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题讲座第十讲儿童社会工作_王思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而言,儿童指“较幼小的未成年人,年纪比少年小的未成年人”。较早的一些文献将儿童的上限界定为12~13岁,但国际上也有把16岁以下称为儿童的说法。根据中国的情况,我们一般把儿童年龄的下限划为0岁,上限划在11~12岁。

儿童社会工作是指以儿童为对象的社会工作。联合国1950年将儿童社会工作定义为:“凡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全发展与正常生活为目的的各种努力事业均称之为儿童福利。”中国内地1993年出版的《社会保障词典》对儿童社会工作做出了如下的定义:“以儿童为案主的社会工作,不仅限于对贫苦无依儿童的收容教养,而且扩展成为对全体儿童的福利服务。”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特征

福利性。无论是对失依儿童的救助,还是对所有儿童的教育和服务,儿童社会工作的出发点都是儿童生存与发展基本权利的保障,目的都是儿童的幸福和发展。

以社会性服务为主。在儿童社会工作中,直接面对儿童的个案性的、精神性的服务大量存在并日渐发展,但更多的工作是为儿童提供服务的工作。

专业要求高。一方面,做儿童社会工作要涉及的基本理论、专业技能面很广。另一方面,工作中稍有谬误,对儿童的伤害就会很严重,甚至会影响其终生。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功能

第一,保障的功能。儿童社会工作以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为目标,保障儿童的生命权、娱乐权、教育权、发展权。

第二,社会安全的功能。儿童社会工作直接的结果是减少目前儿童的痛苦和问题,促

Ac a d e m ic c ir c le s

学苑风

□本栏编辑:邹鹰

陆士桢:历任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与管理系主任、教务长、常务副院长等职,现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发展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儿童和社会工作。

主持人:北京大学教授

王思斌

主讲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陆士桢

第十讲

儿童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专题讲座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

进儿童的幸福与发展;间接结果则是防止将来社会问题的产生,增强未来社会的安全。

第三,发展的功能。儿童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解决儿童问题要遵循发展的理念,以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最终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儿童权利”观念是儿童社会工作最根本的基础。目前,涉及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

(一)儿童发展的内容

儿童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下列内容。体能发展:肌肉发展,手眼配合、平衡力的发展,要求有均衡营养和必要的体能训练;智力发展:知识的积累,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指导孩子学习,训练其观察力、思维力,给他们良好的教育;情绪发展: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及对情绪反应的控制能力等,要给孩子关心和爱,给予良好的心理培养;社交发展:社会交往、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避免或纠正社会适应不良。

(二)儿童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

1.生物学方面的理论

(1)进化论和复演论。达尔文指出,生物本身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存活,物种是不断进化的,其生存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他的学说给儿童工作和研究提供了一个视角,即从生物进化的观点去认识和理解儿童的行为。美国的霍尔是进化论的坚定拥护者,他的复演论认为,个体的心理则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具体包括四个阶段的相互对应,即婴幼儿期与原始社会相对应,儿童期与狩猎社会相对应,少年期与农牧社会相对应,青年期与现代社会相对应。

(2)发展螺旋论和遗传学说。这种理论认为,成长像螺旋一样,具有前进和后退的律动现象。顺境与鼓励可能促进儿童的发展,挫折和问题也可能造成儿童发展停滞。

2.心理学方面的理论

(1)人格学习理论。这一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认为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而来的,即人在成长时所获得的行为模式主要是他们自身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分别为注意、保持、再生和增强。

(2)人格认知理论。这一理论的两个基本概念是基模和适应。基模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思考与动机的基本模式,基模的改变是学习的结果;适应是指当个体碰到新的情景时,会用基本模式去解释这一情境,而后将解释结果融入原有的基模之中,从而引发基模的改变,促进个体的成长。

(3)人格的心理分析理论。人格的心理分析理论包含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和以荣格为代表的人格派。

弗洛伊德重视儿童早年的生理经验:第一,所有的心理事件都和生理特质相关,尤其是和性有关。婴儿的性欲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口唇期、肛门期和生殖器期。第二,心理功能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第三,所有的行为背后都有动机存在,很多行为受制于不自觉的潜意识。第四,少年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认同作用对其社会化有重大影响。

荣格认为,人格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结构,各要素之间的作用错综复杂。从横向上看,可将其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或称为主观意识、主观无意识、客观无意识。人格的具体成长包括两种相互交织的趋势,其一是构成全部精神活动的个体化,其二则是将个性的东西进行整合。两个过程都会受到遗传、父母、教育、社会、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4)人格的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提出,在儿童时期,各种需求层次并不明显,也不稳定,但这一理论反映出儿童发展的基本路线和方向,儿童的高层次需要是在不断发展着的;同时,根据这一理论可以解释和揭示儿童各种行为的内因。

(5)发展任务的理论。此派理论认为,在个体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个人需要发展一套相应的技能、知识、功能和态度来符合社会期望和要求。

3.社会学方面的理论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

小资料▲▲▲

NGO与INGO

INGO是NGO

的一个子集,是NGO

中最活跃也最具有影

响力的部分。INGO一

定拥有“国际性”的

特征,而NGO却不需

要必须具备这个条

件。不过,概念在界定

上的差别并没有使得

这两个概念在使用上

有严格的界线。NGO

这个概念也常常用来

指ING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