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以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合集下载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摘要:本文立足于大数据时代下,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从课堂理论讲授法、辩论式教学法、沉浸式教学法、混合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几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课堂教学前言:根据CNNIC发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至2022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突破10.6亿,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3549万,互联网普及率为75.6%。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在改变人民群众生活生产行为的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其中,《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与时俱进,增强大数据意识,深入到教学实践当中,探索符合大数据时代的课程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中获得深刻感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法治能力,彰显这一课程的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一、运用课堂理论讲授法,塑造学生正确三观《思想道德与法治》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增强学生法治意识为课程的主要目标。

面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教师则需要借助课堂讲授法的应用,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而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综合运用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教学平台,结合理论知识点,选取视频资源、时事热点案例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三观,促使学生在思想观念中牢固树立主流意识形态。

例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针对“核心价值观与西方普世价值认识模糊不清”这一问题开展教学活动。

借助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展示与西方普世价值有关的视频资料及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对其经济基础、阶级本质、理论来源加以剖析,并与核心价值观进行比较。

随后,从“先进性”“人民性”“真实性”三个方面入手,阐释核心价值观的优势。

课程思政融合混合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思政融合混合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思政融合混合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摘要:中职学校的思政工作尤为突出、艰巨、重要,中职教育的对象—初中毕业生,在他们身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中职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有专业知识技能人才的重任,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于2022年5月份正式施行,近一半的学生要接受中职教育,这个群体是将来社会成员中一个很庞大的群体,他们走向社会怎样立足、怎样做人,关系着国计民生、关系着国民的未来。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作为中职教育的班主任及思政课老师,深感责任重大。

在中职教育的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究思政工作的有效教学方法,尝试思政混合教学,以期为中职混合式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教学一、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一)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中职学生大多数是“中考落第”者,学习成绩差,他们自认为是经过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多道关口筛选下来的“末等品”,不是读书的料,低人一等,无脸见人,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

他们在小学初中阶段,学习态度,人生态度,生活习惯,对事物的认知以及人生走向,自我约束上都和那些志向远大的孩子有了偏离,甚至在家庭教育方面都存在着各种的问题,有的学生诉求是希望早点就业,有的学生是中考考试发挥失常。

总之,大部分孩子上中职院校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并非自愿选择,这些孩子“大学梦”的破灭使他们在心理上遭受一定的打击,他们的发展目标和人生理想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好像是被命运的冷酷选择,很多中职学生迷失了人生发展的方向,学习没有上进心,生活没有方向感、成长没有目标感。

在技术学习、职业发展、个人成长等方面迷茫被动,有的甚至玩物丧志,追求享受;还有的学生感觉人生失意、郁闷,对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与素质发展等活动毫无兴趣。

另外,中职学生的课业负担非常小,又没有升学压力,部分中职学生的就业去向家长早已安排好了。

这些中职学生在这种的状态下,吃喝上网打游戏等成了他们打发时光的主旋律,在负面情绪影响下,他们经常会情绪烦躁、郁闷甚至焦躁,难以保持积极阳光的生命状态,教师对其进行思想指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时,他们持有反对的态度,抵触的情绪和逆反的心理,他们特别容易叛逆,他们的心理上结着硬硬的“厚痂”,也无法溶解其内心上覆盖着的硬甲,教师的说教引导很难走进其内心。

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现实诉求、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

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现实诉求、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

德育探索文科持续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更系统的要求,推动新文科建设不断走向深入。

而要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改革创新,可以从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入手,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引领作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新文科建设的鲜明特征之一。

推动互联网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推动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既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也有助于推动新文科建设,形成富有特色的文科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

(三)破解传统线下教学困境的必然选择在传统线下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绝对的主导作用。

此外,高校思政课以合班教学为主,受学生人数、授课时间等因素限制,教师往往较难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与互动,也较难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兴趣爱好实施个性化教学。

思政课实体课堂中采用“大水漫灌”的教学方式,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思政课的“抬头率”难以提高。

与线下教学相比,线上平台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够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且线上教学不局限于班级、班额,不受每节课固定时间的限制,使学生“泛在学习”成为现实;线上教学还可以通过数据诊断分析等功能,有针对性地推送学习资源,精准地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为教师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帮助学生解决难题提供了便利。

但是,线上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人机隔离造成师生无法面对面进行情感交流,这在一定程度降低了课程的亲和力与感染力,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因此,高校推动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两线结合”优势,可以很好地摆脱传统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困境。

(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思政课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这就决定了高校思政课必须将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要位置,在教学中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校党委书记邱勇讲授新版“形势与政策”第一课

校党委书记邱勇讲授新版“形势与政策”第一课

校党委书记邱勇讲授新版“形势与政策”第一课
佚名
【期刊名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年(卷),期】2022(8)3
【摘要】2022学年秋季学期开启,清华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面貌一新,思政课改革创新迎来再出发。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学期主题,9月15日晚,六教
C300教室里一张张年轻的面庞求知若渴,校党委书记邱勇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2300余名同学讲授本学期第一课。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政课的必修课之一,是清华大学本科思政课体系中的第一门课。

【总页数】1页(P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提高形势与政策课堂讲授效果的探索——以《形势与政策·2011年秋》为例
2.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党委书记论坛在杭州召开——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将承办2021年全国高职高专党委书记论坛
3.海口市市场监管局符勇书记讲授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4.46所区管高校党委书记年终“大考”圆满结束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唐咸仅作总结发言
5.齐齐哈尔职业学校党委书记、院长曹勇安的贺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混合式教学常态化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思维转变

混合式教学常态化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思维转变

混合式教学常态化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思维转变作者:赵颖陈马静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2年第01期[摘要]混合式教学是指在网络化背景下,借助信息技术,结合线上与线下并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理念。

由于教学改革要求、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促使混合式教学走向常态化。

为回应高校思政课改革要求、时代要求、受教育者主体诉求,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进行从“主演”到“导演”的角色轉换、从关注线下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体系重建、从以知识能力为主到全方位教学能力的开发,以思维转变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思政课;高校;思政课教师;思维转变[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2) 01-0046-042020年伊始,我国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创,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学校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造成影响,教育部紧急发布相关文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在疫情防控期间进行线上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教学目标。

思政课作为学校重要的一门课程,其采用的混合式教学是当前及今后教学中将持续运用到的教学方式,这对思政课教师思维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及走向常态化的原因(一)混合式教学的内涵混合式教学是指在网络化背景下,改变原来的教学形式,借助信息技术,以学生有效学习、健康发展以及产生良好学习效果为中心的一种教学理念。

1.以学生有效学习为中心的“教”国际教育学者Merrill 曾提出有效的教学应该包括:激发、展现、运用和整合四个阶段,也就意味着学生有效学习的发生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教学准备与设计。

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成长的规律、个性的需求等运用慕课资源、SPOC平台、雨课堂工具、翻转课堂等形式来整合学习资源、展示教学内容、加强师生之间更加高效的互动,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

2.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的“学”混合式教学构建了一个“课前自主学习、课中探究讨论、课后巩固实践的三维一体应用体系,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学习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第33卷第2期2021年2月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SOCIALSCIENCESJOURNALOFUNIVERSITIESINSHANXI Vol.33No.2Feb.2021 收稿日期:2020-05-08基金项目: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本科教学改革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五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研究”(RC1900001003);2020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高校思政实践课线上线下双平台三段式新模式构建”(晋教政函〔2020〕12号)作者简介:杨小燕(1971—),女,山西太原人,太原理工大学副教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引文格式:杨小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1,33(2):25-29.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杨小燕(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原030024)摘 要: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思政课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不足愈加突显,有效利用互联网及数字信息技术进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生成长环境的必要关注、实践教学走向完善的必然选择。

思政课教师要顺应形势,在明确实践教学目的、原则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实践教学主题、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实践教学方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化考核评价,从而构建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教学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21.02.006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21)02-0025-05 数字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教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方向。

基于学习通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例

基于学习通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例

基于学习通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例摘要:《马原》课由于较强的系统性、严密的逻辑性和较高的抽象性,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运用学习通这样的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思政课堂相结合,从课前整合资源、线上线下建课、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以及翻转课后学情跟踪四个环节进行研究设计,通过分析混合式翻转课堂建构的基础条件,充分挖掘学习通的各项功能在《马原》课教学中的作用,探索出一种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前瞻性的思政课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实践证明,将传统课堂与学习通这样的网络平台相结合,可以有效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与获得感,提升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水平,建立高质量的《马原》课程体系,推动高校应用型体系建设。

关键词:学习通;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马原》课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必要性《马原》课主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原》课由于其高度的理论性和政治性、较强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内容比较抽象枯燥。

对学生而言,必须要系统学习才能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然而,传统课堂因受时空限制和资源匮乏等缺点影响导致效果有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陷入了知识灌输和被动接受的局面。

借助学习通这样优秀的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在时空等方面自主选择其内容,实现《马原》课基本理论知识的积累,也缓解了知识接受这样的疲劳现象。

使用学习通的数据统计功能,也可以收集整理学生的学习数据,可以进一步掌握分析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效果,也可以基于《马原》内容的重难点和学生的兴趣动力为出发点,实现翻转课堂教学的时空转换。

学习通在思政课翻转课堂中的使用,其动力点就是要使原理课的理论学习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由于学习通功能缺乏足够的师生互动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有效掌控,纯粹依靠学习通线上教学并不能充分完成《马原》课“知识传授、价值塑造”的教育目标。

以BOPPPS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以BOPPPS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以BOPPPS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策略
研究
梁渊;高爽
【期刊名称】《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26)3
【摘要】近年来,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迅速,但教学实践中存在“混而不融”问题突出、“两性一度”提升不够、“学生中心”体现不足等“痛点”。

一些高校在思政课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过程中探索将BOPPPS模式融入其中,从而形成BOPPPS混合式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学生的参与式学习,且参与式学习的精髓和关键在于“教师引导下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而不应该只侧重“参与”的形式而忽略“知识建构”的本质。

在此基础上,探索BOPPPS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的实施策略,直击长期存在的痛点问题,为推进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开辟新的路径。

【总页数】5页(P42-45)
【作者】梁渊;高爽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2
【相关文献】
1.基于“BOPPPS+雨课堂”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2.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问题及实践策略
3.高职院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高质量发展的策略研究
4.全面推进中小学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小学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字化时代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

数字化时代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

数字化时代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中
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
郭新影
【期刊名称】《新潮电子》
【年(卷),期】2024()5
【摘要】本文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深入分析当前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

研究指出,资源供给不均、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以及课堂教学的实际挑战是当前混合式教学模式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同时,研究强调在数字化时代对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包括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

阐述混合式教学的核心原则和面临数字化挑战下的改革途径,包括理念的更新、平台与资源的优化以及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的创新。

【总页数】3页(P283-285)
【作者】郭新影
【作者单位】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r——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
2.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
3.混合式对分课堂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以《中
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4.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然逻辑及构建路径——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5.“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慕课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

以慕课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

1492015年7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中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重点建设内容”一部分明确提出:“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理念手段先进、方式方法多样、组织管理高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

2019年1月,教育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中对“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构建提出了具体的规划。

慕课是互联网时代教育实践改革的重要抓手,利用慕课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动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融合,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现代教学发展的基本方向。

一、以慕课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价值混合式教学模式简单来讲,就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实践模式。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动下,慕课这种突破了传统形式的教学资源出现,而基于慕课形成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有效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种种弊端,促进教学实践的调整与变革。

根据教育教学实践效果来看,以慕课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以下实践价值:1.有利于推进深度学习在慕课的支持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开展学习,在知识与方法的融合中,构建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感官体验中,实现对知识的初步探索,进而在多元化的媒体资源中,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将对知识的情感体验与主观能动的发展相结合,形成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以推进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让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与迁移中实现自我发展,在能力的展现中提高思维品质,进而深化学习过程,将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利于促进教学交互围绕慕课,教师可以构建“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而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教师、学生之间的交互空间相较于传统课堂都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因此,教学之间的交互性与更加深入、有效[1]。

例如,在线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针对知识探索与实践探究过程进行互动交流,分享观点、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在线下则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建立更加便捷、顺畅的交流渠道,此外,还可扩大交流空间,在慕课中与名师交流,从而推动课堂交互与线上交流的有效融合。

高校“课程思政”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索

高校“课程思政”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索

高校“课程思政”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索①孙旭媛(江南大学,江苏无锡214122)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在新时代,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价值不断丰富完善,这就要求高校应坚持不懈在各环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了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希望通过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育人功能,融入课堂教学相关环节,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融合统一。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部分高校不够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未能与国家政策方针导向及时有机结合,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强;二是创新创业指导专业师资短缺,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法单一,指导帮扶不到位。

因此,深化“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借助学科一流教师,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结合专业学科背景探索“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路径,有效避免单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或创新创业教育的空洞性、虚泛性及过于理论性,进而发挥两者间内在的一致性与互补性,形成协同效应[1]。

一、高校“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广义的“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指在立足“立德树人”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包括“大思政”体系中的思政课程、学科思政、实践思政、组织思政、网络思政等多个维度。

狭义的“课程思政”则对应在各类非思政类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元素,将专业知识技能传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历史学、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等相关元素和价值观有机结合,从而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2]。

本文聚焦讨论狭义的“课程思政”。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发布时间:2023-01-31T07:57:33.155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第18期作者:敖锋李永彪[导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在教育教学中具有无可替代位置,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和有力保障,混合式教学则是改进思政课创新模式的重要手段。

敖锋李永彪国防科技大学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在教育教学中具有无可替代位置,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和有力保障,混合式教学则是改进思政课创新模式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大思政课 2019年,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建设智慧课堂等“值得肯定和鼓励”。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因其优质资源共享性、教学时空灵活性、教学过程规范化等诸多特点,促使教学结构、组织形式、教学流程等发生革命性变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多元化融合的路径以系统、信息、控制、突变等为基础,以多维空问理论为重点突破口,使教学信息个性化、课程学习动态化、资源使用便捷化、管理科学透明化的具体特征,在实现创新教学改革、促进资源共建与学科交融,提升人才素质培养、保障教育质量等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引领作用。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创新工作。

他在2021年全国两会现场形象地说,“这个‘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拿着一个文件在那儿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谁都不爱听,我也不爱听。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力军的重大责任。

从学生方而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性,但也有少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不高,存在混学分心态。

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

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

3、线上线下融合:SPOC教学模式不仅包括线上的学习资源,还结合了线下 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全面和深入。
二、基于SPOC教学模式的高职 混合式教学改革
在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实施基于SPOC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改革,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优化课程设计:将课程内容按照知识点进行分解,每个知识点制作成独 立的短视频或电子书,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 学习需求,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创新教学方式
在混合式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在线视频、 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要注 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自主探究 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强化实践教学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在混合式教学 中,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模拟法 庭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现实和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 质。
4、完善评价体系
混合式教学需要完善评价体系,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在线测试、课堂表现、 小组讨论、论文撰写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同时,要注重评 价结果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需要 注意的问题
1、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削弱。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削弱, 而是要更加注重。教师需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和优化、教学方式的创新、实 践教学的组织和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参考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教 学改革的趋势。其中,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教学模式以其小 规模、个性化、线上线下融合的特点,为高职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对思政课在线开放课程现状与改进方向的思考

对思政课在线开放课程现状与改进方向的思考

第36卷 第6期2020年12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ResearchVol.36 No.6Dec.2020 收稿日期:2020-04-22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四进四信”专题教学改革研究专项“慕课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与创新研究”(SJGSY2017011);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在线开放课程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BC1317177)作者简介:王林平(197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云涌(1971—),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思政课在线开放课程现状与改进方向的思考王林平1, 高云涌2(1.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2.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 要:思政课在线开放课程对促进思政课资源共享、推动新技术手段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目前一些思政课在线开放课程存在教学视频内容刻板、风格雷同、形式单一等问题。

在线教学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在时空上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分离,在线开放课程应通过周密的教学设计尽量克服这种分离对教学产生的不利影响,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平台统计数据,及时了解学生在线学习状况和意见建议,根据主客观条件选择适当的在线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小规模专属在线课程在思政课在线教学中的价值,把讲授知识与价值引导融为一体,建设能够满足思政课实际教学需要、有特色、有吸引力的思政课在线课程。

关键词:思政课;在线开放课程;在线教学DOI:10.15938/j.cnki.iper.2020.06.017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0)06-0080-04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出乎意料的方式推动了在线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和普及。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实践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实践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实践混合式教学是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灵活的学习体验。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引入和实践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将以“雨课堂”为例,探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实践经验。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混合式教学是一种整合了传统面授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资源的教学模式,它充分利用了现代技术手段,如网络平台、多媒体教学、移动学习等,将课堂内外的学习环境进行整合,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交互。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

思政课作为高校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的思想教育功能。

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存在单一的教学手段和资源,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可以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雨课堂”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雨课堂”是一款专为高校教学场景设计的移动学习平台,它提供了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和交流互动功能,可以有效支持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雨课堂”平台,设计精彩的教学内容,促进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雨课堂”平台上汇聚了大量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音频、课件、文献阅读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灵活选择和应用这些资源,充分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

通过观看视频、听取音频和阅读文献,学生可以在课堂之外进行预习和复习,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思想碰撞。

基于“雨课堂”的线性代数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雨课堂”的线性代数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雨课堂”的线性代数教学改革与实践发布时间:2023-03-27T08:48:57.761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期第57卷作者:曹陈辰,杨雪利[导读] 随着计算机科技及其应用的飞速发展,传统课堂教学已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曹陈辰,杨雪利宁波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摘要] 随着计算机科技及其应用的飞速发展,传统课堂教学已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结合先进的教育技术进行授课,必将对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巨大影响。

本文利用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对线性代数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调查分析和总结。

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雨课堂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面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雨课堂;线性代数;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学习效果1 引言线性代数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和经济管理类学科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公共数学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理论知识为学生后续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广泛应用于密码学、计算机图形学、数据挖掘及工程技术等领域[1-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线性代数课程传统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加之教材中的概念与结论比较抽象,让学生晦涩难懂,使得不少大学生在线性代数课程学习中找不到正确的方法,学习效果不甚理想[3]。

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是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共同研发,通过微信与PowerPoint,构建起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不仅能使学生及时获取教师发送的线上资源,也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反馈的智能终端[4]。

为了提高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借助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改革,构建并实施基于雨课堂的线性代数课程。

通过对学生调查和对课程综合成绩进行分析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期望能对互联网时代下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混合式教学八个相统一视域下思政课改革必然趋势

混合式教学八个相统一视域下思政课改革必然趋势

Mixed Teaching: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Eight Unification"
作者: 张夏青[1]
作者机构: [1]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10
出版物刊名: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页码: 70-71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14期
主题词: 八个相统一;思政课;混合式教学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八个相统一"视域下开展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创新探索,是国内外新形势下高校加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基本遵循.是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云平台教学优势,推动思政课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的必然选择.是高度重视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认知、情感释放以及行为方式,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打造思政课教学新常态的发展方向.。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实施-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实施-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实施0概述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随着对网络学习(e-Learning)的反思和传统课堂学习的回归而逐渐被关注的一种学习策略和学习理念。

混合式学习是指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多种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学习内容、学习者及教师自身条件,混合“面对面教学”、“网络学习”和“实践”三种方式来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

它将面对面教学和网络学习进行了有效整合,并将其综合用在线学习,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

混合教学模式已经在全国高校和中小学校全面展开,每位在一线的老师都想把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要与时俱进。

随着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app的广泛使用,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我们不能墨守成规,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太适应现在的课堂。

翻转课堂,慕课等教学模式的改革还不能完全适应所有的课程,而现在的混合式教学中贯穿翻转课堂的理念,既能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又能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这种新型的混合式教学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根据文献可查,清华大学老师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思政课改革[1],采用线上学习线下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讨论,让线下课堂不再是你教我学的课堂,而是带着问题来探讨和交流的课堂。

黄冈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老师提出了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2],包括传统的课堂讲授、部分翻转课堂和完全翻转课堂三种混合形式,并此模式对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课程进行了教学设计与实践。

从上述文献可知,从本科院校到高职院校都在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下面我将阐述,混合式教学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实施。

1混合式教学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实施混合式教学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主要从以下几部分来实施:1.1线上学习活动设计在进行混合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设计好线上学习活动,首先将课程划分为若干个单元,再根据单元内容将每个单元划分为若干个子单元,基本上一个知识点设计为一个子单元,然后确定子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学生通过学习能达到什么目标,如何学习,采用什么学习方法;学习内容:详细分析子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教学资源:将教学ppt,图片,案例,视频,短片等教学内容上传至数字化平台,学生可根据教学资源进行线下学习;教学活动设计:主要是要设置讨论话题和测试题目和作业,学生根据设置好的话题和题目针对性的去找资料,并能拿到课堂上来进行讨论和交流;学习评价:设置合理的评价系统,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考虑参与课堂的学习效果。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基于SPOC 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满鑫垚,张海涛摘要:在“互联网+”时代,SPOC 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上网络教学与线下实体教学有机地结合,实现翻转课堂。

将其引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可以破除“教师独角戏”的传播困境,同时有助于提升教学成效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鉴于此,该文构建基于学习通平台的SPOC 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于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

通过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进一步反思“有效教学”的原则,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的新路径,以推进“小思政”教育到“大思政”格局的形成。

关键词:互联网+;SPOC ;翻转课堂;教学反思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7974(2020)09-0140-05DOI :10.13877/22-1284.2020.09.023收稿日期:2020-01-20作者简介:满鑫垚,吉林通化人,通化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张海涛,吉林白山人,通化市委党校讲师。

(吉林通化134002)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MOOC到SPOC 的转变早在20世纪60年代,“鼠标之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就已经提出了“要通过点击来操控计算机,通过音频、视频和屏幕共享来沟通,利用超链接来畅游知识海洋”[1]。

进入21世纪以来,这场“未竞的革命”依然在不断向纵深发展。

与此同时,教育实践与网络直接挂钩的时代也已经到来。

2016年,《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就明确提出,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学界重点关注的对象。

混合式教学将会是教育发展的新常态。

[2]学者们根据混合式教学发展的现状,将研究重点集中在混合式教学的涵义、教学形式以及混合式教学所产生的影响上。

美国斯隆联盟提出,混合式教学将在线教学与面对面教学两种独立的教学模式融合在一起。

探究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创新

探究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创新

探究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创新摘要:随着信息化水平不断深入,教学方式也紧跟时代步伐,在现代化教学中,信息化应用不断增多,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将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丰富了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学质量,弥补了单一的线下教学的不足。

本文从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概述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创新路径进行分析讨论,希望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创新大学生正常思维方式的培养需要从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规律以及丰富的学习经验,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全面改革,坚持线上线下,双向结合,打破传统教育管理模式。

尤其是处于特殊时期,进一步实现双向结合的教学模式尤为重要。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融于教学课堂中,高校思政课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线下传统课堂实现教育信息的全覆盖,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业观、择业观、理想观。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概述由教育部发布的相关文件中指出,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加快转变教学管理理念,大胆创新,尤其是处于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入思想政治课堂,推进教学课堂的多样化,并发挥其巨大的优势,使学生处于全新的教育模式下获取思想政治教育知识。

同时对于这种新型的模式,将大大提高学生积极性,在结合大学生的成长特点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高校育人这一根本目标。

通过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活化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更加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思政教学活动中。

二、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路径(一)教学理念根据国家领导人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批示,着重强调了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对于如何建设高校思政课提出总体规划和具体要求。

然而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讨论线上线下混合式是否有效存在争议,在一些相对落后的区域,由于线上需要的设备要求以及教学保守的理念,一些学校不愿意进行教育模式创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重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改革的发展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大学以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教了10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冯务中没想到,一场教学模式的革新,竟让自己成了“网红”,还一不小心“红”到了国外。

自2015年9月份,冯务中开授的国内首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登陆由哈佛大学与MIT合办的国际知名慕课平台edX以来,吸引了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人选课,还有国外粉丝主动要求将其免费升级成“更纯正”的英文版。

这背后,是清华大学以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思政课改革的创新之举。

“学生前8周在线上学习慕课,后8周则由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专题讲授,同时辅以线下小班讨论。

”清华马院副院长王雯姝介绍,目前该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4门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已全部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
合式教学,线上部分的选课人数累计突破17万人次。

线上学习,让思政课随时随地“妖魔化的马克思主义?神化的马克思主义?你了解多少?本课程为你还原真实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信仰,更重要的是一个理论体系!”不需要抢课,只要点开“学堂在线”,你就能听到一堂时下最受清华学子追捧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慕课课程。

传统的思政课堂上,老师往往要在45分钟或90分钟时间内讲完一个章节的所有内容。

而在这里,一个章节的内容被分解为符合学习习惯的若干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被制作成7至15分钟的独立视频。

“慕课使学生可以自由调配上课时间,学习更便捷——无论在线学习、使用手机客户端还是离线观看下载视频,随时随地,总有一款适合你。

”该课程主讲人、清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震说,这也把老师们从重复讲解中解放了出来,把更多精力放在线下的延伸讨论环节。

线下讨论,让理想信念深植于心
看起来这像是一场辩论赛。

教室里,围绕“互联网时代的爱国主义”的主题,30多个学生轮番论证、争辩不断。

只有
在讨论陷入胶着时,任课老师张瑜和助教才会适时点拨几句。

这是清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小班讨论的现场,也是清华学子眼中比慕课“更有魅力”的教学环节。

“原来都是大班上课,只能点几个同学交流,没法让大家充分自由表达。

”张瑜说,现在的课堂,每个学生都能发言,经常下课铃响了都不舍得走。

“慕课可以提高上课效率,也具有内容均衡、概念明确、逻辑清晰的优势,但这只是‘点对面’地普及知识点,至关重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点对点’,还要靠线下。

”王雯姝强调,清华对于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是基于传统课堂和慕课两个平台的:“传统课堂是‘根’,互联网是一种有力支撑。

同学们在完成线上学习的同时,还要选修时长
为8周的线下课堂。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1 1>2的效果。

”混合式教学,唤醒学生学习力、教师教学力“如果不是这次毛概课作业,我不会这么深切地感受到,原来个体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得这么紧。

”一份“我的家族史”的调研作业,让清华材料学院学生袁之泉从家族视角观察到了陕西关中近百年来的土地变革,还亲手做了一份家谱:“回去听爷爷、大伯讲,才知道国家的每一步发展都和我们息息相关。


“一系列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变革扬弃了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力,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统一,更激发出老师们前所未有的教学力。

”王雯姝说。

而在开设慕课的2015年,光是慕课讲稿,冯务中就写了28.9万字。

如今,他正盘算着将这些心血修订之后公开出版:“不能说只有论文才算成果,这些反复打磨出来的讲稿就是我近年最大的成果。


短评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本”转变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正在遭遇挑战。

一边,是互联网时代的猛烈冲击,出勤率和抬头率让每个教师挠头;一边,是青年学子对深入交流研讨的渴望,“大班额”“满堂灌”只能搬运知识,却不能真正释疑解惑。

难题,怎么破? 以一场基于思政课堂和慕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变革,清华大学实现了思政课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本”的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变。

在这里,线上
学习可以随时随地、私人定制,更符合时代特点;线下学习更深入透彻,满足学生需求。

如此改变,不仅体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基本遵循,更彰显了思政课教学改革“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勃勃生机。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邓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