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 赵济 名词解释
中国地理赵济版本复习资料精讲
中国地理赵济版本复习资料灾害与环境10分一灾害的概念:首先提致灾因子得到概念,致灾因子是可能引起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资源破坏的各种自然与人文因素。
灾害就是致灾因子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资源破坏。
二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1致灾因子多,大26种之多,可分为大气圈致灾因子(干旱、台风)、水圈致灾因子(洪水、内涝)、生物圈致灾因子(作物病虫害)和岩石圈致灾因子(地震、滑坡);2灾害频繁,且有频发之势;黄河自1973年开始有断流现象且在不断加剧。
3灾情严重;中国自然致灾因子导致的直接损失约达全球90年代每年损失500亿美元的1/4,由此可认为中国灾情严重。
4自然灾害低于差异大;a 爱辉---腾冲现以东自然灾害多b有沿江、沿海集中分布的特征c 人类活动强度大的区域自然灾害多d 灾害组合类型区域差异大,有明显的南北分异。
三、为什么中国自然灾害多发?1不稳定的季风气候,表现在其发生、结束、强度、影响范围的不稳定性;2复杂的地质地貌条件,表现为坡地、重力地貌存在多;3活跃的地质构造运动,表现为火山、地震多发;4漫长的海陆交接地带,这里往往是脆弱地带,多台风、海浪;5复杂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孕育各种自然灾害的温床。
四、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价值?概念: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多样性、物种能够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组成,现在的研究中还包括景观多样性。
价值有经济价值、美学价值、研究价值;另说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备择价值和存在价值。
另: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
五、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工程:1三北防护林公程体系2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工程3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4太行山绿化工程5平原农田防护体系工程第六章景观与规划20分一、景观的概念福尔曼的定义:景观是空间上镶嵌出现和紧密联系的生态系统的组合,在更大尺度的区域中,景观是互不重复的且对比性强的基本结构单元。
中国地理赵济ppt课件
名胜古迹
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 迹,如长城、故宫、兵马 俑等,这些景点吸引了众 多游客前来参观。
气候与植被
气候带
中国气候多样,可分为热带、亚 热带、温带等多个气候带。
植被分布
中国的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 性,如热带雨林、草原、荒漠等 。
03
中国水资源
水资源分布
东部多,西部少
01
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东部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西部地区则地形地貌类型平原
中国有三大平原,分别是东北平 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这些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是主要的农业区。
沙漠和戈壁
中国西部地区存在大面积的沙漠 和戈壁,如塔克拉玛干沙漠、戈 壁滩等,这些地区气候干燥,植 被稀少。
01
山地高原
中国拥有众多的山脉和高原,如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等,这 些地区地形崎岖,海拔较高。
02
03
盆地
中国有许多盆地,如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等,这些盆地四周 环山,中间为平原或低地。
04
名山大川
01
02
03
山脉
中国的山脉众多,如喜马 拉雅山脉、昆仑山脉、秦 岭等,这些山脉海拔较高 ,具有壮美的自然风光。
大河
中国有长江、黄河、黑龙 江等众多大河,这些河流 流经多个省份,为当地经 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国地理赵济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中国地理概况 • 中国地形地貌 • 中国水资源 • 中国土地资源 • 中国矿产资源 • 中国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01
中国地理概况
地理位置和疆域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地理位置独特。
疆域辽阔
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点(赵济)
赵济《中国地理》部分笔记第一章:我国地形三级阶梯明显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
地势以巨大落差降低与第二级阶梯相连。
一、二级阶梯的分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岷山和横断山脉。
二、三级阶梯的分界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雄居我国西部,号称世界屋脊。
高原周围耸立着一系列高大山脉。
地势以巨大落差降低与第二级地形阶梯相接。
第二级阶梯:主要由广阔的高原和盆地组成,其间也分布着一系列高大山地。
自北而南分布着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第三级阶梯:主要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
地势低平,沃野千里,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交通方便的区。
中国地貌的基本类型有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大类型,其中以山地和高原面积最大,其次是盆地、丘陵和平原所占的比例较少、山地高原为主体的地表结构我国的山脉纵横交错,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性。
根据走向,我国的山脉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青藏高原:全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地表坦荡开阔,高原面保存比较完整的高原。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梁峁遍布。
云贵高原:起伏较为和缓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植被稀疏,分布着最大的沙漠环盆地边缘,分布着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沃野绿洲,自古以来是联系“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准噶尔盆地:全国第二大盆地,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绿洲农业发达,城镇集中。
柴达木盆地:全国第三大盆地。
盐湖、盐沼、金属矿藏储量丰富光能资源丰足,河流沿岸,畜牧业占重要地位,故有“聚宝盆”之称。
察尔汗盐湖四川盆地:我国最小的盆地,因中生界紫红色砂、页岩分布广泛,又称“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
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水系稠密,人口众多,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是我国富有的地区之一,向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紫色土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面积大、沼泽分布广。
中国地理 赵济
第一章区位和疆界1.简述中国在世界的地位1)中国人口居世界第1位,国土面积居世界第3位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
2)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位居世界前列(1)经济总量居世界第7位(2)近年经济增长率居世界首位(3)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4)外汇储备和吸收外资总额均居世界第2位(5)对外贸易居世界第十位(6)国际旅游业收入居世界第8位2.简述中国的地理位置极其特点。
答: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气候温和,区位优越。
我国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最南端为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5500Km。
南北之间,太阳高度角和昼夜温差很大,气温随纬度有较大差异。
我国西起青藏高原东部,东抵黑龙江省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处的耶字界碑东南,东西延伸5200Km,东西时差达4小时以上,幅员辽阔。
从海陆分布上来看,我国处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处在世界最大的大陆和大洋之间,季风气候显著,加之青藏高原的影响,使季风气候更加显著。
由东部海洋性湿润气候至西部大陆性干旱气候间的水平变化使得自然景观的经度方向的干湿润气候颇为明显。
此外,我国大陆东海岸的地理位置,使得西风带的影响微弱。
我国国土面积的98%位于北纬20°—50°之间,是中纬度大国,温带、亚热带面积广阔,光热条件好。
由于受季风影响,我国亚热带地区水分条件和温度条件都较好,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3.简述我国地表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对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的影响。
答:基本特征: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呈阶梯状逐渐下降的态势,形成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
影响:是我国著名地大江大河多发源于第一二级阶梯,并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2)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按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五大类型。
影响:容易发展多种经营,但平地少,人口压力大。
3)以山地和高原为主的地表结构。
中国地理赵济考研笔记
中国地理赵济考研笔记
1.中国地理的概述和基本特征:介绍中国地理的位置、形态、地貌、气候、水文等基本特征,为后续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中国地理的区域划分:根据不同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对中国进行区域划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域的差异和特点。
3.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角度介绍中国的山川、河流、湖泊、气候、植被等方面,深入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4. 中国的人文地理环境:从人类活动的角度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经济特征等方面,深入了解中国人文地理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5. 中国地理的现状和未来:结合当前中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探讨中国地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未来提供参考。
6. 考研备考建议:针对中国地理考研的特点和难点,总结出一些备考技巧和策略,帮助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 1 -。
中国地理教材电子版赵济思考与讨论答案
中国地理教材电子版赵济思考与讨论答案1、右图中,能正确反映京津冀地区气候特征的是()[单选题] *A.AB.BC.C(正确答案)D.D2、38.该建筑广泛分布的国家可能是()[单选题] *A.欧洲的英国B.南美洲的巴西C.东南亚的泰国D.西亚的沙特阿拉伯(正确答案)3、南美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单选题] *乌拉尔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正确答案)大高加索山4、3.若下列四幅地图图幅面积相同,那么比例尺最大的是[单选题] *A.亚洲地图B.中国地图C.江苏省地图D.宿迁市地图(正确答案)5、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单选题] *A.濒临海洋B.西南季风不稳定(正确答案)C.受地形的影响D.受纬度位置的影响6、我国自古就有“南稻北麦”、“南甘北甜”之说,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单选题]*A. 喜马拉雅山-长江B. 昆仑-黄河C. 秦岭-淮河(正确答案)D. 南岭-珠江7、1.下列对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存在的自然差异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B.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冬季河流都不结冰,终年可以行船C.在植被方面,北方地区主要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地区则主要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正确答案)D.北方地区地形多以高原草地为主,南方地区则以平原水乡为主8、目前,印度面临的主要压力是()[单选题] *A、耕地面积太少B、粮食单产太低C、生产方式落后D、人口增长太快(正确答案)9、1.关于我国自然环境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A.我国疆域辽阔,是海陆兼备的大国B.我国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C.受冬季风的影响,我国旱涝灾害频繁(正确答案)D.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10、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适宜种植的水果是[单选题] *A.苹果(正确答案)B.菠萝C.荔枝D.香蕉11、10.在西北地区中从东向西,在旅途中见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单选题] * A.草原、森林、荒漠草原B.森林、荒漠草原、草原C.荒漠、草原、森林D.草原、草原荒漠、荒漠(正确答案)12、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农业主要分布在()[单选题] *A.山麓地带(正确答案)B.山脊或山坡处C.沙漠内部D.远离河流地带13、下图中丙地区属于()[单选题] *A、东欧平原B、西西伯利亚平原C、中西伯利亚高原(正确答案)D 、东西伯利亚山地14、俄罗斯的大部分国土和大部分人口分别在()[单选题] *A、亚洲、亚洲B、欧洲、欧洲C、欧洲、亚洲D 、亚洲、欧洲(正确答案)15、10.下列地理区域主要位于非季风区的是( ) [单选题] *A.北方地区、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西北地区C.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正确答案)D.青藏地区、南方地区16、图3是中国4个省区轮廓图,读图完成7~10题。
中国地理(第二版)赵济王静爱
《中国地理》第一章绪论1.中国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季风影响显著、地貌类型复杂多样、自然历史发展独特、人类影响活动深刻,资源丰富人地矛盾突出,经济发展迅速地域差异显著。
第二章自然结构一、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二、①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②山脉众多,起伏显著(南北,东西,北西,北东)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二、中国地貌格局对自然景观形成的作用及其影响:三、中国水热结构的特征:1.气温:冬季西北风,极地气团控制,气温下降,南北差异大夏季东南风,气温上升,暖湿气团控制,全国气温上升2.降水:①我国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季节变化非常明显②我国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其特点是:降水量越大变率越小;降水量越小变率越大(极锋气旋性降水的区域和季节,降水变率小;湿润地区雨季;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干季;山地迎风坡背风坡)四、几种天气变化及影响1.寒潮:①成因:北极地区冷空气迅速南移时其前缘即为寒潮冷锋,常造成大风降温风速猛增,偶尔伴有雨雪天气②影响:在黄河以南地区冻雨给交通、通信、工业带来影响;很多地区出现冻害,有时的暴风雪甚至给牧区带来严重灾害2.梅雨:成因:初夏太平洋副高脊北移到北纬20度附近此时大陆低压强青藏热低压形成,西南季风盛行,而中纬度冷空气南下锋面发生波动造成江淮流域降雨3.台风:赤道辐合带和东风波,使大量湿热空气上升释放潜热五、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①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②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③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能力的地区差别显著④土地利用强度大退化现象严重⑤人口不断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短缺六、土地资源结构1.耕地数量与质量:①总体偏低,分布集中,经济发展区域与优质耕地分布区域在空间上复合②中部东部地区等别较高,西部东北地区等别较低耕地限制类型:受洪涝限制、盐碱限制、土质过黏过沙的限制、水分限制与温度限制2.后备耕地资源:①后备耕地资源数量与分布a.区域分布:以西北干旱地区最多,黄土高原与黄淮海平原较少且分布零散;b.社会经济:主要分布在人口稀少交通不便开发历史短经济欠发达地区;c.水热条件:一年一热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②后备耕地资源质量:较差可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地(改良困难)七、中国水资源特征:1.总量大,类型多2.时空分布不均①空间分布:很不均匀,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②时间分布:受季风环流影响,年际和年内变化都很大☆水资源总量: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的产水量☆中国地下水划为:松散沉积物孔隙水、裂隙水、孔隙裂隙水和岩溶水。
中国地理复习赵济(3)
专题三一、东北区1、地理位置东北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面积78.8×104km2,约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8.2%,人口10 696万(2001年),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
对外联系通道地理位置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2、自然条件特点:地表结构:略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带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兴凯湖、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紧接着是山地、丘陵;山地、丘陵地以内则是广阔的平原。
中生代燕山运动,奠定了本区的地形轮廓。
自然景观: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漫长,地表积雪时间长。
深厚的季节冻土与多年冻土广泛分布,草甸化与沼泽化现象显著。
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对植物的生长有利。
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及草甸草原是东北自然景观的主要表现。
总结自然条件特点: 山环水绕、平原辽阔:外环是江海,中环是山丘,内部是平原。
略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带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兴凯湖、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紧接着是山地、丘陵;山地、丘陵地以内则是广阔的平原。
冷湿的自然环境: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漫长,地表积雪时间长。
纬度高、热量不足;冻土、沼泽、湿地广布,水资源相对丰富。
3、自然资源优势1)农业资源丰富、质量良好(1)有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耕地面积为192×104 hm2,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9.7%,人均占有耕地为0.167 hm2,相当于全国人均量的2倍。
土壤比较肥沃,东北区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都有深厚的暗色表土层。
全区可垦荒地多,约有667×104 hm2。
(2)是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地区。
大兴安岭北段为寒温带针叶林分布区,以兴安落叶松为主,小兴安岭、长白山地以红松、糠椴、胡桃楸、水曲柳等为主,材质优良。
(3)东北草甸草原区,草地面积2 866.7×104 hm2,占全区土地面积的23.8%,是我国重要的牧业基地之一。
中国地理,赵济版。精华版+珍藏版+背诵版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区位和疆界第一节中国在世界的地位12世纪初(北宋)时,人口超过1亿。
第二节区位与疆界·与我国接壤的邻国有15个·有9个陆疆临边省区,新疆与毗邻国家的路底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8国)·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隔海相望·15条主要国际河流·国土面积=陆地面积960 ×104 km2 +海域面积300 ×104 km2(四大海域)=1 260 ×104 (km2)·我国是一个重要的海洋大国,按联合国通过的《联合国海洋公约》的规定,我国周围海区应划归我国主权和主权利益所管辖的海域,包括内水、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面积共约300×104 km2。
这是我国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节中国遥感图像的地学分析一、地表结构(一)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是我国的四大高原。
(二)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均属构造断陷区域。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之称准噶尔盆地中分布着我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特古沙漠四川盆地又称“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水系稠密,人口众多,土壤肥沃,物产富饶,经济发达,是我国富饶的地区之一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三)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三大平原,集中分布于东部第三级地形阶梯上的东西向与北东向山脉之间的网格中,面积辽阔,地势低平,交通便利,人口密集,为全国主要农耕基地。
(四)山地1南北向山脉:自北而南主要有贺兰山、六盘山以及著名的横断山等。
2东西向山脉:主要有三列,北列是天山和阴山;中列是昆仑山、秦岭、淮阳山;南列为喜马拉雅山和南岭。
这三列山脉间距大致相等,各约8个纬度,具有明显的等距性。
阴山、秦岭海拔1 000~2 000 m左右,南岭仅1 000 m 上下。
辽宁师范大学(辽师大)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赵济中国地理笔记
中国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自北向南主要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 陵。中国东南地区是丘陵分布最广、最集中的地区,雪峰山以东,长江以南的这一地区统称 为东南丘陵。其中长江以南,南岭以北的地区称为江南丘陵;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境内的 为两广丘陵;武夷山以东,浙江、福建两省境内的为浙闽丘陵。辽东丘陵主要分布在辽东半 岛上,山东丘陵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上。 参考真题:★【辽师城环院,2012 年真题】名解题:东南丘陵 参考真题:★【辽师城环院,2010 年真题】名解题:黄淮海平原 参考真题:★【辽师城环院,2008 年真题】名解题:黄淮海平原 参考真题:★【辽师城环院,2007 年真题】名解题: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学考研中心会陪伴大家度过这一年时光。如欲购买请在淘宝上搜索店铺地学考研中心。 QQ : 2593665687 、 TEL : 18012981114 ; 唯 一 官 网 : ; 淘 宝 店 铺 : 二、线性构造带 什么是线性构造带? 线性构造带是指由地质构造所形成的断裂、线性褶皱、岩体的线性排列、火山链等。 中国陆地线性构造带主要特点: ①基本对称的构造格局。陆地线性构造带总的格局是以中央南北带为中心,东西大致对称。 ②线性构造带的等距分布。许多同类型、同方向的线性构造带往往具有明显的等距性,例如
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重点
本章作为全书的开篇,简单的介绍了中国最基本的情况——区位与疆界。内容不多,以了解 为主。具体要求是掌握中国的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思考中国地理位置对中 国自然地理的影响?以及如何从人地关系角度认识中国自然地理位置;掌握我国地表结构。 ………………
果发生局部地区的自然灾害或其他不测事件,能够以丰补歉,截长补短。 ……………… (5)海陆兼备的环境与资源、交通与文化:西北地区深入内陆,有利于与东亚各国发展贸
中国地理赵济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赵济知识点总结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地理是指中国国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下面将按照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自然地理1. 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分布较为复杂,包括高山、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山地和台地等。
其中,中国的高山主要有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等;高原主要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盆地则有塔克拉玛干沙漠、腾格里沙漠等。
2. 气候:中国气候分布广泛,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等。
其中,中国南部热带气候主要有雨林气候和季风气候;亚热带气候主要有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温带气候则分为暖温带和寒温带。
3. 水文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非常丰富,其中,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亚洲第一长河流;黄河则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
此外,中国的湖泊也很有特色,如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
4. 生物地理:中国的生物区系非常丰富,包括喜马拉雅山的高山植被、青藏高原的草原和沙漠植被、南方的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
人文地理1. 人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数量超过13亿。
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地区人口相对较少。
2. 宗教信仰:中国是一个多元宗教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
其中,佛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传入的宗教之一。
3. 历史文化: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拥有较为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
如故宫、长城、兵马俑等。
4. 经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但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以上是中国地理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总结。
真题——华东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97-13
我国最大的三角洲有哪三个?试以其中一个为例,论述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对三角洲发育的影响。
2003年 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
1.科里奥利力
2.板块构造学说
3.大气活动中心
4.温带气旋
5.河口三角洲
6.等流速公式
7.气候地貌叠置性
8.冰期与间冰期
9.成土因素学说
10.生态金字塔
1.举出陆地生态系统的三个主要类型并简述其主要特点。
2.影响土壤发育及其特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河流阶地类型及形成原因。
4.简述淤泥质海岸的形成条件及其发育过程
5.从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差异讨论地域分异的规律性
三、综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简述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原因,并简要解释地球气候增暖是通过什么机制,导致海平面上升的。
3.河口三角洲及其成因简述。
二.问答题(40分)
1.台风(热带气旋)的成因及其对中国东南气候特征的贡献。(本题答案参见赵济《中国地理》)
2.喜马拉雅山脉的崛起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着重东亚与中亚两大区)(本题至今答案我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
2001年 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
1.太阴历2.水分循环3.枯水径流
9.生物放大作用
10.生物多样性
二:简答
1.简述水体富营养化及其危害
2.简述径流的形成过程
3.地球表层系统中,探视如何循环的
4.简述地球对气候,植被,土壤的影响作用
5.简述水资源评价的主要范围和内容
三.综述题
1.以厄尔尼诺现象为例,论述水,气,生的相互作用
2.试从物质循环角度,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环境的主要影响
中国地理复习笔记赵济 (1)
中国地理专题一1、中国地理的定义:中国地理是一门区域性综合学科,以中国整个国土及其各个区域为范围,以中国区域自然结构为基础,开展经济和社会文化结构的研究,开展中国区域内人地关系的系统研究。
中国地理探讨中国区域的自然地理现象与人文地理现象的空间结构、地理过程(区域演变过程)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揭示中国区域的人地关系系统,阐明中国及各地理分区的区域特征。
2、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又叫“亚洲高压”或“西伯利亚高压”。
因位于蒙古及西伯利亚南部而得名。
属于半永久性冷高压,是在海陆热力差异作用下形成的反气旋。
北半球最强大的冷高压,高压中心强度最大值可达1050毫巴。
因其位置而得名。
成因:大陆的迅速冷却、稳定的雪盖,形成强烈的冷源,地面气压很高。
平坦辽阔的高原面也有利于冷空气的堆积。
10月开始出现,1月最强,其强弱变化决定中国冬季冷空气的活动。
蒙古—西伯利亚是北半球冬季最寒冷的地方,大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北半球最强覆盖面最广的高压。
是亚洲季风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压中心位置在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压一带,春季东移,盛夏时消失。
受高压控制区天气晴朗,严寒。
其高压脊经常伸向我国北方,强烈的西北气流南下时常形成寒潮天气。
另外有西南风吹向北冰洋。
3、气压场气压的空间分布称为气压场。
在空间范围内的气压分布情况为空间气压场。
某一水平面的气压分布情况称为水平气压场。
了解气压场的基本型式和空间结构,对于进行天气预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
4、寒潮: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群众习惯把寒潮称为寒流。
所谓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
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5℃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
可见,并不是每一次冷空气南下都称为寒潮。
发生在极地大陆气团与变性极地大陆气团之间,主要在北部地区,以内蒙、东北、华北出现频率最高,强烈降温和大风,东北雨雪。
中国地理-赵济版。精华版+珍藏版+背诵版
中国地理-赵济版。
精华版+珍藏版+背诵版东列北起长白山,经千山、鲁中低山丘陵到武夷山;外列分布在大陆外侧的台湾岛上,玉山海拔3 952 m,是我国东部的最高峰。
(五)丘陵中国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自北向南主要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中国东南地区是丘陵分布最广、最集中的地区,雪峰山以东,长江以南的这一地区统称为东南丘陵。
其中长江以南,南岭以北的地区称为江南丘陵;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境内的为两广丘陵;武夷山以东,浙江、福建两省境内的为浙闽丘陵。
辽东丘陵主要分布在辽东半岛上,山东丘陵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上。
二、线性构造带中国陆地线性构造带主要特点1基本对称的构造格局。
陆地线性构造带总的格局是以中央南北带为中心,东西大致对称。
2线性构造带的等距分布。
许多同类型、同方向的线性构造带往往具有明显的等距性,例如东南地区的一些线性构造带间距都在150 km左右。
3活动带与稳定区反差明显。
线性构造密集的地带地壳活动强烈;线性构造不发育的地区相对稳定。
在几个活动带交叉的部位,线性构造最发育。
第二章自然结构第一节气候水热结构及其评价中国气候因素的主要为地理纬度位置与太阳辐射、海陆位置与洋流。
地形以及大气环流。
一、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一)气候基本特点季风气候明显,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
气候类型多样,不仅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异。
水热同期,利于农牧业生产,但气候的稳定性差,旱涝、低温、冻害、台风、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
(二)季风特征1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按中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大致在北纬30°以北为西风带,北纬30°以南为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性位移,在东、西风气流交界处(北纬25°~35°)基本气流的季节变化最为明显,冬季受西风气流支配,夏季则受东风气流制约。
名校自然地理考研真题
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人文地理学)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一名词解释(30)1地壳2萨王纳3生态系统4河流阶地5对流层6潮汐7坡立谷8土地评价9钙化过程10生物多样性二简答题(40)1简述河川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2简述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的主要特征.3试分析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4何谓地质大循环?何谓生物小循环?二者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关系如何?三论述题(30)1自然区划的含义是什么?请说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主要特征(20)2区域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一个热门话题,自然地理学怎样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发挥作用?(10)兰州大学自然地理2000年一.解释下列概念(30分)日的距离及其意义臭氧层及其意义成冰作用夷平面腐殖质及其作用生态位二.论述地球自转和公转个有那些意义(20分)三.简介垂直地带性(15分)四.试论西部大开发(35分)2001年一.解释下列概念(20分)回归年山谷风断头河转红壤生物群落二.阐释下列现象(30分)1.北半球夏季为什么纬度越高白昼越长?2.山地降水与山下孰多?3.既然有暖低压冷高压之说,为何在副热带形成高压而在副极地形成低压?4.在同一河段,两岸越老的阶地看上去相距越远,是否意味着河水越来越小?5.极地动物有什么特征,为什么?三.试为百科全书写一条目(20分)题目:地带性规律四.写一篇科学论文(30分)论中国西北干旱区地理的基本特征2002年一.阐释以下概念(40分)宇宙大洋中脊第四纪对流层化学风化终碛垅侵蚀基准面腐殖质泰加林生境二.回答下列问题(30分)1.地球公转有何意义2.副热带高压和副极地低压是如何形成的?3.对地域分异及其机理进行论述。
三.各抒己见,一展才华(30分)人类面临怎样的生存环境危机?人地关系究竟如何协调?(避免俗套)2003年一.名次解释(40分)1.风化壳2.全球水分循环3.陆地生态系统4.生物多样性5.反气旋二.简答题(60分)1.简述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内容。
中国地理 赵济
第一章区位和疆界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大国。
中国在世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节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一、中国的人口居世界第一位,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口的数量及增长特点: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全国总人数为11.6亿人,到2001年,不包括港、澳、台中国的人口数接近13亿。
比整个欧洲和北美洲人口的综合还要多。
从古代到现代的绝大多数时间内,中国一直是世界人口大国,占世界人口比重长期保持在1/4左右。
我国人口发展经历了一个增长相当缓慢的长过程,在先秦时期的2000多年,全国人口在1000---2000万之间,西汉时期接近6000万,从西汉到清初(17世纪末)的1700多年中,朝代更替,封建割据,战争频繁,人口为6000---7000多万,1949年以后,我国人口增长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增长速度快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增长非常快,超过历史上的任何年代,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世界人口平均的增长率,超过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我国人口增长不仅速度快,而且基数高,绝对量大。
从49年的5亿多人,到目前的13亿多人,甚至还要多,如此巨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我国人口增长的绝对量、增长规模很大和控制人口增长比较困难的一个现实问题。
由于人口的基数大,即使人口增长的速度很慢,每年出生的人口也将在2000万以上,其增长的势头仍十分迅猛。
如果50年代采取马寅初先生的计划生育策略,至少现在少3---4亿人,虽然现在城市中基本上实现了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但在农村仍有多胎现象,而且比较严重,所以现在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农村。
后一种转变(特别是生育率的转变),在发达国家则经历了上百年的时间,而我国只用了10多年的时间,就实现了。
人口再生产呈现的这种“低、低、低”类型,为今后我国人口再生产实现良性循环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人口迅速老龄化的趋势明显一般情况下,年龄在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7%,这个国家就进入老龄型人口国家。
中国地理 赵济 名词解释复习课程
中国地理赵济名词解释领海:以连接大陆岸上和沿海外缘岛屿上各基点之间的直线作为基线,由此基线起算,其外侧12海里以内的水域。
行政区划:是国家对其所管辖的地区进行有效的和方便的管理而作出的多级行政区的划分。
寒潮:起源于北极地区的冷空气,当迅速南移时,其前缘即为寒潮冷锋,常使沿途剧烈降温、风速猛增、出现霜冻,偶尔伴有雨雪天气。
包括:全国性寒潮、区域性寒潮。
梅雨:是初夏季节在江淮地区经常出现的一种大范围的降水气候特征。
大致6月入梅到7月上旬出梅。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为强大深厚的气旋性旋涡。
台风生成集中于夏秋季7~9月。
海岸带: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地带(由海洋向陆地过度的地带),包括潮上带和滩涂,被誉为黄金地带。
旅游: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深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它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们以游览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旅行,或暂时居留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风景旅游资源:是对具有旅游吸引力的自然、社会现象和因素的统称,即是指客观存在的包括已经开发利用和尚未开发利用的,能够吸引人们开展旅游活动的一切自然存在、人类活动以及它们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各种产物的总称。
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
人口过程就是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它大致包括自然变动、机械变动、社会变动。
自然变动:指人口的出生和死亡,结果是人口数量的变化。
反映人口过程自然变动的三项主要指标是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机械变动:指人口在空间上的移动,变动结果是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改变。
近百年来,人口城市化过程发展迅速。
社会变动:指人口社会结构改变,如职业结构、民族结构、文化结构、行业结构。
人口年龄结构:指总人口中各种年龄的分布情况,或指各年龄组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矿业是开采能源、金属、非金属矿产的各工业部门的总称,包括煤炭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开采业、有色金属开采业、采盐业、建材矿产开采及非金属矿产开采业等。
自然地理考研试题全.
自然地理考研试题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研究生试题自然地理学试题2003年一名词解释大气环流洪积扇土壤结构沙漠化植物群落定振波俯冲型板块干洁空气雪线潜水二简答1 简述地球的圈层构造。
2 图示大气的垂直分层。
3 简述地貌的成因。
4 简述主要的成土过程。
5 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三论述1 试述影响流域水量平衡的因素及水量平衡方程?2 论述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未来气候可能的变化?2004年一名词解释承压水雅丹林德曼效率准平原 3S ENSO 生物圈种群土地流量干燥度泥石流非地带性牛轭湖二简答题1、简述气候变化的原因2、简述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简述自然区划的原则4、简述大气中水汽凝结的基本条件5、简述风蚀作用的过程6、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三综述题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2、论述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在水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调控对策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2004年名词:1.生物圈2.气候3.太阳辐射4.降水5.径流6.风蚀作用7.植物群落8.土地退化9.土壤剖面10.地域分异规律简答:1.气候变化2.基本地貌类型3.水量平衡4.成土学说5生态系统的组分与结构论述:1.试述地带性学说2.试述中国自然界的最基本特征2005年名词:1.矿物2.地下水的总矿化度3.季风4.河流5.地域分异规律6.生物群落7.对流层8.土壤9.(忘了)10.(忘了)简答: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2.自然区划原则3.土壤的物质组成4.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5.影响地貌形成因素论述:1.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科以及各学科的联系北师大自然地理1999年一、解释下列名称(每题5分,共30分)1.新构造运动 2.内海 3. 大陆架 4.牛轭湖 5.生态幅度6.土壤相对年龄二、什么是生态系统?试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5分)。
三、试简述地球表层水分循环的类型与层次结构。
(15分)。
四、什么是土壤?土壤资源具有哪些的特点? (15分)。
赵济中国地理试题及答案
赵济中国地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的首都是哪个城市?A. 上海B. 广州C. 北京D. 深圳2. 长江是中国的第几大河?A. 第一大河B. 第二大河C. 第三大河D. 第四大河3. 下列哪个不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A. 鄱阳湖B. 洞庭湖C. 太湖D. 青海湖4. 中国最大的沙漠是?A. 塔克拉玛干沙漠B. 巴丹吉林沙漠C. 戈壁沙漠D. 撒哈拉沙漠5. 以下哪个省份不属于中国的东北地区?A. 辽宁C. 黑龙江D. 山东6. 长城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A. 嘉峪关和山海关B. 嘉峪关和虎山长城C. 虎山长城和山海关D. 虎山长城和嘉峪关7. 中国最大的岛屿是?A. 台湾岛B. 海南岛C. 崇明岛D. 舟山岛8. 下列哪个是中国的直辖市?A. 杭州B. 南京C. 重庆D. 长沙9. 中国的国花是什么?A. 牡丹B. 菊花C. 梅花D. 荷花10. 中国的国土面积在世界上排名第几?A. 第一B. 第二D. 第四答案:1. C2. A3. D4. A5. D6. C7. A8. C9. A10. 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______。
12. 中国的气候类型多样,其中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主要属于______气候。
13. 中国的人口最多的民族是______族。
14. 中国最大的盆地是______盆地。
15. 中国最长的河流是______。
答案:11. 印刷术12. 温带季风13. 汉族14. 塔里木15. 长江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17. 简述中国的主要地形区。
答案:16. 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包括: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接欧亚大陆,北濒蒙古高原,南濒南海,具有海陆兼备的地理优势;纬度跨度大,从北纬4度到53度,气候类型多样;地形复杂,有高山、平原、盆地、沙漠等多种地貌。
17. 中国的主要地形区包括: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等。
[转载]谁最先提出秦岭—淮河线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
[转载]谁最先提出秦岭—淮河线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原⽂地址:谁最先提出秦岭—淮河线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作者:单之蔷谁最先提出秦岭—淮河线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撰⽂/单之蔷图说:为了找到是谁最先提出了秦岭—淮河线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我们奔波于众多图书馆中。
终于在⼈民⼤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的⼀本民国时期的旧书上,我们捕捉到了⼀点蛛丝马迹。
摄影/王宁秦岭—淮河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这种说法是谁最先提出的? 众说纷纭。
如此重要之发现,怎么能找不到最早的发现者?于是我踏上了寻找⾸创者之旅。
有⼈说是翁⽂灏在1936年的⼀篇⽂章《中国⼟壤与其相关之⼈⽣问题》中提出的。
翁⽂灏是⼀位⼤学问家,在中国地理学、地质学⽅⾯的⼯作筚路蓝缕、开⼭奠基,相匹者⼀⼆⽽已。
找到翁⽂灏1936年《中国⼟壤与其相关之⼈⽣问题》的⽂章,其中的确明确提出秦岭—淮河为中国之天然分界线。
不过他是从⼟壤的⾓度说的。
翁先⽣说,中国⼟壤天然可分为两⼤类。
秦岭⼭脉及淮河以北⼤部分为钙层⼟,其南⼏乎全为淋余⼟……古称秦岭为中国之⼤限,此观于⼟壤分布⽽亦然也。
时间是1936年。
然⽽在1935年竺可桢先⽣的⼀篇论⽂《中国⽓候概论》中,竺先⽣就明确说到秦岭—淮河线的问题。
但是他说的是有⼀个外国⼈克雷西(George Cressey)1934年写了⼀本书《中国之地理基础》。
书中写道:“中国本部⼭脉之中,最⼤者为昆仑东⽀,中国总名之⽈秦岭⼭脉,⾃西藏⽽东,⼏及太平洋岸。
此⼭脉分中国为两⼤地理区域,⽓候、农业与⼈类活动,均有显著之差异。
”竺可桢先⽣接着说:“凡曾经秦岭⼭脉者,未有不注意此⼭脉南北⼆区域间之差异。
推究其因,盖以⽓候显然不同,遂使华北、华南植物之种类,旅⾏之⽅式,以及⼈民之特性迥然有别。
”难道中国的南北分界线是秦岭—淮河这种提法是外国⼈第⼀次提出的吗?这让我有些紧张,我实在不希望这种情况出现。
北师⼤的赵济教授,是地理学界的知名、资深⼈⼠,他也帮助我们查找。
⼀天,他找到了⼀条重要信息:中国地学会会长张相⽂在1924年发表的《佛学地理志》中,明确提到了秦岭—淮河分中国为南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海:以连接大陆岸上和沿海外缘岛屿上各基点之间的直线作为基线,由此基线起算,其外侧12海里以内
的水域。
行政区划:是国家对其所管辖的地区进行有效的和方便的管理而作出的多级行政区的划分。
寒潮:起源于北极地区的冷空气,当迅速南移时,其前缘即为寒潮冷锋,常使沿途剧烈降温、风速猛增、
出现霜冻,偶尔伴有雨雪天气。
包括:全国性寒潮、区域性寒潮。
梅雨:是初夏季节在江淮地区经常出现的一种大范围的降水气候特征。
大致6月入梅到7月上旬出梅。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为强大深厚的气旋性旋涡。
台风生成集中于夏秋季7~9月。
海岸带: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地带(由海洋向陆地过度的地带),包括潮上带和滩涂,被誉为黄金地带。
旅游: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深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它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
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们以游览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旅行,或暂时居留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风景旅游资源:是对具有旅游吸引力的自然、社会现象和因素的统称,即是指客观存在的包括已经开发利
用和尚未开发利用的,能够吸引人们开展旅游活动的一切自然存在、人类活动以及它们在不同时期形成的
各种产物的总称。
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
人口过程就是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它大致包括自然变动、机械变动、社会变动。
自然变动:指人口的出生和死亡,结果是人口数量的变化。
反映人口过程自然变动的三项主要指标是人口
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机械变动:指人口在空间上的移动,变动结果是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改变。
近百年来,人口城市化过程发
展迅速。
社会变动:指人口社会结构改变,如职业结构、民族结构、文化结构、行业结构。
人口年龄结构:指总人口中各种年龄的分布情况,或指各年龄组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矿业是开采能源、金属、非金属矿产的各工业部门的总称,包括煤炭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开采业、有色金属开采业、采盐业、建材矿产开采及非金属矿产开采业等。
交通运输业: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促使客、货沿特定线路实现空间位移的物质生产部门。
旅游是旅行游览活动等为目的的旅行于地区、国家和国际之间,非定居的暂时性移居。
旅游业:利用各种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为满足旅游者多种不同旅游目的而提供服务的独特的经济部门。
旅游资源:能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资源、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均称为旅游资源。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民族:具有共同地域、语言、经济活动、文化和心理特征且稳定的人群。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沿传下来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
文化的总和。
灾害就是那些会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各种祸害的自然现象的总称。
“自然灾害”系指人力迄今尚不能支配控制的、具有一定破坏性的各种自然力,通过非正常方式的释放而给人类造成的危害。
“社会灾害”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作用而带来的反馈,是由于人的主客观原因和社会行为的失控失调所造成的灾害。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多种多样活有机体,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的总称。
自然保护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生物种群的天然生境地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景观是由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以及文化要素组成的地理综合体,这个综合体典型地重复在地表的一定地带内。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对其所管辖的地区进行有效和方便的管理而进行的多级行政区的划分。
经济区:以综合性大中城市为中心组织起来的,具全国性专门化职能的经济活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
空间组合单元。
绿洲是荒漠内部因水分作用于地表土状物质而致的地域分异的产物
江南丘陵:包括长江以南,雪峰山以东、南岭以北的广大低山丘陵区。
黑潮:黑潮是一支强大的海流,起源于吕宋岛以东洋面。
主干流沿台湾以东,经台湾和与那国岛之间的水
道进入东海,顺东海大陆坡向东北流去。
首都经济圈:以北京为中心京津唐地区为核心区、冀鲁豫晋为腹地的特定的经济区域,不仅有体现首都功
能的核心区,也有广大的外围地带,形成首都经济圈。
两湖平原:两湖平原指跨越湖南和湖北二省为主包括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的广大平原区域,位于长江中
游,长江三峡以东、大别山以南。
因大部分处在湖南和湖北而得名。
台湾暖流:台湾暖流又称日本暖流。
北太平洋副热带总环流系统中的西部边界流。
由太平洋北赤道海流在菲
律宾群岛以东向北流动的一个分支延续而来。
其源地位于中国台湾省东南和巴士海峡以东海域,流向东北。
主流沿台湾岛东岸、琉球群岛西侧、日本群岛东岸的大陆架外缘与陆坡之间流动。
人口年龄结构:是指总人口中各年龄的分布情况,或指各年龄组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率。
凌汛:由于下段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使河道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
绿洲:荒漠中有地表径流或地下水出露、地势相对低平且地表主要由土状物质组成的地段,在天然状态下植
被发育良好,经人工开发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兴建工厂和城镇,即成为绿洲。
胡焕庸线:北起黑龙江省瑷珲,南达云南省腾冲划分中国人口分布为两个密度特征区。
线东南方36%国土居
住着96%人口,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自古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线西
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游牧民族的天下。
华西秋雨:华西秋雨是中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
主要指渭水流域、汉水流域、四川东南部、
云南东部等地区的秋雨。
河西走廊: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
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
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
因位于黄河以西,称河
西走廊,又称甘肃走廊。
吴越文化:以太湖为中心,包括今天的江苏、浙江、上海地区,影响到安徽东部和江西的东北部。
文化特色
带有细腻、恬淡、婉转、雅致、清新的风格,与北方各区域文化形成鲜明对比。
舟山渔场:中国最大的渔场,自古以来因渔业资源丰富而闻名,地处东海,是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和上
海市3省1市渔民的传统作业区域。
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乌贼)4大家鱼为主要渔产。
梅雨:初夏季节在江淮地区经常出现的一种大范围的降水气候特征。
景观:自然地理学中指一定区域内由地形、地貌、土壤、水体、植物和动物等所构成的综合体;
昆明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又称云贵准静止锋,位于云贵高原。
主要由变性的极地大陆气团和西南气流受
云贵高原地形阻滞演变而形成。
云层低而薄,易形成连阴雨天气。
黄海沿岸流:黄海沿岸流是一支经山东和江苏沿岸的盐度较低的海流。
自渤海湾起,沿山东北部向东,直达
成山角,绕过成山角后进入黄海南部,到达苏北沿岸,并能越过长江浅滩,侵入东海的一支属寒流性质的
洋流。
江汉平原:是位于中国湖北省中南部的一个冲积平原,由长江和汉水冲积而成,其范围西起枝江,东抵武汉,北
达钟祥,南隔长江与洞庭湖平原相连,并与之合称为两湖平原。
齐鲁文化:齐文化和鲁文化的总称。
受儒学影响深刻,文化特点粗犷古朴,豪爽热烈。
经济区:以综合性大中城市为中心组织起来的,具全国性专门化职能的经济活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
空间组合单元。
三秦文化:陕西地区,包括甘肃、宁夏的东南部。
北宋以前:耿直尚武;北宋以后:朴实本分;清明以来:保守落后。
生活方式粗犷、古朴。
塔里木河: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地处天山和昆仑山之间,是中国第一大内流河。
经济区划:是根据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规律、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特征的相似性、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或者依据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与任务分工,对国土进行的战略性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