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解剖学 第一章 运动系统 骨学
人体解剖学讲义,运动系统,骨学总论,教学大纲,复习讲义
讲课内容: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第一篇运动系统第一章骨学第1讲:骨学总论【目的要求及内容】重点掌握骨的形态,骨的构造,熟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骨学骨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骨组织主要由骨细胞、胶原纤维和基质等构成,具有一定的形态,外被骨膜,内容骨髓,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具有一定的功能,能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并有修复、再生和重塑的能力。
经常锻炼可促进骨的良好发育,长期废用则出现骨质疏松。
骨基质中沉积有大量钙盐和磷酸盐,是人体钙、磷的储存库,参与体内钙、磷代谢。
骨髓有造血功能。
一、骨的形态成人有206块骨,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
前二者也称为中轴骨。
按形态,骨可分为4类:1.长骨呈长管状,分布于四肢,如尺骨和掌骨等。
长骨分为一体两端, 体又称骨干,内有空腔称髓腔,容纳骨髓。
体表面有1~2个血管出入的孔,称滋养孔。
两端膨大称骺,有一光滑的关节面,与相邻关节面构成关节。
2.短骨形似立方体,多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较灵活的部位,如腕骨和附骨。
3.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如颅盖骨和肋骨。
4.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有些不规则骨内有腔洞,称含气骨,如上颌骨。
二、骨的构造1.骨质:由骨组织构成,分密质和松质。
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性强,分布于骨的表面。
骨松质,呈海绵状,由相互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配布于骨的内部,骨小梁按照骨所承受的压力和张力的方向排列,因而骨能承受较大的重量。
颅盖骨表层为密质,分别称外板和内板,外板厚而坚韧,富有弹性,内板薄而松脆,故颅骨骨折多见于内板。
内、外板之间为骨松质,称板障,有板障静脉经过。
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称干骺端,幼年时保留一片软骨,称骺软骨(骺板),骺软骨细胞不断分裂繁殖和骨化,使骨不断加长。
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一体,其间遗留一骺线。
2.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
胎儿和幼儿的骨髓有造血功能,内含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呈红色,称红骨髓。
人体解剖学
5. 有颅囟:新生儿颅骨尚未发育完 全,骨与骨之间的间隙较大,在某 些部位这些间隙被结缔组织膜所封
前囟(额囟)
蝶囟
乳突囟 后囟(枕囟)
小结
颅由23块颅骨构成。其中脑 颅骨8块,面颅骨15块。颅侧面可 见外耳门、乳突、颧弓及翼点。 眶尖经视神经管通向颅中窝;外 侧分别有眶上裂和眶下裂;内侧 壁前下部有泪囊窝。骨性鼻腔外 侧壁有上、中、下鼻甲,各鼻甲 下方有对应的鼻道。顶经筛孔通
第1篇 运动系统
第1章 骨学
第一章 骨 学
第一节 总论
学习目的:
总 论: 躯干骨:
1.说出骨的分类 2.简述骨的构造 3.说出骨的理化特性 1.说出躯干骨的构成 2.简述椎骨的普通形态 3.简述各部椎骨的形态构造特点 4.记住肋的形态 5.说出胸骨的分部、胸骨角的构成及其意义
一、骨的形态和分类
第二节 躯干骨
学习目的: 1.说出躯干骨的构成 2.简述椎骨的普通形态 3.简述各部椎骨的形态构造特点 4.记住肋的形态 5.说出胸骨的分部、胸骨角的构成 及其意义
躯干骨涉及椎骨、肋和胸骨,共51块。
一、椎骨
颈椎 7块
胸椎 12块
成年人共有二十六块
腰椎 5块
骶骨 1块 尾骨 1块
脊柱前面观
脊柱背面观
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有机质:赋予骨的韧性和弹性 无机质:赋予骨的硬度和脆性
小结
成年人共有约206块骨,按形态,可分 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4类。骨 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骨质分为骨密 质和骨松质。骨膜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 管和神经,对骨的营养、生长、修复和改 建起重要作用。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有造血功效,成年人,红骨髓存在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学生版)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学时:56 学分:3.5绪论掌握:人体的组成,人体解剖学基本术语。
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分科,人体解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学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骨的形态和构造,各部骨的名称、数目;椎骨的一般形态及各部椎骨的主要特证,胸骨和肋骨的形态结构;颅的组成、各骨的名称及数目,颅底内面的主要孔裂;肩胛骨、肱骨、尺骨和桡骨的位置、主要形态结构,手骨的组成及其名称;髋骨、股骨、髌骨、胫骨和腓骨的位置、主要形态结构,足骨的组成及其名称。
了解:运动系统的功能,骨的理化特性,骨的发生和生长、骨的可塑性,颅的整体观,新生儿颅的特点,全身的主要骨性标志。
第二节骨连接掌握: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的辅助结构;关节运动形式。
脊柱的组成、椎骨的连结,脊柱的整体观;胸廓的组成及整体观;骨盆的组成、界线及男、女性骨盆的性差。
颞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其主要运动形式。
了解:骨连结的两种主要方式;足弓的结构及其功能。
第三节肌学掌握:胸锁乳突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斜方肌、背阔肌和竖脊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胸大肌、前锯肌、肋间肌的位置、形态和作用。
膈的位置、形态、作用和其裂孔通过结构。
腹前外侧壁肌的层次和结构;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起止和作用;臀大肌、梨状肌、髂腰肌、股四头肌、缝匠肌、长收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小腿肌的分群及其作用;小腿三头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了解:肌的形态分类和构造;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肌的辅助装置和命名。
头颈肌、咬肌;背肌的分部和各层肌的组成;腹肌的分群;腹直肌鞘、腹股沟管、腹股沟三角的位置、组成。
前臂肌的分群及各群肌的作用;手肌的分群及作用。
足肌的分群及作用。
三边孔、四边孔围成及其内容物;股三角的位置、界限及内容物;腘窝的位置、围成和内容;梨状肌上、下孔的通行结构。
骨学(躯干骨、颅骨、四肢骨)-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
3.颅前面观
(1)眶 眶腔:底朝前外锥体形 1)底:眶上孔、眶下孔 2)尖:视神经管 3)上壁:泪腺窝、眶上裂 4)内侧壁:泪囊窝、鼻泪管 5)下壁:眶下裂、眶下沟 6)外侧壁
3.颅前面观
(2)骨性鼻腔 ➢ 梨状孔、鼻后孔 ➢ 骨性鼻中隔 ➢ 上、中、下鼻甲 ➢ 上、中、下鼻道 ➢ 蝶筛隐窝
(3)鼻旁窦 额窦、上颌窦、筛窦、蝶窦
蹠(zhí) 寰(huán) 臼( jiù) 骰(tóu) 砧(zhēn)
2 第二节 中轴骨
一、躯干骨
二、颅骨
一、躯干骨
躯干骨
脊柱:椎骨 26 胸骨 1
胸廓 肋12对
颈椎 7 胸椎 12 腰椎 5 骶骨 1 尾骨 1
(一)椎骨
1.椎骨的一般形态
➢ 椎体
➢ 椎弓
椎弓根 椎弓板
棘突1个 ➢ 突起 横突1对
生字
桡(ráo) 趾(zhǐ) 骶(dǐ) 匝(zā) 楔(xiē) 胼(pián)
髂(qià) 髁(kē) 颞(niè) 颧(quán) 髌(bìn) 胝(zhī)
跗(fū) 踝(huái) 囟(xìn) 腭(è) 喙(huì)
跖(zhí) 棘( jí) 髋(kuān) 釉(yòu) 肱(gōng)
舌骨
舌骨大角 舌骨小角 舌骨体
颅骨
脑颅骨
成对
不成对
成对
顶骨 颞骨 额骨 筛骨 蝶骨 枕骨 鼻骨 泪骨 颧骨 上颌骨
面颅骨 下鼻甲 腭骨 犁骨
不成对 下颌骨
舌骨
(三)颅的整体观
1.颅顶面观 ➢ 冠状缝 ➢ 矢状缝 ➢ 人字缝
2.颅侧面观
➢ 乳突 ➢ 颞窝 ➢ 颞下窝 ➢ 翼点(pterion): 额、顶、颞、蝶骨汇合处形 成H形的缝,此处骨质较薄, 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复习要点
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复习要点教材名称:人体解剖学(第四版) 主编:吴先国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一、第一篇:运动系统(一)第一章:骨学1、骨的基本构造是:骨质、骨膜和骨髓。
2、骨的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种。
腕骨和跗骨均属于短骨,其他游离上、下肢骨均属长骨,颅顶各骨属扁骨,椎骨和面颅骨均属不规则骨。
3、脑颅骨分为成对骨和不成对骨。
成对的是:额骨、顶骨、枕骨和颞骨;不成对的是:筛骨和蝶骨。
面颅骨也分为成对骨和不成对骨。
成对的是: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和下鼻甲。
不成对的是:下颌骨、舌骨、犁骨。
4、四对鼻旁窦的名称及开口: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额窦开口于:中鼻道筛窦分为前中后三群:前群开口于:中鼻道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二)第二章:关节学1、关节的基本构造是: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2、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的肱骨头构成;运动形式为: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和环转。
3、肘关节由三对关节面组成:1)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与桡骨头构成;2)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与尺骨的滑车切迹构成;3)挠尺近侧关节:由尺骨的桡切迹与桡骨头构成。
运动形式为:屈、伸;与挠尺远侧关节共同作用,使前臂完成旋前和旋后运动。
4、膝关节:由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构成。
完成屈、伸运动。
半蹲位时,可做轻度旋转运动。
5、椎骨间的连接:1)椎体间连接:椎间盘、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
2)椎弓间连接: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和黄韧带。
其中黄韧带连于两个椎弓之间。
(三)第三章:肌学1、既能伸髋关节又能使髋关节旋外的肌肉是髂腰肌。
2、既能屈膝关节又能屈踝关节的肌肉是胫骨后肌。
3、使足内翻的肌肉是胫骨前肌和胫骨后肌。
4、使足外翻的肌肉是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5、小腿三头肌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构成。
它们共同构成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6、咀嚼肌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
二、第二篇内脏学(一)第二章消化系统1、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正常人体解剖学 名词解释大全
系统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整理第一章运动系统1. 矢状面:从前后方向,将人体或器官纵切为左、右两部分所形成的切面。
若沿人体前后正中线方向将人体切为左、右完全对称的两部分的切面,则称为正中矢状面。
2. 骺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所留有的一线状痕迹,成为骺线。
3. 红骨髓:位于骨松质间隙内,有造血功能,呈红色,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
4. 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共同围成的孔,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5. 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连接处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两侧平对第2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6. 翼点:位于颅外侧颞窝区,为额、顶、颞、蝶四骨汇合处,呈“H”形,为薄弱区,内有脑膜中A前支通过。
骨折已引起颅内血肿。
7.骨盆:由骶骨、尾骨以及左右髋骨借关节和韧带连接而成,主要功能是支持体重、保护盆腔脏器,在女性是胎儿分娩出的产道8. 椎间盘:相邻两椎体之间的连接。
最上一个在C2、C3之间,最下一个在L5与骶骨之间。
由纤维环和髓核之间。
有连接椎体、承受压力、吸收震惊、减缓冲击和有利于脊柱运动的作用。
9. 腱鞘:套在长腱四周的鞘管,多位于手足摩擦较大的部位,如腕部、踝部、手指掌侧、和足趾跖侧。
有约束肌腱、减少摩擦作用。
腱鞘损伤后,局部疼痛,临床上成为腱鞘炎。
10. 弓状线(半环线):在脐下4~5cm以下,腹直肌鞘后层的游离下缘呈凸向上的弓形。
11. 盆骨界线:盆骨由骶骨岬至耻骨联合上缘的两侧连线为分界线,可分为上方的大盆骨和下方的小盆骨。
12.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分为前后两层,前层有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
13.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腹股沟韧带。
14. 黄韧带:又称弓间韧带,是连接相邻椎弓的韧带,由弹力纤维构成,坚韧而富有弹性。
15.关节腔:由关节软骨与关节囊滑膜层所围成的密闭、潜在腔隙,内有少量滑液,可润滑关节、减少摩擦,腔内为负压,有利于关节的稳定。
人体解剖学ppt课件第一章
内层:疏松,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2、骨内膜:衬于骨髓腔内面和骨松质腔隙内,含
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四)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一)有机物:占成人骨1/3,使骨具有弹性和韧性;煅
烧骨,质脆易碎。 (二)无机物:占成人骨2/3,使骨增加硬度;脱钙骨,
(五)颅底内面观
颅底内面凹凸不平,由前向后依次为颅前窝、颅中窝、颅 后窝。 (1)颅前窝:筛板、筛孔等。 (2)颅中窝:垂体窝、蝶鞍、圆孔、卵圆孔、棘孔、眶上裂 、视神经管等。 (3)颅后窝:枕骨大孔、舌下神经管、内耳门、横窦沟、乙 状窦沟、颈静脉孔等。
(六)颅底外面观 分前后两区,前低后高。 (1)前区:主要有骨腭、牙槽弓、鼻后孔等结构。 (2)后区:中部是枕骨大孔,其它主要结构有枕外隆凸、颈静 脉孔、茎突、茎乳孔、乳突、下颌窝。
(四)颅的前面观 (1)眶:略呈四棱锥形,容纳 视器。主要结构有眶尖、眶口 、眶上缘、眶上切迹、眶下缘 、眶下孔、眶上裂、眶下裂、 泪囊窝等。 (2)骨性鼻腔:位于面颅中央 ,前口为犁状孔,后口为鼻后 孔。 (3)骨性鼻旁窦:是骨性鼻腔 周围骨内含气腔隙。起减轻重 量、发音共鸣作用。主要有额 窦、筛窦、蝶窦、上颌窦四对 。
二、胸骨
(1)形态分部:自上而下 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 突三部。胸骨柄上方凹陷 为颈静脉切迹,柄、体交 界处形成略微向前隆凸的 胸骨角。
(2)临床意义:胸骨角平 对第二肋软骨,是记数肋的 标志。
三、肋:共十二对。
(1)形态分部 前部为肋软骨,后部为肋骨,末端有肋头 , 内面下缘处有肋沟.
(2)肋的连结 1)肋的后端连结:肋的后端连于胸椎。 2)肋的前端连结:肋的前端连结不尽相同 。 ①第一肋借肋软骨连于胸骨柄。 ②第二肋借肋软骨连于胸骨角。 ③第3~7肋借肋软骨与胸骨体相连。 ④第8~10肋借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 ,形成肋弓。 ⑤第11、12肋前端游离于腹肌之中,称浮 肋。
正常人体解剖学
正常人体解剖学目录绪论第一章运动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骨学第三节关节学第四节肌学第五节体表标志第二章消化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消化管第三节消化腺第四节腹膜第三章呼吸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肺外呼吸道第三节肺第四节胸膜和纵隔第四章泌尿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肾第三节输尿管第四节膀胱第五节尿道第五章生殖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男性生殖器第三节女性生殖器附一女性乳房附二会阴第六章循环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心血管系统第三节淋巴系统第七章内分泌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内分泌器官第八章感觉器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视器第三节前庭蜗器第九章神经系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脊髓和脊神经第三节脑和脑神经第四节传导通路第五节内脏神经系统第六节脑和脊髓的被膜第七节脑室和脑脊液第八节脑和脊髓的血管绪论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学中的形态学范围。
学习目的在于理解和掌握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其他各门医学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人体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1.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由3部分组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之间存在一些不具有细胞形态的物质,称为细胞间质。
2.组织由许多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与细胞间质构成。
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3.器官由几种组织相互结合,成为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如心、肝、脾、肺、肾等。
4.系统结构和功能相关的一系列器官联合起来,共同执行某种生理活动。
九大系统——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内分泌、感觉和神经。
★解剖学姿势和常用解剖学术语1.人体解剖学婆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自然下垂,手掌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
2.解剖学方位术语上、下: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
前、后:近腹者为前,近背者为后。
内侧、外侧:离正中矢状面近者为内侧,反之为外侧。
内、外:近内腔者为内,反之为外。
浅、深:近皮肤者为浅,反之为深。
近侧、远侧:四肢近躯干的一端为近侧,反之为远侧。
人体解剖学之运动系统 第一章 骨学 ppt课件
ppt课件
9
第二节
中轴骨骼
一、躯干骨
组成: 椎骨24 骶骨1 尾骨1 胸骨1 肋12对
ppt课件 10
(一)椎骨
颈椎 7
胸椎
腰椎 骶椎 尾椎
12
5 1(5) 1(3~4)
ppt课件
11
1.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体 •椎弓 椎弓根 椎弓板
椎孔 横突 棘突 上关节突 横突
椎体
椎弓根 上关节突
椎弓板 椎体
人体解剖学
Human Anatomy
ppt课件
1
运动系统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骨学
总 论
中轴骨骼
第三节
附肢骨骼
ppt课件
2
第一节 总论
一、骨的分类
•成人有206块骨 按部位: 颅骨 躯干骨 四肢骨
中轴骨
ppt课件
3
1.长骨(一体两端) 尺骨和掌骨等 骨干 髓腔 干骺端 骺软骨 骺线 骺 滋养孔
2.短骨 腕骨 附骨 3.扁骨 颅、胸、盆部 4.不规则骨 椎骨
椎动脉沟 后结节
14
第2颈椎有齿突 —枢椎
上关节面 横突孔 椎孔 椎弓 棘突
齿突
椎体钩 椎体
第7颈椎棘突长 —隆椎
上关节突 横突 下关节突
椎弓根
棘突
ppt课件 15
(3)腰椎 •椎体大
椎体 椎孔 上关节突 横突 椎弓板 棘突 横突 上关节突 椎体 椎弓根
•棘突宽而短,呈板状,
水平方向后伸 •棘突间隙较宽,可作腰 椎穿刺术。
有机质:胶原纤维束和粘多糖蛋白等。 无机质:碱性磷酸钙等。
煅烧骨 ppt课件
脱钙骨
7
五、骨的生长发育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绪论1、解剖学姿势和方位、切面术语。
――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双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前。
---方位—上,下---前(腹侧),后(背侧)---内侧,外侧----内,外---浅,深-- 近侧,远侧---桡侧,尺侧---- 腓侧,胫侧----切面--垂直轴-矢状轴-冠状轴(额状轴)---切面--矢状面、水平面(横切面、水平面(横切面第一章----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骨、骨连结、骨骼肌。
运动、支持、保护2.1.1、骨学总论-----成人有206块骨--根据位置不同,可分为:颅骨 29块(含6块听小骨)躯干骨 51块上肢骨 64块下肢骨 62块2.1.2骨的形态和构造---长骨:a分布于四肢 b长管状,分一体两端 c骨干(骨髓腔) d骺(关节面)---短骨:a立方形 b腕骨、跗骨---扁骨:a板状 b颅盖骨、胸骨、肋骨---不规则骨:a形态不规则 b椎骨(含气骨)构造----骨质:骨密质(颅盖骨的外板、内板)、骨松质(颅骨的板障)骨膜:a致密结缔组织膜 b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c对骨的营养、生长或再生具有重要作用骨髓:a填充于长骨的骨髓腔及骨松质腔隙内 b红骨髓: c黄骨髓2.1.3.骨的理化特性----有机质(1/3)-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质(2/3)-事骨具有硬度和脆性。
2.2.1躯干骨的名称和数目答: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成人躯干骨由24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1块尾骨、12对肋、1块胸骨组成,共计51块。
2.2.1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答:1.一般椎骨都有一个椎体和一个椎弓,椎弓上有七个突起。
2各部椎骨的特点:(1)颈椎特点:①椎体较小椎孔较大,呈三角形。
②横突有孔称横突孔。
③棘突末端分叉。
④特化颈椎有:第一颈椎,无椎体和棘突,呈环形,又称寰椎。
第二颈椎,有齿突,又称枢椎。
第七颈椎,棘突特长,又称隆椎。
系统解剖学大纲
绪论一、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定义任务和分科二、掌握人体的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三、了解人体的体型、器官的变异和异常第一篇运动系统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和功能(运动、支持、保护)第一章骨学第一节骨学总论掌握骨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了解骨的化学成份和物理性质。
第二节中轴骨骼一、颅(一)掌握颅的组成和功能1、掌握各脑颅诸骨的位置和各面颅诸骨的位置。
2、掌握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变化。
(二)掌握颅底内、外面观、前面观、侧面观的重要形态结构。
(三)掌握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开口,了解眶腔、鼻腔构成。
二、躯干骨(一)掌握躯干骨的组成(椎骨、肋骨、胸骨)。
(二)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三)掌握胸骨的基本形态结构,胸骨角的特征和意义。
(四)了解肋骨一般形态、结构,掌握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第7颈椎棘突,颈动脉结节、骶角、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等)。
第三节附肢骨骼一、上肢骨(一)掌握上肢骨的组成与排列。
(二)了解各肩带骨的形态、位置、掌握其主要结构。
掌握肱骨、桡骨、尺骨的形态、位置及主要结构。
(三)了解手骨的分部和各骨的形态、结构,掌握腕骨的排列顺序。
二、下肢骨(一)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及排列。
(二)掌握髋骨的位置、形态和各部的主要结构。
(三)了解股骨的位置、形态、掌握其主要结构。
了解髌骨的位置、胫骨和腓骨的位置形态,掌握其主要结构。
(四)了解足骨的分部和各骨的形态,结构和位置。
掌握跗骨的排列位置。
(五)比较下肢骨与上肢骨的解剖特点。
第二章关节学第一节总论了解关节学的定义及分类:纤维连结、软骨和骨连结、滑膜关节(关节)。
掌握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了解滑膜关节分类,掌握滑膜关节运动形式。
了解关节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第二节中轴骨连结(一)脊柱1、了解椎骨的连结概况(椎体间、椎弓间的连结)。
2、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黄韧带的位置和功能。
3、掌握脊柱的组成功能,掌握脊柱整体观的形态与机能的特点,了解脊柱的运动。
大学正常人体解剖学考点
绪论1、何谓人体解剖学姿势?答:人体解剖学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体干两侧,手掌朝前。
2、人体解剖学中常用的描述解剖位置的切面有哪些?矢状面(纵切面)、冠状面(额状面)、水平面(横切面)第一章(运动系统)1、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骨骼肌)组成。
2、骨的构造是由(骨膜)、(骨质)和(骨髓)构成。
3、颈椎:椎体小、横突有孔2、胸椎:有肋凹、棘突长伸向下后方3、腰椎:椎体大、棘突呈板状水平后伸4、骶骨:呈三角形,有上下两端、前后两面、左右两缘。
前后面分别有骶前后孔、骶骨中央有骶管。
5、肩胛骨为三角形扁骨,位于胸廓背面脊柱的两侧。
有三角、三缘和两面6、颅中窝:中央是蝶骨体,上面有垂体窝,窝前外侧有视神经管。
其两侧,由前向后,依次有眶上裂、圆孔、卵圆孔和棘孔等。
7、颅后窝:窝的中央有枕骨大孔,孔的前方为斜坡。
在枕骨大孔前外侧缘处有舌下神经管内口。
孔的后方有枕内隆凸,两侧有横窦沟,横窦沟转向前下内为乙状窦沟,向下终于颈静脉孔。
8、鼻房窦:鼻腔周围颅骨内的含气空腔称为鼻房窦,包含额窦、蝶窦、上颌窦、筛窦,皆与鼻腔相通。
上颌窦最大,位于鼻腔两侧的上颌骨内,开口于中鼻道,由于窦口高于窦底部,故在直立位时不易引流。
翼点: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的会合处。
9、下颌骨:l块,居上颌骨的下方,可分为一体和两支。
下颌体居中央,呈马蹄铁形,其上缘有容纳下颌牙根的牙槽。
下颌支向上伸出2个突起,前突称为冠突,后突称为髁突,髁突的上端膨大称为下颌头,与颞骨的下颌窝相关节。
下颌支内面中央有一孔,称为下颌孔,由此孔通人下颌管,此管贯穿骨质,开口于颏孔,管内有分布于下颌牙的神经和血管通过。
下颌体和下颌支会合处形成下颌角,角的外面为粗糙面,有咬肌附着10、关节:关节面:两骨互相接触的光滑面,一般是一凸一凹互相适应。
凸的叫做关节头,凹的称为关节窝。
关节面为关节软骨所被覆,关节软骨很光滑,还有弹性,因此它的存在,可以减少运动时两骨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振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骨的理化特性 有机质1/3: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
无机质2/3:使骨具有硬度和脆性
小儿无机质较少,有机质较多,骨 易发生变形 老年人无机质较多,有机质较少, 易发生骨折
二、骨学各论
(一)躯干骨:
组成:椎骨26、肋12对、 胸骨1块
1.椎骨 幼儿:33~34块 颈椎 C 7块 胸椎 T 12块 腰椎 L 5块 骶骨 Co 1块 尾骨 S 1块
颅底外面观:
鼻后孔,枕骨大
孔,枕髁,颈静脉孔,
颈A管外口,乳突, 茎突,茎乳孔,下 颌窝,枕外隆凸 上述颅底的孔、 管 、 裂 都有神经, 血管通过 颅底外 面
颅 ( 前 面 观 )
眼眶
1)
眼眶
四面锥体形 眶上切迹(孔) 眶下孔: 泪囊窝, 鼻泪管,眶上裂, 眶下裂
2) 骨性鼻腔 骨性鼻中隔由筛骨垂直板和犁骨组成
外侧壁:
鼻腔
上、中、下鼻甲 上、中、下鼻道
鼻旁窦
3)鼻旁窦 共四对
额 窦 上颌窦 筛 窦 前、中群筛小房 后群筛小房
开口
中鼻道 上鼻道
蝶 窦
蝶筛隐窝
颅骨冠状 切
5.颅的侧面观
外耳门,外耳道,颧弓,颞窝
翼 点:
位置:颞窝内,颧弓上方 组成:额、顶、颞、蝶四 颅侧 面观
骨会合处
特点:骨质薄弱,内有脑 膜中A前支通过
临床意义:翼点处骨折,
可损伤脑膜中A前支,引 起颅内血肿
6.新生儿颅骨
囟门:前囟(额囟)
后囟(枕囟)
临床:婴儿发育与颅内 压变化的检查部
位之一。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胸骨角 骶 角 椎 孔、椎 管 翼 点 前 囟
2.填空题: 1)运动系由 是 、 2)骨的基本构造由 、 、
骺软骨 椎间孔
骨 膜 桡N沟
运动系统
概 述
1.组成:骨、骨连结、骨胳肌 2.功能:运动、支持、保护 在运动中骨(杠杆),关 节(枢纽),骨骼肌(动力) 体表标志:骨性、肌性、 其它标志
骨 总论
(一)组成
学
颅骨29块
(包括听小骨6块)
206块
躯干骨51块
上肢骨64块
下肢骨62块
(二)骨的形态
长骨 腔 一体(干) 内有骨髓
两端 ( 骺 hou), 有关节 面, 骺软骨:使骨长长
、 。 、 、
组成,功能
构成。
3)使骨长长的结构是
,长粗的是
。
4)黄骨髓只见于___________。
5)红骨髓存在于成人____________。
6)椎骨的一般特征由 、 、 组成。
成对的突起有
不成对的是
、
。
、
,
7)第一颈椎又叫________; 第二颈椎又叫________; 第七颈椎又叫________。
62块
髋骨2
•自由下肢骨: 60块 股骨2、髌骨2、胫骨2、腓骨2、 跗骨14、跖骨10、趾骨28
髋 骨
1.髋骨 幼儿由髂骨、耻骨、坐骨组成 15~16岁时:骨化融合而成 外侧面有:髋臼,下方有闭孔 •髂骨: 髂嵴(两侧最高点连线平第4 腰椎棘突) 髂前上棘,髂后上棘 髂前下棘,髂后下棘 髂结节,髂窝,耳状面 •坐骨: 坐骨结节,坐骨棘,坐骨大 切迹,坐骨小切迹 •耻骨: 耻骨上支,耻骨下支 耻骨联合面,耻骨梳,耻骨结节
•面颅骨: 15块
鼻骨2、泪骨2、上颌 骨 ( 上 颌 窦 ) 2、下鼻甲 骨2,颧骨2、腭骨2、犁骨 1下颌骨1、舌骨1
听小骨:6块 颅 骨
颅
颅 骨 侧 ( 图 )
侧
面
观
下颌骨:
下颌体,
下颌支,
下颌角, 冠 髁 突, 突,
下颌头, 下 颌 骨
下颌孔,
下颌管, 颏 ke 孔
舌骨:舌骨体,舌骨大
3)尾骨:
由4~5块退化的尾椎融合 而成
2.胸 骨
分部:胸骨柄、胸
骨体、剑突
颈V切迹:针灸取
“天突穴”的骨性
标志
胸骨角:平对第2
肋,为计数肋的
标志还正对第4 胸骨椎骨体下缘
3.肋: 肋骨 :前端,后端(肋头,肋颈 ,肋结节),体
肋软骨 肋沟:有肋间血管和神经走行
(二)上肢骨(64块)
上肢带骨:
肱 骨
2.桡骨
上端:
3.尺骨
上端:
桡骨头
环状关节面 桡骨颈 桡骨粗隆 体: 三棱柱形 下端: 尺切迹 桡骨茎突
滑车切迹
鹰嘴,冠突 桡切迹
体:
三棱柱形 下端:
尺骨头
尺骨茎突
4.手骨
腕骨8块:
舟、月、三角、豆
手 骨
大、小、头状、钩
掌骨5块:
底、体、头三部
指骨14块:
底、体、滑车三部
(三)下肢骨 •下肢带骨:2块
短骨:立方体(腕骨、跗骨)
扁骨:板状、构成骨性腔壁
不规则骨:形态不规则
(椎骨等) 含气骨:某些不规则骨, 内有含气的腔。
(三)骨 的 构 造
1.骨质 骨密质:分布于长骨体及长骨骺 和其他骨的表面
骨 的 构 造
骨松质:分布在长骨骺、短骨、 扁骨和不规则骨的内部 2.骨膜: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有 营养功能并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具有使骨成长和再生修复功能 3.骨髓 红骨髓:分布在骨松质内,有造 血功能 黄骨髓:分布在成人长骨髓腔内 无造血功能 4.关节软骨:骨的关节面上
8)躯干骨由
、
、
组成。
腰椎棘突。
9)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通过第
10)颅顶三条缝包括
、
、
、
。
、
11)鼻旁窦分别是 、 _______。其中开口于中鼻道的是 3.问答:
。
1)试述肩胛骨的位置、形态及结构。
2)试述1、2、7颈椎的特点。 3)试述骨的形状、构造。
跟骨,骰(tou)骨,足舟
骨,楔(xie)骨3块 •歌诀:距在上,跟在下
•
• 足 骨 •
距前舟,跟前骰
三楔又在舟前头 底、体、头三部
•跖(zhi)骨:5块,分为 •趾骨:14块
足
骨
(四)颅骨 29块
•脑颅骨: 8块
额骨1( 额窦)、顶骨2、 颞骨2、枕骨1、筛骨 ( 筛 窦)1,蝶骨 股骨头,股骨颈, 大转子,小转子 颈干角:130°左右 •体: 粗线,臀肌粗隆 •下端: 内侧髁,外侧髁
3.髌骨:全身最大的籽骨
髌 骨
4.胫骨
胫 骨
•上端: 内侧髁,外侧髁 ,
胫骨粗隆
•体:
三棱柱状
•下端: 内踝,腓切迹 5.腓骨 腓骨头,腓骨颈,
外踝
6.足骨 •跗骨(7块)距骨,
1.锁骨 内侧端(胸骨端) 外侧端(锁骨端) 2.肩胛骨(介于2~7肋骨之间) 上缘:喙突 三缘 内侧缘 外侧缘 上角对向第2肋 三角 下角对向第7肋 外侧角:关节孟 二面 前面:肩胛下窝 后面:肩胛冈,冈上窝,冈 下窝,肩峰
自由上肢骨 1.肱骨: 上端:肱骨头,小结节, 大结节 结节间沟:有肱二头肌长 头腱通过 外科颈:易骨折 体: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 下端:肱骨小头,肱骨滑车, 鹰嘴窝,冠突窝,外上髁 内上髁,尺神经沟
成人: 26块
(1)椎骨一般形态:
•椎体:(前)易致压缩性骨析
•椎弓:(后)椎弓根、椎弓板 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
椎管:所有椎孔叠连而成,容
纳脊髓和脊神经根等。 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
迹组成,有脊神经及血管通过。
突起:7个(上关节突2个,下关 节突2个,横突2个,棘突1个) (2)各部椎骨特征: 1) 第1颈椎:寰椎 第2颈椎:枢椎 第7颈椎:隆椎
各部椎骨的特点
• 颈椎 横突孔 第1颈椎--寰椎:呈环形 第2颈椎--枢椎:齿突 第7颈椎--隆椎:棘突特长,末端无分叉, 隆起明显易触及
• 胸椎 有肋凹(锥体和横突肋凹) 棘突较长,斜向后下 • 腰椎 椎体肥厚; 棘突呈板状,直伸向后
2)骶骨
岬:女性骨盆测量的标志
耳状面,骶管,骶管裂孔
骶角: 骶管麻醉时,确定骶 管裂孔的标志 骶前孔:有骶神经前支通过 骶后孔:有骶神经后支通过
角,舌骨小角
舌 骨
上 颌 骨 外 侧 观
蝶骨上面 观
蝶骨上面观
颞骨外面观
颞骨内面观
筛 骨
筛
骨
二)颅 的 整 体 观
颅整体观
颅 盖 冠 状 缝 矢 状 缝
人 字 缝
颅底内面观
•颅前窝: 颅底内面 筛板,筛孔
•颅中窝:
垂体窝,视神经管, 眶上裂,圆孔,卵圆孔, 棘孔 •颅后窝: 枕骨大孔,斜坡, 舌下神经管,枕内隆 凸,横窦沟,乙状窦 沟,颈静脉孔,内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