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_从cMOOC到xMOOC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_从cMOOC到xMOOC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_从cMOOC到xMOOC

万方数据

通用网络教学平台的研发及应用

通用网络教学平台的研发及应用 摘要:根据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设计和开发了适用于理、工、农、文各专业的通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学平台通用性强,技术先进,具有“课程展示平台”和“网络教室”双模块结构和“展、学、测、评、管”五功能架构,各功能模块实现“Blog”化管理。利用教学平台建设了包括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内的1136个教学网站,其中“大学计算机基础”推广到云南省多所高校。项目研发实现高效益低成本,在高等学校网络化教学环境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 关键词:教学平台;课程建设;网络教学环境;教学网站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教学规模与教育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质量工程”提出了“以提高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手段,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建设方针。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将网络教学平台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网络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对教学资源配置、优质资源共享、知识传播内容和方式等带来了极大变化,对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网络化教学环境的建设,已成为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基础条件,是提高办学效率、解决高校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的重要手段,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 但是高校在进行网络化教学环境建设中,却存在诸多的困难和矛盾,如:是采用集中式还是分散式建设策略?网络教学平台功能应规划到什么程度?点(各级精品课程)与面(普通课程)如何结合与布局?需要多少建设经费?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这些问题严重困扰和制约了网络化教学环境的规模化建设。我国95%的高校采用分散建设策略,其课程建设网仅包含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经费成为进一步扩大网络课程规模的瓶颈,使整个学校的网络教学环境大受影响。如何“多、快、好、省”地进行课程教学网站建设,同时满足各教学环节中丰富多样的功能需要,是通用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与开发的总体原则和思路。我们经过四年多的探索与实践,自主研究、设计,开发出适用于理、工、农、文各专业的通用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在学校课程建设中规模化应用的实践,满足了学校教学和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一、从教学需求出发,完善功能设计 在研究和分析国内外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和特点的基础上,按照“多、快、好、省”的建设原则,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形成以下设计思路。

湖北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技术标准试行

湖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技术标准(试行)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课程内容与资源。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及时反映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根据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按照教学单元、专题或模块的框架,合理、有序的设计知识单元和拆分、配置知识点及技能点。 课程基本资源系统完整,视频、音频、教案和演示文稿等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内容准确、系统、完整,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了统筹、集成,应用效果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拓展资源能反映本课程教学特点、建设优势,应用于教或学的某一环节、支持教学或学习过程。 2.教学设计与方法。能够根据专业特点及学生层次制定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本身与每个教学单元、专题都有明确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目标实现与否可以测量;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明确学习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 3.教学活动设计。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能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开展学生的学习活动,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活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在线异步讨论、笔记、信息提醒、测验、教师答疑、作业、同伴互评、线下讨论、问卷、实时讨论、维基和一对一辅导。 4.学习评价设计。根据课程特点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有明确合理的课程整体评价策略和各学习周、知识单元的评价策略,包括完成课程学习必须的各项学习活动的数量及评分的标准等;反馈及时;能记录学习和交互过程,并用于学习评价和教学研究。评价类型包括但不限于随堂小测验、单元

山东省高等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6〕19 号)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力争到2020 年,在我省布点较多的学科专业的主要课程中,基本实现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全覆盖,基本满足高等教育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建成基本适应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学习需要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 (一)更新教学观念。鼓励高校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建设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适合网络教学的在线开放课程,促进形成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师生合作研讨的教学模式,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共用,提升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发挥联盟作用。积极发挥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以下简称“课程联盟”)作用,遴选资源优势突出、同类高校认可的课程,优先建设,推广应用。鼓励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通过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方式联合建设在线课程,聚集优质资源,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与应用。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三)强化共建共享。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在线课程多种形式的应用与共享,推动在线自主学习、在线测试考核、在线质量监控、线下深度学习等广泛应用,促进教学改革与相关制度建设。 (四)加强规范管理。规范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引进和对外推广程序,加强在线开放课程质量审核把关。加强教学过程和平台运行监管,防范和制止有害信息传播,保障平台运行稳定和用户、资源等信息安全。 二、课程类型 (一)根据受众面需求,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为重点,兼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最大限度地扩大受益面。 (二)根据课程应用和共享范围,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A类和B类课程。A类课程面向全省高校共享共建,B类课程面向不同区域、不同学科、不同类型高校共享共建。 (三)根据课程教学资源的开放模式,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随堂模式和自主模式。随堂模式指在教学周期内,教师每周固定开放相应周次教学内容的课程;自主模式指在教学周期内,教师自主安排教学内容开放进度的课程,既可在起始教学周开放全部教学内容,亦可自主分批开放教学内容。 (四)根据学习进程要求,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闯关模式和自主模式。闯关模式指学生按规定章节顺序开展进阶式学习,以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一、网络课程-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附件5 2013年度教师培训优质数字资源建设指南 为落实教育部《2013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提出的“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及与应用力度,实现优质资源的广泛共享”,加快基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公共服务平台”)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为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提供优质的信息技术培训课程资源,特制定《2013年度教师培训优质数字资源建设指南》。 一、建设原则 教师培训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原则包括:(1)适切性原则:在对教师需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以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成人认知方式和网络学习模式等研究成果为依据,开发和建设课程资源;(2)前瞻性原则:本着信息技术动态发展的观点,培训课程资源建设要体现超前意识,密切关注国际和国内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经验和最新成果,以及教师日益发展的专业需求;(3)实用性原则:教师培训的目的是应用,培训课程资源建设必须符合信息技术特点,体现技术的应用性,能够切实有效地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建设目标与任务 公开征集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500学时数字资源,包括网络课程、典型案例、“微课”资源、研修工具等。利用公共服务平台,辐射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提升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三、资源种类与基本要求 (一)资源种类 2013年教师培训优质数字资源重点建设的种类包括网络课程、典型案例、“微课”资源和研修工具。 1. 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实现的课程教学内容及实施的培训活动的总和。从组成内容来说,它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评价方法等课程教学必备的要素。从组成形式来说,它包含符合网络学习特点、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组织起来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网络课程教学支撑环境,以及基于以上二者开展的网络教学活动。 2. 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是指在记录培训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教学活动、典型意义事例及相关信息的资源。概括来说,典型案例有两类,一类是培训案例,可用于培训者总结培训教学经验,开展培训研究,促进培训水平提高。这一类培训案例需要包括培训设计方案、教学课件、课堂视频实录和教学反思四个部分(有的还包含专家、培训学员点评)。另一类是应用案例,可用于培训学员了解信息技术应用情况,激发培训学员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和能力。 3.“微课”资源

大学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附件1 大学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 教学内容与资源。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每个短视频以5-15分钟时长为宜,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或专题应设置内嵌测试的作业题或讨论题,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或测试学习者学习效果。每门课程应有负责人介绍、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课程设置应与本校课堂教学的要求相当。高等职业教育要重视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强化工程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2. 教学设计与方法。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先支持具有混合式学习等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 3. 教学活动与评价。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 4. 教学效果与影响。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全面跟踪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改进学校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课程共享作用,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支持各高校之间在合作、共赢、协议的基础上实现在线开放共享课程的互认。课程的初始学分由推荐该课程的高校设定,其它高校可在双方协议的

网络课程平台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通信工程系 通信技术专业、移动通信专业 课程标准 (2009年执行) 课程名称光纤通信技术和设备维护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授课对象 2009级通信技术专业、移动通信技术专业 课程学分 3.5 总学时 64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 1、课程定位 《光纤通信技术和设备维护》是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讲授和实际训练,使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各种施工形式的程序、方法及步骤、网络的调试和维护,为将来从事通信线路的设计、施工及维护工作打下基础。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通信光纤、光缆的结构、性能和使用,以及掌握通信光缆线路工程的敷设、接续和维护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加强专业素质培养,为从事通信线路工程技术类等相关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达到通信线务员中级工的水平。 1.能力目标 1.1能够知晓光纤的结构会区分不同类型光纤;能够结合光纤特性正确使用光纤; 1.2会使用光纤熔接机正确的熔接光纤; 1.3能根据光纤相关参数设计出合理的中继段长度;

1.4能够根据地理环境需要正确的选择光缆敷设方式,并且会敷设光缆; 1.5能够用相关仪器测试相应光纤通信系统传输特性,对常见的告警进行故障排除。 2.知识目标 2.1了解光纤的特性; 2.2理解光纤的导光原理,理解色散对光纤通信系统的影响; 2.3掌握光纤通信系统中继距离色设计方法,掌握光缆的敷设方法,掌握相关仪表的使 用方法。 3.素质目标 3.1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敬岗爱业精神和吃苦耐劳、严谨认真的作风; 3.2通过课程学习,为从事通信线路工程技术类等相关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3、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1.设计理念 本课程倡导项目教学法,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自主学习方式,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光纤通信作为现代通信的主要通信方式,在现代通信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课程除了相关理论介绍外,更加注重使用技术和实际操作技能,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把光纤通信相关内容教授给学生。本课程建立了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和评价体制等方面。在过程性评价中关注了学生解决项目任务等过程的评价,以及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和人合作的态度、表达和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的精神。 2.设计思路 该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以光纤通信建设的先后顺序为主线,结合施工和维护的相关工作任务展开学习和训练。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4、课程内容、要求和学时安排 学习单元 名称 训练项目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学时 光纤通信系统的组 成项目1 光纤通信设 备的参观和认识 项目2 光纤和光缆 项目3光纤的切割 1、光纤通信 系统的基本组 成和分类 2、光纤通信 1、能够认识光纤通信 系统中的各种设备和器 件 2、能够知晓光纤的结 20

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附件1.1 “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实施方案 (2018年修订版) 江苏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是以全省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 号)要求,为做好“十三五”我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以下简称“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1.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鼓励全省高等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 2.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含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创新创业类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的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基本覆盖公共基础课和品牌专业的核心课程为目标,兼顾学科、专业、地域和层次的分布,实现课程资源的最大化共享,构建满足高等教育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要,适应教师、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共同需求的

在线开放课程体系。 二、建设原则 1.突出建设重点。发挥高校的主体作用,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支持江苏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深度融合发展。 2.注重应用共享。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着力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的广泛应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推动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仿真实验、在线知识支持、在线测试考核、在线教学监测等广泛应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加强规范管理。规范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引进和对外推广的工作程序,重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质量的审核和把关。加强教学过程和平台运行监管,防范和制止有害信息传播,保障平台运行稳定和用户、资源等信息安全。 三、建设运行 (一)建设模式 1.省在线开放课程以政府主导、高校主体、企业参与、多元评价、共建共享为建设机制,采用省、校两级建设方式,由学校申报或省教育厅指定确定选题,通过校、省逐级遴选的方式实施。 2.省教育厅负责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负责制定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计划、遴选和评价标准,组织实施课

(完整版)在线学习平台使用管理办法1010

在线学习平台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目的 为规范**网络学院在线学习平台使用及管理,做好集团总部及子公司员工在线学习管理工作,帮助总部和子公司和员工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确保有效改善工作质量及员工绩效,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集团所有员工。 第三条职责划分 一、人力资源中心 (一)负责网络学院整体建设和运营。 (二)负责网络学院在线学习支持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同时对学员学习情况进督导。 (三)负责网络学院的课程体系的建立,负责内部课程的组织开发及外部课程的资源整合。 (四)负责网络学院系统平台培训信息的管理和维护,对员工网络学习成果进行考核。 (五)负责建立学员和讲师培训档案并及时更新,包括但不限于学员包括学习的主题、日期、时长、学习表现;讲师包括姓名、授课主题、时长、授课评分等。

二、各本部培训联系人: (一)负责与人力资源中心做好培训工作对接; (二)负责对本部门人习状员学况进行整体把握和跟踪; (三)负责对本部门人员选课情况及工作时间内学习时间安排的审核; (四)负责及时传递人力资源中心发布的培训课程信息、选课信息、学习效果测试信息等信息资料,确保部门内每位员工都能按时学习并完成考试; (五)负责反馈部门内部实际培训需求和对培训工作的反馈意见。 三、学员 (一)根据人力资源中心发布的学习计划,积极参与课程学习,按时完成相应的学习进度并通过相关课程考核; (二)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在线提出培训课程需求; (三)根据人力资源中心发布的培训需求调查、定期选课、部分课程考试等信息及时完成在线填表、选课、考试等工作; (四)学员根据实际学习情况提出对东旭大学网络学院在线学习平台提出改善意见和建议; 第四条帐号分配与申请 一、账号分配原则如下: (一)由人力资源中心统一为所有学员建立账户用户名和初始密码; (二)人力资源中心负责分配所有学员的学习账号并进行后台维护; (三)各部门培训联系人负责监督所在部门人员使用账号学习情况,各子

在线开放网络课程平台(原资源共享平台)网院学生使用说明

在线开放网络课程平台(资源共享平台) 网院学生使用说明 一、平台简介 在线开放网络课程平台,为您提供更加丰富的课程资源,您进入本平台后可以自由选择喜好的课程进行学习。课程的成绩根据课程的学习时间和练习(或作业)成绩进行核算(每个课程的具体情况会有差异)。 二、课程特征 1.能自由取得资源:不需有学校的学籍也可以免费使用网络课程。 2.没有学生人数限制:许多传统课程师生比都很小,但MOOC是设计给广大群众使用 的,没有课程人数限制。 三、平台操作概要 1.使用您在本平台获得的账号密码,登录到学员工作室首页,平台会提示您进行选课、 互认、学习(本平台最关键的三个流程)操作,如果您已经熟悉这三个流程,可以 点击“我知道了”,直接去学习课程,如下图所示;如果您不清楚这三个流程,请 点击“查看详情”,平台会引导您进入帮助页面,帮您快速掌握选课、互认、学习 三个流程。 2.如果您在本平台没有账号,请注册之后再进行登陆。 3.特别提示: 1)为了您能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建议使用chrome或者IE9以上浏览器。 2)Chrome浏览器下载地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5216341558.html,/intl/zh-CN/chrome/browser/ 3)如果您正在使用360安全浏览器或360极速浏览器,为提升您的使用体验,请 选择极速模式,如下图所示: 四、选课、互认、学习说明 (一)选课要求与步骤 1.选课要求 1)已选课程总学分必须小于互认总学分。 2.选课步骤 1)如果您是第一次选课,点击“进入选课”按钮,如下图所 示: 2)如果您原来选过课,点击右侧“继续选课”按钮,如下图所示: 3)进入到选课界面,如下图所示:

福建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doc

福建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试行)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课程内容与资源。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及时反映学科最新 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根据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 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按照教学单元、专题或模块的框架,合理、有序的设计知识单元和拆 分、配置知识点及技能点。 课程基本资源系统完整,视频、音频、教案和演示文稿等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内容准确、 系统、完整,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了统筹、集成,应用效果好,有助于提高 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拓展资源能反映本课程教学特点、建设优势,应用于教或学的某 一环节、支持教学或学习过程。 2.教学设计与方法。能够根据专业特点及学生层次制定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本身与每个教 学单元、专题都有明确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目标实现与否可以测量;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 规律,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明确学习评 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 3.教学活动设计。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 念,能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开展学生的学习活动,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 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活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在线异步讨论、笔记、信息提醒、测验、教师答疑、作业、同伴互评、线下讨论、问卷、实时讨论、维基和一对一辅导。 4.学习评价设计。根据课程特点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 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有明确合理的课程整体评价策略和各学习周、知识 单元的评价策略,包括完成课程学习必须的各项学习活动的数量及评分的标准等;反馈及时; 能记录学习和交互过程,并用于学习评价和教学研究。评价类型包括但不限于随堂小测验、单元 测验、单元作业、讨论、调查、线下考试、期末考试和作业,原则上每个一级单元至少有一份习 题作业。 5.团队支持与服务。课程建设负责人应为高校正式聘用,具有良好师德、丰富的教学经验 和较高的学术造诣的教师,至少应承担本课程25%以上的授课视频录制任务;课程主讲教师应为 教学一线长期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主要人员具有丰富的网络教学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经验;支持和鼓励教学名师、知名专家主讲开放课程,鼓励开展跨校、跨专业、跨层次建设满足不 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课程团队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

浅谈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浅谈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学号:20111106045 姓名:石晶哲指导教师:高菊花 摘要:网络应用于教育领域,给人们提供了大量便捷的学习机会、丰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使学习活动更加自主化、个性化,使教育的适应性得以大大加强。高校运用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的更多的学习资源,使得网络课程具有相当大的发展前景。有利就有弊,网络课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关键词:高校;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系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应用系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石,是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互联网实现数字化教学的必要条件。系统拥有校内最大的用户群,几乎包括学校的所有教师和学生。校园网络教学系统的建设,将极大地促进和配合学校的教学改革,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Topic: O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problems of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Abstract: The network used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o provide people with convenient learning opportunities,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teaching resources, learning activities, more autonomy, individuality, and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education can be greatly enhanc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se th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more learning resources, network course has considerable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Beneficial to have disadvantages, online courses also exist some problems. Keywords: college; network courses; teaching platform 一、网络课程教学的特点 网络应用于教育领域,给人们提供了大量便捷的学习机会、丰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使学习活动更加自主化、个性化,使教育的适应性得以大大加强。网络课程要充分体现网络的这一特点,构建多媒体化的接近真实生活的自主、协作学习情境,能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开放性。总而言之,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1.共享性:因特网的最大特点,就是完全不受地域限制,最大限度地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 2.交互性: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过程。只有通过交流,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网络课程平台系统哪家好

网络课程平台系统哪家好 网络教学平台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和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系统。网络课程平台提供许多教学课程资料来方便同学们的学习,老师也可以利用网络课程平台系统来发布课程资料。那网络课程平台系统哪家好呢?推荐伯索云课堂。伯索云课堂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服务模式。伯索云学堂支持:微课制作、直播课堂、答疑辅导、作业批改、教育超市、教研备课功能。 下面伯索云课堂介绍些网络课程平台系统的信息 课程网站管理后台 课程网站设有课程网站管理员、课程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只读用户、上课学生、学生只读用户5种用户类型。其中任课教师只读用户拥有与课程任课教师相同的查看权限,无任何修改删除权限;学生只读用户拥有与学生用户相同的查看权限,无任何修改删除权限。 课程网站管理后台提供的功能模块有: 1)网站基本设置。设定课程网站基本信息,设定模板,修改课程网站访问地址,临时关闭课程网站。 2)网站管理。网站栏目设定(支持多级栏目,可以调整栏目顺序,支持下拉菜单)以及各栏目内容管理。栏目内容管理根据栏目类型的不同而不同。系统支持的栏目类型有:信息发布(包括图片新闻、Flash动画、视频、音频、PDF、

其他附件等)、在线讨论、友情链接、在线练习与考试、作业管理、实验管理、成绩管理、教师评价,报告和作品上传。 3)任课教师管理。任课教师可以在网站管理后台中查看所教授班级的学生信息,查看学生作业上交情况,批改学生作业,给学生作业打分;查看学生实验报告上交情况,批改学生实验报告,给学生实验报告打分;查看学生作品、报告等文档的上交情况,查看文件,批改;管理学生各项成绩;任课教师还可以参与在线互动,与学生在线交流(不分班级)。 网站前台 网站前台分为首页和各个栏目页。首页上分为左、中、右三栏。课程管理员可以选择将哪些栏目放在首页哪个位置上,系统根据课程管理员设定动态产生首页。各内页的现实形式根据各栏目的类型而定。 学生可以通过课程网站前台或平台统一登录入口登录网站。学生可以在线查看课程网站的各栏目内容,在线交流。在作业管理栏目,学生可以上交作业、实验报告,可以看到任课教师的批改情况。可以看到自己的各项成绩。可以根据教师或平台管理员要求对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模板 网络课程网站的前台展示采用模板技术。网站开通时可以挑选喜欢的模板风

河南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

河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 教学内容与资源。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颗粒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每个短视频应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或专题设置内嵌测试的作业题或讨论题,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或测试学习者学习效果,时长以5-20分钟为宜。每门课程应有负责人介绍、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课程设置应与本校课堂教学的要求相当。 高职类课程应能够覆盖该课程所有知识点和岗位技能点,应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出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等先进职教理念开发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并将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成果应用到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课程资源应力求丰富多样,在数量和类型上大大超出结构化课程所调用的资源范围,实现资源冗余,以方便教师自主搭 — 1 —

建课程和学生拓展学习。表现形式上,要合理使用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和虚拟仿真等各类素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化传统教学的优势,提高微课程、动画、虚拟仿真等资源比例。应按照资源的内容和性质,科学全面地标注资源属性,方便资源的检索和智能重组。资源的形式规格应遵循行业通行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 2. 教学设计与方法。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先支持具有混合式学习等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 3. 教学活动与评价。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答疑,网上作业布置、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加强师生课堂与课下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 2 —

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

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教学内容与资源。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每个短视频以5-15分钟时长为宜,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或专题应设置内嵌测试的作业题或讨论题,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或测试学习者学习效果。每门课程应有负责人介绍、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课程设置应与本校课堂教学的要求相当。 2.教学设计与方法。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先支持具有混合式学习等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 3.教学活动与评价。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 4.教学效果与影响。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全面跟踪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改进学校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课程共享作用,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支持各高校之间在合作、共赢、协议的基础上实现在线开放共享课程的互认。课程的初始学分由推荐该课程的高校设定,其它高校可在双方协议的基础上,根据本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学分设置标准自行认定学分。

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手册(教师)

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手册 (教师) 二○一四年二月

目录 一、教学空间 (1) 1.如何登录系统 (1) 2.申请开课 (2) 3.班级和学生 (4) 3.1创建班级 (4) 3.2管理我的班级和学生 (5) 3.3课表管理 (5) 4.作业 (6) 4.1布置作业 (6) 4.2批改作业 (8) 5.测验 (9) 5.1发起测验 (9) 6.资料 (9) 6.1上传资料 (10) 6.2添加教材教参 (11) 6.3推荐学术视频 (11) 6.4资料的设置及预览 (12) 6.5题库 (12) 6.5试卷 (12) 7.答疑 (12) 8.讨论 (13) 9.通知 (13) 10.统计 (13) 10.1成绩统计 (13) 10.2学习统计 (13) 10.3教学统计 (13) 10.4最近访问 (13) 11.PBL教学 (13) 二、教学门户及课程网站 (14) 1.教学门户 (14) 1.1首页介绍 (14) 1.2学院课程 (14) 1.3精品课程 (16) 1.4学习资源 (16) 2.课程网站 (16)

一、教学空间 1.如何登录系统 利用有效的用户名、密码,身份验证合格后登录本系统。 (1)首先打开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Web程序地址:http://hel https://www.360docs.net/doc/5216341558.html,/portal出现如下页面: (2)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进入教学空间。 用户名:同教务管理系统中的教工号 密码:初始密码与用户名相同,教师可在系统中修改登录密码。 修改密码的方法: (1)在教学空间点击左上角学院名称或“返回门户”,如下所示: (2)返回平台首页后,在登录处可以修改密码,如下图所示: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 应用与共享,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 划(2011-2020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 3号)和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河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16〕698号)精神,决定建设我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第二条建设目标 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旨在促进我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结果评 价为主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鼓励各学 院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 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 开放课程。鼓励各学院跨学院或跨专业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 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在线 教学资源,研究使用手段,开展实际应用。 第三条建设原则 立足自主建设。发挥我校专业教学传统优势,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采取“学院主体、 学校支持”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 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注重应用共享。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 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建设任务 每年建设5-10门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和校内SPOC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 务相融通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课程类型主要包括: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

第四章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 利用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可以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打开制作好的网络课程,利用我们编辑好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进行授课。同时,教学平台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利用老师发布的网络课程进行学习,可以通过网络完成作业、训练,参加考试。师生的交流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答疑中心和交流中心,使得师生的交互更加丰富和有效。下面具体介绍如何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 §4.1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我们在课堂上面向学生授课的模块。点击导航条上的网络课程,选择课堂教学,进入图4-1界面。在界面右边是共享课程分类和我的课程分类,找到要上课的课程,点击链接,就可以进入该课程的上课状态。课程如图4-2所示。 图4-1 图4-2 §4.2 作业与考试 为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检查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到,需要给学生提供训练题、布置作业和进行考试。这些功能系统在教学园地中提供,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使用考试、训练和作业。 §4.2.1 考试 考试要经过准备考试、进行考试和分析考试三个阶段。具体流程如图4-3所示:

图4-3 网络考试流程图 (1)准备考试 进入考试页面,如图4-4。 图4-4 在进行考试以前,我们首先要准备考试。在准备考试界面中点击增加,界面如下: 图4-5 增加考试 填入考试名称、考试时间。 选择考试的开始方式。开始方式选择有两种:手工方式,需要我们手工开始进行考试;自动方式,需要设置考试开始时间,当服务器端监控程序运行到开始考试时间时,自动开始

进行考试。 在此界面中我们还要进行一项非常重要的操作——选择试卷。考试所用的试卷是从我们编写的课程中作业/练习里选择,选好试卷后单击选定。如图4-6: 图4-6 选择试卷 考试试卷中的试题要求是标准化试题,当所选试卷中包含非标准试题时,系统将进行提示,选择“是”将忽略非标准试题,选择“否”重新选择试卷。 一次考试可以包含多份考卷,每套试卷可以选择相应的考生,这样使我们的考试更有针对性。 单击保存。 下一项操作是增加考试学生。在考试列表中,选择考试中的试卷链接,进入该试卷学生名单界面,如图: 图4-7 试卷考生名单 本界面包括两个功能,选择考试学生,浏览试卷。 点击选择考试学生,进入选择界面,如图4-8: 图4-8 选择考试学生 界面左边是班级树,显示我们管理的班级列表,当显示为白色选择框时,表示该班级没有选择学生;当显示灰色选择框时,表示该班有部分学生被选择;当显示绿色选择框时,表示该班学生全部选择。 界面右边是学生列表,显示选择班级的学生名单,如果学生加入了该考试其它试卷中,那么该学生不出现在学生名单中,选择要参加该试卷考试的学生,点击选定存盘。 这样,考试的准备工作我们就做完了。 如果要修改考试信息,在准备考试界面,选择要修改的考试,点击修改按钮即可修改考试。录入信息同增加考试,修改信息后,需恢复原数据时,点击重置按钮。 如果要删除准备的考试,在准备考试列表中选择要删除的考试,点击删除按钮,出现提示,如图: 图4-9 删除提示 点击确定后,删除考试。 (2)进行考试 开始考试:

山东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6〕19 号)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力争到2020 年,在我省布点较多的学科专业的主要课程中,基本实现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全覆盖,基本满足高等教育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建成基本适应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学习需要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 (一)更新教学观念。鼓励高校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建设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适合网络教学的在线开放课程,促进形成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师生合作研讨的教学模式,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共用,提升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发挥联盟作用。积极发挥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以下简称“课程联盟”)作用,遴选资源优势突出、同类高校认可的课程,优先建设,推广应用。鼓励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通过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方式联合建设在线课程,聚集优质资源,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与应用。 —1 —

(三)强化共建共享。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在线课程多种形式的应用与共享,推动在线自主学习、在线测试考核、在线质量监控、线下深度学习等广泛应用,促进教学改革与相关制度建设。 (四)加强规范管理。规范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引进和对外推广程序,加强在线开放课程质量审核把关。加强教学过程和平台运行监管,防范和制止有害信息传播,保障平台运行稳定和用户、资源等信息安全。 二、课程类型 (一)根据受众面需求,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为重点,兼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最大限度地扩大受益面。 (二)根据课程应用和共享范围,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A类和B类课程。A类课程面向全省高校共享共建,B类课程面向不同区域、不同学科、不同类型高校共享共建。 (三)根据课程教学资源的开放模式,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随堂模式和自主模式。随堂模式指在教学周期内,教师每周固定开放相应周次教学内容的课程;自主模式指在教学周期内,教师自主安排教学内容开放进度的课程,既可在起始教学周开放全部教学内容,亦可自主分批开放教学内容。 (四)根据学习进程要求,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闯关模式和自主模式。闯关模式指学生按规定章节顺序开展进阶式学习,以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