙里的财物没收掉。
僧人们把一千两银子送给欧阳公,欧阳公笑着说:“我哪里用得着这些东西?但你们能听我的话吗?今年灾荒严重,你有六七万石粮食,能全部捐献给官府赈济灾民,那么我就不没收你们的财物。
”僧人们高兴地答应:“是。
”饥民们就靠着这些粮食全部活了下来。
陈尧咨凭着官大钱多,骄横非常,下属官员没有敢抬头仰视他的。
在江陵时,他用私自铸造的钱币冒充官府出售的黄金,府吏持着文书,强迫下属官员在文书上签名。
欧阳公呵斥府吏:“官府出售的黄金上面应当有纹记。
欧阳修家教文言文翻译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举进士,调西京推官。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
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
庆历三年,知谏院。
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
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
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
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
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
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
”对曰:“臣愿陛下广开言路,以通天下之情,使贤才得以尽其用,则国家之治,如指诸掌。
”修自幼丧父,家境贫寒,母亲郑氏亲自教他读书写字。
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他写字。
又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
等到他稍微长大一些,家里没有书可读,就到邻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进行抄写。
还没抄完,他就已经能背诵其中的文章。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欧阳修的家教非常严格,他母亲郑氏深知读书的重要性,用荻画地教他写字,让他诵读古人的篇章,培养他的文学素养。
欧阳修从小就对读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勤奋好学,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在母亲的教导下,他逐渐成为了一位文学巨匠。
欧阳修的家教理念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首先,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修《原弊》原文及翻译
原文: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
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
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
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
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
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
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
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
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此甚可叹也!
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
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
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
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
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
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
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
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
译文:
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也是国家制订统治措施的起源。
古代治理国家的人不曾敢轻视疏忽,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
听见有人说起农业之事,就相互笑他说:(这是)低贱的事情。
他们知道通过赋税将农业物资移用到自己身上是紧急的事情,不懂得致力于农业是首先要考虑的,这是没有弄清统治措施的根本啊。
懂得致力于农业而不懂得节约用度来爱护农民,这是没有尽到致力于农业的办法啊。
古代治理国家的人,统治者和百姓相互移用来互相补充。
处于下位的百姓尽力很勤勉,处于上位的统治者使用物资有节制,百姓不保留自己的气力,国家不过分浪费,统治者爱护他们的百姓,百姓提供物资给统治者,使得上下都不相困扰。
一位男子的力气(官府)督促他一定要尽力完成自己的职责,一天的用度(官府)约束他一定要衡量自己的收入,一年种出的庄稼供给官府和百姓,食物都从这里面出来,因而常常有富余的,所以三年便能余下一年的储备。
现在却不是这样,耕种的人不再督责尽力耕种,消费者不再更具收入确定支出。
农民一年耕种打下的粮食供给官府才刚刚够,而农民自己的食物却不超过几个月。
严重的,收获的事情刚刚结束,农民只能将簸出来的糠麸或秕稗作为食物,或者采摘橡树的种子、存储菜根来勉强度过冬春的饥荒时节。
如果遭受不幸遇到水灾旱灾,就会纷纷倒下成为饿殍。
这样的情况很是可悲可叹啊!
国家停止用兵已经33年了,士兵中那些身经百战的人有的老的老死的死现在几乎都没有了,而后来当兵的人不曾听见过战鼓。
懂得战阵。
生活在没有战事的时代而衣食不缺,那情势不能不骄傲懒惰。
现在士兵进入兵营,不自己抱着自己东西而让别人抱着;禁兵领取粮食,不自己挑着而雇人挑着。
他们的骄纵懒惰就是这样,又怎么愿意冒着辛苦而参加战斗
呢?如果能让士兵能承受辛苦而能够战斗,即使损耗农民的利益,这样做也是可以的。
但奈何他们只有当兵的虚名,而实际上是一群骄纵懒惰的无用之人啊。
古代大凡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都在田间劳作,农闲的时候就将作战的技能教给他们,现在却完全不同,一旦遇到灾年,那么各州郡的冠岩就用尺子度量百姓中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招他们去做禁兵,稍差一点低于尺度且稍微有些瘦弱的,登记在册作为厢兵。
官员招人多的有赏赐,而百姓正处于穷困之时争相投军。
所以,一遇上凶年荒灾,那么留在田地的,只有老弱之人了。
而官方这时也说:如果不将他们收留当兵,那么恐怕就会做强盗。
唉!只是知道他们某段时间不做强盗,却不知道他们一生骄纵兰度而窃取食物啊。
古代那些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承担种田的工作,而年老体弱的游玩;现在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游玩,而老弱之人却留守在田地间。
为什么相反到了这么严重的程度呢?然而百姓在田间尽力耕作的,有时不免于吃猪狗之食,而一旦离开田地做僧人或士兵,就终身安乐舒适而享有丰美的食物,那么种田的农民不能不一天天减少啊。
所以说有引诱农民离开田地的弊端,说得就是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