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奥赛辅导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奥赛辅导:第一讲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高中数学奥赛辅导:第一讲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高中数学奥赛辅导第一讲 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知识、方法、技能Ⅰ.整数的奇偶性将全体整数分为两类,凡是2的倍数的数称为偶数,否则称为奇数.因此,任一偶数可表为2m (m ∈Z ),任一奇数可表为2m+1或2m -1的形式.奇、偶数具有如下性质:(1)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2)奇数的平方都可表为8m +1形式,偶数的平方都可表为8m 或8m +4的形式(m ∈Z ).(3)任何一个正整数n ,都可以写成l n m2=的形式,其中m 为非负整数,l 为奇数.这些性质既简单又明显,然而它却能解决数学竞赛中一些难题.Ⅱ.质数与合数、算术基本定理大于1的整数按它具有因数的情况又可分为质数与合数两类.一个大于1的整数,如果除了1和它自身以外没有其他正因子,则称此数为质数或素数,否则,称为合数.显然,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2是最小的且是惟一的偶质数.定理:(正整数的惟一分解定理,又叫算术基本定理)任何大于1的整数A 都可以分解成质数的乘积,若不计这些质数的次序,则这种质因子分解表示式是惟一的,进而A 可以写成标准分解式:n a n a a p p p A 2121⋅= (*). 其中i n p p p p ,21<<< 为质数,i α为非负整数,i =1,2,…,n .【略证】由于A 为一有限正整数,显然A 经过有限次分解可分解成若干个质数的乘积,把相同的质因子归类整理可得如(*)的形式(严格论证可由归纳法证明).余下只需证惟一性.设另有j m n q q q q q q q A m ,,212121<<<⋅= 其中βββ为质数,i β为非负整数,j=1,2,…,m .由于任何一i p 必为j q 中之一,而任一j q 也必居i p 中之一,故n=m .又因 ),,2,1(,,2121n i q p q q q p p p i i n n ==<<<<<则有,再者,若对某个i ,i i βα≠(不妨设i i βα>),用i i p β除等式n n n a n a a p p p p p p βββ 21122121⋅=两端得:.11111111n i i n i i n i i n i p p p p p p p ββββεβαα +-+--⋅=此式显然不成立(因左端是i p 的倍数,而右端不是).故i i βα=对一切i =1,2,…,n 均成立.惟一性得证.推论:(合数的因子个数计算公式)若n n p p p A ααα 2121=为标准分解式,则A 的所有因子(包括1和A 本身)的个数等于).1()1)(1(21+++n ααα (简记为∏=+n i i 1)1(α) 这是因为,乘积2222212111()1()1(21nn p p p p p p p p ++++++⋅++++ αα )nn p α++ 的每一项都是A 的一个因子,故共有∏=+ni i 1)1(α个. 定理:质数的个数是无穷的.【证明】假定质数的个数只有有限多个,,,21n p p p 考察整数.121+=n p p p a 由于1>a 且又不能被),,2,1(n i p i =除尽,于是由算术基本定理知,a 必能写成一些质数的乘积,而这些质数必异于),,2,1(n i p i =,这与假定矛盾.故质数有无穷多个.赛题精讲例1.设正整数d 不等于2,5,13.证明在集合{2,5,13,d }中可以找到两个元素a ,b ,使得a b -1不是完全平方数. (第27届IMO 试题)【解】由于2×5-1=32,2×13-1=52,5×13-1=82,因此,只需证明2d -1,5d -1,13d -1中至少有一个不是完全平方数.用反证法,假设它们都是完全平方数,令2d -1=x 2 ①5d -1=y 2 ②13d -1=z 2 ③x,y,z ∈N *由①知,x 是奇数,设x =2k -1,于是2d -1=(2k -1)2,即d =2k 2-2k+1,这说明d 也是奇数.因此,再由②,③知,y,z 均是偶数.设y=2m ,z =2n ,代入③、④,相减,除以4得,2d =n 2-m 2=(n+m)(n -m),从而n 2-m 2为偶数,n ,m 必同是偶数,于是m+n 与m -n 都是偶数,这样2d 就是4的倍数,即d 为偶数,这与上述d 为奇数矛盾.故命题得证.例2.设a 、b 、c 、d 为奇数,bc ad d c b a =<<<<并且,0,证明:如果a +d =2k ,b+c=2m ,k,m 为整数,那么a =1. (第25届IMO 试题)【证明】首先易证:.22m k >从而ad d a d a c b a d m k 4)()(,(22+-=+->->于是因为 22)(4)(c b bc c b +=+->.再由,222,2,22a b a b b c a d bc ad k m m k -=⋅-⋅-=-==可得 因而))(()2(2a b a b a b m k m -+=⋅-- ①显然,a b a b -+,为偶数,a b m k --2为奇数,并且a b a b -+和只能一个为4n 型偶数,一个为4n+2型偶数(否则它们的差应为4的倍数,然而它们的差等于2a 不是4 的倍数),因此,如果设f e a b m k ⋅=--2,其中e,f 为奇数,那么由①式及a b a b -+,的特性就有(Ⅰ)⎩⎨⎧=-=+-.2,21f a b e a b m 或(Ⅱ)⎩⎨⎧=-=+-.2,21e a b f a b m 由f a b a b a b ef m k 222≤-<-≤-=- 得e=1,从而.2a b f m k --=于是(Ⅰ)或(Ⅱ)分别变为⎪⎩⎪⎨⎧-=-=+--)2(2,21a b a b a b m k m 或⎪⎩⎪⎨⎧=--=+--12),2(2m m k a b a b a b 解之,得1122-+-=⋅m m k a .因a 为奇数,故只能a =1.例3.设n a a a ,,,21 是一组数,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取1或-1,而且a 1a 2a 3a 4+a 2a 3a 4a 5+…+a n a 1a 2a 3=0,证明:n 必须是4的倍数. (第26届IMO 预选题)【证明】由于每个i a 均为1和-1,从而题中所给的等式中每一项321+++i i i i a a a a 也只取1或-1,而这样的n 项之和等于0,则取1或-1的个数必相等,因而n 必须是偶数,设n=2m. 再进一步考察已知等式左端n 项之乘积=(n a a a 21)4=1,这说明,这n 项中取-1的项(共m 项)也一定是偶数,即m=2k ,从而n 是4的倍数.例4.如n 是不小于3的自然数,以)(n f 表示不是n 的因数的最小自然数[例如)(n f =5].如果)(n f ≥3,又可作))((n f f .类似地,如果))((n f f ≥3,又可作)))(((n f f f 等等.如果2)))(((= n f f f f ,就把k 叫做n 的“长度”.如果用n l 表示n 的长度,试对任意的自然数n (n ≥3),求n l ,并证明你的结论.(第3届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试题)【解】令m t n m ,2=为非负整数,t 为奇数. 当m=0时,2)()(==t f n f ,因而l n =1; 当0≠m 时,设u 是不能整除奇数t 的最小奇数,记).(t g u =(1)若.2,2))((,)(,2)(1===<+n m l n f f u n f t g 所以则(2)若.3,2)3()))(((,3)2())((,2)(,2)(111======>+++n m m m l f n f f f f n f f n f t g 所以则故⎪⎩⎪⎨⎧>>==+.,2);)((2)(,,0,2,3;,11其他情形如上且为奇数当为奇数时当t g t g t m t n n l m m n例5.设n 是正整数,k 是不小于2的整数.试证:k n 可表示成n 个相继奇数的和.【证明】对k 用数学归纳法.当k=2时,因),12(312-+++=n n 命题在立.假设k=m 时成立,即,)12()3()1(2n na n a a a nm +=-++++++= (a 为某非负数) 则,)()(2221n n n na n n n na n n n m m +-+=+=⋅=+若记n n na b -+=2(显然b 为非负偶数),于是1),12()3()1(21+=-++++++=+=+m k n b b b n nb n m 即 时,命题成立,故命题得证.例6.在平面上任画一条所有顶点都是格点的闭折线,并且各节的长相等.能使这闭折线的节数为奇数?证明你的结论. (莫斯科数学竞赛试题)【解】令符合题设条件的闭折线为A 1A 2…A n A 1,则所有顶点i A 的坐标(i i y x ,)符合).,,2,1(,n i Z y x i i =∈并且C n i C Y X i i ,,2,1(22 ==+为一固定的正整数),其中),,,,,2,1(,111111y y x x n i y y Y x x X n n i i i i i i ===-=-=++++ 则由已知有∑==n i i X1,0 ① ∑==n i i Y1,0 ②2222222121n n Y X Y X Y X +==+=+ ③不妨设i i Y X 和中至少有一个为奇数(因为设m t X i m i ,2=是指数最小的,t i 为奇数,用2m 除所有的数后,其商仍满足①、②、③式),于是它们的平方和C 只能为4k+1或4k+2.当C=4k+2时,由③知,所有数对i i Y X 与都必须是奇数,因此,根据①、②式知,n 必为偶数.当C=4k+1时,由③知,所有数对i i Y X 与都必一奇一偶,而由①知,X i 中为奇数的有偶数个(设为2u ),余下的n -2u 个为偶数(与之对应的Y i 必为奇数),再由②知,这种奇数的Yi 也应有偶数个(设为u n 22-=ν),故)(2ν+=u n =偶数. 综上所述,不能作出满足题设条件而有奇数个节的闭折线.例7.求出最小正整数n ,使其恰有144个不同的正因数,且其中有10个连续整数.(第26届IMO 预选题)【解】根据题目要求,n 是10个连续整数积的倍数,因而必然能被2,3,…,10整数.由于8=23,9=32,10=2×5,故其标准分解式中,至少含有23·32·5·7的因式,因此,若设 ,11753254321 ααααα⋅⋅⋅⋅=n 则.1,1,2,34321≥≥≥≥αααα由,144)1)(1)(1)(1(4321=++++ αααα而,482234)1)(1)(1)(1(4321=⋅⋅⋅≥++++αααα故最多还有一个,2),5(0≤≥>j j j αα且为使n 最小,自然宜取.025≥≥α由)0(144)1)(1)(1)(1()0(144)1)(1)(1)(1)(1(54321554321时或时==++++≠=+++++ααααααααααα考虑144的可能分解,并比较相应n 的大小,可知合乎要求的(最小),2,521==αα,1543===ααα故所求的.11088011753225=⋅⋅⋅⋅=n下面讲一个在指定集合内的“合数”的问题.这种合数与通常的合数有区别,题中的“素元素”是指在该集合内的素数,也与通常的素数有区别.例8.设n>2为给定的正整数,{}.,1*N k kn V n ∈+=试证:存在一数,n V r ∈这个数可用不只一种方式表示成数集V n 中素元素的乘积. (第19届IMO 试题)【证明】由于V n 中的数都不小于),2(1>+n n 因而n V n n n n ∈-⋅---)12()1(,)12(,)1(22. 显然)12()1(,)1(2-⋅--n n n 是V n 中的素元素.又若(2n -1)2不是V n 中素元素,则有 ,)12()1()1(,12-=+⋅+≥≥n bn an b a 使由此有,44b a abn n ++=-于是,31≤≤ab 从而b=1,a =1;b=1,a =2,b=1,a =3,对此就有,8,28,2=n 故n=8.这说明 ,当2)12(,8-≠n n 时就是V n 中素元素.当)]12)(1[()12()1(,.)12()1(,82222--=--=∈--=≠n n n n r V r n n r n n 且显然令时 )].12)(1[(--n n当n=8时,有1089=136×8+1=9×121=33×33,而9,121,33∈V 8.综上知,命题得证.例9.已知n ≥2,求证:如果n k k ++2对于整数k (30n k ≤≤)是质数,则n k k ++2对于所有整数)20(-≤≤n k k 都是质数.(第28届(1987)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试题6)【证】设m 是使n k k ++2为合数的最小正整数.若n m m p n m n ++-≤<2,23是令的最小质因子,则n m m p ++≤2.(1)若m ≥p ,则p|(m -p)2+(m -p)+n. 又(m -p)2+(m -p)+n ≥n >p ,这与m 是使n k k ++2为合数的最小正整数矛盾.(2)若m ≤p -1,则n m p m p n m p m p +---=+--+--))(1()1()1(2被p 整除,且.)1()1(2p n n m p m p >≥+--+--因为n m p m p +--+--)1()1(2为合数,所以.12,1+≥≥--m p m m p 由 ,122n m m p m ++≤≤+ 即 ,01332≤-++n m m 由此得363123n n m <-+-≤ 与已知矛盾.所以,对所有的n k k n k n ++-≤<2,23为质数.(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高中数学奥赛讲课教案

高中数学奥赛讲课教案

高中数学奥赛讲课教案
教学内容:高中数学奥赛备赛技巧
教学目标:掌握高中数学奥赛备赛的基本技巧,提高解题效率和竞赛成绩。

教学重点:掌握奥赛常用的数学解题技巧,提高逻辑推理和数学推导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解决奥赛题目,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工具:教材、笔记本、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奥赛备赛的重要性和目的。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二、奥赛题型解析(15分钟)
1. 分析奥赛常见的题型和解题思路。

2. 讲解解题技巧和方法。

3. 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奥赛问题的解决方式。

三、解题策略训练(20分钟)
1. 分组训练,让学生结合前面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奥赛题目。

2. 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寻找解题思路,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四、答疑与讨论(10分钟)
1. 学生提出疑问和困惑,老师解答并整理归纳。

2. 学生互相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共同提高。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2. 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馈:每节课结束后,学生填写反馈表,老师总结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便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拓展: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参加校内外的数学竞赛,加强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教学和作业考核,评估学生对奥赛备赛技巧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向,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奥赛赛前辅导

高中数学奥赛赛前辅导

第一讲 集合与函数综合问题例1、数集M 由2003个不同的实数组成,对于M 中任何两个不同的元素a 和b,数2a +M 中任何一个数a,(2003年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试题)分析:欲证证明:设a ,b ,c 是数集M 中任意三个两两不同的元素,由题设知2222a b c c ++++都是有理数,于是22((()(1(2)2a b a b a b +-+=-+= 是有理数.22((c c +-+=是有理数,从而1(2)2是有理数,进而11((22=+是有理数.例2、称有限集S 的所有元素的乘积为S 的“积数”.给定数集111,,,.23100M ⎧⎫=⎨⎬⎩⎭求数集M 的所有含偶数个元素的子集的“积数”之和.分析:数集M 的所有子集的积数之和为111(1)(1)(1)1.23100+++- 设数集M 的所有含偶数个元素的子集的积数和为x ,所有含奇数个元素的子集的积数之和为y ,则111(1)(1)(1) 1.23100x y +=+++- 只需再建立一个关于x ,y 的方程,就可解出x ,y .解答:设数集M 的所有含偶数个元素的子集的积数之和为x ,所有含奇数个元素的子集的积数之和为y ,则111(1)(1)(1)1,23100111(1)(1)(1)1,2310099,299.1004851.200x y x y x y x y x +=+++--=----+=-== 又所以解得例3、设集合S n ={1,2,…,n}.若X 是S n 的子集,把X 中的所有数的和称为X 的“容量”(规定空集的容量为0).若X 的容量为奇(偶)数,则称X 为S n 的奇(偶)子集.(1)求证:S n 的奇子集与偶子集个数相等;(2)求证:当n ≥3时,S n 的所有奇子集的容量之和与所有偶子集的容量之和相等; (3)当n ≥3时,求S n 的所有奇子集的容量之和.(199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试题)分析:要证明两个集合的元素的个数一样多,一种方法是直接把这两个集合的元素个数算出来,另一种方法是在这两个集合之间建立一个一一对应.本题我们将用后一种方法来解.解答:(1)设A 是S n 的任一奇子集,构造映射f 如下:{1},1;{1},1.A A A A A A -∈∉ 若若(注:A —{1}表示从集合A 中去掉1后得到的集合) 所以,映射f 是将奇子集映为偶子集的映射.易知,若A 1,A 2是S n 的两个不同的奇子集,则f (A 1)≠f (A 2),即f 是单射. 又对S n 的每一个偶子集B ,若1∈B ,则存在A =B \{1},使得f (A )=B ;若1B ∉,则存在{1},A B = 使得f (A )=B ,从而f 是满射.所以,f 是S n 的奇子集所组成的集到S n 的偶子集所组成的集之间的一一对应,从而S n 的奇子集与偶子集个数相等,故均为11222n n -= 个.(2)设a n (b n )表示S n 中全体奇(偶)子集容量之和. 若n (≥3)是奇数,则S n 的奇子集由如下两类:(1)S n -1的奇子集;(2)S n -1的偶子集与集{n }的并,于是得a n =a n -1+(b n -1+n ²2n -2), ①又S n 的偶子集可由S n -1的偶子集和S n -1的奇子集与{n }的并构成,所以b n = b n -1+(a n -1+n ²2n -2), ② 由①,②,便得a n = b n . 若n (≥4)是偶数,同上可知a n =a n -1+(a n -1+n ²2n -2),b n = b n -1+(b n -1+n ²2n -2),由于n -1是奇数,由上面已证a n -1= b n -1,从而a n = b n . 综上即知,a n = b n ,n =3,4…(3)由于S n 的每一个元素均在2n -1个S n 的子集中出现,所以,S n 的所有子集容量之和为2n -1(1+2+…+n )=2n -2n (n +1).又由(2)知,a n =b n ,所以2312(1)2(1).2n n n a n n n n --=+=+说明(2)的证明中,建立了递推关系.这也是解决“计数”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 例4、设A 是集合S ={1,2,…1000000}的一个恰有101个元素的子集.证明:在S中存在数t 1,t 2,…t 100,使得集合{|},1,2,,100j j A x t x A j =+∈= 中,每两个的交集为空集.(2003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试题)证明:考虑集合D ={x -y |x ,y ∈A },则||≤101100110101.D ⨯+=若i j A a ≠∅ ,设i j a A A ∈ ,则a =x +t i ,a=y +t j ,其中x ,y ∈A ,则t i -t j =y -x ∈D .若t i -t j ∈D ,即存在x ,y ∈A ,使得t i -t j =y -x ,从而x +t i = y +t j ,即.i j A A ≠∅ 所以,i j A A ≠∅ 的充要条件是t i -t j ∈D .于是,我们只需在集合S 中取出100个元素,使得其中任意两个差都不属于D .下面用递推方法来取出这100个元素.先在S 中任取一个元素t 1,再从S 中取一个t 2,使得122{|}.t t D t x x D +=+∈∈这是因为取定t 1后,至多有10101个S 中的元素不能作为t 2,从而在S 中存在这样的t 2.若已有k (≤99)个S 中的元素t 1,t 2,…,t k 满足要求,再取t k +1,使得t 1,…,t k 都不属于t k +1+D ={ t k +1+x |x ∈D },这是因为t 1,t 2,…,t k 取定后,至多有10101k ≤999999个S 中的数不能作为t k +1,故在S 中存在满足条件t k +1.所以,在S 中存在t 1,t 2,…,t 100,其中任意两个的差都不属于D .综上所术,命题得证.说明:条件|S |=106可以改小一些.一般地,我们有如下更强的结论:若A 是S ={1,2,…,n }的k 元子集,m 为正整数,满足条件n >(m -1)2(1),KC +则存在S 中的元素t 1,…,t m ,使A j ={x +t j |x ∈A },j =1,…m 中任意两个的交集为空集.例5、求函数y x =+的值域.(200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试题)≥0y x =-,所以 x 2-3x +2=y 2-2xy +x 2,即(2y -3)x =y 2-2.由上式知232,.223y y x y -≠=-且由222000022000002000002000002≥2332(1)(2)≥0,≥0.23231≤≥ 2.22[2,),,232(2)22≥0,2323≥2,32≥0,231,,,2231y y y x y y y y y y y y y y y x y y x y y x x x y x y y x y x -=--+----<-∈+∞=----=-=---+=-⎡⎫∈=⎪⎢-⎣⎭-得所以或又任取令则故所以且任取令则2200002(1)1≤0,2323y y y y --=-=--故x 0≤1,于是2000032≥0,x x y x -+=+且 综上,所求的函数的值域为31,[2,).2⎡⎫+∞⎪⎢⎣⎭说明:我们先求出了y 的范围31,[2,)2⎡⎫+∞⎪⎢⎣⎭ ,这是不是函数的值域呢?第二部分说明了对于31,[2,)2⎡⎫+∞⎪⎢⎣⎭ 中的任意一个数y 0,总存在一个x 0,使得00y x =+就证明了函数的值域是31,[2,).2⎡⎫+∞⎪⎢⎣⎭例6、求(31)(21)y x x =-+-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分析:仔细观察所给的式子,发现(31)(21)y x x =-+-,从而找到了解题途径.解答:因为(31)(21)y x x =-+-,令()1)f t t =,易知f (t )是奇函数,且f (t )是严格递增函数.所以y =f (3x -1)+f (2x -3).当y=0时,f (3x -1)=-f (2x -3)=f (3-2x ),所以3x -1=3-2x ,解得4.5x =故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4,05).例7、设a >0,211().ax r x ax x x+==+讨论函数r (x )在(0,+∞)中的单调性、最小值与最大值.解答:先讨论它的单调性. 设0<x 1<x 2<+∞212121211212212112212212212112212111()()()()1()()0≤,1()()()()1()()≤0;,1()()()()1()()≥0,r x r x ax ax x x x x a x x x x r x r x x x a x x x x a x x x r x r x x x a x x x x a x -=+-+=--<<-=--<--<-=-->--当有时有所以,在⎛ ⎝上,r (x )是严格递减的;在⎫+∞⎪⎭上,r (x )是严格递增的. 由此可知,r (x )没有最大值;当且仅当x 时,r (x )取最小值说明:此题的结论非常重要,许多问题最后可化归为讨论函数1()(())ar x ax r x x x x=+=+或的增减性来解.例8、设二次函数f (x )=ax 2+bx +c (a ,b ,c ∈R ,a ≠0)满足条件: (1)当x ∈R 时,f (x -4)=f (2-x ),且f (x )≥x ;(2)当x ∈(0,2)时,21()≤();2x f x +(3)f (x )在R 上的最小值为0.求最大的m (m >1),使得存在t ∈R ,只要x ∈[1,m ],就有f (x +t )≤x .(200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试题)分析:先根据题设条件(1),(2),(3),把f (x )的解析式求出来,进而再确定m 的最大值.解答:由f (x -4)=f (2-x ),t ∈R ,可知二次函数f (x )的对称轴为x =-1.又由(3)知,二次函数f (x )的开口向上,即a >0,故可设f (x )=a (x +1)2(a >0)由(1)知f (1)≥1,由(2)知f (1)≤211()12+=,所以f (1)=1,故2211(11),.41()(1).4a a f x x =+==+所以因为21()(1)4f x x =+的图象开口向上,而y =f (x +t )的图象是由y =f (x )的图象平移|t |个单位得到.要在区间[1,m ]上,使得y =f (x +t )的图象在y =x 的图象的下方,且m 最大,则1和m 应当是关于x 的方程21(1)①4x t x ++=的两个根. 令x =1代入方程①,得t =0或t =-4.当t =0时,方程①的解为x 1=x 2=1(这与m >1矛盾!);当t =-4时,方程①的解为x 1=1,x 2=9.又当t =-4时,对任意x ∈[1,9],恒有 2(1)(9)≤0,1(41)≤,4x x x x --⇔-+ 即f (x -4)≤x .所以,m 的最大值为9.说明:我们由f (x -4)= f(2-x ),x ∈R 导出f (x )的图象关于x =-1对称.一般地,若f (x -a )=f (b -x ),x ∈R ,则()()()(),2222b a b a b a b a f x f x a f b x f x -++-+=+-=--=-故f (x )的图象关于2b ax -=对称.这个性质在解题中常常用到.例9、设f 为R +→R +的函数,对任意正实数x ,f(3x)=3f(x),且f (x )=1-|x -2|,1≤x ≤3.求最小的实数x ,使得f (x )=f (2004).分析:先用递推关系推出函数f (x )的解析式,然后再求解. 解答:由已知条件得1,1≤≤2,()3,2≤≤ 3.x x f x x x -⎧=⎨-⎩当3≤x ≤6时,令,3xt =则1≤t ≤2,此时 f (x )=f (3t )=3f (t )=3(t -1) =x -3, 即得 f (x )=|x -3|,2≤x ≤6.当6≤x ≤18时,令,3xt =则2≤x ≤6,于是 f (x )=f (3t )=3f (t )=3|t -3|=|x -9|.1,1≤≤2,|3|,2≤≤6,|9|,6≤≤18,|27|,18≤≤54,()|81|,54≤≤162,|243|,162≤≤486,|729|,486≤≤1458,|2187|,1458≤≤4374.x x x x x x x x f x x x x x x x x x -⎧⎪-⎪⎪-⎪-⎪=⎨-⎪⎪-⎪-⎪⎪-⎩所以f (2004)=2187-2004=183.由于162-81<183,486-243>183,而243-162<183,所以,最小的满足f (x )=f (2004)的实数x =243+183=426.说明:请读者自己证明:不存在实数x ∈(0,1),使得f (x )=183.例10、k 是实数,42421()1x kx f x x x ++=++,对任意三个实数a ,b ,c ,存在一个以f (a ),f (b ),f (c )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求k 的取值范围.分析:首先,对于任意实数x ,f (x )要恒大于0.在这个前提下,对任意三个实数a ,b ,c ,f (a ),f (b ),f (c )均能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只需2f min (x )>f max (x )即可.解答:首先确定k 的范围,使得f (x )恒大于0,即只需x 4+kx 2+1恒大于0即可. 当k ≥0时,x 4+kx 2+1恒大于0;当k <0时,只需 △=k 2-4<0,即-2<k <0.所以,当k >-2时,f (x )恒大于0. (1)当k =1时,f (x )≡1满足题意. (2)当k >1时,有24222422(1)()1≥1(0),1(1)(1)()1≤1132(1),3k x f x x x x k x k x f x x x x k x -=+=++--=+++++==时等号成立当时等号成立所以,max max 2()1,(),3k f x f x +==从而由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有221,3k +⨯>解得k <4. 故1<k <4满足条件.(3)当-2<k <1时,与(2)类似,有max max 2()1,(),3k f x f x +==由221,3k +⨯>解得1.2k >-故112k-<<满足条件.综上所述,所求的k的取值范围为14. 2k-<<说明:本题的关键是把“对任意实数a,b,c,存在一个以f(a),f(b),f(c)为三边长的三角形”这一条件,转化为“2f min(x)>f max(x)”.例11、设N是非负整数集,f:N→N是一个函数,使得对任一n∈N,都有(f(2n+1))2-(f(2n))2=6f(n)+1,①f(2n)≥f(n).问:f(N)中有多少元素小于2003?解答:由题设(f(2n+1)2-(f(2n))2≥1>0,所以f(2n+1)> f(2n).又(f(2n+1)2=(f(2n))2+6 f(n)+1<(f(2n)2+6 f(2n)+9,所以f(2n+1)< f(2n)+3,故f(2n+1)< f(2n)+1或f(2n)+2.而(f(2n+1)2-(f(2n))2是奇数,所以f(2n+1)与f(2n)的奇偶性不同,从而f(2n+1)= f(2n)+1.代入①式,得f(2n)=3 f(n).令n=0,f(0)=3f(0),所以f(0)=0.令n=0代入①式,得f(1)=1,于是f(2)=3 f(1)=3.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f是严格递增函数,即证f(n+1)>f(n).当n=0,1,2时,命题成立.假设对小于等于n的情形命题成立.则当n=2k(k≥1)为偶数时,有f(n+1)=f(2k+1)=f(2k)+1> f(2k)=f(n).当n=2k+1(k≥0)为奇数时,因为0≤k<k+1≤n,所以f(k+1)>f(k),从而f(k+1)≥f(k)+1,于是f(n+1)=f(2k+2)=3 f(k+1)≥3 f(k)+3= f(2k)+1+2= f(2k+1)+2> f(2k+1)= f(n)综上,f(n)是严格单调递增函数.显然,f(27)=3 f(26)=…=37 f(1)=2187>2003,而f(127)= f(126)+1=3 f(63)+4=9 f(31)+4=9 f(30)+13=27 f(15)+13=27 f(14)+40=81 f(7)+40=81 f(6)+121=243 f(3)+121=243 f(2)+364=729 f(1)+364=1093<2003,所以,共有f(0),f(1),f(2),…,f(127)这128个元素不超过2003.第二讲三角函数及反三角函数例1、化简11(,). cos()cos[(1)]nkk kk kβπαβαβ=≠∈+++∑Z分析:本题目的化简是利用一个递推模型来实现的,即找到这个题目的“源生地”.可先由产生分母cos αcos(α+β)的正切函数之和入手.sin tan()tan ,cos cos()11[tan()tan ].cos cos()sin βαβαααβαβαααββ+-=+=+-+考查即得到递推模型:1.c o s ()c o s [(1)]1{t a n [(1)]t a n ()}s i n k k k k αβαβαβαββ+++=++-+再求和,即得原式1{tan[(1)]tan()}sin k k αβαββ=++-+. 解答:略. 例2、不等式22(1)cos (cos 5)3sin 11x x x x θθθ+--+>--+对任何实数x 均成立,求θ.分析:这是一个关于x 的不等式,以解集为全体实数作为背景条件来求参数θ的范围问题.可将θ的正弦(或余弦)值表示成x 的函数f (x ),再利用f (x )的值域,对正弦(或余弦)值的制约去求得θ.解答:将不等式化成222253153sin cos 11153)1.41x x x x x x x x x x x θθπθ++-++-<=+-+-++-<+-+即利用判别式法可求得2531x y x x +=-+的值域为25[1,].3y ∈-)0,4πθ-<从而322,.44k k k πππθπ-<<+∈Z 例3、设,,1,x y z z +∈=R 试求xy +2xz 的最大值.分析:这是一个在限定条件下,求多元函数的最值问题.如何将多元函数在限定的条件中转化成单元函数,是破解这一问题的关键.可用三角法代换及平均值去求解.1,,,,z x y z +=∈R 且故可令22sin cos ,z αα=而x=cos 2αsin β,y =cos 2αcos β,其中,0,.2παβ⎛⎤∈ ⎥⎝⎦于是2222222222222222(2)cos sin (cos sin 2sin )sin (2cos )cos (cos cos 2sin )2cos sin (2cos cos cos )(cos cos 2sin )2cos sin 2cos cos cos cos cos 2sin ≤2cos 2sin .2cos xy xz x y z αβαβαββαβααββαβαβααββαβαβααβββ+=+=+=-+-=-+-⎛⎫-++ ⎪ ⎪-⎝⎭=-222222221tansin ,cos .2112212≤≤1131t t t t t t t t xy xz t tt βββ-===++++==-++令则故当133x y z ===时,取等号.即xy +2xz的最大值为3例4、已知θ1+θ2+…+θn =π,θi ≥0(i =1,2,…,n ),求sin 2θ1+sin 2θ2+…+sin 2θn 的最大值.(1985年IMO 预选题)分析:由于变量多,变式的目标难确定,不妨先将问题简单化,即先退到θ1+θ2为常数时探讨sin 2θ1+sin 2θ2的最大值的情形.这种策略往往在竞赛题解答中时用到.解答:先考查θ1+θ2=常数的情形.因为22212121222121212122212121221212212122112sin sin (sin sin )2sin sin 4sin cos cos()cos()222cos (2sin 1)1cos().22,,2sin 10;22,2sin 10;22,2sin 2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πθθθθπθθθπθθ+=+-+-=--++-+=-+++++<-<++=-=++>上式中当时时时210.2θ->由此可得出,当122πθθ+<时,θ1与θ2有一个为零时,sin 2θ1+sin 2θ2有最大值;当122πθθ+=且|θ1-θ2|越小时,sin 2θ1+sin 2θ2值越大.n =3时,即θ1+θ2+θ3=π时,2221239sin sin sin ≤4θθθ++是容易证明的.而n ≥4时,可知θ1、θ2、θ3、θ4中必有两个角和不超过.2π 由前面的结论知,12≤2πθθ+时,sin 2θ1+sin 2θ2当θ1或θ2=0时,有最大值.于是所求的最大值可转化成三个角的和为π,其正弦值的平方的最大值问题.另一方面n =2时,θ1+θ2=π,sin 2θ1+sin 2θ2≤2.因此,sin 2θ1+sin 2θ2+…+sin 2θn 的最大值为9.4且当12345,03n πθθθθθθ======= 时,取等号.例5、如图2.1,△ABC 中,高AD =h ,BC =a ,AC =b ,AB =c .若a +h =b +c ,求∠BAC 的范围.分析:许多平面几何中的推导过程可用“三角法”进行转换,尤其是几何不等式的证明问题.经常以正、余弦定理及面积公式等结论作为依据.本题目还要从三角变换及不等式的推理中得出角的范围.解答:由,sin b c a h bc BAC ah +=+⎧⎨∠=⎩得出.sin ahbc BAC =∠令∠BAC =a .于是由22222222()2cos 22()1(1)sin 1.22sin 2cos 1cos 2sin ,cot 1.221122b c a b c bc a bc bca h a h ah a a h h h a a aαααααα+-+--==+-=-=+-+===+++得 故作CE ⊥BC ,使CE =2h .在Rt △BCE中,有BE =且AE +AB =b +c =a +h ≥BE .即2≥≤.3h a h a +得出于是41[1,],23h a +∈从而44cot [1,].[2arccot ,].2332BAC απ∈∠∈故例6、n ∈N +,x 0=0,x i >0,i =1,2,…n 且11.ni i x ==∑求证1≤.2ni π=<(1996年CMO 试题)分析:所证不等式左侧部分可用2a b+得出.右侧部分可引用θi =arcsin(x 0+x 1+…+x i ),再利用三角公式得出.解答:因11,ni ==∑由平均值不等式,有011≤ 1.2n x x x ++++=故1ni =成立.令θi =arcsin(x 0+x 1+…+x i ),i =0,1…,n .故101[0,]0.22n ππθθθθ∈=<<<= 且而11111111111sin sin 2cos sin222cos sin.2sin ,[0,],22(cos )()cos .2(1,2,,).cos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i i i x x x x x x i n θθθθθθθθθπθθθθθθθθθ-----------+-=-=-<<∈-<=-<-= 利用可知故对上述求和有11101211.cos 2sin ,cos ni n i i i i i x x x x x πθθθθθ-=---<-==++++==∑ 但故代入上式可得出所证不等式右侧成立.例7、如图2.2,锐角△ABC 的外接圆中过A 、B 两点的切线分别与过C 的切线交于V 、T ,且AT ∩BC =P ,BV ∩AC =R .设AP 、BR 的中点分别是Q 、S .求证:∠ABQ =∠BAS ,并求当BC ︰CA ︰AB 取何值时,∠ABQ 取最大值. (第41届IMO 预选题)分析:要证∠ABQ =∠BAS ,由条件中的对称性,只要求得∠ABQ 的三角函数值与已知中的△ABC 边及角建立一个结构式即可.作QN ⊥AB 于N ,从cot BNNBQ QN∠=入手,而作PM ⊥AB 于M ,可用BN =BM +MN =111(cos )sin 222c BP B QN PM BP B +== 且是解决问题的突破点.解答:作PM ⊥AB 于M ,QN ⊥AB 于N .记BC =a ,AB =b ,AB =c ,∠A =∠BAC ,∠B =∠CBA ,∠C =∠ACB .由221sin()sin 2,1sin sin()2ABTACTAB BT C S BP c C c PC S b B b AC CT B ππ-====-又BP +CP =a ,故22211.sin ,22ac BP QN PM BP B b c===+而于是 2222222222221()21()21(cos ),2cot cot cot sin sin cos 2sin sin 3.2sin BN BM MN BM AB BM BM AB c BP B BN c b c ABQ B B QN BP B ac Ba cb ac b c ac B b c ac ac B ab C a b c ab C=+=+-=+=++∠==+=++-++++==+-=同理可得出2223cot 2sin a b c BAS ab C++∠=故∠ABQ =∠BAS .2222222223cot 2sin 3(2cos )2sin 2()43cot ≥3cot .sin sin 43cot ,sin 43cos sin )≤.a b c ABQ ab Ca b a b ab C ab C a b C C ab C C y C CC y C C θθ++∠=+++-=+=---=+=-⎫=由记=于是解得≥,y即≤ABQ ∠当且仅当a =b ,3arccos ,4C ∠=即BC ︰CA ︰AB1时取等号.第三讲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例1、给定正整数n 和正数M ,对于满足条件2211≤n a a M ++的所有等差数列a 1,a 2,a 3,…,试求S= a n +1+a n +2+…+a 2n +1的最大值.分析:本题属于与等差数列相关的条件最值问题,而最值的求解运用的方法灵活多样,针对条件的理解不同,将有不同的解法.解答:方法一(代数法).设公差为d ,a n +1=a ,则1221222211222(1)(1),2,21,≥()41()(43)102104≥(),101n n n n n n S a a a n d nd S n M a a nd nd nd S n αααααα+++++=+++=+++=++=-+=++-+ 所以另一方面由从而有||≤1)S n d α+且当时,(1)2(1)n S n n n ⎛=+⎭=+=+由于此时有22211443,(),101n S nd a a M n α+=+==+故因此max S n =+122112111()(1)21(3)21(3sin cos )21)sin(),n n n n n n S a a a a a n n a a n r n r θθθϕ++++++=+++++=+=-+=-=+- 故其中cos sin()1,rϕϕθϕ==-=因此当时,有max2S n=+方法三(判别式法).设首项为a,公差为d,则221122222222(1)(23).222.①3(1)3≤,()≤.②①②,44109≤0.③1(1)③,444109≥0.1(1),||≤1),10nn andSSnd ana a Ma a nd MS Sa a Mn naS SMn nS nad+++==-++++++-++⎡⎤⎛⎫=-⨯⨯-⎢⎥⎪++⎝⎭⎢⎥⎣⎦+=-=故因为所以将代入得因为不等式关于有解所以解之得且当max,10nS=有方法四(不等式法).因为111112222211111122111111max(1)(1)21(3).2,(3)≤(31)()≤10,3≤1,,,nnnn nnnnna an nS n anna aa a a a Ma aa a Ma aa aS+++++++++-+=+++=--++--=+====由柯西不等式得所以3等号当且仅当时取到即有说明:这是1999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一道试题,在解答过程中,要分清什么是常量,什么是变量,注意条件和结论的结构形式.解法一通过配方来完成,解法二运用三角代换的方法,解法三运用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来完成,解法四则主要运用了柯西不等式.本题入口宽,解法多样,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很有好外.例2、n 2(n ≥4)个正整数排成几行几列:a 11 a 12 a 13 a 14 … a 1n a 21 a 22 a 23 a 24 … a 2n a 31 a 32 a 33 a 34 … a 3n … …a n 1 a n 2 a n 3 a n 4 … a nn其中每一行的数成等差数列,每一列的数成等比数列,并且所有公比相等,已知2442431122131,,,.816nn a a a a a a ===+++ 求分析:由于等差数列可由首项与公差惟一确定,等比数列可由首项与公比惟一确定,如果设a 11=a ,第一行数的公差为d ,第一列数的公比为q ,容易算出a st =[a +(t -1)d ]q s -1,进而由已知条件,建立方程组,求出a ,d ,q .解答:设第一行数列公差为d ,各列数列公比为q ,则第四行数列公差是dq 3.于是可得方程组:24113421134342(3)1,1(),83,16a a d q a a d q a a dq ⎧⎪=+=⎪⎪=+=⎨⎪⎪=+=⎪⎩解此方程组,得111.2a d q ===±由于所给n 2个数都是正数,故必有q >0,从而有111.2a d q ===故对任意的1≤k ≤n ,有111112323412311[(1)].2123,22221123,22222:11111,2222222.22k k kk k k n n n n n n ka a q a k d q nS nS n S n nS --++-==+-==++++=++++=+++++=-- 故又两式相减后可得所以 说明:这是1990年全国高中学数学联赛的一道试题,涉及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求和的有关知识和方法.通过建立方程组确定数列的通项;通项确定后,再选择错位相减的方法进行求和.例3、设{a n }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S n 是其前n 项之和.(1)证明:21lg lg lg ;2n n n S S S +++<(2)是否存在常数C >0,使得21lg()lg()lg()2n n n S C S C S C ++-+-=-成立?并证明你分析:对于问题(1),运用对数的性质将所证不等式转化为221,n n n S S S ++<运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要分q =1和q ≠1两种情况讨论;对于问题(2),充分运用已知条件,进行分析论证,可先假设存在常数C >0,使所证等式成立,然后设法推出矛盾.如果不能推出矛盾,再逆推来考虑常数C >0的存在性.解答:(1)证明:设{a n }的公比为q ,由已知得a 1>0,q >0. (i )当q =1时,S n =na 1,从而2222211111(2)(1)0.n n n S S S na n a n a a ++-=+-+=-<即有221.n n n S S S ++<(ii )当q ≠1时,1(1)1n n a q S q-=-,所以22212221121122(1)(1)(1)0.(1)(1)n n n nn n n a q q a q S S S a q q q ++++----=-=-<--由(i )与(ii )知,221n n n S S S ++<恒成立,又由于S n >0,两边取常用对数即得21lg lg lg .2n n n S S S +++<(2)不存在.要使21lg()lg()lg()2n n n S C S C S C ++-+-=-成立,则有221()()(),0.n n n nS C S C S C S C ++⎧--=-⎪⎨->⎪⎩ 分两种情况讨论: (i )当q =1时221211121()()()()[(2)][(1)]0,n n n S C S C S C na C n a C n a C a ++----=-+--+-=-<即不存在常数C >0使结论成立.(ii )当q ≠1时,若条件(S n -C ) (S n +2-C )= (S n +1-C )2成立,则(S n -C ) (S n +2-C )- (S n +1-C )222111111(1)(1)(1)111[(1)]0,n n n n a q a q a q C C C q q q a q a C q ++⎡⎤⎡⎤⎡⎤---=----⎢⎥⎢⎥⎢⎥---⎢⎥⎢⎥⎢⎥⎣⎦⎣⎦⎣⎦=--= 因a 1q n ≠0,故只能有a 1-C (1-q )=0,即11a C q=-,此时由于C >0,a 1>0,必有0<q <1.但当0<q <1时,110,11nn n a a q S C S q q--=-=<--不满足S n -C >0,即不存在常数C >0,使结论综合(i )、(ii )可得,不存在常数C >0,使得21lg()lg()lg()2n n n S C S C S C ++-+-=-成立.说明:这是1995年的一道全国高考试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对数、不等式等基础知识和推理论证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第(2)问属探索性问题.探索性问题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探索性问题是高考与竞赛的热点问题.第(2)问还可以用反证法进行如下证明:假设存在常数C >0,使21lg()lg()lg(),2n n n S C S C S C ++-+-=-12221221210,①0,②0,③()()(),④④(2),⑤n n n n n n n n n n n n S C S C S C S C S C S C S S S C S S S ++++++++⎧->⎪->⎪⎨->⎪⎪--=-⎩-=+-则有由得 根据平均值不等式及①、②、③、④知212112()()2()≥2()0,n n n n n n n S S S S C S C S C S C ++++++-=-+----=因为C >0,故⑤式右端非负,而由第(1)问证明知,⑤式左端小于零,矛盾.故不存在常数C >0,使得21lg()lg()lg()2n n n S C S C S C ++-+-=-成立.例4、如图3.1,有一列曲线P 0,P 1,P 2,…,已知P 0所围成的图形是面积为1的等边三角形,P k +1由对P k 进行如下的操作得到:将P k 的每条边三等分,以每边中间部分的线段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再将中间部分的线段去掉(k =0,1,2,…).记S n 为P n 所围成图形的面积.(1)求数列{S n }的通项公式;(2)求lim .n n S →∞分析:这是一道有关几何图形的操作性问题.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便容易入手.解答:如图,对P 0进行操作,容易看出P 0的每条边变成P 1的4条边,故P 1的边数为3³4,同样,对P 1进行操作,P 1的每条边变成P 2的4条边,故P 2的边数为3³42.类似地,容易得到P n 的边数为3³4n .已知P 0的面积为S 0=1,比较P 1与P 0,容易看出P 1在P 0的每条边上增加了一个小等边三角形,其面积为213,故1021131.33S S =+⨯=+再比较P 2与P 1,可知P 2在P 1的每条边上增加了一个小等边三角形,其面积为221133⨯,面P 1有3³4条边,故2143114341.333S S =+⨯⨯=++类似地有22326351144341.3333S S =+⨯⨯=+++于是猜想2135211211114441333343411493441()399144193483411()().①59559n n n kk nn k k k n n n S ----===+++++⎛⎫=+=+ ⎪⎝⎭⎡⎤-⎢⎥⎣⎦=+⨯-⎡⎤=+-=-⨯⎢⎥⎣⎦∑∑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式.当n =1时,由上面已知①式成立.假设n =k 时,有834().559k k S =- 当n =k +1时,易知第k +1次操作后,比较P k +1与P k ,P k +1在P k 的每条边上增加了一个小等边三角形,其面积为2(1)13k +,而P k 有3³4k 条边,故12(1)12(1)13434834.5593k k k k k kk k S S S ++++=+⨯⨯⎛⎫=+=-⨯ ⎪⎝⎭综上,由数学归纳法①式得证.8348(2)lim lim .5595n n n n S →+∞→+∞⎡⎤⎛⎫=-⨯=⎢⎥ ⎪⎝⎭⎢⎥⎣⎦说明:本题是200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第14题,这类问题的一般解题过程是:实验——归纳——猜想——论证,主要考查学生探索能力.例5、设a 0为常数,且a n =3n -1-2a n -1(n ∈N +) (1)证明:对任意n ≥1,101[3(1)2](1)2;5n n n n n n a a -=+-+-(2)假设对任意n ≥1有a n >a n -1,求a 0的取值范围.分析:本题中数列{a n }由递推关系确定,第一问可以用数学归纳法给予证明,也可以将数列{a n }转化为等比数列直接计算,第二问要对n 进行讨论.解答:(1)证法一:(i )当n =1时,由已知a 1=1-2a 0,等式成立; (ii )假设当n =k (k ≥1)等式成立,即101110111101[3(1)2](1)2,53223[3(1)2](1)251[3(1)2](1)2,5k k k k k k k k kk k k k k k k k k k k a a a a a a -+-+++++=+-+-=-=-+---=+-+- 则也就是说,当n =k +1时,等式也成立.根据(i)和(ii),可知等式对任何n ∈N +成立.证法二:如果设a n -λ3n =-2(a n -1-λ3n -1),用a n =3n -1-2a n -1代入,可解出1.5λ=所以135n n a ⎧⎫-⎨⎬⎩⎭ 是公式比为-2,首项为135a -的等比数列.所以10120133(12)(2)(),551[3(1)2](1)2.5n n n n n n n n a a n a a -+--=---∈=+-+-N 即 (2)解法一:由a n 通项公式得11111023(1)32(1)32,5n n n n n n n a a a -----⨯+-⨯⨯-=+-⨯所以a n >a n -1(n ∈N +)等价于1203(1)(51)()()2n n a n --+--<∈N(i )当n =2k -1,k =1,2,…时,①式即为222302303(1)(51)(),2131(),525k k k a a -----<<+即上式对k =1,2,…都成立,故有101311().5253a -<⨯+=(ii )当n =2k ,k =1,2,…时,①式即为212202203(1)(51)(),2131().525k k k a a -----<>-⨯+即为上式对k =1,2,…都成立,有2120131()0.525a ⨯->-⨯+=综上,①式对任意n ∈N +成立,有010,3a <<故a 0的取值范围为1(0,).3解法二:如果a n >a n -1(n ∈N +)成立,特别取n =1、2有a 1-a 0=1-3a 0>0,a 2-a 1=6a 0>0,因此010.3a <<下面证明当0103a <<时,对任意n ∈N +,有a n -a n -1>0.由a n 通项公式知:5(a n -a n -1)=2×3n -1+(-1)n -1³3³2n -1+(-1)n ³5³3³2n -1a 0. (i)当n =2k -1,k =1,2,…时,5(a n -a n -1)=2×3n -1+3³2n -1-5³3³2n -1a 0>2×2n -1+3³2n -1-5³2n -1 =0.(ii)当n =2k ,k =1,2,…时,5(a n -a n -1)=2×3n -1-3³2n -1+5³3³2n -1a 0>2×3n -1-3³2n -1 ≥0.故a 0的取值范围为1(0,).3说明:本题是2003年全国高考的最后一道压轴题,有一定难度.特别是第二问求参数a 0的取值范围,要转化为相关数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来进行分析讨论,请读者对这一方法务必理解透彻.例6、设{a n }为等差数列,{b n }为等比数列,且22211223312,,()b a b a b a a a ===<,又12lim ()2,n n b b b →+∞+++= 试求{a n }的首项与公差.分析:题中有两个基本量{a n }中的首项a 1和公差d 是需要求的,利用222123,,a a a 成等比数列和给定极限可列两个方程,但需注意极限存在的条件.解答:设所求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因为a 1<a 2,故d =a 2-a 1>0.又{b n }为等比数列,故2422213213,,b b b a a a == 即即422111()(2),a d a a d +=+化简得2211240a a d d ++=,解得1(2,20,d a =--±<而故a 1<0.若222121(2,1);a d a q a =-==则若222121(2,1),a d a q a =-==-则但12lim ()1n n b b b →+∞+++= 存在,故|q |<1,于是21)q =不可能.从而只有1(2,d a =-于是由212lim ()1,n n b b b →+∞+++== 得21a =111)2,(2 2.a d a ===-+=所以故数列{a n }的首项公差分别为 2.说明:本题是200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第13题,涉及到的知识主要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所有项的和等知识,用到方程的思想和方法,且在解题过程中要根据题意及时取舍,如由题意推出d >0,a 1<0,|q |<1等,在解题中都非常重要.例7、设S ={1,2,3,…,n },A 为至少含有两项的、公差为正的等差数列,其项都在S 中,且添加S 的其他元素于A 后均不能构成与A 有相同公差的数列,求这种A 的个数(这里只有两项的数列也看作等差数列).[分析]:可先通过对特殊的n (如n =1,2,3),通过列举求出A 的个数,然后总结规律,找出a n 的递推关系,从而解决问题;也可以就A 的公差d =1,2,…,n -1时,讨论A 的个数.解答:解法一:设A 的公差为d ,则1≤d ≥n -1,分两种情况讨论:(i )设n 为偶数,则当1≤≤2n d 时,公差为d 的A 有d 个;当1≤≤12nd n +-时,公差为d 的A 有n -d 个,故当n 为偶数时,这种A 共有2(12){12[(1)]}().224n n n n +++++++-+= 个(ii )当n 为奇数,则当1≤≤2n d 时,公差为d 的A 有d 个;当1≤≤12n d n +-时,公差为d 的A 有n -d 个,故当n 为奇数时,这种A 共有2111(12)(12)().224n n n ---+++++++= 个综合(i )、(ii )可得,所求的A 有2[]4n 个.解法二:设n 元素集S ={1,2,…,n )中满足题设的A 有a n 个,则a 1=0,a 2=1,a 3=2(A ={1,3},A ={1,2,3}),a 4=4(A={1,3},{1,4},{2,4},{1,2,3,4}),故1[].2n n na a -=+事实上,S ={1,2,…,n }比S ={1,2,…,n -1}的A 增加有公差为n -1的1个,公差为n -2的1个,…,公差为2n (n 为偶数)或12n +(n 为奇数)的增加1个,共增加[]2n个.由{a n }的递推式可得2[].4n n a =说明:这是199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第二试的第一题,主要考查应用等差数列和分类讨论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第四讲 递归数列例1、数列{a n }定义如下:1111,(1416n n a a a +==+求它的通项公式.分析:带根号的部分不好处理,容易想到作代换:令n b =解答:设n b 211, 5.24n n b a b -==于是原递推式可化为2211111(14),241624n n n b b b +---=++ 即(2b n +1)2=(b n +3)2,由于b n 、b n +1非负,所以2b n +1=b n +3,故111222113(3),213(3)(),213(),21111.243322n n n n n n n n n n b b b b b b a +----=--=-=+-==++ 故即故说明:这是1981年IMO 的预选题,解题的关键是换元、转化. 例2、设数列{a n }和{b n }满足a 0=1,b 0=0,且11763,()87 4.n n n n n n a a b n b a b ++=+-⎧∈⎨=+-⎩N 证明: a n (n ∈N )是完全平方数.分析:二元递推式给定二数列,可先消元,化为一元递推式,进而求出通项公式,问题就好办了.证明:由a n +1=7a n +6b n -3,b n +1=8a n +7b n -4可得b n +2-14b n +1+b n =0,其特征方程λ2-14λ+1=0的根为λ1=7+27λ=-因此,(7(7,n n n b A B =++-由a 0=1,b 0=0,得b 1=4,所以0,(7(74,A B A B +=⎧⎪⎨++-=⎪⎩解得66A B ==,故10112220112220(7],1(74)8111(7(744211[(2(2].2211(2(2221[222]21[222(]22n n n n n n n n n n n n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b a b b e C C C C C C C C C +----=+--=-+=++-+=+=+=++++-++=+ 从而由于2223,n n n C M -++其中,当n为偶数时,n n n nM C =为整数,当n为奇数时,11n n n n M C --=为整数.从而无论n 为奇数,还是n 为偶数,对n ∈N ,均有e n 为整数,故a n 为完全平方数.说明:如果消去b n 得到a n 的递推关系a n +1=14a n -a n -1-6(n ≥1),则求a n 的过程稍微麻烦一点.本题是2000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二试第二题.这类题型也是二试考查的重点.例3、数列{a n }定义如下:1212110,1,(1)(1)(1),222n n n n na a a na n n a --===+-+--n ≥3.试求1221122123(1)n n n n nn n n n n f a C a C a n C a nC a ----=++++-+ 的最简表达式. 分析:仔细研究所给数列{a n }的递推式和所要化简的f n 的表达式,可以发现通过适当换元就能解决问题.123121111111211112:,0,,,()(1).!232!111(1)!!()!21(1)!()!22(1)!(1)!n n n n n n n nn kn n n k kk k n nn n k kk k k k k n a b b b b b b b n n n k g f n k C a b n n n k n k n k g g b b n k n k n k n k b b n k n k ---==++==-=-=====++--+==-+=--+-+-=-+---+-+=-+--+∑∑∑∑ 解答令则且再令故121122().(1)!n nk n k k k n k b b n k +=+-=-+=-+-∑∑∑令d n =(-2)n(b n -b n -1),则12(1),2!nn n n d d n -=+-所以d 2=2,且3222(1),2!!l nnn t l d l n ==+-=∑1112122112202(1),,!(2)(2)!2(1)(1)!!(1)(1)()!!(1)!!111(1)()(1)().!(1)!1(1)()0,(1)()0,nnnn n n n kn n n k k knn k k n n k k k k nkk k k d b b n n n k g g n k k n k k n k k n n k k n n nn k k -++=+==++===--===---+--=+---=+-+-+=-+-++-=-=∑∑∑∑∑∑因此于是又故11323344311(1)[1(1)]!(1)!11(1)!(1)!42,311!!()(2)!!111!()2!(1).2!3!!n n n n nn n k k g g n n n n n n g b b f n g n g k k n n g n n n +=+==-=----++=--+=+===-+-+=++-=-+∑∑∑ 由于则说明:这是2000年全国数学冬令营的第二题,运算量大,需要进行多次换元,将问题逐步转化.解题过程要求运算准确、细心.例4、设a 1=1,a 2=3,对一切自然数n 有a n +2=(n +3) a n +1-(n +2) a n ,求所有被11整除的a n 的值.解答:设b n +1= a n +1-a n (n ≥1),则由条件有b n +1=(n +1)( a n -a n -1)= (n +1) b n (n ≥2),故b n =nb n -1=n (n -1) b n -2=…= n (n -1)…3b 2=n ! (n ≥2).所以a n =( a n -a n -1)+( a n -1-a n -2)+…+( a 2-a 1)+a 1=b n +b n -1+…+b 2+1=1!.nk k =∑由此可算出:44188110101!33113,!46233114203,!403791311367083.k k k a k a k a k ======⨯===⨯===⨯∑∑∑当n ≥11时,注意到11!n k k =∑可被11整除,因而10111!!nn k k a k k ===+∑∑也可被11整除.故当n =4,n =8或n ≥10时,a n 均可被11整除.说明:这是1990年巴尔干地区的数学奥林匹克试题,本题中换元起了重要的作用.例5、数列{a n }按如下法则定义:1111,,24n n n a a a a +==+证明:对n >然数.分析:因为结论中涉及到根号及2n a项,因而令n b =平方就容易找到解题思路.解答:令2222122221111,,,2442116n n nnn n n na b b a a a b a +===+=++-则因为于是 22122221222211122211111111(),11242416()22(2),2[2(2)2]4(1).①n n nn n n n n n n n n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即所以因为34,24,n b b ====由①式及b 2,b 3∈N 知,当n >1时,b n ∈N .说明:这是1991年全苏数学冬令营的一道试题,通过换元,将关于a n 的问题转化为关于b n 的问题,可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例6、设数列{a n }满足101262,(≥1)1n n n a a a n a --+==+,求a n .分析:引入待定系数λ,设法将所给问题转化为我们所熟悉的问题.先求得数列{a n }的不动点λ1、λ2,则数列12{}n n a a λλ--为一个等比数列.解答:126(2)626(),1112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λλλλλλλ++-+----=-==++++- 令62λλλ--=-,得λ2-λ-6=0,解之得:λ1=3,λ2=-2,1111100111143(3),2(2),11331,24231{},243311()(),2244342(1)(0,1,2,)4(1)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n ++++++++--=-+=+++--=-++-+--=-=-+++-==+- 所以故即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从而故说明:用待定系数法求一些数列的通项是非常有效的.这类问题的一般情形就是在知识梳理部分提到的第9个问题.例7、(1)已知a 1=0,a 2=4,a n +2=2a n +1-2a n ,n ∈N +,求a n .(2)已知a 1=0,a 2=2,a 3=6,a n +3=2a n +2+a n +1-2a n ,n ∈N +,求a n . (3)已知a 1=1,a 2=2,a 3=8,a n +3=6a n +2-12a n +1+8a n ,n ∈N +,求a n . (4)已知a 1=2,a 2=1,a 3=-13,a n +3=7a n +2-16a n +1+12a n ,n ∈N +,求a n . 分析:本题中四个小题均属于线性递归数列问题,可用特征根的方法来解决. 解答:(1)特征方程x 2=2x -2有两个相异的根x 1=1+i ,x 2=1-i ,则{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c 1(1+i)n +c 2(1-i)n ,代入前两项的值,得122221(1)(1)0,(1)(1)4,i c i c i c i c ++-=⎧⎪⎨++-=⎪⎩ 解得c 1=-1-i ,c 2=-1+i .故31121(1)(1)2cos.4n n n n n a i i π++++=-+--=- (2)特征方程x 3=2x 2+x -2有三个相异的根x 1=1,x 2=-1,x 3=2,于是{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c 1+c 2(-1)n +c 32n .代入初始值,得12312312320,42,86,c c c c c c c c c -+=⎧⎪++=⎨⎪-+=⎩ 解得c 1=-2,c 2=0,c 3=1,故a n =-2+2n .(3)特征方程x 3=6x 2-12x +8有三重根x =2,故{a n }的通项公式为c n =( c 1+c 2n +c 3n 2)²2n , 其中c 1,c 2,c 3满足方程组1231231232221,48162,824728,c c c c c c c c c -+=⎧⎪++=⎨⎪++=⎩ 解此方程组,得123311,,,44c c c ==-=故。

高中数学竞赛辅导的策略与心得分享

高中数学竞赛辅导的策略与心得分享

高中数学竞赛辅导的策略与心得分享高中数学竞赛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高难度的活动,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解题能力和创新意识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作为一名参与过高中数学竞赛辅导的老师,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策略和心得,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了解竞赛特点,明确辅导目标高中数学竞赛与常规的数学教学存在较大差异。

竞赛题目往往更加灵活多变、综合性强,需要学生具备深厚的数学功底、敏锐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的解题技巧。

因此,在辅导之初,我们必须深入了解竞赛的命题特点、考察范围和难度层次,为学生制定明确、合理的辅导目标。

比如,对于初次接触竞赛的学生,目标可以设定为熟悉竞赛题型和基本解题方法,培养竞赛思维;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则应着重提升其解题速度和准确率,突破难题关卡,冲击更高奖项。

二、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都不尽相同,因此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他们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往的考试成绩以及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等方面。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逐步引导他们向竞赛难度过渡;而对于数学天赋较高的学生,则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如参加数学研究小组、参与课题讨论等。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及时调整辅导计划,确保其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与拓展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解决竞赛难题的基石。

在辅导过程中,不能忽视对高中数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的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

例如,函数的性质、数列的通项公式、三角函数的变换等,这些都是竞赛中经常涉及的知识点。

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引入一些高等数学的初步概念和方法,如极限、导数、积分等,为学生解决复杂问题提供更多的工具和思路。

四、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竞赛不仅仅是知识的较量,更是思维能力的比拼。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逆向思维和创新思维等能力。

高中数学奥赛辅导:第五讲高斯函数

高中数学奥赛辅导:第五讲高斯函数

高中数学奥赛辅导第五讲高斯函数知识、方法、技能这一讲介绍重要的数论函数][x y ,称为高斯函数,又称取整函数. 它是数学竞赛热点之一.定义一:对任意实数][,x x 是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称][x 为x 的整数部分.与它相伴随的是小数部分函数].[}{},{x x x x y 由][x 、}{x 的定义不难得到如下性质:(1)][x y的定义域为R ,值域为Z ;}{x y的定义域为R ,值域为)1,0[(2)对任意实数x ,都有1}{0},{][x x x x 且. (3)对任意实数x ,都有x x x x x x ][1,1][][.(4)][x y是不减函数,即若21x x 则][][21x x ,其图像如图I -4-5-1;}{x y 是以1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如图I -4-5-2.图Ⅰ—4—5—1图Ⅰ—4—5—2(5)}{}{];[][x n x x n n x.其中N nR x,.(6)ni ii ni i R x x x y x y x x y x y x 11],[][};{}{}{{];[][][;特别地,(7)][][][y x xy ,其中R yx,;一般有ni ii ni i R x x x 11],[][;特别地,N n R x x x nn ,],[][.(8)]][[][nx nx ,其中N nR x,.【证明】(1)—(7)略. (8)令Z m m nx ,][,则1m nx m,因此,)1(m n xnm.由于nm ,N m n )1(,则由(3)知,),1(][m n x nm于是,.]][[,1][m nx m nx m故证毕.取整函数或高斯函数在初等数论中的应用是基于下面两个结论.定理一:N nR x ,,且1至x 之间的整数中,有][nx个是n 的倍数.【证明】因n nxxn nxn x n xnx )1]([][,1][][即,此式说明:不大于x 而是n的倍数的正整数只有这nx][个:定理二:在n !中,质数p 的最高方次数是【证明】由于p 是质数,因此!n 含p 的方次数)!(n p 一定是1,2,…,n n ,1各数中所含p 的方次数的总和.由定理一知,1,2,…,n 中有][pn 个p 的倍数,有][2pn 个p 2的倍数,…,所以.][][)!(2pn pn n p 此定理说明:M pn n p )!(!,其中M 不含p 的因数.例如,由于]72000[]72000[)!2000(72+…=285+40+5=330,则2000!=7330·M ,其中7 M.定理三:(厄米特恒等式)][]1[]2[]1[][,,nx nn xnxnxx N n R x 则【证法1】引入辅助函数].1[]2[]2[]1[][][)(nn x n n xnx n xx nx x f 因)1(n x f …)(x f 对一切R x成立,所以)(x f 是一个以n1为周期的周期函数,而当]1,0[nx 时,直接计算知0)(x f ,故任意R x,厄米特恒等式成立.【证法2】等式等价于}].{[][]1}[{]1}[{}][{][x n x n nn x n x x x n 消去][x n 后得到与原等式一样的等式,只不过是对)1,0[x ,则一定存在一个k 使得nk xn k 1,即k n xk )1(,故原式右端.1][knx 另一方面,由nk xnk 1知,nn k xnn k ni kxni kn k nxnk n k n xnk 12,,1,,221,11在这批不等式的右端总有一个等于1,设k n t n tk 即,1. 这时,]1[][nxx 0][nk n x,而1]1[]1[nn xnk n x,因此原式的左端是1k 个1之和,即左端.1k 故左=右.【评述】证法2的方法既适用于证明等式,也适用于证明不等式.,这个方法是:第一步“弃整”,把对任意实数的问题转化为)1,0[的问题;第二步对)1,0[分段讨论.高斯函数在格点(又叫整点)问题研究中有重要应用. 下面给出一个定理.定理四:设函数],[)(b a x f y在上连续而且非负,那么和式bt a b a t t f ],[)](([为内的整数)表示平面区域)(0,x f yb x a内的格点个数.特别地,有(1)位于三角形:d xcb axy,0内的格点个数等于dx c x b ax且]([为整数);(2)1),(q p ,矩形域]2,0;2,0[pq 内的格点数等于(3)0r ,圆域222r yx内的格点个数等于2/0222]2[4][8][41r x r x rr .(4)0n,区域:n xy y x,0,0内的格点个数等于n x n xn02][][2.这些结论通过画图即可得到.赛题精讲例1:求证:,2!211k n nn 其中k 为某一自然数.(1985年第17届加拿大数学竞赛试题)[证明]2为质数,n!中含2的方次数为若1111221111122221]2[]2[)!(2,2t k t k k t k t k k n n n 则故!.|21n n 反之,若n 不等于2的某个非负整数次幕,可设n=2s p ,其中p>1为奇数,这时总可以找出整数t ,使]2[]2[)!(22!,222211p p n n ps s t st的方次数为中所含于是由于12,2)!(22!,2]2[,221n ts ts n n n p 则的方次数中含故则n!.这与已知矛盾,故必要性得证.例2:对任意的01].22[,K k kn S N n计算和(第10届IMO 试题)【解】因]212[]22[11k k n n 对一切k=0,1,…成立,因此,].2[]22[]212[111k k k n n n 又因为n 为固定数,当k 适当大时,.)]2[]2([,0]2[,121n nn Sn n K k kkk故从而例3:计算和式.]503305[502的值n n S(1986年东北三省数学竞赛试题)【解】显然有:若.,,1][][][,1}{}{R y x y x y x y x 则503是一个质数,因此,对n=1,2,…,502, 503305n 都不会是整数,但503305n +,305503)503(305n 可见此式左端的两数的小数部分之和等于1,于是,[503305n ]+.304]503)503(305[n 故例4:设M 为一正整数,问方程222}{][x x x,在[1,M]中有多少个解?(1982年瑞典数学竞赛试题)【解】显然x=M 是一个解,下面考察在[1,M]中有少个解. 设x 是方程的解.将222}{}{}{2][x x x x x代入原方程,化简得}]{[2x x ,1}{0].}{}]{[2[2x x x x 由于所以上式成立的充要条件是2[x]{x}为一个整数.例5:求方程.051][4042的实数解x x (第36届美国数学竞赛题)【解】.0][,1][][不是解又因x x x x 经检验知,这四个值都是原方程的解.例6:.][3]3[2]2[1][][:,,nnx x x x nx N n R x 证明(第10届美国数学竞赛试题)这道题的原解答要极为复杂,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下.【证明】.,2,1,][2]2[][k kkx x x A k令由于.,1],[1命题成立时则n x A 例7:对自然数n 及一切自然数x ,求证:【证明】则},{][x x x例8:求出]31010[10020000的个位数字.(第47届美国普特南数学竞赛试题)【解】先找出3101010020000的整数部分与分数部分.3101010020000=31033103)10(100200100200200100其中分母的个位数字为3,分子的个位数字为9,故商的个位数字为3.。

启东中学奥赛训练教程高中数学

启东中学奥赛训练教程高中数学

启东中学奥赛训练教程高中数学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准备奥赛,提高数学竞赛的成绩,以下是一些高中数学奥赛训练的重点内容和方法。

一、数列和数列极限1.1 数列的定义和常见性质数列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数,常用a1, a2, a3,...,an表示。

了解数列的定义和常见性质对解决数学竞赛题目至关重要。

1.2 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通项公式可以将数列中的每一项表示为n的函数,了解常见数列的通项公式有助于快速计算和判断数列的性质。

1.3 数列极限的概念与性质数列极限是指当数列的项趋于无穷大或无穷小时,数列的极限值,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列的发展趋势。

二、函数与方程2.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函数是将一个自变量映射到一个因变量的规则,在数学竞赛中,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各种与函数相关的题目。

2.2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是数学竞赛中经常出现的函数类型,了解它们的特点、性质和图像有助于我们在考试中迅速解题。

2.3 一元高次方程一元高次方程是一种常见的数学题型,它的解法需要掌握多项式的基本性质和求根方法。

对于数学竞赛来说,熟练解一元高次方程是考验数学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3.1 平面向量的概念与运算平面向量是指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在数学竞赛中,熟练掌握平面向量的加减、数量积和向量积等运算有助于解决与向量相关的问题。

3.2 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是解析几何中的热门话题,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等概念和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几何问题。

3.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也是解析几何中的重要内容,掌握圆的性质、相交关系和切线等概念,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与圆相关的问题。

以上就是启东中学奥赛训练教程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和练习这些知识点,能够在数学竞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努力学习,勇攀高峰!。

新编高中数学奥赛指导

新编高中数学奥赛指导

新编高中数学奥赛指导
新编高中数学奥赛指导是针对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准备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在数学奥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以下是一些指导建议:
1. 熟悉竞赛内容:了解数学奥赛的题型和要求,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证明题等。

查阅往年的数学奥赛试卷,对常见的题型进行整理和总结。

2. 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奥赛题目通常会涉及广泛的数学知识点,建议系统地学习数学课本中的相关章节,并适时查阅其他进阶教材。

充分理解基本概念和定理,善于应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

3. 解题技巧训练:数学奥赛强调思维的灵活运用和解题的巧妙方法。

通过反复练习典型题目,熟悉一些常见的解题技巧和思路,例如利用对称性、反证法、递推法等。

还可以参考数学竞赛教材,学习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

4. 开展团队合作:参加数学奥赛通常需要进行集体讨论和合作。

建立一个数学学习小组,互相交流和讨论解题思路,通过合作解题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5. 参加模拟测试和竞赛:定期参加模拟测试和真实的数学奥赛竞赛,通过实际的竞赛环境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并找出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习方法。

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坚持和持续的努力,数学奥赛是一项需要长期积累和思维训练的竞赛,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热情和耐心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高中数学竞赛有哪些值得推荐的辅导书?从入门到高阶,数竞党必读!

高中数学竞赛有哪些值得推荐的辅导书?从入门到高阶,数竞党必读!

又到了新一轮竞赛学习,不少学生反映不知道买哪些参考书,今天就来给大家推荐一些书目,从入门、进阶到拔高,适合各个不同阶段,欢迎大家对号入座~一、入门1、《奥数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这套书按年级分为高一、高二、高三三套,每个年级包含教程、测试和学习手册三本, 是比较基础、入门级的竞赛教程 。

《奥数教程》从课本知识出发,由浅入深,逐步过渡到竞赛,内容涵盖了竞赛的全部考点和热点。

每本书包含基础篇和拔高篇,基础篇主要是一试相关内容,拔高篇是二试相关内容。

共30讲,每讲又分为“内容概述”、“例题精解”、“读一读”和“巩固训练”四个部分, 系统地梳理了数学竞赛知识,比较适合刚接触竞赛的学生使用。

《奥数教程-能力测试》是配套的练习用书,每讲配备了1个小时左右的练习量,确保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奥数教程-学习手册》详细解答了《奥数教程》中“巩固训练”,并对该年级的竞赛热点进行精讲,并配有真题用作练习。

2、《2018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备考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这本书每年出版一本,集合了各个省市联赛预赛的试题及答案详解,预赛命题人员大多为各省市数学会成员,题型和难度一般和高联一试相当,可以在学完一遍一试后作为练习题使用。

二、进阶1、《数学奥林匹克小丛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俗称“小蓝本”,这套书共14册,包括《集合》、《函数与函数方程》、《三角函数》、《平均值不等式与柯西不等式》、《不等式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平面几何》、《复数与向量》、《几何不等式》、《数论》、《组合数学》、《图论》、《组合极值》、《数学竞赛中的解题方法与策略》等,可以说是竞赛生人手一套的“圣书”。

力图用各种方法介绍数学竞赛中的14个专题,书中有对基本知识、基本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典型方法的讲解,还有由基本问题派生出来的教学方法和应用,相对易懂。

2、《奥赛经典》,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这套书分为《奥林匹克数学中的组合问题》、《奥林匹克数学中的几何问题》、《奥林匹克数学中的代数问题》、《奥林匹克数学中的数论问题》、《奥林匹克数学中的真题分析》五册。

太原高中数学竞赛辅导

太原高中数学竞赛辅导

太原高中数学竞赛辅导篇一:太原高中数学竞赛辅导太原高中数学竞赛辅导是指针对太原地区高中学生举办的数学竞赛培训活动。

数学竞赛是一项考验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考试,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升学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学生在数学竞赛中取得好成绩,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都会举办数学竞赛辅导活动。

在太原地区,许多高中学校都会举办数学竞赛辅导活动,其中包括太原五中、一中、二中等名校。

这些学校都有专业的数学老师和竞赛教练,他们会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提高竞赛水平。

除了学校组织的数学竞赛辅导活动外,也有一些专业的数学培训机构会提供数学竞赛辅导服务。

这些机构通常会有专业的数学老师和竞赛教练,会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水平,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方案。

这些机构的辅导课程通常会包括数学竞赛的基础课程、强化课程和冲刺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提高竞赛水平。

参加数学竞赛辅导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素养和竞赛水平,为升学和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学校和培训机构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太原高中数学竞赛辅导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的重视,为学生在数学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如果您或您的学生想要参加数学竞赛辅导活动,可以通过学校或培训机构咨询相关信息,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辅导课程和辅导方式。

篇二:太原高中数学竞赛辅导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城市,也是该省数学竞赛的主要考点之一。

因此,对于那些想要在数学竞赛中获得好成绩的高中生来说,参加太原高中数学竞赛辅导是非常必要的。

太原高中数学竞赛辅导通常由当地的学校或专业辅导机构提供。

这些机构通常会拥有经验丰富的教师和先进的教学设施,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竞赛水平。

在参加太原高中数学竞赛辅导时,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机构和课程。

一般来说,机构的规模和师资力量越大,所提供的课程和服务质量就越好。

高中数学奥赛教程

高中数学奥赛教程

内容综述:本讲先介绍了以下一些重要的概念:集合、子集、两集合相等、真子集、并集、交集、相对补集,然后介绍了著名的容斥原理,接着介绍了以下几个定律:零律、分配律、排中律、吸收律、补交转换律、德·摩根律。

然后通过6道例题分析了一部分集合题目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同学们应在熟悉以上定义、定理、定律的基础上仔细分析例题材解法,争取可以独立解决训练题。

要点讲解:§1.基本理论除了课内知识外,我们补充以下知识相对补集:称属于A 而不属于B 的全体元素,组成的集合为B 对A 的相对补集或差集,记作A-B。

容斥原理:以表示集合A 中元素的数目,我们有,其中为n 个集合称为A 的阶。

n 阶集合的全部子集数目为。

A,B,C 为三个集合,就有下面的定律。

(1)分配律(2)零律学科:奥数教学内容:集合(一)(3)排中律(4)吸收律(5)补交转换律(6)德·摩根律的相对形式例题分析:例1:对集合{1,2,…,n}及其每一个非空了集,定义一个唯一确定的“交替和”如下:按照递减的次序重新排列该子集,然后交替地减或加后继的数所得的结果,例如,集合的“交替和”是9-6+4-2+1=6.的“交替和”是6-5=1,的交替和是2。

那么,对于n=7。

求所有子集的“交替和”的总和。

分析;n=7时,集合{7,6,5,4,3,2,1}的非空子集有个,虽然子集数目有限,但是逐一计算各自的“交替和”再相加,计算量仍然巨大,但是,根据“交替和”的定义,容易看到集合{1,2,3,4,5,6,7}与{1,2,3,4,5,6}的“交替和”是7;可以想到把一个不含7的集和A与的“交替和”之和应为7。

那么,我们也就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了。

解:集合{1,2,3,4,5,6,7}的子集中,除去{7}外还有个非空子集合,把这个非空子集两两结组后分别计算每一组中“交替和”之和,结组原则是设这是把结合为一组,显然,每组中,“交替和”之和应为7,共有组.所以,所有“交替和”之和应该为。

新编高中数学奥赛指导

新编高中数学奥赛指导

新编高中数学奥赛指导摘要:1.新编高中数学奥赛指导概述2.高中数学奥赛的重要性3.新编高中数学奥赛指导的特点4.如何有效地利用新编高中数学奥赛指导进行学习5.新编高中数学奥赛指导的适用对象6.总结正文:【新编高中数学奥赛指导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奥赛已经成为了很多学生展示自己数学才能的一个重要平台。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备战高中数学奥赛,新编高中数学奥赛指导应运而生。

本书旨在为广大高中生提供一份全面、系统、实用的数学奥赛指导,帮助他们在数学奥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高中数学奥赛的重要性】高中数学奥赛对于学生的意义重大。

首先,参加数学奥赛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能力。

其次,通过参加数学奥赛,学生可以了解最新的数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最后,高中数学奥赛的优秀成绩对学生的升学和就业都有很大的帮助。

【新编高中数学奥赛指导的特点】新编高中数学奥赛指导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全面性:本书涵盖了高中数学奥赛的全部知识点,让学生全面了解数学奥赛的内容。

2.系统性:本书采用模块化的编写方式,让学生系统地学习数学奥赛的各个部分。

3.实用性:本书提供了大量的例题和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学奥赛的解题技巧。

4.时效性:本书紧跟时代发展,介绍了很多最新的数学奥赛题目和解题方法。

【如何有效地利用新编高中数学奥赛指导进行学习】为了充分利用新编高中数学奥赛指导进行学习,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确保学习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2.多做习题,培养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3.及时总结和归纳学习中的知识点和方法,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4.积极参与数学奥赛的培训和比赛活动,提高自己的实战能力。

【新编高中数学奥赛指导的适用对象】新编高中数学奥赛指导适用于所有对数学奥赛有兴趣的学生。

无论是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还是需要提高数学能力的学生,都可以从本书中受益。

【总结】新编高中数学奥赛指导是一本全面、系统、实用的数学奥赛辅导教材。

高中奥数培训计划

高中奥数培训计划

高中奥数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提高数学竞赛的成绩;2. 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提高数学学习兴趣;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赛技巧,提高团队成绩;4.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训内容1. 数学基础知识的系统讲解:包括数学思维方法、代数、几何、数论等;2. 数学解题技巧的培训:包括数学竞赛中常见的解题技巧、策略和方法;3. 手把手的解题辅导:对学生的数学竞赛题目进行详细的解析和讲解;4. 模拟考试和练习:定期模拟数学竞赛考试,进行答题训练和实战演练;5. 团队合作和竞赛技巧的培训: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能力和比赛策略。

三、培训方法1. 理论讲授结合实际: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2. 个性化辅导和指导: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辅导和指导;3. 在线学习平台:在课堂之外,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答疑服务,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4. 提供大量的练习题目和模拟考试:为学生创造练习和模拟考试的机会,让学生在实战中提高竞赛技巧;5. 举办数学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数学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赛经验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培训教师1. 专业的数学竞赛教师:有丰富的数学竞赛教学经验和竞赛经历,能够有效引导学生;2. 学科专家和学术大师:邀请数学领域的专家和学术大师为学生进行精彩的学习讲座和指导。

五、培训管理1. 学生档案管理:对每位学生进行健康档案管理和学习情况跟踪;2. 家长沟通和反馈: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惑,并回馈学生在培训期间的表现和进步;3. 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定期对学生进行绩效考核,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奖励和激励,对表现不佳的学生进行督促和指导。

六、培训措施1.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和课程表,保证培训内容的全面和系统;2. 配备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器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3. 对学生进行入学测试和定级,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分班培训;4. 设置定期的学习总结和学习反馈,为学生提供奖励和鼓励;5. 不断完善和调整培训计划,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

金湖县实验中学高中数学奥赛辅导因式分解(二)

金湖县实验中学高中数学奥赛辅导因式分解(二)

内容:(1)待定系数法;(2)求根法;(3)双十字相乘法;(4)轮换对称法。

一.因式分解:(待定系数法)2)4(20314932)3(35423)2(314282)1(234222222++-+-+-++++++-++-+x x x y x y xy x y x y xy x y x y xy x二.因式分解:(求根法)(因式定理:若a 是一元多项式f (x) 的根,即f (a)=0成立,则多项式f (x) 有一个因式x-a.) 1)4(2944)3(610)2(464)1(52342323++--+--+-+-x x x x x x x x x x x三.因式分解:(双十字相乘法) 32)8(27376)7(2)6(435)5(29103)4(33552272)3(1088343)2(314282)1(2222222222222222-++--+-----+++++--++---+-----+++-++-+y x xy x z yz xz y xy x y x y xy y x y x y x y xy x y x y xy x xzyz xy z y x y x y xy x四.因式分解:(轮换对称法) ()()()()()()()()()()b ac a c b c b a z y x y x z x z y z y x x z zx z y yz y x xy abcc b a -+-+--+--+--+-++-+-+--++3335555222222333)4()3()2(3)1( 五.求证:4222-+++-y x y xy x 不能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

六.已知4136234+++-kx x x 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

七.若m y x y xy x ++---221145622可以分解为两个一次式的积,求m 的值并将多项式分解因式。

八.多项式b x ax x x +++-732234能被22-+x x 整除,则=b a _______ 九.若多项式2533222+-+--y x y xy kx 能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求k 的值。

新编高中数学奥赛指导

新编高中数学奥赛指导

新编高中数学奥赛指导摘要:1.引言2.高中数学奥赛简介3.新编高中数学奥赛指导书籍的特点4.书籍内容详解4.1 基础知识梳理4.2 解题技巧和方法4.3 真题及模拟题训练4.4 习题解答与分析5.对学生和教师的帮助6.总结正文:【引言】新编高中数学奥赛指导是一本专为高中生参加数学竞赛而编写的辅导教材。

本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竞赛所需的基本知识和解题技巧,提高竞赛成绩。

【高中数学奥赛简介】高中数学奥赛,全名为全国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是我国面向高中生的一项重要数学竞赛活动。

竞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选拔出优秀的学生代表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新编高中数学奥赛指导书籍的特点】新编高中数学奥赛指导书籍具有以下特点:1.内容全面:涵盖高中数学竞赛所需的所有知识点,帮助学生系统学习。

2.结构清晰:按照竞赛知识点和难易程度分章节编排,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

3.实例丰富:提供大量典型例题和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4.题目新颖:收录了近年来全国各地竞赛真题及模拟题,让学生在训练中逐渐提高。

【书籍内容详解】4.1 基础知识梳理:本书对高中数学竞赛所需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全面梳理,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为解题打下坚实基础。

4.2 解题技巧和方法: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类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解题思路。

4.3 真题及模拟题训练:本书收录了全国各地近年来的竞赛真题及模拟题,让学生在实际训练中提高竞赛水平。

4.4 习题解答与分析:本书对所收录的习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对学生和教师的帮助】对学生而言,新编高中数学奥赛指导书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竞赛辅导教材,可以帮助他们系统学习竞赛知识,掌握解题技巧,提高竞赛成绩。

对教师而言,这本书可以作为教学参考书,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总结】新编高中数学奥赛指导是一本针对高中生数学竞赛的优质辅导教材,具有全面、系统、实用的特点。

高中数学竞赛辅导书一

高中数学竞赛辅导书一

一、《金版奥塞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分为高一分册,高二分册,高中综合分册主编前两本刘康宁,后一本左宗明。

二、《冲刺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主编王卫华吴伟朝浙江大学出版社
三、《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解题方法大全》山西教育出版社主编周沛耕王中峰
请问这三本书分别怎么样?还有什么好书?(适合刚刚接触数学竞赛的学生)分享到:
2010-02-08 15:38
天天爱答题,抽奖送惊喜~
提问者采纳
一、《金版奥塞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分为高一分册,高二分册,高中综合分册主编前两本刘康宁,后一本左宗明。

这个比较适合刚刚开始学习奥赛的同学,而且是才学完高中知识的,可以循序渐进从高一的开始,到高中综合;
二、《冲刺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主编王卫华吴伟朝浙江大学出版社;适合最后在考试前1-2个月用;
三、《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解题方法大全》山西教育出版社主编周沛耕王中峰;这个是给有一定基础的同学用的,即是学了一段时间的学生试用的;
如果我说的话,一边可以用第一种书,并且选择高考题中难度较大的熟悉高中题的解题手法,熟练基本技巧,可能效果较好(这个仅是我的方法)。

高中数学奥赛辅导教材(共十讲)

高中数学奥赛辅导教材(共十讲)

第一讲 集合概念及集合上的运算知识、方法、技能高中一年级数学(上)(试验本)课本中给出了集合的概念;一般地,符合某种条件(或具有某种性质)的对象集中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集合的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深入地逐步给出了有限集、无限集,集合的列举法、描述法和子集、真子集、空集、非空集合、全集、补集、并集等十余个新名词或概念以及二十几个新符号.由此形成了在集合上的运算问题,形成了以集合为背景的题目和用集合表示空间的线面及其关系,表面平面轨迹及其关系,表示充要条件,描述排列组合,用集合的性质进行组合计数等综合型题目.赛题精讲Ⅰ.集合中待定元素的确定充分利用集合中元素的性质和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往往能解决某些以集合为背景的高中数学竞赛题.请看下述几例.例1:求点集}lg lg )9131lg(|),{(33y x y x y x +=++中元素的个数. 【思路分析】应首先去对数将之化为代数方程来解之. 【略解】由所设知,9131,0,033xy y x y x =++>>及 由平均值不等式,有,)91()31()(3913133333xy y x y x =⋅⋅≥++ 当且仅当333331,91,9131====y x y x 即(虚根舍去)时,等号成立. 故所给点集仅有一个元素.【评述】此题解方程中,应用了不等式取等号的充要条件,是一种重要解题方法,应注意掌握之.例2:已知.}.,22|{},,34|{22B A x x x y y B x x x y y A ⋂∈+--==∈+-==求R R【思路分析】先进一步确定集合A 、B.【略解】,11)2(2≥--=x y 又.33)1(2≤++-=x y∴A=}.31|{},3|{},1|{≤≤-=⋂≤=-≥y y B A y y B y y 故【评述】此题应避免如下错误解法:联立方程组⎪⎩⎪⎨⎧+--=+-=.22,3422x x y x x y 消去.0122,2=+-x x y 因方程无实根,故φ=⋂B A . 这里的错因是将A 、B 的元素误解为平面上的点了.这两条抛物线没有交点是实数.但这不是抛物线的值域.例3:已知集合|}.|||1|||),{(},0,|||||),{(y x xy y x B a a y x y x A +=+=>=+= 若B A ⋂是平面上正八边形的顶点所构成的集合,则a 的值为.【思路分析】可作图,以数形结合法来解之.【略解】点集A 是顶点为(a ,0),(0,a ),(-a ,0),(0,-a )的正方形的四条边构成(如图Ⅰ-1-1-1).将||||1||y x xy +=+,变形为,0)1|)(|1|(|=--y x所以,集合B 是由四条直线1,1±=±=y x 构成.欲使B A ⋂为正八边形的顶点所构成,只有212<<>a a 或这两种情况.(1)当2>a 时,由于正八形的边长只能为2,显然有,2222=-a故 22+=a .(2)当21<<a 时,设正八形边长为l ,则,222,2245cos -=-=︒l l l 这时,.221=+=l a 综上所述,a 的值为,222或+如图Ⅰ-1-1-1中).0,22(),0,2(+B A 【评述】上述两题均为1987年全国高中联赛试题,题目并不难,读者应从解题过程中体会此类题目的解法.Ⅱ.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充分应用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即子、交、并、补),往往能形成一些颇具技巧的集合综合题.请看下述几例.例4:设集合},|613{},|21{},|{},|2{Z Z Z Z ∈+=∈+=∈=∈=n n D n n C n n B n n A 则在下列关系中,成立的是( )A .D CB A ≠≠≠⊂⊂⊂ B .φφ=⋂=⋂DC B A , C .D C C B A ≠⊂⋃=, D .φ=⋂=⋃D C B B A ,图Ⅰ-1-1-1【思路分析】应注意数的特征,即.,612613,21221Z ∈+=++=+n n n n n 【解法1】∵},|613{},|21{},|{},|2{Z Z Z Z ∈+=∈+=∈=∈=n n D n n C n n B n n A ∴D C C B A ≠⊂⋃=,.故应选C. 【解法2】如果把A 、B 、C 、D 与角的集合相对应,令}.|63{},|2{},|{},|2{Z Z Z Z ∈+=∈+='∈='∈='n n D n n C n n B n n A ππππππ 结论仍然不变,显然A ′为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B ′为终边在x 轴上的角的集 合,C ′为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D ′为终边在y 轴上及在直线x y 33±=上的角的集合,故应选(C ).【评述】解法1是直接法,解法2运用转化思想把已知的四个集合的元素转化为我们熟悉的的角的集合,研究角的终边,思路清晰易懂,实属巧思妙解.例5:设有集合B A B A x x B x x x A ⋃⋂<==-=和求和},2|||{}2][|{2(其中[x ]表示不超过实数x 之值的最大整数).【思路分析】应首先确定集合A 与B.从而 .2,.21A x ∈≤≤-显然∴}.22|{≤<-=⋃x x B A若 },2,1,0,1{][,2][,2--∈+=⋂∈x x x B A x 则从而得出 ).1]([1)1]([3-=-===x x x x 或 于是 }3,1{-=⋂B A【评述】此题中集合B 中元素x 满足“|x |<3”时,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读者试解之.例6:设})],([|{},),(|{),,()(2R R R ∈==∈==∈++=x x f f x x B x x f x x A c b c bx x x f 且, 如果A 为只含一个元素的集合,则A=B.【思路分析】应从A 为只含一个元素的集合入手,即从方程0)(=-x x f 有重根来解之.【略解】设0)(},|{=-∈=x x f A 则方程R αα有重根α,于是,)()(2α-=-x x x f )],([..)()(2x f f x x x x f =+-=从而α即 ,)()]()[(222x x x x x +-+-+-=ααα 整理得,0]1)1[()(22=++--ααx x 因α,x 均为实数 .,01)1(2αα=≠++-x x 故 即.}{A B ==α【评述】此类函数方程问题,应注意将之转化为一般方程来解之.例7:已知N N M a y x y x N x y y x M =⋂≤-+=≥=求}.1)(|),{(},|),{(222成立时,a 需满足的充要条件.【思路分析】由.,M N N N M ⊆=⋂可知【略解】.M N N N M ⊆⇔=⋂由).1()12(1)(22222a y a y y x a y x -+-+-≤≤-+得于是,若0)1()12(22≤-+-+-a y a y ① 必有.,2M N x y ⊆≥即而①成立的条件是 ,04)12()1(422m a x ≤-----=a a y 即 ,0)12()1(422≤-+-a a 解得 .411≥a【评述】此类求参数范围的问题,应注意利用集合的关系,将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来求解. 例8:设A 、B 是坐标平面上的两个点集,}.|),{(222r y x y x C r ≤+=若对任何0≥r 都有B C A C r r ⋃⊆⋃,则必有B A ⊆.此命题是否正确?【思路分析】要想说明一个命题不正确,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略解】不正确.反例:取},1|),{(22≤+=y x y x A B 为A 去掉(0,0)后的集合.容易看出,B C A C r r ⋃⊆⋃但A 不包含在B 中.【评述】本题这种举反例判定命题的正确与否的方法十分重要,应注意掌握之.Ⅲ.有限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有限集合元素的个数在课本P 23介绍了如下性质:一般地,对任意两个有限集合A 、B ,有 ).()()()(B A card B card A card B A card ⋂-+=⋃我们还可将之推广为:一般地,对任意n 个有限集合,,,,21n A A A 有)(1321n n A A A A A card ⋃⋃⋃⋃⋃-)]()([)]()()()([3121321A A card A A card A card A card A card A card n ⋂+⋂-++++= )]()]([)]()(1232111n n n n n n A A A card A A A card A A card A A card ⋂⋂++⋂⋂+⋂++⋂++---).()1(311n n A A A card ⋂⋂⋂⋅-+--应用上述结论,可解决一类求有限集合元素个数问题.【例9】某班期末对数学、物理、化学三科总评成绩有21个优秀,物理总评19人优秀,化学总评有20人优秀,数学和物理都优秀的有9人,物理和化学都优秀的有7人,化学和数学都优秀的有8人,试确定全班人数以及仅数字、仅物理、仅化学单科优秀的人数范围(该班有5名学生没有任一科是优秀).【思路分析】应首先确定集合,以便进行计算.【详解】设A={数学总评优秀的学生},B={物理总评优秀的学生},C={化学总评优秀的学生}. 则.8)(,7)(,9)(,20)(,19)(,21)(=⋂=⋂=⋂===A C card C B card B A card C card B card A card ∵)()()()()()()(A C card C B card B A card C card B card A card C B A card ⋂-⋂-⋂-++=⋃⋃ ),(C B A card ⋂⋂+∴.3689201921)()(=--++=⋂⋂-⋃⋃C B A card C B A card 这里,)(C B A card ⋃⋃是数、理、化中至少一门是优秀的人数,)(C B A card ⋂⋂是这三科全优的人数.可见,估计)(C B A card ⋃⋃的范围的问题与估计)(C B A card ⋂⋂的范围有关.注意到7)}(),(),(min{)(=⋂⋂⋂≤⋂⋂A C card C B card B A card C B A card ,可知 7)(0≤⋂⋂≤C B A card . 因而可得.43)(36≤⋃⋃≤C B A card 又∵.5)(),()()(=⋃⋃=⋃⋃+⋃⋃C B A card U card C B A card C B A card 其中 ∴.48)(41≤≤U card 这表明全班人数在41~48人之间. 仅数学优秀的人数是).(C B A card ⋃⋂ ∴)()()()()(B card C B A card C B card C B A card C B A card -⋃⋃=⋃-⋃⋃=⋃⋂ .32)()()(-⋃⋃=⋂+-C B A card C B card C card 可见,11)(4≤⋃⋂≤C B A card 同理可知 ,10)(3≤⋃⋂≤C A B card.12)(5≤⋃⋂≤A B C card 故仅数学单科优秀的学生在4~11之间,仅物理单科优秀的学生数在3~10之间,仅化学单科优秀的学生在5~12人之间.第二讲 映射及映射法知识、方法、技能1.映射的定义设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记作.:B A f →(1)映射是特殊的对应,映射中的集合A ,B 可以是数集,也可以是点集或其他集合,这两个集合有先后次序,从A 到B 的映射与从B 到A 的映射是截然不同的.(2)原象和象是不能互换的,互换后就不是原来的映射了.(3)映射包括集合A 和集合B ,以及集合A 到B 的对应法则f ,三者缺一不可.(4)对于一个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来说,A 中的每一个元素必有惟一的,但B 中的每一个元素都不一定都有原象.如有,也不一定只有一个.2.一一映射一般地,设A 、B 是两个集合,.:B A f →是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如果在这个映射下,对于集合A 中的不同元素,在集合B 中有不同的象,而且B 中每一个元素都有原象,那么个这个映射叫做A 到B 上的一一映射.3.逆映射如果f 是A 与B 之间的一一对应,那么可得B 到A 的一个映射g :任给B b ∈,规定 a b g =)(,其中a 是b 在f 下的原象,称这个映射g 是f 的逆映射,并将g 记为f —1.显然有(f —1)—1= f ,即如果f 是A 与B 之间的一一对应,则f —1是B 与A 之间的一一对应,并且f —1的逆映射是f .事实上,f —1是B 到A 的映射,对于B 中的不同元素b 1和b 2,由于它们在f 下的原象不同,所以b 1和b 2在f —1下的像不同,所以f —1是1-1的. 任给b a f A a =∈)(,设,则a b f=-)(1.这说明A 中每个元素a 在f —1都有原象.因此,f —1是映射上的.这样即得f —1是B 到A 上的1-1映射,即f —1是B 与A 之间一一对应.从而f —1有逆映射.:B A h →由于任给b a h A a =∈)(,设,其中b 是a 在f —1下的原象,即f —1(b)=a ,所以,f(a)=b ,从而f h a f b a h ===得),()(,这即是f —1的逆映射是f .赛题精讲Ⅰ映射关映射的高中数学竞赛题是常见题型之一,请看下述试题.例1:设集合},,,,|),,,{(},,110|{M d c b a d c b a F x x x M ∈=∈≤≤=集合Z 映射f :F →Z.使得v u y x v x y u y x v u cd ab d c b a ff f ,,,,66),,,(,39),,,(.),,,(求已知→→-→的值.【思路分析】应从cd ab d c b a f -→),,,(入手,列方程组来解之.【略解】由f 的定义和已知数据,得⎩⎨⎧∈=-=-).,,,(66,39M y x v u xv uy xy uv 将两式相加,相减并分别分解因式,得.27))((,105))((=+-=-+x u v y x u v y显然,},110|{,,,,0,0Z ∈≤≤∈≥-≥-x x x v u y x v y x u 在的条件下,,110≤-≤v u ,21)(,15)(,105|)(,2210,221]11105[21=+=++≤+≤≤+≤+v y v y v y v y v y 可见但即 对应可知.5)(,7)(21=-=-x u x u 同理,由.9)(,3)(223,221]1127[,11021=+=+≤+≤≤+≤+≤-≤x u x u x u x u v y 又有知 对应地,.3)(,9)(21=-=-v y v y 于是有以下两种可能: (Ⅰ)⎪⎪⎩⎪⎪⎨⎧=-=+=-=+;3,9,7,15v y x u x u x y (Ⅱ)⎪⎪⎩⎪⎪⎨⎧=-=+=-=+.3,9,5,21v y x u x u v y 由(Ⅰ)解出x =1,y=9,u =8,v =6;由(Ⅱ)解出y=12,它已超出集合M 中元素的范围.因此,(Ⅱ)无解.【评述】在解此类问题时,估计x u v y x u v y +--+,,,的可能值是关键,其中,对它们的取值范围的讨论十分重要.例2:已知集合}.0|),{(}333|),{(><<=xy y x x y y x A 和集合求一个A 与B 的一一对应f ,并写出其逆映射.【略解】从已知集合A ,B 看出,它们分别是坐标平面上两直线所夹角形区域内的点的集合(如图Ⅰ-1-2-1).集合A 为直线x y x y 333==和所夹角内点的集合,集合B 则是第一、三象限内点的集合.所要求的对应实际上可使A 区域拓展成B 区域,并要没有“折叠”与“漏洞”.先用极坐标表示集合A 和B :图Ⅰ-1-2-1},36,,0|)sin ,cos {(πθπρρθρθρ<<∈≠=R A }.20,,0|)sin ,cos {(πϕρρϕρϕρ<<∈≠=R B 令).6(3),sin ,cos ()sin ,cos (πθϕϕρϕρθρθρ-=→f 在这个映射下,极径ρ没有改变,辐角之间是一次函数23πθϕ-=,因而ϕθ和之间是一一对应,其中),3,6(ππθ∈ ).2,0(πϕ∈所以,映射f 是A 与B 的一一对应. 逆映射极易写,从略.【评述】本题中将下角坐标问题化为极坐标问题,颇具特色.应注意理解掌握.Ⅱ映射法应用映射知识往往能巧妙地解决有关集合的一些问题.例3:设X={1,2,…,100},对X 的任一非空子集M ,M 中的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和称为M 的特征,记为).(M m 求X 的所有非空子集的特征的平均数.【略解】设.}|101{,:,X A a a A A A f X A ≠≠⊂∈-=''→⊂令 于是A A f '→:是X 的非空子集的全体(子集组成的集),Y 到X 自身的满射,记X 的非空子集为A 1,A 2,…,A n (其中n=2100-1),则特征的平均数为.))()((21)(111∑∑=='+=ni i i n i i A m A m n A m n 由于A 中的最大数与A ′中的最小数的和为101,A 中最小数与A ′中的最大数的和也为101,故,202)()(='i i A m A m 从而特征平均数为 .10120221=⋅⋅n n如果A ,B 都是有限集合,它们的元素个数分别记为).(),(B card A card 对于映射B A f →:来说,如果f 是单射,则有)()(B card A card ≤;如果f 是满射,则有)()(B card A card ≥;如果f 是双射,则有)()(B card A card =.这在计算集合A 的元素的个数时,有着重要的应用.即当)(A card 比较难求时,我们就找另一个集合B ,建立一一对应B A f →:,把B 的个数数清,就有)()(B card A card =.这是我们解某些题时常用的方法.请看下述两例.例4:把△ABC 的各边n 等分,过各分点分别作各边的平行线,得到一些由三角形的边和这些平行线所组成的平行四边形,试计算这些平等四边形的个数.【略解】如图Ⅰ-1-2-2所示,我们由对称性,先考虑边不行于BC 的小平行四边形.把AB 边和AC 边各延长一等分,分别到B ′,C ′,连接B ′C ′.将A ′B ′的n 条平行线分别延长,与B ′C ′相交,连同B ′,C ′共有n+2个分点,从B ′至C ′依次记为1,2,…,n+2.图中所示的小平行四边形所在四条线分别交B ′C ′于i ,j ,k ,l .记A={边不平行于BC 的小平行四边形},}.21|),,,{(+≤<<<≤=n l k j i l k j i B把小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延长且交C B ''边于四点的过程定义为一个映射:B A f →:. 下面我们证明f 是A 与B 的一一对应,事实上,不同的小平行四边形至少有一条边不相同,那么交于C B ''的四点亦不全同.所以,四点组),,,(l k j i 亦不相同,从而f 是A 到B 的1-1的映射.任给一个四点组21),,,,(+≤<<<≤n l k j i l k j i ,过i ,j 点作AB 的平行线,过k ,l 作AC 的平行线,必交出一个边不平行于BC 的小平行四边形,所以,映射f 是A 到B 的满射. 总之f 是A 与B 的一一对应,于是有.)()(42+==n C B card A card加上边不平行于AB 和AC 的两类小平行四边形,得到所有平行四边形的总数是.342+n C 例5:在一个6×6的棋盘上,已经摆好了一些1×2的骨牌,每一个骨牌都恰好覆盖两上相邻的格子,证明:如果还有14个格子没有被覆盖,则至少能再放进一个骨牌.【思路分析】还有14个空格,说明已经摆好了11块骨牌,如果已经摆好的骨牌是12块,图Ⅰ-1-2-3所示的摆法就说明不能再放入骨牌.所以,有14个空格这一条件是完全必要的.我们要证明当还有14个空格时,能再放入一个骨牌,只要能证明必有两个相邻的空格就够了.如果这种 情况不发生,则每个空格的四周都有骨牌,由于正方形是对称的,当我们选定一个方向时,空格和骨牌就有了某种对应关系,即可建立空格到骨牌的一种映射,通过对空格集合与骨牌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得到空格分布的一个很有趣的结论,从而也就证明了我们的命题.【略解】我们考虑下面5×6个方格中的空.如果棋盘第一行(即最上方的一行)中的空格数多于3个时,则必有两空格相邻,这时问题就得到解决.现设第一行中的空格数最多是3个,则有11314)(=-≥X card ,另一方面全部的骨牌数为11,即.11)(=Y card 所以必有),()(Y card X card =事实上这是一个一一映射,这时,将发生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最下面一行全是空格,当然可以放入一个骨牌.【评述】这个题目的证明是颇具有特色的,从内容上讲,这个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既有覆盖与结构,又有计数与映射,尤其是利用映射来计数,在数学竞赛中还较少见.当然这个题目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解决.例如,用抽屉原则以及用分组的方法来讨论其中两行的结构,也能比较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请读者作为练习.例6:设N={1,2,3,…},论证是否存一个函数N N f →:使得2)1(=f ,n n f n f f +=)())((对一切N ∈n 成立,)1()(+<n f n f 格,即除去第一行后的方格中的空格.对每一个这样的空格,考察它上方的与之相邻的方格中的情况.(1)如果上方的这个方格是空格,则问题得到解决.(2)如果上方的这个方格被骨牌所占,这又有三种情况.(i )骨牌是横放的,且与之相邻的下方的另一个方格也是空格,则这时有两空格相邻,即问题得到解决;(ii )骨牌是横放的,与之相邻的下方的另一个方格不是空格,即被骨牌所覆盖; (iii )骨牌是竖放的.现在假设仅发生(2)中的(ii )和(iii )时,我们记X 为下面5×6个方格中的空格集合,Y 为上面5×6个方格中的骨牌集合,作映射Y X →:ϕ,由于每个空格(X 中的)上方都有骨牌(Y 中的),且不同的空格对应于不同的骨牌.所以,这个映射是单射,于是有 )()(Y card X card ≤,对一切N ∈n 成立.【解法1】存在,首先有一条链.1→2→3→5→8→13→21→…①链上每一个数n 的后继是)(n f ,f 满足n n f n f f +=)())((②即每个数是它产面两个数的和,这种链称为f 链.对于①中的数m>n ,由①递增易知有n m n f m f -≥-)()(③我们证明自然数集N 可以分析为若干条f 链,并且对任意自然数m>n ,③成立(从而)()1(n f n f >+),并且每两条链无公共元素).方法是用归纳法构造链(参见单壿著《数学竞赛研究教程》江苏教育出版社)设已有若干条f 链,满足③,而k+1是第一个不在已有链中出现的数,定义1)()1(+=+k f k f ④这链中其余的数由②逐一确定.对于m>n ,如果m 、n 同属于新链,③显然成立,设m 、n 中恰有一个属于新链.若m 属于新链,在m=k+1时,,1)(1)()()(n m n k n f k f n f m f -=+-≥-+=-设对于m ,③成立,则n m f m n m n f m m f n f m f f -≥+-≥-+=-)()()()())(( [由②易知)(2m f m ≥]. 即对新链上一切m ,③成立.若n 属于新链,在n=k+1时,.11)()()()(n m k m k f m f n f m f -=--≥--=-设对于n ,③成立,在m>n 时,m 不为原有链的链首。

奥赛指导高中数学教案

奥赛指导高中数学教案

奥赛指导高中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
2. 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3. 提高学生参与数学竞赛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内容:
1.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回顾;
2. 数学竞赛考试常见题型分析;
3. 解题技巧和答题思路讲解。

教学重点:
1. 熟练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2.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 学会灵活运用解题技巧。

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结合实例分析;
2. 学生互动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练习题讲解。

教学流程:
1. 引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数学题目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基础知识回顾:复习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强化学生基础;
3. 常见题型分析:分析数学竞赛中常见的题型及解题方法;
4. 解题技巧讲解:讲解解题技巧和答题思路,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5. 案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6. 练习题讲解:讲解数学竞赛中常见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7.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

教学反馈:
1. 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指导和反馈;
2.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收集学生的答题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资源:
1. 数学竞赛教材和练习册;
2. 数学竞赛试题及解析资料;
3. 精选数学竞赛案例及解题思路。

以上是一份适用于高中数学奥赛指导教案范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完善。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教学顺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列与递进 知识、方法、技能数列是中学数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也是数学竞赛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所谓数列就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数列的一般形式是a 1, a 2, …,a n , …通常简记为{a n }.如果数列{a n }的第n 项a n 与n 之间的函数关系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从函数的角度看,数列可以看做是一个函数,定义域是自然数集或自然数集的一个有限子集,函数表达式就是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数列{a n },把S n =a 1+a 2+…+a n 叫做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则有⎩⎨⎧≥-==-).2(),1(11n S S n S a n n n I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1.等差数列(1)定义:.2)(211++++==-n n n n n a a a d a a 或常量 (2)通项公式:a n =a 1+(n -1)d . (3)前n 项和公式:.2)1(2)(11d n n na a a n S n n -+=+=(4)等差中项:.221+++=n n n a a a (5)任意两项:a n =a m +(n -m)d. (6)性质:①公差为非零的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通项公式为n 的一次函数;②公差为非零的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前n 项和公式为n 的不含常数项的二次函数; ③设{a n }是等差数列,如果m 、n 、p 、q ∈N*,且m+n=p+q ,那么a m +a n =a p +a q ;④设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则S m , S 2m -S m , S 3m -S 2m , …, S pm -S (p -1)m (m>1,p ≥3,m 、p ∈N*)仍成等差数列; ⑤设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则}{nS n是等差数列; ⑥设{a n }是等差数列,则{λa n +b}(λ,b 是常数)是等差数列;⑦设{a n }与{b n }是等差数列,则{λ1a n +λ2b n }(λ1,λ2是常数)也是等差数列;⑧设{a n }与{b n }是等差数列,且b n ∈N*,则{a bn }也是等差数列(即等差数列中等距离分离出的子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⑨设{a n }是等差数列,则{na C }(c>0, c ≠1)是等比数列.2.等比数列 (1)定义:nn n n n n a aa a q a a 1121),(++++==或常量 (2)通项公式:a n =a 1q n -1.(3)前n 项和公式:⎪⎩⎪⎨⎧≠--=--==).1(11)1().1(111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n(4)等比中项:.21++±=n n n a a a (5)任意两项:a n =a m q n -m.(6)无穷递缩等比数列各项和公式: S=).1||0(1lim 11<<-==∞→+∞=∑q qa S a n n n n (7)性质:①设{a n }是等比数列,如果m 、n 、p 、q ∈N*,且m+n=p+q ,那么a m ·a n =a p ·a q ;②设S n 是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则S m , S 2m -S m , S 3m -S 2m , …, S pm -S (p -1)m (m>1, p ≥3,m 、n ∈N*)仍为等比数列;③设{a n }是等比数列,则{λa n }(λ是常数)、{mn a }(m ∈Z*)仍成等比数列; ④设{a n }与{b n }是等比数列,则{a n ·b n }也是等比数列;⑤设{a n }是等比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b n ∈Z*,则{a bn }是等比数列(即等比数列中等距离分离出的子数列仍为等比数列);⑥设{a n }是正项等比数列,则{log c a n }(c>0, c ≠1)是等差数列.赛题精讲例 1 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2a n -1(n=1, 2,…),数列{b n }满足b 1=3, b k+1=b k +a k (k=1,2,…),求数列{b n }的前n 项之和.(1996年全国数学联赛二试题1)【思路分析】欲求数列{b n }前n 项和,需先求b n . 由a k =b k+1-b k , 知求a k 即可,利用 a k =S k -S k -1(k=2, 3, 4,…)可求出a k .【略解】由S n =2a n -1和a 1=S 1=2a 1-1,得a 1=1, 又a n =S n -S n -1=2a n -2a n -1,即a n =2a n -1,因此{a n }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则有a n =2n -1.由a k =b k+1-b k ,取k=1,2,…,n -1得a 1=b 2-b 1, a 2=b 3-b 2, a 3=b 4-b 3, …, a n -1=b n -b n -1,将上面n -1个等式相加,得b n -b 1=a 1+a 2+…+a n . 即b n =b 1+a 1+a 2+…+a n =3+(1+2+22+…+2n -1)=2n -1+2,所以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S n ′=(2+1)+(2+2)+(2+22)+…+(2+2n -1)=2n+2n-1.【评述】求数列的前n 项和,一般情况必须先研究通项,才可确定求和的方法.例2 求证:若三角形的三内角成等差数列,对应的三边成等比数列,则此三角形必是正三角形.【思路分析】由△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知∠B=60°,三个角可设为60°-d, 60°, 60°+d ,其中d 为常数;又由对应的三边a 、b 、c 成等比数列,知b 2=ac ,或将三边记为a 、aq 、aq 2,其中q 为正常数,由此知要证此三角形为正三角形只须证明d=0或q=1或a=b=c.【证】设△ABC 的三个内角为A 、B 、C 及其对边a 、b 、c ,依题意b 2=ac, ∠B=60°.【方法1】由余弦定理,得,,2160cos 2cos 22222ac ac c a ac b c a B =-+==-+=所以ο 整理得(a -c)2=0因此a=c.故△ABC 为正三角形.【方法2】设a 、b 、c 三边依次为a 、aq 、aq 2,由余弦定理有cosB=2160cos 2)()(22222==⋅⋅-+οaqa aq aq a ,整理得q 4-2q 2+1=0,解得q=1, q=-1(舍去) 所以a=b=c,故此△ABC 为正三角形.【方法3】因为b 2=ac, 由正弦定理:(2RsinB)2=2RsinA ·2RsinC (其中R 是△ABC 外接圆半径)即sin 2B=sinA ·sinC ,把 B=60°代入得sinA ·sinC=43,整理得21[cos(A -C)-cos(A+C)=43,即cos(A -C)=1,所以A=C ,且∠B=60°,故此△ABC 为正三角形.【方法4】将60°-d, 60°, 60°+d 代入sin 2B=sinAsinC, 得sin(60°-d)·sin(60°+d)=43,即21[cos(2d)-cos120°]= 43. 得cos2d=1, d=0°,所以∠A=∠B=∠C ,故△ABC 为正三角形.【评述】方法1、2着眼于边,方法3、4着眼于角.例3 各项都是正数的数列{a n }中,若前n 项的和S n 满足2S n =a n +na 1,求此数列的通项公式.【思路分析】 在S n 与a n 的混合型中,应整理成数列{S n }的递推式或数列{a n }的递推式,然后用递推关系式先求出S n ,再求a n ,或直接求a n .本题容易得到数列{S n }的递推式,利用a n =S n -S n -1先求出S n ,再求a n 即可.【解】n ≥2时,将a n =S n -S n -1代入2S n =a n +n a 1,得2S n =S n -S n -1+11--n n S S ,整理得,1),2(111212==≥=--a S n S S n n 且所以数列}{2n S 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即),2(1,,1)1(112≥--=-===⋅-+=-n n n S S a n S n n S n n n n n 从而当n=1时,由2S 1=a 1+na 1,得a 1=1也满足1--=n n a n . 故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1--=n n a n .【评述】处理本例的思想方法,可用来求满足S n 与a n 混合型中的通项公式. 例4 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与a n 的关系为S n =-ba n +1-nb )1(1+,其中b 是与n 无关的常数,且b ≠-1.(1)求a n 与a n -1的关系式;(2)写出用n 与b 表示a n 的表达式.【思路分析】利用S n =a n -a n -1(n ≥2)整理出数列{a n }的递推关系式求a n .【解】(1)21111)1(1)1(11b a b ba S a +=+-+-==得 当n ≥2时,a n =S n -S n -1= -b a n +1-nn n n n n b bba ba b ba b )1(])1(11[)1(1111+++-=+-+--+---,整理得 ,41,1)2((*))2()1(1111==≥+++=+-a b n b ba b b a n n n 时当,212111+-+=n n n a a 两边同乘以2n ,得2n a n =2n -1a n -1+21,可知数列{2na n }是以2a=21为首项,公差为21的等差数列.所以.2,221)1(2121+==-+=n n n nn a n n a 即当b ≠1,b ≠-1时, 由(*)式得(1+b)na n =b(1+b)n -1a n -1+bb+1 .)1(1,)1(.)1(1)1()1(11111-----++=+=+++=+n n n n n n n n n n n bb c c a b b c b b a b b a b b 则令有从而数列{c n -c n -1}就是一个等比数列,n 取2,3,…,n 得,)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2111211122312+------+--=+--⋅+=⋅+=+--=+++++=+=+=++++=--+=-+=-+=-n n n n n n n n n n n nn n n n n n n b b b b b b b b b b c b b a b b b b b b b b c b a b b c b b b b c c n b b c c bb c c b b c c 从而所以且个式子相加得上述K K K故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1)1)(1()1(,1,21b b b b b b n a n nn n【评述】构造辅助数列是解由递推关系式给出数列求通项的一个基本方法,本例构造了辅助数列{c n }、{c n -c n -1},使数列{c n -c n -1}为等比数列,化未知为已知,从而使问题获解.例5 n 2(n ≥4)个正数排成n 行n 列 a 11 a 12 a 13 a 14…… a 1n a 21 a 22 a 23 a 24…… a 2n a 31 a 32 a 33 a 34…… a 3n a 41 a 42 a 43 a 44…… a 4n … … … … …… … a n1 a n2 a n3 a n4…… a nn其中每一行的数成等差数列,每一列的数成等比数列,并且所有公比相等,已知a 24=1, a 42=81,a 43=163,求a 11+a 22+a 33+…+a nn .(1990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试题) 【思路分析】求和需要研究a 11和a kk ,又每列成等比数列且公比相等,只需要研究a 1k和q,又每行成等差数列,需要求得a n 和第一行的公差d ,因而本题利用已知建立a n 、d 和q 之间关系,使问题获解.【解】设第一行数列公差为d ,各列数列公比为q.因为2a 43=a 42+a 44, 所以a 44=2a 43-a 42=2×163-81=41.又因为a 44=a 24·q 2=q 2,所以q=21,于是有⎪⎪⎩⎪⎪⎨⎧=+=⋅==+=⋅=,81)21)((,121)3(31131242111424d a q a a d a q a a解此方程组,得d=21,a 11=21. 对于任意的1≤k ≤n,有.2212,22112211)211(2122121212121,2332221,,2)21](21)1(21[])1([133221111132132332211111111n n nn n n n n n n n nn k k k k k kk na a a a n n nS n S a a a a S kk q d k a q a a --=++++--=---=-++++=++++=++++==-+=-+=⋅=-++++---K K K K 故两式相减得则有设【评述】数列求和应先研究通项,通项c n =a n b n ,其中{a n }成等差为九列,{b n }为等比数列,数列{c n }的求和用错项相减去.例6 将正奇数集合{1,3,5,…}从小到大按第n 组有(2n -1)奇数进行分组:{1}, {3,5,7} , {9, 11, 13, 15, 17}, … (第1组)(第2组)(第3组)问1991位于第几组中(199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试题)【思路分析】思路需要写出第n 组的第1个数和最后一个数,1991介于其中,而第n 组中最后一个数是第(1+3+…+2n -1)=n 2个奇数为2n 2-1.【解】因为1+3+5+…+(2n -1)=n 2所以前n 组共含有奇数n 2个,第n 组最后一个数即第n 2个奇数为2n 2-1,第n 组第一个数即第n -1组最后一个数后面的奇数为[2(n -1)2-1]+2=2(n -1)2+1.由题意,有不等式2(n -1)2+1≤1991≤2n 2-1.解得(n -1)2≤995且n 2≥996,从而n ≤32且n ≥32, 故n=32,即1991位于第32组中.【评述】应用待定的方法,假定位于第n 组中然后确定n 即可. 例7 设{a n }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S n 是前n 项和,证明.log 2log log 15.025.05.0++>+n n n S S S(1995年全国高考题)【思路分析】要证原结论成立,只需证S n S n+2<21+n S 成立,用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表示或建立S n 、S n+1、S n+2的关系,用比较法证之.【证法1】设{a n }的公比为q,由题设知a 1>0, q>0.(1)当q=1时,S n =na 1,从而S n S n+2-21+n S =na 1(n+2)a 1-21a (n+1)2=-21a <0.(2)当q ≠1时,,1)1(1qq a S n n --=.0)1()1()1()1)(1(2122121222112<-=------=-+++-n n n n n n n q a q q a q q q a S S S 由①、②知.212++<n n n S S S根据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得.log 2log log .log )(log 15.025.05.0215.025.0++++>+>n n n n n n S S S S S S 即【证法2】设{a n }的公比为q ,由题设知a 1>0, q>0. 因为S n+1+=a 1+qS n , S n+2=a 1+qS n+1,所以S n S n+2-21+n S =S n (a 1+qS n+1)-(a 1+qS n )S n+1=a 1(S n -S n+1) =-a 1(S n+1-S n ) =-a 1a n+1<0.即.212++<n n n S S S (以下同证法1).【评述】明确需要证212++<n n n S S S ,建立S n 、S n+1、S n+2之间的关系较为简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