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考试方法,激发思政课教学活力
论述思政课考核方式的改革创新
论述思政课考核方式的改革创新改革创新考核方式,是当前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三大内容之一。
它如同指挥棒一样影响着教师的教,决定着学生的学。
教学改革中只有把它作为突破口,才能带动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
几年来,我们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特点,借鉴其它高校的做法和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有了一些突破和进展,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其主要内容和做法是。
1 改变考核结构,进行全程考核过去我院思政课的考核模式比较单一,即由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两个方面组成。
平时成绩三次采分,占总成绩的30%;期末成绩则占70%。
这样的结构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而且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也不客观和公正。
由于比例不合理,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主要注意力放在了期末上,而忽视平时的学习过程。
其结果是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与思政课的教学目标相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个学习才是充满活力的过程。
让学生动起来,这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着眼点。
如何动起来?根本的突破口就是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
牵住这个牛鼻子,教学改革才能见到实效。
为了让学生动起来,我们首先改变了单一的考核方式,建立了多元化的考核指标体系。
学生的学习成绩考核现由四个部分结构而成。
即:学习态度、平时作业、实训活动、期末考核。
评分比例调整为各占百分的20、20、30、30。
前三项就是综合考核平时学习情况,加大了比分,缩小了期末考核的比分。
1.1 学习态度态度决定一切。
端正学习态度是思政课考核的首项内容。
这项考核体现了对学生知识、情感、行为的道德要求。
为此,我们制定了相应的评分表。
评分表学生人手一份,通过自我价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得出总分。
(这项做法也可简化,减少大合班上课人多工作量大的负担)它的评分标准有8项内容,详见表1。
1.2 平时作业平时作业主要由个人以书面形式独立完成。
每学期至少采集两次。
如:大学理想规划、论文、调查报告等。
探索思政课新的“打开方式”
探索思政课新的“打开方式”思政课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式往往存在着单一、枯燥、僵化的问题,学生参与度不高,效果不佳。
怎样探索新的“打开方式”成为了当前思政课改革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式通常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被动接受者,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听课笔记的模式居多。
这种单一的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厌烦的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应该采取创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利用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加深对思政课内容的理解,增强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也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让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拓展课外实践活动除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思政课还可以通过拓展课外实践活动的方式来打开新的教学方式。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社会调研、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深入了解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实践思政课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参与感,促使学生转化为社会的积极力量。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形成对社会发展的深刻认识,从而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也可以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综合素质。
三、引进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在探索新的“打开方式”上,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多媒体技术可以为思政课的教学增添更多的活力和新鲜感,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思政课的内容,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创造出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内容展示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也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思政理论教学与学生品德培养相合,增强思政课吸引力和实效性-教育文档
思政理论教学与学生品德培养相合,增强思政课吸引力和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通过多年教学改革、探索以及教材的整合统编,各高校思政课的整体状况有所改观。
然而,思政课教学效果仍有不尽人意之处,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仍不充分不显著,有时还显得苍白无力。
如何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是亟待解决又难以解决的问题。
各高校对这一问题都有大量而深入的研究,提出并实行了许多有创意有成效的改革措施。
我们认为:课堂理论教学与学生品德培养相结合,是增强思政课实际效果普遍适用的方法和途径。
下面就思政理论教学与学生品德培养相结合,增强思政课吸引力和实效性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探讨:1 思政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部分思政课教师教学模式陈旧呆板,缺乏生机和活力。
一份讲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仍未根本改观。
有的教师上课照本宣科,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语言乏味。
同时,教师授课任务繁重,难以对知识更新做出明确和灵敏的反应,对一些社会敏感话题或热点问题避而不谈,学生感受不到炙热的时代感,自然也就难以取得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效。
(2)有些教材内容重复,语言过于政论化,结构过于程式化。
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的部分内容都有交叉重复现象。
同时,近于说教的语言和雷同的结构程序,也增加了生动活泼教学的难度,影响思政课的德育功能。
(3)成绩考核评价片面单一,对平时成绩和品行表现考核力度不够甚至处于空白状态。
多数学生仅凭死记硬背、临阵磨枪应对考试。
学生只要卷面考试成绩过关就万事大吉,所以平时品行表现、学习态度、组织纪律则可在所不问。
因此,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平时品行锻炼难以得到考核、促进和发展。
(4)课堂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联系不紧密,甚至完全脱节。
社会实践的内容贫乏、形式单调、时间不够。
学校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学校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引言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使命。
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育人的核心任务,对于学生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进行思政工作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些问题。
本文旨在从问题分析和解决建议两方面探讨学校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问题描述1. 多数思政课堂缺乏活力与吸引力尽管思政课堂具有重大意义,但许多老师仍然沉浸于死板传统的授课模式中。
他们只是机械地灌输知识,缺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互动交流的方式。
这种情况下往往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缺乏兴趣。
2. 学生参与度普遍较低由于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宏观以及唯物主义理论比较深奥难懂,学生的获得感和参与度普遍较低。
同时,考试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思政教育的时间和资源,导致思政课变成了应试课,极大程度上削弱了思政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3. 乏观点多样性和辩论训练在许多高校中,党委主管的意识形态居于绝对主导地位。
这种状况下,学生面临较少的观点多样性,并且缺乏辩论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这不仅限制了学生进行充分交流和思想碰撞的空间,也阻碍了他们自由选择、形成独立意见并坚定信仰的能力。
三、解决建议1. 创新教学方式增强吸引力引领者应鼓励教师运用互动式教育方法,例如开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贡献个人见解。
同时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展示、在线资源共享等提升课堂效果,使思政课更有活力和吸引力。
2. 强调实践与应用学校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促进学生与社会的互动。
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社区服务以及访问等,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并深入了解社会问题。
通过实践锻炼,提高他们把道德原则转化为现实行动的能力。
3.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多维度、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表达能力、辩论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来评估教育成果。
同时减少对死记硬背和机械记忆的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思政课教学实践方法(3篇)
第1篇一、引言思政课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思政课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思政课教学实践方法。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思政课的魅力。
例如,通过播放视频、图片、音乐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PPT、微课、动画等形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 融入时事热点,增强教学时效性思政课教学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时事热点。
教师可以将时事热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注重教学方法创新1.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思政课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教师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某个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3.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角色中体会思政课的价值。
四、强化实践教学1. 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思政课的魅力。
2. 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现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是思政课教学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政教研活动的简讯
一、活动背景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我校于2023年4月15日至4月17日成功举办了思政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研讨交流、教学观摩、专家讲座等形式,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发展。
二、活动内容1. 开幕式4月15日上午,思政教研活动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
校领导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强调了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
2. 研讨交流在研讨交流环节,各思政课教师围绕“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创新与实践”这一主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教学心得和经验。
与会教师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就如何提高思政课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3. 教学观摩4月16日,活动进入教学观摩阶段。
来自不同学院的思政课教师展示了精彩的课堂,展示了他们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创新成果。
观摩课后,与会教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观摩课进行了点评,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
4. 专家讲座4月17日上午,活动邀请了知名思政课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专家围绕“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这一主题,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经验,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5. 总结表彰活动最后,校领导对本次思政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对表现突出的思政课教师进行了表彰。
同时,对下一步思政课教学工作进行了部署。
三、活动成果1. 提升了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研讨交流、教学观摩和专家讲座,教师们拓宽了教学思路,提高了教学能力。
2. 促进了思政课教学创新。
教师们在活动中分享了创新教学方法,为思政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3. 加强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4. 推动了思政课教学改革。
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改革建议。
四、活动意义1. 增强了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感。
构建充满活力的思政课教学运行机制
_
_
—
—
—
—
—
—
_
_
-
●
_
—
—
—
—
—
—
_
_
_
_
_
—
—
—
—
—
—
—
_
_
_
—
_
—
—
—
—
—
_一_
_
_
●
—
—
—
—
—
—
—
_
’
H
_
—
—
—
—
—
—
—
—
_
-
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
_
_
:
_ _ — — — — —
—
●
_
-
_
-
—
—
—
—
——Biblioteka ————
—
—
—
—
—
—
现 了社 会 主 义 大 学 的 本 质 要 求 。 构 建 充 满 生机 活 力 的 教 学 运 行 机 制 是 增 强 高职 院 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学 实 效 性 的 重
要途 径。
关键词 : 生机 活力 思政课 教学
课 堂教 学运 行机制 构建
对于思政课考试改革的几点看法与建议
对于思政课考试改革的几点看法与建议物理五班陈青云作为参加此次受省里指示,学校实行的思政课考试改革的学生,我认为此次思政课考试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和突破。
一、此次考试改革设置考核内容全面,能充分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它分为平时表现加调查实践,期末主观题,客观题机考三大部分。
各部分考核对学生的考察具有针对性:平时表现充分综合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调查实践充分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期末主观题考核学生对社会热点时事的洞察力;客观机考体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程度。
二、分值比例设置合理。
平时表现加调查实践,期末主观题,客观题机考三大考核部分各部分分值占比比例为4:2:4,显示出此次改革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有利于引导学生成为更好的实用型人才,同时展现出对学生理论知识和感性认知的重视。
能通过考试改革引导学生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三、客观题机考部分突破原有纸质试卷考试常规,创新出考试新模式。
此次思政课考试改革充分利用现有机房资源,以学生上机操作题库的方式,从题库中抽取题目由学生作答,这不但充分保障了考试的公平性,而且模式新颖,现场评分,题目设置科学合理,深受广大学子的好评。
也为今后开展更大规模的上机考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同时我认为此次思政课考试改革还存在些许不足,希望我们的改革可以做得更好。
一、在此次思政课考试改革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可以适当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我认为可以更多地征求更广大学子的意见与建议,了解他们对于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所思所想,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让更多青年人献计献策,提高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活力。
二、关于学生实践的部分的考核模式可以更加灵活、新颖、细化。
例如参与实践活动的时间可以更加灵活,让最近完成实践活动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报告演讲,由师生共同参与进行评分。
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大家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实践活动的开展水平。
三、在考察理论内容方面,我认为可以在题库中适当提高课外内容的比例,增加对课外生活方面与思政相关的内容。
浅谈小学思政课课程改革创新
浅谈小学思政课课程改革创新本文将探讨小学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并提出几点拙见。
2011年,教育部颁发了《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2016年将教材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该课程以小学生的生活为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健康、学校班级问题、国家问题、自然环境问题、交通、安全、法治教育等,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旨在传递国家意志、沉淀升华为个体良好行为惯、个体品质、法治意识、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世界意识。
因此,思政教师需要具备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大政方针、重大时事政治等方面的素质和素养。
为了提高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一、打造一支专业教师队伍。
由区学科带头人与各小学德育干部组成学科带头人工作室,主持本区教学研究、学科课题开展,制定教学教研计划,同时考虑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的问题,在编制内配足。
编制无法满足的情况下,优先选取各学校优秀德育工作者(班主任)、德育专干组成思政教师队伍。
二、加快思政教师专业化水平。
通过集体组织培训研修与自主理论研究协同发展两种途径,定期组织理论研究、政治研究培训、法治素养讲座等,同时定期检查教师自主研究笔记、心得,鼓励教师撰写学科论文,加强自主研究。
三、激发队伍活力。
通过职称评定、行政岗位晋升必备条件等激励手段,激发更多优秀教师投入到思政教师队伍行列的热情。
以评选优秀思政教师、绩效体现等激励手段激发教师从教愿望。
四、遴聘校外客座思政教师。
可以遴聘法制部门、环保部门、公益单位人员到校兼任校外客座思政教师,定时开设讲座、授课,辅佐队伍建设专业问题。
五、重视学生课外实践比赛的评选工作。
通过重视学生课外实践比赛的评选工作,激发学生的思政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有助于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
以上是本人对小学思政课程改革创新的一些拙见,欢迎各位指正。
创新教学内容方法,有效提升思政课质量
创新教学内容方法,有效提升思政课质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革,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如何提升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往往缺乏活力,学生参与度低,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何在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创新,是当前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提升思政课质量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思路。
一、创新教学内容1.多元化教学内容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往往以政治理论和思想史为主,这种内容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导致学习兴趣不高。
在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上,可以加入一些与时代相关的、智慧故事、地道故事、案例教学等富有趣味性和生活化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了解理论知识,更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也可以引入一些热点话题,例如社会新闻、时事政治等内容,让学生在辩论和交流中增进对时事政治的认知,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度和关注度。
这样的多元化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更能够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学习动力,从而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2.践行式教学内容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不仅仅是传授一些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加入一些践行式的教学内容,例如实地考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等内容,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思政课所谈论的理论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形成更加牢固的思想基础。
也可以促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为未来的社会实践做好准备。
1.互动式教学方法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一直是困扰教师和学生的难题,传统的单向讲授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通过提问、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如何激发了学生的思政课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了学生的思政课学习兴趣?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要立足于现实的生活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构建理论与生活有机结合。
一方面,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之中,用生活来明理;另一方面,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来指导我们更好的生活,学以致用”。
然而,在现实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很难转变,教师的教学资源大都侧重社会中的大事,总是把理论知识讲的空、大,好像这样才能显示政治教学的高度和深度。
往往忽视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尤其是学生身边的事。
如果能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巧妙运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作为典型事例开展教学,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定能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使我们的深奥知识通俗易懂,而且丰富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政治课堂不再枯燥、抽象,进而对政治学科产生亲切感。
这也符合政治教学要“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
要做到这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捕捉学生生活细节让学生用心领悟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书本知识是十分重要,为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寻找与课本中的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用以沟通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政治学科知识的联系,瞄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联结点,以此来诱发学生已有的真切体验,感受其境。
凭借相似情感,使学生体验到自己身边“熟悉的风景”中蕴涵着许多的政治学科知识,感受政治学科是那么有趣和有用。
我们要善于捕捉其中蕴涵的社会信息、生活信息,载入课堂,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讲授高一“消费心理面面观”时,教师可以用形式生动、内容丰富的小品《不差钱》来导入,小品中小沈阳认为,请客吃饭就应该到大饭店,就应该舍得花钱,尤其请毕福剑这样的名人。
还总结了名言“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人死了,钱没花了”“人的一生可短暂了,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这一辈子都过去了”以此导出这是一种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2021年第06期205课程研究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王艳近年来,许多高校对思想政治的实践研究十分活跃,并在实践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这种研究成果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系统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然而,这种实践探索研究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并没有密切联系,理论与实践相去甚远。
为了改善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现实的就业压力,学校应该重视创新和改革,清楚地认识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根本问题,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程的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
一、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思想政治学科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以教师为主,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学生缺乏自主性和吸收课程的能力。
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有限,学校将率先从校外积极延伸,利用企业、行业、社会等实践资源,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型创业观,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促进创新创业的培养[1]。
在这种实践中,逐步修正、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改善实践体系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为教学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大学思想政治学科是大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渠道,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2]。
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状分析(一)教学成果不佳近年来,许多高校积极鼓励和推动思想政治教学的实践。
很多同学对此表示赞赏和欢迎,但这门课的表现并没有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提高。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各个大学的教学形式过于简单和单调,思想政治课程中很多老师都过于重视视频、话题讨论和速成课。
思想政治学科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缺少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内容、教学方面的方法。
(二)实践力度不够要想培养出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和社交中行为良好的高质量人才,需要较强的实践能力、专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
因此实践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和手段。
巧用校本资源,推动立德树人的思政课落地生根
巧用校本资源,推动立德树人的思政课落地生根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立德树人成为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
作为推动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之一,思想政治课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如何让思政课更好地落地生根,成为学生的内化认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巧用校本资源,是一种有效的推动思政课深入的方式。
本文将探讨如何巧用校本资源,推动立德树人的思政课落地生根。
一、积极营造校本资源氛围校本资源是指学校内部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文化资源等。
要推动思政课落地生根,首先需要积极营造校本资源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思政课主题活动,如举办思政课讲座、开展思政课知识竞赛、组织思政课主题班会等,营造师生关注、参与思政课的氛围。
学校还可以利用校本资源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如邀请学校老师、校友、社区人士等,分享思政课相关的故事、经验和观点,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思政课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二、推动思政课与校本特色相结合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这些特色和优势可以成为推动思政课与校本资源相结合的重要依托。
学校可以通过挖掘和利用校本特色资源,将思政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校发展,使学生在学习思政课的能够深入了解学校的文化底蕴和校本特色。
某所学校位于文化名城,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名城文化古迹、举办文化庙会等活动,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国家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觉意识。
再某所学校以科技创新为特色,可以通过举办科技创新大赛、邀请优秀科技人才讲座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发挥学生自治、自律、自发作用学生自治、自律、自发是推动思政课落地生根的重要力量。
学校可以通过组建学生自治组织、设立学生自治权益保障机构等途径,让学生在校园内参与管理、参与决策,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在思政课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通过讨论、辩论、研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教师有序开展课程思政的三个方法
教师有序开展课程思政的三个方法引言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有序开展课程思政的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三个有效的方法,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工作。
方法一:打造互动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打造一个互动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并主动表达观点。
首先,教师可以引入案例、新闻、热点议题等材料,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其次,通过采用小组讨论、辩论赛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表达自己的观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网上讨论区或社交媒体平台,供学生们在线交流,分享研究心得和观点。
通过这样的互动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活力,提高他们的思政素养。
方法二:注重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工作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讨论,更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实地、实施社会实践活动或开展调研项目。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写实践报告或分享经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深入思考和反思,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
方法三:培养个性思政课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专业背景,设计个性化的思政课程。
通过布置个人或小组研究项目,鼓励学生深入思考与专业相关的思政问题,并进行研究和分享。
此外,教师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行业人士等来校园讲座,让学生听取实际案例和经验分享,增加他们的视野。
通过个性思政课程的开展,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并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
结论教师有序开展课程思政的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至关重要。
通过打造互动平台,注重实践教学和培养个性思政课程,我们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并使他们在思政教育中得到全面发展。
相信通过这些方法的实施,教师在课堂思政工作中的效果将会得到明显提升。
思政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思政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分析1. 课程内容单一当前,一些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停留在灌输知识的阶段,以教材为唯一教学内容,缺乏足够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这导致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不高,容易出现厌倦情绪。
2. 教学方式陈旧许多思政课堂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如老师讲、学生听、背书等。
这种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无法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互动,只能被动接受,缺乏活力和吸引力。
3. 应试化倾向强烈由于考试成绩对于升学及就业具有重要影响,很多高校将思政课变成了应试科目。
出题形式单一、答案机械化、判断标准死板化是这种应试化倾向的主要表现。
这使得师生都注重掌握知识点而轻视培养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对策建议1. 多元开放的教学内容在制定思政课教学大纲时,应注重引入多元的教学内容。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互动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应加强对时事热点、社会实践活动等内容的引导与讨论,使思政课具有实际意义。
2. 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单向授课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因此应该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课堂上引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成为思政课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同时,也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直播、在线讨论等方式来拓宽教学渠道,并提升互动性和趣味性。
3. 培养创新素养与实践能力应该将评价体系从单一依据考试成绩转变为综合评价。
既要注重知识掌握程度,也要关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从而鼓励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社团组织等实践性的思政教育,培养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
同时,建立健全学生自主评价激励机制,鼓励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4. 建立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为了提高思政课的质量,需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与引导。
通过组织专题研讨、交流经验,向教师传授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并鼓励教师进行不断创新。
此外,也应该更加重视对优秀思政课教师的评选表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
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计划
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计划一、引言小学思政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思政课内容单一、教学方式呆板、课程形式缺乏活力等问题,导致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小学思政课的教学质量,需要对思政课进行改革创新,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加富有活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目标1.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法治观念。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创新精神。
三、改革措施1.更新课程内容针对当前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更新思政课的内容,增加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内容,如新中国成立70周年、科技创新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多样化教学方式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式主要以板书、讲解为主,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因此,在改革中,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教学内容,通过一些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入实践活动在新的思政课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实践活动,如社区义工活动、环保实践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还可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4.加强评价机制在改革后的思政课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变传统的单一考试分数评价为多维度评价体系,包括学业成绩、社会实践、思想品德等方面综合评价,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关注点1.教师培训在推行新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之前,需要对思政课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2.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庭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至关重要。
因此,学校和家长需要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
3.学生参与在思政课的改革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得到充分的重视,学生应该有权利参与课程建设、教学活动的制定和评价等环节,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主体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计划
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计划一、引言思政课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课,它涉及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然而,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手段呆板,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对于思政课的效果和教学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学思政课进行改革创新,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加贴合社会现实,从而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吸引力。
本文就针对小学思政课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措施,希望能够为小学思政课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二、小学思政课的现状分析小学思政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的重要课程,但是现实中存在一些问题:1.教学内容单一。
小学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单一,往往只停留在国情国史的阐述和普及性的教育,缺乏与学生现实生活和思维特点相适应的内容。
2.教学方式呆板。
思政课的教学方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和活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造成学生对思政课认知负担。
3.教学资源匮乏。
在小学阶段,思政课的教学资源比较匮乏,导致教学内容和方式难以得到丰富和多样的拓展。
4.教师水平不一。
小学思政课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5.教学目标不明确。
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的定位,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小学思政课进行改革创新,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加贴合社会现实,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吸引力。
三、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计划1.教学内容丰富多彩针对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我们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生活常识、通识知识和实用文化知识。
例如,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人文历史、科技知识、道德言行等,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是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课外拓展和社会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拓展教学资源为了丰富思政课的教学资源,可以邀请社会专家、名师或家长来学校开展讲座、示范课、主题讲座等形式的活动,增加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和理解。
创新思政课教研机制 助推思政课教育出彩
I思政育人中爹过涂%学参箸-m ail:*************************/搬臓教滅1腳廳職/--------------------------------------------------------------^ □吴奇*-----------------------1摘要: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阐明了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并为开设好思政课绘就了蓝图,在教育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
在新 时代和新发展阶段上,思政课教研同样面临着新任务与新要求。
教研工作只有不断创新并探索出新思路和新机制,才能保证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经过多年努力,我市探索出“一、三、二、五+”的思政课教研机制,有效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并助推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思政课教研;创新;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而行,是其时代性和鲜活性的体现。
因 此,思政课教研必须与时俱进,才能彰显其时代价值与使命担当。
那么,如何不断探索和创新思政课教研内容与工作机制,进而促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是摆在教研人员面前的新任务与新要求。
一、 抓住一个关键:教师综合素养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
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方向、价值观念和核心素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使重视并加强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升成为重中之重。
为此,必须对思政课教研工作进行新的定位。
要从单纯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向注重教师综合素养提升转变,关注教师发展的“长宽高”,即站位要高,要站在更高位置看待自己岗位的重要性;要有一技之长,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知识面和眼界要宽,不断加强综合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的政治觉悟和业务素养。
思政课教育教学以德育为主兼有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堂不仅是专业课堂,还是育人课堂;思政课教师不仅是学科教师,还是人生导师。
实践教学让思政课活起来(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式往往以理论灌输为主,缺乏实践性,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实践教学应运而生,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
一、实践教学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实践教学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深入理解思政课的核心要义,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亲身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增强“四个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沟通表达、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践项目,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学习兴趣。
同时,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二、实践教学的具体措施1. 创设实践教学环境(1)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高校应与企业、社区、政府等部门合作,建立一批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2)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将实践教学融入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2. 丰富实践教学形式(1)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2)举办实践教学竞赛。
通过竞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实践教学。
借助互联网、移动终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线上实践教学资源。
3. 强化实践教学评价(1)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实践过程、实践成果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12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12,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00期)
Total No .300
收稿日期:2012—10—25
作者简介:王新(1967—),女,辽宁葫芦岛人,长春中医药大学思政部副主任,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傅博(1963—),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档案馆,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历史档案。
项目简介:本文为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教学接受机制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GH11208。
创新考试方法,激发思政课教学活力
王
新1
,傅
博
2
(1.长春中医药大学思政部,吉林长春130117;2.吉林大学档案馆,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育人”目的决定了它的特殊性,而现行的考试办法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大学生的思想觉悟状态,本文结合教学体会,提出了“疑问法”、“感恩法”、“免试法”、“实践法”等几种考试改革办法,以期改变这一现状,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法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12—0082—02
纵观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
考试这一环节,因为考试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必要手段,我国高等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考试目的同样是为了检验其“育人”
的教学目的是否实现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考试方法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可靠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是教育大学生“做什么人,如何做人”的课程,这种育人的特殊使命,也是它与其他课程相区别的根本之处,这一独特性决定着它的一系列教学活动都要遵循之。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存在着与这一特殊规律相脱节之处。
现有的考试是以测试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水平为尺度的,不能考查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
因为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无法依靠一张试卷的优劣来判断,能在卷面上打100分的学生,其思想道德素质不一定就高尚;反之,卷面成绩不理想的大学生,其思想境界不一定就低下。
因此,仅以一张试卷来判断大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效果,显然是与思想政治理
论课教育教学的特殊规律相悖的,由于没有有效的考评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方式方法,久而久之就
形成了
“两股劲、两层皮”的现象,一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使出三头六臂来教学,另一边
是大学生依然我行我素,“你讲你的大道理,我有我的一定之规”。
我们承认,自从2004年中共中央国
务院颁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过多
方努力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着大学生不喜欢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象,加之课堂规模多是200人的大课堂,教师更难管理,也迫使教师想出一些应对学生的措施,比如当堂测验小考,追
踪点名等等办法,
但这只是权宜之计,从客观上把学生请到了课堂,但真心想学习的学生还是不多
,“人在曹营心在汉”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教与学是相脱节的,要想使教与学统一起来,唯一的结合点就是考试这个指挥棒,考试能够直接影响着老师的“教什么、怎么教”到学生的“学什么、怎么学”两个方面。
因此,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方法应成为改变大学生不喜欢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指挥棒。
以改革考试方法为切入点,既能带动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又能带动大学生学习
2
8
方法的改变。
这也是现实所需,不改革考试方法,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实现有效对接,难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目的。
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考试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在育人,因此改革其考试方法也要紧紧围绕着育人的特殊目的来进行,为了尽可能地反映出大学生的真实思想状态,我们提出了“四注重”原则,即注重平时表现,注重课外表现,注重过程考核,注重能力考核。
废除了“一卷定终身”的做法,充分调动大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疑问法。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社会问题错综复杂,为了培养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关心祖国命运的爱国主义情感,我们规定每个学生在每门课程学习期间,必须向老师提出一个自己疑问的问题,强烈的问题意识,首先表现在善于提出问题,如果问题本身没有意义,或是一个伪问题,那后面的结论就是毫无价值的。
若学生提的问题是比较肤浅的应景之题,则被视为无效问题,将取消本门课程的成绩,实行“疑问”否决制。
第二,“感恩法”。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感恩意识被淡化了,加强感恩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能够触动大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唤起良知的觉醒。
我们给每个大学生建立思想道德素质档案,规定他们在放假期间必须有访问母校、给父母亲洗一次脚的感恩行动,考核方法先由学生自己向老师主动汇报,而后教师进行跟踪随访家长及其母校。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属实的情况只是个别的,而且通过细节沟通便会发现真伪。
一旦被发现有造假行为,要取消学生的成绩。
同时,要把学生在校内外的助人为乐等事迹,计入到思想道德档案中,对于见义勇为受表彰者可以直接列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免试”名单中;同样,对于行为不端者,受到过处罚的学生,其劣迹同样要计入思想道德档案中,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绩挂钩。
第三,“免试”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本来是必修考试课,但我们在实践中创立了期末“免考”机制,即针对平时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获得免于期末考试的奖励。
具体做法:首先由学生在开课初申请成绩,凡申请“免试”者,且符合下列条件:一是保证出勤率;二是上课积极发言,且准确率高;三是积极参加各项实践教学活动,成果展示为A等级;四是平时测验优秀。
“免试”名单将在结束课程前一周向学生公布,并进行公示,确无异议者,才被允许“免试”,成绩计为90分。
获得“免试”资格的学生期末不必参加考试,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去复习其他课程,因此,这项措施深受学生的欢迎,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过去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第四,“实践法”。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活动改变了环境,也改变了人自身,因此,立足于实践的理论教学才最有说服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增强其感染力、吸引力,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因此,我们提出了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增加实践课时,减少课堂理论学时,提高平时成绩占比为40%-50%,设立了模拟法庭、主题演讲、经典阅读、时事评说、重识“红色遗迹”、调查走访、参观考察等20多项“课内外、校内外”实践活动。
但是,实践教学的考评难度较大,评价不科学容易失去公平。
为此,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必须认真负责,要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完成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通常学生会以调查报告、学习心得、ppt演示、话剧表演、制作微电影等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个人完成,每项活动都有严格的评比办法,并进行表彰,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获得“免试”资格。
此外,期末大考的题型有了明显的变化,注重考查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型只保留了辨析题和材料题两种,以引导学生切勿死记硬背,注重锻炼能力。
考试的方式以开卷笔试为主,正在试点口试形式。
上述几项改革措施,已经取得了一定实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们不再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去调查学生的出勤问题,不必占用更多时间管理课堂秩序,可以比较专心地开展教学活动,师生之间也能够进行较好的课堂互动。
从为什么改到怎么样改,从无奈到欣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走出了一条较为成功的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化[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
[2]邱伟光,张耀灿.思想品德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04).
[3]王瑞芬.比较思想品德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马克思.马克思恩格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毛玲.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困境的实效探讨[J].吉林教育,2008,(34):9.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