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习惯·品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矩·习惯·品格

如果说教育是为了培养和塑造人的品格,那么把品格培养成为一种习惯,当是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而规矩则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必要工具。也许有人认为,教育特别是现阶段国民素质亟待提高的情况下,应当把知识的普及和知识水平的提升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来抓,那些所谓的品格教育、品格养成可以先放一放,至少不应该是当前教育的直接表现和直接动因。但在笔者看来,知识和知识水平的提升知识教育的表象上的东西,不能作为教育的目的和目标。缘于此,笔者将就规矩在教育中的保障作用,习惯养成在教育中的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以及品格培养在教育中的终极性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其寻找出教育的真实含义。

1、让规矩伴随教育的全过程

规矩,矫正方形、圆形的两种工具,多用于比喻标准和法度。

俗语讲,“不予规矩,不成方圆”。正道出了规矩,即标准和法度在教育当中的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有一个标准和法度,及我们做事情要有一个标准和法度,不做无标准、无法度的为所欲为的事情。

我们所说的标准及时对教育的对象——学生而言,也是对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而言。比如说,我们要上一节课。这一节课的目的是有的,是要学生学到某些东西,掌握某些东西,可以运用学到的这些东西去解决某些问题。我们在上这节课时,就要让学生明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学生就算学会了这些东西;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学生就算掌握了这些东西;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学生就算能够运用学到的东西解决问题了。而作为教师也得明白,我们的课上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样的一个标准,就能算作是让学生学会、掌握和运营我们所教的东西。从更细致的角度来看,学生学习过程中,比如说做某一道练习,做到一个什么程度,做成什么样子,就算达到解决了这一题目的标准,这些都必须要给学生一个标准,给教师一个标准。

如此就要求我们在学校的管理中,对学生的行为、教师的行为都要有一个标准。教师做事,要有做事的标准,学生做事,也要有做事的标准。比如说,教师

的备课要备到什么程度,知识上要怎样处理,处理到什么程度,方法上要怎样处理,处理到什么程度,作业要怎样进行,要进行到什么程度,都需要一个标准来要求。学生打扫卫生、整理内务、上课的状态、作业的状态,都需要有一个标准。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知道,事情要怎样去做,做成什么样就算完成了任务。

再说法度。笔者以为,学校的法度,在与执行规章制度是的尺度,在于执行规章制度时的公平公正。一个学校只有做到执行规章制度是的公平和公正,执行人不徇私舞弊,才能使规章制度起到恰当的效用,才能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也就是说,同样的问题,出在不同的人身上,应当也必须得到相同的处理,而不能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这样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全过程用一以贯之的标准和法度来维系,不可半途改弦更张、不可半途而废,更不可因人而废。用制度进行管理,用制度来约束和塑造教师和学生,应当也必须成为教育的一种习惯。

2、把规矩转变成一种习惯

习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

以上所说的规矩约束也许会在时间久了以后,形成惰性,出现形同虚设的有法不依的状况。这是正常的,也是一定会出现的,但绝不能认为这是正确的。那么怎样才能让规矩长久地支配教师和学生,支配我们实行的教育?笔者以为,把规矩转变成一种习惯之后,既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当我们用较短的时间,花很大的力气去落实这些规矩的时候,在教师和学生当中就会由原先的被迫状态转变出一种自觉状态,从而将一开始的按规矩来做的事情,转变成为一种按习惯来做的事情。比如学生学习中,一开始或许因为教师的督促,为了通过教师的检查而强迫自己按照某准标准程度完成学习任务,久而久之,在教师的逼迫下,学生就会形成一种完成学习任务必须要达到某种标准尺度的习惯,不达到这个标准尺度,学生自己都会觉得不舒服。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从原来的照规矩来做,转变到了照习惯来做的境界。再比如说,教师的教学,一开始也许会有人因为这样那样繁杂的标准尺度出现抵触情绪,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繁杂处理问题的磨练之后,教师就会形成一种细致入微地处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的习惯,你你就是再叫他粗枝大叶,他也不会去做了。这样教学就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的轨道。

这样就要求管理者在适当的时候对以往的规矩和尺度做一个回顾和盘点,把那些不切实际的标准和尺度剔除,把那些切实际的标准和尺度强化,不要让太尖刻的标准和尺度成为束缚教师提高和学生发展的羁绊。目的是为教师的提高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为学校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3、从品格培养的高度关注学生和教师

品格,品性、品质、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品质决定成败。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个人的性格品质决定的,同样,一个学校的成功与否也是有组成这个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性格品质决定的。从长远计,作为一个管理者要站在品格培养的高度关注学生和教师,时刻谨记,学校是学生和教师共同的天地,学生和教师的品格决定着学校的前途命运。

首先,要注意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这就要求管理者把教师和学生当做一个整体,不可因为其中某一个体的问题,将整体的协作抛之脑后。对于团队的培养要以追求团队协作为目标,以保持团队整体创造力为目标,让团队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都能尽其用、尽其才。这样管理这就必须通过日常的观察、研究。准确把握每一个个体的特征,找出他的闪光点,并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帮助他放大这些闪光点。比如,某一位教师也许在处理知识上有所欠缺,但他能准确、深入浅出地表达别人的处理方式,那么我们就要充分放大着未来使得这一优点,让他成为站在人前的“宣讲者”。比如,某一位学生独立思考某些问题时也许处于劣势,但他在与同学合作时,能够起到穿针引线,总结整理同学思考成果的作用,那么作为教师就要在教学活动中多给他活动的机会,调动他的积极性,将它与同学的交往功能发挥到极致。

其次,要注意整体评价的分寸。

实际操作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难免要进行一些评价。在评价重要注意指出问题,更要注意发现值得肯定的东西,特别是对个体的要注意着重指出问题,对整体要注意着重肯定。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团队有一个正确的、积极向上的状态,让个体要有一对自己的正确的基本认识,激发他改正和加强的信心。当然,指出问题的同时必须要同时提出帮助其改进的可行性建议,这样就要求管理者既要有发现问题的慧眼,又要有解决问题的准备。所以管理着自己首先要具备一个对各种问题的处理的基本能力,否则就会异化为瞎指挥,反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以上是笔者对教育管理的一些初浅认识,旨在营造一个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教育主、客体团队,为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特别是为学生的发展探寻一条有效的途径。以规矩为依托,以习惯养成为途径,以品格培养为目的,这样一条教育途径,必将为教育的继续、持续发展打开一条光明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