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与内地饮食文化比较
独具特色的香港饮食文化
独具特色的香港饮食文化中国食品传媒网时尚前卫的香港,凝聚着每一种极致的体验,在人们所能感知的层面,香港往往都能带给人们颠覆式的品位和引人入胜的吸引力。
而琳琅满目的美食是这种极致的最外化表现,其散发的独具港味的美食文化,让“美食之都”香港享誉全球。
舌尖上的香港常有人说:若想吃到最地道的川菜,不在四川就在香港;若想吃到最地道的日式料理,不在东京就在香港……经年累月的积累,香港汲取着东西方文化的精粹,中外各地的美食在这里融会贯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香港饮食文化。
有数据显示,在香港这个1105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汇聚了超过15000家餐厅。
这里有“星”光四射的米其林餐厅,也有味道让人惊喜的街边小店;有来自全球各地的特色美食,也有传承百年的古早味道……在香港丰富多样的美食中,粤菜作为最主要的菜系传承百年,魅力不减。
白切鸡、客家酿豆腐、盐焗鸡、梅菜扣肉、广东早茶、红烧乳鸽、蜜汁叉烧、脆皮烧肉、椰汁冰糖燕窝、干炒牛河、潮州牛肉丸、潮汕鱼丸等都是菜单中让人垂涎三尺的传统粤菜。
粤菜的显著特点:偏清淡,偏甜,比较精细。
值得一提的是,与广东的粤菜相比,香港的粤菜还是有少许差别的:菜品口味方面,香港会比广东人稍淡一点,口味更轻一些。
在寸土寸金、节奏飞快地香港,茶餐厅是香港人的吃出来的养生之道统计数据显示,香港已经成为男、女全球最长寿地区之一。
而香港人长寿的秘诀,除了香港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居民也都有比较全面的体检、保健意识以外,与其饮食习惯有密切相关。
每次看香港电视剧或电影,一定会有很多喝汤的场景。
人与人之间见面不是问“吃饭了吗”,而是问“喝汤了吗”,或者是“我给你留了碗汤,要记得喝。
”香港人爱喝汤,而且是越热越喝汤。
“吃饭不可无汤”,进餐时先汤后饭,酒楼宴请亲朋、款待来宾,主人家必先选好汤羹;在食肆点菜也要先点个“靓汤”;连酒楼的小姐介绍菜时都是首推主打靓汤。
这一习惯与当地的气候有很大关系,香港地区属湿热天气。
香港人笃信汤有清热去火、滋补养颜之功效,以汤水为食疗更是香港人饮食的传统,食疗汤水滋味且补益。
中国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国南北方饮食文化差异在中国,说起饮食文化,在这方面可谓就是博大精深,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无不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食物,中国人就就是天生的饮食专家!中国本就就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饮食文化却远远大于中国的文明史,所以,中国的饮食文化不可谓不源远流长。
古人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在这个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度中,因地域,文化,习惯,气候,信仰等有这一定的差异性,在以上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便形成的南北鲜明的饮食差异,使得各个地方的人都形成各自的饮食习惯。
从菜系来瞧,南方菜系优势明显、有广东的粤菜、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帮菜等。
而北方却几乎没有独立的菜系,当然东北的菜还就是颇有特色。
中国南北划分就是以秦岭淮河为界限,所以菜系的地域分布也就是南有川湘粤不等,北有鲁。
(一)川菜,风味包括重庆、四川地方菜的特色,其鲜明特点就是麻辣。
就是以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酱等主要调味品,其中的豆瓣酱为郫县豆瓣与其她地方所讲的不同,具体参考郫县豆瓣,不同的配比,化出了麻辣、酸辣、椒麻、麻酱、蒜泥、芥末、红油、糖醋、鱼香、怪味等各种味型,口味清鲜醇浓并重。
具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殊风味,各式菜点无不脍炙人口。
川菜在烹调方法上,有炒、煎、干烧、炸、熏、泡、炖、焖、烩、贴、爆等三十八种之多。
在口味上特别讲究色、香、味、形、兼有南北之长,以味的多、广、厚著称。
历来七味"(甜、酸、麻、辣、苦、香、咸),八滋(干烧、酸、辣、鱼香、干煸、怪味、椒麻、红油)之说。
川菜系因此具有取材广泛、调味多样、菜式适应性强三个特征。
由筵席菜、大众便餐菜、家常菜、三蒸九扣菜、风味小吃等五个大类组成一个完整的风味体系。
在国际上享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美誉。
(二)湘菜,湘菜历史悠久,早在汉朝就已经形成菜系,烹调技艺已有相当高的水平,就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个地方风味菜。
潇湘风味,以湖南菜为代表,简称“湘菜”,湖南省,位于中南地区,长江中游南岸,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
香港人的生活起居
香港人的生活起居
香港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多元文化的城市,每天都有数百万的人在这里生活、工
作和学习。
香港人的生活起居与其他城市的居民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首先,香港人的生活节奏非常快。
他们通常早早起床,匆匆忙忙地准备早餐,
然后赶着去上班或上学。
在繁忙的早晨,你可以看到很多人匆匆忙忙地赶着去地铁站或公交车站,每个人都带着匆忙和焦虑的表情。
在香港,时间就是金钱,所以人们都非常注重效率和时间管理。
其次,香港人的饮食习惯也非常独特。
他们喜欢吃早茶,这是一种传统的饮食
方式,通常在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三点之间,人们会聚在一起喝茶、吃点心。
此外,香港人还非常喜欢吃海鲜和火锅,因为香港地处海滨,所以海鲜资源非常丰富,人们可以轻松地买到新鲜的海鲜食材。
另外,香港人的生活空间非常有限。
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很多人都住在小户型
的公寓里,生活空间非常狭小。
因此,他们通常会利用每一寸空间,采用折叠式家具或者多功能家具,来最大程度地节约空间。
最后,香港人的生活娱乐也非常丰富多彩。
他们喜欢到商场购物、到酒吧喝酒、到海滩晒太阳、到公园散步等等。
此外,香港还有很多传统的节日和庆典,如春节、中秋节、龙舟节等,人们都会积极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的来说,香港人的生活起居是充满活力和独特魅力的。
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能享受生活的乐趣,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香港用餐习惯及礼仪(精编版)
香港用餐习惯及礼仪香港作为亚洲的美食之都,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可是也有一定的用餐礼仪。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香港用餐习惯及礼仪,希望对你有帮助。
香港用餐习俗上菜时一般按照小菜、炒菜、炸、煮、汤(如果是鱼翅或燕窝等高级菜,一般是小菜之后即上)、面饭类、甜食的顺序上菜。
宴会上菜的顺序为小菜、鱼翅或干鲍等高级主菜、主菜、汤、鱼、面饭类、甜点。
大众菜馆一般采用前一个顺序。
当鱼上来时,这顿饭也就近乎结束了。
用餐中,有的高级餐厅采取分餐制。
快餐店、低档中、西餐厅和排挡都不须给小费,但中档餐厅要给小费,一般给20港币左右;高档餐厅一般要给餐费10%以上的小费,如结帐单上已注明在菜金之外要多付3%左右的费用,就不用再另付小费。
餐厅洗手间有专职的服务员,需付3-5港币的小费。
香港的绝大多数餐馆都可穿便装,只少数西餐厅,如男爵扒房、吉地士(法国餐厅)和极个别酒楼,如翠亨村茶寮、粤江春须打领带穿西服用餐。
切记不能穿短裤和背心去正规餐厅用餐,无论是中低档餐厅。
在香港用餐都不开发票,但低档餐厅及快餐厅在交费处有收款机打出的结算单,可用做报销凭证。
有的快餐店应客人要求,也给开具一些收款证明。
香港中餐礼仪随着中西饮食文化的不断交流,中餐不仅是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还越来越受到外国人的青睐。
而这种看似最平常不过的中式餐饮,用餐时的礼仪却是有一番讲究的。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盘、碗、碟、筷、匙六种。
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放在菜盘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
筷子与汤匙可放在专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纸套中。
中餐上菜的顺序一般是:先上冷盘,后上热菜,最后上甜食和水果。
用餐前,服务员为每人送上的第一道湿毛巾是擦手用的,最好不要用它去擦脸。
在宴席上,上鸡、龙虾、水果时,有时送上一小水盂(铜盆、瓷碗或水晶玻璃缸),水上飘有玫瑰花瓣或柠檬片,供洗手用(曾有人误为饮料,以致成为笑话)。
洗时两手轮流沾湿指头,轻轻涮洗,然后用餐巾或小毛巾擦干。
香港用餐礼仪适度修饰外出用餐,尤其是外出赴宴或聚餐时,应适度地进行个人修饰。
南北方饮食文化差异
羊方藏鱼
霸王别姬
金陵盐水鸭
梁溪脆鳝
三套鸭
狮子头
水晶肴蹄
松鼠鱼
浙菜
浙江菜,简称浙菜,是我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其地山清水秀, 物产丰富佳肴美,故谚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浙江省位 于我国东海之滨,北部水道成网,索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西南 丘陵起伏,盛产山珍野味。东部沿海渔场密布,水产资源丰富, 有经济鱼类和贝壳水产品500余种,总产值居全国之首,物产丰富, 佳肴自美,特色独具,有口皆碑
中国南北方饮食文化差异
张昆,费涛,狄宇飞
中国饮食文化起源 中国饮食文化现状 中国饮食文化差异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
目录
中国饮食文化起源
早在十万年前 , 我们的祖先已懂得烤吃食物。 陶器、陶罐 等较为先进的储器或饮器问世 后 , 人们能较为方便地 煮、调拌和收藏食 物 , 饮食习惯便进人了烹调阶段。距今七八 千年的裴李岗文化时期 , 夏商时代已经有王 者 " 十二鼎食 " 之说。汉代时已经发展形成 并充分掌握了 炖、炒、煎、煮、酱、腊、炙 等烹调方法 , 并外传到中亚、西 亚和东南亚。 封建时期每个朝代的宫廷御膳 , 都代表了当时 的饮食最高水平。可见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 长 , 内容又相当丰富。
六、葱与蒜 南方人喜欢吃葱,北方人喜欢吃蒜
七、腌菜各不同 南方人吃泡菜,北方人吃咸菜
八、鸡和鸭 北方人多喜欢吃鸡,南方人多喜欢吃鸭,这是由于南方水多,出产 鸭类多,而北方陆地饲养鸡类容易,不过北京烤鸭似乎是个另类。
九、咸与淡 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口味越来越咸,味道越来越重,或许是因 为沿海鱼类里面本来就含有很多从海里带的盐的原因吧!
炸酥凤翼
腐乳鸡
雪冬山鸡
云雾肉
双爆串飞
中国十二大菜系饮食文化
中国十二大菜系饮食文化中国菜肴以其丰富多样的口味和独特的烹饪方法而闻名于世。
中国菜系分为多个地区性的分支,每个地区都有着独特的风味和特色。
在中国,有一句古话说:“食以安为天”,这句话不仅仅反映了中国人对饮食的重视,更是揭示了中国菜系饮食文化的重要地位。
华北菜系是中国十二大菜系之一,以北京菜为代表,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闻名。
北京烤鸭是北京菜的代表之一,它以其鲜嫩多汁的肉质和酥脆的皮而受到全球食客的喜爱。
此外,京酱肉丝、糖醋里脊等也是北京菜的经典菜品。
东北菜系是中国菜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丰富的食材和浓郁的味道而备受瞩目。
东北菜强调肉类的烹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菜品是东北酸菜炖肉,它酸甜可口,让人回味无穷。
华东菜系以其精致的料理技巧和细腻的口味而闻名。
上海菜是华东菜系的代表,其菜品多为清淡而油腻,以海鲜和蔬菜为主要食材。
小笼包是上海菜的代表菜品之一,其松软的外皮和鲜美的馅料让人无法抗拒。
华中菜系是中国菜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湖南菜和川菜为代表,以其独特的麻辣口味而享誉全球。
湖南菜以其辣而不燥的特点而闻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菜品是辣椒炒肉。
川菜则以其麻辣鲜香的口味和多样的烹饪技巧而受到世界食客的喜爱,其中最著名的菜品之一是宫保鸡丁。
西南菜系以其多样的食材和浓郁的香料而著称。
四川菜是西南菜系的代表,其菜品注重川味和麻辣口味。
它以红油牛肉、鱼香肉丝等菜品而闻名,给人带来辣味与鲜香的独特体验。
西北菜系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创意的烹饪方法而脍炙人口。
陕菜是西北菜系的代表之一,其菜品香气扑鼻,口味独特。
著名的陕菜有羊肉泡馍、肉夹馍等,其中最有名的菜品是“肉夹馍”,用特制的馍夹入香气四溢的肉丝,让人回味无穷。
东南菜系是中国菜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江苏菜和浙菜为代表,以其精致的烹饪技巧和丰富的口味而闻名。
苏菜注重刀工和菜品的色香味形俱佳,最具代表性的菜品是红烧狮子头。
浙菜则以其鲜嫩可口的特点而著名,最著名的菜品之一是东坡肉。
香港美食现状分析报告
香港美食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拥有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
本报告旨在对香港美食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和影响因素。
2. 香港美食特点2.1 多元文化融合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吸引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这导致了香港美食的多元性。
香港的餐馆提供中式、西式、日式、泰式等多种菜系,满足了各种口味偏好。
2.2 街边小吃香港以其丰富的街边小吃而闻名。
例如,烧腊、鱼蛋、炸虾球、鱿鱼丸等传统小吃深受本地居民和游客的喜爱。
这些小吃价格实惠,方便携带,成为不少人的经济实惠选择。
2.3 豪华餐厅与街边小吃相反,香港也有大量的高级餐厅。
这些餐厅提供精致的菜肴和高品质的服务体验,吸引了许多消费者。
特别是米其林星级餐厅,为香港的餐饮业带来了很大的声誉。
3. 影响因素3.1 地理位置香港地处亚洲的重要交通枢纽,方便了海鲜等食材的进口。
这使得香港的海鲜菜肴特别丰富和新鲜,成为本地人和游客的首选。
3.2 旅游业香港是一个热门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游客们对香港美食的需求推动了餐饮业的发展和创新。
餐饮业通过提供中英文菜单、培训多语种的服务员等方式,迎合了不同文化和语言的游客。
3.3 经济发展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较高的消费水平。
消费者对高质量的食物和服务有着更高的需求。
这推动了香港餐饮业向高端化发展,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菜肴水平。
3.4 健康饮食意识近年来,健康饮食意识在香港逐渐兴起。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食物的新鲜度、健康度和营养价值。
这导致餐馆推出更多的健康饮食选择,如素食、有机食品、低糖低盐等,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4. 挑战和机遇4.1 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香港面临来自全球的竞争。
与此同时,高昂的租金和人工成本也给餐饮业带来了诸多压力。
同时,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不断变化也给餐饮业带来了挑战。
4.2 机遇香港的美食业仍然充满机遇。
随着旅游业不断发展,香港的美食将继续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从五个方面了解香港
从五个方面了解香港香港,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处珠江口以东,与广东省深圳市隔深圳河相望,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及完善的法治闻名于世,是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享有“东方之珠”的美誉。
本文将从风俗、饮食、优势、困境和前景这5个方面介绍香港。
1. 风俗香港人口中,中国的移民占绝大多数。
由于在港的华籍居民以祖籍广东的占大多数,故港人大部分操粤语,但与内地的表达方式稍有不同,其中夹杂不少港式俚语。
香港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是以握手为礼。
亲朋好间相见时,也有用拥抱礼和贴面颊式的亲吻礼的。
他们向客人表达谢意时,往往用叩指礼(即把手指弯曲,以几个指尖在桌面上轻轻叩打,以表示感谢)。
香港位于东西两大文明交融与传播的枢纽位置,是东西方文化巧妙而又温馨结合起来的城市实体。
即使在繁华的闹市,至今也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民风民俗,如送礼时忌送钟(送终)、书籍(输)、毯子(压财)。
赌马打麻将,忌人来借钱、取钱。
做生意,第一宗必望其成交,多减些价也在所不惜,最忌客人讲价而不买。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是香港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
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其风俗与内地基本一样。
为了方便市民过节、回乡,政府还颁布了法定假期。
此外,如烧衣(盂兰节,农历七月十四)、七夕(乞巧节)、观音诞、师傅诞、天后诞等,都要举行传统的敬神活动,十分热闹,被列为旅游盛大节目。
香港的公众假日融合了东西文化的特色,全年共17天,分别是:元旦日,农历新年(3天),清明节,复活节(3天),五月一日劳动节,农历四月初八佛诞,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一日特区成立纪念日,中秋节翌日,十月一日国庆节,重阳节,圣诞节(2天)。
2. 饮食香港向有“美食天堂”之誉,这里的饮食文化,不但承传中国传统,且受着外国文化的影响,可说荟萃中外特色。
首先最具特色的美食,要算是香港的云吞面了。
香港人喜欢吃什么
香港人喜欢吃什么?就要说说香港人饮食的喜好了.香港饮食文化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所在,发展出了一个揉合中国菜(主要为粤菜)和西餐的饮食习惯,因而被誉为(美食天堂).作为全球各地人们的汇聚点,日、韩、台湾、越南、泰、印度等餐厅於香港均十分常见.但亦有不少外国人都指,虽然在香港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食,这些在美食其实都已经为了迁就香港人的饮食习惯而变了质,从而变得不够地道。
从另一种角度看,这些外来饮食文化亦丰富了香港本地饮食文化.香港本地风味特色饮食:以前,(大牌档)曾经是非常普遍的食肆,但是由於严苛的卫生条例以及政府不再向公众发出有关的经营牌照(许可证),大牌档在港已经面临绝迹的命运。
大牌档慢慢把茶水档搬进室内,并且结合了以菠萝冰、杂果冰和红豆冰作招来的冰室,逐渐变成今天的茶餐厅.茶餐厅主要提供速食面、云吞面、米粉、煎蛋、糭子和粥等廉价食物,但部份大型茶餐厅会供应炒粉面,如干炒牛河、福建炒饭、星洲炒米.有些如太兴烧味茶餐厅兼营烧味业务,当日本料理在香港受欢迎的时候,茶餐厅也开始供应部份日本熟食菜色.早餐方面,则供应牛油面包、多士、鸡蛋、香肠、咖啡、奶茶等,虽然这些食物名称在每一间茶餐厅都是一样,但真正的制成品会因不同的茶餐厅而有少许的不同.在殖民地时期,香港慢慢吸收了英国的饮食文化,其中英式下午茶逐渐本地化,成为茶餐厅的主要部份.当中最著名的就是(丝袜奶茶),(丝袜奶茶)以多种茶叶冲泡,用如丝的绵网过滤,再加入淡奶,是个迷人的文化融合,(鸳鸯)则是香港另一特色饮料——以(淡奶、红茶和咖啡混合调制而成),在饼店及茶餐厅可以找到蛋挞与菠萝包这两种中西文化混合而成的香港特色食品,及后,还有更多的创新饮品,如柠啡(咖啡)与柠宾(利宾纳葡萄汁).街头小食亦是香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鱼蛋、鸡蛋仔、肠粉、碗仔翅、钵仔糕、狗仔粉、凉粉、猪红、牛杂、萨琪玛、龙须糖、脆麻花、蛋散都是很受欢迎的街头小食,大部分街头小食都是来自广东,但也有少数来自其他省份,例如,萨琪玛是满洲小吃,香港其他的咸甜小吃也是充满传统风味,有些更是香港特有的,元朗的老婆饼和老公饼亦十分有名,客家人的茶粿则在离岛地区比较受欢迎.车仔面出现在1950年代,因为大陆内地难民涌入香港,谋生困难,所以涌现了流动摊贩。
【城市名片】香港饮食文化
【城市名⽚】⾹港饮⾷⽂化 【城市名⽚】⾹港饮⾷⽂化 ⼀提到⾹港,很多⼈可能想到的是购物之都,其实,⾹港也是⼀个美⾷之都。
他们对新式美⾷接受能⼒特别快,但是⼜有着他们的⼀些⼩讲究。
⽆论是经典的港式茶餐厅⽂化还是著名的甜点,都是弘扬⾹港饮⾷⽂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跟着店铺⼀起来了解⾹港⽂化吧! ⾹港家庭⼤多以中国菜为家庭菜。
他们⼤多保留了⾃⼰民族传统饮⾷特⾊。
在华⼈社区内,以⼴府⼈、客家⼈(以新界的原居民尤甚)、潮汕⼈、蛋家⼈为主。
因此⼴府菜、客家菜、潮州菜等被视为本地菜⾊。
盆菜是新界原居民在节⽇时的传统菜。
西贡市、南丫岛、流浮⼭和鲤鱼门则以海产闻名。
传统⾷肆则可到古渔村如长洲和⼤澳⾥寻。
斋菜⽅⾯ ⼀般的寺庙,如宝莲寺、圆⽞学院、观⾳寺会供应正式的斋菜。
由于早期交通不便,有商⼈开始经营斋菜馆。
⾹港第⼀间斋菜馆就是成⽴于1935年位于⾹港岛坚道的⼩祇园。
斋菜馆也常常售卖佛经、佛珠、⽊鱼等佛教⽤品。
素菜馆则会供应⼀些彷荤的素⾷。
避风塘原为船只避风之地,由于⼤量东南亚⾷材经此地进⼝,⼀些湾仔的餐馆便乘势推出带有战后避风塘特式的⼩菜,⼀般以海鲜为主,如避风塘炒蟹,⾟辣及味浓是避风塘菜的特⾊。
另外,位于⾹港仔避风塘的珍宝王国也是⾮常著名海上⾷府,并且成为⾹港重要旅游景点之⼀。
随着⾹港经济起飞并且对饮⾷要求越来越⾼,以海鲜为主的⾼级⾷府也不断出现,例如阿⼀鲍鱼、阿翁鲍鱼、新同乐与海都海鲜酒家。
早餐⽅⾯ 城市内的⾹港⼈⽐较喜欢饮早茶。
可是对于要出卖劳⼒的⼈,⽶就是每餐的主要⾷粮。
他们的早餐主要是⽩粥、油炸⿁和⾹港特有的炸两。
中国⼈在秋冬吃野味的风俗,在⾹港也曾是⼤⾏其道。
蛇羹(尤其是太史五蛇羹)、果⼦狸、穿⼭甲、⽲花雀曾是常见的野味。
后来,很多野味受到法律保护,很多想吃野味的⼈都前往中国内地吃。
特⾊饮⾷ 街头⼩⾷或街头⼩吃,是指在⾯对街道的店⾯(这些店⾯多不⼤)购买⾷物,在临街的桌⼦上⾷⽤,或是边⾛边吃。
香港回归日香港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香港回归日香港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与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港回归至中国内地已经近二十年。
这段时间内,香港与内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逐渐加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香港回归日以来香港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现状。
一、经济交流与融合香港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而内地则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两地经济的紧密联系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
自回归以来,内地企业纷纷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这为香港与内地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机遇。
香港的文化产业也逐渐进入内地市场,例如电影、音乐等,这进一步促进了两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二、语言交流与融合中文是香港与内地共同使用的语言,因此语言交流与融合相对较为顺利。
在香港,粤语是主流语言,而普通话则在近年来逐渐普及。
内地许多人也学会了粤语,这使得两地人民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
此外,香港与内地的学校也开设了中英双语教学,加深了语言交流与融合。
三、饮食交流与融合香港和内地都拥有丰富的饮食文化,而这一点也成为两地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方面。
香港菜融合了中西饮食的特点,不仅有传统的粤菜,还吸收了西方烹饪方法和风味。
在内地,越来越多的香港特色餐厅开业,让更多的内地人可以品尝到香港美食,增进了两地人民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四、文化艺术交流与融合香港作为一个国际文化都市,拥有丰富的文化和艺术资源。
回归后,内地艺术家纷纷来到香港,参与各类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同时,香港的艺术家也积极走出香港,到内地参与艺术展览和演出。
这种文化艺术交流与融合,丰富了两地的文化氛围,也促进了文化创新和艺术发展。
五、教育交流与融合香港拥有一流的教育资源,吸引了不少内地学生前往香港留学。
与此同时,内地的名校也纷纷与香港的高校合作,开展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
这种教育交流促进了两地的学术合作与人才培养,也为香港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持。
六、旅游交流与融合作为亚洲的旅游中心之一,香港吸引了大量的内地游客。
这些游客通过参观香港的文化景点、购物中心和美食餐厅,更加了解香港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香港饮食研究报告心得
香港饮食研究报告心得香港饮食研究报告心得香港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汇聚了各地的美食文化。
通过研究香港饮食文化,我对其独特性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香港的饮食文化具有很强的国际色彩。
由于历史原因,香港一直是国际贸易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人和移民。
这些外来人口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美食和饮食习惯,丰富了香港的饮食文化。
例如,由于英式文化的影响,香港人对于英式早餐非常喜爱,同时也影响了香港的下午茶文化。
此外,香港还有很多外国餐厅和国际连锁快餐店,人们可以尝试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
其次,香港的饮食文化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在香港,可以品尝到中国各个地方的菜肴,例如广东菜、湖南菜、四川菜等。
在研究报告中,我了解到香港传统的饮食习惯,如早茶、夜宵、煲仔饭等,都与中国文化和香港的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些传统也成为了香港独特的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在研究报告中,我还发现香港的饮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选择在外就餐或外卖。
香港以其繁忙的都市生活和丰富的餐饮选择而闻名,不管是高档餐厅还是街边小摊,都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此外,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香港的餐厅也开始提供更加健康、营养的选择,如素食、无麸质食品等。
这种多样化的饮食选择适应了现代社会对于饮食的多样性需求。
最后,我要提到香港的饮食文化对于旅游业的重要性。
香港的美食已经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报告中提到,许多游客会专门来香港品尝本地的美食,尤其是著名的港式茶餐厅和小吃摊。
通过推广和发展饮食文化,香港旅游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外国游客,对于香港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研究香港饮食文化的过程中,我对这个多元文化的城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香港的饮食文化独特多样,既融合了国际元素,又保留了中国传统的特色。
它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成为了香港的重要文化和旅游资源。
我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香港的饮食文化还将继续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酒店餐饮行业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和需求
酒店餐饮行业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和需求酒店餐饮行业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和需求酒店餐饮行业是一个多元化的行业,在不同地区,它受到当地饮食文化和需求的影响而呈现出差异化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不同地区酒店餐饮行业的区域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背后蕴含的地域特色和需求。
一、中国北方的饮食文化和需求在中国北方地区,饮食文化以面食为主导,如饺子、面条等。
由于北方气候寒冷,人们在餐桌上追求丰盛和热量,因此,在北方酒店餐饮行业中,火锅、涮羊肉等热气腾腾的菜品非常受欢迎。
此外,北方人对于调味品的口味偏好较重,喜欢尝试辣味和酸味较重的菜肴。
二、中国南方的饮食文化和需求与北方不同,南方地区的饮食文化更加清淡细腻。
在南方,米饭和面食并重,如米粉、粥等,清淡的口味使得南方菜肴成为了广大食客的首选。
此外,由于南方气候湿润,人们在餐桌上更偏好吃些清凉解暑的菜品,如凉拌菜、蒸菜等。
三、香港的饮食文化和需求作为国际大都市,香港的饮食文化与众不同。
香港融合了中西方不同的饮食元素,如粤菜、港式茶餐厅等。
在香港的酒店餐饮行业中,你可以同时品尝到中餐和西餐,这种多元化的饮食文化与当地国际化的背景相辅相成。
四、东南亚的饮食文化和需求在东南亚地区,饮食文化十分丰富多样。
这里的各个国家都有着独特的饮食特色,如泰国的辣椒、印尼的咖喱等。
在酒店餐饮行业中,东南亚风味的菜肴成为了热门选择,满足了对异域风情的追求。
五、西方的饮食文化和需求西方的饮食文化由不同国家的传统菜肴组成。
例如,法国以其精美的烹饪技巧而闻名,意大利的披萨和面食也深受欢迎。
在酒店餐饮行业中,西方菜肴代表了高档餐饮的象征,以其独特的味道和精致的摆盘吸引着世界各地的食客。
综上所述,酒店餐饮行业的区域差异主要来自于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和需求的差异。
了解当地的饮食特点和食客偏好,可以为餐厅设计菜单和提供优质的服务。
在培养当地人口和吸引外来游客的过程中,这些地域差异是酒店餐饮行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最香港—【食在香港】最全面的香港饮食攻略
◎食·在香港身在香港,确实有种让人不知身在何方的感觉,这座城市每天都在吸纳着源自世界各地的文化精粹,世界美食文化在这里融会贯通,形成独具魅力的香港特色,有人说饮食,若想吃到最地道的川菜不在四川就在香港,若想吃到最地道的日式料理,不在东京就在香港。
【章之一:香港饮食文化之大排档】坐在香港街头,看着人来人往,吃着各种美食,听着市井杂声,也只有在这一刻,是最接近一个传统的香港。
大牌档是香港美食的一大特色,更是香港人的集体回忆。
但不知道从何时起,身边的大牌档静悄悄地一檔一檔从路边消失。
据说,香港现在只余下29家大牌檔了。
大牌档起源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期,很多公务员因战殉职,政府为照顾他们家属的生计,就发出牌照,允许他们在路边经营的食店赖以为生,由于食物价廉物美,广受欢迎。
因为那张牌照很大张,所以大家把这些在路边经营的食店叫作“大牌档”。
中环士丹利街靠近街尾一角是其中一处大牌档的集中地。
每逢吃午饭的时候,这里便人头涌涌。
不少穿着光鲜的中环白领一族跑到这里来吃午饭。
而在九龙深水的耀东街则是另一个仅存的大牌档街,电影《花样年华》也在这里取景。
过往大牌档有不少“三教九流”食客,伙计怕开罪他们,都小心用语,衍生不少行内术语,如白饭改叫“靓仔”;干炒牛河叫“制水”;白粥叫“妹”;净河粉叫“青山”,可算是大牌档的一大特色。
美食店铺(恒基·碧翠锦华港式生活专家资深推荐):1.香港强记大排档地址:香港深水埗耀东街4 号香港旧式大牌档强记以小炒作主打。
客人喜欢它够地道的旧风味,以及够古气的传统送酒菜。
最考师傅技术的鸡蛋焗鱼肠、鬼马墨鱼滑、煲仔菜依然是最受欢迎,不妨品尝一下。
2.金沙角大排档地址:香港沙田沙角村熟食中心6号沙田沙角村冬菇亭的「金沙角」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因打冷、小炒驰名。
店内更有不少创意油炸菜式同样吸引,如墨鱼脆波波HK$58,墨鱼肉里面酿入芝士馅,外层则蘸满杏仁片,吃起来香口惹味,确是宵夜不二之选。
香港小吃街头美食的独特风情
香港小吃街头美食的独特风情香港,作为亚洲的美食天堂之一,以其独特的饮食文化而闻名于世。
尤其是香港的小吃街头美食,更是充满了独特的风情。
这些美食不仅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传承了香港的历史和文化。
本文将介绍香港小吃街头美食的独特风情,让我们一同领略香港特色小吃的魅力。
一、港式早茶港式早茶是香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香港人早餐的代表。
早茶以喜茶、油条、烧麦、猪肠粉等为主要食物。
这些美食口感独特,香甜可口。
喜茶鲜奶茶更是香港人爱不释手的特色饮品之一。
在香港的小吃摊位上,早茶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让人充满了香港的街头氛围。
二、鱼蛋鱼蛋是香港小吃中的一道独特风味。
它是将鱼浆制成的小圆球加入高汤中煮熟,搭配特制的酱料食用。
鱼蛋煮熟后具有弹性口感,滑嫩可口。
香港的街头巷尾常见到这种小吃,人们可以边走边品尝着鱼蛋,感受香港的小吃文化。
三、烧腊香港的烧腊以烤鸭、烤肉和烧鹅为代表,香气四溢。
烧腊店通常会在店门口挂满了烧腊肉,引得闻香而来的人们纷纷停下脚步。
烧腊肉色泽鲜亮,肉质鲜嫩,脂肪分布均匀,口感极佳。
在香港的小吃街头,无论是当地人还是游客,都不能错过品尝一下正宗的香港烧腊。
四、蛋挞蛋挞是香港甜点中的代表,也是全球范围内最具代表性的香港小吃之一。
蛋挞外皮酥脆,内馅醇厚。
在香港,各式各样的蛋挞店遍布街头巷尾,无论是传统口味还是创新口味,都能满足人们对于蛋挞的各种需求。
吃一口香香甜甜的蛋挞,仿佛就能感受到香港的独特魅力。
五、煲仔饭煲仔饭是香港的传统热门美食之一。
煲仔饭的特色在于将米饭、肉类和蔬菜等食材一起放入砂锅内,烧制出一道香气扑鼻的美食。
煲仔饭的砂锅制作让米饭底部形成了一层金黄的焦糊,为整道菜肴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风味。
无论是鸡腿煲仔饭还是蒸蟹粉煲仔饭,都是让人垂涎欲滴的香港小吃。
六、菠萝包菠萝包是香港独特的面包之一,以其形状酷似菠萝而得名。
菠萝包外层金黄酥脆,内部软糯可口,且有一种特殊的黄油香味。
无论是香港当地人还是游客,菠萝包都是几乎每个人都喜爱的小吃之一。
内地去香港注意事项
内地去香港注意事项内地去香港注意事项香港作为中国的一座特别行政区,拥有独特的地理、历史和文化魅力,每年吸引着大量内地游客前往旅游、购物和观光。
然而,由于香港与内地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前往香港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和享受旅程。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必要的旅行证件。
内地与香港并非同一边境,因此需要办理香港签证或通行证。
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逗留时间,我们可以选择申请不同类型的签证。
此外,还需要带上身份证、护照和其他常用证件,方便入住酒店和购物等。
其次,了解香港的货币和交通工具也很重要。
香港使用港币作为主要货币,不接受人民币。
因此,在前往香港之前,我们需要兑换足够的港币,以便支付各种费用。
此外,香港交通发达,有地铁、巴士、电车等多种交通工具可供选择。
我们可以提前了解香港的交通线路和票价,以便更加方便地出行。
再次,建议保持良好的文明素质。
香港是一座国际化的城市,人口密集,交通繁忙。
作为内地游客,我们应该注意排队、守纪律,不随地乱扔垃圾,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规定。
此外,有些地方如故宫博物馆和购物中心等可能人流较多,我们需要注意自己的财物安全,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最好放在安全的地方。
此外,香港的饮食文化也与内地有所不同。
香港拥有各式各样的美食,如港式点心、海鲜和特色小吃等。
但香港的饮食价格较高,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做出合理的选择。
此外,要注意饮食卫生,选择正规的餐馆就餐,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和饮用未煮沸的水。
最后,去香港旅游还需要了解当地的风俗和法律法规。
香港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我们需要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此外,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违法活动,以免给自己带来麻烦。
总之,内地游客前往香港旅行应该注意这些事项,以便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当地的生活。
尊重当地的文化和规定,做到文明旅游,才能够更好地享受旅程,留下美好的回忆。
希望大家在香港旅行中愉快玩耍!。
香港饮食习惯研究报告
香港饮食习惯研究报告
香港是一个国际化城市,饮食文化丰富多样。
香港人的饮食习惯受到中西文化的影响,既有传统的粤菜和中式糕点,也有各式各样的西餐、日本料理和泰国菜等。
本报告将以香港人的饮食习惯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特点和影响因素。
首先,香港饮食习惯注重口味和味道。
香港人喜欢食物鲜美可口,注重食物的口感和味道,崇尚美食体验。
在烹饪方法上,常见的有烧、煎、炒、炖、蒸等,以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和营养。
其次,香港人喜欢食用海鲜和禽肉。
由于香港地处南海之滨,周围资源丰富,海鲜成为香港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鲜有蛤蜊、鲍鱼、鲈鱼等,人们常将其制成各种菜式,如蒸、煮、烧等。
此外,禽肉也是香港人饮食的重要选择,如鸡、鸭、鹅等,常用于烧腊、炖汤、炒菜等。
再次,香港人喜爱面食和糕点。
香港有着丰富的面食文化,如炒米粉、公仔面、拉面等,深受人们喜爱。
此外,香港也有各种糕点和甜点,如酥皮月饼、菠萝包、香芋汤圆等,为人们提供了多种选择。
最后,香港人的饮食习惯受到经济因素和生活节奏的影响。
香港是一个繁忙的国际都市,人们常常工作繁忙,时间宝贵,因此喜欢选择方便快捷的餐饮方式,如外卖、快餐和简单的熟食。
此外,由于香港经济发达,人们生活水平较高,对于食物的品质要求也相对较高,更加注重食物的新鲜度和卫生安全。
综上所述,香港饮食习惯丰富多样,注重口味和味道,偏爱海鲜和禽肉,热爱面食和糕点,受经济因素和生活节奏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特点充分展示了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城市的独特饮食文化,体现了香港人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
饮食地理与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
饮食地理与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
饮食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探讨的是饮食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饮食文化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演变和变化。
饮食地理研究的范围包括农业生产、食品加工、饮食习惯、饮食文化、餐饮业等多个方面。
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则是指在不同地理区域之间,饮食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影响,从而导致了新的饮食文化的产生。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饮食文化的国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各地的饮食文化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以南方地区的饮食文化为例,南方气候湿热,地理环境适宜水稻生长,因此南方饮食文化以米饭为主食,以水产品、蔬菜为辅,以清淡为主,口味清鲜、细腻,广东的饮食文化则比较讲究食材的原汁原味,做法简单,有很多清蒸、煮的菜品。
而北方地区则适宜小麦等粮食的种植,因此以面食为主,口味浓重、热辣,适合寒冷的气候。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人们对美食的追求,各个地方的饮食文化正在进行着跨地方的交流和融合。
以广州的茶餐厅为例,它是广东饮食文化与英国餐饮文化的结合体,茶餐厅传承了粤菜的传统做法,将西式点心、咖啡与中国茶等元素融合在一起,成为了广东独特的餐饮形式。
此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各地的饮食文化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例如,在多元文化的城市香港,餐饮业的兴起也推动了香港饮食文化的发展,从传统的粤菜、海鲜菜到日式、韩式、西餐等各种餐饮文化都可以在香港找到。
总之,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变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饮食文化相互交流和影响,从而孕育出更加丰富的饮食文化。
通过对饮食地理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环境对于饮食文化的影响,并从中挖掘出更多有趣的饮食文化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饮食文化看香港与内地文化差异提要独特的城市个性、品味和文化内涵,体现着一个城市卓然不群的风格与魅力。
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凝聚起来的生活方式的总称。
当固定的饮食习惯、饮食技巧和饮食观念形成后,便构成了一种亚文化。
一个城市特有的文化,也是一种张力、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是无价的“无形资产”。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做生意,不再生意之中,往往在喝茶喝咖啡谈历史谈莎士比亚之后达成了协议。
这便是文化的美丽与亲和力。
而一个地区的饮食文化往往是一个地区文化的浓缩,一个地区饮食文化的流传与变迁往往也反映着这个地区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本文将通过对香港饮食特色及饮食习惯与内地的比较,揭示差异生成的原因。
关键词饮食文化文化差异文化融合一、香港特色饮食文化茶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香港中上环一带遍布着供应点心和茗茶的中式茶楼和二厘馆。
因为茶楼客人差不多全是男子,所以茶楼名字多以“多男”、“得男”寓意开枝散叶的传统思想。
早年的茶楼分为楼座和地厅,楼座的风景好一点,茶价是七厘,地厅的茶价是三厘六,二厘馆的茶价当然是二厘。
三四十年代,茶楼竞争进入白热化,茶楼开始在晚上开设歌坛,表演粤曲。
中式茶楼每天从清晨大约五时开始供应点心,到中午为止。
战后,中式酒楼也开始兼营了茶楼的业务,供应不少新式点心。
在经济飞起的八十年代,香港夜生活越来越繁盛,到了九十年代,部分酒楼开始供应夜茶服务。
茶楼文化中最值得一提的当数叹早茶。
在香港, 一开始是叫作“上茶楼”或者“上酒楼”, 后来就叫了“去饮茶”, 慢慢“饮茶”就变成了上茶楼喝茶吃点心的代名词。
香港的早茶,其实是一顿丰盛的早餐,远胜于内地匆忙、简易的早饭。
香港人喜欢“叹早茶”,一壶靓差,几笼精致巧手的粤式点心,一顿早餐吃的如此惬意,难怪“港式饮茶”一直声名在外。
早年内地人认识港式文化是从喝早茶开始的,几辆放食品的小推车被上百人招呼着,便觉得这是吃早餐最热闹的地方。
到了香港之后方知此乃“小巫”。
香港大一点的酒楼食肆,上百道点心,数百位食客汇聚一堂不足为奇,到酒楼“等位“也是饮茶文化的一部分。
不论工作日还是休息日,扶老携幼,呼朋唤友喝早茶成为香港一个和独特的文化现象。
茶餐厅香港茶餐厅的出现是因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二战后,香港逐渐出现了一些西式高级餐厅,但由于其收费昂贵,不太受市民欢迎。
为了让普通市民能享受起西式食物,香港于是冒出了以低廉价钱享用西式食物为卖点的冰室、茶餐厅等食肆,并逐渐地受到香港人的欢迎。
由此,香港的冰室和茶餐厅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港式茶餐厅”的特别之处就是其中既包含了英式文化影响下的西方饮食烙印,又十分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自古以来就是美食之地的岭南饮食文化的精髓,非中非西,非洋非土,价廉物美且老少咸宜。
茶餐厅已成为香港招牌,最伟大发明是闻名中外的“丝袜奶茶”。
在香港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用不同的茶叶混合,用丝袜隔渣,冲出的奶茶,茶味和奶味都清晰可分,但两种味道又配合得天衣无缝。
小吃方面,亦是从西方演变过来。
不少传统茶餐厅,都具备自己的面包工场,制作各款咸甜面包糕饼,于早餐及下午茶时段推出,其中以“菠萝包”、“鸡尾包”、“蛋挞”及“纸包蛋糕”最受青睐,不少移居海外的港人,回港第一件事,很可能就是到其心爱的茶餐厅享受一番。
茶餐厅作为大众食肆的代号,见证了香港大半个世纪的变迁,它充满着平民气息,承载着本土文化,给人一种“街坊”的亲切感。
在香港的许多影视作品中,茶餐厅常常作为故事发生地。
《古惑仔》中,茶餐厅就是那些酷哥们集会的地方,那些争地盘、打群架的主意就是在那里商量出来的。
电影《二零四六》中的茶餐厅,墙壁已经斑驳,桌椅也都陈旧,但却因为电影蒙上了一层文艺气息。
兰桂坊在香港,除了豪华酒店以外还有很多独立经营的酒吧。
富有小资情调的兰桂坊、灯红酒绿的湾仔骆克道、流光溢彩的九龙尖沙嘴、都是酒吧集中的区域。
名气最大、最富有特色的酒吧区,非兰桂坊莫属。
兰桂坊位于港岛中环皇后大道中的南侧。
至今,整个兰桂坊区域已开设了超过50间酒吧消费场所。
店名和装饰十分西化,洋溢着特有异国情调,被誉为香港特有的文化特区。
每当夜幕低垂时,许多追求时尚的年轻一代喜爱到这里的迪斯科舞厅畅聚,也为小街增添了另一种独特而刺激的气氛。
兰桂坊的酒吧一直保留着欧洲酒吧和夜总会的风格。
随着内地旅游业放开,到兰桂坊的内地游客日益增多,一些酒吧服务员开始讲普通话。
兰桂坊虽是香港白领出没之地,但消费并不昂贵。
一杯鸡尾酒也不过二三十港元,一杯加冰的伏特加50元港币,酒吧还为所有客人免费提供花生、无花果等小食品。
不过,在香港酒吧饮酒,与内地酒吧有很大区别,每次叫酒水,都要随即付费,一般还要付给酒吧服务员一定小费。
兰桂坊几乎成了香港夜生活的代名词,各种风情餐厅、酒吧林立,是一个名不虚传的灯红酒绿的世界。
二、与内地饮食文化的差异原因及分析(一)地理位置不同影响生活方式的最基本条件是他们身处的自然环境或者风土,所以造成香港与内地饮食文化差异的首要原因就是地理位置。
香港滨临南海,地处亚热带珠江三角洲出海口,天气大多时候温暖湿润,食物材料海鲜河鲜丰富,邻近背靠着中华内地两广也物产丰富农产品供应充足,比邻东南亚,东南亚无论是稻米还是各种热带水果、海鲜都是很富足的。
所以首先香港食物原材料很充足。
比如香港人发明的杨枝甘露,就是一个带有东南亚特色粤式甜品,使用热带水果芒果两广著名水果沙田柚再加新潮粤式西米露糖水。
另外,由于香港天气炎热潮湿,能够解暑的凉茶成为民间常用的中草药饮品。
(二)生活习惯不同在香港,早茶顾客中最多的是60岁以上的老先生或老太太,其次是40岁以上的男士。
老人一般会在早上五点就到酒楼开门,相熟的就会坐在一围,称为“搭台”,常年如此,很多座上客受伤都拿着一份当日的报纸。
这些闲来无事的老人延续着百年来的习惯,一大清早便踱步到茶楼中,叫上一壶清茶,两件小点,或闲聊或阅报,将早上的大半时光有悠闲地打发。
而内地人则喜欢周街或自家吃一顿家常简易早餐。
香港茶楼也是人们谋生的重要场所。
各种各样的人们在茶楼里谈论着股票、楼市,交流着各种经济、商品信息。
没有泡茶的本事,发财的机会也少很多。
在生意场上,不进茶楼,是不会融入香港的商业社会的。
另外,香港人喝早茶比较轻松地一个原因还在于它比较经济,消费不高,待客会友也不寒碜,而且茶楼的格调不一样聚集的人群也不同。
情调比较高雅前卫的茶楼年轻人多,生意人则青睐氛围有利于谈买卖的传统经典的茶楼,老年人则钟情于普通茶楼。
普通市民上得起,茶楼有利可图开得起,这一个良性循环的双赢局面,或许就是喝早茶得以长盛不衰的基础。
(三)生活节奏不同香港被称作“动感之都”绝不是浪得虚名,它始终呈现着一种忙碌的节奏。
“动起来,快起来”仿佛是香港的主要特点,无论是工作还是休闲,这种认认真真的姿态都让本来可以轻松的事变得严肃而紧张。
紧张工作之后需要放松或者发泄一下,这也造就了“不夜城”香港丰富的夜生活,与兰桂坊这些灯红酒绿的酒吧文化。
相比之下,较慢节奏,早起早睡的内地人,夜生活就要平淡得多了。
(四)西方文化影响在殖民地时期,香港慢慢吸收了英国的饮食文化,其中英式下午茶逐渐本地化,成为茶餐厅的主要部分。
如“丝袜奶茶”以及蛋挞、菠萝包等中西文化混合而成的香港特色食品。
香港饮食文化为东方文化及西方文化的交汇所在,发展出了一个糅合中国菜(主要为粤菜)和西餐的饮食习惯,因而被誉为“美食天堂。
作为全球各地人们的汇聚点,日韩台越泰印等餐厅于香港均十分常见。
但亦有不少外国人都指出,虽然在香港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食,这些美食其实都已经为了迁就香港人的饮食习惯而变了质,从而变得不够地道。
从另一种角度看,这些外来饮食文化亦丰富了香港本地饮食文化。
三、与内地饮食文化的融合原因及分析(一)政治在一国两制的方针下,香港既承受着古远的中华文化,又实行西方管理制度,不同文化都可以在这里共存,发展出一个异常国际化的社会。
,一国两制无疑包含矛盾,然而更多的是带来机遇,激发活力和推动进步,香港的多元文化创造出蓬勃生机,这并不是我们前辈能够计划好的,而是特殊的历史和地源所导致。
香港大多数人都来自移民的家庭,移民人口怀抱对美好生活的期望,通过艰苦努力开创自己和下一代的命运。
香港在金融风暴后,经济下滑,很多人在饮食业创出一条新路,就是私房菜。
中国的私房菜原始达官贵人在生活安稳后,在饮食上不断有所追求而产生偏重主人口味的特别菜色。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国共内战,不少内地各省移民涌入香港。
香港人把各省份的私房菜移植到香港,以比较隐蔽的楼上铺方式经营,地点遍布港九。
(二)经济近年来,随着内地与香港经济越来越紧密的合作,“港式茶餐厅”这个富有香港特色的饮食文化,开始跨过罗湖桥,在内地遍地开花。
但入乡随俗,身在他乡的“港式茶餐厅”都融入了当地的特色。
北京版的茶餐厅更加典雅、商务一些,一般都选址讲究,装修华丽;上海版的茶餐厅则更加精致、休闲一些,大多走的是情调路线;广州版的茶餐厅由于与香港的渊源,又来的亲民、悠闲一些,舒适随意是基本特点。
这些散落在各处的“港式茶餐厅”,承载着港式文化,在各地广为传播。
赴港旅游的盛行也使得内地饮食在港繁盛而香港特色小吃备受内地欢迎,涌入内地。
风味多样,四季有别,注重情趣,食医结合,也越来越成为港陆饮食文化的共通点。
就像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所认为的,一个城市的文化不是跟风,去追求、模仿其他城市的文化,而应该是从自身的历史和特色出发,寻找自己的风格和神魂。
正如香港不必去追求西安、北京这些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因为香港的标志在于他作为亚洲当代商市的时尚与现代。
传统的早茶文化,接融西方的茶餐厅文化,与快节奏生活下丰富的夜生活文化,都是香港文化中极为特色的一笔,是香港的符号。
饮食反应着文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饮食。
可以说,饮食观念、习惯在一定程度上见证着文化的变迁。
香港与内地饮食文化的差异与融合也是两地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参考资料/wzny.asp?id=3323中国城市主题文化网/wzny.asp?id=3323香港人的饮食习惯及消费特点/wzny.asp?id=3323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art/2007-08-27/105231714.shtml香港饮食文化/view/69086.htm中国饮食文化。