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非洲猪瘟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非洲猪瘟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王振杰X u m u s h o u y i1921年肯尼亚爆发的非洲猪瘟死亡率高达100%。
而在2018年,辽宁沈阳也发现了非洲猪瘟病例,随后在郑州、安徽等地也发生了非洲猪瘟疫情。
此种疫情的频频爆发且传染迅速,因此严重影响了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同时相关部门开始高度重视对该病的防控工作。
本文针对非洲猪瘟的特点、症状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一、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现在流行的非洲猪瘟疫情是由病毒所引起,同时是一种具有高度接触性的动物传染病,有急性和热性两种情况,存在着100%发病率和死亡率,还没有疫苗进行预防。
我国2017年8月3日首次在辽宁省沈阳市发生了非洲猪瘟疫情,而今年的5月21日,非洲猪瘟疫情于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爆发,至6月28日,疫情在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再次发生。
因此,对于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各村和各社区负责人都要提高思想认识,同时落实防控的责任和防控措施。
二、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根据猪体的临床症状,非洲猪瘟和猪丹毒比较相似。
因此,非洲猪瘟病毒受到感染后的潜伏期为4~19天。
通过对猪体进行实验,潜伏期的长短和猪体接种疫苗的剂量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因此看来,猪体有着40%~85%的非洲猪瘟发病率,同时猪体感染病菌的机率与死亡率也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因此,通过猪体临床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主要分为急性、亚急性和隐性感染。
1、急性发病型感染非洲猪瘟的猪体会产生急性发作,主要是由于猪体内高致病性毒株感染引起的,而其中有部分感染病例则是由于感染了中致病性的毒株导致的。
有部分感染病菌的猪体会产生食欲降低,这是急性患病猪的主要临床症状,同时还会造成猪体体温高至40℃~42℃,肺部水肿的现象也会相继出现,感染的病猪体内白细胞的含量会逐渐降低,出血的症状也会出现在猪耳的皮肤下,同时受到感染的猪体坏死性病变也会在淋巴组织处被发现,到发病后期,病猪的呼吸非常急促,并在鼻腔内分泌出大量的黏液,同时,呕吐、便秘、流鼻血、便秘以及腹泻症状也会相继出现。
解读非洲猪瘟的流行传播特点及防控策略
解读非洲猪瘟的流行传播特点及防控策略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简称ASF)是一种高致病性病毒性疾病,能导致猪只的高死亡率和经济损失。
ASF最早在非洲被发现,后逐渐传播到欧亚大陆和其他地区。
以下将解读非洲猪瘟的流行传播特点及防控策略。
1.强烈传染性:ASF具有高度传染性,病毒能在猪只之间迅速传播。
感染猪只一般在1-9天后出现症状,但已经感染的猪只却能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传播病毒。
2.不同途径传播:ASF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猪只、食用受感染的食物、饮用受感染的水源、吸入空气中的病毒等途径进行传播。
人类、昆虫、啮齿动物、家禽和其他动物也可作为传播媒介。
3.无有效疫苗和治疗方法:截至目前,尚无针对ASF的有效疫苗和特效药物,只能采取防控措施降低传播风险。
4.极强的病毒抵抗力:ASF病毒能在环境中存活很长时间。
在被感染的猪只或病死猪只的组织、血液、尿液、食物等样品中,ASF病毒可以存活数月至数年。
二、非洲猪瘟的防控策略:1.加强动物卫生监管:各国政府应制定和加强动物卫生监管措施,建立和完善应急响应机制。
加大对可疑感染地区的检疫力度,及时报告和处置疫情。
2.加强养殖管理:养殖场应做好环境卫生控制,加强病原体的隔离和消毒工作。
严禁饲喂未经检疫的猪饲料,采取措施阻止和控制猪只与野生动物的接触。
3.加强疫苗研发和疫苗接种:积极开展ASF疫苗的研发工作,加快推进疫苗的临床试验和上市应用。
在疫情严重的地区,可以考虑实施大规模的猪只免疫接种计划。
4.完善动物交易管理:加强对猪只的交易和运输的监管,落实好动物检疫工作。
严禁非法运输和贸易活动,遏制非洲猪瘟的传播。
5.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养殖户和兽医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ASF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通过传媒和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非洲猪瘟的防控知识,引导公众正确对待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的流行传播特点是强烈的传染性、多途径传播、病毒抵抗力强,并且没有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
试论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
试论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类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致死性,在猪场中流行性非常广泛。
随着全球性的猪肉贸易和国际旅行的增加,非洲猪瘟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就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进行论述。
一、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1. 高度传染性: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力,能够在猪群中快速传播。
感染一只猪后不久即可传染给整个猪群,使得猪群中的猪几乎都会感染上非洲猪瘟。
2. 致死性强:非洲猪瘟对猪的致死性非常高,患病的猪常常在短时间内死亡,死亡率可高达100%。
这对养猪业来说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因为一旦猪场中出现非洲猪瘟,猪群很可能就会遭受重大损失。
3. 潜伏期短:非洲猪瘟的潜伏期非常短,通常只有几天时间。
这意味着一旦猪群中有病毒存在,就很容易在短时间内爆发疫情,对猪群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4. 多种传播途径:非洲猪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猪、病毒污染的场地和设施、饲料、水源以及间接接触传播等多种途径传播。
这增加了非洲猪瘟控制的难度,也增加了疫情暴发的可能性。
5. 无疫苗可用:目前尚无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可用,这使得非洲猪瘟的控制变得更加困难。
唯一的防控手段就是通过严格的卫生和隔离措施来阻断病毒的传播。
二、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1. 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加强对非洲猪瘟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发现、报告和隔离疫情病例,采取有效的措施遏制疫情扩散。
2. 严格的生物安全控制措施:加强养猪场的生物安全控制,严格控制人员和物品的进出,加强对场地、设施、饲料和水源等的消毒和清洁,防止病毒通过各种途径传播。
3. 健康证明和过境检疫:对进出口猪只和猪产品实施健康证明和过境检疫制度,防止非洲猪瘟通过国际贸易和旅行传播。
4. 强化兽医卫生监管:加强兽医卫生监管,提高养猪者的防控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提高猪场的生物安全水平。
5. 加强宣传教育和科普知识:加强对非洲猪瘟的宣传教育和科普知识推广,提高广大养猪者、兽医和相关工作者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病,主要感染猪科动物,包括家猪、野猪等。
以下是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的相关信息。
流行病学特点:1. ASF病毒具有极强传染性和致病性,可通过接触病毒源感染猪只。
人类也可能通过接触感染病毒。
2. ASF病毒能在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不易被常规消毒剂杀灭,因此病毒的传播速度较快。
3. ASF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如病猪之间的接触、饲养管理以及食用污染的饲料传播。
临床症状:1. 高热症状:患病猪只体温急剧上升,初期可达40°C以上。
2. 沉闷食欲:患病猪只食欲下降,甚至拒食。
3. 呼吸困难:患猪可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喘息现象。
4. 皮肤症状:患病猪只皮肤表现为紫绀、腹部和四肢霜状斑块。
5. 出血性症状:患猪可出现鼻、直肠、输尿管等嗜血区域出血。
6. 死亡率高: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猪只死亡率较高,通常在7-10天内死亡。
防控措施:为了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控措施:1. 加强从疫源国进口猪肉和猪产品的检疫检验,防止病毒带入。
2. 未确定疫源国时,禁止非法进口(包括行李物品)疫区猪肉和猪产品。
3. 强化养殖全程的生物安全管理:加强猪群的健康监测和外来猪只的隔离观察。
4. 强化饲养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消毒饲养环境,清理污秽物,控制饲料和饮水的卫生质量。
5. 严禁食用未经检验合格、来源不明的猪肉和猪产品,确保食品安全。
6. 做好发现疑似非洲猪瘟患猪的报告和隔离工作,及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处置并进行病情调查和溯源工作。
7. 做好动物禁区、隔离区、屠宰场和批发市场的卫生管理,加强病媒生物的防控措施,有效减少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途径。
总结: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的猪病,具有高传染性和致命性。
为了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需要加强进口猪肉的检疫管控、强化养殖环境卫生管理、禁止非法进口疫区猪肉等措施。
非洲猪瘟防控综合措施
技术推广非洲猪瘟防控综合措施黎兴亮(重庆市铜梁区南城街道办事处产业培育中心,重庆402560)摘要:在养猪过程一旦发生非洲猪瘟后果将不堪设想。
该病有较高的传染性,并且死亡率高达百分之百,不仅会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其也会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
因此,做好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应该引起养殖户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对养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把控,减少非洲猪瘟的发生,确保养猪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非洲猪瘟;科学养殖;综合防控1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1.1非洲猪瘟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无论是家养的猪还是野猪都有很大的几率感染上该病。
首先,并且任何年龄段的猪都可能发病。
如果一旦有一头猪发病,就很快会传染给其它猪群,而且染病的猪会很快死亡%&。
其次,病毒的存活时间较长。
临床试验研究表明,这种病毒在冷冻的环境下可以存活好几个月,甚至是好几年;对染病猪的粪便进行观察,发现非洲猪瘟病毒在粪便中可以存活11d%&°这种病毒具有很强的抵抗力,一般很难将其杀灭。
如果是一般的消毒液很难杀死它,除非是具有高浓度的消毒液才能起到杀毒的作用。
再次,从病毒的传播途径进行分析,传播的方式有很多且较复杂,不仅可以从消化道、呼吸道进行传播,蚊虫叮咬也会传播。
由于传播途径复杂,这在一定程度加大了预防控制的难度。
最后,目前还没研发出特效的疫苗,因此如果全靠免疫程序来控制疾病基本是不可能的。
在市面上常用的疫苗为灭活疫苗,这种疫苗不适用于非特异性免疫%&。
1.2非洲猪瘟疫病的特点1.2.1病原体对外界环境具有很强的抵抗能力非洲猪瘟病毒在猪瘟病毒科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该种病毒具有很强的感染性。
由于该种病毒基因组为双股线状DNA病毒,大小170〜190kW。
在猪体内,非洲猪瘟病毒可在几种类型的细胞浆中,尤其是网状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中复制,该病毒可在钝缘蝉中增殖,并使其成为主要的传播媒介,稳定性较强,有着很强的感染能力。
解读非洲猪瘟的流行传播特点及防控策略
解读非洲猪瘟的流行传播特点及防控策略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影响猪只,并能造成较高的死亡率。
它的流行传播特点与其他疾病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采取特定的防控策略来控制其传播。
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如下:1. 高传染性:非洲猪瘟病毒具有很高的传染性,病毒能迅速侵入猪体并在猪体内大量繁殖。
感染一只猪之后,很快就能传播给其他猪只,导致整个猪群爆发。
2. 多种传播途径:非洲猪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直接接触感染猪只、野猪或野生动物的间接接触、蚊虫叮咬、污染的饲料或水源等。
这使得非洲猪瘟的传播范围相对较广,很难彻底控制。
3. 长期潜伏期:非洲猪瘟的病程较长,一般需要数天到数周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明显的症状。
在这段潜伏期内,病毒可以在猪体内悄无声息地繁殖,使得防控工作更加困难。
4. 没有有效疫苗和治疗方法:目前尚没有针对非洲猪瘟的有效疫苗和治疗方法,只能通过扑杀感染猪只和加强隔离措施来控制疫情。
这加大了防控的压力和难度。
1. 加强动物监测:及时发现感染猪只,以便及早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要对猪群进行定期的疫情监测,包括病死猪只的尸检和猪群的抽血检测等。
2. 严格生物安全措施: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加强畜禽养殖场、交易市场和运输车辆的消毒工作,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3. 采取隔离措施:对感染猪只进行隔离,防止病毒传播给其他猪只。
对疫区采取严格的封锁措施,限制人员和物资的流动。
4. 扑杀感染猪只:对感染猪只及时进行扑杀,以避免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对扑杀场和猪体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消毒,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
5.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畜牧养殖者和市场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非洲猪瘟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帮助他们了解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措施。
非洲猪瘟在短时间内能对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加强动物监测、严格生物安全措施、采取隔离措施、扑杀感染猪只以及加强宣传教育等综合手段,才能有效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保护养猪业的稳定和发展。
非洲猪瘟流行特点(无症状型)及防控
非洲猪瘟流行特点(无症状型)及防控非洲猪瘟自2018年发生以来,从最早的呈现最急性型的4-7天发病、IO0%死亡率,到现在2-4周才发病,死亡率也降到个位数。
这其中有猪与病毒的斗争,更有人为疫苗毒的介入,非洲猪瘟临床表现开始更多表现为无症状型。
一、非瘟发病类型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无症状型。
二、无症状型特点由于当前的更多无症状非瘟临床病例增多,发病过程和新增病例缓慢,并造成诊断困难(时阴时阳),对养猪业尤其是规模场危害巨大。
1、潜伏期长,最长3-6个月。
2、症状缓和、隐秘。
部分仅表现为减料,部分无症状。
3、散毒弱、间歇性排毒。
感染猪散毒少,并表现出间歇性排毒。
4、无症状感染比例大。
三、当前对养猪业危害1、发病范围广。
当前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发生,无论大型养殖集团或小型散养户。
(散养户鉴别能力弱)2、潜在危害大。
往往不能及时发现,等发现后已在群中造成大量传播。
3、清理难度高。
由于具备间歇性排毒、无症状等特点,无症状型鉴别困难。
四、如何防控1、管理网格化、硬件单元格化管理方面把不同单元、作业场景进行网格化区分,精确到人,单向流动。
如分区管理、分栋管理、分净污管理。
猪舍硬件方面单元格化,实体墙、实体门、独立料槽、防止串风(增加地沟风机、增加连体猪舍单元间防护)。
2、内部防交叉员工不和猪粪接触(当前重要感染途径)。
减少员工与猪只接触,减少员工与员工之间接触。
工器具分类、分区、分车间管理,物品单向流动。
分颜色管理。
目视化管理。
监督检查。
3、外部生物隔离所有车间、走道增加防鸟虫网,防鼠墙、板,场内增加灭鼠、灭鸟措施。
人员多级隔离洗澡进场。
物品多级消毒进场。
4、提高猪体免疫力猪只对营养需求有维持需要、生长需要、繁殖需要,目前很多人提出来防病需要。
目前的全价料仅仅为了满足生长需要,部分阶段满足繁殖需要。
但很少关注防病需要。
通过提高蛋白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力已经被研究证明。
采用营养冗余策略,使用优质蛋白含提高饲料抚度,是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控当前无症状非瘟的有效手段。
非洲猪瘟临床症状分析与防治对策
非洲猪瘟临床症状分析与防治对策摘要:非洲猪瘟是接触性传染疾病,致死率很高,会严重威胁猪群的生长,我国将非洲猪瘟归为重点防控疾病。
本文研究中,重点分析非洲猪瘟临床症状,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非洲猪瘟;临床症状;防治对策非洲猪瘟的病原菌为非洲猪瘟病毒,属于我国特大传染性疾病,猪群会出现皮肤出血、呼吸障碍、神经症状。
当猪群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后,则会导致猪体内出现高滴度抗体,然而此种抗体的保护能力弱,再加上疾病缺乏特效药物预防,一旦爆发疫情,要扑杀病猪,并且实行无害化处理。
1、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调查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可知,疾病传播流行的季节性特点不太明显,但却出现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等特点。
养殖场的致死率,会由于不同感染毒株,而表现在差异症状。
一般来说,当猪群感染强力毒株后,死亡率达到100%。
任何品种、任何年龄的猪群,都会感染非洲猪瘟病毒。
美洲野猪、欧洲野猪、非洲野猪,是非洲猪瘟的宿主、易感群体。
在非洲猪瘟病毒流行、传播中,非洲疣猪的作用突出。
此外,临床康复猪、患病猪,是养殖场的主要传染源,且蜱虫是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媒介。
病毒会分布在患病猪、病死猪的体液、排泄物、分泌物中,会通过衣物、饲料、圈舍感染并传播,吸血昆虫也会利用叮咬而传播病毒。
2、传染源与传播途径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速度快,且传播渠道范围广,传播媒介丰富。
非洲猪瘟病毒具备较强的抗性水平,会依附在各类媒介上传播。
2.1传染源猪群感染非洲猪瘟病毒之后,身体组织会产生大量非洲猪瘟病毒,特别是排泄物、血液、唾液、组织液,都成为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途径。
据统计,感染康复后的生猪也会传播非洲猪瘟病毒。
2018年,我国首次出现非洲猪瘟病毒,尽管各发病地区遵照要求扑杀病猪,但还是出现消杀不彻底情况,引入外部产品后,很难阻断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途径。
野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尸体内的病毒残存量非常多,导致周围环境中也出现大量病毒。
当野猪由于非洲猪瘟死亡,鸟类或其他动物啃食腐肉后,都会传播非洲猪瘟病毒,成为病毒携带和传播源头。
解读非洲猪瘟的流行传播特点及防控策略
解读非洲猪瘟的流行传播特点及防控策略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新型且传染性强的猪类疾病,其传播速度很快,容易引起动物死亡率高,经济损失严重的特点,对猪类畜牧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以下从流行传播特点、症状、传染源、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解读。
一、流行传播特点1. 速度快非洲猪瘟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旦传播开来,就很难控制。
由于它的高度接触性,传播速度每天都会以几倍的速度扩散。
因此,及早发现和控制非洲猪瘟病例是至关重要的。
2. 传播途径广非洲猪瘟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方式传播。
直接接触是指病猪直接接触健康猪。
间接接触是指人或物品通过接触病猪或其分泌物进行传播。
另外,非洲猪瘟还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因此,它可以通过风、昆虫和鸟类等传播。
3. 症状隐藏非洲猪瘟的症状是隐藏的,常常无法及时发现。
病猪可以携带病毒并患有非洲猪瘟而没有任何症状。
即使症状出现,由于其症状与其他疾病非常相似,很难作出准确的诊断。
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控制,非洲猪瘟可以在整个养猪场传播。
二、症状1. 体温升高非洲猪瘟的患猪体温会升高,周期为3-4天。
2. 呼吸道症状患猪会出现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
患猪的食欲会降低,便秘,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4. 皮肤和粘膜症状患猪出现皮肤病变,包括发红,水泡和溃疡。
此外,粘膜也可能变红和肿胀。
5. 表现不一非洲猪瘟的表现并不一定都一样。
有的病猪仅有轻微的症状,有的病猪则会出现严重的症状,甚至死亡。
因此,需要特别注意每个猪随时的变化,及时发现和诊断疾病。
三、传染源1. 病毒携带者非洲猪瘟的传染源可能来自病毒携带者,这些携带者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把病毒传给其他健康的猪,而使得病毒传播开来。
2. 棕色食肉动物一些棕色食肉动物也是非洲猪瘟的传染源,如野猪、豹、狮子等。
3. 放任的污染放任的污染,如从一个养猪场运输的污染物或来自口蹄疫感染场的污染,也可能成为非洲猪瘟的传染源。
四、预防措施1. 提高认知各国政府和养殖户应加强疾病预防的认知和意识,加强检测和报告的意识。
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简称ASF)是一种严重的猪类传染病,对于猪业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非洲猪瘟最早在非洲发现,并且在野猪和家猪中传播。
近年来,非洲猪瘟在亚洲和欧洲地区爆发,对猪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在疫情的暴发地区,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来限制病毒的传播。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以及相关的防控措施。
一、流行现状1. 亚洲地区自2018年起,亚洲地区出现了多起非洲猪瘟的疫情暴发。
特别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非洲猪瘟的爆发对中国的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据中国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中国已经扑杀了数百万头猪,猪肉价格也因此出现了大幅上涨。
越南、菲律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也出现了非洲猪瘟的疫情暴发,对当地的养猪业造成了重大影响。
2. 欧洲地区除了亚洲地区外,欧洲地区也出现了一些非洲猪瘟的疫情。
俄罗斯、波兰、乌克兰等国家都曾爆发了非洲猪瘟的疫情。
欧洲的猪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3. 非洲地区非洲猪瘟最早在非洲被发现,目前非洲地区仍然是疫情的高发区。
野猪和家猪中都有非洲猪瘟的传播,非洲猪瘟依然是非洲地区的一大猪类疫情威胁。
非洲猪瘟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出了一定的传播趋势,对全球猪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二、防控措施针对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各国和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以限制病毒的传播,减少疫情造成的损失。
1. 加强检疫和监管各国和地区都加强了对进出口猪肉及猪产品的检疫和监管力度,加强了边境管控,防止病毒通过猪肉和猪产品进入国内。
2.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许多地区采取了控制病毒传播的措施,包括提高养殖密度、改善生猪饲养环境、加强养殖管理等,以减少病毒的传播机会。
3. 加强宣传和教育各国和地区还加强了对养猪户和消费者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对非洲猪瘟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引导养殖户科学养殖、健康养殖。
4. 开展疫苗研发和接种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加大对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力度,以期能够控制病毒的传播,减少疫情的损失。
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控措施
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控措施猪瘟,又称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
该病毒对猪的感染性极强,造成的病死率极高,严重威胁猪的养殖业。
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防控措施是研究和防治该疾病的重要内容。
下面我们将从这几个方面详细介绍非洲猪瘟。
一、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非洲猪瘟的病原体属于病毒,主要通过飞腾昆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食物、粪便、肉类等途径传播,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
一旦发病,疫情蔓延迅速,易造成大规模猪只的死亡。
非洲猪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尤其是在非洲大陆、欧洲、亚洲等地区。
二、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1.急性型猪瘟急性型猪瘟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烧、厌食、精神萎靡、呕吐、腹泻、起初粪便正常,随后变成者血便、黑便或水样便;猪体表现呼吸急促、皮肤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瘀点或瘀斑。
病程短,患病的猪常在短时间内死亡。
2.亚急性型猪瘟亚急性型猪瘟的临床症状也比较明显,主要为高热、厌食、猪体状态不佳、发病率较高。
病程比急性型猪瘟略长,患病的猪多数也在短时间内死亡。
3.慢性型猪瘟慢性型猪瘟的临床症状比较隐匿,主要表现为猪体消瘦、厌食、长期发烧、呼吸困难以及皮肤和黏膜出血等,此类疾病多数病猪虽存活,但对猪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等有着严重影响。
三、非洲猪瘟的剖检变化1.病变主要分布在淋巴组织中,如肠系膜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脾脏等处,呈増大、淋巴组织坏死、软化等特征。
2.肝、脾和肺组织可出现出血斑点,甚至呈现明显的出血充血状态。
3.消化道内可见出血、充血、水肿、糜烂等病变。
4.其他病变包括肺部出血、皮下出血、心脏和肾脏充血等。
四、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1.饲养管理方面养殖场要严格控制人员和车辆的进出,做好消毒工作;猪舍要保持干燥、通风良好,适时进行清洁消毒;要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进行隔离等处理。
2.疫苗防控疫苗接种是预防非洲猪瘟的重要手段,根据不同地区的流行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是非常重要的。
非洲猪瘟的流行传播特点及防控策略
非洲猪瘟的流行传播特点及防控策略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高度致死性的猪病毒性疾病,流行传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易于传播非洲猪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其病毒可以存在于病猪的血液、尿液、粪便、呼吸道分泌物、肉类和兽药、饲料、饮水等物质中。
同时,非洲猪瘟又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疾病,各年龄猪只之间交往密切,传播速度非常快。
此外,非洲猪瘟还可以通过跳蚤、蜱以及人工输种等途径传播。
二、难以治疗一旦猪只感染了非洲猪瘟,往往到死才有可能恢复。
当前还没有完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来对抗该病毒。
因此,一旦大规模感染,便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高度致死非洲猪瘟病毒感染一只猪只的死亡率极高,尤其是对于幼仔和育肥期的猪只,死亡率可以高达100%。
面对非洲猪瘟的流行,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控策略:一、人工隔离无论是患病猪只,还是感染猪只,都应该立即隔离,避免感染其他健康的猪只。
一旦猪群中出现非洲猪瘟疫情,应该立即全面清除所有死亡猪只,并加强清洁消毒工作,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二、加强检测为了能够更早地发现猪群中的非洲猪瘟疫情,应该加强疫情监测工作。
检查所有新生猪只,确保其健康状况符合标准。
同时,提高兽医人员的防控意识,加强检验饲料、兽药等产品的质量。
三、制定防疫计划制定科学的防疫计划,明确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对养殖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以提高其防疫能力。
及时采取措施,阻止疫情的扩散,减少疫情的影响。
四、加强宣传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宣传,让兽农从应急准备、日常管理等方面提高对非洲猪瘟的防控认识和能力,同时扩大公众对非洲猪瘟的认知,防止疫情传播。
总之,非洲猪瘟的传播范围广、传统的免疫防控措施难以达到彻底预防的目的,必须与减少病毒污染、加强疫情监测、加强防范意识教育等多种手段相结合,才能够更加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非洲猪瘟在猪群中的爆发和传播。
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简称ASFV)引起的猪类传染病。
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对猪的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以下是关于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的介绍。
一、流行病学特点1. 主要传播途径:非洲猪瘟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猪体液、血液以及传播介质(例如虱子、蜱)进行传播。
2. 传播途径: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空气、水、饲料、猪肉制品等传播途径进行传播。
3. 潜伏期:非洲猪瘟的潜伏期为5-10天。
4. 发病率和死亡率:非洲猪瘟的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80-100%。
5. 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唯一控制非洲猪瘟传播的措施是进行疫苗接种。
二、临床症状1. 高热症状: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后,猪体会出现高热症状,体温可达40-42°C。
2. 食欲减退和嗜病性贫血:病猪食欲下降,出现嗜病性贫血的症状,粘膜苍白。
3. 呼吸困难和咳嗽:病猪出现呼吸困难和咳嗽的症状,呼吸急促。
4. 黄色瘀斑和严重水肿:猪体出现黄色瘀斑,皮肤呈现青紫色,并且出现明显的水肿。
5. 出血症状:病猪的眼角膜、口腔、鼻子、尾巴等部位出现明显的出血现象。
6. 浆液性和出血性腹泻:病猪出现浆液性或带血的腹泻,粪便呈水样。
7.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部分病猪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例如抽搐、瘫痪等症状。
三、防控措施1. 建立疫点封锁和隔离:一旦发现非洲猪瘟疫情,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疫点封锁和隔离,禁止野猪、猪只和猪肉制品的运输,防止疫情扩散。
2. 加强动物检疫: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野猪、猪只及猪肉制品的检疫力度,确保不同地区之间的疫情互不传播。
3. 严格控制交通运输:加强交通运输的监督,对于携带野猪、猪只或猪肉制品的车辆进行检疫,防止病毒传播。
4. 加强养殖场消毒:严格控制养殖场的人员进出,进入养殖区域的人员必须进行消毒,养殖场的器具、设备等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非洲猪瘟流行特点(无症状型)及防控
非洲猪瘟流行特点(无症状型)及防控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会导致感染猪只出现高死亡率。
近年来,非洲猪瘟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除了典型的临床症状外,还存在一种无症状型的非洲猪瘟感染,给疫情的监测和控制带来了一定困难。
本文将重点探讨非洲猪瘟无症状型感染的特点和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无症状型感染是指猪只感染了非洲猪瘟病毒,但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
这种感染形式对于疫情的防控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为在猪只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很难及时发现感染的猪只,从而造成病毒的传播和扩散。
此外,无症状型感染的猪只也可能成为非洲猪瘟病毒的潜在传染源,增加了疫情的风险。
针对非洲猪瘟无症状型感染,需要采取以下防控措施:1. 强化监测: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定期对猪只进行病毒检测,及时发现感染情况。
特别是对于症状不明显的猪只,要加强监测频率,减少漏检漏报的风险。
2. 严格隔离:对于发现感染的猪只,需要立即进行隔离处理,避免与健康猪只接触,防止病毒的传播。
对于无症状型感染的猪只,也应当进行隔离观察,确保不会对其他猪只造成传染。
3. 加强消毒:猪场的环境消毒至关重要,定期对猪舍、设备等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杀灭潜在的病毒污染源,减少疫情发生的可能性。
4.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加强猪只的饲养管理,增强猪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感染风险。
合理的饲养密度和饲料营养均衡也是防控非洲猪瘟的关键。
总之,非洲猪瘟无症状型感染虽然不易察觉,但危害同样巨大,需要引起养殖者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只有通过加强监测、隔离、消毒和管理等综合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疫情的发生,保障猪只的健康与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解读非洲猪瘟的流行传播特点及防控策略
解读非洲猪瘟的流行传播特点及防控策略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严重威胁猪群健康的传染病,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简称ASFV)引起。
自20世纪初在非洲被首次记录以来,ASF迅速传播到亚洲、欧洲和其他地区,成为全球猪肉生产和贸易的重大挑战。
本文将解读ASF的流行传播特点及防控策略。
一、非洲猪瘟的流行传播特点1. 难以控制的传染性:ASF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的方式传播,可在猪间快速扩散。
病毒在猪体内的复制速度快,感染力强,患病猪只往往迅速死亡。
ASFV可以通过血液、组织、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和蜜蜂等途径进行传播,成为防控的困难所在。
2. 广泛的病毒载体:ASFV不仅能感染野生猪种群,还可以感染家养的猪和一些间接的宿主。
虫子、蜜蜂、鸟类等都可能成为ASFV的携带者,从而耐受并传播病毒。
3. 复杂多变的病原体:ASFV具有高度变异性和复杂的基因组结构,使其易逃避免猪的免疫防御机制,并对不同病毒株产生不同的免疫反应。
这使得ASF的防控工作更加困难。
4. 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和疫苗: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特效药物和疫苗来治疗和预防ASF。
由于ASF病毒对环境抵抗力强,因此病毒很难被彻底消灭。
二、非洲猪瘟的防控策略1. 加强传染病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及时发现疫情,加强与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的沟通和信息分享,提高监测和预警的能力,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 严格控制交通运输和市场流通:限制猪、猪产品和猪饲料的流通,加强疫情区域与非疫情区域之间的交通管控,建立健全市场管理和规模养猪场所的流通监管制度,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3. 强化养殖环境和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畜禽养殖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消毒养殖场、设备和车辆等,提高场外人员和车辆的管理和检疫制度,加强人员和车辆的流动监管。
4. 加强疫苗研发和使用:积极研发安全、有效的疫苗,提高对ASFV的识别和检测能力,为防疫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并根据疫情情况合理组织疫苗的使用。
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致死性的猪病,一旦发生将对养猪业产生重大影响。
以下是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一、流行病学
非洲猪瘟主要流行于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地,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发生。
ASF属于禽流感病毒科,病原体是非洲猪瘟病毒。
病毒通过病毒携带的蚜虫进行传播,同时也可以通过病猪排泄物、血液、肉类和饲料等途径感染其他猪。
在疫情期间,猪场的交通流量、猪只密度等因素也会增加病毒的传染风险。
二、临床症状
1.急性型:突然出现高热、抖动、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呼吸急促、咳嗽、结膜炎和体表出血等症状。
3.慢性型:病变缓慢,往往出现体重下降、皮毛变硬、色素沉着、食欲不振等症状,最终导致猪只死亡。
三、防控措施
1.强化猪场管理:定期消毒、加强饮食卫生、减少猪只密度、注意隔离新入场的猪只等。
2.建立完善的防控措施:防疫隔离、病例报告等。
3.扩大兽医监管力度:加强检疫力度、加强畜牧业生产力度。
4.统一杀病体处理方式:及时处理死猪、杀病体,严禁私自出售或处理。
5.提高养猪业人员的防范意识:教育养猪业人员了解ASF的病情及防控知识,增强预防意识。
6.严格控制非洲猪瘟疫情:建立健全非洲猪瘟防控体系,打击非法交易、禁止走私猪只等非法交易。
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控措施
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控措施猪瘟,又称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接触传染的猪科动物疾病,其主要特点是传染性强、病死率高、易反复爆发和传播迅速,是国际上公认的一种严重的动物传染病。
非洲猪瘟是一种世界性的重大动物传染病,其传染性、致病性和毒力非常强,一旦发生,常常导致猪群大面积的死亡,严重影响猪肉生产和养猪业的发展。
1. 流行特点非洲猪瘟病毒对猪的传染性极强,能感染所有年龄的猪。
该病毒对幼猪的致死率更高,而对成年猪也能引起高病死率。
非洲猪瘟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期较长,对病毒敏感的猪只要接触到污染物或患病猪,就容易感染该病毒。
非洲猪瘟具有强大的传染性,它可以通过气溶胶、血液、食物、饲料、水等途径传播,导致猪只相继感染。
2. 临床症状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表现主要有发热、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呼吸急促、鼻涕减少、皮肤发红等。
患病的猪体温常常在40℃以上,食欲减退,猪只不愿进食,精神沉郁,表现出抑郁的状态。
患病猪的呼吸急促,鼻涕减少,皮肤发红,有时伴有发热、呕吐、腹泻等表现。
3. 剖检变化非洲猪瘟的剖检变化主要表现在体温、呼吸、心脏、肝脏和脾脏等方面。
患病猪的体温常常在40℃以上,表现为发热状态;呼吸急促是另一个常见的剖检变化,患病猪的呼吸常常急促而不规律,有时还表现出喘息和呼吸困难的症状;心脏一般无明显的变化,但在慢性病例中可能出现心包积液和心肌病变;肝脏在非洲猪瘟病例中常常表现为肝脏肿大,质地增硬和颜色变深;脾脏一般无明显变化,但在慢性病例中常常表现为脾脏肿大,质地增硬和颜色变深。
4. 防控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严格的防控措施,包括加强动物监测、做好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强化兽医卫生监管、规范猪场管理和对疫苗研发的推进。
要加强非洲猪瘟的监测和报告,及时了解疫情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
要做好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加强猪舍的通风和消毒,防止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对猪场进行隔离,禁止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猪场,避免交叉感染。
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控措施
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控措施猪瘟,又称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猪科动物。
猪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一旦发生疫情,往往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为了更好地了解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防控措施,我们将对该疾病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猪瘟的流行特点1. 高度传染性:猪瘟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往往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快速传播,导致大规模的疫情爆发。
尤其是在猪群密集的养殖场,一旦疫情发生,后果将不堪设想。
2. 猪群易感性强:临床饲养的猪群几乎全部易感,而且无论年龄大小都可以感染猪瘟病毒,其中野猪等更是容易感染,甚至可作为病毒的潜在传染源。
3. 高死亡率:一旦猪瘟疫情爆发,由于病毒的高致病性,患病猪只能通过治疗来控制病情的发展,但其死亡率仍然很高,一旦疫情严重甚至可致使整个猪群死亡。
二、临床症状1. 急性起病:猪瘟患病猪只有一个起病峰,表现为突然发热,呼吸困难,行动不便等,发病速度快,病程短。
2. 高热:患病猪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达40-42℃,伴有明显的精神萎靡和食欲下降。
3. 呼吸道症状:患病猪可有明显的呼吸急促,发出呼吸困难的声音,咳嗽,流涎等,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窘迫。
4. 消化道症状:患猪会出现腹泻,呕吐,食欲下降等消化道症状。
5. 精神萎靡:患猪精神萎靡,活动力明显下降,甚至丧失食欲。
6. 眼部症状:患猪眼部出现结膜充血,眼泪增多,眼睛发红等症状。
7. 皮肤症状:患猪常有皮肤发绀,皮肤温度下降,四肢不温等表现。
8. 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是猪瘟的一个典型症状,淋巴结肿大明显,质地较硬。
9. 残废突出:猪瘟并发麻痹性病变,患猪将出现四肢不遂等症状。
三、剖检变化1. 头肿:外观,头颈及喉迅猪瘟患猪会出现头部及颈部红肿。
2. 肺部改变:猪瘟患猪的肺部出现多发性红斑,肺组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颜色发红,表面光滑,体积膨大,密度变软。
3. 肝脏变化:猪瘟患猪的肝脏颜色发红,肿胀,表面较光滑,肝实组疏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
Hale Waihona Puke 63非洲猪瘟病毒在家猪中的传播,其途径具体包含口腔与呼 吸道,蜱叮咬也是常见的病毒传播方式[1]。在疾病治疗的过程 中,被污染的针头也可能会传播疾病。非洲猪瘟病毒具有一定 的潜伏阶段,因为感染造成的抗体水平较高,致使猪长时间维 持病毒血症。即使在病情恢复后,病毒也能够在猪体内保持数 周时间或者数月时间[2]。如果发生猪患病,则将其全部补杀为 主要的防治方法。非洲猪瘟在稳定状态下能够存活 3d,在粪 便中能够保持若干周时间,在血液中能够持续 18周时间,在腐 烂的血液中,则能够保持 15周时间。
胸膜炎、胸膜粘连,一般情况下能够看到纤维素性心包炎和坏 死性皮肤病变症状,一些患病猪可能会出现间质性肺炎症状。 非洲猪瘟的防治措施
非洲猪瘟的传播性能力较强,在发现可疑病毒感染的情况 下,则需要及 时 予 以 处 理。 通 过 快 速 遏 制,扑 杀 病 猪;改 善 环 境,预防疾病及免疫防控,严格检疫等方式,避免非洲猪瘟的持 续传播,达到预防控制的作用效果。 2.1 快速遏制,扑杀病猪
引言 非洲 猪 瘟 (AfricanSwinefever,EastAfricanSwinefever,
ASF)为急性传染性滤过性病毒所诱发的猪病,自 2018年 8月 3日开始,在辽宁 沈 阳、河 南 郑 州 及 江 苏 连 云 港 发 生。 非 洲 猪 瘟病情发生时间较短,但是死亡率较高。患病猪多存在发热、 皮肤发绀及淋巴结等临床症状,胃肠黏膜出血症状比较明显。 分析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对疾病的治疗及预防能够产生重要 影响。文章结合非洲猪瘟的特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研 究活动带来一定借鉴价值。 非洲猪瘟流行特点
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与猪霍乱、猪丹毒较为相似。在自然 感染的状态下,非洲猪瘟病毒的潜伏时间在 4~19d[3]。猪瘟 潜伏的时间与接种的剂量密切相关,死亡率与感染毒株的毒性 密切相关。非洲猪 瘟 病 的 临 床 症 状 主 要 分 为 急 性、亚 急 性 及 隐性感染。 1.1 急性发病型
急性发病主要是因为高致病性毒株感染所造成,一些患病 猪因为感染中致病性的毒株而形成疾病。急性患病猪的临床 症状多为食欲降低,体温上升到 40℃ ~42℃,其白细胞数量显 著减少,肺部存在明显的水肿症状 。 [4] 随着其病情的持续发 展,患病猪开始出现呼吸加速、便秘及鼻腔内黏液大量分布的 症状,能够看到其皮肤表面存在明显的皮疹、斑点症状。特别 是四肢、耳朵及腹部等,紫色斑点更加明显,怀孕的母猪可能会 致使其流产。 1.2 亚急性、慢性发病型
2019年第 2期(总第 357期)
畜禽业
疫病防治
非洲猪瘟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黄 萍,陈威宇,鲁义敬
(河南省信阳市河区畜牧局,河南 信阳 464000)
摘 要:针对非洲猪瘟流行特点进行分析,探究其常见的临床症状,且根据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及防 治措施。详细探究非洲猪瘟的病理特点,降低非洲猪瘟的发生率,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非洲猪瘟;流行特点;防治措施 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19.02.045
亚急性发病的患 病 猪 主 要 表 现 为 血 小 板 暂 时 性 减 少、白 细胞减少及广泛性出血性病变。患病猪自身的机体功能受到 较大影响,其发病特点与急性症状相符,但是程度相对较低,多 表现为肾脏、淋巴结出血、肺水肿及出血等等。慢性发病的患 病猪,呼吸道功能受到影响,其呼吸道病变的特点比较显著,但 是相较于急性发病猪来讲,其程度较轻,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
非洲猪瘟的病毒适应性较强,在发现疑似非洲猪瘟病毒感 染的情况下,需要立刻实施隔离诊断处理,快速予以确诊。
基于流行病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其流行病特点、病理 特点进行判断。常用的防控技术包含扑杀患病猪且实施无害 化处理,限制疫区猪只流通。 2.2 改善环境,预防疾病
非洲猪瘟的预防与控制,需要加强环境的管理。科学养殖 猪,创设良好的养殖环境。比如需要设置适宜的通风环境,保 证温度与湿度适宜。加强生物安全与公共卫生环境的管理,定 期实施消毒、灭菌工作。日常养殖的过程中,还需要对猪的日 常进食状态、表现等进行观察,对于出现异常的猪,则需要进行 记录且观察,及时发现疾病、严格防控,避免病毒的传播,也能 够最大化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结语
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分析,对非洲猪瘟的预防与控制能够 产生重要影响,需要提升其研究的重视程度,且在科学养殖、合 理预防的方式下,避免非洲猪瘟的发生与病毒传播。 参考文献: [1] 郭世娟,胡向东.生猪疫情对生猪市场价格影响研究———
兼析非洲猪瘟产 业 冲 击 及 应 对 策 略 [J].价 格 理 论 与 实 践,2018(12):51-55. [2] 祖立闯,李娇,谢金文,等.非洲猪瘟流行现状分析及诊断 方法研究进展[J].养猪,2018(5):3-5. [3] 王琴,赵启祖.加强生物安全措施是养猪场防控非洲猪瘟 的关键[J].中国兽药杂志,2018,52(12):1-5. [4] 徐佳,郝 晓 芳,刘 玲,等.2018年 黑 龙 江 省 非 洲 猪 瘟 传 播 的关键风险要素分析与防控措施[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8(24):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